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该项目针对实际调度过程中建模困难、计算复杂、
存在动态性、随机性、约束性以及多目标等难点进行深入的
理论研究,同时针对以往车间调度系统只能适应某个具体车
间环境的缺点,实现车间调度智能优化算法模型库。在模型
库中,有适应各种车间环境的算法。因此,在任务到来时,
可根据任务、车间和调度目标的性质,选择出一个合适的算
法来计算优化调度方案;并可通过模型验证功能利用标准测
试集来测试模型。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
经验,加载一些自己的算法模型。该成果可用于企业信息化
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工程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该成
果结合了现代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出高效率、低成
本、高可靠性、实用性强的车间生产调度系统。该成果可用
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该项目的内容
包括:设计及开发车间调度模型库,改进几种作业车间调度
的优化算法,并应用到由该课题组研制的通用车间作业调度
平台上,达到优化作业计划编制,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工
期,降低成本的目的。主要完成了以下完成任务:1.对基
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双阀值控制的遗传算法
。新算法针对基本遗传算法易早熟,求解精度差的缺点进行
了相应的改进工作,即用父辈相似度阀值调整变异的时间,
改变传统的先交叉再变异的模式,动态调整交叉和变异的顺
序,非常有利于染色体的进化;同时算法还设计了收敛度阀
值调整变异概率,在变异的同时提高交叉性能,有利于种群
的进化,有效克服了遗传算法早熟的现象。2.改进了蚁群
遗传混合算法。为了克服传统蚂蚁遗传混合算法收敛速度慢
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蚂蚁遗传混合算法。新算法采
用最佳融合点评估策略来动态地交叉调用两种算法,并针对
其框架设计了相应的信息素更新方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
度;同时引入迭代调整阀值来控制算法后期的遗传操作和蚂
蚁规模,以更快地找到最优解。3.提出了一种新的周期性
病毒遗传算法。传统的病毒进化遗传算法中,每生成新一代
群体后都要进行病毒群体的感染操作,由于同种病毒的多次
感染,种群的多样性难以保持,因此需要不断的更新进化病
毒群体,工作量很大。实际车间的生产数据非常复杂,数量
也大,因此对病毒遗传算法的求解时间提出了缩短的要求。
该项目的算法模型最后采用的病毒遗传算法是经该项目的项
目小组成员改进后的病毒遗传算法-周期性病毒遗传算法,
即周期性生成病毒、周期性进行病毒的感染操作。同时对主
群体进化过程中的遗传操作算子作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逆二
分法选择机制,并针对逆二分法选择机制设计了一种循环按
趟交叉机制,即采用多父辈POX交叉(Multi-parentsPrece
denceOperationX-Crossover,MPOX)和等位逆转替换交叉
(EqualPositionReverseReplace,EPRR)两种交叉方式循
环按趟交叉,增强了新算法的收敛性能并加快了收敛速度。
4.设计并开发了车间调度模型库系统,将算法配合相应的
车间生产参数抽象成算法模型,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和可扩
展性。5.该项目研制的几种算法在大连机车车辆股份有限
公司机械制造二车间、辽宁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试用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属于计算机软件领域,是一种微信协同办公的移动
端软件。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计算机实
现无纸化信息办公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随着移动网络的
普及与发展,移动终端的多样化和迅速普及,以及微信在智能
终端的迅速普及,基于移动手机办公的微信办公系统应运而
生,满足企业真正的移动办公。建立起广大员工网上沟通的
新平台,运用当前最为流行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依托微信平台
,打造一个通过微信进行协同办公的管理系统。秉持“快速
部署、化繁为简、轻捷鲜活”理念,向企业用户提供快捷审
批、签到、预定会议室、悬赏招聘、即时报销、日程安排、
外勤管理、企业邮箱、通讯录等多项管理应用于一体的社会
化办公协作平台。微信办公系统基于微信的“一键式”移动
办公系统,满足企业内部管控的移动办公需求。微信办公系
统,是一套建立以手机等便携终端为载体实现的移动信息化
系统,将智能手机、无线网络、OA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开发出
移动办公系统,实现任何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的无缝接入,提
高了办公效率。它可以连接客户原有的各种IT系统,包括OA
、邮件、ERP、以及其他各类个性业务系统,使手机也可以用
以操作、浏览、管理公司的全部工作事务,也提供了一些无
线环境下的新特性功能。其设计目标是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随意地处理工作,提高效率、增强协作
。该成果已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并在南宁市规划管理局、
南宁市规划信息中心成功应用,提高了协同办公的效率,有效
的整合信息资源、节约费用,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对供水系统单体元件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和网络
震后功能失效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取得以下成果:改进了水
池震害经验统计模型;给出了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和经验统计
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采用MonteCarlo模拟实现
网络功能失效分析,引入爆管模型,解决了牛顿迭代的收敛性
问题;考虑水池破坏建立供水系统地震功能失效影响评估模
型。基于克拉玛依市的基础数据,采用专题研究给出的方法
、模型,给出了供水设施及功能失效状态震害分析结果。(
2)针对燃气系统中的地下管线、储气柜等地震易损对象,研
究其地震破坏特征、破坏等级划分及地震易损性,完善或修
订各元件和网络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方法,建立各元件地震破
坏评估模型和基于不同翔实程度数据的网络三种层次地震破
坏评估模型,给出燃气系统地震功能失效状态及影响评估方
法。以示范城市燃气管网为例,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层次模型
评估了不同地震影响烈度下燃气管网的地震破坏状态,分析
了它们的优缺点,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3)通过对汶川地
震中2000多座桥梁震害数据的整理和补充,建立了桥梁易损
性模型,采用多元乘积回归模型建立了桥梁的多层次震害评
估模型;分析了汶川地震中影响道路震害的主要因素,采用回
归法建立了震害评估模型,考虑道路两侧瓦砾堵塞对通行能
力的影响,对道路震害评估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阪神地震和
集集地震中隧道的震害实例,过回归分析得到隧道的震害评
估模型;利用道路震害指数建立了路网容量损失分析模型,给
出了路网震害评价方法。(4)总结了大地震中电力系统破
坏特征和功能失效模式;统计拟合了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和
输电线路地震易损性曲线,集成了火力发电厂的地震易损性
曲线;以房屋建筑类型、抗震设防水平、地质条件为参数,建
立了变电站、输电线路、火力发电厂的地震破坏和经济损失
评估模型;建立了电力系统网络功能失效宏观分析模型;评估
了克拉玛依市地震作用下电力设施地震破坏和经济损失以及
电网功能失效状态。(5)重要研究了移动通信系统地震后
功能状态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信基站铁塔、机房、
设备的地震易损性;通信枢纽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和楼层加速
度反应放大系数;通信基站和枢纽建筑震后功能失效概率计
算的故障树模型;以及基于树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震后功能
失效概率计算方法。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工业自动化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实时性的PROFINET总线接口装置,包括PR
OFINET协议转换模块、数据缓存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应用设
备接口模块,所述PROFINET协议转换模块连接至PROFINET总
线。本申请使得应用设备开发者只需采用已有的、标准的通
信接口方式即可方便、快速地完成与PROFINET总线接口装置
的通信,进而实现与PROFINET总线的接入。本发明将为应用
设备开发者提供一个已知的、不涉及PROFINET底层协议的标
准总线接口,这会使应用设备开发者感觉是在和已有的标准
总线通信一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随机序列的随机性检测方法,
它属于信号检测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的随机性检测方法
中存在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其检测过程是:对待测序
列进行抽样或抽样模2加的预处理,将预处理后得到的序列进
行变换点检测;选取一个标准伪随机序列,置于预处理后序列
前面组成新序列;将新序列分组,计算分组内比特位的累加和
,得到相邻分组累加和的差值;选定分位点,确定临界值;将所
有的差值与临界值比较,若所有差值均小于或等于临界值,则
序列满足随机特性,否则,序列不满足随机特性。本发明具有
检测结果全面、可靠有效的优点,可应用于随机模拟、CDMA
系统中的扩频码生成、流密码系统中的密钥流生成领域。
项目简介:项目于2008年开始,显著特点是将计算
机仿真技术应用到电器行业中,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
计思路。设计了系列电磁电器仿真优化设计平台,界面友好
、使用方便、功能全面,集产品的特性测试、特性分析、三
维温度场计算、优化设计等功能为一体,大幅度节省产品的
研发时间、节约研发费用、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指标、节约
原材料,在传统机电产品的设计领域具有创新性。平台具有
5个主要模块:(1)电磁电器动态特性测试模块;(2)动
态特性计算模块;(3)动态特性分析模块;(4)优化设计
模块;(5)三维温度仿真模块。核心技术已经获批6项国家
发明专利;发表了9篇学术论文,3篇代表作被EI全文收录;
完成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交流接触器电寿命预测与
测试理论研究”。技术指标:将CAD、CAE及可视化技术引入
系列电磁电器仿真优化设计平台,方便地以交互式图形方式
进行模型数据的输入、修改和存储,直观且快速,大幅减轻
设计者工作量。在后处理中还可将计算数据结果用图形直观
显示,便于分析和研究。在样机加工前分析电磁电器的特性
指标和工作性能,减少样机的重复制作,降低实验费用,缩
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平台已完成了两个系列产品:电磁阀
系列和交流接触器系列。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宏
美电子有限公司的验收和试运行,反应良好,达到了预期目
标。
智能迎宾机器人是海尔哈工大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研制的新一代迎宾服务机器人,机器人通过多种传感器信息
的综合,可具有较强的的避障和一定的路径规划能力;同时
利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场景讲一些礼
貌和问候话语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机器人的头部、手臂
可以作出不同的动作起到迎宾服务的功能;机器人的外形设
计为太空机器人,形象活泼可爱。此外,通过优化设计在机
器人的造型和材料上有所突破,重量较轻,能耗低,机器人
采用蓄电池供电,一次充电可行走4个小时。智能迎宾机器
人集中了机器人技术研究当中多种先进技术,表现了智能服
务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果。
该系统的设计采用了系统工程原理和软件工程方法
,以目前国内行之有效的FTO方法为主导,吸收原型法和生命
周期法的优点,有创新.模块图表化,使系统分析设计简单实
用,清晰直观,便于系统调试,管理,维护和扩充,有效地提高
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国内同类先进水平.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式平面倒置F型手机天线,特别
是涉及一种含有负磁导率材料的手机天线。该天线包括平面
倒置F型辐射贴片,金属接地板,天线基板,天线输入/出端,金
属短路销钉及负磁导率材料。其中在接地板上阴刻两个不同
尺寸的金属开口谐振环(SSRs)构成负磁导率材料,利用负
磁导率材料的禁带效应抑制天线的表面波损耗及手机本体的
寄生辐射,并将寄生辐射的电磁波能量反射回天线二次激发
。因此天线的电磁波发射接收能力得到提高,天线的灵敏度
得到改善。
项目内容与技术特点:①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
以及可靠性经济学理论,制定发电企业最低成本检修模型,
并开发出相应的软件系统,可用于分析制定,发电主机和辅
机系统最优检修策略组合。②根据设备安全档案和可靠性中
的TX年统计数据可以模拟分析,设备故障分部状况,(包括
故障性质、位置、频率等等),可以自动得出设备检修方案
建议③适应于主、辅机系统要求具备较完善的设备安全与可
靠性历史记录。市场预测:发电厂成为独立经济实体之后,
将以效率为中心来从事一切经营和管理工作,设备检修成本
是一笔可观的费用支出。采用该科技成果对于降低检修成本
(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有明湿促进作用。因此市场前景广
阔。应用情况:已在天津军粮城电厂使用。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普遍具有弱监督特性:标注信息
少﹑不完整和有噪声。如何建模并智能地分析弱监督数据是
大数据价值实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它们的解
决将为推动多领域大数据分析研究和应用奠定理论与方法基
础。项目团队在国家自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支
持下,以高维﹑多源异质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弱监督学
习理论和算法的系统探索和研究,在高维数据智能分析﹑异
质生物数据和知识库联合建模和挖掘分析等交叉领域展开了
近十年协同攻关,取得如下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1).构建
了基于子空间学习的半监督分类框架与方法,并证明了其合
理性和必要性,解决了基于图的半监督分类方法在高维数据
上易受噪声/冗余特征干扰﹑分类精度低和时间复杂度高等困
难。同行评价是“成功的”﹑“有效的”﹑“更好的”﹑“解
决了高维数据上图构造困难”,并被“跟随”研究。(2).提
出了基于弱监督集成的多源异质生物数据整合新思路和方案
,系统研究了异质生物数据自适应整合模型,解决了无法自
动剔除噪声数据源﹑偏向稀疏数据源等难题。分析证明了广
泛应用的基于图上标签信息传播模型存在标签被覆盖的风险
,构建有向双关系图表示模型解决了该风险。同行评价是“
启发人的”(Inspiredby),“新的网络结构”,并被“跟随
”研究。(3).建立了基于弱监督学习的生物分子精细功能预
测的概念和建模理论,揭示了生物学知识库与生物特征数据
联合建模分析的效力,设计了面向异质生物数据联合表示与
分析的图表示模型和相应新算法。在生物分子的精细功能预
测,负样例识别和语义计算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国际同行评价是“稀有的研究”,“当前最先进的”,“新
颖的”,“更准确的”。8篇代表作中总他引142次,SCI他
引91次(包括NatureReviewGenetics,NAR和TPAMI等),项目
共在Bioinformatics,PatternRecognition和KDD等领域权
威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基于机器学习建模的生
物分子功能预测领域形成优势与特色,成果被应用于计算机
和生物医学等不同领域的智能数据分析任务,被知名学者(
如国际计算生物学会ISCB主席MichaelGribskov教授,工程
院院士,多位IEEEFollow和著名期刊主编等)积极评价。培
养重庆市优硕1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KDD﹑IJCAI和CC
F生物信息学会议等)上宣讲成果10余次。
1、项目来源《中压电器大容量试验系统的研制》
项目是天水长城成套开关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电器科学研究
院联合攻关自选项目。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1)项目所属
科学技术领域:电气控制技术。2)该系统本项目为3~35kV
高压电器开断能力直接试验和低压电器250~1400V的断流容
量试验室,是用一台DSF-100-2冲击发电机组作为主要试验电
源,配110/10kV降压站10kV网络作为小容量的试验电源。设
计范围是从本试验室内的10kV进线开关柜开始到试品试验回
路末端。3、性能指标(1)6.9~40.5kV断路器短路关合和
开断方式1~5的试验及一般容性试验,最大短路开断能力为
三相40.5kV、16kA;12kV、50kA。(2)40.5kV及以下开关柜
的柜内分断能力试验,及内部故障试验。12kV、63kA。(3)
24kV及以下熔断器的短路开断试验。最大分断能力12kV、4
0kA;24kV、20kA。(4)通用负荷开关关合和分断试验:额
定电流为100~1250A、电压6~40.5kV。(5)箱变及变压器
突发短路试验。(6)低压电器试验能力:低压电器最大试
验能力:三相短路分断试验能力:420V、200kA;726V、120
kA;1400V、65kA;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国内西高院大容
量试验站采用短路发电机实验装置。目前西高院已能完成8
00kV电压源回路与6500MVA短路发电机进行合成试验,为西安
高压开关股份有限公司的800kV交流六氟化硫罐式断路器成
功地进行了容量开断试验。三相直接试验容量,西安高压电
器研究院第一,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第二。试品额定电压3.
6kV,7.2kV,12kV,24kV方面,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在以上各种
电压均能满足新标准工频恢复电压试验的要求方面为最好。
5、成果的先进性和创造性1)采用微感电阻限流装置配合永
磁断路器裂相技术,开发了一种大电流断路器,降低了试验回
路的开断电流,提高了断路器的开断能力。2)研发了电器试
验操作电源系统,使试验电源免受电网暂态过程和其他谐波
干扰,提高了试验系统的稳定性和操作的灵活性。3)研发了
熔断器预热转换装置,缩短了预热转换时间,提高了试验系统
的自动化程度和试验精度。6、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目前,我
国高低压电器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立中压电
器大容量试验系统,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015年后甘
肃电器科学研究院每年的收入可在8000万元左右,并且随着
检测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检测服务质量的高起点建设,收益还
将增加,因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中压电器大容量试验系
统,将会对西北地区高低压电器行业提供产品检测的便利,同
时可筑起一道安全防线。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
业政策,是社会生产的需要、产品技术创新的需要,国际市场
竞争的需要。它的建成还将填补本地区大容量高低压检测中
心的空白,是产业升级的一项社会支撑,是一个十分必要的,
能发挥实际作用带动整个地区电器行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
。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合理,经济效益较好,具有极大的
社会效益。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不同经济背景下两种不同的生产
方式,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依据。本研究
课题拟根据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提高产业效率、增强产业联系和带动人力资源开发等
作用。从技术、业务和微观组织基础等角度分析了信息化与
工业化在产业层面融合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
业化融合的政策建议。该课题的研究中心突出,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研究报告把政策性研究和理
论性的探索结合起来,把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探讨相结合,
所以该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报告
在对产业融合机制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信息化与
工业化融合了具体的对策,这些对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
该系统通过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害虫性诱智能
测报系统、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等组成。可自动完成
虫情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并上传到云服
务器,系统通过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
木块,为害虫的预警监测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决策,实时的观测
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作物生长情况以及环境气候。实现病虫
害的可持续控制,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
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
残留量超标,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
收。显著减少了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利于保
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是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
全、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SZ-7伴星采用的小型化伴随飞行姿态跟踪控制系统
,总重3.28kg,总功耗1.多种指向的微小型化姿态控制系统
2.可注入导引律实现俯仰姿态全方位跟踪和指向技术3.单磁
强计实现EKF三轴全姿态信息估计4.轻小型偏置/反作用两用
轮实现姿态动态跟踪5.星上多敏感器信息融合技术SZ-7伴随
卫星实现的小型化伴随飞行姿态跟踪控制系统,已经历了伴
星在轨飞行试验的考核,圆满完成了伴星“在轨释放、对飞
船定向、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变轨调姿、后期对轨道舱绕飞
定向”等任务要求,为伴星试验任务的成功提供了极其重要
的保障,为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提供了多项创新性的技术储
备和宝贵的在轨经验,同时为新一代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技术
开创了崭新的思路。
分析了PM2.5浓度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
F)细网格2m最高、最低温度预报偏差的关系,揭示了PM2.5
浓度对EC细网格温度预报偏差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根
据PM2.5浓度,设计了分类预报方案。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
,采用分类建模技术。在建模阶段,根据PM2.5浓度的大小,将
样本分为两类,一类为高PM2.5浓度样本,一类为低PM2.5浓度
样本,两类样本分别建模。在预报阶段根据PM2.5浓度分别采
用不用的模型,制作预报。对2018年夏季预报进行回算试验
,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分类建模技术,可有效提高预
报质量,尤其是对于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最高温度预报提高
明显,该方法比HBMOS预报、中央台指导预报、城镇电视报均
有提高。
我国目前现有的耐火试验炉装置加载范围小,智能
化水平低,试验产品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和国外标准的
试验要求及制约国际间的技术交流。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急
需新建承重建筑构件耐火性能智能化试验装置。2005年公安
部科技局批准我所建立一套承重建筑构件耐火性能智能化试
验装置及测控系统,公安部科技局把这一装置列为应用创新
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组于2005年12月正式成立,在各级领导
的指导下,项目组全体成员经过三年的攻关于2008年10月全
面完成该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任务。该装置历经
测试分析试验、验证试验、比对试验后,我们确认各项技术
指标基本达到合同的要求。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达到
智能化全自动控制并准确测试垂直和水平安装消防产品构配
件的耐火性能试验,全程记录过程参数,并自动生成结果数
据。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涉及炉体结构与液压模拟加载自动
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助燃空气与燃气最佳配比的自动调节
与控制;炉体结构与使用效率的研究;实现各种工况所要求
的炉压自动控制方法与手段;炉体的送风、引风、燃气配套
及其控制系统等。新建的试验装置较之前具有如下创新点:
1.该装置采用天然气作燃料,助燃空气与燃气最佳配比的自
动调节与控制,可实现ISO834-1标准曲线即建筑纤维类耐火
试验升温曲线和电力耐火试验升温曲线、隧道耐火试验HC升
温曲线、隧道耐火试验RABT升温曲线、石油化工耐火试验升
温曲线等耐火试验要求,还可实现国内外标准规定的炉内不
同的温度变化曲线。2.测控系统的采集为网络采集,每次试
验可采集600个点。测控参数满足ISO834、EN1363、BS476-
20、DIN4102、AS1530、ASTME119、GB/T9978等相关标准的
规定。炉体的测控参数有:炉温、炉压、送风压、引风压、
燃气压等。试件的测试参数有:试件内部温度、试件背火面
温度、位移变形值、液压加载值、环境温度、大气压力。试
验数据的测试、数据处理、屏幕显示及打印由计算机智能化
控制,炉内试验过程和受检样品的视频监视采用炉壁式高温
电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时监控高温炉内试件、炉壁、燃
烧、火焰等高温试验状况。3.炉体加载系统和承载结构可实
现模拟加载、加载量大、性能稳定、智能化程度高、加载值
自动测控系统先进准确;加载值可任意设定,加载压力、试
件位移、液压油温等均有报警功能及紧急处理功能。加载控
制参数可由仪表及计算机进行实时设定、采集和显示。液压
系统采用智能PID仪表构成液压闭环控制系统。满足ISO834
-1、BS、EN1363-2:1999、GB/T9978、GB/T7633等相关试验
方法标准的规定。4.高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及过程控
制视窗软件,软件编程语言为VC++。该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四
大部分:(1)耐火试验装置运行参数的采集与处理。其主
要参数为:炉温、炉压、送风压、引风压、燃气压等。(2
)丰富多样的燃烧曲线配置。包括:建筑纤维类耐火试验升
温曲线、电力类耐火试验升温曲线、隧道耐火试验HC升温曲
线、隧道耐火试验RABT升温曲线、石油化工类耐火试验升温
曲线等。(3)试件耐火技术参数的采集与处理。主要参数
有:试件背火面温度、内部温度、位移变形值、液压加载值
、炉内压力、环境温度、大气压力等。(4)试验依据测试
方式配置。可满足标准或有特殊试验要求的试件耐火性能试
验的需要。根据建筑构配件的不同及使用场合的不同须选用
不同的升温曲线,软件设计包括国内外各种升温曲线可随意
调用。采集数据、周期根据用户要求自动设定,采集时间周
期小到几毫秒。试验时试件的数量可以根据试验要求增加,
不局限于一个试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不同测量单元的
模板,对于同样的测量单元布置勿须重新输入,可直接调用
模板进行试验,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项目的研究结论,具有
独创性和广泛的实用性。项目组在该装置上进行的技术性能
指标验证和大量试验表明能够进行各类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试验,为国家级建筑耐火构件质量检测机构提供了可靠的检
测技术和手段。经过近一年的使用,这些装置性能稳定、出
具的检验数据准确、装置的操作和控制简便、控制技术先进
、试验数据采用自动采集自动记录、性能稳定、智能化程度
高、测控系统先进准确,使受检样品的耐火性能参数更准确
,极大地提高消防产品的可靠性。至今已完成5千多个产品
的检验。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
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受检样品与实际使用
状态在火灾发生时的仿真程度,使受检样品耐火性能参数更
准确,极大地提高消防产品的可靠性,对提高我国消防产品
质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意义重大。对深入研究和进一步
提高检验标准、建筑防火规范及整个消防工程体系的科学性
提供可靠和适用的技术依据。同时,有利于与国外实现检验
互相认可及国际间的交流。此外,政府与社会群体对消防检
测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较以往发生了让人振奋的变化,促进了
消防产品检测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今后,进一步研发建筑耐火构件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应变
及强度影响等测试技术。还有待今后申报专项课题加以研究
。历年获奖情况:承重墙耐火性能中试装置,国家科技进步
奖,二等奖。承重梁板构件耐火性能试验装置,国家科技进
步奖,三等奖。民用住宅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试验研究,国家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
人类健康的肝炎病毒之一,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世
界上有20亿人感染过HBV,目前全世界慢性HBV感染患者至少
有3.8亿,而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有过亿人口,其中有2000
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因此病死亡的人有近50万。实验
室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技术手段较多,最常采用酶免疫吸
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此方法具
有快速、价廉、简便的特点,可用于乙肝的大批量筛查,但由
于此方法只能定性分析,且乙肝两对半结果也有10余种,常导
致临床诊断困难。Southern和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所需样本量都较大,且难以准确定量。采用荧光定量多
聚酶链式反应方法(荧光PCR),通过荧光信号来检测PCR产
物,不仅提高了准确性,同时做到了DNA定量检测。②技术原理
及性能指标建立DNA提取方法,并优化,高效准确提取乙肝患
者的模板DNA。根据HBV基因碱基序列的分布规律,设计引物
和探针,探针上5`端和3`端分别标记了一个报告荧光基团(
供体)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受体)。当PCR反应过程中,随
着链的延伸,Taq酶沿着DNA模板移动到荧光标记探针的结合
位置,由于它的5`→3`外切核酸酶活性,将荧光探针切断,释放
出报告荧光基团的荧光信号,每合成一条新生链,就有一个报
告基团的信号释放,被释放的激离报告荧光基团的数目和PC
R产物是一对一的关系。通过荧光PCR仪定时动态监测每一循
环,可以得到样品实际扩增曲线,找到PCR扩增的对数期,可以
对样本作定性定量检测。性能指标:标准品和质控品检测符
合率达到100%,灵敏度达到103copies/ml,临床考核符合率(
与DNA测序比对)和特异性达到95%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病毒DNA提取主要是为富集目的基因浓度、保证目的基因序
列的完整性、去除临床标本中各式各样的PCR抑制物。本试
剂盒提取DNA的方法为硅胶柱提取法,在去除PCR抑制物,保证
最大量分离出目的DNA。在大量分析现有的HBV-DNA序列的基
础上,找出HBV基因型的特异性碱基的分布规律,采取了特异
性引物和特异性探针结合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既提高了灵敏
度、准确度,又延续了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快速简便性能。④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产品的关键技术为引物
、探针的设计、探针的标记、乙型肝炎病毒DNA提取,所有这
些关键技术已能成熟运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灵
敏度高并且同时进行准确度、精密度及特异性实验,并能够
对HBV不同基因型进行覆盖,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国
家标准品测试,全部合格。产品现已通过体外诊断试剂质量
管理体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三类医疗器械注
册证。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采用PCR荧光法来检测乙型肝
炎病毒核酸,因其与传统方法具有更大的准确性和更高的灵
敏度,且在临床检测上更加便捷,对乙型肝炎的的判断及防治
具有重要意义,该产品为市场急需。国内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乙型肝炎患者等数量巨大,加之对献血员筛查等,市场容量
巨大。⑥历年获奖情况获得国家的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
0417476.1
该成果是在八六三智能机器人主题支持下的一个高
技术产品开发项目。它主要用于公安、部队、核工业、化工
等恶劣、危险、有害环境,代替人员去处理爆炸物、放射性
或其它有毒有害物品,保障人身安全。配务霰弹枪、催泪弹
等武器后可以协助公安人员追捕躲在房间或其它隐蔽处的持
枪犯罪分子,避免公安干警伤亡,对犯罪分子也是一种威摄
。该机器人由4自由度关节型机械手、已获国家专利的折叠
履带—轮式移动载体、便携式控制站以及通讯系统和武器系
统等组成,其整体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当前国际先进水平。该
产品在公安、部队及其它恶劣、有害环境推广后,除了主生
很大的社会效益外,估计5年内将节约外汇五百多万美元,
并能大量减少维修费用和劳保开支。可以代替人进行危险有
害的工作,保障人员身体健康,减少公安和部队战士伤亡。
对犯罪分子是一种威摄,有利社会治安并能打破国外垄断,
有利外贸活动。
本系统针对70吨级重载货车环境下的制动核心机构
新型120-1型空气控制阀的精密、智能、高效综合检测而研
制。根据新型70t货车综合制动测试装置功能和技术指标的
要求,系统设计为制动阀测试装置和弹簧测试装置两大部份
,两个测试装置硬件和软件相对独立,在结构组成方面整个
系统分成两个独立的测试装置,这样可以较好的满足制动阀
检修测试工艺中规定的先进行弹簧性能测量再进行阀体性能
测量的工序。根据70t货车中120-1制动阀的测试要求,系统
在硬件系统的设计方面,将其分为试验台和微机控制柜两大
部分,从功能上分可以分为:试验台部分、传感器及控制执
行部分、接口部分、数据处理部分、人机接口界面部分等。
其中,试验台由架子组、管路系统、风缸系统、阀安装风动
卡具、风门及阀座、电磁阀、手动控制盘等构成。弹簧测试
系统由计算机控制柜和测试台两大部份组成,计算机控制柜
中包括交流稳压电源、计算机主机、显示器、打印机、I/O
控制箱等组成。测试仪试验台部分采用特别的结构设计,装
配步进电机,滚珠丝杠、下砧连接器、轴心连接器、花键套
筒、机壳套等机件,将实现在同一轴线上,各不相干的不同
运动形式。本项目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如
下:(1)设计了一体化的压差、流量实时检测系统,实现
了对新型空气制动阀(120-1)各作用位泄漏量和通径的智
能测试;(2)采用运动控制卡作为步进电机的控制核心,
对施力装置的运动位移进行数字化控制,实现了弹簧的精确
检测;3、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预估方法和多通道多信
息数据融合技术进行综合判断,提高了120-1制动阀测试精
度和效率。本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1)测试一套制
动阀(主阀和紧急阀)的测试时间:小于18分钟;(2)制动阀
弹簧测试指标:压力传感器量程:0~500N压力传感器分辨
率:0.01N位移测试范围:0~220mm位移测试精度:0.01mm
测试时间:<10s/个K值误差:<5%(3)压差显示控制仪:
准确度:0.2%F.S;线性:(0.5~2)%F.S;(4)流量显示控
制:0~500ml/min;(5)压力测试系统:精确度:0.1级;
(6)外形尺寸:制动阀试验台:1700(高)×1400(宽)
×820(厚)弹簧测试台:高735mm,最大直径400mm控制
柜:1750(高)×600(宽)×650(厚)
该书是第一本全面和系统地介绍我国底_海藻的新
书。该书中介绍了中国沿岸包括岛屿生长的常见种和特有种
海藻512种,其中包括经济海藻100余种。它们分别隶
属于兰藻门66种,红藻门226种,褐藻门115种,黄
藻门1种,原绿藻门1种,绿藻门103种。该书中还较详
细地介绍了每个种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特征、国内
产地和国外分布。对一些经济种类的用途也作了介绍。它为
今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经济海藻的人工栽培
,了解古环境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公司于2012年03月成立了企业技
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开发和创
新体系,其装备水平和检测条件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企
业通过制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规划,为产品的研发和企业的
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技
术进步以及地方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注
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积极在
人力资源的科学建立和利用上多投入、重培育,至今已拥有
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能吃苦、能战斗”的专业
化技术队伍。目前,因为面粉生产加工为传统行业,我国面粉
行业的现状是发展空间太窄,另外面粉是一种小麦磨成的粉
末。按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高筋面粉、低筋
面粉及无筋面粉。面粉(小麦粉)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
主食。以面粉制成的食物品种繁多,花样百出,风味迥异。目
前,市场上大多面粉仅仅由粗粮制成,口味单一,没有针对特
殊群体的食疗面粉。针对现状我公司向功能形面粉方向发展
。公司技术中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研制出一种针对胃病患者
的面粉。申请了专利并授权。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发明
公开了一种面粉,由以下原料制成:小麦粉、红米粉、黑米
粉、紫米粉、黑豆粉、山药粉、马铃薯粉、茯苓、莲子、芡
实、淮山、白芍、预知子。同时,还公开了该面粉的制备方
法,主要是将茯苓、莲子、芡实、淮山、白芍、预知子制成
细粉备用;然后与余料放入混料机口,混合15-20min,既得产
品。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胃病患者
的食疗性面粉及其制备方法,在获取普通粗粮产品营养的同
时,还可以利用面粉中所含的中药成份进行养胃,更进一步保
护自身身体健康。④技术的成熟程度:此项新产品在2018年会
应用到公司日常的生产中,届时可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预计2019年此项应用后
可每年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1260万元左右,产品质量有一定
的提高。公司研发部将继续努力为公司科技兴企做出自己应
有的贡献。
一种多通道试纸盘的定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系
统由多通道试纸盘、光学系统、光学系统运动机构、试纸盘
托架、试纸盘运动机构、信号放大和滤波电路、控制、数据
采集和处理装置组成。本发明能够对多通道试纸盘中的多个
免待测的疫层析试纸条进行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1、本
发明多通道试纸盘的定量检测系统包括了多通道试纸盘、光
学系统、光学系统运动机构、试纸盘托架、试纸盘运动机构
、信号放大和滤波电路、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这使
得用户一次操作能自动完成对多通道试纸盘中多个待测的免
疫层析试纸的定量检测,即一次操作能实现多种目标被检物
的排查,操作简便、不易出错;2、本发明多通道试纸盘的定
量检测系统中的多通道试纸盘中有一个标准信号试纸。本发
明将首先对标准信号试纸进行检测,当对标准信号试纸的检
测结果T%和C%都大于V%,此时则表明本发明装置的性能基本
正常,此时本发明可继续完成测量工作。也就是说,本发明每
次在对多通道试纸盘中的待测的免疫层析试纸进行检测之前
时,都首先进行了系统的自检。若自检不通过,本发明将直接
退出对当前试纸盘的检测,避免了由于系统故障而给出错误
的检测结果。3、本发明在对多通道试纸盘进行检测时,首先
根据对其内的标准信号试纸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光学系统中的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特性,校准了光学系统的性能,避免了由于
光学系统中器件的性能变化而对多通道试纸盘中各个待测的
免疫层析试纸给出不准确的检测结果。4、总之,本发明能够
对多通道试纸盘中的多个待测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快速、
准确地定量检测。
本课题来源于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关于下达2
019年度第二批吉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立
项计划编号:DBXM200-2019,计划名称:“绿色食品叶用莴苣
生产技术规程”。经标准审查会专家讨论决定,更改为“叶
用莴苣生产技术规程”。叶用莴苣(lettuce)又名生菜,属
菊科莴苣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作物。近年来,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饮食消费方
式和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叶用莴苣的消费量越来越大,种植
面积随之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我省叶用莴苣种植面积达
30万亩,产量达30万吨左右,在蔬菜周年生产供应中发挥重要
作用。但目前国内主栽品种普遍存在着抗热性差,高温下易
腐烂等问题,导致我省生产供应断档。在生产上尚存在品种
匮乏,缺乏叶用莴苣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农药用量大、用药
频次增加等问题,导致叶用莴苣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
费者的健康。因此,规范叶用莴苣标准化生产,克服农药残留
,进而达到安全生产、绿色消费的目的。对推进吉林省蔬菜
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
用。本标准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栽培管理到收获的叶用莴苣
生产技术环节。主要对叶用莴苣的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栽
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进行了规定,
尤其在农药施用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次数以及施
用方式等作了详细规定。本标准针对本省的气候特点,提出
了塑料棚叶用莴苣生产春提早栽培、越夏栽培和秋延后栽培
方式和相应的品种选择,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关注绿色、优质
的市场需求,在栽培技术上增加了以减肥、控水、减药等全
程绿色防控技术内容。本项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吉林
省叶用莴苣生产具有指导意义。适用于吉林省设施叶用莴苣
生产。
从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数据存储模型以及数据交
换模型等4方面,对中医药语义网络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和系
统阐述,揭示中医药复杂语义网络系统的特点,为相关的本体
工程、软件工程和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包括:确定
中医药领域基本的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对它们进行定义和
描述。建立语义类型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语义关系之间的
层次关系;明确语义关系之间的互逆关系;诠释语义关系的传
递性、函数性、反函数性等性质;对语义关系的定义域和值
域进行约束;对语义类型的可取值和可关联类型进行约束等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盘厚度检具,包括测量
组件和放置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测量板、千分尺、衔接
柱、固定杆、滑动杆和套杆,所述千分尺贯穿所述测量板的
外壁,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测量板,所述测量板固定连接于所述
衔接柱,并位于所述衔接柱的一端,所述衔接柱的另一端固定
连接于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套杆一体成型,所述套
杆位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首先将需要测量的制动盘放于放
置盒内部,随后,伸缩板在拉伸弹簧的弹力支持下,对放置盒
内部的制动盘相夹持,使制动盘与放置盒紧密接触,避免制动
盘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出现晃动以及掉落的情况,使制动盘
能够稳定的进行厚度的测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推进智能电网
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变电站是
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站内电气设备紧密,线路烦杂,节
点众多,是电力部门安全防范的重要部门。智能变电站一方
面是要实现电网电能质量的数据监测、分析和变电设备健康
状态的监控,利用基于PQDIF标准的电网污染数据进行采集分
析,在故障前利用不停电技术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又要保证
由变电站远程传输的遥信准确性,减少遥信误报误动的概率
,从而保证智能电网数据监测的准确和及时。本项目主要建
立变电站智能化巡检系统,建立功能可共享的一体化信息平
台,并对电网污染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根据对现场测量
数据以及模拟实验和仿真结果的分析总结,制定出符合实际
情况的变电站综自系统遥信误报的解决方案。项目共分5个
课题,研究目标如下:1、超、特高压变电站全天候智能巡检
视觉辨识技术应用研究2、基于高精度GPS同步的变电设备绝
缘带电检测技术研究3、不停电检测为主的状态检修标准体
系和策略可行性研究4、基于PQDIF标准的电网污染数据采集
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遥信误报误
动的试验研究国网大同供电公司等自2015年7月起,试点设备
状态不停电检测装置及针对设备状态自动巡视、传输、检修
等多方面的各系统,系统运行稳定。提高了调度自动化系统
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保证了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的准确可靠
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项目在研发过程中,重视
项目研究内容中知识产权保护,共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论
文7篇,申请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本项目从检测手段、智能分析、状
态评价及制定标准体系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多项
研究成果。成果在多个试点变电站进行了应用,为电网实时
状态和设备状态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茶树春季低温冻害给茶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项目针对茶园防冻减灾及灾后恢复
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技术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抗寒茶
树品种和资源的筛选、提高茶树抗寒力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茶园设施防冻和茶园冻害后恢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
重要的技术成果,对提高我市茶园抗灾减灾能力和稳定我市
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叶片
解剖结构和电导法等三种鉴定方法对24份代表性茶树品种和
资源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经综合评价筛选出浙农113、中茶1
02和翠峰等3个抗寒性较强的茶树品种。抗寒品种的推广应
用对减轻我市茶园受灾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开
展了栽培措施对茶树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明确
了施用茶园基肥对茶树抗寒性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该成果将有助于我市茶园抗寒力的提升。(3)开展了不同
材料对茶园蓬面直接覆盖防御茶园霜冻害的研究,明确了茶
园蓬面直接覆盖无纺布和遮阳网能够提高茶丛温度,并显著
降低茶树芽叶受冻率,对茶园霜冻害具有较好的防御效果。
该成果提出一项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茶园防霜冻技术。(
4)明确了通过采用修剪和摘除处理以及喷施不同种类叶面
肥能有效促进茶树冻害后恢复,其中氨基酸类和植物激素类
水剂型叶面肥对茶树冻害后的恢复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蓬面轻修剪不仅能够促进茶园冻害后的茶芽萌发,还能提高
冻害后的茶鲜叶质量。(5)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了相
关研究论文3篇。(6)在淳安、余杭等地开展技术示范茶园
面积7070亩,增加产值583.8万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
著。
世纪的制造企业将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网络化制造
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数控机床是实现产品最终加工的主要
加工设备。由南京理工大学CIMS研究所先进制造实验室研制
开发的数控机床远程控制系统为新一代制造企业提供了数控
机床联网、远程控制及NC程序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数控机
床远程控制软件NUST-AML具有数控机床远程控制、NC程序
传送及管理等功能,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力保障。
NUST-AML特点:NUST-AML远程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
投资少,见效快。企业中一台数控机床一般价值几十万甚至
上百万,将其联网的投入所占比例很小,通常费用在一万左
右,并且联网机床数量越多费用越低,同时可以省去原来为
机床实现边下载边加工功能单独配置的计算机。通过车间机
床的联网,便于NC程序的统一管理,可以节省工作人员的时
间,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车间的计算机系统能直接与广域网
甚至互联网相连,还能实现异地制造。结构简单,可扩充性
好。系统将数控机床上的串行RS-232口通讯方式转换成以
太网通讯方式,使机床的通讯线路可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解决了机床联网的瓶颈,这样一个车间用一台计算机系统
就可以控制数十台机床,当机床增加或减少时,只需要增加
系统管理计算机中相应的接口即可。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本系统除可以将数控机床联网外,企业中其他只要有串行
RS-232口的设备均可以联网,以便实现企业设备的统一管
理,以及NC程序的分类和统计,为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保
障。由于系统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提高了系统
的可靠性,当某一台设备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
工作,其他设备可以进行正常操作,待该设备维修正常后,
即可重新接入系统,继续工作。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本系
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便、可靠。系统运行过程中
,计算机屏幕上实时反映了每台机床的运行状态以及NC程序
传送状态,从而使车间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生产系统的当
前运行情况。同时,车间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三天之内所
有数控机床NC程序的传输情况,处理从数控机床上传到计算
机的NC程序,及时对NC程序进行有效的管理。NUST-AML功
能:NUST-AML远程控制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所有分散布局的
数控机床实现远程控制。在NUST-AML远程控制系统软件的
支持下,主要能实现以下功能:NC程序目录查询:操作人员
通过简单的指令,可以查询远程计算机上可供下载的NC程序
目录。NC程序上传: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指令,从机床
向远程计算机上传NC程序,传输距离不受限制。NC程序下载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指令,从远程计算机下载所需的
NC程序,传输距离不受限制。NC程序边下载边加工:支持多
台机床同时查询、上传、下载NC程序,并能实现边下载边加
工。NC程序传送状态监控:为管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人机界
面,在计算机屏幕上实时地反映每台机床的运行状态及NC程
序传送状态,从而使车间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整个生产系统的
当前运行情况。NC程序管理及传送历史查询:通过目录管理
和文件管理对不同控制器类型的NC程序进行分类管理,处理
机床上传到计算机的同名NC程序,记录三天之内数控机床N
C程序传送历史,及时向机床回送错误提示信息。NUST-AM
L作用:鉴于NUST-AML远程控制系统的上述功能,企业在使
用该系统实施数控机床联网后,能够取得以下成效:企业设
备联网后,可以实现多台数控机床NC程序边下载边加工,既
解决了数控机床内存不足的问题,又无需为每台机床都配备
一台计算机。企业设备联网后,可以消除多台机床同时需要
程序时出现的冲突,保证加工任务按时完成,同时还便于实
现同类型数控机床之间NC程序的互传。企业设备联网后,由
CAD/CAM系统生成并经过仿真检验合格的NC程序可以直接传
送并存储在车间控制器或NC程序管理服务器上,供机床操作
人员随时下载使用,大大缩短了机床的编程占机时间,提高
了编程质量。企业设备联网后,可以异地接收命令,异地接
收NC程序实时加工,加工后的结果数据可以实时报告,为企
业的生产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便于对NC程序进行有效
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工程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实施设备联网工程可以进行异地设计、异地生产,改变
了企业生产设计模式,实现互补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提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NUST-AML运行环境:硬件平台:PI
V,内存128M以上;操作系统:WindowsNT4.0/Windows200
0及以上;设备联网服务器:NportExpressMoxaDE-211;控
制软件:NUST-AML远程控制软件。
应用领域和技术内容:项目研制的“WFY-1台车碰
撞试验装置”是集机械设计技术、电测量传感器技术、材料
形变可控吸能技术于一体的被动安全部件测试和开发试验设
施,主要应用于汽车被动安全方面的科研机构产品研发、生
产企业批量产品质量控制、检测机构的产品动态冲击性能检
测以及大专院校的教学研究等领域。技术内容:当台车与障
碍壁发生碰撞时,推动能量吸收装置的导杆,导杆运动中对
吸能管能量吸收部分在经过特定模板时得到膨胀或剪切或收
缩,将台车的冲击动能转化为形变能和摩擦功,通过对影响
材料动态形变能和摩擦阻力因素如材质、热处理工艺、形变
程度、形变速度、表面质量等因素的控制来精确再现实际碰
撞过程。特点:本专利发明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碰撞
模拟台车系统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的试验优化
和技术攻关所取得的,相比国外的同类设备它具有以下特点
:1、模拟汽车碰撞冲击效果重复性好、失真度小;2、价格
低廉,易于被需方接受;3、环境适应性强;4、安装维护简
单;5、使用操作费用低。应用推广情况:设施研制完成后
,承接过企业冲击委托部件动态测试,为他们的产品开发提
供了试验数据(见《委托实验技术合同》和《用户使用报告
》),解决了安全部件生产和研发中的热处理工艺、材料材
质及机械结构方面的问题。另外从市场调查结果来看,目前
随着国家安全带新标准的强制实施,有些主机厂已经要求:
安全带配套厂产品每批次都必须附上该批次中随机抽样样品
的动态性能测试报告,生产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建造
相应的台车试验系统。因此我们的产品推出以后,国内许多
单位纷纷表示出购买意向,同时部分单位已将其列入设备投
资计划中。
产品基于“服务在网上”第三代网络管理理念,通
过建立女装、男装、童装公共知识资源库(包括服装款式库
、服装样板库、服装工艺库、服装部件库、服装面辅料库、
花型图案库),为服装企业提供在线服装CAD设计工具进行
变型、创新和修改,解决中小型服装企业款式设计中的信息
资源、人才资源以及装备匮乏的问题,本系统着重突出了地
解决了我国广大的中小型服装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通过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服装产品设计的时效性和设计周期
,提高服装款式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
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全面提高我国服装
企业在设计方案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提升
服装制造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服装制造业的企业结构调
整和升级。从而将技术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
的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
本项目属于系统建模领域。系统建模是揭示复杂系
统行为特征及其涌现机理的基础。面对现实中庞大的非线性
系统如金融、交通和人脑,传统数学推理方法无力揭示系统
行为的涌现机理。针对这些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复
杂性科学抛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分解分析方法,而是借助计
算机模拟及采用自下而上的自然涌现方法,期望揭示系统行
为特征及其涌现机理。那么,如何借助计算机建立系统中存
在的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模型是揭示系统行为特征及其涌
现机理的关键。本项目采用拓扑及非线性方法分析系统组员
的相互作用,建立投资者相互作用模型、交通层次网络模型
等,重点揭示了价格波动部分奇异性特征、人们出行行程幂
律特征的产生原因,取得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创性成果。1.
发现了价格波动、人们电子商务行为的新特征,给出Zipf和
heaps两种幂律标度的相互关系。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价格象
醉汉一样随机游走、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本项目发现了传统
金融理论无力解释的价格波动奇异性特征,如长程相关、周
期、收益呈现尖峰胖尾分布等,资产价格相互关联网络从正
常时期的星形演化到转折时期的链状网络。人类时空行为特
征及其涌现机理的研究对于舆情监控、疾病防治、交通规划
、呼叫服务、信息推荐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项目在人们
电子商务行为中发现了泊松模型无法描述的时间上不均匀特
征等,给出了Zipf和heaps两种幂律标度的相互关系。2.发现
了价格波动部分奇异性特征、人们出行行程幂律特征的产生
原因,发现了无标度网络上病毒(疾病)的控制方法。提出
投资者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方法;提出市场上信息传播、投
资者相互作用与市场演化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羊群行为的描
述方法;发现羊群行为是收益尖峰胖尾分布的产生原因。提
出交通层次网络的描述方法,发现多尺度层次网络导致人们
出行行程呈现幂律标度特征。提出动态演化的无标度网络上
病毒传播的描述方法,发现病毒传播随网络演化速度的增长
而加快,病毒爆发集中在度大的节点上,有目的地接种少量度
大节点能很快地抑制病毒传播。3.发现动态突触和混沌神经
元的时间关联促使大脑形成暂态情景记忆。以上成果深化了
对价格波动规律的认识,为深入研究价格波动异常提供了新
思路;为研究网络拓扑演化与传播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开辟了
新途径;为疾病(病毒)控制提供了新方法;丰富了人们关于
人类行为时空特性以及人脑记忆形成的认识。本项目取得多
项原创性进展,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发表在知名
专业期刊的20篇代表性论文都被SCI收录,被SCI他引205次。
引文来自AdvancesinPhysics、PhysicsReviewLetters、Sc
ientificReports等本领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大功率高频逆变技术
的应用,高频X射线机推向市场,其具有拍片清晰,临床诊断准
确,高智能性、高可靠性和散射线少的特点,得到了医务界的
广泛认可,高频高压数字式X线机已成为现代X线机的发展方
向。X线机工作电源频率和管电压(KV值)的提高,将带来病
人皮肤剂量降低、成像质量提高、易进行实时控制、可减小
高压变压器体积和重量,可实现超短时曝光等优点。本项目
针对现有高频高压发生器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国内研发和生
产能力薄弱,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现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
外最新技术,自主研制开发适应中国多元化需求的低成本高
性能医用高频高压发生器。项目研制的高频高压发生器利用
交流电整流后产生的直流电经高频逆变,产生的高频电压送
高压变压器后,控制X射线球管的曝光,并采用桥式逆变器和
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ed)控制方式进行
实时控制,使输出的管电压不受电源波动的影响,输出稳定,
精度高,进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装备,抗衡
国外产品并替代进口,为公司及国内外影像设备厂家配套,促
进中国高端医学数字影像产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本项目
为公司自主创新产品,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截止
目前,项目产品已获发明专利授权一项,并有两项专利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
受理。应用本项目产品的”医用诊断高频x射线机”已通过
临床验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的注册检验,并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该项目用盐酸提取山楂,得到山楂果胶,山楂浆和盐
酸溶液的料液比为1∶25,pH为2.5,水浴温度70℃浸提70min。
将山楂果胶转化为果胶酸后,在pH为4.5、添加量为0.4g/L、
酶解时间为2h的条件下酶解,再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
化,0.32mol/L甲酸铵溶液洗脱,得到山楂寡聚半乳糖醛酸。
寡聚半乳糖醛酸采用D201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树脂对
山楂果胶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寡聚半乳糖醛酸经过洗脱,得
到半乳糖醛酸含量最高。所提果胶中半乳糖醛酸含量为5%,
果胶酶解后半乳糖醛酸含量25%,纯化后为87%。较高纯度的
山楂寡聚半乳糖醛酸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性。
山楂果胶是一种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不完全降解产生的以
寡聚半乳糖醛酸为主要成分的低聚糖,称为寡聚半乳糖醛酸
。山楂果胶寡聚半乳糖醛酸对食品腐败微生物有较好的抗菌
效果,该物质与其他天然食品添加剂复配要比单独使用有更
强的抑菌作用。在本研究中果胶寡聚半乳糖醛酸对对大肠杆
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三种供试菌的抑菌效
果明显。山楂果胶寡糖的抑菌机理可能是由于其破坏了细菌
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致使内容物外漏进而影响其代谢活
性,抑制细菌生长。对山楂果胶寡聚半乳糖醛酸的抑菌功能
开发,可作为安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应用范围大,具有很大
的市场潜力。集成利用食品高新技术深度开发山楂产品,提
高山楂副产物的利用率,可以开发较高附加值产品,纯天然食
品防腐剂提高消费者身体健康。目前研究成果处于实验室小
试阶段,提取纯化得到寡聚半乳糖醛酸在抑制一些有害微生
物方面效果较好,是一种纯天然食品防腐剂。下一阶段可投
入一定资金进行中试或试生产,并进行市场推广和产品营销
开拓市场。
(1)利用基于连通管压力法的建筑结构沉降监测技
术,对沉降监测系统方案进行设计和实现,对监测结果进行特
性分析,并对测量系统的原理进行实现。(2)利用基于图像
分析的建筑结构水平二维滑动位移的监测方法,对系统测量
原理进行实现。(3)利用一种基于光电图像分析的偏位测
量方法,实现对建筑物的二维水平位移进行测量。(4)利用
沉降监测系统,完成相应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功能。
开发一种全新的酶标芯片技术,可高通量多人份同
时对毒品中毒者尿、血中的吗啡、甲基苯丙胺等常见毒品进
行检测。满足毒品案件检验鉴定、禁毒和防毒的需要。课题
来源与背景:当前毒品滥用遍及全球,我国毒品泛滥形势严
峻。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能在蛋白质水平进行高通量研究
和鉴定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尚未见到将生物芯片成功用
于多种毒品高通量、同时检测的报道和成熟的相关芯片产品
。该项目通过免疫学和仪器联用技术等不同学科的集体攻关
,创建了高通量检测生物检材中常见多种毒品的新技术,即酶
标芯片技术。目前尽管已有金标法、酶免法、色谱法等常用
的毒品检测手段,但一般一次只能检测一个人一种毒品,都存
在着通量低的缺点。因此,开发可高通量、快速同时检测鉴
别多种常见毒品的新技术十分必要。这样可对大批量样品进
行快速筛选检测,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毒品案件鉴别和
禁毒工作的客观需要。该项目的创新点:首次提出“酶标芯
片技术”,为国内外首创;该技术鉴别血、尿及头发中的常见
毒品和多人多种常见毒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国内外均未见
文献报道。项目的技术特色:同时检测多人、多种毒品;生
物样品前处理简单;所需仪器设备价廉。性能指标:首先测
出了吗啡、美沙酮、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四种标准品的最小
检出限,依次为:100ng/ml、2500μg/ml、1000ng/ml、500n
g/ml,最小检出限均达到或少于国家标准,经进一步调试可以
与国家标准相一致,有利于向社会推广使用。标准偏差<5﹪
,定量分析误差<10﹪。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项目用1
18例常见毒品致死者及依赖者的生物检材进行三种酶标芯片
技术的系统测试,分析鉴别血、尿及头发中常见毒品的技术
及定性、定量方法,通过与GC/MS分析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建
立用酶标芯片技术检测生物检材中常见毒品的新方法。研究
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篇,其中2篇被SCI收
录。申报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均以进入实质审查。定量方法
和交叉反应需进一步研究。
创新点及解决的技术瓶颈:研究创新点从黑土层厚
度、有机质含量角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分析了侵蚀黑土降低作物生产力的因素,提出了修复侵蚀黑
土生产力的关键技术。解决的技术瓶颈利用人为剥离黑土层
田间定位试验,附以田间对比试验,明确了黑土层厚与作物产
量的关系。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已完成:1.明
确了侵蚀黑土与作物生产力的关系;2.发表SCI英文论文4篇
,中文核心期刊1篇;3.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各1名;4.组织世
界黑土资源利用与管理国际研讨会1次;5.完成侵蚀黑土影响
区域作物产量咨询报告1份;6.1位助研晋升为副研究员,1位
副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
1.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源自于军工关键装备振动
隔离需求,对类雷达随机振动进行隔离。针对高机动设备受
到外部振动载荷结构振动呈现多维、混合、交叉的特性展开
研究。鉴于传统的被动隔振技术无法有效的隔离振动,维护
雷达设备平稳运行;而主动隔振技术只针对单一频率或单频
段隔振,其应用受到限制。本项目针多维复杂交变载荷下高
机动设备平稳运转问题,结合我市硬科技“八路军”(人工
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
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重点科研领域的号召,提出一项智能
化振动姿态超前预测的主动隔振技术,力求解决高机动雷达
设备隔振问题,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2.
技术原理和性能指标本成果以类雷达基座的随机振动主动隔
振技术为目标,提出一项基于智能化数据处理的电磁主动隔
振技术,主被动复合电磁隔振装置以电磁作动器为主动隔振
装置,以局域共振声学超结构为被动隔振装置。主动隔振装
置通过调节线圈励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磁场力的输出
,即主动控制电磁作动器产生电磁力与隔振对象形成反向作
用,保持隔振对象的平稳运行;被动隔振装置以局域共振单元
为基础,普通橡胶隔振材料为辅,构成复合被动隔振结构,该
结构通过普通橡胶材料实现初步振动滤波,局域共振单元通
过运动反作用力放大的特点对基座实施反向冲击,以抵消基
座结构的固有频率衍生的振动。类雷达基座的振动属于随机
振动,随机振动的振动幅值随时间随机变化,电磁主动隔离的
作用力要以振动姿态为基础。因此,本成果对被动隔振结构
的固有属性进行研究,建立振动姿态与驱动载荷的关系函数
,并提出一种随机振动驱动载荷识别方法,通过驱动载荷和振
动姿态的映射函数预测随机振动位移。随机振动的控制要以
振动姿态为基础制定隔振方案,振动姿态的预测以实时振动
信号为基础,本成果以DPS高速处理器和24位高速ADC为基础
平台设计了一款高速数据采集模块,实施监测振动信号,通过
振动信号预估振动姿态,最后深度学习表示下支持向量回归
模型架构对振动对主被动隔振参数进行智能匹配,制定变工
况随机振动智能调谐隔振方案,实现隔振装置整体隔振性的
智能优化。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a.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振
动信号稀疏化采集技术该技术实现振动数据的选择性采集,
降低了高精度数据采集数据量大、传输困难的局限性。同时
,缩短了数据采集的时间,为随机多变振动激励下主动隔振技
术智能化实施提供时效性保障。b.提出智能化振动姿态超前
预估方法。该方法是针对智能化主动隔振技术实施的时效性
问题,提出“未雨绸缪”主动控制思想。通过振动响应补偿
的方式,建立高精度非线性振动响应预估方法,结合人工智能
技术和惯性制导思想对激励力进行预估,实现了振动姿态的
预测。c.提出智能化磁力悬浮式振动隔离技术。通过分析磁
力作用形式建立了磁悬浮隔振器数值模型,并讨论了磁力-运
动对冲作用和磁力-振动特性之间的拓扑关系映射关系。同
时,智能优化设计了超前磁力悬浮隔振方案,并通过磁力发生
机构实现了智能化主动隔振。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和安全性a.开发得数据采集模块能对随机信号进行采集;b.
所设计电磁隔振器可有效隔离振动源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
题理论研究所得成果,针对特定产品进行成果转化,进行产品
设计,对电子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测试。
本发明公开了积雪草酸盐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
积雪草酸盐颗粒剂配方含有1%~40%积雪草酸氨基丁三醇
盐、25%~60%填充剂、1%~10%粘合剂和0%~40%崩解
剂,百分比为各成分占积雪草酸盐颗粒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所述配方,将各成分均匀混合后
,制粒,并干燥即可。本发明的积雪草酸盐颗粒剂具有良好生
物利用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发电机定子绝缘状态诊断的
超声反射检测装置及其方法,用于测量大型发电机定子绝缘
的超声学特性参数,检测绝缘内部缺陷来诊断绝缘的老化状
态。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包括耦合剂、一个超声直探头、一个
超声波发生及接收装置、一个数据采集卡和一个笔记本电脑
,各组成部分经同轴电缆或数据传输线相互连接。在发电机
现场90dB(A)的背景噪声下,能测量运行0~23年发电机(
300MW,18kV)定子绝缘的超声学特性参数,检测的绝缘缺陷
的最小尺寸0.9mm。本发明的主体部分体积约为150mm×
;150mm×100mm,重量为2.5kg,实现了小型轻便的目的。
装置具有抗干扰性强,准确性高,数据处理快,便于携带等优
点,特别适合于大型发电机定子绝缘老化状态的现场检测。
国内市场目前只有整体式数控综合实验台,而无展
开式分体结构试验台。此项目研制成功将填补这项空白,市
场前景看好,将可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的规
模化、产业化。另外此系统可以降低数控人才的培养周期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好的接轨。项目
组在样机成功运行的基础上,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技术
分析与完善,并进一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由于本产品具
有展开式布置、模块化设计易于培养数控维修人才等特点,
该产品在2007~2008年教育部的实验实训设备采购中多次中
标,为十余所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
保障。该项目目前还暂时是以大中专院校客户为多,但随着
技术的完善和市场的开拓,还将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进一
步应用到数控设备、机床厂商等相关企业的员工培训,真正
做到全社会、全方面的培养人才。此外,该项目的拓展式设
计、结构化配置、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同样适用于其他
领域,可以将类似的复杂课题从系统内部进行解剖,开放性
地重构系统框架,深入浅出、简而化之,最终完成课题的研
究。系统试运行结束和通过鉴定后,学校将和合作单位一道
进一步完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申请国家专利技术进行知识产
权保护后面向数控设备教学仪器生产企业有偿推广应用。
变电站值班模式由传统有人值班方式转换为无人值
班模式,在一些无人值班的330kV变电站已采用巡检机器人代
替值班人员,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但目前存在安装工
作量大、无法理解设备、扩展性差以及变电站知识无法共享
等问题。本项目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起包含空间信息和语
义信息的变电站三维语义空间地图,并实现了实时定位;结合
基于FCN神经网络的变电站道路语义分割,实现了巡检机器人
的变电站内自主行走;基于CNN网络分类和回归方法实现了变
电站设备,标识牌,表计及断路器,刀闸的检测与状态或识别
,可以自主开展日常巡视及抄表、人机协作等各种业务。项
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巡检效率和准确度大幅度提
高,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无需提前设置与表计相关的摄像头
预置位,可以主动提取与设备相关联的表计,自主识别表计读
数,识别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2.业务扩展性大幅度提高,基
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机器人能够理解道路环境和设备场景,
可以到达站内可行走的任意位置,为开展故障联动人机协作
、调控联动人及协作、安防联动人机协作等业务奠定了系统
基础;3.知识共享能力大幅度提高,常规非智能机器人从一个
变电站转移到另一个变电站,机器人可继承的能力非常少,而
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机器人在富平330kV变电站具备的能
力,可以实现全网通用与共享,并且可以通过迭代学习和知识
积累,完成自主智能迭代。本项目由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负
责组织,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中电易
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达图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进行
,目前已完成项目研究工作,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已经安装于
富平和桥陵330kV变电站,系统调试工作正在进行中,以满足
站内的日常巡检要求。该项目研究成果于2017年8月15日通
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刘先林院
士、韩英铎院士等委员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采用了先进的人
工智能技术,为变电站系统性试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技术
支撑,取得了集成创新的研究成果,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应用
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曾获2016年度国网陕西省
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多功能气候补偿器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基于汽-水
换热、水-水换热及混水系统等供热系统的节能控制。在散
热器、地暖辐射及风机盘管等不同类型的采暖系统中,通过
适当控制一级网的进热量,以控制二级网出水温度的控制,
从而达到建筑室内的适宜温度(20℃),实现按需供热的节
能控制,综合节能效果达25%以上。主要技术原理:根据室
外温度的变化,适时控制供水温度的变化,间接实现室温恒
定的目的。具体做法是:以室外温度为自变量,以适宜室温
20℃为计算依据设置以数字符号为标志的不同斜率的若干供
暖曲线;对于某一地区特定数字所对应的供暖曲线,随室外
温度的变化可求出对应的不同供水温度设定值;以该设定值
与供水温度测量值作比较,构成闭环PI控制系统,控制电动
调节阀开关,以调节加热量的变化,从而间接控制室温适宜
度;并附加分时段舒适和低温防冻运行模式以及通信等功能
,可供选用。
一、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简要技
术说明(主要创新点)(1)在普通双点机的滑块左右两侧
和机身左右两侧加工一个平面,用螺丝将左右滑块托架固锁
在滑块上,将左右机身托架固锁在机身上,并用圆柱销固定,
防止其移动位置。上下工作台左右加长,使得本机适合冲压
窄长的框体结构钣金件,弥补了普通小吨位冲床台面小的问
题,在只是少量提高机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大型特
殊钣金件的生产效率,具有冲压稳定,运行速度快的特点。(
2)创新研发的多层气缸结构,通过在气缸固定座上安装T型
滑块,在下工作台下表面安装T型导轨来实现气缸下顶料部分
的左右调整。当固锁T型导轨的螺丝锁紧时,顺带压紧T型滑
块,当螺丝松开时,气缸跟随滑块可做左右调整。能够根据模
具上各个工位对顶出力需求的不同,通过选择多层缸层数的
不同从而满足对顶出力的特殊需求。2、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连接部位的总间隙:0.40mm2)噪声限值(连续):78dB(
A)3)压力机曲柄制动角:29°4)滑块行程:150mm5)耐
压试验:未击穿二、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项目产品在普通双
点压机的滑块左右两侧和机身左右两侧设计一个平面,将左
右滑块托架固锁在滑块上,提高了冲压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优化了上下工作台结构,扩大了冲压框体结构件尺寸范围,
弥补了传统小吨位冲床台面小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层
气缸结构,实现了不同工位对顶出力的不同需求。产品在结
构设计方面有创新,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技术处国
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产品经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检测,所测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
,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散料即散状物料的简称如煤碳、散料、冶金原料、
谷物、水泥等。散料从被生产或开采出到最终被建筑、冶金
等终端行业使用其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与步骤,通常在运输
至终端客户使用之前会在堆场内进行仓储,这种散料料堆场
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就近建设在原料生产厂家附近,有的建立
在城市边缘便于服务客户,而更多地会考虑水路运输的低廉
成本而建设在沿岸码头。本项目以散料堆场现状为分析切入
点,提取我国散料仓储堆场的共性,研究提出服务于散料堆场
的物联网智能化输运与仓储系统。初期目标客户包括但不限
于煤炭、钢铁、散料、有色金属原料等散料仓储堆场。针对
散料堆场而言,它的自身特点使得物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能够获得最大效果。堆场占地面积大,吞吐量达,是水路、陆
路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堆场规模化合并后,作业的复杂性越
来越高;作业过程中从各种设备中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量大,类
型复杂,数据对时效性的要求高;散料堆场行业上下游相关企
业众多,容易形成产业集群。在散料堆场这样复杂、大规模
运作的环境中最能体现物联网技术的优势:让堆场作业更高
效、更可靠、更少人工、更低成本。建设散料智慧仓储及输
送系统是帮助堆场企业汇聚各类优势资源、加快信息化智能
化建设步伐、抓住整合兼并机遇、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该技术是激光诊断纳米生物标记物技术的重要检测
设备,其核心构成是使用红外激光检测纳米或微颗粒红外发
光材所携带的生物活性标记物,其也称生物红外发光诊断技
术,英文缩写UCP技术。UCP可在快速免疫分析、微点阵、高
通量药物筛选、基因组学研究、外科手术组织成像、食品与
环境检测以及生化战剂防御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该技
术通过红外激光纳米荧光技术(UCP)形成生物诊断试剂盒
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快速定性、定量诊断冠状病毒等各类微
生物对人体、环境侵害程度。可用于:1)快速诊断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在公共场所使用简易方法快速诊断,判定各
类物品中是否携带有害微生物的性质、数量等,如:SARS、
鼠疫、碳疽菌等的烈性传染性疾病检测。2)监测环境污染
及卫生程度:在各类野外环境中定性、定量判定污染物源,
如:水、空气、动物、植物等物品中的污染程度。3)人体
及其它生物体的疾病诊断:诊断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人体等生物体的各类疾病,如:爱滋病、性病、乙型肝炎等
等。
课题来源及背景:电动汽车技术是汽车工业实现低
碳、低排放的有效措施,以电池组作为能量储存载体,以高速
电机作为驱动动力的电动汽车,改变了汽车能量转换方式,取
消了传统汽车的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发电机、供油系统等
附件,空调压缩机、转向助力泵、真空助力泵等改为电机驱
动,增加了逆变器、电池组冷却等装置,使得电动汽车声音品
质控制与传统汽车有重大差异。虽然纯电动汽车的噪声比内
燃机驱动的汽车要安静,但是给驾乘人员的主观感觉却不令
人满意,仍然存在许多车内声品质问题。这是由于人耳主观
特性决定了对声音的判断是有方向性、选择性和噪音抑制,
以及心情的影响,特别怠速与低速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都会
给纯电动车的声学问题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车辆的乘坐舒
适性,而现阶段消费者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较差的
NVH特性势必会影响到用户的认可度及其市场竞争力。在国
内,对纯电动汽车声品质的控制技术研究几乎是空白,以往都
是在新产品产出之后,进行声品质的简单的主观评价和改进
,往往需要几轮的改进设计和试验验证才可能达到要求,造成
新产品设计周期长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更需要立项设
专题进行全面的开发与研究,为国内汽车制造厂商进行纯电
动汽车产品的声学性能改进和新产品的声学设计提供依据,
改善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声学设计和声品质控制水平,增强产
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商应将目标定在
高质量声品质的控制目标上,创造有自己知识产权声品质品
牌的纯电动汽车。所以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
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主要
指标:1.探究了人的主观评价与众多物理声学参数及心理声
学参数的对应关系,进而建立了智能化声品质主观评价客观
量化模型,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评分值的百分比误差小于8%
,预测精度较高,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能有效的
对匀速工况的车内声品质进行预测评分。权重分析可知,对
声品质主观评价结果影响最大的参数为尖锐度,其次为响度
、粗糙度和音调度。这四个参数对声品质影响的贡献度之和
达到了84%,其他几个客观参数影响较小;2.建立基于TPS方法
的虚拟车内声合成模型,完成从噪声源→传递路径→车内噪声
→虚拟声合成模型,声合成模型可以采用虚拟仿真方法实现车
内噪声的合成,声品质合成模型的预测A声级与实测值的误差
小于2dB,预测精度较高;3.建立响度、尖锐度、粗糙度等声
品质计算模型,客观心理声学参数合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
预测误差都在2个单位以内,将计算出的各心理声学参数带入
已建立的基于神经网络主观评价的客观量化模型中,进行主
观评价烦躁度等级的预测,主观评分值预测结果误差在1以内
;4.与原车相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转毂50Km/h工况下A声
级降低2.1dB(A),响度降低2.6sone。转毂80Km/h工况下A
声级降低2.6dB(A),响度降低2.5sone。路试50Km/h工况下
A声级降低2.4dB(A),响度降低2.1sone。其它各声品质客
观参量也有明显的改善;5.根据所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声品
质主观评价模型,转毂50Km/h工况下主观评价值由8.53提高
到9.54,转毂80Km/h工况下主观评价值由7.89提高到8.89,路
试50Km/h工况下主观评价值由8.39提高到9.40,通过上述声
品质控制技术,车内声音品质得到明显提高。技术的创造性
和先进性:1.首次针对各类评价群体(如国人和外国人)的
车内声品质主客观评价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本国人群的
基于神经网络智能化纯电动汽车声品质主观评价的客观量化
模型,以声品质参量作为车内噪声评价目标进行纯电动汽车
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2.国内首次提出虚拟纯电动汽车车
内声合成的声品质等效模型,该模型可对受试者耳旁位置的
车内声品质参数进行预测。技术的成熟程度:为现有产品改
进、新产品研发、纯电动汽车结构的声学设计和声品质评价
提供技术依据和准则,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水平。应用情
况:本项目建立的虚拟车内合成的声品质等效模型、虚拟车
内声合成的声品质贡献量分析等研究成果,应用于一汽技术
中心奔腾B50纯电动汽车产品开发中,为改善产品车内噪声品
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为国产电动车产品改进、新产品
声学设计和声品质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应用前景广阔。
一、任务来源《JSK静脉输液监控器》是冀州市佳
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自选课题。二、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产品适用于各级医院、单位门诊部
、社区卫生站等开展静脉输液的医疗机构。技术原理是:通
过红外线探头检测输液滴速和操作键的设定,传递到电脑芯
片;电脑芯片按设计要求指挥电动控阀,控制所需输液滴速
;同时将当前的输液信息反映到显示屏和维护站的计算机,
便于医护人员掌握和控制。三、性能指标静脉输液滴速1~
120滴/分钟,任意设定、自动调节;输液剩余量提前报警
,提醒量10~9990ml任意设定、自动报警;提醒时间5~14
40分钟任意设定、自动报警;在输液中出现亏液和故障,自
动停止并报警;监控精度滴速小于10滴/分钟,精度±
;5%,滴速大于等于10滴/分钟,精度±2%;与微机
组成局域网,实时监控、呼叫提示,也可单机独立使用;电
源交流220V,直流组5V供电,亏电时自动报警。四、与国内
外同类技术比较目前,国外的静脉输液监控器虽可精确的控
制输液量,但价格昂贵,每台少则万元以上,有的因直接接
触液体还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国内有研究报道,红外线监测
输液滴数,通过步进电机调节吊瓶的高度来调控输液量;有
的用计重传感器实时监测输液量;有的产品介绍通过红外线
监测输液滴数,微机记录储存,经分析后给控制系统发出指
令,调节输液滴数(流量),静脉输液监测和控制是两个独
立的系统,应用于临床尚有诸多不便之处。本课题研发的静
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静脉输
液监控器专利号:200720102517.7),同现有技术相比,具
有以下优点:其一,固定茂菲氏管和输液管的卡槽与壳体为
一体结构,便于茂菲氏管和输液管的卡入和拆出;其二,在
卡槽中设定有上下两层尖状凸块,可以夹紧茂菲氏管和输液
管,有效避免茂菲氏管和输液管脱落而造成医疗事故现象的
发生。五、成果创造性、先进性①固定茂菲氏管和输液管的
卡槽内壁上设定有若干凸块,可以夹紧茂菲氏管和输液管,
有效避免茂菲氏管和输液管脱落而造成医疗事故现象的发生
。②静脉输液监控器检测、控制机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静脉输液监控器专利号:ZL200720102517.7),“JSK静脉
输液监控器”课题主持人和主研人员是该专利技术的持有人
。采用载波通讯技术配以自己研发的监控器专用管理软件及
呼叫通讯服务器等部件,实现两线多机并联或原呼叫线路组
成局域网络,方便布线施工,降低布线成本,实现一机多用
,使医护人员在医护站通过计算机可随时监视、控制、听到
各病床的输液情况。该机具有远程报警方式,直接把报警信
号发送到护士站,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对同房病人不产
生声音干扰,系统更具有人性化。③本机显示在输液过程中
的实际滴速,并在1min内自动调节到原设定滴速。六、作用
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静脉输液监控器在国内具
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据分析,我国输液的总体市
场潜量高达120亿瓶。在如此大的输液市场下,社区医院进
行输液用药治疗时,对患者输液进度的监控,普遍由患者、
陪护人员或医务人员来进行,一方面影响病人休息和治疗,
也给医护人员的高效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实时输液监控已
成为现代医疗尤其是社区医疗中必需的一部分。JSK静脉输
液监控器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市场潜力巨大,必将产生重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输液监控器在国内具有巨大的市
场规模与市场容量。依据《中国医院大全》2007版,不完全
统计全国二甲以上医院20000余家,其中三甲医院2000余家
;一般二甲医院不低于350张床位,三甲医院不低于500张床
位;全国的市区中心医院、乡镇医院、社区门诊等一甲医院
,对患者输液治疗人数是二甲以上医院的20倍之多,该产品
每张床位配备一台,数额巨大。预计在国内每年有十分之一
的医疗单位使用本产品,约需求年产值8百万台,按每台售
价6000元计算,预测年销售收入480亿元,实现利税约150亿
元。该数据只是较低的预计,有可能在实际销售上数额还会
有所增加。这样不仅给国家缴纳了较大的税收,更使我企业
和就业职工得到了较理想的经济收入,同时促进了企业飞速
发展。本产品推广应用后,对输液患者达到实时监控、准确
无误、安全有效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药物的毒副反
应,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同时,医疗单位得到了经济收入,
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给职工就业提供了就业平台;
同时带动与该产品相关的配套企业的经济发展。为更好地推
广应用本产品,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我公司将采取以下措
施,一是成立该产品专业营销队伍,按区域划分组成营销网
络。二是向全国诚征区域销售代理商,开展营销及售后服务
等项工作。三是利用广播、电话、报刊杂志等媒体广泛宣传
、推介本产品,扩大知名度,营造推广销售氛围。
排雷机器人的设计制作来源于机器人竞赛项目。近
年来,随着各个大学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机器
人竞赛活动越来越多。机器人竞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比拼
。不仅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运用,而且对于学生
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检验。机器人排雷项目
共有两个任务:第一需要将场地里面具有磁性的雷标记出来
,第二是将危险区的管状类运送到安全区。为了完成这两个
任务,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排雷机器人以微处理器为核
心,综合运用机械、电子、计算机、检测等专业知识。配合
红外、灰度、磁性等传感器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该项目不仅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项目完成后,
可以作为教学用演示,也可以在此机器人基础上进行二次开
发,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排雷机器人是学生学习的
极佳平台。
为了解决电流互感器现场检定时要求保证测量准确
度,功耗低的问题,本项目提出了一种低功耗程控式现场检定
装置,装置最大输出400A一次电流,并在此电流下测量1%、5
%、20%额定电流点在上限负荷和下限负荷下误差,然后在40
0A一次电流测量点开始直接测一次励磁电流并折算至二次励
磁电流,计算此励磁电流相应于额定二次电流无补偿的误差
,推算出20%、100%、120%额定电流点误差。由于一次电流最
大输出为400A,测量回路所需功耗降为原来所需功耗的20%,
一次回路通过电流小,所需一次导线重量大为减轻,容易连接
,整个检定过程电源输出和测量点误差数据采集为程控式,保
证了测量准确度,同时提高了效率。装置包括程控式电子功
率源,升流器,标准电流互感器,电流负荷箱,前置信号切换控
制单元,程控式互感器校验仪。程控电子功率源输出端连接
升流器输入端,升流器输出端为标准电流互感器和被检电流
互感器提供一次电流,二者的二次电流或电压信号输入前置
信号切换控制单元完成信号转换,转换后的信号经程控式互
感器校验仪处理,进行误差测量和二次励磁电流测量。一种
低功耗程控式电流互感器现场检定装置解决了电流互感器现
场检定时功耗高,一次大电流导线连接困难,全电流升流困难
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利用本装置低功耗、程控式自动测量、
效率高、准确度高的技术效果。充分利用既有装置,采用专
用的程控功率源和程控式互感器校验仪,既节约了测量器具
,又能解决现场测试的技术难题,达到了节省开支,高效安全
检测的管理能效。
仿人机器人快速行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双足步行运
动规划及其仿真。双足步行运动规划目前普遍采用足迹规划
和关节轨迹规划的方法,很少考虑到多步间的动力学约束关
系,既不能降低高昂的算法代价,又难以发挥仿人机器人的快
速步行潜力。本项目提出面向快速行走的步行运动规划方法
,考虑步幅衔接动力学约束,将传统的足迹规划问题划分为路
径规划和路径跟随两个子问题,以最快跟随路径为目标,结合
关节轨迹规划形成三层运动规划框架。提出了适应于该框架
的全向移动小车复合动力学模型。根据该运动规划方法构建
了仿人机器人步行运动仿真平台,并通过仿真与实验方式验
证方法有效性。本项目提出的全方位移动小车模型这一简化
动力学模型,把轮式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全向移动小车和仿
人机器人的简化动力学模型三维线性倒立摆结合在一起,具
有相当的创新性。全方位运动小车模型经过积分离散化及近
似后得到的步幅约束公式,能够较为合理的描述快速步行期
间的各项动力学特征,同时又比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大大简化
,具有相当的先进性。此外,本项目提出的步行运动规划方法
,以路径规划和路径快速跟随替代足迹规划,形成路径规划-
路径跟随-关节轨迹三层步行运动规划框架,该方法具有相当
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本项目成果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其
适用性对于仿人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有一定要求,并不能适用
于所有仿人机器人。本项目成果可以解决大部分企业研发仿
人机器人过程中存在的步行运动规划这个瓶颈,且能缩短研
发周期,节省样机实验时间及成本,因此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已有公司委托本项目团队开发仿人机器人平台,该公
司再把该开发成果产业化。在开发该仿人机器人平台过程中
,从前期机械设定,到软件开发,试验调试都应用了双足步行
运动规划及仿真平台这个项目成果。
1、主要目标与任务1.1项目主要目标万寿菊,为菊
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是目前商品
化提取叶黄素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近年来,我省各地市
万寿菊种植业发展迅速,万寿菊种植面积和鲜花产量不断扩
大。但同时,我省万寿菊产后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较为滞后,技
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附加值低,制约了我省万寿
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项目通过开展亚临界提取制备万寿
菊叶黄素产品技术研究、万寿菊叶黄素酯压片糖果系列产品
和万寿菊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初步建立万寿菊
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延伸完善并延伸万寿菊种植、加工、销
售产业链,提高万寿菊产业附加值。1.2项目主要任务(1)
开展亚临界提取制备万寿菊叶黄素产品技术研究,得到万寿
菊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放大应用,建立
亚临界低温提取万寿菊叶黄素、叶黄素酯生产线1条。(2)
以万寿菊叶黄素酯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叶黄素酯压片糖
果”、“蓝莓黄素酯压片糖果”、“新型叶黄素酯压片糖果
”等万寿菊叶黄素酯压片糖果系列产品。(3)开展万寿菊
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以万寿菊叶黄素产品生产
过程中的副产物菊粕为原料,研究开发新型万寿菊粕营养饲
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超高压辅助提取两类新型提取技
术,研究万寿菊粕黄酮提取技术研究。
一种电机负载自适应控制方法,由包括控制器单元
、自动调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的装置实现。所述电流检测
单元将检测的异步电机的定子电流信息传送至控制器单元;
控制器单元控制自动调压单元,使自动调压单元输出最优三
相交流调节电压并送至异步电机。所述最优三相交流调节电
压为定子电流的一元多项式函数,该一元多项式函数通过实
验方法获取。所述方法通过检测电机电流值判断电机带载运
行状况,检测、控制简单;能够良好地跟踪电机负荷变化,当
异步电机处于空载或轻载运行时,自动降低定子电压并维持
轻载运行时带载能力不变,使异步电机损耗降低。
技防网警务视频追踪系统可将移动目标监控报警系
统警情信息与固定目标监控报警系统视频图像的有机结合,
并实现相关数据资料与电子地图GIS系统的叠加显示。该系
统是集GPS、GSM、GIS等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信息系统
,主要应用于机动车的追踪及监控等领域,实时监控车辆信
息及相应区域的现场图像,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与机动车G
SM+GPS监控系统、电子地图GIS系统的关联互动。系统主要
应用在对机动车的追踪及监控等领域,与现有GPS车辆监控
系统相比,不仅可以了解目标车辆位置信息,还可实时了解
车辆信息及相应区域的现场图像,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与机动
车GSM+GPS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与电子地图GIS系统等关
联互动,技防网警务视频追踪系统可实现视频随被追踪目标
车辆联动功能、任取电子地图一点调取临近区域视频图像功
能、锁定预制区域调取视频图像功能、指定视频点调取功能
、警务追踪系统远程数据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可用于警务追
踪、日常巡控、维护等多个领域,实用性很强。警务视频追
踪系统的先进性能得到了各单位的一致好评。该系统丰富了
公安部门侦查破案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指挥调度的能力。通
过与警防、民防两张网有机结合,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调
整和配备警力资源,提高效率和反应速度,缓解当前警力紧
张的情况。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及指挥作战提供有力的技术
支持,并为今后进一步拓展技防网功能提供条件。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病虫害的影响,其中
稻飞虱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植株生长的一种病虫害。稻飞
虱,是农业稻田病虫害中一种以刺吸植株汁液的迁飞性害虫
。研究团队根据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研究一种基于人工智
能技术的稻飞虱虫害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设计和开发了一套
昆虫自动捕捉装置和稻飞虱识别模型,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数
据智能管理平台,可以精确判断稻飞虱病虫害严重性程度以
及稻飞虱迁飞路径,提高了稻田农业虫害防治效率。本项目
稻飞虱正确识别率≥90%,数量统计正确率≥95。
1.项目来源与背景为提升汽车行业企业对于车用材
料物化、动静态力学、环保等关键性能参数的测试评价方法
和数据管理应用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通过
自立重点科研课题等方式开展了“车用材料关键性能测评方
法及数据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
标(1)通过发明VOCs溶液的量取方法及标准气体的配制方
法、车用胶带挥发性有机物检测辅助装置及检测方法、用于
白车身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密封装置及采样方法和车用金属
材料高速拉伸试验数据处理规范,形成了系列车用材料的关
键性能测评方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可使VOCs检
测结果的变异系数由约20%降低到10%以内,使车辆碰撞仿真
的准确度由约60%提高到85%以上。(2)在数据管理平台方
面,以材料性能达标和环保法规符合为双重选材目标,建设了
车用材料基础数据库(AMASS)和车用材料管理平台系统,其
中通过构建面向ls-dyna、Nastran、Abaqus、n-code、FEM
FAT等CAE仿真分析软件的材料数据处理方法,可将数据管理
平台中离散存储的结构化数据按照仿真计算的格式要求进行
自动化提取、封装及应用;通过开发目标材料多维性能参数
的相似度分析方法,可自动创建近似材料推荐清单。从而有
效缩短仿真所需数据的创建时间,满足企业快速筛选更高标
准替代材料的需求,使研发环节有关工作效率提升两倍以上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在金属、塑料、橡胶、胶黏剂等
车用材料力学、物化、环保等关键性能的测评方法方面,已
发布或起草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等标准、规范20余项;
在车内空气质量测评方法方面,已获4项发明和4项实用新型
专利授权,另有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在材料数据管理、仿
真、应用平台软件方面,已获4项软件著作授权;累计在EI或
中文期刊发表论文17篇。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项目成果经过3年研发完成,已在汽车行业稳定应用。应
用范围涉及汽车产品开发全流程中的产品设计、工程开发与
验证、生产准备、量产与投产等多个环节。所涉技术属于检
测分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范畴,在试验安全性和网络信息安
全性方面,都通过了专业的测试和专家认定。5.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项目成果已累计服务企业200余家,其中产生直接
经济效益的企业92家,包括整车企业55家,零部件企业13家,
材料企业24家,国内企业65家,国外企业27家,为成果完成单
位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8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将进
一步完善车用材料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管理平台的产业融
合和经济效益转化。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多年来,工商银行一直高度重视
信息安全工作。在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下,在公安部、人民银
行、银保监会等各监管部门指导下,多年来工行以保障银行
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制定了
相关安全方针战略,并且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
较为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和安全防护技术架构,从管理
、运营和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严密的安全防护网,有效保护
了银行信息系统及客户交易和信息安全。近年来,全球网络
威胁持续升级,内外部安全威胁持续升级。习总书记在2016
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
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
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
。为主动应对内外部安全威胁,工商银行加快信息安全体系
转型,在现有安全防护体系基础上,基于自主可控技术,探索
建设全面、智能、可视化的安全态势感知平台,通过引入大
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探索人工智能与安全技术的深度融
合,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实时感知和处置各类攻击行为,与各安
全系统联动实现智能防御,实现安全全生命周期管控,在事前
预防、事中监测和处置、事后分析方面给安全人员提供可靠
的技术平台,有效提升工商银行主动、立体的安全防御能力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通过统一的数据采集脚本与统一
的数据采集格式整合了工商银行操作系统、中间件、网络设
备、网络流量、安全系统/工具以及安全相关应用的数据,随
着安全数据的数据的激增,引入syslog、flume、filebeat、
kafka、hadoop、spark、flink等各类技术组件,搭建大数据
平台、应用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探索人工智能与安全
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合威胁情报、安全漏洞、安全资产管理
等提升工行主动立体的安全防御能力,在事前预防、事中监
测和处置、事后分析方面给安全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整个平台采集能力超60万TPS,日均增量数据600亿条,日均
处理数据量超过10T。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项目通过
建设统一管控的两地三中心大数据集群,自主研发多集群控
制节点,突破Hadoop跨集群调度任务难点,实现“一个地方建
模、多个集群运行”的分布式多集群统一管控,极大提升了
工作效率;采用HADOOP、ES、Spark、kafka等技术,提供海量
数据存储、批量与实时计算、秒级交互式数据查询与数据探
索等服务;采用自研Agent和Syslog协议、文件传输等多种方
式,实现终端、服务器、网络等多类资产海量数据的实时采
集与解析;基于海量数据构建一体化分析建模系统,实现安全
模型全过程、在线化、可视化开发和运行;提供灵活定制可
视化视图,提高开发效率。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该项目采用业界通用的Java分层体系和大数据技术体
系,相关组件均经过业界产品的检验,成熟度高,广泛适用于
金融企业类似产品的建设;该项目采用身份控制、角色授权
、审计日志以及数据从采集、传输、存储均采用加密技术、
异地备份等措施,有效确保该系统和数据安全性。⑤应用情况
:该项目已在工商银行全集团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使用,并建
立了以该平台为支撑的全集团统一的信息安全一体化运营管
理新体系,从服务、流程、技术、人员、场地等方面形成了
一整套有机的运作机制;通过安全事件、安全策略、安全漏
洞、安全舆情等全生命周期管控流程,结合威胁情报,实现了
攻击链的建立和追踪溯源;通过简单易用的安全态势可视化
展现功能,实现全集团各机构安全管理集中管控,为不同层级
人员提供了多角度的安全状态视图,提高了全面风险感知的
能力和各分支机构的管理便捷性。⑥历年外部获奖情况:无
1.课题来源与背景“电能表国际建议IR46”是国际
法制计量组织OIML下属第12技术委员会TC12组织起草的一个
技术文件。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要
求,共同修改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使之符合IR46的要求,将IR4
6融合到目前的企业标准中。基于这种方式,电能计量芯片已
经可以按照目前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来进行设计制造。
基于我国目前的计量方法不适合IR46的标准,以及国网公司
对电能计量芯片新的设计要求,本项目研制了符合IR46标准
的计量芯片。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项目研制的计量芯片
采用非周期采样原理,对输入的电压/电流进行高速采样。在
计算功率过程不再考虑输入信号的频率相位等参数使用直接
相乘方式积分后得到电能数据。计算电压、电流、相位、各
次谐波过程,通过算法计算得到需要的数值。性能指标:1)
电能计量精度0.1%2)具有电能、功率、电压、电流、相位计
量功能3)有功、无功电能计量4)四象限电能计量5)谐波计量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项目采用非周期高速采样技术,
对输入的电压/电流进行高速采样。可不考虑输入信号的周
期,直接高速采样来还原输入时变信号。计量芯片结构采用
双ARM核结构。前级ARM核专门负责数据的高速采样,后级的
ARM核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双ARM核之间使用DMA方
式做数据交换。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
目最终形成芯片型式,主要应用在电能测量领域。直接的客
户群为电能仪表生产企业。计量芯片组装的电能表,经过全
性能与可靠性实验,检验合格,并将经过测试的电能表进行实
际用户现场测试,各项的数据指标均很好,经过与原来用户的
计量仪表比较,所计量电量没有任何改变。5.应用情况及存
在的问题此项目研发和小批量生产测试已经全部完成,未发
现设计和封装生产方面的问题。目前芯片制造企业已经根据
此芯片的工艺和特点调整好了整个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设计,
开始大批量生产和推广。
所述发起端终端设备向核心连接设备发出请求,由
核心连接设备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该发起端终端设备和接收
端终端设备之间的共享密钥,并将该共享密钥秘密通告给发
起端终端设备和接收端终端设备;所述发起端连接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设备(SW1),所述接收端连接设备包括第二连接设
备(SW2),所述发起端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STA-A
),所述接收端终端设备包括第二终端设备(STA-B);所述
第一终端设备(STA-A)与第一连接设备(SW1)之间建立具
有第一共享密钥(KEYA-1)的安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设备
(SW1)是指从第一终端设备(STA-A)到第二终端设备(S
TA-B)的数据包经过的第一个连接设备;所述第一连接设备
(SW1)与核心连接设备(SW-Center)之间建立具有第二共
享密钥(KEY1-Center)的安全连接。
该成果对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体制,科技政策及
科技潜力等做了认真的研究并在国别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国际
比较研究。11个国家和地区可分为三类:发达国家包括美、
英、法、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
。该成果着重探讨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各国科技发
展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各国的科技投入与优选领域的
选择;各国政府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调整。
礁滩相储层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
,也是目前最复杂同时也是最令人期待的一种隐蔽岩性圈闭
。礁滩储层的预测和储层内部油气检测,时时有勘探领域长
期关注的难点问题,对于井位部署和油气勘探远景区评价起
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主要创新工作有:基于复杂性测度的礁
滩储层地震检测、利用基于局域波和混沌的弱信号检测方法
进行含油气性检测、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聚类算法进
行储层综合预测、井-震尺度匹配方法。
1.成功地完成了灰斑古毒蛾活体性信息素的提取、
分析,确定了其有效物质及组份,并完成了合成、林间生测和
监测利用技术研究;可直接用于灰斑古毒蛾的预测预报和成
虫诱杀等防治工作;2.筛选出5%桉油精乳油和1.2%苦o烟乳油
等4种有效的防治灰斑古毒蛾的生物农药及仿生药剂,防治效
果均在86%以上;可直接用于灰斑古毒蛾的防治工作;3.研制
出3种昆虫饲养及标本收集的设备;获得国家专利3项,其中2
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可用于灰斑古毒蛾及相似类
群的害虫的饲养、标本收集、生物学观察及相关的科学研究
;4.新发现寄生灰斑古毒蛾的姬蜂科和茧蜂科2新种;发现了
3个不同类群的天敌种类共同寄生于灰斑古毒蛾同一个蛹体
内,发现了灰斑古毒蛾的重寄生蜂,为自然科学新发现,为天
敌输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表论文11篇,其中3篇被SC
I收录。本课题的实施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
使其在发展区域经济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对实现我
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关系非常重大,而且对荒漠化
防治、绿化荒山、退耕还林以及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生态旅
游和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等具有巨大社会效益。该项目在内蒙
古的巴拉贡镇、杭锦淖尔乡、锡尼镇、伊和乌素苏木等地推
广试验灰斑古毒蛾防治技术9.06万亩,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
41.5万元。确保了沙冬青、杨柴等防风固沙林无可替代的社
会效益和生态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同时杨柴作为灌丛牧草
和经济林,在发展畜牧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具十分可观的经
济效益。
一种可适应负阈值电压的移位寄存器及其单元。所
述移位寄存器包括若干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单元,所述移位
寄存器单元包括:充电模块,驱动模块,放电模块,以及低电平
维持模块。本申请公开的移位寄存器及其单元,通过抑制移
位寄存器在工作过程的预充阶段、上拉阶段以及低电平维持
阶段的晶体管漏电,使电路即使在当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为负
值时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此外本申请还具有电路简单、低功
耗、低成本的优点。
中尺度分析主要包括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以及环境条
件的分析和中尺度辐合系统分析。目前,中尺度辐合系统的
分析目前尚无较好的系统支持,而中尺度辐合线等是触发强
天气的根本原因,如何从各种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和快速
循环处理数值模式产品中提取中尺度信息,提高预报人员识
别和判断中尺度系统的能力,同时如何将分析结果进一步使
用智能预报技术应用于预报对象,从而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
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重点内容,这也填
补了传统中尺度辐合系统分析后续的智能分析的空白。本课
题是上海市气象局研究型专项课题,2012年1月正式批准立项
,课题承担单位为上海中心气象台。本课题以长三角区域高
分辨率气象信息快速共享与综合信息警示技术为支撑,研究
多种资料的数据挖掘和非常规资料的自动识别分析技术,通
过建立精细化中尺度分析的思路、规范、流程,研制强对流
天气过程的省级中尺度分析平台,针对短临预报业务中的预
报对象,有机组合与开发相关的信息及产品,协助预报员进行
各类天气系统的快速分析。结合中尺度天气概念模型和WSB
-WARR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技术,自动提取动态统计预报所需
要的多因子格点信息,输出强对流天气的趋势预报结果,辅以
人机交互的方式发布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和预警。该课题的
研究有效发挥非常规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监测、分析和预
警能力,可以提高预报业务人员对资料的综合使用效率、有
助于预报业务人员快速识别强对流天气、丰富预报人员的分
析手段和决策依据,从而在防灾减灾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较
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溶解氧检测一般采用CLONK电极形式,结构复杂
,需要用适气薄膜对电极进行隔离,响应时间长,需数分钟才
能稳定。该仪器采用三电极测量系统,工作电极为新型的微
型凹孔阵列,仪器带有先进的8098微机系统,可自动补偿非线
性温度效应和离子浓度效应,数字显示。测量范围:0~16P
PM,响应时间小于30秒。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水产、环保、
化工、制药等方面。该仪器已获两项国家专利。
津强6号,于2008年2月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审定编号为:津审麦2007002,适宜在天津地区作春小
麦种植。该品种春性、长芒、白壳、红粒,穗纺锤型,穗位整
齐,成穗率较高,株高90厘米,茎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亩
穗数37.0万,穗粒数26.8粒,千粒重38.0克,芒有干尖现象,抗
病性、抗逆性较强,落黄佳。该品种在2006-2007两年的天津
市春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341.41公斤,比对照品种辽春
10号增产8.47%;2007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
试中心分析,容重792g/L,粗蛋白质16.75%,湿面筋33.6%,沉
降值53.6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10.2min,稳定时间21.5
min,最大抗延阻力1000E.U,延伸性16.4cm,面积242.5cm^2,
为强筋小麦品种。该品种主要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中等偏
上肥水条件种植,亩播量15公斤;2.顶凌播种;3.全生育期可
浇两水,即拔节水和抽穗扬花水;4.浇第一水时,每亩追施尿
素7.5-10公斤;5.生育后期及时防治白粉病和蚜虫。应用前
景:津强6号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一级强筋小麦标准,和加西一
号、二号相媲美,产量比当地对照品种辽春10增产10%左右。
现在津强6号强筋春小麦品种已被纳入天津市强筋小麦产业
链中,从麦农手中的收购价格比普通商品小麦高10-15%,进大
成食品(天津)有限公司的厂价比进口同质量的商品小麦可
节省资金650元/吨,况且国内强筋小麦的市场缺口在1000万
吨,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无论从百姓的种植热情,还是市场需
求看,强筋小麦津强5号的市场前景非常好。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是由桂科计字[2009]91
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灰斑蛤蚧不同部位高
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合同编号为桂科青0991069。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承担,课题实施年限为2009年3月
至2012年3月。②研究目的与意义:蛤蚧是脊椎动物爬行纲有
鳞目壁虎科动物(GekkogeckoLinnaeus)的干燥体,是我国
的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性平,味咸,常用于治疗虚劳喘咳、
阳痿、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等疾病。长期以来,受技术的限
制,中药材质量一直缺乏科学的评价检验方法,要实现对中药
质量的控制,必须对药品的内在质量,即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
进行控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因其分离效能高、分
析速度快、模块化及可联用等特点,可得到丰富化学信息,并
能结合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分析中
药品种品质,因此研究最为广泛。③主要论点与论据: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分析广西鲜灰斑蛤蚧不同部位组织(头、身、足
、尾)提取液中相关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吸收强度,以确定适
当的色谱条件,获得广西灰斑蛤蚧不同部位组织色谱数据,建
立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以对蛤蚧药材各个部位进行
质量评价,还可从指纹图谱来追根溯源寻找工艺操作中的问
题和实现对原药材的质量控制。④创见与创新:目前药材市
场上多将整条蛤蚧入药,未见对蛤蚧头、体、足、尾不同部
位质量评价的报道。本研究将建立蛤蚧药材不同部位高效液
相色谱指纹图谱,对药材各个部位进行质量评价,还可从指纹
图谱来追根溯源寻找工艺操作中的问题和实现对原药材的质
量控制。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作为中药常规鉴定技
术的延伸,在现阶段,色谱指纹图谱的作用主要是将常规的单
一指标成分或活性成分作为质量指标的方法提升到一个新阶
段,鉴别药材真伪优劣,寻找不同品种间化学特征差异,分析
道地药材化学特征,判别用药部位及产地加工方法等。高效
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通过其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模块化
及可联用等特点,可以得到丰富化学信息,并能结合化学计量
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中药品种品
质,因此研究最为广泛。通过建立蛤蚧药材不同部位的高效
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以对蛤蚧药材各个部位进行药材质量
评价。⑥历年获奖情况:因本项目刚进行办理成果登记,还未
报奖,所以暂未获奖情况。⑦成果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广西鲜灰斑蛤蚧不同部位组织(头、身、足、尾)提取液中
相关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吸收强度,以确定适当的色谱条件,获
得广西灰斑蛤蚧不同部位组织色谱数据,建立其高效液相色
谱指纹图谱,可以对蛤蚧药材各个部位进行质量评价,还可从
指纹图谱来追根溯源寻找工艺操作中的问题和实现对原药材
的质量控制。
以本项目组前期研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酶源和增敏技术,开发新一代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盒,其预期灵
敏度和准确性高于目前已上市的同类产品,达到食用农产品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要求。本试剂盒开发成功后,可通过技
术合作、技术转让、风险投资、创新创业等方式推进产品的
上市和应用。该试剂盒可推广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农
贸市场农产品进行现场监管、食品企业对农产品原材料进行
内部风险防控、超市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消费者对所购产品
进行检测,具有较大的应用面和群体。本试剂盒前期推广可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基层监管部门、农贸市场和
骨干企业进行应用示范,让产品接受市场考验和验证,为进一
步推广奠定基础。
1、项目根据任务书要求,构建了工艺数据组织模型
,基于对工艺知识特征、创新方法、创新设计过程的研究,利
用流、作用、案例以及功能本体同位与上下位扩展方法将需
求同知识进行匹配,建立与知识特征映射关系,以规则推理+
案例推理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主动有效的知识推送,研究了切
削加工工艺多目标优化理论模型,开发了集成化工艺知识与
信息服务平台原型系统。该系统通过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
测试。2、该项目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
,发表论文3篇。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原子稀疏证据融合的小电流接
地故障自适应选线方法。首先,利用稀疏分解法对各线路零
序电流进行分解得到4个最佳原子,采用相关分析法计算各分
支线路所得4个最佳原子与最佳原子1的相关系数,选出与最
佳原子1相关性最大的3个原子作为证据原子,并按能量从大
到小依次排序;然后,计算各证据原子能量熵,利用可确定故
障测度函数,求取各证据原子的可确定故障测度值;其次,修
正可确定故障测度函数,得到各证据原子故障信任度函数,进
而求得各证据原子故障信任度;最后,对各证据故障信任度值
进行融合,得到各线路故障综合信任度,选取故障综合信任度
最大值对应的线路为故障线路,输出选线结果。
休闲农业融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利用农
村、农业、自然、生态资源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教育、
养生等一系列服务,吸引市民到农村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一
支重要力量,休闲农业发展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显现出重
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采
取措施,制定多项政策推动工作,发展休闲农业日益成为破解
“三农”难题的一项有效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京津
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注重发
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的总体要求,推
进京津冀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
任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原则,依
托京津冀三地的地缘优势、资源禀赋、市场优势、组织优势
和创新优势,对区域休闲观光农业一体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统一对三地休闲农业的资源整合、发展定位、空间布局、
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等进行发展建设研究迫在眉睫。在此基
础上开展《京津冀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建设研究》,旨在促
进三地休闲农业合作共赢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
有效实施。本研究成果基于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理念,在借
鉴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休闲农业
一体化发展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休闲农业
一体化发展建设的思路是: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资
源共享、特色鲜明、共赢发展”的原则,突出京津冀休闲农
业在区域外的影响力,打造全国具有市场认可度、知名度的
京津冀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形象,示范带动全国其他区域休闲
农业的升级发展。提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休闲农业服务城
市群发展实践区、全国休闲农业协同推进示范区,打造面向
全球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提出的发展目标是:规模实现
新突破、产业实现新升级、功能实现新提升。在此基础上,
遵循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提出在京津冀9个市所辖
81个县(区),涉及国土面积约13.44万平方公里内,建设“
四大功能区、多节点、多聚集区”的休闲农业一体化总体布
局方案,“四大功能区”即:生态乐氧度假区、滨海亲水休
闲区、湿地温泉度假区和都市农业体验区;多节点:即打造
29个特色休闲县(市),以此为增长极,引领带动周边县市休
闲农业发展,最终促进三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
展;多聚集区:即打造一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到示范带
动作用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包括北京建设绿色国际休闲聚集
区、四季花海休闲聚集区、运河民俗文化聚集区、精致创意
农业聚集区、七彩田园休闲聚集区,天津建设山水农家乐聚
集区、民俗文化体验聚集区、潮白河-七里海湿地观光聚集
区、滨海休闲渔业聚集区,河北建设北戴河-曹妃甸度假休闲
农业聚集区、黄骅港渔业休闲农业聚集区、白洋淀生态涵养
休闲农业聚集区、草原休闲农业聚集区、冰雪乡村休闲农业
聚集区、冀北长城文化休闲农业聚集区等同时从整合京津冀
三地休闲农业资源出发,进行京津冀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精
品线路设计,共设计出塞外风情度假线路、山野林趣休闲线
路、潮白生态休闲线路、山海风情度假线路、精致农业体验
线路、运河文化休闲线路、田园农情品鉴线路、温泉美食体
验线路和山水画廊风情线路等9条风格各异、主题突出的休
闲农业精品游览线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设意见。最后
提出统筹规划与要素整合机制、平台搭建与服务支撑机制、
集群发展与品牌培育机制、明确定位与差异互补机制等京津
冀休闲农业合作共赢机制以及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成果对
“十二五”期间促进京津冀三地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具有指
导意义,对增强京津冀休闲农业在区域外的影响力,打造全国
具有市场认可度、知名度的京津冀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形象有
促进作用,对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休闲农业空间布局的整体优
化与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气雷达测试及故障检测装
置,发射机的输出端与定向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定向耦合器
的输出端与采集卡A的输入端相连,采集卡A的输出端与VPX总
线的输入端相连,VPX总线的输出端与可调射频测试源的输入
端相连,可调射频测试源的输出端与接收机的输入端相连,接
收机的输出端与采集卡B的输入端相连,采集卡B的输出端与
VPX总线的输入端相连;雷达系统现有信号处理系统的输出端
与数据处理卡的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型构建了一个自动、
快捷的检测系统,无需其他仪器辅助,大大降低了硬件成本和
人员技能需求。
农田灌溉喷药智能控制系统V1.0是一种智能控制农
田喷药的软件。本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农田喷药工作,可
以设置喷药的开始、结束时间,通过采集液位计数据可以控
制自动加水、加药及报警,采集药液浓度,可以使得药液的浓
度稳定的维持在预设值。本控制系统设置简单,操作简便,适
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主要技术内容:通过大数据、云存储和基因组学技
术预构建覆盖重庆39个区县的智慧医疗远程诊断平台,建立
以三甲医院为龙头的区域会诊中心和区县人民医院为基础的
区县诊断报告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放和远程医疗服
务,缓解“看病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创
就医新体验。科技创新点:(1)支持海量、快速医学影像共
享技术,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浏览器在线查看并应用人工智能
技术对影像予以自动分析,共享文本型数据和海量影像数据
(2)智慧医疗数据的高扩展性、灵活性分析和智能化处理机
制,针对医学图像,基因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处理技术:采用
医学图像常用处理技术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功能
,协助临床诊断;(3)友好远程交互功能,实时交互请求(4
)安全实时的远程影像传输,实现基于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
台的远程会诊、培训咨询和代理检查等健康服务。知识产权
:包括3项授权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
利2项目、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2篇等。应用推广及效
益:基于“中迪(远程)医疗影像综合系统”的智慧医疗远程
诊断平台于2016年开始,在巫山、黔江、江津、潼南、荣昌
等区域被陆续建设。中迪医疗已完成重庆市15个区县区域影
像会诊平台建设,并通过平台业务的开展收集整理医学影像
数据150余万条。预计到2018年底,中迪医疗将共计完成20
个区县区域影像会诊平台建设,实现重庆区域70%的覆盖和
区域医学影像数据互联互通,能够让区县医疗信息化服务体
系更加完善。每年可为每个区域节约216万医疗人力成本,
同时降低1300万老百姓就医额外成本;从企业本身来说201
8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8000万,2019年预计实现收入12000万
元。该产品已在重庆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应用
,其效果和技术水平在重庆市健康医疗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得到重庆市委领导高度评价。社会效益:1.在医疗健康领域
体现“惠民、慧医”:通过统一的“区域化影像信息网络平
台接口”与本市“区域级医学影像中心”进行联网,优化和
高度共享区域内医学资源,实现医疗资源优化合理配置;2
.为医疗健康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合理、准确、有效
”的服务支持:通过大数据驱动管理的方式对国家提出的分
级诊疗体系提供数字化支撑,为公共卫生领域不同角色的用
户获取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现健康医疗数据背后的本质问
题;3.项目组通过编写相关学术专著及教材来宣传该成果技
术服务于社会。
桥梁、隧道、大型场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
发展,对安全监测提出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安全监测系统难以
满足多类监测项目同时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的需
求。建立基于物联网的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云服务平台,
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自动化监测面临的问题,向相关政府部
门、建设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重大基础设施动态监测信息,
是当前远程监控技术领域所重点研究和大力拓展的前沿课题
与高新技术,对我国重大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特确立了该课题的研究。二、技术原理及
性能指标技术原理:1)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多传感器集成、
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2)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3)以并行数据库系
统的方式,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海量数据计算问题;4)采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监测对象模型,实现项目的可视化管
理。考核指标:1)开发安全监测云服务平台;2)进行软件著
作权申请和登记;3)完成专业技术论文1~2篇;4)以重庆主城
区典型交通设施、大型公共场馆为试点,进行远程自动化安
全监测,并能提供监测对象安全分析、监测成果查询、预警
预报功能。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率先采用物联网技
术实现多传感器集成;2)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安全监测系
统中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3)首次将云计算用于海量监测数
据的处理;4)首次运用三线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项目的可视
化管理。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平台已在
重庆主城部分大型监测项目中使用,应用过程中平台功能模
块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平台运行稳定,能够胜任大型安全监
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达到了规范化、一体化、智能化的一
平台的效果。平台架构设计合理,兼容性强,数据管理安全,
面向政府、建设单位和广大民众提供服务,具有广阔的运用
前景。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项目成果在重庆主
城区部分桥梁、隧洞、大桥场馆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项
目上己有应用,并在积极推广。应用期间系统运行稳定,从数
据采集到成果输出实现了全面自动化;应用情况良好,取得显
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平台访问
效率尚需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路由器级网络拓扑推断方法,用
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推断效率与准确性不能兼顾的问题。
实现步骤为:获取网络测量数据文件或公开的路由器级网络
数据文件,并从该文件中提取节点集合、链路集合和监测集
合;确定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类型;根据链路集合,创建邻接
矩阵;将节点集合中的两两节点组成节点对,进行合并条件的
判断,将满足条件的节点对加入可合并节点对集合;对可合并
节点对集合中的节点对依次进行合并,得到最终邻接矩阵;根
据最终邻接矩阵,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本发明在保证了推
断效率的前提下,提高推断准确性,可用于网络管理、流量分
析和网络协议分析。
1、课题来源与背景汽车空调压缩机多为斜盘式压
缩机或涡旋式压缩机,通常带有离合器和皮带轮。压缩机的
运转通过离合器(与压缩机主轴相连)吸合皮带轮(由电机
带动)实现。泄漏情况、填充效率和离合器性能是汽车空调
压缩机的几个关键质量指标,压缩机在出厂前必须对这几项
性能进行严格的测试。汽车空调压缩机厂家目前所采用的测
试方法主要为在压缩机内保持一定压力,将其放入水中,看是
否有气泡产生以此判断是否漏气;让压缩机试运转并通过测
压元件测试填充效率是否合格;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通
断离合器,靠测试人员观察离合器动作情况和听离合器声响
判断离合器是否合格。现有的这些测试方法人为影响较大,
精确度不够高,而且各项测试独立进行,相互之间需要人工过
渡,测试速度无法有效提高,往往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结合公
司自身技术优势,创造性地推出汽车空调压缩机性能测试系
统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通过各工作装置的整合配置和PL
C的软、硬件设计,汽车空调压缩机自动测试流程,在测试过
程中注油泵和真空泵保持常开真空泄漏测试开阀;当真空度
变送器测试到真空度为-0.088~-0.090MPa时关阀;延时3s后
真空度变送器测试真空度下降值<0.001MPa,合格;>0.001
MPa,报警;关阀。注油开阀,关阀;注油到110±10ml,开
阀,关阀。注氮气开阀;当压力变送器测试到压力为0.2MPa时
关阀。填充效率及高压泄漏测试开电机,开阀,接通离合器开
关;当压力变送器测试到压力为0.9MPa时断开离合器开关;延
时3s后压力变送器测试压力下降值<0.06MPa,合格>0.06M
Pa,报警;关阀。离合器测试开阀;接通离合器开关,保持0.2
s,然后断开0.2s,再接通0.2s,再断开0.2s,共重复50次;电流
变送器测试电机电流变化每一次通断之间电流变化值>3A,
合格;<3A,报警;关阀,关电机。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汽车空调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中间无须人工干预,大大缩短
了测试时间,测试装置精确度高,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测试过
程可视化,对异常情况反应迅速。测试台功能齐全,集成度高
,操作简单方便,且设计灵活,扩展性强。本实用新型特别适
合生产量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厂家。4、技术的成熟程
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系统架构完整、功能全面、运行稳
定、在局域网下即可操作。广泛适用于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性
能测试,产品安全可靠。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本项目由公
司自主研发,项目开发采用项目经理负责下的小组协调机制
进行,由项目经理牵头组建相关技术人员构成的项目小组,在
分工明确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在经费管理上,按公司研发项
目立项管理制度、研发项目费用核算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利
用企业自有资金,由公司自主立项,实施专利专用,保证项目
顺利实施。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及技术原理该项目是用于稳定晶
体振荡频率的专用IC,采用0.35umCMOS工艺,3V单电压供电
,内含温度传感器、运放、A/D,EEPROM,稳压电路,D/A,
振荡电路等主要功能模块。用于手机的基准时钟产生。该A
SIC通过温度传感器电路将温度变化值转换为电信号,经A/
D变化后转化为数字值,作为内置EEPROM的地址信号,读出
晶体振荡的补偿电压,再经D/A变化为模拟值来调整振荡频
率。该项目采用Top-Down的全正向设计方法,从时钟控制芯
片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和划分、在数字模块上通过RTL级
电路描述、逻辑仿真和综合直至布局布线进行层次化设计,
在模拟模块上通过电路设计、仿真和版图设计实现单元模块
,重点是对控制芯片的功能和结构进行研究、实现混合信号
仿真,以及数模混合版图设计,最后在开发板上对该项目的
目标芯片进行验证。2、创新点:从较简单的方式实现了高
精度的温度补偿时钟源,该时钟源可以在一定的工作环境温
度变化范围内实现达到10^(-7)量级的精度,具有体积小,
成本低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产品中,例如移动
通信终端设备、手持定位系、微波通信设备等。
通过基于大数据的远程医疗健康监控设备的研发提
供的硬件支撑,建立“医@家”云端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使医
疗康复信息化服务覆盖绝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养老机
构、康复机构和重点人群家庭,为广大群众建立了个人健康
档案,解决重医疗轻康复、医疗服务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
务可及性差、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
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建设本项目可以收到良好
的社会效益:1.支撑老龄化社会的管理。高龄和长期患重
病的老人,需要特殊的护理,这种护理一般养老机构不能提供
。通过“医@家”云端医疗康复服务平台与基于大数据远程
医疗康复服务装置,支撑全程医疗康复管理的机制和机构的
建设,应对未来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康复的压力。2.实行治病
与康复分开的医疗护理服务。通过云端医疗康复平台与基于
大数据远程医疗康复服务装置,可以把治病和康复有效分开
,减少患者去医院的次数,支撑治病与康复分开的服务体系的
建设。3.创新型养老康复服务模式。通过医疗康复服务平
台、远程医疗平台、基于大数据远程医疗康复服务装置实现
对老人健康状况实时感知、监测、干预。通过康复呼叫中心
,合作医院、康复机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线下的健康体
检、康复疗养、健康管理服务等。4.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全程数字化,工作效率
大大提高。市政府能够通过该系统对全市卫生工作实行实时
监控,有效提高管理水平。5.医疗成本明显减少。医疗资源
共享,明显节约了公共医疗资源;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大大降
低了公众医疗费用。6.健康服务日臻完善。通过基于大数
据远程医疗康复服务装置建立病情监测和康复管理,为医生
提供医疗诊断依据,医生可利用设备的数据实现远程医疗监
控,作相关的疾病健康干预,训练和帮助患者更有效地管理自
身疾病。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疾病死亡率。
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及康复管理,通过定时监测数据并同步
至云平台,让病人、家人、医生可实施查看监测数据,开展适
当干预和康复管理。7.医疗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协同医疗
平台,各医疗保健机构之间实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双向
转诊,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了差错事故;远程会诊、远程心
电检查等可及时解决医疗难题,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有重大实
际意义。8.医疗秩序日趋好转。由于社区与医院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实时交流,市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依赖
性增强了,感情拉近了。有助于逐步改变大医院拥挤不堪,小
医院和社区无人问津的状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快速检测装
置及方法,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上设置有开关和显示屏,
检测装置上部设置有空气采样入口,检测装置上开设有外设
接口,检测装置连接计算机,本发明通过空气采样入口对周边
空间进行实时采样,能够对空气环境中致病微生物气溶胶进
行实时在线监测,并且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能够实现远程
控制与在线监测,本装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具有单
次检测成本较低等优点。
1、 成果简介轮胎是汽车行驶中唯一与地面接触的
部件。在汽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的故障是所有驾驶者
最为担心和最难预防的,也是突发性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根
源。该产品为汽车适用的一种先进的主动式安装装置,用于
在汽车行使时对轮胎气压进行自动监视,对轮胎漏气、胎压
过低或过高及温度异常做出预先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可
应用于任何形式的汽车上,具有实时显示轮胎气压和温度等
数据。2、技术水平、特点1)智能检测:(1)大气压下每次
断电10秒后上电,振动可发射3个数,用于产品检测并保证
耗能最小;(2)轮胎气压下,胎压变化立即检测并发射数据
;车辆静止且胎压无变化时90秒检测并发射1个数;车辆滚
动且胎压无变化时45秒检测并发射1个数。2)发射传感器电
池容量监测:当电池能量消耗到支持发射模块正常工作的极
限时,接收模块将声光报警,提醒用户更换电池,确保安全
;3)智能更新ID编码设置:当汽车运行一段时间,需要调
换轮胎位置或更换轮胎,通过接收模块的按键操作可自动完
成;通过按键操作还可自动恢复轮胎出厂位置ID编号的设定
,操作方便;4)历史数据存储和查阅:可存储并查阅50分
钟的温度、压力数据(1分钟存1此数);5)报警门限设置
:可根据轮胎参数,通过接收模块的按键操作自行调整报警
参数;通过按键操作还可自动恢复报警出厂参数的设定;6
)自动、手动显示:滚动循环显示各个轮胎的实时温度、压
力数据,也可通过按键操作手动显示某个轮胎的实时温度、
压力数据;7)实时时钟:接收模块可实时显示时钟,不影
响模块的接收和报警功能;8)其它:通过按键操作可查阅
接收模块存储的当前使用的ID编码,和各个轮胎的ID编码相
印证,可用于现场对轮胎的调试;通过按键操作可打开或关
闭背光电源。3、应用范围及市场前景 本产品可应用于小轿
车、大客车、卡车及各种使用真空轮胎的车辆。2004年全球
TPMS(包括基于ABS的间接TPMS)一共制造了1700万套,其中
绝大多数针对欧美前装市场。2005年TPMS市场增长34%,达
到2600万套,2006年增长83%,达到4700万套,2007年预计
增长96%,达到9200万套,2008年之后增长趋于平稳。美国
市场占整个市场的80%以上,以直接式TPMS为主,而在中国
,TPMS刚刚起步。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意识
的逐步增强,以我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为基础,我
国的TPMS可以说是极具前景的。
该软件使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等工具开
发,适用于落球式岩土力学特性测试仪SEH-FBT-B/S,能测试
岩土材料的变形特性,提供全体设定、波形解析设定、GPS定
位等功能。它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上传、G
PS定位等功能模块。落球仪器针对公路、铁路、水利、机场
、桥梁、建筑等工程领域开发,可有效应用于设计、施工等
各个阶段;仪器遵照现行规范要求,针对材料的强度、变形等
力学特性,提供快速测试方法,有效解决不均匀变形问题。可
快速测试岩土材料的变形模量、强度指标、地基系数K30、
CBR、弯沉值、干密度、压实度等各种指标。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窗面差检测装置,包括输送轨道
,输送轨道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压紧板,压紧板
通过上端面上设置的伸缩气缸与支撑架连接,压紧板两边设
置有面差检测器,面差检测器随着压紧板的上下而对天窗面
差进行检测,输送轨道中间设置有位置度检测器,位置度检测
器底部设置有抬升气缸,位置度检测器后端设置有伸缩气缸
,抬升气缸带动位置度检测器和伸缩气缸一起上升。通过输
送轨道上的面差检测器对天窗面差进行检测,并通过位置度
检测器对天窗上容易造成卡紧情况的部位进行检测,在天窗
加工时就能对其进行检测,批量检测天窗面差,提高检测效率
,防止不良产品流入市场。本发明涉及汽车天窗制造领域,尤
其涉及一种检测天窗面差的天窗面差检测装置。汽车天窗安
装于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
,为车主带来健康、舒适的享受。同时汽车车窗也可以开阔
视野,也常用于移动摄影摄像的拍摄需求。由于部分汽车天
窗打开时需要收进车顶中,天窗的表面面差过大的话容易造
成天窗与车顶摩擦,导致天窗和车顶磨损,并且容易造成天窗
卡住,无法打开关闭的问题。目前对天窗面差的检测通常时
在成品后人工检测,检测精度高但是只能抽样检测,无法对天
窗进行大规模检测,总会有不良品流入市场。因此,解决天窗
面差检测麻烦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上述现有技术
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天窗面差的天窗
面差检测装置,通过输送轨道上的面差检测器对天窗面差进
行检测,并通过位置度检测器对天窗上容易造成卡紧情况的
部位进行检测,解决了天窗面差检测麻烦的问题。本发明进
一步改进在于:1、输送轨道左端中部设置有限位挡块,限位
挡块通过底部设置的抬升气缸升起,输送轨道上设置有位置
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对限位挡块底部的抬升气缸进行控
制。2、输送轨道两边设置有辅助夹紧夹,辅助夹紧夹底部设
置有夹紧气缸。3、支撑架上设置有轨道,伸缩气缸带动压紧
板在轨道上运动。本发明的创造性效果是:通过输送轨道上
的面差检测器对天窗面差进行检测,并通过位置度检测器对
天窗上容易造成卡紧情况的部位进行检测,在天窗加工时就
能对其进行检测,批量检测天窗面差,提高检测效率,防止不
良产品流入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产钢大国,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
重大专有技术,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同时,国家出于环境
保护需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冶金行业也逐
步进行升级换代,纷纷对高炉、轧钢及供电等系统进行升级
改造、扩容来提高能源效率,向节能发起挑战。《冶金工程
快速改造与大修电气设计优化、调试安装成套技术》的研发
,对冶金行业改造工程的两大复杂技术领域,从电气设计、技
术优化、快速施工及调试方面入手,总结、提炼、形成一套
即可很好的解决高炉系统、轧钢系统、供配电系统等改造工
程中的电气设计技术优化、调试的各种难题。研发初期存在
突出的难点是:电气安装调试在冶金工程快速大修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快速大修留给电气安装调试的时间满足不了传统
的电气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所需的时间,由于大修期间施工
平面和空间的限制及电气安装调试受制于前道工序等因素,
即使增加劳动力和劳动强度,也难以实施,同时大大提高了安
全危险系数。通过课题组攻关,针对快速改造及大修施工中
存在的问题,本着以提升电气安装调试的安全性、可靠性、
快速性、适用性为基准,针对高炉大修三电路由、轧钢系统
改造关键设备安装及供电系统施工、调试环境着手,充分利
用现有资源,研究在不同大修环境下的施工新工艺、新技术
方案的实施情况,最终形成了高炉系统快速改造安装调试新
技术(总体技术设计、三电路由快速施工技术及电缆信息管
理技术、热风炉二次快速切换技术、快速调试技术)、轧钢
系统快速改造电气安装调试新技术(局限空间大型电机安装
技术、高压电机耐压远程测试装置)、供电系统快速改造安
装调试新技术(总体技术设计、供配电系统快速改造和大修
安装调试技术等关键技术,为解决复杂环境中冶金工程改造
施工难题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填补我国在冶金工程快速改
造与大修领域的技术空白。该项目已于2012年~2014年在宝
钢、新余、首秦、邯钢等冶金工程高炉、轧钢、供配电系统
快速改造与大修项目的设计及施工中综合运用本新技术,同
比,可直接节约工程施工成本约50%以上,施工能源损耗降低
35%以上,施工效率提高50%以上,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
。该项目关键技术及主要创新如下:1)研发形成了电缆桥
架快速拆除及电气配管快速安装技术,明显缩短了桥架及配
管的施工工期;2)开发了克隆端子箱替换、设备离线预调试
及模拟联动试车技术,在高炉系统大修与改造时,高炉停炉前
后的热风炉保温及运行、三电控制系统预调试中,确保了高
炉系统各环节联运;3)自主研发了自爬式顶升装置及复杂环
境下高压电机耐压技术,解决了局限空间内大型设备的安装
及复杂环境下高压电机耐压的难题,提高了设备安装精度、
试验效率;4)开发了一种变电所消谐滤波装置同步调试运行
及多台主变压器串行连接差动整组试验技术,解决了无大电
流电源而不能进行差动整组试验的难题,满足了快速组织负
荷的要求。该项目形成了9项专利技术(其中受理发明专利
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部级工法8项、软件著作权
1项,为今后此类冶金工程快速改造与大修电气优化设计、施
工等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项目成功应用于宝钢、新余、首秦
、邯钢等钢厂的高炉、轧钢、供电系统快速改造与大修项目
施工中,达到节约材料、降低耗能、缩短工期、减小强度,增
强设备安装、耐压过程中设备和施工人员安全性的目标,取
得综合经济效益4240万元。该成果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该成果是港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基础设备。
由大型抛物柱面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维护显示器等设备
组成。具有方位、距离分辨率高,天线性能好,重量轻、抗
风能力强、发射机波型和频谱特性好,滑环设计具有独到之
处,结构合理,维护方便等优点。经试用,工作正常,稳定
可靠,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技术先进水平。
目前利GNSS高频时序结果会包含有一系列误差,这
些误差有时和地面运动信息处于同一量级,只有消除或削弱
这些误差才能提取出较为准确的地面运动信息。目前常用的
消除误差方法(如恒星日滤波(及其修正法)和空间滤波法
)均存在一定的适用性,且需要多天或者多个测站的数据。
而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时频类方法可以研究频谱随时间的动态
变化过程,且只需要单站单天的数据。本项目引入了时频分
析方法中的S变换对GNSS高频时序结果进行研究。S变换(S
-Transform)是一种无损可逆的线性时频分析方法,综合了
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
,能够对信号进行较精细的时频分析及局部定位,在信号处理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收集了并处理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
Mw9.0地震期间MIZU站(位于日本境内,距震中约172km),得
到了强震期间MIZU站的地面运动。强震期间MIZU站地面水平
向运动频谱分析MIZU站同震信号集中在0~0.045Hz,表明GN
SS高频获取的强震地面运动信号集中在较低的频段,其中0~
0.01Hz的信号持续时间比0.01~0.045Hz的信号要长,但0.0
1~0.045Hz的信号比0-0.01Hz的信号能量更高。在对各频率
段采用S反变换将其转换到时间域,得到各频率段的运动曲线
。强震期间MIZU站北向运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0~0.045Hz,
0.045~0.5Hz的信号主要为噪声,也可能包含了部分地面运
动。0~0.01Hz的运动变化较为缓慢,为永久变形;0.01~0.
045Hz的运动变化较为剧烈,符合弹性变形特征。结论(1)
GNSS高频获取的强震地面运动信号集中在较低的频段;(2)
S变换能够较为精准地刻画信号频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从而可以将信号与噪声在频率域有效地分离,并提取出精化
的地面运动;(3)采用S变换分析信号与噪声的频率段,再采
用其它滤波方法提取信号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种扫描镜运动高精度动态测角方法,是将陀螺测
角仪安装并固定在扫描镜转轴上,在扫描控制器的作用下,使
得陀螺测角仪与扫描镜在力矩电机的驱动下同步作连续地往
复运动,从而实现扫描镜运动高精度动态角度测试。测量时
,感应同步器组件测角数据以及激光陀螺的测角数据均传至
外围计算机,由计算机对二组测角数据进行比对,并通过合适
的算法对感应同步器测角组件数据进行校正。经过校正后的
感应同步器组件测角数据被重新用于闭环控制,并进一步提
高扫描镜运动精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动态测量系统的
采集数据频率可到2000Hz以上,测量范围可达10°以上
,测量精度可达0.3″(3σ)。可使经过校正后的扫描镜运动
精度明显提高,达到1″(3σ)。
本项目提出时移地震数据互均化处理的高性能计算
解决方案,分别从算法优化、并行求解、硬件加速以及虚拟
化这几个层面来提高计算性能。首先研究时移地震数据互均
化校正的高效并行算法,并将算法异构性映射到CPU-GPU这一
异构多核体系结构,通过优化CPU-GPU的负载平衡充分发挥硬
件的性能。然后,构建时移地震数据互均化并行处理虚拟化
计算环境,以提高系统计算性能、资源利用率和系统易用性
。1、设计了高效并行算法,确定校正算子归一化基测线和监
测测线。将油藏上方两次或多次地震记录以基测线地震记录
为依据,在振幅、时间、相位、频率上校正到与基测线一致
,然后将求出的校正算子作用于监测测线。2、在机群系统上
,采用MPI来实现了校正算法。3、采用GPU承担计算密集型的
计算,而在CPU上进行通信密集型并行求解。研究了CPU和GP
U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两者的负载平衡,以求在单个节点上
达到最高性能。4、研究了时移地震数据互均化并行处理虚
拟化系统构建方法,如何运用计算系统虚拟化技术提高时移
地震数据互均化并行处理系统的计算性能、利用率和易用性
。5、研究了基于复杂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移地震数
据互均化处理并行计算。6、研究了时移地震数据互均化处
理中并行数据挖掘方法和多Agent智能信息处理方法。研究
成果发表在国际会议论文《GPU-basedParallelAlgorithmo
fPhaseCorrectionforTime-lapseSeismicData》、《Time-
lapseSeismicAttributionsClusteringAnalysis》、《Par
allelAlgorithmofAmplitudeCorrectionforTimelapseSeis
micDataBasedonGPU》,以及核心期刊论文《局部信息的分布
式联盟结构生成算法》、《面向最小延迟的无线mesh网络时
隙分配问题研究》、《一种主动式的半监督最近邻学习方法
》、《混合约束的软限制近邻传播半监督聚类算法》、《复
杂网络中的二阶邻居网络》、《Agent主观信任的传递性》
。本项目的研究多研究的问题具有广泛、强烈的应用背景。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获得了若干新的分析思路的计算手
段。提高了时移地震数据互均化处理的计算性能,填补了该
领域的研究空白。
1、项目来源:山东省科学院、单县人民政府项目
类型:山东省科学院院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2、主要解决
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针对城市综合管网建设现状,充分利用
现有的感知技术,影像获取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卫
星定位技术,大数据资源,实现从基础感知到数据传输再到数
据存储分析,达到对地下综合管网的自动检测,报警和智能管
理服务,为智能管网的智能化和安全性能提供支撑。通过本
项目的实施,在现有信息化监测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智能
综合管网应用领域的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面向地下管网信息采集的无线传感网信息采集技术
。针对地下管网无线信息采集特点,提出了适用于特殊环境
的时间同步方法,同时针对地下管网横向固定,纵向延伸的特
点,进一步通过基于混合式介质访问控制技术实现可靠稳定
的无线信息采集。(3)实现智能型多功能综合管网信息化
安全测控技术。通过分析地下管网面临的安全需求,融合无
线传感网信息采集技术,突破了面向资源需求的任务分解机
制和算协同搜索机制,实现了面向地下综合管网的信息化安
全测控技术,实现对综合管网的自动监测、预警和智能管理
等功能。本成果是对目前管网科技进步的一次创新,地下管
网的弊端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是地下管网系统的一次技术
变革。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功能提升产生积
极影响;是我国又一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对拉动经济,创造就
业,减灾防涝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作用。从项目实施效果上
看,系统的设计满足了综合管网对信息采集和处理的需求,为
其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本系统在市场方面的潜力也
十分巨大,预计仅山东省对综合管网的需求量就在200公里以
上,市场规模超过50亿元。申请发明专利5项,参编国家标准
4项,发表论文5篇。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汁桃子糖浆的制造方法,用这种
方法制成的桃子酒保持了桃子果实本身的香气特性,保存了
其自然酒度和天然价值,避免了加糖对果酒口感的破坏,简化
了酿造过程,也避免了酒发生病害的危险性。本发明包括以
下操作步骤:(1)原料成熟度的控制;(2)采收、分选;(
3)去核榨汁、加入二氧化硫;(4)调酸;(5)加糖至饱和
;(6)分离、冷藏保存;(7)过滤、灌装。
该项目研制了一台面向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的立体
视觉样机系统。设计研制了一台专用的5自由度运动机构作
为摄像机的运动平台,带动两台摄像机运动,获取工件的空间
和环境信息。研究了根据物体表面颜色和物体形状进行图像
分割的算法、视觉平台快速响应的控制方法和算法以及立体
视觉标定和精确定位的算法。研究了在大位移差的情况下,
使用立体视觉伺服控制工业机器人实现操作任务的方法,以
及使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和网络通讯模拟柔性生产线装配流
程的方法等。项目着重研究了视觉平台的控制方法与算法,
研究了视觉平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实现了适合于立体
视觉精确定位和快速图像跟踪控制方法和算法,研究了视觉
精确定位的方法和算法,研究了空间轨迹的视觉伺服控制方
法。实现了复杂几何体的识别与跟踪和基于环境图像的理解
伺服控制。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专利来源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
项目《甘肃电网接入大规模风电后的稳定研究及风电功率预
测系统开发》。近年来,风电产业在我国发展很快,而位于我
国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等地,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属于极
端干旱地区,但其风速大且每年中大风日数较多,具有丰富的
风能资源,是发展风力发电的重要地区,也是风电功率预测难
度较大的地区。由于极端干旱区的陆面属性和气候特点与一
般干旱地区有一定的区别,现有模式的参数在极端干旱地区
并不适用,急需研究极端干旱地区风场模拟。2.研究目的与
意义目前,世界各国的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日常天气预报的
基本手段。数值天气预报的短期(1~3d)预报水平得到了
显著提高,稳定性有了基本的保证。因此,在风电发展较为成
熟的国家,如丹麦里索国家实验室的Prediktor、德国的SOW
IE系统和Priviento、加拿大的中尺度气象模式和大尺度气
候背景场分类方法的风能资源评估数值模式系统WEST模型、
英国以及美国Ewind模型等,已经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研
发出各自用于风电场功率短期预测的系统并在业务中使用,
产生了显著效益,也奠定了未来风电功率预测的基础和方向
。在现有技术中,WRF模式作为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尺度天气预
报模式,在短期天气预报业务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模
拟天气过程时,由于模式分辨率不足等原因,对次网格尺度的
物理过程不能很好的描述,需要诸如辐射、边界层、微物理
等物理过程参数化来完善模拟的效果。目前很多参数化方案
均来自各种当前较为流行的气象模式所使用的方案。由于模
式在区域预报的效果与参数化方案的适应性至关重要,目前
很多参数化方案对中小尺度系统描述能力不足。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RF的极端干旱地区风
场模拟方法,以实现模拟精度高、模拟准确性好和适用范围
大的优点。3.主要论点与论据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
供了一种基于WRF的极端干旱地区风场模拟方法,利用目前的
主流预报模式WRF,对于影响近地面风速模拟较为重要的边界
层参数化及陆面过程参数化进行不同的配置,以期得到对于
极端干旱地区的风场模拟较好的一套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
,进行局地参数优化,以提高WRF模式对极端干旱地区风能资
源的预报准确率。4.创见与创新本发明主要包含以下创新
点:(1)对边界层风场模拟有重大影响的不同地面层、陆
面过程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组进行对比实验,选出一组
最合适的方案组用于风能模拟;(2)利用野外观测试验的观
测数据取得的最新成果对模式中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得到
能够更好的模拟极端干旱地区风场的方法;5.社会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基于WRF的极端干旱地区风场模拟
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模拟精度低、模拟准确性差与适
用范围小等缺陷,以实现模拟精度高、模拟准确性好和适用
围大的优点。项目成果有助于提升了甘肃风力发电的接纳和
送出能力,减少弃风,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新能源发电
替代火电,能够减少煤炭等化石资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
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该专利成果实施后,甘肃风力发电
可减少弃风电量约0.1%。预计增加效益每年1419.8万元,税
率按25%计算,新增税收分别为355万元。6.历年获奖情况:
无。
电力设备通常工作在高电压和大电流状态,某些缺
陷会导致设备部件的异常温度升高,造成电力事故。“PTM
S-01电力设备在线温度监测预警系统”,是电力安全运行领
域新型高科技产品。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取得了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系统由具有唯一的ID号无线温度传感器
、测温通信终端、测温工作站和测温管理中心四部分组成。
具有全天候温度数据实时采集、无线数据传输、运行状态显
示、自动异常分析报警、历史数据查询、趋势自动分析等功
能。采用国际上正在兴起的有源RFID技术和PN数字温度传感
技术,独创设计的低功耗、接触式、主动型测温产品。克服
了电力运行环境下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干扰、感温元件
安装困难的技术难题,避免了线路连接传感器会改变电气爬
电距离的缺点,解决了目前常用的温度监测方法需人员实地
检查,存在误报、漏报,受气候影响,不能在开关柜中使用
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与网关之间的通信
方法,实现了低功耗方式进行双向无线通信。具有实时性、
全天候、安全方便、低成本高效益等特点,使供电系统安全
可靠,大大减少电力故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明显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系统可应用于其它需要在线温度
监测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技术指标:测温范
围:-25℃~+125℃,精度:±1.0℃,反应时间:≤1分
钟,无线传输距离:50米,单一测温工作站可管理6400个探
头,区域:≤1500米。本系统的技术特点是:对测温点定点
全天候无遗漏温度监测,无线传输数据,计算机智能管理,
监测范围大,抗外界干扰强,安装简单,对原有环境没有干
扰或影响极小。本系统的使用范围广阔,除应用于电力行业
外,还可以应用于需要对在线设备进行实时温度检测预警的
其它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汽车零件防漏焊检测装置,属于
检具领域,包括主体,主体的上端设有检测滑道,检测滑道的
一端位于主体内,另一端贯穿主体后延伸到外侧作为出口段
,主体倾斜设置且检测滑道的出口端设在下方,检测滑道的两
侧设有感应开关,出口端设有拦截挡板,拦截挡板固定在拦截
气缸上,拦截挡板远离检测滑道的一端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
内部设有落料挡板,落料挡板远离主体的一端铰接在导向槽
的底部,落料挡板的下端连接有升降气缸,导向槽与落料挡板
对应的地方设有落料槽。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分拣良品与不良
品,可将不良品自动排放到不良品箱内,整体装置采用轨道滑
落,不需动力传,结构简单,稳定可靠,节约人力成本。
在两年多的研究工作中,项目组围绕桥梁视觉测量
中的核心问题一一测量精度以及桥梁健康的实时监测预警方
法展开研究。具体来说:(l)研究了基于几何形态特征光
靶边缘提取方法,以提高单个光靶的测量精度;(2)研究多
目标优化多光靶中心的算法,以提高多光靶的整体精度;(3
)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特征的支持向量机VectorMachine)的
桥梁结构变形预测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该模型的有
效性及其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准确性;(4)利用上述三方面
的研究结果,设计与实现了一个桥梁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为
桥梁安全防护与健康管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信息化解
决方案。该系统采用C/S的架构;系统功能模块化,利用Net的
MVC框架技术实现组件方式开发,可以将其连接到Internet/
Intranet上,支持网络用户的远程访问。项的目标是:使所
研究的系统不仅能适用于普通桥梁的监测,也能适用大跨度
桥梁(特点:悬索桥和斜拉桥,跨度大,可达千米;柔性好,变
形范围可达米级。),具体指标如下:①在远距离测量时的精
度达到亚像素的级别。②将全局变形监测与局部变形监测相
结合,对裂缝的识别准确率国内领先,裂缝宽度测量精度达到
较高水平。③能对桥梁变形进行在线、实时的监测。在项目
进展过程中,围绕该项目的技术关键点进行了多方位的技术
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
论文7篇,其中EI4篇,核心期刊1篇,申请批准软件著作权3项
;成功研制桥梁健康监测预警管理系统样机1套。正在申请发
明专利2项。据统计,我国共有公路桥梁28.4万座,其中特大
桥1580座。本课题所研制的系统与技术同样适用于大型立交
桥、高速铁路桥、高架道路等应用领域中,方便地解决了监
测与预测的需求,而且系统维护量小、单点成本低,便于批量
生产。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基础良好。项目所形
成的方法同样适用其它大型建筑及建筑群的监测与安全预警
,对于建筑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具有推
广价值。
本课题来源于重庆市绩效激励引导专项项目,由重
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独立实施完成。健康发酵饮品因其独特的
风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愈加满足当下健康饮食的消费需
求,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本成果主要以重庆地区的特色水
果——蓝莓和火棘等为主要原料,选择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
剂进行复合发酵,通过实验设计对发酵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
优化,以期获得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并含有特征性生物活性
成分的健康风味发酵饮料,并对其基础品质指标和特征性营
养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本成果已经被重庆綦美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和重庆火棘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化应用生产
。(1)发酵果汁饮料产品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地区
的特色水果——蓝莓和火棘等为研究对象,根据水果特性选
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筛选发酵性能优良的市售酵母和乳酸
菌发酵剂进行复合发酵,再以初始糖度、发酵剂用量和添加
方式、发酵温度以及发酵时间为变量,糖度和感官特性为评
价指标,进行工艺条件和参数的优化,得到最佳的产品发酵工
艺,研制出高营养价值并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发酵果汁饮品
。(2)发酵果汁饮料的品质分析对最优工艺条件下生产的
发酵果汁饮料进行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还原糖以及
感官特性等基础品质指标的分析,并针对不同水果富含的特
征性营养成分(黄酮、花青素等)以及发酵产生的特征性成
分(乳酸乙酯等)进行分析。
利用激光测距技术监视断路器手车从试验位置到工
作位置和200±1mm之间的距离,保证主触头的插入在12
±1mm位置。根据需求的分析,目前测距方式有超声波、
红外及激光等测距方式,但是需要满足在30cm以内,精度达到
2mm以内的测距方式,并且易安装,只能采取激光测距方式。
超声波精度不符合要求,红外需要反射物支撑才能达到精度
要求。因此采用激光测距技术,发明内容如下:1、准确测距
,并且误差在2mm以内。2、实时监测,可动态显示当前距离。
3、易安装,无需特殊反射物或者对接物辅助。
该系统采用微机为中心的控制器以及电磁离合器和
电磁制动器配合使用的工作方式,具有点动、一纬、启动、
制动、经停、纬停、储纬停保护和指示灯显示等控制功能,
实现了普及型剑杆织机机电一体化,克服了原剑杆织机手柄
操作的启制动装置自动化程序低,劳动强度大,织物横挡疵
布多的缺陷,满足了纺织厂特定生产环境的使用要求。其功
能上超过了LT102、金鸡等剑杆织机系统水平,为国内
领先,达到了8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航空航天、能源、国防等领域的重要装备对运行安
全、可靠性要求严苛。如何准确识别装备的动力学特性、评
估关键易损零部件的健康状态,是保障服役安全、避免意外
事故的关键技术。然而,该技术的难点之一在于,当装备在
非平稳工况下运行(如速度、负荷随时间变化)时,所采集
的信号特征具有非平稳特点。传统的特征提取技术如时域指
标分析、频谱及包络谱分析等均基于平稳性假设,不再满足
非平稳特征提取要求。而现有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存在关
键理论瓶颈,无法实现高分辨率特征提取。本成果基于原创
的自适应迭代广义解调分析理论,能够有效识别并表达非平
稳特征,可用于复杂装备的监测诊断等领域。
该系统集机械、液压传动、检测、计算机自动控制
等技术于一体,能够根据测试结果快速生成“角度-压力”
、“位移-压力”曲线,并通过计算机对负荷曲线的运算由
液压系统实现对翻倾角度的调整。系统采用了液压锁装置,
可防止试验台面随汽车倾翻,确保了试验的安全。系统人机
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可实时显示测试过程参数,并通过计
算机对检验项目参数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并打印
测试结果。该系统测量精度高、覆盖车型多、承载力大、操
作简便、性能可靠。产品经河北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
站检验,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通过国家计
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用户反映良好。该系统的研制是成功
的,其对汽车侧倾性能的连续分析与检测及液压锁确保测试
安全技术属国内首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
广应用前景。
一、技术说明:《建设西部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推
进西部物流中心建设研究》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与中国
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为贯彻落实省委加快推进西部
物流中心建设的战略而联合开展的研究课题,属计划外横向
委托项目和软科学领域。研究旨在为建设西部物流综合信息
平台提供指导和参考,对加快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保障灾后
重建、改善发展环境、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降低社会物流
成本、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分析
国内外物流及其信息化现状和趋势,深刻剖析了我省物流及
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充分论证了我省建设物流信息平
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立足于当前我国宏观政策背景和我省
经济发展总体取向,充分发挥我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优势
,提出了建设西部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定
位与发展目标、发展阶段与主要任务、技术方案与建设运营
方案,以及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和对策建议。与国内相关
研究相比,该项目研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研究内容综合全
面,对国内外物流及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我省物流及
信息化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政策环境、技术
条件、市场潜力等方面对平台建设的条件进行了充分论证,
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原则、思路和目标,并围绕如何建设一个
与我省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的物流信息平台提出了技术方案
、运营方案和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内容丰富、依据充分、步
骤清晰。二是技术方案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平台
技术方案以供应商协同作为切入点,通过逐步整合完备的服
务及功能,形成现代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各项
关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代表了现代物流及
其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三是商业运作策略针对性强。提出
采取多方合作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对中小企业采取软件服务
外包SAAS模式,在市场策略上采取“由内及外”的市场策略
,定价策略上采取差异化定价。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中国电
信四川分公司已将部分研究成果上报国家发改委,以争取项
目纳入国家信息化试点;西部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已列入我省
“十一五”规划增补项目,并纳入西部物流中心规划、信息
服务业规划等规划和全省信息化试点;省政府黄小祥副省长
和李成云副省长先后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大力支
持平台建设。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在该研究指导下,平台建
设加快推进,运营效果明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截止2009年5月,已为公司创造利润约5000万元,为公司
节省运营费用近1900万元;平台用户超过4000家,通过平台
进行交易额累计超过50亿元,为企业节约近6000万元的物流
成本。二、应用前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是各级政府大力推
进的重点工程。国家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物
流信息化是其重要内容,国务院近期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
振兴规划》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作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
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及现代物流业发
展规划,将物流信息化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四川省委提出
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构建“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
”的战略,其中即包括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在省政府制定的
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信息服务业规划、灾后恢复重建物
流发展规划纲要中,均将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列为重点建
设项目,并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四川省物流业快
速发展为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近年来,四川
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物流信息化的需求日增。2005~2
008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明显超过国民生产
总值的增幅。初步统计,四川年物流营业额已超过3000亿元
,物流业增加值约800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
竞争,将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整合,而网络化、信息化是物
流业整合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物流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巨大
市场。灾后重建为物流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5.12”
汶川大地震深刻暴露了我省物流信息化、尤其是对应急物流
保障能力的缺陷。灾后重建是未来几年我省各项工作的重点
,为保证其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应急物流建设。高效的物流
信息系统是应急物流不可缺少的神经网,既是我省物流信息
化发展的优先重点,也为我省物流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收益率使平台运营具有可持续性。物流业涉及交通、贸易
、流通等多行业、多部门、多企业参与,物流供应链上各环
节不同参与者均对物流信息平台有不同需求。根据供应链上
物流企业、采购企业、供应企业的之间的合作依存联系进行
测算,未来四年间,用户规模将达到1.6万户,形成年收益
3.6亿元,年净利润3.05亿元。利润率高达85﹪,能保障平台
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记忆的背景重归技术、自动更新技术和基于注
意力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等。首先,基于人类视觉感知的灰
度变化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和视觉记忆总是关联领域信息的特
性,分别研究了像素灰度极值的背景重构方法和基于领域相
关性的背景重构算法,算法背景重构效果好。其次,针对背景
运动更新技术,根据背景灰度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背景更
新策略。最后,利用人类注意力中灰度的一致性和边界的连
续性来检测运动目标的,研究了基于背景重构的目标检测算
法。
一、本项目是上海市科委项目,立项编号为:062
512031。1、成果已通过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华东国家计
量测试中心,中国上海测试中心的质量检测,结论为:检测
结果符合《高通量毒品、毒物快速检测系统—生物芯片的研
究》的技术指标要求。2、成果经上海市科技情报所查新检
索,结论为建立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毒品、毒物免疫芯片技术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本项目研发的生物芯片实现了我
国可以一次性高通量快速检测吗啡、MDMA、苯丙胺、甲基苯
丙胺、氯胺酮、苯二氮卓、巴比妥、大麻、丁丙喏啡、可卡
因、美沙酮、麦角二乙胺(LSD)、三环类抗抑郁剂(TCA)
、度冷丁、芬太尼、羟考酮、氢吗啡酮、右丙氧酚、苯环己
哌啶、甲喹酮,二十类毒品、毒物成分的愿望,这些检测指
标基本涵盖了国内外的常见毒品成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申请了相关的国内发明专利3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4、20
09年11月17日本项目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科研成果专家
验收会。二、科技创新1、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株抗麦角二乙
胺(LSD)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株经鉴定后命
名为LSD-KLH-CH1。2、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株抗度冷丁单克隆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株经鉴定后命名为DLD-KLH-CH1
。3、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株不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发生交叉
反应的新一代具有分泌高效价抗甲基苯丙胺单克隆抗体的杂
交瘤细胞株,细胞株经鉴定后命名为MA-KLH-CH1。4、建立
了国际上第一株不与美沙酮和美沙芬发生交叉反应的新一代
具有分泌高效价抗氯胺酮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
株经鉴定后命名为MA-KLH-CH1。5、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株不
甲基苯丙胺发生交叉反应的新一代具有分泌高效价抗MDMA单
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株经鉴定后命名为MA-KLH-
CH1。6、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株具有分泌高效价抗四氢大麻酚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株经鉴定后命名为THC-K
LH-CH1。7、研发出可一次性高通量检测二十类毒品、毒物
成分的生物芯片产品。目前,国内外无相关报道。三、主要
性能指标1、生物芯片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按不同的检材需
求量自动调节和特异性选择定性筛选,可以一次性高通量检
测大量样品中20毒品、毒物的成分含量。2、特异性测试:
对提供的60种以上常见毒品、毒物和药物,在一定的浓度范
围内进行交叉反应测试,测试结果无交叉反应。3、灵敏度
测试:检测限达到毫微克(ng级),检测阈值(灵敏度)可
以按检测要求调节。4、速度测试:扫描速度在10分钟内。
5、已制备10片以上的芯片提供给有关单位使用,考察使用
结果,检测效果良好,使用单位已出具相应的使用报告。四
、推广应用前景目前,生物芯片成果已通过上海市公安局各
分县局、北京市公安局、广西自治区公安厅、新疆克拉玛依
市公安局等外省市一段时间办案、检验鉴定试用,取得了很
大成效并得到好评,大大提高了办案的速度和质量,解决了
以往对大量检材无法高通量快速检测的国际难题。本项目研
发的生物芯片成果在严厉打击犯罪的重大斗争中发挥了作用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得到了使用单位的好评,成为高通量
毒品、毒物成分检验主要的技术支撑。推广应用前景一定会
良好。
1、课题来源与背景史孝波在广东工业大学发表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文献主要内容:网
络的高效、稳定运行离不开大量网络设备的支持,相对于网
络提供的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对网络设备的监测和维护还
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本文介绍了基于Socket和TCP
协议的网络通信方法,利用软件编程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
的网络设备监测系统,从系统的运行和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将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网络设设备监测中是可行的,从而为今后
网络设备的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2、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网络设备运维监测系统是一款主要阐述
网络设备运维监测的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网络设备运维云中
心的数据、监控网络运维信息、管理云中心概览数据和网络
设备。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系统的研发整合了整个
系统的管理数据,同时在研发过程中添加了数据记录功能,因
此可以通过后台查询操作日志和相关数据。4、技术的成熟
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独立性强,可
以对每个模块进行单独授权;模块化设计方便用户根据需要
进行功能扩展,兼容性强,并可与原有功能相互调用,相互协
助。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较少,市场较少,市场的
接受度不高6、历年获奖情况无7、成果简介网络设备运维监
测系统是一款主要阐述网络设备运维监测的管理系统。可以
管理网络设备运维云中心的数据、监控网络运维信息、管理
云中心概览数据和网络设备。本系统的研发整合了整个系统
的管理数据,同时在研发过程中添加了数据记录功能,因此可
以通过后台查询操作日志和相关数据。适合在高校以及有一
定通信基础的公司应用。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行业软件测试成熟度评估模型及
应用的主要输出如下:(1)测试蓝图及标准化体系。在总
结测试发展和组织管理的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完成了测试
发展蓝图规划和标准化体系设计,形成围绕核心职责的八大
体系,八大体系以过程体系为核心,体系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补
充。(2)测试成熟度水平层级定义。将测试成熟度水平划
分为由低到高、层次衔接的四个水平,对应金融测试组织的
一般发展过程。适用于一般性金融测试组织的发展水平界定
,以及金融测试发展的研究参考。(3)金融测试成熟度发展
指引。设计各成熟度水平的建设目标,以及各目标的子目标
和关键性活动,并可对应到各角色,为测试组织建设提供一般
性指导。适用于处于起步阶段的金融测试组织自身发展规划
参考,或者金融测试组织的筹建规划时应用。(4)测试成熟
度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包含了评估问卷和评估规程设计,详
细介绍了评估对象、评估维度,以及组织评估的文件命题和
实施规程。适用于金融测试组织对自身发展水平的评定以及
对具体工作组织情况的评价。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汽车
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不是传统的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
动器一样靠制动件与运动件的摩擦力制动的摩擦式制动器,
而是在对汽车制动时对于传动轴施加相反的力矩从而使其停
止或减速的反扭矩式汽车制器。
目前各类汽车所使用的制动器原
理都是利用制动元件与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来阻止车轮
的转动,可以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前者产生制动摩擦力
的旋转元件是制动鼓,其工作表面为圆柱面;后者的旋转元
件为圆盘状的制动盘,以端面为工作表面。它们的特点都是
旋转元件固装在车轮或半轴上,而制动元件是固装在底盘上
,其制动力矩直接分别作用于两侧车轮上的制动器。当汽车
的摩擦制动力足够时,根据汽车前、后轴的不同载荷情况,
以及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道路附着系数和坡度
情况等,制动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三种:即一、前轮先抱
死拖滑,然后后轮再抱死拖滑;二、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
前轮再抱死拖滑;三、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显然,最后一
种情况的附着制动摩擦条件利用得最好,但不管什么情况都
容易产生汽车的前轮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轮产生侧滑;且摩擦
片在长时间的制动后特别在长下坡路段时产生的高温对于制
动力有很大的影响。在制动过程中,为了在即将出现车轮抱
死但尚无任何车轮抱死时获得该车的最佳减速度,所以现在
的汽车一般都安装有ABS(即防抱死刹车系统)和EBD(即电
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虽然在安装了这些系统后对于汽车的
制动有所改善,但是这些系统很复杂且造价高,在汽车上安
装这些装置也是因为没有其他的好的解决办法而不得已为之
。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上述制动系统的缺陷
,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刹车装置都是由制动元件与旋转元件之
间产生摩擦,利用摩擦将汽车行驶时的动能转变成热能从而
实现制动的原理,巧妙地利用了锥形弹簧将两端相反旋转需
要极大的扭矩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在汽车制动时瞬间产生巨
大的反扭矩从而使汽车减速或停止的装置。首先这种制动装
置没有摩擦产生,因此其制动元件就没有磨损及热衰减的产
生而经久耐用且能够保证安全制动;其次这种制动装置制动
时的反扭矩是固定的且随着制动的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大,
直到汽车行驶的动能完全消失汽车停止为止,因此就不会出
现车轮抱死而产生车轮滑拖的现象,这样就不必要再安装A
BS系统了;再次这种制动装置能够在一个相当宽的转速范围
内提供强劲的制动力矩,而且制动性能稳定、良好,可以避
免车辆跑偏、传统的刹车失灵和爆胎等安全隐患。还有一类
是非摩擦式制动器.制动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磁粉制动器(利
用磁粉磁化所产生的剪力来制动)、磁涡流制动器(通过调节
励磁电流来调节制动力矩的大小)以及水涡流制动器等;这
一类制动器结构比较复杂。且制造成本高,所以应用的不多
,很少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
型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刹车装置都是由制动元件与旋转元件之
间产生摩擦,利用摩擦将汽车行驶时的动能转变成热能从而
实现制动的原理,巧妙地利用了锥形弹簧将两端相反旋转需
要极大的扭矩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在汽车制动时瞬间产生巨
大的反扭矩从而使汽车减速或停止的装置。首先这种制动装
置没有摩擦产生,因此其制动元件就没有磨损及热衰减的产
生而经久耐用且能够保证安全制动;其次这种制动装置制动
时的反扭矩是固定的且随着制动的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大,
直到汽车行驶的动能完全消失汽车停止为止,因此就不会出
现车轮抱死而产生车轮滑拖的现象,这样就不必要再安装A
BS系统了;再次这种制动装置能够在一个相当宽的转速范围
内提供强劲的制动力矩,而且制动性能稳定、良好,可以避
免车辆跑偏、传统的刹车失灵和爆胎等安全隐患,更加之这
种制动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推广使用优点会产生良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成果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
增技术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试剂盒;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
种使用所述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
试剂盒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检测成本低,适合中小型单
位和现场检测应用。该成果公开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试剂盒及方法,该试剂盒根据鸭疫里
默氏杆菌16SrRNA保守区的六个特异区域设计了两条特异性
内引物和两条特异性外引物,可以特异地区分鸭疫里默氏杆
菌与其它血清型沙门氏菌,从而保证了环介导等温扩增的高
度特异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
技术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可以在等温条件下快速、高效、
特异地扩增靶序列,且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试剂
,扩增产物直接用荧光染料显色即可凭肉眼判断结果,检测
成本低,特别适合中小型单位和现场检测应用,经重庆益牧
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应用,取得了超过20万元的经济
社会效益。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全卷积神经网络的运动
目标检测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有监督运动目标检测方法中存
在的检测精度低和检测复杂度高的技术问题,实现步骤为:
(1)提取视频场景的背景图像;(2)获取多通道视频帧序
列;(3)构建训练样本集与测试样本集,并对该两个样本集
进行归一化;(4)构建深度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5)对深
度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6)用训练好的深度全卷
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测试样本集进行预测;(7)获取运动目标
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深度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运动目
标检测,提高了运动目标检测的精度,并降低了检测的复杂度
,可用于监控视频的目标识别、目标追踪与动作识别等领域
。
项目通过多年大量的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优
化了我国输电线路行业中原状土掏挖基础上拔稳定性和下压
稳定性的设计方法,补充了斜坡地形条件下原状土基础的分
类原则和设计方法:结合我国独特的地形地质条件,研发出
多种新型的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并提出集设计、施工于一体
的成套技术:总结以上研究成果,自主研发出以输电线路工
程为对象,地基参数数据库查询和调用、地脚螺栓标准化绘
图、设计成果管理与多种方式输出于一体的架空输电线路杆
塔基础设计软件系统,实现了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工程“地基
设计条件参数化—基础选型与优化—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优
选—工程造价最优设计—设计计算书编制与管理—施工图绘
制与管理—工程材料统计”的一体化设计与管理流程,形成
杆塔基础工程设计与管理的通用平台。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
1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8项,制定电力行
业标准2部,企业标准5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家鉴定意见
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已在多条1
100kV、1000kV、±800kV、750kV、500kV、220kV线路
工程中得到应用,同原设计相比节省投资4530万元,减少了土
石方开挖,保护了环境。本项目研发的软件产品已出售30余
家甲级设计院,创造直接效益1000万元。本项目研究提升了
我国杆塔基础理论水平、提高了设计水平和效率,也为加快
我国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奠定
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道岔转辙机动作电压
检测设备和系统,一种道岔转辙机动作电压检测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滤波处理模块和计算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
用于采集道岔转辙机驱动电机的电压信号;所述滤波处理模
块与所述采集模块电连接,并对模数转换后的电压信号同时
进行数字高通滤波及数字全通滤波;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滤
波处理模块连接,并以数字高通滤波及数字全通滤波后的多
路电压信号进行均方根RMS计算得到交流有效值和混合信号
真有效值;利用所述交流有效值和混合信号真有效值进行RM
S计算得到直流有效值。通过数字滤波器及信号有效值计算
方式检测动作电压信号的交直流成分,在提高检测准确性并
节省信号处理成本。
荞麦淀粉是荞麦籽粒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荞麦淀粉
与其他谷物淀粉相比,具有颗粒小,吸水性、持水性较好,热
焓值低于马铃薯淀粉等优点,可应用在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上
。荞麦加工成的特色食品有荞麦面、荞麦碗托、荞麦凉粉等
。荞麦淀粉可制备北方特色食品荞麦凉粉,荞麦煎饼等。对
荞麦淀粉进行改性,有利于改善荞麦食品的加工品质及感官
特性,扩大荞麦淀粉的应用领域。本项目对荞麦淀粉进行改
性从而改善荞麦淀粉加工品质,使荞麦淀粉作为加工原料更
适于食品加工。进一步使荞麦加工产品具备更好的质量或感
官品质。本项目对荞麦淀粉进行挤压改性,研究了挤出物的
膨化率、吸水性、水溶性等挤压膨化特性。研究表明随着机
筒温度的上升,荞麦淀粉的截面膨化率和容积密度呈现先增
大后减小的趋势,挤压后的荞麦淀粉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
数增加,表明荞麦淀粉的水合能力增强。对改性荞麦淀粉的
颗粒形态和粒度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改性后的荞麦淀粉的
颗粒形态结构观察发现改性后的荞麦淀粉颗粒结构破坏形成
新的团聚体,聚合体结构较原淀粉蓬松。对荞麦淀粉挤压改
性使荞麦淀粉的粒度分布由双峰变为单峰,粒度大小更加集
聚。对荞麦淀粉的糊化和凝胶性质进行了测定,改性荞麦淀
粉糊化后黏度下降。在机筒温度(V区)为120℃时处理的荞
麦淀粉黏度曲线经历起始糊化后降低为0,只有起始糊化温度
。将改性荞麦淀粉制备成荞面碗托,口感比原淀粉制备的碗
托口感松软并有弹性。机筒温度在80℃挤压制备的改性荞麦
淀粉制备荞面碗托口感最好,此时淀粉粒度中位粒径比原淀
粉的中位粒径大,比更高温度的处理的荞麦淀粉的中位粒径
要小。
1.课题的来源与背景随着冶金和煤电行业的发展进
步,冶金和煤电企业对原料的智能化管理需求日益明显。为
提升原料科技化管理水平,规避风险,目前国内五大发电集团
所属电厂都在相继试点应用燃煤智能化管控系统。该系统包
括自动制样机、全水分在线分析仪、全自动采样机、存查样
柜及气力传输装置等设备。而原料样品的智能存储及原料样
自动传输设备是燃煤智能化管控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针对冶金及煤电企业对原料的智
能化管理的广泛需求,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提供一种
能够优化冶金及煤电企业的工艺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助力
廉洁从业、减小劳动强度、降低燃煤综合管理成本的设备和
管理技术,实现计量、采样、制样、样品传输等工作流程全
过程无人工干预;可实现冶金及煤电企业“管理规范化、工
作标准化、信息集成化、设备自动化、过程可视化”的建设
目标,实现由人工管理为主向智能化管控模式的跨越,也为实
现原料管控数据的“真实”和“公正”提供了可靠保障。这
种技术在冶金行业和煤电企业需求迫切,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可大范围的在冶金行业和煤电企业推广应用。和传统的原
料样品传输和存储管理技术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经济
优势。本项目实施并推广应用后,将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在自主创新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自治区装备制造业
的技术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冶金及煤电企业的现代化管
理水平,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3.项目研究内容:本项目研
究了一种原料样品智能输送存储系统(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
),而气力容器式管道输送系统,是当今世界除海运、汽运、
铁路、航运之外的一项全新高效、节能的第五种运输方式。
本项目应用集成化的设计思路,采用PLC+IPC(可编程序控制
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技术,研制一种原料样品智能输送
存储的全自动设备,解决原料样品智能输送存储的难题,实现
原料样品的自动传输、智能样品信息识别、智能存取样品,
是一种集气、光﹑机﹑电为一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开发一
种第三方接口软件,实现和企业的原料智能管控系统的集成
应用。4.主要性能技术指标:(1)输送主管:φ140×
3.5mm(2)弯管半径800mm(3)样瓶,有效容积2L;输送重量
:2Kg(4)输送速度:5~7m/s(5)压缩空气:0.4-0.6MP
a5.技术创新点(1)据发送端样品的密集度,可智能分配发
送路径,最大程度提高输送效率;(2)通过1套45度的旋转抓
手,实现样品的智能转接、存取、抓取;(3)收发装置集成
于智能存储系统内,节省存储空间;(4)通过转接识别装置
,根据样品的重量,智能分配样品的存储位置;(5)可实现同
一管道内,多个样品的顺序发送和有序接收;(6)通过斜口
收发装置与输送皮带相结合,实现样品的自动装入和发送。
6.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目取得授权实用
新型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件,受理发明专利4件。产品技术
成熟先进,智能化程度高,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好等
特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可广泛应用于
大型钢铁、煤炭、化工、港口等行业。
可在线检测和控制打叶风分质量的打叶去梗工艺,
包括一级或一级以上的打叶机组,每一级打叶机组均包括有
一台打叶器或两台以上并列的打叶器,每台打叶器后面均设
置有一台或两台以上串联的风分器,在将打叶风分后的叶片
汇总输出的叶片汇总输送带以及设置于最后一级打叶机组的
最后一台风分器后的将烟梗输出的烟梗输送带上分别设置有
叶片取样检测点和烟梗取样检测点,其特征在于,在每级打叶
机组均设置有取样检测汇总输送带,在每级打叶机组的打叶
器出口和每台风分器的出料口均设置有取样装置取样并将样
品输送到对应区域的取样检测汇总输送带上,在第二级打叶
机组以及后续的打叶机组的打叶器进口也设置有取样装置取
样并将样品输送到前一级取样检测汇总输送带上,在每一级
取样检测汇总输送带旁均设置有可在线检测取样检测汇总输
送带上样品的叶梗分离质量检测设备,从每台叶梗分离质量
检测设备出来的叶片样品通过叶片回料装置输送至对应打叶
机组打叶器的出料端,最后一级叶梗分离质量检测设备出来
的烟梗样品通过烟梗回料装置输送至烟梗输送带上;所有打
叶器、风分器、检测设备均与控制系统连接;通过从所有的
取样点在线取样并经检测设备对样品检测,再将检测完的叶
片样品通过叶片回料装置回送至打叶机组以及将检测完的烟
梗样品通过烟梗回料装置回送至烟梗输送带,实现检测设备
对每一级打叶机组打叶风分后叶梗分离质量指标的在线检测
,根据在线检测结果通过控制系统实时对每一级打叶机组参
数进行自动调节。
一、项目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
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保
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手术疗法病人要受刀伤之苦,并具
有一定的危险性,易引起瘫痪的危险。因此该病治疗方法主
要采用牵引按摩的方法。如全自动颈腰椎牵引机、三维牵引
床、自动牵引推拿机等,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经调研现有普遍应用的牵引床存在器械结构复杂、成本高、
治疗效果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牵引与按摩的分离,多数器
械只有牵引功能,有的虽有按摩功能也只能垂直上下按摩,
有的牵引后直接采用人工手法按摩,很难完成牵引按摩的一
体化,不能实现空间多角度、多方位、立体按摩的功能,严
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从国外引进的三维运动牵引床,也没有
按摩功能,且价格昂贵,使治疗费用成倍增长,加重了患者
的负担。本项目依据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外侧后型、侧后型
、中央型、膨出型和混合型等形式,设计了一种可在自动和
手动驱动下,按摩头角度前后、左右可调,预压力自动显示
,抖动力稳定持久的空间多方位立体按摩机械手。填补了椎
间盘治疗中采用人工按摩的缺陷,降低医生的体力劳动,保
持恒定、持续按摩力,提高治疗效果及临床治愈率,开发出
集中控制腰椎病按摩机各项功能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提高
了该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
益。该按摩机械手不但可治疗腰椎病,经过简单调整也可治
疗颈椎病。本项目2005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6年获全
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陕西赛区2等奖。二、经济效益1.
主要的原材料:钢材,控制元件2.按年产销售150~200台
计算出综合成本:手动:4000元;自动:10000元3.产品的
预期售价:手动:8000元;自动:18000元4.年经济效益
:手动:60~80万元;自动:120~160万元
喷油泵试验台主要用于柴油机油泵油嘴厂,科研院
所对喷油进行研究检测。主要原理:喷油油量的检测是通过
流量传感器来进行的。为此KMM系统给每一个测量装置分配
一个置换计数器。经试验台计算机将自动计算出每缸所喷出
油量的体积,在屏幕显示并打印出各缸数据。主要技术指标
:功率:11kW,转速:50~4000转分,可测喷油泵缸数12缸,
测量精度:0.03~0.1L/H为±5%。0.1~1L/H为±
2%,1~30L/H为±1%。回油流量测试范围15L~400L/H,
温度控制40℃±2℃,标准喷油器压力为17.2±0.3
MPa。12PSDW110(TPB20型)微机控制量油彩显喷油泵试验
台,投产后可新增产值800万元,新增利税150万元,可创汇50
万元,可替代进口,提高喷油泵喷油精度,降低排放量,减少环
境污染。
1、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开发产品是模拟电网中
众多的日常用电设备在切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火花现象(用
示波器观察是前沿为纳秒级,宽度为几十纳秒,幅度为几千伏
,和能量是毫焦耳级的高频小脉冲),用以检查电子产品在经
受此类干扰时可能对工作产生的影响。通过高压充电,经过
电容、电阻以及电感形成的回路来放电,为了检查电子产品
在经受这些干扰后有没有误动作,在一次放电和另一次放电
之间都要停顿一段时间,以便让电子产品能够对干扰情况作
出响应。项目产品采用单片机控制,用液晶显示的人机对话
界面代替了原来的机械表头或数码管显示界面,可以和上位
机通信。在内部线路中采用了公司自行开发的可程式高压直
流稳压电源来为主回路供电。2、技术性能指标脉冲前沿:
5ns±30%;脉冲宽度:50ns±30%(50Ω负载);35n
sto150ns(1000Ω负载);峰值电压:500V~4400V±10
%连续可调,电压调节的步幅为100V;重复频率:连续可调。
在1kHz~10kHz范围内,频率调节的步幅为0.5kHz;在10kHz~
1MHz范围内,频率调节的步幅为1kHz。每串脉冲的个数:1~
255,可设定的最小步幅为1;脉冲群的周期:300ms;脉冲极性
:正/负/正负交替;试验时间:1~3600s,时间调节的步幅为
1s;另外,标准要求的10s施加脉冲/10s间歇的功能可自由选
择。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技术性能指标达到纳秒
级高压脉冲形成电路,性能更完善、功能更强。技术参数全
部满足最新的国际标准要求,达到行业的国际先进水平、国
内领先水平。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了由于我国国家
标准经常滞后于国际标准,造成性能指标不及国际同行水平
的缺陷,相关关键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2)采用液晶显
示界面或触摸屏,充分考虑用户的便捷使用要求,包括脉冲的
输出电压可调范围,脉冲的重复频率覆盖范围,具有先进的人
机一体化的智能控制操作方式,实现更加简洁的操作和高智
能化设计。使得产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达到了
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3)单片机技术的渗入,使控制方式
多样化,给客户以全新的使用体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
内领先水平。(4)在内部线路中采用了公司自行开发的具
有体积小、效率高和可靠性好的可程式高压直流稳压电源来
为主回路供电。在制造成本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5)解
决了液晶屏闪屏、缺码、错码的问题,杜绝了单片机等控制
芯片复位或错误触发的可能。4、技术的成熟程度随着国际
国内对电磁兼容问题的日益重视,无论是检测实验室、学校
、研究机构及电子电气产品的生产厂家对抗干扰仪器设备的
需求越来越大。本项目产品的基本性能紧扣标准演化主线,
在综合性能、操作功能和外型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
相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
以占据较高的市场分额。5、获奖情况本项目已获得2项发明
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
根据夷科发(2015)1号文件精神,2015年1月,湖北
东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申报了“核桃嫁接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技项目,经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科技部门批准,以夷科发(
2015)7号文件确定将我公司申报的“核桃嫁接技术研究与
应用”项目纳入夷陵区2015年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并向上
级科技部门推荐。一是改进传统“双刃刀变单刃刀”芽接嫁
接技术工艺方法,让形成层和木质部充分接触及早愈合,大幅
提高核桃种苗田间嫁接成活率;二是改进传统“露芽”嫁接
工艺方法,采用“包芽”嫁接工艺方法,使核桃苗木嫁接时间
不受天气及气温影响。有效缩短核桃种苗培育周期一年,实
现春秋两季田间嫁接成活率平均达到9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
的技术水平。三是改进传统利用一年生砧木进行嫁接工艺方
法,采用一年生砧木进行嫁接工艺方法,使核桃苗木嫁接产生
愈伤组织较多,愈合较快,嫁接成活率高,而且出苗整齐,便于
操作统计。创造性:1、不同嫁接方法条件下嫁接技术研究
。改进传统“双刃刀变单刃刀”芽接嫁接技术工艺方法,让
形成层和木质部充分接触及早愈合,大幅提高核桃种苗田间
嫁接成活率;2、不同嫁接方法条件下嫁接技术研究。改进传
统“露芽”嫁接工艺方法,采用“包芽”嫁接工艺方法,使核
桃苗木嫁接时间不受天气及气温影响。有效缩短核桃种苗培
育周期一年,实现春秋两季田间嫁接成活率平均达到90%以上
,达到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先进性:改进传统芽接嫁接技
术方法,大幅提高核桃种苗田间嫁接成活率;同时实施秋季田
间嫁接,有效缩短核桃种苗培育周期一年,实现春秋两季田间
嫁接成活率平均达到9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通
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核桃嫁接技术及综合管
理技术手册来引领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编辑出一本
完整的核桃速生丰产管理手册;加之我区还采用一套(公司
+合作社+农户)联手的优质生产技术来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
核桃。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核桃产业专业化进程
。为我区核桃嫁接和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
该课题技术的应用,我们通过2-3年的努力,我区核桃产业将
大力发展,其经济、社会效益将大为提升。经济效益方面:
通过核桃嫁接技术研究,制定嫁接技术规范,实施推广应用,
可大幅度提高核桃嫁接苗产量,每亩在原有基础上可增加20
00株以上合格嫁接苗木,每亩苗圃可增加收入20000元以上,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社会效益方面: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进
行专业分析试验,找出影响本区域核桃嫁接成活的因素,提出
高效的操作技术规程,在适时时间,采用高效的嫁接方法,进
行全方位推广应用,将不断提高核桃苗圃生产力及广大林农
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不断提
高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激发广大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加
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用情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研
究和推广、应用,编辑出一本完整的核桃嫁接技术及管理手
册,有效地促进了核桃产业专业化进程,为我区核桃产业发展
和核桃嫁接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对该课题技术的应用,对
我区今后核桃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核桃产业的
经济、社会效益将大为提升。经济效益方面:通过核桃嫁接
技术研究,制定嫁接技术规范,实施推广应用,可大幅度提高
核桃嫁接苗产量,每亩在原有基础上可增产2000株以上,每亩
苗圃可增加收入20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社会效益
方面: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进行专业分析试验,找出影响本区
域核桃嫁接成活的因素,提出高效的操作技术规程,在适时时
间,采用高效的嫁接方法,进行全方位推广应用,将不断提高
核桃苗圃生产力及广大林农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
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激发广
大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
持续增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
的不足及建议:由于该项目实施的时间较短,对核桃嫁接方
法的调查还不够全面,项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核桃嫁接
方法及种类多,分布广,普遍嫁接方法单一,对嫁接认识力度
不够。建议:1、加强嫁接宣传,增强林农高效核桃嫁接的意
识。要大力提高核桃高效嫁接方法和提高核桃品质宣传力度
。2、加大资金投入,运用项目带动课题项目进行研究。区政
府应将嫁接技术培训费用纳入预算,多方解决项目研究的经
费。3、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危险性核桃嫁接苗的传播和蔓延
。4、核桃嫁接薄膜目前多采用的是聚酯乙烯,有待于更进一
步采用生物薄膜的广泛应用和推广。5、进一步开展核桃其
它课题项目研究。如:速生丰产技术等。《宜昌地区核桃主
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15年5月荣获夷陵区人
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放式数控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针对数
控技术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应用PMAC卡作为数控系统的控制
器,考虑其应用特性,采用VisualC++为软件开发工具,建
立一个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数控实验教学
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基础性的实验,基
本的加工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的编程、仿真与操作,机床的
调试,数控技能的考核,数控实验的开发,数控系统的工程
设计等,以适用于数控技术教学实验,培养实用型数控人才
。完成了以下工作:1、基于PMAC开放式数控教学综合实验
平台总体设计;2、数控教学综合实验平台数控系统硬件的
设计与实现;3、数控系统辅助功能研发;4、实验平台的本
体结构设计与制作;5、联机调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1、数控软件基本功能的编制;2、硬件电器部分的设计;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
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该项目是在(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4715
、01-6915、2007BB1335);(2)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2001-
0115、2002-7214、2003-7712);(3)国家863计划(2003AA3
2X210-2)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5EA810034);(4)四川省遂
宁市科技公关计划项目以及相关企业等的资助下,由西南大
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与五家成果应用企业,经过11年的刻苦
攻关而完成的。项目技术内容包括:(1)微波和红外技术集
成用于变性淀粉的固相连续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并应用于
阳离子淀粉、磷酸酯淀粉、羧甲基淀粉等的生产;(2)抗性
淀粉、微孔淀粉、可食包装膜工业化生产制造的技术支撑体
系(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配套及产品质量卫生标准);
(3)采用化学法制造抗性淀粉的加工技术,并将产品的抗性
淀粉含量提高到85%以上;(4)研制开发了含抗性淀粉10%以
上的食品“薯类抗性淀粉方便粉丝”(低热能无明矾薯类方
便粉丝)、抗性淀粉饼干、抗性淀粉面条,产品的质量符合
有关标准;(5)在国内首先将抗性淀粉、微孔淀粉的生产和
应用实现工业化和商品化;(6)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中试生
产规模的可食包装膜的商业应用。“微波远红外固相连续生
产装置和技术以及抗性淀粉、微孔淀粉的清洁制备及应用技
术”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可食性包装膜的基础研究、工艺
技术开发和应用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项目技术可应用
于淀粉深加工企业,用于变性淀粉等淀粉制品的加工。
项目《天津气象数据服务智能技术的研究》研究成
果给出基于分布式气象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服务的策略和
方法,并能有效的和CIMISS系统进行良好的无缝对接。目前
,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作为一个模块功能,集成于天津气象大
数据共享网(TIMISS)中,并已进行了业务试运行,得到了较
好的应用检验。项目提供的下载方式多样,且便捷有效,透过
实验分析可以看到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存储查询性能比传统
查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性能提升的倍数,随着时间维度的延
长而不断扩大,由最初的提升7.6倍增加到21.5倍,而且还有
不断扩大的趋势。而对于格点数据,相比原有一体化平台,其
平均性能比传统存储提升5倍多,较大的提升了气象数据的响
应速度,在实际业务应中展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
1、任务来源该项目为2004年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
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04AA1CG132-10,项目名称为智
能型开放式课件开发。项目目的是研究一整套适用于智能型
开放式课件开发的理论、方法和可行性技术,并利用这些研
究成果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字逻辑》两门模型课
程的开发。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直
接服务于需要进行教育软件开发的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
学校,为他们进行智能型开放式课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所
开发的模型课件将直接用于学校课堂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
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该项目通过对智能型开
放式课件系统的系统构架、功能设计、知识库设计、学生模
型构建、教师模型构建、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
了一整套适用于智能型开放式课件开发的理论、方法和可行
性技术。通过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使用者很容易进行该
类课件的研制和开发,并有效保证所开发研制出来的课件具
有智能型开放式的显著特征。利用智能型开放式课件的研究
成果,我们研制开发了两门模型课件,通过这两门模型课程
的实践,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并通过模型课程的开发和试
用,检验开发理论和方法的实际效果。3、性能指标研究出
一整套适用于智能型开放式课件开发的理论、方法和可行性
技术。开发出智能型、开放式、多表征、生动形象、界面友
好、易用性强的两门模型课件。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该项目有机地融合了教育教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目前世界
上最成熟先进的技术,提出了一整套智能型开放式课件开发
的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属国际先进、国内领先。5、成
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建立一整套智能型开放式课件系统
研制开发的理论、方法和可行性技术。从而使智能型开放式
课件系统研制有据可依,并有可能实现工程化和自动化;2
)智能型开放式课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了多Agent技术,增
强系统的稳定性;3)知识库表示采用了领域知识模型和课
程结构模型,有效解决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问题(如前后序
、从属等),便于处理;4)采用不确定推理进行适应度计
算,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5)利用自动机理论完成多种
教学策略的规划与调度。
本项目受福建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资助,为2010年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分子靶向药物相关受
体新型实时逆转录PCR检测试剂的研制”,项目编号2010Y00
51,计划资助经费15万元。本项目基于双环探针和特异引物
两项专利技术,研制适用于检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
肿瘤组织中的HER2基因表达的简捷、准确、廉价及可标准化
的新型FQRT-PCR检测方法和诊断试剂,为临床上肿瘤个性化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用药指导。本项目要求HER2荧光定量
逆转录PCR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等达到临床检
测试剂要求。对于基因表达检测,实时RT-PCR方法被证实是
最灵敏和特异性高的定量方法。随着高通量的发展、PCR仪
器的改进、方法学和软件分析的进步,以及各种重大疾病特
异分子标志物的发现,个体化治疗必将走向以基于PCR或RT-
PCR为主的分子检测之路。目前临床用于筛选乳腺癌HER2基
因扩增或表达情况的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
emistry,IHC)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
bridization,FISH)法。一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
检测HER2受体蛋白过度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
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水平。FISH技术昂贵且耗时耗力,需要
染色,然后计数每个细胞的荧光信号,存在主观判断误差等;
IHC方法只能半定量,且其检测过程缺乏标准化且结果易受组
织处理、不同抗体的敏感性差异、观察者主观判断的不同以
及17号染色体多体的干扰等影响。因此,建立一种简捷、价
廉、准确,并且易于标准化的HER2基因扩增的检测方法对乳
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依托“荧光双环探针”和“特异引物”两项自主知识
产权的专利技术。“荧光双环探针”特异性好、杂交效率高
,设计灵活简单,荧光本底低,在反应中双环探针可将完全匹
配的靶序列检测出来。“特异引物”技术由于存在的自身反
向互补双链结构,只有当靶序列与引物靶序列结合区的结合
力大于反向互补双链结合的能量,引物才可以与靶序列发生
杂交,并获得扩增产物。基于此两项专利技术,本项目研发出
适用于定量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mRNA表达的试剂,较目前
其它检测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方法优势:一、与常用的
IHC方法比较,本方法检测时间短,检测过程全自动化,数据自
动分析,排除人主观判断误差;二、灵敏度高。经实验证明,
本项目检测方法最低检出量为101拷贝/μL,与医院提供的IH
C结果比较符合率达86.67%,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因此,本课
题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项目产品在乳腺癌个性化诊疗的
使用,将会降低部分患者家庭昂贵的药物费用,为病人及社会
节约大量的开支,具备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检测方
法,不仅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也为其它个性化分
子诊断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平台,提高我省乃至我国的肿瘤
个性化医疗水平。本项目按照任务书研发内容和技术指标,
基于荧光双环探针和特异引物两项自主专利技术,构建了HE
R2和ACTB内参基因cDNA标准品,建立了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
基因表达的FQRT-PCR方法,经过优化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性,用该方法检测30份乳腺癌FFPE样本
(保存时间长达5年及以上),虽发现多数结果与IHC结果无
关联,但经证实是由于样本中RNA多因断裂造成的检测误差,
说明本实验建立的F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基因mRNA表
达水平方法是成功的,对于保存时间5年及以上FFPE样本检测
结果准确性差可能由于样本RNA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随后
我们应用已建立的FQRT-PCR法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样
本,其中25例样本为IHC鉴定阳性,5例样本为IHC鉴定阴性,检
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总符合率为86.67%。因此
,该项目检测方法达到临床检测要求,为临床乳腺癌组织HER
2基因表达检测提供一种方法参考。RT-PCR虽然在个体化诊
疗分子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检测的mRNA质量要
求较高。石蜡包埋组织样本(FFPE)若保存时间较长,细胞
RNA多已经断裂,影响RT-PC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因此,我们
建议检测基因mRNA表达水平情况时,由于涉及特异性和灵敏
度,样本应尽量使用新鲜、冷冻或保存时间较短(2年内)的
样本;对石蜡包埋组织样本检测,使用多种检测方法综合分析
;设计RT-PCR引物时,其扩增产物不能过长,最好在100bp以内
;存档组织的mRMA的polyA很容易降解,因此不适宜用Oligod
T作为逆转录引物,而应使用特异引物或随机引物反转录。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
2英寸GaN功率器件研制基地,在国产材料上实现的GaN功率
器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GaN基高温高频大功率微电
子材料和功率器件小批量供应,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
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密切合作,建立我国首个宽禁
带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制基地。发表学术论文33篇,申请国
家发明专利11项。主要成果如下:(1)C波段功率器件成功
地开发出2英寸C波段功率器件工艺流程,其工艺较为稳定,
管芯成品率高达60﹪。功率器件输出功率密度达到8.33W/mm
,线性功率增益为14.5dB,并封装形成4个系列C波段GaN功
率器件,通过试用与38所达成合作,共同合作十一五课题“
雷达探测项目-新型宽禁带功率器件固态发射系统技术研究
”。(2)X波段功率器件国内首次在国产材料上研制出X波
段GaN器件,器件gm=250mS/mm,fT>70GHz,fmax>60GHz;
1mmX波段GaN器件在8GHz连续波输出功率密度达到4W/mm,线
性功率增益为9.27dB。(3)GaN功率器件内匹配和功率合成
研究自主开展C波段GaN功率器件内匹配和功率合成研究,实
现4GHz、5.4GHz,4×1.2mm管芯内匹配功率合成,输出
功率达到10W左右,进一步促进GaN功率器件实用化。(4)
GaNHEMT功率器件可靠性研究对1mmGaNHEMT功率器件的高、
低温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所研制的器件可有效地工作于
200℃的工作环境下,并针对用户单位的具体需求,按照要
求严格开展可靠性筛选工作,筛选成品率:78%,均匀性:
±9.2%。(5)能力形成和平台建设建立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和核心技术的2英寸GaN功率器件研制线和工艺标准;针
对蓝宝石衬底GaN材料的特点,开发了基于AlN基板的倒扣封
装和正面管壳封装两套封装技术;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GaN
功率器件内匹配和功率合成能力,拓展GaN功率器件研究领
域,促进实用化进程。(6)项目拓展在院高技术局的支持
下,通过该项目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所形成国内领先的
GaN功率器件研制能力,并被军、民各领域广泛地认可,成
为我国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研究的主体之一。
财税机器人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智能软件,该软件
具备学习能力,可自主或协助人类完成各种代理记账、报税
等工作;此外开发电信级别业务支持系统及基于移动终端业
务交互、信息交互系统,既支持中小企业订购机器人服务,又
方便企业和财税人员;机器人做账报税速度快、误差率低,成
本不到人类成本1%,契合国家“互联网+”战略。
近年来,霍州煤电集团积极响应安全生产的号召,在
瓦斯抽放、探放水领域配置了一系列的钻探设备。但在钻孔
现场普遍存在钻孔轨迹无法测量、终孔位置无法准确确定、
钻孔质量无法评价等情况。特别是探水孔终孔位置是否落到
了“目标靶区”,常常是个未知数,给探放水造成很大的盲目
性,甚至造成错误的判断结果。为了煤矿安全生产,霍州煤电
集团与北京科利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能与
大多数现有井下钻孔设备配套,且投入少,简便、耐用、易操
作的煤矿井下钻孔轨迹测量系统。该系统是基于三轴重力加
速度测量、三轴地磁场强度测量、针对煤矿水平钻进施工的
特点而开发的一种空间轨迹测量系统。主要创新点有:1.
首次将基于三轴重力加速度的无线随钻轨迹测量系统应用于
煤矿普通小型钻机钻孔轨迹测量。2.优化了系统传感器抗震
结构设计,使用了基于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耐磨性、防火
花的无磁钻杆,使测量系统具有高可靠性。3.采用了Φ32mm
的小尺寸测量探管,具有过流面积大,阻力小,损耗小,便于携
带等优点。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霍州煤电普通小型回转
钻机钻孔轨迹无法测量、钻孔质量无法评价等问题,提高了
瓦斯抽采和探放水钻孔的有效率,降低了钻孔成本。该技术
大大提高了钻孔设计、布置的合理性,降低钻孔费用成本,降
低突出事故的发生率,规范矿井瓦斯抽放作业的标准化,保障
矿井的正常生产作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本项目围绕重大工程安全生产管控,以信息化装备
开发为核心,开展数字化技术研究。自主开发风险管控平台
APP、项目管控展示平台,包括工程动态、风险预警、过程管
控、应急抢险、求助支援等十五个模块,明确管理责任边界
,打破传统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实现以服务为导向的扁平化
管理架构。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研发了“应急通
讯指挥系统”,一个小时内完成事故现场监控全覆盖,进行抢
险方案专家决策,通过指挥系统确保抢险指令落实到位。另
外在对传统调垂方式进行系统研究及改进的基础之上,利用
技术提升和体系创新研究形成一种新的逆作法一柱一桩双联
置换式全过程测量系统,其核心设备主要包括手持式垂直度
监测仪、可调式光靶,以及主、副两台激光倾角仪。通过主
、副激光倾角仪的双联置换设计,实现了逆作法一柱一桩施
工垂直度控制的全过程的高精度动态测量,同时具有垂直度
监测精度高、仪器操作简单且携带方便等特点。为了解决预
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质量难以控制和检测的问题,
对工业化施工高效工具化模具及智能灌浆设备进行研发,该
设备是为满足灌浆施工工艺要求而设计的,可实现对灌浆过
程的自动化控制,并对灌浆过程的重要参数自动记录,所记录
的数据和曲线可以实现对施工量的监控和追溯。此外,结合
施工工艺,务实研发信息技术平台,如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
、逆作法无线调垂监测系统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
益。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胎生产用气孔检测及处
理系统,包括固定底板,设置于固定底板上的第一支撑立柱和
第二支撑立柱;第一支撑立柱上通过转轴连杆连接有机械手
;第二支撑立柱中部设置有第一水平滑轨和第二水平滑轨,第
一水平滑轨上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刺盘,刺盘上均匀分布刺针
;第二水平滑轨上通过固定支架连接探照灯和放大镜;第二支
撑立柱顶部设置轮胎胎体定位盘,轮胎胎体定位盘通过转轴
与第二支撑立柱相连接,转轴末端连接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
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有效去除轮胎胎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
气泡,保证硫化效果,提高生产的轮胎质量和轮胎综合性能。
针对多作业车间生产实际,采用网络理论中的赋权
图、非连接图等工具进行了建模,并采用蚁群算法(ACO)
、遗传算法(GA)以及组合智能算法对平行流水作业等四种
多作业车间调度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无
缓冲区的流水作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拍加工提前量的
快速算法,对比传统的算法,可缩短运算时间30%以上。研
究成果在企业进行了应用,取得了缩短工件加工流程时间2
0%以上的良好效果。项目研究成果可在企业进行示范性应用
,取得应用经验后,向全市同类制造企业推广。多作业车间
调度的理论与方法将为车间调度计划实用化软件开发提供依
据,可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信息集成的
车间调度计划系统。以后课题组仍将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
开展研究,同时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向企业推广。
(1)任务来源:本成果自1985年武汉大学接受国家
知识产权局委托成立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开始到完成国
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实验细胞资源的标准化整理
、整合与共享》后的2010年为止,历时25年。主要任务来源
如下:中国专利细胞培养物保藏与管理(国家知识产权局,
85-008)、实验细胞资源的标准化整理、整合与共享(科技
部平台项目,2004DKA305400-4、2005DKA21502)、病原微生
物感染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机制(973项目,2006CB50430
0)、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技术平台(国家重大专项
2009ZX10601)、牛源性生物材料的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国
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54B06-42)、病毒颗粒侵染宿主细
胞的动态过程及机制(973项目2006CB5933104)(附件二)
。(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成果属生物技术应用领域
。其技术原理是:细胞系是具有生命属性的活的生命体,在
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种内、种间和外源因子污染,必须使
用相关技术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
中的正常应用。所谓细胞系质量控制就是采用多种经典或先
进的检测技术,对细胞系进行全面检测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
污染源,排除其潜在的危险性,保持细胞的高品质状态。本成
果所指的细胞系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就是针对细胞系种内、
种间和外源因子污染这3类污染源检测所集成的相应技术体
系。(3)性能指标:建成符合国际规范的细胞系质量控制
检测平台。针对常见的种内、种间和外源因子3类细胞系污
染源,制定了22项细胞系质量控制规范和规程;集成了包括细
胞系身份识別鉴定和细胞系外源因子污染检查两类共11项重
要技术的细胞系质量控制检测体系,并将其规范化;精选了用
于细胞系质量控制实验的13株(系)对照标准细胞系。(4
)与国外同类技术比较:针对细胞系污染源建立的检测技术
国内外都十分相似,就质量控制体系集成的系统性和技术方
法的先进性而言,本成果与国外同类技术相当,细胞系质量控
制的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在STR分析技术(种内交
叉污染鉴别、鉴定)、同工酶分析技术(种间交叉污染鉴别
、鉴定)和外源因子污染检测技术(细菌、真菌、支原体、
病毒污染检测)的系统性、检测指标和精确度甚至超过国际
同行。(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本成果主要采用STR检
测技术分析种内交叉污染(采用16位点分析法检测了保存的
标准细胞系和中国自建的细胞系的STR,建立了相应的比对数
据库);同工酶检测技术分析种间污染(采用乳酸脱氢酶LD
、苹果酸脱氢酶M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核苷酸磷
酸脱氢酶NP等4种同工酶检测方法),在凝胶制备、酶液提取
和电泳降温系统方面有所创新,检测成本仅为国外同类技术
的1/4;细菌、真菌污染检测技术(采用8种不同培养基成分
,2个阳性对照,不同培养条件组合的检测体系);支原体污染
检测技术(采用固体直接培养法、液体培养观察法,DNA荧光
染色等3种方法);病毒污染检测技术(基于荧光量子点的病
毒检测及活细胞示踪新技术)。细胞系外源因子污染检测体
系有所创新,其中,基于荧光量子点的活细胞示踪技术对病毒
的检测属自主创新。(6)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
意义):本成果获国家计划项目资金资助20项(附件一);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5篇(附件四);出版专著4部(附件五)
;申请专利8件(附件六),授权6件(附件六);近年使用本
成果质量监控的细胞系进行生产的企业共32家(附件三,3.
1),其中5家企业(附件三,3.2)提供的经济效益证明在2~
3年内共新增产值26720万元,利税5160.4万元,创汇434万美
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不完全统计,6年中使用本成果质
量控制的细胞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超过5692人/次
,提高了国内科学研究用细胞系的质量和信度,使武汉大学中
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成为某些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时必
须进行细胞系检测的中国总代理(附件三,3.3)。(7)推
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综上
所述,本成果在细胞系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整体达到
国际先进标准,部分跨入国际前沿,科技进步明显;通过本体
系质量控制的细胞系服务于科学研究,提高了我国科学研究
的信度和水平,社会效益可观;应用于生产实践,降低了产品
污染的质量风险,经济效益显著,支持了地方经济新生长点的
发展,显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
作物根系是作物吸收和输送无机离子与水分,合成
氨基酸和激素等小分子活性物质,储存营养物质以及支撑作
物使之固定于土壤中的重要器官,作物根系也是作物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主要器官,要科学地
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就要全面地认识作物根系生长发
育、分布、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因此
研究不同试验处理对作物的影响,就必须对其根系变化进行
系统研究。由于作物根系一般隐藏在地下,根系生长介质:
土壤,是不透明介质,因此,肉眼不易直接对作物根系进行观
测,且根系生长受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
性,不同作物根系类型的差别,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深度与广度
的差异,所以对作物根系的研究比对其他部分(茎、叶、花
、果实与种子)的研究具有较大难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
获得作物完整根系及实现土壤温湿度无线测报的栽培系统,
它主要由栽培容器、底盘和尼龙网袋构成,所述栽培容器由
对称设置的两个栽培容器壁围成筒体状,栽培容器底部与底
盘形成密闭连接,栽培容器的内壁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插槽,温
湿度无线传感器以不同空间位置排列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插
槽内,并可向无线数据接收处理机传输相关数据信号;栽培容
器的下部设有排水球阀,所述尼龙网袋在试验使用时放置于
栽培容器内。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符合作物根系科研工作
实际,能同时完成不同土壤层次温湿度数据采集、无线传输
、统计运算和数据保存;并通过尼龙网袋能比较完整地获得
作物根系,满足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对作物根系科学研究工作
的需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及其实
现方法,系统电路由前端状态检测电路、开关电路、控制器
、后端状态检测电路、后端信号调理电路、扰动步长发生器
、扰动周期发生器和前端信号调理电路构成;采用了变周期
变步长扰动的控制方法,可以将控制器、数据采集电路和逻
辑控制电路设计成为一个集成电路,采用高效率的简单控制
软件来实现,具有电路结构简单,软件算法简单等特点,能够
降低系统本身的电源功耗,具有低功耗、高效率的特点;同时
本发明实现了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和负载跟踪的控制方
法,能够提供负载保护,特别适合于一些中小规模的太阳能蓄
电池充电电路和独立运行的太阳电池电站。
本项目针对半变分不等式及其最优控制问题中的几
个重要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变分、半变
分不等式可解性及其应用研究,我们针对广义拟变分不等式
和发展型抛物拟变分不等式的可解性进行了研究;半变分不
等式收敛性及相关算法研究;半变分不等式适定性研究;半变
分不等式最优控制问题及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丰富
的研究成果,超额完成了项目的所有技术考核内容和考核指
标。
在MICAPS3客户端集成北京、武汉、广东所提供的
主要基于稠密自动站、风廓线和微波辐射计等资料的客观分
析技术。由北京、武汉和广东省市气象台负责改进和研发基
于非常规资料,如稠密自动站、风廓线和微波辐射计等资料
的客观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改进基于稠密自动站资料的中
尺度天气分析技术,确定总温度、变温、变压、涡度、散度
、变温(压)梯度等二次计算参量的中尺度天气分析参考阈
值;研发基于风廓线资料的中尺度天气客观分析技术,设计并
确定低空急流、低空风切变指数等中尺度天气分析特征物理
量及参考阈值。提供其核心算法和分析说明,将其集成到MI
CAPS3数据服务器中。
功率直放机是为移动通信网络而设计的网络优化类
产品,主要应用于室内分布覆盖系统。该项目采用频分双工
的射频线性放大单元,双向放大和转发移动通信的上、下行
链路信号,补偿链路损耗,填补信号覆盖盲区和弱区。性能
指标:最大输出功率:40dBm。增益:50dB。噪声系数:≤4
.0dB。电压驻波比:≤1.4。
本项目开发的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产品数字化快速
设计平台,并能为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按个性化要求快速定
制具体产品的数字化快速设计系统,本系统具有可积累和重
用用户已有产品设计知识、便于企业快速产品创新设计和变
形设计等特点,可帮助企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
本,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本项目在分析总结机械产品数字
化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将计算机领域先进的XML技术和面向
对象技术引入到产品数字化设计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探讨
了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积累和重用以及产品设计文档存储和交
换等方面技术问题,将产品中零件信息及装配信息用抽象类
来描述、将机械产品各种信息统一用XML描述的方法,借助
于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UGNX3),实现了可以快速创建/维护
产品装配结构树、生成/维护产品零件、装配子组件及整个
产品类库,本项目实现了产品数字化快速设计平台原型系统
,并可快速为用户按个性化要求定制生成具体产品的数字化
快速设计系统。本项目软件系统需要在UGNX3环境下运行。
Wdu智慧园区智能巡检系统是一款场景自动化巡检
管理系统,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基础数据模块、数据报
表模块。可实现定时对应用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
存储、服务器、中间件、UPS等可用性、连通性、性能数据
的巡检工作,且系统支持场景图像的显示等,该系统功能强大
、结构清晰、运行稳定。登录成功后,进入主界面。主界面
的工具栏包括:基础信息、查询统计、系统维护、关于、退
出五项主功能。菜单栏包括读巡检器数据、巡检情况查询、
合格率查询、原始记录查询、使用帮助和退出六个功能。每
个功能模块下包含诸多子功能,点击相应功能按钮,即可进行
对应的操作界面。
通过工业干燥设备数据的采集分析来多元化的统计
和展示设备的运行状态:1.远程调控平台架构由多层组成,包
括数据源、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与计算层、数据建模与分
析层、展示层。2.系统的数据来源支持网络设备、安全设备
、服务器、操作系统等。3.系统提供多种数据交换的接口,
实现数据的快速汇入,同时对汇入的数据进行去隐私化、归
一化、过滤、归并等进行数据的清洗。4.数据存储与计算层
提供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数据仓库、分布式数据计算存储
、非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5.数据建模与分析层是整
个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功能层,主要实现可视化模型管理、分
析模型库、分析任务调度管理、分析数据汇入管理等主要功
能。6.功能多样化,不仅可以远程监控工业干燥设备的变化
情况,也可以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警告,引起在场工作人员的
注意。7.系统安全性高,经过多次的系统压力和非法入侵测
试,可安全有效的保证软件的数据安全和正常运转。8.数据
传输准确姓高,智能设备。9.非接触式的在线红外检测及热
成像技术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
状态,有效查找故障原因,并能预测设备未来状态。10.应变
能力强,可通过远程操作实时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在设备
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做到及时处理。
项目由国家质检总局于于2012年2月立项,属于新型
的质量检测仪器装备,项目主要针对气敏传感器及其衍生的
报警器、检测器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也可扩展到气体
应用相关的检定和标定工作。该仪器设备可应用在科研院所
、大专院校、生产企业、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检定机构等。气
体报警器检测系统及配气系统性能综合检测系统主要由系统
测试主机、前端检测模块、气体混合控制机箱、计算机及配
用测控软件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在计算机软件控制下完成
气敏传感器和气体报警器等相关性能指标的检测和校准工作
。项目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1)软硬件系统集成
及自动化功能:测试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测试主机硬件和
嵌入式软件及前端测试气室模块、气体配气控制箱组成高度
集成的测控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可完成全部控制参数的调
节,通过测试方案可完成系统的自动测定和结果计算,计算机
与测试主机通过以太网或RS232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2)
动态配气替代静态配气:测试系统的气路主要采用气体质量
流量控制器进行气体流量测量和控制,通过多只质量流量控
制器的灵活配合,完成常规测量所需的各种检测气源高精度
、大范围、多气源的连续调节。同时,结合气路设计和控制
,可完成多气源自动切换、与标气比对功能;(3)前端检测
气室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设计满足各种检测对象到测试
系统的机械电气转换,并实现了三种不同传感器、报警器的
检测气室,除满足气体检测外将来还可通过开发前端模块扩
展到气敏检测以外的应用领域。测试系统样机已在多家应用
单位进行试用和运行,运行稳定,反应良好。且在项目实施过
程中,测试系统即以产品化为目的,目前项目成果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集成提取的机械装
备服役可靠性评估方法,旨在保证评估结果客观性的前提下
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实现步骤为:首先采集机械装备全
寿命周期的振动信号,获取训练数据集,其次建立多个不同的
堆栈式自编码器模型,以训练数据集作为堆栈式自编码器模
型的输入,对每个堆栈式自编码器模型进行训练,并集成提取
训练数据集的深度特征,划定机械装备正常运行状态和失效
状态,并计算机械装备服役可靠性,建立机械装备服役可靠性
评估模型,最后采集待评估机械装备的振动信号,获取测试数
据集,将测试数据集输入到机械装备服役可靠性评估模型中
,获取待评估机械装备服役可靠性评估结果。
本项目研究了适合实验室对样品的压包成型,并研
发了棉花样品压包装置。该装置首次利用液压传动原理,通
过液压泵站产生压力传输到油缸压手,油缸压手向下移动,将
储棉箱内的样品压缩成一定体积和密度的小型棉包,重约15
-20kg,外形长宽高尺寸约为550×350×450mm,以方
便搬运及处置,适于实验室搬运、储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首次实现了棉花实验室由机器打包替代人工塞装样品,节约
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首次实现了棉花实验室验
余样品包规格一致,样品室整齐规范。
本项目系列多足步行机器人是采用仿哺乳动物直立
式或昆虫类趴卧式腿部结构,以金属线或ABS塑料条为原材料
,以单或双电机为驱动力,设计了5种曲柄连杆传动控制机构
系统新技术,研发出了八足趴卧式步行机器人、四足步行机
器人、双电机驱动的六足直立式步行机器人、单曲轴六足爬
卧式步行机器人、单曲轴六足直立式步行机器人等5种新产
品。又以铝合金方管为原材料,以关节数字舵机为驱动力,设
计了1种可分为多个活动连接主体且各主体间可相对上下摆
动的控制结构新技术,研发出了1种匍匐爬行机器人新产品。
本项目系列多足步行机器人结构包括机身、驱动电路、左侧
和右侧步行腿,驱动电路、左右侧步行腿均固定于机身,步行
腿分为前、中和后步行腿,还包括固定于机身的中间曲柄连
杆机器人或左、右侧曲柄连杆机器人;驱动电路包括中间电
机或左、右侧电机,通过利用驱动电机分别控制曲柄连杆机
构来带动机身两侧的步行腿运动,再通过控制电机是否工作
和正反转情况可实现步行机器人的直线前进、后退、拐弯或
者掉头。本项目可对接佛山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应用、玩
具、科普、职业教育等产业或行业,开展基于步行机器人创
新设计制作技术的新工艺、新原理、新机构、新产品的开发
应用以及支撑服务体系的平台建设。本项目系列多足步行机
器人主要是以适用于益智玩具、培训教育、科普应用及职业
院校理工类专业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
究的步行机器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机器人多连杆步行腿的
作用机理,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研究分析;即以复数矢量法
为基础,建立机构数学模型进行运动学位置分析,以确定步行
腿的位置,绘制步行腿位置图;确定步行腿运动构件的运动空
间,找出极限位置,绘制步行腿位置图。再通过虚拟样机分析
软件ADAMS对其运动轨迹进行仿真研究,判断是否发生干涉。
通过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仿真分析,了解从动件步行腿的速
度变化规律是否满足步行工作要求。同时,在避免现有技术
中的不足,如由于其机构及控制特别复杂、制造成本昂贵等
而影响教学应用、培训教育、科普推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
于多连杆构成的新型四足、六足、八足步行机器人的步行腿
机构,提出了几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足连杆步行机器人
新型机构;初步解决实现连杆步行机器人轻简、障碍物视觉
检测、避障、防跌落爬行的关键技术难题。该科技成果申请
8项专利(已授权4项),其中申请发明4项(已授权1项)、
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3项);发表6篇论文,其中3篇
中文核心论文;该科技成果利用所开发的曲柄连杆机构传动
技术方案、工艺及制作原材料,大幅度降低了制造装配中驱
动电机的数量和原材料成本;使该系列步行机器人具有体积
小、重量轻、成本低、易携带等特点,且整机的机械结构和
驱动电路均简单,可有效降低制造和生产成本,利于批量制作
和项目拓展应用。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甘肃省青年科技基
金计划(1606RJYA246)。课题背景:桥梁健康监测是国内
外的热点研究领域,至今已经历两个阶段:(1)安装传感器
,获得监测数据,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传送、数据压缩、
数据恢复等方面,目前已处于成熟阶段;(2)监测数据的应
用,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如何合理地处理这
些监测数据是健康监测领域的主要困难之一,目前大量研究
主要集中在模态参数识别、损伤识别等领域。而如何利用监
测信息合理动态预测结构动力响应已成为结构健康监测领域
的瓶颈问题2、研究目的与意义结构健康监测(SHM)包括传
感技术与传感器、数据采集、结构健康诊断理论等诸多方面
,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征。SHM的传感器研制和数
据获得技术等已处于成熟阶段,SHM系统在长期运营中积累了
大量监测数据,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数据是SHM领域的主要困
难之一,目前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态参数识别、模型修正
、损伤识别、损伤评估等领域,仍难以有效地预测结构的动
力响应,因而,科学地处理桥梁监测信息,采用合理的预测算
法,研究桥梁动力响应的动态预测就成为SHM可持续发展的迫
切需求和桥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为桥梁预
防性养护与维修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3、主要论点与
论据本项目研究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拟采用理论、计
算分析、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平台验证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
等方法手段开展研究工作,采用区间选择法得到监测动力响
应的极值序列,以“动力响应极值的BDLM及其对应的干预与
监控机制,动力响应极值的组合BDLM,动力响应极值的IGMPF
算法,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四项关键内容为主线组织本
项目的总体技术路线。4、创见与创新(1)建立在役桥梁动
力响应极值的组合贝叶斯动态模型以及递推过程;(2)给出
贝叶斯动态模型的动态干预机制;(3)给出贝叶斯动态模型
的动态监控机制;(4)提出桥梁动力响应极值的IGMPF融合
动态预测算法。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成果将
为桥梁健康监测的安全评定提供理论方法;但此方法还需进
一步改进才可应用于实际桥梁。6、历年获奖情况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级风干多段超高压与正反高压
渗透技术制备块茎类泡菜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块茎类蔬菜进
行三级风干处理,然后将脱水后的块茎类蔬菜原料至于-18℃
的冷冻库中贮存,贮存时间可长达10-12个月。生产时将冷冻
的块茎类蔬菜原料与泡菜发酵液先在正反高压下反复渗透再
在多段超高压条件下渗透,制得块茎类泡菜。本发明降低了
食盐使用量,大幅度缩短了脱水时间,延长了脱水后泡菜原料
的储藏时间。
本成果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冠状动脉血管
内超声三维仿真与应用研究(2011B031800104)”。临床工
作中,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对于冠心病早发
现和早治疗至关重要。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及其三维重
建能够清楚显示血管壁三层结构,确定病变的构成和性质、
诊断断裂和夹层,对血管及病变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但目
前的IVUS重建,强调导管的匀速回撤,假定重建的血管段没有
弯曲。所以,直接的三维重建只能适用于很短的、几乎没有
曲率的血管段。当对弯曲的血管重建时,由于图像序列和序
列内部之间缺乏足够的空间位置信息,将产生严重的误差,导
致测量结果不可靠。因此,本成果在IVUS三维重建的基础上
,通过IVUS与CT/MRI图像数据的配准来整合及互补结构信息
。由于心脏搏动引起的冠脉非刚性特征,以及IVUS和CT/MRI
图像的采集时刻不同配准要考虑冠脉的变形问题。配准算法
拟在VTK的图像配准框架内,采用先做基于互信息量最大化的
仿射配准,再以此为初始状态进行基于流体力学的微分同胚
非刚性图像配准。最后将IVUS上得到的管壁轮廓映射到CT/
MRI空间得到冠脉的几何数字模型。以此为基础反复进行冠
状动脉血管内超声三维重建及其与其他图像的融合研究,使
得数字模型既能提供冠脉的内壁和管壁的结构信息,同时赋
予了冠脉空间位置定位。运用此项技术,可协同医院超声科
和介入科医师,初步进行了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在其诊断与
分型上有独特的优势。
该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1、系统进入机运行后系
统自动进入多功能视觉跟踪与检测实验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各功能按钮可以进入相应的操作界面,说明如下:【视
觉伺服】-进入“视觉伺服跟踪定位系统”界面。【轨线跟
踪】-进入“视觉导航跟踪定位系统”界面。【识别分拣】
-进入“视觉识别及分拣系统”界面。【校正测量】-进入
“视觉校正及测量系统”界面。【系统管理】-进入“系统
管理”界面。【退出系统】-退出“多功能视觉跟踪与检测
实验系统”。2、视觉伺服由登陆界面点击【视觉伺服】按
钮,进入“视觉伺服跟踪定位系统”界面。视觉伺服跟踪定
位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用户可通过手柄自行控制工作台的当
前位置,系统能够实现摄像机对模板图像的精确定位并始终
保持模板图像位于图像显示区中心。1)控制手柄参数设置
采用手柄控制系统运动共分为两种模式:数字量控制模式和
模拟量控制模式。数字量控制模式:低速:低速模式下运行
速度的设置值,单位为RPM。高速:高速模式下运行速度的
设置值,单位为RPM。速度选择:选择数字量控制模式下速
度的档位。用户可通过鼠标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手柄上的快
捷键直接选择。模拟量控制模式,最高速度:设置在模拟量
控制模式下的最大运行速度,实际运行速度将根据用户操作
手柄的模拟输换算到设置速度范围中。2)目标跟踪参数设
置X1轴PID参数:设置X1轴伺服跟踪过程中的参数值X1轴PI
D参数:设置Y1轴伺服跟踪过程中的参数值3)实时状态显示
手柄状态:控制模式:显示当前系统所采用的控制模式。采
集图像:显示手柄采集图像按键的当前状态。速度切换:显
示手柄速度切换按键的当前状态。停止程序:显示手柄停止
程序按键的当前状态。坐标显示:图像坐标:实时显示模板
图像中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位置,单位为像素。运动坐标:
实时显示模板图像中心在系统坐标系中的位置,单位为mm。
4)图像显示框实时显示摄像机获取的图像。5)模板显示框
显示由用户人机交互所选择的模板图像。6)功能按钮【模
板学习】:点击此按钮,将用户通过人机交互方式选择的区
域图像作为模板匹配对象输入系统。【目标跟踪】:点击此
按钮,系统将自动跟踪模板内容并将其呈现与图像中心位置
。【退出】:点击此按钮,退出视觉伺服跟踪定位系统界面
。3、轨线跟踪由登陆界面点击【轨线跟踪】按钮,进入“
视觉导航跟踪定位系统”界面。视觉导航跟踪定位系统的主
要功能为,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在图像坐标系中自由
定位轨线形式,系统能够实现模板沿用户定义轨迹精确重现
。运动轨迹实时显示,实时显示用户选中模板中心的当前位
置。跟踪定位运动参数设置,速度设置,设置轨线跟踪过程
中的系统运行速度。加速度设置,设置轨线跟踪过程中系统
的加速度,系统默认加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觉得值相等。自
定义轨线类型,用户可选择跟踪轨线的具体形式,包括点、
直线、矩形、多义线、样条曲线、圆形等等。图像显示框实
时显示摄像机获取的图像。模板显示框,显示由用户人机交
互所选择的模板图像。功能按钮。【模板学习】:点击此按
钮,将用户通过人机交互方式选择的区域图像作为模板匹配
对象输入系统。【轨线跟踪】:点击此按钮,系统将实现模
板图像沿用户定义的跟踪轨线自动运行。【退出】:点击此
按钮,退出视觉导航跟踪定位系统界面。4、识别分拣由登
陆界面点击【识别分拣】按钮,进入“视觉识别及分拣系统
”界面。视觉识别及分拣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用户可通过功
能按钮实现字符识别、形状分拣、颜色匹配等功能。5、校
正测量由登陆界面点击【校正测量】按钮,进入“视觉校正
及测量系统”界面。视觉校正及测量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用
户可通过该程序实现图像采集、系统标定、参数测量等功能
。6、系统管理由登陆界面点击【系统管理】按钮,弹出系
统管理对话框。7、退出由登陆界面点击【退出】按钮,退
出“多功能视觉跟踪与检测实验系统”。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TFT-LCD、OLED及相关产业属
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新型显示技术
的具体落脚点。近年来,随着液晶面板显示行业对品质和效
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工视觉检测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科
技行业企业的要求。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人工成本猛涨
,导致国内生产企业不断引进国外进口设备,不但价格昂贵,
维修不及时,而且维修费用非常高,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与
此同时,智能视觉检测装备属于高端制造领域,是智能制造的
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范畴。随着国内企业对
TFT-LCD生产的全面自主化,需要更多国产检测装备的支持,
这样才能摆脱国外厂商的牵制。以TFT-LCD点灯AOI设备为例
,每条生产线的日韩设备要比国内设备价格高出1-2倍。真正
实现国产化以后,不管在售价和售后服务上,都可以体现出国
产设备的巨大优势。本项目致力于TFT-LCD行业的机器视觉
检测设备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开发本土化的在
线式AOI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替代进口装备,大大降低国
内生产厂商的制造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我国平板显示
屏的完全国产化进程。二、技术原理和性能指标项目是在T
FT-LCD制程中的自动视觉检测设备,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视
觉检测技术、Flick检测技术、自动化设计技术于一体,实现
对模组段3.5-7英寸的液晶显示屏的自动检测,系统检测项目
包括:点/线缺陷、Mura缺陷、污染、串扰以及背光源、偏
光片上缺陷等,同时配备自动Flick检测。性能指标:1、产
品尺寸:3.5英寸~7英寸(有效显示区W×L:48.96mm
≤W≤93.96mm73.44mm≤L≤154.08mm);2、视觉检测:可对液晶
屏进行闪烁度、色度、亮度测量;可对点状、像素、线状、
Mura、影像类等不良检测、定义和分类;3、漏检率:像素、
线状及影像类不良≤3%,点状不良≤5%。Mura≤10%;4、过检率
:点、线、像素及影像≤5%,mura≤10%;5、检测时间:≤5S/p
cs;6、稼动率:≥95%;7、产品更换时间:更换模型时间:≤
15min;新建模型时间:≤45min。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提出了一种液晶屏点灯缺陷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系统
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固定装置、点灯治具载台和图像处理装
置。该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的提出,能够对待检测液晶屏
的正视类点灯缺陷、侧视类点灯缺陷进行检测,降低了漏检
率和误检率,提高了产品合格率。2)设备采用转盘模式的设
计。相比传统的流线型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面积、
集成多工位、定位精度高、稳定高效,很多程度上提高了生
产率,克服了人工无法实现高精度检测,容易产生疲劳,容易
误判,效率低等缺点。3)提出了一种自动压针技术,与传统的
BTB扣式技术相比,采用伸缩压针替代公母头接触方式,平均
寿命提高至10万次,上料时间缩短至1S/片,质量和效率均有
大幅度提升。4)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字图像滤波技术和图像
增强技术,用于检测对比度较低的mura类工艺缺陷。5)提出
了一种通过光学机构和滤除算法,对固有的伪瑕疵进行处理
的方法。采用特殊画面应用伪缺陷成像原理,获取伪缺陷的
详细信息,算法根据详细信息与缺陷进行比较,滤除伪缺陷,
有效地降低了检测中的过检问题。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
用范围和安全性TFT-LCD视觉检测装备,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
研发,产品已在客户现场成功应用,已形成产业化、技术成熟
。本课题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LCD、半导体、LED、光伏等
领域的机器视觉检测设备,根据客户需要可进行产品定制。
产品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开启设备后无需人工操作、自动进
行缺陷检测,且设备自身对环境适应性强,运行稳定,安全有
保证。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研发设备已在国内知名
液晶生产厂商应用。但由于此行业的迅速发展,还需进一步
研究设备的兼容性和高效性。六、历年获奖情况无七、成果
简介本课题开发的在线式AOI装备根据具体的检测与工艺要
求,集自动上料、ID码读取、AOI缺陷检测、产品质量分级及
自动收料环节为一体,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国内大型的液晶生
产厂家;性能与国外设备相当,能完全替代国外设备,降低企
业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本课题共获得12项授权专利
,其中9项实用新型、2项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3项软件著
作权。
通用名称: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核酸扩增双检试
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英文名称:DiagnosticKitforHer
psesimplexvirus1and2DNA(PCR-FluorescenceProbing)单
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核酸扩增双检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属于体
外诊断试剂;主要用于新生儿感染、消化道及眼部疱疹、皮
肤疱疹、生殖器疱疹等的临床检测。根据国食药监械[2007
]229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分类规定,
该品种属于按三类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本试剂盒利用针对
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gB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
n荧光探针,在反应体系中含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DNA模
板的情况下,PCR反应得以进行并释放荧光信号。利用仪器对
PCR过程中相应通道的信号强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输出,实现检
测结果的定性分析。本试剂盒产品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医院等针对宫颈(尿道)拭子、疱疹液、外阴标本等
用以体外检测患者感染部位标本中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
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病原体存在,适用于新生儿感染、消化道
及眼部疱疹、皮肤疱疹、生殖器疱疹等的辅助诊断。与传统
方法(培养法)比较,本试剂盒所用方法主要优点在于:检
测过程中保持反应体系全封闭、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
异性强、通量高,可显著减轻试验人员的工作量、节约成本
,为临床上各种疱疹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上的参考依
据。
项目以D19TCI、YN27、YNF40三个系列柴油机为基
础机型,将DCU、尿素计量模块、液位传感器、解冻加热器、
尿素温度传感器及尿素箱集成一体,完成SCR模块化后处理系
统集成及标定。三个系列机型的国5柴油机通过了国家客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获得国家环保公告;完成了三个系列
发动机与典型车型的匹配标定工作,并在多家汽车厂多个车
型进行了匹配工作,现已取得7个整车国5排放公告,并实现小
批销售。本项目所研发的SCR模块化系统,具有较高性价比,
精度高,结构紧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国6发动机用SCR模块
化后处理系统产品样件开发。能适应多种车型的匹配。完成
D19、YN27、YNF40三个型号国5发动机SCR系统的标定匹配工
作。在凯马、江淮、重汽、大运等多款车型上实现搭载,并
取得国5排放的认证工作,开发的SCR模块化产品推广应用于
公司的其它多个发动机及整车产品。建设完成了SCR后处理
的封装车间,并形成了5万套/年SCR模块化后处理系统的产能
。共申请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共申请软件著作权10
项。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且已发布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
1项,已备案/声明的产品交付技术标准4项。项目执行期间,
在国内核心期刊或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5篇。
1.课题来源与背景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将达到1
.6万公里以上,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高速铁路
网。为实现高铁路网运输高速、舒适、安全、正点的需求,
必须构建路网型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原铁道部2007年启动了
北京、上海、武汉、广州以及原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工程,
结合工程我院立项并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研究适应
我国高速铁路路网及快速发展的运输需求,研究提出我国高
铁路网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确定系统架构、
系统功能、系统接口,明确系统软硬件配置及组网技术方案
,为中国高铁路网运输调度指挥系统提供成套技术成果,为全
球最大的高铁运营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调度指挥系统,这是
高铁大规模网络运营建设的重要需求、是高铁运输现代化的
重要标志、是高铁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是高铁运营安全的重
要手段。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将达
到1.6万公里以上,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高速铁
路网。本课题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指挥高速铁路运营,确保了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运输高速度、高密度、高可靠、高舒适
度、安全正点,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适应路网规模的需求、
适应系统智能化的需求、适应高密度行车的需求、适应运输
计划调整及安全正点的需求,同时要求铁路总公司与路局调
度中心间调度指挥权变换的需求。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合理,
硬件配置先进,软件配置贴近运输需求,与其他系统接口技术
完整可靠,调度台设置充分考虑调度员工作强度需求,以此为
基础开发的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RAMS指标较以
往明显提升,各项研究成果多数为国内首次研究并应用,技术
方案及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投入
后节约大量建设资金,大大减少维护费用;系统成果考虑了采
用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3.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1)首
次提出了铁总公司与铁路局调度中心间交换控制某条高铁线
路行车指挥权的功能,突破了以往铁总调度中心运输调度指
挥只监不控的现状,保障了高铁的不间断指挥。(2)首次提
出了全国高铁CTC系统统一应用软件平台的要求,为不同厂商
设备之间的系统兼容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3)首次应用
了以万兆核心交换机为中心、以万兆/千兆交换机为接入层
的系统局域网新架构,较以往大幅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
4)首次实施了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保四级要求的新一代信
息安全系统,由主动防御替代被动防御,强化了高铁CTC系统
的整体安全防御能力。(5)系统性的解决了与直接控制高
铁安全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间信息对接技术,实现了中心调
度员对高铁网络列车的在线监控和限速等指令下达,保障了
高铁安全。(6)国内首次在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采用以列头
交换机、列头电源柜等为骨架的、适应IT行业最高技术标准
的综合布线技术。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与安全性本
课题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路网北京、上海、武
汉、广州、成都等调度指挥中心,从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
、技术先进性都是处于国内外先列的,系统研究成果对于完
善高铁调度领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相关规范提供了直
接的技术和支撑,系统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
水平。研究成果适用于全国各调度所、城际铁路调度中心运
输调度指挥系统应用,系统成果成套、完整、先进、成熟、
可靠、安全,已经在全国路网高铁运输调度指挥中承担了核
心作用。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成套技术成果
已成功应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北京、上海、
武汉、广州、成都、哈尔滨、沈阳铁路局调度所高铁CTC系
统工程,并即将在西安、南昌、济南、昆明、乌鲁木齐、呼
和浩特等其余铁路局调度所推广应用,全国高铁路网运输调
度指挥系统将以本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建设、运营工作。研
究成果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开通运营项目已累计节约建设成
本2.4亿元;运营成本节约近1亿元。成果满足全国高速铁路
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及路网总体规划的要求,撑我国高铁路网
行车安全、可靠运营,体现了高速铁路运输现代化、信息化
的重要成果取得了显著和社会效益。6.历年获奖情况北京调
度所运营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获2012年度中国铁路工程
总公司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新建客运专线广州调度所工程
荣获广铁集团2013年度优质工程一等奖;武汉调度所设计组
获2013年度武汉铁路局优秀设计组。
稳态同位素瞬变动力学分析优势,在保持化学反应
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同位素标记反应物获取:(1)催化剂表
面中间物种、覆盖度、寿命;(2)基元反应速率常数;(3)活
性位数量及分布;(4)表面化学反应机理。
遵义供电局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采用高级计
量架构(AdvancedMeteringInfrastructure,AMI),融合了电
子通信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气工程的学科交
叉成果。系统实现了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厂
站电能量采集终端、低压抄表集中器四合一数据集中采集和
处理,并包含了小水电在线监测系统。与此同时,在大规模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础之上,提供了数据挖掘与分析、用电
分析、用电管理、四分线损统计等一系列的高级应用功能。
为配电运行监测、用电管理提供坚实地技术支撑,为优质服
务、节能降耗、提供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对
于提升电网营销管理自动化水平和客户供电优质服务质量,
成效显著。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动态规约库2.完善的
重算策略3.动态组装页面4.SVG图形化技术5.内存数据库6.
完成端口技术7.CIM建模关键技术及创新点:1)“四合一”
的统一平台+小水电在线监测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四合
一”的统一数据平台,它对已有的厂站电能量遥测子系统、
大客户负荷管理子系统、居民集中抄表子系统、配电计量子
系统进行系统的整合,统一管理硬件、通信、网络等资源,
统一采集和处理各类终端数据,并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
与外部系统交换数据。四合一的应用平台支持小水电在线监
测系统,极大地提升了遵义供电局对于小水电发电情况的实
时监控和管理水平。2)数据采集的统一规范计量自动化系统
解决了数据采集规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厂站电能量数据统
一采用南网2008规约,居民集中抄表、负荷管理终端和配变
监测终端数据统一采用南网102规约,数据采集的复杂程度
大大降低。3)与电力其他系统接口平台计量自动化主站系统
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如电力营销系统、营销监控系
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鉴定系统、调度自动化系
统等,并根据业务需要实现不同功能和数据的互联。系统应
用情况:目前系统已覆盖遵义网区所有厂站电能量数据和1
95座小水电在线监测数据。配变终端接入1073套,大用户终
端接入3200套,集抄接入总户数15万户,随着计量自动化的
进一步建设,终端将会逐一全面覆盖整个网区。计量自动化
系统在工作中的应用①在抄表方面的应用低压居民抄表于20
10年开始使用,至今为止集抄数据已经全部实现自动上送营
销管理信息系统。每月抄表前,由抄表员对抄表册下发抄表
计划任务,计量自动化系统扫描中间库抄表册状态,对比用
户、表计信息,将对应表计的电表示度写入中间库,抄表员
将数据进行上装。②在核算方面的应用抄表员完成抄表数据
上装后,对数据进行电量核算,发现异常户,可登录到计量
自动化系统,查询客户某一时间点和某一时间段的表码,来
验证抄表数据的准确性。2)计量自动化系统流量统计功能的
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具备无线通讯流量统计的功能,流量统
计方式如下:计量自动化系统通过对终端与前置机程序交互
信息的统计,将数据进行转化,计算出终端通讯产生的流量
。流量统计分为日、月、季、年统计,同时可统计超流量终
端信息。3)计量自动化系统负荷数据的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
容纳了大量的辅助计量数据,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产生问题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收集。4)小水电供电质量
和偷窃电排查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小水电关口各计量点电
量及负荷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准确地抄录各级
关口表的电量和运行情况。5)计量自动化系统终端计量点故
障检测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各小水电、变电站和专变用
户计量点电量实现自动采集。每15分钟自动数据召测,自动
化主站可实时监测到各变电站,各条线路的数据(通过数据
召测实现瞬时数据查询)并实时监测主网各计量点运行的情
况。6)计量自动化系统在关口计量点数据统计方面的应用计
量自动化系统每天统计关口计量点电量数据上报地调、中调
及营销部,用于整个遵义地区用电情况的统计分析。
1项目来源:自选2主要内容:(1)利用BIM优化设
计方案,在2D图纸的基础上,用Revitarchitecture和Revits
tructure进行建筑建模和结构建模,对地下粮仓、粮食物流
园区设计阶段的图纸进行碰撞检查、管线综合设计,减少在
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优化净
空和工艺管线排布方案等。(2)利用Navisworks软件,在3
D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进度计划,对地下粮仓施工过程进
行4D仿真模拟。利用以上模型创建的相互关联的数据库,建
立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的5D模型。根据地下粮仓的进出粮
工艺,建立了减少粮食破损和分级的布料器模型,利用PFC软
件模拟了对进粮、出粮的动态过程,检验了工艺流程图的可
行性。(3)采用基于FDS的Pyrosim软件对粮食物流园区的
办公楼进行火灾模拟分析,模拟火灾发生时人的最大逃生时
间。采用Pathfinder软件进行逃生疏散,优化逃生路径。(
4)以天津利达粮食物流园区为应用案例,用基于BIM的建模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碰撞检查和火灾逃生模拟等。3项目的
创新点:(1)建立了基于BIM的粮食物流园区的全生命周期
信息模型(2)提出了基于BIM的粮食物流园区4D、5D管理模
型和方法(3)利用BIM模型,对粮食物流园区进行火灾模拟
,优化消防设计
1、课题来源与背景: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近年传入我国的一种入侵性有害生物,给我国苗木
繁育、城市园林景观和城市环卫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迫切需
要尽快开展该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研究,可为科
学制定该虫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本
课题来自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3GNC11103),
计划起止年限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2、技术原理:本
项目综合应用森林昆虫学、昆虫生态学、农药学、微生物学
的相关理论,开展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生态学特性、传播扩
散规律和综合控制技术研究。3、性能指标:明确了悬铃木
方翅网蝽在山东省的分布、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探明悬铃
木方翅网蝽在山东济南1a可发生5代。若虫可以忍耐13h以上
的饥饿,最长的爬行距离为750cm。成虫善飞,在距寄主27m范
围内可以实现对寄主的搜索、识别和定位。筛选出500倍48
0g/L毒死蜱EC、20%高氯o噻嗪酮EC和0.7%辛硫o高氯氟EC等
3种卵期防治剂型和1000~3000倍的3.2%阿维菌素乳油、0.
3%苦参碱水剂和6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及1000~2000
倍的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苦参o印楝素乳油等5种
若虫和成虫期高效防治剂型,防治效果在95%以上。发现姬猎
蝽Nabissp.、肩花蝽Tetraphlepssp.和大草蛉Chrysopapal
lens(Rambur)等3种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和成虫的本土天
敌,并初步明确了其捕食作用。发表和撰写论文6篇(含SCI
论文2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4、技
术的创造性、先进性:首次全面系统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
在山东省的分布、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明确了该虫在山东
地区的生活史和危害特性。揭示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单树发
生规律和株间传播规律及降水和风在该虫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等生态学特性。首次研究明确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耐饥力和
移动速度,科学解释其快速传播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研制出
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技术,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本土天敌
3种,并明确了其捕食作用,为今后开展生物防治提供了现实
依据。5、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技术解
决了大面积暴发的悬铃木方翅网蝽灾害的有效和持续管理难
题,省工、省时、省药、省钱,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山东省和
华东、华北等类似地区的国有苗圃、林场和城市园林绿化林
和四旁林、林网、林带等的管理与维护。对环境无污染,安
全性强。6、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项成果已在济宁、
潍坊、泰安等悬铃木方翅网蝽多发区推广应用10.25万亩,已
为示范区林业部门和农民广泛认可,正在成为示范区速生法
桐苗木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该套技术的应用可大大减
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林农收入,生态和社会效
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受研究经费和时限的制约,飞机防治
和释放天敌防治的应用研究尚未涉及,在悬铃木方尺网蝽的
快速传播的机制需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项目支持
,开展以上研究。
该课题对直接转矩控制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
,完成了“5”个方面的研究;一、开发了一种基于DTC的变
频系统,可完成对变通鼠笼式异步电机的开环的闭环调速。
其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1、整流器直流电压在整个
调速过程中直流电压值稳定,波动率≤5%。2、恒转矩调速范
围最低转速10RPM最高转速1000RPM调速范围1;103、电流波
形电流波形在36RPM、60RPM、270RPM、450RPM、600RPM、8
00RPM、1000RPM、1200RPM、情况下,电流波形正常,其谐
波成分在允许范围内。4、速度波形对以上9种转速进行了实
测,测试结果显示转速稳定,但存在一定的高次谐波(这与
测试元件也有一定关系)。5、转发左和磁通控制波形在调
速过程中,磁通能保持恒定控制,磁通圆的波形也比。二、
制了5.5KW直接转矩控制的实验台,采用了双台微机,在电
机运行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查和显示电机的电流,电压,转
矩和磁链的图形。(技术性能指标同上)三、研制了一套感
应电机控制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四、空间电压失量合成理论
;五、基于定子磁通不定期向的空间电压先失量磁通估计方
法;六、优化控制系统参数,减少转短波动,提高控制系统
性能。该课题研制的直接转矩控制,采用了科学的控制算法
及电路设计,研制出的交流电机调速装置,具有系统结构简
单可靠,使用维护方便,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在潜在的推
广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在进一步商品化研究的基础上,将会
创造出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主要功能:1)实时采集和保存整个测试过程的
索杆波形信号;2)实时显示频谱图;3)显示不同已测试的索杆
索力与基频分布图4)采样频率与字节可调;5)对信号进行滤
波,去除噪声干扰。2、技术特点:1)快捷键操作仪器设置与
采集2)实时显示索杆索力历程图表;3)高速WIFI通讯接口,连
接方便;4)可进行软件滤波;5)自动识别基频并计算索力。
由于特殊环境和资源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系
统不允许使用油及其它非水的介质,因而水压技术得到重视
和发展,但是水压元件一般都存在容易腐蚀、泄漏严重等问
题。因而发明了本专利。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配流轴偏转角
度大、动力特性好、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的单叶片水压自伺
服转阀。一种单叶片水压自伺服转阀,包括配流轴、阀体和
电机,所述阀体内设叶片、固定挡板和阀芯,所述配流轴的左
阶梯轴穿过阀体的左端盖伸出阀体外,所述阀芯紧贴配流轴
的配流端,阀芯和配流轴端面配流;阀芯的右侧阶梯轴穿过阀
体的右端盖中心孔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叶片和固定挡
板位于配流轴的轴肩和配流端之间,叶片设置在配流轴的右
轴段上,所述固定挡板设置在阀体的卡槽上,叶片与固定挡板
以配流轴的右轴段为中心呈对称设置。由于特殊环境和资源
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系统不允许使用油及其它非水的
介质,因而水压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水压元件一般都存
在容易腐蚀、泄漏严重等问题。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配流轴偏转角度大、动力特性好、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的
单叶片水压自伺服转阀。一种单叶片水压自伺服转阀,包括
配流轴、阀体和电机,所述阀体内设叶片、固定挡板和阀芯
,所述配流轴的左阶梯轴穿过阀体的左端盖伸出阀体外,所述
阀芯紧贴配流轴的配流端,阀芯和配流轴端面配流。其优点
在于:本实用新型径向尺寸小,旋转轴偏转角度大,动力特性
好,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技术成熟,适用范围广,安全性好。
简要技术说明:一是,项目对视频监视系统整合提
出了软件整合和硬件整合两种整合方式,并对两种整合方式
进行了比较,引入了流媒体网关代理的技术,在保留原有视频
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对视频监视系统的整合。二
是,设计通过顶层管理平台对多个对应流媒体网关的管理,实
现了局端用户使用统一的客户端或WEB方式对局属各单位的
异构视频监控系统图像资源及其相关信息的调用、操控、存
储、转发等功能。三是,采用后台流媒体网关的SDK转码代理
技术,实现视频监视平台对前端数字、模拟监控系统的有效
兼容。四是,设计了管理平台+流媒体网关架构,在满足视频
整合需求的同时,给天津水务综合管理平台的对接留有接口
,便于大平台的调用。五是,制定统一标准。制定天津市水务
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通过制定规范,使监控系统建设
进一步规范化,为各视频监控子系统之间的联网提供技术依
据,同时使后续建设的各个监控系统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搭
建,确保今后各新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后即可联入水
务工程视频监视系统平台,在标准框架下实现互联互通,实现
视频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以上创新点不仅为我局视频监视
系统整合提供基础和依据,也为我局今后的视频监视系统建
设提出了标准和规范,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规范工
作的技术标准上创新。应用前景:实现各种不同平台的接入
、共享和整合,将目前异构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到统一的管理
界面中,实现视频资源共享和联网联控,消除独立部署和标准
差异带来的信息孤岛现象,提升图像应用效率。实现与国家
防汛抗旱二期工程、水利部大平台的衔接。实现对各个监控
子系统的统一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为与国家防汛抗旱二期
工程、水利部大平台的衔接,统一规范天津水利视频监控系
统的建设标准,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来源是中国气象局气象
部门2009年小型业务建设项目《农业干旱监测预警评估业务
系统建设》。农业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
害,我国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占整个农业受灾面积的60
%以上;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干旱的时空格局
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区域明显扩展,发生频率和强度也
明显增强,对农业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近10年来,严重的区
域性农业干旱几乎年年出现,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均有发生
,其中,1997、1999~2002年北方地区出现大旱,2003年和20
04年江南、华南遭受严重区域性干旱,2006年川渝地区出现
百年大旱,2007年西北和东北以及江南、华南再度出现干旱
,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与大范围失收、农民收入降低、农
田退化等。种种事实表明,农业干旱的格局已发生较大的改
变,成为对我国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威胁最大、
产生危害最为直接的气象灾害。农业干旱具有季节性、区域
性、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等特征,其发生与否不仅与天气、
气候相关,而且与土壤、作物、水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直接
关联,如果在农业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客观地
评估灾情及其影响,对于政府部门制定抗灾、减灾、救灾的
宏观决策,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业干旱监测
、预报业务主要以土壤水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以及遥感等
指标为依据,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报业务环节中缺少对监测
、预测结果的评估与预评估,尤其对干旱影响区域的受灾对
象、受灾面积及其受灾程度还不能给出较为细致的分析评估
。因此有必要在开发农业干旱预测预报业务技术的基础上,
进行农业干旱评估业务技术研发及其业务系统的开发,改进
全国农业干旱监测评估预报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服务产品
质量,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充分发挥气象对国家粮食安
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作用。2、技术原理及性能
指标:(1)建立了用以指示华南三省(桂、粤、琼)水稻
干旱程度的修正水稻逐日水分盈亏指数。(2)根据收集的
数据及资料制定了评价华南三省(桂、粤、琼)水稻干旱程
度的等级标准。(3)建立了用以指示华南三省(桂、粤、
琼)水稻遭受干旱灾害后的损失指标,以缺水减产率为指标
。(4)根据收集的数据及资料制定了评价华南三省(桂、
粤、琼)水稻遭受干旱灾害后损失程度的等级标准。(5)
在建立灾损指标过程中,考虑到水库蓄水的补偿作用,建立了
以水库有效库容订正灾损减产率的方法。(6)依托在ARCG
IS上,采用面向组件的方法设计,通过调用ArcObjectsActiv
eX组件和定制ActiveX组件,利用VisualC#语言和ARCGISEng
ine开发工具包建立了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系统。3、技术的创
造性与先进性:(1)本项目所建立的水稻干旱监测和灾损
评估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华南三省水稻的干旱情况和灾损
情况。(2)研制开发的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系统具有基本的
运行能力。(3)在建立灾损指标过程中,考虑到水库蓄水的
补偿作用,建立了以水库有效库容订正灾损减产率的方法。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系统软件已经获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系统从2010
年至今已经在广西等省气象部门农业气象正常业务使用,发
布水稻、甘蔗等农业干旱监测和评估业务产品。5、应用情
况及存在的问题:该系统软件已经在2010年至今的广西等省
气象部门农业气象业务使用,发布水稻、甘蔗等农业干旱监
测和评估业务产品。但在使用中发现,需要进一步增加扩大
广东和海南两省的土地利用本底信息库,便于当地业务监测
结果的灾情分析和评估,丰富产品内容,提高产品质量。6、
历年获奖情况:无
2002年12月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
理工大学共同签定了《磷脂微胶囊技术合作开发协议》,并
于2003年3月由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大连
市科学技术局申报计划项目,2003年8月大连市金州区科学
技术局下发大金科(2003)8号文件,正式确定“磷脂微胶囊
制备技术的研究”为2003年金州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该项
目研制将克服目前普遍市售的磷脂产品易吸潮结块、易被氧
化、不易溶解、不易分散等缺点。该项目申请时期望达到目
前同类产品最高的主要性能指标,包埋度超过40%,包埋率
在70%以上,目前我们研制的磷脂微胶囊产品实际性能指标
,包埋度为50%,包埋率在90%以上,经过查阅国内同类项目
和大连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产品主要性能指标
包埋度、包埋率都居国内领先水平。该产品与国内同类磷脂
微胶囊产品相比,是真正实现了微胶囊化,产品的外观、色
泽、臭味、乳化分散性能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扩展了磷脂
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该项目的开发成功,极大地提升了产
品的经济附加值。有望在市场上开发出一种产率和效率较高
的新型磷脂产品,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储备,充分发挥磷
脂的各项功能特性,为人类的健康造福。目前就该产品来讲
,有效成分磷脂含量比纯粉末磷脂低,因此研制生产磷脂含
量较高的磷脂微胶囊产品,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河北省气象局科研项目“铁路交通高影响天气监测
预报预警指标研究”(18ky14)以朔黄铁路为研究对象,利
用朔黄铁路沿线的国家气象站、铁路气象站数据以及铁路水
害资料,运用多元回归、最小临界值等方法,开展了铁路轨温
预报模型以及铁路高影响天气阈值指标研究,形成以下成果
:(1)统计分析了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轨温与气温的季节
、日变化特征,轨温与各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
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季节不同地形的日最低、最高轨温统计
学预报模型。(2)基于朔黄铁路沿线水害个例资料和降水
观测资料,分析了朔黄铁路沿线各站的水害时空分布特征,给
出了铁路出巡警戒、限速警戒、封锁警戒的降水临界阈值;
利用最小临界值等方法,确定了铁路高温、低温临界阈值指
标。(3)将研究的高影响天气阈值临界指标应用于朔黄铁
路气象服务系统,为铁路安全运输和高效调度提供保障。
本发明专利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
识产权。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声波检测流量的检测方法
,由布置在测量管的管段上的超声波换能器组测量出超声波
在管段中顺流传播时的顺流时间及逆流传播时的逆流时间;
待测气体在流过测量管的布置有超声波换能器组的管段时自
由扩散到与测量管相连通的两个静速管中,由对应的测量声
程除以超声波在对应的静速管中的实际传播时间即可分别得
到超声波在两个静速管中的传播速度,将上诉超声波传播速
度带入如下的超声波传播速度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到待测流体
在测量管中的流速,进而得到待测流体的流量。发明所提供
的检测方法保证静速管中的气体和测量管中的待测气体始终
处于同一状态下,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本专利主要用于检测
矿井瓦斯抽采管路中瓦斯的流量,也可用于钻孔瓦斯的测量
。是煤矿瓦斯抽采管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评价煤
矿瓦斯抽放效果、预防煤矿瓦斯突出、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
生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使用方
便的优点。同时本技术也可用于其它流体流量的检测。本专
利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补偿计算才能
得出真实的超声波在流体介质中传播速度而影响测量精度的
技术问题;具有非接触式测量、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
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实现对超声
波传播速度的在线检测,保证静速管中的气体和测量管中的
待测气体始终处于同一状态下,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本专利
技术已成功转化,实现产业化生产,技术应用于公司多个矿井
瓦斯检测产品。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煤炭、化
工、石油、交通、建筑、轻纺、食品、医药、农业、环境保
护及人民日常生活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发展工农业生产
,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项目针对免标定室内定位方法开展研究,提出了
基于环境因素的多元信号传播模型、融合时空约束的位置估
计模型和融合时空约束的增量式半监督指纹定位模型,先后
在IEEETKDE、SoftComputing、浙江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
上发表论文11篇,在IEEEICDM、IEEEUIC、IJCNN、PRICAI等
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篇,申请国家专利6项,申请软件著作
权2项,培养了多名博/硕士研究生,圆满的完成了项目研究目
标。项目成果为室内定位的核心关键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
解决方案,对室内定位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
用。
该系统集成度高,完全符合SP95标准。系统覆盖从
原材料入厂、加工、产品出厂的生产全过程,实现了企业生
产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其采用现代集成技
术(中间件),实现了企业从经营层到操作层的纵向集成,实
现了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横向集成。系统采用模型驱动技术,
实现了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生产标准等业
务管理的模型化,采用实时处理技术,实现了生产实时信息的
即时处理;采用优化排产技术,可以将ERP形成的月生产计划
分解到班组、机台、工序。
TCS系统为大H型生产线核心系统,是一套智能控制
系统。该系统控制功能复杂,对现场一次检测元件的依赖性
非常高。由于现场环境影响,长期以来TCS系统的故障率居
高不下,并且每次故障都伴随着长时间的停机和中间废品的
产生。为了降低系统故障率,提高控制精度,我们从软件和
硬件两方面对TCS系统进行了改造。软件方面我们主要优化
了AGC的油膜补偿、轧机刚度补偿等的模糊逻辑控制,并在
程序中加入了带前馈的回路调节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
度。在硬件方面,主要应用了1:1热备冗余技术,采用无扰
动的快速切换,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降低了故障率,
而且使用线性补偿技术可以对冗余元件进行信号修正,保证
了使用冗余元件时的设备精度。该系统可以广泛地适用于热
轧H型钢等环境恶劣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和维护领域,鉴于该
系统先进的理念和高效性,有很好的推广运用前景。
一、项目摘要用液相化学还原法,通过控制硝酸银
浓度、还原剂和分散剂用量、pH值、搅拌速度、投料方式和
投料速度等影响银粉粒度和振实密度的因素,实现高品质多
功能银粉的产业化中试放大制备工艺;银粉的技术指标:纯
度>99.9%、粒径为1-2μm、振实密度>4.0g/cm3;工业化批
产量5kg左右,预计年产量30吨。这种银粉制备技术迄今未
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属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二、主要技术
特点,关键技术内容1.主要技术特点运用一步液相还原法开
发出颗粒尺寸大小可控、均一性好、纯度高、振实密度高的
高品质银粉的制备新工艺。2.关键技术内容在中试放大试验
中,使银粉保持球形颗粒、粒度1-2μm、大小均匀、表面光
滑,是保证银粉振实密度>4.0g/cm3的关键技术。三、项目
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本技术制备方法简便,环境友好、几乎无
能耗,回收率高和工艺设备无特殊要求,可以满足应用方对
高品质银粉的需求。目前市场同类产品均为进口,进口市场
价格为500万/吨。本项目产品生产成本200万/吨,若合作企
业按年产30吨计算,每吨替代进口产品以350万/吨销售,年
利润4500万。四、项目总体投资预算和合作方式本项目中试
开发总投资:170万,合作方式以联合开发为主。
为顺应国家规划纲要,实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数
字化仪控系统国产化和自主化的目标,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
有限公司承担了能源局国家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究中心
的项目任务。本成果是国家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究中心
项目之一,属于核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备、核电厂集中
控制监测系统及设备和核电厂计算机在监控中的应用的技术
领域范畴,主要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对
促进国家数字化仪控系统研究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核电形势及公司目前实际情况,本成
果的研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为国家核电
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究中心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打破
国外垄断,实现核电站数字化仪控设备装备国产化和设计自
主化提供支撑。本成果采用的关键技术有:1.辅助的计算机
软件平台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采用2.项目管理文件、标准化
文件体系的建立3.非安全级DCS工程开发标准化设计本成果
的创造性、先进性1.核电站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工程开
发和管理平台项目比较完整的提供了非安全级DCS计算机辅
助设计和管理的平台;2.核电站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工
程开发和管理平台项目提出了一套适用于CPR1000核电站非
安全级DCS工程开发标准化设计方案;3.核电站非安全级数字
化仪控系统工程开发和管理平台项目建立了一套适用于CPR
1000工程的非安全级DCS标准化设计、成套、测试及标准化
流程等文件体系。广利核公司目前参与设计大部分CPR1000
扩建工程DCS项目,未来还要实现安全级DCS系统的国产化,形
成全范围,全生命周期的DCS供货商。本成果的成功研制,将
广泛的应用于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大大提
高我国对核电站先进仪控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和生产能
力,成为我国发展核电自主技术的推进器。目前本项成果已
经应用到了红沿河核电站1~4号机组、宁德核电站1~4号机
组、阳江核电站1~4号机组和防城港1~2号机组等共计14台
机组建设中,其中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和红沿河1号机组在20
13年上半年相继宣布商业运行。
本发明属于测试技术,涉及一种飞机液压系统耐压
与调整试验台。试验台包括液压部分和电气部分。本发明的
液压泵、手摇泵作为液压源,操纵两个三位四通电磁阀控制
飞机液压系统功能单元的工作;为防止两套功能单元工作时
,回油压力的影响,在两个三位四通电磁阀回油管路上设置了
两个单向阀;使用比例溢流阀调节系统压力,实现电机轻载起
动;蓄压瓶系统作为辅助液压源,延长了试验台的寿命;溢流
阀起安全阀作用,防止系统超压;手动节流阀通过调节流量控
制飞机功能单元运动速度,防止失速;油箱体由不锈钢制作,
安装有空气过滤器及液位液温计等附件。耐压与调整试验台
具有多项保护功能;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试验台能够及时断电
。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智慧旅游平台V1.0①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合肥斡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
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旅游业
不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曾出
不穷,比如景区交通拥堵,游客量暴增对景区管理造成危害等
。为了解决并且规避这类问题,同时改善景区服务管理质量
,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旅游智慧平台应运而生。通过大数据分
析分析,能得到很多宝贵的有用的信息,比如说淡旺季时间,
游客来源分析,人员比例,交通方式,消费能力等等。通过大
数据旅游智慧平台,帮助景区实现信息化管理,实时掌控景区
客流量,保障景区安全,优化游客体验,合理规划景区未来发
展;借助平台,协助旅游监管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和行业协办公
,综合提升公共旅游服务质量。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智慧
旅游大数据应用是以过境短信数据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
对旅游地区的景区管理、游客服务、宣传策划提供精准的分
析、决策、预警、疏导服务,帮助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公
共安全保障。主要功能:旅游大数据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
构建的,集分数据采集端,服务端,数据分析,数据展现为一体
的大数据平台1.实时数据共享平台每秒钟可处理几十万条旅
游数据,并实时更新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实时共享,可为旅游
局、景区、旅行社提供多方面的景区信息,统筹景区游客分
布、辅助景区新增项目宣传推广,带头加速智慧旅游城市升
级。2.科学疏导拥堵;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了解景区人流趋势
,预测节假日景区人数,人流高峰出现时段,监测热门拥堵路
线。调配景区运力,设计疏导路线,提升用户体验,为限流和
人群疏导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出现安全事故。3.精准信息发
布;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了解景区内游客行为特征,通过对消
费水平、游客来源、逗留时间、迁徙轨迹等综合分析,掌握
游客主要特征,分析旅游热门城市。从而进行精准广告投放
和周边景区推广,直接带动旅游收益增长。主要组件:访客
省份排名,访客城市排名,停留时间,访客频率,游客趋势分析
等技术特点:分布式数据采集,数据上报,服务平台数据流处
理计算,大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大屏.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
性;核心技术:1.使用ActiveMQ中间件作为消息服务,使用同
步请求的系统在规模上有较大的限制,因为请求会被阻塞,从
而导致整个系统变慢。如果使用异步消息替代,可以很容易
增加额外的消息接收者,使得消息能被并发消耗,从而加快请
求处理。同时便于不同语言应用集成,提高了大数据平台的
拓展性。2.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使用百度提供的E-Charts
框架实现智慧旅游大数据相关数据分析的展现,比如游客趋
势分析的折线图,不同类型客户占比的饼状图,景区热力图,
访客频率饼图等。创新点:1.分布式数据自动采集服务:使
用分布式架构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可以快速便捷扩展采集数
据源,扩展大数据来源,同时服务更加稳定高效。2.流数据实
时处理:对于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流数据实时处理,保证
数据的时效性,尽可能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3.数据可视化
大屏渲染:通过E-Charts实现大数据可视化,便于直观展示
旅游大数据结果,比如游客来源分析,游客趋势折线图,不同
类型客户占比等,便于管理者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4.
多维数据可定制化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可以从多
个维度进行定制化的分析,不同的景区地点可能有不同的需
求,旅游智慧平台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分析。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系统经实验证明技
术程度成熟可靠,适用于各类型的企业,安全性高。⑤应用情
况及存在的问题;该系统技术木目前已投入应用,系统性能稳
定,符合用户要求,暂时没有大的问题出现。⑥历年获奖情况
;2018年获国家版权局授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器预测的机器人避
障方法。复杂环境中,机器人行进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当确
定预定任务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应修改任务目标,实时规划
任务、修改路径。本发明所述避障方法中的路径规划器根据
数字地图、任务集、传感器系统所得机器人所处状态,对任
务集进行排序,产生机器人行进点序列,由伺服系统执行,当
传感器系统探测到有新障碍物出现,根据观测数据建立卡尔
曼滤波器模型,利用观测数据和经典的线性动态系统期望最
大化模型辨识算法对参数进行辨识和修正,更新数字地图,供
路径规划器进行新一轮的局部重规划。本发明可实现机器人
在不确定环境下局部动态生成的避障路径规划,实现简单,实
时性较好。
来源与背景:执行器是自动化技术工具中接收控制
信息并对受控对施加假控制作用的装置,电动执行器具有取
用能源方便容易、传输信号速度快、信号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便于集中操作控制,且其精确度、灵敏度相对较高,与其他
电动调节仪表配合方便、已操作且接线安装简单。申请号为
:201521034967.8,名称为“电动执行器的手动与电动转换
结构”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良好且可随时操作的一种电动执行
器的手动与电动转换结构。其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此种
电动执行器手动和电动转换结构的设计,可以保障电动执行
状态下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手轮不会随着蜗杆旋转,且操作
人员可在任何需要手动操作时,无需断电即可进行手动转换
,不会对电机、齿轮及其他一些零件产生损害。
雷达动目标检测(MTD)是雷达反无源干扰的信号
处理设备。可军、民雷达兼用,作为旧雷达改造或新产品设
计,采用它之后雷达可发现强杂波背影的运动目标,现有两种
产品,一种是模数混式(AMTD),流水线处理数据率高,另一
种是全数字(DMTD)多PRF成组处理,数据率稍低,但性能灵
活,运用性好。
公司研制的智能数字化三坐标测量机,在吸收当今
世界上先进的静谧测量的理论基础上,自主研发而成,支持最
小分辨率为0.1um,多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保
证机器的稳定性,采用整体燕尾结构,空气轴承形成闭式布局
,同时考虑到外型美观,将燕尾内置,有效的解决了角摆的问
题。整体采用了稳定性很好的济南花岗岩,保证了整机的线
膨胀稳定。
该雷达利用被测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特性,
发射与被测物吸收峰值波长相同的激光,将接收到的激光回
波经过处理后,就能实时地监测出被测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试制的样机自成体系,采用先进的锁相技术和双波长差分吸
收系统,用单板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测污雷达的主要技术
指标,如乙烯的最低检测浓度达到八十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1)任务来源:计划项目应写清计划名称及其编号
。计划外的应说明是横向或自选项目。根据湖北省林业厅﹝
2015﹞302号文件,《咸宁市低丘红壤高产茶园病虫无害化防
治技术体系推广示范》项目被纳入2015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
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予以立项。(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应用领域:农业虫害防治领域,适用于低山有机茶园虫害综
合防治。技术原理:以生产优质茶叶为目标,根据咸宁市红
壤地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应用林
业防治(如修剪、清除杂草、加强水肥管理等)、物理防治
(如灯光诱杀、黄板粘杀等)、生物防治(释放寄生蜂)等
无害化措施综合防治茶园病虫害,达到降低茶园虫口密度,减
少茶叶损失的目的。(3)性能指标(写明合同要求的主要
性能和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该技术推广应用与常规防治
技术相比,平均每亩茶叶鲜叶产量增加39.6kg,按平均价格2
0元/kg计算,每亩新增产值790多元。低山有机茶园虫害综合
防治技术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尺蠖和茶毛虫防效
显著,与对照茶园相比,平均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80%、88
%和87%。(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技术实用性强,安
全性能好,效益明显,达到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⑴首次进行了低山茶园主要虫害
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为综合防治茶园害虫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通过组建集成,首次提出了低山有机茶园虫害综合防治技
术研究与应用技术体系,在国内属原始创新。(6)作用意义
(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通过营林措施、物理机械措
施以及生物农药防治等综合手段的应用,示范茶园虫口密度
显著降低,病虫为害逐年减轻。2017-2019,累计推广推广应
用4.2万亩,新增销售额3613万元,新增利润2612万元。由于
采用无害化防治,完全杜绝了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茶叶品
质有了进一步提高,满足社会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项
目的实施,对咸宁茶叶提质增效、品牌建设和“百亿茶产业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同时,示范基地的建设,吸引
周边村组农民空闲时间从事茶园管理,特别是安排部分贫困
户从事茶园管理,间接助力了咸宁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
见。该技术适用于低山有机茶园虫害的综合防治,市场前景
广阔。存在问题:偏远地区的茶农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薄弱
,只顾眼前利益,为节省劳动力,仍在茶园中滥施化学农药。
改进意见:加大宣传力度,使茶农充分认识到实施低山有机
茶园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维骏工程项目培训考核系统V1.0用于对学习数据进
行计算机管理,按照scorm等相关标准,以合理的交互与显示
方式,让学员或用户能够有效学习、快速查询、考核检验,其
基于Java技术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安全、高并发、跨平台
等优点,支持MySql、人大金仓等数据库,实现国产自主可控
。作为一个多人协作和学习环境,维骏工程项目培训考核系
统V1.0的功能定位是“一个学习门户,多个支撑平台”,一个
学习门户指的是网络化学习门户,多个支撑平台包括网络课
程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管理平台、专题数据库管理平台、考
试平台和协同学习平台等。系统可有效回避普通学习系统在
网络课程开发上存在的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综合提供知
识体系管理、网络课程管理、考试试题管理、学习资源管理
、网络化协同学习、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效果评判、案例管
理、专题数据库管理等功能。维骏工程项目培训考核系统V
1.0能够对各种格式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如DOC、DOCX、PPT、
PPTX、PDF、MLF、图片类(所有主流格式类型)、视频类(
所有主流格式类型)、音频类(所有主流格式类型)数据进
行有效管控;能够采取快速的检索算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
并呈现给用户,检索时间不超过300ms,并形成有效的搜索关
联性数据,即可从当前查询结果呈现与之关联的相关检索数
据,在数据量满足的情况下,不少于10条关联数据;点击相关
检索结果后,能够直接关联应用程序直接打开;具备客观试题
的录入和组卷功能,并结合难度,关联难度系数,能够形成相
应难度要求的试题数据库和组卷能力,主要对选择题进行设
计,并形成客观考试组训系统;具备网络存储和数据调用、考
核管理功能。维骏工程项目培训考核系统V1.0实现了对培训
教材、学员的管理,满足用户或学员学习、检索和考核的需
求。
本成果基于“NE1-700MWCSP+250MWPVHybridProje
ct”项目的塔式光热电站镜场设计工程。该项目特点是工程
地处位于阿拉伯湾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境内,该国以高温度
、高湿度,年内部分时间有沙尘天气而闻名,是典型的热带沙
漠气候,阴影处的最高环境温度50℃,太阳照射最高金属表面
温度85℃,沙尘暴条件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100g/m3。现场的
气候条件较为严酷,有高湿度、高温度、高气溶胶含量和强
风、强沙尘等特点。此外该项目塔式光热电站镜场布置定日
镜7万多面,占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镜场直径约3公里。设计
总体院要求供电线路压降要小于4%,负荷使用的电压等级为
230VAC,全部配电箱室外布置,电缆敷设采用直埋方式。根据
总体院的设计要求核算,供电单回路长度大部分在1~2km范围
内,最长的达到2.05km,单回路负荷为100~375W。目前在国内
发电项目中尚无如此长距离、小负荷、低电压的配电设计先
例,因此,如何在沙漠恶略气候条件下进行配电线路的计算和
线路元器件的选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根据以上特
点,开展研究了本课题,本成果创新性的采用多种校正和约束
条件寻优的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寻找到合理的电缆型号,电气
元器件等相关设备,缩短设计周期、优化选型结果、对镜场
进行精细化设计,从而提高设计准确性、合理性,降低了一定
的工程费用,提高项目效益。此外先进性的提出的适合于该
类气候与地形特征的选型方法,本方法既具有科学实验研究
的特性,又可以通过计算工具等具体实施方式在计算机实现
,可以节省大量工作量,降低了镜场配电选型工作的强度,缩
短了项目前期设计工作的时间,加快了项目的投产与效益的
发挥,方便快捷,优化效果明显。本成果基本解决了同类型塔
式光热电站的镜场配电系统设计,并对解决槽式光热电站集
热场的供电设计技术难题提供了设计方向。可在光热项目中
推广范围广,易于实施和掌握。在行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行业设计理念的创新。本成果建立塔式光热发电镜
场配电线路中各元器件和电缆数学模型,通过多参数校正和
约束条件以及寻优计算后,得出最优塔式光热项目镜场配电
线路选型参数。该方法计算过程严谨,设计选型合理,通过该
电缆选型设计计算工具可显著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
,减少设计差错。通过该方法计算出的配电线路电气元器件
和电缆选型经济、合理,可以为投资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该方法为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首次采用,社会经济效益
十分显著,在塔式光热项目中具有推广意义。
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经济适用的设备远程测试与智能
诊断处理原型系统软件,搭建无线Adhoc网络设备远程监控和
测试平台及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混合互联诊断平台,针对
有线网络遭受破坏或处于恶劣、人员不可到达环境下的设备
,采用无线智能传感器进行远程监控和测试,并利用构建的无
线Adhoc网络和有线Internet网络互联平台传输至各领域专
家节点,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远程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处
理。系统的研究针对处于危险环境下的设备,可以有效预防
设备事故,降低损失。
该系统通过选择设备配置、秤体结构设计和软件设
计,采用了带卷支数的软检测技术、零点自动跟踪技术,具有
动态响应速度快、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人机操作
界面友好。为了提高信号稳定性,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大称
量辊道的自身重量且尽可能降低重心位置;设计了硬件滤波
电路和软件滤波处理;在每个传感器的上下各安置了一个缓
冲层以有效称体振动。该系统称重范围为0.1~3吨,称重过
程时间≤10秒,称重精度≤±0.3%,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
该型装置可进行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延迟焦化试验,
对原料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中通过降低炉管表面热强度和
改变炉管内物流流向,防止炉管结焦堵塞而被迫停止试验;
同时炉管可烧焦处理,多次使用。焦炭塔保温炉为开启式,
分多段控制,其中一段对塔底保温;试验后,可打开保温炉
使焦炭塔快速冷却,焦炭塔可移动,内有构件,除焦过程仅
0.5h,且塔壁光滑,4h可完成塔的拆卸、清焦、气密等工作
;装置进料为2~5kg/h,可充焦16kg/塔;生成油含水量在
0.5%以下;温度和压力采用微机控制,并实现了进料量和富
气排放的检测。
1、课题来源与背景2009年5月26日,根据《工业和
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民用飞机大功率变频交流电力系统等技
术研究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由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
公司负责完成该项技术的研制,汇流条功率控制器作为其中
关键技术之一,其设计难度和复杂度很高,为与C919、B787等
先进飞机接轨,攻克这一难题,公司自主立项展开了这一项目
的研制。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民用飞机变频交流电源系
统功率控制器(BPCU)主要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包括交直流汇流条的供电控制和负载控制,实现电网的状态
监测和信号检测,完成数据/信号综合处理、故障(信息)记
录、数据通信及自检测(BIT)等功能。主要技术指标:(
1)故障响应时间:BPCU内部≤300ms;系统故障≤2s;(2)通
信总线负载:总线负载一般应为33%左右,其极限不应超过5
0%。(3)机内自检测要求:设备的关键功能必须有BIT进行
监控;要求BITE(Build-InTestEquipment)的可靠性应比所
监控的电路的可靠性高一个数量级;(4)故障诊断要求:故
障诊断正确率>95%;3、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1)变频交流
电源系统控制构型设计:采用两个可互换的功率控制器实现
对一级配电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左功率控制器通过数字及模
拟接口监测并控制左和应急配电盘;右功率控制器监测并控
制右和应急配电盘;左右功率控制器通过CAN通信数据总线向
上位机反馈系统运行的状态;两台控制器之间通过RS485总线
交互各自所控配电盘的信息;发电机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向两
台控制器传输各自所控部件的运行状态,实现了健康诊断功
能,提高了可靠性和实时性,供电系统实现了不中断供电、容
错供电和负载自动管理。(2)本项目将局部双余度分布式
的自动配电控制方式,应用于功率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两台
功率控制器完成对整个电网的控制,其中应急通道由左、右
两个BPCU共同控制,使得故障情况下,某一个BPCU的失效不会
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保证了飞机安全关键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3)本项目采用多种通信总线联合通信的方式:通过研
究余度通信的监测方法,通信故障判断及应对方式、多种通
信总线数据传输的协调方式等,以保证控制器与交互设备信
息的实时性,保证数据总线的可靠运行。4、技术成熟度及应
用推广情况该项目技术成熟度已达到4级,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为变频交流电源系统汇流条功率控制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解
决途径,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大型民用运输机、支线飞机、通
用飞机配电系统的研制,目前该项技术成果为我公司在MA70
0一级配电系统竞标中打下了基础,公司成功竞标,已签署合
作意向书,并完成了系统初步设计,实现了从技术研究到工程
研制的跨越。
1.项目来源:该项目为2004年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
目,编号:20040204-1-1。2.背景:黑土的抗逆性和缓冲性
减弱(易旱、易涝、脱水、脱肥);腐殖质层和耕层变薄,
有效土壤量锐减;有机质仍处在缓慢下降阶段,有机胶体老
化趋势明显;植物营养不平衡,缺素症发生频繁;化肥用量
居高不下,利用率普遍不高;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玉米生产
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因此,该项目研究对于稳定和提高我
省粮食的生产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具
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3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技术原理:揭示吉林玉米
带现行的耕作制度、施肥制度及玉米长期连作制度与土壤质
量退化的关系,为适合省情的新型保护性耕作制度与环保效
益型施肥制度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2)性能指标:项目完
成后,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玉米带土壤新型耕作制示范村
1个;在现有农业机械化水平条件下,使试验田耕层土壤的
有效土壤量平均达15万公斤/亩,打破“波浪型”界面构造
,建立“平面型”界面构造;试验田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平均
含量维持在2.5%以上,实现有机质分解与积累达到动态平衡
;试验田耕层土壤的养分比例趋于平衡,土壤速效钾含量维
持在125mg/kg以上,土壤速效磷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耕层土壤以团粒结构为主体,结构性得到显著改善,使耕
层土壤的平均持水量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玉米平均单产不
减情况下,肥料成本投入降低10%以上。3.技术的先进性:
提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高产玉米田“轻主重辅三三(全)耕
作制”和“一稳、二减、三补”环保效益型施肥体系,提高
了自然降水和肥料的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
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4.技术的成熟度,使用范
围和安全性:该项目已经达到成熟的应用阶段,适用于松辽
平原玉米连作玉米带广大黑土地区。5.应用情况:已在公主
岭永发乡和榆树市弓棚子试验、应用示范,深受广大农民的
欢迎。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工字钢板组合梁桥的参数化、智
能化、可视化设计绘图,支持支持直(曲)线、等(变)宽
、双(多)主梁和单(双)向坡,准确绘制全套设计图纸,精
确统计工程数量;该系统实现了界面联动输入和图纸动态预
览,支持设计参数在预览图纸上直接编辑等可视化设计功能
;该系统基于智能化设计,实现了设计过程错误自动提示定位
及绘图的智能排版、智能处理等功能;该系统采用ObjectAR
X/ZRX/GRX技术,支持AutoCAD平台和国内主流CAD平台。
1、我们采用先进的速率法和双试剂的生产工艺流
程,在10万级的GMP车间内,采取电阻率达15兆欧的高纯水配
制产品,减少了水中的金属离子对检测试剂的外在影响,提高
了准确性;2、通过实验,选用合适的测试底物乳酸锂,使产品
的稳定性达到18个月,重复性Cv≤5%;3、我们关键在该产品的
配制方法和组成上进行了工艺优化,包括自产的高纯度的纯
化水,减少了水中离子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影响;4、加入一种
特殊的底物,使产品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
项目系统是一个应用在社会道路上的高精度定位系
统,旨在为车辆提供厘米级定位信息。随着智慧交通快速推
进,智能汽车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绝不止步于米级定位。
但现有市场中的定位系统,其精度仅能达到米级或分米,当
精度到达分米级时,成本已达四十万元。
项目高精度定位系统采用“摘星而聚”的创新性技术
原理,将卫星布设在道路两旁,不仅准确识别车道级信息,
更实现了定位精度质的突破。
具有“高精度,低延时,强穿透”技术指标的项目系
统,秒杀市场同领域产品的同时,价格也更加低廉,是消费
级的高精度定位系统。
“电力地理信息系统(EPGIS)平台研发与应用”
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GIS二次开发平台。EPGIS对通用
GIS基础组件库进行组合封装和扩展,对电网资源空间数据、
台帐数据以及业务流程数据进行一体化存储与访问,能够兼
容ArcGIS等基础GIS平台,提供桌面、浏览器、手机终端等多
种客户端方式的二次开发组件库,功能涵盖数据库访问、地
图展现、空间查询分析、电网拓扑分析、动态表单和工作流
引擎等各个方面。EPGIS平台是基于国家电网公司“SG186”
工程的功能规范和J2EE技术架构要求,基于IEC61970、6196
8以及OGC相关国际标准,设备模型、拓扑模型、图元等采用
标准的电网数据交换格式来进行交换,为电力业务应用系统
提供业务、图形、地理信息等整体解决方案的二次开发平台
。它由图形管理、图形服务、业务构件、RIA富客户端应用
四部分有机结合而成,采用了图形管理C/S和生产业务B/S一
体化深入融合,实现电力图形与业务的紧密集成与互动。通
过设备图形和台帐实现物理分离、逻辑一体化管理的技术路
线实现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管理,满足资产全寿命周
期管理的设备多时态管理要求。
本项目以商业智能技术为核心,实时采集全省各设
区市房地产市场开发、销售、交易、权属登记等环节的动态
信息,按照统一的全省房地产市场数据标准,建立全省房地产
市场数据库和全省房地产市场动态信息指标分析体系,实现
全省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分析、市场监测与信息发布,提高全
省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引导理性投资与消费,培育市场的自
我调节机制,实现全省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和动态调控。
1、数据传输网络建设:依托互联网,利用VPN网关和安全隔
离网闸,构建数据传输网络通道,发挥加密和安全控制的功能
,实现省厅与各设区房地产市场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通
道,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2、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建设:根
据全省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与分析的要求,结合《房地市场
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55-2007),制订数据标准和指
标分析体系,通过省建设厅与各设区城市之间的网络互联,运
用数据集成及中间件技术,实时采集并整合从各设区城市抽
取的房地产开发、销售、交易等市场信息,并经过标准化加
工处理,建立全省房地产市场基础数据库。3、房地产市场动
态分析监测系统功能:开发了市场监测、统计分析、报表管
理、综合查询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并依托全省房地产
市场动态数据库,对全省房地产市场动态信息数据进行分类
、审核、存储、统计、分析,并可以通过饼状图、柱状图、
趋势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房地产市场情况,实现对全省房地
产市场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向社会公众发布全省房地产市
场动态信息。4、与九个设区市房地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数
据接口软件(9个数据接口软件)根据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
据交换模式,分别针对全省九个设区市房地产业务管理信息
系统(开发、销售、交易等)开发九个数据接口软件,从全
省九个设区市房地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销售、交易
、权属登记等)中提取相关数据。5、数据的整理加工根据
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转换规则,对全省九个设区市房地产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销售、交易、权属登记等)中源
数据进行整理、加工、转换、校验、纠错,形成统一格式的
、完整的数据。福建省房地产市场动态分析监测系统在实现
全省房地产数据集成、建立省级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仓库和
房地产市场动态分析监测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强化了全省房
地产市场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为
实现全省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和决策分析提供了依据,有
效地提高房地产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的
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市场监管能力,社会效益显
著。该项目2011年被评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优
秀工程”。
该项目开发了数据预处理机和基于知识的数据分析
器,对分散在多部门的异源、异构科技统计数据进行了整合
与析取,建成了河北省科技统计数据平台,保证了数据的时效
性、共享性和可用性,促进了全省科技统计数据的规范化与
系统化,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通过研究与分析取得
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有价值的结论。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科技
及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
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性能可靠。该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
平。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对前期开发的版本软件进行重
组并进行升级,搭建成一个全自动设备控制平台,使得仪器的
附加值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技术指标更高,提高了核心竞争
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预计产品上市后提高市场
占有率10%预计产品上市后提高市场占有率10%。二、技术原
理及性能指标国外对前处理仪器的研发较少,对于智能化的
前处理设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软件可支持win7(3
2/64位)及以上版本,支持触摸屏操作及单手操作。不仅可
以对每个模块进行基本操作(自动进样器、注射器泵、冷原
子荧光检测器、总汞吹扫捕集、甲基汞吹扫捕集、试剂添加
模块、消解单元等),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并联。三、技术
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利用超声传感器技术,实现自动的定量
定容。2、利用无线连接技术,实现远程操作设备。3、设备
之间使用RS485通讯协议并联,之后通过RS485转RS232与PC端
连接。4、对各个模块的操作命令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封装
打包,软件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操作,实现无人值守。四、技
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1、支持Wifi无线操作,支
持有线连接。2、经济效益指标:软件平台可以实现多个模
块之间的操作控制,大大节省了资源的浪费,从而省出大量的
研发投入。从客户角度来说,只需要装一个软件平台来控制
多个模块,节省开支与提高效率。平台软件的升级使仪器的
附加值更高,适用范围更广。3、社会效益指标:自动化程度
更高,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提高实验人员的效率。4、环境改
善指标:全自动设备平台开发,更倾向于各个模块之间并联
,有效的节约的资源。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可能存
在着研发成果在产品中应用后无法得到市场认可。2、可能
存在技术开发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导致研发失败的结果。3、
可能存在政府相关政策调整,市场对此类产品需求量下降。
4、可能存在国标方法变更,导致仪器销售不乐观。六、历年
获奖情况暂时没有获奖。
项目涉及智能无线抄表领域,主要研制一种具有超
低功耗和无线抄表功能的智能电能表。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
(特别是智能配电网)数据采集的基本设备之一,承担着原
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是实现信息集成、分
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智能电能表(SmartElectricit
yMeter)是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
具有电能量计量、数据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
互等功能的电能表。项目研制成果通过河南省电子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所的检测。经用户使用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具有推
广应用价值。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在将嵌
入式系统、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等技术应用于智能电能表设
计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本项目针对木薯储藏根发育过程中淀粉在逐渐累积
这一重要生物学现象进行研究,着眼于在木薯储藏根淀粉合
成中的关键酶淀粉磷酸化酶SP、淀粉分支酶SBE,主要研究了
三个方面的内容。1、SP、SBE在储藏根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
达情况,以及它们表达量变化对其他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
影响。2、淀粉合成关键酶类SS、SBE、ISA等蛋白之间的相
互作用。3、研究分析了在分别干扰SP、SBE的转基因木薯株
系中,其储藏根淀粉葡萄糖链结构的变化,淀粉性质的变化特
征。通过以上研究,本项目揭示了木薯SP酶的功能主要是在
淀粉起始合成阶段通过影响短葡萄糖链(DP<25)的聚合分
解从而调控储藏根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代谢。同时发现了木
薯淀粉合成关键酶间相互作用的特点,是以淀粉合成酶SS、
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ISA为主要成分形成了蛋白复
合体,SP则可能参与复合体活性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调控过
程。除此以外,创制了直链淀粉显著下降而造成的淀粉性质
剧烈变化的木薯iSBE株系。本项目培养了两位硕士研究生,
使他们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征分析的科学研究
中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炼娴熟的实
验技术操作技巧。申请了国内专利一项,发表国际水平期刊
两篇(含投稿一篇),项目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城镇产业布局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在北
京援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重大项目与北京科技援疆项目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研究项目。
一方面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城镇
产业布局分析系统开发”(2006BAJ05A06)等6项国家纵向
研究项目为研究支撑,另一方面以26项以新疆和田地区、克
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沙湾县等为主委托的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产业布局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选址设计等横向项目
及科技援疆项目为推广应用示范基地,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
和示范应用,实现了对新疆地区城镇产业布局与决策支持系
统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为在科技援疆大背景下推动新疆
县域产业布局、产业招商、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空间集聚提
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手段和技术支撑。通过近7年的研究引
用,出版《中国城镇产业布局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学术
专著1部,提交《关于建设出疆进藏战略通道的建议》等、并
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重要咨询报告4份,研发城镇产业布
局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软件并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登记证书10项;获得国家信息中心通过测试的软件测试报告
8项;取得初步审查合格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9
2篇,其中SCI收录14篇,EI收录19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2
名,完成各类规划鉴定成果12项,取得各类成果应用证明材料
25份。据不完全统计,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新疆吐鲁番地区、
和田地区、克拉玛依市、沙湾县、鄯善县、和田县、皮山县
、民丰县、和田县巴格其镇、罕艾日克镇、布扎克乡、喀什
塔什乡、吾宗肖乡、英艾日克乡、郎如乡、拉依喀乡、英阿
瓦提乡、塔瓦库勒乡、色格孜库勒乡、伊斯拉木阿瓦提乡等
30多个新疆不同空间尺度的城镇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规划中,先后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1项,获得了高达223.1亿元
的经济效益,在北京“科技支疆”行动中体现出显著的经济
价值,对北京援疆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
作用。
2013年浙江省省委省政府把治堵工作列为年度为民
办实事之首。治堵工作不仅需要工程治堵更需要采用科学手
段和技术方法来辅助治堵。2014年按照任务书,我院在三门
县五水共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基础上,定制开发了中
小城市拥堵治理软件系统,并在台州、定海两地进行了试点
应用。本系统以服务政府全面掌握中小城市治堵工作动态、
辅助政府辅助决策和服务民众为主线,以数字城市建设成果
为依托,以治堵专题数据及相关实时服务为基础,在相关标准
、政策法规体系、运维管理治堵、安全体系的支撑下,建设
服务中小城市县、市情、独具特色的治堵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系统设计框架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系统支撑层、服务
层、门户网站组成。系统研制的总体目标是:结合中小城市
治理拥堵实际,依托浙江省各市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
设成果,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社交网络、阿里云等技术
,研制“中小城市拥堵治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原型系统”。
通过“展现治堵动态、便民服务、公众参与”来实现市县治
堵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治堵工作的辅助决策,从而为建立中
小城市“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拥堵治理长效
机制提供一个创新方式。系统充分考虑我省中小城市拥堵治
理的情况,结合中小城市治理拥堵县情,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
息、社交网络、阿里云等技术,依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建设成果而建成。通过“展现治堵动态、便民服务、公众参
与”来实现中小城市治堵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治堵工作的辅
助决策,从而为建立中小城市“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
参与”的拥堵治理长效机制提供一个创新方式,具有极好的
推广性。浙江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拥堵治理工作,不仅规
划了五年治堵工作,还把治堵工作列为今年为民办实事之首
,提出“首战即决战,当年见成效”的目标。系统已经在台州
市、三门县、定海区进行试验试点,系统可进一步在台州地
区进行推广,届时将形成台州市的拥堵治理一张图,管理一盘
棋的效果。如果推广到省内其他地市,将形成全省拥堵治理
一张图,从而为实现全省拥堵治理十二五规划打下基础。
该消息总线复用中心已有技术基础,采用开放式的
平台和技术;分为客户端—接入处理模块—业务逻辑模块—
数据交互模块几个层次。另有监控和与其余系统接口等功能
模块。在设计之初,特别注意系统的扩展性,用相同的基础架
构支持银行资金业务、理财管理等多种业务场景。软件架构
特色包括:(1)远端接入端点服务:将远端服务抽象化,提
供API作为上层业务模块可以直接调用的接口,并且采用回调
方式提供上层业务模块取用服务器返回数据的手段;免去业
务模块直接与服务器连接的麻烦,并且可以统一处理与服务
器连接所可能产生的错误与例外状况。(2)本地数据服务
:由于债券基本资料数据量庞大,作为日常计算与查找时,如
果每次都必须到服务器上取用,一来占用带宽,二来造成服务
器不必要的负担。客户端在每次登陆的时候,都会与服务器
同步整体的债券基本资料与其他系统参数数据,在本地端进
行持久化。如此,在同一个连接阶段中,只需要透过本地数据
服务取用数据即可。(3)UI嵌入服务:为了简化功能画面
加入系统的过程,提供了UI嵌入服务。只要将功能的视图对
UI嵌入服务注册,就可以嵌入系统主画面。主画面也可以依
照业务的需要改变外型,不需要更动到个别的业务视图。(
4)在运维上,采用交易中心托管“云”模式,大大降低了市
场的整体成本,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系统建设和运维负担。(
5)独立计算引擎,负责损益、现金流等大计算量操作,接收
本币、外汇、理财管理系统传入的原始交易数据,采用债券
、外汇等资产的通用计算逻辑,得出折溢价摊销值、久期、
凸性、DV01等数值后,透过接口返回本币、外汇、理财管理
系统。该方式既减轻了各系统模块的计算工作负荷,提高计
算速度,又保证了计算逻辑的跨系统一致性。近几年,人民币
市场化改革步伐正在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及汇率市场浮动
区间的放宽,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
新,都预示着国内的金融机构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几年前的金融危机以及近期国内外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剧
,告诫市场参与者在业务、产品创新、服务多元化改革的同
时,也要注重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机构的资金业务条线作
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的前沿阵地,运作的交易品种日益
增加,交易结构日趋复杂,机构利润贡献度不断提升,已经成
为金融机构在严峻经营压力下的重要突破口。这些都要求金
融机构在资金业务条线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流动性风险等方面必须建立起全流程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和监控手段,以满足监管机构的各项监管要求及机构内部的
风险管控目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是适应市场的迫切需要
,推出了全流程风险精细化管理平台,该系统基于ComStar产
品,通过全面优化和升级原有产品中风险管理模块的内容以
及新研制的本外币整合模块,为金融机构提供本币、外币、
理财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本外币整合风险管理以及本外
币统一授信管理等功能,大大提升了会员客户在资金业务管
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该系统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监管机构的新规要求,并通过与交
易中心银行间市场的本币/外币两大交易系统的无缝连接,为
会员客户提供了更为高效、便利、安全稳定的资金业务管理
平台。该平台帮助各会员客户实现了资金业务条线风险的全
流程精细化管理,构成了各会员客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12月初ComStar产品推向市场以来,受
到了市场的积极反应和好评,随着客户群体的快速增长,取得
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研究出一套业务规范。行政管理业务复杂度高,
业务开发范围广,涉及业务科室和人员多。如何进一步加强
业务规范及制度的建设,加大对行政管理业务的监管力度,成
为我们摆在面前的一个首要课题。因此,本阶段研究的首要
目标就是在研究国内外业务标准化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河北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管理业务标准化体系的实践,做一
套全面的、细致的、可行的行政管理标准化体系。2.制定出
一套统一的业务流程。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业务办理能力
建设,实现业务办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显得尤为重
要和迫切。重新研究、梳理业务环节,简化操作流程,必要情
况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形成一整套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工
作效率,方便服务对象。3.形成一套业务表单。根据各类行
政管理业务的办理情况,我们应该从业务类型出发,以业务数
据为基础,全面搜集、层层过滤,形成业务申报表单、业务审
批流转表单、业务通用性告知表单等一系列的表单集。4.形
成一套数据存储、交换共享机制。从业务入手,理顺关系,层
层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存储、交换共享的机制和
数据接口管理标准,无论厅内部多方业务信息系统之间,还是
建设系统的多层次、多领域的系统平台之间都能够无障碍数
据交换、共享。5.实现一套系统原型。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
政务平台。从管理角度,能够在河北省住建厅行政权利范围
内形成以计算机软硬件为支持工具、以政务公开、规范管理
、为民服务为核心、以能够支撑建设厅各项业务为基础、以
实现资源共享为原则的高效运作体系,能具有强大的业务处
理能力并实现各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最终达到
业务监管与决策支持目的的统一的业务办理平台。从技术角
度,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性平台,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定制
工具,可以组装简单、标准、功能相对单一的应用软件,实现
单点登录,同时提供一套规范的应用系统接入标准,可以将电
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将其所有相关的公文、审批数据
、业务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影像、图片、内部通知
简报等办公资源,融合为信息管理、行政办公、监督管理、
决策支持、基础数据服务等几大子系统,实现对办公资源的
统一管理。统一平台将从根本上解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电子
政务建设在技术方案层面的统一布局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各
系统之局的互连、互通、且遇、互操作的问题;从根本上满
足省级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基础薄、范围广、变化快、不均衡
、要求高的发展需要,减少重复开发和投资;保证电子政务系
统建设能长期、有序、渐进式发展。
多个被动测向站组成的传感器网络,能够实现较大
范围内纯方位目标的角度探测.结合相关的算法,便可以通
过多站传感器获得的目标方位数据,在多站的交叠区域内实
现对目标的定位以及跟踪。但是,实现目标的定位以及跟踪
,首先要确定来自不同传感器的目标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即
首先要实现多站纯方位目标之间的航迹关联。论文基于Hou
gh变换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多站纯方位目标的航迹关联算法
。通过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站的交叉探测区域内,利用该算法
,能够很好的实现多个纯方位目标之间的航迹关联。
该控制系统软件的开发是印刷包装的各工序、各流
程、控制环节通过数据建模,将包装过程中的人力、物力、
设备、工艺控制点,通过系统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包装
过程的实时管理,以标准化的程序保障了包装的质量,提高了
包装的生产效率。管理软件包含生产包装的各个环节,从包
装材料、包装工艺、包装流程以及其他相关的工艺通过系统
管理,实现自动化管理控制,无缝对接,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
率。
该项目是在研究了敏捷制造环境中汽车(客车、卡
车)装配车间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模式,车间有关的集成方法
和集成界面,生产计划与调度集成优化问题和仿真方法基础
上开发的,系统包括生产基础数据管理、计划与调度管理、
物料管理、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汇总、人事管理、能源物资工
具设备管理、车间现场管理和系统维护共8个子系统。该系
统既能在敏捷制造环境下运行,又能在CIMS环境下运行,还
能单独运行,适用于客车、卡车等汽车制造企业,具有较好
的行业针对性和业内通用性。该系统以产品需求为龙头,以
生产计划与调度为主线,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为反馈,以资
源(人员、物料、物资、设备、工具等)管理为支撑形成了一
个有机整体,并通过合理安排生产和优化资源配置来缩短等
待时间与生产周期,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设备完好率和管理
水平。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能
够很好地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部门地域上的和系统数据方面
的分散问题,实现数据共享、易于系统升级,提高系统的灵
活性,以及企业对市场反映的敏捷程度。
项目集成模型的预报结果无论是96小时内逐3小时
气温、或者未来三天最高最低气温的准确率均超过了所涉及
的任何单一模式预报产品,且较为稳定,受单一模式波动影响
较小,特别是0~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为83.3%,与2017
年吉林市气象台0~24小时城镇天气预报最高气温准确率83.
38%近似;0~24小时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为80.2%,超过了201
7年吉林市气象台0~24小时城镇天气预报最低气温准确率69
.34%约10%以上。本项目设计开发的图形可操作界面外观简
洁、功能丰富,界面友好,包含了“训练&集成”、“验证对
比”、“格点化”及“查询转移数据”四大模块,具备了能
见度量化预报所需的格点数据插值提取、神经网络建立、预
报结果检验对比、最终格点化显示等功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损档案纸张测量仪和测量档案
纸张含水量和厚度的方法,无损档案纸张测量仪包括平行相
对的测量极板,测量极板在测量时贴合在纸张的表面,测量极
板分别电连接于测量电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测量档案纸
张含水量和厚度的方法,先采取直流电阻法、脉冲电阻法或
交流阻抗法测量纸张的含水量:然后采取电容法测量纸张的
厚度,在根据测量得到的电容值计算纸张厚度时,根据纸张含
水量调整纸张的介电常数。本发明的测量仪和测量方法具有
如下有益效果,极板的板状结构适用于历史档案纸张,不会造
成任何损害。此外,在同时安装有电阻和电容极板时,可同时
测量被测纸张的厚度和含水量,相对便捷。
本项目是2017年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大智移云应用
专项自筹经费项目,主要阐述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在食品药品
检验机构的应用,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功能组合灵活,适
应性强,更好应对多变环境。主管职能部门系统初始化框架
建设完成后,下属各单位可从云端服务器下载财务数据,加速
会计信息在各部门间的传递,第一时间完成数据的处理,使会
计信息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提高机构财务人员的内外协同
能力,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提取及时准确,并且保障
了数据的安全性。使出差、采购及领用试剂耗材可随时随地
审核、查询,不受区域限制,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处理能力,实
现数据资源共享。在两家兄弟检验机构推广应用,都收到良
好效果。在河北省检验机构应用尚属首次,填补了本系统空
白,甚至在全国屈指可数。对传统的业务审批程序是开创性
的改革,刷新了人们对业务审批、财务审批的认识,颠覆了人
们的传统观念,有力推动了机构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云会计
的发展已成为趋势,但人们对新兴的事物有抵触,观念还停留
在传统模式,大范围的推广仍面临一些制约。目前云会计与
银行的协议衔接还在策化中,即网上无法实时扣款,所需的检
验耗材试剂在网上商城无法采购,尤其国家管控物资。相信
随着云会计各方面的完善,定能得到食药行业更广泛的应用
研究,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属矿山开采领域矿山数
字化与安全高效开采研究方向。随着矿山开采向深部转移,
开采诱发围岩损伤破坏、岩爆、突水等矿山灾害日趋严重;
尽管矿山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
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六大系统的建立使得矿山生产的信息化
水平不断提高,但采矿生产过程中揭露的岩体地质信息和地
压实时显现信息没有纳入矿山数字化管控平台中。该项目以
此背景,研发了集数据动态存储、分析、评价、预测、防治
决策于一体的矿山地压灾害监控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和工程实际意义。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针对数据不完备
的复杂地质系统与理论严密的力学模型之间相互脱节的难题
,通过结构面测试,基于几何损伤理论标定出岩体初始损伤参
数,建立了岩体损伤各向异性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微震数据
时空演化的岩体强度参数动态修正方法,初步揭示了采动岩
体参数空间变异性和时间衰减性规律,为岩体稳定性动态评
价提供了判别指标。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基于激光扫
描技术和结构面非接触测量技术对矿山围岩体结构识别表征
,建立了岩体力学参数分级、分区的动态数据库;基于大规模
并行科学计算技术,建立了整体矿山开采过程围岩应力场动
态演化的计算方法;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并结合应力场数值计
算结果,分析地下岩体失稳破坏过程的微震数据和应力场演
化规律,提出基于微震数据和应力场数据的围岩稳定性评判
方法;基于VR虚拟可视化技术Unity3D和VRP建立了具有复杂
地质条件和动态采矿活动的矿山围岩质量评价系统和开采扰
动下围岩稳定性动态分析预测系统平台,该平台集成了从数
字矿山建模、采矿工艺过程模拟到矿山岩体力学、地压动力
灾害监测预测等多个矿山生产环节,为采矿参数优化和灾害
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符合矿山围岩动态稳定性的特点。④技
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
于石人沟铁矿、张马屯铁、抚顺煤业集团西露天矿及夏甸金
矿等矿山,技术适用于采矿工程及岩体工程,在该项技术的应
用过程中无人员伤亡事件、技术的安全性较高;⑤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针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空区处理、张
马屯铁矿采矿过程防水帷幕稳定性、抚顺煤业集团西露天矿
南帮超大型变形滑体协同监测预警及防控、招金集团矿业股
份有限公司夏甸金矿采矿参数优化等工程实际问题,从地质
、开采等方面综合分析矿山围岩各区域的变形发展趋势、稳
定状态,并进行预测预警,提出了石人沟铁矿采空区处理方案
、张马屯铁矿帷幕漏水补幕工程方案、夏甸金矿矿柱优化方
案、抚顺西露天矿边坡防治加固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目前在东北大学建立了辐射10余座矿山的地压灾害微震
预报及诊断防治中心,实现数据远程传输、监控和预报。局
限性表现为:(1)单一的微震监测手段不够全面,需要应力
、位移、波速、孔内雷达等多手段协同监测综合分析;(2)
不同岩性和采矿方法引起的岩体变形破坏模式差别很大,根
据某个矿山建立的采矿、地质、测试、应力场等多元信息融
合分析方法或模型应用与其他矿山时适用性可能受到局限;
(3)工程尺度岩体变形存在时空效应,预报围岩变形破坏位
置具有可行性,但是实现临灾时间预报无论理论方法还是指
标体系均存在不确定性;(4)岩体损伤时空动态演化过程需
要长期(少则3-5年,多则8-10年)测试分析才能认知规律,
短期研究难以真正摸索得到规律;(5)微震信息和岩石力学
特性具有相关性,但理论上难以找到明确定量的对应公式,所
以需要结合岩石试件声发射和岩体微震监测信息,从机理上
找到多尺度岩石破坏规律。⑥历年获奖情况:2014年,中国钢
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采用9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Matl
ab/Simulink的实时交互汽车ESP实验系统。通过实验对模型
进行了有效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为汽车
稳定性控制器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平台。实验系统
包括汽车仿真模型、刹车系统实物、刹车踏板实物、方向盘
实物、油门踏板实物、控制器(ESP)和动画显示等部分组
成。本系统中可以通过动画显示观察汽车的行驶轨迹,实时
的参与仿真实验。系统中各实物通过传感器将模拟信号经A
D转换后传递给汽车模型。汽车模型将汽车状态的数字量经
DA转换后传递给各实物模块。汽车模型与ESP之间的信息传
递遵循CAN-1939协议。汽车模型计算出汽车状态信息通过接
口传送给ESP控制器。ESP通过这些汽车状态量计算出发动机
扭矩和施加到每个轮子的制动力矩。本系统适用汽车生产企
业、汽车电子产品研发部门和政府汽车检测中心等领域。已
在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研发部门应用。
1.课题来源与背景(1)课题来源本项发明专利课
题来源为公司自选。(2)课题背景大米是中国人五千年以
来的主食,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污染
越来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2.技术
原理及性能指标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血压的营养保健
米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大
米100-120、荞麦10-20、燕麦10-20、赤小豆10-20、菠萝8
-10、荸荠8-10、香蕉8-10、苹果8-10、枸杞子3-5、桑寄生
2-4、金鸡脚1-3、益母草3-4、罗布麻2-5、艾叶3-4、钩藤
1-3、牛膝2-3、营养添加剂10-12。其中,营养添加剂由下列
重量份原料制成:橘络0.8-1.2、芒果叶1-2、厚朴花1-2、
木瓜籽1-1.5、紫薯3-5、荔枝3-5、葡萄酒5-6。降血压的营
养保健米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菠萝、荸荠、香蕉、苹
果处理干净后切块,然后采用适量的葡萄酒浸泡30-40分钟,
捞出后打碎成泥;(2)将荞麦、燕麦、赤小豆混合,然后磨
碎成粉;(3)将枸杞子、桑寄生、金鸡脚、益母草、罗布麻
、艾叶、钩藤、牛膝加入适量水,加热提取,过滤,得提取液
;(4)将大米粉碎成粉末,然后与上述制得的物料混合,再加
入营养添加剂等剩余成分,搅拌混合,揉成面团,然后采用造
粒机进行造粒,微波烘干,即得。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
发明方法配方搭配合理、营养结构科学,富含多种人体必需
的营养成分;原料中增加了枸杞子、金鸡脚、益母草等多种
中药同源成分,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具有食用与保健双重功
效。4.技术的成熟度,适应范围和安全性本项专利技术成熟
,除适用权利要求的降血压的营养保健米制作以外,还可以举
一反三,用于其它食品的烹制。在安全性方面,严格控制原材
料来源,营养添加剂,并在包装、仓储、运输等环节严格按照
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本企业已通过CS生产许可认证。5.应用
情况及存在问题本项专利暂未实施。
该系统通过一系列机械变比技术实现了在内径50m
m左右、水位变幅h≥30m的测压管内动静态水位的数据的采集
,测量精度<1cm,符合规范要求。水位数据采集采用格雷
码码制,将水位模拟量转化为数字信息量,并使用RS485总
线传输,传输距离在1.2km以内,且具有光隔离、防雷防电
涌等功能。水位数据存储于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它具有自动
备份,永久存储,随时调用等功能。用户可对观测资料进行
整编和分析计算。系统同时具有可扩充性和升级。只需要把
RS232总线传输端直接输入GPRS模块,由中国移动GPRS数据
平台将信号发至互联网上的任意固定IP或绑定的IP地址的电
脑主机中,实现远程存储和查阅。该科研项目主要是应用于
水库大坝测压管水位的遥测装置。我省目前已建的小(二)型
以上水库大坝2000多座,还有上百座的水闸。其应用对象可
以说数量大、范围广。同时该项技术还可以用于水库水位和
量水堰水位的观测。目前我省中小型水库水位观测,有的还
采用人工水位尺观测。自动观测必须建造水位观测井(塔)
,造价高。一般水库水位观测井的土建部分都在3万元以上
,因此对经济效益较差的小型水库就很难实施。如采用浮球
式遥测系统,土建部分可改为埋管式,只要几千元就可以实
施。对沿海潮位站来说,涌浪对水位观测精度影响很大,如
采用该系统,因为管径小,涌浪对水位影响会大大减小。
避雷器的在线监测器给电力设备管理单位提供可信
的过电压或雷击次数和电力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值,为避雷器
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提供重要参数。但是由于避雷器在线
监测器过电压次数计数器不具备清零功能,给相关试验人员
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设计
了一种新型避雷器在线监测器试验仪,给避雷器在线监测器
的试验工作提供了新的试验方法和仪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和人力,在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工
作效率。该试验仪利用整流电路和倍压电路得到高幅值的直
流电源,利用该直流电源对放电电容充电,相比利用电池通过
升压电路对电容充电,该方法具有充电速度快、效率高等优
点。利用STC89C52RC处理器作为该试验仪的控制器,通过处
理器对继电器、显示屏的控制及对按键的扫描,达到输出设
定脉宽脉冲、显示试验状态和设置试验次数的目的,利用该
脉冲使得避雷器在线监测器的过电压计数器重复动作,直至
重复次数达到设定次数为止,即计数器置零为止。不仅如此
,为了校核在线监测器泄漏电流表是否正常,还在试验仪上加
装了一个高精度电子毫安表,可以在测试过电压计数器的同
时校核泄漏电流表的状况。根据试验的测定,使用雷击测试
器进行试验每分钟可试验25次左右,那么每个计数器需要花
费40分钟,加上试验人员中间的休息时间,一组避雷器则需要
至少2.5小时(150分钟);而使用该试验仪试验一组(三只
)避雷器在线监测器只需要17分钟,试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
八分之一,并且试验人员期间也不需要参与其中,只需在仪器
旁监视即可,保证了试验人员的安全。我们通过调节安装在
试验仪上的旋钮式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大小,改变电路中电流
的大小,通过电子毫安表显示的电流值和泄漏电流表示数的
比较,校核该泄漏电流表是否正常。
霍尔辛赫煤业开采3#煤层,陷落柱、断层等构造带
较多,3号煤层距奥陶纪灰岩含水层100~130m,奥灰水位为+
640m~+645mm,开采煤层标高+250m~+500m。矿井共划分为
7个盘区,奥灰突水系数为0.025-0.031MPa/m,均小于0.06MP
a/m,一般情况下,煤层底板不会发生奥灰突水,属于相对安全
带压;但是由于井田构造较多,由于原生构造的揭露,或采动
影响可能使断层或陷落柱活化与奥灰水沟通,造成奥灰突水
事故。基于多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奥灰水突出区域性监测理论
与技术,研究现采区井下监测井网的布置,通过井下施工水文
观测孔,对煤层底板各岩层的力学参数、隔水层的性态、含
水层的水力参数及其联系、奥灰水裂隙导升带等进行综合研
究,为此建立井下奥灰突水预警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各
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通过监测各含水层水位、水压的变
化,可视化反演太原组灰岩的水位变化,进而实时预测预报矿
井现采区奥灰水隐伏突水区域,并远程输送到地面调度室和
地测部办公室实时显示,并且对监测水文报警数据短信通知
,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控奥灰水突出,从而也减小人力物力,对
矿井开采期间实施监测,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主要创新点:
1、基于太原组石灰岩层含水性与独立性,通过监测太原组灰
岩含水层性态变化来监测矿井奥灰水突出;2、研究给出突水
预警系统敏感指标,分别给给出了三级预警(红、黄、蓝)
;3、反演隐伏构造突水区域;4、给出预警后的建议处理措施
。该项目研发了产品:GDP水压、水位传感器及传输系统成
套装置,报警通知系统装置,开发了反演系统软件、网络版数
据发布系统软件、突水预警预报分析系统软件、数据处理系
统软件,发表论文数篇。在项目实施中霍尔辛赫培养了1名高
级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1名硕士研究生;太原理工大学
培养了博士1名,硕士2名。
超声波时差法测速是水文测量中的一项新技术,用
于测量天然河道的层平均流速,能在不破坏天然水流结构下
测到流速、流量的瞬时变化过程,特别适合于水位流量关系
不稳的水文站使用。使用本项技术,操作简便、能保证人身
安全,并可大大缩短测速历时。其测速范围<5米/秒;含
沙量<5公斤/立方米;声程200米;精度:层流速累计
频率75%的相对均方误差为0.97%。
1、任务来源该项目针对胜利油田平均单井产量降
幅逐年增大,低产液油井计量液量计量准确度低,井口取样化
验含水,单个含水值不具有代表性等问题进行攻关研究,属计
划外项目,项目类型为自选。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
研发了将油气水三相分离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撬裝式设
备工艺相结合的油井产量计量装置。通过低产液油井产液量
及相关生产参数变化的动态监测,开展地质解释、油藏描述
、地质综合研究、采油开发研究等工作,可对形成科学开采
方案,优化采油工艺及提升区块及油井动态管理效果提供技
术支持。3、性能指标实现低产液油井连续计量,油气水三相
计量误差满足生产要求,方案实施采纳率达到90%,有效指导
中低产液油井的高效开发。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委托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SHO2对项目主要创新点进行科技查新
,通过对所检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对比和分析,在国内外公开发
表的中外文文献中,未见与本委托课题技术要点相同的报道
:(1)除本课题组成员发表的文献外,未见到将针状波纹板
破乳技术用于油水分离器中,提升分离效果,降低计量误差的
相关文献报道;(2)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的是采用电能经逆
变器产生交流电,经变压器产生高频电场进行破乳,均未涉及
到本课题研究的通过设计了特殊结构进行油水混合物流态的
稳定和分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新颖性。
主要特点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原色染料网点印花
的理论和工艺技术新方法,使色块呈色转变为连续调呈色,
使印花的色版数量减少到4-7色,并可提高颜色再现纯度和
稳定性。其四个创新点分别是:(一)同色同谱法筛选原色
染料①提出了用光谱反射率和均方差最小(即:同色同谱法
)原理作为筛选原色染料的基本理论;②提出了在验证主波
长、色纯度的条件下,把呈色效果中的中性灰作为验证原色
染料的基本依据,使染料筛选的精度提高,可靠性增强,具
有易于推广应用的主要特点;③编制了筛选原色染料的计算
机软件,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小,加快了从同类染料中选择
原色染料的速度,提高了网点印花的色彩再现范围;④因使
用反射光谱法,所选出的染料具有应用的广泛性。通过网点
印花,使原色以外的其它颜色得到充分的再现。(二)色调
连续、资源节约、经济效益提高①色版数量少,每套网点印
花用色版的数量为4-7色(而传统色块印花版的数量在8-26
色之间);②图案呈色色调为连续调,连续调图案精美细腻
,立体感强;③大幅度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降低了劳
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显著。(三)织物网
点印花全新理论的提出与实验验证①用实验确定了网点印花
的基本参数和适印织物的主要参数,确定织物网点印花工艺
技术参数;②建立了色密度与色度的转换数学模型;③建立织
物压缩流变模型和流变方程,对二维织物进行了三维分析;
④建立织物结构对网点印花呈色影响的数学模型;建立色浆
渗化的物理模型;⑤获得在CIEL:a×b色度坐标下的新坐
标色差公式及其计算方法。(四)网点印花新工艺技术参数
①提出了织物接触面积比,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不
同印刷压力下的接触面积比;②建立了织物网点印花的呈色
的数学模型,由于该模型在已知X、Y、Z时,可求得网版上
的y、m、c、bk的网点百分比,使印花工艺中的分色制版数
据化规范化;③提出了孔点比、支持点与网点比,对图案网
点被分配后的质量分析有了明确的数量依据,并对织物印花
适性进行了研究,使网点印花工艺向数据化方向迈进;④呈
色数学模型的建立,使印花行业的电脑自动专色配色操作简
便,功效倍增,质量可靠。本成果在申报专利后,先后在国
内多家丝织印染厂和染织厂进行了试生产应用,得到了同行
专家的一致好评,净增利润大于30%。
一种发动机性能测试系统,在自动离合器主动轮轴
上并排安装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其中第一飞轮与自动离合
器主动轮轴花键连接,第二飞轮活套在自动离合器主动轮轴
上;在第一、第二飞轮的对接端均设置有齿,第一飞轮上的
主动齿和第二飞轮上的从动齿分别插入减振套上对应的齿槽
中,且主、从动齿间隔布置;在第二飞轮上套装连接套,该
连接套与第二飞轮花键连接。本发明通过模拟发动机主动轮
固定盘组合及主动轮滑动盘组合的结构,使得进行发动机性
能测试时能真实反映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准确检测出发动机
的性能参数,有效防止了发动机曲轴或离合器主动轮轴以及
测功机发生损坏,保障了实验能顺利进行,对于大、小排量
无级变速发动机均适用。
该项目在自主开发的“人-车-环境”道路交通驾驶
模拟实验平台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的高等级公路为研究对象
,包括道路线形、车道数、交通标志、标线、交通护拦、主
要交通设施如收费站、加油站等,完成了高等级公路三维虚
拟实景的图形建模,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设计及应用的数字化
与可视化。并研究了公路设计数据库与三维图形库的转换,
实现了公路设计数据与三维虚拟实景模型之间的自动转换,
设计了虚拟场景交通流仿真的对外接口。从而可在驾驶模拟
实验台上进行包括道路设计成果检验在内的各种模拟实验或
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完成了与高等级公路相关
的基于图形的建模,主要包括:高等级公路线形及路面的三
维几何模型,道路周边的地形建模,匝道建模,道路交通标
志、标线建模,隧道、桥梁建模,交通设施,交通流建模型
等。2在完成的图形模型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库和
纹理库,实现了道路虚拟实景的快速生成;3研究完成了视
景模型与研究公路CAD数据库的接口设计,实现了公路设计
数据库与三维虚拟视景的直接转换,解决了长距离道路设计
的真实再现和大量道路数据的快速处理问题。4对公路的交
通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交通流仿真控制平台,建立了
相关了动态视景,实现了高等级公路静态和动态视景的图像
融合。5项目研究成果为“人-车-环境”交通驾驶模拟实验
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公路交通可视化三维像模型和数据、纹
理支撑库。解决了在模拟平台上研究高等级公路相关问题的
三维场景设计问题。6应用上述成果,建立了安楚、昆曲、
鸡石等云南省几条高等级公路或高速公路的虚拟实景,对模
型进行了检验,为相关驾驶模拟试验提供了道路特征和实验
场景。道路交通驾驶模拟器作为道路交通运输领域一种科学
的研究工具,在国内外上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项目
在原有软件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完成了高等级公路三维
虚拟实景的几何及图形建模工作。目前,我国高速的公路发
展迅速,云南又是个公路大省。而由高速公路带来的道路交
通安全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高等级公路
设计或使用前后的安全评估提供了科学的工具。道路交通驾
驶模拟实验平台目前已面向社会开放;通过与相关部门密切
合作,结合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使该系统真正成为研究和
解决我省公路交通问题的一个有效的科学工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电子摆振的涡流位移检测方法
及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发生模块,用于产生固定频率
的正弦激励信号并将其输入涡流探头线圈模块;磁化模块,用
于磁化被测对象并使被测对象达到磁饱和状态;响应信号产
生模块,用于产生响应信号并将该响应信号对应的电压信号
作为响应信号输入到响应信号采集与滤波模块;响应信号滤
波模块,用于对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滤出电压信号中的杂
波电压信号,并将得到的理想电压信号输入到响应信号实部
与虚部分离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涡流位移检测
装置中磁传感器中磁感应强度信号的分量复数向量的实部和
虚部椭圆分布特点,能够更彻底消除电磁摆振问题,提高了涡
流位移检测的精度和互换性。
一、项目来源与背景2011年,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
局下达给莆田市计量所《DIN磨耗机校准系统及其校准规范
研究》(项目编号FJQI2011007)科研项目,我所在这一科研
项目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目
前为止,国家并无DIN磨耗机的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各生产
和使用企业对DIN磨耗机的校正仅限于对其中某些参数的计
量检测,且计量检测方法各有不同,这就导致检测结果间没有
可比性,许多相关企事业如制鞋企业、国家鞋类检测中心(
莆田)等都表达了对旋转辊筒式磨耗机进行全面、统一检测
校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为保证DIN磨耗机实验数据的准确
性和有效性,提高制鞋等相关行业产品的质量,构建DIN磨耗
机的校准体系,进行DIN磨耗机校准方法的研究并开发出一套
校准装置,同时编写校准规范作为校准依据势在必行。二、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a.DIN磨耗机辊筒转速的校准传统转速
校准方法为先在滚筒上标识记号,将计数器归零,在启动试验
机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确认其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
用该方法校准DIN磨耗机辊筒转速,受仪器本身测量限制和人
为因素影响,重复性差,准确度低,不宜采用。可采用高一等
级的转速频率仪直接校准DIN磨耗机辊筒转速,可以达到更直
观、简便、准确的效果。具体按照转速频率仪校准转速的相
关规程规范进行。b.夹持器水平移动位移的校准。DIN磨耗
试验法的国家标准要求,启动DIN磨耗机,当辊筒旋转一周时
,夹持器应水平移动(4.20±0.04)mm。而在实际校准
过程中,由于辊筒旋转过程本身存在误差,辊筒准确旋转一周
往往不好控制。因此,在实际校准过程中,可采用辊筒旋转十
周后再校准其水平移动距离的的方法,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的方法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具体可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
夹持件水平移动的距离,c.负荷重量的校准夹持器负荷重量
的校准,由于受DIN磨耗机仪器本身的限制,无法直接采用准
确度等级更高的电子天平对带有夹持器的负荷砝码进行校准
。因此,在尽量不影响夹持器的中心轴与旋转方向垂直倾角
角度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符合准确度等级要求的数显拉力
计进行计量检测校准。具体校准方法为用细线绑紧整个试件
夹持件(已加上负荷砝码),而后用数显拉力计垂直向上引
申至试件夹持件完全脱离辊筒表面约1mm~2mm时,读取数显
拉力计的数值,进行直接校准。d.夹持器的中心轴与旋转方
向垂直倾角的校准先设法把滑动臂调成水平(使用框式水平
仪即可),而后把角度规置于试件夹件上方,此时读出夹持器
中心轴与旋转方向垂直的角度。三、技术成果依托本科技项
目,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在相关期刊《福建
轻纺》(CN35-1154/TS)上发表1篇相关论文—《DIN磨耗试
验机检测方法研究》。2.经过选型、计算不确定度等前期工
作,购置符合要求的转速频率仪、数显游标卡尺、数显拉力
计、角度规等主要标准仪器,加上单位原有的温湿度表等等
配套设备,研发出一套符合计量校准要求的DIN磨耗机校准系
统装置。3.编写了一份《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校准规范》,作
为校准DIN磨耗机(旋转辊筒式磨耗机)的技术依据,并已被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纳入2013年福建省地方计
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该技术已较为成熟,主要适用与计量检定、校准技术机
构,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项
目研制出的DIN磨耗机校准装置和校准规范,经对仙游县质量
计量检测所和莆田市城厢区产品质量检验所的DIN磨耗机计
量校准,相关技术指标都达到任务书规定的技术指标,用户反
映使用效果良好。该校准系统的生产设备投资很大,需要寻
找有实力的投资商投资生产,还需拓宽该校准系统的应用领
域,,达到相关厂家提高DIN磨耗机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的
目的。
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按系统功能和技术
指标要求设计系统硬件(各类信号模拟、参数写入接口、高
精度电源控制、高精度高保真功率放大及检测与转换控制电
路等);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环境下,应用C++Builder
编程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的程序设计
方法进行系统程序的开发,从而达到对EM2000电子车速里程
表-转速表的参数写入、电路板初检、总成校验和电老化试
验的目的;同时运用数据库技术实现试验数据记录、工艺参
数文件的存储、查询和打印。系统于2001年11月投入东风襄
樊仪表系统有限公司使用,创经济效益737万元。本系统的
投入使用:1)改善了东风襄樊仪表系统有限公司对电子电
子里程表-转速表检测的技术手段和水平,使得检测过程简
洁、灵活、快速,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2)使得产品的返
修率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的成品合格率;3)降低了工
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精度,确保产品质量;4)系
统集参数写入、电路板初检、总成校验、电老化试验于一体
,减少了仪表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环节和工位,提高了生产效
率。经过五年的现场使用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节约了维修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的返修率,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
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系统功能强、性价比高、运行稳定可靠,五年来,东风襄
樊仪表系统有限公司已订购了三套,上海寅申公司和湖北三
环公司各订购一套,广西柳汽计划订购一台,正在洽谈之中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可直接应用于国内其他仪表
生产厂家仪表检测设备的开发。
基于三维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理论上的探
索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需要,在中原崛起、从经济大省向
经济强省的跨越中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课题组提出“三维
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发应用”这一崭新课题。产
学研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创建三维可视化仿
真与虚拟现实实验室在河南省教育厅(豫教财2006-74号)
和学校领导及有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建成了目
前中原地区最大的三维可视化仿真及数字动漫实验室。实验
室用房总面积800m^2,仪器设备价值合计近500万元。拥有
多项中原第一、全国领先的试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实验室已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虚拟现实、可视化仿真系统环境。(2
)理论方面的成果①在虚拟现实平台上二次开发,构建了可
共享资源和无障碍操作的混合运行平台,为各个产业的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武器。②在AutoCAD平台下运行自主
开发的软件包AuspicDDD,并利用图形与数据存贮技术实现
了DWG-VRML-XML-PDF的快速转换和显示。③提出了f(x,
y,z,t,v)五维空间概念并随之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软件系统,促进了数字城市的内涵和筋骨建设。④提出岩体
中图形计算力学的概念,为岩体力学的数学模拟开创了新的
研究途径,同时也为岩体的可视化仿真探索新的途径并积累
有益的经验。⑤自主开发CAD数据处理及曲面重建软件,并对
光学三维扫描设备和三维成型设备进行综合利用,在逆向工
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3)工程界应用实例①坝陵河特
大钢桁桥梁架设过程仿真模型②落脚河水电站全过程项目管
理仿真系统③北盘江大桥建设施工仿真模型④周公宅水电站温
控仿真系统⑤功果桥水电站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研究⑥数字地质
工程虚拟现实模型⑦文物考古逆向工程及虚拟现实复原模型
⑧农作物植物外观形态的逆向工程及曲面重建的研究⑨离散块
体塌落过程的动态模拟⑩数字城市建模方法及五维数字系统
模型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文化旅游、考古复建、
数字动漫、艺术创作、影视传媒等各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发
展空间和应用市场价值。
维生素A、β-胡萝卜素、虾青素等衍生物是人与动
物体内诸多营养素中重要的一类产品。该项目结合我国的实
际情况,自主开发了烯炔醇法合成维生素A醋酸酯的新生产
工艺路线,即以丙酮为起始原料,经炔化、加氢、缩合、炔
化、酯化、环合等反应得到β-紫罗兰酮,然后由β-紫罗兰酮
合成得到的主环十四醛与侧链烯炔醇通过格氏反应、选择性
加氢、酰化、上溴、脱溴最后结晶得到维生素A的生产路线
。在该项目中,针对维生素A传统工艺的不足进行了许多自
主创新,如:对于炔化反应中所用的溶剂氨采用吸收—加压
精馏技术予以回收,回收率高达99%以上;转位反应采用固
体酸催化剂则根除了废酸排放;在β-紫罗兰酮合成上将原先
间歇式生产工艺改变成密封管道化连续生产。此外,针对维
生素A生产中的几种废液的利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
:由反式烯炔醇合成虾青素、由维生素A的结晶母液合成β-
胡萝卜素。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反式六碳醇的利用率达9
6%;母液中各种VA异构体的利用率达90%;格氏废水中溴的
回收达96%,镁、硫酸根离子收率达99%。这些技术成果的实
施,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大幅度减少了废弃物排放量,降低
了维生素A的综合成本,并带动了维生素A下游产品β-胡萝卜
素及虾青素产业,推进了维生素A产业链的清洁生产。
1ECMWF细网格、WRF资料检验和误差订正;2WRF模式
及输出资料;3宁波市站点降水和温度预报;4站点降水和温度
集成预报;5沿海大风分析和预报;6产品发布。
项目名称(研发活动/RD):社区慧生活商业系统
V4.0项目来源:本企业自选项目项目开展形式:自主完成项
目当年成果形式:对已有产品、工艺等进行一般性改进项目
技术经济目标: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周期:2019年
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参与人员:郭涛、李炜阳、王晓涛
、廉文涛、王晶晶、李伟巍研发成果新产品(PS):8个(
社区慧生活Android端V4.3.0、社区慧生活IOS端V4.3.0、慧
老板Android端V1.0.0、小慧师傅Android端V1.0.0、小慧快
送Android端V1.0.0、慧服务Android端V1.0.0、社区慧生活
综合管理系统V2.0.0、社区慧生活运营管理后台系统V2.0.
0)知识产品权(IP):软著8个(社区慧生活Android端软
件V4.3.0、社区慧生活IOS端软件V4.3.0、社区慧生活商户
版Android端软件V1.0.0、社区慧生活机构师傅版Android端
软件V1.0.0、社区慧生活物流版Android端软件V1.0.0、社
区慧生活机构版Android端软件V1.0.0、社区慧生活综合管
理系统V2.0.0、社区慧生活运营管理后台系统V2.0.0)。
本项目研究了符合重庆电网和电力市场建设实际情
况的电力交易业务关键指标和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电力交易业务分析定制及可视化展示技术的研究和工具开发
,为重庆电力交易业务分析工作提供灵活、智能和可靠的技
术手段。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重庆电力交易
业务分析关键指标和分析方法研究研究电力交易供需平衡、
交易、计划、结算等业务分析的关键指标,提出重庆电力交
易业务分析关键指标体系,为电力交易业务分析工作提供理
论依据,为市场优化运营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2)电力交
易业务分析定制技术研究与分析定制工具研发研究开发电力
交易业务分析定制工具,实现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多种
粒度对电力交易业务进行分析,提高重庆电力市场交易运营
系统的业务分析可配置能力。(3)重庆电力交易业务可视
化主题研究与可视化展示工具研发研究设计重庆电力交易业
务可视化主题,开发可视化展示工具,清晰展现原始数据间的
复杂关系、潜在信息以及发展趋势,辅助交易业务人员进行
决策,提高交易系统的信息展示可视化水平。(4)重庆电力
交易业务分析功能设计开发研究开发可定制的重庆电力交易
业务分析软件,实现供需平衡、交易、计划、结算等业务的
指标分析、报表定制和可视化展示,为开展重庆电力交易成
本和效益分析等业务分析提供技术手段,提升重庆市电力公
司运营成本控制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本项目研究成果包括
:获1项软件著作权,发表学术论文3篇,研发了电力交易业务
分析定制平台1套。电力交易业务分析定制平台的系统开发
,为重庆电力市场的交易业务分析和数据整合工作提供灵活
、智能和可靠的技术手段,满足电力交易中心业务分析需求
,为公司电力交易业务的高效运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为电力用户直购电交易、发电权交易等业务分
析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劳动人事部与卫生部颁布《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
准》后,各地对噪声的防治工作正普遍开展。为对广大接触
噪声工人进行听力普查,急需适应大量普查用的流动性强、
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测听室。为此,进行流动式测听车的研制
,并于1985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该车与国内研制的
固定测听室相比,具有流动性强,隔声性能好的特点,测听
室在125~4000赫时平均降噪量为48dB,达到设
计要求,并且有完善的通讯、联络、通风、消声等设施。该
车声学结构合理,布置紧凑,功能比较齐全,经有关医院五
官科的测听鉴定,达到测听室的要求,适合于我国各类工矿
企业的群体普查工作。该车的研制成功,将可进行大面积普
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经济价值。
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预期会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
对电动汽车车内和车外电磁辐射骚扰特性和相关试
验方法开展深入研究,为相关试验方法和检验标准的新修订
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这对于了解电动汽车电磁扰扰特性,
准确测量电动汽车电磁辐射骚扰性能,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
电磁兼容性,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我国、
特别是我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
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有:1、分析了国内现行标准
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其与国内外电动汽车低频电磁骚扰测试标
准的差异性。2.掌握了电动汽车电磁骚扰在车内的分布情况
,为评估电动汽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积累测试数据。3.分析
了空载和加载两种试验条件下,电动汽车电磁辐射骚扰特性
的差异性。4.研究了在不同车速变化情况下电动汽车电磁辐
射骚扰特性,得到了车速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5.研究了
电动汽车在现行标准规定外其它典型工况的电磁骚扰特性,
给出了不同充电状态、加减速状态对电动汽车电磁场骚扰测
量结果的影响。6.明确了开展电动汽车电磁场辐射测试时的
道路负荷加载量设置、传导发射试验布置、充电测试状态、
天线测量位置和车速变化范围等。7、为国内标准修订工作
提供相关建议,形成了电动汽车电磁骚扰试验规范。
该项目公开了蝎子草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预处理
、粗提取、浓缩、醇沉和纯化等步骤,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
,产品质量可控,提取效率高;还公开了用该方法制得的蝎
子草多糖及其制剂,该项目公开的蝎子草多糖及其制剂可以
用于临床上治疗糖尿病,降血糖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应用
前景广泛。蝎子草(GirardiniasuborbiculataC.J.Chen),
别名红藿毛草、火麻草,为荨麻科蝎子草属一年生或多年生
草本,生于海拔50-800m的林下或沟边阴处。分布于中国陕
西、甘肃、湖南、四川等地区,其资源丰富。蝎子草作为民
间用药在中国由来已久,主要用来治疗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溃疡、肢麻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蝎子草还具有延长凝血时
间、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蝎子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
抗痛风、镇痛等作用。但关于蝎子草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活
性研究方面报道较少,蝎子草多糖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
1.课题来源与背景传统的发酵食品行业中,粮食原
料的常规蒸煮熟化方法耗时长、耗能大、辅料耗用量高、糊
化效率有限,且易造成营养物质破坏和流失。汽爆技术是伴
随纤维质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工业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兴原料处
理技术,在纤维质生物能源工业、纸浆制备中已得到成熟应
用。本项目创造性地将汽爆技术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中淀粉
质原料的糊化处理,以高效低成本代替传统常规蒸煮工艺。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汽爆技术原理在压力处处相等
的容器中,利用原料表层微孔,将高压汽体渗透至原料组织内
部,待组织内部压力与容器压力平衡后,突然将原料呈置于大
气压下,渗入原料组织内部被压缩的高压蒸汽在短时间突发
性完成高能量密度的释放,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完成膨胀做
功,从而破坏原料组织结构。(2)性能指标①原粮在10秒左
右即可熟化;②与传统蒸煮相比,可节能95%以上;③在白酒业应
用表明,所产基酒与蒸煮熟化粮相比,出酒率可提高1~2%,优
质率可提高1~3%;④汽爆技术应用于原粮熟化,其机械化程度
大大提高,营养物质损失减小,发酵效率提高,并可减少醛类
等有害成分生成。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国内外均未见应
用于淀粉质、蛋白质类原料处理的报道。本项目创造性地将
汽爆技术应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工业中的淀粉质原料处理属国
际首次。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技术现已
进行小规模工程化推广应用,处于成熟阶段。该技术可广泛
应用于以熟化后的淀粉、蛋白质为原料的产品加工以及新能
源等产业,成本低廉,周期短,通用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高、对原料处理时间短、营养物
质损失量小、能源消耗小、污染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5.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此技术已在进行小规模工程化推广应
用,已烤汽爆窖、对比窖供142窖次。但由于淀粉质原料在汽
爆高温高压条件下极易焦化,同时淀粉质原料较纤维质材料
组织致密,蒸汽瞬时穿透难度大。6.历年获奖情况已申请两
项国家发明专利。
卤鸡爪是深受我国消费者喜欢的传统肉制品,但长
期以来卤鸡爪一直沿用传统的工艺生产,加工保鲜技术落后
,且大部分产品仍然以散装方式出售,卫生安全品质难以保证
。本项研究以卤鸡爪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卤鸡爪各加工环
节和操作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卤
鸡爪品质变化规律以及各种保鲜措施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卤鸡爪的质量评价指标,并根据HACCP原理,建立了卤
鸡爪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主要研究结果
如下:1.通过研究普通包装卤鸡爪在常温贮藏、冷藏和冻藏
条件下,产品的鲜度和感观品质的变化,证明冻藏期间样品的
各项指标稳定。不同温度下细菌总数、TVB-N值的变化与贮
藏时间成指数关系,TVB-N值与细菌总数呈明显的相关性。细
菌总数、TVB-N值、总酸度和pH值相结合,可以作为卤鸡爪的
质量卫生评价指标。2.低温贮藏和真空包装对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装方式相同时,冰温贮藏比冷藏
的保鲜效果更好;同一贮藏温度下,真空包装样品细菌总数的
增长速率低于普通包装样品。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样品细菌
总数的变化规律均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贮藏温度
越高,速率常数K值越大。温度对卤鸡爪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
的速率常数K的影响,可用Arrhenius方程描述,且有较高的拟
和精度。3.浸泡Nisin和乳酸钠的复配保鲜液结合加热处理
对卤鸡爪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经保鲜液处理的样品常温保
质期可达7天,冷藏保质期可达90天。4.高温灭菌可延长卤鸡
爪的货架期。样品常温货架期可达10天,冷藏保质期在90天
以上。5.根据HACCP原理,建立了以加热杀菌、冷却、包装以
及贮藏条件为关键控制点的质量控制体系,获得了较理想的
效果。
节能母猪福利化调温猪床,结合重庆地区高温高湿
气候特征,利用地下水进行对母猪实行局部降温,对降温装
置进行改进,有效的防止夏季地下水温度较低时所造成降温
管上结露,从而增加环境湿度,影响降温效果。重点解决节
能母猪福利化调温猪床夏季露水凝结问题,从而为母猪提供
福利化的生存环境,同时降低养殖场整舍加温或降温的能耗
,促进畜牧生产的节能减排。应用推广母猪5000头以上,辐
射规模达2万头以上,通过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平均每头
母猪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0元,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
间接经济效益分别达50万元和200万元,形成以健康与福利
化养殖模式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反过来推动生
猪健康与福利化养殖进程的良好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生猪
健康养殖,提升生猪产业整体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养
殖生态环境。
本项目属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发电厂设备的故障
诊断技术。主要科技内容(1)研究裂纹转子引起的振动机
理,得出现场机组出现裂纹转子的振动特征尽管裂纹转子通
常会表现在工作转速和副临界转速下2倍频振动特征,但研究
表明只有当转子裂纹深度发展到其直径的1/3以上时,其才会
呈明显2倍频振动,大多裂纹转子实际上表现为不稳定同步振
动的特征,特别是转子内部存在裂纹情形。(2)探究转子裂
纹故障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的偏差,提出识别现场转子裂
纹故障的方法和判据,并形成了基于异常振动分析识别转子
裂纹故障的方法。在归纳总结裂纹转子振动特性理论研究结
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振动故障诊断经验,在国内首次提出实
用的基于异常振动分析识别裂纹转子的方法。具体判据包括
:2倍频振动的持续发展;振动持续爬升、转子动平衡对降低
振动无效;振动相位突变后振动快速爬升;振动出现原因不明
的持续爬升;等。(3)异常振动分析识别转子裂纹故障技术
的现场应用利用该技术及时、准确诊断出多台大型汽轮发电
机组的转子裂纹故障,避免了机组继续运行可能出现的断轴
毁机灾难性事故及重大损失。技术经济指标采用本研究成果
后,准确诊断出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低压Ⅰ转子和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机组发电机转子裂纹故障,避
免了机组继续运行可能出现断轴毁机的灾难性事故及重大损
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该项目成果指出了转子裂纹故障振动特
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存在一定偏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基于异常振动分析识别转子裂纹故障的方法,进而有效促
进了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裂纹故障诊断领域的技术发展。国内
外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裂纹故障时有发生。随着大量高参数大
容量机组的在役运行,在较为恶劣的机组运行条件及电网新
型输电技术应用的条件下,加之制造厂生产的个别设备质量
控制不严等因素,今后机组运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转子裂
纹问题。因此,基于异常振动分析识别转子裂纹故障的技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日常工作中打印共享可使用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一)打印机共享器连接方式在员工较多的办公室里,往往有
数台计算机,多台打印机,为了让所有员工都能使用打印机
,即一台打印机能供所有用户使用,可以采用打印共享器专
用设备实现打印机的共享。一般来讲打印机只提供一个接口
,或并行口、串行口或USB接口,使用打印机共享器实际上
扩展了打印机接口,让各台PC机能同时连接打印机。从原理
上分析,打印机共享器可采用组合逻辑电路或单片机电路来
实现,可通过设计管理软件来对打印机进行管理。功能完备
的打印机共享器能提供4个以上的计算机接口和打印机接口
,具有广播打印功能等。采用打印机共享器投资省、操作简
单,受电缆连接线传输距离的限制,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距离
不能太远,所以它适合计算机位置集中且用户不多的情况。
它的优点,可让一个用户同时使用多台打印机,输出同样内
容,进行大批量打印。(二)网络打印连接方式在一般的部
门内部都组建了局域网,利用局域网的数据高速传输、软硬
件资源共享的特性,通过对终端PC机的设备或将打印机驳接
打印服务器,把用户的打印作业交给网络中指定的打印机,
实现打印机的共享。根据连接方式可分为:文件服务器网络
打印、外置打印服务器网络打印和内置打印服务器网络打印
。1、文件服务器网络打印这种方式实现简单、操作方便,
不需增设额外设备。它利用Windows提供的打印共享服务的
功能,将局域网中的一台PC机连接打印机,设置共享,其它
PC机下载安装驱动程序,形成打印服务器--客户机连接方式
。这种方式无需其它接口设备,但缺点明显,只有在打印机
所连接的主机开启Windows系统下,其它客户PC机方可使用
打印机,且主机一般只可以连一台打印机;当打印作业数量
较多时,主机的系统资源消耗就相应增大,影响了主机正常
工作;若把一台PC机完全作为该打印服务器来使用,势必造
成资源浪费;用户不知道打印机的状态。文件服务器适用于
打印作业量不多、用户相对集中、要求不高的场合。2、外
置打印服务器网络打印外置打印服务器是一台专用的网络设
备,它与打印机连接,实现打印机的共享,供网络用户通信
使用。打印服务器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兼容大多数打印机和
。它可提供一个或多个打印机接口,接口类型有串口,并口
和USB接口,提供10M/100M自适应适配器连接到局域网中,
配合管理软件,用户可以查看打印服务器的工作状态,管理
员可以对用户和打印服务器进行管理。使用外置式打印服务
器实现网络打印功能,连接方式灵活,可同时连接多台打印
机,在有内部网的单位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但购买打印服
务器需花费一定的费用。3、内置打印服务器网络打印对于
具有网络打印模块的打印机,内置打印服务器是打印机的扩
展组件,其接口分为MIO接口、EIO接口、PCI接口,其中PC
I方式传输速率最高。作为打印机的内部组件,数据传输没
有经过中间转换环节,所以,通信速率很高,同时这类打印
机价位也较高。打印服务器组件扩展卡类型与打印机所提供
的扩展口类型相对应。本课题研究是在打印机共享连接方式
主要有以上几种,打印机共享器连接方式使用范围窄,性价
比较低,只适合计算机数量少且放置集中的用户。文件服务
器连接方式充分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
能,无需额外设备,适合数台计算机用户共享打印机的场合
。而内置和外置打印服务器连接方式,不仅使打印速度快,
且便于管理用户和打印机,是共享打印设备的首选方式。
鉴于零售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以线上销售为主
的企业中,商品条码应用并非强制性,结合深圳市食品安全追
溯信用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推广应用,与顺丰优选、
天虹、饿了么、美团等电商平台进行深入沟通与合作,通过
供应商商品条码应用倡议、线上商城供应商培训、进口数据
采集应用、战略协议签订、追溯数据对接、食品追溯一致性
认证等一系列推广应用活动,与顺丰商业、天虹、饿了么、
美团等达成战略合作,签订商品条码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形成
商品条码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强化及固化商品条码在电
子商务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中的应用。同时,针对本地电商
的商品条码应用需求,总结经验探索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服务
应用及推广模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光电二极管的核辐射探
测仪,包括无线装置、显示装置与电源装置,采集核辐射射线
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的核传感器,将信号进行放大、平滑及
阈值设置的信号处理装置,对光子进行记数的计数器,对检测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的CPU处理器及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具
有闪烁探测器很好的探测效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
光电二极管的核辐射探测仪,包括无线装置、显示装置与电
源装置,采集核辐射射线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的核传感器,将
信号进行放大、平滑及阈值设置的信号处理装置,对光子进
行记数的计数器,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的CPU处理器及报
警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闪烁探测器很好的探测效率。
项目针对短流程制备铝合金大扁锭及其深加工过程
中的众多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创造性地研发了铝熔体净化和
晶粒细化过程中的三大技术,成功开发出多种铝合金大扁锭
。首次发现了铝薄板退火过程中存在的"临界再结晶温
度现象"和"薄板尺寸效应"以及深冷过程中
纤维晶粒低温"碎化"现象和纳米析出相,建立了
纤维晶粒"不对称收缩裂解"理论;首次确定了相
同成份、不同状态铝薄板的高低温性能变化规律;开发产品
的主要技术指标达世界先进水平。项目论著7篇,发明专利
4项,企标1个,培养人才27名。其成果成功应用于多家企业
,仅重庆三家企业近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利税近
亿元,节能降耗2万多吨标煤,减少废气废渣SE放1.4万吨。
该成果荣获重庆市2012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60;
本育苗架可以用于林业育
苗、花圃育花苗、商业也可以育芽苗菜生产的育苗装置。
项目核心创新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洒
水机构,当使用者需要对培育箱中的幼苗进行浇水时,使用
者开启水泵即可对幼苗浇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可以对多余的水分进行回收,达到多余的水分进行收集
的目的。
项目详细用途:
本实用新型育苗架可以用
于用林业生产造林苗木、苗圃可常年提供优质的花卉、农业
可以进行集约生产秧苗进行出售、商业上可常年生产芽苗菜
供应市场等领域,即可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节
约土地,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预期效益说明:
预期效益根据生产项目需
求,达到的经济效益可观。
本项目成果依托于2017年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
大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究项目“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
质谱联用仪研制”(项目编号:20160416053)。由广州禾
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并联合高校及下游单位进行产学研
合作完成。本项目采用正交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和高通量飞
行时间质谱技术,将全二维气质联用仪分为全二维气相色谱
、气质接口、气质接口、高灵敏度电子轰击离子源、高分辨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高速采集系统、系统控制与数据处理
工作站等子系统逐个开发,再集成测试。研制过程中逐个攻
克了每个子系统的关键技术,完成了全二维气质联用仪器(
GC×GC-TOFMS)的开发,技术指标包括:色谱温度范围
室温-399℃;质量检测范围1~1063amu;质量分辨率(FWHM)
M/z=264位置,分辨率3044;质谱检测下限1pg,,其中的关键技
术创新点包括:1)开发了新型的高灵敏度电子轰击技术,结
合正交二维气相色谱分离技术、以及高通量采集的飞行时间
质量分析器,使得本仪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开发
了全二维气相色谱独立控温技术以及消除扰动的四喷口调制
器技术,不仅解决了两维色谱温度无法独立调节优化的问题
,也克服了现有冷热调制器对柱温箱的干扰,显著提高了组分
的分离度及其保留时间的稳定性等性能;3)开发了一种离子
双移除技术,解决了大量载气及背景离子导致的对检测器的
快速损耗,显著提高了检测器的使用寿命及仪器的长期稳定
性。成果已针对食品安全鉴别、自来水分析、香精香料分析
、污泥分析等实现应用,未来将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烟
草、生物医药、代谢组学、食品安全、香精香料等领域复杂
样品的全组分分析。
该项成果肯定了在家兔骨髓细胞中存在有26种磷
酸酯酶的细胞,并对这30种酯酶在骨髓粒细胞成熟过程中
量的变化进行了光密度测定,提出了13种酶随着细胞成熟
酶活性增强的趋势,为家兔骨髓细胞核苷酸磷酸酯酶的活性
提供了参考资料。
立项文件,来源: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科技司
,项目名称为仪,项目编号为2012QK125。落锤式冲击试验机
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建筑、建材、化工等行业,是
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或者试样特性指标的重要仪器,直接关系
着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但对于它的计量却还仅仅停留在一般
只测量落体部分质量和自由落体高度,不考虑导轨摩擦和空
气摩擦、落体刚度、落体几何形状等因素的理想状况下的计
量,不能够充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检定
方法、研制专用仪器、确定检定指标,制定国家计量校准规
范。该项目关键是找出合理表征冲击功的量,即测量冲击前
瞬时速度和落体质量:测量冲击前瞬时速度。研制的瞬时速
度测量仪,按照测量基本原理:V=△s/△t,利用已知间隔的两
个传感器的距离,假如能够测量物体经过两个传感器的时间
就可以测量该物体通过两个传感器之间的平均速度;利用通
过物体(特别是自由落体的落锤)的加速度不变,使用多组
传感器,达到测量加速、测量制定位置瞬时速度的目标。主
要采用技术1、使用多路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2个以上的速
度结果,可以互相印证,提高测量结果的置信度;2、利用多路
传感器技术,解决了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问题;3、传感
器安装支架安装有水平指示器,保证了传感器的竖直方向的
测量准确性;4、使用自适应感应点技术,降低环境光的干扰
。现场测量时,环境光线对光敏传感器有较大的影响,该项目
提出了把背景光的光强参数作为算法中判断被测物体的感应
点的一个自适应参数,从而解决了背景光的干扰,提高了测量
的准确度;5、提出了速度量值的校准方法,解决了速度的溯
源问题。设计传感器安装直接,利用现有的转速标准装置,申
请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项目《线速度测量仪校准规
范》,解决了速度测量仪的的量值溯源问题;6、使用温补晶
振,是时间测量的最小分辨率达到了0.03us;7、使用激光作
为传感器,解决了相互作用力的问题;8、使用高灵敏性光敏
二极管,为准确测量时间提供了可能;9、使用现场可编程门
阵列,自动计算,中文界面,简单易学。本装置的主要创新性
:1、使用多路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2个以上的速度结果,可
以互相印证,提高测量结果的置信度;2、利用多路传感器技
术,解决了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问题;3、传感器安装支
架安装有水平指示器,保证了传感器的竖直方向的测量准确
性;4、使用自适应感应点技术,把背景光作为一个参数调节
传感器感应点,降低了环境光的干扰。5、提出了速度量值的
校准方法,解决了速度的溯源问题。设计传感器安装直接,利
用现有的转速标准装置,申请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
项目《线速度测量仪校准规范》,解决了速度测量仪的的量
值溯源问题。由于落锤冲击试验机的应用非常广泛,速度作
为校准落锤冲击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能够使用的直接测
量仪器。该项目的初步完成解决了落锤冲击试验机落锤速度
的测量难题。由我院承担的JJF1445-2014《落锤式冲击试验
机校准规范》的已发布实施,速度测量仪器将会成为全国检
校人员使用的通用仪器。
羌活,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
umTingex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Bpi
ss.的干燥根茎及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2000多年的
药用历史,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
痛无汗、寒湿痹、风湿疼痛等症。本研究采用先进的样品前
处理技术,以多维色谱-组合质谱法作为研究技术和手段,在
实现羌活现代化提取、分离和鉴别以及制备技术平台建立的
基础上,对羌活体外质量标准的确立和极性化合物组活性筛
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法对使用加速
溶剂萃取法(以下简称ASE)对羌活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
进行了优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组合质谱技术鉴定出羌活
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对羌活的非药用部位茎、叶进行了生药
学鉴定、化学成分组和代谢组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为羌活
茎叶的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不同炮制方法的羌活提取物
、茎、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具有活性的羌活
有效部位,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羌活作为中国传统中
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药用价值巨大。近年来需求量大量增
加,市场上的商品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给羌活药材的临床应用
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其主要原因是羌活的药效物质基础不明
,羌活巨大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已有标准难以控制羌活
药材的质量,因此,对羌活药材进行化合物组及代谢物组的研
究,将有利于发现羌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及入血成分,从而
从体外控制羌活的质量,为羌活药材的现代化、国际化奠定
坚实的基础。羌活药效成分的确定,为羌活进一步的体外定
量指纹谱、体内代谢指纹谱以及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奠
定基石。确定其严格的质量标准能够有效保证羌活用药的安
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全面的体内代谢指纹谱的建立,揭示
出羌活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体内代谢特征,为其作用机
制的推断提供参考;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表明了羌活在
体内的吸收、转运、分布与代谢过程,为临床给药方案提供
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的羌活药材主要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
鉴定、快速分离制备、及其色谱-组合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全
面质量控制、多方位体内代谢过程探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对阐明羌活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义。本项目任务书规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羌活药材的收集与化合物成分鉴定:(1)收集不同基源
、不同产地和不同商品规格的样品;(2)选择对提取效率有
大幅度提高的现代化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快速高效的提取羌
活及宽叶羌活中的主要成分。找到对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共有
峰和区分峰,作为定量指标;(3)对多批样品中多个定量指
标进行了多组分含量测定,全面评价羌活及宽叶羌活样品的
质量。2.多种制备技术结合大鼠镇痛实验(1)采用大孔吸
附树脂分离切割得到羌活不同极性化合物组;(2)运用大鼠
福尔马林致痛实验,筛选出活性镇痛化合物组;(3)利用分
析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快速大量制备羌活活性单体成分。3
.羌活药材多组分质量控制(1)对多批不同产地的羌活及宽
叶羌活样品进行中药指纹图谱分析;(2)采用相似度分析、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区分不同品质的样品,同时找到对质量
有重要影响的共有峰和区分峰,作为定量指标;(3)对多批
样品中多个定量指标进行了多组分含量测定,全面评价羌活
及宽叶羌活样品的质量。本项目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方面:(1)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取适量不同产地羌活及宽叶
羌活药材,分别粉碎、过50目筛,室温下储存,备用。分别准
确称取干燥粉末,置于ASE不锈钢萃取池中,底端放置玻璃纤
维滤片,防止滤渣进入收集瓶中。两端用不锈钢螺旋帽旋紧
,置于相对应位置。分别用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按实验
设计的条件,在不同提取温度,萃取时间,循环次数下提取羌
活粉末。设置用60%池体积的提取溶剂冲洗萃取池,并N2吹扫
一定时间,用收集瓶收集提取液。(2)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
别法进行多组分质量控制,采用目前认为控制中药质量最有
效的手段——中药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羌活进行分析,多点
校正后,进行色谱峰的自动匹配,根据实际情况,UHPLC法测定
不同批次羌活样品中定量指标成分的含量,计算目标成分日
内、日间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以及峰面积的
RSD,评价各批样品的质量。
10KV专变用户预付费系统,由SG186系统、电力用户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装置和被控开关等部分组成。采集
主站自动读取电能表数据,实现远方数据采集功能。当预付
费电能表内的用电金额用到用户预交费的一定比例或者剩余
一定金额(可设置)时,电能表输出脉冲,启动声、光报警,
同时通过自动短信息通知用户,提醒用户尽快续费,如果用户
没有及时续费,等到预交的电费用完时,立即断电。电能表可
以实现2轮控制,根据现场需要,决定控制主进开关,或者控制
分路开关,控制分路开关可以实现2轮控制,断电时先断重要
级别低的负荷,促使用户尽快交费。售电流程与电能表资产
全部纳入SG186系统管理,有利于监测售电流程、电费资金走
向,时时监控电能表状态,便于电费资金和电能表资产管理。
采取的预购电技术,客户用电透明,有利于调节供用电双方关
系,提高优质服务质量。
项目为我院自选项目。高丰度稳定同位素N-15作为
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化学、药物学、医学等
科学领域。高丰度稳定性同位素N-15采用NO-HNO_3化学交换
法二级塔级联技术生产。其原理是:在交换塔中,下行的硝
酸与上升的氧化氮气体在填料表面发生如下同位素交换作用
:15NO(g)+15NO_2(g)+14HNO_3(l)→14NO(g)+14NO
_2(g)+15HNO_3(l)此时,气相中的,15N被交换到液相
中。因此,由塔低出来的硝酸其15N丰度值较塔顶高出许多
倍。在回流塔中发生如下相转换:2SO_2(g)+2HNO_3(l)
+H_2O(l)→2H_2SO_4(l)+NO(g)+NO_2(g)由此可知,
回流塔的作用是把由交换塔低流出的49%的HNO_3转化为气相
的15NO和15NO_2,然后使其上升至交换塔中维持气液逆流接
触,而在填料表面进行质量交换与传递,以达到液相硝酸中
的15N同位素被浓缩。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体外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梁
式桥加固方法。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大小是该类桥梁体外
预应力加固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类桥梁的加固验收、检
测评估中,均需要测试体外预应力的张拉力大小。然而,现有
的技术手段中,除非在施工时安装压力传感器,采用其他方法
很难精确测定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大小。由于体外预应力
筋通常是通过很多个转向块与桥梁梁体接触的,转向块之间
的距离通常很小(往往在体外预应力筋直径500倍以内),导
致体外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很小,转向块与预应力筋的接触
刚度、预应力筋的锚固刚度、预应力筋减振器等因素均会对
预应力筋的测试频率产生较大影响,而这些影响是未知的。
因此,采用常规频率法很难精确测定体外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其测试精度无法满足工程要求。如何对体外预应力筋的张
拉力进行精确测试,一直是未解决的工程难题。因此,在对体
外预应力加固桥梁进行验收或检测中,急需一种能够精确测
定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的方法。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发
明公开了一种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精确测试方法,发明人设
计了相关测试模型,通过将体外预应力筋的边界条件简化为
一个阻尼和弹簧支承,并进一步将预应力筋简化为具有等效
计算长度的简支张拉索,在预应力筋中间附加质量块,优化建
立了预应力筋中部附加质量块前后拉索的振动平衡方程,最
后形成预应力筋的等效计算长度的识别算法,由此建立了本
发明的测试方法。该法测试方便,测试成本低,仅需对预应力
筋进行附加质量块前后的两次振动频率测试;而且测试精度
高,可很好地解决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精确测试的难题。将
本发明应用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检测领域,可实现便捷、
高精度测试体外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从而为该类桥梁的检测
、监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采用本发明方法,测试精度可
达到5%以内,满足工程要求。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法测
试方便,测试成本低,仅需对预应力筋进行附加质量块前后的
两次振动频率测试;而且测试精度高,可很好地解决体外预应
力筋张拉力精确测试的难题。将本发明应用于体外预应力加
固桥梁检测领域,可实现便捷、高精度测试体外预应力筋的
张拉力,从而为该类桥梁的检测、监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技术已经在技术
理论、设备方面形成整套体系,达到了可以工程应用的成熟
程,并且已在多座实际桥梁当中进行了可靠性验证。该技术
适合于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检测,操作方便、可靠性强。⑤应
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该项桥梁无损检测技术成果成功的
应用于邕江大桥等桥梁的体外预应力的检测评估工程中。解
决了体外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测试难题,取得了很好的工程
化效果。
此项目为安徽省气象局2012年度第二批省局气象科
技发展基金项目,由气预函[2012]11号文批准立项,项目编号
KM201209,主持单位为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本文介
绍了车载双偏振雷达参数ZDR的处理方法。首先分析了信噪
比SNR对ZDR参数的影响,得出信噪比(SNR)至少要大于18d
B,ZDR数据才可信;其次分析了雷达附近的不同类型遮挡物对
ZDR参数的影响并进行了订正处理;针对ZDR的系统误差,提出
了结合反射率因子和ΦDP增量来判断小雨区,获取ZDR的系统
偏差;最后,实现了KDP参数获取算法并用于ZDR衰减订正。针
对业务应用,给出了实时处理ZDR参数的业务流程图。发表论
文《C波段车载双偏振雷达ZDR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已被高
原气象已录用。
该发明采用特殊工艺将铝及其铝合金材料表面的金
属晶粒的自然花纹形貌展现出来,可以直接使用、或经阳极
化处理或在该铝材表层之上附着有一层透明的防腐保护层,
生产出一种表面呈水晶花纹的铝材,在不影响铝材表面性能
的前提下起到更好的装饰及美化作用。通过处理加工的这种
材料,同样不影响表面的性能,而且其表面花纹犹如水晶花
纹,有立体感、美观、富丽堂皇、装饰效果极好。用于幕墙
、内墙,天花吊顶,扣板、门窗、立柱等方面,或用于各种
家用电器、设备等的外壳,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若建一条
年产300万m^2的水晶花纹铝板吊顶或内墙装饰板生产线,固
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利润可达18
00万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路单系统。该系统采用CDM
A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及开放式信息处理技术,实时采集和记录
车辆的运行信息,并传送到上级总调度数据库中进行决策。
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用于接收上级主控机的当天行车计
划,处理路单信息并传入主控机;站点发射器,用于对车辆发
送呼叫信号;车载台,用于记录、存储路单信息并上传到基站
控制器。基站控制器与车载台之间建有全双工无线链路,通
过帧请求和应答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站点发射器与车载台
之间采用无线单向数据传输方式,由站点发射器对车载台发
送站点信息;基站控制器与上级主控机之间通过通信口进行
双向数据交换,并通过软件实现各硬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可用
于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系统中。
农村物流由于受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等因素
制约,一直是物流发展的盲区。当前,随着新农村市场化水平
的进一步提高,农村物流量成倍增长,如何打通物流覆盖的“
最后一公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宁海县试点交邮
合作发展农村物流项目一年来,逐渐暴露出物流网络建设快
,物流服务水平跟不上的问题,亟需从理论上解决项目推进的
技术难题。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宁海县交邮合作试点项
目的实践,分析基于交邮合作的县域农村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和存在的问题,为试点项目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支持;研究
基于交邮合作的县域农村物流服务能力评价和实现路径,以
解决试点项目实施以来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为县域农村物
流的发展提供实践应用指导。本项目的调研结果显示,宁海
县基于交邮合作的县域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物流公共基础设施
有待完善、信息化水平低,村邮站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功能
单一,供销社自承现象严重,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运行不规范
等问题。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在网点布局,路线规划,设施设
备的管理上得到了较高的评级,而在人才培养,员工素质以及
产品增值推广等方面的表现还显不足。最后,研究报告从加
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服务、推进
城乡合作与发展、完善工作人员的服务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
项目改进的实现路径。
电力交易业务分析定制平台研究与开发项目分析了
我国及福建省电力交易业务现状,在借鉴国内外电力市场指
标分析经验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电力交易业务评价
指标体系,给出了定性指标量化处理与定量指标规范化处理
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以购电效益为核心的电力
交易业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定制分析方法,阐述了电力交
易业务定制分析的概念与分类,给出了单维度、多维度数据
生成定制指标的数学模型。在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了指标体系对定制指标接纳方式,设计和开发了满足电力市
场运营分析要求的交易业务分析定制平台,研发数据抽取工
具、可视化报表工具、电力市场数据交换工具、数据校验工
具,运用可视化决策支持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工
具可视化及数据挖掘可视化,对数据信息采用图形、图像、
虚拟现实等易为人们所辨识的方式展现原始数据间的复杂关
系、潜在信息以及发展趋势,辅助交易业务人员进行决策。
项目研发的电力交易业务分析定制平台于2012年7月投入运
行,功能运行稳定,有效支撑了交易中心的交易业务分析工作
和省内电力市场交易工作,有助于优化省内外的电力电量交
易,扩大交易规模,促进交易机制建设,促进公司经营利润的
增长,提高电力交易分析决策效率。平台投运以来至2013年
1月底,通过交易业务分析而进行交易组织决策的跨省跨区电
能交易39190万千瓦时,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双边交易电量
63016万千瓦时。通过平台开展电力交易分析决策后,在规范
、透明、合理的前提下,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项
目投运后,截至2013年1月底,为公司累计新增产值(产量)
约1050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约190万元,增收节支总额
约1240万元,随着交易业务的逐步扩展,预计2013年增收节支
总额将达约5200万元。通过平台有效地增加了省公司购电决
策能力,促进了发电权交易及清洁能源消纳,实现了节能减排
,优化了电力能源的优化配置。平台投运以来至2013年1月底
,节约煤炭4.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
941吨,以综合效益750元/吨(节煤)计,转换为环保效益共
计3652万元。应用证明本项目所提电力交易业务评价指标体
系的理论和定制分析技术实现是成功、可行、高效的。评审
专家组在评审意见中指出,本项目研究成果平台界面友好、
技术先进、功能实用,提高了电力交易业务分析与决策工作
的科学性,提高了电网企业进行电力交易业务分析的工作效
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以复杂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为研究背景,
长期研究复杂系统稳定控制、故障诊断和优化理论与方法。
申请者在自动控制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影
响的研究成果。在故障诊断与优化控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表论文SCI检索源论文47篇,其中影响因子在1.3以上的为
28篇,SCI他人引用137次。授权或公开申请发明专利7项。
一种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的海域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点
目标提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原图像的点态赫尔德
指数,将其二值模糊化增强;将处理结果作为独立成分分析
方法的输入,得到图像的空间表达:基图像和独立成分;制
定分离判据,对空间进行分离,获得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空
间,以及非噪声信号对应的非噪声空间;使用非线性滤波算
子对非噪声空间的独立成分进行增强,再将其和已经获得的
基图像进行反演重构,得复原图;通过简单阈值分割给出海
域原图像点目标的二值化提取结果。本发明对于海域合成孔
径雷达图像强海杂波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能够有效的
完成点目标提取。
该课题采用直接测量矢量的方法测量发电机的功角
,并在DAS系统上实时观测运行中的发电机功角数据。在功
率调节时,实时掌握发电机静态稳定储备系统,使机组运行
在稳定区域,有效防止因发电机发生失步而波及到系统的稳
定性。目前,功角仪已经在贵州所有30万以上的机组上(包
括部分20万机组),都成功安装了功角仪,共四十余台,工
作正常。该功角仪的输出信号,可以向PMU实时传送功角数
据,精度及实时性均满足要求,为贵州电网建设动态安全监
测系统提供了条件。继续对功角仪这一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加大宣传及推广力度,加大对运行人员的技术讲解,为贵州
电网及南网的动态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该项目根据油田生产管理的需要,主要研究了从单
井到场站全过程关键生产参数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辅助
决策的数字化技术,通过生产过程监控技术的研究和相应配
套装置与仪表的自主研发,建设了单井集群远程监控、单井
-计量站集群远程监控和单井-计量站-联合站集群远程监控
三种远程监控模式,实现单井、计配站和联合站的远程监控
,集输过程的集中监控管理,油田局域网生产数据的浏览;
通过油井生产机电一体化智能调控、实现机采设备对油井供
液能力的自适应,改变油井单一固定的生产制度,提高了油
井的举升效率,实现油井举升系统的供排协调;通过油井无
线示功图测试,实现注采井的井口计量,在线诊断;实现数
据平台上集成了油水井动态分析、故障诊断及优化设计、远
程在线连续计量产液量和泵况诊断等生产管理软件。前景目
前仅在华北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三采油厂、第四采油厂、第
五采油厂单位进行了规模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该套技术适用于华北油田所有油气生产单位的生产
过程监控和数据处理。也可用于我国东部油田的数字化建设
。
深入系统地将有关变结构控制算法应用于各种复杂
机器人(包括柔性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全自
动贴片机等)控制问题,进行了大量数值仿真和实时控制实
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和实际应用效果。(a).自
主研制了两关节柔性机器人,对变结构控制算法和基于模糊
逻辑与遗传算法的控制器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取得
了良好的控制效果。(b).自主研制了两轮驱动的移动机器
人,将有关变结构运动规划与控制算法应用于移动机器人对
象,进行了系统的数值仿真和实时控制实验,为进一步的工
业应用奠定基础。(c).研制了焊接机器人平台,将有关智
能变结构控制算法应用于焊接机器人对象,进行了数值仿真
和实时控制实验,为进一步的工业应用奠定基础。(d).自
主研制了电子制造业的关键基础生产装备-全自动贴片机,
并在其电气系统的运动优化与贴装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基于
模糊逻辑的变结构控制算法,有效地解决了高速高精度运动
情况下电气系统的抗干扰问题。该装备作为广东省政府、广
东省经贸委和科技厅重大装备技术创新重点支持项目,已经
开始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总之,该项目综合应用现代分析
工具和先进控制理论,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非线性复杂系统的
变结构控制问题,建立了基本完善的复杂系统变结构控制理
论体系,对推动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起到了带头作
用。在分布参数系统、时滞系统、广义系统以及非完整系统
的变结构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富有独创性和特色
,在机器人复杂系统的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应用成果来源于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
产学研合作领域,立足于食品安全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与
健康、对国家声誉和政府形象的影响,建设联盟示范,突破食
品安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推动食品安全产业发展,打造
“五链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引领广东省食品安全产
业转型升级。技术创造性:①独创性地将酶触反应、免疫胶
体金、电化学等传统方法和近红外光谱、近红外等技术结合
起来,开发检测范围全面、可现场、实时检测的快速检测系
统。②创造性地使用透射式体全息光栅来进行便携式近红外
光谱仪的光学系统设计,有效提高近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和
探测微弱信号的能力。③项目检测模块可以涵盖微生物检测
所有项目,每一个检测项目都有一个独立的试剂配方,满足通
用型的适合各种产品检验的要求,技术行业领先。④通过互联
网+食用农产品检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形成数字化检
测规范,数据实时联网建立检测数据追溯体系,满足不同类型
用户需求,技术国内领先。攻克了以下关键技术:①建立了稳
定、有效的数据库系统架构,解决了基于查询历史的数据分
区自适应优化,数据库查询可扩展性,数据压缩与查询效率间
平衡等问题,为多客户端,多用户接入提供数据响应保证。②
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或系统与移
动智能终端间的双向快速的数据连接通道,构建检测设备数
据上传网络,结合4G/3G,、WiFi传输手段,部署远程服务器与
多客户端的互联网+食品快速检测平台。解决了多用户、多
客户端接入下的数据传输及业务流程通畅运转的问题。广东
省食品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管理机制健全、运行良好,吸
纳了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等共25个成员单位。加快科技成
果转化,联盟转化了多项近红外光谱快检和食品安全快检产
品,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华南地区食品安全产业转型
升级。在“五链融合”的建设示范过程中,带动了食品安全
产业检测行业的发展,也为地区带来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间接带动地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获得了
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单位2019年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创新
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二等奖、第八届中国创新
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优胜奖、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广东赛区)现代农业省级专业赛优胜奖。
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所属专项为新型
印刷显示技术与材料,所属专题为TFT阵列技术与驱动集成,
项目名称为“可印刷高介电常数绝缘显示材料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申报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依托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
点实验室,面积超过2万平米,拥有仪器资产总值超过1.5亿元
;在发光材料、器件和显示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印刷显示材料与工艺最核心的研究单位
之一。参与单位创维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
设计中心,累计申请专利5700多项,现有员工四万余名,品牌
价值达997.66亿元。参与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具有光电子材料
与器件的完整研发平台,设备总资产达6000多万元。参与单
位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显示器件开发的高新
技术企业。真空电子器件边际效益逐年递减,主要工业国家
开始新型显示产业布局,促进了低成本印刷显示的发展。可
印刷高介电材料技术是实现高分辨、低功耗印刷显示系统的
关键环节之一,但目前市面上缺乏成熟的高介电印刷墨水材
料;此外,高性能、高可靠的介电层印刷图形化面临挑战。项
目从高介电墨水材料、薄膜及器件制备技术等角度出发开展
研究,设计并制备出稳定可靠的氧化物墨水材料体系,通过对
印刷工艺参数的系统优化,成功印刷制备了高性能的高介电
氧化物薄膜,其烧结温度≤350℃,相对介电常数≥25,禁带宽度
≥5.8eV,光学透过率≥90%,结合强度≥5B;基于高介电氧化物介
电层的薄膜晶体管器件迁移率达到12cm2/Vs,开关比10E6。
研究的创造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设计
了一种基于sol-gel材料体系与水溶性聚合物的墨水体系,其
具备热致凝胶特性,经印刷涂布的图形在打印机基板的热输
入下发生凝胶化反应,固定了打印形貌,从而很好的克服了由
毛细流动引起的沉积不均匀问题,使印刷制备高性能薄膜器
件成为可能;(2)提出了基于热增益聚合物网络的低温烧结
新思路,利用聚合物凝胶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局部放热效应降
低了所需要的烧结温度,有效减少了能量消耗;(3)设计了
基于高介电氧化物的叠层堆栈型结构以实现界面缺陷阻断,
很好地解决了高介电与高禁带宽度难以兼顾的器件集成难题
,从而实现了高性能薄膜晶体管器件制备。目前,氧化物墨水
材料体系的成分已基本确定,技术成熟度为TRL8,所有原材料
均无毒无害,成本较低,生产工序简单,可用于大规模印刷制
备显示器件,有效缓解了市面上相关印刷浆料短缺的问题;印
刷氧化物薄膜的工艺已经成熟,技术成熟度为TRL8,工艺流程
的安全隐患小,已在创维公司的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显示屏
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不足之处在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
及生产工艺的整合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印刷介电层的薄膜
晶体管的技术成熟度为TRL7,当前显示器件中印刷介电层研
究刚刚起步,一般用于低端应用,在高端电子器件应用方面存
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综上,项目发展了可印刷高介电关键
材料设计新思路,通过创新的工艺设计,提高了印刷介电层的
性能,并实现了高性能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建立了其材料设计
相关基础,部分技术已实现产业化。
一、任务来源:本课题源于铁四院科研课题合同2
011K089《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地网设计仿真技术研究及工
程验证》。二、应用领域。应用领域为高速铁路工程领域。
三、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1、提出了高速铁路接地系统
的不等电位矩量法计算模型,实现接地参数精确计算。此前
铁路工程设计采用等电位模型和简化计算公式。法国提出了
简化模型,其余国家无。2、提出了铁路接地系统接地阻抗测
量的反向远离法、补偿法和电位降法3、提出了高速铁路接
地系统互联后各种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分流系数,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分流系数测量方法,实现了带电状态下独立接地体
分流系数准确测量。四、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本成果运
用现代大型接地系统的理论模型和算法工具,深入分析了高
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接地和桥梁、隧道、站房建筑等大型自
然建筑物接地体的匹配关系,对与大型接地系统等电位联结
后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地网特性参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影
响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和测量验证。本成果首次针对高速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地网与大型接地系统等电位联结的工程案
例,提出了整体仿真的模型及算法,并采用小电流异频法在典
型的高速铁路工程实况条件下进行了现场测试,验证了模型
及算法的正确性。结合研究分析,首次给出了大型接地系统
与接地网间距对地网特性参数影响定量结果及各种土壤电阻
率条件下的大型接地系统分流系数。根据对基于大型接地系
统的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地阻抗、最大地电位升高及网内
电位差、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地网特性参数及其土壤电阻
率、接地网等措施因素的关联性匹配深化研究,系统地优化
了变电所等地网安全性设计与评估方法。结合研究的初步结
论,提出了直供户外布置、直供户内布置、AT户外布置、AT
户内GIS开关柜布置等典型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布置形式下
单位(1kA)入地短路电流接地安全性各参数结果,可供高速
铁路电气化工程应用中参照使用。五、作用意义(直接经济
效益和社会意义)。高速铁路已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主要交
通方式。供变电工程是高速铁路的动力源泉,为动车组提供
牵引电力,属于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速铁路可靠运输的重要
保障。本成果可有效提升供变电工程接地系统安全可靠性,
降低运维成本,进而实现提升高速铁路运输质量的目的。六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可在高速铁路工程中推广
应用,课题成果极大的提升了我国高速铁路供变电工程接地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应用前景良好。
高精度无人直升机巡检系统在复杂多扰环境内实现
大机动高精度作业,隔离非理想角运动、振动及各种扰动,使
成像载荷视轴与巡检目标保持相对惯性稳定,是实现高分辨
率航空遥感的共性关键技术,长期受国外严密封锁。由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联合天峋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
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优势单位,在北京市科委
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的支
持下,通过产学研联合,历经十余年持续攻关,突破整体壳承
力无人直升机巡检系统、高精度无人直升机自动驾驶系统和
全自主高精度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技术,授权发明专利
14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获批软著31项;发表SCI论文15篇。
研制成功系列装备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在电力巡检、城市安
防、国土资源测绘等行业开展了作业应用。
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
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套地基被动差分
吸收光谱(MAX-DOAS)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小型望远
镜、光栅光谱仪和计算机控制及系统软件等部分。该系统在
地面安装连续自动监测对流层大气污染成分垂直柱浓度和廓
线。通过利用天空漫射光的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同时测
量对流层大气污染成份SO2、NO2、CH2O等的垂直柱浓度和廓
线分布,以及整层大气O3的垂直柱浓度,用于区域大气污染
监测,大气成分垂直探测,以及卫星反演大气污染数据的地
面校验。适用范围:可用于环保部门开展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区域空气污染分布,地面布点后提供我国区域分布的大气
污染数据,也能够用于气象部门开展业务化运行的大气成分
监测,并为我国未来气候观测卫星提供数据校验。典型工程
:北京奥运空气质量立体综合监测应用。
一种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装置①课题
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技术领
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
装置。汽车制动鼓是汽车行驶制动的重要安全件,汽车制动
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关系到驾驶人和货物
财产的安全,因此每个汽车生产厂家对汽车制动鼓的质量都
有非常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各车桥制造厂家对
制动鼓的同轴度等形位公差主要采用三坐标检测,由于三坐
标检具价格昂贵,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在实际生产中无法满
足在线100%测量,只能实现按批量抽检。也有部分小企业采
用改进的制动鼓检具,但这些检具精度差,而且大多是针对同
种类型的制动鼓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对不同类型制动鼓的检
测需求。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对多种类型制动鼓进行检测且
精度高成本低廉的在线检测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经
过检索,已经有部分关于汽车制动鼓检测的技术方案公开。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001194.8,公告日:2013年6月26日
,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检测制动鼓总成跳动的辅具,该
专利方案中的直角支座和支轴承分别固定在底座的两处高低
不同点平面上,通过不同的支撑轴和衬套的组合,可以满足对
不同型号前制动鼓总成跳动的检测。进行检测时,通过拧紧
行星把手固定前轮制动总成。转动手轮,手轮带动丝杆转动
,运动通过传动使滑块相对于导轨上下移动,并通过百分表的
上下移动和工件转动的复合运动完成检测。该专利方案是对
装配后的制动鼓总成进行检测,其影响因素有轴承外圈和轮
毂的配合及制动鼓单件的制造精度,不能满足对制动鼓同轴
度的检测需求,无法保证精度。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80
8013.2,公告日:2014年4月3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制
动鼓全跳动检具,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制动鼓全跳动检具,包
括工作台、测量设备、制动鼓,还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轴
头,在轴头上装配轮毂和轮毂轴承,制动鼓放置在轮毂上,在
工作台上还安装有导轨支架,在所述的导轨支架一侧安装直
线导轨付,所述直线导轨付上设置有滑座,在滑座上连接固定
架,固定架的端部装有所述测量设备,所述测量设备伸入制动
鼓内并抵靠在制动鼓的内圆上。该专利方案结构上存在不足
,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还要进一步改进。②技术原理及性能
指标课题研究的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包
括工作台,还包括滚动支撑座、内孔定位总成、翻板和测量
杆总成,所述的工作台的中心处装有滚动支撑座,在工作台的
两侧平行设置有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后定位板的顶端与翻
板的一端铰接,翻板的另一端装有定位针,前定位板的上端装
有定位针套,翻板与前定位板通过定位针、定位针套之间的
配合进行定位连接;测量杆总成安装于翻板上,用于对待检测
的制动鼓进行检测;内孔定位总成安装于工作台上,用于对待
检测的制动鼓内孔进行定位。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装
置技术创造性地采用简单杠杆原理定位针与针套配合,并利
用两个径向设置的内孔定位柱总成对制动鼓进行定位,能够
方便快速对制动鼓进行在线检测,且检测精度高,操作简单,
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在国内制动鼓的生产制造领域具有实
用的先进性。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技术装
置目前应用成熟,已在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得到应用,适用
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且安全简易。⑤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良好,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制动鼓进行在
线检测,精度很高。⑥历年获奖情况无⑦成果简介本成果提供
一种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装置,克服现有技术
中三坐标检具成本高、保养困难、校正工序繁琐以及普通检
具精度低、无法实现多品种制动鼓检测的不足,可实现制动
鼓在线生产完全检测,且对检测环境要求低,检测精度高,能
够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内孔定位柱对不同类型的制动鼓进行
检测。
一、任务来源及背景该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
厅2015年下达的专利专项资金项目“节能环保产业专利导航
及应用”,项目合同书编号:桂知专15833-2-2,由广西曙光
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承担。项目于2015年01月起实施,经
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已于2016年05月完成研究任务。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
,针对广西节能环保产业,把专利运用嵌入节能环保产业链技
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
节能环保产业链科学发展。三、主要成果1、结合广西开展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分析广西节能环保产业的专利技术
现状,开展广西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技术领域专利信息分析,绘
制广西节能环保产业专利导航地图。2、完成《广西节能环
保产业专利战略研究分析报告》和广西节能环保产业专利导
航地图,建成节能环保产业专利信息专题数据库;根据专利导
航分析结果,指导广西节能环保产业选择研发路线、核心技
术专利布局方案,形成广西节能环保专利导航发展新模式。
四、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从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环保
关键技术及设备、节能关键技术及设备、节能环保产业总体
环境四个方面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演进路线、
国内外龙头企业的动向与进展以及产业专利导航地图等进行
了分析研究;据此,制定和调整了适用于广西自身的研发计划
和市场目标,提升广西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能力,为广西节能
环保产业在“技术-产业-市场”全过程中的有效运用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五、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
完善广西区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好地促进区内相关企业
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培
育新的市场竞争优势,依靠专利导航的分析结果带领和促进
广西区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自主创新、又好又快发展。六、推
广应用前景本项目导航结果的应用可以发挥专利保护对产业
竞争市场的控制力,培育产业竞争力发展新优势;可以发挥专
利集成运用对产业运行效益的支撑力,实现产业价值增长新
优势;可以发挥专利资源在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影响力,打造产
业地位新优势。同时对于推动全民发明创造和广西专利倍增
计划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我区龙头企业开展专
利战略工作也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七、存在的问
题和改进意见节能环保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工作机制尚未健全
。建立专利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持续互动的产业
决策机制,能够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增强竞争优势,高效发挥
专利在产业发展中的导航作用。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色觉检测仪是河南省信息化
电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是IEA2009-0
111。目前国内普遍使用假同色图(色盲簿)作为检测工具
。这种色盲检测图使用一段时间往往就会磨损,检测往往通
过人工翻动来实现图形的选择,使用起来费时费工,并且由
于检测图片数量有限,被试者可以采取记忆方式规避检测,
造成色觉检测的误检和漏检。因此设计一种基于假同色表(
色盲检测图)检查法,又不磨损图片,能够自动随机选取图
片,判定结果的色觉检测设备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的主要
任务是调研国内外有关色觉检测方面的背景与有关资料,针
对国内色觉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大面积色觉准确测试
为目的,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到色觉检测中,实现色觉检测的
智能化、快捷化、准确化,完成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色觉
检测仪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NXP(恩智浦)公司
的ARM7芯片LPC2478为核心处理器构建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
。由于项目对图形用户界面的要求较高,LPC2478芯片自带
的存储容量无法满足要求,系统采用了三星公司的FLASHK4
S561632和美国超捷半导体有限公司的SDRAMSST39VF6401B来
扩展系统的存储容量,外接2G的SD-Card芯片用来存储假同
色图库和被检查人的信息库。系统采用LG公司的4.3英寸触
摸式TFT-LCD模块LB043WQ,作为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设计
了RS232接口、USB接口、以太网三种接口电路将被检测人的
信息上载到上位机中,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色觉检测的管理。
系统应用嵌入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构建软件平台来统筹规
划系统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应用μC/GUI图形软件设计
了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界面良好,并在μC/OS-I
I编写了系统应用程序。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色觉检测仪
,实现了色觉检测的智能化,设备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
、携带方便。
在科技部《汽车排放耐久性转鼓及自动驾驶试验系
统开发》项目的支持下,2008年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发出
了48英寸汽车排放耐久性转鼓及自动驾驶机器人,并进行了
实际应用以替代进口,可用于汽车整车企业、发动机企业、
检测机构等进行轻型汽车的排放耐久测试、整车性能开发、
标定等,目前已经6套已经全部投入实际运行使用。
本成果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1.对交通违法事件预
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指数平滑与曲线拟合的交通违法预测方
法。2.针对交通违法黑点预测问题,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
对基于当量违法黑点进行预测的方法。3.通过多种决策方法
生成交通违法决策。4.在系统实现上,将分析的黑点直观显
示在GIS地图上,更加直观。主要指标:实现交通违法事件分
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一套,系统实现以下主要功能;实现黑点分
析功能;实现违法统计分析功能;实现违法事件预测功能;实
现违法安全决策;实现系统权限管理;实现基于GIS-T的地图
展示。目前本项目成果在省交通总队已投入运行,可推广到
各省、地市交警支队或交通部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成
果的推广应用也有利于构建文明交通、提升城市形象,同时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相应地减少交通事故、减轻空气污
染、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是提升政府形
象和职能的一种途径。本项目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将以
省交警总队为示范点,逐渐向各省、地市交警、交通部门推
广;同时继续深入研究、完善,拓宽成果的应用范围。
1、本成果为一种压力检测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网络
喷嘴压力检测装置,是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自选课题
。目前,加弹机纺丝过程中,空气包覆纱产品需要压缩空气通
过网络喷嘴将锦纶丝和氨纶打到一起,网络喷嘴喷出的压缩
空气的压力对空气包覆纱的质量至关重要,工艺员调整网络
喷嘴压力需参考压缩空气主管上的压力表数值。每台加弹机
上有240个网络喷嘴,且管线较长,主管上的压力表数值不能
准确显示出每个网络喷嘴的压力。2、本成果是为了克服现
有技术中存在的主管上的压力表数值不能准确显示出每个网
络喷嘴的压力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
控制网络喷嘴的压力的网络喷嘴压力检测装置。3、本成果
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网络喷嘴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自上而下
依次螺纹连接的电子压力表、变径套和快速插头;所述电子
压力表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压力表盘、连接螺母和连接螺
柱组成,连接螺柱外圆周形成螺纹;所述变径套中间形成阶梯
孔;所述快速插头由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螺柱、螺母柱和连
接头组成;连接头与网络喷嘴连接。所述阶梯孔的上段孔的
孔径大于下段孔的孔径,且上下段孔均为螺纹孔,上段孔与连
接螺柱螺纹配合,下段孔与螺柱螺纹配合。所述阶梯孔的上
段孔和下段孔之间设置圆台型过渡段。所述变径套为六棱柱
型。所述连接头的底面为球面。本成果提供了一种网络喷嘴
压力检测装置,使用时将电子压力表通过变径与快速插头连
接,将本发明与网络喷嘴连接,可实时检测网络喷嘴压力;有
效的解决了网络喷嘴压力实时检测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简
易,实用性强,可快速检测网络喷嘴实时压力,为生产工艺调
整提供依据,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产品质量。4、本成果技术
成熟,适用范围广泛,使用安全性高。5、本成果已得到成功
应用,较快实现了技术成果的转化。
该成果产品是一种中心静脉穿刺针。基于中心静脉
穿刺针的市场前景,国内外医疗机构对中心静脉穿刺针的巨
大需求以及市场流通的中心静脉穿刺针存在的一些问题。同
时依据人体主动脉和主静脉血流速差异的原理本公司开发了
此项目。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在于改进原有静脉穿刺针的部分
功能,主要解决现有穿刺针无法准确判断穿刺针穿入的血管
是静脉还是动脉问题。包括穿刺针针管,导丝导入管,在导
丝导入管管体上设置一个由阀体和阀芯构成的阀门,阀芯上
设有一个供导丝导入的单项孔,该阀芯与阀体外的阀柄连接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中心静脉穿刺针大体有两种。一种穿刺
针和普通的注射针管相似,导丝的导入方式是从穿刺针管的
尾部传入,另一种穿刺针是Y字形静脉穿刺针(也叫倒穿式
),导丝的导入方式是从穿刺针管的侧方穿入。以上两种穿
刺针都是一种单纯的、较粗的铁针式穿刺针。使用时首先将
穿刺针穿入静脉,然后再穿入导丝。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穿
刺针穿入血管回血后,仅能从回抽入针管的血液颜色来判断
穿刺针穿入的血管是静脉还是动脉。当患者在严重缺氧时受
周围灯光等条件影响下,有时不能仅凭血液颜色来明确判断
。因此,在少数情况下将会使导管误入动脉。还会引起一系
列临床并发症。新型中心静脉穿刺针系统,针对现有穿刺针
无法准确判断穿刺针穿入的血管是静脉还是动脉问题,在穿
刺针的侧方导丝导入口设计了一个可开关的单向阀。当旋转
180°时此法门关闭,打开时贯通血液流出,通过观察
血液流速,判断是动脉还是静脉。如流出的血具有搏动性,
流量大、流速快的特点可视为穿次针穿入动脉,反之为静脉
。待确认为静脉后关闭阀门。同时,导丝传入入而不受阀门
开关的影响。为有效无误的实施中心静脉穿刺术提供了一种
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同时,大大提高了中心静脉盲穿刺
时操作的安全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同时避免了临床并发症
的出现,效果良好。该产品经检测,符合YY0285.3-1999相
关要求。
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对沈阳市道路交通
噪声进行了调查、监测与分析。内容包括等效声级、道路级
别、路宽、车流量、重车比等因子,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的
噪声时间分布规律,采用线性回归和对数回归的方法探讨了
道路交通噪声受车速、车型等因素的影响,为建立和修正噪
声传播模型提供了数据基础。2、对现有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比较。项目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对法
国NMPB-2008模型的影响因子进行了选取、验证及修正,构建
了综合考虑车辆辐射、地面效应、几何扩散等因素的交通噪
声污染整合评价系统模型,将此修正模型应用于沈阳市城市
道路交通噪声的评价当中。3、项目采用3S(GIS、GPS、RS
)技术并与噪声传播模型相结合,根据沈阳市城市建设特点
,建立了基于道路交通噪声的声学仿真模拟评价系统,研究了
沈阳市道路交通噪声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可视化表达方法
。4、项目研究创建了声学仿真模拟预测预警评价方法,较为
全面地对沈阳市奥体中心、浑南新行政区和全运村交通噪声
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及预测预警,将噪声污染与受影响人口紧
密联系,满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实现了噪声环境管理科技
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手段的需求。并在浑南新行政区和
全运村规划建设区域进行了示范应用。
1、课题来源与背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黑木耳生
产基地,年产量20多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以优良的品质蜚
声国内外,全省有近千家企业生产经营黑木耳产品,通过初级
产品加工年产值在200亿元左右,成为拉动农林增收仅次于粮
食生产的支柱产业。我们针对黑木耳产业中存在的三大瓶颈
问题之一:黑木耳产品加工问题以及企业产品提档升级问题
,确立了《黑木耳即食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经专家
论证、省科技厅审批立项。本项目改变原有传统加工模式,
提取纯化制备出黑木耳多糖和蛋白及其系列产品,并且面对
社会不同群体,研发黑木耳即食品、休闲方便食品、专用特
膳食品和营养补充剂4大类食品。旨在提升黑木耳产品的附
加值。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项目改变原有传统加工模式,提
取纯化制备出黑木耳多糖和蛋白系列衍生物,并且面对社会
不同群体,研发黑木耳即食品、休闲方便食品、专用特膳食
品和营养补充剂4大类食品。提升了黑木耳产品的附加值。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带动黑木耳栽培业、加工业以及包装
流通等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广大职工致富开辟新的途径,具
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3、主要论点与论据进行黑木耳即
食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黑木耳即食菜、黑木耳糖果
、黑木耳速食羹、黑木耳蛋白胨、减肥降脂用途黑木耳饼干
、黑木耳超级能量棒等即食产品以及制备黑木耳多糖粉、蛋
白粉等黑木耳营养补充剂。进行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与安
装调试。4、创见与创新1)采用隧道式超声波逆流处理技术
、工业化径向流层析技术,采用固态生物反应和超声波等离
子联用萃取法,提高萃取率;2)采用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纯化
技术和双效膜浓缩技术,提高纯化率;3)研究开发黑木耳营养
补充剂、特膳食品、休闲食品和风味产品等解决了黑木耳传
统加工食品形式单一、利用途径少和利用率低的问题,使黑
木耳产品提档升级;4)采用封闭连续化生产和天然抑菌剂使
用,使黑木耳食品安全得到保证。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
问题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大学和研究院所培养人才
18人,通过黑龙江省北味菌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黑河
市瑷珲山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木耳即食产品加工生产线的
建造和生产,技术培训314人/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29人,带
动人民增收带动相关产业增效3000万元。本项目的研究由于
时间、人力、物力和市场等因素,使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还
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结合企业和市场的需
求关系,根据黑木耳分离物的功能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研制开
发更多的黑木耳产品。6、历年获奖情况无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相位板以及应用该相位板的景
深拓展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包括设置在其光轴上的相位
板;所述相位板的相位分布函数是由4阶幂函数与对数函数相
乘得到,其一维函数表达式为:f(x)=α·x4·s
gn(x)·log(β·|x|),x∈[-1,1]式中,α与β是
所述相位板的相位分布函数的参数,x为归一化坐标;sgn代表
符号函数,当x>0时为其值为1,而当x<0时其值为-1;采用本
发明所涉及的景深拓展成像系统其对应的离焦调制传递函数
MTF无论在高频区域还是在低频区域都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
明显好于已知的两种对数型相位板,从而允许去卷积处理单
元仅仅使用一个数字滤波器就可以获得所有离焦位置处的清
晰图像。
可预涂微胶囊型螺纹锁固厌氧胶,主要适用于机械
、汽车生产中的螺纹件锁固密封,其特点是水基型、微胶囊
、可预涂、双组分。微胶囊均匀细腻,与甲组分混合后,将
其涂布于螺纹件上,再烘干制成含有厌氧胶囊的“干”厌氧
胶零件。此种已预涂的螺纹零件可贮存和随时使用,可省去
生产线上的现场涂胶设备和人员,提高生产效率。用该技术
生产的可预涂微胶囊型螺纹锁固厌氧胶系列产品可达到美国
最先进的乐泰可预涂微胶囊型螺纹锁固厌氧胶同类产品系列
的全部技术指标,优于国产坚红厌氧胶。全套技术先进成熟
,可直接进行技术转让。
C31/C32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总成是应东风小康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为其C31/C32车型开发匹配的一款车身稳
定性控制系统总成。项目产品对驱动电机控制模式进行了优
化,由开关控制升级为脉宽控制(PWM),提高了ESC的动态性
能,改善了整车平顺性;在柱塞泵高压端设计了导流槽,改善
了液压油流动,降低了压力脉动和噪声。产品综合技术性能
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设备,计算机数控系
统又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是计算机集成制造和工厂自动化的
基础之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制造业信息化与先进制
造技术,都提出了许多大型的研究计划,我国也启动了相关
的重点研究项目。随着计算机技术M高速发展及在各个方面
的深入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理论与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于
把CNC加工中的各个子系统实现有机、无缝连接的要求越来
越强,将智能Agent技术应用在CNC系统中是可行的,基于上
述理由项目开展基于智能Agent的CNC加工自动编程系统的研
究,江西省科技厅批准了该项目。项目采用智能Agent技术
,实现CNC加工过程的分布式求解,实现了CNC加I过程有机
集成,通过Agent把插补算法的封装,可以很方便的加入新
的插补技术。主要性能指标:1、系统具备根据图形代码文
件自动生成加工代码的功能。2、加工代码可通过RS232口或
通过网路进行输出。3、系统自动生成的加工代码满足被控
机床的要求。4、系统具备网络环境下参与CNC加工过程的功
能。5、汉化图形界面,操作简便。6、系统设计合理,运行
可靠。项目将智能Agent技术、BP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到CNC加
I的自动编程中,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与智能性,实现
了CNC加工各方面约有效集成和加工工艺的预测。在所制智
能生成加工代码的过程中对已有的插补算法进行了改进,提
出了基于二分法的曲线圆弧误差拟合算法和处理补偿的自动
补偿算法与曲线顺逆序算法,使加1代码能在CNC上有效执行
,生产的零件能与设计图形较精确吻合。另外项目将WebSe
rⅥces技术、XML技术与智能Agent方法结合,实现了CNC加工
过程的分布式求解。项目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任务来源:自选项目(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
理:该系统控制的汽车搬运机器人,可应用于仓储式立体停
车库存取过程中的车辆搬运。技术原理:汽车搬运机器人的
外型为扁平长方体,高度为17cm,长宽为1750mm×143
0mm。在其4个角上有4个嵌在内部的轮子用来做水平行走,
由2台DC24V/370W的直流电机驱动。机器人的行走定位由安
装于其左、右侧面的激光位置检测器完成。机器人的防撞检
测由安装于其前、后端的激光检测开关和超声波传感器完成
。另外,在机器人的前后两面各有1组条状的LED显示器,作
为汽车搬运机器人运行和故障状态的监视。取车过程如下:
根据上位机的取车指令,汽车搬运机器人行走到要搬运的汽
车底盘下,伸出其夹持臂,将汽车的4个车轮抬起,运行到
目的地后将车辆放下,收回夹持臂,返回原位待命;放车过
程与之相反。(3)性能指标:该系统控制方法先进,系统
结构合理、性能稳定,满足了车库现场存取车辆的要求;系
统的投入运行使得仓储式立体停车库,存取车辆的速度较一
般车库提高5~6倍,提高了车库运行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该项目研发的汽车搬运机器人占用空间高度不超过17cm,平
面尺寸略小于普通轿车的底盘,是目前国际上汽车搬运机器
人中,其本体占用空间高度低,其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紧凑,
器件布置合理、紧固,不仅能正反双向行走,还能适应不同
车辆的轴距定位其行走位置,可靠地搬运车辆,且行走速度
较快。特别是将超声波检测应用到防撞保护上,使其能够正
确地区分出人/车与车位的构筑物,其设计是一个创新点。
(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a、内置驱动装置和动力电池
,对外无拖缆,存取车位上无电源、无任何支架导轨等物;
b、自主导引双向行走,可以较好地适应停车位不平的交接
状况;c、与上位控制器采用无线通讯方式。(6)作用意义
:与其它类型停车库比较(如:升降横移类、电梯类),采用
搬运机器人的停车库运行成本较低,维修备件费用平均每月
减少数千元;设备使用寿命延长5~6倍;由于系统设计谨密
、冗余配置合理,使得设备故障率低,大大降低维修人工费
用和由此带来的车库停运的损失。拥有该搬运机器人的立体
停车库,不仅可大大降低每层货仓的高度,能充分利用已有
的空间尺寸(与其它类型的车库,如电梯式、升降横移式等
相比要多出若干车位),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还可提高车
库存取车辆的速度和车库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为用户赢得更
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可以应用在汽车生产线下线车辆零
公里的搬运及其它仓储等领域的车辆搬运。我们正在组织成
果应用的转化工作,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推
向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湿度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科
研、工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检测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产量,节约资源和安全生
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温湿度快速准确测量
技术及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环境试验设备和高温装置
是保证产品质量以及人民健康不可或缺的试验设备,温度、
湿度的检测在环境试验设备及高温设备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随着各行业温湿度检测需求的增加,要求相应的检测、
验证手段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传统的计量检测仪器无法对
多个测试点同时测量,无法对温度和湿度两个参数同步测量
,而且传统测试仪器需要人工记录数据,人工数据分析计算,
耗时耗力,效率低。因此研制可靠且智能、高效的温湿度自
动检测装置就显得非常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一种基
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多功能温湿度现场校验装置。该装置可满
足现场测试要求,并可实现对温湿度的多通道同步测量。可
至少可代替2种传统仪器,具有检测精度高、便携、自动化程
度高,可扩展性强及功能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高温炉、
干燥箱、高低温试验箱,培养箱、恒温恒湿等箱体及空间环
境的温湿度检测和校准。可见,该装置的研制对于温湿度的
高精度、高效、智能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简介目简介: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边
缘计算和工业控制系统等具有移动性、异构性、多安全性的
复杂系统,催生出新的大数据服务模式。如今,通过“边缘
之计算”协同“云中之决策”,达到“数据之挖掘”,实现
“知识之利用”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上各类新
型的服务模式都可以产生海量数据,为用户构建多样化的机
器学习分析模型,并提供高效、高质、个性化数据服务。新
的数据服务模式促进了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然而,密态
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规模大、动态性高、异构性强,海量
的密态数据为数据处理带来了存储和计算的双重挑战。大数
据密态处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大数据处理流程中的安全性、
通用密态计算能力和广域处理协作能力。实现密态数据处理
流程中遇到的存储、搜索、计算三大安全问题:1)广义特性
防护的安全存储问题,2)多模异构数据的隐私智慧搜索问题
,3)分布式协作的密态机器学习问题。大数据的处理需求,
从密态大数据处理流程中存储、搜索、挖掘三个维度出发,
实现广义特征防护的大数据安全存储方法,作为大数据的“
骨架”,为大数据处理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实现多模密态
智慧搜索方法,在数据内容加密状态下实现自适应查询,填
补密态大数据内容无法有效查询的“盲区”;提出广域协同
密态机器学习处理方法,提取密态数据中明文的知识,克服
密态大数据无法有效利用的难题,引领大数据走向密态处理
时代。将密码学与人工智能两大领域交叉结合,实现基于密
态数据的隐私分布式机器学习解决方案,使密态数据处理技
术直接跳过桌面应用,从后台走向移动终端,实现密态数据
存储与查询的便捷化、高效化。同时实现机器学习的数据防
护与模型防护,使密态机器学习技术直接融入分布式复杂网
络,打破广域分布式孤岛数据“无法用”的壁垒,从而推动
应用密码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保证数据加密算法在抵抗明
文信息泄露的同时,实现密态数据处理的难题,并深度融入
到复杂网络的实践中,破解大数据安全存储的“单一化”难
题,解决多模密态数据的“不可见”瓶颈。
该系统为上海感光胶片总厂彩胶生产线与原材料国
产化配套使用而研制安装的感光乳剂储存全自动立体仓库系
统,由堆垛机、货架、自动进胶小车、出胶输送机、移车台
、一二巷道转换设备、管理软件、通信、控制软件、信号及
驱动硬件、模拟显示、电源等十二部分组成。它能在黑暗、
潮湿和低温的环境中工作。其主要技术指标为:1.库房容
积为40460×5960×5500(mm);
2.货架数为4排7层39列;3.出入库频率为入库8个
托盘/小时,出库10个托盘/小时。该立体仓库在彩色感
光材料生产方面应用为国内首创。
该仪器是测量水中钠离子含量的化学分析仪表。主
要用于连续监测火电厂中的蒸汽、凝结水及除盐水等高纯水
、汽中的钠离子含量,也可用于凝汽器泄漏和阳离子交换器
失效的监督。它应用了微处理机技术,属新一代智能化在线
测量仪表。可代替进口的同类仪表,节约外汇。主要技术指
标如下:1.测量范围为0.1~1000μg/LNa+;2.测量精度
为±10%(校验温度±10℃内;3.响应速度为2mi
n达到流量和体积函数的50%;4.电源AC220V,50Hz。
远程启动系统涉及车辆最高级别安全性,可靠性,抗
干扰性要求高,涉及多系统的集成控制,需满足用户不同场景
的使用安全性。创新点:高可靠性的智能进入系统与远程控
制系统(PEPS与T-Box)双向认证加密算法。
气体被称之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
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金属冶炼、
船舶制造、食品、制冷、医疗等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气体
产品的质量与下游产品息息相关,保证质量就是监控杂质。
目前,对于气体产品中杂质采取:1)元素总量;2)规定成分;
3)元素总量与规定成分同时限定的三种方式。其中方式3)能
更有效全面地控制有害成分,已被诸多国内外标准所采纳,且
随着气体产品应用对有害杂质限定的愈发严格,该种质量监
控方式将愈发普及。本项目是以满足气体行业质量需求并减
低控制成本为目的进行的实用测试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研
究工作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基础上展开,利用检测器的选择
性响应特性,通过创新的分析流程设计和物理化学反应的应
用及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完成对气体产
品中特定元素(类型)痕量级杂质总量的测定和杂质组成成
分解析。技术指标:1)气体中有机物测定一体机,测定范围
:总烃:50PPb-500PPm,分项检测有机物:大于10PPb。2)气
体中痕量硫测定一体机,测定范围:总硫:5PPb-5PPm,分项
检测硫化物:大于10PPb。总量与成分解析一体化的思路,为
新一代高性能分析仪器的开发开辟了一条全新技术路线。该
技术所形成的一体机设备也为利润日趋理性的气体产品的质
量控制提供了一种高的投入产出比选择。设备监测范围大、
数据输出及时、操作简便、造价低廉,在气体生产及应用领
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对提高我国气体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起到
积极的推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该产品2012年开发
成功并投放市场,仅2013年就实现了200多万元的产值,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忆阻器是一种新型电路元件,其本质特性是纳米尺
度和非易失性,可应用于新一代存储器、人工神经网络、非
线性振荡、数字逻辑计算,可打破冯诺依曼架构,实现新的存
算一体化架构体系。忆阻器建模是理论和应用的基础,忆阻
神经网络在混沌信号作用下可极大提高其运算效率。忆阻混
沌与忆阻神经计算一体化架构是未来人工神经网络的最佳体
系。该项目研究忆阻器(或忆容器、忆感器)的数学建模和
电路模型,研究忆阻神经网络中的忆阻混沌振荡器的设计及
其动力学特性分析,发现了隐藏吸引子、共存吸引子现象及
其形成机理,以及混沌簇发、过渡混沌等重要现象,取得了系
统性系列理论成果,在1-2区期刊发表了10多篇SCI论文,为新
一代忆阻神经网络、忆阻逻辑运算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
础与设计方法。
1.项目介绍
电动三轮车自适应自动变速器“抛弃”了现有自动变
速器电控变速机构和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液压控
制机构、离合器、手动操纵机构、同步器、分控器、换挡执
行机构等等“耗能大户”和繁琐操纵控制机构,利用电机牵
引力和行驶阻力的相对作用实现自动换挡变速。
2.技术特点
针对电动三轮车过载、爬坡能力差,电池、控制器、
电机易受损害的问题,采用自适应变速技术,解决了启动、
过载、坡度行驶效率低的问题,延长了行驶里程,有效地保
护电池、控制器、电机的使用寿命,低速重载时节能效果明
显,提高了爬坡能力,成本低,可靠性高,性价比十分突出
,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应用于煤矿提升机动态监测系统。监测系统通讯设
计原理是S5-150UPLC通讯CP525通讯模板上的标准通讯口A口
,与工控机的串行口COM相联,实现了异步串行通讯。在S5-1
50PLC一方,调用S5系统数据通讯功能块,设置通讯参数,对C
P525EPROM重新编程,确立CP525内部地址。在工控机一方,通
过S3964DDEI/OSERVETR服务器设置相应的通讯参数,建立起
双方的通讯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INTOUCH中的变量与S5中
的操作数建立起永久的双向快速数据连接,从而实现了系统
操作数或变量的实时刷新。通过动态监测系统可随时显示提
升工艺过程画面,设备工作状态,报警信息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谱互相关系数的高速铁路弓网匹
配性能评估方法。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和受电弓选型问题,
提出一种接触网和受电弓动态抬升量连续频谱皮尔逊互相关
系数的弓网匹配性能评估方法。本发明对弓网运行的动态抬
升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保证数据可靠性;使用
自回归模型法构造接触网和受电弓动态抬升量连续频谱,利
用抬升谱对比分析弓网匹配性能产生差别的原因;计算弓网
抬升谱皮尔逊互相关系数,量化弓网匹配性能优劣的指标,最
终对弓网匹配性能优劣做出判断。分析表明,使用本发明方
法可直观比较不同类型弓网匹配特性的差异,明确造成匹配
性能不佳的频带范围,定量比较弓网匹配性能,为高速铁路弓
网选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工作面前方卸压瓦斯是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的重要
来源,在卸压瓦斯涌出量较大时,会到时采煤工作面瓦斯超限
,为安全生产带来危险。而工作前方卸压区同时又是瓦斯积
聚区,卸压区瓦斯抽采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面瓦斯危险,又可以
进行抽采利用,带来较为可观的效益。本项目通过实验室实
验对工作面前方煤体卸压特征进行了模拟,理论分析工作面
前面煤体卸压区宽度,并通过对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观测,确
定了卸压区范围,而钻孔瓦斯流量的观测验证了卸压区宽度
和卸压增透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预抽钻孔偏角优化,确定
了合理的偏角,为工作面前方煤体卸压瓦斯抽采提供了理论
依据和实践经验。主要成果有:(1)通过不用加卸载条件
下的煤力学实验,间接模拟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卸压特征,为进
一步了解工作面前面煤体的卸压现象提供了实验基础。(2
)在计算工作面前方煤体卸压区范围时,考虑了瓦斯压力和
有效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通过对工作面
前方煤体应力观测,确定了卸压区范围,而钻孔瓦斯流量的观
测进一步验证了卸压区宽度和卸压增透效应。(3)对采面
煤壁前方煤体卸压区瓦斯抽采量进行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
结合钻孔成孔率和盲区范围对钻孔偏角进行优化,为煤壁前
方煤体卸压区瓦斯抽采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
1、项目来源与背景权威的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
一项针对全球89个国家与地区3000位CIO的调查显示,2015年
至今,全球采用AI技术的企业比例从10%增长至37%,增长率高
达270%。到2023年,全球RPA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美元(278
亿人民币),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36%。中国RPA市场具
备较强增长动力,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2018-
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64%。我公司RPA+AI综合智能系统的应
用场景非常丰富,产品能力已覆盖金融、商业地产、医疗、
智慧城市、零售、智慧政务的六大生态圈的近百种场景。例
如企业与客户进行交互场景,办理业务、办理手续、客户喜
好的调查和资料收集,都是能够高度自动化的应用场景。RP
A+AI技术是一条全新的赛道,正处于蓝海市场的状态,因此市
场上也存在一部分伪智能产品希望加入这个赛道,获得RPA+
AI领域的红利。而纵观国内外,核心技术是独立研发,自主可
控的厂商相对较少。我单位依托数十年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
,并将其作为第一大核心产品,在未来3-5年预计可占有20%-
30%的市场份额。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创新点主要内容1
)RPA+AI解决方案基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对话机器人等
AI能力,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对话控制RPA机器人。基于文字
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能力,让机器人在流程中对非结构
hua的文档进行识别和理解。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强化
学习等技术,对人操作计算机软件的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和
挖掘。2)自主研发可控的关键技术产品完备性①RPA机器人提
供300多个预置件和多项认知AI服务。②提供Python、C/C++
、.Net等编程语言扩展接口的RPA产品,拓展性强、兼容性强
、可应对各类复杂场景,在国内具有领先性。③拥有自有Bot
Script脚本语言,具有兼容性强、可视化、易操作等特点。
④产品的易学性和易用性得到四大等咨询公司RPA技术团队的
认可。⑤提供社区免费版,并未开发者提供交流平台,同时提
供在线的RPA工程师认证服务。深度应用NLP技术①核心技术
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NLP和OCR等多种技术,获得数十
项相关专利。②拥有10亿级语料挖掘经验背书,有强大的NLP
技术以及数据挖掘能力。③系统数据挖掘和推荐能力应用于
自动化流程发现,形成更智能的RPA+AI综合智能平台。④依靠
顶尖的技术团队,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最新学术研究成
果应用于问答机器人、任务机器人、知识图谱机器人和闲聊
机器人的架构和模型设计中。⑤提供开放平台,提供AI训练师
的培训服务。3、技术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1)现有成熟
关键技术:语音识别(ASR),文字转语音(TTS)。2)已攻
克的关键技术:基础表格识别(OCR),自然语言处理(NLP
),RPA开发工具(Creator),RPA运行机器人(Worker),R
PA指挥官(Commander)。3)待研究的关键技术:文字识别
(OCR),深度自然语言理解(NLU),RPA与AI的结合,针对方
言的语音识别(ASR)及文字转语音(TTS),手写文字识别
(OCR)4)项目产品技术指标数据稳定性:(1)将OCR的准
确率从96%进一步提升。(2)NLU能从现在处理的准确率90
%继续提升。5)关键技术成熟程度:成熟。5、应用情况RPA
+AI综合智能系统,先后应用在中国南方电网、神州数码、首
钢股份、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多个大型企业。随着公司系统
的上线应用,先后解决了客户在财税、人力资源、客服和法
务等多个行业应用的问题,大大减小了客户在各个场景中人
手频繁核对系统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公司先后与北
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等建
立产学研合作,助力开展RPA高效师资培训及人才培养。公司
多年来服务于政府金融、消费零售、物流汽车、教育母婴、
旅游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头部客户,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具
备服务国家信息化建设、大型跨国企业和世界五百强的能力
。目前RPA和Chatbot业务已拓展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尤其在亚太和欧洲地区发展迅猛。客户所属行业广泛分布
,覆盖包括制造业、IT服务业、金融业、外包服务业等,目前
公司正着重与泰国等国家相关厂商紧密合作。6、历年获奖
情况目前,公司已经申请专利150余项,拥有全国征信系统诚
信企业认证AAA级证书、IOS20000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2
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
4001环境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等,形
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拥有等保三级证书、CMMI3级认
证、智能对话系统等级评估证书和国家双软认证等。凭借优
质的服务能力,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嘉
奖,先后获得全球30大AI应用案例、中国人工智能创新企业
50强、Gartner“最酷供应商”、腾讯AI加速器最有价值企
业、微软加速器最受欢迎企业、2019年中国GEI潜在独角兽
企业等称号。
立项目的:叉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工业搬运车辆,
可以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广
泛应用于港口、货场、车间、仓库、配送中心等,已经是工
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运输设备。但是叉车的智能控制系统长
期也来发展得十分缓慢,如果对叉车的动力控制系统进行智
能化改造,那么将会大幅降低叉车的燃料成本,降低能耗,保
护环境.组织实施方式:本项目为企业独立自主开发,由研发
部建立产品小组,技术总监带领技术研发人员对项目关键技
术进行技术攻关。公司为项目提供专项研发资金,现有的技
术部实验场地与设施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研发资金严
格按照公司《研发投入核算制度》执行。并实行目标管理和
绩效管理制度,项目完成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验收。核心技
术:华升自动化智能叉车控制系统旨在对叉车的动力控制系
统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实现对叉车燃油的有效利用。这种
系统包括微处理机和输入、输出接口组成。敏感元件输来的
电信号在输入接口中转换为数字信息再进入微处理机。微处
理机根据选定的控制规律和操作指令,通过计算得到输出参
数的数字信息,经输出接口转换成操纵计量活门的电信号,用
以保持或改变供油量,使发动机工作状态符合要求。这种系
统的信号容易综合,适于多变量控制,通用性好,能缩短设计
周期,惯性小、响应快、控制精度高。创新点:1、降低能耗
,自动化智能叉车控制系统对叉车的动力控制系统进行智能
化改造,在叉车怠速或者运载货物重量较小时,降低发动机油
耗,节约叉车的燃料成本。2、响应速度快。系统的信号容易
综合,适于多变量控制,通用性好,能缩短设计周期,惯性小、
响应快、控制精度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本项目属于
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已受让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华
升自动化智能叉车控制系统软件V1.0》,授权号:2017SR49
9678。2、本项目完成了设计,已通过检测并已投入使用,各
项指标均达要求。3、已应用于相关产品服务,市场反馈良好
成果简介轮胎作为车辆的重要部件,起到了附着地
面、传递驱动与制动、缓冲吸震等作用,影响车辆行驶过程
中的平稳性、操纵性和舒适性。2000年至今,28个国家发布
了51个关于轮胎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各
项指标均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轮胎的动平衡和不圆度性能
是评价和衡量轮胎质量的重要指标。以上两项指标不合格的
轮胎,车辆即使在平整路面上行驶,也会出现上下颠簸和左
右摇摆的现象,容易加剧底盘磨损,影响方向盘的操纵性能
。该试验机主要是模拟实际工况,检测轮胎的静不平衡量、
偶不平衡量、上下面不平衡量;顶部、底部侧向偏差及一次
谐波;顶部、中央、底部径向偏差及一次谐波;顶部、底部
凸起和凹陷。轮胎动平衡/不圆度试验机主要由润滑工位、
测试工位、打标工位和分级工位组成。应客户需求,可增加
轮胎规格的自动识别、称重以及入口和出口输送等工位。动
平衡、不圆度可单独测量或一起测量,灵活方便,省时省力
。试验机有多种机型可供选择,如:电机驱动-皮带传动型
、电主轴直驱型等。试验机以压电式力传感器测量不平衡量
,以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圆度误差。以PLC作为动作流程的
总控制核心,工控机作为解算中心,上下位机间采用以太网
(Ethernet)通讯,PLC控制层和各远程分站间通过CC-Lin
k现场总线连接,伺服驱动器间使用伺服系统现场总线网SS
CNETⅢ(ServoSystemControlNetwork)进行数据的高速通信
,人机界面与PLC间通过QBUS总线相连。可实现手动测试、
自动测试、量标定测试、偏心补偿测试、零校正测试和MN测
试。操作简单,解算快速,人机交互性能良好。正常测试时
不平衡量的偏差控制在±5g以内,角度控制在±5
°以内,不圆度误差波动在0.5mm内。
一种基于PLC的电气控制电路,包括温度测量模块P
LC控制模块、人机界面、加热模块E,温度测量模块与PLC控
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按,人机界面与PLC控制模块连按.PLC控制
模块包括PLC、温控器、手动控制开关、自动手动切换开关
S1、交流接触微继电尚、三相训压模块、控制交流接触器K
M的电路模块。该电路通过自动手动切换开关S1来选择自动
模式还是手动模式控制加热模块B的工作状态。人机界南、
PLC、三相调压模块来控制其中某一个加热模块日,该加热模
块王的功率可调。该控制电路能文现闭环控制,达到节能的
效果,并且自功化程度高。传统对加热模块的控制智能化不
高,需人工干预,传统产品的缺陷有:温度控制精度差,只能
全功率工作单一,通用性差;不能实现温度恒定,温度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开人机界而差,保护功能单一。本发明的所要解
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对加热模块的控制能耗高的问题。采
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生技术问题的:包括温度测量模块.P
LC控制模块E,所述温度利量模块与PLC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
接.所述人机界楼,所述的PLC控制模块包括PLC、温控器手动
开关、自动手动切换开电器相调乐模块、控制父流核触器的
电路模央,所述加热模块E{利第二从热模块。所述第一切热
模块口1通过相调乐棋央5380V义加热模块口2师过处流校触
器的第开接自1380V交流电连接;380V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变压
后输出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经过AC-DC转换器
与温控器的其中两个引脚连接输出端与自动手动切换开关S
1、继电器KA1的线圈构成回路,所述继与继电器KA2的线圈的
两端并联;温控器还与PLC连接和三相调压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真流电源接入PLC的一端,PLC的控制端分别与继电器KA1的
的常开接点连接,所述继电器KA1的常开接点和继电器KA2的
常开接圖端连接:继电器K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
所述直流电KA1的常闭接点、继电器K的线圈构成回路,同样
的,直流电源、手动开接点、继电器K的线圈构成回路,控制
交流接触器KM的电路模块包括继电器K的常开接点圈,所述的
继电器K的常开接点与交流接触器KM的线圈串联。温度测量
模块与人机界而采用温度控制器集制器集成模块通过RS-48
5与PLC连按。,控制交流接触器K以的电路模块的两嘴还串联
有压度保护开关91和第二温度保护开关H2。三相调压模块的
调功范用为0--8KW。
由于伊春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作用,使得冬季
严寒漫长,最低气温相对较低,夏季温热短暂,最高气温相对
较高,温度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非常大,温度的变化极具独特
性,因此伊春的极端温度预报是我市预报工作的难点,我们急
需通过研究寻找出一套适合本地温度预报的方法,以提高温
度预报的准确率。本项目通过对伊春的极端气温研究,分析
总结了伊春地区的极端温度情况,研究了伊春市温度的变化
规律。从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因子考虑,利用T639格点温度
和本地区实况资料,以T639格点温度为基础,建立温度预报指
标方法和思路,通过对850hPa、925hPa、1000hPa的温度与最
高最低温度实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好的92
5hPa、1000hPa高空温度,对最高、最低温度进行订正,侧重
于以天气现象、天空状况、风向风速等为基础,结合天气形
势和天气系统分析,最终总结出适合伊春温度预报的指标,应
用于日常精细化预报中。通过项目建设,实现温度的客观定
量预报,总结出各月温度预报指标,使气温预报准确率有所提
高,通过检验,24时段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提高3.2%,最低温
度预报准确率提高11.0%,促进了伊春温度预报工作的发展,
为伊春市的农林生产及城市生活提供更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
随着智能网联时代的到来,线控底盘已经成为新能
源汽车发展的“下半场”。线控底盘可分为道路用车和非道
路用车两个领域,非道路用车无需底盘资质,因此,我们的
产品定位于低速滑板底盘和AGV两个细分市场。据统计,20
23年,我国滑板底盘市场容量将突破271亿元,AGV市场容量
将突破1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与传统底盘不同,滑板底
盘完全线控,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和上装分体式设计理念,可
基于同一底盘,根据不同场景,定义不同上装。适用于园区
物流、巡检和景区观光等场景。为此,我们基于集中式驱动
,四轮转向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低底盘高度前后独立悬架技
术壁垒,完成了从0.5吨-3吨级系列化产品的开发。
1子站与主站通讯方式子站(变电站)与主站(调
度)的通信方式主要有光纤、微波、载波、市话通道、专线
、数据网等通信方式。2002年底内蒙古西部电网光纤通信电
路达到1941公里,20个直调发供电单位及主要变电站通信全
部由数字电路覆盖,光纤为主干的数据通讯网已连接各电厂
、供电局、变电站,采用光纤2M口方式是非常合理的。将子
站端的设备通过异步串行数字接口经光纤网直接传送到中调
(通信机房),在中调通信机房设置路由器,子站信息全部
经路由器后将数据送到主站数据接收服务器,再通过该服务
器向MIS网及相关工作站传送。2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器与子
站的通信子站管理机与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器在同一保护室
时,直接采用屏蔽双绞线相连,与线路保护小室(或发电机
保护小室)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时,两者之间有三种通信方式
,采用子站系统设置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主屏及继电
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辅屏方式。主辅装置各自独立,分别
采集对应小室内装置的信息,主屏经光纤电缆或屏蔽双绞线
与通信机房进行通讯,主屏除了管辖本小室内的微机装置,
也负责接收和处理辅屏所收集的信息,同时子站内所有信息
全部由主屏上送,辅屏采用光纤电缆与主屏通信。3规约问
题规约问题涉及子站与站内所有微机保护及故障录波器之间
信息传送、子站与主站之间信息传送,不同厂家、不同类型
微机装置的通讯规约、信息内容和格式均不相同,如果能够
解决好信息的传输规约,将对系统实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必须解决好子站与主站间、站内设备与子站间接口技术
协议,以下几点是必须遵守的:从今后发展的角度看,子站
原则上尽可能服从主站、子站与主站间信息交换采用国际互
联网TCP/IP传输协议,通信规约符合部颁IEC-60870-5-103
标准、部颁IEC-60870-5-103具体的实现、设备信息表和相
关数据定义(含定值)遵从主站、子站波形文件符合标准C
OMTRADE数据格式,IEC-60870-5-103自定义部分,具体传送
由主站方给出建议性方案、所使用的数据库必须是符合国际
标准SQL规范的商用数据库。4GPS对时问题为便于故障分析
和保证站内各装置时间的一致性及对时的可靠性,各变电站
要分别装设唯一的GPS,并采用“软对时”和“硬对时”并
行工作的方式。全网各站时钟相对误差不大于1ms;系统输
出时标在同时使用软件和硬件对时,误差不大于5us,GPS扩
展应能接收站内GPS系统的EIA232、IRIG-B或分、秒脉冲信
号,并完成对子站所联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等的时间
同步。5系统与微机监控站的关系问题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
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变电站运行人员,虽然监控系统通过微机
保护装置的通信接口与之相连,但考虑到系统的实时性等问
题,监控系统不可能允许微机保护及故障录波装置中大量的
故障数据信息进入该系统,因而只能传送保护装置简单的动
作信息和异常信息。这些信息根本无法满足继电保护专业对
电网事故分析的需求,所以,从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角度考
虑,服务于远方电网调度指挥中心的故障信息系统应与服务
于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监控系统在软硬件上分开配置。6继电
保护装置运行安全考虑由于故障信息系统可以控制运行的继
电保护装置,安全问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必须坚持以
下几点原则:系统不能影响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装置的独立
运行;不能改变原有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装置的硬件配置和
接口方式;不允许远方修改继电保护定值;某一装置接口异
常不能影响子站系统及所联的其它装置正常工作;在对子站
系统进行数据访问或调用数据时不能影响子站系统任何装置
的工作。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机械传动试验台测控系统”项
目课题研发,来源于企业内部科研立项,淮南国力液压装备有
限公司于2018年企业内部自主立项,企业内部自主立项,当年
完成系统架构设计、代码撰写、系统测试,并与2019年4月完
成知识产权申报。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测控模块分为测试
模块与控制模块。其中,测试模块由工控机(人机交互界面
)、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组成,试
验人员可经工控机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在线或离线分析,进行
被测装置的综合性能评价。控制模块由动力源、负载装置及
其相关控制设备,各种开关、接触器和继电器组成的控制平
台以及显示于工控机的控制界面组成。试验人员通过控制系
统或控制面板各按钮可完成系统的启停、调速、加载、变载
及卸载等操作。。系统采集与分析处理的参数主要是转速转
矩、振动、噪声和温度,其中转速转矩信号和温度信号只需
进行时域统计特征和无量纲参数的计算,而振动噪声信号还
需要进行额外的频域信号分析。(1)测试模块:对于转速转
矩信号与温度信号的测试,前者选用传感器输出数据直接经
串口通信送入工控机处理分析的方式,而后者选用数据采集
卡采集传感器数据的方式,这种信号主要是“自下而上”的
。(2)控制模块:系统中的控制主要包括对动力电机的控制
、对电涡流制动器的控制以及对水泵电机的控制。通过调节
变频器参数实现变频电机的转速调节;通过控制水泵电机的
启停控制冷却水的通断,以保证电涡流制动器的正常运行;通
过工控机对负载制动器控制器的调节实现对负载转矩的调节
,以模拟高低机减速器在调炮工况下的运行情况,以完成对被
测装置启动转矩或承载能力等项目的测试。(3)测控系统
:系统系统主要由系统试验模块、测试仿真模块和历史数据
回顾模块组成。其中,系统试验模块又分为测试模块、电机
控制和制动器控制模块。测试模块又可细分为若干小模块,
系统需要实现的转速转矩测试、效率测试、振动噪声测试、
温升测试、启动转矩测试和承载能力测试分析都可在此处得
以实现。电机控制模块主要用于控制变频电机的启停与调速
;制动器控制模块用以实现对制动器输出转矩的控制以及对
水泵电机启停的控制。测试仿真模块可以对系统的关键模块
进行测试分析以验证系统的可用性,可以实现串口通信测试
、和报表打印测试;该模块也可实现振动信号的仿真分析。
历史数据回顾模块主要应用于离线数据分析和报表打印。此
外系统还包含在线帮助功能,可帮助用户快速适应本系统。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机械传动试验台测控系统通过网络
拓扑、智能管理以及自动化工作流图,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关
键配置的运维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和管理复杂度,用来对机械
传动试验台测控进行智能管理。该系统能够进行后台优化,
加强了客户的用户体验。系统提升了稳定性、速度和安全性
,并创造出简单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具有简洁、快速等特
点,保障机械传动试验台测控稳定。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
范围和安全性;系统已经成熟并投产,工业化试验合格,产品
性能优异安全可靠。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成果技术目
前已经在公司产线进行生产使用,目前尚未存在技术问题。
⑥历年获奖情况;暂无
一、概述《住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款用来对培训服务进行管理的软件。该系统是集培训服
务管理、培训信息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培训治理系统。系
统设计全新,界面极简、质感、灵动,看的透彻,给用户最好
的体验。软件简单易用,界面美观借助系统,治理工作者不需
要投入专门多的时刻、精力、财力和物力就能够高效率组织
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建立各种培训档案;各级领导干部不听
汇报就能够在网上查询到每一个学员的学习情形、培训档案
等。二、功能《住建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由三
大管理端——省监管端、市监管端、机构/企业端。1、省监
管端(1)系统信息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在“系统信息”功能
模块下可修改系统设置、考勤规则等信息。(2)用户管理
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在该功能模块下可以为培训机构/企业、
市州监管单位分配管理账号。(3)科目管理省级行业主管
部门在该功能模块下编辑可以开展的行业培训的科目信息。
(4)考勤统计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在该功能模块下查看本省
所有市州、所有培训机构、所有培训班级的考勤情况。(5
)数据可视化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在该功能模块下可实时查看
全省所有正在开课的班级的视频监控画面。(6)通知消息
市州行业主管部门在该功能模块可向全省各市州监管单位和
全省培训机构、企业发布通知消息。2、市监管端(1)考勤
统计市州监管单位在该功能模块下查看本市州所有培训机构
、所有培训班级的考勤情况。(2)数据可视化市州监管单
位在该功能模块下可实时查看本市州所有正在开课的班级的
视频监控画面。(3)通知消息市州行业主管部门在该功能
模块可向市州所辖培训机构、企业发布通知消息。3、机构
/企业端(1)学员库管理培训机构/企业在此录入所有报名
参加培训学员的身份及头像信息。(2)班级管理培训机构
/企业在计划组织培训时,先新建班级,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名
称、所属科目、开结课时间、考勤规则。(3)设备管理培
训机构/企业在计划组织培训时,需要添加指纹、人脸考勤设
备,通过设备完成每位培训学员的考勤记录。(4)考勤统计
培训机构/企业可在“考勤统计”下实时查看所有培训班次
的考勤情况,包括每个班次的上课天数、学员数量、合格学
员数量、出勤率。(5)机构教室管理培训机构/企业需将培
训教室登记备案,供行业主管部门在视频监控时使用。(6)
科目分类培训机构/企业可在该功能模块下查看行业主管部
门给本机构分配的培训科目种类,培训机构根据分配的科目
组织开展培训。三、系统功能优势1、按照干部岗位技能(
职能和职位)的实际要求设计培训打算和培训项目,轻松组
织和治理每个岗位不同级不干部的培训和技能达标,确保每
个基层干部具备岗位必备素养和水平;2、有效监督培训过程
,保证培训成效;3、流程化的教育培训治理功能;4、强大的
统计分析和报表导出功能。
该系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设计安装,每个家庭都安
装一个家庭网关、数据采集控制板和一个家庭控制箱。在这
个系统中,每个家庭和小区管理中心通过家庭网关进行通讯
,家庭网关和小区管理中心采用标准的EMAIL方式进行数据传
递。采用EMAIL方式的小区管理系统与一般的邮件系统很相
似,所不同的是该系统中使用的邮件服务器是小区内部架构
的,因此不存在从一个服务器到另一个服务器的邮件传递过
程,完全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管理平台和用户界面
都采用浏览器的方式,这对于管理员和普通用户来讲都是非
常熟悉的。用不同的用户名登陆,将可以使用不同的功能块
,获得不同的权限。该系统具有火灾报警、防盗报警、煤气
泄漏报警、紧急呼叫等功能。
武汉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在国家“十五”和“十一五
”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等的联合资助下,经
过近十年的研究,已开发出沿220kV架空输电线路单分裂相
线、220~500kV架空高压输电线路单多分裂相线、和地线自
主巡线机器人、形成全部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
巡线机器人工业运行样机。研究成果曾先后被《科技日报》
、《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南宁晚报》、CCTV-
10的《科技之光》、广西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电力设备网
、美国《世界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巡线机器人的
主要功能:巡线机器人是以移动机器人作为载体,以可见光
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及其它检测仪器作为载荷系统,以机
器视觉-电磁场-GPS-GIS的多场信息融合作为机器人自主移
动与自主巡检的导航系统,以嵌入式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的
软硬件开发平台;具有障碍物检测识别与定位、自主作业规
划、自主越障、对输电线路及其线路走廊自主巡检、巡检图
像和数据的机器人本体自动存储与远程无线传输、地面远程
无线监控、电能在线实时补给、后台巡检作业管理与分析诊
断等功能。所研制的巡线机器人已分别在湖北武汉供电公司
和广西南宁供电公司管辖的220kV带电线路上通过了工业运
行。(1)在输电导线(含引流导线)上全程自动行驶功能
行驶路径为直导线到引流线再到直导线,自动检测和识别线
路上的障碍物(金具):防震锤、压接管、悬垂线夹、耐张
线夹。行驶方式为:在小坡度直导线上滚动,在大坡度直导
线上爬行,在引流线上爬行;自动跨越和避让障防振锤、县
垂绝缘子与悬垂线夹、压接管、耐张线夹。现场试验(a)无
障碍物直线上滚动行驶(b)无障碍物直线上滚动行(c)错臂跨
越悬垂线夹(d)错臂跨越防震锤(e)错臂跨越耐张线夹(f)错
臂跨越耐张线夹(g)引流线上爬行(h)红外图片及巡检管理
系统界面(2)对输电线路进行视觉巡视和红外成像检测由
机器人携带并操作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热成像仪,对线路执
行视觉巡视和红外成像检查。视觉巡视内容有:导线及其金
具、杆塔及地基、线路通道内物体等。红外成像检查内容有
:导线接续压接、金具连接、绝缘子污秽等。可见光和红外
图像既可存储在机器人的外接移动硬盘中,又可在3公里范
围内将图像无线传输到地面基站。可见光图像可重放,红外
图像可在地面离线分析和诊断。现场可见光图像:(a)杆
塔(b)通道(c)结缘子(d)线路(3)电能在线实时补给
由机器人携带并操作的电能补给装置,是采用电流互感器原
理,将输电导线周围的磁能转换为电能,并实时向机器人补
给,无需工作途中人工带电作业更换电池。(4)机器人既
可地面遥控,又可自动巡线。(5)对巡检及其线路实现了
计算机管理。主要技术指标:(1)机器人本体:滚动行驶
速度:5km/h;滚动坡度:15°爬行速度:200m/h;爬
行坡度:70°跨越防振锤的时间:约3min;跨越直线夹
的时间:约4min跨越耐张线夹的时间:约10min机器人总重
量(不含地面摇控/接收移动站):约30kg总体外形尺寸:
收拢时的最小外形尺寸长*宽*高=760*300*670mm展开时的最
大外形尺寸长*宽*高=850*300*670mm平均功耗:40W;蓄电
池:24V9Ah可充电镍氢蓄电池电能补给:40W左右(输电导
线的最小电流(负载):≥210A)扫描云台:水平扫描角度
:±185°俯仰扫描角度:+90°,-35°
负重:2kg电磁兼容:满足220kV线路的电磁兼容要求(2)
地面摇控/接收移动站:电源:12V10Ah铅酸电池供电手提箱
外形尺寸(不含天线):长*宽*高=400*300*150mm 手提箱
重量:约6kg,天线重量:3kg遥控距离≥3km(遥控距离)图
像传输距离≥3km图像传输速率=22帧/秒
本项目利用60Co-γ辐照料技术辐射小麦的干种子,
对辐照产生的损伤率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
突变体表型筛选鉴定的基础上,开展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
学的研究。围绕小麦产量、抗性、品质等目标性状,创制了
各类小麦种质资源共280份,其中性状涉及产量、品质(高蛋
白高湿面筋、HMW-GS、高GMP含量)、抗赤霉病、抗旱等,变
异谱广,类型丰富。利用创制的小麦种质资源,配制杂交组合
203个,为小麦产量、抗性、品质新品种选育打下基础。
一种多散射点量测下机动随机超曲面扩展目标建模
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从多散射点量测中获取机动
随机超曲面扩展目标的描述参数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步骤二
、利用预处理后的描述参数得到机动随机超曲面扩展目标的
形态描述;步骤三、根据形态描述,利用机动随机超曲面扩展
目标的轮廓线曲线的平移得到机动随机超曲面扩展目标的机
动描述;步骤四、利用机动随机超曲面扩展目标的运动状态
转移矩阵和扩展形态转移矩阵求得系统转移矩阵;步骤五、
利用机动描述和系统转移矩阵得到机动随机超曲面扩展目标
的系统模型。本发明能够解决机动过程中目标运动状态和扩
展形态的时间演化问题,有助于达到对其精确跟踪的目的。
根据湖北省烟草公司荆门市公司下达的科研项目计
划(荆烟科[2013]8号),湖北省烟草公司荆门市公司科技信
息中心组织人员对实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项目
进行了研究。以信息化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资产管理系统
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
资产购入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资产实物
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符,资
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为
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
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
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资产管理变得
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在信息化普及的社会,近年来西方
国家的某些企业对资产管理提出了质量管理理论,并取得了
显著的成就。摩托罗拉和通用公司率先采用六西格玛的质量
管理程序,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使原先混乱的资产管理程
序变得更加清晰、简洁。创新一:利用二维条码技术,结合
智能手机可轻松实现资产的查询、盘点等工作。创新二:实
现了实物资产全过程、全流程的管控。适用范围为烟草商业
企业。目前在荆门市烟草公司应用,未发现问题。2014年结
题,目前还未参加评奖。
本项目属于电子、通讯网络、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
术,立足LED应用行业,研究思路新颖,技术上有多处创新。随
着信息传播产业需求的推动,大型高品质显示器应运而生,L
ED显示屏是其中一类适合户内户外媒体播放的高性能显示系
统,目前LED显示屏已经在广告、演出、交通、体育等众多行
业的信息发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项目基于二维亚像素采
样的超分辨率显示装置,包括:一组R、G、B基色抗颜色混叠
滤波器,分别对原始图像R、G、B基色分量进行相应的抗颜色
混叠滤波;一个二维亚像素采样器,对滤波后的图像进行二维
亚像素采样。与传统技术相比,本项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
果:本项目针对不同的R、G、B基色亚像素排布,对原始图像
R、G、B基色施加不同的抗颜色混叠滤波器;各基色抗颜色混
叠滤波器的形状不局限于以往的矩形或者圆形,而与各基色
亚像素排布的Nyquist频率限制区域的形状相似,大小接近并
小于该基色的Nyquist频域限制区域,这样可以达到更多保持
图像细节并减弱甚至消除颜色混叠的目的;本项目只需进行
滤波和采样两个步骤即可实现显示设备的超分辨率显示,算
法简单易于实现。项目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政府信息网
格、商业中心、交通、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并且
实现了海外业务突破,被南美、美国、欧洲、中东和东南亚
的多家客户采用。
“梨精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宁波市
农业种子种苗和科技行动等项目资助下,由慈溪市林特技术
推广中心主持,在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的指导下,宁波市林
特科技推广中心组织各县市区和乡镇等科技人员实施,以各
蜜梨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试验示范点和推广载体,项目
组成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科学理念,扎实开展各项试
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技术内容:1、品种评价及
优化;2、品种选育;3、架式栽培;4、精品生产技术集成和成
果推广应用等。创新点:1、自主选育梨新品种’慈溪新世花
’,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现为果形大、自花结实率高、丰
产,遗传性状稳定,群体性状表现一致,已在慈溪、余姚等地
推广应用5000余亩,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主栽品种’黄花’。
通过分子鉴定,经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浙江省
林木良种;2、研发出结构牢固、抗风防灾、操作简便、通风
透光的新型架式及架式搭建材料角柱、围柱、立柱、钢铰线
等数量计算公式,指导果农棚架搭建材料预算,减少浪费;3、
通过12个梨品种花粉人工授粉对翠冠梨坐果率、果皮颜色、
果皮光洁度、果点大小、口感质地及风味、可溶性糖、酸、
硬度等外观和内在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翠冠梨的人工授
粉最佳品种为脆绿。成果推广应用,推动栽培技术创新,减轻
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对梨栽培的影响,降低经济损失,提高果实
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梨产业的持续发展。项目实施期间
,共发表23篇论文,专利1项,编著出版专著2部,制订发布地方
标准1只,制作模式图2套、梨科教专题片1部。本项目在品种
选育、架式栽培、翠冠梨人工授粉品种确定、精品生产技术
等专题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
平。累计推广新品种面积4.5万亩。2011年-2013年,新品种
、新技术推广面积17.2万亩次,开展技术培训30余期,编发技
术资料1万余份,新增产值2.08亿元。产品多次获市级以上名
牌称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果推广应用,推动
栽培技术创新,减轻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对梨栽培的影响,降低
经济损失,提高果实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梨产业的持续
发展。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新建综合制剂生产车
间项目(产业提升类)被列入2014年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专
项,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9月——2015年9月,补助金额300万
元。背景:东方活血膏是由生川乌、生草乌、红花、川芎、
乳香、没药、羌活等27味药组方而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
瘀,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肩臂腰腿疼痛、
肢体麻木。该药属全国独家品种,中药保护品种,自1992年上
市以来,就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曾被患者誉为“中华第一膏
”。该药组方合理、疗效确切,临床有效率达97.32%,且无不
良反应,安全可靠,该药市场销售一直保持良好态势。为了更
好地弘扬传统中华医药,推广口碑良好的中医药独家品种--
东方活血膏,满足容量巨大的膏药市场的需求,为广大患者提
供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长线药品,我们决定对东方活血膏
进行产业化建设,通过建设符合新版GMP要求的车间及配套设
施,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以切实做到提质增效,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益的发展。2.项目完成指标情况本项目已完成新建橡胶膏车
间、膏药车间、西药综合制剂车间、中药材库、危品库及相
关配套附属设施等的建设,均已通过新版GMP认证;并通过消
防(济公消竣复字[2015]第0034号)、环保(济环建验[20
16]G1)验收,以及购进国内先进、生产效率高的设备和精准
的检验仪器33台套,总计177.70万元;本项目已形成东方活血
膏年产5000万贴的生产能力,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3.创新
点(1)东方活血膏是中药保护品种,国内独家品种(2)该
药组方合理,由川乌、草乌等27味中药组成,全方共奏祛风散
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湿外侵,瘀血内阻,
脉络不通而致肢体、关节、肌肤之麻木、疼痛、活动不利诸
症,为治痹痛之良方。(3)该药临床疗效突出,有效率达97
.32%,安全可靠。(4)该药起效迅速,药效持久。可直接作
用于病变部位,使药物的有效成份从皮肤直接进入微循环,对
病变部位进行最接近的治疗,同时可避免首过效应,一贴膏药
可贴2-7天,药效持久。(5)工艺技术先进,高效节能环保,
本产品将中医药优势与现代制药工艺完美结合,与设备厂家
共同开发了新型炸料设备、油烟净化器、新型下细药设备等
,突破该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有效保存了该产品的有效成分
,避免了工序污染和交叉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产品收率大
大提高。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不仅可为众多患
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还能够带动药材种植业、制药
设备、医疗服务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可新增40个就业
岗位,同时可为全国中药产业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提高现代中
药生产技术水平,符合先进技术进步及产业化政策要求。东
方活血膏从2014年开始试生产,产品自上市以后销售额稳步
上升,给公司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16年11月,东方活
血膏产品累计实现销量397万盒,累计实现销售额4536万元,
实现利税879万元,为当地的财政收入做出不容忽视的贡献,
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截止2016年11月公司资产5.25亿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4.38%,远低于行业标准水平,经营性现
金流量充足,公司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1.2米近地天体望远镜,施密特改正板1.2米,主镜
口径1.0米,可拍摄到最暗22等星,是世界第5大施密特望远
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临时边坡稳定性监测的装
置,包括位于边坡稳定区域上部的固定桩、通过警示牌支架
设置在固定桩上的荧光警示牌、与警示牌支架连接的拉掉装
置、与拉掉装置连接的第一钢丝、与第一钢丝连接警示条带
和位于边坡潜在滑动区域下部并与警示条带连接的监测桩。
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安装便捷,短期内无需人工维护,监测结
果显示及时,防雨水锈蚀,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特点。同时,镀
锌铟钢丝受温度影响变形极小,使得监测结果更为可靠。本
发明能够较好地满足临时边坡稳定性监测的需要,便于大范
围安装使用。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
度改革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有力支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权责难分,项目
管理工作的大量数据和基础信息资料都是以人工采集和手工
作业为主,难以实现信息资料的适时管理,也无法保证项目管
理工作的准确、高效,为全面提升农村水利信息化水平,以农
村水利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
理效率,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保障项目建设管理有效进行,保
证国家投资安全并发挥最大效益。此外,农村水利涉及行业
部门较多,为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完善信息工作体制机
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保证各行业领域信息的
交流、共享和整合。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系统按照水
利工程属性特点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分类整编并建库,包括
水库信息管理、水闸信息管理、机电井信息管理、泵站信息
管理、灌区信息管理、饮水安全管理、河沟信息管理、塘坝
信息管理等,数据库包含工程基础资料,工程管理责任、工程
各项详细参数等各方面数据和信息,并按照时间线归档工程
具体参数的变化情况。本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小型水利工程
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和参照。具有操作简单,功
能强大等优点,可应用于全省范围内的小型水利工程。该管
理系统现阶段为1.0版本;系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使用反馈
对项目进行升级,从而使用户更好的使用本系统。运行环境
包括:①硬件环境,E5-2603+16G内存+2T硬盘;②软件环境:W
inserver2008系统,SQLSERVER2012。三、技术的先进性与创
造性本系统在设计时,以需求为主导,突出重点,认真开展需
求分析工作,充分利用省水利信息中心现有的通信及计算机
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安徽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资源,充
分利用省水文监测系统等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
息共享。同时,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保证所开发的系统具有
较好的先进性、实用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系统的建设紧密
结合我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与实际运用环境,充分考
虑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
和安全性本系统充分利用安徽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成
果,结合安徽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资源,为我省小型水
利工程展示查询、登记管理、更新维护提供可视化操作新思
路,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小型水利工程。此外系统的设计与建
设严格执行水利部和工信部颁发的相关行业标准,确保建成
后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以及高度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因机构改革,目前尚未大范
围使用。六、历年获奖情况2018年9月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
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号:软著登字第第3086748号。
高通量育种的关键问题是高通量基因测序和品种筛
选。目前我国品种筛选大部分还停留在人工经验筛选阶段,
如何实现育种作物表型与环境信息快速、原位、自动化测量
,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基因型、表型、环境关联关系,快
速找到有价值的品种,是实现高通量育种的瓶颈,也是目前我
国现代化育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项目部
署:(1)作物生理生态参数快速检测装置;(2)典型作物
表型机器视觉智能测量系统;(3)典型作物表型测量机器人
本体;(4)典型病虫害视觉识别与智能测报装置;(5)土壤
肥力大数据建模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6)高通量育种智能
装备集成示范共6个课题开展研究。项目与我院STS项目“土
壤化肥成分快速原位检测系统研制”并项研究,旨在集中解
决高通量育种作物表型自动化测量、育种环境快速原位检测
两大技术难题;形成物联网+高通量育种示范基地,通过集成
示范有效解决化肥农药滥施滥用问题,为典型作物的选育工
作提供技术支撑。发表SCI/EI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
在本项目获得的成果基础上,申请了相关的国家重大专项。
本发明涉及回转式阀门气动执行器的测试方法,提
供可对单作用回转式阀门气动执行器进行精确测试的回转式
阀门气动执行器的测试方法,以及可对双作用回转式阀门气
动执行器进行精确测试的回转式阀门气动执行器的测试方法
,对双作用回转式阀门气动执行器进行空载试验、密封试验
、强度试验、负载试验以及动作寿命试验的检测,对单作用
回转式阀门气动执行器进行空载试验、密封试验、强度试验
、负载试验以及动作寿命试验的检测。
开发了一款防护型驾驶室,一体化焊接的双V空腔基
础防护车身底部增强结构、V型防雷组件、车门增强铰链及
闭锁安全装置的驾驶室,经过多轮次仿真与实弹爆炸迭代优
化,形成了“疏导为主、吸收为辅”防地雷技术。突破了限
制重量条件下,提升车辆地雷防护性能的技术难点。实现了
驾驶室有效抗击地雷冲击波。开发了旋转天窗、空调动力供
给装置、枪械固定结构、内衬固定结构、仪表台面板结构,
通过声学包设计及人机工程仿真,对实车主观评价,形成了“
舒适性好,驾乘体验佳”的人机工程技术。突破了有限的车
身外形尺寸下的“人机环”技术难点。解决了特种驾驶室内
部噪声高、采暖温升慢的问题并提高了人机工效,驾驶室隔
音降噪效果显著。通过线束过壁、空调风门密封设计,形成
了高可靠性防水防尘技术。多方位确保车身涉水、防雨密封
性,实现1.5米无准备涉水,驾驶室内无进水现象。
“塔里木油田信息运维中心研究与建设应用”是2
008年10月塔里木油田立项的自研课题,该课题研究时间为2
008年10月-2009年8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油田信息
业务的不断深化应用,数据大集中的逐渐形成,数据网络中心
已基本建成,并成为油田的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和业务处理
中心,与油田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如何保障其安全、稳定、
高效运行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
使整个基础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油田在信息运维中还
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维护队伍多,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等
困难。按照传统运维模式,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管理上,都无
法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以数据网
络中心为核心的油田统一的信息运维服务体系是我们面临的
巨大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了创新的理念和技
术。在设计上,以“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目标,以运维
管理的国际标准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为规范,形成
“一个中心(统一的运维中心),两个保障(管理制度及业
务流程作为制度保障,专业化的运维队伍作为人员技术保障
),三个平台(监控平台、管理平台、安全平台)”的运维
体系。监控平台负责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应用、存储、
场地、桌面等7个方面实现7*24自动监控和预警;管理平台由
呼叫中心、任务调度、响应运维、软件资产管理、专家知识
库、配置管理等组成;安全平台由业务审计、互联网审计、
双核双网、病毒防范、网络安全域划分、防火墙与网闸隔离
、网络身份准入控制、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统一身份认证
、服务器集群、数据安全备份、数据质量检查、流量负载均
衡以及信息保密、舆情控制支持部分组成。通过这3大平台
的建设,运维队伍的成长,制度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建立了“
一体化”运维模式,对核心业务系统实行自动、全面、实时
的集中监控,实现主动式、预防性故障处理功能,提高了运维
响应速度,实现了运维工作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
强了油田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对油田信息资产提供了纵深
保护。信息运维中心的建立为主动服务、集中管理等提供了
有力的技术保障;变分散监控为集中监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
服务,同时对数据网络中心实现了全生命周期跟踪,其记录情
况作为量化考核的依据,油田信息运维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得到了大幅提高,数据网络中心抗风险能力增强,油田信息运
维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并逐步向量化管理
、科学调度的跨越。
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
的主要威胁。大肠杆菌O157、蜡样芽孢杆菌等是南方上述行
业中最有代表性、检测量最大的指标菌,同时又是重要的食
源性致病菌,已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显色生化鉴定技
术是一种基于对微生物的特异性酶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在化学
合成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微生物培养特性而设计的
一种新型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显色生化鉴定技
术有着巨大的优势。这种技术可以把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计
数和鉴定一次完成,这种敏感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的速
度和正确性,减少传统方法为致病菌必须先分离出纯培养物
再进行多项分步骤生化鉴定的过程,显著降低检测的工作量
,而且可直接应用于样品的检测。国内显色生化鉴定技术的
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已有部分食品卫生检
测方面的显色生化鉴定技术产品及相对应的显色培养基,但
是由于品种不全以及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特异性
不够高,灵敏度稍差以及使用不够方便等问题制约了相关产
品的商品化应用。如大肠杆菌O157在该显色培养基上显示无
色的菌落,不能显示出特征性的色泽,而其它大肠杆菌显示蓝
绿色的色泽,而且此显色培养基的基质是红色的底色,会对目
标菌的特异性产生干扰。而蜡样芽孢杆菌在第一代显色培养
基上仅利用单一酶显示单纯的蓝绿色,导致假阳性率高。本
项目针对目前已有显色培养基在推广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质
量欠缺以及使用方便性方面的问题,优化原有显色培养鉴定
技术,研制出大肠杆菌O157和蜡样芽孢杆菌2种第二代显色培
养基产品;改善原有液体配套试剂的生产工艺及流程,生产出
大肠杆菌O157和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2种冷冻干燥型的
复合抑制剂配套试剂;建立了显色培养基的产业化工艺技术
流程,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线,降低了成本,生产出新型及低
价的显色培养基,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和示范应用,以满足监
督管理部门以及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需要,解决农产品
和食品微生物安全问题。本项目在原有蜡样芽孢杆菌第一代
显色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通过探索蜡样芽孢杆菌特异性酶
与相应底物的反应机理,诱导酶的代谢及底物与酶的结合,添
加不同的显色底物以及抑制剂,使蜡样芽孢杆菌在第一代显
色培养基上从单一特征转变为在第二代显色培养基上的复合
特征,从而使蜡样芽孢杆菌显色培养基显色特征性更强,建立
起蜡样芽孢杆菌鉴别性显色快速检测技术。本项目在原有大
肠杆菌O157第一代显色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显
色底物以及抑制剂,使该显色培养基底色从红色调整至无色
,通过探索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酶与相应底物的反应机理,诱
导酶的代谢及底物与酶的结合,从而使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
养基显色特征性更强,建立起大肠杆菌O157鉴别性显色快速
检测技术。本项目研制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菌显
色培养基使用时将样品(或增菌后的样品)直接划线在显色
平板上,经培养24-48h后在分离的同时能即时区分各个属中
主要致病菌,具有很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而且选择性高、检
测周期短、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多种检测样本中蜡
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分离。在特异性显色、选择性
,生长率及灵敏度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国内其他厂家,且优于
或与国外科马嘉产品相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司贯彻
“以点带动面”及“集中宣传”的市场开发及营销策略,迄
今为止,已在北京、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四川、湖北
、云南、广西等多个省份建立起办事处辐照周边地区,建立
起基本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并将产品出口至非洲多国。此
外积极与各级疾控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检验、
质量技术监督等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推广和培训快速检测产
品及技术,目前已经推广应用于多家CDC、食品药品检验所、
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监督机构。随着公
司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成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本项目产品的
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提高,2016年已将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
杆菌O157菌显色培养基推广应用于100多家主要事业单位和
食品相关企业,实现了创收。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气溶胶粒子形状实时检测装置,
包括单粒子聚焦气路、散射腔体、电源供电系统、两个定位
触发单元、散射图样检测单元和微机控制处理单元。本发明
基于粒子的前向与侧向散射光场特性,结合粒径测量相关信
息,判别粒子形状,可检测粒径下限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准
确度高,采用的散射腔体设计的结构较简单、稳定性高,易于
光学系统装校,结合单粒子空气动力学聚焦气路技术,通过微
机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实现单气溶胶粒子的实时检测。|
Theinventiondisclosesadevicefordetectingshapesofsin
gleaerosolparticlesinrealtime.Thedevicecomprisesasi
ngleparticlefocusinggaspath,ascatteringcavity,apowe
rsupplysystem,twopositioningtriggerunits,ascatterin
gpatterndetectionunitandamicrocomputercontrolproces
singunit.Onthebasisofcharacteristicsofforwardandlat
eralscatteredlightfieldsoftheparticlesandincombinat
ionofrelatedinformationofparticlesizemeasurement,th
edevicejudgestheshapesoftheparticles,thedetectablel
owerlimitofparticlesizeisincreased,andtheaccuracyin
actualapplicationishigh;withtheadoptionofthescatter
ingcavitydesign,thestructureissimpler,thestabilityi
shigh,andassemblinganddebuggingofopticalsystemsaree
asy;incombinationofthesingleparticleaerodynamicsfoc
usinggaspathtechnologyaswellasautomaticcontrolofthe
microcomputercontrolsystem,thesingleaerosolparticle
saredetectedinrealtime。
技术内容:很多省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开展
了一段时间,但各个系统均是单一的信息孤岛,如何形成一
个实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生态圈”,是教育信息化中相
对棘手的问题,涉及到教育体系内各个行政部门工作的相互
衔接和数据共享,还涉及到新系统的接入及数据共享,这成
为了基础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西南大学科研团队率先提
出“生态圈”概念,并将个性化教育和本体概念融入E-lea
rning中,相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并联合重庆朗亿科技有
限公司投入到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发了诸如“恒美掌校
”等一系列系统,在重庆进行推广应用,利用“朗亿数据总
线”解决异构系统间的融合问题,将基础教育中校园单一的
应用系统建设过渡到教育信息化“生态圈”建设,解决了一
系列关键技术:国内首次提出并打造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生
态圈”;采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形成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
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帮助,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运用探
索式互动课程的游戏化手段,提高学生融入基础教育信息化
“生态圈”的兴趣;通过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
,使基础教育薄弱的地区可以在“生态圈”中获得这些资源
,为解决教育公平提供一条可行的通道;通过“生态圈”,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可实时了解每一个学
生的动态和现状,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纠正,这对学生
尤其是留守儿童的保护的作用非常巨大。科技创新点:成功
研发“朗亿数据总线”,解决了平台直属业务模块、公司传
统业务系统、外部服务及应用接入平台的互联互通问题及数
据规范问题,完成异构系统的数据清洗、导入导出与融合;
成功研发“朗亿统一消息服务”机制,成功解决异构系统之
间的数据耦合和系统融合问题;研发基于TTS技术成功打造
电话语音告警服务,并将该服务融于基础教育生态圈中,开
发了朗亿教育平台;基于“缓存技术、数据库分库、SQL优
化技术、多线程技术、异步技术、CDN、数据压缩技术”等
技术,更高效、稳定准确的提供基础处理功能。知识产权:
从2004年开始,所有平台均为独立开发,拥有独立自主知识
产权。应用推广及效益:“生态圈”直接服务重庆市400余
所学校,已有百万级注册用户人数,30万付费用户,营业收
入达1800万,每个基础用户有不少于10项的基础数据采集内
容,长达整个学习阶段中的相关基础数据上万条,规模超过
10TB的基础数据,超过百亿条的采集记录。
项目名称:RKDJ型全自动灯检机开发项目简介:该
项目产品整机运行平稳可靠,产量可达350瓶/分钟,是我公司
与国防科大合作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口服液瓶、安瓿
和西林瓶异物自动检测设备。全年生产设备20台套,生产运
行稳定。总投资(万元):总投入约4000万元。项目投资需
求(万元):2000万元合作方式:参股控股均可,相关事宜
面议。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景非常广阔,已完成前期投资
2000万元。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云南省科学技
术厅为加快我省科技项目信息化建设步伐,满足省科技厅新
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需要而开发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
将以往分散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软件集成到一个管理平台上
,将多个纸质文件流转环节并入信息系统,首次实现省科技计
划项目从网上申报、受理、评审、厅内立项,到下达计划、
签订任务书、拨款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做到项目管理全流
程可查、可追溯。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
全省申报单位、科技主管部门的管理,全省评审专家管理,实
现了科技计划项目从申报单位网络注册、登录、网上申报,
省科技厅受理、处室审查、科技专家网络评审、科技计划网
络下达、科技项目网络中期检查、阶段执行情况检查、科技
计划项目拨款、科技计划项目网络验收等全套电子化业务功
能。通过系统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项目评审、立项等管理环节的公开、公
平、公正,促进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迈上新
台阶;节约人力资源投入和资金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有力支
撑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实现省科技厅及各州市委主管
部门对基础数据采集,以及大量的政务信息全面、及时、准
确的管理;降低各地各申报单位的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与地州、科技系统与公众
网上无障碍的信息交流。
该成果为我公司2020年6月申请,并于2021年12月获
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
领域,涉及青霉素发酵液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
青霉素发酵液进行一级超滤;(2)对第一超滤稀液进行二级
超滤;(3)对第二超滤稀液进行三级超滤;(4)对第三超滤
液进行纳滤浓缩。本发明采用膜法处理青霉素发酵液,通过
三步超滤可以取代实际生产中应用的破乳剂破乳、活性炭过
滤、醋酸丁酯萃取等步骤,在工艺成本、环保上得到了突破
性进展;在纳滤浓缩后得到的纳滤浓缩液可以直接进行酶解
反应,来制备6-氨基青霉烷酸,所得到的成品质量优异,所采
用的膜为聚醚砜膜,其孔结构大小一致性好,且耐冲击性、耐
腐蚀好,表面性能好,清洗通道宽,抗污染性很强,使用清洗剂
正向循环清洗即可,清洗简单。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来源于梧州市科学技术
局下达《生猪恢复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合同编号2
02002027),由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实施期限
为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以影响
我市生猪恢复生产的非洲猪瘟防控及能繁母猪不足等关键技
术进行研究;为了净化生猪养殖环境,拟通过消毒灭源、加强
关键流通环节监管及养殖场严格生物安全等措施来控制净化
消灭非洲猪瘟病毒;为解决能繁母猪不足,扩大能繁母猪群,
拟通过开展能繁母猪繁殖新技术研究,以此快速扩大生猪生
产能力,为恢复生猪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三、技
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本项目通过在梧州市首次建立以实
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为核心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及实施非洲
猪瘟网格化排查监测,以此创新性建立了1套实时荧光定量P
CR监测非洲猪瘟预警技术体系,为预防、控制、净化非洲猪
瘟提供可靠技术撑作用。2、本项目在生猪恢复生产中创新
性实行了新建原种场保种育种法、三边工作快速扩繁法、三
元杂回交快速扩繁法3个快速增加能繁母猪数量的繁殖方法
,增加能繁母猪数量,快速刺激生猪恢复生产。3、本项目创
新性建立3个养殖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其中以净化区
域性无非洲猪瘟为核心建立净化疫病生物安全管理技术体系
;利用非洲猪瘟病毒怕高温干燥特性,采取洗清烘检为核心建
立将病毒隔离于猪场门墙之外生物安全管理技术体系;采取
“人员隔离、行为阻断、分区管理、猪舍封闭、检测预警”
为核心建立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生物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四、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在2019年8月至2021年
3月期间应用本项目研制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及能繁母猪快速
扩繁技术,全市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疫情,3个养殖示范基地增
加存栏能繁母猪8900头,生产健康仔猪513523头,新增出栏商
品肉猪102630头,新增产值74484.8万元,增加收入31178.6万
元,因此表明本项目研制技术是成熟的,是安全的,是适合梧
州实际情况的,对推广应用到不同类型养殖场可行性较强,对
生猪快速恢复生产具有重要指导借鉴作用。五、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在中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
,其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而且目前国内流行多种非洲猪瘟变
异株,因此防控非洲猪瘟任务仍然很重;此外我市大部分屠宰
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陈旧,没有配备洗消中心,不能有效阻断
流通环节非洲猪瘟传播。六、成果简介本项目在梧州市建立
17个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非洲猪
瘟预警技术体系、净化疫病生物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将病毒
隔离于猪场门墙之外生物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切断疫病传播
途径生物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共4个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探
索出新建原种场保种育种法、三边工作快速扩繁法、三元杂
回交快速扩繁法在3个生猪示范基地应用,增加存栏能繁母猪
8900头,生产健康仔猪513523头,新增出栏商品肉猪102630头
,新增产值74484.8万元,新增加收入31178.6万元。
该巡检机器人结合当代的智能科技解决棘手问题,
综合了多种智能系统。同时产品集合了数据采集、自主行走
、数据传输、智能充电以及灵敏传感器等多项功能,在隧道
苛刻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准确、实时的检测。产品还具备以下
多项特征:实时在线监测、支持远程监听、自动生成报告、
数据本地存储、自主自动智能、实时多维感知等。不仅如此
,本团队对该产品进行了技术升级,研发了多项创新点,提
升了产品的快速巡航与续航能力。同时,我们的机器人具备
多种AI算法,该算法可以为产业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对于
购入本团队产品的客户,我们同样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售后
方案,我们提供产品检测、维保、更新等技术和数据服务。
本发明涉及水电行业电子地图的处理方法。在电子
地图中具有表示地理要素的符号和与符号对应的文字标注,
在同一比例尺下,通过处理器控制显示屏幕上各像素的电流
输入大小,使所述符号的像素以不同的RGB值和/或同一符号
的像素覆盖面积,区分至少两种类型相同而属性不同的符号
。本发明水电行业电子地图的处理方法,能够在已有电子地
图符号的基础上,使一种符号表达更丰富的信息量,提高了信
息的读取效率,并且在读取地图信息时不会对符号和标注间
的对应关系产生混淆,提高了信息读取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
地理要素的主次关系处理后,能够快速清晰的读取地图信息
。
该发明为一种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白细胞介素-
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IL-2/GM-CSF
融合蛋白)。通过对rIL-2进行亚克隆和末端改造等措施与
GM-CSF连接构建了IL-2/GM-CSF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
并得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具有IL-2和GM-CSF的双重活性
。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自选课题。2、应用领域和技
术原理本研究应用于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和研究。本研
究在多年种植的菜园土上,研究有机肥、不同种类化肥、腐
植酸肥料的配施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及种植后土壤性状的变
化。肥料的施用可以大大提高蔬菜的产量,但是几年来因为
肥料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土壤的一定程度污染,同时蔬菜的
品质也略有下降。本研究选择选择叶菜类蔬菜-乌塌菜,果菜
类蔬菜—番茄,研究不同的肥料配施对蔬菜品质的影响。同
时对蔬菜生长期内土壤剖面硝酸氮的淋移变化、土壤酶活性
的变化做研究,为无公害及绿色蔬菜的生产提供依据。3、性
能指标该项目研究得出钾肥的配施可以降低台湾乌塌菜的硝
酸盐含量。综合研究表明:台湾乌塌菜的最佳施肥处理为:
鸡粪30t/hm2,腐植酸肥料240kg/hm2,N2O150kg/hm2,P2O590
kg/hm2,K2O90kg/hm2。腐植酸肥料和钾肥的使用可以提高番
茄的品质。利用该项目成果可以在番茄和乌塌菜的无公害生
产及绿色生产中应用,有效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项目
在多年种植菜园土上,针对有机肥单施、有机肥和氮肥、有
机肥和氮磷、有机肥氮磷钾以及腐植酸肥料配施对台湾乌塌
菜Vc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通过查新,证明在所查范围内国
内有无相同研究。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研究钾肥
的施用对台湾乌塌菜品质影响,及生长期内土壤性状的变化
。(2)研究腐植酸肥料的施用对台湾乌塌菜品质的影响及
生长期内土壤性状的变化。(3)得出台湾乌塌菜的较优施
肥配方:鸡粪30t/hm2,腐植酸肥料240kg/hm2,N2O150kg/hm
2,P2O590kg/hm2,K2O90kg/hm2。
1:课题来源与背景:路况实时汇总,主要包括了基
于感应线圈的交通流量采集系统、基于微波的测速系统、基
于监控视频图像的采集系统(人工识别)、基于视频的事件
检测系统和基于市民举报的电话接警。从亚运通道的覆盖情
况看,还需要新增基于线圈和微波的检测点位,同时要针对专
用车道及重要的通道建立事件检测系统。现场交通管理模块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信号控制系统(以SC
ATS为主)、电子警察系统、CCT视频监控系统、警力定位系
统、车牌识别系统和现场指挥部。从亚运重要场所周边及连
接通道的安全保障需求看,需要进一步增加这些重要区域及
通道的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警察系统的覆盖
率,并增加移动执法系统、车牌识别系统及重要场所的现场
指挥部等内容。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交通信息管理
模块。主要包括了机动车与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违章
信息系统、亚运特殊车辆信息系统、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和警
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功能基本可以在现有信息管理系
统中进行扩展和完善得以实现。交通信息发布模块。4:技
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主要包括交通网站(即
现有的金盾网)、交通广播电台、移动査询终端、可变情报
板及其他信息发布渠道。为了在亚运期间提供更加丰富、准
确和覆盖面更广的信息发布服务,首先需要在重要的亚运通
道上增加动态诱导系统的布设,并将其与实时交通信息采集
系统整合在一起,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要在现有网站、
广播电台增加更加丰富的交通实况信息。通过对来自多种或
多个传感器的多元异构交通信息或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得到
更为准确可靠的交通流状况信息,从而减少在信息处理中可
能出现的失误。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众多学
者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切
实可行的信息融合算法。其中,RBF网络作为前向网络中完成
映射功能的最优网络,算法实用且训练过程快速,应用于信息
融合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凸
显,出现了基于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多元数据源交通信息融合
方法等专利。数据统合汇总在交通管理系统的宏观功能层面
和围观的技术层面都存在着集成的需求,即“个系统之间的
信息共享及决策继承(宏观)和各系统内部多种技术和方法
的集成运用乃至人工智能的高度集成(微观)”。
根据目前广东省冲压制造的需求和工业机器人发展
现状和趋势,结合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
现在有的工作基础,研制出“冲床自动送料机器人系统”。
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将整机分为送料模块、上下料
模块和控制系统模块,简化了系统的构造;采用了多个传感器
并通过信息融合技术,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基
于工业以太网总线技术,解决了带宽与实时性的矛盾,满足了
机器人系统的内部通信总线要求;应用机器人二次直线插补
算法,解决了系统各轴的联动协调运动。系统基本实现了自
动上下料功能,保障了工人的劳动安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1、项目是以烟草行业和本企业精益管理,以及提质
降耗管理和技术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和工艺技术现状,自主
完成的一项复烤加工工艺技术综合性提升的科技成果。2、
项目针对烟草分切分类打叶复烤加工过程中润叶及打叶工序
的质量提升,系统开展了润叶段到打叶段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及改进,提高了烟叶品质、降低了烟叶造碎、节约了能耗。
3、项目设计了热风润叶机增温增湿分级控制模式,根据物料
含水率实际偏差度,设定出参数控制的优先选择顺序权,提升
了润叶机控制稳定性,有效降低了蒸片烟比例、提升了润叶
水分均匀性;对打叶风分机组的刀距、框栏结构、打辊皮带
轮、风分器风机等进行了优化设计改造,提升了打叶质量,降
低了烟叶造碎和能耗;提出了基于工业相机照相识别技术的
烟叶摆把质量管控模式,提高了分切合格率;设计了零干涉回
梗系统,有效提升了打后长梗率;设计了热风润叶机顺流下入
式热风循环系统,减少蒸汽用量,提高润叶质量;为热风润叶
提质降耗设计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设备完善形成指导
性理论支持;设计了热风润叶换热器冷凝水过冷排放系统,使
热能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能耗;设计了复烤预配柜耙钉控制
方式,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了烟叶造碎和能耗;设计了基
于高速风分单元的二次抛料装置,减少烟叶造碎,为今后设备
完善形成指导性理论支持;设计了热风润叶机窜位检测装置
,有效杜绝了生产安全隐患,降低了设备故障率。4、项目将
取得的相关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经过2017年、2018年烤季
的生产应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润叶工序工艺保
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加工烟叶的水分均匀性、增温增湿
能力明显改善,蒸片烟比例由3.2%下降至2.9%;(2)打叶风
分设备的大中片率、长梗率等指标明显上升,碎片率、梗中
含叶率、叶中含梗率有所下降,2018年烤季各项物理指标表
现良好,其中碎末率0.32%,叶中含梗率1.48%;(3)复烤出片
率由2015烤季68.06%提升至2017烤季68.42%(提升0.36%)
,2018烤季68.67%(较2015烤季提升0.61%);(4)润叶工序
蒸汽消耗量由2015烤季2730.65t下降至2017烤季2235.31t(
降低18.14%),2018烤季1781.3t(较2015烤季降低34.77%)
;(5)润叶及打叶工序电能耗稳步降低,2017烤季较2015烤
季的润叶及打叶工序总电耗降低了9.12%,2018烤季较2015烤
季的润叶及打叶工序总电耗降低了2.87%。5、项目通过研究
形成的热风润叶、打叶风分特色工艺技术成果,通过应用于
生产实际,显著提高了热风润叶和打叶风分质量,节约了复烤
加工能耗,最终有效提升复烤烟叶质量保障能力,提高了整条
打叶复烤线质量柔性加工控制水平,为烟草行业推进新一轮
复烤技术改造奠定相应的技术基础,为行业开展打叶复烤提
质降耗工作、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手
段,并且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行业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
景。6、项目实施过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授权实用新型
专利7件。7、项目研究和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热风
润叶设备控制方法处于国内领先。
本项目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使
中小物流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费
用、加快市场影响速度和供给时效,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
。项目的推广应用,形成统一的物流行业动态管理数据标准
,信息流互动,行业基础数据的集中挖掘,将为政府提供第一
手的物流业规划决策资料,为企业的经营行为提供决策咨询
,有效促进社会及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一)课题来源:企业重点研发
项目;3D打印与SLM激光快速成形辨析控制服务系统。(二)
背景:为用户提供3D打印的SLM激光快速成形服务,甘肃泽德
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来了一种3D打印与SLM激光快速成
形辨析控制服务系统,提高了3D打印的效率。②研究目的与意
义将新材料推向商业应用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开发出稳定,经
济且环保的成形技术。非晶合金在室温条件下表现出极端脆
性,所以难以使用传统加工技术(如机械加工,锻造等)。而
在非晶合金的成形过程中,非晶态的亚稳本质是主要难题,因
为任何制备工艺在成形和凝固过程中必须避免晶化的发生。
当冷却或加热路径与TTT图的晶化曲线相交时,非晶便有可能
晶化。针对上述问题,进行3D打印的SLM激光快速成形服务。
(一)技术原理3D打印与SLM激光快速成形辨析控制服务系
统主要是用来进行3D打印与SLM激光快速成形辨析控制服务
的系统,还能对服务器和计算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二
)性能指标(1)硬件环境:Inter3.3GHz内存:8G;(2)软
件环境:Windows7系统;(3)语言环境:C#。③主要论点与
论据(一)SLM3D打Fe基非晶合金过程中微裂纹产生的机理
分析(二)SLM3D打印Zr基非晶合金过程中的缺陷演变(三
)SLM3D打印Zr基非晶合金过程中残余应力的评估及抑制④创
见与创新(一)创见:在SLM3D打印构件中总是存在热应力
和应力集中。应力集中是否会引起微裂纹的产生,除了微孔
尺寸外,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断裂韧性。(二)创新:1.
SLM3D打印Fe基非晶合金过程中的微裂纹主要是由微孔洞周
围大的热应力集中引起的。孔径尺寸是影响微裂纹产生的另
一关键因素,降低了3D打印的成本,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2.扫描策略,打印高度会严重影响SLM3D打印Zr基非
晶合金过程中的残余应力。3.以构建3D打印过程的模型化对
象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探索和发展3D打印技术的研究以及
开发相应的仿真软件是具有通用性的。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
的问题(一)社会经济效益:我们研究开发了一种3D打印与
SLM激光快速成形辨析控制服务系统,提高3D打印水平,被用
户所接受,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存
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制备出无裂纹的Fe基非晶
合金,并且微裂纹的起源尚不清楚。与Fe基非晶合金体系相
比,Zr基非晶合金体系具有更高的断裂韧性,可以抑制微裂纹
,但凝固过程中表面不完整,高孔隙率等缺陷严重降低了3D打
印构件的质量。⑥历年获奖情况获得2020年度中国机械工程
学会优秀论文奖,“泽德电子”先进个人、终身成就奖,甘肃
省机械工程学会先进个人,课题在甘肃泽德电子技术有限公
司作为科技攻关项目立项获得“产、学、研”特等奖和“科
学技术进步奖”,该成果解决了一系列3D打印的SLM激光快速
成形的问题。本项目获得专利16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
8项实用新型,授权3项外观专利。发表论文11篇,4篇中文核
心,2篇中文核心已投稿,7篇英文核心,Ei检索7篇文章,2篇S
CI已投稿,获得软件著作权3个,完成省部级成果登记3个,形
成了系列技术操作规程。⑦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结合实验
测量以及理论分析,评估了SLM制备Zr基非晶合金过程中的残
余应力。结果表明,与X和Y扫描策略相比,XY交叉扫描策略表
现出相对较低的残余应力,随着打印悬臂厚度的增加,残余应
力变得更为严重。另一方面,残余应力可以通过退火或基板
预热进行调控。这些结果为提高大尺寸和复杂结构的3D打印
非晶合金构件的成形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科技成果技术
创新点在国内未见完全相同文献报道;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
益显著,生态效益明显;知识产权明晰;负责人业务能力良好
,具备开展深入研究和成果推广的现实能力。
《供电企业运营流程及运营模式研究》项目要点为
贯彻南方电网公司“两型两化”战略总体目标和云南电网公
司发展战略对组织构架重组的要求,建立起适应电力体制改
革和供电企业发展要求的组织管理体系,根据公司领导的部
署和要求,昆明供电局与大卫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
成项目小组,共同承担了《供电企业运营流程及运营模式研
究》科技项目,遵照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总体
要求,积极开展了对基层机构运营流程、组织功能规划、组
织结构及岗位设置的研究,完成了供电企业运营流程及运营
模式的研究任务。一、指导思想为业务流程再造打下基础,
进一步积累向“服务型”企业转变的宝贵经验,寓“适度超
前”理念于电网发展、营销能力提升中。二、工作思路基于
对昆明供电局变革准备度和实施节奏的考虑,为确保项目方
案能够顺利实施,项目研究要形成两套方案,一是要形成具
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研究方案;二是形成具有可行性、现实
性的实施方案。三、总体要求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客
户服务为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基层机构调整工作,实现业务
流程再造重组,建立营配合一的业务模式,整合相关性的生
产和营销功能,降低内耗,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实
现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四、咨询工具在研究工作中,运用
了科学的方法论及专业化、定制性的管理咨询工具:1.KSF
(KeySuccessFactor)/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工具。2.BSC(Bala
nceScoredCard)/平衡计分卡分析工具。3.VCQ(ValueChain
Questionnaire)/流程整合价值链分析工具。4.FOM(Fieldo
fManagement)/运营流程及功能分析工具。5.OSD(Organiza
tionStructureDesign)/组织机构设计工具。6.JAQ(JobAna
lysisQuestionnaire)/岗位职责分析问卷。7.JSQ(JobSpec
ificationQuestionnaire)/职位规范问卷。五、项目成果项
目成果包括三部分:(一)分析成果。涵盖电力行业背景研
究及发展趋势分析和昆明供电局基层机构现状诊断两个基本
方面,包括《电力行业背景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供电
基层机构运营目标、核心能力定义及运营策略分析》、《基
层机构问题诊断分析》、《基层机构流程优化建议》、《基
层组织架构诊断》5项核心成果。(二)项目方案。分为研
究方案和实施方案两个模块,目的是使组织架构调整既有清
晰的方向和目标,又能分阶段、逐步地推进;在此基础上,
为确保在进行组织机构调整时,最大限度的保持企业的稳定
,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生产,在实施方案中又嵌入了
速效方案模块,从而形成了一个兼具科学性和较强可实施性
的方案体系。包括《基层机构设置研究方案》、《基层机构
设置实施方案》、《速效方案建议》、《基层机构部门职能
规划》、《局级相关职能部室功能规划建议》、《基层机构
班组职责规划》、《基层机构各岗位说明书》、《基层机构
典型流程》7项核心成果。1.研究方案:●设计原则:研究方
案依据10项组织机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①客户导向;②营配
合一;③输配分离;④运检分离与运检合一的有效结合;⑤主
辅分离;⑥纵向清晰、横向联动;⑦加强成本管控、形成模拟
内部市场;⑧流程优化、结构扁平;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⑩加强技术能力培育及技术核心能力的提升。●运营模式:建
立了事业部制与直线职能制有效结合、营配合一的运营模式
,将输变电事业部、检修事业部设为以费用性支出为主的成
本中心,营配事业部将规划为昆明供电局的利润中心,该设
置有利于建立技术竞争优势,各事业部之间内部客户密切合
作,建立有效沟通机制,达成良好的部门周边绩效。改变过
去职能条块分割,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缓慢的状况,进而转
向横向联系的组织结构,兼收并蓄功能部及业务事业部的特
点,实现有效管控与灵活性的统一。●机构设置:对目前15
个基层机构进行如下调整:设立2个区域输变电运行事业部
,1个检修事业部,5个营配事业部、5个专业中心,即:输
变电运行事业部(东、西部)、检修事业部、营配事业部(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东川)、调度交易中心、计量中
心、物资供应中心、用电稽查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2.实
施方案:●设计原则:实施方案重点依据4项组织机构设计原
则进行设计:①客户导向;②营配合一;③加强成本管控;④纵
向清晰、横向联动。●运营模式:建立了以目前的直线职能
制为主,将营配分局规划为利润中心准事业部制、营配合一
的运营模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特性建立相对独立的责任
中心,提高用户满意度。一个典型的举措是在基层设立大客
户服务中心,履行大客户服务功能,为大客户提供更加迅捷
、专业的服务。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客户服务为中
心、以技术和安全为保障的组织架构,以进一步创新服务理
念,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机构设置:通过对基层单位的职能重新规划,对目前15
个基层机构进行如下调整:设立2个区域变运分局,1个输电
分局,1个检修分局,5个营配分局,1个专业所,5个专业中
心。调整后,基层单位增加为15个,即:东、西变运分局、
检修分局、营配分局(五华、盘龙、西山、官渡、东川)、
调度所、大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物资供应中心、用电
稽查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三)其他成果:1.以实施方
案为基础,经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形成了速效方案。速效方
案是实施运营模式调整的准备性方案,使昆明供电局可以以
较小的成本、资源和较低的风险,在短期(一般为3~6个月
)里实施完,快速获得成效,建立实施项目信心。2.界定了
调整后的基层单位的核心流程,提出了岗位的设置清单,完
成了88个流程的初步设计优化方案和293份岗位说明书的编
写工作。3.对昆明供电局各局级职能部门进行了适当的功能
规划并提出了调整建议,为建议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六、项目利益:(一)项目收益:梳理了基层组织
架构,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客户
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满意度。(二)项目创新性:为检核该
项目成果的理论高度和创新性,委托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
单位——云南省科技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了科技项目查新,
查新报告指出,该项目的新颖性在于:1.根据供电局所处的
市场特点及其阶段、关键成功因素、核心能力及组织目标建
立了符合市场要求的“营配合一”运营模式。2.运用FOM(F
ieldofManagement)运营流程及功能分析工具和VCQ(ValueC
hainQuestionnaire)流程整合价值链分析工具,建立了以客
户为导向的价值链,补充完善了核心功能及流程。3.运用F
OM数据库、OSD(OrganizationStructureDesign)组织结构设
计工具、JAQ(JobAnalysisQuestionnaire)岗位职责分析工
具、JSQ(JobSpecificationQuestionnaire)职位规范问卷,
清晰规划了营配合一运营模式下的组织职能、部门职责、岗
位职责,使组织各个层面目标明确、职责规划科学、规范、
专业。(三)推广前景:根据项目研究成果,拟定了《昆明
供电局基层机构设置方案》(送审稿)于2006年12月6日报
省公司审批。
该成果为遥感影像自动化分类解译系统,面向领域
和行业为测绘地理信息和城市规划,主要功能是对遥感影像
中的地物要素进行自动化分割和分类,并对分割和分类出现
的错误进行半自动化编辑和修正,同时,可将分类结果导出成
矢量或栅格格式文件,供后期使用。整体上,该系统实现了遥
感影像中地物要素的自动化分割和分类,融入多尺度分析的
概念,支持多遥感影像的多尺度分割、多尺度融合、多尺度
自由切换,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算法,增强了算法对影像
纹理、环境等高级语义特征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分类精度,可
为自然资源监管和城乡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该项目属于IT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
portationSystem),立足于省域ITS系统高度,以产学研合
作方式承担了1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及工程项目,以自主创新
的分布式监控数字网元DMDU(DistributionMonitorDataUn
it)为核心,包括分别以W、N、R、M、T等为前缀,量身定
制了高速公路宽带专网、省域联网监控、省域网管、运动视
频识别、应急移动接入、路段异构监控图像转码兼容交互等
,得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等
省级鉴定评价,并编制了《江苏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建设技术
要求》等4项行业省级标准。申报了10多项发明专利及4项软
件著作权,编制了4项省级行业标准。该项目研究成果对高
速公路专用业务网的网络体系结构也有深入的研究。为省域
高速公路网调度系统、路由诱导系统、行车条件检测预警、
应急事件处理系统等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将进一步
加强我省高速公路网的监督管理,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提
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方便车辆行驶,最大程度地提高我
省高速公路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该研究成果,
包括一些创新点,不但可应用于高速公路,已在电力监控网
应用,还有望在水文、有线电视、地震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1)国内外现有医疗中对输
注液体的配药方法多采用间接载体转移法实现,如使用一次
性注射器抽吸少量液体注入盛装粉针剂药瓶中,待药粉充分
溶解再用注射器回抽注入液体瓶中。通过长期临床使用、观
察发现上述方法存在的不足是:1)、药物浪费,由于注射器
只能抽取少量液体,造成约10%的药物浪费;2)、过程繁琐;3
)、容易污染,由于配液过程中注射器针头反复暴露在病房空
气中并穿刺药瓶和液体瓶瓶塞;4)、注射器配液无法阻止微
小的玻璃碎渣抽吸到液体瓶中输入血管形成玻璃栓塞,对人
体造成危害。(2)随着科技的进步,药品出现了各种形式。
如粉针剂,水针剂,其中粉针剂包括难溶的,昂贵的,细胞毒等
类型。但传统的配药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未发生根本性的改
变。传统配药方法在配药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药物浪
费乃至配药困难。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发明公开了一
种用于粉针剂的配药方法及其装置,在药瓶与液体瓶之间通
过由置换杆和弹性软管组成的配药器构成一密闭的循环通道
;利用驱动装置提供的外力驱动促使循环通道内部产生抽吸
力;抽吸液体瓶中的液体进入到药瓶中溶解药粉,药粉溶解液
再回注到液体瓶中;抽吸空气进入到药瓶中,将药瓶和循环通
道中残留的药粉溶解液最大限度地排挤到液体瓶中,完成将
药瓶中的药粉充分地转移到液体瓶中的配药过程。对药瓶中
药粉充分稀释交换并排空,最大限度减少了药物浪费;配药的
全过程通过外界驱动装置自动完成,大大简化了传统配药方
法复杂冗繁的操作;配药过程是在一个密闭的管路中完成,减
少了污染的机会。三、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1、采用直接法
,以配药器作为药物转移的直接通道一步实现密闭配药过程
,大大简化操作步骤,提高配药效率3-5倍。2、内壁面积大大
减小而减少残留,而且直接用药液冲洗药瓶,残留液浓度被大
大稀释,且开口设计合理药液回吸干净,增加药液使用率3、
药瓶、液体瓶直接内部转移,避免空气污染。与药液接触面
很小,无添加物。4、重量、体积、部件明显少于注射器,减
少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大大减少医用垃圾的产生。5、专门设
有过滤装置,阻止杂质进入。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和安全性(1)技术的成熟程度①产品设计:本产品结合多个
专利设计,分多个型号规格。利用直接药液转移法解决现有
配药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②工艺流程:本产品的置换针
部分经注塑工艺注塑,蠕动管部分经拉管机制作,制作后组合
装配即可。③配套资源:现拥有现代化厂房2000多平米及现
代化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均已成熟。④实用程度:该产品颠覆
了用注射器做为药液转移载体的传统配药方法,通过建立药
瓶和液体瓶之间直接的转移通道,经手动挤压或机械蠕动驱
动药液转移,实现了更加高效安全的配药过程。(2)适用范
围和安全性本产品适用于适用于医疗机构药物制剂的溶解转
移,本产品代替传统注射器完成配药,所用材料符合国家规定
,其安全性可见。(五)应用及存在的问题;2013年,由参评
专利转化的产品取得了一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一次性使
用无菌配药器),该专利产品并将该产品迅速推向市场。自
2013年以来,该产品得到各级医疗机构和护理工作者一致好
评,通过该专利的技术转化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本产品
为创新型产品,销售额由零达到每年70万左右销售额,2017年
配药主机医用配药抽吸泵产品分类界定为Ⅰ类,且已在兰州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取得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配
药主机的成功备案且随着配药器市场的打开使2017年上半年
销售额已达80多万。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
作权4项。在论文发表方面,发表标注受本项目资助的SCI/E
I国际杂志(或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4篇;在国内统计源期
刊(或重要的国内会议)发表标注受本项目资助的论文12篇
。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博士生5人,现已经毕业2人,2人在读
;培养硕士4名,现已毕业1人,3人在读。已毕业学生的学位论
文如下:1.许涛,足式机器人行走与平衡技巧的学习与优化
[学位论文],20112.刘成菊,基于CPG机理的机器人行走控制
与环境适应性研究[学位论文],20113.蔡志强,基于CPG的NA
O机器人行走控制方法研究和实验验证[学位论文],2012
该项目针对数控加工领域,尤其是模具行业所遇到
的数控编程效率低,编程质量差,数控编程过程缺乏规范性
,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设计开发出适合模具制造领域的“
加工编程信息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通过“规范流程”与
“工具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企业的加工制造资源共享
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控编程的规范化,将数控编程活
动纳入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中,实现数控编程的过程可控和
对加工质量的管理。主要技术内容:该项目针对国内模具制
造业普遍存在依赖个体经验所引发的各种模具制造问题,开
展了对影响模具制造质量要素的技术研究,通过对模具质量
的量化管理,实现了制造过程地全面质量控制。利用成组技
术对模具的几何特征及加工工艺进行系统分析,很好地解决
了多品种小批生产的问题。创新性地进行制造工艺参数的综
合分析,实现各个工艺参数最优配置,有效提升企业编程能
力和加工效率,实现精益化生产。通过集成式创新,优化的
工艺和加工策略得到传承,消除技术壁垒。技术经济指标:
1.自主研发的电极自动编程系统,其曲面自动识别率达99
%以上,编程效率提高200%以上。2.自主研发的小钢件自动
编程系统,采用成组技术,很好解决了多品种小批生产的问
题,编程效率提高90%以上。3.对模具采用部位划分,区域
功能块划分模式,自主研发的一键式编程系统,提高企业的
编程效率50%以上,加工效率17%以上,产品合格率达100%。
4.在国内首次采用质量量化管理模式,通过对机床性能和
加工工艺参数的原理分析和实验,得出质量量化标准值,实
现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面质量控制。5.提高企业的软件
使用效率,降低软件与机床的配比率,减少软件费用的投入
,为国家节省外汇。6.工艺的优化与加工刀具和夹持的使
用规范化,可节省企业库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7.制造信息的标准化,消除了制造环节的浪费现象。促
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情况:1.项目成果已经在
雅保特科技模具(深圳)有限公司,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忠信制模(东莞)有限公司,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
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使用,为企业带来编程效率的大幅提升
,提升幅度达50%以上,加工效率提升17%以上。2.项目成
果为模具制造企业实现模具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数理上的逻辑关系式等方式确立加工工艺参数与模具质
量的相互对应关系,实现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预控。3
.该系统可为模具制造企业实现集成优化工艺和生产管理的
PDCA科学循环提供平台。4.该系统为模具制造企业凝聚企
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争得高端模具市场份额提供了技术保障
。
本项目为企业自选项目,本技术主要应用于板式家
具行业中从图纸设计—板件孔位图生成—分类打孔—生产过
程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过程。本项目基于flex技术,在
衣柜设计软件中增加自动吸附延伸、碰撞干涉等智能化的元
素,通过衣柜设计软件完成图纸设计后,可以直接导入孔位图
自动生成软件中,孔位图自动生成软件是基于CAD平台采用碰
撞检测的技术原理,当板件之间发生接触时自动产生板件的
孔位,并自动生成板件的物料清单,如尺寸规格、花色、数量
等信息,板件的物料清单导入索菲亚生产管理系统中进行管
理。索菲亚生产管理系统是我司自主开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主要采用P2P技术设计和C/S结构设计,将订单受理、订单拆
解、订单报价、生产排产、生产过程跟踪、仓储管理、采购
管理、发货管理等各种业务功能集成在一起,还可以跟经销
商管理系统、财务软件、板材优化软件、孔位生成软件等其
他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家具生产制造企业所有软件
系统的整合。在生产组织模式上,我们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
模式,采用多设备联机分类钻孔的模式,即通过索菲亚生产管
理系统对不同打孔类型的板件进行区分,在生产现场实现联
机分类打孔的生产模式,使不同的板件进入不同的钻孔设备
进行钻孔,充分发挥各种钻孔设备的优势,规避其缺点,以提
高生产钻孔环节的钻孔效率和钻孔准确率。经过鉴定,衣柜
设计软件、孔位生成软件及分类打孔系统的数据准确性高达
99%以上,生产管理系统更是在订单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
理等环节效率提高了30%~40%,准确率达到99.5%。这一先进
技术、性能指标以及高效率的优势足以证明该技术在国内家
具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适用于水流速度≤10m/min的静、动水域,深度不大
于50m,进行水下观测及小型异物抓取,主要用于水下设备
的检测维护、水库堤坝的安全检查以及水下危险区域的反恐
侦察及公安取证等特殊场合。具有重量轻、智能化、操作方
便等特点。功能和技术要求:该机器人具有前进、后退、转
弯、上升、下潜运动功能;静水运动速度2节,速度且连续
可调,能平稳地停留在水中任意深度位置。机器人本体配置
有两套检测用摄像机,分别位于正前方及后方。其中前方摄
像机为18倍变倍摄像机,带一维俯仰转台,转动范围±
;60°;后视摄像机为一广角摄像机,其视场角不小于
42°。为克服水下照明不足,并配有四套亮度可调照明
系统。两路摄像系统的图像直接显示到控制箱显示屏上。对
显示的图像具有实时存储、抓图、回放等功能。可实时显示
机器人本体所处位置水深、温度等信息。显示与操作控制箱
具有外接锂电池电源输入口、220V交流电电源输入口以及U
SB口。机械手的抓取能力:不小于1kg。可根据实际工作需
要更换手指类型。主体外型尺寸长×宽×高:410
×262×230,重量9.2kg。
智能家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方便、更
现代的生活环境。将来的住宅无疑将是高科技与传统技术的
有机融合体,不仅功能齐全、居住舒适、使用方便、而且安
全节能,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截止2013年,全
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
、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
消费热点。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
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
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根据《中国智能
家居设备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分析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产品与技术的百花齐放,行业进入快速成
长期。面对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预计该行业将以年均19.8
%的速率增长,在2015年产值将达1240亿元。目前智能家居主
要有遥控控制、集中控制、手机远程控制、感应控制、网络
控制、定时控制等等,操作过程需要携带额外的外设设备,过
程和程序设置过于繁琐,容易让用户产生排斥心理。本项目
紧跟时代的潮流运用体感交互技术开发出“基于关节空间位
置数据的3D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
系统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操作的便利性和直观性,采用了3
D手势识别、语音识别控制家电、门窗等。另外采用无线通
信技术传输信号大大方便了设备的安装及功能的扩展,使家
居生活更智能。本项目结合了动作模板以及自主模式识别技
术,构造了一个能够识别人体动作的自我进化的系统,适配市
面上大多数体感摄像设备,并将其封装为软件中间件,为体感
交互技术的推广创造出实用的工具,市场前景良好。同时,团
队以动作识别技术开发为一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实现肢体
控制家电的功能。技术指标为:①手势识别范围1-5米;②有效
动作识别区域15-20平米;③动作识别率达到86%。项目技术创
新点:(1)智能家居系统采用了基于关节空间位置数据的
动态3D手势识别,大大提高了手势识别的准确度及稳定性。
团队通过20个测试人员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与体感摄像头的
距离及角度等条件下对每个手势识别模块进行了100次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动作模板方式能够较好的识别人体动作,平均
准确识别率为86.3%;(2)运用体感摄像头采集并识别人体
骨骼位置信息,取用右(左)手腕、右(左)肘、右(左)
肩端点、肩膀中点、头部、腹部中点六个关节点作为3D手势
识别参考点;(3)采用了3D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的控制方式
,更加智能,方便老人和小孩,控制过程不需携带外设如:手
机、遥控器等。项目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截止项目验收,
实现销售收入822.08万元,达到合同指标的104.32%;上缴税
收20.94万元,达到合同规定指标的63.07%。目实施2年后推
进了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发展,带动体感控制硬件产品产业
,催生新的产品及服务形式。促进人机交互便捷性,为所需的
场所提供便利,促进人机交互第三次革命的发展。该项目与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行业密切相
关,并且潜在的与病人看护、老人看护、安防、家居等关系
到民生的领域相联系。其次,这项前沿科技还为青少年科学
教育与实践提供了兴趣点和着手点。
一、任务来源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为广州
市土地、矿产、测绘勘察和城乡规划的主管部门,下面还有
11个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及14个事业单位,业务复杂、分类
细致,工作人员众多且专业性强。原广州市规划局于2011年
实施IT服务外包项目,广州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通过参
与市场投标承接了此项目。从2011年开始,广州城市规划技
术开发服务部与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着手自行研发运
维信息系统。2015年,由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审批,广州市
财政局全额拨款的“2015年广州市规划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项目”明确安排50万经费投入建设广州市规划局运维信息系
统,项目作为“2015年广州市规划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项目
”的一部分,于2016年1月15日启动重新研发,于2016年6月3
0日完成,至今仍应用于市国规委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中。二、
技术原理平台的设计总体基于事件感知框架、全网监测预警
平台框架、资源感知框架,逐层细化主要功能,使系统具备态
势感知能力,并通过内部模型对态势感知的结果进行精准处
理,最终实现智能运维。1、态势感知本平台的态势感知包含
四类,分别是:事件感知、全网态势感知、桌面资源态势感
知、云平台资源感知。A、事件感知在充分掌握系统的底层
协议和接口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和各业务系统实现无缝的连
接。从而进行事件感知,分析事件关键词的热度排行,可以直
接关联到系统设计上的具体故障点。B、全网态势感知对能
够支持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设备,能够进行远程访问控制,内
嵌的线型时序图,实时反映某项参数的动态变化,如IP接收量
,对交换网络进行监控管理。实时分析展现各分支的网络状
况。C、资源情况感知通过平台的子模块采购系统、领用系
统,可以进行相关性自动感知采购的资产利用率,调整购买投
入,分析热门资产排行,对资源进行优化,采购真正需要的资
源。D、云平台资源感知将用户的IT资源封装成云服务模式
,极大的实现资源的集约化,根据实时的云资源(CPU、内存
、存储、网络等)使用情况的显示,直接实现资源态势感知
,为容量管理决策提供参考。2、智能运维对历史及新增知识
自动分析管理、归类保存,依据现有知识库的内容对知识库
或是态势感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智能分析、实时推送消
息、后期预防。A.智能应答模型运维管理人员自定义应答
时间TA,系统在收到用户提出的故障申请后启动计时,达到应
答时间,由系统按事先设置好的回复内容,通过信使发给申请
人,并同时发送给运维人员。自动修改事件状态为“处理中
”,如果在TA期限前由运维人员点击答复按钮,自动关停计时
器,并发送受理短信给用户。B.智能检测业务系统状态模型
将各业务系统及网络设备的状态进行定义,定义轮巡周期和
应答失败次数,按周期时间点轮巡,收不到应答信号并达到相
应的次数后,定义为系统故障,通过MAS机发送手机短信给运
维人员。C.业务系统专家模型在平台中定义业务系统的专
家清单,定义触发时间TB及触发条数QN,当多个用户在TB时间
内提出相同的业务系统问题达到QN时,自动触发专家模式,直
接发送信使通知给专家库人员,提醒系统故障问题。3、集成
通信利用即时通讯、移动通信等技术,引入智能通知机制,无
缝集成业务系统及运维系统,构建私有化部署的一体化即时
协作系统,结合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实现超大规模和
高并发的消息通知。三、成果创造性、技术创新点1、项目
通过事件感知、全网态势感知、桌面资源感知、云平台资源
感知、用户行为感知,构建了包含IT资源、用户行为、系统
质量的全方位感知模型;2、项目依据历史运维案例和运维服
务模式,建立智能应答模型、智能检测业务系统状态模型、
业务系统专家模型3个模型,利用数据集成和关联分析,对采
集到的不同事件,对应不同模型做分析判断后,根据结果进行
相应处理,达到了提前发现问题,智能预警的目的。3、运用
自主开发的通讯技术,通过业务系统与基于态势感知的IT智
能运维平台的无缝集成,解决了运维服务主、客体,内、外部
实时通信及协同的难题,实现了运维需求全过程可追溯的人
机合作、智能运维管理的目标。四、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
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项目成果自2016年6月30
日上线,一直用于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及下属11个
区局和14个事业单位,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信息系统工程评测实验室软件评测,已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
项目从理论、方法、技术和管理机制上,研究并建立了地市
级国土规划主管单位信息化统一运维体系,目标明确、内容
完整、步骤清晰,可在全国国土规划管理部门推广。项目研
发的基于态势感知的IT智能运维平台和国规信使可以移植部
署到其它地市级国土规划业务主管单位应用,如果要项目平
台达到所有软硬件和业务应用系统统一运维的目标,需要针
对调整相应的接口代码,否则,宜改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统一运
维。
现代农业的工厂化立体生产模式是20世纪六、七十
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新模式,与传统农业相比,具
有土地利用率高,产出潜力大和便于工厂化生产经营的特点
。但工厂化农业立体生产模式对技术集约程度非常高,对管
理水平、农业新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随着植物气雾
培、无土栽培、植物种苗非试管快繁技术等单项农业新技术
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如何将这些先进的单项农业新技术进行
有效集成并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工厂化
农业立体生产模式仅仅在日本、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
少量推广和应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潜力很大,属朝阳
产业。
关键技术突破,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与适用范围
:该技术针对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W
SSV,原称为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或HHNBV)采用PC
R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扩增,再通过核酸对扩增产物的
特异性测试而进行病毒的检测。该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特异性
好、灵敏度极高、样品检测容量大、操作较为方便快捷、可
延展性好。可检测到100~102拷贝数量级的病毒核酸,其特
异性较普通PCR或核酸探针斑点杂交高2~3倍,可一次对多达
96个样品进行分析,不需要核酸电泳、紫外观察等设备。更
适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检测。已基本解决了大规
模样品采集处理、PCR产物交叉污染、引物和核酸探针配套
性等与技术的可靠性及应用性能关系重大的关键问题,优化
了检测方案。应用后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包括预期
的)对虾病毒的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已在全国得到了应用,与
农业部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举办了3次全国性的培训班,在
全国范围培训试剂盒应用人员120余人,在全国范围销售试剂
盒300余套,取得经济效益约10万元,被作为我国对虾病毒病
情月报工作的一项基本技术。PCR-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已用于
对示范区及其它对虾养殖的大规模样品的检测,检测样品30
00余份,为对虾病害诊断提供了关键的早期快速检测手段。
成果转让条件与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有偿转让。该技术已较
为成熟,具备形成成套试剂盒的条件。中国将开展对水产病
害,包括对虾WSSV的系统性大规模监测,同时越来越多的养殖
业者对水产苗种、养殖期群体、生态环境等的健康状况检测
有了更高的要求,该技术有望一定程度地替代目前常规核酸
探针技术和PCR技术,成为对虾病害大规模监测的主要技术。
在示范区每月的大规模样品监测中已得到了应用。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2013年度广西交通运
输科技项目,正式立项于2013年1月,名称为《基于人工智能
技术的车辆多维度特征提取及判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由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研究。随着高速公路建设
规模的不断扩大、车流量的海量增长、路面通行状况日趋复
杂和自动控制、通讯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
收费与监控系统已远远满足不了目前的需求,而车辆多维度
特征提取及判型系统,能够更加有效、稳步地推进智能型收
费与监控系统,特别是自动发卡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
系统(ETC)等的应用与推广并且通过这种“车道”到“车
”的主动识别技术,能够有效规避车辆费收作弊、能提供一
个主动检测技术支撑,改变高速公路道口单一低效被动检测
技术的尴尬局面。课题以崇左高速公路运营公司自动发卡系
统采购与安装作为依托工程,对车辆多维度特征提取及判型
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
项目在国外主动激光传感器的基础上,通过被动摄像机视觉
和主动扫描技术相结合,有效过滤干扰信号,能够对目标表面
特征进行识别、跟踪,建立通行车辆外轮廓的三维点云数据
,并基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模糊人工智能技
术,对车辆点云特征、材质特征等搭建量化数学模型和自学
习模型,通过对道口已知车型的机器学习,完成后台车型数据
库搭建和分类器设计,将最前端的传感器数据映射到后台的
车型数据,完成对道口途径车辆的快速判型。而建立的后台
车辆学习数据库,能对错误特征及错误分类进行自学习和模
型重建,满足车辆车型的变化。开发成品实物并试运行成功
,其指标如下:(1)设备响应或通讯时间均<100ms;(2)
车辆客货分类正确率为白天≥99%,夜间≥98%;(3)货车车型
分类正确率白天≥98%,夜间≥95%;(4)客车车型分类正确率
白天≥95%,夜间≥90%。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课题对比了
以往通过光栅等进行车型判别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了使用
主动式激光雷达结合被动式光学摄像机的方案,通过成熟可
靠的区域扫描及回波分析技术,能够精准的获取车辆的外部
轮廓及表面材质,有效弥补基于非接触式智能卡的车型识别
系统、基于光幕及轴距检测的车型识别系统、基于视频图像
的车型识别系统在车型轮廓及特征提取上的局限性及准确性
,为车型特征的精准扫描提供了有效保证。在识别及匹配算
法方面,采用的是当前流行的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统计
学模型,该类数学模型源于感知机,能够很好的实现对现实中
非线性分类问题进行求解。将多维度特征参数映射到高维空
间,从而顺利王朝对车型的分类判别。在硬件搭建方面,采用
了基于FPGA和NVidaCUDA并行运算器,实现对点云数据的多线
程并行处理,确保了数据采集、处理、识别、判型等过程的
高速计算响应能力。这些先进技术结合进行车辆特征提取、
车型判别,应用于无人值守的ETC道口、自动发卡道口等处进
行高效车俩信息管理,可以有效杜绝车型费收、换卡等作弊
行为,并能辅助公安对特定车型抓逃等提供自动化的解决方
案。相对于其他方案,本方案准确率高、设备简单、安装方
便、具备自学习能力,复杂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④技术的成
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多
条自动发卡车道及所有配备有车型识别设备的ETC车道,共计
30余套,在全程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预期,
并且高效、简便,不需要在收费站车道上进行开挖土建施工
,获得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够有
序推进自动发卡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等
在广西公路网管理上的全面应用与推广,促进广西交通事业
健康、安全发展。广西80%的高速公路若使用本研究成果,销
售额约1.5亿元,如果能在全国推广,收益更客观。本项目成
果还可用于交通量调查、公安部门、海关、保税区等行业或
部门。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本项目产品研发成功至今
,我公司已经将该科研成果应用于多条自动发卡车道及所有
配备有车型识别设备的ETC车道,共计30余套。设备的各项性
能指标获得了各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但如果将本产品进行
推广,其外形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美观性。
该项目通过调研,定性分析、筛选设计工作和咨询
工作的关键节点,结合理论分析,研究各关键节点的数字化模
型,对关键节点间的连通路径进行研究与初步开发。主要研
究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综合应用、三维可视化图形设计、无约
束条件的设计方案优化、工程资料的数字化移交、智能电网
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标准化成果的电子档案应用、灾害案例
的分析与边界条件模拟、基于智能电网数据的灾害预警与灾
后数据支持、基于已有案例和数字化测量与设计成果的人工
智能咨询活动。项目以提升输变电工程设计咨询质量、提高
效率为目标,研究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设计咨询控制的作业
体系。建立数字化设计工作体系,涵盖设计输入与输出、设
计过程控制、数字化接口,设计方案优化与成果的数字化移
交,设计资质管理与设计淘汰等;建立数字化咨询工作体系,
涵盖设计成果的数字化接收、对设计方案的智能化评价、咨
询资质管理与咨询淘汰,咨询单位对电网工程的灾害预警和
灾后工程支持等。该研究课题从工程实际出发,侧重于应用
,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设计咨询行业的资源整合,通过建立电
网工程设计相关数学模型库,利用电力工程技术分析软件,实
现电网工程技术指标评估分析、电网设计标准分析、设计方
案优化分析、工程选站选线辅助优化分析、电网工程设计理
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等功能,全面掌握电网建设环境特征和系
统综合状态,辅助深化优化电网工程咨询和设计工作。应用
前述理论研究成果,对已实施的不同地区、不同电压等级的
电网工程为案例开展应用分析,从而初步评价数字化设计咨
询在工程建设中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团队研发了一种数字式超声导波监测系统,系统由
软件、系统主机和数字智能层组成,如图1所示。主机产生
高压激励并通过线缆传输给智能层,智能层上集成采集电路
,实现导波信号的放大、采集等功能。主机与智能层使用数
字信号进行通信,避免了导波信号在线缆中传输时的衰减以
及易被干扰等问题。连接线缆包括激励线、电源线和通信线
三种,数量与PZT数量无关,减少了线缆的使用。多个智能
层可互联组网并同时进行结构状态检测,提高了系统监测面
积和损伤检测效率。软件集成传感网络自搭建、导波信号实
时显示、结构损伤实时诊断、结构三位成像等功能,实现对
列车结构mm级损伤的在线识别。
本项目产品是一种根据体外基因扩增原理,利用荧
光共振能量转移实时跟踪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丙型肝炎病
毒核酸进行特异性定量分析的试剂盒,能够为临床检验提供
实验室辅助诊断依据。同时本产品也广泛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病因分析等领域。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1.耐热
逆转录酶系统改造技术对于一步法realtimeRT-PCR来说,逆
转录酶系统的热稳定性和RNA酶抑制能力决定试剂系统的检
测灵敏度和重复性。现行检测试剂盒通常使用常规逆转录酶
和RNA酶抑制剂的混合系统。常规逆转录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低,难以解开较复杂的RNA二级和高级结构,另外不同来源的
逆转录酶和RNA酶抑制剂由于储存条件不同导致不易长期存
放和运输,具有较大的使用局限性。本项目构建含有M-MLV和
RNasinPlusRNaseInhibitor基因的融合表达工程菌,对M-ML
V基因进行突变改造,提高逆转录温度,同时添加表达柔性标
签,使逆转录酶和RNA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可溶表达。表达产
物为逆转录酶系统,具有更高的逆转录活性、热稳定性和使
用稳定性。同时,使用融合表达的逆转录酶系统具有引物识
别RNA模板的特异性好,错配区域判断准确性高,能够有效避
免临床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2.新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
备技术固相吸附法能有效提取丙型肝炎病毒RNA,操作步骤简
单,减少实验过程中的RNA酶污染,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采用硫氰酸胍裂解法可以避免酚氯仿等有机溶剂对人
体的伤害。固相吸附法提取核酸的效率与二氧化硅颗粒的核
酸吸附能力密切相关。普通的二氧化硅颗粒在处理样本时容
易固液分离,沉淀于试管底部,不能充分吸附核酸。本项目产
品采用的新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技术是将普通二氧化
硅颗粒进行纳米化处理和表面硅醇基修饰。处理后的颗粒与
市场上购买的普通产品相比,颗粒细腻,粒径均匀。配制成的
裂解液呈悬浊液状态,不易分层,在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
对Taq酶抑制作用较小,扩增效率较高,能呈现典型的“S”型
曲线,处理已知浓度的病毒RNA标本具有明显提高的回收率。
3.微囊化生物酶稳定技术本项目产品关键组分为生物酶,对
酶活性的稳定保持有很高的要求,通常生物酶经稀释后非常
不稳定,很容易失活。本研发项目开发出专有的生物酶储存
工艺,保证逆转录酶与Taq酶同时长时间保持稳定的酶活性。
本项目制备了脂质体微球,将生物酶包埋在脂质体微球中,保
证了生物酶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在试剂生产时可以将逆转
录酶、Taq酶与PCR反应体系配置成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的完整
系统,即单管单人份。临床单位使用试剂时,不需要繁琐的生
物酶添加步骤,很大程度降低检测过程的交叉污染机会,操作
简便,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可靠。
品种来源:目前全世界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
娟珊牛、更赛牛、爱尔夏牛及瑞士褐牛等。我国饲养奶牛品
种中95%以上是中国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原名为——“
中国黑白花牛”,于1992年更名“中国荷斯坦牛”。本品种
是利用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荷斯坦牛与我国的黄牛杂交,并
经过了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品种特性:外貌特征
外观毛色黑白花或红白花,皮薄有弹性,被毛细而有光泽,
各部位匀称。头颈结合良好,体躯长、宽、深肋骨间距宽、
长而开张;胸深、宽,背线平直;尻部长、平、宽;四肢结
实,蹄质坚实,蹄底呈圆形。母牛头部清秀,公牛有雄相。
母牛腹部大而不下垂,公牛适中。母牛乳房细致乳静脉明显
,乳房大而不下垂,前伸后延,附着良好,乳头大小适中,
垂直呈柱形,间距匀称。北京地区荷斯坦成年公牛体高170
-180cm,体重1100-1200kg、母牛体高140-150cm,体重600
-700kg。生产性能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北京地区母牛305天
产奶量(下限):一胎6500kg;二胎7000kg;三胎7200kg;四
胎7400kg;五胎7500kg。乳脂率不低于3.5%。乳蛋白率不低
于3.0%。该品种产乳量高,粗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发育快等
。奶农饲养奶牛的利润是1500-3000元/头·年。
近年来,我国不断与周边国家在电力上进行合作,这
势必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真空开关管在今后的发展也将会
十分的迅速。我公司一直以来都在研发高端波纹管产品,并
已开发了多款国内市场空白的产品,技术手段十分成熟。这
种真空开关管用波纹管就是针对中高端市场而研发的一款产
品,在市场中高端产品竞争激烈,而国内产品又相对落后的大
环境下,我公司研发的真空开关管波纹管产品非常迎合市场
需求。通过对产品寿命及机械性能的提高,相信能很快抢占
市场,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研发了一款真空开
关管用波纹管,产品为公司自主设计研发。项目通过拉伸工
艺的调整优化,可使波纹管达到高精度超薄壁要求;通过对材
料的处理工艺的改进,提高了波纹管表面质量稳定性;通过添
加不锈钢老化处理工艺,大幅度提高波纹管的使用寿命。本
项目下的产品在拉伸工艺及材料处理工艺及工序上有很大的
创新,这个项目下已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指标1、外径
:Φ32±0.3mm;2、内径:Φ22±0.4mm;3、波数:1
6波;4、有效长度:46.7±2mm;5、成型管壁厚:0.105
+0.01mm;6、刚度:3N/mm±30%;7、真空漏率:小于1&
#215;10-8Pa·M3/s项目创新点:创新点一:采用钢珠
滚压旋薄工艺制作超薄壁无缝管坯,使波纹管管坯变薄量达
到85%,且有非常高的均匀性,壁厚公差可控制在0.005mm范围
内。精度高,机械性能稳定。很好的保证了刚度要求。创新
点二:高真空气淬工艺的运用,优化热处理工艺,控制加热温
度及保温时间,并将原来加热到1100℃后水冷改变为在真空
气淬炉中加热到1100℃后充入氮气迅速冷却,既保护工件表
面质量,又避免了材料的晶界腐蚀现象。创新点三:增加不
锈钢波纹管老化处理工序,将不锈钢波纹管加热到300~350
℃,此时材料开始进行应力松弛,保持2-2.5h后随炉冷却可去
除材料中大部分应力,大幅度提高波纹管的使用寿命。本项
目产品已完成预期技术指标,产品通过了浙江省冶金产品质
量检验站有限公司的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企业及国家标准
的要求。
一种搜索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用户输入的关
键词,得到待搜索关键词;将待搜索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得
到待搜索关键词对应的特征向量;依据所述特征向量采用协
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得到序参量,由序参量在数据库中获取
最佳关键词。本文还公开了一种搜索装置。应用本发明实施
例以后,提高了关键词搜索的精确性。一种搜索方法,该方法
包括:预处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得到待搜索关键词;将待搜
索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待搜索关键词对应的特征向量
;依据所述特征向量采用协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得到序参量
,由序参量在数据库中获取最佳关键词。本文还公开了一种
搜索装置。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以后,提高了关键词搜索的精
确性。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广西科技攻关项目“防治地下
害虫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及应用”(桂科攻15248003-22)
。生理指标相近的地下害虫-蔗根土天牛幼虫的大量饲养是
快速有效筛选、优化、评价蔗根土天牛防治技术及其他研究
的基础。人工饲料可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生理指标一致
的昆虫,但目前尚无蔗根土天牛的人工饲料,而室外田间养殖
方法需要种植甘蔗,需要相当面积的实验地,且田间受自然环
境影响较大,蔗根土天牛发育不整齐且存活率无法保障。目
前只能通过田间砍挖蔗蔸采集实验虫源,费时费力,且很难获
得大量发育整齐、生理指标一致的个体。二、技术原理及性
能指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蔗根土天牛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蔗根土天牛成虫;将蔗根土天牛成虫进
行交配产卵,并收集蔗根土天牛的卵并孵化,得到初孵幼虫;
在分段的新鲜甘蔗茎的端面上设置培养孔,在所述培养孔内
接入所述初孵幼虫进行培养;幼虫食量大增时,将幼虫转入甘
蔗茎进行单头饲养;待老熟幼虫钻入土中化蛹后,将蛹分别放
入羽化容器中进行单头羽化;待蔗根土天牛羽化后,将羽化的
成虫按雌雄混合放入养虫容器中进行交配产卵。三、技术的
创造性与先进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蔗根土天牛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该方法
管理技术要求较低,食料便于获得,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高
,幼虫和成虫体长增加,产卵量增加,可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
齐的个体,为进行蔗根土天牛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四、技
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技术较为成熟,已在室内
使用。本技术使用过程中无安全隐患。五、应用情况及存在
的问题已在室内使用该法成功饲养蔗根土天牛,效果较好,不
存在问题。
成果简介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根据新闻出
处、评论数量、发言时间等相关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
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
2、倾向性分析,对于敏感热度话题,对个别发信人发表的文
章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3、主题跟踪,分析新发
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相同主题。4、自动摘要,对
各类热点文章,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5、趋势分析,
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6、突
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
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统计报告,根据舆
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
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
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管理程序能够完成故障计算、整
定计算、整定值的校核、自动生成整定值通知单、定值单管
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建立电网继电保护设备数据库,实
现数据的共享,提高继电保护整定的技术支持手段。本程序
将整定计算人员从大量的手工计算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认
真、深入的考虑协调继电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和
可靠性这四者的关系,避免人为的计算误差,科学地做好整定
计算工作,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一、项目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疾病,近年受到医学界和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因这种
疾病每年造成150万例骨折,年耗资达100亿美元;我国骨质
疏松患者已超过9000万人。骨质疏松症被是无形杀手,患者
无法感觉骨骼正变得越来越脆弱,骨质正慢慢地流失,直到
骨骼断裂。骨质疏松症的检测、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国际医学
界重大课题。骨质疏松症可在骨折发生前通过测量骨密度进
行风险判断,测量手段有单光子、双能X射线(DEXA)和超声
技术等。DEXA可精确测定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是WHO推荐
的诊断标准,但在测定骨“量”同时,对骨“质”,即骨结
构及材料学特征的评价作用存在一定局限;且价格昂贵(近
百万元)、使用不便。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声骨密度检查是利
用超声对物质密度、结构及材料的特征表现来评价骨质量,
与普遍认同的DEX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相关性,是一种经济、
方便的检测方式。二、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
包括:办公和生产场地建设(约1000平方米)、焊接、调试
、组装、检测生产线建设;购买相关生产设备、检测仪器、
仪表。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000台(套)能力。三、市场分析
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
女性可能患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0岁以上男
性可能患老年性骨质疏松。随着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国人
缺钙”及其危害已得到各阶层普遍认同和重视。而“缺钙”
程度、“补钙”效果均需相应骨密度测量仪器。因进口同类
产品价格昂贵,国内仅较大医院才配备,县级医院基本空白
。我国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门
诊部11万家,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
多万张。如果以5年时间在县级医院和发达地区卫生院达到
一半的普及率,则每年市场需求达数千台;更有众多疗养院
、部队医院、体检中心等,市场非常广阔。四、项目技术特
点本项目开发涉及超声、嵌入式系统、DSP等软硬件技术,
对人员、设备等要求较高。但设计定型后的生产方面,除必
须具备超声检测、安规测试等仪器设备外,其它条件与一般
的电子产品基本相同。其中:PCB板采取外协加工;企业自
身应具备PCB板上电子元器件的贴片、焊接、检测设备,具
备示波器、万用表、信号源等生产调试设备,电子产品的组
装生产线、整机测试、检验仪器设备等。无特殊的的生产技
术、工艺及设备要求。五、经济效益分析目前进口同类产品
价格约20~30万元,本产品拟售价约8~12万元;产品材料
成本约0.7~1.2万元;预计每年销量可达千台,产值可达上
亿元,利税数千万元。同时本项目产品可替代进口或出口创
汇,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六、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项目总投
资规模约500万元,主要用于生产场地、生产线建设、市场
宣传和营销渠道建设、以及后续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资金
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股东增资扩股、以及吸引外部投资等
。七、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对项目试验样机开发;目前进行
各部分软硬件开发工作的完善、探头等各模块的生产工艺定
型,以及其它生产准备工作;完成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八、
合作方式可用投资参股方式合作,也可独家买断本项目产品
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经销权。
本项目研究基于云平台的网络机器人,它可以通过
网络实现对机器人各种传感器(包括音视频、压力、温度、
湿度、化学成分等)和各种控制设备(包括红外发射,机械
手,音视频输出,机械腿等)的远程智能操控,以取代各行各
业人的工作。机器人终端可以实时的将传感器上的数据上传
至云服务器,方便用户随时通过网络查看监控信息。同时,用
户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发送指令给机器人终端,终端远程控制
系统接收、解析用户指令,完成相应的操作。基于云平台的
网络机器人应用后,用户将获得更加智能、安全、性价比更
高的服务,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又使得企业成本降低,所以其潜
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势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研究网络机器人以
及云计算技术,这将对网络机器人和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起
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用户和企业的支持必将使网络机器人
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
在收集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湖北省2011
—2020年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
测算,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湖北省林业科技进步水平,对制定
林业科技政策和强化林业科技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林业
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方法,测算出2011—2020年湖北省林业
科技成果转化率为64.0%,其中,“十二五”林业科技成果转
化率为59.3%,“十三五”为68.4%。基于索洛余值法,测算出
2011—2019年湖北省各年度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为52.
01%,其中,2019年为55.02%,“十二五”平均为48.30%,“十
三五”平均为56.65%。鉴于目前我国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率和
科技进步贡献率仍有较多讨论,提出了要客观理性看待林业
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这两个指标的观点:
既要看到其在考核科技管理等部门或科技研发人员中的作用
,又要看到这两个指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学界和部分
管理部门存在较多的争论,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同时,针对
湖北省林业科技投资严重不足,连续稳定的林业科技创新投
入保障机制不健全,林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科技人员结构
不合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林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原
始创新匮乏,集成配套性不足,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
,成果转化模式单一,成果转化效益低下等等制约林业科技进
步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
进湖北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①加大林业科技资金投入,建立
符合林业科研特点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②加强林业科技队伍
建设,不断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③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工作
,提升林业科技成果数量和水平;④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
升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该项目采用人工合成的4种多肽抗原,以单一或数种
多肽采用不同的配比混合经过溶解后,喷涂到试纸基质上,经
过干燥后再与喷有胶体金的试纸按特定的工艺要求粘贴在一
起,然后经过切割、包装,做成艾滋病的快速检测试纸。艾滋
病检测试纸的研究和开发成功,可以使更多的艾滋病高危人
群的个体去主动地进行自我检测,从而可以大大地减少艾滋
病毒对正常人群的感染,对维护社会稳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为研究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赢得宝贵的时间。
项目属于电子信息领域,主要涉及计算机、计算机
视觉、机器学习和机械设备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现
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显示器
)产业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作为数据展示的主要工具,显
示屏的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和市场需求极速增长。然而,急剧
上升的人力成本和越发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也给现有显示
器产业带来极大挑战。目前国内显示器制造企业大多采用人
工目测方法检测产品缺陷,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且由
于人工作业技能和经验差异,易造成产品出货质量波动和异
常。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政策方针支
撑下,如《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规划》等,全国掀起了
智能化制造的热浪。很多企业开始将机器视觉应用于显示器
制造领域,自动检测和排查产品缺陷。尽管显示器自动化检
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现有技术仍依赖于传统手工特征
、难以兼顾显示器多样性和缺陷多变性问题;各生产线仍然
采用分散、独立运营方式,将显示器检测与数据管理相分离
,造成很多信息孤岛,不利于缺陷检测成本的节约和数据资源
的共享。随着显示器产量的快速增长,企业难以应对显示器
检测系统的维护与改进服务。在上述背景下,在公司业务与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下,厦门长江电子提出建设一个以
多源自适应在线视觉检测为核心的显示器缺陷检测平台。由
厦门长江电子承担本次项目研发的任务,由厦门理工学院负
责深度学习核心算法开发,厦门博视源负责显示器定位及检
测硬件设备研发,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对产品开发、
维护的需求,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自主研发,通过智能物料配
送、显示器自动翻新、自动化安规和流明测试、多源自适应
缺陷检测、多任务信息处理、在线信息共享,大幅减少企业
产品开发和维护成本。多源自适应在线显示器缺陷视觉检测
关键技术的主要特色与创新成果为:(1)构建智能配送软
硬件平台,完成任务管理与调度、物料配送和设备除尘等工
作,可实现显示器检测的流水化作业;(2)采用自主设计显
示器自动定位系统和清胶装置,实现显示器外观自动翻新;(
3)采用全自动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技术,实现自动化安规测
试和流明值测试;(4)基于双流差分深度学习模型的缺陷检
测算法,实现多类型显示器自适应缺陷检测;(5)采用组稀
疏约束机制,实现显示器多源信息处理和多检测任务的协同
学习;(6)建立统一在线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检测线产品
管理和数据分析,预测产品潜在缺陷可能性,为经营者提供全
面决策依据;(7)构建一体化产品包装、配发和入库管理系
统。本项目所获成果有较大创新,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
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20篇。平台的实施和应
用,打破传统的单一离线式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显示器多检测
线场景下资源共享、作业协同和综合决策,减少建设投资与
日常运营成本,提高显示器生产运行效率与经营管理水平,提
升服务水平。近三年面向全球多家知名显示器生产企业实施
与应用,累计销售额25618万元,新增利润1040万元,节省大量
人工及治具成本,利润增长40%以上,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对显示器智能化生产的科技进步有重大推动作
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式MIMO雷达波形在线设计方
法,主要解决现有方法不能在线设计发射方向图和不能在线
合成发射信号波形的问题。其过程是:(1)对MIMO雷达阵
列进行幅度加权,离线构造出具有低空域旁瓣的基波束库;(
2)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离线构造出各种比例的并具有低自相
关峰值旁瓣电平和低峰值互相关电平的“正交”基波形库;
(3)利用线性规划,在线求解出合成给定发射方向图的基波
束发射比例;(4)根据基波束的发射比例,从“正交”基波
形库中在线挑选满足要求的基波形;(5)由挑选出的基波束
和基波形分别在线合成发射方向图和发射信号波形。本发明
与现有波形设计方法相比,能够实现在线波形的设计,可用于
MIMO雷达对运动目标的自适应跟踪。
该项目核心技术:1.首次应用炭疽沉淀试验和双抗
体夹心ELISA试验方法开展血清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因子浓
度监测,建立了一套动物炭疽病免疫抗体检测试验作业规程
,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利用,取得了很好效果。2.首次证实了
炭疽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即血清免疫抗体转阳率39天达10
0%,但免疫62天时迅速下降14%。细胞免疫因子在免疫后3个
月时仍不断上升,从而保证炭疽苗免疫后39天血清抗体呈下
降状态的情况可以使牛体通过细胞免疫抵抗炭疽感染。3.首
次建立牛炭疽疫情预警预报体系,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引起
牛炭疽病暴发流行的8项重要的风险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根
据不同权重设立风险等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监测
结果等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对炭疽疫情发生风险进行预警,为
炭疽病的防控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撑。4.首次证实牛开展炭疽
芽孢疫苗免疫时若皮内免疫剂量低于皮下免疫剂量时,血清
免疫抗体转阳率是低于皮下免疫的,若剂量适当充足采取皮
下免疫途径也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5.首次确定了6月份
开展易感牛群炭疽疫苗免疫,每年免疫一次,免疫后进行免疫
抗体跟踪监测,根据免疫抗体转阳率是否达标确定是否采取
补免措施的科学免疫程序,并对实际应用效果开展了监测,血
清抗体转阳率可达90%。应用前景:我国是牛肉、奶类等畜
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我国肉牛、奶牛及种牛的饲养量
巨大,但因养殖模式多样,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为疫病的发生
埋下隐患。牛炭疽病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炭疽杆菌形
成芽孢后生命力极强,感染后人和动物的病死率高、一旦发
生疫情污染很难清除。由于奶牛、肉牛及种牛的经济价值较
高,平均价格均在1万元以上,一旦发生炭疽疫情所造成扑杀
、无害化处理等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发生疫情后不仅对养
牛业造成重创,而且还会使相关的饲料供应企业、畜产品屠
宰、经营、运输、肉、乳制品生产等行业受到不同程序的消
极影响。另外,牛一旦发病往往会导致饲养管理人员等接触
密切的人群感染发病,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所以人
们谈炭疽色变。要想保障养牛业不断健康良性发展和我国的
食品安全工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全面控制牛炭疽病的暴发
和流行。以往对于发生炭疽的疫区及受威胁区,常用的预防
措施是每年定期对所有易感动物应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但
国内外对牛炭疽疫苗免疫后牛体炭疽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缺乏
研究,致使疫区牛群免疫后难以确定免疫效果及有效免疫抗
体持续期;另外,由于缺乏预警预报等有效牛炭疽快速控制技
术的研究,使炭疽疫情的控制十分被动,极易留下隐患。本项
目进行牛体炭疽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可以成功摸索出科
学疫区牛用炭疽疫苗免疫程序,将牛炭疽疫病的预防做到有
的放矢;通过炭疽疫情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及快速控制综合技
术的研究可以及时对我国炭疽疫情发生风险进行科学预警预
报,快速控制扑灭突发的牛炭疽疫情,有效避免炭疽疫情所造
成的产品封锁、滞销情况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牛炭疽疫
情暴发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政治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本项目吸取了喷雾干燥和气体除湿预处理的各自优
势,把喷雾干燥和预冷、转轮脱湿技术引入到干燥工艺中,提
高了被干燥物料表面的传质脱湿能力,从而大大缩短了原来
冷冻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因此,本项目与
原来的真空冷冻干燥相比,将体现出直接成粉、高效和节能
的优势;与传统高温喷雾干燥相比,则体现出获得高品质的产
品的优势,特别是对于热敏性的物料,例如,农林特色资源提
取活性物、药品、生化产品等。
实现高精度的ECG采集,其涉及到各类噪声信号的抑
制及去噪相关技术,承担单位采用抑制伪吉布斯效应、各类
滤波等方法,实现了噪声信号的剔除,为后续检测提供了“干
净的ECG信号”。实现深度学习算法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应用
,承担单位首先利用各类公开数据集进行算法研究,然后采用
离线训练,在线判断的方式,将残差、卷积、注意力机制等神
经网络技术运用到检测算法中,实现了较高的检测准确率。
本项目主要以薄板弯曲自由边界问题、弹性断裂力
学及动力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和载体,着眼于建立规则化
边界积分方程、消除“边界层效应”及处理“角点问题”的
理论和方法。复杂的几何体及其边界面的网格划分是件耗时
、艰辛的事,特别是处理如裂纹扩展、大变形冲压成型及形
状优化等问题时,需重构网格数次,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项
目基于现代数学层理论和方法,确立一种真正的无网格边界
元法,使边界和域积分计算无需网格剖分,积分单元可以重叠
,同时克服了现盛行的边界节点和局部边界元法处理本质边
界条件的困难。
(一)本研究在传统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三间”分布
研究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猩红热监测
数据在空间分布特征和高危区域探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
究,研究效果优于传统分析方法的主观判断。(二)以近10
年山东省猩红热月度发病数据为基础构建了ARIMA模型,并对
山东省猩红热发病变化趋势进行合理预测,并评价了预测效
果,为山东省猩红热的监测和防制工作提供了早期预警和参
考依据,同时也为其它传染病相关研究提供了分析思路和方
法学参考。
无添加发酵乳是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常规的商业化
发酵乳是通过添加增稠剂提高产品质地,以避免产品在贮存
期间出现析水等影响品质的现象;通过香精的添加赋予产品
浓郁的奶香风味,部分发酵乳通过添加色素赋予产品不同的
色泽。然而受近几年频发的违法使用添加剂事件的影响,消
费者对增稠剂、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十分敏感,迫
切需要最少配料,最干净标签的发酵乳制品。光明无添加发
酵乳是仅以生鲜牛乳为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经保加利亚
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乳酸菌发酵后,再经背压处理后灌装
后,经后熟制成的发酵乳产品。该项目将传统奶粉加工过程
中使用的降膜蒸发工艺引入发酵乳制品生产,通过降膜蒸发
处理提高乳中乳固体含量以取代发酵乳中的增稠剂,使产品
具有无增稠剂同时在长保质期内保持稳定;通过降膜浓缩处
理,提高乳脂肪含量以取代香精的使用,赋予产品浓郁的奶香
风味。通过发酵菌种的筛选,选择发酵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多
糖与芳香物质的菌种,赋予发酵乳稠厚的质地与浓香的风味
;发酵结束使用背压阀低温背压处理,消除由于蛋白质含量过
高引起的蛋白变性产生颗粒的现象,使发酵乳制品质地更细
腻。灌装结束的无添加发酵乳在2~12h中自16℃以上逐渐冷
却到10℃以下,通过后熟工艺,使发酵乳质地得以恢复,提高
粘度,减少无添加发酵乳货架期的析水现象。
JNC数控系统是基于PC的数控系统,开放式体式结构
,内置进口嵌入式工业微机,可靠性高64位处理器,256内存,
8.4'真彩液晶显示,全中文界面。国际ISO标准代码编程,仿
FANUC编程海量存储(标配256M存储盘),与流行的CAD/CAM
软件兼容,更适合复杂模具零件的CAD/CAM加工。具有图形模
拟、自动加工、MDI、JOG、手轮、I/O诊断及I/O自定义(2
4组)、断电保存、比例缩放、坐标系旋转、镜象功能等功
能。系统多CPU同时工作,多组坐标系设定,多组自定义开关
量控制.公英制螺纹切削,位置/计时/计件显示.直线、圆弧
插补;单段与连续任意切换.加工过程子程序调用、固定循环
、参数编程;刀具长度、半径补偿、间隙补偿等.加工过程错
误提示;系统故障诊断与报警功能.U盘接口、RS23242通讯接
口。
本项目属于信息技术领域。本项目主要是针对残疾
人因自身残疾存在的出门咨询困难的社会问题,依据国务院
《信访条例》和《北京市信访条例》关于畅通信访渠道、依
法做好信访工作的规定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残疾人
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
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的任务指标,通过研发残疾
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及远程视频维权系统,实现残疾人信
访、法律咨询就近就便得到解答和办理。本项目受到中国科
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
京市经信委项目的支撑,主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含以下五点
:1)针对远程视频通信时本地用户和远程用户位于不同视频
空间造成的视觉隔离和情感隔阂问题,实现了一种沉浸式视
频交互技术,包括在线视频前景分割技术,用户意图驱动的几
何一致视频合成技术以及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光照一致视
频合成技术等子技术。该技术能够将本地用户和远程用户无
缝地融合到同一个视频空间,从而实现异地用户在同一个虚
拟空间的统一呈现和协同交互。2)针对视频内容异构性,结
合终端及用户特性感知,实现了一种面向用户体验的高效视
频传输技术,包括沉浸式时空域视频信息构建技术、异构多
用户体验感知技术、基于机会的高效视频传输技术、实时并
发多异构用户服务技术、交错层沉浸式传输技术、多沉浸式
视频均衡服务技术等子技术。该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带宽下,
解决多视频流在异构网络的最优服务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视
频服务多终端时的视频流与终端不匹配、多视频流竞争、传
输可靠性以及终端公平服务等问题。3)针对视频通信中出现
的信道噪声、传输速率不稳定等常见的网络问题,实现了一
种鲁棒性高效编码技术。该技术在全新视频编码框架上,对
于容易产生误码的无线通信环境,提出具有较好的健壮性、
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易形成分级编码码流的编码方式,能
为用户端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内容。4)针对用户在使用计算终
端过程中对对传统键盘、鼠标交互的排斥问题,实现了一种
自然人机交互技术,能够通过手掌姿态自适应的手指鲁棒跟
踪技术、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手势识别技术以及用户自适应
的手势识别模型增量更新技术使用户通过自然的手势完成信
息输入,从而实现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与体验感。5)针对盲人与信息化设备之间存在的人机交互障
碍问题,实现了一种盲文点字输入和盲-汉智能转换技术。该
技术包括一种完全符合盲文日常书写习惯的盲文点字输入设
备和融合分词连写和标调信息的智能盲汉转换技术,能够用
于帮助盲人方便地将盲文输入计算机或电子设备,并将盲文
自动转换为汉字,实现针对盲人的友好人机交互。本项目总
共发表18项专利,发表论文30篇,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
成果奖。本项目开发的残疾人远程维权视频系统创新了残疾
人维权信访新模式,部署应用到北京市16个区县的残疾人温
馨家园,惠及全北京市46万残疾人,极大地减少了残疾人外出
进行信访和法律咨询时的误工费以及餐费,按最低保障工资
100元/人次以及20%的残疾人群体具有信访维权需求计算,本
项目可间接节省920万上访开销。本项目从北京市残疾人信
访工作实际出发,切实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创新信访工作意见》,在沉浸式视频交互、编码
传输以及人机交互方面进行了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有
效促进了首都残疾人信访维权服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本项
目有利于加强北京市基层残疾人自身建设,密切与残疾人联
系,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与诉求,更好地服务残疾人。有利于整
合社会资源,搭建为残疾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能力,为残疾
人提供便捷温馨的服务。有利于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促进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强风采,对于国家的稳定团
结和社会的和谐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视化智能管控装置,由图像
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控制模块、报警器、GPS定位模块
、传输模块组成;所述的图像采集模块连接A/D转换模块;所
述的A/D转换模块、GPS定位模块分别连接控制模块;所述的
控制模块包括AT89S52主控芯片和数据存储器;所述的控制模
块分别连接报警器、传输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
合理,采用3D可视化智能管控技术,将管线的运行状态直观的
显示出来,解决了失误概率高、浪费大量资源的问题,具有很
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一种基于场景检测的自适应运动补偿帧频提升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静止场景检测,判断该两帧是否为静
止场景帧,如是静止场景帧则转到步骤4,如是非静止场景帧
,则执行下一步;步骤2,复杂运动场景检测,判断该两帧是否
为复杂运动场景帧,如是复杂运动场景帧则转到步骤4,如是
非复杂运动场景帧,则执行下一步;步骤3,全局运动场景检测
,判断该两帧是否为全局运动场景帧,如是全局运动场景帧则
转到步骤5,如是非全局运动场景帧,则执行步骤6;步骤4,静
止与复杂运动场景插值处理;步骤5,全局运动场景插值处理
;步骤6,刚体平移运动补偿插值处理;步骤7,对步骤4,5和6中
生成的待插帧插入到相邻的前后两帧图像之间,并输出。
该仪器采用双微处理机分别对整机系统进行管理和
对振动参量实时控制;采用二级串行程控数字压缩器,从而
实现了整机控制数字化;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使得仪器能
适应各种振动台体和不同负载。仪器设置了有效值和峰值检
测功能,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扩展。整机采用CRT显示
,构成人机对话,仪器频率稳定度高,失真小,可靠性较强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1.任务来源“继电保护故障分析整定管理及仿真系
统”是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立项、自主
研制的新一代电力系统专业应用软件产品。2.应用领域和技
术原理电力系统各级调度继电保护专业各类发电厂继电保护
专业非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力系
统计算分析理论,实现继电保护专业应用的电力系统故障分
析、整定计算、保护定值仿真、专业数据管理等功能。2.1
设计思想基于Windows2000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操作界面
友好,数据维护方便;基于网络设计,允许多用户同时使用
,可以配置各种管理和使用权限;基于数据库设计,外部程
序可通过ODBC/ADO通用接口访问数据库;系统具有良好的扩
充性和通用性:a)提供标准的外部数据交换接口,提供满足
IEC61970标准格式的XML文件;b)可导入遵照IEC61970的标
准的元件参数XML文件;c)可从数据库中导出标准的数据文
件(基本参数,中间结果,保护定值等);采用可视化技术、
图形界面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OOD)和系统分析(OO
A)方法应用ADO技术与数据库连接,以适用现场不同的条件
基础数据库加密,确保数据库安全性保存历史信息,记录用
户对数据的修改信息提供数据正确性检查,能够检查出孤立
支路或节点2.2设计依据DL/T559-94《220~500kV电网继电
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84-95《3~110kV电网继电保
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684-1999《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
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2.3总体设计本软件采用逻辑上的两
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基础层
”。应用程序将底层工作放到了基础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
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中间层建立
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层进行交互。基础层为应用提供
数据支持包括数据访问、参数合法性校验与连接有效性检查
、网络拓扑分析、生成运算矩阵、业务规则和图形控制等封
装成为不受功能拓展影响的底层。应用功能层可以提供各种
具体应用生成以独立封装的对象,并且可以通过工具进行个
性化定制,便于系统维护和升级。软件对数据采用三重保护
尽可能的降低操作系统不稳定及恶意代码攻击带来的数据丢
失风险。2.4数据库设计本软件数据库标准满足国调颁布的
继电保护专业数据库标准,同时,为满足与其它应用共享基
础数据的需要以及为满足中调与地调之间交换数据的需要,
本软件的中间层插件,即插即用,实现不同数据库标准间的
数据交换。2.5功能体系设计本软件功能体系设计的基本指
导思想是:a)涵盖继电保护整定工作的全过程应用;b)具备
可移植性与可扩展性,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保证软件的生
命力;c)满足通用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依据以上设计思想
,本软件的功能体系包括以下五个功能模块:图形建模故障
分析整定计算数据管理定值仿真上述各功能模块全部基于图
形界面交互、应用。从应用的角度,整个功能模块分为数据
层和应用层两个层面,“图形建模”、“数据管理”属数据
层;“故障分析”、“整定计算”、“定值仿真”属应用层
。各功能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推广前景:1)省调:全国三十个省级调度中心,负责对所属
省区域内的电网运行管理,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
单位,也是软件最具需求的用户。这些省调大多还停留在使
用早期DOS版本、仅含故障计算功能软件的地步,还有一些
进行过同类软件的开发,效果也不理想,对新版软件有更强
烈的需求,而且对软件价格不敏感。2)地调:地调的主要职
责是负责对所在区域供电,工作对象是从10kV~220kV的中
低电压等级电网。地调保护专业的特点是涉及的电压等级多
、保护种类多。尤其是全国性的城市电网改造后,城区变电
站数量急剧增加,工作量也急剧增加,对含有保护专业管理
功能的整定软件有强烈需求。3)县调:全国的情况不一样,
部分县供电局属地方,部分县供电局属国网,一般把县供电
局统称为农网。发达地区的农网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相应
地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也高,这些县调对整定软件需求强烈;
欠发达地区农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也不高,它们对整定软件的迫切性不强烈,同时对软件的价
格敏感。4)非电力系统:包括钢铁、石化、煤炭、铁路等行
业,这些行业均有自备电厂和自备电网,对专业性极强的整
定计算软件尤其有需求,而且对软件价格不敏感。
卷绕物张力—线速度协调伺服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与技术指标如下:1、具有“放卷协调控制”、“收卷协调
控制”、“中间导引协调控制”等三种运行组态功能;2、
可配用的执行系统的类型:全数字位置式/速度式/力矩式
的交流/直流伺服系统;矢量变频调速系统;磁粉离合器/
制动器;电—气或电—液伺服执行系统;也可适于电机制动
能量回馈的节能型制动张力—线速度协调控制系统。3、具
有自动换卷报警功能;4、具有对多个加工生产单元间电机
同步协调的速度链运算功能;5、具有模拟量与脉冲量的测
控通道;6、张力设定范围:10~500N;控制器检测精度:
±0.05%FS;7、线速度范围:≤400m/min;8、卷径范
围:90mm~1000㎜;9、输出信号类型:1)对于伺服式执行
系统:0~±10V或0~±5V;适于全数字伺服系统
与数字及矢量变频调速系统的脉冲指令信号;2)对于磁粉
离合器/制动器式执行系统:0~+24V/5A;3)对于其它执行
系统:0~+10V/0~+5V;10、供电条件:单相AC220V
77;10%、50Hz。该成果主要解决了“放卷—进给协调控制
”、“牵出—收卷协调控制”、“中间单元间协调控制”等
三类典型生产单元间的F-V协调控制问题与变速过程和卷径
大范围变化对张力影响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F-V协调控
制器。在“放卷-进给协调控制”模式中还可实现对电机制
动能量的回馈控制以实现节能。该成果在采用CPU+FPGA的
嵌入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适用于卷径大范围变化的平稳快
速的协调控制算法及多电机张力—线速度协调控制技术等方
面具有创新。该成果是保障各类带材、线材、可挠性管材等
加工生产设备正常的关键技术,在软包装印刷、造纸、塑料
、纺织印染、线缆、胶带、胶片、金属箔带、铝塑复合管等
制造业中具有大量应用需求,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1、拟定了《俄罗斯汽车
技术措施管理体系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俄罗斯汽车标准
的内容、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我国出口汽车如何破解
俄罗斯进口汽车的技术贸易壁垒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
议。2、翻译并编辑出版了《俄罗斯进口汽车法规汇编》,
其中收集了最新版本的俄罗斯标准,如:《机动车及挂车认
证规则》、《轮式车辆安全性技术法规》、《俄罗斯联邦境
内新产汽车有害(污染)物质排放要求》、《俄罗斯联邦技
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解决了汽车出口企业的迫切需求。
3、撰写了《俄罗斯汽车产品准入要求解析》的研究论文。
本项目针对研发、生产阶段无法模拟高速通信中延
时、抖动、乱序、丢包等数据损伤场景的难题,对IP数据多
种方式的损伤进行了深入研究,研制了IP网络损伤仿真仪,具
有IP网络数据包延时、抖动、丢失、复制、修改、累积突发
和比特错误损伤等仿真功能,实现了IP网络多场景与双向全
线速模拟,可用于IP通信网络及设备抗损伤工作能力评估。
本项目提出了基于定长数据块的二次成帧技术,解决了多场
景延时队列的单DDR3存储器的共享难题,实现了全线速2s延
时和抖动;提出了基于帧重组的缓冲队列复用技术,解决了多
场景两级双漏桶占用资源过多的难题,实现了基于连续令牌
桶算法精确的流量控制;采用了损伤分布模型实现、流量管
制、包修改损伤仿真、数据流复用等技术,突破了延时/抖动
损伤仿真、包乱序损伤仿真等关键技术,解决了IP网络包延
时、抖动、丢包、错误等模拟难题。本项目技术复杂,研制
难度大,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连续
令牌桶算法实现、延时/抖动和包乱序仿真等方面有较大创
新,产品综合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产品具有较好的军
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SIRD-3000配电房轮式巡检机器人具体技术参
数:充电:自主充电;导航:激光雷达(无轨式));定位精
度:≤1cm;通讯:5.8G无缝漫游;最小转弯半径:800mm;连续
巡检时间:3h;导航方式;激光雷达;防护等级:IP54;爬坡性
能:15°;越障能力:20mm;二、技术性能指标:1.电源
适应性机器人采用锂电池供电,电压应满足安全电压要求,不
超过36V。2.运动性能具备无轨自主导航功能;防碰撞功能;
障碍物检测功能,在行走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能及时停止,障
碍物移除后能恢复行走;越障能力,高度不小于为20mm;备爬
坡能力,最大爬坡能力不小于15°;最小转弯半径不大于
其本身长度。3.云台性能为了让机器人拥有更高的视野,减
小视觉盲区并降低拍摄角度误差,机器人配置云台升降系统
能够将云台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进行巡检,其垂直转动范围:
-90°~+90°;水平转动范围:-180°~+180
°;升降高度范围:420-650mm(能够满足0-2200mm的柜
体检测高度)。4.巡检作业设备性能(1)可见光检测设备
性能要求:上传视频分辨率不小于高清1920*1080,最小光学
变焦倍数4倍,可见光摄像机具备遥控手动或自动对焦功能,
性能满足GAT367附录B中一级系统中探测部分的要求(2)红
外热像仪性能要求:红外检测设备成像分辨率不低于640
215;480;红外检测设备热灵敏度不低于50mK;红外检测设备
测温精度不低于2K;红外检测设备测温范围-20~+300°
;C;接口方式以太网或RS-485;其他要求符合DL/T664中附录
H中的规定。(3)局放检测设备性能要求:超声波局放检测
需要将探头贴近开关柜门缝隙位置,机器人需配置升降系统
能够将局放检测模块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进行巡检,局放检测
方式为TEV地电波+超声组合的检测方式;局放测量点位应配
备并采用传感器自主探测定位;局放升降范围(可探测高度
):550-1700mm;检测频带AE:40KHz±0.5KHz;局放检
测频带TEV:3MHz~100MHz;地电波测量范围:0~60dBmV;-
-超声波测量范围:0~60dBμ。(4)SF6气体检测性能要求
满足下表各项特性指标一般特性测量原理红外吸收;测量量
程0-1000ppm(0-100%TLV);进气方式扩散式;尺寸规格62m
mx37mmx30mm;技术参数响应时间<25s;精度±2%FS;稳
定性±2%FS12个月;重复性<2%FS;线性误差<1%FS工作
温度-10℃~40℃;工作压力950~1050hPa;工作湿度0%~95%RH
;预热时间<2分钟(启动时间)。(5)可靠性:机器人系
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小于3000小时;整机使用寿命≥1
0年、电池≥3年、电机≥8年;电池供电一次充电续航能力不小
于3小时,续航时间内,机器人能稳定、可靠工作;测温精度控
制在±2℃或±2%;在排除光线、拍摄角度等影响因
素外,仪表读取数据准确率不低于95%。5.机器人电磁兼容性
技术要求(1)能承受GB/T17626.2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2)能承受GB/T17626.3第5章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3)
能承受GB/T17626.8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工频磁场
抗扰度试验。6.机械振动性能按GB/T2423.10中的有关规定
执行。设备应能承受频率f为2~9Hz,振幅为0.3mm及f为9Hz
~500Hz,加速度为1m/s2的振动。振动之后,机器人没有发生
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各项性能均符合2.5.2-2.5.
5的要求。7.充电系统性能充电系统是指配电房内支持配电
智能巡检机器人充电的电源系统,性能如下:符合电力行业
安全规范等级要求,防雷要求:具备两种以上的防雷保护措
施;自主接触式充电(弹片接触);充电装置工作电压:AC2
20V(50HZ);充电机构输出电压:DC24V,纹波小于±2
%;)最大充电功率:600W;充电系统具备过流、过压、过温、
防拉弧等保护工作。
在隧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各种不同
类型的地质条件,大大增加了隧道正常建设施工的难度。隧
道掘进超前预报技术能够准确探测施工地段的地质情况,在
隧道掘进正式施工前准确预报地质条件,为隧道建设施工提
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确保隧道掘进施工的正常工作进
度,防止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有利于隧道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工程探测技术依然是应用了数十年的
钻孔测井技术,超前水平钻在隧道掘进超前地质勘探预报中
的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根据超前水平钻的钻头压力、钻速、
岩粉、涌水和漏水情况等多方面参数建立超前地质综合柱状
图,能够实现钻孔取芯,具有客观的钻进速度。但是该技术需
要使用专门的钻具,费时费力,且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存在岩芯
错位,不能对岩样本来的构造、断裂和产状进行精确分析等
弊端,而且在岩石较破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质段,钻孔取芯
难以实现,如何直观地观测隧道施工前方围岩情况,成为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的重要环节。
移动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移动机器人控制系
统是一款专业用于对机器人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操作系统;
管理员通过系统的操作选项对移动参数进行控制,根据需求
对移动参数进行修改,编辑控制程序对机器人进行控制管理
,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机器人进行精准的控制,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移动机器人由底盘和视觉导航两部分
组成,在室内环境下可按照设置的路径自动行走,对行进过程
遇到的障碍物识别后自动避障。底盘驱动方式为两轮电机驱
动,前后各装有4路超声雷达用于防撞检测,导航部分由云台
和智能眼组成,对周围环境实时监测,支持语音或遥控终端控
制。
研究内容:(1)更新改造类项目系统将更新改造
类项目分为计划阶段、预算阶段、招标阶段、开工阶段和施
工阶段进行展示,为每个阶段提供审批过程的流转与各节点
相应上传文件的保存。系统自动统计各阶段的待办事项,为
相关人员提供方便、简洁的办公模式。同时,在各阶段处理
过程中添加处理时限的提醒功能,提高对项目过程的有效管
控和提前预警;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记
录处理过程的详细信息,直观显示各项信息。(2)大修类项
目以既有固资设备为基础进行大修,系统大修项目各个阶段
的任务流转与相应信息的记录。整个流程与更新改造类项目
类似,分为计划阶段、预算阶段、招标阶段、开工阶段和施
工阶段进行展示,大修项目结束后更新设备主卡信息。(3)
工程类项目工程类项目目的在于统计和汇总各项工程施工进
度及完成情况。系统以甘特图的形式进行任务的拆分、人员
分配、施工时间节点的设置,以提报的工作量和完成百分比
为依据显示各项进度。(4)文档管理文档管理模块对整个
业务流程中上传的文件进行管理,提供新增、查询、下载和
在线阅览等功能。更改大修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节点参与
人提交的文档自动汇总到文档管理模块。(5)综合查询系
统提供强大的综合查询功能,可按不同的项点随意组合查询
,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研究方法:(1)将更改、大修类项
目按阶段划分,提供各个阶段的提报、审批过程的流转,记录
每步的操作信息,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2)工程类项目以
主体项目、分项项目、具体施工内容三个等级对项目进行拆
分,按照计划施工完成时间、实际施工完成时间、计划完成
进度、实际完成进度,以甘特图形式进行展示;(3)按文档
上传阶段和所属类型进行存档,提供在线浏览、下载和查看
功能;(4)手机APP的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OSMAGIC码极客’系统”是成
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
针对目前市场上现有AI云平台标准不统一、使用不便等问题
,本成果抽象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统一范式,以此为基础
研发一套全新的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平台,即人工智能操作系
统-OSMAGIC码极客。该成果通过研究基础平台层,利用开发
层将各种顶尖AI技术封装成微服务供开发者自由调用并快速
实现自定义AI能力,解决数据接入、算力利用和算法开发的
问题,为企业用户提供基于各个业务场景下的原生应用。该
系统突破人工智能(尤其是多模态智能化应用)的技术瓶颈
与工程化门槛,实现了私有云部署、顶尖AI算法组合、积木
式设计和可视化应用,可应用于亟待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提
升产品效率与效果的广泛场景。
该产品可具有三种工作方式:一、设定为普通双路
甲烷超限断电仪工作状态,当任意一台甲烷传感器检测的甲
烷含量值超过设定值,仪器实行断电控制。二、设定为风电
瓦斯闭锁工作状态,此时2#传感器、仪器内的继电器1K组成
断电仪控制,1#甲烷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与外接继电器箱
构成风电瓦斯闭锁控制。(此时可对风机实行开、停、闭锁
控制)三、2#传感器与继电器1K构成断电仪,1#传感器,开
关量传感器、仪器内的继电器2K构成风电瓦斯闭锁控制(此
时仅对风机实行闭锁控制)仪器三种工作方式均可与地面矿
井监测系统的计算机通讯。该产品集检测、控制、通讯为一
体,技术先进、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有较高的性能
价格比。产品技术性能:1、甲烷传感器模拟量输入(两路
)0~150Hz(低浓)0~3%CH_4200~1000Hz(高浓)0~10
0%CH_42、跟踪性能(断电仪与甲烷传感器跟踪误差应小于
满量程)0~3%CH_4±1%(±0.03%CH_4)3~405C
H_4±1%(±0.4%CH_4)40~100%CH_4±1%(
±1%CH_4)3、检测距离(传感器与断电仪之间)0~1
KM4、通讯:二线制通讯距离(断电仪与监测系统计算机之
间)>10KM该产品采用微机技术集检测、控制、通讯为一体
,并实现了一台设备双路断电,与煤矿进井下鉴测系统配接
或作为一个分站单独使用,为煤矿瓦斯通风管理的智能化,
自动化创造了条件。产品经检测,符合要求。经工业性试验
证明,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具有使用方便,一机多能和联
接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的优点,能满足现场使用需要。属国
内领先水平。
《反兴奋剂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是目前国内最早从
国际立法比较的角度研究我国反兴奋剂法律制度的研究成果
。
该机主要用于检验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成品的力
学性能试验,是公路桥梁建设领域、桥梁橡胶座生产企业和
公路建筑、桥梁建造质检机构理想的试验检测设备。其结构
主要由主机、伺服油源、微机控制三部分组成,主机主要有
主机框架、剪力机架、转角测量机架、可移动式下压板小车
、前后导轨、三套伺服液压缸、伺服液压油源、电气控制系
统、电气拖动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及控制软件,伺服油源提供
稳定的油压要求。目前国内使用的电液伺服压剪试验机大多
是吨位较小,功能少,操作复杂,测量精度和自动化水平低
,不能满足科研和使用的需要。国外生产试验机的公4司主
要是美国的INSTRON公司,其微机伺服系统代表了当今世界
先进水平,但其价格较高,在中国市场销量并不乐观,国内
外用户急需更先进的试验机来代替原有的产品,市场潜力巨
大。本产品技术特点:该试验机主要用于检验公路桥梁板式
橡胶支座成品的力学性能试验,该试验机集机、电、液压、
双缸同步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具有技术成熟、先进
、可靠的特点,能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设备的控制操作具
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技术性能指标如下1.试验力分辨力-
--------------------------------------1/120000码值2
.变形有效测量范围--------------------------------2-
100%FS3.试验力有效测量范围-------------------------
---200-10000kN4.主机最大试验力---------------------
-----------10000kN5.主机水平剪切力-----------------
-----------------5000kN6.抗剪弹性模量试验机构最大试
验力----------5000kN7.抗剪弹性模量试验机构负荷及位移
精度-------±1%8.转角试验机构转角顶出力--------
-------500kN9.转角试验机构负荷及位移精度-----------
----±1%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该保健食
品含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淫羊藿800-1200份、骨碎补400
-600份、当归200-300份、珍珠粉100-200份、阿胶珠100-2
00份、大豆异黄酮50-100份、维生素D3?0.1-1份、淀粉12
0-160份。本发明保健食品具有补充骨胶原,储存骨能量,补
充钙源,增加骨密度的功效。能够改善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腰
背疼痛,腰膝酸软,全身无力,筋骨懈怠,下肢疼痛痿弱,步履
艰难等临床症状。
该产品是由一块SENSOR芯片与信号调理电路ASIC芯
片键合后,封装在金属管壳内的MEMS硅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
。传感器SENSOR芯片是在Si片上以表面微加工工艺制造而成
的梳齿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从SENSOR芯片传出的信号通过
信号调理电路ASIC进行调理,ASIC可根据不同的量程范围,
调整出对应的灵敏度及偏置,并具有传感器自检、带宽和时
钟频率调整等功能。MEMS加速度传感器不仅具有常规MEMS加
速度传感器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可批量化生产等特点
,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编制不同的量程范围(5g~50g),
极大提高了使用灵活性。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尾气是汽车行驶过程中将燃料转
化为动力而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气体,其中较大动力的大型
货车或柴油车是加重道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道
路环境污染,对尾气不透光烟度检测是获取污染数据并实行
相应治理措施的重要环节。现有的针对车辆不透光烟度检测
放大一般采用静态检测方法。如滤纸烟度法、林格曼烟度法
,以及烟度计法,其中滤纸烟度法将某一柴油为燃料的车辆的
尾气进行抽取并将尾气碳烟存留在滤纸上,使滤纸染黑,再利
用检测装置测定滤纸的染黑度;林格曼烟度法,需要有经验的
操作人员目测烟气黑度;烟度计法需要拦截车辆静止检测。
滤纸烟度法不仅测量效率低,且数据不具备实时性,林格曼烟
度法收到操作人员的经验和当前状态影响,数据可靠性低,由
于烟度计法需要停车检测,因而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②技
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一种尾气不透光烟度检测方法和系统,该
系统包括:架设于监测区域起始位置的第一检测架,第一检
测架上设有由工控机控制的垂直安装于道路上方的高速摄像
机和速度传感器,所述检测方法包括:速度传感器分别采集
车辆驶入于驶离区域的第一速度传感器和第二速度传感器并
发送至所述工控机;所述工控机分别以所述第一速度传感器
数据和所述第二速度传感器作为触发信号项所述高速摄像机
发出获取地面图像的第一地面图像指令和第二地面图像指令
;所述工控机利用接受的高速摄像机发送的针对第一地面图
像指令和第二地面图像指令获取的第一地面图像数据和第二
地面图像数据,进行烟度运算,得到该车辆的尾气不透光烟度
。本发明实施通过垂直安装在道路上方检测架上高速摄像机
和速度传感器,并在工控机的控制下,实现以速度传感器获取
车辆进入检试区域和离开测试区域信息,并以高速摄像机拍
摄的车辆通过前的图像数据和车辆通过后的图像数据计算烟
度值。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实施过程中,通过垂直安装
在道路上方检测架上高速摄像机和速度传感器,并在工控机
的控制下,实现以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辆进入检试区域和离开
测试区域信息,并以高速摄像机拍摄的车辆通过前的图像数
据和车辆通过后的图像数据计算烟度值。在车辆动态行驶条
件下无需停车或定点采集尾气就达到高效率的不透光烟度检
测效果,检测效率高,并且不透光烟度数据实时可靠。④技术
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实现实时检测尾气不透光烟
度,解决了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数据可靠性强。⑤应用情况
及存在的问题;本产品目前已应用于我公司的生产中,存在问
题:无。⑥历年获奖情况;2015年2月11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
局颁发发明专利证书。
昆明晶华光学有限公司为实现自身长远发展,构建
以PDM系统为集成框架的企业级设计创新平台,达到CAD/OFF
ice/PDM/CAM系统集成的产品数据集成应用,开展协同设计,
由此可极大地提升企业产品的数字化设计能力,提高信息利
用率,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企业在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的协同下,通过项目建设,完
成ED152天文望远镜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开发及应用项目,建
立企业异地协同的CPC设计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产品开发项目
在创新设计管理平台上的数字化设计,以模块化设计思路搭
建骨架模型,通过异地协同设计管理平台进行产品设计,提高
技术管理效率和进一步缩短加工制造周期。通过CPC应用,强
化与协作厂之间的协调能力,快速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有效
地支持销售和生产,快速实现产品价值。项目基于网络技术
和数据库技术和CAD/CAM技术,建立了ED152天文望远镜的数
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系统;实现了ED152的三维CAD设计,关
键零部件数字化加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项目获得了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论文一篇,企业成品检测通用标准一
份,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万元,利润400万元,税收80万元。
依据项目的项目申请书和计划下达通知,项目组进
行了充分研究和讨论,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企业个
体行为研究及理论建模:高新区中最主要的就是研究企业,
从企业个体角度着重研究了企业的个体行为,从宏观上讲分
为企业内部行为和企业外部行为,并给出了每种行为的属性
分析和量化计算模型;结合企业一般生命周期的理论,通过仿
真实验的方法,给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解释。(2)企业
之间的运行交互机制的研究:企业之间的运行交互机制主要
涉及博弈、协商与企业联盟的生成,是在研究企业个体行为
的基础上,给出多个企业间的运行交互机制模型:一是给出
了企业间的自动协商技术两种新的模型;二是研究了企业间
的两种竞争合作博弈;三是给出了一种虚拟企业联盟的生成
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3)企业群落发展
仿真研究:课题从研究企业种群的内涵及行为特征着手,在
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进而研究高新区内企业群落、外部
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机制影响下高新区的生存状态,完
成企业群落发展仿真数学模型的构建。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
研究:一是从企业物质流动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群落的发展,
建立了一种市场驱动力下的企业群落仿真模型;二是从企业
信息流(知识流的角度)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群落发展,建立
了一种基于认知模式的企业群落演化仿真模型;三是以物质
和知识两方面的研究为基础,结合高新区的环境研究了企业
群落发展,建立了一种基于三元参与理论的高新区技术创新
群落的演化仿真模型。项目组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已发表/录用相关科技论文25篇,其
中EI收录9篇。
采用现代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开发模式,构建甲
醇、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电喷系统及电控单元的研发系统,在
保证内燃机动力性能的基础上,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
,主要解决了一下关键技术:1.内燃机控制策略:建立甲醇
、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电喷系统及电控单元内燃机的数值模型
和相应的控制器模型,研究并验证内燃机的控制策略;开发内
燃机电控单元的快速控制原型,通过试验,验证内燃机电控单
元控制原理的可行性和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电控
单元的硬件、软件实现:研制内燃机电控单元的硬件和软件
系统,实施控制单元的物理实现和产品代码实现;基于内燃机
的数值模型,进行电控单元的硬件在回路试验,验证电控单元
硬件和软件的正确性。3.电控单元的可靠性及整机匹配:搭
建内燃机电控系统试验台架,开发标定系统,进行电控系统地
标定试验,确定控制参数;建立实车试验系统,匹配各系统的
工作,优化控制参数。
本项目来源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国是世
界上公认的养猪大国,总量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一半。存
在问题主要有:药物滥用研制,药物残留问题突出,畜禽疾病
流行情况严重,疫情的控制形势严峻等,环保问题凸出等。目
前,先进国际在兽药使用和药物残留方面都制定了及其严格
的标准,在疫病控制方面主要以净化为主,在养猪方式方面,
发展集约式养殖、实施无抗养殖技术和管理,是养猪业的发
展方向。在安全兽药方面,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
用非常活跃。本项目集成无公害绿色养殖安全技术体系,疫
病监控、净化和稳定控制技术体系,猪病防控和无抗养殖技
术的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以生物安全和疾病的净化、稳
定控制为前提,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和抗应激添加剂等安全
兽药和添加剂为提高猪群抗病能力为主要手段,并建立相关
的数据库和疫病的远程诊疗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和远程监
控技术,与疫病的检测服务结合,解决猪疫病诊断和防控方面
出现的专家人数限制、时效性限制和空间限制的的难题。开
展健康养猪示范,解决猪无抗养殖过程中保健、防疫、疾病
治疗、节能减排和环境安全等关键技术,为社会规模化地提
供安全猪产品。本项目集成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
以生物安全和疾病的净化、稳定控制为前提,中草药、微生
态制剂和抗应激添加剂等安全兽药和添加剂为提高猪群抗病
能力为主要手段,开展健康养猪示范,解决猪无抗养殖过程中
保健、防疫、疾病治疗、节能减排和环境安全等关键技术,
为社会规模化地提供安全猪产品。按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无残留、环境友好等五原则,筛选了氟苯尼考注射液、炎
热清口服液、宝饲迪等34种兽药,并组织了GMP生产,初步建
立了相关的应用数据库。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特异性的PCR
检测技术。完成了对广东得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猪场主要病
毒性疾病的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示范
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并实施。项目基
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动物疾病远程诊疗服务
平台建立了猪病远程诊疗系统(MIS)。通过系统,可提供临
床专家诊疗服务,提供健康养殖技术、疫苗和兽药科学使用
技术咨询、培训与信息交流等。在粤西建立服务点1个;获得
猪病远程诊疗数据-猪病病理解剖图谱56张。在广东得宝生
态养殖有限公司示范应用效果:该公司建立生产线1条,存栏
8000头,年出栏2万头。建立试验示范区3个。新增就业56人
。示范区内主要病毒性疾病阴性或稳定控制,主要细菌性疾
病稳定控制,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猪瘟、伪狂犬、高致病蓝耳
病变异株净化;副猪嗜血杆菌,稳定控制(发病率小于0.1%)
;每头繁殖母猪年平均提供肉猪21头,产房仔猪存活率92%,保
育舍仔猪存活率98%,肉猪阶段存活率97%;本项目技术推广应
用猪场出栏健康安全肉猪21万头。环保达标,无抗生素和化
学药残留。项目技术已经成熟。项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应用对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
养猪产业链的竞争力,增加就业和农民收入等都发挥了重要
作用。
技术领域本项目属机械(钢板)加工领域,可应用
于镀锌,镀铝锌以及彩涂生产线上,是防止带钢抖动的装置。
本项目也应用于耐指纹冷却塔上的冷却风机上。背景技术本
项目应用于锌锅出口,位于1#冷却风机后,2#冷却风机前,带
钢在出锌锅后,带钢从气刀出来后垂直上升,直接进入镀后垂
直风冷装置进行冷却。经过该段风冷却后,带钢表面温度大
约冷却到280℃以下,此时,带钢表面的镀层已完全凝固,原设
备没有该装置,钢带在经过快冷风机时,由于很长的距离没有
张紧装置,受快冷风机吹扫的原因,左右抖动,在抖动过程中
容易划伤,影响产品质量,且由于带钢的抖动,气刀不能离带
钢太近,不利于控制锌层厚度。发明内容本项目安装之后,缓
解了带钢经过风机时的抖动问题,解决了带钢在抖动中的划
伤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
现的:本项目是通过两个镀铬辊和一套调节装置来实现的。
两个镀铬辊上下错位安装,由调节装置调整其前后位置,带钢
从两个镀铬辊中间经过,使用时用调节装置调节辊子的前后
位置,使其成为S型角度,挤紧带钢,这样就避免了带钢的前后
摆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
果:本使用新型安装后,在带钢出气刀后垂直上升部分的中
间位置限制了其前后抖动的幅度,即使带钢在快冷风机的吹
扫下也能能平稳的通过,避免了带钢的划伤,且保证了出气刀
时带钢的稳定性,更利于气刀靠近带钢,可以较好的控制锌层
厚度。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
细给出。
本课基目前上海越江特大型桥梁中索结构桥梁的大
量使用,对索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开发了一种可以沿着拉索
自动爬升的检测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携带的摄像头对拉索表
观病害进行拍摄并将信号远程传回地面,通过人工判断拉索
表皮的缺损状况。基于轮式爬升机构,采用电机作为动力系
统,开发了一个专门针对索结构表观缺陷检查的爬索机器人
。实测结果显示,机器人可以根据索径调整弹簧夹紧程度,实
现不同倾斜角度的自由爬升和病害检查,能够通过远程控制
实现拉索表观病害的实时分析和定位,同时具备特殊情况下
的自动回收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拉索表观缺陷检测的效率和
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
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仍旧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
成年人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与食盐的摄入量直接相关,膳食
因素中第一位就是高钠摄入,所以减盐仍旧是健康膳食的重
要部分。随着民众生活条件的提升,中高端食用盐的需求大
增,低钠盐的销量呈现增长趋势。如何在保证咸味强度不变
的条件下减少钠的摄入量成味高品质食盐研发的关键问题。
多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而咸味肽是其中一类具有咸味的低聚肽。咸味肽主要从食品
中提取或直接由氨基酸合成,是一种既能提供咸味,又能补
充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绿色健康的盐替代品。本团队从天然原
料中提取纯化得到咸味肽,具有较高的咸味强度。将其添加
到食盐中,部分替代食盐,实验结果显示其可以显著提升食
盐的咸味强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软件对柔性体参数化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
于Hypermeh/Catia/Adams集成的柔性体参数化方法,建立各
子系统模型库,基于底层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技术通过Adams用
户定制界面和cmd语言实现商用车的智能建模、参数化设置
和仿真控制,建立商用车刚柔耦合整车动力学参数化仿真平
台,开发了商用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程序,实现仿真
驱动设计,提升研发和整改效率,降低成本。本软件是基于A
dams二次开发平台开发的软件,本软件适用于商用车企业及
其他研发机构进行商用车动力学建模、仿真与分析。采用A
dams用户定制界面和利用cmd语言实现自动建模、参数化设
置和仿真控制。此软件中拥有商用车模型库,建立各种子系
统与属性文件供用户使用,此软件的开发解决了研发和动力
学分析人员在建力商用车整车模型方面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通过此软件的研发可快速地建立商用车整车模型,完成多种
车型的模型建立,能够有效得缩短商用车整车建模周期,提高
工作效率。系统的硬件要求:IBM-PC兼容微型计算机,CPU主
频2G以上,内存256Mb以上,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以上
,256种以上颜色,硬盘空间50Mb以上,IBM-PC兼容键盘,鼠标
。软件要求:1)安装有Windowsxp或Windows7或Win10操作系
统;2)安装有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本软件PMV的运行程序
文件包含脚本文件、模型库及配置文件,H7ECS文件夹为商用
车模型库文件,xpm文件夹为软件界面的图标文件(bmp图标
文件),build.cmd文件为程序运行的脚本文件,parameterm
enus.cmd文件为界面程序文件,其余为程序运行的配置文件
。
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电厂设备的状
态监测方法。针对电厂设备状态的复杂性、设备种类的多样
性和设备数据的实时性和复杂性,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
络进行优化,减少计算时间,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体迁移-
扩展机制的遗传算法(IM-EMGA),在保证收敛到全局最优
解的同时加快了收敛速度,最后利用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
行状态监控,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发生的预兆,避免停机
现象。该方法可广泛适用于电厂设备的状态监测领域。同时
,该方法也可广泛应用于即时性强、复杂性高的工厂设备状
态监测领域。
GE730防外力破坏预警智能视频监控装置是为电力
运行管理部门开发的视频监控产品,系统采用统一的智能视
频监控软硬件架构,配置专门的防外力破坏智能识别算法,具
有异常事件识别和干扰事件滤除能力,实现了对电力输电线
路外力破坏事件的自动识别与预警。GE730防外力破坏预警
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包括监控前端系统、PC客户端/移动端、
主站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及相关软件,实现了输电线路的PC客
户端远方巡视、移动端随时随地巡视、监控点图像采集、多
目标跟踪、防外力破坏预警、异常事件记录、现场就地告警
等功能。GE730防外力破坏预警智能视频监控装置通过监控
前端内嵌的图像处理和识别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危害输电线
路的外力破坏行为和现象,自动过滤监控画面中出现的安全
及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实现对危害输电线路的行为进行就
地快速智能辨识与预警,并将检测出的危险事件截帧发送至
后台监控系统、客户端和移动端,以便运行管理人员及时掌
握现场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前端系统具备现场广播
告警,为处置和防范危险的施工行为争取时间,从而可有效避
免外力破坏造成的人员损伤和设施毁坏,有效减少事故造成
的停电检修作业工作,真正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无人值守
。系统通过记录监控点的危险行为事件,帮助运行管理人员
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可通过对异常事件纪录的分析,制订切
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及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
态,杜绝事故的发生。装置使用太阳能(或风光互补)供电
电源,具有完备的电源供电及电池保护技术,有效提升电源储
能效率,使整个系统适应恶劣的野外环境、持续稳定地工作
。装置采用了一种用于角钢塔主材安装的输电线路视频监控
系统支架技术,可方便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杆塔上,解决了输电
线路监控系统的安装难题。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二期工程是三峡工程混凝土浇
筑的主要时期,主要修建河床泻洪坝段、左岸厂房坝段,永
久船闸等,混凝土总量约为1406万立方米。中国长江三峡开
发总公司经过慎重选择,在三峡二期工程中采用了以ROTEC
塔带机及供料线为主的混凝土施工方案。这是一种先进的混
凝土施工方式,它将塔机及带式输送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
成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使拌和楼至浇筑仓面的混
凝土水平输送及垂直输送形成连续的一条龙作业,具有连续
高效、布料均匀、覆盖范围广等优点。三峡二期工程共设置
四台ROTEC塔带机及供料线系统,其中每台塔带机承担了10
0~13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任务,同时供料线的工作状态
对施工系统的生产效率起决定性的作用。为此,中国长江三
峡开发总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三峡工程ROTEC塔带
机及供料线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究”科研项目合同。研究内
容属于国家95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项目“三峡工程建
设关键设备研制”的研究课题“三峡工程大型施工机械关键
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研究由塔带机及供料线构成的特大
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应用于三峡二期工程的解决方案。
研究成果为特大型现代化施工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理论
与技术支持,以保证三峡二期工程的顺利进行。二、技术原
理及性能指标在工期紧迫、施工量巨大、工况复杂、设备先
进以及供货商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安全
、高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混凝土施工设备,充分发挥其效能的
有关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是保证三峡二期工程质量和进度
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研究成果对我国特大型水利水电施
工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应用领域及其
技术原理包括:1、采用三维粱杆和板壳单元建立塔带机、
供料线这类结构复杂、工作机构繁多的特大型水利水电施工
系统在高施工强度、多工作工况下整体及部件结构的交互式
有限元计算与仿真模型,为全面、准确地分析系统各关键部
位的应力水平,进而指出最可能的危险部位提供技术支持;
2、在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字仿真与相关分析
方法,提出塔带机、供料线系统在顶升工况时的关键参数计
算与校核模型,以获得供料线支撑柱的强度和刚度的全方位
分析结果,为供料线顶升过程的安全实施提供理论依据;3
、探索塔带机爬升平台关键结构的多断面、深层次计算分析
理论与方法,为施工系统运行事故与故障的调查和修复后结
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4、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塔
带机及供料线系统三维数字化动态仿真模型,实现设备在各
种工况下的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和再现事故发生过程,为事
故责任原因的分析和定性提供依据;5、根据特大型水利水
电施工系统运行的特点,对安全保护系统(TBSS)、多工器
和电子导管等施工设备的重要电气装置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与
优化设计研究,为施工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持;6、
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可靠性分析理论和施工机械
的安全校核模型,建立施工设备的机械及液压系统交互式专
用分析、校核计算软件平台;7、针对反映施工设备运行安
全状态的参数具有模糊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在综合应用模糊
集合与隶属函数的基础上,建立施工系统的模糊可靠度描述
,并探索特大型施工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与评价模型;8
、根据二期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最优化技术,研究塔带机、供
料线系统的最优运行方式;9、探索一种聚类融合编码方法
,为非确定性控制程序的分析提供依据。性能指标:1、研
究成果的应用表明,塔带机及供料线系统交互式有限元计算
与仿真模型计算结果所描述的系统应力状态信息,在全面性
、准确性,以及直观性等方面,优于ROTEC公司及国外其它
研究机构所能提供的同类信息;2、塔带机及供料线系统三
维动态仿真模型,首次实现了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三维动态
可视化仿真和事故过程再现;3、对安全保护系统(TBSS)
、多工器和电子导管等塔带机的重要电气装置工作原理的分
析与优化设计成果,其性能/价格比显著高于ROTEC公司产品
;4、首创塔带机、供料线机械及液压系统交互式专用分析
、校核计算软件平台;5、所取得的综合研究成果,提高了
设备的运行效率,为分析和诊断塔带机及供料线设计上的缺
陷,尤其是在三峡工程特定条件下,设备在施工生产中暴露
出来的各种严重问题提供了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三、技
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实现了三峡工程施工系统在长时间
、高强度、复杂工况、多循环、群机工作条件下的综合可靠
性研究方法与实践;2、首次建立了特大型混凝土施工设备
的有限元数值分析与计算模型,提供了设备在复杂施工方式
的各种典型危险工况条件下,结构应力状态和变形情况的全
方位量化信息;3、首先提出并建立了塔带机及供料线系统
三维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三维动态可
视化仿真,为确定恶性事故与故障原因提供了可复现的分析
手段;4、根据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工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研究了混凝土施工系统的连续化施工过程控制策略与流程,
有效地提高了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效率;5、对引进
的国外先进混凝土施工设备进行了技术改进、参数优化及国
产化改造,有效地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设备的
运行成本;6、探索了一种聚类融合编码方法,为非确定性
控制程序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依据;7、首次编制了特大型
现代化混凝土施工设备各工作机构的参数和性能计算软件,
提供了交互式机械及液压传动系统分析与校核工具,并服务
于三峡二期工程建设。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本项研究成果提出了特大型施工系统的关键技术与重大
问题的集成解决方案,为特大型施工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运
行与管理、仿真与诊断等提出了以数据挖掘和知识融合为基
础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设计与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
大型现代化水利水电施工设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储备
,促进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科技进步,带动了我国相关基
础工业的发展,其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
价值。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完全有能力自行设计特大型水利
水电工程。随着三峡三期工程以及国内在建和将要建设的其
它大型水电工程的实施,现代化先进施工设备的研究与制造
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因此,本项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应
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还可促进相关基础研究和基础工
业的发展。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项研究成果直接服
务于国民经济的重大建设项目,为三峡二期工程施工系统的
运行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增创效益、减少损失、节约资金
和人员费用,按保守估计,累计经济效益可达亿元,并保障
了三峡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为三峡工程的如期完成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现有
的基础上,应完善材料与制造方面的研究,为我国设计与制
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水利水电
施工设备提出总体方案。
该项目是利用海洋天然高聚物---壳多糖(chitos
an)进行生物材料方面的高值化产品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
我国是海洋大国,壳多糖主要生产国之一,特别是近十年来
,壳多糖的生产量逐年增加,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然而
,我国的壳多糖生产主要还处在原材料生产阶段,国内壳多
糖主要以原料的形式出口到西方国家,经济效益远远没有得
到发挥。高值化产品的开发和其应用基础研究急待提高,目
前利用壳多糖材料开发的各种子产品都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
和近似于空白的国内市场。壳多糖主要来源于虾蟹的壳,是
甲壳类动物的机体支撑材料和保护材料,利用该材料优良的
机械强度、优良的生物相容、生物可降解和生物活性开发各
种特定功能的新生物材料。该项目围绕这一材料进行的开发
研究有:完成了壳多糖非均项降解壳多糖技术,可以有效的
控制分子降解程度,生产高、中、低、寡和单糖产品,对于
研究和开发各种分子量段的壳多糖有重要价值,发现了最佳
抑菌活性的分子量段。该研究成果能够制造相应的壳多糖羧
甲基衍生物和糖脂复合物,并有效地控制其取代位和取代度
,大大扩增了壳多糖应用范围;开发了生物工程细胞贴附生
长的微载体材料,填补我国在细胞微载体方面的空白;研制
了皮肤修复医用生物材料,该材料在促进创面修复和预防疤
痕形成有良好的作用;开发生物膜材料,具有可食性和抑菌
功能,在水果保鲜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开发化妆品美容材料
,创立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海洋特色的“海洋丽姿”化妆
品,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壳多糖保健食品
和食品强化剂;开发了具有缓释和保护功能的微米、纳米药
物胶囊产品和制造技术。
为有效应对系统运维新挑战,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
定运行,交易中心工程运行部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正在逐步
建设能够提高运维自动化程度、提升运维效率的运维自动化
管理系统,并计划通过将该系统逐步和配置管理系统(以下
简称CMDB)、集中监控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其他运维系
统整合,建设成集监控、管理以及自动化于一体的统一运维
管理平台。最终实现将运维模式从被动救火式运维、问题驱
动式运维、操作型运维以及经验式运维向主动精细化运维、
价值驱动型运维、运维开发型运维以及智能化运维等方向转
型的目标。该系统自建设以来已经陆续上线了可对中间件实
现精细化监控的中间件监控模块;实现了对交付件实施快速
审核及变更影响判断等功能的交付件自动审核模块;实现了
对脚本定时批量快速执行及统一管理维护等功能的作业管理
模块;实现了对人力点检项目自动管理及点检数据分析等功
能的点检项管理模块;实现了对运维大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为
后续运维分析做技术储备的运维数据收集模块。上述模块均
对促进交易中心运维自动化、精细化以及智能化程度等方面
起到了极大作用。该系统在多年内进行了多次迭代,不断完
善,运行稳定、经济和社会效果显著。
本发明涉及视频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机预
置位偏差校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需预先采集并存储预置位
的基准图像或其特征数据;之后包括如下步骤:摄像机转到
所选预置位;采集图像;将采集到的图像与基准图像或其特征
数据进行匹配,计算整体偏移量;将整体偏移量与预先设置的
阈值进行比较:若整体偏移量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则根据
整体偏移量控制云台转动;之后返回执行所述采集图像的步
骤;若整体偏移量不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则重置预置位并结
束对该预置位的校准。该装置包括云台、摄像机机芯、存贮
器、处理器和控制接口。本发明所提供的摄像机预置位偏差
校准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对摄像机云台预置位的精确校准。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自动变速箱出现冲击、打滑等换
挡品质故障的原因,60%以上是因为滑阀箱总成的原因,具体
就是滑阀的磨损,阀板的磨损,滑阀在阀板中的卡滞和电子元
件。滑阀和阀板磨损后会导致对应的油压不稳定,最终导致
工作油压不稳定,出现换挡品质故障。自动变速箱的阀体一
直是维修企业感到棘手的部分,一般都是更换阀体总成,其根
本原因还是阀体故障的诊断难以掌握,很多情况下技术人员
只知道置换了阀体总成解决了故障,却不知道到底是阀体的
哪个部分出了问题。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维修成本的提高和资
源的浪费。现有的阀体总成检测设备有两个缺点:第一,阀
体总成检测设备只能对阀体总成进行测试,如果要确认阀体
内具体的失效部位,则需要操作人员从总体的测试数据中具
体分析,这是一般技术人员难以做到的。第二,阀体总成检测
设备对新款的阀体测试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后才能有所突破
,所以这期间更加需要对阀体内部有一个更具体的检测。目
前传统检查阀板、滑阀的方法是用目视检查,观察阀板内部
磨损程度,这种检查方法的弊端是,没有标准的判定方法和数
据,阀板内部比较深得位置看不到,每一个维修人员的标准又
无法统一。基于以上这些现实问题,现设计一套利用真空测
试阀体磨损情况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和方法操作方便、数
据准确、检测全面。②技术原理与技术参数本装置用于检测
自动变速器阀板磨损程度,其工作方法和原理如下:此方法
是通过对阀板的压紧,即升降开关控制压杆,启动压杆下降的
开关,压杆向下压紧检测过渡板和阀板,由此启动真空检测的
开关,开关闭合后,阀体过渡板上有与测试橡皮头配合的测试
孔,过渡板放在与待测阀板适当位置,压紧过渡板和阀板后就
可以启动真空泵,在真空表上就可以读出对应测试点的真空
度,不同类型的阀体标准不同,一般标准是:非常好的油路为
22英寸汞柱或者更高;可用油路为20~22英寸汞柱;有磨损的
油路为17~19英寸汞柱;很差的油路为16英寸汞柱以下。③技
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了真空泵
提供稳定的真空源。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可以精确定位故
障点。操作简单,测试系统稳定。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
围和安全性本项目技术理论和加工技术是从多年的实践中总
结出来的,技术上已达到要求。成果可以推广应用到上海总
部和各分公司自用以及全国的各大4S店、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修理厂等。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成果已经过大量的
原理性和耐用性检验,并已在本公司成熟应用,尚未发现任何
问题。
随着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智慧生
活的需求日益加剧。为满足在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娱
乐等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需求,本项目将研究重点聚
焦于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这一热点研究领域。项目团队基于
长达十年的技术积累,在该项目的研究期内,重点研发打造具
备高仿真度的仿生人形服务机器人。该仿生机器人产品外形
与人类高度相仿,交互方式与人类高度相似,服务能力较人类
员工更加稳定高效,还可对外部其他物联网智能设备进行控
制。在项目研发中,研发团队重点开展了实现肢体自由活动
的机器人内部机械骨骼结构的设计,开发了实现人形机器人
自然人机交互的智能语音对话和虚拟现实系统,研发了实现
对外部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在智能算
法设计、机械骨骼设计、物联网设备集成、机器人工业设计
和模具制作、仿真皮肤新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上项目团队均
取得了国际国内领先的成果。在项目研究周期内(2016.1~
2017.12),取得软件著作权8项,专利7项。目前该项目研发
设计的机器人产品是全球唯一可达到量产水平的高仿真人形
机器人。该项目成果在2017年即实现新增产值591万元人民
币,创收外汇410万;在此基础上,2018年实现新增产值623万
元人民币,创收外汇611万;预计2019年智能交互仿生机器人
产品的产值还将继续获得高速增长。
本次研究基于广州市的交通流检测系统、SCATS信
号控制系统和既有的宏观交通模型,将多个来源的实测交通
流检测数据用于交通仿真,建立了宏、中、微观一体化的城
市动态交通仿真平台,在同一平台实现了交通流运作的现状
模拟和短时预测良好融合,在国内交通仿真平台的构建方法
和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效果如下
:1、基于TransModeler搭建了广州市中心城区交通仿真平
台。考虑了对外部多个来源的交通流检测数据的异常辨识和
修正问题,导入城市道路实际的信号控制方案作为仿真平台
的管控规则,使仿真平台的输入更为精确和可靠;根据宏观、
中观和微观仿真模型的特点分别进行了参数标定,并利用动
态交通分配方法有效衔接宏中微观模型,实现了仿真平台总
体误差在20%以内。2、基于交通仿真平台的宏观模型开展了
短时交通预报的应用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全日交通流量的预
测,指数移动平均法无论是在总体误差还是时间复杂度都是
最优的;对于高峰期交通流量的预测,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法
的预测精度相对更好。通过对多个关键点的短时交通流量预
测,利用交通仿真平台和OD反推技术,可预测全网下15分钟交
通量,预测精度在95%以上。3、基于交通仿真平台的中微观
模型开展了信号控制方案测试的应用研究。利用平台对单个
交叉口进行微观仿真,可直接输出路口总通过量、平均排队
长度、最大排队长度、平均延误、平均停车次数等指标,仿
真发现通过减少花城大道-猎德大道交叉口信号周期和调整
转向配时,可提高路口总通过量4%以上。利用平台对较长路
段多个交叉口进行中观仿真,可直接输出路段行程时间、平
均车速、车流延误、平均停车次数等指标,仿真发现通过对
临江大道11个交叉口实施干道协调控制,可缩短行程时间20
%以上。
1、该研究成果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
设计院联合西安通飞晟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山西省黑茶山
国有林管局“智慧黑茶”项目,重点攻关研发的课题。该研
究成果旨在通过远程(跨省)操控的方式降低无人机在林业
管护应用过程当中作业现场工作人员操控难度、减少专业操
作人员数量、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在林草行业内
属全国首创。2、该成果集成了无人机技术、低延时即时通
信技术、多载波分离调度技术、无人机分时多区域控制等技
术,通过无线网络(2G3G4G)或者有线网络加无线网络的方
式将作业现场与操控现场分离,实现跨地区、跨省在几百上
千公里以外(只要网络互通,理论上不受距离的限制)控制
现场无人机进行作业。3、该成果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具体作业场景,面向终端用户,傻瓜式操作真正使
无人机成为一种普通终端用户可以使用的生产力工具,而不
是摆在展馆里的“高精尖”科技展品。(2)降低操作人员
的操作难度,90%以上场景下,全程程序化控制按照既定航线
飞行,人为干涉情况较少。(3)减少专业操作人员数量,提
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原本需要“一人一机”的搭配
,现在可以实现“一人多机”操控。程序化调度后,对专业操
作人员的数量要求会更低。这在多机组、大面积作业的场景
下,效率提升尤为明显。4、该研究成果摆脱了无人机操控“
一人一机”的传统模式,解决了终端用户采购了无人机而无
法常态化作业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便于多架无人机的综合管
理和调度,在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和智慧管理的前端数据采
集方面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1、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供电质量
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分布式电源、智能开关设
备、多系统融合为载体的智能配电网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
展。国家电网“十三五”行动计划中,要求到2020年国网公
司所辖供电区域完全实现配电网自动化主站改造,并实现配
电网智能终端全覆盖。同时,南方电网公司也开展了以OS2为
依托的调配用一体化建设。iES-DMS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是
在电力行业标准和计算机技术发展、配电网规模扩大、业务
扩展以及电网自动化应用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遵循国际标准
,全新设计的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平台。2、研究的目的
及意义为配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十三五”行动计划,满足新
一代配电网自动化主站建设标准要求,结合福建省电力公司
用户在配电网自动化调度主站系统上的相关需求,我司在总
结二十年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并开发
了iES-DMS2000配电自动化系统,以期满足国家电网、南方电
网及其他特殊用户的广泛需求。3、主要论点及论据系统采
用实时微服务架构设计,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省地县
一体化平台,集成了配网监视控制、馈线自动化、故障研判
、红黑图、异动流程管理、配网负荷管理、潮流计算、操作
票、可视化等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系统
软件结构清晰,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做伸缩性设计,其面向
配电网特征的数学模型设计及处理,充分体现配电运行及运
维的特点。该系统不仅涵盖了配电DSCADA/FA/DPAS/配电仿
真等常规配电运行调度业务应用,还包括配电网运维管控方
面的业务应用,同时可以方便地集成第三方开发的符合标准
的应用。用户使用iES-DMS2000系统可以方便地整合配电自
动化系统以及其它部门的信息系统,从而充分地利用这些信
息资源,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强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
创见与创新基于实时微服务架构,采用云化技术体系构建的
省地县一体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配网调度运行监视与
配电运维管控的相关应用功能,具备低成本、轻运维、高可
靠、易扩展的特点,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异构
系统的信息交互接口和校核标准,实现了面向在线异动的标
准化、流程化、可视化异构系统信息集成。(2)基于多元
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配电网精细化故障研判;提出了复杂配
电网故障情况下均衡转供与极限转供算法,提高了配电网故
障抢修效率和供电服务质量。(3)基于网格分化与能量布
局相结合的配电网接线图生成技术,提升了图形运维效率,满
足了配网调度多业务场景可视化需求。(4)基于配电网实
时运行数据分析,实现了运维管控流程的自动触发与结果检
验,满足了省地县对配电运维的多级管控要求。5、社会经济
效益iES-DMS2000产品自2014年3月开始研发,2016年6月研发
完成。截至目前为止,已销售到广东、福建、辽宁、新疆、
重庆、山西、江西、湖北、山东等多个省市,销售收入超过
约2.0亿元,净利润约8000万元。按目前市场情况和我公司运
营情况看,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约8500万元,净利润约3000万
元。另外,随着智能配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配电自动化系统
的市场需求明显,销售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国外的织物疵点检测系统价格昂贵,应用于“大圆
纺织机”者也报导偏少;应用条件苛刻,对织布机的机械运
动性能要求较高。
国内也有织物疵点检测系统的产品,应用于“大圆纺
织机”者未见报导。
究其原因,在于:
大圆纺织机的胚布漏光、弧形且畸变的,对疵点的稳
定检测带来挑战;
大圆纺织机的机械运动性能比较简陋;
其产品利润底、设备昼夜连续运行。
时至今日,国内尚未见成熟的大圆机织物疵点检测产
品;业界普遍认为“这件事”不好玩,然而“不好玩”才具
有价值!(工匠精神)
1.物联网应用系统研发
1)面向系统运行的“物联功能”:软件授权、远程
配置安装与升级管理等
2)面向功能应用的“物联功能”:配料、工号、作
业时段、生产统计等
3)与纺织企业ERP系统的接口:机台编号、机台启停
状态、故障状态、班组信息、工号IC卡信息、配料与确认信
息
3.大数据分析层设计与生产决策优化研究
1)大数据分析层与纺织企业ERP系统接口
2)纱线配料、机台调度等生产决策优化
4.防尘、防油气、成像系统及其自适应策略研发
1)防尘、防油气及其自适应策略
2)成像系统自检、老化及其自适应策略
1.成果提供形式
1)新产品1项(大圆纺织机视觉分析测控前端)
2)专利申请2项
2.主要技术指标
1)疵点识别率90%以上,迅速识别疵点并自停机器。
2)一名工人负责4台上升至10-15台。
3)疵品布减少50%,验布工序速度提升3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自检功能的运动控制卡及检
测方法,包括检测电路和存储模块;所述检测电路包括输出口
检测电路和输入口检测电路,输出口检测电路包括数据选择
器,输入口检测电路包括MOS管;所述检测电路均连接到运动
控制卡的控制芯片上,并同IO口相连,控制芯片还连接存储模
块和人机接口。检测方法为运动控制卡的控制芯片收到检测
指令后进行指令解析,然后控制输出口检测电路或输入口检
测电路动作,并读取被测接口的信号,控制芯片将检测结果反
馈给外部终端,同时将检测到的信息存储到存储模块。采用
上述原理,利用该种控制卡及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各接口是否
正常,并将检测信息提供给用户,使其快速找到问题所在,进
而快速找到处理故障的方法。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微创介入医学工程
是医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在冠心病治疗方法中,
介入治疗以微创和高效性,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术后血管再狭窄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面临的一个巨大挑
战。虽然支架的介入能够撑开狭窄的血管,但也将不可避免
的对血管造成损伤,由此可能引起血管再狭窄。血管再狭窄
主要发生在介入性治疗术后3-6个月,1年后罕有再狭窄的发
生。目前冠脉支架介入术后,再狭窄率高达20%-30%,已经
成为支架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镁合金支架既具有金属支架
的强度,又具有可降解聚合物支架的生物可吸收性,具有独
特的优势。通过本项目的研发,得到了良好的具有抗再狭窄
药物释放和镁合金腐蚀速率双重可控的镁合金支架样品。通
过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研究和初步的动物实验,完成了支
架材料和双重可控涂层的选取和制备。
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临近预报决策支持平台集成平台
前台系统建设和后台系统建设。运用雷达追踪风暴技术,构
建集合短临降水预报、实况显示、预警提醒、数值预报产品
展示、评分检验于一体的综合决策支持平台。海口市短临决
策预警系统基于组件式二次开发模式,数据库平台采用Orac
le10g,开发语言主要采用MSC#.NET,C等语言,WEB系统平台采
用ASP.NET及富客户端技术Silverlight,项目系统总体采用
B/S和C/S混合体系结构,C/S结构程序(后台程序)运行于服
务端,以多线程并发的方式执行,用于数据的解析计算以及各
类产品的生成、入库或分发。客户端作为B/S结构程序(前
台程序),为用户的操作平台,用于信息的综合展示以及人机
交互操作和系统综合运行管理等。海口短临决策预警系统自
2016年开始业务应用,有效帮助预报员完成台风、暴雨、短
时强降水、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系统功能
强大,可以快速实现降雨定量估测、剖面绘制、实况查询,还
可依据阈值设定对各类灾害性天气提供实时报警提醒,满足
项目各项考核指标,为海口城市内涝预报预警和临近预报提
供决策依据,及时给各类灾害做出准确评估,为政府防灾减灾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系统技术已成熟,其产品已在海
口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及海口微信平台定位预报中进行二次应
用,此外,万宁气象局、三亚气象局也对该平台进行应用,应
用效果良好,对强降雨未来三小时的移向、强度、雨量预报
较为准确,1小时准确率在70%以上。不足:对夏秋季降水估
测情况较好,但冬季弱降水难以监测及预报,此外,回波外推
准确性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要后续继续完善。应用前景:目
前已在海口内涝预警中开展应用,依据降水外推预报,各易涝
点实时预警,产品通过各渠道发至交警、排水、三防、广播
电视等各部门。微信平台应用其定位降水估测,精细化预报
各点未来三小时雨量。此外,对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
灾害性天气起到监测预警作用,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提供
有力支撑。
一、立项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强
警”战略的深入实施,公安机关管理和执法业务需要越来越
多的信息通讯技术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以构建高效、高水
平的业务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警务工
作的信息化建设,针对公安业务部门的迫切需要,建立交通事
故的现场图自动绘制系统,实现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现场平
面图自动绘制。推进现场取证无纸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工环
节,提高现场勘查真实度;并提高现场处置速度,缩短处置时
间,为缓解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快速处置案件现场
提供装备支持,推进科技服务民生工作的开展。同时,利用三
维构建技术,检测自动构建的三维物体在空间的拓扑冲突,提
高自动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能力,提高现场图还原真实场景能
力。二、系统功能(一)现场设备联动的控制、信息接收。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国省道、市区道路,现场图片等多媒体
资料的采集和传输,需要依托单片机可移动设备和无线传输
技术。此项功能提供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和多媒体信息的接收
工作进行全面统筹控制。(二)现场硬件终端拍摄采集过程
中,自动上传数据到服务器。为提高事故现场处理效率,对拍
摄工作与上传工作进行多线程并处理。(三)软件使用了断
点续传功能,可满足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民警使用3G/4G信号进
行图片上传的要求。(四)服务器端接收存储现场上传的照
片,自动编号分类保存。服务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现场的相
片,由于三维重建的效率与相片之间的位置息息相关,本系统
配合随走随拍的操作流程,灵活采用时间顺序辅助生成空间
顺序,通过对图片进行自动编号、拍照位置预分类等手段,可
有效提高下一阶段运算效率。三、创新点下一阶段服务器接
收到上传的采集数据后,自动编号分类保存,生成三维模型,
并对三维模型进行空间拓扑冲突检测,对出现空间重叠的部
分进行重新计算,修正因仰角、方位角度偏差造成的误差,继
而实现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现场平面图自动绘制。
本研究借鉴企业管理中的企业识别系统(CIS)理
论,结合预防接种服务的特殊性,建立基于CIS的预防接种单
位识别系统(VCIS),包括视觉识别(VI)、理念识别(MI
)和行为识别(BI)三部分。将VI运用于预防接种服务的标
准化建设之中,同时将MI和BI运用到预防接种服务的日常管
理中,并分别从群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对预防接种
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三方面对实施效果进
行评估。
采编部预案流程控制系统开发完成后,较好的成为
采编部一体化工作平台的补充,特别是在台风等灾害天气预
案流程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从2008年6月开始
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共在近20次热带气旋天气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系统严密监控气象台关于热带气旋的最新预报情
况,严格管理预案流程启动后采编部科室内部的各岗位工作
流程和工作任务,辅助完成短信、邮件等发送工作,极大的方
便了采编部对相关科室短信提醒、对领导短信点播、上报每
日工作小结数据等实际工作,同时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
了预案流程启动后采编部科室内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
制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量检测外源蛋白数量或定量检测
与外源蛋白结合的亲和物质的方法。本发明克服了以往只将
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外源蛋白的表达定性检测的技术局限,
实现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外源蛋白的定量检测或对能
与其结合的亲和物质进行定量检测。
1、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我州推广了测土施肥
、配方施肥等技术,在取得节本增效的同时,耕地肥力下降
、肥料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也随之显现
。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是施肥技术参数不完整,二是技术不
配套,三是土壤供肥性能不清。2001年州农业局提出“加强
科学施肥技术基础研究,提高施肥水平”的基本思路,经过
4年的试验示范,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同年德宏州制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2
006年制定了《德宏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2、测土配
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
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在
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大、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
、施用时间和施肥方式的方法。《德宏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规程(试行)》明确了德宏州主要作物需肥规律、供肥性能
、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不同用量、不同轮作制下的利用率
等技术参数和多种推荐施肥模式。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
现了配套化、规范化、程序化、数据化和软件化,达到国内
先进、省内领先水平。4、经3年的示范推广检验,项目技术
已成熟,适用于半山型水稻种植区域,安全可靠。5、技术
在多种作物上应用,具有增收节支、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
产品质量和平衡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存在问题:一是缺乏
技术宣传、培训经费;二是《德宏州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决策
系统》软件正处于申请专利过程中,目前尚不能普及到州外
应用。
油用牡丹是近年来发现的以获取食用油为主要用途
的牡丹品种。由于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
有重要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油
用牡丹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大。课题组系统研究了油用牡丹
花、牡丹籽油、牡丹籽壳和牡丹籽饼粕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
活性作用;建立了亚临界萃取理论体系,研制了亚临界装备,
开发了不同亚临界溶剂萃取体系;建立了亚临界萃取油用牡
丹活性物质关键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油用牡丹相关深加工产
品。本项目对于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油用牡丹开发关
键技术,以及油用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制备具有重要作用。
一、立项背景目前工业及军用、民用的表类一般包
括指针式表和数显式表,以往读取表类显示数据的方法都是
人工肉眼读取,在当今的数字化趋势之下,人工读表正在遭遇
挑战,表量、数据量越来越大,实时监控的需求越来越多,人
工作业不但无法满足效率和数字化的需求,同时也无法保证
不间断的实时数据监控的需求。本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立
项的,它主要解决的是表类读数的数字化、自动化和实时性
三个主要问题。二、技术内容表类全自动检定系统核心之一
是机器视觉和图像模式识别技术。以往的机器视觉系统一般
主要用于逻辑判断、色彩比对、亮度比对、自动计数、外观
特征、移动感知和尺寸度量等方面,本项目区别于以往应用
的特点在于,所识别的对象品牌、大小各不相同,型号规格不
可枚举,且无参照比对,不仅需要做模糊特征判断,还需要进
行相对位置的确精度量和估算。因此本项目比以往机器视觉
应用的技术难度提高了很多。就此项目所面对的问题,国内
市场广泛流传的表类识别技术,都是以“角度识别法”为基
础的简化的技术方案,但无论从计量检定规程要求还是从实
际测量误差上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我们的项目对于指针式
表类的判读,独创地提出使用“刻线识别法”,与人眼判读机
理完全一致;对数显表的判读要求智能寻找数码显示区域,自
动判定不同大小、不同位置、不同颜色、不同斜度和不同粗
细的显示字体。这就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内率
先使用全模拟人眼刻度识别技术,行业第一。此外,本项目为
最后转化为各类实用的应用设备,还需要设计长度、压力、
流量等标准量的发生、传感和控制装置,并与机器视觉系统
集成一体来完成全自动化的表类检定工作。其中光栅技术、
压力控制技术和流量控制技术等都属于本项目涉及的范围。
光栅测量技术,是利用光学干涉的原理进行精密测量的一项
新技术。利用光栅衍射形成的摩尔条纹进行软件细分,实现
高精度长度定位的测量技术,可以更便利地实现数字化的精
密测量。菲恩科技在光栅电子细分技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专
有技术优势,因此在长度计量和工业精测方面始终处于技术
领先地位。光栅电子细分分辨率达到0.1um,行业唯一。机电
一体化,是将电子器件的信息处理和控制功能附加或融合在
机械装置中的一种复合化技术。机电一体化可以充分发挥机
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各自的长处和特点,促进
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是硬件和软件的
结合体,利用软件技术可以实现硬件难以实现的功能,使机械
系统增加柔性、使测量仪器更加智能化,同时还有助于实现
工业生产的全程数据在线管理。三、应用情况目前国家计量
院、中国计量学院、国防304所以及国内各地主要法定计量
机构均选用我们的鉴定设备。我们的用户已经达到400多家
,集中在核、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汽车、轨道交通等行
业,如:中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中国兵器装备、武
钢集团、国防304所、中国计量学院、清华大学、成都飞机
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长虹电器、大亚湾
核电站、比亚迪等,稳居全国之首。菲恩主打产品:全自动
指示表检定仪、全自动压力检定系统、全自动水表检定系统
等已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60﹪以上)。四、获奖情况目前
,该项目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
计专利共7项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2009年取得双软认证,20
10年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根据傅里叶函数描述蒸煮和冷却的热传导过程,
采用有限差分法(FDM)和有限元法(FEM)对鲣鱼进行模块化划
分,建立了鲣鱼的蒸煮和冷却工艺的数字模型,以此为基础
建立热传导方程、表面对流传热方程、对称传热三个方程模
拟实际生产,罐头生产的设备能耗降低了5.6%。与现有的研
究相比,首次将数学模型应用在金枪鱼蒸煮和冷却的模拟与
预测方面。2.研究金枪鱼最佳的蒸煮温度与时间,在常压蒸
汽加热下中心温度为4、10、20、30、40、50、60、70、80
℃下,重量、水分含量、尺寸、pH值、蛋白质组分的含量、
肌动球蛋白的Ca2+-ATPase酶活性、表面疏水性、活性巯基
和总巯基数以及其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在产品达到热加工的
目的的前提下,加热终点温度控制在65~70℃之间,与研究
之前的工艺相比,产品水分损失减少了2.75%,干物质损失
降低了0.70%。3.研究减少组胺产生的方法,通过0、5、20
℃三种不同的温度对K值、组胺含量变化、嗜温和嗜冷菌Lo
g值以及感官评定之间的关系发现使加工车间温度保持在5℃
条件下,能保证组胺含量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产品经国家海
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检测,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
出口要求。4.研究阻止金枪鱼肌红蛋白变性的方法,在室温
下,pH值由5.8增加至8.6时,肌红蛋白的吸收峰增强,4%溶
液中肌红蛋白的稳定性最好。贮藏温度越低,肌红蛋白越稳
定。5.研究企业生产中节水方法:在喷雾冷却设备上安装压
力喷雾嘴,减少罐身缝合以后的清洗用水量,并且用55℃的
热水代替冷水,教育工厂的工作人员在设备和地面的清洗过
程中节约用水。实验表明节水措施实施后这三个步骤的耗水
量分别减少了69%、58%和29%。每吨原料的净耗水量8.4m3,
在总体耗水量上比原来减少了39%。加工废水排放符合城镇
污水排放标准。6.销售产值15157万元,利税额1163万元,
创汇1365万美元。7.发表3篇论文、申请2项专利,2项企业
标准。
1、技术说明项目针对甲醇合成装置,结合工艺机理
与实际生产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建模与优化方法,进行甲醇
合成装置数据校正、合成气转化率软测量、合成回路建模和
操作优化的研究应用,开发应用软件系统。2、技术原理采用
数据校正方法,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提供了合成装置主要流量
数据的校正值,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利用软测量技术,建立
了合成气转化率软测量模型,生产操作人员通过软件的合成
气转化率在线测算值,实时了解合成塔合成效率的变化。通
过建立甲醇合成装置模型,综合考虑生产的原料消耗和能耗
等生产成本、合成塔的热稳定性等因素,针对当前工况下系
统压力、空速、新鲜气组成和流量等检测分析数据,通过优
化计算给出了优化的入塔气流量、汽包压力、弛放气量等操
作变量,减少了有效气体的损耗以及新鲜气流量变化等工况
变化情况下系统波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新鲜气消
耗。3、关键技术及性能指标1)甲醇合成反应器关键参数的
数据校正内容包括甲醇合成反应的数据协调模型、动态数据
校正、过失误差的侦破和识别。2)根据甲醇合成反应原理,
结合生产数据,分析影响甲醇合成产率的因素,采用系统辨识
和现代建模方法,建立甲醇合成产率预估模型,实现甲醇合成
产率的在线估计,为调整操作参数对甲醇合成效益影响的计
算提供依据。3)开发数据校正与操作优化软件,实现与现场
DCS系统的数据通讯,为技术和生产人员提供操作参数的优化
调整方案,并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电子报表、生产数据存储
和统计分析等生产管理功能。
该项目以平顶山煤田现有1:10000地形图、地质图
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VisualStudio2010为开发平台,结合S
QLServer数据库以及ArcEngine等工具,开发矿区地图元数据
库管理系统,开发定制了基于EPS平台1:25000地图综合“模
版”。基于EPS、AutoCAD、ArcGIS等平台进行数据融合、缩
编、检查、坐标转换等工作,最终生成CGCS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下的1:10000、1:25000两种比例尺地形地质图成果,
完成矿区地形图地质图的更新,为煤矿规划建设提供基础资
料。
穿越-A300水下机器人面向“水下狭窄、复杂人工
环境”,定位于提供水下基础设施检测、水下工业设施检修
、测绘应用服务的水下机器人,主打水下结构物的精细声学
测绘和光学彩色3D重建。A300型号为全功能水下机器人型号
,具备快速设备扩展和快速定制开发能力,能更好的适应客
户紧急测量需求和定制专用设备。研发团队为中科院旗下知
名的水下机器人研发团队,代表作有“中国第一台万米级潜
水器”海斗ARV,以及“2022北京冬奥会”上的“世界首次
机器人之间的水下奥运火炬传递”。掌握大量水下机器人国
际先进核心技术。该机器人以“穿越-A300”快速定制化机
器人母型为核心,正逐步形成“穿越”系列水下机器人,在
核电、水产养殖等热点领域已获得合作研制订单,并在市政
水务领域率先开展了示范性应用,收获了用户的应用好评。
一、简要技术说明:1、数据库建立和校验后模型
结合对冬小麦、夏玉米进行不同水平下产量的计算;2、模
型和农户调查系统分析方法结合对不同水平下该两大作物产
量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和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研究;3
、遥感技术和作物模型结合,动态监测该两大作物产量和不
同水平下产量差异水平。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农业
资源环境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
土壤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农业
生产管理数据库,各要素数据库按照一定的连接框架通过G
IS技术相互联接,整合形成农业资源环境数据库,数据库中
的数据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数字
高程模型、表格数据等。①图形数据:包括各种农业资源环
境要素图件(土壤图、地貌图、气候图、土地类型图、土地
利用图等)和基础地理信息图(地形图、河流、道路等);
②遥感数据:包括数字遥感信息和遥感图像信息。遥感影像
数据是地面实况的真实记录,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模型
,利用它可快速编制和校正有关地图资料,并可通过影像分
类直接产生空间信息;③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高程模型
是建立农业资源环境数据库的重要数据,应用DEM不仅可以
划分地形体单元,而且还可以挖掘潜在的地形信息如坡度、
坡向、地势起伏、沟壑密度等。地形因素是影响环境变迁、
水文过程、生物分布、地貌特征等地学过程的因素,其空间
分布特征则一直是人们用来描述这些空间变化过程的重要指
标;④表格数据:指一系列用表格形式记列的数据,包括野
外调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实验室分析数据以及土壤
养分与气象数据等。2、作物模型所需土壤和作物参数的确
定:该研究利用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资料中的土壤有
机质和土壤质地数据,对已有的13种土壤传递函数模拟的结
果进行对比,确定最佳传递函数形式后,用SPSS统计分析软
件进行逐步回归,求得适宜河北省土壤容重的传递函数表达
式为BD=1.3828-0.081(%OC)+0.001(%Silt)+0.001(%Cl
ay),同时确定了河北省代表性土壤和作物的参数,土壤参
数中主要包括砂土、砂壤土、壤土、粘土的参数:SM0、GA
M、PSImax、K0、ALFA、AK、S0、Ktr等;作物参数主要包括
主栽品种的T0(℃)、Th(℃)、Tlow(℃)、Tsum(℃)、RDSro
ot、RDint(cm)、RDm(cm)、PSIleaf(hpa)、CHTmax(cm)、K
e、TCM、r(leaf)、r(root)、r(stem)、r(so)、Ec(leaf)、
Ec(root)、Ec(stem)、Ec(so)、GSco等。3、作物模型的校
验:①冬小麦的修正校验:除了修正模型中的固定参数外,
校正后的模型较原始的PS123模型增加了几个参数,主要增
加的参数是籽粒占穗干物质的比例、转移系数、表达叶鞘物
质积累的参数和研究地区冬小麦一般的成熟日期。模型中增
加的其他参数由于变化(如冬小麦冠层的热容量、可见光反
射率等)很小,为了便于模型应用,已作为常数固化入模型
的相关子模块。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修正后模型效果理想,对
经济产量的模拟精度大多都在5%以内。说明修正后的模型基
本可以用于该地的土地生产力评价和产量差分析;②夏玉米
的校验:在PS1水平上,改进了发育进程(RDS)的计算方法
,增加了出苗期的模拟,修正SLA模拟式以及叶片生长与死
亡的模拟;在PS2水平上,改进了参照作物潜在蒸散量(ET
0)计算方法,建立了土壤的分层和计算深层渗漏和毛管上
升水模拟方法,简化了土壤实际蒸发(EA)的计算方法,增
加了灾害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参数。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修正后
模型效果理想,对经济产量的模拟精度大多都在5%以内。说
明修正后的模型基本可以用于该地的土地生产力评价和产量
差分析。4、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差分析:基于比较优势分
析法,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该
两大作物的主要影响因子和影响程度。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
明:无论是平均值(average)还是最优值(best),模型
计算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和实际产量都非常吻合。由如
下几个限制因子造成冬小麦1924.4kg/ha产量差:病虫害23
.7%;作物生长期22.9%;杂草管理11.6%;农民对土壤质量
的评价10.8%;追氮肥类型10.1%;品种选择9.9%;咸水灌溉
9.5%和灌溉胁迫1.5%。同样,由表2-2可以看出,如下几个
限制因子构成了夏玉米1553.1kg/ha产量差:病虫害管理情
况51.6%;氮肥施肥量23.5%;农民报告的土壤质量8.9%;咸
水灌溉5.9%;水分胁迫5.4%和秸秆还田4.8%。5、遥感和模
型相结合对冬小麦、夏玉米进行产量分析:将遥感获取的冠
层信息纳入作物生长模型,利用气冠温差计算作物水分胁迫
系数,避免了复杂的土壤水分平衡计算,使模型简化,同时
大大提高模型的精度,集成遥感和PS123建立了遥感-作物
模拟复合模型PSX模型。实验发现,用阴雨天气温替代冠层
温度是解决数据缺失的有效方法,用它与晴天NOAA数据反演
冠层温度进行插值计算,可得到其余日期的冠层温度,这样
可获得全生育期作物冠层温度及相应的蒸腾速率。利用PS-
X模型进行产量估测,对于平原地区,其精度可达90%以上。
从研究结果分析,砂质土壤区冠层温度和水分胁迫程度比壤
质土壤区要高,故砂质土壤区PS-X模型模拟产量偏低,这与
PS-2计算结果、农户调查数据一致。研究证明,利用遥感反
演冠层温度,用其估算作物实际蒸腾率,进而应用遥感-作
物模拟复合模型进行区域产量和产量差估测是可行的。推广
应用前景与措施: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系列农业资源
环境数据库,然后与校正后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以及与遥感
技术相结合,来计算冬小麦和夏玉米在不同水平下的产量水
平,并对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差值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差
值的主导因子及影响程度。1、数据库的建立进一步为其他
专业模型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2、通过对荷兰模型参数的
校验和调整,使得模型在国内特别是北方地区可以更大范围
的推广应用;3、定量化分析小麦、玉米不同水平下的产量
水平和差异,找到限制该两大作物产量水平的影响因子和影
响程度,可以通过调控这些影响因子来达到提高粮食生产水
平的目的,有较大的应用潜力;4、通过模型和作物遥感的
结合,可以动态的了解小麦和玉米这两大粮食作物的产量,
达到估产的目的,可以为政府或者其他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
考。总之,该研究实用性强,辐射面广,具有较广的应用领
域和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潜力及应用前景。
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担忧,各行各业均在探索更低能耗、更低碳排放的发展突
破点,而电动车辆由于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优点也越来
越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以及国家的进一步提倡。我公司主要
就是面向国内外电动车辆市场,研制开发高稳定、高可靠的
电动车辆伺服控制系统,项目产品可主要应用在电动叉车、
电动观光车、电动清扫车、电动巡逻车、电动小型客车等各
种电动车辆上。前期,我公司针对电动叉车的伺服控制系统
进行了主要研究。该系统以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控制核心
,可通过数字控制排除温度误差以及模拟电路的非线性误差
和调整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电动叉车的全数字
化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利用DSP高速信号处理的特性,可以
实现各种先进的控制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控制性能;AC交
流控制器在低速时恒转矩控制,高速时恒功率控制,在低速段
有电压补偿功能,使得爬坡和起动性能更好,加之AC电机有速
度反馈功能,因此操作灵敏度高,动力控制精确;电机的特性
可以通过改变三相交流电的正弦波的频率而得到控制,使控
制变得更为简单,并且可以在更宽范围内调节。该项目主要
开发了电动叉车专家集成控制系统、自适应交流伺服驱动控
制系统、基于内模电流解耦的电动叉车电流环控制软件以及
电叉能量回收系统方面的技术。项目产业化后填补国内空白
,替代进口,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并出口国外,具有显著的经济
效益;产品节能减排,降低能耗,项目实施能推动行业和周边
经济的发展。该项目已列入杭州市种子资金发展专项资金及
杭州市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立项项目,并获得相关配套资金
支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猫群算法的目标提取与
分类的方法。传统的群体智能算法在图像目标提取和分类中
复杂度过高,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产生“早熟”。例如,猫
群算法是一种典型的群体智能算法,但是它在大数据的图像
处理中,出现运行时间过长,精确性不高的缺点。为此,本发
明针对猫群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猫群算法,我们在
算法的跟踪模式中增加了惯性权重系数和加速系数,提高了
算法的运行速度,缩短了运行时间。并且将改进的猫群算法
应用到目标对象的提取与分类,即:首先输入图像,对图像进
行预处理,并将其阈值化为二值图像,提取感兴趣的目标图像
,计算目标对象的四个特征,形成新的特征向量,最后运用改
进猫群算法进行分类,该方法不仅可以提升运算速度,而且提
高目标对象提取与分类的准确性。
在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电子产品日趋向
轻、薄、小的方向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不断涌现对电子
信息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型埋容式传声器就是
一种适应电子产品发展需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山东共达电
声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的PCB埋容技术(即在PCB板内,把
需要的电容预先埋在PCB板内),解决了目前微型传声器无
法贴装电容器的难题,从而解决了微型传声器在通讯设备中
抗射频干扰的技术问题。微型埋容式传声器由于PCB板是专
门设计的,对于不同的频率可以设计不同的电容量,电容贴
装式传声器整体的抗射频功能提高了。同时由于省去了一个
或者几个电容,减低了微型传声器的制造成本,由于省去了
电容器的贴装过程,减少了微型传声器的加工过程,节省了
制造成本。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灵敏度:ECM:-44±
;3dBFS/paVs=2V,RL=2.2KΩMEMS:-26±2dBFS/paVs=3
.3V,时钟频率=2.4MHZ2.消耗电流:工作状态:ECM:大于
500uA(Vs=2V,RL=2.2KΩ)MEMS:小于1000uA(Vs=3.3V,时钟
频率=2.4MHZ)3.信噪比:S/N大于58dB4.方向性:全向5.最
大声压级:120dBSPL6.抗干扰性:能满足GSM、CDMA、蓝牙
整机对射频干扰的要求。7.耐回流特性:回流焊后灵敏度变
化小于1dB(250℃、2分钟回流2次)
本项目属于电力系统模拟中的负荷建模技术领域。
广东电网作为南方电网的受端大系统,电网内部几翼地区安
全稳定问题突出,开展负荷建模工作对提高电网分析的手段
、提高驾驭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的能力有重大意义。本项目首
次提出了基于非对称扰动数据的负荷建模方法,该方法可采
用故障录波器采集的非对称扰动数据进行负荷建模,有效扩
大了负荷建模的样本空间,解决了负荷建模工作中的重大难
题。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较高、鲁棒性强
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在非对称扰动数据负荷
建模方法的技术支持下,本项目研发了一套界面友好、模型
齐全、功能完备的电力负荷负荷建模软件包,其辨识得到的
负荷模型参数可实现与BPA的无缝对接。为了更好地推广新
技术,本项目明确提出了一套适应强的负荷建模技术路线,
包括节点负荷建模及区域负荷建模,并通过大量的负荷建模
实例证实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采用建模软件仿
真验证,辨识得到的动态负荷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负荷
的动态特性,得到的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故障情况,鲁棒性强
。采用BPA仿真软件进行故障重现,并与原ZIP静态负荷模型
的动态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辨识得到的动态负荷模型的
仿真结果的拟合效果更好。项目采用基于非对称扰动数据的
负荷建模方法对广东电网粤东电网进行负荷建模及校验,再
次证实了该负荷建模方法及软件的有效性,并将辨识得到的
动态负荷模型应用于粤东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中,提高了对粤
东电网安全稳定性的研究深度。
一、任务来源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
达2014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川
质监函〔2014〕100号)的要求,由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对《天然气组分分析现场检测法》进行起
草。二、制定本标准的背景与意义在当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
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只占到2.2%的比例,但随着国
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的“加快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步伐,
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实
施,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其使用和发展具有无限远大
的前景。在推动节约环保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老百姓对生活
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天然气由于具有优质
、洁净、环保的优点,受到了市场的极大欢迎,市场容量迅猛
增长,为我国天然气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绝佳的良机。至
2008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已经达到56万亿立
方米,探明可采储量稳步增长,天然气产量也进入快速增长阶
段。2006年,中国天然气工业产量为585.53亿立方米,销售量
为491亿立方米,双项指标同比增长均在90%以上,生产量和销
售量持续上升。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
为3.38万千米,其中管径大于426毫米的管道总长度为2.3万
千米,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管网安全平稳运行。目前,中国七
大气区天然气已实现了全面外输,天然气消费分布也逐渐由
油气田周边向中东部转移。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忠武
线、涩宁兰及联络线和深圳液化天然气项目建成的投产,新
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区域大面积扩展,新的用户用气条件逐渐
成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湖地区以及干线沿
线省区,不断有新的气化城市增加,掀起了气化高潮。天然气
市场开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由于天然气具有绿色环保、热
效率高、和相对汽柴燃油、液化石油气等的高性价比优势,
我国天然气消费长期维持高速增长。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
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将达到2500亿立方米。国家天然气产业“
十二五”规划指出,201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
有望达到8%。旺季气荒现象日趋严重。2013年“气荒”新增
缺口超过去年一成,日需求量在1800万立方米左右,是谷值的
10倍。天然气的消费结构在过去十年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
天然气化工外,其他领域的用气占比迅速上升,天然气发电、
天然气运输、民用燃气是2005年至今增速最快的三个领域。
目前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消费市场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
省、贵州省以及湖南、湖北的部分用户。天然气在川渝地区
的利用范围遍及化肥、化工、冶金、电子、建材、发电、商
业和民用等各个领域,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十
分重要的作用。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
肥、化工、甲醇等企业用气比例较高,2005年西南油气田公
司化肥用户用气量占销售总量的33.8%,其中年产30万吨合成
氨以上的大化肥厂用气占76%左右,其它中、小化肥厂用气占
24%左右。作为工业燃料,在冶金、电子、建材、发电等行业
也大量使用天然气。如建材行业,使用天然气不仅能提升产
品质量,而且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因此,近年来四川盆地建
材行业用气量大幅度增加,在四川夹江、威远一带已形成了
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基地。在民用燃料方面,车用压缩天然
气和城市居民用气发展较快。由于使用天然气能有效地改善
城市能源结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保护大气环境,盆地
内城市民用气发展较快。随着天然气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对
天然气质量控制及时迅速反应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天然气
组分的检测需要将气样抽回检测室检验,才能对高位发热量
、二氧化碳等质量指标做出判断。这样不仅增加成本,而不
能及时快速的反应出天然气的质量情况。目前尚未出台对天
然气组分的快速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四川实际情况
,对天然气组分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天然气组分分
析的现场检测方法标准,将大大提高天然气质量管理的效率
,能及时快速的反映出天然气各项质量指标。这对天然气市
场的规范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填补了我省在此项标准
方面的空白。三、标准的技术内容此次制定的四川省地方标
准《天然气组分分析现场检测发》的编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的编制原则。主要依据GB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
谱法》来制定,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气中C1~C6组分的现场检
测方法,为生产、销售和检测等单位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
的天然气组分分析方法。为使方法切实可行,根据多批不同
来源的实际样品对本标准方法进行验证,使本标准不仅严格
严谨,而且切实可行。
随着我市高速公路路网规模的日益发展,各有关部
门对通行高速公路的相关车辆的行为轨迹的需求也逐步提高
,在高速公路变换收费模式后,基于现有收费模式,对其需求
的实现也成为了可能。天津市高速公路联网中心基于我市高
速公路现有门架进行车辆数据采集,通过对采集数据进一步
筛选、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通行门架信息、车辆基础信息、
通行门架时间等,实现对相关车辆在高速公路通行时的路径
展示,进而实现对相关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路径的监控,并通
过相关车辆行驶时长及通行点位等信息进行计算,拟合出车
辆及驾驶员在高速公路某区间的停靠等行为的监测,并进行
相应展示及及时提醒,整体系统通过需求部门添加相关车辆
监控的要求,即可实现对重点监控车辆在高速公路是否按照
要求进行行驶及停靠,行驶路径是否符合规范等行为进行及
时的监测,有效实现对需要重点监控车辆的追踪。系统上线
以后,基于对天津港冷链车辆规范行驶路径,疫情高风险地区
车辆入津情况,公安稽查车辆行驶路径及相关信息等需求提
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为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提供了极大便利
,对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1.课题来源于背景本设计系统涉及饲料生产的系统
控制、运行操作、监控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饲料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追溯内容范围
广、任务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目前大部分中小型饲料生
产企业主要依靠人工和条文制度进行生产和管理状况来说,
这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饲料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对饲
料生产及加工过程中的各类碎玉米、配料、微量元素等粉粒
或液体物料进行单秤称重并按所选配方进行混合搅拌,制成
满足一定要求,具有较高营养的饲料成品的实时监控管理的
自动化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针对中小型饲料生
产企业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客观需求,以及养
殖企业和养殖户对饲料产品的品质保障的迫切需要,设计开
发一种饲料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可以提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
的养殖收益,节约人力物力。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设计
主要应用PLC原理,运动控制系统中变频调速及自动控制原理
等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全自动化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饲料生产监控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包
括:系统数据管理、原料管理、生产监控、统计分析及窗口
与帮助。饲料给料采用进料式零位法,通过电子皮带秤对圆
盘给料机输送的物料进行计量,并且采用固定式多组份料斗
秤的结构。系统给料量采用比例调节的闭环控制原理进行给
料量的计算,通过安装在电子秤的称重传感器由电脑计算仪
接收称重信号和速度信号,将其转换成累计值和瞬时流量并
将其转换后的数字量通过串口线传输至饲料现场控制计算机
,然后通过数模转换将其变换成4-20mA范围内的给料模拟电
流信号传送给AI调节器与事先设置的饲料给料量进行比较运
算后,根据偏差,运用闭环PID控制算法以及数字滤波后计算
需要调节的给料量,调节量同样需要转换成4-20mA范围内的
模拟信号输送给变频器驱动饲料给料机的电机转速。当给料
量出现增大时,需要降低电机转速,反之,则提高电机转速,加
快放料量,从而保证饲料生产配料量按照合理比例进行配制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通过对组态软件开发的监控系统
、S7-300系列PLC组成的控制系统、采用固定式多组份料斗
秤的结构,该称量结构类似固定式料斗秤结构,只不过该结构
为了节省电子称量装置,采用固定几个料仓对应l台电子料斗
秤,各组份原料通过皮带传送装置混合在同一台料斗秤内累
加称量后再由集料带或集料小车收集进入搅拌仓进行后续工
序,该结构有利于实现多种配料的精确控制。4.技术的成熟
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发明技术成熟可靠,适用于工业控
制、自动化控制、饲料生产等相关行业,安全性与可靠性高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前已在饲料自动化生产
方面得到应用,能够提高饲料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安
全可靠性。6.历年获奖情况无
本项目着重从材料质量和器件结构优化方面提高发
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和可靠性,探索制约功率型照明芯片效
率提高的机制,突破目前半导体照明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瓶
颈。以蓝宝石图形衬底MOCVD外延GaNLED结构为核心,工艺上
采用台面结构的技术路线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的产业化。半
导体照明,其意义不仅是照明方式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其在节
能和环保方面的巨大作用,降低材料缺陷密度,提高外延材料
的晶体质量,同时提高芯片的光萃取效率;利用阶段量子阱结
构,有效抑制斯塔克效应,增加量子阱对电子和空穴的限制作
用,提高电子和空穴的辐射复合效率,显著提高LED的发光效
率。开发出独有的外延结将普通的N层改变为GaN(Si)/Ga
N超晶格;隐形切割技术的开发应用,降低切割对量子阱有源
区的损失。隐形切割和全方位反射膜技术的结合可大大提高
LED的光提取效率,此技术属独有技术。隐形切割与传统的正
切和背切技术相比可以减少激光对有源区损伤和侧壁烧蚀,
提高侧壁出光效率;全方位反射膜技术利用芯片背面镀高反
射膜增强背面光线的反射,提高LED正面出光效率,此技术的
结合属于国内首创。其中基于图形衬底的大功率芯片的产品
居国内领先水平,量产芯片亮度达到110-120lm。目前华磊光
电45mil芯片封装后光通量高于美国普瑞、韩国Galaxia、台
湾新世纪、台湾广稼等知名LED企业。华磊45mil芯片目前已
小批量生产,在市场上预售情况良好,预计在下半年度会大幅
度提升市场占有额,且产能逐渐增加。
微机励磁调节器主要应用于发电厂励磁控制系统中
(包括可以改造发电机灭磁保护),其设备的技术指标符合国
标及部标,某些部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国内20多
台40多套,取得良好效果,设备投运多年以来安全、稳定,
维护工作量少,受到用户的好评。具体技术指标:超调量小
于5%;调节时间小于5s;振荡次数小于1.5次;各类保护功
能,限制功能,通讯功能齐全,具有汉字显示画面的特色,
操作简单,方便灵活。合作方式: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
1.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对牛肉火腿切片产
品进行分析,探明了引起腐败的微生物及产生腐败的条件,
并研究了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筛选出了高效的天然防腐
保鲜剂,评价了气调包装的应用效果。根据HACCP原理,分
析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细菌变化,找出了腐败微生物的来源及
关键控制点,在保鲜剂应用、包装方式、加工工艺等方面提
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10℃条件下保质期≥30天
;0~4℃条件下保质期≥45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应用
前景低温肉制品是肉类深加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因胀袋、
出水等腐败变质问题,退货率高达2-4%,每年在肉类行业内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其货架其问题长期困扰肉品行
业。本项目根据腐败微生物的来源、关键控制点及相应的控
制措施,建立低温肉制品的防腐保鲜体系。该技术延长了产
品的货架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营养、美味、安全、卫生的
低温肉制品,对于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其在国
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大作用。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一)课题来源:企业重点研发
项目;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灌溉与智能化的环境监控控制系
统。(二)背景:协助用户进行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灌溉,
甘肃泽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来了一种水肥药一体化的
农业灌溉与智能化的环境监控控制系统,提高用户进行水肥
药一体化的农业灌溉与环境监控水平。②研究目的与意义随
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灌溉施肥技术已经无法
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着眼于灌溉施肥生产过程,研发了一套
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针对基于传统PID控制的水
肥浓度控制策略的不足之处,本课题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
络PID控制的水肥浓度控制策略。(一)技术原理水肥药一
体化的农业灌溉与智能化的环境监控控制系统主要是用来进
行农业灌溉与智能化环境监控控制的系统,该软件可以处理
相关数据信息,该软件能够进行后台优化的功能,加强了客户
的用户体验。(二)性能指标(1)硬件环境:inteli5。(
2)软件环境:windows1064位系统。(3)语言环境:C#。
③主要论点与论据(一)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二)水肥浓
度控制策略的研究;(三)设计开发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灌
溉与智能化的环境监控系统软件。④创见与创新(一)创见
:1.本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深入的了解国内外水肥一体化
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依据灌溉施肥过程
中的监控特性和需求,提出了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
的灌溉施肥方案,在与相关方向的方案对比分析后,确定并完
善本课题所设计的系统方案。2.本课题通过对水肥一体机结
构和水肥混合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水肥浓度控制的动态模型
。设计了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分
别对水肥浓度控制的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和传统PID控制
器进行仿真,通过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课题设计的模糊神经网
络PID控制器,在灌溉施肥过程中水肥浓度的控制效果要优于
传统PID控制器,证明其在理论上满足设计需求。(二)创新
:设计开发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灌溉与智能化的环境监控系
统软件。分别对嵌入式控制器软件和监控软件进行设计。嵌
入式控制器软件重点完成了STM32平台中的μCOS-II操作系统
和LwIP通信协议的移植,TCP客户端程序的编写,以及嵌入式
控制器多任务程序设计。监控软件在VisualStudio2015集成
开发环境中搭建,实现系统的运行监控、实时曲线的显示、
故障报警、TCP通信、参数设置以及系统数据信息的存储等
功能。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一)社会经济效益:我
们研究开发了一种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灌溉与智能化的环境
监控控制系统,用来进行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灌溉服务系统
,以提高智能化的环境监控的性能,被用户所接受,能够产生
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存在的问题:(1)本
课题只对水肥浓度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与测试,没有对
控制过程更加复杂的水肥溶液酸碱度进行控制。(2)本课
题设计的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灌溉与智能化的环境监控控制
系统,在作物的施肥量方面还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没有对作物
需肥情况进行精确的测量。可以考虑将测土配方技术加入到
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中,从而较好的协调作物需肥和
施肥之间的关系,制定出最佳的灌溉施肥方案。⑥历年获奖情
况获得2020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泽德电子
”先进个人、终身成就奖,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先进个人,课
题在甘肃泽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科技攻关项目立项获得
“产、学、研”特等奖和甘肃泽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科学
技术进步特等奖”,该成果解决了一系列农业灌溉、水肥气
热耦合、生态环境监测的问题,发表Ei检索10篇,授权专利7
8项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已经完成的省部级成果5项,参加6
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⑦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本课题通过
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与甘肃泽德电
子有限公司合作的水肥一体化开发项目,围绕水肥药一体化
技术,设计出了农业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完成对作
物进行准确、定时、定量地灌溉施肥。为提高水肥浓度控制
的精度,设计出水肥药浓度控制的算法-模糊神经网络PID控
制算法。该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点在国内未见完全相同文献报
道;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明显;知识产权明
晰;负责人业务能力良好,具备开展深入研究和成果推广的现
实能力。
色谱峰匹配的分析方法,包括含DAD检测器的高效
液相色谱仪对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输入存储程序的计
算机并执行如下步骤:选取待鉴别的色谱峰,将待鉴别色谱
峰形成抽象光谱2,提取抽象光谱2中的第一列形成矩阵A;
选取欲峰匹配的图谱1,设置窗口大小为W,移动光谱形成抽
象光谱1,构造成正交投影矩阵;将矩阵A对正交投影矩阵进
行投影,得残余光谱;判断残余光谱与原始光谱A的夹角余
弦是否小于噪音信号,若小于噪音信号,此峰匹配,否则不
匹配。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验证峰纯度,光谱识别
率较好,可有效区分同系物等具有近似光谱及末端吸收的成
分色谱峰,既能快速处理数据,还能防止数据的漏选。
属于计算机软件领域,涉及城市规划辅助审批的CA
D系统。随着城市的快速膨胀,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
、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疏导、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灵活的
产业和结构调整、持续的交通状况改善、不断的环境质量提
高。要解决这些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矛盾,必须改进和提
高传统城市规划、城市房产、城市综合管线和城市测绘等行
业管理手段,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策和改善日常
管理的基础数据和动态调控的需求。为此,我们主张“数字
城市”规划先行。为适应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在
原有规划辅助审批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CAD城市规划辅助审
批系统V2.0。该系统依托理管理信息系统和CAD技术两大核
心技术,将规划局的办公自动化、规划业务、网上审批及地
理信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有效地为城市规划日常业务办理
提供图、文、表、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本系统采用先进的
研发平台与技术,数据库平台采用Oracle、SQLServer;采用
工具式模块化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简捷,易于掌握。系统可方
便地进行工作流程的设置、定义和修改。系统建设可根据管
理部门具体的经济技术状况,采取分阶段或一步到位的实施
计划。应用灵活、操作简捷,界面清晰。同样的功能实现,简
洁清晰的操作界面与零乱而繁琐的操作界面对系统能否真正
运行起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MIS、GIS模块,开放式
的程序接口,相互独立以满足系统独立运行或分步建设实施
计划,又可相互融合,在MIS业务办公系统中直接调用GIS系统
数据库,并可对数据库进行实时动态更新。采用最适用的Au
toCADMap,不需数据转换就可以直接调用AutoCAD的DWG数据
格式图形,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一
体化,MIS、GIS、CAD一体化,图、文、表、管一体化。自20
15年起陆续应用于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南宁市规划信息中心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理局、武鸣县规划建设
管理站等,大大提高了规划审批效率,展示出良好的社会及经
济效益。
“基于Inventor的产品数字化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
研究”是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应用性研究项目。本项目运
用CAD技术,通过VB对Inventor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基于Inve
ntor的产品数字化结构设计系统。完成系列化产品参数化建
模、自动装配及自动绘图的设计过程。系统根据系列化产品
中零部件的特点,建立同类型零部件的结构参数化、尺寸参
数化特征模型;实现以配合表面参数化为基础的零部件自动
装配;研究合理有效的标注方法,生成规范的二维工程图样。
项目揭示了建模过程的实质;提出了以系统默认的表面序号
寻找配合表面为基础、兼用对零部件进行“表面遍历”寻找
配合表面两种方法相结合的配合表面参数化过程,达到较为
合理的自动装配结果。应用“线条遍历”的方法,通过对线
条的聚类分析,寻找符合要求的线条作为边界代理,以此代理
为参考,完成工程图的尺寸和其它工程信息的标注,使生成的
工程图规范、完整。开发出基于Inventor的产品数字化结构
设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1)用户根据项目设计的模型
和方法可以实现系列化机械产品参数化三维建模及装配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使自动生成的零部件二维工程图样符合
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2)用户根据软件系统的提示,输
入相应的系列化产品型号,点选相应的按钮,可以获得产品的
三维设计模型或零部件的工程图样。成果涉及到的研究及技
术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相比,在实用性、先进性和
系统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特色。其创新性及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以配合表面参数化为基础的自动装配技术,二
是应用“线条遍历”的方法,实现工程图样的标准化、规范
化标注。项目的关键技术而已设计系统在系列化产品结构设
计中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多种类型的系列化产品
设计过程中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仍需进一步拓展应用范
围,加快推广应用。
本项目是滨州职业学院自选课题。随着目前厂区、
超级市场、机场、车站、会展中心及物流仓库等大型人流、
物流场所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对保安巡视服务自动化需
求日趋迫切。通过2年的研制,项目厂区巡视机器人系统通
过专家鉴定,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
经济指标(1)主要技术内容:厂区巡视机器人根据工作人
员设定的目标点按随机路径完成巡逻任务;机器人运动过程
中遇到固定或动态障碍能够及时避让;远程监控出现异常情
况,能够通过远程控制使机器人进行半自主目标跟踪,并进
行语音警报和存储视频信息;机器人能够完成环境监测,出
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通知中央控制室;厂区巡视机器人能够检
测自身状态信息,检测电量和运动状态等。(2)技术经济
指标:预计产业化后的经济效益可以达到年销售收入300万
元人民币,年利税30万元人民币,年税后利润可达180万元
人民币。2.关键技术和创新点(1)关键技术:基于多传感
器融合定位技术研究;地图创建和室外复杂环境下的动态避
让;基于路口信息的感知复位定位信息技术研究;传感器故
障情况下自适应定位。(2)创新点:根据厂区巡视工作环
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层递阶式和反应式机器人体
系结构;采用自适应帧长信息压缩技术解决了多摄像机视频
及语音信息同频带传输问题;针对厂区各类复杂环境设计了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模糊路径跟踪算法,并实现了自主巡视
工作。3.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该厂区巡视机器人在定时、定
点监控巡逻或不间断流动巡逻方面很好的满足安防工作需求
,具有较高的实时性,性能的稳定性,生产成本较低,必会
受到市场的青睐,应用前景广阔。厂区巡视机器人已于201
0年9月在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滨州东海龙活塞有限公司
、滨州盟威戴卡轮毂有限公司应用。4.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
作用厂区巡视机器人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服务于大型室
外环境的机器人安防领域的空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将
先进技术转换为生产力方面,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种高反射率凹面锥形反射镜的面形检测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制作部分透光平板;在移相干涉仪输出的平行
光束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部分透光平板和待测高反射率凹面
锥形反射镜,所述的待测高反射率凹面锥形反射镜的锥面朝
向移相干涉仪的出光方向;调整光路;利用移相干涉仪检测干
涉条纹,得到所述的高反射率凹面锥形反射镜的面形信息。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测量,对测量件无损伤等优点。
对于多传感器线性离散定常广义系统,应用加权观
测融合算法和协方差交叉融合算法得到相应的广义系统信息
融合状态估值器。基于加权观测融合算法的广义系统估值器
能得到全局最优的状态估值器,而基于协方差交叉融合的广
义系统状态估值器虽然只能得到全局次优的状态估值器,但
该方法避免了计算各个局部估值器之间的互协方差,能显著
的减少计算负担。对于带未知模型参数和噪声统计的多传感
器线性离散随机广义系统,提出了未知模型参数和噪声统计
的多段辨识方法。基于这些未知参数估值和最优的多传感器
广义系统状态估值器,提出了自校正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状态
估值器。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能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Leo
ntief动态投入产出模型、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等广义系
统的仿真应用研究中。本项目解决了多传感器广义系统最优
的和自校正状态估值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领域,是反向挤压机用的挤压筒
与挤压堵头的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挤压筒及移
动缸、堵头、两级背压阀,挤压筒和堵头在同一轴线上,堵头
与挤压筒的相对面有圆形凸起台阶面,挤压筒内有与堵头圆
形凸起台阶面相对应的圆形凹状台阶面,堵头圆形凸起台阶
面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同轴连接,挤压筒的油腔与两级背压
阀的油路相通,驱动机构驱动堵头向挤压筒方向移动,使堵头
圆形凸起台阶面与挤压筒圆形凹状台阶面面结合后,两级背
压阀向挤压筒施加一个反相力。该同步控制系统不受环境及
系统压力变化的影响,可保证挤压筒与挤压堵头完全没有相
对运动。
在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部省级课题的资
助下,开展微分、差分方程与单调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在神经
网络和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出版专著1本
,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被SCI引用89篇、共计471次、他
引309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等
变Hopf分岔定理推广到更加广泛的情形。这些理论成果大大
改进了加拿大吴建宏教授在该方面的成果,可以很方便地运
用于具体模型分析,而没有必要进行大量的中心流形与正规
型计算。2、初步建立了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等变正规型理
论,并应用于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等变分岔理论研究。该部
分工作成果为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与常微分方程在局部等变
分岔理论方面建立一座“桥梁”。3、发展了单调动力系统
的基本思想并涵盖了几乎所有有关单调连续半流的全局收敛
结果,提出本质强序保持半流,由此改进了单调动力系统中
最核心的理论并成功解决了在应用上存在缺陷的问题,而且
改进了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S.Smale教授在《J.Math
.Biol.》(1976)上的结果。指出了Bernfeld-Haddock猜想证
明中存在的错误,用单调动力系统方法重新证明了猜想的正
确性,并减弱了相应的条件。4、将微分方程的临界点理论
方法发展到非线性离散系统周期解、次调和解以及边值问题
的存在性与多重性的研究,为研究离散系统提供了新的理论
与方法,所得结论填补了离散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5、研
究了若干平面非线性系统解的有界性、延拓性、极限环的存
在性与唯一性等,很好地推广、改进或修正了一些前人关于
Liénard系统或广义Liénard系统研究的结果。6
、利用单调半流理论、拓扑度理论、矩阵理论、分岔定理和
稳定性理论等,研究了一些典型神经网络模型的动力学性质
。特别地,论述了具自反馈和时滞的环状连接神经网络的稳
定性和分岔。该部分工作成果得到美国《数学评论》多次摘
评介绍,称为“非常重要”、“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时
滞神经网络的记忆储存与恢复提供了出色的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结构体系及开发模式的改变,人口在
城市区域内大量产生并集聚。地震作为我国城市面对的基本
灾害风险,如何更加真实的反应出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实际避
难情况,是当前城市应急防灾技术中的关键一环与研究重点
。本研究以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面向主体(agen
t)的地震多智能体(multi-agent)应急仿真模拟,可以更
加真实的反映灾害发生后的实际情况。既往实验中在设置智
能体(agent)中以假设人群完全理性为基础,本研究成果创
新性的使用BDI模型,把害怕、焦虑等感情因素通过二次开发
融入进智能体的设置中,并以GIS、RepastSimphony为平台进
行仿真模拟以达到更加真实与准确的展现出城市范围内人群
在地震发生后的避难情况。本研究所研发的仿真模拟技术及
方法,可以为城市基础防灾设施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还可以为相关的防灾避难手段的选择、防灾规划的应急管
理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著者作为上海园林绿化行业第一位博士,从业
20多年间,不仅深入考察研究过全球100多个知名植物园,而
且还特别作为访问学者和园长助理,用近一年的时间深度参
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运营管理;其后又利用所学到的理
念对当时处于困境的上海植物园加以改造提升,快速恢复植
物园的实力,还全程筹划和实施了辰山这一新时代植物园的
建设和运营管理。这些实践,使著者对植物园的理解上升到
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书对全球植物园发展的思路和路径作
了一份总结和归纳,尤其对辰山植物园近10年的发展做了回
顾总结。本书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从植物园的规划与建
设、运营与管理、品牌与特色、“辰山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等4个方面,阐述了作为新时代植物园代表的辰山园的展历程
,探讨其发展规律,并对其前景进行预测,以期对其他植物园
有所启发和借鉴。本书可供植物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专业
的学生和植物爱好者参考。
湖南乾康科技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管理系统软件是
针对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嵌入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软件,该软件主要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大便有形成分分析操作
,包括用户操作界面、自动送样控制、自动混匀吸样控制、
自动扫描控制、自动识别等功能。该软件采用多线程并行工
作模式,每个线程控制一个设备硬件并行工作。同时允许用
户同时操作界面软件,对已做标本进行修改、保存、上传等
操作。该软件对样本的处理包括了气泡自动避让技术、目标
定位跟踪技术、图像分割拼接技术等。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波段探测器对在红外成像上图
像面积小于20像素点的红外小目标距离的估计方法,主要解
决目前对小目标的距离估计计算量大、可靠性差的问题。其
实现步骤是:通过单波段探测器测量目标的辐照度En;利用
光电经纬仪获得目标的方位角αn和俯仰角βn;通过GPS定位系
统获得探测器的空间位置坐标(xn,yn,zn);将n+1、n+2采
样时刻目标的距离比ρ(n+1)(n+2)以及n、n+2采样时刻
目标的距离比ρn(n+2)表示成关于辐照度之比的函数;计算
各项系数A2、B2和C2,A1、B1和C1;最后,构建目标距离估计
方程:和距离估计备份方程:求解距离估计方程得到n+2时
刻目标与探测系统的距离rn+2。本发明具有计算量小、简单
、可靠的特点,适用于空间机载和弹载平台的目标距离估计
。
本系统适合于样品展示及管理和展会时组织产品参
展、参展产品资料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和产品报价的管理,
特点是采用条形码既可联网操作实现数据资料共享,又可下
载资料到本机实现单机操作适应移动办公的需求。支持条形
码、自定义标签,支持从Excel表中“粘贴”品种资料至本
系统数据库,具有仓库管理功能。样品展示管理:可登记展
示样品产品,打印样品吊牌标签和样品清单,扫描标签中的
条形码可复制标签。产品展会管理:可组织产品参展,参展
产品资料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和产品报价管理等。展会资料
准备:包括样品选样、资料完善、款式信息录入、挂样位置
登记、展会样品准备和标签、清单打印等功能。客户选用样
品:包括客户选择样品、浏览已选样品、客户选样报价和客
户标签打印等。吊牌标签打印:可从参展产品中选择部分/
全部进行标签打印,可用普通打印机或条形码打印机打印,
吊牌标签可自行设计。最小系统:笔记本电脑一台,条形码
扫描枪一把,条形码标签打印机一台。主要适合纺织、服装
、制造等企业的样品展示和交易展会管理,能提升企业形象
,只要有产品展示或需要参加展示会的企业都可使用,市场
前景广阔。本系统解决了产品信息管理与产品标签及展示会
等三位一体管理问题,能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管理客户,
并能提升企业形象。
该控制仪是以单片计算机为核心,配以先进的接口
控制电路及检测控制软件设计而成的液体流量检测控制仪表
.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植物油加工,酿造等行业,特别适合
于装桶、装车等的产品销售方式.可对被测介质的体积或质
量进行定量计量及连续计量,对保证计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科学化管理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1.可与椭圆齿轮、涡
轮、涡街等流量变送器配套,对液体进行体积计量或质量计
量.2.具有定量计量和连续计量两种工作方式.3.具有温度补
偿功能,可实时检测、显示温度值和密度值.4.流量计算可选
择实时密度或设定密度两种方式,提高使用的灵活性.5.具有
掉电保护功能,断电后仪表参数可保存10年.6.具有永久时钟
,断电后时钟可继续运行,避免了每天开机后的时间设定.7.
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干扰自恢复功能.8.具有打印功能,可打
印计量单据,累计值,及仪表参数等。
该项目是关于杭州城北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信息化的一份建设方案,该方案在分析国内外钢材市场信息
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城北金属材料交易市场有限公
司信息化建设方案。该方案的信息化内容包括杭州市城北金
属材料交易市场网站、杭州市城北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仓库管
理系统、杭州市城北金属材料交易市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杭州城北金属材料交易市场网上现货交易系统等。本方案对
类似的钢材市场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上海市科委以及应用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共同支持
下,经过两年多努力,上海交通大学车身制造技术中心开发的
轿车生产线电阻点焊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各个模块已经开发成
功,并先后成功应用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汽车二厂车身
车间的左侧围120#工位、左侧围30#工位、左后纵梁固定焊
机工位以及二厂车身车间的培训教室悬挂焊机的X型焊枪上
,系统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了现场应用的要求:1、系统能够
作为一个辅助焊点质量监控系统和medar200s焊接控制器无
缝集成,而且能够适应medar200s控制器和焊枪距离较远的焊
接工况;2、系统设计模块化,拆装方便,新、旧两套系统基于
各自的规则分时、并行工作,协调提高点焊质量,对现有焊接
系统没有破坏性;3、新系统完成单次调节的时间为6ms(对
于50Hz工频电,半波时间总共为10ms),保证了系统调节的快
速、有效;4、系统可以作为便携式设备,应用于基于medar2
00s控制器的多种类型单点电阻焊机,如固定焊机,悬挂焊机
等;5、系统与原medar200s焊接控制器同步工作,能够对当前
焊点实现焊点质量的监测与控制,且不影响现场生产节拍;6
、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功能可以分开使用,采用独立的监测功
能可以对关键工位焊接状况进行评估,当确定了工位的焊接
状态后,启用在线调控功能,能够对焊点强度进行补偿;7、系
统能够对当前焊点质量信息进行图形显示和统计,并对该工
位的焊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8、系统能对当前焊点的质量
进行综合评判,对于不合格焊点能够判断其缺陷类型,如熔核
过小、飞溅等,能够对焊接工艺调整提供依据;9、统能够对
连续多个焊点质量不合格情况进行红色闪烁报警,以提示焊
工对焊接工况进行检查;10、统能够自动存储焊点质量信息
,以备后续统计分析使用。11、于“控制公差带”能够及时
调整焊接电流,对分流、电极磨损等引起的焊点强度降低进
行补偿。应用结果表明,新系统能够提高焊点强度200-620
N,使得左侧围120#关键工位焊点质量提高5%左右;12、系统
对不同工人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焊接质量变化比较敏感,因而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科学评估焊工操作规范性。
本项目调研国内外各品牌婴儿培养箱校准装置的优
势、劣势,分析、比较校准过程中需使用的各类传感器,考虑
传感器的安装方式等,确定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解决了
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实际应用测试,效果良好。主要技
术指标完成情况:1.根据JJF1260-2010《婴儿培养箱校准规
范》相关规定,本项目研制一套无线婴儿培养箱自动校准装
置,可自动按照规程进行检定操作,自动采集相关数据,包括
5通道温度、1通道湿度、1通道噪声和1通道含氧量,自动处
理检定数据,生成符合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原始记录,以及历史
数据库的管理等。2.该装置可对5通道温度、1通道湿度、1
通道噪声和1通道含氧量进行修正值设置,确保校准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3.采用无线Wifi通讯方式,方便与笔记本电
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组网,系统目前支持与5台自动校准
装置连接,同时完成对多台婴儿培养箱进行自动校准。4.装
置采用专利技术的金属软管进行传感器定位,可任意弯曲并
定型,方便、快捷进行传感器连接和定位,满足规程传感器布
点要求。5.进行仪表进行大量的实验,改进设备的软硬件及
外观等,并且送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根据所出具的证
书,可得该仪表达到要求,可以在多种场合工作。
从1949年到2009年,中国体育已经走过了60年的曲
折而辉煌的历程。在这60年中,中国体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
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中
国体育6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笔极为宝贵的遗产。我们必须认
真总结中国过去60年体育发展的特色和基本经验,面向未来
,勇于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
体育强国迈进”的新目标。本课题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并得出了比较合理的结论,最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研究
成果。本报告主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特色体育发
展道路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重大事件,指出了这一道路
的基本特征、核心内涵与重要经验。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及重
要观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特
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历程,将这一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了两大阶
段,每阶段各为30年:前30年从1949~1978年,这是中国体育
的创立期和曲折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探
索阶段;后30年从1979~2009年,是中国体育崛起并迅速发展
时期,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成熟阶段。第二部分分
析了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特征与核心内涵。指出:坚持
党的领导;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协调发展及坚
持科教兴体等为其基本特征。认为:增强人民体质是中国特
色体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与方向;各类体育协调发展是中
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重要方针;全面开放、走向世界是中
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重要动力;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特色
体育发展道路的宝贵精神财富等为其核心内涵。第三部分归
纳出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若干基本经验。指出:坚持党
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是中国体育高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
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体育发展的基本前提;正确的指导
思想是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体育事业发展必须服从
于国家利益;对外开放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正确处理
政府与社会在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是中国体育健康发展
的需要;各类体育协调发展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方针;坚持
改革创新,是中国体育高速健康发展的活力之源;坚持突出重
点,是中国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德治与法治并举,
规范体育发展秩序,是中国体育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科教兴
体、人才强体,是中国体育腾飞之翼;在借鉴中走向世界,在
创新中彰显民族个性,是中国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关
键词:关键词: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历程;特征;内涵;经
验
课题来源: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阀同轴带呼吸通道
的过滤器总成,属防毒面具的呼吸阀制造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防尘防毒面罩作为重要的防护用品使用非常广泛。目前所
有的防尘防毒面罩的呼吸阀都是从一个通道吸气,经另一个
或两个以上的通道呼气;且呼气阀一般装在面罩的下部或两
边,嘴部不能正对呼气阀呼出废气。这样的呼气阀布置存在
一定的缺陷,一是由于呼气阀采用分开制作使呼吸循环通道
过长,造成呼吸不畅,产生憋闷感;二是面罩注塑时要开出多
道呼气通道,增加模具制造和注塑时的加工难度;三是不利于
面罩的密闭性能,降低防尘防毒的过滤能力;四是加大防尘防
毒面罩的体积和重量,使面罩佩戴时不舒服、易滑落。发明
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气阀和呼气阀采用同
轴安装,缩短呼吸循环通道的距离,并带有专用呼气通道,减
小防尘防毒面罩体积和重量,呼气顺畅、佩戴舒适、密闭性
能好,降低模具和注塑时的加工难度;解决现有吸气阀和呼气
阀不同轴安装呼吸循环通道过长,加工制造麻烦,面罩佩戴时
不舒服问题的呼吸阀同轴带呼气通道的过滤器总成本发明是
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改呼吸阀同轴带呼吸通道
的过呼吸过滤器总成本体由两个同轴的一大一小的圆筒构成
,圆筒的顶部为开口状,圆筒的底部开口上制作有加强筋,大
小圆筒由底部的加强筋连接,小直径圆筒中心通过加强筋固
定有一芯轴;所述的小直径圆筒的芯轴上套装有一圆片单向
阀瓣,圆片单向阀瓣放置在小直径圆筒底部的加强筋上,小直
径圆筒的顶部卡装有一阀片挡圈,小直径圆筒的底部制作有
专用的呼吸通道;所述的大直径圆筒内套装有一环形单向阀
瓣,环形单向阀瓣放置在大直径圆筒底部的加强筋上,圆片单
向阀瓣和环形单向阀瓣安装后为同轴状态。本发明与现有技
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呼吸阀同轴带呼吸通道的过滤器
总成将吸气阀和呼气阀采用同轴安装,小直径圆筒的底部制
作有专用的呼气通道,缩短了呼吸循环通道的距离,实现了防
尘防毒呼吸气势顺畅,体积小、重量轻、面罩佩戴舒服、不
易滑落的目的。且结构简单,无需开制多个呼气通道,降低了
模具制造和注塑时的加工难度,有效提高了面罩整体的密闭
隔绝性。解决了现有面罩的呼气阀、吸气阀不同轴安装,呼
气阀不能正对嘴部呼气产生憋闷感,且体积和重量大,佩戴时
易滑落的问题,适合所有防尘防毒场所的面罩使用1、用高科
技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形成科技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促进我
国安全科技的发展,由于是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会提高劳动就
业率并能为国家创取外汇。此项目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特
别是用于今后的用纳米炭纤维做呼吸过滤材料研究,以至创
造成出更高级的防护面具,造福人类。2、产品性能好,可以
降低尘肺病发病率,减少医疗开支,提高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
。与国务院(《职业病防治法》、《生产安全法(草案)》
《劳动保护法》与本产品相呼应。说明国家和社会对职业病
的防治高度重视与安全领域的发展方向。3、由于优异的性
能与低廉的价格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国际市场上有着
价格优势与性能优势,用于安全生产、进入家庭备用,用于紧
急救护与抢险成为可能,给社会带来一定安全稳定。4、提高
了社会劳动就业率。5、本发明应用于产品中经多地消费者
试戴使用取得好评,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后觉得该产品设计新
颖实用,解决了消费者佩戴以往防尘防毒面罩呼气不舒服不
顺畅的感觉,且防尘效果也非常好。该发明应用产品已形成
批量生产,产品上市不到半年陆续与国内几家大型煤矿集团
签订供货协议,成为煤矿集团主导使用产品,该发明应用产品
面市后几个月,公司该产品销售额已接近一千万,为企业和社
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1.课题来源与背景《胱蛋白酶抑制剂C金标快速测
试盒研制》项目是由省科技厅2012年批准立项的甘肃省科技
支撑计划项目(社会发展计划),划拨科研经费5万元,项目
编号1204FKCA178。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肾损伤是临
床常见的多发病,通过选择灵敏、特异的检测指标将有利于
早期发现肾损伤并及时治疗,对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降低
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胱蛋白酶抑制
剂C可用作肾小球滤过的标志物,是监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肾功能损害的有效的生物标志之一。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项
目研究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胶体金标记技术相结合,研究
开发一种CysC金标快速检测试剂条,从而给广大的慢性病患
者提供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患者可自行
在家庭监测肾功能的检测试剂产品,以便患者能够随时掌握
肾脏和血管损伤情况,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减少肾脏和心血
管系统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主要论点与
论据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
剂C,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唯一器
官。在人体正常血液循环中,CysC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其中
99.9%以上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分解,故正常人血清和尿液中
CysC含量相对恒定。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清中的Cy
sC浓度开始升高,且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显著负相关;
当肾小管吸收功能减弱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增加时,尿液中Cy
sC含量升高,故检测血清或尿液中的CysC浓度能反映早期肾
功能损伤。近年研究表明,CysC较血尿素氮(BUN)、血清肌
酐(SCr)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
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诊断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早
期肾损害的有效指标。CysC血清浓度较低,测定方法需较高
的分析灵敏度及特异性,目前,临床常用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
比浊法,多由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完成,需要专人操作,使用
有一定局限性,无法达到对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
肾功能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及家庭化应用的目的。本项目首先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了高纯度且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C
ysC抗原。接着使用重组CysC蛋白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
ELISA筛选、成功制备了2株特异性好,抗体分泌稳定,并具有
良好抗原位点配对的抗人CysC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最后将这
2株配对的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胶体金标记和硝酸纤维素膜
包被,制备了胱蛋白酶抑制剂C金标快速测试条。本测试条主
要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所引起的肾损伤检测,可以
较早的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金标检测比较简单,易操作,价
格便宜,使用局限性小,可以达到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肾
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及家庭化应用的目的,也可为肾损伤提供
一项新的检测产品。4.创见与创新本项目应用单抗技术制备
高亲和力抗人CysC单克隆抗体,再结合胶体金标记和免疫层
析技术,开发双抗体夹心“一步法”CysC金标快速测试条。
与现有检测方法相比,CysC金标快速测试条具有特异性强、
快速(5~15分钟出结果)、简便(不需要仪器设备,患者可
自行检测)等特点,适合基层医院使用。5.社会经济效益,存
在的问题就项目成果产品本身而言,它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前
景。因其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使其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
,在项目成果转化后推广应用于临床,也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
益。本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CysC重组蛋白抗原
、针对CysC的单克隆抗体以及CysC金标快速测试条,但CysC
金标快速测试条在糖尿病、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还需继续开
展工作进行研究,这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才能进行更深入的研
究。6.历年获奖情况本研究无获奖。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刻度的岩心盒,属于地质
钻探用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在岩心编录过程中无需使用卷尺
等测量工具的带刻度的岩心盒,可提高岩心编录效率、节约
人力资源。包括盒体,在盒体内设置有多块彼此间隔平行设
置的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将盒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长条
形的格槽,在每块隔板的至少一侧侧面上设置有沿格槽长度
方向分布的刻度线和刻度值;所述刻度值从隔板的一端至另
一端逐渐增大。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刻度的岩心盒后,
在岩心编录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上述刻度线和刻度值读数,
从而代替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可有效地降低岩心编录人
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岩心编录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任务来源:《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问题研究-与新
型酶抑制剂联用体外活性研究》是计划内课题。青霉素类抗
生素是当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
展,许多具有新特点的抗生素品种不断问世,并被临床广泛
使用,但是由于我国对抗生素的应用尚无明确的政策规定,
各级医务人员及患者不加控制广泛滥用抗生素,甚至两种或
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其后果必然是细菌耐药性增加和耐药
性转移传播的加重。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从多方面寻找解
决细菌耐药问题的办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各方面:1
、发展相对或绝对对内酰胺酶稳定的抗生素。2、不耐酶的
抗生素与可以阻止细菌酶合成的抗生素合用。3、耐酶的抗
生素与不耐酶的抗生素合用。4、使用内酰胺酶抑制剂,其
中使用酶抑制剂是解决细菌耐药的主要方法。研究最多的酶
抑制剂是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与舒巴坦
与青霉素类抗生素联用的比较多,但对于新型的内酰胺酶抑
制剂-他唑巴坦,其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
。本课题主要研究三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单独使用MIC的测定
,三种青霉素类抗生素与他唑巴坦联用后MIC的测定,三种
青霉素类抗生素与他唑巴坦联用后不同比例(8:1,4:1,2
:1,1:1)MIC的测定,每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分别与克拉维酸
、舒巴坦、他唑巴坦联用后MIC的测定。根据MIC结果,确定
何种抗生素与他唑巴坦联用最佳。并摸索出此种抗生素MIC
的最佳比例,最终得出最佳抗生素组合及最佳比例,从而达
到药效经济学的最合理指标。应用领域或技术原理:该课题
是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提
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本课题应用传统的、公认的细菌学
中最低抑菌浓度(MIC)原理,测定三种青霉素类抗生素与
他唑巴坦联用后不同比例(8:1,4:1,2:1,1:1)MIC
的数值,最终得出最佳抗生素组合及最佳比例,为临床用药
提供帮助。性能指标:计划书的预期指标:测定三种青霉素
类抗生素与他唑巴坦联用后不同比例(8:1,4:1,2:1,
1:1)MIC的数值,最终得出最佳抗生素组合及最佳比例。
实际完成的指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课题。该课题
结果表明,与酶抑制剂联用后大大的提高了青霉素类抗生素
的抗菌性,对已经耐药的菌株,联用后抗菌活性也大大增强
。同时,已发表论文5篇,其中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4篇,
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成果查新资料表明:本课题研究
了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阿洛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以
及美洛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情况,除本
课题组论文外,在国内文献中未见报道。与国内外同类研究
相比较,该研究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成果创造性和先进
性: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解决细菌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新的方法。为临床那些因为长期应用抗生素而导致耐药的危
重病人带来福音,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该研究课题
组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率先选择阿莫西林,美
洛西林,阿洛西林和酶抑制剂联用,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作
用及意义:通过该课题的完成,充分证明了与酶抑制剂联用
后,大大的提高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性,对已经耐药的
菌株,联用后抗菌活性也大大增强,为临床那些因为长期应
用抗生素而导致耐药的危重病人带来福音,具有极大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广应用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通过该课题的完成,为长期应用抗生素而导致耐药的危重
病人进行抗菌治疗,解救危重病人的生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实验资料,使临床抗菌治疗有了新的选择。课题存在的问题
:只进行了体外实验。改进意见: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体内实验。
本项目属动力与电气专业学科领域。以建设配网检
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的管理为指导思想,研究和提出适应
于配电生产抢修管理的统一信息模型及交互技术,提出配电
网生产抢修指挥体系架构,对配电网生产作业业务进行流程
梳理,研究故障停电快速协调指挥机制,研究基于全网拓扑的
停电风险分析和停电影响分析,开发配电生产抢修指挥平台
,实现配电运行检修的统一指挥和调度。项目主要创新成果
如下:1.基于IEC61970/IEC61968标准,制定配电检修管理数
据模型扩展规则和交互模型,实现多系统数据统一建模及应
用互操作;2.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全网拓扑的故障研判、
可靠性分析、基于GIS的可视化,以及以手持终端等为支撑的
智能移动作业协同指挥模式;3.优化配电抢修指挥业务机制
和流程,实现了全新的跨职能、跨部门、跨系统协同办公的
生产抢修指挥运营模式;4.建立了综合配网规模、配网检修
投入和配网检修效果等多个维度的配网效能评估分析模型。
本项目形成了12项关键技术和11项主要创新点,完成了6篇技
术报告、发表论文18篇、已受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软件著作权6项。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成果
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天津
、重庆、成都等46个地市公司得到推广应用,2012年至2014
年新增销售额约1.6亿。配电生产检修管理关键支撑技术研
究成果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有效提高供电可靠率
,提高供电保障及应急抢修能力。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旨在研发电脑用中尺寸
光效高亮度LED背光模组,通过引进系列化先进的生产检测设
备,开发先进的生产工艺,大幅度提高产品光线利用效率,实
现以更少的LED芯片、更小功耗和更低成本生产符合市场需
要的LED背光模组。②技术原理和性能指标:1.本项目自主设
计了独特的非对称反射高效高亮度LED线型光源,实现光源远
距离小角度送光,提高背光模组有效可视区远边的亮度和均
匀性。2.本项目创造性地运用半导体微光刻技术将光学设计
的网点结构制作到导光板射出模具的微结构模仁片上,大大
提高网点制作精密度,提高导光板定向出光率和均匀性。3.
在国内率先在导光板上表面设计轮廓渐变V槽结构,提高导光
板上表面定向出光效率,减少增光膜用量,降低产品成本。③
技术创造性和先进性:项目产品实现结构、成本、性能的突
破,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超薄型、高光效、低功耗、
高均匀度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最低功率1.25W,亮度3200cd/m2,亮
度均匀性达到10.8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④技术成熟度:
本项目的核心团队具有多年经验,申请2项专利,并已授权。
⑤应用情况:本项目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可以广泛用于笔记本
、电脑等液晶显示上。⑥获得相关奖项:光源相关的技术已
申请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
LED背光源结构”(专利号ZL200820229269.7)、“一种可
调的LED光电测试治具”(专利号ZL201120357696.5)。
高质量激光扫描点云数据是当前感知、检测与识别
三维立体环境的一种重要数据源,而如何高精度、大场景、
智能化地进行目标检测是智慧城市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现有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在处理大场景点云数据时存在时
间复杂度高、计算效率较低以及特征表达能力不足的缺点。
本课题针对目前三维点云的数据不完备性、特征提取与目标
检测方法复杂、智能化程度低、鲁棒性差等不足,提出了针
对三维点云数据快速目标智能检测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
内容包括提出了三维点云检测中点云特征描述的新方法;基
于深度学习机制的目标分割与分类方法;针对实际三维云场
景中不同语义目标之间的重叠性以及目标之间不同程度的数
据完整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多视角点云特征图与直线半平面
结构的三维直线提取算法以及几何与语义特征相结合的目标
检测方法。本课题将深层特征感知的深度学习理论应用于高
分辨率的点云数据检测理论中,将为大场景三维点云目标的
高精度智能化检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项目获
得了十二五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奖;获第十届移动测图技
术国际会议最佳论文一等奖。经本项目的充分研究,已融合
三维点云处理的核心技术方法,为虚拟增强现实、环境监测
、林业调查、无人驾驶等产业提供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羊毛染色智能化加工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重点
突破了常规染色过程流程多、时间长、染色过程难控制、染
色质量差等染色难题,首次在染色过程中引入工业控制系统
——PAC控制系统对染色过程加以控制。提高了染色效率、
保证了染色质量的稳定性。染色时采用小浴比、短流程的染
色工艺,不仅节约了染化料、水、电等能源的消耗,还减少
了污水的排放量,使染色过程清洁化生产利用该技术所染的
羊毛,不仅得色量高、匀染度好,而且还降低了染色过程中
对纤维的损伤。生产的羊毛面料深受欧美市场的青睐,其轻
柔滑糯的特质得到了国际买家的广泛认可,具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本成果为一种基于显示设备的非接触式全自动反馈
视野计,包括检查端显示器、眼动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输
入模块,检查端显示器、眼动采集模块、输入模块均与处理
模块电连接;其中,检查端显示器用于交替呈现固视点和刺激
点,眼动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受试者在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眼
动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眼动信息得出检查结果。本
新型视野计,相对于标准视野计来说体积小、轻便性好,使视
野计更易于普及,同时采用眼动技术实现非接触式交互,实现
全自动反馈交互,简化了操作流程,拓宽了视野检查的适龄范
围。
项目简介:在城市用煤气的输配过程中,各类煤气
的小时输送量是不一样的,而煤气炉压力和用户管网压力必
须保持恒定。这就要求输配系统的排送量应能随时按用户负
荷的变化而调节。针对上述过程,开发研制的煤气输配微机
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下述功能:通过对控制参数的检测,实
现变频调速,恒压变流量供气。既可控制流量,又可控制煤
气热值的恒定。产品具有:实际压力、设定压力、电机频率
、转速、电压、电流、温度、时间等显示功能。重要数据能
记录、存储、打印,有过载、缺相、过压等自动保护功能,
同时能声光报警。变频器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工频状态
继续工作,保持供气。对于多台设备同时工作的大型系统,
可随用户负荷的波动情况顺序控制压缩机或排送机的启停。
本系统可采用开环或闭环控制,各排送机之间自动,手动切
换。技术特征:1.减少工作人员,节约开支;2.性能稳定,
控制容易,减少事故;3.在效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大
型变频装置的电源电压和频率,平滑地调节电机转速,根据
输出量的要求变化输出功率。4.制气过程中排送机的气量
自动调节;5.煤气加压站加压风机自动调节。
当前油价高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在国内外受到
广泛的关注。其中汽车的油耗与排放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燃油
消耗与污染来源之一。除了鼓励人们更多采用公告交通工具
以外,如何降低车辆油耗也成为一大重点。让驾驶者采用更
节油的驾驶方式也能显著的降低车辆的油耗。据海外的研究
表明,经过节油驾驶培训的驾驶员短期内能降低燃油消耗25
%,在一到一年半的长时间内比未经过培训的驾驶员节油15
%。但随着时间越长,培训的效果逐渐降低,开发一种能够随
时培训、提醒司机节油驾驶的技术具有很高的价值。本项目
具有如下优点:1.本项目以发动机万有特性为决策依据,不
需要进行整车实验与仿真减少匹配工作量及对整车参数的依
赖。2.本项目所需参数包括:万有特性曲线、主减速比、变
速箱速比、轮胎滚动半径可以从相应厂家取得或直接由车辆
配置表、产品铭牌获得。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适用于不
同配置、不同厂家的多数车辆上。3.本项目可以利用通信接
口输出档位信息,可以利用车辆现有的仪表或车载电脑、指
示灯或设备自身显示设备进行经济档位提醒。4.本项目可以
实时监控车辆档位状态,提醒司机采用适当的档位,起到节油
减排的作用同时降低因使用不当档位造成的车辆损伤。本项
目提供一种对车辆设计参数依赖较低的判断方法,所需数据
易于取得,能快速适应车辆配置的变更。实时判断车辆经济
档位并作出提醒,改变司机不良驾驶行为,起到降低油耗的作
用。可以很方便的在所有的国三排放以上的电喷发动机进行
配置安装,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即可适应不同的车辆,包括客车
,卡车,工程机械,轿车等几乎所有手动变速箱的车辆,可以适
应前装与后装市场适应面广泛对已经出厂在市面上运行的车
辆也能简单的加装而且成本低廉,效果优秀。通过持续不断
的智能提醒,让司机选择更经济的行驶档位与车速,实现油耗
的优化进而实现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降低减少污染排放的环
保目标。
该项目产品利用国际上先进而成熟的开发工具和软
件平台,硬件系统利用成熟的客户/服务器和三层体系结构
,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功能包括:项
目组织、设计系统管理,产品配置管理、版本控制、工程图
档管理等。可广泛用于机械、建筑、电力、电子、冶金、矿
山、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的企业、设计院、研究所等单位,
有效解决企业在目前和将来面临的各种生产管理难题。
伏马菌素B1(FumonisinB1,FB1)是由串珠镰刀菌
产生的真菌毒素,对食品及谷物污染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普
遍存在。针对传统检测FB1方法的仪器设备昂贵、前处理复
杂、特异性差、灵敏度偏低以及不适合高通量筛选等缺点,
研发了稳定可靠并适合高通量检测的化学发光磁酶免疫法伏
马菌素B1试剂盒。首先,运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微
粒,并采用采用氯金酸(HAuCl4)原位包金处理后制成Fe3O
4@Au金磁微粒;然后利用Fe3O4@Au金磁微粒作为固相载体,将
一步戊二醛法人工合成的伏马菌素B1-卵清蛋白(FB1-OVA)
偶联物包被在金磁颗粒表面,合成FB1免疫金磁复合微粒。然
后在该免疫金磁复合微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
析。本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在0.05~25ng/ml之间,检测限为0
.027ng/ml,批内RSD为1.6%~5.2%(n=6),批间RSD为3.8%~
7.1%(n=6)。本试剂盒对同属霉菌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小于
10%,其他类菌种的生物毒素几乎无交叉反应。可见本试剂盒
的性能能够满足对伏马菌素B1进行快速、准确、可靠、微量
和高通量检测的要求。用本试剂盒与传统方法(ELISA法、
CLEIA法、MELISA法、HPLC法)对玉米和小麦的实际样品进
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试剂盒在
检测灵敏度上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适合微量毒素的检测;在
精密度上比HPLC稍差,但是和其他方法持平,并在一般检测要
求之内;在评价准确度的回收率实验中,所有上述方法都能满
足检测要求。可见,本试剂盒是一款特别适合微量伏马菌素
B1快速大批量检测的产品。
“支持复杂应用需求的优化下料技术及实用系统”
任务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化下料的复杂约束状
态问题及其系统处理方法研究(50975299)”等项目。优化下
料技术是绿色制造与低碳制造的一项具体实用技术,其应用
范围非常广泛,在机械、家具、钢铁、船舶、车辆、建筑、
造纸、玻璃、皮革等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着下料问题。该技术
原理是通过建立面向复杂应用需求的优化下料系统支持模型
,包括优化下料应用需求结构模型、优化下料应用需求关联
与影响评价模型以及支持复杂应用需求的优化下料决策过程
模型,为解决当前优化下料领域多应用需求难以满足、综合
效益难以提高等问题提供系统模型。并对面向可制造性的优
化下料技术、网络化优化下料技术、大规模数据的优化下料
技术、优化下料系统集成技术等多个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最
后设计并开发一系列支持复杂应用需求的优化下料实用系统
,包括:支持复杂应用需求的条材优化下料系统、支持复杂
应用需求的板材优化下料系统、面向可制造性的非定尺条材
优化下料系统、基于ASP模式的网络化优化下料系统等。通
过对优化下料复杂应用需求的系统研究,很好地解决目前优
化下料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下料任务的多样性和应
用需求的变化性,开发相应的优化下料实用系统,已在国内
外1600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
益。
1.主要研究内容和发现点: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方
法,对有色合金的初晶组织、非规则共晶组织、显微偏析的
形成规律和预测、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预测与组织控制进行
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首次提出基于界面
溶质平衡的枝晶生长动力学计算方法和三维枝晶界面权值曲
率的新算法,建立二维和三维的枝晶生长模型,能合理地描
述枝晶从非稳态到稳态的生长过程,具有良好的定量模拟的
能力,以较快的计算效率模拟不同择优取向和二次分枝的等
轴和柱状枝晶。可应用于预测控制二次枝晶臂间距、显微偏
析和共晶相分数等对产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凝固显微组织
特征。率先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建立了数值稳定
性良好的模型对合金中的对流枝晶进行模拟研究。深刻理解
流场对枝晶生长动力学的影响规律,认知了熔融金属的流动
对显微组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凝固的初期阶段。(2)应用初
晶形貌的模拟方法对半固态粒状晶的形成规律和影响因素进
行模拟研究,提出了在液相线附近对熔体施以极短时的搅动
,以提高形核密度,并配合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均匀细小
粒状初晶的新技术。(3)率先建立了多相元胞自动机模型对
Al-Si合金中非规则共晶的形核与生长机制进行模拟研究,
揭示了Al-Si合金中共晶相的形核模式及其影响因素、-Al相
和-Si相的竞争协作生长机制,为控制获得细的纤维状或粒
状的共晶显微组织、减轻共晶凝固组织的显微疏松提供思路
。(4)综合固相溶质扩散、枝晶生长和粗化等动力学因素,
建立了预测分析二元和三元合金的凝固显微偏析模型。能根
据冷却速度等凝固条件对显微偏析进行合理预测,为分析和
控制凝固显微偏析提供模型和方法。(5)有效集成相图计算
得到多元合金在不同凝固温度下的凝固类型及对应的液相成
分和用合金混合热、配置熵和空位形成能计算得到液相/非
晶相的稳定程度,构建了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成分预测方法
,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确定性和成分选择范围过宽的不足,
实现了Cu基多元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出铜含量大于5
0at.%的新型富铜基块体非晶合金。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巧
妙地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非平衡凝固条件合理搭配,有
效控制了合金凝固组织。2.科学价值:发展了凝固显微组织
的相关数值模型,推动了材料科学领域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
,预测和控制铝基合金中的初晶、非规则共晶组织和显微偏
析等凝固显微组织特征。深刻理解这些凝固显微组织的形成
机制,为发展相关的凝固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成分和
工艺,控制改善凝固显微组织提供思路和方法。克服了描述
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常用参数中含有的非晶转变温度
Tg、晶化开始温度Tx、熔点温度Tm均是得到非晶合金后才能
获得的不足,用先知性参数来分析或定量计算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合金成分预测,发展了新合金系。3.同行引用及评价:
在项目执行期间,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被SCI收
录33篇,被引用441篇次,其中被SCI他引255篇次;在国内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篇,被SCI收录8篇,EI收录19篇次,被
引用229篇次,其中被SCI他引20篇次;在国际会议上共发表
论文15篇,其中6篇邀请报告,6篇被EI或ISTP收录。在国内
会议共发表论文2篇,其中1篇邀请报告。
该项目研究成果可用于烟草及非烟作物的蚜虫控制
。项目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与推广成功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烟蚜茧蜂防治大农业作物蚜虫技术,新的用于生物
防治的蚜茧蜂种类筛选及相应规模产化繁育技术簏蚜茧蜂释
放技术,适应大农业的蚜虫寄主筛选等相应研究。项目筛选
出的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可混合放蜂,提高大田蚜虫防治效
果。
本课题以当下我国4名优秀男子跳高专业运动员(
健将级水平)和6名大学生业余跳高选手(二级以上水平)
为实验观察对象,运用高速录像、地面测力、肌电(遥测)
同步测试技术,分别采集了不同训练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
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图指标参数,依据人
体运动力学原理与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水平被试的助跑-起
跳技术及其“摆-蹬”动作环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定
性与定量描述,以期揭示不同训练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
起跳过程中所呈现的共同技术特征,从而为加深对背越式跳
高起跳及其“摆-蹬”技术动作机制的规律性认识寻找科学
依据。跳高是典型的速度力量类项目,起跳过程中重心水平
速度、摆动与蹬伸速度以及动作节奏对起跳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从人体跳跃运动机制而言,跳高起跳过程是人体肌骨
系统(下肢)承压(起跳腿支撑),退让(被动缓冲)与摆
动腿积极摆动(带动起跳腿蹬伸)最终完成人体(重心)由
水平运动向垂直运动方向改变所形成的抛射运动的过程。在
此过程中人体所获得的内力与外力,无时无刻都在对人体运
动姿态与运动轨迹进行着“自组织”调节与控制。尤其是在
完成起跳腿的“缓冲-蹬伸”动作瞬间,如何利用摆动腿的“
蹬-摆”动作机制以减轻起跳腿跨关节-肌肉被动拉长时所承
受的“冲击力”,为起跳“蹬伸”动作创造更加有利的力学
条件,无疑是正确认识与理解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提高我国
跳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产品与技术介绍:自主研发DHB软件,提升工业设
计效率。DHB为数字人体建模与仿真提供了强大工具,可以
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体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
行为,软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DHB-RM模块基于二维尺
寸特征和参数化人体模型以及统计形状建模技术,研究中国
人体体型分类,实现对三维人体形态的准确预测和几何建模
,可用于医疗健康、智能穿戴等设备的几何型面、结构设计
。2)DHB-FE模块通过对不同身材,不同姿势的有限元模型及
几何表面进行建模和仿真,求解不同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力
学响应,实现产品人机交互的人体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估与设
计;3)DHB-MD模块结合虚拟引擎以及空间动作捕捉技术对工
作或车舱环境进行还原,通过生物力学响应、安全分析、空
间可达对场景设计合理性和舒适性做出评估。DHB软件通过
人体数据筛选、几何模型重构、个性化缩放算法、嵌入神经
控制等方式实现基于中国人体数字人的多场景应用,满足客
户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工业设计效率。
大容量火电机组参与调峰运行,由于频繁启动及大
幅度负荷变化,机组要经常承受大幅度的温度变化,从而使
转子、汽缸等厚壁部件产生交变热应力,导致机组部件的低
周疲劳损伤,造成机组寿命消耗激增。在高温下运行的汽轮
机转子,由于其直径随机组额定功率的增加而增大,热应力
水平也随之抬高。大容量机组转子热应力和机组寿命管理已
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投运的机组都是按基本负荷设计的
,而没有考虑机组在非稳定工况下温度变化引起的交变热应
力对转子的疲劳损伤,也没有考虑对机组延长寿命的关键措
施。该监测仪由硬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和软件机组寿命与
转子应力计算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由插在工控机扩展槽内
的PC插板组成。共有三块PC插板,分别是转速及信号调理板
、具有32路输入通道的A/D采样板和转速测量板。在转速测
量中,现场的信号为模拟信号,把现场所给信号经过转速测
量板隔离直流信号的处理,变为交流信号,交流信号经过比
较器变为TTL信号。把TTL信号经过8098的高速输入输出口送
入转速调理板,经过软件计算出转速。软件是在VisualC++
6.0环境下实现的。监测仪采集现场的待测信号,包括机组
的运行参数,如温度信号、压力信号等,可以计算并给出各
种温升率值的变化图、转子内外表面的温差变化,给出转子
危险点的热应力水平,而且可以显示反映机组当前运行状态
的运行参数,提供四种固定的数据分组图和一组自定义图,
即温差图组、热应力图组、转子状态图组、数据列表图及自
定义图组。与会专家鉴定认为:转子热应力监测仪的硬件及
软件系统设计合理,现场运行可靠。在保证机组安全的前提
下,缩短了机组启动及负荷时间,优化了机组运行。该装置
在200MW机组上应用,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
推广使用价值。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数字化牵引变电所的保护数据同
步采样方法,其利用器件将需要同步的保护用数据同时采集
,利用器件的自身的同时采样来解决数字化牵引变电所的保
护数据同步采样问题。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
优点和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不要特殊的同步算法,即可实现
较高的安全采集和保护功能。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数字化牵引
变电所的保护数据同步采样方法,其利用器件将需要同步的
保护用数据同时采集,利用器件的自身的同时采样来解决数
字化牵引变电所的保护数据同步采样问题。本发明与现有技
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不要特殊的
同步算法,即可实现较高的安全采集和保护功能。
项目组拟采用内沉式三波长三光源结构设计了一款
成本低、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好、携带方便、操
作简单、适于农业生产人员使用的主动光源式三波段小麦冠
层氮素诊断仪。该检测装置内置避光抗太阳光干扰系统,有
效保证漫反射采集区域的有效性。利用高频率信号采集技术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每秒钟数据均值显示,实时更新。
重质耐火材料轻量化是耐火材料重要的发展方向之
一,开发能够直接在工作层使用的轻量耐火材料对整个高温
工业节能减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传统的轻质耐火
骨料存在使用温度低、气孔大、强度低等缺陷,难以在工作
层耐火材料应用。本项目旨在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的
微孔轻量矾土耐火骨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微孔轻量矾土耐
火骨料强度高、显气孔率低、闭口气孔率高、体积密度较小
、吸水率小、平均孔径小且热导率较低。本项目以矾土生料
为主要原料,在颗粒堆积法和燃尽物加入法相结合的基础上
,通过添加少量外加剂,在高温下促进烧结速度使晶界快速扩
散,将气孔封闭在材料中,获得了微孔轻量矾土耐火骨料。本
项目所制备的微孔轻量矾土耐火骨料:体积密度为2.5~3.
1g/cm3,显气孔率为6~16%,平均孔径为0.3~7μm。本项目产
品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微孔轻量矾土耐火骨料强度高
、显气孔率低、闭口气孔率高、体积密度较小、吸水率小、
平均孔径小且热导率较低,可以替代现有的致密耐火骨料制
备耐火材料,使得所制备的耐火材料既保持低的导热率、优
良的抗冲刷及热剥落性能,同时维持优良的抗熔渣侵蚀性能
。从材料的特性看,今后可推广到石化、建筑、热电等行业
使用。
该项目引进的是针对单板层积材(LVL)抗弯强度
分级而开发的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β射线、冲击
应力波等无损检测技术,以计算机为系统的数据处理核心;
利用射线法检测单板密度;通过检测应力波在板中传播速度
及相关参数,计算单板材平均弹性模量;加之对板厚度等其
它参数的测量,建立数据库和模型,经计算机系统分析,快
速、在线、无损、辨别单板材力学的相关性质,准确的对单
板材强度进行分级,同时可检测板材弹性模量、密度、厚度
等相关参数。该项目的应用,可解决人造板企业在单板层积
材生产过程中,对单板材强度分级所需的无损检测设备,进
而建立单板层积材产品的标准规范,促进企业现代化进程。
本时钟喷泉介绍
避开了现有的常规时钟以指针指示、发光管、液晶显
示时间的设计思路,而用带有彩色、音乐、立
体动感的数字型喷泉来表现时间,是一种全新时尚的
计时产品,是科学与技术、美观与实用的高新
技术时钟喷泉。
本方提供整套2D、3D图、BOM表、作业指导书等资料
。
本项目采用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工业
现场总线通讯控制技术为成熟技术,项目自身的核心技术有
:1)玻璃尺寸误差、掰边质量、缺陷标记检测;我们可以对
优化切割后的玻璃板进行尺寸误差、等级、切裁掰边缺陷进
行识别与分类。2)玻璃抓取中的动态定位技术视觉设备检测
产品的尺寸、位置、速度等信息,将信息传送给RMS系统,由
RMS与主线控制系统通讯并判断统筹分配到哪一台机器人执
行,机器人得到指令与足够的信息后,在动态定位抓取产品。
3)堆放位置修正动态中抓取的产品会有位移,我们采用了一
体化的气动与线性位移二次测量定位机构,可以根据测量结
果修正机器人堆垛轨迹,确保产品在转台集装架上的堆放精
度。4)抓手通用性:吸盘如何合理分布,来抓取更多种类不
同规格的玻璃。5)吸盘管路清洁:部分厂家采用喷粉方式解
决玻璃防霉问题,如何减少细粉对真空管路系统的影响,减少
维护次数。6)超大片玻璃的堆垛:通过两个机器人协同工作
,共同抓取并堆垛大片玻璃。立项背景:本项目采用的工业
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工业现场总线通讯控制技术为成
熟技术,玻璃尺寸误差、掰边质量、缺陷标记检测,玻璃抓取
中的动态定位技术,堆放位置修正,抓手通用性设计,吸盘管
路自清洁,超大片玻璃的堆垛等技术为公司所研发的技术。
主要关键技术:本项目的关键技术有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柔
性吸盘结构,二次定位测量系统,机器人工作组任务统筹分配
系统,与主线控制系统的集成接口等。1)检测与定位技术:
我们有线阵视觉检测的项目实施经验,并且我们有目前在专
利申请中的大幅面板材线阵光电检测系统作为补充和保障。
2)柔性吸盘抓手结构:我们优化了抓手结构,特别适合薄玻
璃抓取并能适应产品规格的多样性。3)二次定位测量系统:
我们做了大量计算与测试,多次修改了结构,能够确保测量的
精度与稳定性。4)机器人工作组任务统筹分配系统:结合分
级要求、优先级要求及集群负荷平衡算法,已经过多次的仿
真并在线使用,软件功能已经稳定。5)与主线控制系统的集
成接口:我们有多年的玻璃生产线控制经验,可以满足不同
主线的控制要求。
(1)所提出的转动设备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故障信
号特征提取和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测试准确度
,突出反映早期故障下信号调制等特征。据此研发的转动设
备故障包络检测装置,可以有效地检测故障信号中的包络特
征,指导转动设备开展早期故障诊断;(2)所提出的基于短
轴振型的转动设备联轴器状态诊断、基于应变的轴承载荷检
测等方法为转动设备故障诊断提供了新技术。试验观测到了
叶片磨损和动叶开度偏差引发的气流激振现象,解决了发生
在风机上的特殊振动故障;(3)转动设备变频运行故障的理
论和试验研究表明,变频运行时容易发生因机电耦合所诱发
的各类扭转共振,导致设备损坏,拓展了对故障机理的认识。
所提出的故障治理措施解决了风机和泵上发生的断叶片、断
轴等故障;(4)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大唐首阳山、大唐信阳、
鹤壁丰鹤等十多台转动设备上应用,解决了这些设备上发生
的各类振动故障,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创造了巨
大的经济效益。本项目从信号检测、特征提取、故障机理等
多角度对转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开展全方位研究,为转动设
备故障治理提供了新技术和装置,推动转动设备的状态检修
工作。项目研制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具有重大的工程
应用价值。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
权三项,分别为一种早期故障状态下滚动轴承故障信号特征
提取和分析方法、基于转轴应变信号的汽轮发电机组轴承载
荷识别装置和方法;一种减小旋转机械扭振信号脉冲法测量
时周期性误差的方法;(2)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
;(3)研发了1套辅机故障包络分析仪;(4)获得两项实用
新型专利授权,分别为一种适用于双极一次风机现场振动测
试的方法和装置,一种适用于立式凝泵电机加固减振的装置
;(5)旋转机械动平衡分析软件V2.0,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
;(6)项目成果在多家电厂、十多台转动设备上应用,取得
很大经济效益。
一、技术简介:天然棕色素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一种天然食用色素,是棕色粉末,无毒、无味、无公害、安
全可靠、耐光、耐热、易溶于水,是当今食品、饮料、药品
和日化用着色剂。本技术将其用于毛织物及丝绸染色。二、
产品性能:羊毛(羊绒)织物及丝绸,经天然棕色素染色是
地道的“绿色织物”,其产品棕黄色,色彩柔和均匀,上色
率高,皂洗牢度按国标测定都在3~4级,达到同类产品的优
级标准。三、投资(设备厂房):用天然棕色素代替现用化
学合成染料即可,不需改动及增加设备。四、经济效益估算
:染羊毛、丝绸按用量4%(owf)计算,每公斤羊毛或丝绸
用染料40g,每公斤天然棕色素200元左右,所以需8元,用
国产化学合成染料约2.5~3.0元左右,贵3~4倍。增加成本
5~6元左右,相当羊绒或毛料增加20%的销售价。若原来用
进口合成染料,则成本未增加。若考虑到无废水污染,产品
为“绿色环保产品”安全可靠。至于产品销售价格无参考标
准。估计增加销售价20%是有可能的。五、转让方式:技术
转让。
以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高性能增压器壳体及背盘
并实现产业化,推动我国增压器产业的发展,同时有效地促进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项目通过对材料的配方改进、晶体变
质细化工艺的研究实施和产品造型、生产工艺的重新设计、
调整,克服或消除目前的国产传统产品存在热变系数大、强
度低、压气量少、高转速时易引起哨叫、制造成本高等缺陷
,并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建成自动化浇铸生产线优势,相比进
口件大幅提升性价比优势,替代进口件。1、解决攻克的关键
技术①、通过添加变质剂及细化剂实现提高基体常温和高温
力学性能,形成亚共晶铝硅合金,攻克了合金的变质细化的关
键技术。②、通过壳体的排气道连续变截面造型,控制背盘1
2条放射状加强筋厚度小于3mm,使用铸造成型CAE分析模具的
结构形式、温度控制、芯型定位、周期控制,使铸件质量得
到保障,攻克了特种复合型铸造工艺难度高的关键技术。③、
通过设备改造、分段冷却及固溶热处理工艺,对基体合金实
现了综合性能的最佳组合。攻克了合金热处理后综合性能得
到最佳提升的关键技术。2、取得的科技成果①、申报发明专
利3项,分别是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背盘及其制备方法,专
利号201310253875.8;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专利号201
310253873.9;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涡壳的制备方法,专利
号201310253874.3。②、发表论文2篇,分别是《增压器壳体
背盘产业化可行性研究》、《国内外机械增压技术研究现状
分析》。3、整体水平及配套性等情况本项目所使用的工艺
技术为国内企业首创,整体水平属于国际领先。产品经力帆
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威孚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
司等厂家检测并装机配套使用后,反映良好,达到进口产品技
术要求,完全能替代进口产品,并签订了销售合同。项目产品
充分利用以上的科技成果,现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在项目执行
期内实现销售6421.07万元、利税329.41万元。目前该项目
生产线已初步形成,新增生产岗位60余个,生产线保持连续运
转时,需工人150人左右,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创造了较好的社
会效益。本项目实现了以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高性能增压
器壳体及背盘,并使之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增压器产业
的发展,消除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节省了外汇的同时,由于本项目产品的节能减排、提升动
力作用,实施配套使用后,有效地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效益。本
项目产品由于其节能减排,提升动力的作用,除了车用以外,
在国防军事、船舶动力、户外应急电源动力装置等设备设施
中也有配套,应用前景广阔,且项目产品具有替代进口产品市
场空间的优势,供应也已走上规模。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推
动宁波市和国家“十二五”期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统构建了常州高新区地理空间数据基础框架,
包括数据迁移系统、C/S空间数据应用系统和B/S规划项目发
布系统三部分内容。向社会提供标准、优质的基础地理数据
共享平台,以便标准、规范、系统地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提
高信息数据整合、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与自动化水平,为“
数字新北”工程奠定良好基础。该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
可极大的提高测绘、规划、决策部门的数据采集、处理、共
享、应用能力,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系统以数字化
、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了政府职能部门改革开放的形象,提
高政府服务社会的质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借助互联网
的空间信息服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阶层均
可以通过公共网络平台访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同时也为城
市管网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查询信息系统、公安及医疗救
护系统等准备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应用前景广阔。
本项目研究的不确定环境因素作用于系统过程机理
及其效能函数表达,不仅揭示了不确定环境因素作用于系统
的规律,而且定量化描述了不确定环境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典
型多态系统外因重要度计算方法将传统重要度理论从系统内
部视角发展到了系统与环境范畴,解决了具有相依性、共因
失效等特征的系统重要度计算的难题,丰富了重要度理论体
系;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态复杂系统外因重要度建模及面向不
确定环境的多态复杂系统优化方法对于提高复杂系统可靠性
、安全性及风险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火灾光纤在线预测预报系统
”项目成果来源于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
9GG10007016)。该成果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对煤矿井下
采空区进行包括CO、C2H4、CH4、C2H2、温度和压力等多参
数远程综合监测,建立了综合参数数据库和基于多变量的采
空区火灾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采用新型光纤DFB激光器作为
光源,采用双频调制分布反馈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
技术,实现高灵敏度多种气体探测,针对煤矿采空区的瓦斯
、一氧化碳、乙炔和乙烯四种气体浓度的测量要求,实时对
采空区进行多点火灾预警。建立了“光纤煤矿采空区自燃安
全监测系统”示范工程,经过运行,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2010年12月27日通过省级鉴定,研究
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光纤瓦斯气体
检测的技术指标:灵敏度:±0.1%;精度:±0.
5%;范围:0~100%。光纤一氧化碳检测的技术指标:灵敏
度:1ppm;精度:±2~4ppm;范围:0~1000ppm。光
纤乙炔气体检测的技术指标:灵敏度:1ppm;精度:±
;2ppm;范围:0~1000ppm。光纤乙烯气体检测的技术指标
:灵敏度:0.1ppm;精度:±0.5ppm;范围:0~100p
pm。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指标:精度:±1oC;范围
:-30~+120oC。光纤压力传感器的技术指标:精度:0.1%
FS;范围:0~20MPa。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授权1项),
发表论文8篇(其中EI收录6篇,核心期刊2篇)。该系统的
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关系国民经济的煤矿领域,仅山东的市
场就达数十亿元。成果转化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对提高我国
煤矿安全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大型事故的发生,对于
和谐社会建设和提高工矿企业工作环境及安全系数,具有重
要的社会意义。
本项目是在基于行为的机器人系统的基础上,研究
“感知-(理性+情感)-行为”模式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技术。
首先研究机器人在不确定环境移动中的实践序列信息融合理
论和快速环境识别算法,解决移动机器人实时环境认知问题
:其次研究基于时空环境信息和行为学习和进化,实现机器
人的自主学习和初步进化能力;最后研究基于情感的环境认
知与决策的自主导航控制方法,为移动机器人构造“情感机
制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混合控制体系”,力图提高移动机器
人在不确定和未知环境下安全性、自主移动性、自学习和自
适应性等能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提高我市科研院校的
机器人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关应用技术的研究为智能机
器人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尤其对先
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将我市
传统专用机械手行业推广到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移动机器人
制造业中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从而创造一定的
社会效益。
成果普遍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基础自动化系统。成
果技术特征为仪表电气控制系统一体化,有效节省项目投资
,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符合专业技术发展趋势。成果技术水平
居国内先进水平。
基于四川省地震局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震应
急指挥场所与现场技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依据《中国地震
烈度表(GB/T17742-2008)》、《地震现场工作管理规定》
等地震应急现场工作规范要求,依托现有技术支撑系统,实现
震情现场调查与技术支撑系统的无缝连接。通过建设这样一
套地震现场专用的灾情调查软件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统
一高效的管理应急期各类信息和数据;2、实现快速绘制和修
正烈度图;3、实现省中心、现场指挥部、移动端三者之间数
据的同步与共享;4、实现省中心、现场指挥部、移动端之间
音视频互动,做到前端和后端的无缝连接。地震现场灾情快
速调查评估系统中的现场处理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外部接
入的数据和智能终端调查数据进行交互分析与处理,根据专
家经验以及各调查点数据实现辅助勾绘烈度圈。该平台将外
部数据、调查数据以及结果数据整理录入到数据库中,可为
其它评估系统(如地震现场损失评估系统等)提供数据支持
。
本研究成果是自选项目。应用领域:在染料工业的
废水处理上;技术原理:在含有孔雀石绿的水溶液中,加入合
适比例的过氧化氢和盐酸,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亚硝酸钠在
酸性条件下生成亚硝酸,再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
,过氧亚硝酸是氧化性很强的自由基,可以高效降解孔雀石绿
。性能指标:孔雀石绿浓度在80mg/L以下时,降解率可以达
到90%以上。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与现有的其他化学降
解法(fenton体系)相比具有高效(反应时间短),经济(
试剂投放相对较少)的特点。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第一
次把过氧亚硝酸引入到孔雀石绿降解体系,且具有高效,经济
的特点。作用意义:在纺织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降解试剂
投放较少,操作简单,减少染料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推广应
用的范围:用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基本不需要额外购置
设备,应用前景广泛。改进意见:孔雀石绿褪色率只能达到
87%,没有彻底矿化,与其它降解方法联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
该项目由该校服装学院与日本Wacoal株式会社人间
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由日本提供120余元人民币科研经
费。该项目用途:建立动态中国女体体型数据库,为建立中
国原型技术和服装规格奠定理论依据,为产业提供标准人台
和服装细部规格。该项目采用国际通用的马丁仪测量法,测
量人体62个部位,人体采样采用分群、层方法,人体数据处理
采用多元分析,灰色理论进行研究,并通过Sass软件处理。研
究的中国女体数据全面且精确,具国家一流水平,建立的中国
原型技术是国内首创。该项目共测量800名华东女体,300名
华北华南女体,每个样本测量62个部位,建立了动态女体数据
库。开发出华东标准女体人台,研究出标志中国原型技术的
华东女体原型及其结构理论。成果转化条件:开发华东标准
女体人台,每个人台获专利50元,年产量为2万台,可转化效益
100万元。转化投资为2万元(建立模具)。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高速发展,增加了工程建设,工
程建设需要现场地质勘察,勘察公司负责提交勘察报告给建
筑设计公司,完成建筑图纸设计,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必有的
环节,沿海地区(地层)大多是灵敏度较高的软粘土,需要一
种适和该地区勘察的专用仪器,我公司研发的十字板剪力仪
是用于现场测定饱和软粘土的天然抗剪强度的仪器,对灵敏
度较高的软粘土,由于取土制样扰动,影响强度十分明显,采
用本仪器可以取得更接近实际的强度指标,从而增加了工程
建设的安全系数,降低工程成本,节能降耗,是灵敏度较高的
软土层勘探必须的一种仪器。十字板剪力仪的工作主轴外侧
套管密封的保护套管,保护套与工作主轴之间沿轴向方向设
置轴承,在工作主轴下端与保护套之间设有密封轴承,在十字
板回转机构设置密封轴承,由于使用此结构是工作主轴十字
板回转机构,不与泥土接触,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可以有效
地保护十字板及回转机构,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静力认证试验测试
系统,主要包括由测力传感器和有温度自补偿的应变片组成
的信号检测元件和信号处理装置,该信号处理装置具有分流
校准模块,可重新校准应变片的灵敏度;具有远程距离检测模
块,可补偿测力传感器信号电缆内阻对测力传感器桥工作电
压的线路损失;具有调平载荷和应变值归零模块,可将叶片调
平时所产生的载荷初始值和应变初始值自动归零;具有高速
同步数据采集卡,可高速同步采集并保持信号检测元件的输
出信号。
该项研究共包括32篇论文,两本专著,其中8篇论
文已经被EI收录,1篇论文被SCI收录,1篇论文被ISTP收录
。研究成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综合运用G
IS、本体论、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
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从人们空间认知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研究了(1)空间数
据模型与建模方法;(2)空间数据处理与推理方法及可视
化;(3)球面海量数据管理模式和动态变化处理等三个方
面的问题。具体包括:(1)研究了空间关系的描述与表示
,特别是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的集成表达与描述方法。将本
体论的基本思想引入到空间关系推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本
体论的空间关系形式化表示框架。(2)研究了空间关系的
推理,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的动态生成与存取的算法及数据
结构,GIS中多幅地图的缩放漫游及其数据组织,元数据检
查与更新。(3)研究了基于球面Voronoi的动态数据模型,
球面任意实体Voronoi图的动态生成算法,球面空间数据的
层次存储结构和动态索引机制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顾及
地形的全球离散格网层次建模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多分辨率
地形的可视化等。通过研究,该项目组成员在空间数据模型
与建模方法,空间数据处理与推理方法,球面海量数据管理
模式和动态变化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性成果,系统地
探讨空间关系表示、推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问题,为其在实
际问题中得以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设计发展了基于
Voronoi邻近的认知应用方法,为数字环境下发展更符合人
类认知特点的可执行的地图认知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大范围(或全球)区域的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气
象模拟与预报、国家安全、基础地理数据更新等问题的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接触学科前沿,在同行中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促进了GIS学术
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
提升了我国学术界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本
项成果在国内外被公开评价、引用(他引)47篇次,硕博论
文引用(它引)30余篇次。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陕西省
测绘局等测绘部门和承担GIS相关应用项目的多家公司应用
了该成果的空间数据模型与建模方法、基于Voronoi图的K阶
空间邻近关系和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取得了好的应用
效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含有大量的多酚,在植物的叶、
木、皮、壳和果肉中均有一定的分布,目前已经有多种植物
的多酚被人们开发利用。除一些中药中提多酚外,常见的还
有茶多酚,葡萄籽多酚,苹果多酚,莲藕多酚,芦荟多酚,棉子
多酚等。但是有些多酚含量高的植物用来做提取原料成本较
高,现在国内外一些专家的目光都放在了农业副产品和食品
加工业的副产品上。提取茶多酚的原料用不适宜加工茶的老
叶,用葡萄酒厂废弃的皮籽提取葡萄多酚,另外也有人在稻糠
、稻田杂草中提取[43]。也有报道说甘蔗中的多酚含量也很
高,尤其是蔗梢部分,在甘蔗收获时砍下,每年产量很大,一般
就做柴草烧了,可以综合利用来提取多酚。扶雄等学者,做了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对甘蔗中抗氧化活性物进行了功能方面
的与其它水果、蔬菜作比较,发现甘蔗糖厂中多个工序的中
间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比含量较高的水果或蔬菜都高,并发现
甘蔗中的色素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稳定性好[44、4
5]。蔗梢是蔗茎生长点(蔗黄)所在部位,当甘蔗发育过程
(除开花以后),蔗茎的养料尽量提供给生长点,故含有多种
无机元素、蛋白质、淀粉、维生素、氨基酸、酚类、酶类等
。在收获甘蔗时将其砍下,在广西每年有几百万吨的蔗梢,除
少部分作饲料留种以外,大部分作为柴草焚烧。因此蔗梢是
一种提取多酚的廉价原料,把蔗梢榨汁提取多酚类物,提后的
副产物还可以发酵酒精和制作蔗渣饲料等。因此本课题的创
新性及意义为:(1)利用廉价原料提取天然抗氧化物质;(
2)加强甘蔗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附加值。
1.旋翼门装置,可实现车辆车门90度向上翻转的同
时,车门向外侧以及车头方向平移20厘米左右!整个动作一
气呵成。在方便乘客进出车辆座舱的同时。实现更为酷炫和
独特的车门开启方式。
2.旋翼门的开发,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了另
一种不同的选择,在高性能电车开发上,开创了独特的开发
思路,不用拘泥于传统汽车厂商的原有车门开发方案。高强
度铝合金整体切削方案,也为轿车车门提高了安全等级。
3.电动升降尾翼为国内原创设计。非现有车辆所安装
类型。可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设定相应的开启方式和高度
。伺服电机的加持,使得尾翼的高度控制更为精准。为高性
能电车在高速行驶时,能提供足够的下压力,也为高性能轮
胎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持下,在保
持足够的强度同时,还能进一步的减轻整车质量。
植物激素具有含量低、基体复杂、种类多(同一类
激素,如生长素有不同类型)的特点,给其含量测定带来困难
;发展实时、快速测定激素含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同类
激素的同时分析问题,我们发展一种聚多巴胺涂层毛细管电
色谱技术,仅需将碱性多巴胺溶液注入毛细管并静置一段时
间即可制备电色谱柱。该电色谱技术成功用于四种生长素类
物质的同时测定,测定条件下可有效保持它们的稳定。测定
吲哚乙酸(IAA)细菌培养液中的IAA时,我们发现了培养液
中与生成IAA相关的中性物质;为实现植物激素高灵敏检测,
发展了双浊点萃取与叔胺标记相结合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
发光新技术,成功实现植物样品中IAA和IBA的检测,两种物质
的检出限分别为2.5和2.8nM,发现同一植物不同组织间生长
素含量的不同。双浊点萃取在富集的同时,可有效消除基体
的干扰。叔胺标记技术使不具电化学发光活性物质可利用电
化学发光实现高灵敏检测;为缩短分析时间,提高样品通量,
建立了一种基于埃里希反应快速检测IAA和IBA的比色方法,
用眼观察可识别μM的IAA和IBA。该方法成功用于监测豆芽生
长周期内生长素的变化。项目资助下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
影响因子>4的9篇。
该项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摸索工作,得出既适合于
我国目前生产条件,又能与国外检测方法相对应的<111
>硅单晶旋涡缺陷检测方法-1100℃水汽氧化后沸腾择
优腐蚀法显示旋涡缺陷,编制了直拉<111>硅单晶旋涡
缺陷图谱,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该方法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
针对当前干旱驱动机制与农业干旱风险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黄河下游河南濮阳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域,从水循环
系统角度出发,探讨气象、水文和农业干旱驱动机制;在归纳
、评价、优选、构建干旱指标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完善干旱
评估方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内容包括进行以下几个方
面。(1)农业干旱驱动机制探讨在界定气象、水文和农业
干旱概念基础上,以“自然人工”复合水循环理论、气候系
统理论以及作物生理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识别干旱主要驱动
因素探讨驱动作用机制。(2)农业干旱指标体系及应用研
究农业干旱程度,即作物受旱情况与作物自身特性及许多自
然等因素相关,单从一个角度来描述旱情是不全面的,目前常
用的降水量指标或土壤水分指标只是描述地表水、土壤水的
短缺程度,难以全面刻画出干旱对作物的影响情况。另外,由
于农业干旱复杂性及其发生的不确定性,每个干旱指标都是
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的。因此,根据研究区域实际条件及干
旱灾害发生变化的情况,建立合理的干旱指标体系及干旱评
价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3)农业干旱特性研究农业干旱
风险研究目的是为了掌握干旱特性、了解干旱发生的规律,
避免或减轻干旱灾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干旱事件的相关特
性及其发生、演变规律做出比较准确的描述和判断,在此基
础上我们才能通过消除或减少致使干旱发生的因素来影响干
旱发生的频率,预测干旱发生的时间、范围和强度,并及早制
定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损失。(4)农业干旱风险脆弱
性研究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致灾因子,而根源却是承灾体
的脆弱性。因此,开展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并积极探寻降低承
灾体脆弱性的措施,是减缓灾害风险损失的重要前提。农业
干旱脆弱性通常决定着农业干旱风险的高低,因此,选用合适
的脆弱性评价指标,构建合适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对农业
干旱风险分析的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将以研究区农业为对
象开展农业干旱风险脆弱性研究,着重研究政策、社会、经
济、技术等影响区域农业脆弱性的主要因子农业旱灾承载体
之间的量化关系,进一步把握研究区域农业干旱脆弱性的特
性。(5)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根据作物历史、未来的降水情
况、气象因素、作物生长特性建立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指标,
定量描述未来农业干旱程度,并预估产量最终损失。根据时
段降水历史数据,气温的历史数据,分析研究区在气候变化条
件下干旱指标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农业旱灾承载体脆弱性
研究成果,分析未来农业干旱程度及其发生的概率,构建更具
有机理性的评估模型,分析未来农业干旱的风险大小。
主要成果包括:1、在地震重灾区医院开发和实施
了包括门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医疗护理、手术麻醉
、PACS、LIS、合理输液用药、医院感染管理、电子病历质
量监控等内容的全面的医院临床和运营一体化系统。2、在
地震重灾区医院开发和应用基于XMF(可标识架构技术)、
多维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一体化信息系统。3、在地震
重灾区医院进行了具有自由化输入,结构化采集和存储,医
学图例编辑,PACS和LIS与临床信息系统双向传输和共享功
能的电子病历的研究和应用。4、在地震重灾区医院进行了
合理输液、用药对临床电子处方和医嘱实时审查技术和方法
的研究,保证了用药安全。5、采用“先行实施、联网搬迁
”、多医院数据同步运行、数据实时备份等技术和方法,解
决了地震重灾区医院在灾后医院需要在帐篷医院、板房医院
,医院搬迁、医院重建等特殊情况下,恢复和重建医院的信
息系统建设的复杂问题。6、首创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项
目监理管理模式,由全国数字化示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7、本项目开发
和实施了以病人信息为中心,为病人服务的一卡通管理、双
屏显示、排队叫号、自助挂号、自助检验报告打印等信息管
理系统,形成完整的病人就医流程优化支持,提高了病人就
诊的方便性、快捷性和舒适性。
项目组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还将积极进行技术推广
和生产实践,将无抗奶、双歧酸奶、补锌牛奶等产品投放市
场,实现产业化,年生产功能性系列液态奶将达6200万袋,每
袋牛奶增收0.26元,年增销售收入1600万元,年增税收18万元
,年增利润160万元,累计经济效益564.2万元。到2011年前还
可能生产销售9800万袋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1199.2万元,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显著。课题研究成果的高效应用可带动
周边1000多户农民的养牛积极性,给养牛户每年带来2000多
万元的收入,社会效益显著。
采集整理负荷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系统、调度SCA
DA系统等的数据以及气象资料,通过合理选取大用户采样功
率数据样本,分析推断区域内按销售分类的季节性日负荷曲
线特征、分类负荷典型曲线以及夏季和冬季空调负荷典型曲
线。另外提出了气候敏感负荷的一种分时段混合预测方法,
该方法综合使用聚类和相似查询时间序列挖掘技术、线性回
归和自回归平均移动统计分析技术和线性规划优化技术,分
段预测288点气温敏感日负荷,实证测试达到到每点5日平均
相对误差小于7%。典型日负荷曲线分类预测能提高中长期负
荷预测的精度,便于制定减小峰谷差的用电政策/措施,有
效控制电源建设投资,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在电力紧缺时期
,,按需求分类的电力负荷量(例如夏季晚高峰居民负荷量
,各等级受限用户日负荷曲线等)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序用
电对策的定量依据。
通用字符识别系统采用最新的数字图像处理和识别
技术,加入一些快速算法以及自学习算法,识别准确率高,
自适应能力强。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扫描输入、目标搜索、字
符分割、文字识别、人工学习及自学习几部分。软件全部采
用了VisualC++可视化开发环境,在算法实现上,设计并采
用了快速算法,可以实时地完成复杂背景下字符的定位分割
以及自动识别。该系统已经成功地用于福利彩票识别系统以
及车牌识别系统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如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工业检测、机器人视觉
、公安司法、军事制导、文化艺术、商务快车自动识别验证
码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识别系统具有非常高的识别
率和稳定性。易于维护等特点。可以预料,在未来几年内,
该系统将获得广泛应用。详细技术步骤如下:1.预处理:
包括数字图像的自适应灰度化,二值化,滤波。由于具体拍
摄的环境变化不定,我们采用了自适应处理技术,可以满足
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噪声、色彩亮度不均匀所带来的干扰。
2.字符定位分割。3.对定位的数字区域进行尺寸统一,平
滑。4.读入字符区域数据到识别处理程序。5.由识别处理
程序输出识别结果,存入数据库。
一项目概要通过现场实施、分析与评价,进一步优
化和完善港中地区、埕海二区地面工艺标准化设计,建立大
港常规油气田以及滩海油气田地面工艺标准化设计的典型图
、定型图;完成了王官屯、小集、舍女寺、段六拨等工程改
造规划方案的优化研究。依据项目的研究成果,一是建立了
大港常规油气田和滩海油田标准化设计系列典型图和通用图
,有效指导股份公司标准化设计示范工程——港中地区和埕
海二区标准化设计示范工程建设;二是有效指导了2010年产
能建设地面配套的标准化设计实施,规范了地面工艺;三是
指导了王官屯油田等重点区块的地面系统调整改造,其研究
成果已有效指导现场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为大港油田全面推进地面系统的优化简化和标准化设计
与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二创新点1、在大港油田首次
建立了油水井井场的平面布局、井口工艺、管道连接工艺等
标准化设计系列定型图和典型图,为国内老油田优化调整改
造工程的实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也为大港油田现场规模
应用创造了条件。2、首次建立了大港滩海油田地面工艺标
准化设计系列定型图和典型图,为国内类似油田的开发起到
示范作用,并为大港油田滩海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3、首次优化研究的合一撬装增压装置,为大港油田深化
“港西模式”,推进接转站的优化调整奠定了基础。4、就
地切水回掺技术在南部油田首次应用,转变传统的集中处理
分散供水的掺水工艺模式,简化了工艺,为南部高凝原油地
面集输工艺的简化找到了新的途径。
本发明公开了淀粉在制备色谱分离介质中的应用。
淀粉经发酵制粒后可作为一种吸附载体,用于色谱技术领域
,可用于分离极性小的并且流动相中含水少的多官能团的天
然产物。淀粉具有廉价易得、安全环保、性能稳定的优点,
作为一种吸附剂,淀粉能够为化合物的分离和精制工作带来
更多的选择性。淀粉在制备色谱分离介质中的应用,所述淀
粉经发酵后烘干,过100目筛,发酵后的淀粉具有多孔结构。
该项目属于自选项目,应用领域为农产品加工与贮
藏,技术原理涉及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及食品加工
与贮藏工程等领域。本课题组从2012年起对入口即化果冻食
品进行研究,主要对入口即化果冻的混合胶体流变学特性的
影响、淀粉对入口即化果冻凝胶特性的影响以及入口即化果
冻的制备及工艺配方的优化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由于国
内在入口即化果冻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该课题的研究可为
新型果冻食品的研究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并为其推广应用提
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已经成为机器人视觉系统急待解
决的关键问题。考虑到光学信息以光速(约为3×108m
/s)进行处理,空间分辨率高,且运算时间可以极短,在光
学信息处理过程中,输入和输出信息是以图象进行的,不再
需要计算机作图象复原的处理。因此,利用光学信息处理的
实时性、快速性、高度并行以及计算机灵活性的特点,以机
器人视觉图像处理速度的提高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
换光电混合实现机器人视觉系统。在图象特征提取方面,将
“空间匹配滤波”方法应用到机器人视觉领域,并确定不同
滤波小波函数。其原理为:外界物体经过透镜(L1)成象在
液晶光阀(LCLV)上,然后再利用相干光读出,实现由非相
干光向相干光转换。过程如下:激光器发出激光经准直透镜
变为平行光照射在偏振棱镜上,棱镜将光偏振折射到液晶光
阀。液晶光阀的读出光沿原路返回,再通过偏振棱镜入射第
一个傅立叶透镜(FTL1),这样,根据系统原理实现滤波,
即EASLM(由计算机控制输入的选取的滤波函数的频谱)放
在FTL1的后焦平面上,在此完成与读出图象频谱的乘积,由
于EASLM又处在FTL2的前焦平面上,这样再经过FTL2后,由
频域转变回空间域,直接照射在CCD(CCD与主计算机相连通
讯)上,并且读入计算机,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用所选函数滤
波目的。通过二次开发,可以拓宽其应用范围,例如,该成
果除了用于机器人外,还可用于公安、海关、军事等其它领
域中目标图像的实时特征提取及识别。
真三维可视化硬件平台是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出部分
和观察部分,为数字城市、三维GIS、工业仿真设计、虚拟
规划、虚拟人体手术、航空航天虚拟训练、虚拟教学、虚拟
博物馆、虚拟战场等提供一个真三维的立体可视化平台。该
平台是荣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数字化测绘技术
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的组成部分。该平台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也日益
提高。各种大众化的文艺节目、演出层出不穷。各个地方的
企业单位、大中小学校、社会团体等举行各种文艺汇演的次
数增多,对各种演出服装、舞蹈服装等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
大,这带动了现代服装租赁市场的发展。本文对服装租赁业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成果主要的课题来源为: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
东省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信息系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
速,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耕地资源受侵蚀、水涝、次生
盐碱化、酸化和重金属污染等影响而退化,大大降低了农用
地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迫切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
建对耕地数量、质量全面监测的管理新体系。本成果是土地
资源管理、地球信息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软件工程等学
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其技术原理为:1)耕地监测评价:为全
面掌握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每年对大量耕地质量等别渐
变区域,进行抽样监测评价,并根据监测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
更新后的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同时结
合年度更新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形成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
能变化报告。2)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
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
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本项目构建了耕地质量等别“一张图”,全面动态掌握耕地
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实现了耕地质量的监测评价、成果完善
、年度变更、县级成果检核、省级成果汇总、追溯管理应用
等功能,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满足了对全
省耕地质量等别及时、全面、准确的监测、更新、评价与管
理。本成果的性能指标为:1)支持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
和各类主流数据库系统,支持ArcGIS9.3以上GIS平台;支持S
hapeFile文件、PersonalGeodatabase(*.mdb)、FileGeo
database等多种空间数据格式;2)通用功能处理时间<=1秒
。技术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体现在:1)提出了基于高分遥感的
耕地质量监测技术,并与无线视频、智能移动终端、无线传
感器网络及土壤快速检测技术集成,形成了多方式的耕地质
量监测技术体系。2)提出了多源异构海量耕地质量数据管理
分析与挖掘技术,实现了一键式的耕地质量评价;研制了面向
耕地质量等别全程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耕地质量的监测评
价、成果完善、年度变更、县级成果检核、省级成果汇总、
追溯管理应用等功能。3)构建了省-市-县互连互通的耕地质
量等别管理服务模式。根据省、市、县不同层级管理对耕地
质量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多级协同数据更新的业务信息统计
、数据交换与分发反馈技术模式,实现了多级平台数据同步
更新与共享,拓展了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在土地规划、土地整
治、建设用地报批等国土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本成果的软件
系统已通过了第三方测试,技术成熟、不存在安全风险,适用
于Windows操作系统,对运行环境没有特殊要求。成果在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耕地保护、用地报批等业务工作方面提
供广泛的应用服务,形成了完整的耕地质量等别本底数据管
理、业务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模式,为实现土地资源数量
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存在的问题是模型参
数主要适用于广东省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在其他省份应用
时,需要对配置表进行调整。
H20-20机是话音数据综合多功能多业务的程控数字
用户交换机,具有强的数据业务和组网能力,可满足办公室
自动化和适应ISDN发展的需求,可用于工矿企业、事业单位
、宾馆饭店内部通信组成不同的专用网作为分局、支局、端
局及长/市机使用。
所属行业领域机械制造装备成果简介彩色三维人体
扫描与建模技术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
技术,主要用于对人体空间外形进行扫描,以获得人体表面的
空间坐标,通过算法实现三维实时重建,在虚拟世界中创建实
际人体的数字模型,极具先进性。研制的系统采用非接触测
量技术、真彩色建模技术、高速数据处理技术、实时拼接技
术、光照补偿技术、点云优化技术等先进的核心技术,在三
维人体扫描与建模方面真正做到了高速,高清晰度,高质量,
操作方便。彩色三维人体实时扫描与建模系统配有硬件设备
,结构可靠,运动稳定。扫描一次成型,耗时短,精度高。模型
数据配有专业处理方法,直接生成三维打印机兼容的文件,与
打印机无缝结合。同时,该系统还配有手持式扫描设备,能够
实现对局部空缺的补充扫描。性能参数扫描帧数:10帧/秒
扫描精度:0.5毫米人体扫描建模时间:<30秒技术优势技
术创新点:采用了非接触测量技术、真彩色三维建模技术、
高速数据处理技术、实时拼接技术、光照补偿技术、点云优
化技术等科技含量高的核心技术。自我评价及效益分析能够
快速扫描出完整彩色三维人体模型;能够解决模型精度低的
问题;操作方便;减少了后处理的工作;极大降低了人体数据
模型的制造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合作方式:面议。联系
方式联系人:黄明吉联系电话:13641319910传真:010-62
332538电子邮箱:huangmingji@263.net
湖南地区茶叶采摘主要集中在谷雨前期,基本依靠
人工采摘,随着采茶工的人工成本逐年上涨,导致茶叶价格也
水涨船高,而且采茶的季节性太强,容易出现严重的“招工难
”。目前,市场流行的多人操作弧形采茶机械或单人操作的
推子式采茶机需要先将茶园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改造,采茶
时采用切刀齐刷刷地采下。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品种整齐、发
芽程度一致、生长密集的茶树,且一刀切的方式要求采茶工
耐心细致、技术熟练,采下的茶叶还会参差不齐。因此,研究
人工智能的茶叶分级识别算法,开发新型的可基本替代采茶
工的智能采茶机器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需求量大,市
场前景好。本项目提出了在采用免疫优化算法与Q-shift双
树复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茶叶图像分割及纹理图像检
索;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实现了茶叶嫩芽在自然
光照条件下的分级识别;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智能采茶机器人
主控硬件电路及相关的软件系统,包括采茶机械手双路视频
输入、茶叶分级识别算法的FPGA硬件电路设计;采茶机械手
臂及附属各采摘头动作控制算法程序设计;GPS定位与无线数
据传输功能模块软硬件设计及人机交互系统等。发表论文3
篇,获得国家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2项。项目研究成果适合应用到智能采茶机器人相关
设备。
模拟在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环境下放气阀膜片的可
靠性试验。可以进行放气阀动作次数的计数及动作频率的控
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市场前景:适合增压器生产厂家
及放气阀厂家购买使用。鉴定情况:技术成熟。发展阶段:
批量生产。适合生产或合作的企业:适合增压器生产厂家及
放气阀厂家购买使用。合作方式:提供产品,负责安装培训
。
油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对油气生产过
程选择性的实施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生产井站装上
“眼睛”和“大脑”,打造“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
控、智能管理”,用全新的信息化管控模式,替代传统人工管
控模式,实现生产管理“零距离、零时限”,全面提升油气生
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一、项目形成多项专利,发表多篇论文
,获得多项奖励1、形成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明专利1项(1
)“撬装固液分离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20472710.X;(2)“抽油杆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1420472808.5;(3)“井口封隔引流装置”获
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420472139.1;(4)“气
动油管震击锤”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42047
2571.0;(5)“井口拆装辅助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201320518670.3;(6)“水冷式防火消音器”获
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689685.5;(7)“油
气管线连接法兰开口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320556868.0;(8)“油管防碰降噪装置”获得国家发明
专利,专利号ZL201210110560.3;(9)“非承载式抽油机井
工况测试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42028
6938.X;(10)“一种油井油气水三相流智能分离器”获得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420428078.9;(11)“一种
阀门电动执行器的连接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ZL201420427971.X;(12)“气液两相流在线检测装置”获
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020644992.9;(13)“安
全监控记录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320
004874.5;(14)“一种抽油井智能数据采集箱”获得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620789511.0;(15)“一种温压
变送器壳体及拆卸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620893040.8;2、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篇(1)《凝析
气田增压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发表在2013年4月《油气田地
面工程》杂志上;(2)《提高大斜度水井分注有效率工艺试
验》发表在2013年5月《油气田地面工程》杂志上;(3)《
文南油田信息化区域管控技术》发表在2016年2月《工业》
杂志上;(4)《四项新技术中原老区生产信息化建设》发表
在2016年3月《工业》杂志上;(5)《中原老区生产信息化
运维体系建设》发表在2016年3月《经济》杂志上。3、获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河南省及中原油田分公司6项奖励
(1)《东部老油田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探索与实践》2016
年11月被审定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第二十五届管理现代
化创新一等成果;(2)《老区油气生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
建与应用》2016年11月被审定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第二
十五届管理现代化创新二等成果;(3)《抽油机非承载式功
图计量技术》2016年12月获得中国石化“十二五”油气田开
发优秀项目;(4)《依托数字化管控技术实现老油田安全环
保开发》2015年5月获得河南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三等奖;(
5)《以数字化为依托推进采油区体制创新》2015年9月,在
石油企业协会组织的“互联网+”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获得优
秀论文三等奖;(6)《数字化油田抽油机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获得中原油田2015年度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二、项目先
进性1、非承载式工况测试技术根据技术查新报告显示,非承
载式工况测技术中,“关于‘通过检测抽油机游粱应变,利用
胡克定律计算悬点载荷’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属于
首创技术。该技术是2013年中原油田分公司承担的中石化重
点先导试验项目,已列为中原油田信息化建设功图计产的首
选设备,在中原油田全面推广使用。2、油井自动计量撬技术
油井自动量计量撬工艺装置,和目前常用的计量装置相比,具
有录取参数全、全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等技术优势。3、
视频前端智能分析技术采用嵌入式前端分析模块,结合多年
总结摸索的油田井场生产行为定制开发优化的算法,可根据
油田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自学习,对抽油机往复运动、树木晃
动等非报警事件进行有效过滤,仅对人员、车辆等非法闯入
进行报警,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误报率。《智能监控及分析
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的(专利号:ZL201320004874.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政策的逐
步落实,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出
行方式之一。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运行速度快、载客量大和良
好的舒适性等优点,是连接众多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公共交
通的首要选择。截止到2021年年底,全国总运行铁路里程达
到15万公里,总运行高铁里程达到4万公里。在全国轨道交
通2030年规划中,目标建成“八纵八横”的贯通全国大动脉
的高铁线路,将祖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相连接。伴随着轨
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轨道交通带来的便
捷,与此同时,其安全性、可靠性在轨道交通正常运行中是
至关重要的一环。为确保轨道车辆安全运行,需要对轨道交
通的轨道结构和线路进行实时监测,测量轨道承载结构的整
体力学行为,实现关键承载结构的安全监测与评估、早期预
警以及故障诊断。全国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软土沉降、轨道
变形、轨道板碎裂等多种问题,这些轨道设备的监测主要依
靠人工定期检查来完成,不仅不具备时效性,而且劳动强度
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在轨旁广泛布设无线传感节点,
构成无线监测网络,是保证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手段。
当前,蓄电池供电是无线传感网络的主要供电方式,
依靠蓄电池供电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有些电子装置安装于不
易接触的场合,实施困难、成本过高,维护周期频繁,工作
量巨大,同时还存在由于电池更换不及时导致无线传感节点
失效的风险;另一方面,对大量的废旧电池的处理也会造成
环境污染。研究环保、可再生的环境能源获取装置代替电池
供电,为数量巨大、分布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供电是
实现轨道无线监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轨道车辆的运行
速度快、车辆载客量大,运行过程中因轨道不平顺导致其激
励和诱发了轨道不同程度的振动,将这部分振动能量采集并
转化为电能存储,作为电源供给无线传感网络使用,是解决
问题的较好途径。采用压电材料作为轨道振动能量转换的关
键部件,利用压电材料具有的正压电效应,采集轨道振动的
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进行存储和再利用。高效的利用振动
能量所转化的电能,不仅可以作为轨旁传感设备的电源,能
够代替或者减少蓄电池的使用,并且能够间接的减少电缆的
铺设,降低安装和维护的费用。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产量占全
国小麦总产的27.5%。针对麦田耕层变浅、施肥过量及由此
引起的肥种协同差、养分效率低等问题;历时多年,研发集成
了麦田立式旋耕改土节肥增效关键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1)研制出新型立式旋耕机,
发明了麦田深耕的立式旋耕处理技术,解决了土壤结构差、
供肥能力低的问题,提升了肥料效率,制定了立式旋耕整地技
术规程。经连续多年试验研究,研制出了新型立式旋耕机,耕
深、耕深稳定性、耕后平整度、植被覆盖率、碎土率等均高
于国家标准。发明了立式旋耕处理技术,制定了《立式旋耕
整地技术规程》;获得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2
)提出了麦田立式旋耕的适宜耕深,明确了立式旋耕麦田土
壤的养分变化特性,研究了立式旋耕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
构成及群体微环境的影响,揭示了麦田立式旋耕改土节肥的
生理生态机制;创建了麦田立式旋耕改土技术。麦田立式旋
耕20~30cm(FL1)、30~40cm(FL2)两个耕层厚度的小麦
比旋耕(12~16cm)分别增产18.5%、23.5%,FL1﹤FL2;下茬
玉米季分别增产10.4%、5.8%,FL1>FL2,与当季相反,两季差
异均不显著;说明提高产量的适宜耕深为20~40cm;综合成本
、经济、效率等因素,耕深宜为30±5cm。麦田立式旋耕
促进了小麦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特别是根干物质积累,增强了
灌浆期功能叶光合性能,增加穗粒数,改善田间微环境,提高
抗逆能力。显著降低当季小麦拔节期、灌浆期10cm耕层紧实
度及拔节期20cm耕层紧实度,提高养分偏生产力及氮回收利
用率。小麦季,深耕处理的养分偏生产力提高5~19个单位;
玉米季,提高3~15个单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提高19.53~3
1.77%。创建了麦田立式旋耕节肥减施技术,减施20%氮肥,增
产2.17%~3.02%;在相同管理措施下,技术示范区增产847.5
kg/hm2,增幅14.24%,纯收益增加217.7元/hm2,实现了节本增
效,制订了《小麦玉米耕作栽培技术规程》。(3)建立了养
分高效小麦品种的鉴定指标体系,研制出专用肥配方;集成了
立式旋耕、养分高效品种、优化施肥协同增效技术模式。利
用437个高遗传多样性小麦材料,通过综合频数和相关性分析
,提出了需同时满足产量(≥7500kg/hm2)、氮收获指数(N
HI≥0.87)、籽粒氮利用效率(GNUE≥36kg/kg)为主的小麦
氮高效综合评价指标;筛选郑麦7698、周麦16等38个氮高效
品种;研制出专用肥配方2个。集成了麦田立式旋耕改土节肥
增效技术模式,①麦田立式旋耕30±5cm;②选用小麦专用
肥配方;③采用养分高效品种,种肥同播等协同增效技术。集
成技术小麦增产963.0~2401.5kg/hm2,增幅10.31~33.2%;
玉米增产346.5~1652.5kg/hm2,增幅3.3%~17.5%。取得显
著增产效果。(4)实施“百县千乡”平衡施肥科技工程,采
用“深耕测土、随种配肥、个性化设计、专业化服务”模式
,实现了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以河南省平衡施肥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实施“百县千乡”
平衡施肥科技工程,采用“深耕测土、随种配肥、个性化设
计、专业化服务”的技术体系,建成覆盖河南全省粮食主产
区的配肥网站28个,技术指导服务站56个,辐射84个县(市)
区的终端服务站点,实现了大面积示范应用。2019、2020共
计推广1980万亩,增产18.9亿kg,增收28.1亿元,社会经济效
益显著。发表论文46篇,出版著作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2项,企业标准2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专用肥配方登记证2个。
本成果针对河北粮食主产区山前平原、低平原,粮
田长期重用轻养,偏施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缓冲性下降
、肥效降低,影响“藏粮于地”战略实施问题,在国家和省项
目支持下,历经数年攻关,取得如下主要创新:1.揭示了两区
粮田土壤肥力40年演变规律,创新了养分调控原则。通过对
土壤监测数据系统分析,查清了“有机质、有效磷西高东低
,速效钾东高西低”的分布现状;发现40年来土壤“有机质、
有效磷持续升高,速效钾先下降后快速上升”的演变规律;通
过对6000个试验和20万条土壤数据的分析,建立了耕地质量
评价体系,制定出山前平原“减氮、稳磷、稳钾、持续增加
有机质”,低平原“减氮、增磷、控钾、快速提升有机质”
的养分管理原则,为不同区域土壤养分有针对性调控提供了
理论依据。2.明确肥力因子提升参数及对作物产量的贡献,
确定了区域培肥目标与优化施肥量。发现秸秆碳转化为土壤
有机碳效率为9.1-18.6%,平均年固碳速率0.26-0.63t/hm2,
土壤每盈余100kg/hm2磷素或钾素,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
2.8和2.7mg/kg。确定山前平原与低平原有机质最低培肥目
标值分别为17.6g/kg和16.9g/kg,有效磷30mg/kg和26mg/kg
,速效钾141mg/kg和126mg/kg。低于目标值时,有机质提高1
g/kg,小麦玉米产量平均增加225和354kg/hm2,有效磷提升1
mg/kg,产量平均增加157、146kg/hm2,速效钾提高1mg/kg,产
量平均增加50、77kg/hm2。分析6000个短期试验和多个长期
定位试验,确定了两区小麦玉米氮磷钾优化施肥量,为土壤肥
力提升和养分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创制了提升耕地质
量的4项技术与产品。玉米秸秆改粉碎还田为切段2-3cm还田
,提高碳转化效率8.0-22.5%;明确有机肥替代化肥适宜比例
范围为15-30%,提高碳转化效率6%;阐明氮、磷、钾肥最优施
用深度分别为8-16、16-24、和5-24cm,氮肥利用率提高11.
4%;创制“尿素硝铵溶液+聚磷酸铵”的液体复合肥2种,构建
了小麦玉米周年全程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4.集成创新了耕
地质量提升与养分精准管理综合技术模式。山前平原以维持
高肥力水平与养分高效利用为目标,集成“秸秆切段还田+有
机替代+养分立体精准调控+全程水肥精准调控”为核心的地
力保育技术模式;低平原以耕地质量与粮食产量协同提升为
目标,集成“秸秆切段还田+増施有机肥+养分立体精准调控
+全程水肥精准调控”为核心的技术模式。该成果授权专利
5件,软著12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8篇,制定地方标准
1项,经院士等7位专家评价:整体达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近3年,累计推广7547.3万亩,土壤有机质提高0.45-0.65g
/kg,肥料利用率提高5.6个百分点,增产粮食9.60亿kg,新增
产值25.16亿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目前市售的米卷都是由精米加工而成,由于米糠和
胚芽被去除,精米的营养成分已损失大半,再经高温杀菌、机
械搅拌等制作出的精米副食品更是让所剩无几的营养成分消
失殆尽,吃这样的副食品虽然饱了口福却对身体无益,长期食
用还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而糙米仅去掉最外层的稻壳,
完整保留了米糠和胚芽,糙米皮层的各种营养元素均衡,人体
所需的脂肪和膳食纤维含量都比精米高。糙米的米糠中富含
硒,铁,锌,铜,锰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高出精米好
几倍,显然,食用糙米有益健康。不过也正是因为糙米的营养
成分高于精米,糙米中的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抑制了淀粉
颗粒吸水膨胀和糙米中的脂肪与淀粉形成的复合物,致使糙
米糊化困难,胶凝不易,加之糙米的硬度大大高于精米,因此
,用糙米制作米卷等副食品必须改变其不适合加工的品性,取
其精华,使糙米成为大众食品原料,造福于民。本发明的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以糙米粉为主料,以全玉米粉、魔芋粉、全脂
奶粉、大豆卵磷脂等为辅料,按一定重量百分比配比,通过特
定的制备工艺制作,既使糙米易于加工,又保留糙米的营养成
分,且食用酥香可口,营养丰富,有利健康;解决现有技术中糙
米不易加工,只得用精制大米作原料加工副食品,使得副食品
缺乏营养,不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等问题的糙米卷及其制备
方法。本发明是将糙米用碾米机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副产品
主要是米糠,米糠的各种营养元素均衡,人体所需的脂肪和膳
食纤维含量都比精米高,但米糠风味很差,不能直接食用,加
之米糠中的油脂容易发生哈败,因而米糠一直以来只用做饲
料。本发明经多次研发试验,在米糠中加入糖、柠檬酸、大
豆蛋白、变性淀粉、水并搅拌均匀后,再通过挤压膨化机进
行膨化,干燥、粉碎等高温高压工序处理。米糠在与糖和酸
一起挤压膨化的过程中发生水解、中和及美拉德反应,在消
除米糠异味的同时使米糠产生香味,口感变好,同时也使米糠
油脂中的脂肪酶钝化,不易哈败,使米糠适合米卷制作。该糙
米卷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糙米粉、全玉米粉、魔芋粉、大豆卵
磷脂等原料,按一定重量百分比配比后,通过特定制备工艺制
作而成。由于糙米的营养价值高于精白米,玉米具有补血养
心、软化血管等功效,魔芋具有减少体内胆固醇积累的作用
,对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有较好的效果,大豆卵磷脂能够有效
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淀并清除部分沉淀物,从而使该糙米
卷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预
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本发明选材、配比科学,既使得
糙米易于加工,又保留了糙米的营养成分,口感酥香鲜脆,不
含任何化学防腐剂,安全卫生,有益健康。彻底解决了现有技
术对糙米不易加工,采用精制大米作原料制作米卷缺乏营养
,不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问题;适合所有消费者长期、大量
、放心食用。无无
IDM30系列智能测控仪表是针对电力系统、工矿企
业、石油化工、钢铁冶金、轨道交通、公用设施、智能建筑
等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的电力监控需求而设计的。采用最现
代的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集合全面的三相电量测
量/显示、能量累计、电力品质分析、故障报警、数字输入
/输出与网络通讯等多功能于一身。IDM30具有极高的性能价
格比,可以直接取代常规电力变送器、测量指示仪表、电能
计量仪表以及相关的辅助单元,亦可作为电力监控系统(S
CADA)之前端元件,用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工业标
准的RS-485通讯接口和MODBUS通讯协议,使得组网轻松便捷
,扩展模块的CAN通讯功能扩充了网络的使用,双现场总线
大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网络的适应能力,并具有遥信、遥
测、遥控、遥设功能,是SCADA系统理想选择。再加上丰富
、灵活的I/O功能,使得它完全可以胜任作为分布式RTU的要
求。性能指标精度要求:功能参数精度实际达到精度相电压
V1,V2,V3,Vlnavg0.20.2线电压V12,V23,V31,Vllavg
0.20.2电流I1,I2,I3,Iavg0.20.2有功功率Pa,Pb,Pc,
Pcon0.50.5无功功率Qa,Qb,Qc,Qcon0.50.5视在功率Sa,
Sb,Sc,Scon0.50.5功率因数Pfa,PFb,FPc,Pfcon0.50.
5频率F0.02Hz0.02Hz相位¢V1,¢V2,¢V3,¢I1,¢I2,¢I31
度1度有功电度Ep_imp,Ep_exp,Ep_net0.50.5无功电度Eq
_imp,Eq_exp,Eq_net0.50.5需量P_dema,Q_dema,S_dem
a0.50.5电压不平衡U_unbl0.50.5电流不平衡I_unbl0.50.5
电压电流总谐波含量THD_v1,THD_v2,THD_v3,THD_vavgT
HD_I1,THD_I2,THD_I3,THD_Iavg0.50.5偶次谐波含量TH
D_v1_even0.50.5奇次谐波含量THD_odd0.50.5电压电流各次
谐波含量2~31各次谐波分量0.50.5电压波峰系数Ucf0.50.
5抗电气干扰性能:功能技术要求实测快速瞬变干扰ⅣⅣ静电
放电干扰ⅢⅢ辐射电磁场干扰ⅢⅢ浪涌(雷击)干扰ⅣⅣ工频磁场
干扰ⅤⅤ脉冲磁场干扰ⅣⅣ高频干扰ⅤⅤ机械性能:功能技术要求
实测振动Ⅰ级Ⅰ级冲击Ⅰ级Ⅰ级碰撞Ⅰ级Ⅰ级应用前景由于现在国
内大部分高档仪表需要进口,IDM30系列智能数字测控仪表
大规模生产后,只要占有市场份额的0.1%,就可为国家节约
外汇8000000美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00000人民币,利润约
15000000万。同时可解决数十个工人的就业问题。IDM30系
列智能测控仪表是针对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石油化工、钢
铁冶金、轨道交通、公用设施、智能建筑等自动化水平要求
较高的电力监控需求而设计的。在国家的十一五计划中,都
属于一些要重点发展的行业,因此前景非常广阔。
计划外自选项目。为了提高抽验伪劣药品的准确率
,严厉打击制售伪劣药品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创新监管模式,积极推行“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
、目标抽样、法定检验、行政处罚”的运转模式。2006年4
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药品快速检测车首批装备
到湖北省16个市州局(所)。药品检测车抵达潜江后,我们
经过几年的运行后发现车载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近红外检测模
型量较少,使得药品检测车的检测范围受到局限,限制了药品
快速筛查的效率,根据省局安排结合我市的用药状态及药品
市场情况,我所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针对中药材“
川牛膝”为分析对象,开展了“川牛膝”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工作,有效拓展了近红外方法的应用
领域,改变了药品快速检测车模型的不足,使药品检测车为我
市所用。原理是:近红外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
快、无需耗损样品和化学试剂,及易于实现现场分析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
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
将近红外光谱所反应的样品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
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
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
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方法。性能指标:通过近
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川牛膝药材近红外的定性鉴别模
型可以快速、准确识别川牛膝的真伪。建立川牛膝药材近红
外定性模型,在药品检测车的运行实践中发现,这种模型可以
准确识别川牛膝药材的真伪,利用近红外光谱可进行药品的
打假初筛,特别适合中药在线及基层药品抽验中快速分析,在
稽查打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打假查劣的准确性和实效
性,有效拓展了近红外方法的应用领域。本方法改变了传统
药品检验方式,通过光纤探头探测样品,获得样品的近红外光
谱并在3分钟内准确得到测试结果。提高了药品现场检验效
率,降低了药品检验综合成本。技术成熟,适用于中药材川牛
膝的定性鉴别。本技术安全、适用。由于中药材本身成分复
杂,植物本身含有大量糖类、蛋白质类有很大关系,少量的药
物活性成分对光谱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因此模型相关性阈值
设定为97%,就是为了通过提高样品光谱与模型的匹配度,从
而鉴别出假冒的中药材。我们还要根据政策调整研究方向。
市场监管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快检研发也是一个没
有停顿的逗号。我所准备在我市药品生产企业在全国中标的
基本药物中选取几个品种开展近红外研究,进一步扩大快检
的范围。2009年被载入了《湖北省药品快速检测方法汇编》
,并在我市药监系统中被评为2010年度“药品快速检测方法
”创新成果一等奖励。
项目围绕分数阶随机微分方程的随机共振现象与行
为展开研究。20世纪80年代随机共振提出以来,即被尝试用
于解决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许多模
型也被证实能够产生随机共振现象。然而,对于分数阶随机
微分方程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研究从数学和力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分数阶随机微分方
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进而研究其随机共振现象的产生机理
及参数相依性,建立严格的数学理论,为后续工程应用奠定基
础。集中研究如下四方面的内容:全局耦合分数阶振子的协
同共振行为;受限空间的过阻尼振子的随机共振和超谐随机
共振研究;布朗运动模型的数学解释:极限环与定向输运现
象;Ornstein-Uhlenbeck噪声驱动的过阻尼广义Langevin方
程的共振。
1、康复新理念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
的可塑性,主要分为功能重组和代偿两类,而肢体主动或被动
的康复训练可以导致中枢神经映射区域的变化。强化的目标
导向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功能的重塑和代偿,有效恢复受损的
功能和能力。上肢和手部五指多关节同步协调的功能动作,
需要肢体空间动作和手部精细动作的配合,是大脑对上肢和
手指动作的协调控制结果,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满足了不同
病程精细动作的康复需要。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创伤
性脑损伤、术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引
起的手部功能障碍患者。3、背景技术目前,脑血管疾病引发
的中风偏瘫、工伤、手术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
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了解决患者的医疗疾病,恢复患者的劳动
和生活能力,现在人们越来越接受采用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
康复训练的医疗方式,但目前上肢训练机器人缺少针对人体
手臂末端的训练,独立手部训练设备功能不全,捆绑手指后极
易脱落,达不到康复训练效果。手部的训练原则练伸不练屈
,基于这一原理出发,来开发有康复效果的手部训练机器人,
以前专利中,由于机械手互换过程繁琐,四指无挤压效果,拇
指极易脱落,但这在实际使用中是十分重要的。4、性能指标
:(1)被动训练:适用于肌无力患者的康复训练,能够保持
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等;(2)主动训练
:充分发挥患者残存能力,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完成功能训练
;(3)技术参数:关节运动范围和速度的调整满足日常生活
和生活需要,活动范围:腕部背伸:0°~60°和手
指伸展长度35mm;运动速度范围:腕部屈/伸:0°/s~
30°/s;外力补偿满被动训练、助力训练到抗阻训练的
不同需要;机器人具有软件限位、电气限位和机械限位三重
安全限位功能;训练过程语音引导,痉挛的识别与处理;逼真
的虚拟现实场景和丰富的游戏,激发患者训练的主动性;手部
非捆绑式的机械臂穿戴结构,实现整体快速穿戴;该成果可以
单独用于手部康复,也可以用到上肢康复机器人上,将手指和
上肢的训练结合起来康复效果更佳。5、成果的创造性、先
进性:(1)本成果采用加入弹簧结构自动调节宽度以适应
不同的手掌厚度;采用滚动式乳钉带轮推板式结构以实现手
部固定和适应不同的手指长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手部康复
设备手部固定不稳定、易脱落、使用不灵活、手部康复训练
功能等技术难题,提出一种能满足不同人的左右手、完善患
者手部精细动作康复训练的左右手通用的康复训练手部装置
,独特手部结构解决了上肢和五指多关节同步协调训练的需
求。真正满足了上肢和五指在不同病程精细动作康复要求。
该成果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2)用到可
互换康复机器人上,将手指和上肢的训练结合起来康复效果
更佳(安阳神方康复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可互换上肢康复
机器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有手指训练的上肢康复机器人)
(3)主动阻抗训练完成主动运动和自主运动控制(4)康复
评估客观反馈康复训练效果,支持智能优化训练处方(5)身
临其境的虚拟环境和视听体验感受,充满挑战和趣味的康复
训练,让患者充满希望(6)手部五指参与的同步训练实现手
指精细动作的康复(7)非捆绑防脱结构实现手部调整与快
速穿戴(8)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示教(9)训练过程语音引导
6、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国际先进,国内空白。7、预期
效益(1)经济效益:按年销售100台计算,年销售收入1500
万元,上交各种税费100多万元。(2)社会效益:减轻患者
痛苦,减轻家庭压力,提高肢体残障者生活质量、解除肢体残
障者家庭后顾之忧、康复一人,解放全家;节省人力,减轻医
生负担,提高服务效率,让更多的患者得到较为科学的康复服
务。推动并促进我国康复事业进一步发展。
本项目为自选项目,主要研究智能机器人的自动定
位与纠偏控制方面。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利用携带的传感器获
得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的智能系统。其本身具有完备的感知
、分析、决策和执行等功能,可以像人类一样独立完成环境
中障碍物和目标的检测,并且自主规划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
置路径,在自动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系统是一
款自动定位与纠偏的操作系统,是自动定位与纠偏理的必备
软件,可以实现自动定位与纠偏的信息进行管理,掌握定位与
纠偏的基本动态,信息化的操作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定位与
纠偏综合实力。
随着元江水果种植面积的增加,果农病虫害防控措
施的不科学不到位和受“天然温室”,花果四季飘香,实蝇极
佳繁衍生息场所等因素的影响,元江实蝇的危害也呈现出逐
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造成果实外观品质变差,商品果率明显下
降的态势。农民乱施药、频繁用药等现象较普片,造成农作
物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佳,果品农药残留量增加,品
质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元江水果产业的发展。要
改变这一现状况,为更好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高元江水果
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走绿色综合防治之路。本
项目以推广食诱、性诱和色诱技术为主,太阳能杀虫灯为辅
的防控技术,实施农业、物理与生物农药防治相结合的配套
技术示范推广,加快实蝇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水果产
量、品质和经济效益。项目结合元江实际,紧抓热点,突出重
点,找准难点,科学组织,大胆探索,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
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一、通过项目的实施,示范区实蝇防
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平均每亩1.48次,平均亩减少农药
使用量96.1克。平均亩节约农药和劳力投入成本85元。10.
6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10186.6千克,节约农药和劳
力等生产成本901万元。二、组装集成了一套符合元江实际
,集农业、物理、生物和生物药剂防治等技术为一体的实蝇
综合防治技术,编撰形成了《元江县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4年至2015年在示范区应用,综合防治效果达55%以上
。三、示范带动元江实蝇综合防控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两年累计示范推广10.6万亩,辐射带动34.99万亩次,最终
增加经济效益为1719.4935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元江实蝇绿色
防治技术的推广普及。
一种智能电子渔漂,其特征是:所述智能电子渔漂
包括传感器、单片机电路、电源和提示装置,所述单片机电
路包括单片机和保护电阻,所述传感器接入单片机,所述单片
机通过所述保护电阻接入提示装置,所述电源分别接入单片
机和提示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子渔漂。本发明包括
传感器、单片机电路、电源和提示装置,传感器接入单片机
电路,单片机电路接入提示装置,电源分别接入单片机电路和
提示装置。本发明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渔漂存的技术问题,
而提供一种人们能更好的掌握垂钓的提杆时机且使用寿命长
的智能电子渔漂。
一、成果简介企业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信息系
统,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率OEE和完全有效生
产率TEEP,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目标;以系统的检维修体
系设计为载体,以全员行为规范为过程,全员参与为基础的
设备人机系统精细化管理体系。本系统是一套涵盖了设备全
寿命期要素的综合管理平台,建立了基于TnPM体系的机加工
行业首个信息化生产维护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符合生产
型企业的设备基础数据体系和信息化维护保养体系。系统的
目标市场是资产密集型生产企业,尤其是有着大规模数据库
应用的行业,如冶金、钢铁、电力、矿业、烟草、交通等制
造业。本系统实现了将资产与设备管理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
管理,从设备的采购、投产应用到运行期维护保养、后期的
报废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维护及分析,以
降低停机时间、故障发生率等,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
效率,而且通过本信息系统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管理部门
的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解脱了那些繁重的手工劳动,实现
了设备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计算机化。
DYW89低压雾发生器是一种将药物雾化成雾化颗粒
供呼吸道疾病患者作吸入疗法的医疗器械,是目前市场上使
用超声波雾化器的更新换代产品,属国内首创。该产品克服
了超声波雾化器的所有缺点,具有吸收效果好、操作简单、
使用压力低、价廉物美等优点,适宜医院、诊所和家庭使用
。
随着电力负荷需求的持续增长,新建机组的快速投
运,火力发电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机组安全、高效运
行的重要性凸现,而设备性能的实时监测、准确评估与提示
直接影响到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
关重要。由于提高机组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及可靠性是电厂节
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机组的各项性能和经济指标进
行监测与管理是这项工作的核心,所以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
有限公司营口电厂、华北电力大学机组运行优化技术研究所
共同设计并开发了“营口电厂机组经济运行评估与支持系统
(EES)”,为电厂开展相关的节能工作提供一定的手段与
途径,辅助其达到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目的。EES系
统基于全厂热力系统图,在线计算整个电厂的各种效率,包
括锅炉、汽机及辅助系统等,以及各种损耗,包括煤、水、
电、热耗等,通过这些性能指标及偏差分析,描述出机组的
运行经济状况;管理部门则可以将这些煤耗率、厂用电率等
大的计划经济指标,按运行岗位分解成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
,并落实到各值、班组以及个人,在各值间定期检查与评比
,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热情,优化机
组的运行过程。软件主要功能包括:1、 性能指标监测;2
、 可控耗差分析;3、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分析;4、 在线
热力试验;5、 小指标考核;6、 班值竞赛管理;7、 实时
技术监督目前大部分火电企业小指标核算的自动化程度都不
高,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
准确性,可以应用EES实现经济指标的自动考核与竞赛,以
提高管理的水平。但是,随着电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厂级
监控信息系统(SIS)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但一般采用分
步实施的模式,只建立了实时数据库平台与生产画面监视,
普遍缺乏有效的专业化应用功能模块,所以,EES可以作为
SIS系统的进一步扩展与完善。1.核心技术创新点1) 基于
COM组件的软件结构软件采用COM组件技术开发的平台,各种
功能及业务逻辑均以组件方式开发,实现“软件总线”和“
热插拔”的功能,保证系统能够快速开发部署。将性能耗差
等专业计算方法封装,提供二次开发平台(SDK),可以在
VB/VC、EXCEL/VBA、.NET等多种开发环境下使用,提高软件
的应用灵活性与生命力。2) 在线性能监测建立热经济性在
线分析的数学模型,解决了常见的问题,例如:(1) 末几
级湿蒸汽抽汽焓及排汽焓的确定(2) 回热系统计算基准流
量的选定(3) 门杆轴封漏汽等小汽水流量的确定(4) 机
组变工况热力计算的处理3) 耗差分析理论基于电厂回热系
统计算的并联矩阵法理论,建立了以流体网络理论为基础的
火电厂热力系统的网络计算法;引入了实时基准工况概念,
实现自动寻优功能,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
耗差分析,初步形成了实时耗差分析理论。4) 在线热力试
验利用性能计算组件,可以实现热力试验的在线进行,自动
生成试验报告,使运行与管理人员随时可以了解机组及设备
目前性能及运行水平。5) 小指标实时考核基于实时数据库
对各种运行小指标进行在线分析,克服由于人工考核造成的
数据不全,考核过程不公开,以及结果延迟等缺点,并对运
行人员进行即时地提示与指导,提高小指标管理水平。6)
实时技术监督建立全厂基础数据平台,在对机组参数进行
采集、监测、统计及分析的基础上,以电厂九项技术监督管
理为主线,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机组运行全
过程动态分析,进行运行优化指导,设备状态检修指导,调
节系统优化分析,实现电厂技术监督计算机动态管理和考核
。2.立项背景随着电力行业改革推进,发电企业面临日趋激
烈的竞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发电企业不断追求的
目标。国内早在80年代就开始推广机组经济性在线监测,并
融入DCS中,或者有通过引进大型性能分析软件,也有专门
开发的在线监测系统,但实际应用并不很成功,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的可靠性差,不能真实反应实际
情况。(2)基准值选取不合理,未能考虑负荷变化等因素
。(3)对机组经济性的各种影响因素未能充分分类。(4)
缺乏合理的考核功能。为节能降耗,提高华能营口电厂机组
经济运行水平,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开发“机组经济运行评
估与支持系统(EES)”,是以实时数据库为基础,以经济
运行和提高发电企业整体效益为目的,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
术和合适的专业计算方法,实现整个电厂范围内的信息集成
与共享。通过“机组性能分析模块”对机组的各项经济指标
,例如标准煤耗(正/反平衡)、厂用电率等进行在线分析
与比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挖掘潜力,降低生
产耗费,规范成本核算过程,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结
合营口电厂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需要,继续完成了“值际竞赛
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结合日常实际的生产管理,利用该软
件可以在线对机组的性能进行监视并实施考核,不但减轻运
行指标的手工统计工作,而且通过机组性能软件的耗差分析
系统,能够及时给出机组运行各项参数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
的影响,并给各值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以提高营口
电厂利用信息化进行管理的水平。由于营口电厂一期、二期
机组相对独立,数据分散,而且目前绝大部分技术监督原始
数据由人工收集与统计,时间滞后且自动化程度不高,所以
管理效率较低。如何利用这些完整的机组运行状态数据,进
行更有效的技术监督与管理工作,实现全厂机组的安全与经
济运行,是一项很迫切,也很有意义的工作。这不仅可以从
根本上解决电厂基础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较大
程度地提升管理档次,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经常性。3.科学
技术内容3.1性能监测基于全厂热力系统图,在线计算整个
电厂的各种效率,包括锅炉、汽机及辅助系统等等、以及各
种损耗,包括煤、水、电、热耗等等,通过这些性能指标,
就可以描述出机组的运行经济状况。3.1.1遵循标准 ASMEP
TC“电厂试验规定” 国家锅炉和汽机热力试验标准(GB10
184、GB8117等) 热交换协会标准(HEIS) 水和水蒸气NI
F标准3.1.2模块功能a.全厂指标计算b.锅炉性能计算c.空气
预热器性能计算d.汽轮发电机组热平衡及效率计算e.各级加
热器性能计算f.凝汽器性能计算g.给水泵性能计算h.电气设
备性能计算3.1.3性能指标主要经济性能指标在50﹪以上负荷
时进行,每次1分钟计算一次。3.2耗差分析运行参数对热耗
率的影响由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偏差计算而来,常称作耗差分
析。对耗差超出允许范围的损失,系统可提供可能造成偏差
的原因,供操作人员参考。基准偏差分析方法是对机组关键
性运行可控参数进行监督分析,根据这些参数的实际运行值
和基准值(目标值)之间的偏差,计算出对机组效率的影响
以及由此偏差所引起的运行损失。这样,运行管理人员根据
损失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节能降耗,取得最佳的经济运行
效益,实现以下功能:1) 各种参数的耗差情况,对耗差异
常的参数进行报警;2) 按耗差大小进行等级排列,突出显
示耗差较大的参数;3) 为运行人员提供调整建议。锅炉系
统参数: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再热汽压力、再热汽温度、
排烟温度、飞灰含炭量、烟气含氧量、再热喷水流量、过热
喷水流量、排污量、入口风温等;汽机系统参数至少包括:
循环水温升、高压加热器端差、进出口温度(温升)、低压
加热器端差、温升、凝汽器端差、真空度、过冷度、排汽压
力、给水温度、补水率等。3.3热值差分析实现了对入厂煤
、入炉煤热值差的管理,通过软件收集的相关统计台帐数据
,分析影响热值差的因素,并建议通过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3.4在线热力试验为了让运行和管理人员定期了解机组设备
目前性能或运行水平,设计了机组设备的性能试验功能。目
前版本仅考虑了电厂常规设备的性能试验。3.4.1试验内容
1、锅炉性能试验2、汽轮机性能试验3、凝汽器性能试验4、
空气预热器试验5、真空严密性试验每项试验开始时,均设
条件要求,条件一旦得到满足,试验就开始,可以按照规定
的时间结束试验。同时,还配以相应试验项目的界面,界面
上列有该设备的主要性能结果,并能自动生成性能试验报告
,运行和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试验报告。3.4.2每一试验
模块应包含的内容1. 试验测点的校验2. 试验条件设置(含
试验测点加装)3. 试验数据采集,设定采集的时间段4. 提
供人工采集试验数据区域5. 试验数据处理、计算及保存6.
生成或保存试验报告3.4.3热力试验判别为运行和管理人员
提供按照试验种类、试验日期进行试验报告查询的功能。对
保存了一段时期的试验结果以供电煤耗为指标排序,供电煤
耗最小的几个工况作为最优工况。由电厂管理人员定期对上
述最优工况进行检查论证,确认其合理性与正确性,确认后
的工况可进入目标值数据库。3.5生产指标考核3.5.1小指标
分析将标准煤耗率、厂用电率等大的计划指标,按运行岗位
分解成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实到各值、班组以及个人。
通过小指标的考核与评比,提高机组的运行与管理水平。采
用动态方法制订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指标定额,作为
运行人员操作的依据,以达到机组经济运行效果。3.5.2值
际竞赛管理通过在线对各项小指标进行考核与运行分析,对
机组目前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估,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并给运
行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除了专业人员必须经常分析外
,厂部每月进行分析,车间、运行值每周进行分析,班组每
日进行分析,岗位当班进行分析。组织运行值之间、班组之
间、机组之间进行经济指标的竞赛,及时公布指标完成情况
,激励运行人员的能动性,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4.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主要参数、效益、市
场竞争力的比较目前,国内与EES系统类似的产品有厂级监
控信息系统(SIS)。近几年,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经历了
行业讨论,试点应用阶段,快速进入推广实施的阶段,大部
分新建机组的设计都将其包括其中;同时国内、外相关的电
力企业、研究机构也都在进行SIS产品的集成、研制与开发
工作,形成了许多相关产品,并已经在一些电厂中得到实际
应用,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5.应用情况1)通过该软件的
应用,圆满完成了指标的监督考核,各项经济指标取得了良
好的成绩,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2)通过该系统的实时在
线监督及考核,运行加强了对汽机真空的调整,真空明显提
高通过该软件的耗差分析系统及时给出了真空对煤耗的影响
,各运行值通过值际竞赛,运行人员积极参与调整,真空明
显有了提高,2008年度真空度#1机累计完成95.7﹪,与去年
同期累计完成95.5﹪比提高了0.2﹪,#2机年累计完成95.8﹪,
与去年同期累计95.3﹪比提高了0.4﹪。两台机真空年累计平
均提高了0.3个百分点,在真空变化区间为4.2~5.1kpa时可
降低供电煤耗1.5151×0.3=0.45g/kwh。3)由于该软件
的应用,凝汽器端差明显下降通过软件给出的耗差分析及时
确定凝汽器端差对煤耗的影响,各运行值加强了对凝汽器真
空的管理力度,通过值际竞赛系统运行人员积极参与调整,
2008年度#1机累计完成9.9℃,与去年同期累计13.3℃比下
降3.4℃,#2机年累计完成13.4℃,与去年同期累计14.9℃
比下降1.5℃。4)厂用电率通过开展值际竞赛,运行加强了
对厂用电的管理力度,2008年累计综合厂用电率完成4.08﹪
,与公司承包指标4.1﹪比下降了0.02﹪。5)发电耗油通过开
展节油指标奖,将油指标分解各运行值,利用值际竞赛系统
开展考核,运行人员加强燃烧调整,节省燃油,2008年发电
耗油年累计完成826吨,与公司承包指标1000吨比少烧174吨
,节省燃油费用。6)通过该系统的监督考核热值差大幅下
降,降低了燃料成本利用该软件实现了对入厂煤、入炉煤热
值差的管理,2008年累计热值差完成了184kcal/kg,与去年
同期332kcal/kg相比下降了148kcal/kg,根据该软件及时提
供的相关信息给管理人员在决策上创造了条件,通过采取适
当措施,加强对入厂、入炉煤的管理,完善采、制、化等各
方面的工作,降低了燃料成本,获得了具大的经济效益。7
)其它由于采用了该软件,各种性能参数均达到了实时在线
,大大地减少了指标人为统计的工作量,提高了准确性,减
少了人员岗位设置,节省了人员开支。
1、本项目基于沧州供电公司信息网络,以专用光
纤为传输介质,采用IPOVEROPTICAL技术,组成了覆盖公司
16个220KV变电站、55个110kV变电站的信息网络,核心带宽
1000M,接入带宽100M,并为新建110kV变电站接入预留了接
口。网络结构为星形,结构清晰、技术先进。2、网络采用
分布式结构设计,从整体上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
接入层三个层次:核心层为公司本部信息网络,汇聚层为2
20kV变电站信息网络,接入层为110kV变电站信息网络。核
心层负责完成数据传输、交换、转发及路由分发;汇聚层负
责通过高速接口将数据输送到核心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数据的路由及处理;接入层负责完成基本的业务系统之间的
隔离和安全性控制、认证管理等功能。3、设计合理的安全
方案,变电站网络与公司核心信息网之间部署防火墙、入侵
检测设备,通过设置合理的策略、划分VLAN等防止内、外非
法数据对变电站信息网络的访问,达到保障网络安全的目的
。4、220kV变电站与110kV变电站使用百兆光收发器相连,
传输通道使用专用光芯,充分保障了传输通道的稳定性和可
扩展能力。网络接入设备使用业内成熟的二层交换机,设备
端口密度既满足110kV变电站现有业务应用的需求,又为今
后新增业务应用预留了接入端口,并配有千兆模块接口,为
今后网络平滑升级打下基础,同时将成本控制到最低。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实现杭州市委、市政
府提出的把“人间天堂”打造成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科普工作属于五大品质中的文化生活品质方面,科普工
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普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构建“和
谐杭州”,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着眼于增强城市
综合竞争力,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20世纪
90年代中期后,国家开始认识到科普的公益性,重视科普工
作,2002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把
科普事业的公益性就肯定下来了。这几年,政府对科普的投
入明显增加。但是,光靠政府投入满足公众大量的科普需求
,而且是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是不可能的。因
此,积极培育科普文化产业,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两条腿
走路”,即科普基地建设与市场化运作,是发展科普事业的
必然之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科普已经在向
“公众理解科学”迈进。在这种形势下,科普不能完全由专
职人员去搞,应该组织起政府、科学家、科学文化精英、传
媒、文化商和产业界的联合阵营,按照市场规律,做大科普
产业。如何促进科普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振兴科普事业的关
键。近几年来,杭州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以及动漫、影视
等手段,既促进了科学的普及,又提高了市民的科学素养,
促进了科普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成绩,走在了全
国的前列。通过对我市科普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和比较优势
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杭州市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我市
发展科普产业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公益性与市
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需要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
普事业发展的自主创新环境,加大对科普产业和科普作品的
支持力度,强化服务功能。这些建议切实可行,为相关管理
部门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和指导价值的信息。二、课题研究
的方法和过程为保证该课题紧密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采
取了发放调查表调查,对部分单位实地考察,以及专家咨询
相结合的方法。本次杭州市科普基地问卷调查,实际返回有
效问卷共30份,占计划调查对象的69.2%,占实际发放调查
问卷的75%。本次调查共涉及30个科普基地,其中上城区1
个,下城区2个,西湖区6个,拱墅区1个,江干区1个,滨江
区2个,萧山区6个,余杭区2个,临安市2个,富阳市2个,
桐庐市3个,建德市2个。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
组织召开杭州市科普产业发展专家咨询会议2次,一次以多
年直接从事科普领导工作的政府部分负责人为主,有浙江省
科协部、杭州市科技局、杭州市科协科普部、市委宣传部、
上城区科技局、下城区科技局负责人参加;另一次以杭州市
科普基地代表负责人为主,参加人员有杭州植物园、杭州钢
铁公司工业旅游部、杭州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杭州西溪
湿地公园、传化大地生态观光园的负责人等。课题组还直接
走访考察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金都人居科技馆、紫阳街道
彩霞岭社区科教中心等科普基地。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
上确定了以科普基地、科普旅游作为杭州发展科普产业的重
点研究对象。三、杭州市科普基地的调查分析1.杭州市科普
基地的总体经营状况(1)杭州市科普基地经费来源不平衡杭
州市科普基地经费完全来自财政资金的有6个,还有2个部分
资金来自财政,那么经费来自财政的科普基地数量共有8个
,占总数的26.7%;科普基地经费来自企业投资的有16个,
53.3%;还有部分科普基地的资金来自其他途径,比如杭州
市动物园的部分科普经费就来自于门票收入,通过其他途径
来筹措经费的科普基地占到了总数的30.0%;而根据调查表
的反馈,科普基地经费来自社会捐赠的资金为0,科普事业
的发展还没有引起社会捐赠的注意。(2)杭州市科普设施的
类型多样化杭州市科普基地中,科普基地设施既有自然资源
为主的,也有生产设施为主的,还有以特定科普设备为主的
,科普设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类型的科普设施不仅满
足了不同类型的科普需要,也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
新的途径。(3)杭州市科普人才主要为科普基地的兼专职人
员根据本次的调查,30个科普基地中,科普人才为本单位兼
职人员的有15个,为本单位专职人员的有14个,二者总数为
29个,占到了科普基地的96.7%;科普人才为外聘为主的有
2个,占总数的6.7%;其他的有1个,占总数的3.3%。(4)
杭州市科普活动服务人群较狭窄本次调查将科普业务服务人
群分为青少年、机关人员、厂商、公众及其他。调查结果显
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基地就有24家,占到了总数的80%。
显然当前杭州市科普业务的服务对象的主要落脚点放在了青
少年身上,这个即有青少年群体对科普知识需求量大的客观
原因起作用,却也让我们看到了杭州市科普业务服务对象可
拓展的广阔空间。(5)杭州市科普活动公益性质较为明显30
个杭州市科普基地中,实行全部免费的共有17个,占到总数
的56.7%,超过了总数的一半;部分实行免费的共有2个,
占到总数的6.7%;完全免费和部分免费的科普基地占到所
有科普基地的63.3%。(6)杭州市自主科普产业品牌拥有量
偏少在本次调查中,回答拥有自主的科普产业品牌的有13个
,回答没有拥有自主的科普产业品牌的有17个,分别占到总
数的43.3%、56.7%。2.杭州市科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1)开展科普业务工作存在的困难:科普投入不足、科
普人才短缺、科普市场推广力度不够与科普业务深层次运作
水平欠缺。(2)科普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财政不足
、鼓励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科普人才培养体系
不够完善和缺乏良好的科普市场环境。四、杭州市发展科普
旅游的可行性分析科普旅游是以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
神为目的,利用科技展馆、科技游乐园等场所,以及科技含
量较高的产业和科考价值较大的自然环境开展的,集知识性
、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旅游形式。科普旅游是
科学技术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进入高
层次的表现。科普旅游即借助旅游的企业化经营机制整合科
普事业,以增加科普设施投资,提高科普产品质量,提升科
普人员素质,激活科普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创建科
普资源,发挥科普效益,实现旅游产业和科普事业的双赢目
的。1.杭州市发展科普旅游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现象
景观旅游潜力巨大。文化底蕴厚,古建文物遗迹旅游资源丰
富。科普基地资源种类齐全,适合开展人工科技馆和科技园
区旅游。良好的旅游基础环境为杭州科普旅游创造了便利的
条件。2.杭州市科普旅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方面,缺乏
对开发科普旅游资源的整体认识和主动意识,缺少科普旅游
的规划。线路设计不尽如人意,特色不明显。科普旅游景点
分散,科技含量较低,更新时间长,缺少趣味性、互动性和
体验性。有些线路受欢迎,有些线路则无人问津,说明定位
还有些模糊。缺少对科普旅游景点的专业设计及资源整合。
科普场馆方面缺乏市场经营观念,只想着如何增加政府投资
而对客源目标市场缺乏调查、了解和有效的宣传。导游、讲
解员的知识水平不高。人们的科普旅游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硬件设施不够完善。3.科普旅游的运行方式采用旅游年票的
方式运行,可以放进口袋的小巧精致、实用方便的杭州旅游
年票,可以在所有杭州地区通用,畅游杭州地区科普旅游示
范点。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上海的工业旅游年票方式。五、促
进杭州市科普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观念更新要充分理
解科学技术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牢固树立“大旅游、大资源、大产业、大市场”的观
念,自觉地吸收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结合旅游业发展的“
二次创业”,加快发展科普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
发展。引导和提高旅游企业、旅游社区居民和游客等社会公
众的科技意识,为科普旅游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政府积极
引导开发科普旅游。大力培育科普旅游市场。2.机制保障完
善杭州市科普旅游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发挥杭州市各级旅游
规划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形成高效的旅游宏观科技管理体系
。深化科普旅游投融资机制改革,目前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尚
有相当比重要依靠政府投入。支持和扶植杭州市科技企业通
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尽快建立一批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企业
及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杭州科技创新企业。3.资金保障努
力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让企业成为杭州科普旅游活动的主
体运用经济杠杆和有效的政策手段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增加
旅游科技投入,使旅游企业在杭州科普旅游活动中唱主角。
促进科普旅游创新与金融的结合努力拓宽杭州科普旅游创新
金融资金渠道,增加科普旅游贷款规模,政府应建立杭州科
普旅游创新贷款担保基金,为科普旅游创新贷款提供担保。
4.人才保障调整布局,完善制度,通过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
源,进一步调动各级各类旅游院校为科普旅游的发展培养合
格人才的积极性,形成“适应大旅游、发展大教育、推动大
培训”的新局面。探索建立优胜劣汰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
市场机制,促成有序竞争,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培养专业化
科普旅游服务人员。5.社会保障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
普旅游的发展环境,解决杭州市科普工作与旅游脱节的问题
,是促进科普旅游的关键。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促进科普
旅游的市场建设通过科普旅游的经营活动,营造全民关心科
学发展、热爱科学事业的氛围,并以此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
养,实现科普旅游的社会效益。通过社会市场化运作增加科
普旅游的效益虽然科普旅游中的一部分是作为公益性设施和
活动而存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资助和支持,但是随着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一些科普旅游项目和场所同样也面临着经费
不足、效益不高的问题。科普旅游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
势和条件,通过建立旅游群落、开发经济产品、开展商业合
作、引入社会捐助和推广科普旅游会员制等方式,依靠社会
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拓宽经济收入渠道。同时,科普旅游场
所也应注重回报和服务社会,同社会各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积极主动开展服务性研究和公益性活动,使科普旅游场所和
公众社会之间建立互相支持和彼此协助的良性循环。6.推广
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向旅游
业的各个层面渗透,深刻地影响着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
发展程度,因此,在杭州市发展科普旅游的过程中,要十分
突出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运用,特别是与贯穿
旅游活动全过程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息息相关
的各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如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
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高新电子信息技
术,提高全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集约化管理水平。此外,作
为科普活动项目的具体提供者,必须优化旅游环境,注重市
场营销。作为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首先要面向市场,研
究消费者的口味。资源不等于产品,好的资源只有在进行包
装、整合和市场调查之后,才能吸引更多目光。因此,科普
活动项目的具体提供者要有意识地与周边旅游景点进行资源
整合,主动与旅行社联动,按照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个
性化营销,形成穿珠连线的效应。
AF-620原子荧光光谱仪是集光、机、电一体化的现
代分析测试仪器。它主要用于易形成气态的氢化物As、Sb、
Se、Te、Pb、Sn、Ge以及可形成挥发性气态组份的Hg、Cd、
Zn等元素的痕量分析。它在环保、卫生防疫、食品检验、城
市给排水、医药保健等领域都可得到广泛应用。该仪器由待
测溶液与还原剂经连续流动-间歇进样氢化物发生气液分离
系统产生过量氢气和气态氢化物(或气态物种),与载气混
合进入石英炉原子化器形成氩氢火焰,待测元素被原子化。
待测元素的激发光源发射的特定谱线通过聚焦,激发氩氢火
焰中待测原子,得到的原子荧光信号被日盲光电倍增管所接
收,然后经内置微处理器放大、解调、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待
测元素含量,并将数据显示于液晶屏幕上。主机内置微处理
机进行功能控制、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并实现荧光信号
实时模拟图形,校正工作曲线图形等图形显示,并可打印出
仪器工作条件、工作曲线和分析报告等。采用“大屏幕液晶
显示器”和“触摸式专用键盘”实现人机对话,操作人员可
在屏幕上直接读取仪器参数和提示,即可快速、简便地进行
操作。该仪器采应用了五项国家专利技术。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功能齐
全、操作简便等特点。该仪器价格适中,具有良好的性能价
格比,是市场急需的普及型分析仪器,它将具有广阔的市场
前景。
建设集约化的中尺度天气客观分析产品库和业务平
台。系统开发基于MICAPS3。在技术体系上,MICAPS3中尺度
分析版本主要采用C/S(客户/服务器结构)模式,客户端采
用C/C++及C#作为开发语言,VS2008作为基本的开发工具。中
尺度分析数据处理程序部署在MICAPS3服务器端,采用C/C++
,Fortran开发。对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进行
解码分析后,MICAPS3中尺度分析版本可以快速接入本地化的
自动站资料。提供了针对高空、地面观测和区域自动站各要
素的客观分析方法。改进了自动站插值算法:不同处理范围
、站点分布疏密程度不同,导致其分析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软
件需要能根据这些参数自动进行调整,选取合适的分析间隔
和分析格点数,在数据的准确度和美观程度上综合平衡。集
成北京、湖北、山东、山西、广东等地强对流天气的概念模
型(动力、不稳定条件、水汽、地面、大风、冰雹、暴雨)
,将服务器端客观分析产品结合进来,提供调阅检索。预报员
可自主配置的概念模型菜单,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定制概念
模型中各个物理量的分析指标、参考阈值、线条颜色、填色
方式等属性。开发数据快速检索与显示技术。在MICAPS3的
中尺度分析模块中,实现了自动站实况分析,高空分析,概念
模型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可视化界面快速检索及模式资料
的多种快速检索方式。利用信息检索技术,将各个检索数据
按关键字分类组织记录及其参数化表达,通过检索规则和查
询序列匹配,使数据所在路径、层次、日期、时次、时效等
信息结合起来,快速定位文件,实现快速检索。同时采用内存
置换技术,提高显示效率,即前后翻页显示图形时,从内存中
直接将格点数据置换,省去调用数据文件的其它多个环节,比
如删除图层数据,清除内存,调用数据等环节,以提高更新数
据的显示效率。
本项目研究分析了国内外服装虚拟企业的研究成果
及目前国内服装外贸中小企业存在的缺点,针对当前我国服
装外贸企业业务需求,对服装虚拟企业构建模式、基于BPM
2.0的柔性工作流管理、基于敏捷制造的的供应链联盟、基
于RBAC的安全访问控制等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实现了基于工
作流的供应链式服装虚拟企业的信息系统,为河南省的服装
外贸企业提供虚拟企业管理实践的信息平台。本项目以外贸
公司为核心建立虚拟企业,将工作流技术引入虚拟企业信息
系统中,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为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提供信息的
无缝连接,使企业间能够科学制定生产计划,使得计划的准
确性提高,降低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库存成本,缩短运输等
待时间等,从而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项目根据柴油发动机市场需求,本项目自主研发一
款适合农业机械装备柴油机技术需要的柴油发动机凸轮轴总
成,项目对大功率、低排放柴油发动机蠕墨铸铁凸轮轴铸造
工艺和材料配方进行研究创新,采用竖向叠浇法铸造工艺进
行蠕墨铸铁,对农装用柴油凸轮轴进行材质研究创新;自主开
发蠕墨冷激材质及工艺,采用蠕化冷激处理法,生产高质量蠕
墨冷激凸轮轴,其组织中的石墨呈蠕虫状和少量团球状,它的
强度、塑性、韧性、抗疲劳性都高于灰铸铁,但又有灰铸铁
的减振、导热性和铸造性能;根据蠕墨冷激铸铁凸轮轴的组
织性能,项目研究开发了一款适合蠕墨冷激铸铁凸轮轴加工
的高效率多功能磨削装备,作为蠕墨冷激铸铁凸轮轴的专用
磨削工艺装备,采用纵向与头架随动和成形结合复合多向圆
异形轮廓面磨削工艺法,提高蠕墨冷激铸铁凸轮部位和外圆
部位精度,提升发动机油耗、扭矩、功率等性能。技术指标
:1.凸轮轴基体硬度220HB~280HB;2.凸轮桃尖硬度≥48HRC;
3.蠕墨冷激深度≥5mm;4.凸轮形状误差≤±0.03mm;5.凸
轮间的夹角误差≤0.25o;6.支撑轴颈配合精度误差≤±0
.015mm;7.凸轮表面粗糙度≤Ra0.4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雷达杂波抑制方法,它属于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杂波抑制技术样本要
求高、计算量大和实时处理性能差的问题。其实现步骤是:
首先根据杂波谱分布的先验信息对接收数据进行杂波预处理
,实现空时两维降维,降低杂波自由度;然后级联低秩逼近自
适应处理,对回波信号进行多次滤波和多次空时二维降维,实
现信号的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计算机仿真分析和实测数据
处理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性能良好的前提下样本要求和计算
量都有明显降低,同时在样本要求相当的情况下,滤波性能得
到了极大改善,可用于动目标检测。
本项目针对变压器感应式操作冲击电压的产生方法
,研究如何采用感应式的方法产生符合IEC60060-3标准要求
的操作冲击电压波形,对其产生原理、产生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特高压变压器,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其等效参数,并仿真计
算其感应式振荡型操作冲击电压的产生方法及结果。在以上
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振荡型冲击电压下的故障诊断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为:1、振荡型冲击电压的现场产生技术,即
依据IEC60060-3所规定的振荡型操作冲击在变压器为试品条
件下的现场产生技术,研究利用在被试变压器低电压侧施加
低电压冲击经高压侧放大产生振荡型操作冲击的方法,对其
产生方法进行仿真及试验研究;冲击系统的控制问题,即对产
生的符合要求的振荡冲击波发生器进行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
题研究。2、基于振荡型冲击电压的现场试验技术,变压器本
身结构复杂,对其进行冲击耐压试验相比工频耐压试验要复
杂的多,因此需要对采用振荡型操作冲击电压进行耐压试验
的一些列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在不同的产生方式下如
何进行冲击耐压试验进行研究。对三相双绕组电力变压器、
三相三绕组电力变压器试验时被试绕组、非被试绕组以及其
它绕组的连接方法以及相应的各绝缘部件承受电压情况进行
分析,采用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基于振荡
型冲击电压的绝缘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示伤波形法、传递函
数法和局部放电检测三种方法在振荡型操作冲击电压下变压
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现有的桥梁技术状态评定是以《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H11-2004、《公路桥梁技术状态评定标准》JTG/TH21
-2011等规范或规定为基础进行的。以部件为基本单位,建立
桥梁部件的健康评分标准和部件缺损的扣分标准,最后通过
综合评分的大小判定桥梁技术状态等级,一般分为完好、较
好、较差、差的和危险5个技术等级。现行规范评分界限桥
梁技术状态划分云图,未充分体现桥梁技术状态评定指标、
评分值及评定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对
桥梁技术状态等级划分的认识。此外,云模型常用参数期望
Ex、熵En及超熵He来描述一个定性的概念。期望Ex是定性概
念的基本确定性度量,即云滴在论域空间中分布的数学期望
,在云图中表现为云的峰值所在的位置,是云的中心;熵En是
指定性概念的不确定性度量,一般由模糊性、随机性共同决
定,不仅体现了定性概念的随机性,也深刻体现可定性概念的
模糊性,熵En在云图中体现为云的宽度,En越大云的水平宽度
越大;超熵He是熵En的熵,表现为云的厚度与离散程度;这3个
数值参数建立的云模型表示了定性概念和定量表示之间的不
确定性和模糊性。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针对上述桥梁技术
状态评定指标、评分值及评定结果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本课
题提供一种不确定数值的云理论桥梁技术状态评定方法,旨
在利用高斯云模型充分体现桥梁技术状态评定指标、评分值
及评定结果的不确定性,符合桥梁实际应用中的技术状态评
定。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课题采用高斯云模型,改进了
现行规范桥梁技术状态评分界限的划分,充分表现了桥梁技
术状态评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符合技术人员的思
维习惯和对桥梁技术状态等级划分的认识。④技术的成熟程
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技术理论形成整套体系,提供了一
种划分现行规范桥梁技术状态评分界限的方法,通过计算云
模型参数期望Ex、熵En及超熵He,并带入高斯云模型公式,得
到的各类等级桥梁评定云图有一定重叠和交叉,充分体现了
桥梁技术状态评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符合人们的
思维习惯和对桥梁技术状态等级划分的认识。⑤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需在项目中推广,加强该技术理论对人们的思维
习惯和对桥梁技术状态等级划分的认识。
按照初始牵伸比对棉条进行牵伸,检测机构b将棉条
匀整后的线密度值反馈给控制器,控制牵伸机构按照调整后
的牵伸比对下一个棉条进行牵伸。本发明通过FPGA技术来实
现模糊PID算法控制,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充分的结合,使得
硬件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保证了系统算法模块的简化,减少
了处理器对算法的运算,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按照初始
牵伸比对棉条进行牵伸,检测机构b将棉条匀整后的线密度值
反馈给控制器,控制牵伸机构按照调整后的牵伸比对下一个
棉条进行牵伸。本发明通过FPGA技术来实现模糊PID算法控
制,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充分的结合,使得硬件的成本降到最
低,同时保证了系统算法模块的简化,减少了处理器对算法的
运算,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利用紫外差分光谱技术的烟气污染物测量仪器》
成果属于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应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领
域,基于紫外差分光谱技术结合DOSA算法形成的一项可快速
准确检测废气内SO2、NOX浓度的新型技术,对研究污染源废
气的形成过程、废气处理工艺改进、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治理
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技术支持该成果主要研发一套可高效完
成对废气主控污染物SO2、NOX现场检测的便携式设备。该成
果主要技术路线为采用气泵恒流量抽取烟囱烟气,烟枪全程
加热,结合独特的采样管双层真空设计,在解决SO2水溶解问
题的同时保证气室周边温度恒定。气体经过钛合金及PTEE三
层过滤进入气室,气室为长约28cm的封闭腔体,紫外光源从气
室另一端射入,多级折射,由光谱仪记录紫外光的能量衰减,
经由DOAS算法扣除背景计算出SO2、NOX气体的浓度。气体样
品经过气室后进入具有专利技术的冷凝设备进行冷凝脱水,
再通过进口电化学传感器测出SO2、NO1、NO2等气体浓度,从
而综合得出废气内污染物情况。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基于紫
外差分光谱技术并结合DOSA算法、高温热湿法前处理等技术
的可快速准确检测废气内SO2、NOX浓度的关键技术与仪器装
备系统设计、研究在高温高湿气体环境下可稳定高精度检测
的光学关键组件及合理气室结构、一体化的采样枪管主机设
计。基于紫外差分光谱技术并结合DOSA算法、高温热湿法前
处理等技术,根据不同污染物对紫外光的差分吸收原理,可知
SO2的主要吸收波段为190-230nm及260-310nm,NO的主要吸收
波段为185-230nm,NO2主要吸收波段为185-240nm及320-500
nm,故为消除各气体间的叠峰、临峰干扰问题,该成果在选择
高分辨率的光谱仪前提下,选择了200~230nm带宽拟合SO2进
行数据运算,可有效避免干扰。通过研究在高温高湿气体环
境下可稳定高精度检测的光学关键组件及合理气室结构,进
行了广泛的实验。据实验表明水蒸气冷凝对SO2的溶解影响
,20℃时S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0,也就是1体积的水会溶解4
0体积的SO2,且气体从高温接触到低温物体,水蒸汽会凝结。
凝结的水同样会吸收SO2(烟气测试过程中硅胶管中水蒸汽
)。所以该成果选择热湿法作为烟气前处理技术,烟道气路
全程加热120℃以上至检测结束,可有效避免SO2的水损失。
根据经典光学理论朗伯-比尔定律的特点,在测量仪器实际应
用中要实现待测气体对紫外光的充分吸收,不仅要保持光源
的长期稳定而且要尽可能增强吸光体积。为此,研发人员实
验验证发现,气室选择长度为25cm-30cm时,待选光源氘灯、
氙灯可保证放电十分稳定,光强度大且恒定。又结合DOSA算
法特点,最终选择氘灯光源,28cm的气室长度,同时设计时吸
收池光学面严格垂直于光束方向,检测器采用高灵敏度光电
倍增管更好地分辨光谱的精细结构。为保证气室及关键光学
元器件的使用稳定性,气室周围采用多重缓冲减震结构且采
样管采用双层真空设计,在完成热湿法预处理的同时保证气
室周边温度恒定,有效克服光学传感器的温度漂移,使得测量
结果更加真实可靠。为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该成果攻克了
小型制冷器和小型电子流量计等诸多技术难题,将符合标准
的烟气采样探头、检测气室、光学器件、加热管线、制冷器
、采样器主机集成在一起,解决了现场采样仪器的携带不方
便,管路连接繁琐及气密性检测复杂等难题,减轻一线工作人
员劳动强度,极大提高工作率。目前,该成果已开发完成,获
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1-4],参与地方标准验证2项[5-6]
,并通过了专业检测[8],达到前期设计预期;成果已应用到唐
山市环境监测研究站[9],解决了采样分析操作繁琐、前处理
技术效率不稳定、现场气路连接复杂等多项问题,可较大幅
度提高烟气污染物SO2、NOX检测精度及检测效率,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可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涡流缺陷定量检测方法及检
测系统,该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对被测试件在已知缺
陷深度或宽度的情况下,获得响应信号之间的时域信号差分
峰值与表面缺陷深度或宽度的关系曲线代数式或者响应信号
之间的频域信号基频差分峰值与表面缺陷深度或宽度的关系
曲线代数式;步骤2.对被测试件的缺陷深度或宽度进行定量
评估,获得测试信号的时域信号曲线或频域信号曲线,得到测
试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时域信号差分峰值或频域信号基频
差分峰值,并代入步骤1中求得的曲线代数式中,求得缺陷深
度或宽度。本发明通过采用差分运算处理信号之间的关系不
仅可以检测缺陷的存在,还可定量求得缺陷的深度或宽度,方
法简便易于操作。
本技术以益生菌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多菌株联合发
酵技术获得富含多种益生菌菌株的发酵产物;优化酵母菌发
酵培养基组成、发酵条件及微量元素添加量等,获得发酵产
物中高水平的有机硒(酵母硒);将益生菌与酵母硒复配获
得富含多种益生因子和生长促进因子的生物硒。可用于对缺
硒地区牛羊的保健,也能提高肉羊和奶牛的产能,使羊肉和
牛奶中的硒含量提高。
混凝土类岩土材料的破裂,主要体现在内部微裂纹
不断萌生,扩展、贯通直至整体失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
线性材料损伤演化过程。而X射线CT技术是无损探测混凝土
内部细观损伤破裂过程的有效手段。本项目以CT扫描数据入
手,重点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研究,以期待可以得到混凝土真
实的细观结构;并利用以密度损伤(CT数变化)变量为基础
建立的混凝土分段损伤演化方程和损伤本构关系对三维重建
模型进行了细观数值模拟,实现了细观损伤与宏观力学性能
的劣化相联系。其中,将混凝土小试件的静、动力CT试验结
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校正数值试验模型,为改进
试验设计提供力学依据,并使在可靠和有效的前提下用数值
方法取代部分试验成为可能。最后根据CT物理原理,建立一
套基于CT图像分析的混凝土细观裂纹识别、裂纹演化过程的
定量分析方法,实现对裂纹形态和演化过程定量分析和描述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九届六、七次会议精
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
指导意见》、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
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发〔2017〕35号)和
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冀
政办字〔2017〕7号)要求,强力推进质量强省和标准化战略
,完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体系建设,促进考核工作的科学性、
规范性、严肃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优化工作流程,助推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2018年,河
北省标准化研究院向原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的“河北
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科研计划项
目立项并获批,计划编号2019ZC03,项目经费为河北省标准化
研究院自筹。项目应用主要涉及公共管理领域。项目通过建
立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标准化设计政府质量工作考
核信息化流程,开发河北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管理系统(以
下简称“系统”),实现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标准化、信息
化。一是建立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并满足按年度具
体考核内容进行灵活更新的需求;二是实现各质量强市战略
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网上提交实证材料、为市质强办初审
和报送年度考核材料提供工作平台,帮助市级质量工作考核
部门减轻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三是实现对被考核单位、评
审责任部门及评审专家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各类考核数据的电
子化保存及再次利用;四是为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
目标实现质量、措施落实质量、提升质量成效、研究质量数
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提升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工作质量
提供有效工具。研究过程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引领,采用
“现状分析、理论研究、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重点分析
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材料各流程的信息化呈现模式,以标准化
的手段统一数据格式,建立政府质量考核内容与信息数据的
评审模型,分析政府质量共工作考核水平提升的标准化路线
。本项目研发的系统集成在线自我评价、材料报送、材料评
审、实地核查、综合考评等多功能于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增
设日常工作模块,实现省市两级及考核工作成员单位质量工
作信息的纵横联通,实时、动态地共享质量工作信息。系统
具有被考核单位自我评价、行业主管日常评价、质量专家技
术评价、责任部门对口评价的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同时,
系统综合评价模块可按照用户自定义计算公式进行动态计算
,在线实时反馈计算结果。从系统建设技术层面而言,采用B
/S架构结合流行的JAVA语言开发,后台数据库使用Microsof
tSQLServer2014数据库,所有内容由Tomcat服务器为解析,能
够适应目前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及以上版本,与国内外同类
技术和技术指标相比较,具备数据采集、数据组织与管理、
数据处理、查询统计、编辑、显示、转换、分析、数据更新
、输出、集中管理功能等优势。同时,该系统功能更加灵活
、更有弹性,实现更快需求响应及服务、消息、事件的交互
,最终实现各年度考核数据信息共享。项目成果通过信息化
技术与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有机结合,建立文档数字化、载体
网络化、操作智能化的河北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信息交互和
网络服务体系,达到提高考核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拓宽工作
范围,节约工作成本的目的。将传统的线下政府质量工作考
核模式进行适合网上操作的流程设计及优化,提升为:以信
息化平台为载体、以标准化数据为基础的新型线上考核管理
体系,有效的解决考核材料格式不统一、数据信息量大、信
息传递不畅、工作流程繁琐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2019年1
1月,该系统已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8月,通过系统上报考核
材料的质量强市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用户近280个,质量强
市战略领导小组管理用户14家,累计向省质强办报送材料65
00余份。系统服务于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
、省交通运输厅等40多个部门组成的河北省质量强省战略领
导小组,以及11个地级市2个直管市的质量强市战略领导小组
,共计600多个部门。系统已具备考核所涉及的各项功能需求
,运行性能良好、操作方便快捷、数据保密性强,应用效果明
显。
本项目面向钢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战略的迫切需求
,围绕无缝钢管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展
开研究,针对无缝钢管生产的特点,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
,融合工艺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自主研发了面向数字
化工厂平台建设的无缝钢管制造执行系统(MES),形成了无
缝钢管生产中的工厂数据模型、信息集成平台以及全流程工
艺质量管控等关键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无缝钢管生
产中的工厂数据模型技术。针对无缝钢管生产中各种数据之
间缺乏关联、数据与业务相互分离的问题,研发了工厂数据
模型技术。工厂数据模型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围绕业务应用
,建立了冶金规范、设备数据、产品数据、质量数据、管理
规则之间的内在关联,为无缝钢管生产全流程优化管理提供
了生产工艺数据和领域知识的关联逻辑和结构模型。2)无缝
钢管生产中的信息集成平台技术。针对无缝钢管生产中,各
种信息来源复杂,并具有不同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粒度、难以
整合的问题,研发了以MES为核心的生产信息集成平台。向上
与各种企业级管理系统集成,向下与各种生产设备和装置无
缝衔接,实现了产品信息、工艺信息、设备信息和管理信息
的深度融合,通过订单管理和计划排程技术优化无缝钢管生
产过程、提升生产系统的敏捷性。3)无缝钢管生产中的全流
程工艺质量管控技术。针对无缝钢管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
的因素众多、质量问题发现不及时、管控措施滞后的问题,
研发了全流程工艺质量管控技术。该技术基于工厂数据模型
和信息集成平台,对无缝钢管生产质量信息进行全流程的实
时跟踪和管理、实现了产品件次级别的全流程质量跟踪和回
溯。4)无缝钢管生产中的数字化工厂平台基础技术。上述工
厂数据模型技术、信息集成平台技术和全流程工艺质量管控
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无缝钢管的生产实际,带来了显著效益
。这些既是制造执行系统的关键技术,也为实现无缝钢管生
产数字化工厂提供了平台基础。本技术成果在世界最先进的
无缝钢管生产线包钢φ159和φ460,以及φ400、φ180、管加工
生产线的制造执行系统开发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具有广阔的
推广应用前景。
本科技成果属于电子信息研究领域。成果重点研究
了数字系统芯片的内建自测试、外建自测试、测试数据压缩
、时延测试、低功耗测试以及芯片的高可靠性设计等问题,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
统基础研究”中五个关键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成果先后获得
了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以及安徽省等多个省级以上
基金的支持。本成果主要包括以及几个方面的内容:1.采用
外建自测试技术(BOST),优化芯片内外之间的测试源划分,
将“测试与生成”测试方法中的测试数据存储部分分离到S
oC芯片之外,减少测试器在芯片上的硬件开销;2.研究各种
编码压缩技术以及嵌入确定测试模式的时序状态机方法,实
现多芯核的测试模式统一压缩优化、并行测试、共享外部测
试数据存储源;3.提出了多种优化X位的测试压缩和测试调
度方法、以及协同优化捕获和移位功耗的测试压缩方法,有
效提高测试压缩率,并将捕获功耗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确
保了测试安全;4.提出了多时钟域实速测试和超速测试的片
上时钟信号生成方法,为1GHz以上的数字电路提供了不依赖
于高频测试仪的时延故障检测技术;5.提出了多种优化X位
的测试压缩和测试调度方法、以及协同优化捕获和移位功耗
的测试压缩方法,有效提高测试压缩率,并将捕获功耗降低
到安全范围以内,确保了测试安全;6.提出了半形式化和基
于扩展指令的软件自测试、定时偏差的在线检测和容忍等方
法,实现了对软错误、老化故障及常规时延故障的统一在线
检测。本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Godson-T多核处理器的可测性
设计中。发表学术论文170篇(其中SCI收录20篇、EI收录1
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1项(其中授权5项);培养博士
18名,出版著作2本。
一、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ZS11汽车组
合仪表是我司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开发
的名爵ZS车型上配套的组合仪表。自2015年10月份,双方正
式启动该新项目,经过1年多的技术洽谈,试制以及试验工作
。该产品样件按技术要求和上汽汽车标准进行全性能试验并
顺利通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针对该产品,生产部研发
最先进自动化校验设备,以零PPM的生产目标确保产品无瑕疵
提供给客户,目前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主要性能参数1、采
用先进的整体式表面、无螺钉装配设计方案;1、采用先进的
整体式表面、无螺钉装配设计方案;2、一体化的复杂曲面玻
璃设计,外观新颖,美观;3、仪表的照明系统采用LED冷光源
;4、采用单片计算机控制,直接驱动步进电机、CAN通讯模块
、扬声器模块、各种报警指示灯模块;5、液晶显示器驱动及
动态字符、图案显示;6、标称工作电压:12V,工作电压范围
:9-16V;7、车速指示范围:0~220km/h,里程计数器集成在
行车电脑中显示。最大累计里程数999999km,最大小计里程
数999.9km,累计显示为常显,小计可清零;8、电子转速表指
示转速范围:0~8000r/min;9、水温信号通过CAN输入,仪表
分析并提供报警指示;10、燃油表指示油量范围:E~F,信号
有传感器输入;11、提供新颖的车外温度指示,油耗提示,剩
余可行驶里程指示(国家发明专利);项目设计执行上汽汽
车标准。创新点:1、采用高端液晶显示器,外型整体美观。
仪表具有车辆故障报警动态显示,门开功能丰富多彩,能模拟
车门开关的动作,形象生动。报警时,会有屏幕的显示,闪烁
及动画语音效果。2、燃油表采用高精度采样设计。3、除了
用常规的通讯方式实现功能,仪表还采用应用了CAN总线通讯
。4、仪表有下线配置功能。该功能可以使仪表通过下线配
置,配置成各个型号,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二、推广应用
前景与措施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为世人所瞩
目,ZS11汽车组合仪表是我司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乘用车公司开发的名爵ZS车型上配套的组合仪表。该产品投
放市场后,深受用户欢迎。延锋伟世通怡东汽车仪表有限公
司所开发的汽车组合仪表,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质量
管理体系,赢得了用户的好评,随着名爵车销量的不断增加,
所开发的ZS11汽车组合仪表将有广阔的市场。2018年可配套
该仪表9万多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延锋伟世
通怡东汽车仪表有限公司将根据用户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提
高,以优质的服务、过硬的产品质量满足更多用户的要求和
需求。
活性干酵母是食品工业的重要辅助原料,是世界上
唯一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微生物。沸腾干燥床是制成活性干
酵母的关键装备,直接决定其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保护企业
利益、限制对手发展,行业国际巨头均自产干燥床,且从不
对外出售相关技术与装备,而国际知名设备生产商售价高昂
。为降低生产成本,取得竞争优势,1998年安琪酵母公司开
始自主研制该装备,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是在厚度仅为3mm
、直径3.2米不锈钢板上加工90万个圆孔,要求小孔分布均
匀,孔径正负偏差低于0.05mm,孔板表面光滑平整。2000年
,华中科技大学与安琪公司联合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利用
激光精密加工等技术实现了该装备国产化,取得如下创新成
果:(1)针对干燥床孔板的技术特点要求,制定了激光裁
减板材—激光精密打孔—激光拼焊—激光切割的全新技术路
线,研发出大幅面不锈钢板激光精密打孔技术和关键辅助装
备,包括长焦距激光打孔专用加工头、高效排渣超音速喷嘴
、高性能夹具、薄板高度随动调节装置,掌握了激光脉宽、
功率密度、加工速度等参数对小孔孔径、板材变形程度的影
响规律,采用激光拼焊技术将分块孔板高精度连接成大型沸
腾干燥床孔板。经过检验,孔板孔径和均匀度、平整度全面
满足活性干酵母生产的要求;(2)通过集成创新,完成沸
腾干燥床其它辅助设备如空气深度脱湿设备的研制,干燥工
艺的优化和整机系统集成,整机性能达到进口同类装备水平
,价格仅为进口1/8。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12篇,获发
明专利2项。安琪公司利用该技术建立了25台(套)活性干
酵母沸腾干燥床应用于生产线,直接节汇2500万美元,减少
企业成本1.75亿,累计新增产值38.7亿,新增利润4.4亿,
创汇1.7亿美元,活性干酵母占国内市场份额40﹪,居行业第
1位,产品已销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80多个国家,安琪
公司也从2000年产值1.8亿元发展成2008年产值达13亿元的
上市公司。
项目简介本成果可用于水果在线无损检测与分级。
可以准确、有效、全面地获取那些在输送线上高速运动并翻
动的水果的外部品质特征信息,完成水果形状、大小、颜色
、缺陷等外观品质指标的检测,实现水果的实时检测与分级
。(1)水果输送翻转部分使水果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自动成
单列以3~5个/秒的速度高速输送并绕水平小轴自由转动,
保证在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部分时能把水果整个表面信息呈
现给摄像装置;(2)计算机视觉识别部分通过三个逐行扫
描彩色数字摄像装置同步抓拍,采集每一个水果的多幅图像
,保证获取水果的全面信息;(3)计算机通过数据处理和
通讯,融合这多幅图像的信息完成水果形状、大小、颜色、
缺陷等全部外观品质的检测,综合评判每个水果的等级。性
能指标提供具体检测方法、模型及水果外观质量等级快速无
损检测生产线。检测精度85%以上,并有相关专利两项。适
用范围、市场前景苹果、桃梨、柑桔等水果生产基地对水果
的快速检测与分级。投资概算总投资约80-100万元人民币。
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或技术转让,技术交易额面议。
1.该项目针对目前我国出口水产品被国外检测出诺
沃克病毒引发的贸易纠纷等问题,研究建立了食品中诺沃克
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2.该项目采用聚乙二醇(PEG)对样
品中诺沃克病毒进行富集、用TRIzol或Tri-ReagentRNA提取
、磁珠纯化等,建立了贝类中诺沃克病毒RNA的高效、快速
提取方法。3.针对诺沃克病毒存在GⅠ和GⅡ两种遗传类型以及
核酸种类多的特点,筛选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适合GI和
GⅡ型病毒检测的PCR引物各1对,建立了食品中诺沃克病毒的
快速检测RT-PCR方法,并在实际检测中得到应用。4.该项目
在建立贝类中GⅠ、GⅡ型诺沃克病毒TaqMan实时荧光RT-PCR方
法的基础上,又针对GⅡ型病毒设计了MGB探针,建立GⅡ型诺
沃克病毒的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方法,且灵敏度高,并
在实际检测中得到引用。5.该项目建立的方法申请国家发明
专利1项,制定了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项。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目前拥有
19000余家危化品生产企业,据统计,近十年发生危险化学品
事故超过4000起,山东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危化品生产省份,拥
有2725家危化品生产企业。近年来,由于危化品种类多、危
险特性各异、致灾机理复杂,重大危化品事故频发,且在事故
应急过程中,人员面临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复杂环境,其
生命安全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
亡与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巨大。如:“11.22”东黄输油管道
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日照“7.16”爆炸事故等。传统的
事故机理研究、应急响应技术难以满足危化品事故需要,必
须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事故防控、应急响应和处置能
力。2010年以来,该项目通过探索虚拟现实、数值模拟等仿
真技术在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在典
型事故演化规律,基于动态风险分析的应急体系,集成式仿真
演练,应急物资科学快速计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了
工业应用,为提升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能力提供了技术
支持。创新点如下:1、形成了典型事故演化规律及精细描
述技术。提出了基于V&V(验证与确认)的典型事故机理演
化分析模型、构建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事故场景演化参
数获取方法、研发了精细三维空间的事故参数动态描述技术
,提升了事故状态下对事故过程演化及后果的准确预判能力
。2、研发了泡沫等应急物资用量的科学快速计算方法。构
建了储罐火灾扑救措施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研发平台,建立
了事故统计分析、实验测试及标准比对相结合的火灾泡沫用
量规律分析方法,研制了消防泡沫等应急物资用量等速算工
具,具有便携性强、计算速度快等优点,能够实现事故状态下
应急物资用量的科学快速运算,提升了事故状态下的应急物
资调配响应能力。3、研究了复杂环境下基于情景构建的应
急辅助支撑技术。建立了事故现场多源数据融合与共享方法
,形成了“现场-企业-总部”三位一体的协同应急指挥模式
;提出了基于情景构建和案例推理的动态非常规应急辅助决
策技术,有效解决了事故现场混乱、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技
术支撑的问题。4、研发了基于体感交互的平战一体化虚拟
演练与综合评估方法。建立了基于事件原型衍生的交互设计
模型,提出了基于AHP方法的虚拟演练和综合评估方法,设计
了“教学-体验-考核-评估”的闭环演练模型,研发了具有虚
实一致性的集成式仿真演练与评估软件,丰富了企业演练和
培训方式,提升了企业应急人员事故处置技能。该成果授权
专利14项,软件2项,制定标准2项,出版专著3部,论文21篇。
成套技术在青岛炼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等30余家石化企
业推广应用,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处置能力,实
现了石化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管控,近三年,合同额
超过1亿元,获2013年中国石化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奖。该成
果大幅提升了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本发明属于电网频率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
于降维观测器检测电网频率的方法和测量装置,所述基于降
维观测器检测电网频率的方法包括:采集电网单相电压;构
建观测器和自适应律;计算电网频率;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电
压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滤波器、频率检测器、串口输出模
块;电压传感器采集电网单相电压,采集到的信号经过信号放
大器和滤波器处理,送入频率检测器,经过频率检测器估计,
电网频率经过串口输出模块输出。本发明以驱动电机为永磁
同步电机的电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电网频率检测方法和测
量装置,解决了电网频率检测问题,同时提高了测频系统的可
靠性。
土壤水分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对于水圈、生物圈和大气之间的质量和能量通量的分配起着
基础作用,因为它分别控制来自裸露土壤和植被区域的蒸发
和蒸腾。实测土壤水分测量耗时费力,时间间隔长,稀少且不
连续,目前虽然布设了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能连续获取土壤
水分数据,但因其维护困难,还难以建立大范围多层深度的土
壤水分监测网,而遥感技术因其能提供大尺度信息,在全球和
区域性的土壤湿度监测应用上受到广泛关注。土壤水分的遥
感监测手段包括光学遥感与微波遥感两种。光学遥感的基本
原理是通过地物反射辐射特征的变化间接获取土壤水分;而
微波遥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土壤介电常数建立地表后向散射
系数或被动微波辐射与土壤水分之间的联系来获取土壤水分
,具有较完善的物理基础,且不受云雨影响,成为最有前景的
土壤水分遥感获取手段。根系层土壤水分指数(SM-DAS-2)
产品,是欧洲卫星气象中心(EUMETSAT)组织研制的一套土
壤湿度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同化ASCAT反演的表层土壤湿度
产品后得到。作为一种土壤湿度资料,在欧洲经过地面观测
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同化后的土壤水分产品比ASCAT数据直接
反演的土壤水分产品具有较小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而该产
品在江淮地区的应用,需要进行精度评估。采用安徽省地面
土壤水分站点观测数据,在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上进行逐
层对比分析,对该产品进行精度评估。0~7cm与7~28cm产品
指数与地面自动土壤水分站数据的相关性基本在0.7左右,与
在欧洲、北美洲、非洲验证的结果基本一致。综合气象干旱
指数(MCI)与产品的0-7cm表层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相差
天数为-1处,为0.4763;MCI与SM-DAS-2产品的7~28cm层土壤
水分指数的相关系数在当日相关性最强,为0.5828。其次利
用FY-3/VIRR资料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并采用改
进的UCLA方法,实现耕作层土壤水分指数产品与温度植被干
旱指数的降尺度融合,把分辨率为0.25o×0.25o的SM-D
AS-2产品降尺度为空间分辨率为0.01o×0.01o的较高分
辨率产品,提高其空间精度,降尺度后的产品指数与地面站点
数据相比,绝对误差的平均值有所降低。最后,根据站点观测
数据研制得到该指数产品的旱涝等级指标,并根据指标形成
安徽省逐日动态遥感监测干旱产品(空间分辨率1KM),实时
发布安徽省逐日的遥感干旱监测产品,实现土壤水分的逐日
动态监测,监测结果与地面站点监测的干旱范围与程度一致
,针对SM-DAS-2产品指数利用分区干旱监测指标得到遥感干
旱监测结果适用于该区域的干旱监测。利用该产品对我省2
016年8月的夏旱进行了动态监测,取得很好的效果,满足了日
常业务监测的需要。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1、安徽省气象
科学研究所利用该项目成果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实施
旱涝监测,更好地为农服务,为政府部门抗旱保墒提供技术支
持,取得了较好效果。2、该项成果也在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
办公室进行应用,为人工增雨作业需求提供指导,为科学决策
提供支撑。同时项目形成微波遥感干旱监测的业务流程,最
终实现了安徽省干旱遥感逐日动态监测,形成业务软件,并业
务化运行,产品实时发布于安徽省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解决
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该产品首次在淮河流域(安徽省)区域
内利用地面自动土壤水分站和气象干旱指数多源数据对SM-
DAS-2产品的精度评估,同时利用FY3/VIRR资料得到的温度植
被干旱指数(TVDI)对SM-DAS-2产品实现降尺度融合,得到
较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监测指数产品,提高干旱
监测精度。
该项目产品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科学、系
统、丰富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围绕科技经费项目的生命周期
,帮助相关单位高效调配和利用资源,使国家资金得到有效利
用,企业创新工作得到快速推进,科研院所的成果得以高效转
化,以此推动科技经费的合理开支、利用,使企业能够在合理
利用科技经费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推动企业自
身的经济实力,加快全市经济的发展。本项目的开发设计,将
应用于政府部门的科技经费监管系统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
工作效率,加强对科技经费的实时监管,了解企业对科技经费
的使用情况。
本课题主要是为了节约设备投资费用减少人工费用
为背景,由于采用老的方法需要电脑和示波器,示波器的价
格比较昂贵,加上每次需要设定及设置变化,需要花费很多
人力,对加工时人工费的支出比较大,通过这一技术,可以
减去示波器检查的时间。计算机将需要写入的数据通过数据
电缆转输到推制BOX的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将并行
数据转换成IC格式的数据传输到被写入的电路板相应的IC中
去,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将被写的IC内数据读出,并回送计算
机,与前数据进行比较校验,可实现4组数据的写入操作,
信号波形检查是通过虚拟显示器完成的。
1、项目对ISDN协议栈设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IS
DN协议按信息产业部的技术规范编写,与主流交换机有良好
的兼容性。2、验收小组认为该项目模块的研制扩充了国内
大量应用的企业级的交换接入设备系统的功能,使这些设备
除了支持标准的通用的标准点心接口,如E1数字中继接口、
两线环路模拟中继、及其他数字复用接口外,实现了对ISD
NPRI信令的支持,从而提高系统的综合业务功能处理能力,
顺应了运营商企业级接入业务推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和新颖性。3、试制的产品已通过佛山电信组织的验收测
试,技术质变达到原定的设计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卫生信息化逐渐成为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就是依托辽宁省卫生信
息平台,通过对2005年至2011年可量化评价指标进行卫生信
息化分析,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
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通过卫生信息化管理,整合我省优
质医疗资源,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卫生
效益。1.对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进行趋势性分析,促进各医
疗机构进行流程优化,使得该指标持续下降,总体降幅为13.
33%。2.对出院患者床位利用率进行趋势性分析,促进各医疗
机构进行流程优化,使得该指标持续上升,总体增幅为26.77
%。3.对医生日均门诊量进行趋势性分析,促进各医疗机构进
行流程优化,使得该指标持续上升,总体增幅为40.01%。4.对
平均每天诊治病人数进行趋势性分析,促进各医疗机构进行
流程优化,使得该指标持续上升,总体增幅为81.61%。5.对各
医疗机构的人员结构进行趋势性分析,促进各医疗机构的人
才培养,明显提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
了智力支撑。6.对各医疗机构的门诊患者人均费用进行趋势
性分析,促进各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使用上的“集约化”,使
得该指标的上升幅度明显下降,三年增幅由21.62%下降为11
.50%。7.对各医疗机构的出院患者人均费用进行趋势性分析
,促进各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使用上的“集约化”,使得该指
标的上升幅度明显下降,三年增幅由21.48%下降为9.71%。8
.对各医疗机构的总体服务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控,使
得我省医疗机构的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由2007年的不足80
%,上升为近年的97%以上。本课题组经过7年的努力,达到了
预期的全部研究目标,,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不断开拓思路
。相关论文已经分别发表于《管理学家》等核心期刊杂志,
并在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大会等重要会议上
进行专题讲座及发言。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对省内多所医
疗机构进行了指导,较广泛地推广了辽宁省卫生信息平台。
我们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并为
一些同行所借鉴。综上所述,我们的课题研究总体达到了国
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
基于汽车车身A级曲面复杂的特点和高质量的要求
,课题通过研究车身曲面光顺中点云曲率、边界特征和曲面
连续性对曲面光顺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点云
曲率和边界特征的车身曲面控制顶点排列方法,并编程实现
了该方法,同时利用模糊方法对曲面进行评价,提高了汽车车
身A级曲面光顺的效率和质量。根据研究目标,课题主要的研
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根据汽车车身A级曲面的表示方法和
连续性条件,给出了车身曲面控制顶点的排列规则;2.根据汽
车车身零部件的边界形状和点云曲率变化,给出了曲面控制
顶点的排列规则;3.汽车车身A级曲面光顺方法的算法实现;
4.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汽车车身A级曲面评价。
换流站阀厅设备动态监测及壁面清洁组合机器人关
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简介:换流阀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
站核心设备,阀厅带电运行后由于安全距离及超强电磁场限
制,人员禁止入内,无法开展人工巡视,只能通过有限的观察
窗观察内部情况,早期放电、发热、滴漏水等异常缺陷难以
发现。同时换流阀晶闸管、触发板等精密元件对阀厅壁面清
洁度要求极高,阀厅须保持微正压以防灰尘侵入,然而在超高
压和直流强磁场作用下,长期运行阀厅内壁积灰问题依然突
出,灰尘等固体颗粒电离后吸附在换流阀设备上,极易引起设
备局部过热及元件损毁,甚至造成直流闭锁、大面积停电等
严重事故发生。目前,对于阀厅设备的监测仅能通过简单的
电气量信号及现场固定安装的视频监测设备开展,监测条件
有限,监测范围存在大量的盲区。而阀厅的壁面只能结合换
流站年度检修停电窗口期开展一次人工清洁工作,该方式需
直流系统停运,作业过程存在高空坠落风险且效率低下,严重
影响直流工程利用效率,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空气颗粒物
含量较大,工程实际每年仅开展一次壁面清洁工作难以满足
运行要求,阀厅内降尘量严重超标;阀厅每隔4m布置有H型钢
柱墙檩(lin),普通壁面清洁机器人无法在阀厅壁面跨区移
动作业;阀厅壁面成波纹状且存在大量自攻螺钉,现有清洁机
器人无法越障行进,极易滑移、倾覆;传统扩张式吸尘方式压
力分布不均匀,吸尘面积小,存在大量清洁死角。本项目针对
上述难点,从波纹面吸附越障、作业及清洁全覆盖、设备监
测优化及特征识别、自适应吸除尘等方面开展攻关,研制了
换流站阀厅设备动态监测及壁面清洁组合机器人。主要创新
如下:1、针对超高压换流阀厅波纹状壁面,发明了双节三磁
块磁轭式Halbach阵列磁轮的吸附式壁面清洁子机,建立了子
机吸附爬行及越障的瞬态空间位姿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实现
了机器人在波纹状不规则壁面上的吸附、爬行和越障。2、
针对不规则壁面细微吸附颗粒,研制了自适应升降式扬尘、
复列式分压吸尘结构,提出了大律法阈值分割的图像识别和
清洁度判定方法,实现扬尘、抑尘和负压集尘一体化清洁功
能。3、针对超高压换流阀厅内部复杂结构,提出了地面运输
母机搭载壁面清洁子机的组合式机器人作业方法,实现了机
器人在分割区间的跨区移动作业。4、提出了基于PG-RRT模
拟植物生长引导算法的机器人移动路径规划多机协同控制技
术,实现超高压、强磁环境下地面运输母机与壁面清洁子机
的协同调度,开发了阀厅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机器人多机多点
同步监测,形成覆盖全阀厅的动态监测网络。项目成果具有
波纹状壁面越障移动,全覆盖跨区域移动作业,设备数据动态
采集预警及灰尘自适应清洁等特点,有效避免人工清洁作业
的安全风险,实现对阀厅及户内直流场设备状态实时监测及
壁面的高频率不停电全覆盖自动清洁,对于提高电力系统安
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项目申请发明专利23项,授权20项,其
中1项为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2项,授权28项,发
表论文3篇。成果已在宁夏、山东、湖北等多个省份投入使
用,在阀厅动态监测及清洁作业方面效果显著,每年可节约设
备维护及人工清洁作业成本1260万元。同时可有效避免因套
管漏油、发热及换流阀积尘过热故障造成的直流停运及直流
输电系统核心设备损毁事件。在该成果支撑下,仅宁夏地区
银东、灵绍两大直流输电系统年均外送电量可达800亿度,相
当于近2900万吨煤就地转化,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
效益。
针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日益迫切的安全监测需求,
本课题提出了利用既有通信光纤结合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与
声纹信号处理与识别技术,对城市地下的基础设施进行实时
分布式监测的方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完成基于既有光纤的区域声纹监测设备2套现有
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主要用于周界安防,少有用于城
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由于城市地下的特殊环境,造
成声纹信号具有低频的特性,且强度较弱。本课题城市地下
基础设施的特别监测需求,开发出了可以高灵敏度获取低频
振动信号的既有光纤区域声纹监测设备2套,填补了国内在城
市地下区域声纹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设备对振动的监测频率响应小于60Hz,横向监测距离
≥30m,设备纵向监测距离≥25km,设备外壳防护等级达到IP43
,工作温度范围可达0℃至40℃。(2)完成区域声纹数据处
理与分析系统1套本课题针对光纤区域声纹监测设备硬件,开
发出了1套区域声纹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光纤声纹监测系
统建立长度≥4000m,可在距光缆10m内监测声纹。(3)研究
出了针对区域声纹的信号处理技术本课题研究出了适用于光
纤区域声纹监测设备的声纹信号处理技术,包括有针对性的
数字滤波、信号解调、异常声纹定位以及时频特征提取。(
4)完成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异常声纹数据集的建立本课题首
创了基于光纤分布式振动传感设备的城市地下区域异常声纹
数据集。采集到的异常声纹数据主要包括泄漏、地下异常振
动两大类,包括气孔泄漏、气缝泄漏、水孔泄漏、水缝泄漏
、打夯机夯地、挖掘机挖掘、风镐、人工挖掘、高铁、敲击
共10种数据样本。共完成声纹数据集条数1018万条。(5)
完成声纹数据采集验证系统1套本课题成功搭建了基于点式
加速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的声纹数据采集验证系统1套,并有效
验证了光纤区域声纹监测设备的有效性。
一种确定混合维模型界面约束方程系数的方法,截
取悬臂梁交接面两侧的梁建立静力分析模型,模型边界约束
条件同原模型,根据多点约束方程推导所需要的应力分布,进
行相关静力分析,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导出交接面截面处有限
元模型节点的应力结果。本发明同时考虑结构总体的振动模
态特性和结构局部的精细动态响应计算需要,能够建立多点
约束方程的统一求解流程,快速完成多点约束方程求解,方便
混合维模型在工程上的应用。本发明形成了应力协调多点约
束方程的统一求解步骤,便于统一程序编写,利于在工程应用
中的推广,并且采用本发明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与真实模
型的前10阶模态频率误差在1%以内,得到的频率响应曲线与
真实模型的频率响应曲线变化一致。
汽车轮胎是汽车的主要配件之一,它的作用就是吸
收缓冲路面对于汽车的冲击力,减少汽车的颠簸。随着汽车
工业的发展,轮胎也经过很多的改变,比如说以前是传统的
内胎外胎的配置,但是现在都是叫做真空轮胎的配置,所谓
的真空轮胎,就是没有内胎的轮胎。无内胎轮胎的关键优势
在于其气密层的设计,这是在外胎的内侧有一层特殊的丁基
橡胶混合物,在装配后与金属轮毂结合,并通过充气形成紧
密的贴合,就如同绳子打结一样。这种设计使得轮胎在受到
外力刺穿时,气密层可以迅速包裹住异物,减缓气体泄漏的
速度。真空轮胎不是真空,是没有内胎,是需要充气的,而
且真空轮胎为优质橡胶制造,弹性好,柔性强,对气压适应
范围大,所以轮胎内的气压比普通轮胎要大得多,车胎除被
扎外,无内胎轮胎一般不会自行放气。正因为如此,真空胎
遇火,内部气体受热压力更大,更易爆胎。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改进了上述汽车轮胎在内外
胎的结构时容易被扎泄气,而代替它的真空轮胎虽然为优质
橡胶制造,弹性好,柔性强,对气压适应范围大,但是轮胎
内的气压比普通轮胎要大得多,所以在特殊情况更加容易爆
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就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帕斯卡定理,
也被称为帕斯卡定律,是流体力学上的一条定律。该定律指
出,在不可压缩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压强受外力产生增值后
,此压强增值瞬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巧妙的用一种大小
两个缸相互配合的减震装置代替了汽车轮胎的充气内胎,不
但解决了轮胎容易泄气和爆胎的缺陷,而且具有制造简单,
成本低廉的优点,更因为是不用充气所以可以在一些特殊的
领域使用,比如说在军事工程领域和重型机械工程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帕
斯卡定律,即流体力学上的定律,该定律指出,在不可压缩
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压强受外力产生增值后,此压强增值瞬
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巧妙的用一种大小两个缸相互配合
的减震装置代替了汽车轮胎的充气内胎,不但解决了轮胎容
易泄气和爆胎的缺陷,而且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更因为是不用充气所以可以在一些特殊的领域使用,比如
说在军事工程领域和重型机械工程领域。由此可见这种产品
的推广使用,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式下,约有39%的中国消
费者选择减少肉类的摄入,植物肉低脂、零胆固醇的产品特
性受到青睐青睐。越来越多的植物肉创业公司应运而生,中
国企业紧追趋势,中国“质”造的潜力不容小视。采用传统
动物源的原料生产的肉味香精的应用不能满足素食主义者的
需求,并且这类香精价格较高。因此如何以植物源的原料生
产肉味香精就成为植物肉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团队对植
物来源的蛋白质进行复合酶解,耦合以碳水化合物等辅助原
料通过热反应定向制备具有肉类特征香气组分的增味剂,为
植物肉产品的提质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计算机三维技术进入“虚拟现实环境”之后,大幅
度加快了该领域的发展。然而,在“眼镜”这类穿戴型VR设
备出现之前,这一阶段的VR设备还需要配套建立实体设备,如
驾驶舱、缩微工厂等。驾驶领域还需要利用投影、拼接屏幕
的方式,让操作者深刻沉浸到三维重构的运动虚拟环境之中
,如图3所示。按照该模式建设的VR设备投资极大,仅有少部
分培训机构可以配备,也是当下专业应用领域的主流。
对地探测技术是以卫星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
统、全球定位系统、智能化定位或移动传感器网络系统、以
及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为核心,集成数据采集、
传输、可视化及分析等功能,是可以多时空尺度、多周期定
量化和大规模获取对地观测科学数据的有效手段。对地探测
技术支持下的土地资源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卫星探测技术对土
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情况进行实时或重复的监测和分析;评估
观测到的或预测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变化对环境因素
,服务和管理措施的响应;对发生的事物的模拟并深化其科学
理解。利用对地探测技术研究对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的监测
对揭示人地关系,研究土地系统的可持续性、易损性、自身
恢复能力,以及管理等提供重要的核心基础信息。本项目研
究成果考虑全球不同气候带典型自然环境特征差异,采用主
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对地探测技术,监测全球土地资源格局及
其动态变化特征,探索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典型生态类
型区的土地资源监测技术与建模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综合社会经济要素,对土地资源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为实现
对全球不同自然环境及物理特征差异条件下土地资源监测的
需求,本研究成果引入了全天候微波主动遥感技术,与多光谱
被动遥感相结合,针对亚、非、欧、美等各大洲典型自然景
观,研发土地资源监测的模型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为土
地资源评估及变化预测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
威期刊和国内顶级期刊发表,且被引用310余次,为土地资源
探测研究作出了贡献。土地资源探测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土地
资源变化及其格局特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揭示人地相互作
用关系。本研究成果利用上述监测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的方法,在综合监测全球典型类型区土地资源状况的基
础上,将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实现空间化表述,并与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结合,评估或模拟土地资源格局
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土地资源的优化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其相关成果(包括SCI检索论文和专著)
已被科技成果引用230余次,亦被相关规划部门采用作为土地
资源优化利用的科技支撑。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估的终极目的
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
发,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依据。本研究成果立足不同自
然或人文景观的立地环境,分析当地人文、社会、经济与政
治体制等特征,提出或完善相应的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方案
,为区域乃至全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并被引用120余次。
其代表性成果入选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署环境与自然资源委员
会年度《我们变化的地球》(《OurChangingPlanet》)的
科学汇编,成为美国政府财政年度总统最高决策层面本年度
科学拨款预算的参考依据。其代表性成果作为美国对1992年
第一届世界首脑国际环境高峰会议签署的“21世纪议程”制
定的行动和方案的落实的典型案例,在第二届世界可持续发
展高峰会上展示,成为对地探测技术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与开发的应用证明。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SCI检索论文
16篇,专著3部)已被国际权威期刊引用600余次,亦在国家政
府报告或国际高峰会议文件中引用,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其中,单篇论文最高引用量为113次,刊物影响因子为5.13。
相关技术被开发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实用软件,并在相关
部门推广应用。
一、产品简要技术说明牛肉风味酵母抽提物产品以
啤酒酵母为主要原料,经自溶酶解、过滤浓缩、喷雾干燥等
制得。自主开发了酵母发酵罐的智能加料系统,保证酵母及
酵母抽提物的卫生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产品具
有风味醇厚、无异味、耐受性强等特点产品具有创新点:1
、自行研制开发了发酵罐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
测发酵液的酒精含量和CO2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提高发酵
效果和发酵产品质量。2、自行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一种用于生产料液的智能加料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发
酵效果。3、自行研制开发了酵母生产中蒸汽冷凝水的回收
利用系统,减少运行成本。二、产品主要性能指标1、性状:
淡黄色粉状,具有特有的牛肉风味,无异味;2、干物质:不少
于94.0%;3、灰分(除盐干基计):不得过15.0%;4、PH:4
.5~6.5;5、氯化钠:不得过50.0%;6、总氮(除盐干基计)
:不少于9.0%;7氨基酸态氮(除盐干基计):不少于3.0%。
一、新型超声波测距方法:不是采用脉冲回波法和
往复法测距,而是采用了新方法进行超声波测距。二、性能
(目前开发的是小范围高精度的测距模式)(1)两挡可切
换量程(手动切换):0-70cm量程、0-130cm量程,大量程
还可根据要求设计(超声波测距范围允许内)(2)0-70cm
量程范围内,误差为0.5-1cm。0-130cm量程范围内,误差为
1-1.5cm。(3)盲区小于7cm。(一般目前超声波测距盲区
为15~30cm)
该项目以云南省及其周边雷电定位系统海量自动监
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雷电流
归一化修正模型得到了雷电参数统计样本事故数据库,并开
发完成了基于C/S构架下的雷电参数分析软件,以及基于B/
S构架下的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数据统计功能和雷击跳闸故障
统计查询软件系统,为应用已经积累的雷电监测资料提供了
有效的手段,开拓了云南省目前较为缺乏的雷电基础参数有
效获取途径。以云南省雷电定位系统2005~2008年四年测量
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云南省典型雷电参数的统计分析,首次
得到了云南省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图、雷电流幅值空间分布图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的指数形式的数学表达式以及网格法
求出的雷电日等雷电活动的统计结果或规律。对雷电参数在
输电线路防雷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探索,为输电线路雷
电防护设计和改造提供了基础指导,为雷电统计应用于线路
雷击跳闸率的计算、线路引雷特征的分析、线路易击段/杆
的划分以及线路故障雷击相关性的分析提出了思路和方法。
该系统是一套利用管道内流体运动规律和流体介质
及管道固有特性,通过对管道内进出口和关键节点的流态检
测,实时分析判断管道泄漏状况的智能检测系统。与现有的
泄漏检测仪器相比,它具有远程测量、实时监测、不受地下
埋设或海底铺设等环境因素限制的巨大优点。可以及时准确
地判断远程管道或复杂管道系统中的泄漏点位置。在油气田
输送管道、城市煤气管道、供水管道及复杂液压系统管道的
泄漏检测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该技术在国外已于近年开发
成功,并在为国内的工程服务中赚取了大量利润。经进一步
的开发,可望形成较大规模的产值,并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好的
竞争能力。
近年来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药物残留的研究发展
很快,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方法线性范围宽、检测速
度快的特点。目前国内外未见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泰乐菌素残
留的报道。化学发光方法实际应用的障碍主要是众多的干扰
因素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随着设备灵敏度的提高,检
测体系和样品前处理步骤的优化,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抗生素
残留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会十分光明。
该项目属于土木建筑领域。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节
能环保的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办公场所、基
础设施、超高层及大跨度等工程建设领域。随着产业工人的
不断减少,以及人们对钢结构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钢结
构制造越来越难以满足钢结构快速发展的需求。钢结构制造
存在传统制造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制造系统信息化程度不
高以及制造工艺先进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钢结构快速
推广使用。项目组历时10余载,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产学
研合作,针对建筑钢结构制造智能装备、信息化关键技术、
成套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研制了
系列钢结构制造智能装备研制了全自动切割机、卧式组立机
、焊接机器人等22种智能制造设备;提出了建筑钢结构离散
型智能制造新模式,开发了“无人”切割下料、卧式组焊矫
、机器人总装焊接等一体化工作站;装备了首条建筑钢结构
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了80%工序中智能装备的联动应用,全
面提升了智能化制造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填补了行业空白。
2.开发了钢结构制造信息化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了边缘网关M
EC新场景,创建了新型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实现了全
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反馈;开发了建筑钢结构首个工业
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开创了建筑钢结构工业互联
网协同制造新模式;建立了钢结构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二级节点标准体系,实现了在建筑钢结构行业的首次应用。
3.研发了成套钢结构制造先进工艺研发了“无人”切割下料
,卧式组焊矫等一体化自动加工工艺;构建了一套三位一体数
字化物流仓储的体系,开发了钢结构部品部件物流仓储过程
中定向分拣、自动搬运、立体存储等新技术;提出了中厚板
全熔透免清根机器人焊接方法,建立了机器人焊接工艺数据
库,研发了焊接机器人参数化编程系统,实现了焊接程序的批
量化生产。依托项目研究成果,申报国家专利52项,其中发明
专利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科技论文17篇,形成企
业标准2部,为我国钢结构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巴布亚
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日本J
FE本馆天桥项目等100余项国内外工程中,近3年新增销售额
96.5亿元,新增利润5.7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种模型自适应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本发明在
不增加投资的基础上,通过获取现有的单端或双端故障录波
数据和行波故障定位系统的录波数据,根据具体线路和具体
故障情况,自适应选择最优的故障测距算法;并且对故障录波
、继电保护和行波测距等四种测距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给出唯一精确的故障测距点。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准确
的故障测距,解决高阻接地情况下保护装置和其它故障测距
系统定位精度低的问题;解决高阻情况下对端行波记录仪不
起动、或者波头不清晰等情况下,行波故障测距系统无法进
行故障定位时的故障定位问题,给出准确的故障点、故障相
别和巡线范围。本发明方法适用于110~500kV输电线路的故
障测距。一种模型自适应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与实际电网输电线路
对应的物理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据此得出各线路在不同频
带下的等值模型,为模型自适应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提供线路
参数库;(2)在故障测距主站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的上传,为
实现多种自适应综合测距方法提供数据平台;(3)在不增加
投资的基础上,通过获取现有的单端或双端故障录波数据和
行波故障定位系统的录波数据,根据具体线路和具体故障情
况,自适应选择最优的故障测距算法;对故障发生时现场2套
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和行波测距装置给出的四种测距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给出唯一精确的故障测距结果。
本项目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服务机器人自学习能力
和智能水平,现已完成任务书规定的所有任务,研究成果如下
:建立了家庭智能空间下自主知识发现与生成机制,基于拟
人行为多尺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对于亮度、尺度及视角具
有不变性的小尺度人体行为描述方法,实现了相似性动作的
高精度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体行为自学习和基于混合
高斯模型的知识行为自学习方法。针对智能空间网络环境下
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理清了时延大小与每
次迭代时间的联系,设计出时不变及时变时延系统迭代学习
律,并通过频域分析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证明;其次,在控制
系统设计中引入参数估计方法,采用参数型学习律,基于H∞与
Lyapunov函数方法,结合舒尔布定理,得到系统收敛条件并对
误差收敛速度进行了分析。对变参考值新型迭代学习控制方
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基于传统迭代学习控制,结合Bac
kstepping方法,设计一类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提高了系统鲁
棒性与自适应性;其次,针对整数阶与分数阶非严格重复系统
,采用参数迭代学习控制方法降低了系统历史控制对当下控
制过程的影响,采用Lyapunov函数方法证明系统收敛性;最后
,基于短记忆原理与预调理论解释了历史函数对于分数阶迭
代学习控制过程性能的影响。针对智能空间下新型迭代学习
律的构造问题,首先,以带噪声非完整轮式机器人系统为研究
对象,提出了改进迭代学习轨迹跟踪算法并完成鲁棒性收敛
分析;其次,对机械臂控制系统,提出了具有初态学习能力的
分数阶迭代学习控制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然
后,基于分数阶PDα型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设计了新型分数阶
迭代学习控制策略;最后,构建智能空间下的新型迭代学习控
制律,给出了控制律构造过程,并进行实验仿真验证。项目组
基于NAO机器人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充分验证相关理论和技术
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该项目资助下,发表SCI/EI收录论文
32篇;申请专利7项,已授权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项目编号:082102170011。英国90年代初,酶在鸡饲料的添
加率几乎等于零,而现在95%以上的鸡饲料都添加酶。目前,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饲料中都普遍添加了酶。国外生物
酶的研究开发较我国提前半个世纪。2000年我国配合饲料年
产量就达到6500万吨,如全部加酶,添加量以4%计算,就需要
260万吨/年。如以全国30%的配合饲料中加酶计算,也需要7
8万吨酶。2000年全国饲用酶年产量以5000吨计,仅占78万吨
的不到1%。2005年我国的年饲料消耗量超过1亿吨,需要饲料
酶用量超过750万吨;因此,此类产品在我国有着极大的市场
空间与发展潜力。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黑曲霉发酵生
产高效饲用复合酶新技术在国内首例采用一菌多酶的黑曲霉
为出发菌株,经诱变育种、发酵条件优化、采用单一微生物
的固体发酵,生产含有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淀
粉酶的饲用复合酶产品。衡量酶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作用效果
的依据主要是酶的种类、含量、活性和稳定性。由于单一酶
系在生成和存在都有相应的要求条件,固体复合后的生物酶
的活性和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差异,而黑曲霉发酵生产高效饲
用复合酶是采用一菌多酶发酵法,生物活性酶产生代谢的是
同一载体和培养物质,培养条件一样,所以相对酶活性和稳定
性都有很大的提高。产品主要性能指标:酸性蛋白酶≥3000
U/g,纤维素酶≥2000U/g,果胶酶≥5000U/g,淀粉酶(糖化)≥
5000U/g,汞<0.1㎎/㎏。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筛
选出一菌多酶的黑曲霉为出发菌株;2.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
,通过诱变育种、纯化、活化,使之产酶代谢能力提高,同时
代谢多种生物酶系,并且酶活高。3.菌种先是通过培养瓶进
行实验室培养,然后在发酵罐中进行液体扩大培养;菌种经过
扩大后接入固体培养基发酵培养;完全实施了液—固两相结
合的发酵方法。发酵技术在国内属先进行列。4.发酵好的固
体物质进行低温烘干,检测其酶活能否达到技术要求,合格后
即可包装入库。低温烘干是高效饲用复合酶的生产工艺重点
,是保障生物酶活性的基础条件。工艺采用冷冻干燥处理在
国内属首例采用。5.本项目研究攻关技术采用一菌多酶技术
生产饲料酶,其发酵水平和生产稳定性比国内目前极少数同
类厂家要高得多,生产工艺中各参数的确定具有独创性。四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目前该技术处于国
内领先水平;技术产品可用于各种畜禽饲料的生产开发。五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公司就此项产品已与平顶山正
元饲料有限公司、福建科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签订了长期
供货协议,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存在的问题:生产工
艺和生产设备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
研发经费投入,优化、升级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
模,提高产品产量。六、历年获奖情况:无。
成果简介:该项目以浙江省沿海高速船为原型,吸
收了国内外高速船水动力研究成果,建立了风、浪、流作用
下多种高速船操纵运动模型,开发了仿真软件,实现了高速
船操纵运动仿真。该项目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高速船通航安全
评估模型,开发了高速船通航风险评估系统,实现了对高速
船航行安全评估中环境因素的量化处理,有助于高速船的航
行安全管理,具有创新性。该项目于2005年通过浙江省交通
厅组织的鉴定。应用行业领域:船舶—其他合作方式:面议
微生物是国际公认的检测各种水质、医药及食品的
必测项目。国内仍以传统方法来检测微生物,检测时间需要
5-7天,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要。本项目是利用微生物中特
异性酶而发展起来的,利用选择性显色培养基具有特异性强
、敏感性好的特点,结合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微生物
检测。该方法的检测时间为5-12小时,较好地解决了我国目
前采用的方法需要耗时5-7天,步骤繁琐、工作量大的问题。
因此,本项目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因食品、
环境、医药样品必测的微生物种类较多,本项目研发的是微
生物检测中具有代表性的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仪器。本项目
基于大肠菌群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特点,选择邻硝基苯基β-
D-半乳糖苷(ONPG)为底物。底物经大肠菌群产生的β-半乳
糖苷酶水解生成黄色产物在波长410nm处有吸光度的特点,开
发出了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通过对影响ONPG酶解产物最佳
检测波长的各因素进行吸光度曲线的扫描,确定最佳检测波
长为410nm。通过研究温度、pH等理化因子对大肠菌群的生
长和水解产物的影响,确定最适合大肠菌群生长和水解底物
的理化条件,确定大肠菌群的培养条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
下大肠菌群接种量和培养液达到一定OD值所需时间的量化关
系,确定最佳检测条件并建立菌群接种量与培养液光信号量
化关系,建立大肠菌群的定量检测技术。根据建立的大肠菌
群快速检测方法,选择可以发出410nm的LED灯做为大肠菌群
快速检测仪的光源和相关元器件。仪器设计成多通道可满足
一次性检测多个样品的实际应用需求。光源稳压控制电路为
单色光源提供恒定的工作电压,并控制各通道光源开关,解决
多通道同时检测的干扰。检测数据由数据存贮电路保存在非
易失性数据存贮器中,供显示、查询,通过串行通讯电路,还
可以实现实时或打包非实时地与预装《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处
理软件》的PC机进行数据交换。开发的配套软件操作简便,
只要设制好检测时间,就可自动完成检测。本项目开发出的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仪可实现对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食品进行
微生物测定,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样本前处理和专业的微生
物检测操作人员,既可节省时间又可节省人力资源,可实现对
微生物的快速检测。该设备可有效地对市场上流通的各类微
生物含量超标食品的监控,从而更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具
有重大意义。
汽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用于模拟汽车制动器实际使
用模式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对制动器进行
性能检测,更真实地反映制动器性能,提高制动器研发水平
,缩短制动器开发周期,对制动器产品的研发、质量控制以
及整车制动性能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汽车制动器惯
性试验台可进行盘(鼓)式制动器高低温性能试验、盘式制
动器摩擦片磨损量动态测量(DTV)试验、盘(鼓)式制动
器振动噪声测量(NVH)试验,具有恒扭矩、恒压力试验功
能,全面计算机控制、检测,打印试验曲线及报告。该试验
台有如下特点:1.基础惯量小,惯量级差小,惯量级数多,
飞轮采用等分、等比支撑形式,尽量减少轴承阻力据。2.自
动编程--智能型人机交互编程技术操作者无需掌握编程技术
与知识,只要熟知试验标准按操作界面提示操作即可自动完
成试验编程。与传统国内外同类产品中的文本编程技术相比
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特点。3.采用多线程并行处理技术
有效地提高系统“实时性”与快速响应性能;及时捕捉试验
过程细节,保证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真正还原试验本质。
4.实时的NVH功能在国内首次利用BK技术与开放式数控技术
完美结合,将BK技术实时嵌入到控制系统中,并应用到汽车
制动器惯性试验检测过程中。5.利用VC﹢﹢与OpenGL技术,实
现图形图像处理,具有美观实用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
YGYC-Ⅱ型无人值守远程监控系统主要面向现场及远
程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结构坚固紧凑,不但可直接应用于
现场,实现就地监控、显示,而且由于具备强大灵活的软件
功能和通讯功能,可方便地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设备的网络
化管理。YGYC-Ⅱ是一套以嵌入式低功耗CPU为核心(主频20
0MHz)的高性能嵌入式一体化工控机。具有现场采集、控制
、通讯、数据存储、故障上传、现场监控等功能和可靠性高
、功能强大,占用空间小,等突出特点。在节电、节煤、节
省人力、提高热网平衡、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供热系统自动
化水平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科学技术水平:自治区先
进
本产品包括:主分频模块、辅分频模块、时钟扭斜
控制模块。通过外部参数输入灵活配置时钟分频系数,主分
频模块根据配置的分频系数产生主分频时钟,并产生对辅分
频模块的控制信号;辅分频模块产生辅分频时钟;主分频时
钟、辅分频时钟、输入时钟以及扫描控制信号输入到时钟扭
斜控制模块,由它最终产生时钟沿与输入时钟对齐的分频时
钟。使后端能够比较容易的实现,在芯片后端的实现时可以
有的放矢的设定约束,使芯片后端设计的周期大大缩短;同
时,可以降低时钟网络功耗,从而降低整个芯片的功耗。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
9号和新麦18早1~2天。幼苗直立,叶宽披,叶色深绿,分
蘖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生长迅速,两极分化快,抽穗
早,成穗率一般。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宽大、
卷曲,穗层整齐,长相清秀。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
,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一般,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6.
6万穗,穗粒数37.6粒,千粒重39.5克。苗期长势壮,抗寒
力中等。对春季低温干旱敏感。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好。
耐后期高温,成熟早,熟相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秆
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中感至高感条锈病,高感叶锈
病、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叶枯病较重。2005年、2006年
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3克/升、794克/升,蛋白质(干基
)含量13.99%、13.75%,湿面筋含量29.3%、30.3%,沉降值
32.5毫升、27.2毫升,吸水率62%、60.4%,稳定时间3分钟
、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0E.U.、141E.U.,拉伸面积39平
方厘米、32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
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85公斤,比
对照豫麦49号增产1.98%(不显著);2005~2006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552.93公斤,比对照1新麦18增产6.24%(极显著
),比对照2豫麦49号增产6.78%(极显著)。2005~2006年
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5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
44%。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
苗16万~20万苗,注意防治叶锈病、叶枯病、纹枯病、赤霉
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
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
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地区的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
种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皮卡车的空调控制系统
,包括钥匙开关、直流电源、整车控制器、低压控制系统;所
述钥匙开关连接直流电源;所述钥匙开关连接整车控制器,所
述整车控制器连接低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低压控制系
统连接的AC开关,所述AC开关连接压力开关,所述AC开关和压
力开关之间连接有继电器,所述压力开关控制所述继电器;所
述压力开关连接空调控制器和空调压缩机。本实用新型有效
解决了空调不工作的问题,又不影响原车的正常使用功能。
本成果的研究开发能给康复治疗师提供数字化的训
练系统,让患者的康复训练从无肌力能力到有肌力能力训练
的过渡,更直观的展示患者的训练情况;从而帮助康复师可以
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和总结训练情况。系统主要由机架、脚
蹬机构、扶手机构、动力及阻尼机构、外壳、座椅、显示操
作屏、电控系统、活动脚轮等组成。配备了直观的液晶显示
屏,方便了治疗师的操作。与目前市面的四肢协调主被动训
练系统相比,设备性能指标优势明显。肢体协调训练系统是
一款安全有效而又实用的康复设备。采用一肢带动三肢、健
侧带动患侧的原理,同时新款的被动模式真正实现了零肌力
患者的早期主动康复运动训练系统。独特的设计可让使用者
在模拟正常步行的运动状态下,通过一定的阻力设置达到四
肢联动的效果。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促进功能恢
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气流式荧光定量PCR测定仪的研制》项目被列入
广州市2001年度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01-
Z-094-01)。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广州市光机电工程研究开
发中心,参加单位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该项
目主要是研制一种新型的气流式荧光定量PCR测定仪(以下
简称PCR)。PCR可完成多样品DNA快速体外扩增,并用荧光
检测的方法,定量测定目标DNA片段的含量。该设备由PCR仪
、荧光检测部分和基于PC的采集和分析系统软件、荧光试剂
反应系统四部分组成。该项目主要特点是采用气流循环加发
热丝加热的方式加温、抽室温冷却的方式降温,使升降温速
度较快,利于样品的扩增灵敏度。采用样品架旋转的方式结
合加温,使样品位置互换受热的均一性较好,有利于检测对
照的准确性。它耗材成本低,填补了国内气流式定量PCR的
空白。目前,荧光定量PCR测定仪的国内市场主要被国外公
司占有,每年需要进口300台左右,国内生产的较少,由于
进口价格高(一般35万-100多万元一台),极大地增加了基
因技术研究和诊断的成本,阻碍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更
难以在中小医院推广。我们的项目成果产品预计成本7万元
/台,耗材成本低,售价20万左右应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良好
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医院共有31000多家,加
上研究机构用户群数目更大,与达安公司合作销售,年产4
0台计算,年利润可达400多万元。随着价格的降低,普及应
用的程度必然增大。核酸诊断业已成为一新兴的、快速发展
的高科技产业。中国人口众多,核酸诊断潜在市场巨大。分
子生物医学的发展必然会使核酸诊断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从疾病预防,疾病初始诊断,治疗方案决定,治疗
有效性监测,直到愈后观察,核酸诊断都会起到必不可少的
作用。我国各地蓬勃开展的生物技术研究和生物工程实施计
划将对荧光定量PCR测定仪的市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该
项目的完成实施不仅能缩小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
的差距,而且会在竞争中降低技术垄断造成的巨额成本浪费
,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都非常明显。
自动化所研制的交流、直流伺服器采用大规模集成
化技术及智能化功率模块实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适配各种
型号交流,直流伺服电机。伺服系统分为位置型和速度型两
个系列。技术特点:1、直接用脉冲输入方式控制,定位精
度±1个脉冲,转速变动率0.1%以下;2、独特的设计实
现伺服系统快速响应、宽调速范围,让您既能拥有伺服的性
能,又能像步进电机一样方便控制。市场前景:高性能矢量
控制交流伺服控制器可以应用于数控机床、雕刻、喷绘、纺
织等精密数控系统中,亦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等大功率,高效
率场合。
当用户在显示终端执行数据传输任务时,显示终端
的输出端连接到处理服务器,处理服务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数
据服务器和数据存储器,根据用户要求对指定的数据服务器
执行数据传输,并将传输状态存储至数据存储器;执行数据
传输任务时,数据服务器与处理服务器相连,在数据服务器
间传输数据和文件,数据存储器与处理服务器相连,存储数
据传输的状态信息,处理服务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显示终端,
经过数据服务器的一系列处理,最终以文字和图标的形式将
数据传输的状态显示在显示终端,以供用户查看和浏览。本
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服务器站点的传输,具有智能恢复、检
查错误和纠错功能。
由于城市扩张、工农业生产和过度旅游开发,北京
市湿地水质恶化,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据北京市环保局统
计,劣Ⅴ类水质水域面积占湿地面积的41%左右。为此,市园林
绿化局将启动了大规模的湿地恢复行动,计划在未来5年内,
在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北运河流域建成汉石桥、长沟
、琉璃庙等10大市级湿地公园。为给相关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引进了美国退化湿地修复网格连通生物滤桥技术,围绕
增强人工生物浮岛净水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项目在对所
引进的人工浮岛自身净水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北京常见
乡土湿地植物,通过室内和室外对比试验,提出了单一和混合
两种适合北京地区的人工生物浮岛植物配置方法,并对两种
配置方法的辐射型和环型种植方式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对
比分析,提出最佳人工生物浮岛配置模式。项目首次系统分
析了常见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与人工浮岛载体结
合后的水质净化效果,构建适合北京湿地的人工浮岛植物配
置方法。项目对比分析了辐射型和环型种植方式的净化效果
,研发了集中式示范和组团式示范两种人工生物浮岛示范模
式。项目优选植物配置方案,提高了生物措施治理湿地污染
的效率,对北京乃至全国湿地恢复具有开创性意义。本项目
申请专利3项,发表论文8篇,培养硕士2名。项目在北京市通
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建立了2个综合试验示范小区,累计推广
20ha。从监测数据来看,水体总磷、磷酸盐和总氮的去除效
果十分理想,去除率均达到了70%以上,示范区内水体透明度
提高34%以上,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为充分利用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接壤的地缘优势,
丰富和深化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实施,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组织中央和地方力量共同开展了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战略研究》,提出
了实施沿海、沿边切入战略,构建中国西南-东盟经济合作
圈(简称西东合作圈)的对策建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和云
南省科技厅的重视,于2007年初将《中国西南-东盟经济合
作圈建设对策研究》列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和云南省科技
政策研究专项计划共同项目。通过研究,课题组在研究报告
中简要阐述了西东合作圈的基本概念;从六个方面全面分析
了建设西东合作圈的重大背景和重要意义;从政治互信和经
济合作两方面分析了建设西东合作圈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问
题;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借鉴大湄公河次区域、东盟、欧盟
一体化发展经验,从西南与东盟合作实际需要出发,研究提出
了西东合作圈建设的宗旨、定位、合作模式、建设思路、建
设目标、重点领域、行动方向、进展设想和重大措施建议,
主要观点是:1.建设西东合作圈的基本思路是推进西南与
东盟经济一体化合作,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我国与东盟的互利
共赢和共同发展。2.以增强基础设施连通、开展产业合作
、建立统一市场、促进公平发展为重点,分两阶段推进西东
盟合作圈建设。3.采取建设合作机制、合作功能区和经济
走廊、抓重点突破口、开展科技合作等措施保障西东盟合作
圈建设。研究成果的创新点:1.提出在我国和平发展新形
势下,在中国东盟大区域合作下的小区域合作中,积极探索国
家外交政策的基点由“韬光养晦”向局部“有所作为”转化
、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贸易投资自由化型”向“经济
一体化发展型”提升的新途径,“从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市
场、产业一体化发展方面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对接”的新思路
。2.提出“密切经济联系,繁荣发展和平稳定的经济基础”
,“10+1机制下,中国东盟自贸区上,进一步开展经济一体化
合作的跨国经济圈”,“我国倡导、次区域合作、多点切入
、一体化发展”,“陆海并举,沿边(海)辐射内地,重点带
动一般,建设三个平台,推进三方面合作”,“建设和谐发展
带(区)”、“走廊型经济圈”等新观点。3.提出基础设
施连通、产业联合、统一市场和公平发展四个重点领域,加
强西南协作,成立联合推进工作组,实施通道经济战略,开展
科技合作、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制定便利化行动计划、扶贫
投资计划、市场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联合成立投资股份公
司、农业合作社、旅行社、能源通信电力联营、橡胶矿产海
洋渔业共同体、技术标准委员会、资格认证委员会,联合启
动“上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民族文化自然风光长廊旅
游”等项目的新举措。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营销系统。包括:电力营销系
统服务器。所述电力营销系统服务器设置在车辆中;交互装
置,所述交互装置设置在用电客户端,所述交互装置与所述电
力营销系统服务器通信连接;其中,所述交互装置用于向所述
电力营销系统服务器发送临时用电请求,并用于在所述电力
营销系统服务器对所述用电客户端进行临时用电时显示临时
用电的用电量,所述车辆还包括视频直播装置和自动化弹篝
控制操作平台。目前。全景视频直播已经运用在旅游教学、
演唱会、大型活动、地质灾害、教育培训等众多领域,其能
够展示了全景视频会议,全景视频培训,得到广泛的赞许和支
持。现有的全景视頻直播设备多存在携带不方便,组装麻烦
,调试时间较长,观看不方便,需要另行配备专门的头戴式显
示设备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频
直播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显示器、全
景摄像头和手机相连接:所述主机内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
设有四个显卡接口,其中两个显卡接口分别插有采集卡,另外
两个显卡接口分别插有输出卡和图形显卡:所述手机设置在
头盔盒中;所述主机上设有采集口,所述全景摄像头通过数据
线与所述主机的采集口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全景摄像头采用
七台相机组合构成。优选地,七台相机中的一台相机设置在
中心位置,其余六台相机在该中心位置的外园周上均匀对称
分布。优选地,设置在中心位置处的相机的方向设为朝上。
优选地,设置在外圆周上的相机的方向设为沿径向朝外。本
发明所述的装置提供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达到监控的目
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视频直播装置,包括主
机,所述主机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显示器、全景摄像头和手机
相连接;所述主机内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四个显卡接口
,其中两个显卡接口分别插有采集卡,另外两个显卡接口分别
插有输出卡和图形显卡;所述手机设置在头盔盒中:所述主
机上设有采集口,所述全景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所述主机的
采集口相连接。采用本发明的自动化弹簧控制操作平台,针
对现有技术中机动车缺乏最近行人检测设备和应急反应设备
以及辅助驾驶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通过对机动车周围环境
进行虚拟重构以实现对最近行人状态的监测,通过增加应急
反应设备以在最近行人快速接近时进行相应避险。
WLP-2800型心室晚电位仪是一种利用时域
叠加平均法对体表心电信号进行处理的手提式心室晚电位检
测系统。采用光电、磁电双重隔离技术,提高了交流供电的
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内轩磁盘存储器,扩大了存储病员数
据容量。设有噪声监测,减少误判。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
、携带操作方便等优点。经200余例病人的测定表明,该
系统与美国ART公司最新产品1200EPX所记录的波
形相一致,且重复性好,两机心室晚电位分别为25Hz与
40Hz,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与96%。其主要技术
性能达80年代中后期美国ART公司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该系统研制成功为医生预测病人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
性、预报猝死可能性提供有效的医用电子仪器,有显著的社
会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前列腺癌不同类型的血清标志
物进行同时检测的微流控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包括:用于
依次运输样品溶液,样品洗脱液,信号探针溶液,信号探针洗
脱液以及电化学检测缓冲溶液的连续进样单元,样品溶液中
含有针对前列腺癌的蛋白类标志物和/或miRNA类标志物;由
一个或多个微通道网络组成的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覆
盖在电极阵列上形成一个通道系统,电极阵列的表面上固定
有与样品溶液相互作用的抗体和/或捕获探针,所述通道系统
与连续进样单元连接;以及为连续进样单元提供动力的动力
系统。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与前列腺癌
疾病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高且成本低的
微流控电化学生物传感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
前列腺癌不同类型血清标志物进行同时检测的微流控电化学
生物传感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前列腺癌疾病检测技术
的步骤繁琐,仪器设备体积大,价格昂贵,特异性不高且无法
同时实现对多种标志物进行检测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
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针对前列腺癌不
同类型的血清标志物进行同时检测的微流控电化学生物传感
系统,包括:用于依次运输样品溶液,样品洗脱液,信号探针
溶液,信号探针洗脱液以及电化学检测缓冲溶液的连续进样
单元,所述样品溶液中含有针对前列腺癌的蛋白类标志物和
/或miRNA类标志物;由一个或多个微通道网络组成的微流控
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覆盖在电极阵列上形成一个通道系统
,所述电极阵列的表面上固定有与所述样品溶液相互作用的
抗体和/或捕获探针,所述通道系统与所述连续进样单元连接
;以及为所述连续进样单元提供动力的动力系统。其中,所述
连续进样单元在动力系统的作用下,将样品溶液,样品洗脱液
,信号探针溶液,信号探针洗脱液以及电化学检测缓冲溶液依
次通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网络,并与固定在所述电极
阵列表面的抗体和/或核酸捕获探针相互作用,产生可供电化
学设备检测的信号,一次性读出不同捕获探针修饰的电极阵
列表面的电化学信号;所述前列腺癌不同类型的血清标志物
包括蛋白类标志物和miRNA类标志物。所述蛋白类标志物包
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
,PSM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或血小板
因子-4(plateletfactor-4,PF-4)。固定在所述电极阵列
表面的抗体包括:单克隆鼠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抗体(PSA
-Ab)、单克隆鼠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抗体(PSMA-Ab)、
单克隆白细胞介素-6抗体(IL-6-Ab)或单克隆血小板因子
-4抗体(PF-4-Ab)。所述miRNA类标志物包括miR21、miR1
41或miR221。所述固定在所述电极阵列表面的核酸捕获探针
包括分别与miR21、miR141或miR221对应的单链核酸探针及
发夹结构和DNA四面体纳米结构探针。所述单链核酸探针包
括分别针对miR21、miR141或miR221的完全匹配探针,单碱基
不匹配探针以及阴性对照探针。其中,单碱基不匹配探针是
用来考察核酸杂交特异性避免假阳性信号,阴性对照探针则
是用来考察背景信号。所述DNA四面体纳米结构探针包括分
别针对miR21、miR141或miR221的完全匹配探针,单碱基不匹
配探针以及阴性对照探针。其中,单碱基不匹配探针是用来
考察核酸杂交特异性避免假阳性信号,阴性对照探针则是用
来考察背景信号。所述微流控芯片与电极阵列通过等离子体
清洗以及加热键合处理后形成无漏液的完全密封的可逆或不
可逆的所述通道系统,以保证流体的正常传送。无需机械螺
丝和上下夹板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可同时实现一个或多个网
络单元的检测工作。所述连续进样单元由具有贯穿通道的小
管形成,所述先导洗脱液,样品溶液,样品洗脱液,信号探针溶
液,信号探针洗脱液和电化学检测缓冲溶液彼此之间通过空
气泡间隔依次通过所述贯穿通道通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微通
道网络。所述动力系统由连接在微流控芯片的下游的注射泵
或注射器形成,提供作为流体驱动力的真空负压,以实现连续
进样单元内不同功能溶液的自动传送。所述电极阵列是是由
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的碳电极阵列或金电极阵列,或者是在碳
电极表面直接电化学沉积纳米金属颗粒制备的电极阵列或由
光刻技术制备的平面电极阵列。各电极阵列表面可固定不同
的捕获探针,包括但不限于抗体与核酸。所述样品溶液,样品
洗脱液,信号探针溶液,信号探针洗脱液和电化学检测缓冲溶
液之间依次由长度为0.5cm以上的空气泡间隔开,以防止进样
和上样过程中因压力的快速变化导致空气塞被挤压或溶液的
不连续分散以至前后溶液混合,形成交叉污染。本发明中的
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网络是以稠密的弯曲微通道设计为基础
,完整的覆盖单个三电极体系,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
电极,以引导微尺度的流体均匀流经电极表面,同时不受电极
表面材料亲、疏水性的影响,而宽的微通道内流体会非连续
流经疏水性表面则会造成传感界面不均一。该微通道网络单
元也适合公用一对参比和对电极的多工作电极体系。
企业能效监测、分析、控制系统研制过程顺利,项
目总体完成情况良好,达到了计划任务书中拟定的预期目标
,得到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及配套系统实物装置。具体完成
情况如下:建成的企业能效监测、分析、控制系统包含了企
业能效参数监测系统、企业能效参数分析系统和企业能效参
数控制系统三部分。(1)企业能效参数在线监测系统通过
更新能源计量设备,建立企业重点能耗设备的准确能源计量
,改造完善了现有计量仪器。主要包含:对现有计量方法进
行评价研究,淘汰传统计量中不准确可靠的计量设备,改进计
量方法。采用更科学、准确的计量方法获得更可靠数据。对
没有专门计量器具的设备进行研究,研制出相对应的计量器
具。由于在企业中部分能耗的设备往往没有一套通用的计量
装置,有的只是简单的个别参数测量,没有对整个高能耗设备
进行全面的监测,在这种情况下,结合企业设备的特点,完善
了相应设备的能源计量装置。通过研究多种在线计量方法,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可以适用于不同工业现场总线,保证能效
参数测试,建立相对统一的能效在线监测系统。确保企业能
效监测、分析、控制系统能够运行于不同的工业环境,完成
对电能、流量、压力及温度等参数的准确获取。企业能效参
数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通过铜缆将每一个485数据输
出口与转换器相连接,从而完成数据通信协议的交互,也同时
将信号传输到以太网上。转换器接口的数量视现场情况而定
,目前采用1对1配置;然后再利用厂房内的铜缆将每一个转换
器转换出的数字信号传输到每一个厂房的交换机。每栋建筑
到每个区主交换机的数据传输工作利用光缆完成,以确保在
长距离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不被影响和损耗。最后再把每
个区的信号传输到中心交换机,保存到服务器上。各个行政
部门和监控部门需要的数据都可以从服务器采集,系统整体
构架为一个星型结构。系统的通讯性能满足以下标准要求: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93-1986)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9813-2000)《基于Modbus
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GB/T19582-2008)《智能建
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
范》(GB50174-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2)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某些设备的智
能化程度不够,不具备自动化计量功能,不能直接运用PLC对
其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需要我们针对其设备的特点,研制相
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计量设备,从而实现稳定可靠的能效
参数获取。(2)能效参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Server
作为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SQLServer是一个全面的、集
成的、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它为企业中的用户提供了一
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平台用于企业数据管理和商业智能应
用。为SQLServer信息工作者带来了强大的、熟悉的工具,同
时减少了在从移动设备到企业数据系统的多平台上创建、部
署、管理及使用企业数据和分析应用程序的复杂度。通过全
面的功能集和现有系统的集成性,以及对日常任务的自动化
管理能力,SQLServer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
据解决方案。本系统建立起了高性能的实时历史数据库,快
速访问接口在满负荷时,访问吞吐量可达到20000次/秒。(
3)专家型企业用能优化分析系统软件中的该模块采用Visu
alBasic,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及SQLServer2000进行
开发,它针对用能企业形成了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耗能
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性评价功能。能对企
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进行分析评价,能按照
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用电、用水、用油的智能评价。在
所采集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通过数据深层挖掘优选
算法将为企业提供用能合理分配调度的建议与方案。项目进
行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企业用能分析是以大量有效数据作为
基础,结合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甚至产销信息等进行
分析。这些数据的得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与其他国外
及国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才能对企业生产工艺、工艺设备的
技术改造进行准确的评估与分析,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
程。目前企业能效监测、分析、控制系统在试点单位成都光
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运行时间仅一年多,收集的数据信
息还不够丰富,因此结合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过
程中的能效优化配置算法及反馈到企业能效智能控制系统的
工作还在不断自我完善中。(4)企业能效智能控制系统软
件中的该模块采用了低功耗、高稳定度、高可靠性过程控制
系统,结合能效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在强干扰环节实现闭环控
制,提高控制精度和抗扰度,在各级实现冗余校验,提高可用
性。上位机控制软件利用力控Forcecontrol6.1,过程控制器
采用西门子PLC套件。上位机中,通过组态软件建立界面,在
界面中即可实现对相应按钮的远程控制。(5)系统运行环
境基于PLC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实时数据监测和远程控制集
成系统。系统中,PLC技术主要用于对各数据的读取、计算(
如对电表、水表等返回参数的计算)、传输和控制(如对开
关信号的控制)。以太网是PLC与PLC之间、PLC与位上机之
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介质。企业能效监测、分析、控制系统已
在试点企业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B02车间投入正常运
行,中心服务器一台,备用服务器一台,客户端PC(web访问模
式)五个,目前系统总体运行状态良好。本系统结合企业实
际能源动力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了高效的能效
诊断、分析、改造,改善了用电环境、电源品质,提升了能效
管理水平,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1.能源管理智能化、信息
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开放性技术,实现各类智能设
备的数据协议自动转换,以及与其他软件的数据接口。3.通
过系统设备运行数据,制定临时或定期的设备维修计划;按计
划维修、减少运营和维修成本。4.实现系统数据资源共享、
供配电设备综合档案管理,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坚实、可靠
的基础。5.能源监测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改善用电系统管理
。通过历史记录的电力参数,及时掌握每天或每时段的负载
特性。在供配电系统内优化能耗的分配,均衡负载,减少潜在
的停电事件。
项目概述、技术特点与主要性能指标:该通断时间
面积法供热计量系统由室温控制器、通断控制器(控制器、
驱动装置和通断阀)、楼栋采集计算器、楼栋热量表和数据
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根据通断阀开启时间、用户采暖面积
和楼栋供热量等信息,以通断时间面积法算法进行计算,实
现用户供暖热耗的分摊。主要技术特点:采用无线方式进行
数据通讯,方便施工;采用不同用户通断阀错时开关技术,
避免大量阀门同时启闭,减少对管网的水力冲击,有利于供
热系统水力工况稳定;具有远程抄表、数据处理、远程监控
等功能,可对系统故障进行监控定位,并分析统计数据,有
助于供热管理。主要技术指标:温度控制精度1.0℃,计量
精度1秒/24小时,M-BUS远传接口,无线通讯频率433MHz,
无线发射功率<10mW,无线通讯距离200m(空旷地段),电源
1.5V干电池2节,寿命2年。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适用于分
户成环的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应用条件:湿度RH<93%,温
度设定范围5-30℃,工作环境-5-45℃,静态电流30μA,电
源1.5V干电池2节,防护等级IP65。已应用情况:自2010年
投放市场至今,已在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河南、山东
、宁夏、山西、新疆、内蒙、青海等省、自治区累计销售应
用1万余套,获得用户肯定。效益分析:经济效益:该产品
投放市场后,按年销售量10万台、平均价格为520元(不含增
值税),销售额5200万元计算,则年利税可达470万元(不含
增值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下降,
经济效益将会更加显著。中国北方地区城镇住宅面积至少3
0亿m,如果实现了供热计量收费,可节约三分之一左右的供
热用能源,每年至少可节约2000多万吨标煤,减排5000多万
吨二氧化碳气体。推广应用配套条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供
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城(2010)14号,《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
》国发(2010)第12号;《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区既
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1
2号。执行标准:《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技术条件》
JG/T379-2012。推广计划及措施:根据市场要求,依靠公司
自有研发能力,在特定区域形成市场优势,并积极做好产品
的售后服务,以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提高市场竞争力
。
1.项目所属科学领域属于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借助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测量
电网波过程,开发故障行波定位和接地保护技术;并研究配
电网参数实时测量和中性点接地阻抗最优控制技术。2.主要
内容以广域电网波过程同步测量为突破口,创建了电网波过
程传输的基础理论、开发了故障行波定位和接地保护的关键
技术,研究配电网参数实时测量和中性点接地阻抗控制技术
;并实现产品化和推广应用。项目主要内容包括:①发明了
高精度高可靠性的GPS同步时钟、行波传感器和电网暂态波
过程同步记录方法及装置;②发明了行波保护方法、电压行
波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③发明了配电网负序电流、零序导
纳、相电流差、计算电阻、采样值相差及信息融合接地保护
方法和注入信号补偿式高灵敏度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方法;
④发明了配电网参数实时测量和中性点接地阻抗最优控制技
术;⑤开发了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相量同步测量及接地保护
产品;⑥建立了国内首个基于整个电网的波过程同步测量、
相量同步测量和故障行波定位的示范基地。3.特点在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
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历经20来年研究,获
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已申请待批发明专利8
项,理论成果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
发明的GPS接收机输出时钟的监测和校正方法,实现同步时
钟误差小于100ns;发明的电网波过程同步测量方法记录电
网同一时间断面的暂态信息,为电网暂态保护和监控提供数
据平台;发明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采用电压行波检测,
实现简便、精度高;发明的配电网接地保护方法只需采集就
地信号,多种方法信息融合实现,鲁棒性强;发明了中性点
接地阻抗最优控制技术,解决了配电网接地方式实时选择难
题;这些技术多次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4.推广情况发
明的配电网接地保护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发明的发电机接地
保护方法应用于三峡机组和葛洲坝机组保护方案分析,发明
的中性点接地阻抗最优控制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发明的电
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在葛洲坝水电站、常德电网和株洲电网
推广应用;提高了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
效益。
“降水条件下风廓线雷达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及业
务应用”课题研发了一套基于风廓线雷达功率谱数据的质量
控制方法,并通过与再分析资料的对比验证了反演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应用性,同时基于质控后反演的水平风场等产品统
计了不同量级降水发生时产品的强对流阈值。目前该项目的
研究成果处于业务实验阶段,其对于强对流预报的意义已从
17年宝坻大暴雨过程和18年静海龙卷过程得到验证。利用数
字化与图形化处理后的质控反演数据,业务人员可以及时有
效的获取降水期间水平风场和垂直运动信息,判断天气系统
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降水发生时强对流预报的时效性和准
确性。降水条件下风廓线雷达产品的阈值统计资料,可以为
业务人员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预报提供依据,同时
为后期研究强天气的物理结构获取更精细的高分辨率资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物理场疲劳性能测试系统及测试
方法,具体为力电、力热电耦合条件下,基于材料损伤、破坏
实时监测的疲劳性能测试系统、疲劳性能评价及寿命预测方
法,属于材料性能评价领域。由于实验设备和测试平台的限
制,现有的实验装置和测试技术难以评价压电陶瓷小样品在
力电、力热电耦合条件下的疲劳性能,从而限制了压电陶瓷
材料及器件的应用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完成
了疲劳性能测试系统中力场、热场、电场、声发射部分及适
用于MSP方法的模具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设计,提出了小样
品疲劳性能评价及寿命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力电
、力热电耦合场中基于材料损伤、破坏实时监测的压电陶瓷
等样品的疲劳性能评价及寿命预测。
复杂场景中的显著性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是当前计
算机视觉及图像视频处理的最前沿研究问题。显著性目标检
测,是指对对图像或视频中的显著目标区域进行自动检测与
分割,该类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视觉的多个领域,如图像分
类与检索、图像视频分割、视频跟踪等。目标跟踪,指对图
像序列中的运动目标进行检测、提取、识别和跟踪,获得运
动目标的运动参数,如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通过进一步处
理与分析,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行为理解,以完成更高一级的任
务。这两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概括为从图像或视频
序列中去除背景干扰,精确定位和跟踪前景目标。本成果围
绕图像理解、视频监控、无人机无人车导航中的显著性目标
检测和目标跟踪问题,对显著目标的空间流形结构、密集稀
疏结构,以及目标运动中的遮挡、旋转、光照等情况变化进
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20余篇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达到
了国际一流水平。在目标跟踪方面,我们对稀疏表示及中层
视觉信息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六个算法,分
别是:基于稀疏表示的判决模型和生成模型相融合的跟踪算
法(发表于CVPR2012,GoogleScholar引用250次),基于汇聚
算法和局部稀疏外观模型相结合的跟踪算法(发表于CVPR2
012,GoogleScholar引用285次),基于子空间的稀疏表示跟
踪算法(发表于IEEETIP2013,GoogleScholar引用129次),
基于最小软阈值均方的跟踪算法(发表于CVPR2013,Google
Scholar引用93次),基于超像素的跟踪算法(发表于ICCV2
011,GoogleScholar引用208次)和基于词包学习的跟踪算法
(发表于IETIP2012,GoogleScholar引用27次)。在显著性
目标检测方面,我们对显著目标的空间流形结构及密集稀疏
结构作了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三个算法,分别是:基于流
行排序的显著性检测算法(发表于CVPR2013,GoogleSchola
r引用172次),基于图像底层和中层视觉信息的贝叶斯显著
性检测算法(发表于IEEETIP2013,GoogleScholar引用88次
)和结合边界与软分割的显著性检测方法(发表于ICIP201
2,获得“BestStudentPaperAwardFinalist”)。
本发明涉及折射型带电粒子飞行时间动量能量映射
方法及映射仪,包括以下步骤:1.在真空测试管中形成轴向
均匀的反射电场;2.在真空测试管的一端由带电粒子源产生
带电粒子;3.带电粒子在反射电场中进行减速运动,直至轴向
速度减为零;4.带电粒子即刻在反射场中反向进行加速运动
,直至到达带电粒子源位置处的位置灵敏探测器;5.用位置灵
敏探测器探测记录带电粒子的位置信息(x,y)和飞行时间
ttotal以最终映射出带电粒子的初始动量和能量εi。本发明
针对目前带电粒子飞行时间动量能量谱仪在能量分辨率、能
量探测量程以及带电粒子收集效等三个参数之间综合提高方
面的瓶颈,以实现提高带电粒子飞行时间。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业的输电线路故障指示设备
。西安同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EX-91绝缘子闪络故障
指示器是一套解决方案,它在线实时智能监测杆塔的工频闪
络。当绝缘子发生工频闪络时,故障指示器喷出标示用彩带
并悬掉在指示器之下。运行人员无须登杆,在地面即可根据
喷出的彩带确认闪络故障点,能很好解决电力系统线路故障
寻找问题,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等提供
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该设备主要由主机盒、突发电流传感
器组成。突发电流传感器在整个设备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逐级连续安装于输电线路杆塔,24小时全天候监测杆塔在
发生工频闪络时的接地电流值,通过记录和分析突发工频入
地电流来判断是否发生工频闪络故障。当发生闪络故障,设
备自动喷出鲜艳的红彩带,巡检人员在很远就可以发现。突
发电流传感器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即电流流过杆塔时,由电磁
感应原理转化成弱电流,然后将它变成电压信号,分析电路对
它进行数据采集和故障分析,判断它是故障电流还是干扰所
造成。技术指标:1、故障电流大于150A并持续30ms以上时
可稳定报警。2、测量显示:如发生闪络故障,设备自动喷出
鲜艳的红彩带,巡检人员在很远就可以发现。3、设备组成:
报警器、突发电流传感器。4、使用条件:户外、在线监测
。5、重量0.5Kg。
NT-proBNP对心力衰竭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急
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血浆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
衰竭(AHF)和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都具有显著意义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早期在胸片和心脏超声尚未有解剖结
构和血流动力学异常之前BNP(包括NT-proBNP)即可出现明
显改变,无症状心衰组患者的NT-proBNP浓度也有明显升高。
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常存在心力衰竭合并肺功能障碍,或肺部
疾病合并心功能障碍,使用NT-proBNP作为鉴别指标后可找到
主因,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缩短了疑似患者的确诊时间,减
少就医费用,甚至改善转归,是一项很好的筛查、诊断及预后
指标。因此,血浆NT-proBNP应当成为AHF患者的常规检查。
应用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研究表明:NT-proBNP诊断心
力衰竭的准确性在于它的高阴性预测值(100%)从而使其
能很好的排除心力衰竭,提高了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率。2、
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目前,舒张性心力衰竭(DHF)
的诊断尚缺乏准确、高效的方法。研究表明,在左心室射血
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值和舒张早期
左室的驰缓指数有关,如左室驰缓时间常数、舒张晚期左室
驰缓指数、左室舒张末压和左室僵硬系数,NT-proBNP值也随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程度而变化,NT-proBNP和左室舒张末压
的相关性很高,其价值在于除了对仅有症状的DHF患者的诊断
具有诊断意义外,还是左室DHF临床前期的理想筛查方法,如
果选用较高的NT-proBNP(220pg/m1)值做为标准,即可达到
很高的阳性预测价值,同时,当用NT-proBNP120pg/ml做为标
准时即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即:NT-proBNP在120pg/ml和
220pg/ml时,其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在93%和80%。因此
,NT-proBNP无疑为排除DHF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手段。3、慢
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慢性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以
左心室扩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为标志,是心衰
的常见临床类型。与舒张性心衰比较,其住院死亡率更高。
临床上常以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大
小、LVEF等指标来判断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和预
后。近年的研究肯定了BNP和NT-proBNP作为心力衰竭的生化
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二者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病情判断中的
临床价值相同。以BNP和LVEF≤40%两个诊断标准相比较,诊
断优势比为1:1.6,而和其他所有临床诊断标准比较其诊断
优势比更高,为1:30.6。对重症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患
者以达到NT-proBNP<200pmol/L为目标进行强化治疗较常
规临床治疗,能够更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血浆中的BN
P和NT-proBNP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再入院率以及
发生猝死的风险都明显相关,BNP已成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
重要标志物。
针对仿真人造花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
颖,趣味性强的变色仿真玫瑰花,开展变色仿真玫瑰花关键技
术研究,分析研发工艺技术及成型机理研究新产品模型→变色
仿真玫瑰花系列新产品塑料模型→花艺制品工艺分析→模具结
构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确定→模具零件加工与模具组装→试模
。
文字喷泉广告新媒体
电脑彩色音乐立体图形文字喷泉、标志喷泉,是新颖
媒体广告。可在机场、车站、广场、公园、
大厦、工业园区等场所,将单位的名字、广告用语、
标志做成文字、标志图形喷泉,形成轮流播放
文字、标志喷泉信息平台。右图大型天字文字喷泉案
例。
文字喷泉广告是广告~新颖独特的播放媒体;
文字喷泉广告是文字~前所未有的表现方式;
文字喷泉广告是信息~长效保存的优质载体。
世界首创文字喷泉、标志喷泉广告媒体专利技
术,是都市的文明新产物,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
宣扬企业品牌形象、传播企业文化信息,有超强的
视听感观,亲近感强烈,是感动视觉和赏心听觉两
方面的媒体,将视听者吸引进文字、标志喷泉广告
界面,容入情感,对文字、标志喷泉广告内容的理
解快,以动感能达到高注视率。本文字喷泉专利已
设计实施多个大型喷泉。
人们乐意、亲近观赏文字、标志喷泉广告,习惯用文
字、标志喷泉打卡景点作背景照相、摄影
留念,当游客以某公司的标志喷泉、文字喷泉作背景
拍照时,会把这个品牌信息传递到四面八方,
并长期保存,这比其它媒体宣传效果更亲切、直接、
新颖、持久、广泛,是别具一格的广告信息载
体,具有强势宣传力度及品牌提升的商业价值。
为服务社会,传扬科技文明!
本文字喷泉广告新媒体发明专利,全方位合作共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协同训练的SAR图像
目标鉴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鉴别方法需要大量人工标记样
本且实时性较差的问题。其实现过程是:1)将恒虚警率CFA
R检测切片作为训练样本,从中取少量的样本进行标记;2)提
取训练样本的两个林肯特征组;3)用标记过样本的两个林肯
特征组训练两个分类器;4)利用3)得到的分类器对无标记样
本进行鉴别;5)两个分类器挑选各自置信度较高的少数样本
加入到对方的有标记训练样本中;6)利用新的有标记样本重
复4)-5)得到最终的分类器;7)用分类器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
,得到分类结果。本发明仅需标记少量的样本就能达到与全
监督方法相同的效果,可用于实现SAR图像目标的实时鉴别。
外场与试飞测试是雷达整机联调与战术、技术评估
的必需步骤,然而外场试飞联调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
项目,且不利于保密要求,因此研制一种能模拟各种各型雷
达的目标回波及其在各种环境与干扰背景下的实时运动信号
的仿真技术与设备是具有极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的。(1)
使雷达研制时的外场整架和试飞联调的大部分工作能在实验
室(应用该设备)完成;(2)为雷达系统的实战性能评估
和用户日常训练提供实时目标和环境仿真。(3)该系统的
简化设备可作为雷达生产与大修厂检修整架之用。它的研制
成功还将成为各雷达研究单位构建和提升雷达设计现代化手
段(雷达仿真实验室)的核心硬件设备以及综合测试平台,
成为实验室核心架构。我们承担研制的地面雷达多目标与环
境仿真的变频与幅相控制系统具有为各型、各波段(从L波
段至X波段)雷达提供射频工作条件下的多目标与各种环境
背景下的雷达目标波的实时运动仿真信号。整个系统包括L
、S、C、X四个波段,每个波段为一个独立大型设备,每个
设备的主要关键技术与特点:一、宽频带(工作频率范围)
、高倍变频、低相噪、低杂散的快速跳频的跳频源技术;二
、多通道(4个通道)、多支路(12个支路)的变频射频输
出与合成时的多支路、多通道间的幅相一致性技术;三、全
波段(包括L、S、C和X波段)、复杂信号(目标回波、各类
杂波与干扰)的变频混迭合成的大型系统集成工程。该系统
已经验收,鉴定交付用户单位(14所)使用,已在雷达研制
工作中实际使用并取得积极效果。就该系统设计思想,系统
方案与实现的性能与应用功能来看可以认为是填补了国内的
空白,处于国内首创的地位。
以基于LXI-A总线的仪器系统为研究目标,解决系统
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具体包括:⑴研究系统拓扑结构及安全
性。系统拟采用路由器隔离测试系统的拓扑结构,可以保证
系统安全性。⑵研究测试服务器内部集成的Web服务器及SNM
P代理的设计实现方法。⑶研究LXI仪器仪表协议的转换,以兼
容已有的其他设备总线接口。⑷研究如何实现把IEEE1588精
密时钟同步协议应用于仪器系统。⑸研究如何改进现有硬件
触发方式,实现纳秒级的同步精度。成果形式主要有:⑴LXI
仪器实验系统1套;⑵研究报告1份;⑶论文3篇。主要创新点:
⑴提出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IEEE1588协议,使其同步
精度达到纳秒级。⑵改进硬件触发机制,利用光缆传输,配合
使用部分软件,距离可以达到50km以上。⑶设计了一种特定的
算法,将系统同步信息和数据信息分离,实现不同测试系统之
间的兼容。⑷采用Web组合技术,使仪器内部小粒度Web服务相
互协作实现大粒度的服务功能。LXI最主要的作用是替代GP
IB,LXI标准的制定要保证系统中所有LXI的单元能够在同一
个网络中和平共处。LXI标准要求LXI单元支持IEEE802.3和
TCP/IP标准,提供一个一致的应用方式以便于用户使用。LX
I仪器借助以太网的强大功能和Web灵活性,使得在ATS(自动
测试系统)中实现远程式、分布式成为可能。它基本不受带
宽、软件和背板插槽的限制。其更广的覆盖范围、更好的继
承性能、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低的成本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
应用发展前景。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领域的发展,海底平台的开发将
会带来大量新海管的铺设工作。膨胀弯的测量与计算是海管
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由我公司承担的一些项目的
海管法兰连接工程,在试压时出现泄露,很大原因就是海管法
兰膨胀弯测量不准确造成的,研制精确、便捷的水下位姿测
量设备将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数显式法兰测量设备针对生产
实际问题,旨在提高膨胀弯测量的准确率,从而提高海管膨胀
弯铺设的效率。法兰测量仪作为测量膨胀弯空间位置和角度
的工具,对其设计进行优化将会提高膨胀弯的测量精度,减少
潜水员测量的工作量和修正膨胀弯的工作量,节省工期,节约
项目成本。主要创新点有:(1)完成了基于拉绳的海管管
道位姿测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研制,实现了水下耐压环境
的高精度测量。设计了一种应用与水下角度测量的磁耦合传
感器,将水下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设计了磁耦合式控制器按
钮,采用非接触式开关有效解决了水密问题。采用玻璃外屏
及背景光式电子屏显示,使得该设备能够实现水下工作环境
的潜水员直接读数及存储,为水下其它设备的控制显示提供
了一种新型有效的解决方法。(2)完成了外夹式安装底座
的设计与研制,加上底座正交传感器的使用,使测量仪的安装
方便快捷,提高潜水员水下作业的效率。楔形定位机构使得
该设备能够适应多种型号的海管法兰测量,加大了设备的使
用范围。(3)建立了拉绳测量系统的总体模型,提出了过渡
矩阵位姿算法。基于该算法可以有效的求解出两管道法兰的
相对位姿,为两硬质管道完成连接铺设作业提供重要的理论
指导,为陆上膨胀弯的计算提供了技术参数。(4)完成了系
统检测方案设计,解决了水下环境各传感器的密封问题,实现
了正交倾角和角度的测量,为其它水下设备提供了一种行之
有效的检测解决方案。将过渡矩阵算法应用到监控软件上,
完成了系统监控界面的设计,解决了对设备的上位机与下位
机的无线传输问题。(5)建立了位姿测量实验平台,对系统
样机进行了实验分析。耐压试验检验了测量仪设备的密封能
力,综合测量实验模拟了系统的作业步骤,通过试验验证了理
论研究的正确性。数显式法兰测量仪的设计和应用不仅可以
解决维修公司长期租赁法兰测量仪的问题,还根据一线员工
的意见建议,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可以减小潜水员的操作难
度,贴近生产实践,并能提高海管膨胀弯的测量精度和膨胀弯
的安装效率。
(1)试验研究受酸腐蚀砂岩试样所表现出的物理化
学性质,揭示其在浸泡不同阶段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2)对砂岩试样在不同浸泡时段,
不同浓度盐酸溶液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质进行比较,对其破坏
特征和机理进行探讨。(3)建立受酸腐蚀过程中砂岩的本
构模型,提出了以氢离子浓度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岩体稳
定性预测模型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分类加权融合的单幅图
像去雾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对有雾图像的透射率估计不
准确而导致去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1)使用
相机采集单幅有雾图像;2)对有雾图像的边缘进行分类,获取
有雾图像的深度边缘;3)根据深度边缘将有雾图像划分为深
度边缘区域和非深度边缘区域;4)利用深度边缘控制,在深度
边缘区域和非深度边缘区域采用不同的方式计算有雾图像的
修正暗原色值;5)根据有雾图像的修正暗原色值计算有雾图
像的优化透射率;6)根据有雾图像的优化透射率获取恢复图
像。本发明得到的透射率更加准确,恢复图像去雾效果明显
,具有对比度增强,色调真实自然的优点。可用于户外成像系
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状泥页岩地层声波时差响应反
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钻取外观完整且未受钻井液影响
的现场泥页岩并筛选;使用钻井液浸泡岩芯试样,并且间歇测
试岩芯试样电阻率;建立泥页岩试样实验室测得电阻率与浸
泡时间的关系模型;获取现场特定钻井时间下测井电阻率,建
立实验室测得电阻率和测井电阻率数值换算试;取得现场泥
页岩井段测井资料,建立泥页岩声波时差与测井电阻率的关
系模型;根据实验室测得的电阻率和测井得到的电阻率换算
式反演计算不同浸泡时间点下泥页岩声波时差。本发明根据
室内试验得出的数据和现场测井资料数据反演出原始地层的
声波时差,为获取泥页岩地层原始强度及安全钻井液密度窗
口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模拟器六自由度平台上台
体,为分立式结构,包括主框体,连接在主框体四周的左侧边
框、右侧边框、前球幕支撑、后尾舱框架,支撑连接在主框
体内的支撑架及座舱支撑架,连接在主框体外侧及底部的裙
板和底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轻型合金分体
式的制造方法制造,使原本体积庞大、运输、组装、维护都
很困难的上台体被分解成若干块,各个模块体积相对较小,便
于运输、组装和维护。另外由于采用轻型合金材料,减轻了
上台体的重量,提高了飞行模拟器的运动品质
采用酶法加工的无骨鱼系列产品,既保留水产品的
营养价值等优点,又无骨刺食用安全问题,特别适宜于中小
学、幼儿园、医院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同时产品无骨刺,非
常符合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本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本技术主要利用低值海水鱼类,进行去骨刺,利用生物酶重
组,加工成全鱼肉产品,不仅可以保留原料鱼的质地、风味
和外形,又无骨刺,也可以在全鱼肉的基础进行外观和形状
的重新成形,满足不同原料的加工需要。并且加工产品在高
温加热和低温速冻状况下保持产品原状、不散块,是完全不
同于传统鱼糜制品的新颖纯鱼肉重组产品,具备极强的市场
竞争力。
2010年4月,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
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
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
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引发了人们对建筑
物寿命的极大关注,全国各地暴露出的短命建筑现象让人触
民惊心,规制短命建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原材料、
能源、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人类进入21世纪,资
源的匮乏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以保障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必须面对的课题。建设资源节
约型社会也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在我国建设资
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短命建筑所带
来的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威胁,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
旨背道而驰。该课题项目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该课题项目旨在通过对我国建筑寿命现状的分析,剖析其原
因和社会危害,进而找到进行规制的建议和对策。主要分为
五个部分:1、我国建筑寿命现状2、短命建筑的危害(1)
短命建筑造成我国巨大的资源浪费;(2)短命建筑造成我国
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短命建筑造成政府公信力
丧失;(4)短命建筑给我国社会制造很多“不和谐”因素,
影响民生;(5)短命建筑还造成了城市文化传承的断裂。3
、短命建筑的原因(1)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2)建筑的
设计、施工质量低劣;(3)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4)对
建筑短命的问责不力;(5)建筑质量标准缺乏长远性。4、
建设工程责任主体的义务与责任5、规制短命建筑的对策(
l)完善《城乡规划法》,预防短命规划;(2)完善建筑质量
相关法律法规;(3)严格执法及监督力度;(4)严格责任追
究制度;(5)实行建设工程强制性保险制度;(6)建立、健
全建设工程领域的诚信体系;(7)转变思想,树立节约资源
和长远发展的观念。其中,关于规制的对策中,许多的建议具
有创新性。该课题研究成果立足于从制度上对短命建筑进行
规制,将会对建筑质量相关立法的完善以及政府部门进行决
策起到参考作用。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构建资
源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法律保障作用。
辽宁省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历史上因
水旱灾害而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水灾害是影响全省经济和
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在加强防洪工程体
系建设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辽宁
省防汛水情监测及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中
,充分立足于现有防洪工程体系,着力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最终实现流域为单元,水库为节点,干流为主线,防汛信息系
统为技术手段,建设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防汛调度信息决策支
持系统和平台,实现防洪效益最大化。系统研究主要包括水
情信息监测、传输、水情分析、成果发布、洪水预报预警和
综合会商决策六部分内容,构建了全面服务于全省防汛减灾
决策支持各个环节的有机整体。系统建设中创新性成果为:
(1)构建适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水文情报预报系统集成,保
证防汛决策支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在各类水情信息
传输过程中,最新采用水情信息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了省水情
中心、水情分中心、松辽委、国家水情信息中心的水情信息
全面、直接、开放式共享,提高了水情信息的时效性。(3)
开发基于数据库层面的跨行业水文气象信息共享技术,实现
了水情信息的高度整合,建立了强大的雨情水情实时和历史
数据库。(4)开发基于智能终端(IPAD2等)及地理信息系
统平台水情信息查询、分析和发布的水情易信通系统,实现
了防汛决策者随时随地对汛情实时掌握。(5)在水库水文
预报方案编制过程中首次引入水库抗暴雨能力概念,并以暴
雨各项指标作为主要因子编制洪水预报方案,提高水库预报
精度和预见期,填补了控制面积较小的中小型水库预警预报
方法的空白。(6)首次将辽宁省实用水文预报方法和中国
水文预报系统有机融合和高度集成,创建了在同一平台上交
互操作应用、参数遴选和成果相互验证的辽宁省洪水预警预
报系统。该系统研究应用历经八年时间,并经历了大洪水检
验,是多年研究成果的有机融合和高度集成,系统应用极大地
提高了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彻底改变了传统
水文情报处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水情信息的时效性。专业
、全面的分析支持模型建立,极大地增长了水情预警预测的
预见期,为辽宁省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了
大量的防汛测报信息和分析预测成果。系统研究成果已在辽
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
宁省江河流域管理局、辽宁省供水局、全省14地级市防汛抗
旱指挥部办公室等相关从事防汛减灾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为
全省防汛减灾指挥决策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是辽宁省防汛
减灾居于全国前列的工作重要保障,为辽宁省安全度汛做出
了贡献,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主要采用实验室试验与大田观测结合的方法
,以园林造型设计、园林景观绿化、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
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引进的常绿阔叶树种进行适宜品种
的筛选;通过研究坯苗造型嫁接育苗技术以及造型修剪技术
,摸索出适合北海道黄杨使用的、可批量生产的艺术造型技
术方案,实现降低成本,快速成型的目标,满足市场需求,培养
出高档景观型常绿阔叶造型树种。项目自主研发的新型‘四
刀法’插皮枝接嫁接技术,在削制接穗时,通过削面两侧增削
两刀的方法,扩大形成层接触面增加愈合面积,提高愈合稳固
性,提升了接穗生长后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成苗率,益于造
型。该项技术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研发的“新型阶
梯式造型修剪育苗技术”,可使顶端优势强,枝条直立生长的
北海道黄杨枝条开张角度,改变原有的单干直上的单一树形
,利用其耐整形修剪的特点,不断促发侧枝,实现不同形式造
型。该项技术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解决了
造型苗木行业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大大提高了北海道黄杨景
观造型苗木的品质,为城市景观提供质量优良的常绿阔叶景
观造型苗木。可培育开发几何造型、动物造型以及艺术造型
等适宜我国北方地区常绿阔叶景观造型产品。这些产品不仅
弥补了北方冬季城市景观匮乏的景象,提升绿化工程观赏性
,加速城市景观升级,还有力推进着园林绿化向“多层次彩化
”发展(植物色彩丰富化、植物形态多样化、景观风格多元
化),可见,它的造型苗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具备非常强的
市场竞争力,必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畅轻纤酪乳风味发酵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致力
于生产一款入口即化、细腻丝滑、稠厚而不糊口质构的产品
,富含膳食纤维的同时富含真实的水果颗粒,并可以改善国内
消费者肠道健康的高端酸奶,畅轻纤酪乳产品每百克酸奶富
含10亿A+BB活性乳酸菌,膳食纤维含量达到声称含量要求≥1
.5g/420kJ,包括荔枝玫瑰和白桃番石榴两支口味,产品本身
不含有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并通过工艺改进、设备
改良,形成了一种新的酸奶生产工艺,使获得的产品质构稠厚
而不糊口,口感细腻丝滑,香气自然浓郁。产品包装采用PP杯
的扣盖式包装,内部配备了单独的勺子,方便消费者勺吃食用
。
课题背景及立体依据:园林植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重要因素。深圳地处南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资
源也比较丰富。深圳常见园林植物有几百种,加上深圳有大
面积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区、保护区等区域绿地,
园林植物达到2000多种,植物景观更是千变万化。植物分类
学主要从植物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这对
于非专业人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对林林总总的植物资源
进行数字化管理?如何让设计师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如何
帮助大众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一个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系统
可回答这些问题。当今互联网+技术正在渗透至各行各业,本
项目是在园林对于提高我市园林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是实现“智慧城管”的重要举措。研究主要内容:本项目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在充分野外
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既定格式对目标园林进行全方位图像信
息收集。记录的信息包括植物的种类、特征、园林应用状况
以及不同季节时的植物形态。建立原始图像数据库,对每一
种植物都有完整的影像及数字化信息。采用人工智能领域突
破性的DeepLearning深度学习模型,结合野外系统收集的影
像大数据,构建园林植物影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管理与识别系
统。以历史数据矩阵训练深度卷积神经元(DeepConvoluti
onNeuralNetwork,DCNN)智能识别模型为基础,让模型能够
模拟植物学专家对不同植物的识别过程。利用世界上最先进
的“深度神经元”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简单易用的植物自动识
别应用APP,结合科学性、趣味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化园林设
计、管理和科普宣传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
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①建立一套完
整的园林植物图像数据库,②开发植物自动识别系统,为国内
先例。通过研究发现:以全株局部含花的样本的识别效果最
佳,不同植物器官的样本照片在识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
拍摄设备、不同背景条件下拍得植物样本照片的识别效果也
有一定差异。本识别系统有别于其他平台,首次以带花具叶
的标本照片为大数据识别平台的首选样本进行种类识别,同
时平台数据库照片吻合自然界植物特征,识别算法国内领先
。应用广泛:在数据化园林设计、管理和科普宣传中应用推
广,效果显著。尤其是本系统与国内最大的苗木电子商务公
司连接,实现了通过系统识别与苗木供应商直接连接起来,为
园林行业的苗木购销提供了便利,是国内先例。本项目建立
了一套完整的园林植物数据库,可应用于园林资源管理。
一、成果简介本成果针对柔性空间机械臂运行过程
中产生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研究。以消除机械臂运动过程中
振动对轨迹跟踪和定位控制精度的影响,为提高机械臂运行
效率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采用压电智能材料作为控制
作动装置嵌入机械臂内部,结合各部件材料及力学特性,采
用符号建模方法建立空间机械臂刚体运动-弹性振动的刚柔
耦合受控模型,结合奇异摄动理论建立机械臂系统的快慢变
子系统,经联合求解获得符合实际运动特征的动力学响应。
分别考虑系统在无时滞和存在系统时滞两种情况下的振动控
制方案,对时滞影响的系统进行特殊扩维处理,以得到不显
含时滞的控制系统,从而获得有效的控制效果。研制开发一
套用于空间柔性结构动力学及振动抑制的演示系统。
本项目研究目的是加速激发产品故障,减少试验资
源和备件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本项目根据中航工业飞机研
制计划,以飞机刹车系统为例,采用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统筹
规划工业发展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关系,研究适用于电
液系统的加速寿命试验技术;以控制盒为例研究电气产品的
高加速寿命/高加速应力筛选(英文简称HALT/HASS)技术。
本项目属于航空电液系统的加速寿命与可靠性试验领域,研
究成果适用于有适航要求的航空产品和民用工业领域。1.主
要内容:本项目包含以下内容:1)本项目包含刹车系统的加
速试验,由于电子产品和电液产品是系统组成,因此这些产品
的加速试验是本项目的基础组成;2)研究引起产品故障的环
境应力和工作应力,选择比较严酷的应力制定试验剖面;3)应
力强度干涉理论适用于多故障原因的情况,为了保证试验过
程中不改变故障机理,采用实测的方法确定试验应力的工作
极限,试验应力小于工作极限;4)在制定试验剖面的过程中,
采用Miner方法计算试验应力;2.和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的特
点:1)本项目考虑施加多种类的试验应力,在工作极限范围
内加大试验应力。国内外可靠性专业试验技术仅考虑真实时
序的环境应力和静态通电,未考虑施加工作电流等多种工作
应力,也未对试验应力加严,没有加速效果,消耗资源和时间
太多,激发故障的效果也不好;2)使用中有谐振损伤现象本项
目实测刹车阀的谐振频率,将谐振频率作为设计和使用维护
要求,同时作为制定试验应力的依据。国内外可靠性试验技
术未考虑频率对故障的影响;3)本项目中的HALT/HASS施加了
0mA~40mA的脉动电流,美国GMW8287标准规定在试验过程中
仅通电,控制盒的通电电流为4mA,是工作电流的十分之一;4
)和GB/T5080.1、IEC60300-3-5、GJB899A,GJB1407,MIL-ST
D-781D,GJB1032,MIL-STD-2164,GMW8287等国内外同类技术
相比,本项目技术具有激发电液系统故障隐患的效果、验证
寿命与可靠性指标的效果、缩短试验时间和节约研制资源的
效果。3.专利的申请及授权情况本项目已授权7项国家发明
专利。4.应用推广情况:1)2002年用14天时间激发出了飞豹
刹车系统伺服阀油滤破损的故障,并落实了故障纠正措施;2
003年用200h完成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2)2005年用7
2h完成了新舟60控制盒10500h的可靠性增长试验;3)2009年
Y8飞机控制盒采用传统技术分别在北航、301所进行二次可
靠性鉴定试验后,外场使用中依然故障很多的条件下,采用加
速可靠性增长试验技术用196h完成了31680h的可靠性试验,
此后外场未反馈故障,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激发故障快
、试验时间短的优势;4)2011年、2012年分别在民用运输机
二个型号的控制盒上成功实施了HALT/HASS;5)2012年用192
h完成了MA60飞机上控制盒35000h的可靠性试验;等等。加速
试验技术已在我公司电液类系统及其产品技术改进中应用1
0多年,取得了节能降耗、缩短研制时间的绿色效果,对国民
经济建设有明显促进作用。
成果简介: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成果通过查阅与
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进行相对应的研究实验而进行研
发。目前,挤塑板是经有特殊工艺连续挤出发泡成型的材料
,其表面形成的硬膜均匀平整,内部完全闭孔发泡连续均匀,
呈蜂窝状结构,因此具有高抗压,轻质,不吸水,不透气耐磨,
不降解的特性。挤塑板生产后,需要对挤塑板的保温性能进
行检测,目前技术中的检测机构无法快速对多组挤塑板进行
同时检测,大大降低了挤塑板的检测效率,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通过转盘的顶部设置有多组板壳
,利于对多组挤塑板进行固定,转盘旋转时,可带动挤塑板进
行旋转,从而可以起到带动多组挤塑板进行检测,大大提高检
测挤塑板时的效率。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稳定性、防腐
性好及节能环保等特点。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通过该
机构上设置有检测机构,在需要对挤塑板进行保温性能的检
测时,将大大提高检测挤塑板的便捷效果,同时利用对多组挤
塑板进行固定,转盘旋转时,可带动挤塑板进行旋转,从而可
以起到带动多组挤塑板进行检测,大大提高检测挤塑板时的
效率。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目前技术成熟
、适用范围广泛,安全性能高、节能环保。⑤应用情况及存在
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建筑外墙外保温市场上所使用的各种
墙体保温技术都不完善,需要做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有的系统
虽然保温性好,但存在寿命短、防火性能差、外装饰受外界
影响大等缺陷;而有的虽然没有上述缺陷,但造价却比较高,
很难广泛推广使用等等。
山西省土壤资源紧缺,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的35.6%,山地、坡地面积比重较大,且中低产田面积
分布较广,土壤质量差;过去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资源的
超强度开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极其恶化。借助于计算机信
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资源进行数字
化高效管理,对解决我省的土壤养分不平衡问题,缓解环境
压力以及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受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资助,列入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05091006-0608。项目主要研究内
容和取得的成果:(1)整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数字化全
省不同尺度、不同比例的土壤图,构建了土壤资源数据库;
(2)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和收集测土施肥项目数据,建立了
太原、晋中、忻州、朔州等地22个县区的土壤养分资源数据
库;(3)在上述数据支撑下,对不同尺度(省、地市、县区
)的主要养分进行评价,对农业主产县区的养分进行分区和
管理;(4)使用基于WebGIS的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山西省数
字化土壤资源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GIS的施
肥推荐信息系统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决策、科研人
员开展科研工作、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
撑。项目的创新点和先进性:(1)建立了山西省土壤资源管
理信息平台,土壤属性数据范围广,通过数字化二次土壤普
查的土壤图,有效利用了这笔宝贵的财富成果,同时系统整
合了二次土壤普查和农业部测土施肥的土壤养分数据,时效
性和针对性强;(2)首次揭示了山西省三种尺度(省级、地
市级、县级)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变异规律,并就其影
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由此揭示出来的山西省土壤碳、氮
不平衡的分布格局也成为土壤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3)开
发了基于GIS的推荐施肥模型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将计算
机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施肥推荐模型有
机结合,并开展了WebGIS、PDA等不同形式的应用。通过田
间示范、媒体宣传、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应
用,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该项技术已累积应用面积1
00万亩,累计增产2500万公斤,提高水肥利用率5%~15%。
位于延安市黄陵县南沟门水库淹没区史家河村老君
庙前的特大古侧柏(又称“武帝柏”),距今已有2000多年
历史,被列为特级保护树木,树高18.5m,地径3.05m。位于计
划建设的南沟门水库库区内。鉴于水库蓄水后该侧柏将被库
水淹没。为保护“武帝柏”,传承文明,黄陵县政府报国家有
关部门批准对其进行保护性移栽,浙江森禾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承接该工程。《特大古侧柏保护性移栽
关键技术创新》项目于2009年11月30日开工,2011年3月26日
完成移栽,又经5年养护,直到2016年3月27日圆满完成养护工
作。“武帝柏”的保护性移栽之成功,其树龄之长、承载总
重量之重和移栽技术难度之大,均将成为未来古树名木移栽
的典范。通过“武帝柏”移栽关键技术创新,已授权1项发明
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为更好地移栽其他大树、古树、名
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以“武帝柏”的移栽地建成黄陵
县特有的公园,供社会大众观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具有
保存古树名木的种质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因此,“武帝柏”的保护性移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民族医药学范畴。二
、课题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专项基金
”;贵州省民委、贵州省中医管理局计划三、主要完成人员
:潘炉台,赵俊华,胡成刚,杜江,孙济平,张敬杰,郑曙
光,杨立勇,赵能武,韦波四、项目背景:布依族是我国古
老的民族之一,人口总数300多万,95以上聚居在贵州省。
与其它民族一样,布依族在发展和壮大的进程中,也创造了
自己的独特、丰富的医药文化。迄今为止,对布依族医药进
行全面系统地调查、搜集整理及其研究,未见报道,因此该
项目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五、项目完成情况:从1997年到
2003年,历时六年的时间,课题组深入到布依族人口较多的
紫云、关宁、镇宁等十三个县的乡村,行程几千公里,通过
采访、专访和召开座谈会,对一百余名布依族医生进行了调
查,收集到许多珍贵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
整理、分析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布依族医药
史的文献资料搜集。对布依族主要聚居的关岭、镇宁和紫云
布依族自治县及布依族人口较多的独山、贞丰县,进行调查
,与布依族医师进行调查研究,走方了有一技之长的布依族
医师,药农100余名,并对布依族医药用语进行调查、翻译
和整理。2、对罗甸、惠水、贵定等地的布依族医师进行调
查研究,走方了有一技之长的布依族医师。3、通过实地调
查研究,共搜集了布依族常用药物400余种(含部分标本)
、单验方1000多个。4、对搜集到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
纳、初步总结出布依族医药的历史发展概况、医药的基本理
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用药经验等。5、编写出版《
布依族医药》(60万字)专著一部,发表论文14篇,培养六
名青年科研人员,一硕士研究生。六、创新点:1、首次对
布依族医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搜集和整理研究2首次
编写和出版了《布依族医药》专著,填补了布依族医药史中
无文字记载、无专著的空白。七、项目的意义:项目的实施
既是抢救、继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又是促进民
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意义重大,同时还为我省
中药、民族药的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开发的导电高分子中聚苯胺PAN具有实际应
用前景,功能化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掺杂可以溶于某些有机
溶剂,使聚苯胺的加工和使用成为现实。聚苯胺及其复合物
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电子、通讯、汽车、医药、造纸、
纺织、包装、印刷、船舶、陶瓷、航空航天、兵器等各工业
部门生产导电、防静电产品。还可用作发光材料、电致变色
材料、复合隐身材料;此外聚苯胺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导电、
抗静电、电磁屏蔽、防腐、防污涂料、塑料等下游产品。
从通信系统组成的角度可将通信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通信设备、通信媒介和影响通信的其它情况,这三部分不
论哪里出问题,通信都会受到影响,为保证各部分正常运行
,就需要对其进行监控,以便尽早发现故障或者预期故障,
及时排除故障或避免故障发生。Fiberward光纤在线监测系
统的开发主要采用OTDR和光功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光缆网络
/链路故障的及时监控和精确定位,预期光缆可能发生故障
的时间和位置。作为光缆线路维护新的手段,可确保光缆线
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现代化大规模畜牧业饲养方式
,提高了生产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畜产品品质降
低和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以及饲料中大量的添加抗生素类药
物和添加剂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畜
牧业的健康发展。优质饲料是生产优质畜产品的保证,目前
我国迫切需要能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对动物健康生
长有益,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益无害的饲料。我国有许多植物
资源,里面含有很多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有非常高的药用
价值,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从植物中合理的选择开发和利
用,提取有益成分并添加到饲料中,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保
障畜产品安全,生产优质饲料的一个有效途径。②技术原理及
性能指标:一种麻黄鸡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
料制成:玉米480-500、豆粕180-200、葡萄籽油4-6、麦麸
50-60、玫瑰花3-6、燕麦粉20-25、西洋参2-3、枸杞10-15
、大枣10-15、荞麦面粉40-45、麦饭石粉4-5、茶叶4-6、艾
叶5-8、杜仲树叶2-3、野菊花2-3、追风草2-3、活性干酵母
7-10、诱食剂4-5;所述诱食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
芪3-4、鱼腥草5-7、当归4-5、二色补血草5-7、陈皮4-7、
山楂10-15、棒棒草10-15、奶粉10-15、蒜粉5-7、黄酒20-
30,硅藻土2-5、芝麻油3-6;制备方法是将黄芪、鱼腥草、当
归、二色补血草、陈皮加适量水煎煮,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所述的药渣烘干,与山楂、棒棒草混合粉碎,再加入奶粉、
蒜粉、黄酒混合,制粒,进行膨化;最后,将膨化物料粉碎与药
液、硅藻土、芝麻油混合,制粒即得。所述麻黄鸡饲料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燕麦粉、荞麦面
粉炒熟出香;(2)将玉米、豆粕、麦麸、活性干酵母混合加
适量水在20-30℃下发酵2-3天,得发酵物;(3)将西洋参、
玫瑰花、枸杞、大枣、茶叶、艾叶、杜仲树叶、野菊花、追
风草粉碎,加适量水煎煮得药浆;(4)将麦饭石粉加100-15
0倍的水搅拌,得麦饭石粉水;(5)将炒熟的燕麦粉、荞麦面
粉、发酵物、药浆、葡萄籽油、麦饭石粉水、诱食剂等混合
,制粒,烘干即得。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发明的麻黄
鸡饲料加入西洋参等强健体魄的中药材,增强麻黄鸡的免疫
力,麻黄鸡生病少,用药少;麦饭石粉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促
进麻黄鸡的生长,同时这些元素在麻黄鸡体内存留,可以被人
体吸收利用;燕麦等经炒制,适口性好。通过饲喂本发明饲料
的麻黄鸡的生长速度加快,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提高了麻黄鸡
免疫能力,麻黄鸡肉品质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绿色安全
麻黄鸡肉日益增强的需求。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产品经用户使用,反映良好,现已完成开发。⑤应用情
况及存在的问题:经多家企业实际使用,用户反映效果良好
,但是仍然存在制备过程繁复的问题。⑥历年获奖情况:项目
核心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国家电网的物理形
态和运行特性都发生显著变化,客观要求变革电网运行组织
形式。地区电网作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电网
生产指挥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网事故处理和设备运
行状态运维的关键环节,为此迫切需要加强适应地县级调度
机构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实现调控一体化
和调度业务一体化的运作管理,提升地县级调度技术支持系
统的标准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国网公司科技项目的
专门立项支持下,本项目针对适应地县级调度机构的智能电
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开展专项研究,以提高地县级调度技术
支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运行为目标,
实现了调控一体化、地县一体化以及调配控一体化,为提高
地县级调度机构的事故处理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
的技术支撑。本项目在吸收借鉴现有地县级调度技术支持系
统特点的基础之上,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和制定了适应地县级
调度机构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的系列标准规范
,并以此为基础,从一体化支撑平台,调配控运行综合监视、
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以及省地一体化的运行分析与协调控制
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对调度、监控以及配电多业务的横
向集成以及省、地、县(配)多级调度机构的纵向贯通,实
现了调配控一体化和调度业务一体化的运作管理,解决了以
往运行环节多、工作界面复杂、运维工作量大的问题,提高
了电网故障处理效率以及电网运行控制的精益化水平,有力
的支撑了公司“大运行”体系的建设。项目已申请并受理1
5项发明专利,已通过xxx鉴定,结论为项目达到xxx水平,其中
xxx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销售
合同超过xx亿元。系统已在多个地区电网中应用,包括衡水
、北京、苏州以及沈阳,提升了地区电网调度运行人员对电
网运行状态的全局掌控和应急事故处理决策能力,降低了运
维的工作量,同时为后续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效应。
本成果来源于石化企业委托。石化装备大机组长周
期运行,机组磨损严重需密切关注,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油液分析技术是监测机组磨损状态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
润滑油中携带的磨粒信息,判断机组磨损状态和润滑情况是
否正常。油液分析技术的应用已有较长的时间,但监测流程
并未根据机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检测方法也多为离线检测
,无法满足现代石化工业生产中对机组磨损状态判断快、准
、实时的需要。本成果的应用在于解决目前油液分析技术在
石化机组磨损监测方面的不足。本成果根据石化机组特点,
采用油液分析技术中的铁谱分析技术作为核心手段,在线与
离线监测相结合,并辅以理化分析和光谱分析技术,使检测速
度和准确性得到极大的改善。针对石化装备特点,分别构建
了长周期监测和突发性故障检测两套监测流程。其中长周期
监测是在规定的取样周期内取油样送检或在线监测,因长期
定时取样,对设备的工况有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趋势分析判
断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并预先判知下一周期的工况,同时为了
确保下周期工况判定的准确性,采用多种手段协同监测,保证
下一周期的工况在掌握中;突发性检测是因设备已出现了一
些疑似故障的预兆,需要根据油液分析结论及时采取相应的
措施,避免误判或故障恶化,快速得出初步结论便于现场采取
措施是最重要的,在不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只进行
必要的监测程序,同时启用在线监测程序,保证监测速度。根
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对应的流程,在满足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
,极大的提高检测速度,避免因误判造成不必要的停车检修或
故障恶化。本成果技术成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适用于其
他类工业机组摩擦副系统的磨损状态监测。本成果已在茂名
石化化工分部,炼油分部和动力厂的二十余套机组上进行了
应用,对发现早期故障,延长装置运转周期,贡献明显。节省
维修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成果存在的问题是磨
粒观察尚未实现可视化,需增加其他种类油液在线监测传感
器,使监测结果更丰富可靠。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能耗低、便于维护、能实时除冰
的适用于高速列车转向架舱端板的高频振动除冰装置。受超
声波清洗机的启发,基于机械除冰的原始思路,应用超声波
换能器的机械振动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设计出了针对
高速列车转向架舱端板的超声波除冰装置。其中超声波换能
器产生的高频振动机械效应为除冰主要机理,当超声波振子
在高电压作用下,激励端板产生高频振动,使端板发生弹性
弯曲变形,在冰层黏着面或分界面由于振型不同将产生剪应
力使冰层产生内部裂纹。在超声波的不断作用下,微裂纹会
逐渐扩展、贯通,裂纹数量增加、宽度增大,当达到机械效
应的疲劳破坏极限时,宏观上表现为冰层大面积的脱落。此
外,换能器本身有一定的发热会融化其所在区域冰层,并且
由于冰层中含有一定量的液态水,高频振动会产生气泡并快
速破裂发生空化现象,破坏冰层。超声波振子在列车运行过
程中实时作业,使得除冰工作更为便捷、高效,无需长时间
停车,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超声波除冰的能源消耗较小
,大幅度降低了除冰的能耗和成本,节能减排,同时除冰效
率也更高。本项目有实时除冰、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等突出
优势。
1.立项背景2006年,美国IBM公司在中国发布了《建
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
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
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从2009年开始,华东电网有
限公司开展了智能电网建设相关试点工作,将输变电设备状
态监测系统建设纳入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体系。该系统主要
用于设备信息管理,状态信息的传输、显示、分析和控制。
主要基于数字表格、非空间图形和视频等方式实现信息化管
理,工作效率不高,整体信息化程度低,难以充分利用设备所
处地理环境、位置、分布和设备构造等空间形态信息进行更
高层次的管理和分析应用。2.总体思路“华东电网输电线路
状态监测系统GIS平台”,是以遥感数据、地形数据、矢量数
据和3D模型数据为核心,充分结合电力业务管理需求,高度集
成电力业务信息,综合运用GIS、RS及三维地理信息技术而建
立的电力二三维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输
电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模、装配、动态模拟和动态监测,
同时与现有电力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了无缝集成,实现了电力
业务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在建设中采用有效沟通、独立
建设、有效集成的理念,通过制定一套遵循标准规范的多源
数据共享服务接口,由专业应用系统将输电线路的各种状态
信息,以webservice的方式发布为标准的数据服务,其他应用
系统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应用。3.技术创新第
一、输电线路三维自动装配技术。第二、输电线路悬垂模拟
技术。第三、业务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挂接。4.实施效果
该平台自正式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稳定,较大提高了业务
管理效率,已成为华东电网公司开展在线输电线路状态监测
的重要平台,在日常多项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获奖情
况本项目曾在2011年获得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的陕西
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奖;2012年获得中国测绘学会
授予的优秀测绘工程奖。
开发了PC机健康档案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利用掌上
电脑(PDA)移动性能的优势,进行入户调查信息采集,然后
将数据导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台式电脑中进行处理。具有快
速采集、减少差错,避免两次录入等特点,大大提高建立《健
康档案》工作效率。对原档案的“核心部分”进行“瘦身”
,剔除带有课题调研性质的内容和项目,剔除涉及居民隐私和
敏感类的内容和项目,保留必须入户当面才能采集的内容和
项目,保留能基本体现个人健康和家庭内容和项目。该系统
可以浏览、统计、修改和查询数据,对被采集对象的信息进
行预输入,对每一位采集员的采集质量进行核查并与统一的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相嵌。
该项目为十五攻关项目,目前已经研制出一套能准
确度量粮食仓库中实际储粮库存数量的动态监控系统,系统
包括测量粮食密度的密度传感器、测量粮食体积的粮食料位
传感器和相应的应用软件系统、网络硬件系统和视频监视系
统。
该项目采用无线网络数字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压力
容器试压过程的远距离无线控制与监测,解决了高压力试验
过程中人员及试验系统的安全问题。可满足对0-130mpa高压
力高精度的压力试验要求。自主研发的控制软件,实现了对
现场试验参数的设置、试验过程的控制和试验现场数据的远
距离采集、处理和输出。试压操作系统人机界面友好,使用
可靠。产品经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各项性能技
术指标均达到Q/RHBS01-2008标准要求。经中国兵器工业二
0四研究所配套使用,效果良好,得到用户认可。该项目填
补了我国高压力、高精度试验设备领域的一项空白。市场前
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远程压控试验装置,将对我
国各个领域里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军事科技、钢铁冶金、航
天航空、深水船舶、地下爆破、油井油田、化工制药、消防
灭火、建筑安装、大学院校、电厂电站等领域里将提供最标
准的高压、高精度的准确压力数值。
一、任务来源:福建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闽财(
教)指〔2002〕34号)(项目合同书编号2002N078)。二、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1、应用领域: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
儿参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生津、补脾润肺的部分类似人参
的功效,在我省、江苏、安徽、山东、贵州等地均有栽培,
其中福建省最广泛栽培。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上述地区太子
参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成果的研究技术与模式对其他中药材
的GAP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2、技术原理
:遵循我国传统中医药关于中药材道地性的理论,从化学成
分、药理药效作用、环境因子、种质特性、栽培技术和产业
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论证“柘荣太子参”的道地性。
遵循太子参的生物学特性与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明确其生物
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而后从基本情况调研入手,找出影
响“柘荣太子参”质量的关键问题,并对该问题开展研究。
遵循国家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按照“
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全面规范太子参生产。
三、性能指标1、筛选出优质太子参良种“柘参1号”和“柘
参2号”,产量达153千克/亩。2、建立GAP核心基地915.1亩
及其配套的种参基地,推广良种、病虫害防治等GAP生产技
术8万多亩。3、购置仪器,建立田间综合试验室;4、完成
“柘荣太子参”道地性论证;5、建立“柘荣太子参”系列
标准,包括柘荣太子参产地环境条件、品种标准及检验规程
、种参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生产技术规程(SOP)和药材
质量标准。6、建立GAP管理架构、运行模式和GAP系列管理
文件。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1、道地性研究。国内
对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多以文献考证为主,部分进行了地质
土壤的背景分析,该项目从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作用、环境
因子、种质特性、栽培技术和太子参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条
件,综合论证了“柘荣太子参”的道地性,为中药材道地性
研究提供借鉴。2、GAP技术体系。中药材GAP研究多以质量
标准和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为主,该项目从基地选择、品种选
择、种参标准、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
质量管理体系,这是在中药材GAP研究的品种中不多见的。
3、太子参研究。国内对太子参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理药效、
化学成分和传统的栽培技术方面,有关太子参的质量标准与
控制研究的极少报道或极少实际运用。该项目通过调研,找
出了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并对其进行了重点研究,解决了
GAP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同时,对“柘荣太子参”品质进行
全面研究,建立其质量标准。五、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从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作用、环境因子、种质特性、栽
培技术和太子参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研究了“
柘荣太子参”的道地性。2、完整地建立了太子参GAP生产技
术体系,包括柘荣太子参产地环境条件、品种标准及检验规
程、种参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生产技术规程(SOP)、药
材质量标准。3、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药材与栽培
土壤的关系,为基地选择提供依据。4、应用单株选育方法
,从道地性产区选择出“柘参1号”和“柘参2号”。5、建
立了种参繁殖的去劣去杂技术。6、全面调查了太子参病虫
害发生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7、研究明确太子参指
标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并规范其采收时期。8、建立了
以太子参多糖、精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9、建立了太子参
指纹图谱。
机器人感知和认知技术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同
时机器人视觉对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是衡量机器人智能性
的重要指标,其核心是对环境的理解和识别。自2009年,我们
针对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理论与方法,在机器人数
据异常检测、在线学习和室外光照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取
得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影响力,在机器人视
觉及模式识别国际知名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相关论
文。主要发现点和科学价值在于:1)在数据异常性度量方面
,对于异常性度量问题,我们利用对实际问题,稀疏表达所需
最小训练样本数n只需要大于样本维度d即可这一优点(在满
足必要条件下)。提出基于稀疏编码的稀疏重构度量代价(
SparseReconstructionCost,SRC),建立具有统计意义的异
常性度量,并给出稀疏贝叶斯框架下的理论解释。研究成果
在理论上解决了基于传统统计模型对有限高维训练样本的欠
拟合问题,克服实际应用中特征维度过高和训练样本数不足
两者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实现只利用小尺度训练样本检测
高维数据异常。上述成果应用于视频的异常行为检测、复杂
系统的故障诊断以及计算机辅助病灶诊断等领域。2,在机器
人在线学习方面,我们利用自然界实际数据其内在分布普遍
存在低秩特性的特点,构建基于低秩约束的在线度量学习模
型,如基于Trace范数的在线度量学习模型和基于Max范数的
快速在线度量学习模型,从而有效降低模型自身复杂度,克服
过拟合现象的发生。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将模型统计期望作
为优化目标,通过将其转化为非光滑的凸优化问题,保证解的
收敛性,大幅抑制了在线学习模型的准确率随着每次迭代波
动的现象。在模型求解方面,我们还应用随机优化方法实现
快速求解,并推导和证明模型解的收敛性。上述机器学习模
型将对机器人在线认知研究及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对其他实际应用亦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3,室
外光照和全天候下机器人视觉处理:我们的研究主导思想是
从基本的大气物理和物理光学原理出发,以光照物理成像特
性分析的角度去研究和处理问题,从而建立新的模型、提出
新的方法和观点。这在机器人视觉研究领域,是一个全新的
研究思路。我们处理光照方法中涉及到的阴影特性分析、光
源计算、成像计算、反射光谱计算、图像处理理论和方法对
光照恒常、虚拟现实、场景分类、计算机图形学等研究及应
用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自2008年以来,课题组在视觉和模
式识别国际顶级会议CVPR、IEEETrans汇刊和模式识别知名
期刊PatternRecognition等发表论文多篇,SCI他引近150次
,单篇GoogleScholar最高引用余190次。引者来自美国、英
国、法国、加拿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多来自CMU、
Caltech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IEEEFellow、IARPFellow等
著名学者(例如MubarakShah教授和LarryS.Davis教授),以
及知名国际IT公司的ResearchLab(例如Microsoft、Intel
、IBM等)。上述成果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排
名2),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一次(排名1)。
本项目针对羊绒纺织品的羊绒含量进行了探索和研
究,建立羊绒纺织品羊绒含量的快速测量技术及标准化方法
,提供实用测量仪器,实现羊绒制品的实用、快速和逐件检验
。
复杂视觉场景多目标定位与跟踪是实现智能系统的
核心与基础,在智能机器人、无人车、视频监控、军事国防
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高精度目标表征与识别是视觉
场景多目标定位与跟踪的关键性难题,体现在:(1)跟踪目
标数量多、相似度高且持续变化导致难以精准识别相同目标
、区分不同目标;(2)光照变化、视觉遮挡等复杂噪声及视
觉信息缺失导致难以获取稳定与鲁棒的目标表征与识别;(
3)视觉场景的多样性导致目标表征与识别难以适应不同场
景。其关键科学问题是满足高不变性、高区分性、高鲁棒性
的场景自适应目标表征与识别。围绕上述科学问题,该项目
历经10余年攻关,从精准性、鲁棒性和场景自适应性三个方
面开展研究,揭示了目标表征与识别的不变性与区分性内在
机理,构建了视觉信息缺失及复杂噪声下的鲁棒表征与识别
理论,建立了场景自适应的目标表征与识别联合框架,实现了
复杂视觉场景下的高精度多目标定位与跟踪。主要科学发现
如下:1.揭示了视觉场景目标精准表征与识别的不变性与区
分性内在机理,构建了可同时学习全局与局部特征的多通路
神经网络架构,并提出了最小最大表征准则和最大互相关熵
识别准则,建立了满足高不变性与高区分性的目标表征与识
别方法,解决了复杂视觉场景多目标难以精准表征与识别的
难题。该成果已成为目标再识别领域的主流,引领了该研究
方向,被评价为“目标再识别代表性方法”,“具有非常强的
特征表达能力”,“总体性能非常好”,“达到领域最佳精度
”。2.建立了视觉信息缺失及复杂噪声情况下的目标鲁棒表
征与识别理论,揭示了移动多目标同胚分布规律及其噪声动
态特性,提出了PEM表征算子和多阶混合灰色识别模型,构建
了复杂噪声下的互相关熵鲁棒模型学习方法,解决了光照变
化、视觉遮挡等条件下的鲁棒多目标定位与跟踪问题。成果
被国际知名学者评价为“多目标跟踪领域的典型工作”,“
兼顾测距与非测距优点的目标定位方法”,“能有效抑制非
高斯噪声干扰”。3.阐明了视觉场景自适应的目标表征与识
别机理,提出了场景驱动的表征和识别联合求解框架及目标
表征质量度量,建立了由场景通用性向专用性自适应演化的
目标表征与识别双向反馈计算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适
配复杂多样视觉场景的问题。成果被国际知名学者评价为“
多目标跟踪领域最成功的方法”,“业内顶级方法中最快的
算法”。该项目发表EI/SCI论文122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2项。5篇代表作总计GoogleScholar引用1511次;单篇最高
GoogleScholar引用773次,1篇ESI高被引论文。主要成果被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的科学院院士、IEEE/
ACM/AAAS/IAPRFellows等国际知名学者引用并高度评价。第
一完成人因在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领域贡献于2017年入选I
EEEFellow。基于项目成果所研发的复杂场景多目标定位与
跟踪方法在西藏移动智慧+大数据分析平台与多层次城市公
共安全智能管理平台、陕西省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得到实
际应用,显著提升了上述地区的公共安全信息的感知能力和
情报能力,为反恐、维稳、边防、车辆和人员的识别与跟踪
等做出重要贡献。
高原型牦牛作为青海省地方良种牦牛,其主要分布
在我省北部以及南部等高海拔地区,同时牦牛也是大多数牧
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泽库县隶属青海省黄南藏族
自治州,其坐落于青海省东南部,天然草场以及自然植物资源
丰富,是纯天然有机牧场,牦牛乳汁浓稠,口感香醇独特,是人
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想乳品,但由于饲养管理条件限制及气候
、品种的差异,各地方品种类群牦牛乳理化成分不尽相同,且
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有必要对地方类群进行研究。本项目通
过检测泽库县高原型纯放牧牦牛乳常规理化指标,通过对牦
牛乳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等,并对牦牛乳中乳脂肪、
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含量等进行不同品类间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牦牛乳的营养品质随海拔升高呈正相关趋势,即海
拔越高牦牛乳品质越好;此外,对不同季节的牦牛乳成分等进
行对比分析,获得不同月份泽库县牦牛乳各理化指标的变动
情况,以期对进一步改善纯放牧型牦牛不同季节、不同气候
条件下的饲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采用OPA-FMOC柱前衍
生液相色谱法对青海高原型牦牛乳氨基酸进行检测分析,最
终获得牦牛乳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品类
牛乳进行了对比分析。1、青海泽库县高原型牦牛纯放牧条
件下(7月底)牦牛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乳脂率为7
.42±1.8956(%),乳蛋白率为3.91±0.1619(%)
,乳糖为5.88±0.2375(%),非脂乳固体为10.78±
;0.4238(%),密度为1033.45(kg/m3),冰点为-0.7377
177;0.0346℃,盐为0.82±0.041(%),电导率为4.74&
#177;0.0821(s/m)。SPSS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肪与密度和
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密度、
盐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冰点与乳糖、乳蛋白、非脂乳固
体呈极显著负相关,冰点与密度和盐没有相关性,电导率与各
乳成分之间没有相关性。2、泽库县牦牛乳7-10月不同月份
乳成分变化规律表明,牦牛乳所有乳成分中乳脂肪含量指标
变动幅度最大,冰点、盐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动幅度最小,进入
冷季后乳脂肪含量明显升高,其他乳成分均有明显下降,不同
产奶月份牦牛乳各营养成分差异显著。3、纯放牧条件下泽
库县牦牛乳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共检测出14种氨基酸,其
中组氨酸平均含量最高,苏氨酸和精氨酸次之,缬氨酸最少。
与娟姗牛乳和荷斯坦牛乳中氨基酸相比,胱氨酸、组氨酸和
精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牛乳,因此更适宜作为婴幼儿奶
粉的原料乳。本研究为补充我省畜牧业大数据库提供了科学
依据,为我省该地方高原型牦牛乳乳成分及氨基酸的分析测
定提供基础数据,企业在牦牛乳加工方面的不同乳营养成分
可按季节、月份选择不同原料乳,为牦牛乳的工业化应用奠
定了基础。
一、项目简介利用生物体自身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度专一地识别性和快速反应地灵敏性
,设计、合成具有β-内酰胺母体结构的超光谱β-内酰胺靶酶
之特殊底物硝基噻吩NC,研发检测试剂,实现对超广谱β-内
酰胺酶耐药菌株的检测/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
技术和有机合成技术,构建硝基噻吩NC分子芯片,实现对超
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的快速、高通量、准确检测。二、项
目创新点1、巧妙地选择生物体产生的MBLs对β-内酰胺类抗
生素的这种高度专一的识别性和快速反应的灵敏性的生物化
学反应,使用有机合成技术,设计、合成具有β-内酰胺类抗
生素母体框架结构的耐药靶酶MBLs之特殊底物,研发检测试
剂,进行群体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的检测/监测。
2、利用β-内酰胺酶自身具有的生物技术和有机合成技术,
构建硝基噻吩NC分子芯片,实现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
的快速、高通量地准确检测。三、项目的研究基础1、已经
进行了金属β-内酰胺酶的重组,制备了Co(Ⅱ)取代的金属β-
内酰胺酶以及Co(Ⅱ)、Zn(Ⅱ)取代的双核异金属β-内酰胺酶;
2、我们已经成功地应用NMR、EPR、EXAFS、UV-Vis等波谱和
Stopped-flow、RFQ等技术,对上述三个金属β-内酰胺酶进
行了表征,对其性能、作用机理、动力学过程以及与有机分
子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3、已经成功地设计并合成了
两个金属β-内酰胺酶的58个抑制剂和三个酶底物;4、已经
制备了若干个金属β-内酰胺酶的突变体如H84C,H89C等,进
行了相关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研究;5、采用稳态动力学方
法,测定了酶底物/抑制剂的活性,研究了它们与靶酶的相
互作用;四、预期经济效益目前临床上使用纸片扩散法(K
-B)耗时长,检测范围和检测细菌的种类有限,无法进行大
面积、群体性和突发性耐药细菌感染的检测和监测。因此,
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机合成技术和生物物理表征技术,研
发硝基噻吩NC芯片用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的高通量快
速检测,具有广泛地市场前景和明显地社会效益。该项目研
发的硝基噻吩NC,对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选择和快速灵敏的反应,是用于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的
良好试剂,参照美国的同类试剂,其价格约为每克7600美元
。我们曾对制备硝基噻吩NC进行过成本核算,其费用约为每
克2500元人民币,其利润率为:(7600X6.8-2500)/2500=20
,即利润为成本的20倍!这只是检测试剂的利润。五、投资
预算及合作方式项目总投资预算为240万元,合作方式为联
合开发。
本研究初步阐明砧木影响克瑞森无核果实中糖类物
质积累变化的影响机制,筛选出利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生
长、产量、成熟期及糖积累的优良适宜砧木2个,分别为101
-14MG和SO4。在国内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篇,分别名为《
不同砧木对无核葡萄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不同砧木对
克瑞森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克瑞森无核葡萄
不同砧穗组合评价》。
黄石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每种
抗生素均需要做药物过敏试验,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因繁忙
错过看皮试的时间而影响皮试结果,需要重新进行药物过敏
试验,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再次穿刺的痛苦,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护理人员也会因为担心皮试时间而影响其他工作的效率。
该设备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缺陷,减少医疗纠纷。
由于某种因素,发生因时间过长或过短,医患之间产生矛盾,
造成不良影响。自行设计综合质量评分表,量表的总克朗巴
哈系数分别为0.84,0.86和0.85,每个维度系数均大于0.81,
其重测相关系数为0.93,0.94和0.95,该量表包括态度,行为
,技术和环境,四个维度12个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并统计
各时段医患纠纷投诉案例。发放通用版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年度6月份,12月份分两次进行。共收回有效问卷254份,可
满足检验条件。本研究对两种方式,采用开放、随机、对照
实验设计。医院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
和基础设施,实现医院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更现代化
、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
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从而树立现代医院的新形象。本设备
在输液室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输液管理的科学性,建立良好
的医疗秩序,减少医患纠纷,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护理满
意度是患者认知和情绪反映的主观评价,是患者客观地表达
对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作为评价优
质护理成效的最佳标准。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检索查新,确定了该课题的新颖性、科学
性和可行性。运用定时定位控制系统,对皮试的时间进行双
向控制,有效提高皮试结果的科学性,减少护理纠纷隐患,规
范医疗秩序,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该系统的运用有助
于提高输液管理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创建医院品
牌效应。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将应用医院管理系统作
进一步的研究。科研成果在我市相关医疗机构,进行交流推
广,并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发表科研论文。
“博智擎天工业数据中台”是成都博智云创科技有
限公司独立完成的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该成果通过融
合IT技术、OT技术、CT技术及先进制造理念,利用SDH硬件自
适应技术、柔性可视化技术、柔性可变逻辑技术、分布式工
业协议、工艺质量数字化在线控制技术及标准化的存储矩阵
技术等一系列行业关键技术,形成新一代工业数字化制造技
术,通过构建“数字底座+工业应用”的整体数字化/智能化
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智能采集、数据管理、工艺质量在线
控制、设备健康管理等全过程工业控制体系,缩小了国内产
品和国外产品的质量控制差距,同时通过优化交期和成本,帮
助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成果已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正在申
请发明专利1项和软件著作权3项。该成果主要应用于钢铁冶
金行业中,目前已服务于河钢石钢、河钢承钢、中钨高新、
攀钢集团、中国五矿等冶金行业知名企业。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双侧髋部及以上部位截肢破坏
了人体的完整形象,使患者丧失了下半身功能和生活自理能
力,对其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本课题旨在运用康复工程
的技术和手段,通过为患者制作直立接受腔、改装轮椅、设
计代步车以及安装步行假肢,并配合康复小组,探讨实现双侧
髋部及以上部位截肢患者直立活动及行走的方法。②技术原
理及性能指标:(1)设计和制作使经腰椎离断患者直立的
接受腔:穿脱方便,全面承重,不妨碍上肢活动,不影响呼吸
,悬吊合理,易于清洗。(2)新型代步车的设计和制作。(
3)对普通轮椅的改装,增加防后翻装置,防止患者在轮椅上
后翻。(4)设计制作使经腰椎离断患者、双侧髋部截肢患
者以交叉步态/摆过、摆至步态行走的假肢,包括假肢的髋关
节、膝关节设计及改造,力线的调整和假肢的悬吊问题。③技
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本课题研究的实现交叉步态行
走的假肢机构填补了国内假肢领域的空白,在学术理论上具
有开创性。(2)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之一新型代步车在国内
属首创。(3)本课题是医工交叉学科的临床应用研究。④技
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经过本课题研究,双侧髋
部及以上截肢者移动技术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及实践技
术,其中包括安全性考虑及设计。适用于双侧髋部及以上截
肢者。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已有1例经腰椎离断患
者及4例双侧髋部截肢者正在应用本研究成果。由于此类患
者数量少,目前还未达到大批量应用。⑥历年获奖情况:201
0年在德国莱比锡第13届ISPO(国际假肢矫形器协会)世界
大会,杨平凭借本课题荣获“2010年国际假肢矫形器协会教
育奖”。杨平,曹学军,崔继龙等。全骨盆离断者的综合康复
研究与实践[C]。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373~375,获优
秀论文奖。2011年《“篮球女孩”在先进辅具的帮助下走向
新的生活》获得2011深圳辅具创意设计竞赛辅具服务类三等
奖。2011年《双侧髋部假肢交互步态行走机构》获得第二届
“东方杯”全国残疾人辅具器具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创新奖(
二等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体素的点云数据分割方法
,通过考虑点云数据的三维几何关系和区域连通性,利用聚类
的方法将点云数据进行过分割,得到依附于目标边界的超体
素;计算超体素数据平面拟合的残差值,依该值对其进行排序
和筛选得到有效的种子超体素,并利用法线分布直方图、测
地距离和欧式距离的差值进行区域增长,最终实现对点云数
据的分割处理。以室内局部场景的点云数据作为输入,通过
利用超体素和区域增长算法实现点云数据的精确分割。本发
明与传统的点云分割方法相比,在保证分割效率的前提下,避
免了直接处理点云数据所导致的欠分割和过分割问题,得到
具有精确边界信息的分割结果,而且分割方法对点云数据的
采样密度和噪音是健壮的。
该项目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引进的磁分离酶联免疫技
术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自主创新开发而成的一种先进
的免疫分析技术。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是由国际著名跨国公
司Serono公司所属Serono诊断中心发明的,是一项先进、有
效的临床检验技术,在20世纪末广泛推广应用于世界各发达
国家。我们在引进该项技术的基础上,以免疫磁珠的制备、
酶与抗体或抗原的偶联以及化学发光底物的选择作为主要研
究重点,力图建立一种新型的磁微粒子分离化学发光酶联免
疫分析技术。这一新型分析系统是在夹心法或竞争法免疫分
析中,采用磁性微粒子作为介质分离出免疫复合物,后者连
接的碱性磷酸酶与化学发光底物发生反应,产生一定的发光
强度,以单位时间内产生光子数的多少作为定量检测的参数
,通过计算即可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该系统的主要技术问
题、特点和技术创新点如下:1、磁分离试剂的制备磁微粒
子分离技术是目前免疫诊断试剂中采用的最先进的固/液分
离技术。其主要成分为免疫磁珠,后者是使用高分子材料包
覆的纳米磁性颗粒,对包被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可以交联
各种生物大分子,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纳米磁性颗
粒是指大小在纳米尺度的磁性材料,如三氧化二铁或四氧化
三铁纳米粒。这种纳米粒具有超顺磁性,在磁场作用下具有
磁场响应性,因此可以进行磁场分离。纳米磁性颗粒的制备
是十分重要的技术,能够制备出粒径均一、比重均一的颗粒
十分困难。该研究采用新的合成路线,首先用共沉淀法制备
了纳米级磁性氧化铁,并将其表面改性成亲油性,很好地分
散在有机溶液中形成磁流体。接着,用微乳液法制备1um左
右、表面官能团丰富、分散均匀、高分子包覆严密的磁性微
球。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将生物大分子(
抗原、抗体等)连接到微珠上,成功制备出免疫磁珠。2、
酶标抗原/抗体的偶联技术碱性磷酸酶是一种优良的标记酶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背景。偶联方法是使用活化剂
N-琥珀酰胺3-(2-吡啶二巯基)丙酸[SPDP]活化抗原/抗体
,使用Traunt´s试剂活化碱性磷酸酶,然后二者
以1:2至2:1的比例混合,再使用凝胶层析纯化酶标偶联物
,并去除游离的酶和抗体。3、新型化学发光底物APS-5的应
用碱性磷酸酶的化学发光底物有多种,主要以环二氧乙烷类
衍生物(如AMPPD、CSPD和CDP-STAR,以及Lumigen530和Lu
migen480等)为主,这类底物的特点是不稳定,容易分解,
因此引入螺旋金刚烷作为稳定的基团。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更
为灵敏的底物,而且这种底物应该优于环二氧乙烷类衍生物
。APS-5是一种新的碱性磷酸酶的底物,具有很快达到平台
期的优点。在产品稳定性方面,APS-5具有温度不敏感的特
性,适合底物溶液在工作环境中较长时间使用的要求,符合
中国中小用户的需求。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E-21摩尔碱性磷
酸酶水平。在将以上关键技术整合后,经过大量的实验,摸
索到一种理想的反应条件,建立了新型的磁微粒子分离化学
发光酶联免疫分析系统。该技术平台可达到的技术性能及技
术水平如下:1、检测的灵敏度优于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
ELISA),可达1E-19~1E-20摩尔水平。2、使用该平台技术
,使免疫检测的时间大大缩短,最短可达35分钟,如促甲状
腺素,远远低于国内同类型产品;3、准确性好,重复性高
,批内/批间变异小于10%,产品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处
于领先水平。这一分析系统的成功建立为开发先进的临床免
疫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其应用范围可包括传染病病原、肿
瘤标志物、内分泌激素、血型等多项临床检验。目前,我公
司基于该项技术而开发的甲状腺功能七项诊断试剂盒,已经
取得国家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证书,并在医院进行了推广应
用,反应良好。该系统产品的推广应用,能够改变我国医疗
卫生免疫检测领域的技术结构,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同时
此类新型产品可以代替国外进口产品,节约大量外汇,还有
出口创汇能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该研
究的成果之一——免疫磁珠的制备,不仅可以应用到免疫检
测中,而且可以广泛应用到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分离生物大
分子、微生物、分离细胞和抗生素,以及应用于核磁共振成
像中等。
伴随着三峡工程正式投入运行,三峡库区的泥沙淤
积、地质灾害、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重组
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正日益显露出来。
三峡水库采取的175-145-175m水位运行方式,形成了
水位垂直落差达30m、面积349km2的消落带。
三峡水库消落带具有十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功能特征
,面积大、范围广、影响深,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开展以植被生态修复为主体的生态治理刻不容缓。
本成果可为有效解决三峡水库消落区的生态植被修复
与重建提供技术支撑。
在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三峡库区流域
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01004039)的支持下,项目组
经过四年的潜心研究,已筛选出一批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
物,包括池杉、落羽杉、立柳、南川柳、湿地松、枫杨等6
种乔木,中华蚊母、秋华柳、小梾木等3种灌木,卡开芦、
小巴茅、芦竹、香根草等4种高草,扁穗牛鞭草、狗牙根、
香附子、块茎苔草等4种低草。
根据各适宜物种的特性,按照消落带海拔梯度,因地
制宜地进行物种配置。
项目组通过采用环境友好型生态植被保育技术,最终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具有合理配置、结构功能良好的乔灌
草立体生态植被体系。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本技术成本低、植物种类易
于获取、操作便捷、综合效益明显,居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具有较强的独创性。
该技术可使植被修复区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可极大减轻消落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增加生物多样性,改
善消落区湿地景观,可有效削减入库污染负荷总氮、总磷,
对保护三峡水库水质有重要作用。
消落带区域草本植被收获物可做青贮饲料,也可用于
沼气池发酵,生产清洁替代能源以及绿肥。乔木种类还可提
供木质用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本技术已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推广应用,已取得较为显
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消落带治理后续项目的实施,本
技术的推广应用有较好前景。同时还可为其他类似消落区的
植被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
已发表论文31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篇,学科级刊物
论文16篇,核心期刊论文9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的博士、硕
士研究生12人。
直接空冷系统由于其规模庞大,并没有像电厂其它
换热设备一样有足够的温度测点,因此对空冷系统运行状态
的了解、调整、防冻等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存在较大的盲目
性。空冷凝汽器温度场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最先进的智能化
测温技术,利用总线型网络结构,能够实现对大面积温度场的
实时在线监测,与传统的热电偶、热电阻测温系统相比,主要
解决了采用热电偶、热电阻布线繁杂、安装困难等缺点,测
温设备成本、安装成本及维护成本方面都有显著的降低,而
系统的可靠性方面又有显著提高。云冈热电公司一期2
5;200MW机组为供热机组,空冷系统设计散热面积小,夏季面
临换热面积不够,冬季又由于供热原因空冷系统热负荷过小
,空冷凝汽器管束容易冰冻的危险。本项目在#1、#2机空冷
岛上安装一套温度场监测系统,对空冷散热组件的外侧实现
总共达2304个温度测点的温度监测,在抽空气管外侧安装12
个温度测点,并增加保温防护,为空冷运行调整、防冻、节能
提供依据。本技术在国际国内属于首创,在云冈热电#1、#2
号机也属于首次应用。空冷凝汽器温度监测系统在200MW机
组上的成功运用以及取得的运行经验,可以推广到其它容量
机组的空冷岛上,应用前景广阔。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1)国内外发展现
状及趋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
的重大任务,纺织属于传统产业,也是重污染、高耗水行业
,急需进行产业升级,在满足人们健康、美观生活所需的同
时,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①提高植物纤维染色固色率
和减排技术现状:植物纤维织物在国际国内主要采用活性染
料染色,染色时会加入大量的盐进行促染,固色时又会加入
大量的碱促进固色反应,然后会反复洗涤20次左右,消耗大
量的水,随后部分染色棉还会加入固色剂进行固色,所以产
生大量高色度高含盐碱废水,成为高污染行业。②植物纤维
织物阻燃技术现状:该项目开发了系列新型阻燃剂,利用催
化剂让阻燃剂的磷以-P-O-C-共价键接枝在纤维素纤维上。
由于阻燃剂是以-P-O-C-共价键接枝在纤维素纤维上的,所
以阻燃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还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
产品的阻燃性能达到了B1级,纱线的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
度偏差率、耐洗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都达到了国家相应的技术标准。(2)目标产
品处于产业链重要环节的阐述。目标产品是阻燃易染抗菌染
色纱线。项目研发的改性易染工艺是对植物纤维染色的技术
,是色纺纱必需的前道工序;染色后再进行阻燃整理,得到
阻燃植物纤维,再进行色纺纱。(3)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该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水平的重要作
用。项目研发的改性易染技术将解决纺织染色工艺中污染大
、水资源消耗严重的难题,而且可节省染料,缩短染色时间
,对中国的纺织产业减少排放、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具有重
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二、项目的创新点:(1)项目基本原
理:①植物纤维改性易染技术:该技术是在植物纤维上接枝
阳离子,使棉纤维在水溶液中带正电荷,而一般的染料如活
性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等都带负电荷。②植物纤维无
甲醛阻燃整理技术:在阻燃剂分子引入了-P=O(ONH4)2基团
,使得阻燃剂在整理过程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纤维素纤维
上的伯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P-O-C-共价键,将阻燃剂
接枝在棉纤维上。(2)已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点
:①研发了在植物纤维上接枝阳离子的无盐无碱抗菌高固色
率促染剂及染色工艺,改性植物纤维染色时上染率在99%以
上,不产生含盐、含碱、有色废水,皂洗牢度达到4级以上
,远高于市场上普通色染固色率在60~70%的水平,节约染
料30%以上,节约水60%以上,而且抗菌率达到99%以上。
②项目发明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阻燃整理技术,开发
了植物纤维无甲醛耐久阻燃整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
甲醛,克服了国内外市场上生产的植物纤维织物在使用过程
中会产生甲醛危害的难题,使得阻燃植物纤维织物可在民用
领域健康使用。三、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实施
期内,形成年产1500吨生态色纺纱的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
7500万元,缴税399万元,净利润750万元,增加用工50余人
。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针对铁路货车轴承内径和外径
测量开发了一套演示系统,让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中体验真实
的操作感。本产品严格执行铁路及机车的相关标准,应用了
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系统的相结合,用户在没有列车实
物的情况下,即可完成零部件的拆卸分解学习,极大的提升了
教学便利性、节约了教学成本。根据手柄与虚拟的物体进行
互动,通过手柄完成相应的操作。每一步骤都会有相应的提
示,根据提示完成每一步的操作。设计的主要概念是,触发手
柄事件,显示文字,显示UI面板。
该项目是利用巢湖市银屏山景区牡丹多年物候观测
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气象要素和银屏牡丹花期的相关
性,筛选出影响银屏牡丹花期的关键气象指标,建立银屏牡丹
花期预报模型,并于今年3月初为景区管理处开展了预报服务
,预报结论与实际基本吻合,取得良好效果。该项目的特色是
填补了合肥市气象部门花期预报空白,解决了牡丹观赏节组
委会确定会期及游人选择最佳赏花时期等难题,较大地提升
了合肥气象旅游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参数测定台,本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铁路机车车辆整车状态转向架的各项
刚度及回转摩擦力矩等参数进行测定的检测装置。应用领域
及前景铁路机车车辆转向架的主要参数包括垂向刚度、纵向
刚度、横向刚度、回转刚度、抗菱刚度和回转摩擦力矩等,
各参数的大小及匹配合理与否决定了转向架的动态性能好坏
,在线路运行中,它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运行平稳舒
适性和安全可靠性。因此,转向架参数检测装置对铁路机车
车辆转向架各主要参数进行准确的测定和研究是十分必需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参数测定台,可对铁路
机车车辆整车状态转向架的各主要刚度(包括垂向刚度、纵
向刚度、横向刚度、回转刚度)及回转摩擦力矩等参数进行
测定。技术指标及成熟程度本发明技术十分成熟,测量精度
高,且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维护容易。在国内已有多
处应用。投资规模人民币:30万合作方式及条件:协商确定
1.项目简介
数控机床自适应自动变速器(AAT)精简了换挡离合
器、同步器、电控和液压离合和换挡制动灯执行机构的条件
下,将自适应自动变速器、驱动扭矩一转速和切削阻力-机
床转速传动传感器集成一体。
2.技术特点
全新概念的电机驱动力-切削阻力自适应传动传感智
慧平衡控制理论;
独有的集感知机床工况和切削状况、动态决策与规划
、行为控制与执行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控制系统;自适应随切
削阻力变化对应调输出扭矩;
平顺无冲击的自适应换挡品质,能在不停车工下随机
床切削负荷条件变化自动改变转速速比和传动扭矩比;
自适应选择最优化的加工方案;
自动排除影响加工过程和加工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
准确恰当完成能量转换、传递和精确控制;
独有的特宽高效率平台、特大扭矩功能,满负荷高效
率运行功能,节能30%以上,在大幅度减少电机额定功率的
条件下仍能满足多种工况下的需要,工效可提高三倍以上;
具有自适应、自校对、自检测、自修正功能;
独有的全机械自适应自动换挡机构,结构简单紧凑,
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维修方便。
3.知识产权
技术完全自主开发,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
。
FOOD^(TM)是东南大学计算机系数据库教研室与加
拿大CONFLUX公司合作开发的,在Windows95环境下运行的、
以产品化为目标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FOOD^(TM)支
持真正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灵活的类模式修改、扩展存储
等独具特色的功能,并且系统本身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及编
程技术,系统结构清晰,便于扩充。FDOD^(TM)已于1996年
12月20日通过了省级鉴定。应用范围:作为面向对象的数据
库管理系统,FOOD^(TM)能方便地完成关系数据库(如Foxpr
o、Sybase等)较难完成的工作,如复杂对象管理、导航式查
询、方法、滞后联编等。而这些功能恰恰是工程数据库、多
媒体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电子读物及音像
管理等应用中最需要的,因此FOOD^(TM)具有极广泛的应用
前景。该系统适用于非事务处理型的应用(如CAD/CAM、工程
数据管理、多媒体数据管理、电子图书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对传统的事务型数据管理也能胜任。FOOD^(TM)既可以作
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DataEngine嵌入其
它应用系统中,为其提供底层数据存储的支持。另外,FOO
D^(TM)的工作平台是PC486以上的微机,因此它有着极大的
潜在市场。成果转化:FOOD^(TM)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数据
库管理系统,适用于微机环境下任何需要对复杂对象进行管
理的场合,特别是CAD/CAM、工程数据管理、多媒体数据管
理电子图书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领域。
随着纺织行业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工序繁多,工
艺复杂,造成产品跟踪与质量追溯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的数
据采集手段,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很难实时发现,只能事后处
理。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作为质量分析依据,同样的质量问
题可能重复出现,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技术特点:
系统采用可定制、高可靠的RFID电子标签作为纺织品识别装
置,能够适应恶劣工业环境,实现远距离可靠读写数据。系
统配备电子标签数据过滤与转换引擎和事件驱动的语义过滤
技术,能够保证电子标签数据读写过程的正确性、一致性和
完整性。RFID读写设备可定制多种通讯接口,实现与纺织设
备信息的实时通讯,并将相关质量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实现
纺织品跟踪与质量追溯。应用状况:纺织行业:服装成品、
半成品质量跟踪系统;食品行业:猪肉、牛肉产品质量追溯
系统;汽车行业:整车装配质量追溯系统;市场前景、经济
和社会效益:基于RFID的产品质量跟踪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
的生产企业所重视和采用,它不仅能为产品质量分析提供详
实的数据支持,还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效益与核
心竞争力。推广及合作方式:技术合作。
一种多光谱成像内窥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检测系
统由设备外壳、半透半反镜、光源部、光纤、微透镜、滤光
单元、CCD摄像头、计算机和单片机构成,本发明结合多光谱
成像技术和光谱分光技术,解决了检测人体内部复杂环境下
快速得获得彩色图像和多通道光谱信息的问题,采用时间信
息融合和自适应曝光的方法,最终获得内窥环境下的光谱成
像图,反映人体内部组织形貌特征和物质光谱信息。
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大型金属结构件如造船、集装
箱等自动化焊接。其基本原理为采用旋转电弧传感器获得焊
枪偏差和倾角信息,经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协调控制机器人本
体和十字滑块运动,实现各种平面弯曲角焊缝及V型焊缝的
自动跟踪焊接。性能指标:焊接速度:24-30cm/min(可调
);跟踪精度:±0.50mm;可跟踪接头形式:V、L形焊
缝;机器人体积:274×288×400mm;重量:21kg
机器人关节:五关节/四关节并可调;机器人最小转弯半径
:0mm。
《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安全》主要围绕人畜共患
病为主题进行编写,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几
种主要人畜共患病为切入点,通过引入历史性事件,让人们对
人畜共患病的发展历史产生深刻的了解。本书根据病原体种
类进行编排,分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版
块。从学生入手普及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传播
方式,疾病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疾病防控知识,使人们增强
自身保护能力。科普读物的作用不仅在于宣传科普知识,而
且要调动人们对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们学习兴趣
的培养和激发,使人们更加崇尚科学,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
人们辨别疾病的知识和能力。本书融合多学科领域为一体,
内容易读易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满足各层次读者需求
。针对近年来危害重大的人畜共患病,对其病原体生物学特
征、传播方式,疾病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进行介绍,使人们
增强自身保护能力。使读者加深对人畜共患病的了解,掌握
基本的疾病防控方法。同时,配合图书发行开展疾病宣传和
普及工作。本项目所有的参与者均为兽医学相关专业人员,
参与相关课程讲授,并且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项目实施单位
有专业的兽医学实验室,可以提供大量详实的相关病原图片
和病例材料。本系列图书目前已经被天津农学院图书馆收录
。
(一)项目背景雷电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
一,因雷击引发的起火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防雷减灾工作日益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防雷检测是防
雷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危化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石
油化工等危化行业的防雷装置每年必须检测两次,防雷装置
检测报告是安监、消防等部门安全检查的必查资料之一,一
旦在雷雨天气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
雷灾,防雷装置检测报告,尤其是现场原始记录必定是调查的
重点内容之一。随着防雷业务的不断拓展,社会公众的广泛
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防雷检测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
风险也越来越大。我省防雷检测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社会问题:检测人员素质不一,外场检测无法有利监管,检
测项目不够规范,随意性大,社会投诉较多。2)检测原始记录
内容简单,无法还原现场,质量无法监控,被追责风险大。3)
检测报告内容被拆分为各防雷装置的分类报告,为各个零散
的防雷装置测点,不直观,造成安全检查不到位,无法还原防
雷系统工程,导致存在安全隐患和责任不明的风险。4)大量
纸质原始记录造成人工文档管理不便,内外作业分离导致资
料重复录入,无法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5)检测形式
原始单一,新的技术手段没有应用到检测领域,无法提升行业
形象和竞争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基于平板
电脑现场检测系统的研发》课题。(二)项目特色及创新点
1.全面规范检测业务流程,细化外场防雷检测方法、被检项
目和检测点属性,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现场的可追溯性和可重
复性;通过建立整套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和量化考核机制,保障
检测准确度和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检测业务风险控制能
力。2.对检测报告内容进行了大量优化,以检测场所作为报
告的基本组成单元,对检测区域进行系统的介绍和重点防护
区域说明,同时对现场防雷装置进行全面分析说明,弥补了以
往报告内容单薄、形式单一、随意性较大的不足。3.将平板
电脑应用于防雷装置现场检测业务,移动检测终端的研发充
分利用了各种新技术,通过对照相和图片处理等功能的开发
,实现对防雷检测现场的还原和再现;通过与综合业务系统的
对接,并建立共享数据库,将外场检测作业与内场业务审核相
结合,实现防雷检测业务与电子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推进了检
测业务现代化进程,实现了风险控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和检测人员现场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行业形象和竞争力。(
三)推广应用情况该课题的研发推进了防雷检测业务现代化
进程,实现了风险控制,提升行业形象和竞争力。该项课题成
果得到被检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业务效益和社
会、经济效益。该课题多次在全国防雷技术业务交流会议上
介绍,得到普遍认可。该课题研发成果适用于江苏省防雷检
测业务,经过项目推广应用范围可扩展到全国防雷检测业务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应用领域主要是海水池塘养殖。针对该领域存在的
养殖品种单一、产量效益不稳定等问题,重点对对虾与海蛰
池塘混养技术进行了研究,选育了中国对虾遗传改良品种和
海蜇“江苏1号”两个优良品种,并建立了两个示范区。通
过亲本选育、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混养比例的确定等措施
,提高了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成果适
宜在我省及周遍地区应用推广,应用范围广,推广该技术可
以改变海水养殖品种单一的局面,能够提高海水养殖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保障海水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在推广过程中
,注意加强亲鱼繁育体系和病害防预体系的建设,加强生产
管理。
1、项目立项意义: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常温和低温制冷(-30℃以上温度)
下的数字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对于一些前沿领域的检测
应用,如生命科学中的荧光检测、医学中的活动物在体检测
、活细胞单分子检测、天文望远星体微光成像等,由于探测
信号非常微弱,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暴光积分才能得到良好
的清晰检测图像。此时,必须采用超低温的数字化技术,即
必须使探测器处在-40℃、-80℃、-120℃、-140℃等强制冷
环境条件下来降低热噪声与暗电流,减少环境的影响,并进
行长时间探测积分后使信号与背景的差值增大,再作数字化
处理生成具有良好对比度与清晰度的图像。否则,因为背景
噪声比较强,即使进行长时间探测积分但信号与背景几乎被
同样增大,差值依然不明显,因而无法获得一张具有良好对
比度的检测图像。因此,开展超低温数字化检测技术研究对
于目前前沿领域的微弱信号检测非常重要。2、项目技术关
键:开展超低温数字化检测技术研究,将解决以下关键技术
问题:①解决光电转换芯片的低温和超低温制冷问题,②解决
制冷过程中的结霜问题,③解决在超低温制冷过程中保证信
号的后续放大与处理电路的正常工作问题,④解决系统的微
弱信号成像与去除杂散光问题,⑤解决系统的单光子接收放
大问题,⑥解决系统信号传输与显示的接口问题。3、项目主
要技术、经济指标、成果提供形式:开展超低温数字化检测
技术研究,主要技术研究内容:①进行多级半导体制冷技术
研究解决光电转换芯片的低温和超低温制冷问题,②采用真
空隔离方法解决制冷过程中的结霜问题,③采用探测芯片与
后续放大处理电路分块设计与真空隔离方法解决在超低温制
冷过程中后续放大处理电路的常温正常工作问题,④采用屏
蔽与消光措施解决系统的微弱信号成像与去除杂散光问题,
⑤采用伺服反馈控制进行动态长时间积分解决系统的单光子
接收与信号增益放大问题,⑥采用USB2.0接口技术简化连接
方式解决系统信号传输与显示的接口问题,⑦进行系统集成
,研制成超低温数字化检测仪器实验样机系统。经济指标主
要体现在:通过该项目研究工作,我们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的低温和超低温制冷数字化检测技术,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
命科学中的荧光检测、医学中的活动物在体检测、活细胞单
分子检测、天文望远星体微光成像等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与
产品开发工作,基于我们的自有技术可以使相关检测系统的
成本下降到10万元左右,有利于推广应用,并且可以节约大
量外汇。提供成果形式:通过该项目研究工作,将探索一种
低温和超低温制冷数字化检测技术,使我们拥有这方面的自
主知识产权,研制成可用于荧光检测、活动物在体检测、活
细胞单分子检测、天文望远星体微光成像等应用的超低温数
字化检测仪器样机1台,并取得大量实验应用数据,为产品
定型与产业化提供依据。
(1)背景技术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受力合理、经济
、耐久性好、施工便捷等优点,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迄今已建成400余座。近年来,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径越来越
大,其主拱吊索的长度也因而越来越长,目前拱桥的最大吊索
长度已经超过100米,导致主拱与悬吊结构体系对风、行车和
地震等荷载的动力响应越来越难以协调,因此,为提高主拱悬
吊结构的整体性能,增大主拱悬吊结构的自振频率,提高悬吊
结构体系的抗风抗震能力,改善行车舒适性和稳定性,需要设
计吊索抗风减振串联索、增加主梁横向减振制振限位构造和
采用整体钢-砼组合桥面板的主拱悬吊结构多维连接体系。
构建主拱悬吊结构多维连接体系需要设计一种连接桥梁吊杆
与抗风索的索卡结构。(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本实用新
型公开了一种新式索卡,包括抗风索卡板和连接卡板,所述抗
风索卡板中部向一侧有凹入形成抗风索卡圈,所述抗风索卡
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
连接通孔,所述连接卡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有
一个所述抗风索卡板。将吊杆置于吊杆卡圈内,将抗风索置
于抗风索卡圈内,通过紧固件将吊杆卡板和抗风索卡板进行
连接,即可将吊杆卡于吊杆卡板与抗风索之间,将抗风索卡紧
于吊杆卡板与抗风索卡板之间,使用该索卡将抗风索与吊杆
一一连接,可形成吊索抗风减振构造,且拆卸和安装方便。由
于所述连接卡板的两端均设有4个连接通孔,所述抗风索卡板
的两端分别设有2个连接通孔,所述抗风索卡板上的连接通孔
与所述连接卡板一端的连接通孔位置和形状均对应,连接通
孔布局合理,可将连接卡板和抗风索卡板进行牢固连接。本
实用新型装置可以解决两种直径不一绳索的交叉连接问题、
连接牢固问题以及两种直径不一绳索的接长问题。(3)应
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拱桥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
及一种新式索卡。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此为技术研发咨询报告书项目。
机动车报警器主要是实现对机动车的各种状态的监测,当机
动车异常状态时,产生报警信号。一般机动车报警器的主要
应用于机动车性能监测,机动车防盗等方面。例如在机动车
性能方面,可以实现对轮胎胎压、润滑系统油压、冷却液温
度的监测。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若机动车轮胎压力过低,将
对机动车的安全性能有很大影响。首先当机动车轮胎长时间
处于压力不足情况下,轮胎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爆胎,严重后
果是使机动车方向难以控制,易引发事故。润滑系统能够最
大限度减少机动车内部相互接触运动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降低零件之间磨损,从而增加各个零件使用寿命。因此,保证
润滑系统油压处于正常值能够保证机动车元件可靠工作。另
外在机动车使用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会影响
发动机性能,长时间会对机动车正常使用产生威胁。采用温
度传感器检测冷却液温度,当温度达到异常发出报警信号,避
免对发动机性能产生损害。在机动车防盗方面,当驾驶员处
于异地时,机动车发生被盗情况时,此时机动车防盗系统产生
响应,发出报警信号,引起周围人员注意。从而保证机动车不
会被盗,保障了使用者的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机动车传感器
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保障机动车的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因
为机动车性能故障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避免了人员伤亡和经
济财产损失。对于机动车的使用者来说,机动车报警器能够
使他们更有安全感。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机动车轮胎压力
和润滑系统机油压力。由于两个检测对象所处环境差异较大
,所以选择压力传感器需要根据情况分别讨论。对于机动车
轮胎压力,由于机动车车轮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并且环境复杂
,不能直接用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轮胎压力数据,为解决这个问
题,本项目采用霍尔式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轮胎,当机动车轮胎
压力产生变化时,使压力传感器发生压缩或拉伸变化,此时带
动系统中磁钢发生位移,改变磁感应强度,根据霍尔效应,此
时通过检测霍尔电势就能测得相应压力数据。对于润滑系统
的油压检测,主要是检测发动机部位机油压力,测量介质为液
体,选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比较合适。测量原理是根据半导
体的压阻效应,当传感器上膜片上下所受压力不同时,经过电
路转换形成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大电压信号,从而测得数据。
当传感器表面产生压力变化时,转换电路输出与压力大小成
正比的电压信号,经单片机分析处理。设定润滑系统油压正
常范围为2kpa~4kpa,当所采集数据不在此范围内时,油压处
于异常状态,产生报警信号。在仿真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表
示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当压力发生变化时,相应电阻值也产生
变化。由于系统所测定的温度、压力数据是连续变化的模拟
量,单片机只有将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才能进行
分析处理。在该设计方案中采用ADC0832A/D转换芯片,电路
连接如图所示。在电路工作是,首先选定CS片选端,U2接P1.
0,U2表示将胎压数据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U4接P1.3,U4表示
将油压数据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然后所所选定的芯片进行
工作,CH0为模拟输入端,DO/DI为数据信号输入输出端。性能
指标:显示器的数据线与单片机接口P2.0P2.3RS单片机P2.
7读写选择端P2.6EP2.5显示数据表示胎压P1数据表示油量P
2显示的温度表示冷却液温度012R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项目利用压力传感器与霍尔效应开光检测机动车轮胎压力数
据,设定的正常胎压范围为190kpa~240kpa,;利用扩散硅压力
传感器检测润滑系统油压数据,设定正常油压范围为2kpa~4
kpa;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设定温度报警阈值值为90℃
。传感器检测到数据后,单片机对所采集到信息进行处理,显
示所检测到数据。当检测到胎压、油压、温度三个数据不在
所设定范围内时,系统判定情况异常,报警电路发出声光信号
,功能齐全。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产品研发
完毕,在市场广泛应用,安全性高。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无不良问题存在⑥历年获奖情况无⑦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此
产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试用完毕后欢迎相关领域洽谈合
作。
本压力传感器采用压阻式力敏原理,是现有MEMS压
力传感器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年需求量上亿只。可广泛应用
于汽车、消费电子、工业、医疗等领域。传感器用单晶硅作
材料,以MEMS技术在材料中间制作成力敏膜片,然后在膜片
上扩散杂质形成4只应变电阻,再用惠斯顿电桥方式将应变
电阻连接成电路,来获得高灵敏度,测量范围取决于力敏膜
片的大小和厚度,一块硅圆片上可同时制作数千只传感器芯
片,易于批量生产。本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于汽车
电子及消费类电子领域中。
黄原胶又名黄单胞菌多糖、汉生胶、苫顿胶等,是
由黄单胞菌以淀粉或蔗糖为主要原料,经现代生物发酵技术
生产的一种细菌胞外多糖。该产品属于水溶性胶,是国内外
正在开发的几种微生物多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也是世界上
生产规模最大,用途最广的微生物多糖,美国曾对9种微生
物多糖进行评价,黄原胶以其功能全面,用途广泛而居首位
。黄原胶可用于多种行业,例如:用于食品工业,可使饮料
不分层。啤酒发泡足而持久、冰淇淋更松软可口、面包和蛋
糕延长松软时间、肉制品的风味和口感得以改善并提高出品
率;用于石油工业,是最佳的泥浆处理剂,被誉为九十年代
泥浆技术最新成就之一,还可用于完井、修井、调剖、堵井
和地层压裂,其最大应用潜力是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于
陶瓷、搪玻璃、热敏表层硅质涂料、耐火材料等,可悬浮重
颗粒、提供假塑流和层服值;黄原胶遇到极性物质会形成一
层致密的凝胶膜,可用于生产既能灭油火又能灭极性溶剂火
的凝胶型抗溶泡沫灭火剂;在纺织行业中,黄原胶可用于问
隔印花和染色,作流动改性剂和染料悬浮剂;在油漆行业,
黄原胶除为触变性油漆提供良好的触变性和必需的抗酸性外
,还为水油漆提供增粘性和分散性。1969年,美国食品和药
物管理局批准黄原胶作为食品添加剂;1983年,世界卫生组
织、粮农组织批准在世界范围使用。国际上,美、英,法、
意大利等国是主要黄原胶生产国,年总产量达三万余吨,每
年以7%的速度增长。国内年消耗一千余吨。该校开发的食品
级黄原胶生产技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二等奖,技术指
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主要原料:玉米淀粉、豆饼粉
、无机盐等;主要设备:发酵罐、空压机、酒精回收塔等。
年产300吨,约需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食品级黄原胶国内
售价4.4-5.5万元/吨。出口价格5.5-5.8万元/吨。生产成本
每吨3.5万元,年总成本1050万元,年毛利450万元。
该技术产品是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和浙江省科技计划的支持下,与杭州杭挂机电有限公司
合作,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果品质
智能化实时检测与分级生产线,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
产品的先进水平,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生产线可
用于柑桔、脐橙、胡柚、苹果、西红柿和土豆等多种水果及
农产品的品质检测与分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价值。2004年
12月,销往广东的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其工作性能
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
,该生产线已经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实用新型
专利授权和2项软件登记授权。
技术简介黄曲霉毒素脱毒酶,安全无毒,能高效降解
黄曲霉毒素(AFT),降解产物无毒。我国花生、玉米等粮油
及饲料严重受AFT污染。2006年,江苏、上海等9省市玉米AF
B1检出率70.27%,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分别为36.51μg/kg
和1098.36μg/kg,分别是国家限量标准的1.8倍和54.9倍,严
重威胁我国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AFT脱毒酶(菌)制剂
主要用于玉米、玉米粕、玉米油、花生、花生粕、花生油等
粮油和饲料的脱毒,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利用多拷贝克隆表
达技术,获得了能够高效表达AFT脱毒酶的酵母菌株,该菌株
稳定性好、脱毒酶表达量高。1千克脱毒酶可脱毒处理1000
吨AFB1含量超标50%的花生、玉米、花生油、饲料等,使之
符合国家限量标准。该菌制剂所用菌为农业部发布的《饲料
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列举的微生物,安全无毒;该菌
制剂可抑制动物体内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致病菌,
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该菌能够产生蛋白酶,提高动物饲料蛋
白的利用率。黄曲霉毒素毒性:I级致癌物,可诱发恶性肿瘤
肝细胞癌;能够引起肾脏和肾上腺的急性病变;其中AFB1毒性
最强,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AFB1国家限量
标准:玉米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花生油、玉米油中A
FB1国家限量标准为20μg/kg(GB2761-2011);仔猪和仔鸡
前期配合饲料中AFB1国家限量标准为10μg/kg,肥育猪和仔
鸡后期配合饲料中AFB1为20μg/kg(GB13078-2001)。经济
指标建设年产100吨黄曲霉毒素脱毒酶制剂生产线一条,总建
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00万元,
流动资金400万元。实现年收入2000万元,年利润600万元,投
资收益率30%,投资回收期3年(含建设一年)。建设年产2
00吨黄曲霉毒素脱毒菌制剂生产线一条,总建筑面积1000平
方米,投资1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
元。实现年收入1500万元,年利润500万元,投资收益率30%
,投资回收期3年(含建设一年)。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一)项目所属学术领域:环境水利与评价。(二)
主要研究内容:(1)朝阳区主要河道水质监测与评价。对
朝阳区13条主要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指标包括:CODc
r、BOD5、NH3-N和TP。采用单参数指标法和综合指标分析法
,分析各河道综合水质现状与地表水质量标准之间的关联性
,从时间和空间上掌握河道水质状况。(2)朝阳区河道污染
来源分析及对策。根据监测和水质评价结果,分析河道主要
污染源,提出了河道管理措施。项目在清洋河进行了水质调
控试验,控制河道水质以达到景观要求,实现中水补水节约化
目标。(3)朝阳区主要河道数据库建立。建立了朝阳区主
要河道的水环境管理数据库,为河道管理及综合治理提供基
础数据支持,并为将来数字河道的建设提供基础。(三)解
决的主要技术问题:解决了水环境管理中,利用再生水、退
水补水河道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结合本区特点的水
质指标;对河道污染源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解决河道管理长期缺乏基础数据与支
持系统的问题,建立了河道水环境数据库。
该课题提出的建立全面的传统武术保护、研究、教
学、鼻塞、管理体制等,推进武术进入奥运会项目等建设性
、可操作的意见和方案,有实际的理论研究意义。
该项目紧密跟踪国内外研究动向,结合我省的生产
实际,选择了目前在我省商业化栽培量最大的传统的功能性
食用菌平菇和近两年栽培量日益增加的黑木耳以及具有广泛
种植前途的珍稀品种—杏鲍菇作为供试品种,进行了深层发
酵制种及栽培试验的研究;同时对生物研究所分离驯化的珍
稀食药用菌白鸡腿蘑进行了深层发酵及功能性饮料的研制试
验。项目经研究筛选出了平菇、杏鲍菇、黑木耳、白鸡腿蘑
等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立
了各菌种的最佳培养参数,使各品种制种周期缩短30%,成
本下降了30%,建立了“液—固”快速制种的新方法;确立
了白鸡腿蘑深层发酵液功能饮料的生产工艺。本项目的研究
将发酵液接种于固体菌种培养基上,建立了“液—固”快速
制种的新方法,解决了制约食用菌液体菌种发展应用的主要
技术瓶颈;将白鸡腿蘑深层发酵液研制成饮料,拓展了白鸡
腿蘑的利用新途径。同时,培养的液体菌种在山西广灵、汾
西等食用菌生产基地推广应用,菌丝长势好,生长周期短,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该发明涉及具有多种智能保护功能的摩托车燃油控
制系统,包括由电平转换电路、主控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和
电机驱动电路组成的控制器,与控制器联接的蓄电池,与控
制器联接的调速手柄传感器,转向传感器,刹车传感器,转
速传感器,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与扭矩
传感器、气门升程传感器、油针升程传感器联接,信号调理
电路将信号传输给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将信号传输给电机驱
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与电动分控式化油器的油针驱动电机
和气门驱动电机联接。该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增加了扭
矩信号,并结合转速、调速手柄信号,来判断车辆工况和修
正供油量,保证骑行者和车辆的安全。
本项目的目标产品是城市轨道交通回流安全智能监
测评估及柔性接地控制一体化装备,包括分布式智能监测评
估系统及柔性接地控制装置。其中,回流安全分布式智能监
测评估系统主要包括分布式传感器、监测装置、组网设备、
上位机平台,目的是通过提出回流电流广域安全监测方法及
评估技术,有效实现全线范围内轨道泄漏电流、轨道绝缘在
线监测,并基于智能诊断方法对城轨线路供电系统运营安全
状态进行智能评估;柔性接地控制装置通过进电力电子技术
及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广域回流安全参数的柔性接地控制,
形成城轨柔性接地技术体系及装置,解决当前城轨供电系统
钢轨电位与杂散电流控制的难题,从而提升交通运输系统韧
性和安全保障能力,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
需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啤酒瓶凸性字符提取与识别硬件
系统及处理方法,硬件系统包括,一啤酒瓶传送带,在啤酒瓶
传送带上设置有一操作台,操作台的上方设置有一遮光罩,遮
光罩的周围设置有一摄像机,摄像机与一计算机相连接,操作
台的中央还设置有一旋转台。该方法对啤酒瓶进行摄像及对
得到图像进行处理、字符检测、字符识别的技术,建立一个
完整的图像采集、图象处理的系统,以实现对啤酒瓶上的“
B”字和日期进行检测和识别,达到对啤酒瓶进行分类的目的
。通过运用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的理论及方法来检测和识
别啤酒瓶上是否有“B”字和生产日期来判断啤酒瓶是否合
格。
由于造纸过程中的添加剂和空气污染因素造成档案
纸张酸化,降低档案寿命。本研究研制的纸张酸度无损测试
笔直接在旧档案上、财务账单、复印纸、报纸等纸张上划线
,几秒钟就可以显示出代表纸张材料酸碱程度的相应颜色,分
辨出纸张酸、碱、中性,达到无损检测纸张酸碱性的目的。
测试笔具有易于操作、易于携带、测试时间短的特点。
本项目属于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调速器试验台是
船舶、发电、内燃机车行业必备的试验设备,用于调速器的
性能试验和调试试验。目前国内少数企业生产的调速器试验
台仅能用于内燃机车的机械液压调速器试验,且技术落后、
模拟性不强,不能满足电-液调速器和电子调速器的试验要
求;而船舶、发电机组用调速器的试验台全部依赖进口,尤
其是电子调速器测试平台。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建
立发动机数学模型,并通过软件仿真实现试验台对发动机系
统的模拟;②研究变频调速技术在调试器试验台应用的关键
技术问题,提高试验台的控制精度并解决变频单元与嵌入式
单片机的接口技术;③完成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并研究试验台电控系统对恶劣电网品质的强抗干扰性能。
本项目在国际上首创采用数字模拟与变频调速技术相结合、
由“离散函数+连续函数”来表征发动机的数学模型并由软
件仿真,试验台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内外同类调
速器试验台比较,数字模拟调速器试验台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通过数学建模、软件仿真实现对发动机系统近似模拟,
使调速器的试验环境与实际配机工况相近,试验所测性能指
标与实际配机一致性极高。试验台模拟性均优于其它型式调
速器试验台。②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转速控制精度高,提高
了调速器的调试精度;且工作转速范围大,最大工作转速可
达6000rpm,试验台可不加装增速器即可满足各型调速器的
试验要求。③采用LCD显示屏,显示直观并便于试验中对数据
分析处理;且为一体式结构,便于一人操作;可靠性高,方
便维修。2006年5月完成样机的研制,至今已试制20多台分
别在海军4801工厂、海军4804工厂、海军4807工厂、上海翰
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重庆红江机械责任有限公司、大连万
向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国内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为国
家节约了500多万美元外汇。以海军4807工厂、上海翰运动
力设备有限公司和大连万向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应用企业
为例,近三年来每年为上述企业共带来近4000万元的利税。
2011年8月交付古巴国家铁路公司2台。美国WOODWARD公司初
步选定数字模拟调速器试验台为WOODWARD公司的全球指定专
用试验台,并计划在全球范围销售和应用。本项目的研制成
功打破国外企业在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垄断,为我国调速器行
业提供了性能好、精度高的试验检测平台,有利于国内调速
器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该控制仪采用双微处理机分别对整机系统进行管理
和对振动参量实时控制,可与各种功率的电磁或液压振动台
配合,进行可靠性试验和机械振动特性分析。它利用反馈控
制原理,实时检测振动台的振动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并与给定值比较得出误差值,由控制规律形成控制信号
,来改变正弦信号压缩器的压缩量,使振动量级与给定值相
同,满足试验规范的要求。该控制仪频率稳定度高、失真度
小,可检测有效值和峰值,能适应各种振动台体和负荷变化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基于NB-IOT的智能水表测控系统是2018年度青州市
科技计划,项目将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通讯网
、云计算、商业智能、终端设备等)与传统水务进行深度融
合,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NB-IoT网络传输技术,
设计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硬件平台。(2)无线测控终端
的防水性改进,设计高防水等级的铝合金外壳。(3)研究开
发智慧水务一体化平台。智慧水务平台通过进行大数据分析
,还可以及时掌握水务状况。当现场有管网漏损等问题,可以
及时的处理,并且通过现场位置坐标的确定,系统平台可以知
道每一个测控终端的安装位置。实现供水远程监测,为供水
调度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该项目系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控制技术
,依照最新的国家标准,设计了汽车底盘测功及排放检测控
制系统,其可自动控制底盘测功机、尾气分析仪实现对汽车
底盘功率、驱动力、速度表、里程表、滑行时间、加速性能
、功率损耗、发动机功率等动力性能的测试及汽车尾气排放
检测,且该系统稍加改动还可用于摩托车检测。该项目与底
盘测功机、尾气分析仪配套后主要应用于公安交通监管行业
的汽车安全检测站、交通管理部门的汽车性能检测站、汽车
质量监测中心以及汽车制造和修理厂,作为对汽车动力性能
测试和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的必备装置。
评估中央精细化预报的准确率,以此来定性认识预
报比武规则和寻找较为合理的预报上网方法技巧。建立了较
合适的订正预报方法技巧和对比模型,为预报服务和上网比
武提供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预报员的预报水平和预报比
武成绩。对中央台精细化预报产品对惠州的预报准确率有了
大致的了解和把握,首次对本地的精细化预报进行检验和订
正,对今后进行相关检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对2014年1~9
月中央气象台精细化指导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确立了地市级
气温订正预报以中央台气温指导预报为基础的预报业务流程
。中央台气温预报准确率在强降温、强升温中较低。中央气
象台采用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系统(MEOFIS)对气温做
出了较为准确的指导预报,但对强降温、强升温预报效果差
,分析冷空气活动前后的升降温幅度,建立强降温、强升温订
正指标,克服MOS方法线性回归的弱点。根据前期气候背景条
件,选择前期的天气气候背景及影响系统相同的个例,进行相
似分析并对气温指导预报进行订正。主要根据500Hpa冷中心
强度及位置,地面冷高压中心气压强度及位置、移动路径、
本站气压强度以及上游指标站降温幅度,EC预报本站85hPa变
温ΔT24进行相似判断,选取相似天气气候条件下惠州各站最
高最低气温实况值为预报日的预报值,然后再选取风速、湿
度、云量等因子,对各站气温进行订正,作出最高最低气温预
报。课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台精细化指导预报0-
12小时的晴雨预报水平较12-24小时的高,且二者的月际变化
呈现出两峰一谷型。0-12小时和12-24小时暴雨以上降水预
报水平较高,而在暴雨天气频繁时准确率下降,在5月出现明
显的低谷值。2、最高温、最低温预报在天气形势较为平稳
,气温起伏变化较小时,准确性较高,绝对误差最大可分别降
至0.94和0.76,而在强降温、强升温过程中预报绝对误差较
大,准确性较低,月际变化呈现一峰一谷的波浪线型。3、中
央台精细化指导预报0-24最高温、最低温预报的精确度已经
相对较高,在合适的天气形势和较好的分析下,能够做到零误
差,但0-24小时最低温预报尚存在一定不稳定性。4、在0-2
4小时最低温和一般性降水(或晴雨状况)之间建立了预报
对比模型,对预报服务、上网预报比武和相关检验工作具有
一定的参考意义。虽然项目组初步完成了有关工作,不过仍
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举例如下:本项目开发过程
中,由于使用的是2014年1~11月的数据资料,所得分析结论
尚缺乏大量历史气候数据验证,存在一定局限性。另外,由于
时间有限,分析的精细化预报要素较少,其它要素的分析研究
需要进一步开展。
项目简介:本试验台主要用于QYJ-150空气压缩机
新产品或大修后的产品性能检测。在试验中采用飞溅和压力
式润滑方法,对空气压缩机输入主轴试验前先强制润滑,然
后启动试验台电机,待转速稳定后,在压缩机工作45分钟内
,使两个空气压缩瓶压力应能够达到14.22-15Mpa。本试验
台控制部分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等,
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调试方便等特点。技术特征:1、压
缩机工作压力:16Mpa2、供气量:2.4M/h3、电动机功率转
速:3KW,1240-1470r/min4、最高转速:2000r/min5、润滑
油压力:0.2-0.55Mpa6、进油温度:40-90℃7、润滑油流量
:≧3L/min8、电源电压:380V±10%,50HZ成果应用:
本试验台使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大大提高,主要用于63水坦
克变速箱和转速离合器大修出厂前检测,同时可推广至其他
坦克维修应用。
DS3900EMS/DTS一体化培训仿真系统集电网的能量
管理和仿真培训与一体,它按被仿真的实际电力系统的数学
模型,模拟各种调度操作和事故前后的电力系统的变化过程
,为调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培训环境,以达到既不影响实际
电力系统的运行,而又培训调度员的目的。DS3900EMS/DTS
一体化培训仿真系统基于IEC61970标准,采用跨UNIX/WIND
OWS平台技术开发。这套系统集电网能量管理和培训仿真为
一体,不但支撑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人机界面、网
络通讯、进程管理等)是真正一体化的,而且内部应用软件
的模块也采用相同的软件,也是一体化的,用户只需维护一
套数据、一套界面,就可以很容易利用实时数据进行电网分
析和仿真培训。整个系统不但能够满足调度员的需要,而且
也能给运方、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等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工
具。该系统充分利用国电南自电网事业部在网络技术、数据
库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融合了清华大学在电力调度自动化领
域的研究成果,更合乎电力用户对调度和管理的要求。该系
统经试运行,用户反映良好,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调度人
员的调度水平和反事故能力,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
本项目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是一种针对移
动机器人自主行为的共性控制方法与技术体系。近十年来,
除传统工业领域外,机器人技术呈现出向国防安全、公共安
全、科学探测、社会服务等领域加速发展的态势,以移动机
器人为代表的特种机器人因此成为研究热点。与工作于固定
时序/刚性生产线、以高速高精度重复作业为特点的传统工
业机器人不同,特种移动机器人通常工作于非结构化、动态
环境,需要实时处理多种难以预先建模的不确定因素,这也为
机器人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挑战与科学问题。本项目创新提出
自主行为是移动机器人的共性使能技术这一思路,即:尽管
陆地、水面、水下、空中、乃至空间等不同领域移动机器人
的本体形态、动力学及(底层)运动控制等各不相同,但其
’自主行为’是有共性的。并在上述宏观思路下开展了一系
列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提出了一种移动机器人
自主行为共性方法体系,为地面、空中、水下等移动机器人
自主行为提供了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2)针对非线性、欠驱
动移动机器人对象,提出了基于主动预测估计的鲁棒/自适应
控制方法,为解决不确定性扰动对移动机器人控制性能的影
响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3)提出了一种动态野外环境下
移动机器人实时环境建模与行为优化方法,为解决移动机器
人智能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4)提出了一种面向合
作目标优化观测的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为面向任务的多
机器人合作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5)面向极地科考、救灾救
援、精准农业、电力巡检与架设等国家需求,研制出一系列
移动机器人试验与应用系统,验证了上述方法与技术的可行
性、有效性。本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上
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同时,作为一系列国家重大、重点项目
的支撑技术,为满足国家需求的移动机器人系统研制奠定了
理论方法与技术基础,为推动特种机器人相关研究从基础理
论方法走向实际平台验证、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做出了贡献。
本课题研制出大米生物涂膜保鲜技术,使大米在长
期储存中达到防湿、防菌、防变质的良好效果,延长大米保
鲜期。在米业生产中采用生物涂膜技术,加工工艺简洁,无
需改变大米加工工艺流程;成本低廉,吨成本仅增加30元左
右;可使大米保存1~2年不陈化、不霉变,而且还以其优良
的成膜性,抑制生虫感染,起到增光、增白的效果。经过一
年多课题组的不懈努力,该项目的关键技术难题均已得到解
决:现已完成试验研究,研发出大米生物涂膜保鲜剂,经辽
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产品检测,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及
产品预定标准,达到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指标要求。经国家一
级科技查新咨询机构——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项目
查新、检索,结论为:“本查新项目具有上述查新点的生物
涂膜技术在米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未见国内文献报道”。
生物涂膜保鲜剂的研制和生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以年产
浓缩型大米生物涂膜剂200吨为例,年销售收入可实现520万
元,年利税30万元,年纯利润120万元。生物涂膜技术在米
业中的应用与大面积推广,消除了东北大米跨国、跨地区流
通的障碍,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必将提高东北米业
参与国际米业竞争的实力。因此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开发前
景是广阔的。该项目达到的技术指标(1)保鲜剂卫生指标
:无机砷≤0.01mg/L铅≤0.01mg/L(2)产品储藏指标:38℃
和湿度75%的高湿环境下,使用大米生物涂膜剂后大米的保
存期达到60天以上。普通环境下仓储保存期达到6个月以上
。(3)涂膜保鲜大米质量标准:项目指标出糙率%≥81.0整
精米率%≥66.0恶白粒率%≤10恶白度%≤1.0直链淀粉(干基)
%15.0~18.0食味品质分≥80胶稠度mm≥70不完善粒%≤2.0异品
种粒%≤1.0黄粒米%≤0.5杂质%≤1.0水分%≤14.5色泽、气味正
常真菌(个/g)≤18000大肠杆菌(个/100g)3300
液晶显示用偏光片是一种光学器件,是液晶显示器
LCD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其制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
新技术。它是以聚乙烯醇(PVA)拉伸膜和醋酸纤维素膜(
TAC)经多次复合、拉伸、涂布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当前国内多数企业只能生产TN-LCD产品和为数很少的STN
-LCD中低档产品,市场主流的TFT-LCD还基本靠境外进口。“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TFT-LCD项目,实现产业配套,
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偏光片等配套材料的国产化,发
展出口,减少进口,扭转液晶行业的贸易逆差,是当务之急。
TFT-LCD配套用偏光片的开发与生产攸关TFT-LCD产业发展成
败。该项目从偏光片染色、拉伸、复合工艺等着手研究,完
成TFT产品碱处理工艺技术、染着和拉伸工艺技术、耐高温
的接着剂开发、PSA配方开发和贴合工艺技术、裁切和磨边
工艺技术开发等工作,突破TFT偏光片的技术难题,开发高偏
光、高透过、色调均匀、耐久性良好性能的中小尺寸TFT-L
CD偏光片并完成了相关设备的自主设计与配套,形成了一套
偏光片专用生产设备,实现了项目的产业化,已批量为国内T
FT-LCD平板企业服务。项目产品经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
中心检测,所检项目达到项目承诺书的技术指标要求。1.技
术指标完成情况:①、光学特性——透过率:43.1%;380nm透
过率:0.9%;偏光度:99.97%;色调:a(NBS):-2.6,b(NBS
):4.5;②、耐候特性——剥离特性:10gf/25mm;耐久特性:
干热耐久性为80℃×500hrs,湿热特性为60℃×90
%RH×500hrs,冷热冲击性为-30℃~80℃×500hrs。
符合外观质量要求。2.经济指标达到要求,新增产能80万㎡
/年,2013年产量64.50万㎡;新增销售收入为9142万元,新增
利税为3338万元。3.当前存在问题:(1)Mura现象。随着
TFT产品尺寸的增大,耐候测试后可能产生Mura现象;(2)保
证外观0欠点。随着TFT产品尺寸的增大,0欠点对于生产的要
求就更加高。历史获奖情况:1、申请获受理的发明专利8件
;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11件;2、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1项;
3、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4、广东省高新技术新产品
3项。
双探头超声波探伤检测仪探头支架是专门针对天津
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管厂1#无损探伤检测线研发的
双探头超声波探伤仪探头支架。探头支架是该超声波无损探
伤检测线上的关键部件,此前全部依靠进口,本项目研究目
的是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双探头超声
波探伤检测仪探头支架由方立柱滑座、手轮、探测箱、轴承
架、卡块、方立柱垫板、方立柱、定心轴、底板、限位架、
汽缸接头、导柱、吊臂架、前探头架、后探头架、中心轴等
部件组成,用于支撑双超声波探头,对无缝金属圆形管进行
管壁表面和内部的纵向、横向缺陷以及管壁厚度进行测量,
可实现探头的多自由度灵敏随动,并可实现超声波探头入射
角的无限可调,适于各种口径无缝钢管检测,检测精度高,
能保持长期稳定工作。双探头超声波探伤检测仪探头支架主
要技术指标:①支架高度调整可满足直径32~400mm、壁厚3
mm~28mm无缝钢管的检测;②保证超声波探头入射角无限可
调,调整精度达到0.001度,能实现多自由度灵敏随动;③保
证超声波的信噪比不低于10:1;④从结构上保证内外管壁之
间无固定杂波信号;⑤在检修间隔期内(15天)能够每天24
小时三班无故障连续正常稳定运转。双探头超声波探伤检测
仪探头支架目前已规模生产,年产量目前约为1000件/年,
并已在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管厂1#无损探伤检
测线上正式应用。该厂有三条超声波探伤检测线,每条检测
线上有三个检测箱,按照生产要求每个检测箱必备一个备用
产品,以检测箱平均每年更换1~2次计算,每年用于双探头
检测箱更换的费用超过1000万元。本项目产品研制成果后,
将能独立生产易损的探头架整机及零配件(探头本身不易损
坏),探头架整机价格为10余万元。依此计算将为企业节约
50%,而且还有零件供应,全年更换费用预计在300万左右。
因此,本项目产品开发成功最直接的价值表现为突出的经济
价值,不但企业生产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还可节省大量外汇
。另外,双探头超声波探伤检测仪探头支架研制成果也体现
出了较高的社会价值。进来大型成套设备关键部件的国产化
备受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注,本项目产品的研制成功将为大
型成套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提供成功案例,具有很好的推广
价值。
本项目研究成果为POCT体外诊断试剂盒,名称是转
铁蛋白测定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于2019年11月01日
取得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在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注册证号:闽械注准20192400097,有效期:2019.11.01-20
24.10.31.主要组成为:转铁蛋白检测卡、鼠抗TRF单克隆抗
体、羊抗兔IgG抗体、样品结合垫等制品、转铁蛋白缓冲液
、Tris缓冲液、存储器等。预期用途:用于定量检测人体血
清/血浆/静脉全血样本中转铁蛋白的含量,临床上主要用于
铁缺乏症、肝脏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课题来源与背景(1)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共
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着
协同演化问题,在利润驱使下,制造业和物流业只有协同运作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竞争力。(2)陕西物流业与
制造业存在很大的协同共生发展需求。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的实施,使得陕西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在追求经济增
长的同时,却忽视了制造业生产外部服务的需求,导致制造企
业的物流需求得不到释放,物流业对制造业应有的互补效应
没有发挥出来。(3)物流政策的出台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
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2012年8月陕西省出台《关于促
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这些实
施意见为转变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保障。2、研究目的与意义陕西是制造业大省,每年
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GDP的40~60%,而物流业总产值
仅占全省GDP的4~9%,如何精简制造业的供应链,实现制造业
的转型升级,为物流业带来业务需求和更高的服务要求,从而
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即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共生
,是实现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只有正确认识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共生的辩证关系,才能
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
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从而达到优
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进
而促进陕西社会经济体系之间的协同、共赢发展。3、研究
方法与内容(1)阐明产业协同内涵,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协
同发展的本质,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模式进行界定,明
确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模式,构建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
协同发展系统,提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目标。(2)运
用组织生态学理论,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种群生态
系统,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制造业与物流业
协同发展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陕西制造业
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系统中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协同
发展路径的规律和机制。(3)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
展系统环境容量模型,确定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系统环
境容量影响因子,分析制造业子系统与物流业子系统在发展
演化过程中的协同程度。(4)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
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路径进
行仿真分析,提出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路径的政策
建议。4、创新点(1)借鉴组织生态学中种群演化理论,分
析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演化的规律和机制,确立制造业
与物流业系统协同发展模型,明确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
路径的现状。(2)利用Logistic方程建立制造业与物流业
协同发展系统环境容量模型,找出影响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
协同发展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预测陕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
同路径发展趋势。5、社会经济效益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
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研究借助种群协同演化原
理,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制造业与物流
业发展的协同演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陕西制造业与
物流业协同发展模式及路径,有助于正确认识制造业与物流
业协同共生的辩证关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区
域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
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有助于促进陕西社会经济体系
之间的协同、共赢发展为陕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
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6、成果形成研究报告1份;培
养硕士研究生1名;发表4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为会议检索论
文,1篇获得“首届江苏省工程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拓扑优化的冷板流道设计方
法,包括冷板入口独立变量的确定;冷板流道二维设计域的抽
取;以冷板表面温度均方根误差和流体流动耗散功为加权目
标,以流体体积分数为约束的冷板流道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
;二维冷板流道拓扑优化模型的求解;三维冷板及其流道模型
的建立;冷板表面温度均方根误差的计算。本发明能够合理
考虑管道占冷板体积比重并实现冷板高效散热、改善温度分
布的均匀性,对指导电子设备的冷板设计有重要意义。
研究集中在社交互动中肢体语言分析、基于可穿戴
传感器的社交互动分析、以及基于文本视频社交媒体等数据
的分类、推荐模型及应用研究。依托本项目的资助,课题组
三年来发表相关研究方向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论文10篇,
授权发明专利5项,参加国际会议6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及
学术交流20余人次。主要研究进展和重要结果表现在如下几
个方面:(1)基于多传感器的社交互动中肢体语言分析在
人与人社交互动过程中,肢体语言对信息传达十分重要。手
势不仅帮助丰富其语言内容的画面感,帮助传达情绪,有时还
能传达言语无法表达的信息。在此方向,研究了基于演讲社
交互动行为分析,借助于社会学人类行为与交际的相关概念
,提出了一个基于多传感器的演讲行为分析系统。此外,进一
步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际交互肢体语言自动生成方法,
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为演讲者提供更为
准确的肢体动作指导,使其能够与演讲内容深度结合,更好的
表达交流内容,提高人际沟通的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多媒体领域期旗舰会议ToMM、CCFC类会议ACMMMAsia与CCFB
类会议ICMEworkshop上(2)文本与短视频分类与标签推荐
在文本分类问题上,提出一个新的框架,引入了交互机制,将
词级匹配信号合并到文本分类任务中,作用于多标签和多类
文本分类任务,能够挖掘细粒度(单词和类之间的匹配信号
)分类线索。在短视频领域,研究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短视
频,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交传感器的情感分类模型,更好地对于
社交视频的事实与主观性进行分类。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
短视频数据,提升短视频的创作和分发效果及效率,对短视频
内容、短视频上传用户、以及标签进行共同分析建模,为短
视频自动打上标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CFA类会议AAAI2
019(Oral)、多媒体旗舰会议PCM2017(Oral),数据挖掘
顶级会议CIKM2019(Oral)。(3)基于多模态社交媒体互
动信息的商业营销影响者推荐社交媒体在近些年来逐渐演变
为了主流媒体。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对商业模式也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使商业可以轻易地与各个社
交网络中的用户接触并互动。因此,在今天社交网络被视为
一种商业营销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此方向,研究引入了社
交媒体数据的相似度,以及社交网络参与度来共同评价“网
红”与品牌之间的可胜任度,以基于多模态的信息推荐“网
红”。相关研究工作发表至ACMMM2020、ACMMM2019、WSDM2
019。
一、课题来源及背景番茄是北京蔬菜生产中第二大
蔬菜品种,也是保护地高效益的主要来源,2009年秋季新发生
的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全市大范围暴发,造
成当季毁种绝收约200个棚室,给番茄产业造成极大损失,防
控形势严峻。为避免京郊番茄大面积绝收,减缓病害的蔓延
趋势,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番茄正常生产,设立本项目
并形成本成果。二、技术原理与性能根据发病规律与特点,
在受害最重的夏秋茬,以防治关键生育期苗期为起点,以防控
传毒媒介烟粉虱为重点,开展了抗病品种评价、苗期防虫网
室防护、不同目数防虫网比较、复合信息素黄板诱虫效果和
防治烟粉虱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筛选等试验研究,明确了效
果;单项技术优化、整合,形成了以“防虫治病”为原则、集
调整播期、优先选用抗病品种、网室培育无毒苗、60目防虫
网全程防护栽培、黄板监测诱杀、药剂防控烟粉虱等技术为
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北京市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被纳入
到农业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方案。三、创造性与先进
性查明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京郊分布和对番茄产业的严
重损害;明确了传毒媒介烟粉虱生物型、病毒优势株系、寄
主范围和初侵染源及发生规律与特点。建立了快速诊断技术
,制定了采样和检测技术规程.申报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
号:201210274209.8和201210274394.0),发表文章6篇。四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应范围和安全性项目形成的综合防控
技术可使感病番茄品种在发病严重的夏秋季也能正常生产,
既避免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又保障了市场供应、满
足了消费者对商品性状的喜好,是一项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生
命力的综合防控技术,在全国发病区域均适用。本项目技术
也适用于传毒烟粉虱传播的其他病毒病的防控,如2012年在
山东大面积发生的番茄褪绿病毒病,本防控技术可同样起到
显著防控效果。对我国烟粉虱传播的病毒病防治具有重要的
示范和指导意义。五、应用情况6个区县30个乡镇建立示范
点139个,累计核心示范区面积1.26万亩;举办各种培训700余
期次,累计培训2.2万余人次;推广应用黄板170余万块,防虫
网550万m2,综合防控技术在全市4年累计推广应用13.94万亩
,挽回经济损失3.46亿元,覆盖率达96.2%,实现了毁灭性病害
的可防可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技术被
农业部辐射到全国14个发病省市。
1.立项背景杭州华电半山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采
用GE公司生产的9FA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它配置了
目前GE公司最先进的DLN2.6+燃烧器,与之前9FA机组采用DL
N2.0+燃烧器相比,其燃烧模式更加多样复杂,而其优越性也
是比较显著地,主要表现在大修维护周期大大延长,达到了2
4000小时,污染物排放更低,NOx和CO的排放量均可达到15pp
m。机组控制系统采用GE公司的MARKVIe一体化控制,网络系
统的兼容性好,便于燃机、汽机主设备与余热锅炉和辅机之
间的信号通讯,逻辑优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7机组电力系
统稳定计算用原动机及其调速控制系统模型和参数。通过对
#7机组的基于DLN2.6+的MARKVIe控制系统的参数辨识与燃烧
优化应用研究,建立科学的系统模型和运行设定参数,对本工
程后续的#8、9机组的调试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经济
效益,提高机组调试过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针对DLN
2.6+燃烧器在启动阶段NOx排放异常的问题,在LVE(LowVis
ibleEmission)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再次修改MarkVIe逻辑与
参数,基本解决了机组启动阶段“冒黄烟”的问题,保证机组
运行的稳定性。2.项目技术路线、方案对电网典型主力机
组的原动机、励磁、调速系统和燃料气系统模型和参数进行
调查和测试,通过现场试验,确定#7机组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用
原动机及其调速控制系统模型和参数。为削弱机组在启动阶
段“冒黄烟”的问题,控制系统进行了LVE(LowVisibleEmi
ssion)改造,此LVE技术是全球首例单轴9FA燃机应用,在设
计时厂家考虑的不够全面,由于大气环境温度的差异,固定的
燃烧参数不能满足空气量与燃料量的合理匹配,出现了在启
动阶段部分火焰筒熄火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组进行
了自主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当增加30%额定转速以上的FSR
底限值、在暖机完成燃烧模式切换至PM(MODE3)后适当调
整PM1/PM2燃料的比例这两种处理方案,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
成果。3.主要技术创新点1)针对采用全新的DLN2.6+燃烧
系统的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通过参数辨识建立了
能正确反映实际运行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数学模型和参数。
2)修改MARKVIe控制逻辑,通过修改天然气温度控制值,IGV控
制值,来适应天然气成份变化和大气温度变化,从而提高燃烧
的稳定性,降低机组燃烧故障发生的可能性。3)通过燃烧优
化和调整,使得DLN2.6+燃烧系统的优点得到充分的体现,污
染物排放更低,NOx的排放量平均可达到10ppm。4.推广应用
情况通过借鉴#7机组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用原动机及其调速控
制系统模型和参数,极大的缩短了本工程后续#8、9机组的调
试周期。尤其是#9机组(本工程第三台机组)从首次并网至
168试运结束用时12天,扣除7天的性能考核试验,实际调试时
间仅为5天。对国内新建的普遍采用MARKVIE控制系统、DLN
2.6+燃烧系统的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试具有指导和
借鉴意义。
多功能智能护理床能够辅助卧床老人完成背部起落
、腿部屈曲与伸展、左右侧翻身等身体姿势的调整,从而降
低褥疮、关节黏连等常见病发症的发病率,解决病人或失能
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本研发项目已经开发一种具备背部起落
、腿部屈曲与伸展、左右侧翻身、身体起降、站立、生命体
征监护等功能特点的智能康复护理床医疗器械设备(医院版
、家庭版),用于增强病人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提高病
人生命质量,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面向医院的智能康复
护理床主要适用于康复科、骨科、ICU病房等场景,用于病人
各类疾病的急性期后术后护理、达到防止胸腹腔积液、促进
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面向家庭与康养机构的智能康复护理
床主要适用于失能或半失能人员的日常护理,防止压疮、褥
疮,方便大小便处理、病人洗澡擦身等护理动作操作,重点用
于解决护工替代,降低看护人员劳动强度,缓解看护资源紧张
,达到一个老人可以照顾另一个失能或半失能病人的目的。
智能康复护理床产品主要功能包括如下:1.肢体动作(曲腿
、起背、站立);2.独创的柔性躯体翻身动作;3.独创的躯体
悬浮升降动作;4.遥控操作(附加语音提示);5.语音控制操
作;6.生命体征监测功能(血压、心率、血氧);7.大、小便
报警提示功能;8.自动翻身预约功能(指定翻身角度、时间
间隔、翻身次数);9.具备物联网+模块,实现实时数据采集
与远程发送;10.远程视频查看功能,随时掌握病人情况;11.
护理床工作状态与病人体征远程数据采集、上传功能。12.
护理床工作状态与病人体征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护理床
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即时掌握设备工作情况、在线解决设备
维护、病人体征信息统计与分析、预警报警信息实时推送、
护理动作统计与分析);13.移动端APP程序(家属用、护工
用版本),实现护理床工作状态与病人体征实时监测、护理
床动作近/远程控制、病人视频实时查看与回放、护理动作
统计与分析;14.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康复决策辅助功能,
实现针对病人个体的康复进程监测、康复护理建议智能分析
、精准信息推送。
三维预防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信息化平台综合应用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三维预防安全管理体系,是运用安
全科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对
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改进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另一部分是基于管理体系的
信息化平台综合应用,是基于管理体系结合物联网检测、感
知的设备设施,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设计思想,结合目前企业
已有的系统,理清上述安全管理中多核心要素的逻辑关系,对
企业安全管理进行梳理、整合与优化,建立一套设计班组、
厂(车间)、矿三级应用的三维预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铣刨机尾门恒压接地控制方
法,该方法在路面铣刨机的尾门升降油缸上安装用于监测油
缸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油压信号传
递给与路面铣刨机蓄电池相连接控制器中,由控制器发出控
制信号到控制尾门的升降电磁阀和浮动电磁阀上,调整尾门
上升或者下降。通过自动调节升降油缸压力,将尾门接地压
力控制在合理值范围内,提高铣刨机作业质量、铣削料回收
率以及路槽平整性,降低能耗和机器使用成本。
入仓水分在线检测设备的研制与开发来自国家“十
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粮食流通数字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课题编号:2013BAD17B07)中的子课题。入仓水分
在线检测设备、入仓自动分拣设备实现不同水分含量的粮食
入仓的自动分流,切实提升我国入仓粮食水分的自动检测和
控制技术水平,保证粮食入仓储藏前及在仓储藏过程中维持
稳定的、适宜的水分含量,减少粮食霉变发生的可能,降低高
水分粮入仓对粮食储藏安全性的影响,减少因为粮食产后降
等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提高储粮企业的经济效益。该子课题
完成两套装备:入仓水分在线检测设备与入仓自动分拣设备
。涉及两项技术:入仓水分粮食检测技术:本技术基于透射
式微波检测技术,灵敏度高,速度快,便于动态检测和实时处
理控制,无损测量,实现了在线连续检测。设备水分检测误差
≤3%。入仓水分粮食分拣技术:经检测水分含量过高、不满
足入仓条件的颗粒状粮食被自动退出入仓路径,而水分含量
满足入仓条件的粮食自动进入粮仓路径。入仓水分在线检测
设备已在江苏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示范应用,用
户反映:该设备实现了粮食水分的在线检测与自动分拣功能
,同时实现了可如此粮食的在线称重功能,应用效果良好用户
也提出了该系统的两个问题:1、设备较重,移动性较差;2、
在入库量作业较大的应用场景中,需提高设备吞吐量。
本项目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点主要包括气溶胶的
发生、除静电功能和气溶胶稀释等。目前颗粒物气溶胶的发
生装置种类繁多,所依据的原理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哪种原
理,最急需解决的首先是所发生的颗粒物气溶胶的均匀性和
稳定性,其次是颗粒物气溶胶浓度的调节。本项目所采用的
发尘装置,通过流水线式传输方式,避免了颗粒物粉末源在发
尘前后量的变化对颗粒物气溶胶的影响,从而保障了颗粒物
气溶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流水线式传输过程中多参
数的调节,可多方式实现颗粒物气溶胶浓度的线性变化,从而
实现颗粒物气溶胶浓度的快速调节。除静电装置能消除颗粒
物自带和发尘过程所产生的静电,避免了颗粒物由于静电作
用所产生的凝聚和在管路中的吸附等,进一步提高了颗粒物
气溶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气溶胶稀释腔一方面为调节颗粒
物气溶胶浓度提供一个便利的场所,并与外界隔离开;另一方
面为采样器和待检测颗粒物监测仪提供采样场所,并能调节
腔体内的压强,模拟大自然采样环境,避免发尘过程、稀释过
程引起气溶胶压力变化对采样的影响。通过该设备各装置的
巧妙设计和有机结合,能够产生浓度均匀、稳定且可以快速
调节的气溶胶气体,能满足颗粒物监测仪的计量检定需求。
TBO技术的全称为“双波长组织血氧检测技术”(
TestingBloodandOxygen)。用于妇女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科学已经证实:人体组织内的血流量及血氧饱和度一般会
因病变而发生变化,而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通常呈现“
高血低氧”的特征。TBO技术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及含氧血红
蛋白与缺氧血红蛋白在近红外光区域内的不同吸收特性研制
。它通过两种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来检测比较病患肿块与健康
组织中的血氧含量,自动计算、显示及打印报告肿块的血氧
含量参数,以“高血低氧”为标准判定肿块的良、恶性。T
BO技术不是对现有癌症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良,而是革命性的
创新。它简便易用、无创伤、无损害、对医生的经验要求不
高、诊断符合率比其他昂贵设备更高,适合于普查和在基层
医院门诊部推广使用,给潜在癌症患者,尤其是广大妇女带
来福音。TBO技术的应用范围:TBO技术在乳腺癌、肝癌、肝
硬化的早期诊断和脑的监护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
一种数字化的诊断方法,它适宜于通过因特网做远程诊断和
以电子商务方式推广应用。技术指标:(1)应用乳腺组织
血氧功能成像技术:给出乳腺组织的二维血、氧含量分布图
;(2)应用乳腺血氧定量检测技术:实时检测、报告乳腺
组织血含量、氧含量;(3)能够有效地提取原始影像中的
组织结构信息,处理后得到等灰度曲线分布图,能了解乳房
中组织结构的变化;能够有效地显化乳腺中的血管特征信息
;能够有效地显示乳腺影像中的灰影边界特征;(4)运行
速度快,可实时出结果,分辨率高,噪声低,图像质量好,
对环境光线要求不高;(5)无创、非损伤性,安全性好。
经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TBO乳腺肿瘤检测仪根据组织内血氧含量变化,能够给出确
定的数字结论,有效的帮助医生判断其良、恶性。是取代红
外乳腺成像仪的理想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该产
品需更新提高,采用新技术、新器件、新的软件算法,以达
到理想的临床效果。需要投资100万,合作开发第二代成像
型产品,和200万的周转资金,用于生产和临床鉴定。第一
期产品已经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科技发展,第
二代产品的开放迫在眉睫。(1)多功能检查;(2)无创、
非损伤性,安全性好;(3)检查结果的智能化分析和后处
理(信息挖掘);(4)对早期的乳腺癌诊断准确率有明显
提高;(5)可以很好的支持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癌)绿色
普查通道的建立。进行乳腺疾病大面积普查、疑难病症复查
、不明肿瘤性质的排查;(6)诊断符合率高达92%以上。有
利于普及推广,省、市、地县级医院必备,逐步普及到区、
县、卫生院;大型工矿企业、院校医院等将作为常规检查设
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
面对国内各企业人工采样工作难度大,作业环境恶
劣,且采集的样品,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各种物料的质量情况
,而国内外引进的采样设备均不能正常使用,市场需求突现
的现状,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满足市场需求,为提高各企业采
制样自动化作业水平,我公司开始了对精确采制样机的研究
。精确采制样设备是集采样、制样于一体、新一代具有工业
自动控制操作系统的机电一体型高新技术产品。目前我公司
已占有相当大的国内市场,产品应用已推广由电力、钢铁、
焦化、三大行业跨向矿山、化工、有色冶金等诸多行业,2
006年又成功的将产品推出国门远销巴西。对一个年物料耗
量以百万吨计的企业,每年可以减少因采样不准而带来的数
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对于中型企业来说,设备
投资回收期不超过两年,而大型企业则不超过一年。它不但
为用户减少了直接经济损失,也使用户生产能顺利进行。在
各行业中精确采制样机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销售量逐
年递增,销售前景越来越好。1、采样器为螺旋切割钻取式
,螺旋提升器与外筒差速反向旋转,上端设有排料孔,使采
样头具有切割破碎功能和自清洗功能,因此采样不受物料粒
度、水分的影响,同时样品无交叉污染,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属公司拥有的专利产品,是国外、国内同类产品所不具备
的。2、采样装置可根据用户需要实现随机采样、模式采样
、随机+模式采样,采样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充分防止采样
作弊行为,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3、所有采制样设备自动
控制,具有在线自动制样、自动收集、自动弃料返排功能,
而国内、外同类产品均需要离线制样,制样时存在堵、卡严
重,维护维修工作量大。4、为了对产品实现优质、高效的
终身服务,开发了极具特色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实现了远
程监控和远程维护的功能。公司设有国内采制样机行业唯一
的远程监控中心,可实现在公司总部对国内所有设备的异地
远程维护与监控、软件升级及软件故障处理等,故障诊断专
家系统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一
步。5、因为采样精确,制样系统又制备出满足性能分析和
测量水份的样品,能准确的判断采样物料的质量优劣,所以
实现了优劣煤采样配比混合使用,成本最低、燃料最好、节
能效果明显。
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其中要求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卫生信息网络平
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
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
满足居民个人和健康管理需要的信息资源。是居民健康管理
(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
。很多地区开展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探索。闸北区作为卫
生部标准化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区参与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并
进行了试点。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各个医疗机构和部门能够
减少对于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重复投入,解决了开发的成本
,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存储和运算设备。对于个人而言,可以
通过丰富的终端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就医的时候能够
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从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求不难看出
,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电子健康档
案系统。这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公共医疗产生积极的深
远的影响。
电力SCADA系统病毒分析测试床建立了电力SCADA系
统病毒分析试验床,包括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智能电
表用电信息采集实验系统、配电网通信系统、西门子PLC控
制系统,可以开展变电站IEC61850、智能电表645规约、Pro
finet通信协议、配电网101和104规约、多功能表Modbu协议
的安全分析。该试验床可以在线分析电力系统病毒,获得病
毒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的实时数据,发明人参与了乌克兰
电力系统BlackEnergy病毒分析。
由于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方面在不断地改革和努力
改善教育精神面貌,利用先进技术来管理和加快教育事业信
息化的实现迫在眉睫。新生报到的工作量,涉及的部门多,时
间集中,传统的管理学生信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
。新生报到过程涉及的学生信息需要在学校的各个迎新部门
相互传达和交互,在这过程中必定会耗损很多人力和时间,并
且在传达和交互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
高校使用科技和互联网的技术来管理新生报到的信息,并且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迎新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的基础
和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信息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迎新系统。因
为数字化校园规划和建设的起点低,规划不完整,各个部门的
新生信息得不到共享,缺乏连续性,新生的注册情况直接影响
到后续学生信息的管理,如果新生报到入学相关事务没有得
到很好地进行和处理,那么很大可能会使得学校的迎新部门
间无法实现学生信息的实时共享。并且在新生不了解新生报
到流程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混乱现象,不仅浪费时间,迎新现
场也得不到有效地开展工作,效率极低。随着学校招生人数
的增多,传统的手工迎新工作方式不再适应现在的迎新需求
,学校的迎新工作涉及学校的各个部门,工作量也过于集中,
新生报到情况得不到及时了解,因此本系统是针对目前的迎
新工作的需求而设计的,其特点在于有新生服务使用平台,方
便新生查看自己的信息并进行相关操作。本系统基于MVC+E
asyUI框架进行设计和实现,用ADO.NET技术来进行对数据库
的访问,使用流行的SQLServer2012数据库来存储数据。本系
统是面向新生、学校各院系及职能部门,集各项迎新工作于
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易于在国内各类高等院校、高职
高专推广应用。
甲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着力发展现代创意产业--工
业设计,依托创意原动力,弘扬民族智慧文化,走知识产权
集群保护路线。在笔记本设计的原有“移动性、便携性”基
础上,创新的提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经过系统的用
户研究,获知笔记本电脑使用者的认知及心理特质,根据人
体工学和用户使用习惯和心理研究,实现了全新的突破,为
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关怀和生活享受,保护身体健康、减
少肌肉劳损、降低身体疲劳、拓展便携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了该领域的国际创意概念和创新领先。并且填补了民
族创意产业在该领域内的空白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人性
化笔记本电脑概念设计,并申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保护
。本系列笔记本满足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使用环境的不同自
由的调节角度和距离(屏幕-键盘)的需要,有效的减小现
有笔记本对人体机能的潜在伤害,使使用者的健康与使用的
便利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有关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吸引子存在性问题是当前数
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方法也层出不穷。本项目通
过研究2Dg-Navier-Stokes方程的吸引子问题,给出证明有界
吸收集的存在性和验证条件(C)的一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
推广了动力系统理论的研究成果,为近似惯性流形的研究提
供了模式,也为无穷维动力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金属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泡
菜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左端设置有
连接头,所述支撑架的左侧壁连接有加强筋,所述支撑架的右
侧壁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插接有活动杆
,所述活动杆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该泡菜金属异物检测
装置,通过连接头与流水线上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定,通过
加强筋的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经久耐用,通过电动机作为动力
源带动衔铁滚筒转动,对泡菜中的金属物质吸附比较彻底,通
过电磁铁的设置,使得吸附后的金属能够在断电后轻易卸下
。
(1)该课题结合园林工程的特点,开展了BIM技术在
园林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为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积
累了知识与经验。(2)该课题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创造
性的引入了云存储技术对施工图纸进行存储管理,对施工进
度进行统计管理。(3)该课题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无人机
航拍技术在园林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运用流程,具体运
用流程为:现场踏勘--放样复核--进度监控--竣工测绘。(
4)该课题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直观展示,便于设计方与
业主之间的交流。(5)该课题首次采用三维全景图和二维
码相结合的方式,在园林工程施工阶段用以指导和辅助现场
施工。(6)该课题研究了3D打印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
应用情况,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园林景观设计模型,提升
效率并节约成本。
1.已完成的项目研究内容(1)项目组建立了一种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对20
4种农药和22种真菌毒素同时测定的确证定性定量方法。稻
谷和小麦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5/14/1,v/v/v)提取,提取
溶液分取、浓缩,乙腈-0.1%甲酸水溶液(9/1,v/v)定容,1
5000rmp高速离心后,采用AcquityUPLCBEHShieldRP18色谱柱
梯度洗脱分离,使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模式同时扫描,多反
应监测采集数据,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满足稻谷和小麦样品中226种真菌毒素和农药同时定性定量
分析。本方法能在140min内完成2个样品(2平行)的前处理
和仪器分析。(2)项目组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同时测定稻谷和小麦中23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
方法。稻谷和小麦样品经微波消解仪消解后,进ICP-MS测定
分析,选用Ge、In、Bi元素作为内标,同时引入碰撞反应气H
e,可有效去除多原子离子的干扰。结果表明,满足稻谷和小
麦样品中23种金属元素同时分析。本方法能在连续10h内完
成10个样品(2平行)的前处理和仪器分析。(3)项目组建
立伏马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快速
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各1项。通过人工抗原合成、动物免
疫、细胞融合及筛选等技术,分别获得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
的伏马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的抗体,并通过
对抗原包被浓度、抗体使用浓度、封闭液、pH条件、盐离子
浓度等ELISA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高灵敏度的伏马
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技
术,研制出伏马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酶A联免
疫试剂盒产品各1个。建立基于免疫亲和前处理的ELISA方法
,可有效的减轻样品基质的影响,对组分检测的准确性好,回
收率高,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致性较好
,说明该免疫亲和前处理的ELISA方法能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4)项项目组采用新开发农药和真菌毒素等药物同时确
证分析方法、金属元素同时确证分析方法以及3种试剂盒建
立的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和真菌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筛查平
台,在4家粮食收储公司进行了示范推广,并对3种试剂盒检出
的阳性样品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进行比对。4个示范
基地收购环节和储存环节粮谷进行示范推广,共检测小麦样
品98个,稻谷样品109个,首次较系统得到宁波市储备粮谷的
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选择的真菌毒素和农药靶标的
准确性,重金属方法快速方便,开发的3种试剂盒检出情况与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比较符合率达100%。说明了项目组
建立的筛查平台,能够满足粮谷在储存环节和收购环节的对
粮谷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和真菌毒素的筛查需要。2.已完成
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1)建立204种农药和22种真菌毒素等
有毒有害物质同时确证分析方法。226种物质在各自线性范
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个添加水平下,稻
谷基质中个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3.5-119.7%,批内RSD为2.
5-19.2%,批间RSD为5.4-16.0%;小麦基质中各药物的平均回
收率为62.5-124.1%,批内RSD为2.0-18.1%,批间RSD为5.6-1
5.4%,定量限均在0.5~25μg/kg,满足稻谷和小麦样品中226种
真菌毒素和农药同时定性定量分析。(2)建立23种金属元
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确证分析方法。本方法23种
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0
5~50μg/kg。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测定对照,各元素测定值均
在标准值范围内,大米批内RSD为0.8~10.2%,批间RSD为1.7~
8.9%;小麦批内RSD为0.9~10.0%,批间RSD为1.9~9.1%,满足稻
谷和小麦样品中23种元素的同时分析。(3)建立了快速、
高灵敏度的伏马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酶联
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各1项,并作现场示范。3种真菌毒素检测
技术检出限均在0.8-3.8μg/kg,其中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
毒素A得到的抗体是目前报道灵敏度最高的单克隆抗体,添加
回收率均介于80-120%,与仪器方法符合性良好,均满足稻谷
和小麦中3种真菌毒素的筛查工作。并做现场示范推广。(
4)建立有毒有害物质筛查平台,在4家粮食收储公司进行示
范应用推广。(5)发表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证
书号:第3747321号)。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多种随机激励下多自由度强非
线性振动系统的响应、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控制理论,发展计
及实际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强非线性随机振动系统
最优控制方法。主要科学发现点:1、建立了多自由度强非
线性随机振动系统最优控制的理论,提出并发展了分别以响
应最小、稳定性裕度最大、可靠度最大、平均寿命最长及给
定平稳概率密度为目标的非线性随机最优控制设计方法;2、
针对实际控制系统的部分可观测与不确定,实际控制力的时
滞、有界及不能完全执行最优控制律等难题,提出并发展了
有效解决这些难题的强非线性随机振动系统最优控制的理论
方法;3、提出并发展了非高斯白噪声激励、非经典(包括滞
迟、时滞及含分数阶导数阻尼等)多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的
随机平均法,解决了在泊松白噪声、宽带平稳噪声、窄带有
界噪声、谐和函数及多种噪声的组合激励下多自由度强非线
性随机振动系统的最优控制难题。科学价值:本项研究首创
了能计及多种实际控制中非理想因素、多种随机激励、多种
目标的多自由度强非线性随机振动系统最优控制的较为完整
的理论体系,对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发展具有里
程碑意义。同时为解决科学与工程中广泛存在又十分困难的
强非线性随机振动控制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崭新而有效的理论
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行引用与评价:本项目科学
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9篇
,应邀在权威ASMEAppl.Mech.Rev.上发表综述论文,多次任重
要国际会议主席,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
论著得到美国工程院院士Y.K.Lin和W.D.Iwan、印度工程院
院士T.K.Datta及国内方同、徐伟教授等随机动力学与控制
领域著名专家的广泛应用与高度评价。论著他引1159篇次,
其中SCI他引664篇次。十篇主要论著他引389篇次,其中SCI
他引209篇次。Y.K.Lin院士认为专著[1]“理论上发展以统
一哈密顿框架为基础,乃朱位秋教授首创,尤属独特可贵。”
方同教授称[1]“第八章详细论述作者首创的拟Hamilton系
统的非线性随机最优控制策略。”该书“反映了这一领域当
代的最新成就,可谓非线性随机动力学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
里程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教授为主任的鉴定委员
会鉴定结论称“本项目是一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特色鲜明
,具有系统性与很好的首创性,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研究背景及意义: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萧山是台风、暴雨、雷暴等气象灾
害和山洪、泥石流、城市积涝等次生灾害的易发地区,各类
灾害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容易引发社会稳
定。中国气象局也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着力发展影响
预报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推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发展
,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为充分发挥气象等部门防灾减
灾作用,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开发萧山区气象灾害风险管
理平台。本项目拟建立萧山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系统,
通过开展气象灾害精细化普查,完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并
在此基础上建立集气象灾害风险数据、风险识别、风险预警
和风险评估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平台,可以为萧山的
防灾预案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支持,以期最大程度降低气象
灾害造成的损失2、主要研究、试验内容和技术路线:气象
灾害风险管理平台主要内容为开展气象灾害精细化普查、建
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气象灾害风险业务系统、建立
萧山区风险预警模型等。其中气象灾害精细化普查主要任务
是建立以社区、乡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掌握
萧山地区各类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和范围;气象灾害风险数
据库以前期气象灾害普查的结果为基础,建立气象灾害风险
数据库;气象灾害风险业务系统涵盖气象灾害危险性分析、
承灾体潜在易损性分析、气象灾害及其此生灾害风险分析、
次生灾害风险区划;风险预警模型则是利用短时临近和中短
期预报系统提供的降水格点产品和面雨量预报产品计算引发
次生灾害的风险,从而建立次生灾害的分析和预报模型。项
目采用了SAAS、WebGIS技术,实现了精细化、网格化监测预
警产品的显示、查询和本地灾害风险预警及管理,增强了萧
山区气象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该项目由院首席科学家杨健研究员主持。项目首次
从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细胞和组织器官、蛋白质和酶三个层
面深入研究了水体不同浓度铜离子[Cu^(2+)]对中华绒螯蟹
、罗氏沼虾蜕皮、生长和存活抑制影响的浓度-剂量效应关
系以及毒性影响阈值等关键因子。首次发现目前国家渔业水
质标准(GB11607-89)中Cu^(2+)浓度允许的上限0.01mg/L
,对中华绒螯蟹20-羟基蜕皮酮等14项生化指标的活性和浓
度及对罗氏沼虾消化酶等8项生化指标的活性和浓度有显著
的影响;掌握了水体Cu^(2+)对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细胞
和组织器官的影响浓度,鳃和肝胰腺显微和超微结构以及与
蜕皮相关激素分泌和调节器官-X器官窦腺复合体(XO-SG)
以及Y器官(YO)结构和功能的毒性和损伤特征。本项目发
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刊源论文6篇,CSCD论文3篇);培
养博士生和硕士生各1名。
1、研究开发内容活性叶蜡石粉配方改进2、关键技
术1)叶腊石生产线改进3、主要创新点创新点一:将叶蜡石
矿粉为原料,加入氧化铝等活性剂,在高温下煅烧活化,然后
采用湿法球磨工艺处理,洗涤、过滤、干燥,成型得到成品,
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创新点二:研发了由机架、输
送带、电机等组成的叶腊石上料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创
新点三:设计了由入料口、多个输送带、出料口和电机等组
成的叶腊石微粉专用打包设备,实现连续打包,提高生产效率
。4、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SiO2含量%:78.20;2.Al2O3含
量%:15.61;3.Fe2O3含量%:0.48;4.CODc含量mg/kg:714
獭兔,是典型的皮用兔,其皮毛具有“短、平、密、
细、美、牢”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是世界上
獭兔饲养量最大的国家,年产獭兔皮张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
首位。项目组针对我国獭兔生产中皮张质量不高现状,围绕
种质、生物技术的利用、营养需求、笼具以及疾病等方面开
展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成果。1、通过选种、选育,选育出
高产优质獭兔种群。选育后的群体遗传性稳定,成年体重较
大,母兔达4190克,公兔4112克;被毛质量优良,其中被毛密度
达18500根/cm2,被毛长度2.1cm,粗毛含量较低,为4.5%~4.
8%,被毛平整度好。商品獭兔5月龄体重达3.12千克,优质皮
张比例高。2、完成了饲料中添加褪黑激素对獭兔皮毛质量
影响研究。通过开展皮毛质量、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屠宰
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肉质等测定后,确定饲喂褪黑激
素在獭兔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为褪黑激素在獭
兔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促使獭兔皮张提前成
熟提供一条技术途径。3、完成了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对獭兔
皮毛质量影响研究。通过开展埋植褪黑激素对獭兔皮毛质量
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试验,得到了褪黑激素的不同添加方
式对獭兔皮张质量、生长发育、免疫指标及肉品质的应用效
果,为褪黑激素不同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4、确定了获得优质獭兔皮张适宜的饲料营养水平。5、完成
了商品獭兔笼具设计,并进行应用试验。设计的新兔笼较传
统兔笼利用率提高了50%;同时为北方兔舍设计了加温装置,
为繁殖兔舍设计了仿生产仔箱。6、确定了影响獭兔皮毛质
量的主要疾病种类和综合防控措施。项目发表论文3篇,待发
表3篇。出版专著4部。获两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国家
发明专利一项。本课题属应用型研究项目,课题组采取边研
究、边推广方式,使该技术尽快转化为广大养殖企业(户)
现实的生产力,目前该配套技术或单项技术已在山西、浙江
、河北等地进行推广,效果十分明显。
本研究以陕甘川省际边缘城市——汉中市为研究对
象,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为切入点,以打造陕甘川省际
边缘区现代服务高烧目标。在明确界定边缘与核心、省际边
缘区、边缘区与边缘效应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省
际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征;在充分论证汉中市作为省际边
缘城市的边缘性、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核心城市的中心性
地位的基础上,基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视角,提出以加快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为方向,以“提升总量、优化结构、完善布局
、产业集聚”为基本要求,围绕建设“旅游文化名市、生态
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汉中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规
模,以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为动力,“发挥后发优势、确
立一大战略、突出两条主线、完善空间布局”,促进汉中现
代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
牟氏角毛藻是一种小型海洋硅藻,细胞小,壁薄,多
数单个生活,是一种沿岸型半咸水藻类,因其繁殖快、耐高温
,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具有较高营养,成为对虾、
鲍鱼、泥蚶、海参等海珍品育苗过程中的优质饵料。目前,
牟氏角毛藻培养多采用f/2培养基,存在的问题是营养不均衡
,角毛藻生长缓慢、产量低;随着水产动物家系选育育种方法
的兴起,大水体培养角毛藻的方法不能满足水产动物育种对
角毛藻的需要;并且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无常,依靠自然光源
等自然条件培养牟氏角毛藻的难度加大。本发明属于微藻养
殖领域,涉及一种牟氏角毛藻的培养基配方及全人工快速培
养方法。培养基配方包括尿素,碳酸氢钠,硅酸钠水结晶,磷
酸二氢钾,EDTA,VB1,VB12,配方溶剂为海水;培养方法为对培
养罐、海水消毒后,以海水为溶剂按照以上配方配培养基,将
接藻种接入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罐中,密封后培养,培养时进行
三基色灯光光照并充入经过孔径小于0.1μm空气滤芯过滤的
空气,培养3~5天后采收。本发明采用尿素代替硝酸盐作为
氮源,并采用连续充气培养角毛藻,可加快牟氏角毛藻的生长
速度,加入VB1、VB12使牟氏角毛藻中的营养更全面;利用人
工三基色光源作为主要光源,可实现牟氏角毛藻的全人工全
天候培养;采用三角瓶或矿泉水桶小水体充气培养,操作灵活
不易污染,可大规模培养,能满足对虾等水产动物家系选育育
种方法的需要。
本项目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机器人开发及应用
方向。自动化和机器人是目前我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
面的一个热点领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用工密集区域,结
构性用工荒的加剧导致了企业迫切需要以“机器换人”。其
中,拧螺丝机器人市场需求极大,应用前景广阔,大到重工业
,小到电子行业,广泛用于汽车零部件、电脑、仪表等的自动
组装。而目前该领域占领市场的主要是进口机器人,其高昂
的价格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但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和
寿命又是大问题。本项目团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他方为
中心,坚定不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应国家自主创新政策号
召,走出高校,走入市场,努力实现校企“零距离”。经过多
年潜心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工业智能机器人,适用于
汽车制造、大小家电、电子产品、仪器仪表等行业,可广泛
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电脑、电机、电路板、仪表等的自
动组装。其主要形态为:以自动化机构代替人手完成螺丝取
、放、拧紧的拧螺丝机器人。其主要功能为:①自动分离、
拧紧螺丝,用来取代人工拧紧螺丝操作;②用自动化机构代替
人手完成螺丝的取、放、逐个拧紧等系列动作;③稍加改变也
可用于柱状小零件的自动组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可靠性。主要特点有:①智能化:自动送料、
连续送料、定扭矩,可提供记数功能、防漏打功能、螺丝滑
牙及浮锁检测;②可以设计为横向、斜向及XYZ多轴同时送锁
机构,满足多种生产需求;③可采用自动流水线设计,两工位自
动连接,无需手工转移工件,工件自动到位、拧紧螺丝、进入
下一道工序。该产品契合了企业“机器换人”的实际需求,
可以帮助众多中小型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既节约
了人工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并可以提高产品稳定
性。同时,与同类进口机器人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可
大大减轻企业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更新的成本负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方便快速的气门检具
,能对气门直杆的垂直度、直杆端面的光滑度和锥面的跳动
度进行检测,同时可以提高其检测精度。能对气门直杆的垂
直度、直杆端面的光滑度和锥面的跳动度进行检测,提高了
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能适应不同半径规格的气门直杆检测
。
本软件采用VS2010+MSSQL2008设计开发的C/S架构
软件,分为服务器端数据采集和客户端统计分析两大功能模
块,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实时采集获取互联网发布的环境空
气质量数据,并保存MSSQL2008数据库中;通过统计分析栏目
可对城市的监测点位数据进行日均值统计分析;对点位实现
月均值的统计分析;强大的数据库查询功能,可查询互联网发
布的空气质量历史数据。系统支持在线数据报表打印功能,
并可将数据报表导出为EXCEL格式。
1、研究内容:依照IEC60034-2-1:2007等标准要
求,采用比普通电机测试系统精度更高的检测设备,对高效电
机进行效率性能检测。测试系统对试验电源和测量仪器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研究内容:1、跟踪研究最新国内外
高效节能电动机效率测试方法,编辑翻译IEC标准等2、设备
的调研,选择高精度的电动机效率试验电源和测量仪器,应满
足IEC标准要求。3、安装台的配置等。4、试验台、控制台
及线路布置等的设计。5、满足IEC标准效率测试方法的自动
控制软件的研究6、整个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2、主要技
术指标a.完成高效节能电动机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选用合
适的仪器仪表,使得测试精度达到高效电机测试标准要求的
0.2级。该测试系统符合IEC60034-2-1:2007,IEC60034-30
:2008等标准要求,满足高效节能电机认证的需求。B.测试
系统电动机效率能力达到20kW,采用损耗分析的输入输出法
有效进行测量负载杂散损耗的测量。
本课题为天津市科技局下达的2019年天津市科技发
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9ZLZXZF00200),由天津
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承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
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2019年中央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
规划(2018-2022年)》有关部署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天津市已编制出台《天津市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组织实施。产业兴旺作为天
津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核心问题,围绕天津
乡村产业兴旺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
转化应用,推动形成乡村振兴科技供给新体系,有重要现实意
义。本项目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和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天津乡村产业
兴旺的科技支撑路径,探索提升科技创新对农业质量效益竞
争力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支撑水平,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发
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支撑引领天津乡村振兴
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方案,对天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
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课
题首先从理论研究入手,在对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综述和趋
势分析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乡村产业兴旺的概念、具体特征
、乡村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有机联系,以及科技
支撑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意义;再对天津乡村产业发展在结
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三产融合发展、组织化程度提升等
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天津特色乡村产
业振兴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日本、韩国、京沪江浙等地乡村
产业发展现状及取得成效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成功经验;最
后在充分认识天津乡村产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围绕
农业科技推广效果、科技创新型人才、科技资金来源渠道等
方面,阐述天津农业科技支撑产业兴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到
2022年天津乡村产业兴旺规划指标和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
,根据天津市10个涉农区产业发展现状,立足滨海新区、环城
四区、远郊五区分别探讨科技创新支撑乡村产业兴旺的建设
路径,总结未来科技支撑天津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重点,并提
出科技支撑天津乡村产业兴旺的保障措施。本课题主要论点
与论据:一是天津乡村产业兴旺的科技支撑路径研究。科技
支撑天津乡村产业兴旺具有区域性和差异性,本着可示范、
可复制、可推广的理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着眼于整个乡村
区域,根据各地资源秉赋、产业基础、地域特点等,考虑其多
样性、超前性、可持续性等,针对不同情况和现状实情,坚持
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新模式、新途径,统筹
推进,确保天津乡村产业兴旺取得成功和实效。二是科技支
撑天津乡村产业兴旺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发挥农业科技创
新引领作用,加强农业科技队伍人才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科技
支撑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和优化农业科技创
新环境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本课题主要创新点:一是研究思
路上的创新,提高成果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本研究坚持理论
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构建
了科技支撑乡村兴旺的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结合我市相关政
策文件,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方针,制定天津乡村产业兴旺的总体目标和到2022年完成
的具体目标任务,为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兴旺的路径找到着力
点,并提出科技支撑天津乡村产业兴旺的对策建议,提高了成
果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二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提高成果的
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坚持对比分析法和综合集成法,
根据天津市10个涉农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各地资源秉赋、
产业基础、地域特点等,积极探索新模式、新途径,立足滨海
新区、环城四区、远郊五区分别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支撑乡村
产业兴旺的建设路径,确保天津乡村产业兴旺取得成功和实
效,提高了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广泛征求市农业农村委主管部门、相关方面专家的意见,使
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可操作性强;同
时采取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提高成果的实际应用价
值,实现软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
低速微型电动汽车自适应自动变速器(AAT)精简
了阕当离合器、同步器、电控和液压换挡离饵瞅挡制动等执
行机构的条件下,将自适应自动变速器、驱动扭矩T健和运
动阻力一车速传动传感器集成为F,既是传感器,又是自动变
速器。
低速微型电击气车AAT是一个及砌车辆行^工况和道路
路况,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的纯机械自适应自动变速综合系统。具有一定人的智慧,能
自动相认知驾驶员的意图和意识(加速、减速、匀速、转弯
、制动、停车等),电动机工况信息(负荷和转速),道路
及行驶工)兄的相关信息(上坡、下坡、平路、载重,顺风
、逆风),实时快速自适应随行驶阻力大小变化自适当变速
,并同步动态决策与规划控制电动机功率目标(负荷和转速
),实飕动力矩与综合行驶阻力自动平娴力的闭环和谐控制
,低速微型电动;G车AAT技术完全自主开发,拥有全部的知识
产权和核心专利。与现有自动变速器相比,低速微型电动汽
车AAT由于精简了电控和液压换挡离合和换挡制动等耗能执
行机构,节能达20〜27%。
全新概念的电机庠引力-行驶阻力自适应传动传感智
慧平衡控辘论;独有的集感知车辆行驶工况和道路路况、动
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控制系统
;独有的电机、线缆、控制器保护功能;独有的自适应自动
变速换档功能;精准、平顺的自适应换挡品质;优越的起动
性能(可节能3倍以h)和朝蝴喳惭S;独有的特宽高效率平
台、特大扭矩功能,全工况、满负荷高效率行驶功能,节能
;独有的全机械自适应自动换挡机构,结构简单紧凑,成本
低廉,性能可靠,维修方便。
课题以对粮情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优化处理为目的
,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处理的技术应用到粮情状况安全评价
,以期实现储粮存储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智能化决策,以期达
到科学、合理地保障粮食存储安全。课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
粮情信息融合的结构;在分布式粮情信息融合结构基础上,
针对同质传感器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融合处理方法。首先采
用分布图法获得一致性监测数据,然后通过改进的Kalman滤
波算法处理数据,最后利用基于Bayes估计理论的Kalman滤
波器分布式信息融合方法进行同质传感器信息融合;为增强
系统的智能决策能力,针对异质传感器,提出一种基于RBF
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具有提高
系统的计算速度、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能力和降低
系统评价的不确定性等优点。项目研究把融合决策技术应用
到粮情监测控制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对多个同构或异构传感
器提供的数据进行多级别、多方面处理,获取反应粮情状况
的综合指标和结论,从而对储粮施加干预措施,保证储粮安
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
已有的粮情测控系统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和粮情决策能力,更好地保证储粮企业的储粮安全和经济效
益。
1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主
题公园中游乐设施的大量兴建和使用,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
动,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游乐设施种类较多
且发展较快,安全事故频发,而游乐设施检验检测缓慢发展,
要使检验技术和设备紧跟游乐设施生产发展水平比较困难。
部分观览类的游乐设施(指乘人部分围绕水平轴运动及主体
运动形式类似的游艺机),如海盗船因传动系统采用了直流
电机,有可能产生超速的危险,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游乐设施
的超速保护进行检测的设备。检测人员一般仅能通过查看设
计使用说明书和设备是否配备超速保护装置,无法模拟超速
运行危险状况,也无法判断超速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很多观
览车类游乐设施(例如“遨游太空”)采用欧陆控制器超速
保护装置,该控制器是设备厂家直接从专业供应商购买,专业
化程度很高,需专业人员设置和调试,现场检验人员无法准确
得知该装置在运行过程(特别是超速状态下)保护功能的有
效性。针对国内外游乐设施超速保护功能检测技术研究发展
现状和市场需求,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立
项“直流调速观览车类游乐设施超速保护功能检测仪研发”
,对观览车类游乐设施超速保护功能检测方法展开研究,进行
展开检测仪的开发与应用,实现在观览车类游乐设施的检验
中超速保护功能的有效性、速度误差1%的定性定量的检测,
以规范游乐设施的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提高游乐设施超速
保护功能检测的准确性、隐患发现率和装置自动化程度,降
低人工测量难度和工作强度,消除游乐设施安全隐患,保障游
乐设施安全运行和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实现显著的社会效益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技术原理及指标、创造性与先进性
①基于模拟工况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外接变频技术的游乐设
施超速保护功能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不改变游乐设施自身
控制系统,测试过程不直接对游乐设施进行操作。结合游乐
设施自带超速保护开关和检测系统中的测速传感器可实现超
速保护功能的定性和定量检测。②研制了一个解决游乐设施
超速保护检测尚无合适仪器,只能检查超速装置设置而不能
真正实现超速工况下检验问题的综合方案和仪器设备。输入
参数后系统自动控制游乐设施电机进行加速,并即时反馈游
乐设施电机转速(误差小于0.6%)、电机电压、电流控制参
数,自动测试制动响应时间并判断超速保护功能是否符合要
求。并制定装置模块化与标准化规范,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
平。③解决了游乐设施超速保功能的检测不便的难题,采用模
块化设计,各模块之间通过蓝牙或2.4G无线网络通讯,利用移
动终端对测试过程进行控制,组网方便,操作便捷。④研发了
一套软件系统,软件可对游乐设施电机进行速度控制、实时
记录游乐设施电机参数,根据测试结果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3科技成果①应用项目成果研制出的直流调速观览车类游乐设
施超速保护功能检测仪通过广东省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
所进行测试。②完成直流调速观览车类游乐设施超速保护功
能检测仪的研发技术报告1份;③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件、实用
新型专利2件、外观专利2件,取得软件著作权2件,发表国内
学术论文3篇,编制产品标准1项。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
范围和安全性项目经鉴定为国内领先。经第三方检测,(1)
测量范围为速度0.3~6.0m/s;(2)测量精度速度≤0.6%;满
足了技术指标要求。4、推广应用情况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
于广东省特检院珠海检测院、珠海市安粤科技有限公司、长
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企鹅酒店、中山市大展动漫科技有限公
司、珠海市新秀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在相关游
乐设施超速保护功能维护保养、隐患排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
实验和验证,形成应用示范。已产生约800万元的间接效益。
本项目在控制成本与保证检验订单数量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
经济效益。项目成果于2018年7月研制出来后,在2018年8月
至2019年3月期间,在珠海市安粤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产销售
,累计新增销售收入88.3万元,累计新增利润31.16万元,间接
经济效益约为800万元。功能检测仪的研发提出了游乐设施
超速保护功能检测方法,提高了测量结果准确性、可靠性、
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测试效率,能够切实减轻检验人员负
担,解决游乐设施超速保护功能的检测难题,推动了检测仪器
仪表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了游乐设施产业的健康发展。成
果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游乐设施安装品质、维保质量、使用
状况和检测准确率,从各环节消除事故隐患,并提升游乐设施
乘坐安全感,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有着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5历年获奖情况2019年6月获得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
用促进会、广东省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近二十年来,我国特大跨桥梁得到了飞速发展。如
何保证这些桥梁在多种复杂环境作用下(风、车、地震、温
度等)的安全运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最近发展
起来的旨在保证大型土木结构的使用性和安全性的结构健康
监测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香港九十
年代初开始兴建了主跨1377米的公铁两用青马悬索桥,本世
纪初兴建了主跨1018米的昂船洲斜拉桥,并成功地在这些特
大跨桥梁上建立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香港政府从1995年开始分阶段委托香港理工大学对特大跨缆
索承重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进行研究。在近二十年里,本项
目成员在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理工大学卓越研究计划、香
港路政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资助下对特大跨缆
索承重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
的研究。这些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特大跨缆索承重桥梁结构在
多种荷载作用下的系统建模,传感器布置、模型修正,荷载识
别,系统特征识别,损伤识别、损伤预后与寿命估计。具体内
容及创新点包括:1.将风、汽车、火车与桥梁视为一个耦合
系统,考虑风与汽车、火车和桥梁的空气动力相互作用以及
汽车、火车与桥梁的接触问题,建立风—汽车—火车—桥梁
耦合系统的动力模型。该模型与健康监测系统测量数据相结
合,从而实现特大跨缆索承重桥梁结构在多种荷载作用下损
伤预后与寿命估计。2.提出了基于损伤敏感性和可测性的传
感器布置方法.利用健康监测系统所测得结构整体与局部的
动力响应,提出了基于子结构的快速有效的有限元模型修正
方法。3.利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所测量的数据,识别和确定
作用在特大跨缆索承重桥梁上的公路荷载,铁路荷载,风荷载
和温度荷载,实现特大跨缆索承重桥梁结构在多种荷载作用
下的响应重演。4.利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所测量的数据,提
出了在时频域内识别系统时变特征的方法.发展了考虑环境
影响以及模型和数据不确定性的损伤识别方法,提高了结构
损伤识别的可靠性。5.利用健康监测系统的测量数据与多尺
度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多荷载作用下特大跨缆索承重桥梁的
疲劳损伤预后方法以及考虑模型与测量不确定性的疲劳寿命
估计。特大跨桥梁是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十年
到二十年里我国还将建设数量更多,跨度更大的桥梁.本项目
的完成对特大跨桥梁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
益和重大的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完成也促进了本科学领域的
发展。本项目成果在多个国际刊物发表,包括英文专著一本
,SCI检索论文140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七十余次;SCI他引1
600余次,单篇最高SCI引用73次。
该项目研制了新型的土质冻胀率检测设备。该仪器
的研制在借鉴以前试验方法的同时,对位移测量及显示设备
均做较大改进,不同于以往的依靠冰箱制冷、百分表测量、
人工记录的测量方法,减小了试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该仪
器试验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测试精度高,可精确测定
各种土质的冻胀率,广泛使用于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监
理及检测中。
本成果公开了一种检验和计数活体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对待检样品进行活菌培养计数,初步筛选
出阳性可疑微生物;2)随机挑取步骤1)所述的阳性可疑微生
物,提取基因组DNA,用目标微生物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
并计数。本发明将PCR技术与传统微生物计数技术有机地结
合起来,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靠性好,能够区分样品中活微
生物和死微生物,结果误差小。操作时间短,步骤简单,试剂
无毒无害。适合混合培养中的益生菌计数以及肠道中益生菌
定植计数研究,特别是样品中干扰微生物与目标检测微生物
相似时也能够准确计数,实际推广应用前景大。本成果公开
了一种用于PCR步移技术的半随机引物、试剂盒及运用所述
试剂盒进行PCR步移的方法。。所述试剂盒包括所述半随机
引物。所述方法同普通二条引物的PCR相类似,最多只需二轮
PCR即可获得目标序列,操作简单、快速、高效。该方法通过
提高了整个PCR循环过程中的退火温度,增加了扩增特异性,
且对实验材料没有限制,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样品均可使用
。本方法用于实验中可以简化操作,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
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成果公开
了一种特异性检测枯草芽孢杆菌的引物对和检测方法及其试
剂盒。本发明的引物对可以特异性地扩增枯草芽孢杆菌的(
基因片段。对分离、提取得到的待测样品基因组DNA,进行P
CR扩增,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根据电泳条带的有
无以及大小,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枯草芽孢杆菌。本发明作
为枯草芽孢杆菌的分子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检测成本低等优点,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发明公开
了一种扩增未知序列的半随机PCR技术及其引物和试剂盒。
半随机引物序列从5’端到3’端依次为:12~30个固定碱基
,3~8个全简并的碱基N和3~7个固定碱基,其中所述N为:A
或G或C或T。包含该引物的PCR反应程序优选地包括:(1)
95℃变性5分钟;(2)94℃变性30秒;(3)56℃退火30秒;(
4)72℃延伸2分钟,步骤(2)~(3)重复30个循环;(5)
72℃,延伸300秒;(6)产物于4℃保存。该半随机引物通用
性强,特别适合未知基因序列的扩增,该PCR反应程序简单,扩
增核酸目的序列特异性较强。
1、当拖动电机是高压绕线式异步电动机时,采用高
压变频调速装置和液体电阻启动器一体化系统。当高压变频
调速装置发生故障跳停时自动转换为工频运行,同时自动启
动液体电阻启动器使高压电机启动,启动时间约30秒左右,调
节风机风量使用阀门调节,从而使高压电机不间断运行。对
于窑头、窑尾排风机高压变频调速装置的散热方案采用风冷
通过集热罩和风道排出室外、在风道上安装轴流风机加强排
风的冷却装置,其余采用风冷通过集热罩、风道将热风排出
室外的冷却装置。2、当拖动电机是高压变频电机和拖动一
般风机设备时,高压变频调速装置故障时的工频启动方案,采
用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和高压液体电阻软启动装置一体化系统
方案。正常情况下高压液体电阻软起动装置处于断路状态,
当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发生故障跳停时自动转换为工频运行,
同时自动启动高压液体电阻软启动装置使高压电机启动,估
计启动时间为45秒左右,调节风机风量使用阀门调节,从而使
高压电机不间断运行。高压变频调速装置的散热方案采用风
冷通过集热罩和风道将热风排出室外的冷却装置。3、对于
水泥烧成系统的高温风机是水泥行业的重要工艺装备,拖动
多选用高压变频电机,调速装置采用高压变频调速装置、高
压固态软启动装置和高压液体电阻软启动装置一体化系统,
在高压变频调速装置的工频回路里串联高压固态软启动装置
,在高压电机定子Y点回路连接高压液体电阻软启动装置。正
常情况下高压固态软启动装置处于断路状态,高压液体电阻
软启动装置在开机前将连接液体电阻的隔离开关断开,在试
验位置手动将Y点短接断路器合闸,高压电机定子Y点回路短
接,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可以正常启动。当高压变频调速装置
发生故障跳停时自动转换为工频运行,首先自动启动高压固
态软启动装置,高压电机自动启动,启动时间约10秒左右。如
果高压固态软启动装置故障启动失败,高压电机需停电,将高
压电机定子Y点回路在试验位置手动跳闸,高压电机再送电,
再将高压固态软启动装置设置于短路状态,最后启动高压电
机,启动时间约45秒左右,包括停送电和停机时间约5至10分
钟,这样可有效避免高温风机在运行中突然停机或偶发超过
10分钟的停机,防止预热器塌料,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高压
变频调速装置的散热方案采用风水冷和通过集热罩、风道将
热风排出室外混合散热系统。4、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在焦作
千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大型风机上都进行了使用,从2009年
至2012年共安装了13台,装机容量13400KW,年节电量约为18
00万KWh以上,平均节电率为29.2%,年节约电费约1200万元以
上,节电效果相当显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态图像中陌生人面部表情的识
别方法,属于图像识别领域,用于对静态图像中陌生人面部表
情的识别。所述方法首先用Cohn-Kanade表情数据库作为活
动单元学习用样本集,完成表情视觉特征库的建立;将该样本
集中图像的视觉特征输入面部活动单元分类器,识别各图像
包含的面部活动单元;用面部活动单元特征向量实现从面部
活动单元到6种基本表情的分类器学习;对表情测试样本,利
用其视觉特征识别其包含的面部活动单元,并构造面部活动
单元特征向量,根据面部活动单元特征向量实现面部基本表
情的识别。该方法结果采用与文献相同的数据库划分方法,
在日本女性人脸表情数据库JAFFE上测试,对陌生人表情识别
率由现有技术的70.95%提高到76%。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临床工作实践,属于
自选课题。患者进行尿失禁检查后常常简单定性记录,术后
随访时难以对术前评估结果对照,影响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
价,不利于医生统计患者继而总结经验。②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应用软件记录术前尿失禁患者的膀
胱残余尿、膀胱最大灌注容量、尿流率、尿失禁的类型等数
据;术后随访时可以及时回顾术前检查,相互对照,评估治疗
效果;也有利于医生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③主要论
点与论据;老年化社会,尿失禁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尿失
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效评估并记录尿失禁性质、程
度对患者有重要意义。患者治疗出院后按照1、3、6个月随
访,需要及时记录并能够逐次对照,评估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
。④创见与创新;1应用软件技术记录尿失禁患者检查结果,解
决了当前检查结果不能回搠的难题。2记录患者随访结果,方
便回顾以前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3可以按照关键词检索
查询随访结果,极大简化随访流程,避免医生、护士等多头重
复随访。4改进健康理念,改善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5有利
于提高随访完整性;方便论文数据统计。⑤社会经济效益,存
在的问题;本软件系统可以使医生简单高效记录尿失禁患者
检查各项结果,术后随访的检查结果也可以及时记录,提高患
者健康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避免疾病导致劳动力丧失。目前存在本软件与医院HIS系统
衔接的问题。⑥历年获奖情况。无
织物吸湿排汗性(湿传递能力)是服装(尤其运动
服)穿着舒适性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国内外标准均主要
采用垂直芯吸(毛细管效应)法测定规定时间的织物芯吸高
度以及芯吸速率来反映织物湿传递能力。该法现有测试中,
仪器简单,计时及测量均需人工完成,存在很难在要求条件
开始计时、芯吸高度在动态中读取易产生误差(测试结果重
现性差)及对最重要的织物芯吸初期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定
时间后读取)等问题。新型数字化织物湿传递检测仪通过改
进试验平台(由摄像头及视频转换器组成能连续获取图像的
图像采集装置、改变织物芯吸的传统测试将织物置于液体中
的方法,采用将液体供给织物的垂直芯吸装置及保证稳定环
境的恒温恒湿恒光源装置)、图像处理修正关键技术研究及
数字化应用软件技术开发,解决传统测试中受人为影响、重
现性差问题,攻克以往相关研究中图像桶形畸变关键技术难
题,并开发配套使用软件,使织物湿传递实现用数字化仪器
检测,具有精确性、即时性、重现性好特点。新型数字化织
物湿传递检测仪及配套应用软件在检测行业和纺织服装企业
可推广应用。专利名称:一种垂直芯吸法织物图像处理的修
正方法(专利申请号:ZL200910154568.8)。
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是以国库为中心,构建连接
财政、国税、地税、海关、财政监察专业办和各商业银行的
横向网络,同时借助参与联网各方自身的纵向网络形成覆盖
市区两级网络平台,其应用系统实现了税款征收无纸化、税
款解缴一体化、财政拨款实时化和收支对帐电子化。系统设
计摒弃了以往单一面向业务处理的模式,采用面向统计分析
的模式。系统把财政收支过程中的业务数据集中沉淀在信息
交换处理中心,运用统计分析和信息管理技术在财政收支对
账的整体框架下,实现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宏观经济运
行态势跟踪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先进手段
。系统在业务功能方面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税
款实时划解入库,非税收入的收纳实现电子化处理。②财政
拨款实时到账,除了实现传统财政拨款业务,还在国库单一
帐户体系下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③退库更正业务实现
了电子审批和实时处理。④为财政、税务部门提供一套翔实
、准确、及时的预算收支情况分析报表,有效指导政府决策
;为商业银行提供完整的纳税人历史纳税情况的统计报表,
有助于商业银行合理评估企业资信,有的放矢的开展银行中
间业务。⑤信息交换处理与资金汇划分离,使用信息交换平
台完成信息存储转发,使用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完成大额实
时转帐和资金清算。以上业务功能均是国内现有财税库行横
向联网系统所不具备的。系统在技术实现方面的先进性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应用平台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业务
流程定制与系统实现的分离。业务流程采用脚本语言描述,
由脚本引擎负责解释执行,从而实现的新业务流程的快速定
制开发。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多种通讯协议(TCP/IP
、SNA、MQ、TongLinkQ、X.25),支持多种接口报文格式(
定长报文、不定长带分隔符的报文、XML报文、带TAG的报文
以及混合格式报文)。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采用数字签名
技术实现身份认证,采用数字信封技术完成对称密钥的交换
。④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单笔业务的系统处理时间不超过
3秒,峰值处理能力不低于100,000笔/天。⑤具有良好的监控
能力,采用SNMP协议和ICMP协议实现系统故障报警和故障诊
断。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系统充分考虑到了各种
通信渠道的接入和各种报文接口的转换,设计实现了多种适
配器;系统充分考虑到了各种设备选型和系统软件选型对应
用软件的影响,设计实现了多个版本的核心处理软件。我们
在实施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工程的时候,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
,只需要做简单的系统配置和业务流程脚本的定制就可实现
。
该项目提供了一种布洛芬苯海拉明分散片,处方按
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布洛芬40%、盐酸苯海拉明
5%或枸橼酸苯海拉明7.6%、填充剂30%~43%、崩解剂5%~15%
、粘合剂2%~8%、表面活性剂0.1%~1%、润滑剂1.5%~4%和矫
味剂0.5%~1.5%;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乳糖
和甘露醇的至少两种,崩解剂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或
交联聚维酮,粘合剂为聚维酮K30,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
硫酸钠,润滑剂为硬脂酸镁和微粉硅胶,矫味剂为阿司帕坦
和甜菊素;该项目还提供了该分散片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
,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所得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外观美观,口感好,硬度合适,在20±1℃水中3分钟完
全崩解并通过2号筛,30分钟时药物溶出度均达到85%以上。
电阻壁模是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中重要的不稳定模
式之一,而不同电流剖面对电阻壁模的影响也是托卡马克实
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在圆柱几何位形下数值地研
究了delta函数和阶梯函数面电流分布对电阻壁模式的影响
,研究发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初始扰动位置无关,随时间演
化整个系统都是稳定的,且等离子体流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很
少。进一步研究了在考虑动理学效应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电
阻对电阻壁模式产生的强阻尼效应。研究发现电阻壁模在等
离子体电阻层内部好的平均曲率存在下,比理想流体假设下
用带有快离子稳定的漂移动理学理论已预测的,会更充分地
被稳定。当等离子体电阻减少时,电阻层的稳定作用更强,此
结果有利于高温聚变装置的反应堆的测量。
本项目使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手段结合生命科学、化
学科学、物理科学及信息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自主研发了
多种创新型低成本微流控芯片制备方法,开发了不同的微流
控芯片的功能模块,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成功建立了适用
于药物筛选、细胞操控和研究、疾病监测的高通量、大规模
、多通道的微流控芯片平台,在研究细胞间通信,细胞异质性
,药物筛选,病毒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以
上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在微流控芯片技术、生物仿生材料开发、环境监测和疾病
诊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地进展。主要的科研贡献1成功研发
了基于印刷电路板蚀刻技术的两套新型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方
法。该方法毋需传统洁净室设施的芯片设备,使用单步光刻
技术,具有低成本、简单、稳定、高效、无毒的特点,制作的
模板可反复利用,有利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大范围的推广,提
高了芯片制作的效率。2.建立了多种具有实用性功能的新型
微流控芯片模块以及集成化的微流控芯片平台,实现了芯片
内微球以及细胞的捕获、操纵、固定和释放,形成了大规模
的检测阵列,利用纳米材料荧光信号放大的原理,适用于复杂
样品的平行、多通道、快速检测。实现了芯片内流体浓度梯
度的可控化操作,为药物筛选和细胞微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可
靠的技术平台。3.在细胞研究方向,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
操控和微环境控制平台,主要针对细胞对药物和机械刺激的
响应以及引起的周围细胞通讯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为该领
域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在细胞特异性方面,形成的大规
模单细胞的阵列,为细胞群间单细胞特异性的钙离子通道响
应研究提供了高效快速的科研手段。在药物筛选方面,高通
量、大规模的创新性微流控芯片的应用,为癌细胞的研究提
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4.在疾病检测方向,成功建立了高灵
敏度、高特异性及高通量的病毒检测及分析平台。利用先进
的探针设计技术,特异性地识别和检测样品中的病毒。该技
术体系将微流控技术的微量分析及物质传递信号增强性能、
微阵列技术的高通量分析、微珠非均相识别技术及纳米识别
信号放大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构建了一种能广泛应用于
医学早期诊断、环境监测与保护、卫生检疫、生物战剂的侦
检等重要领域的新型芯片检测系统。5.研发了拥有多项专利
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和检测手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成
果及影响:在2002-2013期间,发表与课题相关论文20篇,获
得授权9项发明专利(包括1项美国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
奖项:2007年深圳市科学技术创新奖2006年香港工商业奖-
科技成就大奖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几年来在各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
技术。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虚拟现实
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以潍坊学院校园环境为虚拟空间,以VGS技术为基
础,设计实现了潍坊学院虚拟校园导航系统。项目包括虚拟
校园的三维建模、交互式导航,并实现了虚拟校园的网上发
布。确定了以VGS技术与JavaScript脚本相结合的技术方式
为主要开发手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GoogleSketchUp和3
DsMax相结合的三维场景建模方法。重点研究并实现了虚拟
校园交互式导航系统,从需求出发介绍了虚拟校园导航系统
的总体设计规划及实现的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潍坊学院
虚拟校园,讲述了虚拟校园三维模型建立方法及交互式导航
设计方法。实现了自主漫游、自动漫游、语音解说、文字介
绍、鸟瞰图、按建筑及教学单位导航以及二维地图导航等功
能。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人工智能
和模式识别等多技术,以皮厚水果(柑橘)和皮薄水果(苹
果和梨)为研究对象,以糖度、酸度和维生素C为检测指标,
从水果内部近红外光谱响应特性入手,研究了水果内部品质
近红外光谱有效信号提取方法、寻找出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
测优化参数组合,建立了水果内部营养品质无损检测用稳定
数学模型。
该项目以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为核心技术体系,项
目由视频结构化描述专用终端、异构多媒体数据混合数据库
、警务知识库、信息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评估平台组成。该项
目基于视觉语义感知和服务标准体系,将结构化数据检索与
视频数据关联查询等技术与实际警务需求相结合,形成典型
警务应用的数据架构和数据模型;系统能够通过视频结构化
描述关键技术,从典型警务应用视频中获取关键信息并构建
完整语义数据;专用的结构化描述终端综合了高效的视频内
容表达和低廉的部署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体统通过警
务知识库和异构多媒体数据库对海量监控视频和语义数据进
行融合存储,并提供检索、推理和研判等专用工具。该项目
在包括交通、治安、刑侦等警务方向都有成功应用,为下一
代视频监控网络的升级、相关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产品标
准和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以及警务视觉语义感知系统在全国
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效提升了我国社会
公共安全领域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打防控管及安全维稳的能力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视觉语义感知和服务系统具备如下
主要功能:在智能交通场景下,系统能够对卡口和电警获得
的交通图片进行目标的精细化结构化描述,通过结构化信息
能够根据车牌、车标、车型和车颜色等信息对海量图片进行
筛查,或者通过非结构化的特征描述对大规模图片数据集进
行图像检索,协助对肇事车辆进行轨迹查找。在治安监控场
景下,系统实现了在超大规模人群拥挤状态下的人流精确统
计与状态分析,可有效为公安干警提供及时预警,预防群体事
件的发生。同时系统能够使用在线或离线的方式对标清或高
清视频中的人车物进行实时提取和特征计算,实现兴趣目标
可检索、可分析、可关联、可追踪。系统实现对目标进行关
联分析,可以在秒级对摄像头的同一目标进行关联和轨迹追
踪。该平台针对监控网络中的摄像头进行事后视频侦查,辅
助侦查员快速发现有效线索,为建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
供了技术支撑。在刑事侦查场景下,系统从视频侦查业务流
程出发,提供一组面向图侦应用的视频解析工具集,包括视频
快速拷贝、转码、视频浓缩、视频检索、视频处理、视频图
像增强、视频结构化描述等核心服务,成为视频警务工作的
有效支撑手段。该系统面向警务应用,能够从网络媒体和监
控视频中对特定目标进行快速查找,同样可以用于网络侦查
工作中的网络音视频筛查处理。系统可以实现针对特定对象
的视频片段快速查找。视觉语义感知和服务系统在苏州、辽
源、宝鸡、乌鲁木齐4个地级市,并在黑龙江、新疆、陕西、
江苏等下属6个县市进行了示范应用。项目成果还应用于大
量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系统提供了一
系列的技术和工具提高办案效率,从视频采集、解码到分析
检索,公安干警可以在短时间内从海量视频资料中获得有利
的线索,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在江苏太
仓纵火焚尸案、安徽涡阳交通肇事逃逸案、河南固始6-22爆
炸案、广西桂林9-9爆炸案等一系列案件中,本项目的科研成
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案件侦破的效率。本系统
的成功应用和推广,在提高信息警务实战的技术保障能力,提
高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民警的综合
素质,保证社会安全稳定,促进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等方面起到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以双行星排和双电机为特征
的深度混合动力系统,在动力、效率、体积、重量、成本方
面取得突破。装置实用两个行星排,分别用于动力分配耦合
和电机的减速,发动机同驱动轮在机械上完全解耦,使发动机
能够工作在最佳状态。带发动机锁止功能的新型动力总成装
置,实现了纯电动时双电机同时驱动。总成采用两个电机分
体式结构和两个行星排浮动式结构,降低了混合动力总成的
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保证了发动机和电机的高效
运转,实现了工作状态平稳转化,使汽车具有纯电驱动、混合
驱动、停车充电、插电、回馈等工况;提高了车辆的动力、
经济和排放性。截止2012年底,为黄海客车的12m城市公交车
安装系统63辆。在唐山公交运行平均油耗为22.4L/100km;参
加2012年杭州新能源公交客车创新大赛获得技术创新奖,油
耗为23.7L/100km;目前公交车辆运行平均行驶3万多公里,动
力性经济性良好,运行可靠。新系统需在如下关键点上取得
突破:1)兼备动力耦合装置、变速器和离合器三大总成的功
能,便于在汽车上布置和安装;2)发动机独立于车轮在高效区
域运转;3)发动机的动力主要靠机械方式传递,只让一部分动
力经过机电转换,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4
)模拟发动机制动,汽车的缓减速动能回馈;5)系统本身可作
为电控自动变速器(ECVT)使用,配上动力电池(或超级电
容)便形成混联式混和动力系统。
临床使用的各种型号的心电图机,一般都配有3组共
十根导联线,其中,一组为六根胸前导联线,一组为上肢左右
手电极夹联线,另一组为下肢左右脚电极夹联线。由于导联
线根数较多,且每根线头上分别与电极吸球或电极夹联接,加
之联接的导联线长度不一,导联线又通常是放在检查床上,检
查时随手拿起,检查后又随手放在检查床上,造成十根导联线
相互缠绕、扭结在一起的问题,给心电图机的操作者增加了
劳动强度、特别是不能提高大批量体检时的工作效率。心电
图机导联线分线装置盒的应用研究,是根据心电图机10根导
联线的连接部位,分别设计制作胸前导联分线盒、4肢导联线
电极夹装置盒。胸前导联线分线盒为半圆形中空盒体,六根
胸导联线头通过盒体后端的孔槽分别穿出盒体前端孔与联球
联接。四肢电极夹导联线盒为长方形两个盒体,盒内设置两
个插槽,分别放置上肢左右手电极夹和下肢左右脚电极夹。
该装置实现了心电图机导联线分线分类的操作,不仅解决了
我们操作中导联线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操作
中不断暂停把缠绕、扭结在一起的导联线梳理分开及导联线
常被检查者身体压在下面长期操作中拉线梳理造成导联线的
损坏问题。特别是胸前导联安放时,不需查找吸头表示,操作
时只需按盒面孔上的标示部位上的定位吸头抽出导联线,操
作简便快速准确不出错,时间比原导联线方式安放时间提高
3-5倍,工作效力明显提高,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产生
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该项目
创造了一种在通用心电图机设备上实现专用导联线分线装置
的经济、方便的解决方法,实现了心电图机合理配置的应用
,导联联接部位轻松快速安放完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心电图
机导联线在操作中不能完全满足的问题。该装置实现了批量
心电图检查及临床现场抢救及危重患者时,轻松快速准确安
放导联,为临床抢救处治患者争取时间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0年研制完成后,相继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
医学健康体检中心、西山区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经过3至4
年完成2万余人次的操作应用。结果满意。该装置于2013年
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装置结构设
计合理、创意先进,方法科学、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安
装拆卸便捷、轻便小巧,外出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快捷、准
确安放导联联接的优点,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方法达
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应用推广前景好。
该项目主要技术为在冰淇淋奶料中均匀地添加微小
冰粒。使用国内首创专用设备、专用凝冻机、特殊工艺,可
以使冰粒破碎至0.2mm-0.5mm,并均匀添加至冰淇淋中。不仅
突破以往技术难题,而且改善了冰粒粗糙、产品中冰粒过大
等关键问题。目前添加后冰淇淋层次感更强,使高档冰淇淋
在食用时前段保持产品香浓感觉,后段因微冰粒溶解产生清
爽感,是以往产品所达不到的效果。产品奶料与微冰粒比例
为1:1,冰粒大小为0.2mm-0.5mm。
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管内裂纹检测分为两个过程
:裂纹的粗定位和裂纹的检测。基于最优效率原则,粗定位
只是粗略的搜索管道内部,寻找疑似的缺陷位置,划定机器人
自动检测的范围。之后再交由管道机器人的检测系统,进行
进一步的精细检测。此外,设计了一种主动轮式驱动的管道
机器人样机,搭载管内裂纹检测模块,开展了管内裂纹的识别
、分析和检测实验,以验证其在管道内部检测的可行性。本
项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了目前天然气管道泄漏
的主要原因、对比分析了主要的几种非开挖管道内无损检测
方法,确定了本研究开发磁粉结合视觉检测技术的主动式管
道机器人系统工作目标;(2)研究了使用磁粉检测和视觉检
测结合的MVEM管内检测装置,开展了人工磁粉检测实验和旋
转磁场检测实验;(3)对管道内裂纹进行粗定位、提取、分
析与评定,使用迁移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模型,以识别管
道内的裂纹,并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检测到的裂纹进行分析
。结合了已有文献中的裂纹评估方法,对视觉检测结果进行
评定;(4)开展了管道机器人管内运动仿真计算,对其结构
进行了优化,设计了管道机器人样机,通过实验论证了管道内
部使用磁粉检测和视觉检测的可行性。2、技术关键(1)磁
粉探伤中的电流磁化方法是利用通电电流在其附近空间中产
生的磁场实现对构件的磁化。由于旋转磁场是在一定范围内
不停的改变磁场方向,一次磁化操作就能检出任意方向的缺
陷,能明显的提高检测效率,因此本研究的管内检测装置励磁
部分使用交叉磁扼,用于产生上述旋转磁场。(2)随着近些
年高级语言和计算机硬件性能的发展,视觉检测的主要限制
因素已经不再是计算机的算力。因而检测领域出现了大量使
用视觉处理的研究。与超声、涡流等检测技术相比,视觉检
测的数据具有直观的特点。选取适当的背景和光源,结果具
有较高的可信度。项目针对天然气管道内部环境的特点,设
计了视觉检测装置。经过实验验证,能够完整的采集到设计
目标区域内的图像,为裂纹检测提供了数据基础。3、技术路
线本项目针对城市天然气铸铁管容易出现的腐蚀、裂纹等问
题,通过对管道面积型缺陷与体积型缺陷漏磁场建模与仿真
的研究,探究了管道常见缺陷萌生与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
上开展了磁激励检测技术研究,揭示了管道不同缺陷在励磁
检测方法中的特征。基于励磁检测技术与计算机视觉技术,
研发了励磁检测与视觉图像识别相结合的MVME管内检测装置
。基于大量管道内缺陷图像,完成了裂纹缺陷识别神经网络
的训练。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搭载MVME装置的管道机器人以
及全尺寸管道实验平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MVME装置的实
用性及有效性。4、创新性(1)形成城市燃气管道裂纹缺陷
检测理论与检测方法。管道应力是形成管道裂纹的主要原因
,通过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裂纹萌生、发展、开裂
过程的特征,分析应力、管道、裂纹的耦合作用关系,初步掌
握磁粉检测所采集信号的特征。采用基于磁粉检测技术的浅
层裂纹检测(包含表层和近表层裂纹),结合视觉采集系统
,并对图形图像进行处理,综合运用磁粉探伤、裂纹影像识别
技术,形成城市燃气管道缺陷初筛、复检与定位的新技术。
结合相关工程运用,形成城市燃气管道裂纹缺陷检测理论与
检测方法。(2)形成城市燃气管道检测机器人样机,进行城
市燃气管道检测。结合团队前期研制的大量管道机器人样机
,通过分析管道机器人与检测单元耦合作用力学、控制学以
及工程工艺,形成城市燃气管道检测机器人样机。通过实验
,得到城市燃气管道机器人检测数据,通过对检测得到的信号
进行提取、分析与评定,得到管道缺陷的详细特征,为城市燃
气管道的寿命预测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持。5、应用前景管道
运输的能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成为影响国家安
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管
道安全不仅仅是保护管道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保障广大
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公共安全,保障的是国家经济安全和
社会稳定。城市燃气管道存在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管道安
全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安全。然而针对城市燃气管道管
径小,弯管、分支管、变径管、阀门等障碍众多的特点,传统
检测手段很难进行内检测。通常城市燃气管道的检测采用地
面初探、开挖检测、修复填埋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效率低、
成本高,且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对管道造成二次破坏。
定强度的微波,既能使氖灯发出的亮度与微波强度
对应,又可以使微波接收天线产生与微波强度对应的电压,亮
度或电压与微波强度相关,微波强度与水分相关。煤炭微波
漏能法水分在线检测仪工作时微波透过含有一定水分的煤粉
,微波能量会被煤粉中的水分子高速震动摩擦而消耗,含水量
变化使得漏过煤粉的微波强度变化,同时氖管发光亮度也发
生变化,通过检测发光强度的变化,测得漏过煤粉的微波能量
变化,即可反推出煤粉的水分含量。该设备主要功能系统组
成共11部分,包括标准微波源、电路控制板、微波发射天线
腔、校正腔、试样腔、漏能光电转换腔、A/D转换等。实现
了检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每分钟可完成10次样品水分测
试;消除原微波法瞬时检测时产品温度、产品密度、产品中
无机盐类小分子物质、蛋白质类大分子物质等对实验数据的
干扰,使水分检测精度达±0.1%;易于移动实验,便于生
产现场操作;解决了实验室用烘干法样品需粉碎等繁琐操作
过程,人工测量劳动强度大;取样数量的限制导致样品代表性
差;操作周期长,结果滞后,无法与生产同步进行物料品质监
测等问题。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为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项目,编号:20080311036-1。2006年以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
征在我国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课
题组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山西猪群进行了该病的流
行病学调研及免疫应用研究。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用光
镜和电镜观察到该病毒对猪体组织和细胞的损伤特点;PCR检
测病猪PRRS病毒感染率为:规模型猪场24.08﹪、散养户23﹪
、变异株39.82﹪,并且2010年和2011年感染率明显降低;ELI
SA检测非免疫猪群PRRS抗体阳性率为35﹪。从山西发病猪群
中分离出5株PRRS病毒,获得的5个ORF5基因序列之间氨基酸
同源性为ORF5基因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7.7﹪~99.5﹪,与欧洲
型LV毒株为63.3﹪~64.0﹪,与VR-2332毒株为88.6﹪~89.2﹪,
与变异株为97.7﹪~99.3﹪。5株病毒Nsp2基因部分序列之间
同源性为93.5﹪~99.1﹪,与VR-2332毒株为77.8﹪~79.0﹪,与
变异株为95.3﹪~98.4﹪,5株病毒Nsp2均有2个部位出现缺失
,即Nsp2基因分别为编码1个氨基酸的3个核苷酸的缺失和编
码29个氨基酸的连续87个核苷酸的缺失。证明山西流行毒株
属于美洲型第一亚群,与PRRSV的变异毒株亲缘关系较近,确
定了2种最佳免疫程序。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查明山西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特点、感染情况、破坏组织病理和
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征。分离出5株PRRSV,揭示了山西株OR
F5基因序列和Nsp2基因部分序列发生遗传变异情况,证实了
免疫现行疫苗JXA1株JXA1-R株、CH-1R株、Ch-1a株的有效性
。描绘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消长规律
曲线图,取得了控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技术。④技术的成熟程度
,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猪PRRS病毒
、抗体、基因序列分析是一套成熟技术,研究的免疫程序适
用于所有猪场,通过在试验猪场应用安全有效。⑤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共在30个规模化猪场,45个散养户的53万头猪
中应用,使母猪抗体阳性率达96.1﹪;仔猪抗体阳性率达92.7
﹪;肥猪抗体阳性率达97﹪,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由于课题
研究条件和经费的限制,免疫试验没有做攻毒试验。⑥历年获
奖情况: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猪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项。
简要技术说明该课题是基于我国玉米种植、生产、
流通运行模式、技术发展现状的需要,在已建立的玉米新陈
度判别目视法的基础上,利用电子和光学技术和染色液的光
学特性及相关参数与玉米新陈度的关系,研制开发了玉米新
陈度快速判别检测仪,确定了玉米新陈度快速判别仪器检测
方法,开发了仪器用专用试剂和配套的检测用具,实际应用
和示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主要技术
指标:检测玉米新陈度的准确率≥85%;测定时间≤20min;样
品用量≤20g,目前,国内外没有同类型产品,该项技术填补
了我国的一项空白。技术应用前景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
储备粮系统,中央储备企业和代储企业数千家,还有地方储
备及一些大型粮食集团所属储备库。除粮食仓储企业外,其
它与粮食流通相关的企业如粮食贸易企业、批发市场和期货
交割库等也有需求,因此该技术的市场需求大,成果和产品
有了市场需求,就会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促使该成果和产
品商业化和产业化。这样既解决困扰粮食仓储企业多年的新
粮快速判别难题,又为仪器生产企业提供新技术和新产品,
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检测仪还具有快速、稳定、
操作简单、样品适应性强、检测成本低等特点,适用范围广
和规模大,适合于现场收购、玉米收储企业及加工质量检测
与控制和市场监督检查,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
用前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建立应用示范库,通过示范工
作吸取了技术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了课题技
术成果的适用性,完善了检测技术,其中检测专用试剂属新
产品,配制技术成熟,成本低,易于产业化。另外课题研究
采用“技术研究、仪器开发生产、用户示范相结合”三维一
体的研究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组织参与各种
形式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进一步完善该项目技术和产品,结
合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推行粮食质量控制技术的标准化,加
强组织和行政参与,充分依靠各级粮食部门的行业优势,发
挥技术使用单位积极性,加大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实现该项
目技术成果的大面积技术推广和应用。
1.一种辅助检测垫的制作方法,所述辅助检测垫上
开设有用于检测机械零件端面上的各种孔或者槽的形状、大
小和位置关系的检测孔,所述辅助检测垫为DMD绝缘纸材质的
辅助检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覆盖D
MD绝缘纸,将面积小于机械零件的合格品端面的DMD绝缘纸覆
盖于所述合格品端面上;2)敲击制孔,对所述合格品端面的孔
或者槽的边缘部位进行敲击,从而使所述DMD绝缘纸与所述孔
或者槽相对的部位复制出与所述孔或者槽的形状和大小完全
相同的检测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检测垫的制作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DMD绝缘纸的面积大于所
述合格品端面,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敲击所述合格品端面的
边缘部位,从而制作出与所述合格品端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
相同的辅助检测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检测垫的
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11)胶
水涂覆,将凝固之后可使所述DMD绝缘纸变硬变脆的胶水涂覆
于所述合格品端面的边缘部位和所述合格品端面上的孔或者
槽的边缘部位;所述步骤2)之后还包括步骤:3)将完成敲击
制孔的辅助检测垫从所述合格品端面取下。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辅助检测垫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为50
2胶水或者302胶水。
传统非连续性分析方法(如离散元法、非连续变形
分析法DDA、关键块体理论等)适合于解决复杂节理形岩体
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但在解决非线性材料力学响应、非线
性断裂破坏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本项目研究了一种新的
非连续变形分析法,即可渐进破坏的离散体模型方法,通过在
传统DDA法的类似有限元法计算框架中,引入非线性块体位移
插值模式,较好地解决块体材料弹塑性变形、非线性断裂破
坏等预测分析难题,主要包括:(1)确立了以无网格法和自
然邻接点位移插值技术为主的高阶位移插值模式,可以满足
非线性材料力学响应、非线性断裂破坏描述要求;(2)成功
建立了混合多位移模式的离散体计算模型,可以同时兼顾块
体线性模式与高阶非线性位移模式各自的优势;(3)基于断
裂力学理论和无网格插值计算的灵活性,实现了块体内非贯
通裂缝的扩展、交叉、分离与弥散裂缝形式等分析功能。利
用上述计算方法模型,对边坡渐进性破坏演变过程进行了有
效模拟分析,以及岩体断裂破坏室内模拟实验,今后可以进一
步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地质灾害预测分析,有益于勘查设计工
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2D位移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
,在进行测量时把2D位移传感器置于被测点的上方,使2D位移
传感器与被测点的距离刚好在2D位移传感器测量范围的中间
点上,测量系统,用于接收和处理2D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数据,
然后根据需要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飞机蒙皮铆接表面
质量的各种技术指标参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测量功能
多,效率高,可靠性好、使用简单,同一测量方法就能替代原
来多种测量方法和多次的测量,提高了飞机蒙皮铆接装配的
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
该成果研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理诱杀设
备,集成杀虫灯、测报灯、农林小气候系统、色板及诱捕器
等物理诱杀设备,获得专利授权17项,并形成产业化,首创由
单一设备向系统集成的转化。以济阳县稍门示范基地为代表
,对有机水稻主要害虫生活节律、发生、蔓延和危害进行实
时监测,研究取得了水稻病害虫与气候因素、土壤水分变化
之间的规律,形成完善的有机水稻主要害虫的预防、监测系
统。基于水稻病虫害监测预防体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水稻
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体系,形成成熟的有机水稻物理防治解
决方案,不仅为农业领域其他作物知识库的构建提供构建模
型,也会促进农业知识信息化建设。
(一)主要技术内容1.金汤复合调味品生产关键技术
研究本项目先将金瓜粉、多糖、黄灯笼椒等经过混合、均质
等处理,得细混料。重点对细混料进行高压脉冲破壁工艺研
究,通过研究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冲宽度、金汤呈色底
料添加量对金汤复合调味品的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
工艺参数1套,并对产品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
,本项目研究制备的金汤复合调味品色泽金黄、稳定性强,克
服了传统以β-胡萝卜素调制的色泽因受温度影响带来的不稳
定性。2.杂粮复合调味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本项目先将杂粮
经过浸泡、漂烫、蒸煮、粉碎等处理,再将杂粮混合料进行
酶解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杂粮块状物,重点对粉碎后的块状
物进行挤出重组工艺研究,通过研究杂粮粉末水分含量、挤
压温度、螺杆转速和重组米添加量对杂粮复合调味品感官品
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1套,并对产品品质进行了对比
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本项目研究制备的杂粮复合调味品在
煮制过程中能保持色泽的稳定性,不会随着煮制时间延长而
褪色,同时杂粮不易软烂,避免了糊锅的现象。3.果蔬复合调
味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本项目先将番茄清洗干净,漂烫去皮
,去籽后打浆过滤,煮沸进行浓缩,冷却后分装于发酵罐中,重
点对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
间、发酵温度和番茄酱添加量对果蔬复合调味品感官品质的
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1套,并对产品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本项目研究制备的果蔬复合调味品兼有新
鲜番茄和发酵番茄的独特风味,酸爽持续性好,还能保持色泽
的稳定性。(二)知识产权情况202011348289.8一种金汤呈
色底料及其制备工艺202011450374.5一种杂粮火锅底料及其
制备工艺202022752000.0一种固态油脂的融化装置2020227
58626.2一种火锅生产用模具的清洗杀菌装置202022758629
.6一种油脂的加热盘管202022752016.1一种智能电子秤202
022751999.7一种自动识别的物料装置(三)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研究清汤复合调味品生产关键技术3项:金汤核心底
料生产关键技术1项,杂粮核心底料生产关键技术1项,果蔬核
心底料生产关键技术1项。开发金汤复合调味品3个:柠檬金
汤、三鲜金汤、酸辣金汤。开发杂粮复合调味品3个:黑米
黑豆、玉米小米、红豆薏米。开发果蔬复合调味品3个:日
光番茄、松茸菌汤、白果鸡汤。形成三大类9个产品配方和
生产工艺9套,建立示范生产线1条。(四)应用推广与效益
情况目前,四川味滋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该项成果转化生
产,生产工厂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新产品经生产推广
后,市场反应较好,据统计,2019年本成果研发产品生产量为
270.1吨,2020年生产量为582.3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59.
2万元,新增利润195.92万元。
项目主要研制了无线射频同步模块、新型三相交流
模拟源、便携式智能站计量二次系统现场校验装置、手持式
智能站计量二次回路现场校验仪、客户端管理软件五大部分
,将多种模式(在线和离线)、多种功能(误差测试和质量
分析功能)融合为一体,实现在线和离线状态下测量智能站
计量二次回路综合误差测试、数字电能表误差测试、模拟量
输入合并单元误差测试、三相交流模拟源及数字电能质量分
析等功能。此外本项目开发了电能计量管理客户端软件,在
PC端提供彩色图形操作显示界面,与现场检验仪对接实现电
能表检测计划下达、数据上传、数据管理等功能,供管理人
员分析。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家级
专业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篇,研发便携式智能站计量二次系统
现场校验仪1套,研发客户端管理分析软件1套。本产品经教
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检索,结果表明: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项目创新点:(1)新型三相交流模拟源采用数字功率放大
技术,实现稳定度优于0.01%的标准模拟量输出。(2)基于
无线射频同步控制技术,实现脉冲信号无线传输,通讯距离达
到1000m、时间同步精度优于1μs。(验收意见可多写)201
7年05月便携式智能站计量二次系统现场校验仪在国网长治
供电公司实现了全面应用,现场采用多种方式测试了多条回
路,分别在变电站投运前、停电检修和在线运行时测量计量
二次回路综合误差、数字电能表误差、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
误差、数字电能质量和接线状况,操作人员根据测试的结果
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地检测判断出二次回路运行状况良好。
1、机器翻译技术及机器翻译内核。景极其广阔。
虽然,我们目前的机器翻译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离
用户要求还很不够。因此,公司将利用自身在机器翻译技术
上的领先优势,更深层次地研究以汉语为核心的机器翻译技
术,开发研制多种外语对汉语和汉语对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
内核,使机器翻译技术在译文质量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在机
器翻译软件的体系结构方面,将充分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开放
性是使我们系统长期保持先进水平的重要保证,即系统所采
用的总体处理模型能不断地容纳新的技术要素,可以扩展到
更多的语言种类,并能在此基础上能衍生出更多的语言信息
产品。2、机器翻译相关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虽然有强
大的市场需求推动,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却一直没有取得实
质性突破——全文自动翻译软件的准确率普遍不到70%,不可
能真正克服不同语言交流的障碍。公司将加强相关领域技术
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如跨语言检索、计算辞典学和辞典辅助
编纂、高级翻译工作者平台和其他自然语言处理产品等,为
不同的应用和环境提供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信息产品及相关
解决方案。3、网页自动翻译软件。为了克服因特网上的语
言交流障碍,机器翻译技术在经历了几次发展低潮之后,再次
成为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国际化热点。我们将利用自身先
进的机器翻译技术,结合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发基于
因特网的翻译软件,翻译服务器,提供网页自动翻译、基于设
立一个翻译网站,从而使人们可以跨越语言障碍,透过因特网
自由地获取和交流信息。
基于自主研发的全球海表观测基础数据集中海表温
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吸收引入并优化改进了国际先进的海表
温度偏差订正和格点重建技术,从而建立了国内首套全球海
表温度格点重建数据集(V1.0)(1900-2018年,月尺度,2o
×2o)。优化改进的偏差订正和格点重建方案能够吸收
引入更多的有效观测(特别是中国近海的浮标观测资料)用
于全球海表温度格点重建数据集的研发,且重建结果与国际
同类产品的质量相当,能够较好地反映全球海表温度的历史
演变、空间分布特征。2019年10月,该数据集通过专家论证
,11月,围绕方案和数据集研发开展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青年
科技基金课题在结题验收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研究数值预报模式的图像产品从收集存储到三级平
台共享的通用技术框架,研究可扩展的模式产品通用存储方
法,研究模式图像产品在三级平台上的应用共享方法。实现
数值预报模式图像产品收集存储共享的通用流程,建立产品
数据库,制定产品的文件名命名存储规范,最终在三级平台上
面向全省提供西南区域SWC-WARMS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和欧洲
集合数值预报产品的共享展示。
本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项目
借鉴人类智能生成机制的转换过程“数据-信息-知识-智
能”,探索机器人智能的演化机理,研究机器人自主知识获取
及自主行动推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形式化描述机器人自
主知识和自主行动推理的逻辑框架及其语义解释模型。扩展
情境演算,把感知器(传感器)加到情境演算行动理论中,建
立一个能够形式化描述传感器、知识和感知行动的逻辑系统
;提出一种与经典方法完全不同的语义解释——基于感知数
据的语义解释,这种语义解释把感知器的输出信息映射到逻
辑系统的公式中,从而把公式解释成知识。(2)研究机器人
自主知识的生成方法。提出机器知识和机器信念的概念、机
器知识生成和更新的方法、从感知数据到机器知识的自动转
换机制;并提出基于模糊关联规则和决策树的图像自动标注
方法、集成多种查询方式的图像语义检索框架。(3)研究
机器人理解知识的模型和方法。提出形式化描述机器人理解
知识的方法,给出明确的关于机器人理解知识的形式化定义
,构建一个知识理解模型,展示知识理解模型的具体应用;并
提出混合生成式和判别式模型的图像自动标注方法,从图像
数据库中学习语义概念。(4)研究人机交互和问题求解方
法。提出带有知识服务的物联网,为人机交互及机器人之间
的信息传递提供支持;提出了一种用于确立问题框架中问题
领域因果行为的形式化验证方法,为问题渐变的实现提供保
障;对已有的面向问题的计算机辅助软件需求工程工具进行
扩展,提出基于人机交互的计算机辅助软件需求分析工具。
依托本项目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3篇,E
I收录7篇,CPCI收录2篇。本项目的主要成果可应用于形式化
描述机器人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自主知识生成、知识理解、
自主行动推理、图像语义映射、文本分类等相关领域,对于
提高机器人的自主能力和智能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
用前景。
一种投影管,投影管玻壳的负曲面涂有荧光粉,投影
管管颈部涂石墨,管内镀铝膜,投影管尾部安装电子枪,电子
枪由调制电极(G1),加速电极(G2)、第一阳极电极(G3
)、聚焦电极(G4)、第二阳极电极(G5),加速电极(G2
)、第一阳极电极(G3)构成预聚焦,第一阳极电极(G3)
、聚焦电极(G4)构成辅助透镜,聚焦电极(G4)、第二阳
极电极(G5)构成主透镜,32KV阳极电压加在第一阳极电极
(G3)、第二阳极电极(G5)上,7—9KV聚焦电压加在聚焦
电极(G4)上。本发明具有高聚焦电压,单电位静电聚焦电
子枪,预聚焦作用增强,提高了投影管的清晰度,适应生产16
、19、22厘米等多规格的投影管生产。
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历史时期,赛
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深入
研究并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从理论知识到实践验证、如
何从战略思想到具体操作等问题,凭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跟踪研究成果以及对相关传统产业的研究积累,形成专著《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以下简称《应用实
践》)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管理实践》(以下简
称《管理实践》),目前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应
用实践》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
兴产业发展与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
的深度研究,力求为政府机构、产业园区、相关企业以及关
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产业状况、明晰空间
布局、掌握产业与应用趋势、把握产业政策要点和制定战略
发展方向提供帮助。《应用实践》以产业研究、应用解读、
政企管理、案例分析为线索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度阐述,共分
为四篇:产业篇对集成电路、软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
互联网、电子商务、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空间布局做了全面的总结与分
析,对产业发展趋势、未来走向做了科学的展望和预测;应用
篇对感知城市、智能电网、感知物流、感知健康、感知环保
、行业企业云、公共服务云、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范畴的现状、框架、重点领域进行了系统
的梳理;管理篇从产业政策、区域人才、园区发展、企业转
型四个层面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类园区和企业如何对重要
时期内的产业升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案例篇介绍了战略性
新兴产业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并提炼出其创新特点与
借鉴价值。《管理实践》汇集了光电、新材料、高端装备制
造、地理信息、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管理的最
新研究成果,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和管理创新的典型实
践。从促进产业发展与注重管理实践的二维角度,考虑产业
发展、产业承载、创新与转型的客观现实,立足于区域、园
区、企业的协同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与管理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的研究,是我国首
部系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其管理实践的高端文献。
《管理实践》以产业研究、战略转型、管理创新、人才战略
、案例分析为线索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度阐述,共分为五篇:
产业发展篇对光电、光通信、锂离子电池、新材料、高端装
备制造、北斗导航、地理信息、卫星应用、三网融合、低碳
城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空间布局做了全面的总
结与分析,对产业趋势、未来走向做了科学的展望和预测;战
略转型篇对区域、城市、园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
转型背景、面临的主要问题、转型模式、转型路径或策略进
行了系统阐述;管理创新篇从管理创新背景、面临的主要问
题、模式、实践四个层面对城市发展、园区运营、城市新区
开发、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中的管理新需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人才战略篇阐述了软
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
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关键
人才和发展策略;典型案例篇介绍了一些地区与企业在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管理创新中的典型案例、并提炼出其创新
特点与借鉴价值。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简称EPA)与
二十二碳六烯碳(docasapentaenoicacid简称DHA)是鱼油
中两个最重要的成分。前者具有心血管药理作用,而后者对
脑神经代谢具有促进作用。由于分离纯化手段及成本的限制
,在现有的鱼油类营养保健品中,二者不加分离的混合使用
,这可能带来某些副作用。因为鱼油中存在胆固醇,维生素
A、D,不饱和脂肪酸及重金属等,长期应用会导致超量副作
用。而且EPA与DHA药理功能不同,长期混合使用,其副作用
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将EPA与DHA分离并提高其纯度,成为近
年来生物分离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这是因为:首先,EPA与
DHA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必须加以分离;第二,EPA与DHA
分离后可制备成高纯度药品,这与普通营养保健品意义具有
不同应用层次;第三,EPA与DHA具有类似的结构与相近的分
子量,有效地将二者的分离,代表分离科技水平。EPA与DH
A通常与其它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鱼油中,一
般需将甘油三酯水解,得到EPA与DHA游离酸,再以甲醇或乙
醇进行酯化,得到相应的酯形式,再进行分离。现有的鱼油
中EPA与DHA酯分离方法多种多样,而有价值的分离方法有超
临界萃取,尿素结晶,分子蒸留,硅胶吸附,有机溶剂萃取
等。通常是将上述方法有选择地加以组合,来达到分离EPA
、DHA及其它组分的目的。分离过程复杂,效率低。本项目
利用分子筛为吸附剂吸附鱼油酯混合物,以超临界CO2流体
为溶剂,选用不同密度与温度分步洗脱EPA,DHA及其它成分
。在超临界条件下实现吸附、洗涤、洗脱及再生,其优点在
于充分利用分子筛(其原理类似于尿素结晶)的对不饱和双
键分子的选择性与超临界CO2对分子大小的选择性,使EPA与
DHA的分离变得简洁高效。分子筛基本成分是沸石,是利用
不同铝硅比的硅铝酸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致孔剂通过结
晶法制备,经高温碳化除去表面活性剂,留下具有一定规则
孔道的无机吸附剂。选用与EPA与DHA分子形状相近的分子筛
孔道,并经过孔道化学修饰,可选择性吸附EPA与DHA,再配
合超临界流体选择性洗脱,只需一步操作,就能得到高纯度
的EPA与DHA。将分子筛与超临界结合,实现EPA与DHA成功分
离。整个生产工艺简洁、环保。一个工艺可获得两个产品,
DHA和EPA纯度可控制在90%以上,产品的得率按粗鱼油中有
效成分计算可在80%~85%。●所属领域:生物、医药●项目成
熟度:小试●应用前景: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离中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合作方式:技术转让与专利(实施)许可。
合作年限10年以上。
可自已接点探火,穿过式探头对各种规格的金属管
材、棒材、线材、板材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结果由示波器扫
描或矢量显示,并具有声光报警,自动延时打标,分选、外接
记录仪自动记录等功能,检测进程中仪器主要故障自诊断、
报警等功能。
是专利。用于仿真参数修正。采用独创的方法对历
史数据对应的相关参数进行高精度的无偏估计:(1)设参
与最小二乘计算的数据样本有n个采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计
算得到各参数估值;(2)计算样本数据平均偏差;(3)从i
=1……n循环如下处理:计算各点偏差;如果点偏差过大,判
定是否为失真数据,如果是失真数据,则滤除;(4)得到过滤
后的数据样本个数n1,设初始参与计算的总样本数为n0当n1
<0.67*n0或者n=n1时,则参数估计计算结束;否则:令n=n1
并返回(1),用这n1个数据样本重新进行最小二乘计算。失
真判定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的:点偏差>平均偏差*xs其中
xs可以是经验常数,xs>1。也可以程序自动调节,可用程序
根据每一遍滤除异常数据的比例来自动上下调节,可加入预
滤除步骤。Xs减少时,会加快滤除异常数据速度,但会增加过
度滤除的概率;xs增大时,会减慢异常数据的滤除速度。
本项目为会议智能中控系统,其用于会议场所的会
议系统控制,所述会议系统包括麦克风、功放、音响等组成
的音频信息子系统,表决/选举/评议子系统,所述会议系统控
制装置包括一个分别与所述音频信息子系统以及所述表决/
选举/评议子系统连接的中央控制主机,一个与所述中央控制
主机连接的系统控制主机,所述中央控制主机进一步连接有
一个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会议系统控制装置
,其将各会议子系统集中进行控制,使得会议主持者或者会议
记录人员只需要通过一台系统控制主机即可实现对麦克风、
功放、音响组合等组成的音频信息子系统,表决/选举/评议
子系统,以及摄像子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大大简化了会议设备
控制工作,提高了会议系统控制效率。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为辽西半干旱地区森
林的主体,其经营水平的高低对当地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目
前大部分已进入成熟期或近熟期,更新问题亟待解决。为此
课题组开展了辽西油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研究,本项目
属林业科学领域。本项目采取大量临时标准地调查的方法开
展油松天然更新规律的研究,通过固定试验地观测的方法研
究油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取得了如下成果:全面揭示
了环境因子对油松天然更新的作用规律,探明了影响天然更
新的主导因子;查明了油松天然更新的主要形式及更新幼树
的分布特点;阐明了不同疏伐强度、伐带宽度与天然更新质
量的关系,将疏伐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提出了保证油松天然
更新的伐带宽度;总结出带状采伐栽植阔叶树的油松天然更
新特点,提出了诱导针阔混交异龄林的技术方法;将辽西地区
油松划分为天然更新适宜类型、人工促进类型和不宜类型3
类;归纳出油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8种模式,提出了不同模
式的适用条件和主要技术指标。本成果为辽西地区大面积油
松林科学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国内同类地区的油松更新
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经多年研究与
推广,取得了显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线电导/电阻率仪(或水质监测仪),能对纯水和
一般水溶液的电导率值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在线电导率监
测仪与实验室用的电导率仪的设计差别较大,目前现有的实
验室电导率仪检定装置无法实现对在线电导率监测仪、水质
分析仪、在线电阻率仪的有效溯源工作,需要研制出相应的
新型校准装置。在线电导率仪器分布广泛,使用量大,校准溯
源需求迫切,同时为了提高我院相应的计量检定校准技术水
平,增加检定校准业务范围,通过本项目购置配件,研制组装
在线电导率仪校准装置,使之能够开展在线电导率监测仪、
水质分析仪(电导测量部分)、在线电阻率仪等新校准项目
,实现该类型仪器的有效量值溯源。
针对南方次生林面积大,普遍林分质量差,缺乏经济
和生态效益,其经营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况。国际热带木材
组织(ITTO)、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十二五”
科技支撑课题、中央财政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广
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财政专项、林业标准化等多
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先后立项支持了本项研究。研究以森林
可持续经营理论和近自然经营理念为指导,通过对南方次生
林典型特征、适宜经营物种选择、苗木培育、物种配置模式
和高效培育技术的研究,根据不同培育目标的需求在次生林
中引入目的物种,使林分资源品质显著提升、结构得到优化
,实现林分的更新转变,从而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
机结合,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创新主要包括:①经营理
念创新,提出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经营理念;②
经营树种选择创新,筛选出一批适宜南方低质次生林经营的
优良物种;③栽培技术创新,引入物种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生长量大幅提高;④经营模式创新,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经营目
标的5种经营模式;⑤标准体系创新,建立了南方次生林经营技
术标准体系和经营引入树种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历时1
3年,技术成熟,成果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系统研究了南方
次生林经营技术,创建了南方次生林近自然经营模式,提出了
次生林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理念
。在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引种非木质产品物种
和珍贵树种,使林农获得持续、稳定的非木质产品收入,林地
长周期经营的价值得以体现。2.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次
生林经营树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适宜次生林经营的
优良物种44种,其中乡土树种32种(含珍贵树种6种)、外引
树种5种、非木质产品物种7种;筛选出适宜城市景观林构建
和环境友好的树种103种。次生林经营引入物种保存率达到
90%。3.建立了次生林经营的5种配置模式:a)以生物多样
性为主要目标的多树种配置,生物多样性提高44.9%,木材年
均生长量提高66.2%;b)以大径材为重要培育目标的珍贵树种
配置,木材年均生长量提高48.9%,珍贵树种年均产值达到4
12元/亩;c)兼顾经济效益的非木质产品物种配置,木材年均
生长量提高51.5%,非木质产品物种4年后连年产出达76元~
205元/亩;d)以水源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水源林树种配置,土壤
有机质含量增加13.31%,平均地表径流量减少44.1%,pH、
溶解氧浓度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指标
;e)以增加碳汇为经营目标的树种配置,固碳能力提高15%。
设计“广东省碳汇林造林模式”119种。4.通过杉木阔叶树
混交空间结构分析研究,提出了杉木纯林更新转变技术,结构
得到显著优化。5.提出了南方次生林经营技术标准体系,建
立了南方次生林经营引入树种效能评价指标体系。6.建立林
业标准化示范区2处、试验示范基地7处,面积7600多亩。7.
制定《南方地区幼龄林抚育经营技术规程》林业行业标准1
项,《饮用水源林营建与管理规范》、《生态公益林非木质
产品物种培育技术规程》和《景观林树种选择技术规程》广
东省地方标准3项。8.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论文4篇,出版
《热带次生林经营》等专著2部。成果已在广东地区广泛应
用,也适用于华南南部地区。
本项目组提出了一种电池内压测量新方法,并据此
研制成一种新的非破坏性的电池内压测量仪器,具有测量精
确,操作简便,可自动完成电池内压全过程测量的优点达到了
国际先进水平,为国际首创,可用于镍氢电池的内压测量与研
究。项目创新:研制了一种可用于镍氢电池内压的非破坏测
量新仪器测量精确使用简便。
本项目适应印刷行业发展的需要,围绕智能印厂对
印刷设备的需求展开研究工作,着重演技了互联硬件接口开
发,软件设计、智能印厂关键技术研究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在硬件方面,本项目采用STM32
F767核心板为主的开发板作为设计的硬件基础,同时利用核
心板二次开发设计相应的母板通过母板与设备PLC相连从而
实现系统对印刷机设备的控制。然后,对采用的核心芯片添
加系统晶振和时钟晶振并分配I/O串口。接着,通过搭建网络
模块实现该装置智能系统与网络互连,数据沟通,采用ESP82
66无线模块实现创建本地服务器、连接Internet服务器、连
接无线WiFi局域网等功能,采用LAN8720A作为网线插口,实现
有线网络接入;2、软件方面,采用实时操作系统—uCOSⅢ,并
选用KeilMDK编译器来搭建核心芯片编译环境,采用STM32Cu
beMX对芯片I/O口进行分配并生成模板代码工程。3、印刷机
状态评估(1)针对当前大部分印刷机的运行状态需要依靠
操作人员经验来进行估计的情况,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研究
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印刷机综合状态评估方法。(2)由
于各因素的对于印刷机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在印刷机状态
评估方法里需要对印刷机各因素求取合理的权重。本文采用
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个因素的主观权重,改进层次分
析法相比于层次分析法省去了一致性检验,避免由于专家意
见差异导致的反复检验,同时该方法完全取决于专家主观经
验,能够较为便捷准确的计算出权重。采用熵权法计算得到
各个因素的客观权重,该方法完全取决于实际数据波动情况
,数据波动情况越大,权重越小。将两种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法
融合计算得到各个因素的综合权重。(3)研究开发出对印
刷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综合评估的系统。可以实现对
印刷机各因素数据的实时采集、波形显示、历史数据存储、
超阈报警和综合状态评估等功能。4、智能印厂关键技术研
究研究的工作和取得成果有:(1)本课题设计的搬运、翻
转工位在印刷机零部件的智能制造中有很大的作用,对自动
化生产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回转工作台的研发对于印刷机
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码垛机械
臂的堆垛对于印刷机零部件的入库有很大的帮助。(2)本
课题使用红外传感器作为机械臂的开发模块,很好的起到了
机械臂的开关作用。当有印刷机零部件时,红外传感器通过
光的反射来传递信号,控制机械臂的夹取和搬运。红外传感
器在印刷机智能制造工艺系统中运用非常广泛,它非常灵敏
,传递信号也很迅速、准确,非常实用。(3)本课题采用Ar
duino二次开发软件编程,对于学习过C语言的学生来说,Ard
uino软件并不难学。机械臂的运动用这种软件表达出来很简
单,只要在机械臂的动作组输入动作组的PWM即可。Arduino
作为一款开发软件,很适合大学生的开发利用。控制板的原
理也一目了然,模块位置非常清晰,特别容易使用。5、针对
印刷机机械设备中异常数据极为难以获取、并且其诊断的能
力不足的情况,设计出基于阴性选择算法的智能监测系统。
利用经过遗传算法优化的阴性选择算法对印刷机机械设备的
异常信号进行收集分析,系统的研究了故障信息的收集分析
处理,并且通过覆盖阈值的判定,将检测器的重复覆盖率大大
降低,极为有效的避免了无效检测器的产生,并且有效提高了
算法的检测率。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阴性选择算法在智能监测
系统的应用。主要成果如下:(1)对阴性选择算法进行了
改进,通过改变其特征提取最优解的条件,使其检测器的数量
与检测器的覆盖率关系不大。利用遗传算法改进了阴性选择
算法的判定。然后得出了阴性选择算法在监测系统中的不足
:1,特征数量的多少对其检测器数目有着巨大的影响2,生成
的成熟检测器存在极大的重复情况,不能充分覆盖非自我区
域,降低了算法的检测率。(2)根据改进的阴性选择算法,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可以不间断对监测位置进行故障信号排查
的一个系统。
X射线以其高分辨率、直观、快速等特性,在无损
检测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X射
线检测平台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工业无损检测装备。研究团队
开发了国内第一台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检测的大型X射线设
备。经过2代产品的迭代,目前正在开发第三代智能检测装
置,还设计了流水线式实时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知识产权
覆盖5个大洲。利用推杆传动代替了传送带或承载台,消除
了传送带和承载台对X射线透射的影像衰减和干扰,大大提
高了成像空间分辨率和灰度分辨率,尤其有利于轻小工件的
透射成像质量提升。
项目涉及火力发电工程、控制系统仿真技术、能源
科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该套电气就地仿
真系统针对电气运行值班员的操作内容进行全范围仿真。包
含220KV高压侧开关断路器系统、6KV和380V开关柜系统、2
20V和110V直流电源系统、UPS电源系统、柴油发电机系统以
及网控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各个电气操作环境,电
气运行人员仿佛置身与现场设备旁,根据就地仿真系统中提
供的工作票来对设备进行操作及查看设备工作状态,还可根
据不同的设备和功能操作关联相应的工作票,完全模拟实际
操作过程。另外该套电气就地系统还采用视频插入技术,实
现真人示范动画视频教学等功能,让受训人员掌握标准的、
规范的操作流程。关键技术及创新点:(1)该套电气就地
仿真系统采用虚拟现实的技术,模拟场景和现场就地环境一
致。受训人员如身临其境,各种电气操作与现场完全一致。
(2)实现工作票核对功能,该套电气就地仿真系统引入电气
工作操作票,所有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工作票执行,否则操作无
法完成。(3)该套仿真系统采用视频插入技术,受训人员在
进行电气就地操作时可观看真人示范动画视频,直观明了的
理解掌握操作过程。(4)该套电气仿真系统能同时进行多
人次、多科目的培训和练习,提高了仿真机的使用效率。该
仿真系统弥补了行业电气就地模型的不足,对电气运行值班
员的人身安全、电气设备和电厂安全生产运营提供了有效的
软件技术支持。该仿真系统是目前为止国内电厂最直观、效
果最明显的培训系统。该套仿真系统对于电气值班员的培训
意义重大,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DIY图片合成系统是一套基于Web的数码礼品个性化
定制与制作系统,前台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
的、个性化的礼品定制服务。系统满足了用户亲自动手的好
奇感,用户上传照片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模板,添加
字体,添加其他一些个性化元素到照片上。后台系统主要完
成的是个性化礼品的产品展示、设计素材、文字、模板管理
、系统排版、模板自动合成的功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的礼
品定制需求,选择产品、设计模板、上传用户图片、后台合
成,形成一体化的图片定制解决方案。DIY图片合成系统是基
于互联网络的实现图片处理与自动合成的电子商务专项服务
平台,适应于电子商务运营商、冲印产品生产商、冲印代理
商和零售商,以及网络运营商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数码冲印生
产管理。DIY图片合成系统采用J2EE、J2ME和JAVA技术,使用
Struts、Mybiatis等先进、成熟、安全的开发技术,保证系
统运行的稳定性,技术的先进性。本项目产品基于WEB,开发
统一界面和平台,实现多媒体内容和文件的显示及处理,针对
业务需求在展示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通过对样式的引用和
对脚本语言的编写,使得用户在浏览使用中的体验更加丰富
流畅。DIY图片合成系统以互联网DIY个性产品定制平台为基
础,使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核心技术的多线程异步传
输机制,自主研发的基于WEB的图片编辑应用软件,多线程图
片合成等技术,结合功能完善的后台管理系统,全流程电子化
、条码化程序管理,保证本项目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独特性
,平台运营将大幅度提高冲印生产效率,节约人财物力,具有
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
1.电机控制器控制的对象永磁同步电动机额定功率
达到30KW,可承受30s的48kw峰值功率,额定转速达到3300rp
m,瞬时转速可达到8000rpm,额定扭矩达到63.6NM,最大扭矩
达到170NM,电机额定效率达到94%,实现集成电机的水冷化散
热,并且具备电机控制器核心器件寿命预测功能;2.申请发明
专利一篇:一种具备中高压IGBT模块寿命预警的驱动器(申
请号:201910044638.8);3.发表论文五篇:[1]王阳阳.电
动汽车轮边电机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实
用技术,2017(22):76-78。[2]杨彦朋.通过结温变化监测
IGBT的健康状况[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3):104
+240。[3]刘峰兵.一种SiCMOSFET驱动保护电路的设计[J].
科技风,2018(09):100-101。[4]李利兵.降阶负载转矩观
测器与电机调速[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8,37(01):11
-15。[5]高勇,高婉迎,孟昭亮,等.焊接式IGBT模块结构设计
与性能分析[J].半导体技术,2018,43(11)。4.培养研究生
四名;5.新增就业岗位3个。
对于钻孔应变等钻孔测量系统,钻孔本身既是测量
系统的一部分,观测数据的质量除了取决于仪器的性能外还
直接受到钻孔条件的影响。对钻孔应变观测钻孔的质量进行
检测技术研究,是验证欲安装仪器设备的钻孔是否达到质量
要求的依据,也是为取得优质可靠的地壳形变观测数据提供
的技术保障。钻孔质量检测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对钻孔倾斜
,地下水活动,温度分布特征,裂隙发育情况,井壁破碎程度实
现综合检测。通过对钻井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及大量钻孔质量
检测实例,进一步认识钻孔质量好坏与观测数据质量之间的
关联特征。完成钻孔质量检测系统研制,可对Φ89~150mm,深
度小于300米的钻孔进行倾斜、温度分布和裂隙发育程度的
测量。井斜测量:倾斜灵敏度达±0.1度,倾向精度为1
0度;井温梯度测量:分辨能力优于0.01℃;井壁裂隙测量观
测分辨率达1mm。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经济在当代中国经济中已
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对促进全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然而,山西由于观念、体制上的惯性,再加上现实的
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环境等因素,山西民营经济在发展
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诸多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
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要推动山西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必须
全面、系统地对山西民营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分析。该课题正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为推动山西民营经济发展
提供理论依据。课题列入2006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06041005-03。在研究方法上,课题以区域经
济学为基础,以定性和定量、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通
过实证分析和案例剖析,综合应用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比较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民营经
济相关理论、民营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民营经济发展的
一般规律和山西民营经济的现状制约因素从多方面进行了理
论对比与实证分析。(1)课题是一个对山西民营经济发展
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一个成果。是一个相对完备的框
架体系,提出了符合省情的九个方面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为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
撑。(2)课题对民营经济产权和经营机制等方面的优势进
行了专题研究,同时针对现有民营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
了建立以民本经济为基础的创新型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
价值。(3)对山西民营经济对外贸易、山西民营经济国际
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山西民营经济国际化的可行性
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国际化发展战
略。对于目前山西民营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低信噪比下频率偏移估计与补
偿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频偏估计方法精度差,计算量大的问题
。其步骤是:接收端对同步后的接收信号粗频偏估计后,再
以非均匀步长迭代方式对接收信号进行迭代跟踪,得到新的
待补偿序列并对其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本次谱线峰值
,与上一次运算得到的谱线峰值作比较,直至本次迭代谱线峰
值小于上一次迭代谱线峰值;对待补偿序列再反向迭代一次
并作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反向谱线峰值;根据正向迭代次数
选取相邻三个谱线峰值作二次差值运算,求得频偏估计值,对
原接收信号进行频偏补偿。本发明具有计算量少,估计精度
高的优点,用于在极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通信系统中实现频率
偏移的估计与补偿。
(1)实现了重庆周边C波段雷达(黔江)、SC波段雷
达(成都、南充、宜宾、达州)在快速循环同化系统中的同
化。(2)建立雷电潜势指数、云相态垂直分布以及卫星红
外云图的诊断方法,进一步扩充后处理模块输出的产品要素
;初步建立不同气象要素条件下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
。(3)获取多个(至少两个)极端高温事件模拟结果,通过
与实况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RegCM3对高温的模拟效果与误
差特征,发现模式对高温模拟以系统性偏低为主要特征,模式
能抓住陡升陡降和高低温持续过程等主要信息,但对盛夏7、
8月高温的极端性缺乏模拟能力;从空间分布来看,大部地区
的模拟气温与实况的相关性都通过了信度检验,3年平均各地
模拟气温较实况偏低4-6℃;模式对高温年降水有一定模拟能
力,汛期总降水量模拟偏大,模式模拟的逐日降水与实况显著
相关,但对极端降水过程的强度模拟偏弱。模式产生较多虚
假降水过程是导致汛期总降水量模拟偏大的主要原因。逐日
最高气温模拟与实况的相关性较高,气温值较实况显著偏低
,序列能描述高温的升降趋势。(4)研究新的催化技术方案
并耦合入人影业务模式中,选取个例进行催化模拟研究,并进
行催化效果对比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碘化银播撒也取得了较
好的增雨效果,但相对于直接播撒冰晶来说,增雨量略少,增
雨范围略小。
西双版纳依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消费品市场需求巨
大。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和科研资金投入的制约,长期以
来我州只有大益牌普洱茶等少数品牌的尴尬局面,旅游休闲
食品尤其是规模化开发肉类产品方面基本处于空白。另一方
面,我州的生猪、牛、鱼、鸡等数量急剧增长,在满足本地
市场需求之后还出现了富余,为规模化肉类食品加工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2006年,西双版纳岩牛食品公司承担了州级科
技局“西双版纳傣族旅游食品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将重
点定位于傣族特色旅游食品研究与开发。核心是开发具有傣
族风味特色,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同时完善肉类食品加工的
经济产业链。该项目指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如下:1、傣族风
味技术指标。针对牛肉、鱼肉、鸡肉、猪肉等傣味制作中对
姜、蒜、辣椒、花椒等配料需求量的不同,探索并研究最佳
配方;2、加工工艺技术指标。以傣族烧烤工艺为主,探索
并研究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最佳结合点。3、保质期技术
指标。研究采用姜、蒜、辣椒、花椒等配料代替防腐剂,延
长保质期的技术,使产品保质期达6个月以上,达到国家QS
认证标准;研究不同光照、温度、湿度对成品存放的影响。
经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企业在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同
时,还对许多生产环节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其核心加工工艺
既保持了原有风味特色又达到国家质量标准,与版纳州同类
产品的生产技术相比,该技术目前属于较先进水平。在经过
反复验证和改进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岩牛系列产品的开发
和生产并已经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公司
实现年销售收入近200万元。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了600万
元。四年来,公司加工鲜牛肉450吨、鲜猪肉370吨、罗非鱼
600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双版纳农牧渔业的发展,填
补了我州猪、牛、鱼、鸡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这一空白。项
目实施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部分产品定位没有充分考虑到市
场风险,导致一些产品在上市后无法迅速扩大销售规模,有
的产品因为口味无法被大多数旅游人接受使销售量无法上升
。另外,食品质量安全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重担,企业
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
经过六年的调查试验研究,一是该项目调查共涉及
9科11属,其中单株65株,古树群9处共4761株。分布在11个镇
、街道35个村庄(单位),建立了全区古树名木档案,制定了
保护措施编印了《兰山古树名木图志》。二是率先从树种、
地点、树龄、管护情况、立地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分析,
总结出了不同树种的不同适生条件,三是该项目研究采用GP
S卫星定位技术和远程诊治技术,进行了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
与分级保护管理,总结出了古树名木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为
当地及同类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四是:该
项目对衰弱古树名木进行了复壮技术试验研究,总结提高了
古树名木复壮“三步五查法”。研究结果表明,古树名木地
坪改造营养坑施肥,注施活力素,枝干桥接、根施生根粉及适
合适法防治病虫害,对衰弱古树名木的复壮效果明显,利用调
节土壤、水分、肥料、通气手段进行复壮,复壮后树势增强
一个级别以上。需要移植的古树名木,采用缩根、缩冠、疏
枝、摘叶等技术提高成活率,受到当地居民的好评,生态景观
效益、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该项目的建成也
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教育价值。情况、立地条件等方面进行了
分类分析,总结出不同树种的不同适生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
类分析,总结出不同树种的不同适生条件。三是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2018年10月份烟台市发布了2
019年度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烟台路通
进行了项目申报。项目名称:高端精密铸件智能制造技术,
项目编号:2019ZDCX002,研究起始日期:2019年1月,研究终
止日期:2020年12月。二、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为了进一步
提高低压铸造的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将不同的传统工艺
合并是重要的发展途径。项目综合运用热速处理和变质细化
复合处理的方式,并结合短流程热处理一体化对ZL101合金的
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改善。即ZL101合金熔体通过热速
处理工艺降低熔体温度进行浇铸,同时辅以细化变质的复合
处理,合金熔体浇铸成形出模后直接进行固溶处理和后续人
工时效(短流程热处理一体化工艺),减少了铸件出模冷却
的过程,直接将出模的铸件进行固溶处理,利用铸件的余热,
实现铸造和热处理连续工作。这样既能够缩短工时,又可以
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本项目中提出了合金熔体复合处
理与热处理一体化工艺,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合金熔体热速处
理与变质细化的协同对Al-Si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
影响,提高其复合细化变质效果,从而改善Al-Si铝合金的力
学性能,有效地拓展金属材料强化的途径,突破传统研究方法
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不仅对于合金凝固相关的材料成形加工
新工艺具有积极理论意义,而且还能够增强节能减排效果,降
低企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性能
指标完成情况:1、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精密铸
件智能制造设备,建成铝合金飞轮壳低压铸造与热处理一体
化智能生产线1条。2、通过CAE仿真优化及智能装备的应用
,CM50飞轮壳材料的利用率达到90.96%。3、通过铸造及热处
理“短流程”创新工艺的实施,CM50铝飞轮壳产品的低压铸
造生产效率提升21.54%,热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31.1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项目主要的核心技术:1)
提出“铝合金低压铸造及热处理一体化化”的新技术,有效
缩短固溶处理时间50%,填补了行业空白,为行业节能减排、
绿色制造提供了工艺支撑和产业模板;2)“模具内置传感器
的液面加压系统”解决了低压铸造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的核
心技术,保证连续生产过程的质量一致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3)集成自主研发的铸造铝合金熔体复合处理、铸造与热处
理过程智能型的数字化平台;4)铝合金飞轮壳成形与热处理
一体化智能生产线,实现热加工过程的智能化与绿色化精益
生产模式;5)数字化控制的回转式热处理炉,固溶炉与时效炉
均是多层多位,采用高均匀性环形风道设计,保证热处理炉温
度均匀性更好,具有在线监测与智能控制燃烧和温度功能,实
现温度与控制阀开度的数字化控制。经烟台市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国内查新(报告编号:202105350048),经中国铁道
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内国外查新
(报告编号:TA210081),结论为:在目前国内外检索范围
内,具有上述特点且采用铝合金热速处理及复合处理技术的
铝合金低压铸造及热处理一体化技术与装备,未见文件报道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目前该项目形
成的铝合金飞轮壳成形与热处理一体化智能生产线已开始批
量生产CM50铝飞轮壳,稍加改造后,可生产同类型的铝合金产
品,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五、应用情况2018年开始技
改的铝合金飞轮壳低压铸造及热处理一体化智能生产线,实
现了一汽解放中重型柴油发动机核心部件飞轮壳轻量化的目
标,加速了柴油发动机轻量化的步伐,该产品成功开发及低压
铸造及热处理一体化智能生产线的使用,使企业2018年销售
收入增加4192.31万元,税收增加440.24万元,利润增加1027
.22万元。项目已推动三家行业龙头企业:山东汇丰铸造科技
有限公司,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环球机床装备股
份有限公司,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生产效
率提高21%-4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
品不良率降低20%-22%,能源利用率提升14-15%等目标,2020
年三家企业的总销售收入为8.5亿元,实施数化提升后的经济
效益约1.5亿。
用于煤炭工业生产中测量长度和角度,可在煤尘与
甲烷爆炸危险气体环境中使用。也可应用于铁路公路工程的
测量。测距采用可风光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无(有)合作目
标测量。测角采用光电增量方式,水平、竖直角采用光栅盘
角度光电转换。各种数据数字化。技术指标:测量范围:0
.2~30M(无合作目标)、30~100M、100~300M(合作目标
A、B面);测量精度:±(5+1MM);测角方式:光电增
量范围0°~36°,精度ET-02,5″;最小显示读数测
距1MM、测角1″;湿度96%、温度-20~45℃;矿用本质安全型
防爆功能、防爆标志为JBI(150℃),安全系数为2,允许在
各类瓦斯矿井中使用。
汽车发动机用高可靠大功率电源模块直接工作在汽
车发动机舱室中,需要在-50℃至150℃急速骤变的温度、三
维加速度50g的剧烈振动和300V的瞬态电气冲击下可靠工作
十年以上,属汽车核心电子部件。是“十四五”《国家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存在传统晶圆裂片法早
期失效高、发动机转速骤变带来的电压扰动大、发电机负载
调整率和均流能力相矛盾等难题,长期被德国博世、法国法
雷奥、日本电装等国际巨头100%垄断,严重影响我国近3000
万辆/年的汽车产业战略安全。我公司从2013年起得到国家
及江苏省重大项目的持续支持,并与东南大学、云泰精密长
期深度合作,针对以上技术难题,开展了从工艺设计、控制算
法、芯片集成等一系列研究,构建了汽车发动机用高可靠大
功率电源模块的完整技术链,实现了汽车发动机用高可靠大
功率电源模块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再到与国际同行同台
竞技的重大转变,保障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安全。主要创
新发明如下:1、针对传统晶圆裂片法早期失效高的难题,独
辟蹊径,国际首创R角化学裂片技术制备车规级大功率二极管
,有效解决了国际同行采用的机械、水刀、激光等切割方法
带来的应力损伤、尖角电应力集聚等问题,早期失效仅0.43
PPM,远低于法雷奥等国际同行的8PPM,为迄今为止的国际最
高水平。2、针对发动机转速骤变带来的电压扰动大的难题
,提出主动扰动观测的输出电压控制算法,并自主研制了基于
32Bit数字内核的车规级SOC控制芯片,在11000rpm/s发动机
急变速条件下,实现了<0.7%的输出电压波动率,相比国际水
平提升53.3%。3、针对发电机负载调整率和均流能力相矛盾
的难题,揭示了传统控制策略中的积分环节导致不同发电机
的控制量失衡,是制约多电机均流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基于
高精度脉宽检测技术的回馈控制策略,将多级发电机间的平
衡率由传统方法的82%提升至92.6%。4、针对发动机舱恶劣
环境易导致电源模块形变失效的难题,发明了高散热、低形
变的一体化支架注塑成型技术,可有效降低冷热冲击、剧烈
振动对支架形变的影响,50万公里里程下其形变量<0.1mm,
远小于国际主流标准规定的0.5mm水平。核心技术已授权发
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12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项;登
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在IEEETransactions等顶级期刊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主导制定国家行业
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经顾国彪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委员会
鉴定,“该项目技术成果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车规级
大功率器件的镀镍金晶圆印刷油墨保护芯片的化学蚀刻技术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并量产了6个系列50余种型号的
车用电源模块产品,广泛应用于大众、福特、日产、通用、
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车型上,自
2018年起,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三。近三
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7.28亿元,新增利税5.2亿元,其中:国
内自主品牌车型占有率超75%,年用量超700万只,产品累计向
德国、美国、俄罗斯等传统汽车强国出口超3000万只,创汇
9000万美元,有力提升了我国汽车核心零配件产业的国际竞
争力;产品还用于XX型洲际导弹发射车(部分车型参与了国
庆70周年大阅兵)、XX型察打一体无人机、50吨以上的工程
车等,为我国国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自1993年以来,课题组在闽东南对主要粮油作物平
衡施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该研究成果基础上,
为配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需要,在省农科院设立院管
课题,研究福建省主要粮油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主要研究成
果如下:1、在土壤保肥供肥能力评价中,引进“形状因子
”的概念建立了土壤铵磷钾等温吸附新模型,提高了模型的
适用性和拟合精度,为采用统一模式定量处理和评价土壤对
铵磷钾的吸附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生态学Lotka-Vol
terra模型,建立了土壤-花生系统下的土壤钾素动力学新
模型,表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最大释放速率常数可作为土
壤供钾速率指标。2、在作物肥效模型研究方面,提出了米
氏肥效方程灰色建模法;对多元肥效模型提出了MonteCarl
o参数估计法,典型肥效模型的出现机率是最小二乘法的2.
5倍和2.2倍,显著提高了田间肥料试验的成功率。建立了花
生-甘薯轮作制磷钾肥施肥新模型,有效克服了不同作物产
量相加掩盖低产作物施肥效应以及不同季节土壤水、温差异
对磷钾有效性的影响,使轮作制推荐施肥达到定量和优化水
平。3、发现了不同校验曲线模型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丰
缺指标值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有关模型数学特征、氮磷钾
营养特性、土壤养分状况和农业环保需求等因素,提出了正
确选模的科学方法,为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的制定提供
了科学依据。4、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省级水稻、甘薯
、马铃薯和花生施肥指标体系,内容包括氮磷钾施肥效应,
土壤肥力评价与分级,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以及
ASI法的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最佳施
肥量和比例,确定目标产量的“以地定产”式,土测值与推
荐施肥量关系式,施肥时期和方法等方面。5、2007年在水
稻、甘薯、马铃薯和花生上推广应用19.20万公顷,累计净
增收21839.9万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背景:针对当前广西竹子
笋用林的种植区域分散、粗放经营、施肥盲目、竹笋产量和
品质普遍较低、经济效益欠佳等问题,定向培育、营养管理
和平衡配方施肥方面的研究尚无系统研究和报道。基于以上
原因,本项目拟探讨集约化经营条件下既能维持林地生产力
,又能获得高产优质竹笋的先进营养调控措施,提出能适用于
较大地域的切实可行的笋用竹林营养诊断方法和施肥模型及
平衡配比,解决大量竹笋采挖所带走的养分以何种种类、数
量和方式对林地给予养分补充的问题,并得出其配套的施肥
技术。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真正提高竹林经营管理水
平,提高竹笋的质量,对竹笋增产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使我区的竹林培育和营养管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课题来源
:本课题为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合同编号:桂林科字[2012
]第8号),实施期限为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二、技术原理
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通过对麻竹笋用林土壤养分、树体营
养和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土壤肥力和麻竹树体养
分吸收、分配及累积的规律;利用营养诊断法,并通过营养调
控技术和配方施肥试验筛选出营养全面、配比合理、实用性
强的适宜广西竹子笋用林的专用肥配方,同时在示范推广应
用中对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竹林的经营管理
水平和竹笋的品质。性能指标:经过三年努力,课题组扎实
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超额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及其考核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1)建立麻竹树体营养
、土壤养分、竹笋营养指标和产量相关性模型。(2)提出
麻竹科学配方施肥报告1份。(3)营建麻竹试验林2.67hm2
,示范林面积71.97hm2,最佳配方施肥处理组比传统施肥处理
组鲜笋产量提高111.01%。(4)申报发明专利1项:麻竹专
用硅肥;在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篇。三、技术的创造性与
先进性(1)系统调查了麻竹笋用林土壤和养分吸收分配规
律。通过调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银岭分场麻竹林地土壤和树
体不同器官养分情况,系统分析了麻竹土壤肥力状况和树体
养分吸收分配规律。(2)筛选优化竹子笋用林专用肥配方
通过麻竹林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筛选优化麻竹专用肥配方。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麻竹是中国南方主
要笋用竹种,也是一种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的非木质森林
资源,具有笋期长、生长快、产量高,笋质优良的特点,其根
系发达,有较好的涵养水源、防风保土的作用。竹子每年通
过竹材砍伐和竹笋采挖带走了大量的养分,其对土壤地力的
消耗非常巨大。因此,合理施用肥料和提高土壤肥力是提高
麻竹产量的最佳途径,是实现麻竹可持续丰产经营的关键技
术措施。该技术已达到成熟水平,可在广西区内或周边地区
的麻竹种植区推广应用。成果的取得,为广西麻竹笋用林土
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和麻竹林养分吸收运转机理等基础理论研
究提供了参考资料,为麻竹笋用林专用肥料配方的制定和缓
释生态型肥料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麻竹林科学合理
地施肥,减少化肥对林地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降低使用化肥所
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降低竹林的生态
效益,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实现桉树林
地可持续经营。可见,应用前景较广阔。五、应用情况及存
在的问题在广西来宾市金秀县开展麻竹笋用林土壤肥力和树
体营养调查,并提供麻竹专笋用林用肥配方和施肥技术指导
,示范面积71.97hm2,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年均增产竹笋59
12kg/hm2,年均新增收入11825元/hm2。可见,项目成果应用
效益显著。广西竹林种植面积大,但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经
营很少,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其施肥观念陈旧,盲目施肥导致
肥料流失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产量和品质普遍较低,建议加
大竹子笋用林科学施肥的宣传和本成果的推广力度。
“LB-1型测速雷达检测仪”主要用于计量测试部门
对8mm波长测速雷达进行周期检定,也可作为一种试验仪器
由测速雷达的使用者、生产及维修者对手持式或固定式8mm
波长测速雷达进行定期标定或出厂和维修后的标定。本检测
仪具有三种功能:⑴在28~39GHz范围内测量测速雷达发射的
中心频率;⑵在0~270km/h范围内发射标准模拟速度信号,
以标定测速雷达的测速准确度;⑶测量测速雷达发射的相对
功率。本检测仪采用闭式谐振腔波长计来测量测速雷达发射
的中心频率,其电路连接形式采用反应式。由天线接收的测
速雷达发射的微波信号经过波长计时,旋转波长计的刻度圆
筒可以改变波长计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当失谐时,能量通过
波导管,这时能量指示器将指示一比较大的值;当谐振腔的
谐振频率与测速雷达的发射频率相同时,波长计从传输线吸
收一部分能量,能量指示器的指示值为最小,这时可从刻度
圆筒上读出测速雷达发射的中心频率。当进行测速准确度标
定时,模拟速度源模块按设定的速度值输出对应的频率信号
进入PIN调制器,调制到与测速雷达中心频率一致的高频上
,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测速雷达接收并解调后,转换为速度
值显示出来。设定速度与测速雷达的显示速度之间的误差大
小即反应出测速雷达的测速准确度。本检测仪采用测量准确
度适中的波长计代替高准确度的微波数字频率计测量测速雷
达的中心频率和相对功率;用以单片机为基础研制的模拟速
度源模块通过调制来标定测速准确度。可按JJG528-88<手
持式雷达测速仪试行检定规程>的要求对8mm波长测速雷达
进行周期检定。主要技术指标:一.中心频率测量1.毫米波
频率测量范围:28~39GHz2.分辨率:20MHz3.测量准确度:
≤0.1%4.天线增益:20dB5.天线主瓣方向角:3dB处30°
;二.测速准确度标定1.模拟列车速度范围:0~270km/h2.对
应的输出频率范围:0~17550Hz3.模拟列车速度分档:每5
km/h一档4.输出频率准确度:≤0.1%三.相对功率测量范围:
0~200mW四.电源:AC220V±10%50Hz0.2A五.使用环境
温度:25±5℃六.使用环境湿度:相对湿度≤80%
“一种用于高大花生仁储备筒仓的采样器”课题实
施期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课题牵头单位为
河南工业大学。课题发明了一种用于高大花生仁储备筒仓的
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至下贯穿于筒仓的固定通管
和套装于固定通管中的活动通管,所述活动通管的上端和下
端伸出筒仓部分设有轴承,并且活动通管伸出固定通管底部
,并在伸出部分固定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下端轴
承下方,所述固定通管自上而下沿轴向方向,按设计要求每隔
一定垂直距离开有出料孔,所述活动通管自上而下沿管壁螺
旋状分布有采样孔,两相邻出料孔的垂直距离与两相邻采样
孔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固定通管和活动通管同轴。本发明
操作方便,能准确地采集到所要高度的花生仁物料,降低了工
人的劳动强度,并且不需要爬高上低,不存在安全隐患,使采
样的过程更加安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负责人河南工业大
学王殿轩教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课题培养科技骨干15人,涉
及粮油储藏、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植
物保护、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
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0人。通过
三年实施,课题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和研究指标。
大射电望远镜(LT)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中
、澳、英等十国拟投资数十亿美元在贵州建设30面口径为3
00~500m的射电望远镜阵)我国拟先建一面口径为500m的球
面射电望远镜,是中科院作为创新工程的重点支持项目。馈
源支撑技术对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及响应时间起着关键作
用。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Arecibo的305m望
远镜,其馈源支撑系统总重量达1000余吨。为了从根本上克
服Arcibo的缺点,项目组提出了被国外专家称为“变革式创
新设计”的机械电子控制及激光检测的机电光一体化设计方
案,将馈源支撑系统的总重量减到20吨,并展开了悬索与馈
源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伺服系统闭环主动数字控制,
激光检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建造了5米、50米的缩比实验
模型,实验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该项目在机电光一体化
设计理论、结构非线性响应分析、非线性系统控制等方面取
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80余篇
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32篇,2000年获得了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成果主要用于核电
站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定期试验及性能监测的自动实现。2.主
要科学技术内容(1)自动在线监测驱动机构运行性能,分析
驱动机构运行特征点,并根据特征点变化情况,给出驱动机构
性能退化预警,使得电站能够提前采取预防或应对措施。(
2)自动捕捉落棒事件,进行落棒曲线分析和时间计算。自动
进行棒位线性度分析。节约电厂定期试验时间,降低人员劳
动强度。(3)自动生成、存储试验报告并进行打印输出,便
于文档规范化管理。(4)提供便利的振动传感器安装与棒
组切换的手段,减少试验人员在恶劣环境中的劳动时间,降低
劳动强度。3.技术指标(1)时序点、落棒时间分析误差:
≤10ms;(2)电流转换时间分析误差:≤15ms;(3)振动点分
析误差:≤20ms;(4)棒位线性度分析误差:≤1步。4.应用
推广情况本项目成果已在海南昌江核电站和福建福清3、4机
组实现供货,其中在昌江核电站已与驱动机构完成了冷热态
调试,并已进入运行状态。该项目是我国在核电控制棒驱动
机构在线监测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
白,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该设备可直接应用于国内绝大
多数核电站,以及国外同类型的核电站,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该项目成果可直接应用的国内机组达20多个,
可产生超过5000万元的潜在经济效益。以目前供货能力计算
,每年可供货4套,计800万人民币/年。该项目具有完全的自
主知识产权,不受出口限制,相关技术指标优于国际类似产品
,可用于核电出口项目,符合核电“走出去”思路,为核电技
术出口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独立产品单独用于国外核电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规范切的邻域学习文化基因
图像分割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图像分割方法没有用到像素之
间相互学习的问题。其实现步骤为:首先对一幅图像进行基
于像素的二维随机0/1编码,形成初始种群,并以规范切作为
图像分割结果的全局衡量标准;再根据克隆规模对种群中的
个体进行克隆;然后对克隆后的个体依次执行变异、邻域学
习和克隆选择操作;再根据当前种群中个体的规范切值保存
最优规范切值对应的最优图像作为分割结果;最后根据终止
条件的要求输出最优图像分割结果。本发明对无噪和加噪图
像进行分割,具有区域一致性强、收敛稳定和全局最优的特
点,可用于图像识别和检测。
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智能变电站电能计量模
式分析、智能变电站光纤式电能表带负荷检测方法的研究、
智能变电站光纤式电能表现场检测装置的研制、智能变电站
光纤式电能表的现场调试方法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与创新
:(1)分析总结了智能变电站的两种电能计量模式,其中一
种为全数字化电能计量模式,另一种为数字及模拟信号混合
混杂电能计量模式。(2)提出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光纤式电
能表带负荷检测方法,合并单元输出用电负荷实际的电压、
电流数字信号被光交换机分成两路经光纤分别传输到被检智
能光纤式电能表和智能电能表校验装置,并由校验装置把二
者计量的电能进行比较,实现智能光纤式电能表的现场运行
检测。(3)研制了安全高效智能变电站光纤式电能表现场
检测装置,该装置具有低功耗、模块化设计等优点。提出了
中断+多任务处理机制,中断按优先级从高到低主要有外部1
ms和1s两种定时中断,以太网数据接收中断。(4)提出了适
合于智能变电站光纤式电能表的现场调试方法,光纤式电能
表现场调试主要调试其通信参数和计量参数。该项目已获得
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经科
技信息查新得出“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见于该查新项目上
述综合技术特点相同的文献报道。”、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
评审认为本项目的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方面,该
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智能变电站带负荷运行时光纤式电能表
现场检测方法和装置方面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还解决了智
能变电站光纤式电能表现场调试方法的技术难题。本项目研
究的技术成果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电能计量系统的调试及
运行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从经济效益来看,预计在未来的
时间内,国家电网公司新建智能变电站及改造智能变电站共
计可达上万座,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同时该项目的成果还
将会提升智能变电站管理流程的规范性,避免光纤式电能表
在运行中超差带来电能计量的损失,提高了各供电单位的经
济效益,故本项目的成果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本项目拟研
制的智能变电站光纤式电能表现场检测装置可满足于各种电
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的计量需求,全国需求量大约可达数万
套,全国的需求市场将达到上数千万元。使用该方法及装置
,校验人员能够在与TV、TA二次回路没有任何电气接触的情
况下进行。可使现场校验工作大为简化,提高了光纤式电能
表现场校验、检测工作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
主要探讨富阳区夏季6~9月因≥35℃的高温和少雨
引起的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的干旱。通过分
析干旱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夏季高温干旱等级的划分标
准;分析夏季高温干旱分布规律和影响,提出了夏季高温干旱
的农业生产防御措施。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常规变压器继电保护线路
的接线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常规变压器
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及参数;2、根据常规变压器参数对常规
变压器差动保护线路测量值进行换算;3、根据已经换算的常
规变压器差动保护各绕组接线正确性进行判断;4、进行第一
次修正,并进行判断;5、进行第二次修正并进行判断;6、生
成修正后的电流有效值并保存满足正确性条件时的修正值;
7、输出分析结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分析可靠性高、
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的电力继电保护线路中的常规变压器差
动保护线路的接线分析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人工进
行接线分析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目前起重机械的检验和维修是属于周期性的检验以
及发生故障后的事后维修,不能保证实时对起重机运行状况
的监控和管理。起重机的运行过程中对其运行安全状态进行
智能化的采集和判断,对起重机的故障进行预判和预警是保
障起重机安全运行的关键,也是起重机监管中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本项目研制了一套具有起重机运行状态多参数记录
、数据实时传输、常见故障预警和结构寿命预测等功能的大
吨位桥门式起重机安全运行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
括:根据大吨位桥门式起重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设计
了包含运行状态量、运行参数量、减速箱振动信息、视频信
息和结构应力状态等在内的起重机运行信息多参数数字化监
测方案,对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实现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系统各
类型数据的监测方案、数据实施传输方案和各功能模块的软
硬件实施方案;设计了一套包括应变测量电路、倾角测量电
路、电平转换电路、电源电路和无线模块电路等在内的结构
应力监测装置;针对起重机电气及机械结构故障,采用专家系
统与故障树结合的方法进行故障预警;针对起重机减速箱故
障,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智能分类方法,并在系统中引入遗传
算法,研发了减速箱常见故障诊断功能;根据起重机结构试件
的加载试验,通过获取的结构应力图谱,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因
素修正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实测
数据对大型起重机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进行了仿真估算,并比
较多种预测模型的区别应用,研制了基于累计损伤理论的起
重机结构疲劳寿命估算模块。项目所研制的起重机智能监控
系统已在多种不同型号的桥式和门式起重机获得应用,取得
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项目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获得1项实用
新型专利授权,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篇。本项目通过对起重
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可对故障发生进行有效预警,为企业
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项目的实施和系统的研发符合国
家对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要求,并将完善国内智能监
控技术在桥门式起重机上的应用。
基于Intranet的嵌入式IP监控系统的方案是集成了
数字监控、智能监控和网络监控技术于一体,采用领先的计
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视频进行周界监测与异常行为分
析,为用户提取视频图像中的关键信息智能视频。该技术摆
脱了传统监控只能监不能控,只能备事后取证而不能事前预
警的被动状态。将智能化、自动化引入视频监控领域,实现
智能视觉深度发展和安防监控应用,极大丰富包含了监控的
内涵。其基本组网包含视频源、传输、切换、控制、显示和
视音频存储这五部分功能模块。拥塞控制技术:网络拥塞随
着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成为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问题,预防
与控制网络拥塞是网络研究的热点。本课题提出一种根据拥
塞窗口的增长情况进行更为平滑的信道容量探测算法,采用
基于对数的增长算法和下降算法。硬盘录像机处理技术:数
字硬盘录像机是视频监控系统中重要的设备,目前工控式硬
盘录像机和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所占市场比重差不多,由于嵌
入式硬盘录像机的稳定性及易维护性,选择嵌入式硬盘录像
机的用户会越来越多,市场前景非常大。基于这种应用背景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服
务器控制矩阵技术:本系统采用网络(设置)矩阵,通过网
络来进行设置和控制,视频仍然利用光纤来传输,这类矩阵在
大规模矩阵级联系统的构建中优势明显,由于所有节点的控
制、设置等信息的通讯全部通过网络来完成,使得施工更简
单,通讯范围也可以更大。
螺纹钢丝头作为热轧带肋钢筋机械连接的关键部分
,丝头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钢筋机械连接的质量,也间接影
响着土木工程的质量。伴随着基建行业对螺纹钢的旺盛需求
,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已无法满足行业的自动化发展需求。
本项目建立以频闪光为光源、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为摄像器
件的非接触测量系统,实现对直螺纹丝头的图像采集与检测
为目的,通过将图像处理技术与计算机、通信和数据处理技
术相融合,设计了一种钢筋直螺纹丝头检测机器视觉系统,实
现了对生产现场钢筋直螺纹丝头的高速、智能化检测。采用
高清工业相机对螺纹丝头图像进行采集,通过千兆以太网将
图像实时传输到上位机端;上位机端对获取到的螺纹丝头图
像进行滤波、边缘检测等图像预处理,筛选提取关键的波峰
波谷信息完成基本尺寸的计算;针对现阶段基于图像处理进
行螺纹中径测量时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
一种基于改进哈里斯鹰优化算法的螺纹钢丝头中径测量方法
;基于部分场景下检测系统便携性的高要求,在嵌入式开发平
台上对尺寸检测算法进行了移植,在提高系统集成度的基础
上,通过FPGA对算法进行加速,更大程度上保证了检测的实时
性。现场测试表明,测水平满足生产检测精度的要求,达到了
项目任务要求。
该系统使用了HTML、CSS、ASP、vbscript、javas
cript、Dreamweaver、VB等技术进行编程开发,并采用ado
组件访问后台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网站信息的更新。山西省气
象影视中心网站,有以下功能:1)及时发布中心最新气象影
视节目(实现视频节目网上播出);2)用户能及时了解每档
节目的播出时间,节目风格及广告价格;3)广告代理透明化
。天气预报广告时段全部由广告代理商代理,企业用户可直
接和相应的代理商合作、洽谈;4)在线或下载收看由该中心
制作的省、市电视台气象节目;5)申请友情链接;6)及时发
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企、事业,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最直
接、快捷的服务;7)活动公告,如气象节目制作半日游、天
气预报节目制作揭秘、体验做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8)广告
监播,企业用户通过登陆网站对每日广告播出情况进行监播
;9)为专业用户提供专业专项预报服务;10)提供留言板功
能,实现与网络用户的在线交流;11)实现注册用户查询生
日历史档案的功能。山西省气象影视中心网站于2006年5月
建成后,开始试运行。通过网站向社会公众、各级政府、各
行各业提供图文并茂的气象视频节目、重要天气信息、实况
资料查询等。可供用户主动检索、重复观看,弥补了电视媒
体“错过收看时间,就不能再得到相关气象信息”的不足。
山西省气象影视中心网站的建成:(1)使得该省气象信息通
过网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播,公众更加容易接受;(2)突
破一般媒体定时播放天气预报的固定节奏,可以把突发的,
尤其是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传送到千家万户,可供用户主动
检索,重复观看;(3)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可视性强的气象
视频服务平台。同时,也为实现手机、网络、电视、电台、
报纸等多媒体气象节目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用户提供
了一个集实用性、娱乐性、科学性、自主性、参与性、互动
性为一体的天气预报服务平台。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上存贮
着海量的视频信息。为了便于视频的查询与获取,基于内容
的信息检索系统(CBIR)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所谓CBI
R,是指根据媒体和媒体对象的内容及上下文联系在大规模多
媒体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其研究目标是提供在没有人类参与
的情况下能自动识别或理解图像重要特征的算法。该研究领
域涉及面广,需要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
图像理解等领域的知识作为基础,还需从认知科学、人工智
能、数据库管理系统、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等领域引入新的
媒体数据表示和数据模型,从而设计出可靠、有效的检索算
法、系统结构以及友好的人机界面。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可以
使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更加完善,可以广泛用于多媒
体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网络多媒体搜索引
擎、交互电视、艺术收藏和博物馆管理、遥感和地球资源管
理、远程医疗、天气预报以及军事指挥系统等诸多应用领域
,不仅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会对人类生活
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影响。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批
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出版专著1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98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46篇,ISTP收录17篇。
1.任务来源:该课题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指导性计划),课题名称为《2008年奥运会组织管理系统工
程的研究》,编号为(2002DGZ000024)。2.应用领域和研究
原理:主要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工作中,如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织管理
工作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
方法,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织管理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上,探讨其系统预测、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问题。3.
主要结论(写明合同要求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实际达到的研究
目标):超额完成了合同要求的研究任务。即以亚运会、奥
运会等大型体育比赛组织管理现状、2008年奥运会组织管理
的系统分析、趋势预测、整体规划、科学决策、有效控制、
综合评价为主要研究任务,梳理总结出了大型体育赛事组织
管理的特点、管理模式、方法手段与政策导向,概括出了相
对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奥运会组织管理模式,构筑了奥运会
组织管理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4.成果的创新点、先
进性:研究思路新。该成果从系统思想出发,综合运用系统
工程各种理论与方法研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组织管理问题
,这在奥运会的组织管理方面是一种新的思路。研究方法有
新突破。将综合集成的方法应用到奥运会组织管理中,实现
了继亚运会系统工程之后中国体育科研领域的系统工程研究
的新突破。研究内容系统。构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织管
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体系,这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
理方面是一种创新。5.意义:该成果一方面为北京奥运会的
组织管理在理论上、方法上和手段上提出更好的支持;另一
方面为制定和调整相关体育政策,以及其他体育赛事的组织
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1、该项目构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并发网络借
贷存管系统,系统以“以客户为中心、快速产品创新、保障
资金安全”为目标,积极响应国家监管政策,通过该项目的实
施,对于保障广大出借群体合法权益,配合监管部门加快推动
行业规范整治,促进网贷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该
项目通过采用分布式架构,解决了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信息中
介无法设立资金池的问题;通过采用大数据计算、判别模型
、评分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技术,强化了对网络借贷平台
风险监测。3、该项目采用分布式架构技术,实现了系统的高
并发、高可用功能,解决了网络借贷平台营销活动期间交易
量大的问题,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通过汇总记账的方式,搭
建分布式架构系统和集中式架构系统之间的桥梁,减轻了后
台集中式架构系统的压力。4、该项目采用防火墙、数字证
书、国密算法等安全技术手段,符合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绕线装置,包括支架以
及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架上端前面的双向丝杠和导向滑轨,支
架上端中部通过转轴安装有绕线盘,支架下端设有互相电连
接的步进电机和电源控制箱,转轴一端通过齿轮和皮带与步
进电机传动连接,转轴另一端通过齿轮和皮带与双向丝杠传
动连接;转轴上设有用于卡住线缆的滑环,双向丝杠和导向滑
轨上设有可左右滑动并能适应不同规格线缆的导向排线滑车
。本实用新型的步进电机在转动过程中绕线盘和双向丝杠也
会跟着转动,随着双向丝杠的转动导向排线滑车在双向丝杠
和导向滑轨上左右滑动,线缆通过导向排线滑车可以在收线
过程中均匀排布在绕线盘上,并可以远离机器人的工作环境
进行作业,更加安全可靠。
主要包括发动机安装底座、测功系统、控制系统、
照明系统、显示系统、燃油系统、给水排水系统、进汽排气
系统、照明系统等系统。采用自循环水路、自动和手动两套
测控系统并用。本台测试设备和条件达国内先进水平,增压
器专业生产厂家国内属首例。
科技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贡
献了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
品,但由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的特点,也由于我国
正规金融体系中面向中小企业金融供给的不足,使得我国中
小企业大概只有10%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中得到贷款,中小微
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状况。由于缺乏稳定的融资渠道,大
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难以实现商品化和
产业化。宁波经济的活力主要源于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及带动经济
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
的金融环境,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企业自身由
于经济实力弱、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外
,金融生态体系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研究如何
优化和改进金融生态环境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CT-J尖轨探伤仪是河北瑞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
主研发的、用于铁道工务在役尖轨缺陷检测的超声波探伤仪
,执行TB/T2658.21-2007《钢轨焊缝超声波作业标准》和企
业标准。适用轨型:43kg/m~75kg/m钢轨。该仪器具有4发
12收、3发9收,3×70°共三组高速扫查阵列探头,
将多种探伤方法集成操作;并有单、双收发方式。具有A型脉
冲和B型图像两种显示方法,能够同屏、分区显。可以全程自
动记录探伤数据和作业程序;为用户提供了探伤数据的永久
保存、数据再现、数据共享等保障。仪器具有多路发射、接
收交叉工作方式,可拓展多种探伤方法。配套的有探伤数据
计算机回放软件;探伤数据库,可对探伤数据进行回放、分析
和统计,可以在计算机上回放所有记录并可输出探伤报告。
应用了GPS定位技术;实现了探伤记录数据与地理信息匹配。
本成果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原理,针对石
油化工、海洋结构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装备或关键零
部件缺陷特点,融合信息处理技术、智能识别判定技术,优化
缺陷量化算法,开发缺陷信号可视化软件,并最终设计了一套
基于交流电磁场的缺陷智能可视化检测系统样机。该检测系
统可以有效识别结构件的微小缺陷,达到定量、可视化的效
果。
本项目是神华集团管控科技项目,所属技术领域为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设备与控制软件,主要研究内容是针
对于国产DCS首次应用于600MW等级和1000MW等级超(超)临
界机组上,从安全性、可靠性所做的科研工作,同时也研发了
国产DCS优化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1.在神华国
华电力分公司在台山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应
用和利时MACS-V6)、徐州上大压小工程2×1000MW超超
临界机组(应用国电智深EDPF-NTPlus)、陈家港2×6
60MW超超临界机组(应用国电智深EDPF-NTPlus)、呼伦贝
尔2×600MW超临界机组(应用和利时MACS-V6)上成功
使用国产DCS。2009年3月,该项目立项后,国华电力公司组织
和利时与国电智深控制技术公司开展了DCS应用于超超临界
机组上的安全可靠性和控制软件的研发。各项DCS与自动控
制性能指标达到或者优于行业标准。2.和利时与国电智深公
司分别开发了应用与超(超)临界机组上的国产DCS优化控
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了多输入、多输出、强耦
合、大滞后的针对超(超)临界机组的闭环优化控制。3.神
华国华电力公司从技术管控的角度,组织了DCS逻辑审查,编
制了《DCS》出厂验收标准》、《DCS逻辑审查技术导则》、
《分散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应急处理预案》,使得对DCS的管控
贯穿了项目的实施全过程,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升
了国产DCS的设备和DCS厂家和所有项目参与方人员的技术水
平,并使得本项目的科技成果得以固化,对后续同类项目有借
鉴和参考价值。4.本项目的应用情况:在国华8台超(超)
临界机组上全部成功投产,2年来标明控制系统稳定可靠、自
动调节品质优良。支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个电厂8台机组
累积节省DCS设备投资3600万元。
世宝SB6017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运用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系统匹配技术,将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和机械
机构集成在一起。是一种全速型的、直接由电机提供辅助转
向转力矩的智能助力转向系统。该产品应用精密机械和计算
机电子控制等新技术,将转向盘的转矩信号、车速信号和发
动机转速信号,输送至电子控制单元进行运算处理,使电动
机产生相应的辅助转向力矩。利用三维数学模型仿真获得全
车速下非线性助力特性曲线,只需针对不同车型的技术要求
对系统程序调整即可方便快捷的完成系统总成匹配。该产品
可以较方便的实现在不同车速下提供不同的助力效果,保证
汽车低速行驶时轻便灵活,高速行驶时稳定可靠,进而提高
汽车的主动安全性。由于电机只在转向时才提供助力,所以
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同时,系统还具有环保和安装方便等优
点。汽车电控动力转向(EPS)技术在国外已经成熟,并有
大量应用,在国内的应用,也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专家估计
,到2006年,全球EPS的产量将会达到汽车转向器产量的28
.3%,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中应用EPS的大约是全国汽车总
产量的5%,其中成熟的产品,基本上是进口品牌,价格比较
昂贵。由于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要
推出很多新车型,EPS已经是新车型的亮点之一,因而有竞
争力的国产EPS将会大受汽车厂的欢迎。从我国2005年轿车
汽车总产达到277万辆来看,我国EPS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EPS是一个系统,技术新而且专业领域跨度比较大,牵涉到
汽车、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学科,零部件有
精密机械、电机、传感器等。在生产方式上必须是专业化的
协作方式。目前国产EPS的最大问题在于质量。而质量问题
的关键在于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生产EPS的
关键加工设备,难以满足高精度、大批量的生产要求。杭州
世宝汽车有限公司,正是抓住了上述问题的要害,看准时机
,果断决策,投入巨资,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从国外引进国际
一流的EPS的关键加工设备的公司,生产出了国内质量一流
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专业化协作上,采取强强联合的方
式,与哈尔滨航天科技结为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
,加快了产品的研发速度,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迅速为天
津一汽夏利、奇瑞QQ、哈飞路宝等汽车匹配成功,也正因为
如此才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和承诺。
项目系统主要包括:(1)基础地理管理;(2)地
质水文管理;(3)气象信息管理;(4)灾害数据管理;(5)
灾害预警分析;(6)远程数据传输;(7)预警成果签批;(
8)预警信息发布;(9)用户管理系统;(10)领导决策支持
;(11)短信语音发布;(12)数据交换同步等12个子系统及
广东省地质环境信息网。基础地理管理、地质水文管理、气
象信息管理、灾害数据管理主要用于对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并通过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收集各地采集的地质灾害和气象雨
量数据。数据库内容涵盖了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地理、地质
水文、气象以及地质灾害数据,并以空间数据的形式进行储
存。灾害预警分析系统建立了灾害分区分析模型和小流域分
析模型,通过分析模型选择、地质环境影响因子和雨量等参
数提取、分析叠加,最后生成地质灾害预警分析结果。预警
分析结果以各个分析单元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的可能性大小表示,从小到大分为1~5级。同时,根据预警
分析结果,生成供电视、网络、手机等信息发布需要的相关
格式文件。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现预警信息、地质灾害
及其防灾信息等数据的传输与共享,同时还可以定时接收小
时气象、水文降雨量以及24小时降雨量气象预报数据。预警
成果签批系统取代传统的公文流转机制,利用数字签名,供处
于不同办公地点的各级领导对预警成果进行审核签批。通过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利用电视、网络、固定电话和手机短信
等方式发布预警结果,实时向有关地质灾害灾害防治管理部
门和预警区群众传递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和主要防灾措施。系
统设计了13个层级53种短信模板和自编短信模板供信息(语
音)发布使用,提高了防灾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预警业务平台,实时接收下级用户更新
的地质灾害防灾信息和灾情(险情)报告,并为下级用户提
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常用办公模板。用户管理系统只限于系
统管理员用户使用。用户系统的功能是对项目系统的所有子
系统使用的组织机构、角色、用户、权限等信息进行统一管
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用户等),并对不同用户级别进
行授权,设定用户的工作目录、工作范围(所属行政区域)
等。领导决策支持系统主要依据地质灾害管理和预警的数据
,根据领导决策需要,进行整合整理,形成准确直观生动有价
值的决策支撑信息,为领导科学快速决策提供支撑。广东省
地质环境信息网站作为广东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发布的信息
窗口,同时也是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各
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单位的业务平台。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械式甘蔗去皮机,包括机架、输
送机构和切削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切削机构均设置在
所述机架上;所述切削机构包括环形刀架和切削刀组,所述环
形刀架的内侧凸起形成有多个安装座,所述切削刀组包括切
削刀杆和切削刀头,每一所述安装座中插设有一组所述切削
刀组,所述切削刀杆的第一端插设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
切削刀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削刀杆的第二端上,多组所述切
削刀头围合形成用于切削甘蔗皮的去皮工位。甘蔗通过本发
明的去皮工位,其四周侧的甘蔗皮即会被各切削刀头快速削
除,克服了现有甘蔗削皮存在的缺陷,提高甘蔗削皮效率,以
及降低削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机械自动化快速削
除甘蔗皮。
1.任务来源:计划外2.应用领域:环境监测仪器仪
表领域。技术原理:监测仪采用高速、低功耗微处理器,通
过感雨器、温度传感器、行程开关、雨量计、电磁阀等来实
现对降水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数据采集,能够显示仪器的状态
信息和查询降雨记录,并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远程数据
遥测和系统自动校准。3.性能指标:⑴感雨器灵敏度:最低
感应降雨强度0.05mm/min或0.5mm直径雨滴,灵敏度可调⑵接
雨漏斗内径:(300±2)mm;离支撑面高度1.2m⑶降尘收
集器内径:(150±2)mm⑷降雨开盖延时可调(默认10s)
;雨停关盖延时可调(默认120s);开关盖动作时间5S⑸冷
藏箱储存温度:(3~5)℃间任意设定,准确度:优于±
;1℃⑹雨量计采雨口内径:(200±1)mm⑺雨量计分辨率:
0.05mm⑻降雨量测量误差:降雨量≤10mm时,优于±0.2
mm;降雨量>10mm时,优于±2%⑼最大降雨强度:8mm/
min⑽PH测量范围:0.00~14.00,优于±0.1⑾电导率测
量范围:(0.1~2000)μs/cm,优于±2%FS4.与国内同类
技术比较:本项目结构新颖简洁、功能齐全、安装操作维护
保养方便,与国内外相同测量原理的监测仪相比,本产品稳
定性更好、抗干扰能力更强、功能更强、价格较国外同类产
品低廉并可完全代替进口产品。5.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本项目在设计理念上使降水监测仪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防尘
装置、感雨器、采样过程处理、降水量测量误差、整机加热
、容栅式雨量计内置设计及无线传输功能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可在线测量PH值和电导率,同时具备干沉降采样及降雪量
测量功能、监测数据可无线传输。监测仪无论在外观、制造
水平、自动化水平还是在化学稳定性、整体耐用性、使用方
便性等方面均力争同类仪器领先水平。6.作用意义:根据市
场前景需求和我公司的生产能力,预计项目完成后该仪器可
达到年产500套,年销售总额约3000万元,年净利润近300万
元,年交税总额300万元。同时,也可发展国外市场,为国
家多创外汇和节汇。该项目的推广使用提高了我国降水(尘
)监测的准确性,同时明显降低了监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项目的应用为研究大气污染状
况和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特别是为进一步核
实我国酸雨污染的年际变化规律,更好地制定酸沉降防治战
略提供依据,对酸沉降监测和污染控制与治理起着具有重要
作用,对环境产业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项目更好地利用
和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
调和统一,扩大生产规模并给我公司新增了20个就业岗位,
促进了社会稳定。7.该仪器配有降雨(雪),温度、雨量计
等传感器,可设置不同工作模式,自动连续监测、采集、低
温/恒温保存大气降雨(雪)、降尘样品,同时在线监测降
水的起止时间、PH值、电导率值,并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
现远程数据遥测和系统自动校准,可供环保、气象、水文、
防汛、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对大气
降雨(雪)、降尘的常规监测。为了改善酸雨污染的现状,
我国政府在1990年通过了《关于控制酸雨发展的意见》,到
2005年底,全国开展例行酸雨监测的城市数量已超过600个
,设置的监测点位超过1200个,随着酸雨监测的开展未来还
将建设更多的监测点位,另外,降雨降尘也是我国大气环境
常规监测项目之一,降水监测仪市场需求巨大。
该课题是黄石市科技局、卫生局2006年度市级立项
项目(黄科技发高[2006]1号文)。1、该课题研制口内平行
备牙仪的目的是用以指导临床备牙,提高备牙质量,减少倒
凹的发生及内聚角的度数,保证制备的所有基牙有共同就位
道,减少固定义齿的返修率,使患者满意。2、口内平行备
牙仪由金属导板、可伸缩和旋转的固位臂、观测针、适配器
组成。口内平行备牙仪的设计原理为:在患者的其他牙齿上
用印模材料固定局部托盘,托盘上延伸一个可以在水平方向
上旋转和伸缩的臂,直接和高速涡轮机连接,并使高速涡轮
机的车针与选定的就位道方向一致,使用这种方法,车针只
有在水平面上前后左右运动,所以能精确地保证制备的所有
基牙都有共同就位道,使内聚角的度数控制在2~5°内
,椅位时间短。3、口内平行备牙仪由目前国外通用的备牙
仪(parallel-A-prep)重新设计改装而来,与之相比,具有
体积小巧、操作灵活、拆装方便、易于清洗消毒、加工制作
容易、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国人使用。4、随着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固定牙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而固定牙在备牙
过程中,要消除倒凹,合理控制内聚角,固定桥的各基牙间
应有共同就位道。目前国内备牙的基本原则主要依赖于医生
的临床经验,并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仪器可指导临床修复科
医生提高备牙质量,消除倒凹,求得修复体的平行固位型和
共同就位道。所以该成果将有广大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前景
。该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前景广阔。
原计量检定管理软件系统由省级同行业开发,在使
用中存在太多的弊端。弊端如下:1、证书编号手工输入,输
入一条证书信息后手工记录下编号,再进行下一条的输入。
2、量具信息登记表手工书写,书写后再输入到电脑。3、基
本信息查询繁琐。需多次输入查询条件后才能时行查询。4
、不能输出上下标,在封面上如需要上下小角标的情况原系
统不能实现。5、在封面上如遇特殊符号输入非常繁琐。6、
历史证书打印繁琐。7、证书打印运行慢。8、证书签名慢。
证书编缉签名、审核签名、批准签名繁琐。9、功能不全,很
多功能没有。真对原软件上述弊端,“新捷”计量检测管理
系统-简称“新系统”,在所徐发明所长的支持下,在二零一
二年三月初开发,近一年的设计开发试运行,当年已初具规模
,很好的解决了原软件上述的弊端,在二零一三年一月已全面
取代原来的检定证书管理系统。经过几年来不断改进提高,
现以成为涉及计量检定技术机构的一种多功能软件。每年轻
松处理着几万条记录。在证书信息的输入上、在证书编缉打
印上、在信息查询上等多方面,比原系统提高十倍百倍甚至
更多倍的速度。增加了原始记录基本信息的打印功能、小标
签打印功能、特殊标签打印功能等,特别是对检定证书的存
放和发证通过电脑进行了索引化管理,同时对工作的内容及
下一年的计划等进行了特殊格式的输出,提高了多倍的工作
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本系统的适用范围:本系统是针对
企事业单位的专业的计量检定技术机构而开发设计的计量检
定检测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特别适合于专业的检定
技术机构使用,本系统适合于年出据证书50万份以下的计量
检测机构使用。本系统的特点。1、界面简单明了,易上手,
对电脑不太熟悉的人,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即可操作。2、各种
操作快捷。基本信息输入快、基本信息查询快、检定证书的
编缉快、检定证书的打印快。3、具有专项统计。可最方便
的统计出特定的输出项目。4、自动打印管理。由业务室完
成打印部分的操作,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5、多种模式信
息输入。在及短时间出可完成几千上万条信息的输入。6、
对证书存放发放及检索查询微机化管理。本系统的经济效益
及社会效益:本系统从开发至今现运行八年时间,每年出椐
证书在2万份左右,若每份证书价值按5元计,产生经济效益1
40万元,同时为单位节省软件购置至少20万元,每年节省软件
维护费3万元,8年计24万元。由于系统运行速度快,提高了工
作效率,在仪器收发、证书编辑、证书打印、查询统计等节
省了工作时间、及办事人员的等待时间,及大的提高了社会
效益。本系统正在向行业推广,对于行业检测机构的管理具
有普遍意义。
该成果研究内容属于属于应用数学领域(生物数学
方向),汇集了完成人在传染病时空传播和阈值动力学研究
中获得的系列新发现和新结果。其内容涉及自治、时变、时
滞、非局部反应扩散系统动力学性态的理论研究,并提供了
具有普适性的新基本再生数公式及数值计算程序。所获研究
发现主要体现在:(1)对疾病基本再生数计算,分别针对具
有时间周期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流行病模型,理论上建立了其
基本再生数等价于某个正算子的谱半径,第一次给出了两类
新的具有普适性的基本再生数公式并提供了计算示例,并还
针对空间传播的非局部因素及时滞效应建立了基本再生数的
计算方法,为流行病的阈值动力学研究夯实了基础。(2)对
全局稳定性问题,在宏观建模层面,拓展了年龄依赖传染病
模型全局稳定性的证明方法,该思想可应用于其他相关模型
全局稳定性的证明,具有较好普适性。在微观建模层面,丰
富了病毒感染模型全局稳定性证明方法,在更广泛意义下对
病毒感染进程的动力学性态进行了刻画。(3)对非合作反应
扩散方程,创造性地引入了持续生存理论来研究系统行波解
的存在性,并进一步得到最小波速的存在性,有力地推动了
反应扩散方程行波解理论研究范畴。同时,对具有SI结构的
时空传染病模型明确解决了几个重要问题:疾病能否成功入
侵、入侵之后的传播速度、动力学性态。(4)对疾病复杂的
传播模式,在宏观建模层面,得到了依赖于医疗资源丰度的
后向分支存在性条件,这可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
据。在微观建模层面,针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细胞的时滞效
应,研究了新系统混沌动力学性态,创造性地拓展了宿主体
内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范畴,结果被后续研究者高度认同并被
评价为“免疫延迟是病毒动力学领域中平衡点稳定性开关的
两种产生机制之一”。上述研究内容先后受到6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教育部重点项目等3项省部级项目的大
力支持。所获成果也已刊发在众多国内外知名主流期刊,如
JDIFFEREQUATIONS、SIAMJAPPLMATH、NONLINEARANALRWA等
。已刊发的论文也得到众多等国内外知名主流期刊的引用,
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20篇主要论文SCI他引1187次、他
引共计1878次。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557次、他引
共计810次、平均SCI他引次数69.6次/篇、有3篇已被ESI收
录成为高被引论文。
本项目产品是一种能够专门对电路进行安全检测的
设备,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因电路导致
火灾对人民生产财产带来的损失。本项目产品主要是依靠现
在先进的红外热像、电流互感、电流检测、漏电保护、绝缘
电阻检测和静态回路电阻技术将检测的数据保存在检测仪中
,检测结束后将检测的结果自动导入到火灾预防检测数据分
析系统中,通过该分析系统来把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生成
报告。(1)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硬件开发环境:PC电脑或笔
记本:系统:WindowsXPSP3,CPU:主频2.0GHZ,内存:1G
B,显卡:256M以上;C8051烧写器。运行环境:51单片机,
专用主板,5吋液晶显示屏,4×4键盘,以及相关机械
器件。软件开发环境:在WINDOWSXPSP3操作系统,KeiluVi
sion2,新华龙烧写软件。功能要求:具备绝缘电阻测试功
能;具备漏电保护开关测试功能;具备环境温度湿度测量功
能;具备直流电阻测量功能;具备交流电流测试功能;具备
数据存储功能。技术指标供电电压:DC12V;显示分辨率:
320×240;显示屏尺寸:5.1吋;连续使用时间:10小
时;操作方式:键盘操作;绝缘电阻测试电压:1000V;漏
电流控制范围:0~200mA;电阻测量范围:0~100Ω;交流
电流测量范围:0~100A。(2)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①自主
开发有火灾预防检测数据分析系统;本产品在设计时增加了
数据存储SD卡和火灾预防检测数据分析系统。产品在获得低
压供电设备和低压供电线路相关指标后,会将检测到的所有
数据存储在SD卡中,并通过自主开发的火灾预防检测数据分
析系统对存储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并对不符合标准的数据及
时提醒,同时可以生成各种检测报告,供客户参考,以便制
定有效的解决方案。②集合多种技术与原理,能够对多项指
标进行检测与采集;本产品集合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高
压直流发生技术、高精度电压采集技术、温湿度测量技术、
漏电流控制和检测技术,能够对低压供电设备和低压供电线
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绝缘电阻、漏电流和跳闸时间等多
项指标进行检测,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精确的电路安全状
况报告。③采用了大屏幕图形液晶显示器,显示直观且大方
;④采用了SD卡数据存储,存储容量大且安全。(3)作用意义
(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本项目产品的市场应用将会大
大提高我国因电路原因导致的火灾事故的预防能力,改变我
们目前所处的欠保护的用电环境现状,减少因火灾事故给人
民群众和国家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
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项目推向市场后,未来5年内预期每
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320万元。由此可见,本项目产品推向市
场后,拥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世范新一代消息总线系统”是基于避免使用传统
整合方法所导致之基础信息软件资源与数据大量重复的情况
,就是用于连接企业内部各个业务系统并提供实时消息交互
的基础技术设施,且各个业务系统之间使用统一的、基于X
ML的协议标准进行通信。以提升企业内、外部应用系统整合
的整体效率需要开发的,基于集中分和分布式消息中间件技
术,采用了业界成熟的总线架构和接口技术。技术的创造性
与先进性:1)新一代消息交换标记语言SMEML。2)应用信
息重传服务(MRS)。3)兼顾高性能和安全性集中式和分布
式。4)集中式和分布式。5)串行数据的线程池并行处理技
术。6)适配器技术透明接入。7)可靠性:高达99.9999﹪。
8)可扩展性:支持无限扩展。本项目将原有的传统点对点
的整合方法提升到一次接入,无限使用的应用层次。历年获
奖情况: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获得201
0优秀软件产品奖。1、项目技术成熟度分析该产品是企业通
过整合已有系统提高系统应用价值避免重复投资的最佳工具
。它不仅仅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企业异构系统间点到点通讯技
术上的繁琐性,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系统间通讯的
可靠性和健壮性,保证了企业业务系统的运行安全,降低了
企业的运行风险。2、先进的系统整合技术世范的新一代消
息总线解决方案,是在吸收了TIBCO、IBM、Oracle等EAI/S
OA领域的领导厂商的整合技术特点,并利用在自己在该行业
的多年的自主研发的经验。3、“强大的”和“可靠的”消
息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新一代消息总线是电信、金融和政府
行业IT环境中最基本的连接中枢,为了保障当前及今后各部
门、各系统间数据的实时快速交互,最基本的保障有两点“
强大的”和“可靠的”消息数据传输能力4、“强大性”:
世范的新一代消息总线设计最大能处理8万笔/秒的业务数据
,在同行的中是非常难以达到的数字。5、“可靠性”:新
一代消息总线系统提供了程序间可靠的通讯。关注大消息的
分组和重组,包接收的应答,重新传输丢失的包,和管理包
的正确顺序。
本项目产品为多场耦合下高铁输电线路寿命无损精
确评估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高铁输电线路的近服役
环境模拟,并原位再现其失效过程,进而提供多相流、多因
素耦合服役环境中材料服役安全及寿命评价的解决方案,项
目产品由三个系统构成,①实时工况测控系统:测控系统由
应力加载组元、腐蚀环境组元、快速加热组元和流场控制组
元等构成,用于构建和模拟不同的服役环境,可以提供以上
多组模块以满足电力传输、海洋工程以及航空航天等不同领
域服役环境的实时再现模拟。②原位无损检测系统:通过结
构设计对夹具进行对称驱动,保持样品始终位于视场的中央
。配合显微镜和其他测试设备可实现材料微观组织和电、光
等信号的原位观察,直观显示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微观组织
和性能变化,再现材料的服役失效过程,从而为失效原因提
供可视化依据。③高铁输电线路寿命预测系统:此部分将所
测数据形成数据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
高铁输电线路服役安全和寿命的定量评估,为选材和质量控
制提供指导。
依靠光学场景智能感知、微型控制器传感器、小型
GPS、小型驱动器和供电系统的进步,农业无人机变得小巧、
廉价、民用化,可逐渐替代人力,从而提高植保效率和精准。
我国约有20亿亩耕地,每年植保需求约86亿亩次,劳动力缺乏
,效率低下和模式粗放是植保领域的三大痛点。目前,我国缺
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化农林无人机系统,在系统稳定
性、快速地图建模与实时导航等关键性能指标不能满足需求
。无人机多以简单塑料箱携带灌溉液体,因此无法控制喷洒
流量和速度,致使在无人机巡航过程中,无人机高度变化导致
的灌溉量不可控问题无法解决,在高效化的同时也造成了能
源浪费;不仅如此,无限制灌溉也带来了成本提高的弊端。针
对当前无人机植保作业在我国农林植保领域和智慧城镇的应
用方面仍存在适用性不足的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大面积
推广农林无人机系统的应用更需要考虑经济成本问题和效率
问题,在系统稳定性、目标障碍智能感知避障与实时导航关
键技术、农药喷洒方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此外,视觉辅助导航技术因为其自主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测量精度高等特点,逐渐成为无人机等智能无人系统自主
导航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项目针对农林植保无人机
方面的重大需求,系统性突破了基于动态环境智能感知技术
、光学相机视觉标定和农田边界与内部障碍的视觉测量技术
、基于重复控制和强化学习的无人机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和多
喷嘴组网气动雾化技术等,实现了智能无人系统辅助农林植
保以及智慧农业建设,研发设计了基于光学相机视觉标定和
动态环境智能感知的无人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农林植保应用,
即基于智能视觉感知技术的无人机控制技术、高动态稳定性
和高安全可靠性的复合式农林多旋翼无人机及应用、基于多
喷嘴组网气动雾化技术的果树植保无人机系统等并进行了广
泛的应用研究;同时,提出以多旋翼飞行器为无人机作业平台
,针对果树植保用农药喷洒应用需求,研发发展高效经济的多
气动雾化喷头组网无人机系统及样机制造与产业示范验证,
极大推动果树植保装备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并提高作业效率,
解决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山地丘陵地区果树植保难题,提高
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和果产品的品质、降低了病虫害的危害程
度,实现了对病虫害的精准防控、精准施药,促进农果茶产品
增产增收,实现了智能无人系统辅助农林植保以及智慧城镇
建设。项目解决了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应用方面存在的关键技
术难题,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实现我国农
林植保无人机的系列化、实用化和国产化,使我国农林植保
无人机技术达到了先进水平。本项目历时八年,形成了从“
无人机视觉智能感知与目标识别避障技术”-“高动态稳定
性和高安全可靠性复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基于动态环境
智能感知技术和气动雾化多喷嘴组网控制技术的农林无人机
系统”的完整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件铣削过程稳定性快速预测
方法,用于解决现有薄壁件铣削过程稳定性预测方法速度慢
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工件的单元质
量和单元刚度矩阵,组装得到工件整体质量和刚度矩阵。通
过修改变化单元的材料系数达到结构修改的目的,最后通过
模态缩减的方法计算得到结构修改后工件的动力学参数。由
于通过模态缩减的方法快速求解工件在粘贴附加质量块后以
及材料去除影响工件结构后的动力学参数,并且整个过程中
只需建立一次有限元模型,无需重复建模,提高了薄壁件铣削
过程稳定性预测的速度。
在"保健牙刷的基础上,根据磁疗理论,利用磁
场、磁化水的生物效应,结合刷毛的按摩及清除作用研制的
,并把三块磁片以以同名报并置的方式镶嵌在牙刷毛束间.对
口腔常见病有较理想的疗效,其有效率:牙本质过敏症为93.
3%,口腔溃疡为86.1%,牙龈炎为83.3%,牙结石为81.1%,国内
先进进
本项目在现代分析技术特别是调和分析技术应用于
非线性色散型偏微分方程低正则解的适定性,解的长时间性
态及增长估计,含真空粘性退化N-S方程以及不可压N-S方程
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下
面的三个方面:在波动方程方面,我们成功地解决了美国科
学院院士S.Klainermann于95年所提的关于高维Strichartz
端点估计的一个猜测以及对波动方程径向Strichartz估计的
完整刻画;我们创造性地通过引入角变量给出了一个最优的
加权Strichartz估计,成功地证明234维低正则Strauss猜想
;得到了关于波动方程迄今最完整的广义Strichartz估计,并
应用于二维三次半线性波动方程的小初值低正则长时间适定
性,该问题对应于2维Glassey猜想的临界情形。正是我们以
上开拓性的工作,才使得我们之后能成功地将Strauss猜想推
广到了备受关注的Schwarzschild黑洞时空,以及更大一类的
具有小角动量参数的Kerr黑洞时空。在来自于量子力学的K
lein-Gordon和Schroedinger方程方面,继我们高维弱初值C
auchy问题几乎整体解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入新方法,突
破了Bourgain所给方法的局限)之后,我们发现了具不同质
量的共振条件,分别对共振与非共振对1、2维具有临界非线
性Kein-Gordon方程组证明了小初值解的整体适定性。我们
发现了Besov空间的一个非线性叠加性质,得到了Lip和Hold
er型叠加型的非线性估计,成功地解决了上世纪80年代遗留
的基本而重要的Hadamard意义下在分数阶H^s空间中Schroe
dinger方程解的连续依赖性问题;首次成功地将不动点理论
用到含分数次导数的函数空间得到了局部存在性;在解的无
条件唯一性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长足进展。另外,我们在Sc
hroedinger方程的多重衰减率,解的散射性质,L^2临界焦聚
型非线性方程以及Zakharov系统的低正则解破裂解的集中现
象和整体存在性,以及紧流形上Schroedinger方程H^s解的最
优增长估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广了L.Glan
getas,F.Merle以及Fields奖获得者Bourgain的结果。在流
体相关问题方面,我们细致分析非线性结构,结合现代分析技
术,对于流体力学方程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继一维退化粘
性依赖密度初边值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之后,得到
了不含固体核且在自由边界上密度退化的高维球面对称可压
缩N-S系统的整体适定性、解的长时间性态和收敛率估计等
。三维不可压缩N-S系统的整体适定性问题是七大千禧年问
题之一。我们是把不同方向的速度分开考虑,发现了水平速
度和垂直速度的差异性,非线性项关于垂直速度是线性的。
基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差异性,结合现代分析技术,首次
对一类大垂直初始速度的情形,证得了各向异性(或经典)
的三维不可压缩N-S系统的整体适定性,极大地推进了不可压
缩NS大初值问题的研究。基于N-S方程的自身结构,把调和分
析、概率方法应用于NS方程的分析研究,以一类随机初值的
定解问题来讨论三维周期区域不可压缩N-S方程组的适定性
,得到了系统关于一大类L^2初值的局部存在、唯一性,降低
了原来H^{1/2}的正则性要求。因为在L^2空间中,系统具有
能量守恒,从而为不可压缩N-S方程组的大初值适定性问题的
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另外,我们在粘弹性流体方面取
得了一些重要的工作。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有:(1)厚朴发展等级区划
分根据福建省各行政区域的厚朴资源状况及主要经济性状表
现、林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子,通过改进的投影寻踪
技术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数学手段,划分福建省厚朴发展等
级区。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厚朴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划分厚
朴树种在福建省的垂直发展等级区。(2)厚朴种质资源收
集与良种选育广泛收集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四川、湖
南等地的厚朴种质资源,建立厚朴种质基因库,并开展种源试
验,选择优良种源5个;建立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厚朴综合评
分法选优性状指标体系,开展厚朴优良单株选择、半同胞子
代测定和无性系测定,以速生、高厚朴酚含量为目标,选择厚
朴优良家系10个,优良无性系4个。(3)厚朴高效培育及管
理技术研究在种子预处理、扦插育苗、组培快繁等育苗技术
,造林技术、施肥技术、伴生树种选择、混交比例选择、分
区造林和分类经营,以及中期采收等技术研究基础上,构建了
完善的厚朴高效培育技术体系,并探讨了厚朴高效培育的生
态影响,及其对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4)厚朴收获预测技术研究通过对200多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
,探索木材生长量、树皮干生物量(含根皮)与龄级、胸径
、树高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适宜的数学模型,预测厚朴的药
材收获量和木材收获量;根据不同的市场厚朴木材、药材价
格区间,以及碳汇价值,预测不同林分的货币收获量,编制厚
朴标准收获表。(5)试验林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研究历时
11年,建立1hm2种质基因库,营造试验林、示范林100hm2,在
试验区推广面积350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
1.针对大面积封闭复合采空区,研究各采空区压实
特性和联通特性,定量描述采空区渗流特性,将大面积采空区
划分不同渗透难易程度的子区域,为漏风通道的识别奠定基
础。2.研究大面积采空区周边通风系统能位分布,基础大气
压和密闭墙压差随气温、气候变化规律,分析采掘扰动和基
础大气压变化对通风系统的影响,并量化能位波动对封闭复
合采空区漏风的动态扰动作用。3.建立能位波动-联通相关
性的数学模型,动态识别大面积封闭采空区漏风通道,通过释
放SF6和压注CO2进行验证,形成封闭复合采空区漏风通道动
态识别技术。4.研究遗煤复热自燃化学反应动力学特性,建
立漏风风速场、氧浓度场和遗煤、漏风固气两相温度场的多
场耦合数值模型,评估不同区域遗煤的自燃风险,判别复热自
燃的临界条件及通风能位临界变化指标。5.分析CO生成、弥
散并伴随漏风迁移的规律,掌握不同区域遗煤氧化释放CO浓
度以及各漏风汇的CO浓度,建立采掘扰动下CO源汇对应关系
和浓度指标,实现封闭复合采空区CO迁移动态溯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DAE-SVM的SAR图像目标分
类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方法中普通堆栈自编码器提取到的S
AR图像特征鲁棒性差,softmax分类器微调深度网络分类准确
率低的问题。其步骤为:(1)读入数据;(2)分割操作;(
3)旋转操作;(4)确定SAR图像的目标切片;(5)目标切片
向量化;(6)构建一个四层的初始栈式去噪自编码器SDAE;
(7)训练初始栈式去噪自编码器SDAE;(8)微调;(9)计
算测试准确率;本发明具有提取得到的SAR图像目标特征鲁棒
性高、能够提高SAR图像目标分类正确率的优点。
(一)背景及意义。河南省丰富的传染病患者的标本
资源因各种原因而大量流失和浪费。这些血液、体液、组织
中包含了大量的生理病理信息,对诸如艾滋病、结核病、肝
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及癌症、基因的研究非常有用
,特别是一些罕见病例的标本,更是珍贵的医学资源。随着医
学技术的发展、医学资料的积累,以及信息化“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建立国民生物标本库成为
发达国家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传染病的疾病
谱发生很大变化,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加之传染病固有的
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使得目前教材及参考书的难以满足当
前青年医学生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图文并茂、可模拟、可
异地共享、可见性和实用性强的教学和科研资料库。(二)
宗旨和目标本项目旨在研究开发河南省传染病患者标本管理
信息系统,建立区域性的传染病患者标本信息库,可共享区域
患者标本以及信息库,智能网络实时监控,并可与患者的诊疗
信息、医生的科研信息联网。一些疑难问题可等条件成熟时
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河南省传染病患者标本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互联网(局域网)、传感器将安全与责任有机地联系在
一起,为标本库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我院通
过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和应用健康和疾病生物体的生物
大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等标本以及与这些生物标本相关
的临床、病理、科研、治疗等资料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
不仅能对标本保存、出入库进行管理,而且能对标本整个流
程进行管理与监控,包括标本出入库、取用、保存等整个标
本流向过程。另外,本系统具有相关接口,能与HIS等外部系
统关联,做到信息整合利用。(三)系统主要功能及内容如
下:该系统是为了有效的管理生物样本和相关信息,所建立
的具有搜集、保存、检索和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其易用性
、安全性、可靠性是其重要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追踪捐
赠者的问卷和知情同意,管理生物样本采集、处理、储存和
运输,管理QA/QC程序和文件,捐赠者临床电子数据采集,数据
安全保护,报告管理(库存、采集、使用、QA等报告),临床
和实验数据挖掘。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能适应和满足生物
样本库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求。满足定期评估信息系统确保
其满足生物样本库工作需要和规范的要求,记录样本质量,如
样本的储存温度环境和冻融次数等,通过标识(如条形码)
将实物样本关联到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主要功能特点包
括:a)提取、分装后的样本应能通过信息系统追溯到原始样
本并与其信息相关联。b)每份样本在信息系统中应有且仅有
唯一一个或者一组识别符号(数字或条形码)。c)样本从采
集到处理、储存、配送运输、使用后剩余返回重新储存等的
全过程都应被有效记录。d)生物样本的转移应被及时记录,
信息系统能追溯到每一个样本储存位置的变更。(四)系统
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面向SOA(服
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设计,建立在大量
的开放标准和协议之上,实现了功能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
操作。业务流程与程序逻辑控制完美的结合,实现了业务管
理的质量控制。2、系统表现层运用jQueryEasyUI。支持多
浏览器运行,3D模拟库位管理,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即大的方
便。3、AJAX异步通讯技术的应用研究。可以在不重新加载
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可以预防网
络不稳定造成的未保存数据丢失,或刷新时清屏幕等损失,给
用户更好的体验。4、提出了转化医学过程中标本信息采集
与科研共享的新建议。(五)优势1、软件设计与开发遵循
软件行业标准、国家卫生部的数据标准和医院相关制度。2
、该系统通过合理的权限控制,能对标本整个流向过程、分
级分组使用进行管控;件开发采用B/S模式(浏览/服务模式
),软件的部署、操作、维护比较方便。3、数据源唯一,预
留接口,做到信息整合、实时监控、预警等。(六)传染病
医院建立传染病患者标本库的意义1、可准确、快速、有效
的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病原学确诊提供物质基础。2、可客观
准确的判断现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基因突变特点及新致病机
制。3、通过对患病人群进行动态管理观察,有助于对机体免
疫及生物学特性,甚至对病原体与人体间相互作用进行更深
层次的研究,为更好的预防与治疗重大传染病奠定基础,提供
实验依据。4、该系统也将成为医师提高诊疗水平的最重要
的学习和实践途径。总之,该系统可帮助科技研究人员容易
获得大量的原始研究数据,并实现科学的新发现。通过科学
数据的采集、积累、管理、开发应用与共享,实现“大数据
”、“云计算”,带动区域医疗科研单位整体科研水平、诊
疗水平,为社会作出贡献。紧密结合医院管理实际、方法科
学、设计合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达到同类研究国内先
进水平。
小型水下机器人平台成果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主要为水下观测检测等水下工程提供科
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水下机器人(RemoteOperatedVehicle
s,ROV)分为大型、中型、小型、超小型等多种型号。大中
型水下机器人由于其体积巨大、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往往
需要数人协同作业,且需要船只及大功率发电机等配合使用
,其应用受到限制。与此同时,我国沿海海岸线、河流、湖泊
的水深大都在100米以内。小型水下机器人的研发使得机器
人在水产养殖、港口水下目标物体观察、水库大坝检查等水
下勘测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成果为通用的自
带动力水下机器人平台,利用水下推进器技术、运动控制技
术、水下通信技术、水下导航定位技术、仿真技术,使用甲
板上的按键、遥杆及运用相应的算法自动定深,灵活地控制
机器人在水下的运动,通过前后两个摄像机在水下清晰的观
察物体,使其完成在水下观察的各种功能;成果产品为流线型
结构,减少阻力,同样速度下功耗小。此外,成果产品可以搭
载相应的检测、探测装置,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要。
“山楂果酸制品的开发及功能性研究”项目是河北
科技大学承担的河北省(承德)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
课题编号:201903)。项目起止年限为:2019-2020年。应
用领域为农业服务业。山楂是蔷薇科植物之一,含有多种抗
氧化物质,其中山楂果酸含量可达14%。它不仅是一种天然抗
菌剂,也是天然调味剂。此外,有机酸由于其抗氧化活性,对
于多种疾病均具有保护作用,如能促进非血红素铁元素的吸
收,预防饮食引起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等。本
研究针对不同品种的山楂中有机酸含量、有机酸种类进行全
面分析,对其降血糖、降血脂及体内抗氧化功能进行研究。
并其功能性为研究基础,经配料调整,制备出适合于不同人群
食用的山楂果酸液、山楂果片、山楂原粉等产品。与国内外
同类技术比较:有机酸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提取法、微
波萃取技术、生物酶提取法(水提法等,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有
机酸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但是
超声提取仅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对于某些对热敏感的有
机酸则可能破坏其结构,影响其生物活性。微波提取具有提
取高效、快速、完全及节省时间、溶剂和能源等优点。但微
波萃取技术的微波同样会对热敏感的有机酸造成破坏,影响
测定结果,且具有安全隐患。生物酶提取法相比传统的有机
酸乙醇回流法,提取温度低、能耗小、提取率高,但影响因素
较多,且不能同时测定多种有机酸。水提法是操作简单、快
速有效的有机酸提取方法。有机酸作为一种防腐剂在食品工
业中应用己有近百年历史,它可有效杀灭食品腐败菌如大肠
杆菌、李斯特氏菌,延长保质期。短链脂肪酸和在α-C上含羟
基的有机酸,如乳酸、苹果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在特定条
件下具抑制细菌活性,含有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反丁烯二
酸和山梨酸具抑制真菌活性。有机酸可降低肠道pH,为动物
提供最适消化道环境,有利于营养消化吸收及肠道疾病预防
。饲用有机酸已成为继抗生素之后与益生素、酶制剂并重的
饲料添加剂,可显著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提高抵抗疾病能力、
个体生长速度和日粮利用效率,改善屠体品质。有机酸能够
有效抑制消化道内有害细菌增殖,且不影响乳酸杆菌等益生
菌生长代谢。有机酸还具有抗炎镇痛的效果,如杨菁采用二
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J长法观察抗
炎作用;采用热刺激致小鼠疼痛法、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
食用当归总有机酸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食用土当归总有机
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具有良
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提高热致痛
小鼠的痛阈。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采用响应面试验
设计对微波辅助提取果酸的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
:乙醇浓度为50%、料比34∶1(mL/g)、提取时间34min,提
取温度75℃,在此条件下有机酸含量为171.863mg/g。2、山
楂果酸能够明显抑制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血脂,降低T-CHO、T
G含量,升高HDL-C含量,同时降低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尤其
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3、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血脂症
及氧化应激反应,测定大鼠血清、肝脏及脂肪中的抗氧化酶
活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
和高剂量的山楂果酸提取物对提高高血脂大鼠血清中的CAT
、T-SOD和GSH-Px的酶活力有明显作用,但对降低血清中MDA
含量的作用并不明显。4、为喷雾干燥法生产山楂原粉的需
要,研究了发酵法脱糖的效果。结果显示,KDLY-16酿酒酵母
的脱糖效果最好,其对还原糖和总糖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6.6
6%和96.82%。5、采用KDLY-16酿酒酵母对山楂提取液进行单
菌种发酵,发酵后山楂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由0.77g/L升高到
了1.23g/L;总酚含量由3.50g/L降低到了1.85g/L,但表儿茶
素含量上升量为原来的2.5倍;同时有0.3~0.6mg/L咖啡酸的
生成。推广应用的范围:农产品加工前景:山楂果酸产品具
有降低高血脂、降低高血糖、促进胃肠消化、抗氧化等功效
。因此以山楂为原料加工山楂果酸产品,可以显著提高山楂
的附加值,符合现代人们大健康的食品需求。
全自动微量水分测定仪符合GB/T19001-2008/ISO9
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采用微量水分测量精准技术,产
品的微量水分(含水浓度〈0.001%)测定,由于空气中水蒸
汽不可避免地侵入电解池内部电解液中(此时以往的半自动
仪器根本不可能测准,而且测定不出来),我公司研制的全自
动微量水份测定仪可以测定出当地每秒钟侵入电解池中的极
微量水分[每秒钟(1/10000)mg],并且在测定时实时扣除这
段时间侵入的水分即可得到样品的真实水分。电极采用双铂
金电极,通过注入恒流源电流,测定双铂电极的电位即可测定
卡尔费休试剂和样品混合液中的导电性能,及对应样品中的
水分。另外,还具有动态平均值扣空白功能,从而扣空白高于
进口仪器水平,自动校准功能:此功能彻底解决了由于不同
试剂的差异以及试剂灵敏度下降带来的误差。“全自动微量
水分测定仪”项目产品将广泛用于多种产品在生产和炼化过
程中各种状态的水分检测,有些产品含水超标会产生严重危
害,如车用燃料汽油、柴油等。全自动微量水份测定仪可以
检测液体、固体和气体中的微量水分。市场需求量较大,年
增长率在10%以上,微量水份测定拥有具大市场潜力,其检测
精准度不亚于国外进口产品。本项目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具
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在国产微量水分测量仪检测技术属
于国内领先水平。全自动微量水份测定仪投入市场,必将以
性能优势、价格优势、服务优势迅速占据市场,获得较大的
发展空间。本项目产品”全自动微量水份测定仪”是高精度
、高自动化精品,产品经过几年的完善,其综合性能已不亚于
瑞士微量水份测定仪,在国内名列前矛,其中电解速度和空气
中杂散水浸入扣除功能高于进口产品,因此项目产品广泛应
用于石化、电力、医药、农药、环保、食品等各部门。本项
目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在国产微量
水分测量仪检测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按摩是现代各行各业的辛劳工
作的人民群众休息和放松的主要方式。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
天,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但仍有
许多人会在生病时积极的寻医问药,却忽略了平时疲惫时的
放松休息。二、研究目的与意义贝摩器具行业的发展方便了
人们的生活,要突破简单依靠按摩轮进行机械式按摩的局限
,就要从按摩力度调节、人体基础生理指标检测、个性化按
摩等多个维度进行规划,已达到对于使用者身体的了解,从而
进一步实现按摩器具产品与人体健康管理的紧密连接。三、
主要论点与论据智能仿生按摩机器人,通过采集用户检测参
数然后依靠AI算法为用户生成针对性的按摩程序,并在按摩
过程中通过实时检测到的用户受力情况,来进行精准自适应
调节按摩力度;同时用户还可通过对身体需要按摩的部位,及
希望得到的按摩手法力度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的选择与调整
,得到一套自己想要的按摩程序;从而达到有效的缓解疲劳的
效果。四、创见与创新奥佳华通过对模拟人手的按摩手法研
究,按摩力度的精准控制,以及在三维空间上按摩轮的轨迹规
划与控制,实现了极为灵活堪比人手的按摩控制技术。搭配
智能生理参数检测技术,将按摩和人体健康进一步结合,打造
出更为立体的按摩程序。创新点如下:4.1仿生机械手率先
研发了基于三维按摩轨迹协同规划的按摩机械手,通过与数
十位专业按摩医师的沟通学习,将各个按摩手法细化分解,将
推,拍,揉,捏等14种按摩手法进行一比一真人手法模拟,并将
基础手法进行组合。使按摩机械手的按摩达到堪比人手的按
摩。4.2按摩力精准控制技术。创新形成了按摩力的精准控
制技术,其三力传感轴,根据受到的力调节按摩力能够有效根
据按摩接受者身材情况,以及不同身体部位精准进行自适应
调节力度的按摩,从而达到有效的缓解疲劳的效果。4.3三维
按摩轨迹规划与控制首次形成了对控制系统以及机芯结构的
创新设计,使得按摩头在人体背部以及臀部的区域内可以实
现任意路径的三维按摩轨迹规划及控制,极大的提升了按摩
程序的丰富性和按摩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身体
情况完成个人按摩程序的深度定制。4.4AI生理参数检测。
首创AI生理参数检测,用户生理参数检测与智能分析。应用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技术实现酸痛检测,该技术方
式需要通过手指或者手腕与传感器适当的贴合,才能够有效
的采集到PPG波形进而计算出生理参数。4.5自定义按摩程序
率先研发了用户自定义按摩程序,用户通过对身体需要按摩
的部位,偏好的按摩程序。后续该程序可以保存入系统中,同
时,亦可根据用户自定义按摩程序,分析出用户的偏好,实现
自定义下的专属程序推送。五、社会效益5.1智能仿生按摩
机器人,通过智能生理参数检测实现用户身体体征参数进行
采集,实现用户随时了解自身相关体征数据状况,同时针对用
户体征数据,提出相关施疗建议,有利于用户了解自身身体健
康状态、针对具体身体异常情况提早预防。5.2转变行业传
统的”产品“模式到“产品+服务“的模式,通过健康检测,
智能按摩推荐,针对性的远程施疗这一整个闭环,能够带给用
户有针对性的按摩服务,为终端消费者提供舒适、便捷、科
技感十足的产品体验;5.3将AI生理参数检测、力度自适应、
仿生按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按摩椅,提高项目
产品智能化水平,赋予产品更多高科技附加值,带动行业技术
跨越式发展。5.4本项目的完成及产业化销售的智能化按摩
椅,为国家创造税收5,231.34万元,创外汇3,040.61万元。六
、知识产权本项目成果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已授权的知识产
权情况如下:1.发明专利4项2.实用新型10项。
据陕西省果业管理局统计,截至2013年,陕西全省苹
果栽植面积已达968.5万亩,产量965万吨,位居中国第一,占
世界苹果总产量的八分之一,然而我省虽为水果生产大省却
不是生产强省,能够出口创汇的不到总产量的1%,根本原因之
一是我国苹果不能得到良好的商品化处理,目前,对于我省苹
果的商品化处理基本上仍然采用人工分级,劳动强度大、分
级效率低、分级精度差,而且获得的经济效益较差。因此,提
高我省苹果的分级技术水平,成为迫切解决的一个课题。随
着计算机软硬件升级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步出现
了对苹果品质的自动化检测分级,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
术对苹果的外部参数进行检测,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
内部品质进行局部分析,与国外设备相比,分级速度较慢,检
测精度较低。而进口自动分级设备的价格昂贵,少则为数百
万元,多则为数千万元,一般企业很难负担。因此,有必要研
究苹果内外品质的同时快速检测,实现苹果按照大小、形状
以及糖度等综合品质的快速、准确分级,有助于大大提高我
省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光谱成像技术将计算机视觉和光谱检
测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同时获取待测目标的图像信
息与光谱信息,具有超多波段、较高光谱分辨率、图谱合一
的特点,非常适合于苹果内外品质的同时检测,既能检测苹果
内部品质信息,又能反映苹果的外在特性,为解决苹果品质自
动化检测分级的提供有效技术途径,有效的提高苹果的分级
效率,但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对苹果品质检测的算法,还
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项成果针对采集的苹果光
谱图像,利用智能算法进行特征优化,从众多特征中选择重要
特征,去掉次要和冗余特征,找到具有较好可分性的特征子空
间,提取出苹果的内外部品质评价参数,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
率。先后编写完成了预处理算法,减小噪声对苹果光谱图像
的影响;编写完成了苹果大小、形状等外部品质检测算法,苹
果糖度、酸度等内部品质的检测算法,实现了基于一次性采
集的苹果光谱图像,获得苹果内外品质参数的目的;开发了苹
果内外部品质综合检测软件,达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相对
于苹果单独外部或内部品质检测算法具有参数同时综合检测
,检测速度快的优点,有益于加快苹果自动分级高新技术产业
化的进程,对解决陕西省苹果市场竞争力不够、增强我国苹
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适合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潮流,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该研究根据基于近地面红外遥感作物冠层温度的作
物水分胁迫指数(CropWaterStressIndex,CWSI)的物理意
义,同时结合土壤水分修正系数、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
蒸发蒸腾量等指标的含义,建立起CWSI与作物根区土壤含水
率、作物耗水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定量关系,用于对上述参量
的定量估算,田间试验检验表明本估算模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并且克服了传统方法费时费力、精度较低的缺点,利用红
外测温技术可对大面积的农田进行水分和长势状况的动态监
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轨道检测车主要用扣件弹条缺失智能检测,能在5
km/h行进过程中自动识别出弹条丢失的扣件,并实时地进行
声光报警。本产品采用最新的轻量化低功耗设计,总体折叠
后体积为250*300*800mm,总重量15kg±0.5kg。全速运
行时,系统功耗不大于250瓦,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速度
误差不超过2%,定位精度不小于±5cm,每小时可以达
到5公里的检测长度。
系统主要参数如下:
输入电源电压AC220V;
最高行驶速度7km/h;
识别精度:故障检测率可达到99%以上。
持续工作时长:2小时以上。
系统组成:轨道检测车主要由轻量化结构组件、动力
系统、控制系统、检测系统组成。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可扩展的高可用服务器分层监控系统,其采用分层代理的架
构实现对国产集群服务器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减少环境
因素对管理人员产生的影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
一种可扩展的高可用服务器分层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监控模块、故障告警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扩展模
块、镜像文件部署模块、系统部署状态显示模块、用户管理
模块、关机管理模块、进程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多节
点控制台,系统监控模块、故障告警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
块、扩展模块、镜像文件部署模块、系统部署状态显示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关机管理模块、进程管理模块、文件管理
模块、多节点控制台依次连接。优选地,所述系统监控模块
、故障告警模块、数据统计分析模块、扩展模块构成一个监
控子系统。优选地,所述系统监控模块实现主机内监控,系统
监控通过故障告警模块将告警邮件发送给用户,数据统计分
析模块提供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图形化输出。优选地,所述扩
展模块让用户自己定义所需的插件。优选地,所述镜像文件
部署模块、系统部署状态显示模块构成一个部署子系统。优
选地,所述镜像文件部署模块实现集群服务器的批量镜像文
件下发与删除操作。优选地,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关机管理
模块、进程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多节点控制台构成一
个管理子系统。优选地,所述用户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用户需
求,提供查看、增加以及删除相关用户的功能。与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完善国产集群服
务器刀片监控功能,采用分层监控技术,提供从刀片底层硬件
到操作系统到服务应用的全面监控管理,同时提供服务器远
程管理能力,使管理人员可以全过程进行远程操作,包括操作
系统安装、服务器刀片运行监控、故障报警、远程文件浏览
、远程控制台、远程进程管理等。本发明采用B/S(Browse
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
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
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系统的
扩展非常容易。本发明满足了恶劣环境进行远程监控、远程
部署、远程控制需求,提升管理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国
产集群服务器整体运行效率。
项目通过和也磁床垫磁板对体外细胞(HFL1人胚肺
成纤维细胞)的培养,结果表明2000Gs、4000Gs、6000Gs各
组的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毒性评分为0分,细胞存活率与0Gs组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新西兰白化兔进行的皮肤
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和也磁床垫磁板(2000Gs、4000Gs、60
00Gs)对皮肤均无刺激性;对白化豚鼠进行的迟发型超敏反
应试验,结果表明和也磁床垫磁板(2000Gs、4000Gs、6000
Gs)对皮肤均无过敏反应。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新增产
值5000万元,利税85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简介(课题来源与背景、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技术的成熟程度,应用情况及存
在的问题、历年获奖情况及发表论文情况等。)体征检测平
台系统综合采用机器视觉原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借助机器视
觉和深度神经网络,使用普通RGB摄像头硬件,准确感知影像
中的人体,实现人体的3D还原和重建,计算出人体的三十余项
身体数据和十余项健康数据。该系统包含前端应用和后台管
理系统两套体系,针对不同场景和不同使用人群提供多样化
的解决方案。前端应用包含手机软件应用、微信小程序、智
能量体设备,通过普通的RGB摄像头,简单拍摄正面、侧面两
张照片,可以清晰的识别人体特征,用深度学习把2D图像坐标
映射到3D人体表面上,实现动态人物的精确定位和姿态估计
。研究过程中,预先建立人体模版数学模型,使用pose和sha
pe参数驱动,进行任意的人体建模和动画驱动,实现参数化人
体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完成人体的语意分割、人体边缘
推断。建立实验室环境,布置多角度多个高速摄像头,捕获不
同体型的模型的运动特征,结合人体数学模型,得到人体在运
动形态下的肌肉和软组织的动态变化等各种自然变化。通过
高速摄像,做特征捕获,最终实现驱动人体3D数字模型。使用
者通过输入性别、年龄、身高,并使用定制的体脂称测量体
重和体脂数据,可以输出展示胸围、肩宽、中腰围、腿长等
净体尺寸数据以及BMI、体脂率、肌肉重量等健康数据,生成
体征检测报告。后台管理系统包含厂家级和平台级两套管理
系统,可以查看设备信息、注册用户信息以及用户的体征检
测报告等信息,满足从个人使用到企业应用的不同需求。该
成果为人体重建提供了一种准确、简便、快捷的新方法。该
成果已在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等多家
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点
:1、基于大数据、机器视觉技术下的人工智能体征监测平
台2、人体关键点提取和人体姿势估计。体征检测平台中应
用的识别方法是除了人体轮廓之外,还依赖人体骨骼,并且参
照身高和体重,通过训练数据模型得到精准的人体净体轮廓
。3、人体语义分割和边缘推断。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完成人
体的语意分割,人体边缘推断。4、人体特征3D模型重建。通
过简单照片进行3D还原的技术有广泛的通用性,对于人的独
立部位,比如耳朵、手、足等都可以进一步细化识别,重建、
测量,解决人体部位的精细测量。5、人体量体数据模型。机
器训练领域训练数据的获取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该系
统的标注方法能够成倍提高标注效率。通过普通的单目RGB
摄像头拍摄一张照片即可完成人体轮廓识别,不需要景深镜
头,方便日常使用。该成果就所研究内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该成果已
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在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征兵办
公室等多家单位推广应用。2019年度创造经济效益87万余元
。2019年,梦多科技有限公司捐赠山东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
室价值700万元的该成果研究的人工智能体征监测平台用于
征兵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综合录井仪是现场录井的核心装备,在施工现场实
时录取钻井工程参数、钻井液参数及气测参数,在优化安全
钻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勘探形势的日趋严峻,各
种单项新技术在现场被广泛使用,为了使综合录井仪能够紧
密结合大庆探区特点,增强其现场适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整合
单项录井新技术,提高现场录井效率,更好发挥综合录井仪的
整体技术优势,逐步替代在用的综合录井仪,减少装备采购投
资,于2011年起着手研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DQL综合录井仪
。DQL综合录井仪结合国内外综合录井仪的优点,集成大庆录
井的独特技术成果,在硬件上对仪器房加长设计,扩大了操作
区的空间,功能扩展性强;开发了DQL-3Q04快速色谱仪,组份
分析可达到30秒,开发了双色谱分析技术,可对入口气体含量
进行分析;采用CAN总线信号传送及硬件低温运行技术,将仪
器使用的环境温度拓宽到-50℃。在软件上针对钻井监控、
水平井导向等特殊需求,配备了地层压力检测及工程预报专
家系统、井眼轨迹跟踪监测系统、GW接触式烃类检测系统,
并创新地形成了以综合录井仪为中心,井场多种数据统一管
理、应用的理念,建立了井场数据中心,为钻井工程师、地质
师以及甲方提供一体化的数据应用平台。DQL综合录井仪的
研制成功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录井仪替代技术,研究
成果对录井生产决策有重大指导作用,并在录井核心设备更
新决策中被引用;同时它整合了多项大庆特色录井技术,形成
自主产权的DQL1.3技术应用平台,提高了现场油气层识别发
现的时效性及资料综合应用水平。本项目取得三项实用新型
专利,包括:录井升浮式电动脱气器(专利号:ZL20142031
1202.3)、一种油田录井仪用低温启动电路(专利号:ZL2
01520320183.5)、可调式泵冲传感器安装支架(专利号:
ZL201520320318.8);取得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DQL综合
录井仪现场数据平台软件V1.0,登记号:2015SR039527)11
台DQL综合录井仪投入生产四年多,仪器运行稳定,资料采集
安全可靠,圆满地完成了现场录井任务,推广应用覆盖率100
%,油气显示发现率100%,工程异常预报率100%,举国闻名的松
科2井就是应用DQL综合录井仪录井并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从
2015年至今,录井200多口,在资料录取、显示层发现、工程
录井、解释评价、资料处理等方面均较好地满足了现场需求
,已创造了1.3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DQL综合录井仪的研
制成功打造了大庆钻探综合录井仪品牌,填补了大庆综合录
井仪制造的空白,形成了研究制造、生产服务一体化专业公
司,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核电站板式换热器在核岛、常规岛得到广泛使用,
对于其可靠性具有重要要求。以RRI/SEC板式换热器为例,其
作为核岛的最终热阱,承担着核岛工艺系统冷却的重要功能
,在停堆期间保证堆芯余热的排出。鉴于核电站板式换热器
的重要性,在检修完毕后需要确保其密封性能,避免在运行期
间出现泄漏,影响核安全。在核电站板式换热器解体检修后
,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利用专用打压装置对换热器进行打压,验
证检修后换热器的密封性能,确保换热器的长期可靠运行。
核电站板式换热器专用打压装置采用一体式设计,充分考虑
现场检修空间和便携性,设有压力源入口、排水口、排气口
,各工艺接口装有截止阀,满足截止的通流和保压要求。打压
装置上设有压力表接口,能够监测压力的变化。排气口下游
可以接上排气软管,在介质充入过程中承担排气和液位监视
的功能。专用打压装置可以根据现场板式换热器的接入口径
更换盲板,盲板选用316L材质,使用过程灵活方便,安全可靠
。打压装置整体采用与换热器适配的法兰结构,通过螺栓连
接确保装置的牢固安装,避免打压过程中出现泄漏。该打压
装置的制作,满足核电站板式换热器的检修后验证需求,大大
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确保了核电站板式换热器的安装质量
,这种再鉴定方式也避免了在系统投运后出现泄漏时的重新
隔离排水的繁琐操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传统婴儿奶粉中的功能性成分
添加量不足或者比例不合理,婴儿配方奶粉稳定性差,奶粉中
的脂肪不能被婴儿充分利用,以及国产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盐
离子不平衡等问题,重点研究了采用营养成分重组、复配、
强化等食品加工技术,开展营养平衡婴儿配方奶粉加工关键
技术研究;添加经过酶处理的结构油脂,改变普通婴儿配方奶
粉植物油中棕榈酸的位置,并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脂混合;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盐离子平衡优化技术,筛选出可以
添加到奶粉中的有机和无机型盐类;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儿配
方奶粉的研制。这些婴儿配方奶粉研制的关键技术都是限制
我国乃至国际上婴儿奶粉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
学术价值。研制与开发营养平衡型婴儿配方奶粉,组成、含
量以及结构更加接近母乳的婴儿配方奶粉、盐离子平衡型婴
儿配方奶粉,以及适合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婴儿配方奶粉
,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成果的原理在于:采用分
子重组、复配和稳态化技术强化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营养成分
,并通过酶法酯交换或酸解反应改变传统婴儿奶粉中棕榈酸
的位置,生成OPO结构脂肪,实现对母乳化的模仿,对配方奶粉
中盐离子进行调配,优化出pH为7.0-7.2之间的酸碱平衡型婴
儿配方奶粉。
本实用新型为血液透析机中的调温装置,属于一种
医疗辅助装置。它包括一个电加热固定座,压板、盖板、接
头,及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电加热固定座内沿轴向开有
一贯通孔,贯通孔两端旋接有与进/出液管相连接的接头,压
板由螺栓固定于电加热固定座上,压板和盖板上设有相对应
的锁紧孔,螺栓穿入该锁紧孔上并将盖板固定于压板的一侧
,压板上与盖板接触的一侧还开有导线槽;温度传感器一端伸
入到电加热固定座的贯通孔内,另一端焊接有导线,导线共同
由导线槽引出。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加热固定座在血液透析
过程中对血液进行加热,使血液达到所需温度,有利于对病人
的治疗。
通过长期研究统计发现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是
造成重型汽车声振问题的三大激励源,三大激励源通过不同
的传递路径介质将振动和噪声能量传播至驾驶室及座椅,人
作为受体感知到最终耦合形成的声振表现。而根据激励源不
同,重型汽车声振问题可归纳为九个典型声振问题:激励源
为发动机及其周边附件的典型问题包括:怠速抖动(整车常
规频率)、怠速抖动(整车异常频率)、怠速抖动(支架类
零部件单独抖动)、行驶抖动等四类问题,激励源为传动系
的典型问题包括:传动轴一阶导致的车内抖动和低频噪声、
传动轴二阶导致的车内振动和压耳感、齿轮啮合激励的结构
噪声等三类问题,激励源为车轮的典型问题包括:整车低频
共振、方向盘摆振等两类问题。根据不同表现特征,对每种
典型声振问题开展了问题机理全面研究工作,辨识关键传递
路径,并于研究过程揭示了界面接触过程能量耗散对整车低
频共振现象的影响机理、集成多领域分析手段降低发动机整
机振动噪声水平、提出了适合重型汽车平顺性优化的人-座
椅-车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三项关键创新专项研究。并归纳
总结全面研究工作、创新专项研究成果,最终作用于系统开
展整车声振表现提升工作,实现了重型汽车整车声振表现的
显著提升,由此建立了重型汽车声振关键传递路径集成优化
方法。
该项目在分析公司现有的产品开发流程和充分了解
数字化技术在公司应用的现状后,提出实施企业级数字化战
略及确定了战略目标和企业实施范围;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
面双方面考虑,将整个战略的实施分为若干阶段及为每一阶
段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步骤。1.制定企业级数字化应用业务
模型;2.制定适合业务模型的产品开发流程;3.加强对品
开发流程的宣传与培训;4.在项目中实施并改善产品开发
流程;5.构建全球化产品开发平台,向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推广该流程,并将其融入产品开发中。该项目的关键技术适
合业务模型的产品开发流程的制定,其创新点在于数据创建
标准的定义、产品结构的划分及在数据发布流程中融入数据
质量检查。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得公司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
行产品开发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重大的一步,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截至到2006年8月
,公司已在超过四个平台、多达近十种车型上应用该流程进
行汽车开发工作。实施企业级数字化战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
迅速提高。以数据查询时间为例,减少的查询时间;通过优
化产品结构划分,公司在多个平台、多个车型中利用现有零
部件降低开发成本和零部件成本,通过使用之前验证过的零
部件而省去重新验证的费用。除此之外,物理样车的数量也
大幅减少。不仅如此,公司带动了一大批供应商应用数字化
技术提升产品开发的能力,促进行业发展。今天,公司所有
的供应商均具有三维模型设计能力及应用三维数模进行模具
设计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数据管理与共享能力。整个行业
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
中国整个制造业数字化应用的水平。
本项目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
、数字化温度传输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采用RF无线通讯传输和总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设备接点
温度实现在线监测,监测数据可与电力系统的局域网接驳,
实现远方监视告警。同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监测数
据进行综合分析,为设备状态检修以及设备分析提供科学依
据。设备有体积小、安装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可直接安
装到电力系统设备上,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画面直观,能准确测量电力设备监测点的温度,实现在线
监测。1、研究变电站刀闸、电缆头、开关柜等易发热部位
的温度监测技术方案;2、选择两个典型变电站,实现对刀
闸、电缆头、开关柜等易发热部位的温度在线监测;3、按
照省公司统一标准规范采集上传监测信息;4、利用现有管
理信息网上传并管理监测信息,实现查询、统计、展现、归
类及分析功能;5、利用已有管理信息网上的电网图形及数
据信息,展现温度监测信息;6、研究变电设备温度异常过
热判断标准;7、利用省公司现有短信平台,实现温度异常
信息的短信提醒功能。
1、课题来源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陡边坡预应
力锚索预应力损失机理及其试验研究,弱胶结软岩巷道锚喷
结构加固机理及其动力损伤研究,高应力流变岩体锚固机理
及其失效机制研究;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露天矿山高强
度开采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及锚固效应研究;3)山东省博士后
创新项目:矿山高陡边坡预应力锚索预应力损失机理及其控
制技术研究;4)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露天开采矿
山高陡边坡预应力锚索锚固失效机理研究;5)岩土力学与工
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与岩土
体蠕变耦合效应研究;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研究指
导性计划项目:巷道岩土体流变引起预应力锚索(杆)预应
力损失监测技术研究;7)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于振
弦传感技术的预应力锚索受力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8)横向科研课题;9)自选课题。2.技术原理通过研究预应力
锚索锚固力损失的影响因子,从理论上解决了锚固力损失定
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问题;通过研究张拉、锁定、锁定后(短
期、长期)等锚索施工全过程各工艺阶段锚固力变化规律和
特征,从设计计算和施工工艺解决了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
控制问题;通过研究补偿张拉技术对锚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和
特征,从理论上和施工工艺上解决了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
的补偿技术问题;通过研究振弦式传感技术,提高振弦式传感
器准确度与稳定性;通过研究量测技术,开发与振弦传感技术
匹配的检测仪表,提高量测精度;通过开发锚索受力状态监测
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3.性能指标1)预应力锚
索锚固力损失机理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影响预应力锚
索锚固力损失的影响因子,建立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方法
。2)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控制技术方面:研究了预应力锚
索全过程损失规律与特征,建立了成孔、张拉、锁定、封孔
灌浆等每个工艺阶段的控制技术。3)锚固力损失补偿技术方
面:建立了补偿技术和补偿张拉施工工艺。4)传感器方面:
进程精度优于0.1%FS,滞后小于1%FS,量程大(可达1000t)
,偏载影响小,重复性可达0.2%FS,温度影响系数小于0.025%
FS/℃,过载能力大于120%,耐震动冲击性能好,长期稳定性
好。5)量测技术方面:检测仪表不产生附加误差,频率随机
波动小于0.05Hz,测频精度±0.1Hz,分辨率优于0.01%
FS,直接计算显示所测物理量值,电缆长短对频率的影响小于
0.2Hz。6)监测系统方面:三维显示界面web系统实现了预应
力锚索受力状态实时三维监测,大数据解算与分析系统能够
解决数据分析问题。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全面、系统
地研究了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的影响因子,揭示了各
影响因子引起锚固力损失规律和特征,从理论上解决了锚固
力损失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问题,为预应力锚索锚固值确
定、施加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2)首次对预应力锚索锚固
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全过程分析研究,总结了张拉、锁定、锁
定后(短期、长期)等锚索施工全过程各工艺阶段锚固力变
化规律和特征,建立了孔道摩阻、锚口摩阻、锚塞回缩等锚
固力损失计算关系式,从设计计算和施工工艺解决了预应力
锚索锚固力损失控制问题。3)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补偿张拉
技术对锚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和特征,揭示了补偿张拉最优时
间、补偿张拉锁定值大小与锚固力损失变化的关系、补偿张
拉次数与锚固力损失的关系、补偿张拉工艺与锚固力损失的
关系,从理论上和施工工艺上解决了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
补偿技术问题。4)在振弦式传感器技术方面:从理论上解决
了传感器的准确度问题,从结构上解决了振弦式传感器的量
程限制、偏载影响问题,从制造工艺上解决了振弦式传感器
的长期稳定性问题。5)在量测技术方面:从理论上解决了激
发频率不一致、分辨率低的问题,从结构上解决了远距离测
频问题,开发了系列匹配多功能检测仪器解决了测频精度问
题。6)在监测系统智能分析方面:实现了锚索受力状态的室
内实验监测、现场施工监测、运行期间监测的自动化监测,
实现了对于所采集的数据具有自动分析趋势变化、异常报警
、原因分析,实现了预应力锚索受力状态的三维立体模型直
观显示。5.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1)预应力损失机理
与补偿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能够为预应力锚索锚固工程的设
计、施工、监理、管理运行等单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2)在振弦式传感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为传感
器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支持。3)在量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可
为仪器仪表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支持。4)在监测系统方面的研
究成果可为预应力锚索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
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本项目研究技术先进、成熟,可推广应
用于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矿山等预应力锚索锚
固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
效益。6.历年获奖情况2014年11月14日,“基于振弦传感技
术的预应力锚索受力状态实时监测系统”获中国煤炭工业专
利奖一等奖。
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通过对图像理解等理论实
现点焊电极先端氧化的自动检测,该仪器具有检测精度高、
识别速度快、可靠性强等优点。测量精度:电极头直径:0
.05mm,研磨剩余检测准率:98%;中央研磨剩余检测准确率
99%。使用条件:环境温度:-30℃—+120℃;环境湿度:1
0%~95%;压力环境:0~300烟尘、噪声、震动环境下均可正
常测,受外界光线环境影响小。
该成果系自主研发的动物专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成像装置,成像分辨率高,已获得专利。适用于政
府医药管理机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医药研制公司、医学
院等单位的基础医学研究和活体、实时动物实验。技术指标
:探测器直径:166mm;动物入口直径:160mm;最大径向F
OV:120mm;轴向FOV:66mm;径向位置分辨率和轴向位置分
辨率均优于2mm。创新内容:拥有高分辨率、高计数率的自
主知识产权探测器,达到设备一体化和小型化要求。成熟程
度:样机阶段。应用前景:可提供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等
多方面的丰富信息,准确反映药物在动物体内摄取、结合、
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具有极高的技术潜力和广阔的市场
前景,能够填补国内将小型PET用于疾病研究和新药开发的
空白。投资规模:一套完整系统设备投资规模人民币500~
1,000万元。合作方式:合作研制或委托生产。
针对现有起重机检验检测存在的不足,将近景摄影
测量应用于起重机的检验检测,设计了起重机摄影监控检测
仪,并详细设计了该检测仪硬件系统中的投点仪,提出了完整
的变形检测系统图像获取方法,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变形检测
系统图像处理方法。所开发的起重机摄影监控检测仪可完成
起重机上拱度、静刚度、旁弯等钢结构外形技术参数的检测
,在测量精度方面也能很好满足起重机检验检测的要求。与
现有的检测仪器相比,起重机摄影监控检测仪具有专业性强
、使用便捷、非接触测量、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优势,其
检测方法安全、便捷和高效,可以一次检测并完成多组参数
的测量和分析,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目前市场上的有关近
景摄影测量(系统)产品售价均较高,本成果的起重机摄影
监控检测仪的开发成本远远低于市场,在和现有的光学检测
仪器的竞争中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飞机设计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与各系统设备、管路
的安装协调。系统协调不仅影响主结构设计的方案和进度,
而且系统设备多,涉及专业广,协调量大,管理困难。因此,与
系统协调的方式和方法一直是困扰结构专业的一大难题。飞
机设计中各专业与结构间的协调项目多数量大,但协调内容
相似,差别不大。急需一种可视化的协调工具、规范化的协
调方法,解决协调多、乱、繁、杂的问题。经长期的探索和
研究,提出了协调数模的概念。基于CATIA软件,创造了具有
统一命名、统一协调参数和统一协调界面定义的一种特别的
CATIA模型——协调数模。发布协调数模应用和管理规定。
阐明全三维协调的方法和理念、介绍协调数模的定义、内容
和要求。规定各专业分工。制定协调数模审签流程。利用C
ATIA插件功能,开发出了快速创建协调数模的工具。给出了
详细的协调数模工具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创建协调数模的
审签流程。协调数模发布之后是作为飞机结构设计的依据之
一,具有一定效力。协调数模是用三维数模代替传统的协调
单,用参数记录了系统设备的安装要求。用图形(抽取的点
、线、面)定义了系统和结构协调界面。协调数模工具简单
易用,界面友好,各项参数自由配置,“点线面”自由提取,更
改更新方便。协调数模命名科学,参数定制合理。协调数模
将传统的二维协调拓展到了三维,避免了协调单的二维图形
参数到三维模型的转换,与目前的全三维飞机设计体系无缝
对接。它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结构体系,将原来毫无章法的个
性化协调变为具有统一标识,统一内容的标准化模块,符合当
前模块化设计的潮流。协调数模的使用使协调变被动为主动
,各系统专业提出汇总自己专业所有的协调数模清单,结构专
业可以记录自己相关协调数模的清单,当前协调状态的完成
与未完成状态一目了然,方便了项目管理和状态跟踪。结构
专业更能主动出击,寻找协调的发起方,追寻设计输入的提供
者,实现主动协调,大大促进了飞机设计的进程。使用全三维
标准化的协调数模,为飞机设计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
的协调体系,开辟了飞机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协调的新天地
。协调数模协调的思想是一个创造性的新事物,为设计员的
协调设计拓展了新思路。使用协调数模使协调思路清晰,协
调问题明确,协调操作简便,协调状态易于梳理。使结构与系
统间的协调变得简洁、清晰、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
设计员工作负担。使协调问题的项目管理变得轻松,易于管
理。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开展杂交种纯度检测
对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生产效益与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具有
重要意义。作物杂交种纯度检验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田间种
植鉴定和同工酶电泳鉴定等。传统的鉴定方法难以满足作物
品种纯度鉴定在精确度方面的要求。急需开发一种简单、快
速、准确的杂交种纯度检测方法。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弥补杂
交种纯度传统鉴定中的许多缺陷,为作物杂交种纯度鉴定提
供一种准确、快速和简便的方法。SSR,即简单序列重复,是
一类由几个核苷酸为重复单位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SSR标
记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数量丰富、分布均匀、共显性遗
传、等位性变异丰富、操作简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稳定
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是进行作物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
锁图谱构建、杂交种纯度鉴定、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育种的
理想标记类型。本课题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成功建立
了‘热辣1号’、‘热辣2号’、‘热辣3号’、‘热研一号
’、‘热研二号’瓜菜杂交种纯度鉴定技术。利用3对位于
不同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热辣2号黄灯笼椒杂交种的纯度进
行鉴定,热辣2号种子纯度为98.79%;从2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
8对引物在热研一号油绿苦瓜亲本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5对
为共显性标记,3对为显性标记,利用3对共显性标记对热研一
号油绿苦瓜进行纯度检测,种子纯度为99.38%;5对SSR标记在
热研二号亲本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利用4对共显性的SSR标
记对热研二号进行纯度鉴定,杂交种纯度为98.82%;10对SSR
引物在热辣3号亲本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选用位于不同染色
体上的3对共显性标记对热辣3号辣椒进行纯度检测,种子纯
度为99.49%;开发了辣椒杂交种纯度检测EST-SSR分子标记H
E4,应用于‘热辣1号’杂交种纯度检测。分子标记鉴定结果
与田间形态学鉴定结果高度一致,能够满足作物杂交种纯度
鉴定在速度和精确度方面的要求,为辣椒、苦瓜制种与良种
的及时销售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优良品种
的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选取多对双亲互补型SSR标
记检测杂交种纯度,不仅可以有效区分混入杂交种中的亲本
自交种,而且可以将混杂其中的其它品种的种子鉴别出来,从
而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中低产田面积增加、化肥利
用率较低等突出问题,以及农业高产高效的迫切需求,开展
了农田耕地地力修复、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对推
动引黄灌区耕地质量提升及养分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项
目在耕地土壤有机碳发展与稳定技术、耕地土壤质量提升与
保育技术、土-水-肥资源协同高效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
源化应用及新型功能性肥料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等方面具有创
新性。项目建立了4个示范基地,累积示范推广面积达4.25
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超过24.3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642.0万
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定技术规程2项。
随着计算机市场的发展,大尺寸显示器已经慢慢成
为主流,并朝着低成本,高解析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S761型
彩显显示了功能强大的TDA4856,TDA4866行处理IC,使得周边
零件数得以减少,材料成本大大降低,由于零件的减少,整机
的信赖性也得以提高。采用43cm(17")直角平面0.2
7mm点距显像管,具有抗静电/低辐射功能(TCO99),符合UL
/CSA/TUV/MPRII/FCC/TCO等安规要求;其行频范围为30KHz-
70KHz,场频范围为50Hz-160Hz,达到1280×1024逐行扫
描的高分辨率,最高点频达到110m。为适应国际上各国的不
同电压供应,其供电电源采用自适应开关电源,可适应90-26
4VAC/50Hz/60Hz间的任意电压。整机通过环境性能、可靠性
与电磁兼容试验,技术指标符合国家GB/T9313-1995和企标
Q/FCJ023-2000的要求,其传导和辐射骚扰达到国家B级标准
,可靠性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MTBF值超过15000小时。满
足3年保修期的需求。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根据国网公司1100kV特高压输电
串补系统建设需要,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委托,西开有限
公司负责承担了1100kV串补旁路开关的研制工作。旁路开关
主要用于输变电系统的可控串补站中,可控串补站主要对电
力系统起补偿作用的,旁路开关的作用就是投入或退出用于
补偿的电容器组。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PLW2-1100/252/Y6
300-160旁路开关是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推动1100
kV特高压输电的建设而积极研制的,该产品额定电压为对地
1100kV,断口252kV,额定电流6300A。产品由操动机构、支撑
部分、灭弧室组成。PLW2-1100/252/Y6300-160旁路开关在
特高压输电线路中与串联电容及其保护装置并联,用于进行
串补装置的投入和退出操作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该旁
路开关为国际首创,总体结构新颖独特,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
,率先通过了全套型式试验的严酷验证。2)PLW2-1100/252/
Y6300-160旁路开关灭弧室采用双断口结构,考虑到抗震设防
烈度的要求,不带并联电容器,整体结构简单,大大减小了灭
弧室的整体重量,可满足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抗震设防要求。
3)PLW2-1100/252/Y6300-160旁路开关灭弧室采用特殊设计
,从而保证了旁路开关合闸时间小于30ms的要求。④技术的成
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序号名称单位参数1额定电压kV对
地1100断口2522额定电流A63003额定旁路投入电流kA104额
定重投入电压kV3905额定频率Hz507电容器组放电电流分量
kA1208额定旁路关合电流kA1609额定短时耐受电流(2s,有
效值)kA6310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峰值)kA17011额定开断
时间ms35~5012额定分闸时间ms25~40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
问题目前该产品在国网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
范工程中已有2台供货,到现在为止2台产品运行良好。在锡
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中已有供货2台,将
用于承德1000千伏串补站中。
在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有的开放式网络化
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基础上,研制基于二次开发平台的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适用面向机床自动
化生产的上下料、零件搬运以及焊接等机器人的配套应用。
其中机器人数控装置具有8轴联动功能、支持2-6关节的直角
、关节机器人运动学控制、伺服装置6个规格(0.4-15KW)
、建立面向机床单机及生产线的机器人技术应用示范平台,
申请13项专利。围绕智能化、信息化等机器人高性能控制需
求,建立基于二次开发平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式机
器人控制系统平台,开展基于实时组件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
器体系结构的研究、网络化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出适用面
向机床自动化生产的上下料、零件搬动以及焊接等机器人配
套应用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该项目采用以最终用户为
主导、以实际生产需求应用拉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该模
式中,最终用户是项目产品的最主要用户,是实现技术产品市
场化目标的载体和实践场地。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凭借自
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智能化、信息化等机器人高性能
控制需求,建立基于二次开发平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
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平台,开展基于实时组件的开放式机器
人控制器体系结构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机器人控制关
键技术、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伺服系统智能控制、网络化
管理等关键技术。联合开发研制了基于二次开发平台的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适用面向机床自动
化生产的上下料、零件搬运以及焊接等机器人的配套应用。
最终用户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开发、测试,与科研机构开展技
术创新、软件研发、支撑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发挥
团体竞争合作优势,并通过示范单位充分合作,推动人才、技
术、资本和市场的有效结合,最终用户应用需求拉动的“产
-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
1.根据柯西米德原理,使用不同消光系数的衰减片
影响进入接收器的红外线能量,达到定量改变能见度值的目
的。通过大量实验研制成功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检测设
备。提出利用封闭管路,最大限度的稳定光路,为能见度方法
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思路。2.该设备具有便携,方便,快捷检
测,成本低廉,无需单独供电,不占用额外场地等特点。丰富
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技术保障方法。
目前免疫荧光POCT检测仪器采用固定检测频率的方
式,对试纸检测区域全部进行检测,同时为满足其小巧、轻便
的特性,免疫荧光POCT检测仪器多采用嵌入式系统进行控制
与数据管理,对检测系统的检测数据量造成很大的限制,严重
降低了检测系统的检测频率,从而影响了免疫荧光POCT检测
仪器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与此同时不稳定的检测环境、
非专业的操作人员均对检测精度造成影响。且在目前的POC
T免疫荧光分析中,免疫荧光分析仪以固定的检测频率对试纸
的检测区域进行采样检测。但是试纸条检测区域并非完全是
需要高频检测的荧光区域,这严重影响荧光信号上数据在全
部检测数据中的占比,降低了检测的准确度,同时温度也会对
试纸条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40℃对试纸条进行孵育并检测
,其结果与最佳温度检测结果作对比,偏差甚至达到了200%
以上,使用孵育器操作过程过于繁琐、而且经过孵育时间后
取出来检测过程中也会有影响,因此,如何减小温度对检测结
果的影响,也是提高免疫荧光POCT仪器检测性能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研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试纸条,试纸条上设有检
测区域,使用动态检测频率的方法,在总检测数据数量不变的
情况下,提高荧光区域检测信号数据的数量,同时增加了温度
控制系统,避免测试温度影响检测精确度。该检测系统主要
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1)通光孔中填充有透光材料,能够
防止通光孔被堵塞而影响检测效果,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检测过程更加流畅;(2)一种基于TEC的免疫荧光POCT仪器
温度控制系统,避免多台仪器联合使用,实现“一站式”完成
孵育和检测功能,从而提高对试纸条的检测精度;(3)温控
壳体使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材质轻便、导热系数高,降低温控
结构对检测仪器整体的影响;(4)一种干式免疫荧光POCT检
测仪器光电检测系统质检组件,避免使用无法有效监控的标
准试剂卡,保证质检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不受检测环境
影响,便于分析计算光电检测系统的偏差;(5)使用简单、
准确、低成本的电子器件制作质检卡,易于储存、运输,且准
确度高,也可以对检测仪器的质检标定有效的进行溯源;(6
)一种干式免疫荧光POCT检测仪器激发光光源质检组件,使
用光电敏感器件作为激发光光源质检的检测核心,可有效解
决上述标准试剂卡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可有效且准确地对干
式免疫荧光POCT检测仪器进行质检和校准。项目已经攻克目
前市面产品的一些问题,成功研发出触屏免疫荧光分析仪检
测系统,本产品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杭州医疗器械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编号:Z20204417-D),其所检的各项
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该项目已通过验收进入批量生产后
,预计到2021年底,该项目年销售收入可达1600万元。本项目
产品无论在功能和性能上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并拥有核心
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另有1项发明专利已经
获得受理。产品经EGYPTCOMPANY、SAVASMEDIKAL等用户使用
,反映良好。
振威公司在14年楼宇对讲产品研发经验的基础上,
自主研发了第五代楼宇对讲系统C-5智能社区系统它应用于
建筑业,该系统集成了楼宇对讲、门禁、监视、报警、信息
发布、电梯联动等功能,将社区入口、单元入口、住宅以及
社区物业管理之间的音频、视频与数据的通讯集成在同一个
联网系统中,是一个真正的集成的智能社区系统。C-5智能
社区系统应用于居住社区,实现联网可视对讲、门禁、监控
、家居安防报警、社区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这些功能已经
成为现代智能住宅社区的必备需求。基于C-5智能社区系统
开放性平台的基础上,可根据社区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功能
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C-5智能社区系统在“系
统构架”、“施工布线”、“防护设计”以及“大型联网”
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创新之处,独创的“5类线平衡传输及
采用一根5类线或超5类线同时传输电源供电、音频、视频、
数据技术”、“视频远程传输的智能预提升与损耗补偿技术
”、“视频光电隔离技术等隔离技术及放电管等防雷保护技
术”、“自动配置技术”、“灵活的系统结构与电路交换技
术”、“完全统一的产品接口及系统通信协议”等多项技术
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这种布线方式在楼宇对讲行业
尚属首创,其系统优势无可比拟,在行业发展史上,C-5系
统亦具里程碑式的意义。由于采用了智能预提升与补偿技术
,系统采用5类线连接的无中继联网半径达到1km,彩色图像
清晰稳定。在雷电频繁的地区使用,系统运行稳定,没有发
生雷击导致联网接换单元以及网络交换设备损坏的事故。C
-5智能社区系统项目的开发已日趋成熟,我司将该项目的核
新技术提交厦门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国内同行业进行
查新,在国内除我司外,未检出有相同的技术文献报道。C
-5智能社区系统所有产品均经过监督局检验全部通过。项目
已经以一种新型的楼宇对讲系统进行实用新型申请,本实用
新型涉及智能楼宇或小区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宇
对讲门禁系统。目前已经拿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受理通
知书。产品推广会在全国各地十几个城市成功举办,目前产
品已先后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投入商业化应用。C-5智能社区
系统参加第十一界安博会,荣获产品金鼎奖。荣获中国住交
会中国建筑智能科技创新特别奖等。C-5智能社区系统是集
计算机及多种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在
国内未有集成楼宇可视对讲、安防报警和信息发布功能的智
能小区系统,并且同时采用5类线平衡传输技术、模拟视频
信号远程传输损耗补偿技术及宽带视频信号电路交换技术。
在外部连接上,C-5智能社区系统采用单一5类线平衡传输技
术,采用RJ-45接口(少量采用V形插头,并配合5类线颜色
标识条),支持设备热插拨,并从根本上克服了远距离联网
传输时视频、音频及数据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如此&
quot;傻瓜"式施工操作,组网一线通,稳定又便捷,
实现线材成本下降50%,维护成本下降80%,节省人工60%。
C-5产品一推出即受到开发商、工程商的欢迎,为建设平安
城市,发展地方经济做出贡献。近年内,此类系统仍将是市
场主流。(内容详见本司提供的《科技成果鉴定申报材料》
)
针对前期浙江省检验系统零散、技术单一的现状,
本项目基于各类天气预报产品和气象检验技术方法,建立了
集约化精细化预报产品检验系统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具体成
果如下:(1)创建了预报检验信息数据库,完成各类主客观
预报产品的实时入库和更新;(2)搭建了集约化天气预报质
量检验平台,提供检验评估产品的多形式展示,实现预报质量
考核材料制作等功能;(3)基于EC、GFS等数值模式,采用绝
对误差分析等技术,建立了多模式对比检验产品;(4)基于
MET评估检验工具,开展了浙江省客观预报产品0-360小时内
降水、温度、风力的格点检验工作;(5)综合风向、风速预
报准确率,建立了浙江省乡镇站点的风力检验评估技术;(6
)研发了乡镇、城镇预报关于温度、降水的检验技术和产品
,并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和平台展示;(7)构建了台风检验模
块,建立了台风强度、路径和中心风力等预报信息的检验产
品体系;(8)研发了逐小时预报产品检验模块,实现了预报
误差实时展示和任意时段统计等功能。该系统自业务化运行
以来,受到了中国气象局的好评和推广,2017年6月<中国气
象报>头版头条对本系统进行了介绍和报导,同期接待中央
气象台、江苏省台等业务单位进行交流,在各级气象业务部
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键技术和创新点:(1)基于HT
ML5技术和HighCharts组件,实现了各类主客观预报检验产品
在Web端的实时展示和误差统计功能;(2)引进关键成功指
数、CTC指数等检验方法并进行本地化释用,扩充和完善天气
预报质量检验技术体系;(3)利用SQLServer搭建检验信息
数据库,对各类数值模式站点预报和误差等信息进行存储和
管理。
该项目选择典型间套多作模式,以高产高水肥效率
同步为目标,从根水肥的时空变异、根区(际)的生理生态
特征,研究调亏灌溉条件下水肥的运作机理和调控措施。研
究得出:调亏灌溉可增加间套复合群体下层的根干重;多作
系统近80%的根量、速效磷集中于表层,而水分含量常低于
10%,磷肥深施可促进根系的纵深分布,增加深层水分补充
到上层的机会;适度亏缺处理可提高渗透调节物质量,减少
可溶性糖积累,有利于产量形成;间套种植提高了根系Apa
se的分泌量,大豆能减缓肥料磷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固定,与
豆类间作禾谷类氮磷营养状况都得以好转。完成了预期目标
,发表论文9篇,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对发展节水型
集约持续农业有重要价值。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气体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
种钻井液动态除硫效果监测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
供一种在钻井的动态状态下精确检测钻井液吸收硫化氢气体
效果的钻井液动态除硫效果监测装置。所采用的钻井液动态
除硫效果监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罐、气液混合罐、
气液分离罐和气体测量罐,其中气液混合罐还与钻井液储存
罐连接,所述气液混合罐由内罐和外罐内外套接构成,通过获
取对应的消耗钻井液体积与实际吸收的硫化氢气体的体积,
可最终计算得出动态情况下钻井液的除硫效果的最终参数。
本发明可以用于在动态情况下检测钻井液的除硫化氢的效果
。
本发明公开了红景天多糖在制备生物细胞冷冻抗冻
剂、制备保护哺乳动物精液冷冻抗冻剂、制备保护卵母细胞
冷冻抗冻剂、制备保护体细胞冷冻抗冻剂、制备保护早期胚
胎冷冻抗冻剂、制备保护器官组织冷冻抗冻剂中的新用途,
其产品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所述重量的葡萄糖、Tris、柠檬
酸钠等用无离子水配置成基础液;再将基础液和卵黄按照5~
9∶1~5配制,然后加入所述重量青霉素和所述重量链霉素配
制成I液,在I液中加入所述重量的甘油配制成II液;在II液中
加入所述重量红景天多糖,即得到本发明的生物细胞冷冻抗
冻剂。本发明红景天多糖的新用途对于哺乳动物精液、体细
胞、卵母细胞、早期胚胎及器官组织冷冻保存具有十分广阔
的市场应用前景。
成果简介: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是连
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桥梁,主要完成产品零件制造工艺过程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文档编制,其过程从零件信息的获取到
工艺规划完成,并为CAM、PPS、PDM、ERP提供信息输出结束
。BITCAPP实现以下功能:零件信息获取:读取CAD信息,并
对加工特征信息进行补充;工艺设计:完成工艺规划,输出工
艺文件信息:表格定制:根据企业的不同表格绘制表格,并
关联数据库;工艺资源管理:管理当前企业的资源设备和工
艺知识;报表生成:统计资源、设备的应用;系统集成:与其
他系统进行信息交互。项目来源:自行开发技术领域:先进
制造应用范围:BITCAPP系统适合于整个机械行业。企业必
须具有以下环境:数据库系统Oracle9iEnterpriseServer;
基于TCP/IP协议建立系统硬件平台,网络要求至少10Mb带宽
,操作系统主要为Windows9x/Me/NT/2000/XP;CAD/CAM支撑软
件:Pro/Engineer2000i2、AutoCAD2002以上版本(PCCAD)
现状特点:BITCAPP系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采用面向对象
的开发技术,实现了基于PDM系统的多模式CAPP软件开发,具
有一定的移植性和可扩充性;采用特征技术实现了与CAD/CA
M的集成;采用ORACLE数据库关联技术完成了企业的表格定制
;这几部分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先进
性。所在阶段:在国内的制造企业得到应用。成果转让方式
:可以采用合作开发、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市场状况及效
益分析:随着市场的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的加快,“十五”期间将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合作应用与开
发,解决相关企业的有关工艺的实际问题。企业对于CAPP的
需求与日增加,开发基于PDM系统的CAPP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APP能节省企业大量资金,避免了重复设计,加快了设计进
程,同时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降低了对工艺人员的要求
。
“纺织品CAD系统研制开发”项目是武汉科技学院
(原武汉纺织工学院)承担的湖北省科委重点科技发展指导
性计划项目,属纺织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互交叉渗
透的边缘学科。该项目于1998年通过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推广应用中
取得了良好效果。纺织品CAD系统包括纺织产品的简单组织
设计子系统、复杂织物组织设计子系统、CAD辅助功能子系
统三个子系统,可实现多组织变换、交互式配色、交互式多
屏大组织设计、纱线仿真、多功能梭箱配位、来样仿真设计
、数据文件信息共享、边字设计、附加衣样设计等功能,具
有用户透明度高,织物组织设计方便,简捷,丰富,上机图
设计方便、自如,仿真功能逼真,管理方便等优点。该系统
不仅适用于毛纺织厂、色织布厂、衬衫布厂的一般织物设计
,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组织的设计问题,并在边组织设计
和由来样设计出组织图及配色循环方面方面有独特之处,在
花饰线仿真(正反捻向、捻度)、各种组织设计及配色模纹
图的仿真设计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该纺织产品计算机辅助设
计系统(简称WFCAD)是由武汉科技学院在总结了诸多同类
设计系统的基础上,在同多家企业密切合作下开发成功的一
套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于一体,集多种设计系统于一身的全
新型实用纺织产品设计电脑系统。该系统已于是1995年成功
地应用于广东佛山棉纺织厂织布分厂,得到了该厂的效好评
价。随后分别于1996年1月、4月、11月应用于武汉毛纺织厂
、武汉国棉一厂、襄樊毛纺织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广东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曾对该项目的应用成果
进行了报导。另外我们对该系统经过了适当修改,增加了一
些教学需要的辅助功能,改造成适应于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
学的基础软件,已成功地应用于武汉科技学院纺织系的教学
实践中,已应用了2届计200人次,并在郑州科技学院纺织系
的教师试用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基于Markov逻辑网的图像线条画
绘制技术,包括图像特征提取与多特征整合,图像线条画模型
的建立和线条画绘制以及基于线条画的图像编码和图像解析
方法的研究。在图像特征提取与多特征整合方面,重新定义
了Candy模型中的线特征的连接和邻近关系,修正了数据项,
得到了改进的Candy模型,研究了模型求解算法RJMCMC。改进
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提取图像的线特征,加快了计算速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的相似性度量,设计了新的目标准则函
数,形成了基于路径的划分聚类算法,克服了传统的划分聚类
算法对空间分布为任意形状的数据集聚类效果较差的缺点。
提出了基于对应分析的图像多特征整合方法,将不同特征提
取方法提取的图像特征排成待分析的数据矩阵,对数据矩阵
计算得分及进行显著性分析,依据显著性获得整合后的图像
特征。此方法获得了理想的点特征整合结果。围绕图像线条
化模型的建立和线条画绘制,构建了以正交表提取的图像线
特征为初始网络的Markov逻辑网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合理性
。研究了Markov逻辑网的推理算法,比较了MC-SAT算法,GIB
BS-Sampling方法,MaxwalkSAT算法和LazySAT算法的推理性
能,给出了LazySAT算法中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了基于最大
边缘框架的Markov逻辑网判别式权值学习算法。针对线条画
绘制算法,主要是利用边缘跟踪以生成图像的线条画。在边
缘跟踪中,提出了基于相异性度量的边缘跟踪算法,以使利用
边缘检测算子得到的边缘能够归类,连接;在线条画绘制过程
中,引入非均匀B样条对不连续边缘进行插值并使用高斯平滑
以获得连续光滑的边缘线条,然后以线条的曲率为依据,生成
画笔,实现线条画的绘制。该方法能够迅速快捷地生成高质
量的线条画。
一种金标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系统的性能校正方法
。首先,使用金标试纸条检测系统的光电探测器记录金标条
比色卡对应的数据信息,再根据金标条比色卡标识的颜色与
检测物浓度的对应关系,确定金标条比色卡数据与检测物浓
度的最佳响应曲线并储存。然后,需要对所述的金标试纸条
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校正时,使用所述的金标条比色卡对所
述的金标试纸条检测系统的当前状态进行测试,确定金标试
纸条检测系统的当前响应曲线,再分段逐个比较所述的最佳
响应曲线和当前响应曲线各直线段,确定当前响应曲线的各
直线段对应的映射函数并储存。校正完毕。本发明使金标试
纸条检测系统的数据采集经计算即可获得检测物浓度的真值
,降低了由于系统老化等问题所引入的测量误差,保证了金标
试纸条检测系统测量长时间的准确定量测量。
适用于所有医疗护理行业,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代替
了传统的护士站与治疗室功能,集合了信息化、移动式、标
准化的特点,解决了护理服务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护理工作在
患者床旁的扩展与延伸,提高质量安全,为患者提供全流程、
无缝隙、专业便利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品质。1.“互
联网+护理服务”多系统集中部署由于新型智能化移动式护
理岗上装载医疗专用一体机,在无线覆盖区域可方便接入医
院内网,将处理医嘱等事务延伸至病房的每个角落。2.玻璃
柜体大容量空间,便于柜内存储患者液体的、物品存放的封
闭式管理,减少往返治疗室次数,代替了治疗室功能,节约时
间并减轻护士工作负荷,提高效率。3.设置磁条锁责任护士
佩戴磁条胸牌控制开--关锁,达到安全有效的管理,紫外线消
毒满足了消毒规范要求。触控式移动接受机随护理岗自由移
动,打破空间限制,在患者呼叫时护士可快速反应,确保护理
观察及时、各种措施高效落实。4.护理岗将信息化、移动式
、规范化集合于一体让每个责任护士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一切用品均可放置于车上、护士可以
腾出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照
护服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机
动车鼓式制动器锈粘连试验机,该设备可以模拟出真实驻车
条件下鼓式制动器工作面的受力情况,提高试件的制作效率
,改善试验仿真度,便于技术人员对新材料进行验证。其中,
制动鼓夹具和制动器夹具分别用于夹持制动鼓和制动器。传
动螺杆和传动手柄用于调节制动鼓夹具和制动器夹具之间的
相对位置;砝码、导向轮、导向轮支撑架和连接缆用于模拟
驻车条件下的受力状态
电站工程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在其运行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当
前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在解决电站排泄水工程安全
运行问题的同时对其环境影响提出了更高要求。本项目以确
保电站排泄水工程环境友好的安全运行为目标,紧密结合30
余项电站工程设计运行实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
划等40余项科研项目资助下,针对电站排水污染物近/远区控
制及预报、泄水消能防冲和出水口水力调控中的环境水力学
问题开展研究,在电站泄排水工程调控理论、技术和装备研
发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应用于火核电站工程废水排
放和水电站泄洪消能领域,为环境友好的电站排泄水工程建
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2、成果的主要技术创
新点1、建立了环境友好的电站排水工程排污控制理论与方
法。揭示了电站排水口热浮力排放的紊流结构和掺混稀释机
理,建立了基于逆向射流与有障碍射流的排热排污控制理论
和方法。揭示了射流与植被水流的相互作用以及二次流对排
放近区稀释度的增强机理,提出了利用河道植被阻滞、掺混
和吸收效应处理污染物的新方法,为环境友好的电站排水排
污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提出了电站排水环
境中污染物与活性物质的模拟预报技术。提出了基于网格动
态自适应的电站排水近/远区耦合模拟算法,解决了近远区模
拟尺度衔接困难及输运方程中数值阻尼过大和不稳定振荡难
题。揭示了排放污染团环境影响域时间演化特征,提出了电
站复杂排水环境中污染物输运的快速预报技术。提出了排水
环境中考虑水生物与水动力耦合作用的活性物质迁移分布模
拟技术,为电站排水环境风险评价和水质保障提供了科学依
据和有效手段。3、发明了环境友好的电站泄水工程泄洪消
能技术。发明了由自调流潜水起旋墩、环形堰、竖井等构成
的新型旋流竖井内消能工并提出了整套设计方法,研发了分
级差动非对称式挑射流消能技术,发明了电站泄水工程带凹
槽非水平底板跌坎消力池底流高效消能技术,解决了空蚀破
坏、河道岸坡冲刷等环境问题,为环境友好的电站泄水工程
安全运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4、研发了环境友好的电站排
水排沙调控技术和装备。发明了火核电站排水虹吸井低环境
影响的分级消能消泡新技术,解决了电站排水虹吸井消能掺
气和消能消泡的矛盾。发明了水下封闭式淤沙高效输移装备
和移动式气动挟沙旋流清淤设备,提出了电站泄水闸门安全
运行调度控制技术,为解决电站排水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水
力稳定问题提供了有效技术途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载充电机,涉及新能
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智能车载充电机连接交流电源,包括充电
单元、保护单元、检测单元、电池、ECU以及语音提示单元
,所述充电单元分别连接交流电源、保护单元和检测单元,所
述ECU分别连接保护单元、检测单元以及语音提示单元。该
智能车载充电机使充电机更加绿色节能更环保安全性更高,
能够在电路工作时散热,对电路提供保护,在充满电后自动断
电,在充电开始及结束时语音提示,更加绿色节能,避免一直
充电引起的安全隐患。
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1)运用转动惯量测量及
分配算法、静态力矩测控算法,控制精度高。(2)支持网
络互连(多机并联运行)、群控功能。(3)远程监视及技
术支持功能。本系统具有Internet接入功能,实现远程监视
、远程诊断,提供强大的在线网络技术支持。(4)热稳定
性高。本系统能在高温(55度)、高湿(相对湿度大于85﹪
)环境下稳定运行。(5)人性化操作界面。本系统采用人
机界面操作台,各种信息全中文显示并记录在档,实现工艺
参数的存贮及工艺重现。(6)系统简约,稳定可靠。将张
力控制、开关量输入输出控制、模拟量输入输出控制、温度
控制集成于一台专用PLC中,使整个系统简约,稳定可靠。
随着染整厂多批量、小品种产品订单的日益增多,卷染机以
其占地小、更换品种方便、染液浪费少、既可进行水洗工艺
加工又可进行染色工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使用厂家的欢迎
。卷染机能否恒张力、恒线速度运行,决定着其能否对高档
织物、薄织物染色,决定着其工作效率。目前使用的直流控
制系统、单变频控制系统、双变频控制系统,都不能满足卷
染机对恒张力、恒线速度的控制要求。卷染机主机厂一直在
寻找能真正保证布匹的张力和线速度恒定的控制系统。该项
目研发成功,能满足卷染机主机厂的需求。全国年新增卷染
机3000台左右。目前有10000台以上的在役的卷染机,使用
的是直流控制系统、单变频控制系统,有待进行控制系统改
造,以提高整机性能。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在3m法电波暗室中进行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能测
试时,按CISPR25,GB18655,ISO11452,GB/T17619等标准要求
,12V系统的供电电压为13.5±0.5V,24V系统的供电电压
为27±1V;在一些企业标准中,对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有
更严格的要求。为保证零部件试验电压符合相关试验标准要
求,需要采用直流电源并联蓄电池的供电方式。但由于被测
样品的负载变化会对试验电压造成影响,因此需对被测样品
的端电压数值进行记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监控。
此外,部门的直流电源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但直流电源供应商缺乏在电波暗室的特殊环境中进行开发
的技术和经验,且二次开发的成本较高。针对以上情况,有必
要对电磁兼容测试样品端电压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研究,以方
便日常试验项目的开展。部门的3m法电波暗室建成后,汽车
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能试验量大幅上升。由于各种汽车零部件
供电电压要求各异,且实际工作时样品负载功率大小的变化
会对其端电压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被测样品的端电压进行
实时监控,以满足相关试验标准要求。对电磁兼容测试样品
端电压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直流电
源等设备,在增加测控回路的基础上提高中心电磁兼容实验
室的试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端电压测控系统,在控制
室中能监控被测样品工作状态,对实验室人员的测试效率有
所提高,方便实验室相关试验项目的开展。本科研项目主要
研究内容为:1)测试样品端电压数据分析系统在不同工作电
流下,样品端电压测试数据整理及分析;2)电磁兼容测试样品
端电压数据分析系统样品端采样线采用非电方式(光纤)及
相关测试分析;3)结合已有直流稳压电源,对直流电源测控方
式进行二次开发;4)电磁兼容测试样品端电压数据分析系统
软硬件方案总结、比较、数据分析、系统调试及运行。开发
电磁兼容测试样品端电压数据分析系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
用已有设备,在不改变实验室已有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中心EM
C实验室的试验能力;另一方面,该系统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将
样品负载端电压取样到试验室外部,方便对直流电源输出电
压进行实时监控及调整,能够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
有较为显著的现实意义。测试人员通过在控制室PC机上操作
监控软件即可实现对电波暗室外部直流电源输出电压的设定
以及对电波暗室内部测试样品端电压的监控,有效解决了以
往测试操作不便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对扩展部
门试验业务量、满足客户需求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
的代码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Flas
h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所述数字
信号处理器通过DSP总线分别与Flash芯片和复杂可编程逻辑
器件相连接;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通过串行加载线与复杂
可编程逻辑器件相连接。该代码加载系统通过采用CPLD逻辑
和DSP(或者其他第三方主控芯片)程序相结合的方式,将F
PGA代码读取出来并通过串行或并行方式写入FPGA芯片,使F
PGA顺利启动,并可结合网络或RS232等实现代码的远程加载
,或者上电后多次加载代码,实现FPGA的灵活应用。
(一)任务来源本成果源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
导性项目“纺织业内涵发展的技术并购研究与实践”(201
0088)。(二)应用领域与研究原理成果运用资源基础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并购协同理论及可持续发
展理论,创新性地将技术并购归纳为业务开拓型和行业巩固
型两种模式,并在纺织业的实践中衍生出基于产业链延伸的
业务拓展型并购模式和基于产业链强化的行业巩固型并购模
式,可用来推动更多纺织企业的并购成长及纺织业的转型升
级。(三)主要结论1.纺织产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对中国纺织
业的技术特征、生命周期、产业竞争地位、发展环境及发展
趋势的分析表明:绿色、低碳、环保是中国纺织业未来发展
的战略方向;”技术创新”与“资本运营”的有效耦合,是中
国纺织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此部分超出了任务书的要求
。2.技术并购模式创新及体系构成(1)面向通用技术的并
购模式成果从新的视角将技术并购划分为业务开拓型和行业
巩固型两种模式,业务开拓型技术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在并购
前从事的是不相关的业务类型,主并企业拥有充足的资源和
实力并在主业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足够支持企业拓展新领
域并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且以获取目标方的技术能力
为主要目的的并购活动。行业巩固型技术并购是指并购双方
在并购前生产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主并方为了使产品得到完
善或升级,巩固本企业在行业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以获取被
并购方技术能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五种
细分模式的深度探讨完全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2)面向
绿色技术的并购模式及构成体系基于绿色竞争优势获取或扩
散的兼并、购买、合并等经济活动称为绿色并购。绿色竞争
优势是指企业控制或拥有的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绿色设备
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将为获取或扩散绿色
竞争优势,并购主体或并购后的实体是绿色环保企业的并购
行为称为绿色行业内并购,主要可以分为合并型和扩散型两
类。为进入绿色环保行业而兼并绿色环保企业的并购称为进
入行业型绿色并购。对绿色技术并购模式的探讨超出了任务
书的预期要求。3.技术并购模式实施中的风险防控成果提出
了集战略匹配、组织适应和过程控制有机统一的”三维原理
”,用于系统防控企业技术并购中的风险;设计了技术并购风
险防控流程,探索出了不同情景下的技术并购风险防控方法
;分别从企业微观及政府宏观角度探讨了技术并购风险防控
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或应当注意的事项。达到了任务书防控
技术并购风险的预期要求。4.促进纺织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并
购实践及效果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湖北孝棉集团、山东如意
集团、华孚色纺等。企业在技术并购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借鉴
本研究成果,衍生出基于产业链延伸的业务拓展型并购和基
于产业链强化的行业巩固型并购,并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
维原理”系统防控并购风险,取得了显著成效。上述纺织企
业技术并购的成功实践表明:以技术尤其是绿色技术的获取
或扩散为目的的技术并购,能够增强纺织企业的创值能力,对
推进纺织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更具有实质性意
义。就纺织业技术并购效果整体而言,业务开拓型技术并购
的创值能力低于行业巩固型技术并购的创值能力,因此纺织
企业应注重技术知识的积累与储备,优先实施以纺织技术扩
散、纺织技术获取或纺织技术互补为直接目的的行业巩固型
技术并购。纺织企业实施技术并购一般可以采取”由近及远
”、由关联方向非关联方的序次展开;对不熟悉的潜在目标
企业可以采取先合作后并购等分步式策略进行风险防控。(
四)成果的创新点及先进性本成果的创新点及先进性主要体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国内外已有技术并购理论研究
的基础上,基于并购实践从新的视角将技术并购划分为业务
开拓型和行业巩固型两种模式,弥补了技术并购模式划分中
连续性的不足,在评价及实施过程中兼顾了技术并购本身潜
在的融合期较长的特点;第二,基于中国纺织企业的特点,衍
生出基于产业链延伸的业务拓展型并购和基于产业链强化的
行业巩固型并购两种模式,并在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湖北孝
棉集团、山东如意集团、华孚色纺等纺织企业的并购中取得
显著成效。第三,提出了基于战略投资观的“三维”并购风
险防控原理,并在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湖北孝棉集团的并购
中落到实处,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并购效果。
1、课题来源与背景: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在基层
调研时,通过对森林防火和水库、河道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调
研,了解到这些地区及行业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的强烈需求,需
要一种能够进行智能识别、自动化提醒警示的装置,将它安
装在可能发生危险或存在危险隐患的区域,提醒进入该区域
的人员加强警戒,遂决定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后引入合作
单位陕西荣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确定了“智能型自动化警
示器”这一科研项目。项目确立后,于2011年10月提出科研
立项申报,2012年8月经公安部批准,列入“2012年度公安部
应用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2YYCXSXST097。2、技术原理
及性能指标:通过被动红外加多普勒频移人体探测及软件分
析相结合的技术进行探测,人员被探测到后触发声、光报警
。全部系统集成在支撑杆上,采用太阳能供电。主要技术指
标:(1)野外使用,可在任何有光照的地方安装,无需拉电
线、无需人员值守或操作;(2)人员探测距离可以达到25米
,系统可根据人员进入情况分批次警示;(3)语音提前预录
,录制时间0~60秒时长;(4)警示语音音量可调,警示灯采
用3WLED频闪灯;(5)系统可设定10个自动开关机时段,每次
警示内容播放时长可在30~300秒之间四档调节;(6)支撑
杆、设备等具备野外防雨、防锈、防破坏能力。3、技术的
创造性与先进性:(1)将传统的警示牌、标语等警示方式
改变为声音、灯光等多感官警示宣传方式。(2)采用红外
探测、多普勒频移微波探测和软件智能分析三技术相结合的
人体探测技术。(3)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4)系统整体
设计巧妙。(5)采用先进的芯片式录音技术。(6)设计独
特的计时控制电路。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集成国内先进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森林防火、旅游
景区(险境位置)、河道等宣传、警示。5、应用情况及存
在问题:已应用与西安市林业局辖区各区县林业部门及机场
等单位,反应良好。6、历年获奖情况:暂无。
基于3G的电能计量监测系统是由河南工业大学与郑
州瑞能电气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开发。该系统旨在实现电能量
的集抄控制管理,电能量采集单元采用S3C2440作为处理单元
,并集成了采用视频及拍照技术实现的防窃电报警和取证功
能,数据传输采用低压电力载波、短距离无线通信与3G实现
,采用3GVPN技术保障电能数据的远程采集与拉闸限电远程控
制的安全性,并利用多种通信模式接入的低耦合软件架构实
现居民用电分析与管理。其创新点如下:1.采集器模块带有
视频及拍照防窃电取证报警功能。一直以来,防止用户窃电
是电力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窃电给国家带来了极大损失。
本系统的采集器模块内置了摄像头可以监测采集器周边环境
,一旦有人非法靠近并接触采集单元,即自动启动视频及拍照
功能,记录并存储对采集器的操作过程,为有关部门的取证带
来方便。2.数据采集底层采用复合通信方式。底层数据传输
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和无线通信的复合通信方式。在电能表
和采集器中间的通信采用低压电力载波和无线自组网技术,
而采集器和集中器之间的通信则采用3G移动通信技术,大大
提高了通信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3.采用3GVPN技术保障控
制指令远程传输的安全性。系统采用双链路模式对集中器电
能量数据和远程控制命令分别进行传输,其中电能量数据使
用普通链路进行传输,控制命令使用3GVPN专网加密传输,既
保证了传输控制命令的安全性,又在普通数据传输过程中减
少数据流量,为用户节约使用成本。4.多种通信模式接入的
低耦合居民用电管理软件平台。居民用电软件平台中各进程
间采用数据库共享和TCP/IP协议连接的低耦合架构,保证了
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功能独立性。采集终端能够以串口、
拨号、以太网和GPRS、3G等多种模式接入居民用电管理软件
平台。
昆明五华科技创新驿站建设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创
新型服务理念及管理经验,结合云南省当地科技、文化、经
济和社会发展特点,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经营理念,组
建了云南省内首个科技创新驿站,为探索“后孵化期”的高
科技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有力保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
供良好的创业氛围,为加快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供交流合作
平台。
一种模拟钻井工况的多冲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其特点是:利用旋转体的旋转特性,使固定在旋转体外缘的
试件,以一定的周期和频率打击邻近旋转体外缘面固定的砧
板,达到进行符合钻柱振动特点的低载荷多冲实验的目的。
该装置在测试时可以选择是否向泥浆槽内注入钻井液,从而
可以模拟泥浆钻井和空气钻井工况下的井下环境,真实地反
映钻柱材料在井下低载荷多冲作用下的断裂情况。该装置结
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于对钻柱材料多冲断裂韧性的测试
和研究。
近年来由于大风气候加剧、输电线路沿线植被丰富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火跳闸已经成为华中电网线路跳闸的
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2009年初,华中电网出现了十多起500
kV线路山火跳闸,占跳闸总数的20%左右,2008年也出现了6起
山火跳闸,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目前国内尚无山
火监测有效手段,往往只有等到线路跳闸巡线才知道是山火
引起的,本项目旨在实现低成本大范围的山火监测与预警,及
时提供给电网运行与调度单位参考,并与公司应急中心联网
,实现与应急指挥联动,便于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并采取相
应的扑救措施。为实现智能化电网提供一种状态监测的新手
段。本项目是主要是研制1套输电线路走廊智能山火监控预
警系统;该系统有由前台智能图像处理器和双头(红外和可
见光)摄像机、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通讯模块
、太阳能蓄电池等组成。摄像机定期的对监测区域进行图像
扫描,同时后台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每张图片,进行自动判断,
当判断有一定规模山火发生时,该系统向后台软件发出警报
信号及着火点图片,并立刻向工作人员进行多种预警,便于调
度与运行单位及时调整运行方式,采取应急措施。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视觉驱动的复杂汽车零
部件生产自动化装备研究开发”来源于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项目。项目研发背景为长期以来,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
本和简陋的劳动保障条件来生产着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这一优势将不复存在。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化人口占整个人口比重为8.
9%,预计人口红利2015年将处于刘易斯拐点,到2050年时,老
龄人口将占到30%,那时将处于绝对的人工荒。众多企业迫切
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生产过渡升级,工业转型升级,装
备制造业自动化成为关键,基于目前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
成本高、老龄化严重,以及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有
必要研究开发复杂汽车零部件生产自动化装备,同时通过采
用先进的视觉识别技术,以提高整条自动化生产线的品质。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采用6轴工业机器人进行稳定杆
原料的上下料和搬运,在机械设计方面,关键因素为减速机效
率、重量的多目标优化以减速机行星齿轮系中的齿轮齿数、
齿宽、传动比、输入转矩为主要优化设计变量,行星减速轮
系的重量和效率为优化目标,安装条件、行星轮系邻接条件
、重合度变化条件等为主要约束条件;电机与减速机的功率
匹配问题利用功率流的思想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的数据
曲线导入Matlab绘制功率流曲线,寻找最佳匹配点,减少功率
损耗,提高效率;根据机械手的工作空间和动作规划,在Matl
ab中绘制相应的空间轨迹,修改相应参数后,观察变化结果对
机械手工作空间的影响,选择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杆长,且不
能明显影响机械臂杆的弯曲刚度和强度;设计电机功率和减
速机尺寸时考虑工作对象的惯量特性,施加到最末端的转动
惯量,进而将电机输入、机器人机械本体、工作对象作为整
体研究对象,优化机构本体,选择满足要求的最小电机功率。
(2)工业机器人控制上,采用基于控制卡的PC平台运动控制
技术,其中,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实时控制技术,在
机器人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多传感器布置方案,根据多路传感
器数据的采集技术,运用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加快机器人的信
息分解能力,提高机器人的决策水平,迅速完成工业机器人经
常从事的位置、路径、蔽障等判断和决策处理工作。(3)
本课题将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引入到汽车横向稳定杆自动化
生产线中,以对汽车横向稳定杆进行识别、定位和检测。具
体为选用一台CCD摄像机,获取稳定杆的二维图像,在摄像机
标定基础上,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然后控制机器人手部
动作抓取汽车横向稳定杆,并对稳定杆进行定位放到辊弯机
上加工成型。(4)本课题采用总控单元进行实时监控,以对
稳定杆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协调控制。(5)机器人操作性能
指标如下:1)动作自由度:6;2)活动范围半径:≧1500mm;3
)重复定位精度:±0.05mm;4)可搬运重量:≧10kg;5)各
轴旋转动作范围:+180°~-180°、+150°~
-90°、+65°~-245°、+200°~-200&
#176;、+115°~-115°、+400°~-400
6;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采用基于区间分析和旋量理
论进行工业机器人误差建模,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机器人
进行优化设计,该方法具有创造性;(2)采用协作式的两轮
平衡车进行原料的自动搬运,并结合最新的UK控制理论进行
控制系统设计,该技术方法具有创造性;(3)结合多传感器
信息融合技术与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机器人控制进行优化研
究,该技术方法具有先进性。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
安全性本课题开发的视觉识别定位下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及稳
定杆自动化生产线具有良好的实验应用效果,目前已在合作
公司正式上线运行,该课题的研发成果可以经改造广泛应用
于其他零部件生产制造线体上,其安全性较高。⑤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开发的成果目前已经在合作开发企业
正式上线运行,运行效果良好,将稳定杆从加热炉到成型机的
转运时间由10~15s缩短至7s左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
模块精度不高,协调不一致的问题,正在同企业调试逐一解决
。⑥历年获奖情况无
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上位机、P
LC控制系统作为下位机,系统具有网络控制功能和远程控制
接口,同时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上、下位机均拟采
用硬件冗余的方案,完成输油管道试验系统的控制与数据采
集。适合一般工业领域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过程控制系统方
案并推广。为更好的满足试验需求,工艺流程能够实现停输
再启动试验,在变性研究和结蜡试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
流程切换的灵活性,可在多种工况下进行各项试验。通过对
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增加试验管段长度,提高试验精度。
试验环道的数据全部实现自动化采集,检测设备采用高精度
仪表。该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同时适合一般工业领域基于现
场总线技术的过程控制系统方案。在国际同类系统的研究中
居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WEPP模型进行重庆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是由重庆市科委1999年立项支持的攻关科研项目(项目编
号:1999-5703)。课题组已经完成了以下工作:通过实际
径流小区观测及实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参考WEPP模型
运行机理,获得了进行侵蚀预测时需要的模型参数;分析W
EPP模型所需的各个参数的文件结构,建立了WEPP模型所需
的信息库;进行了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W
EPP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在趋势、峰值和变化规律上有较好
的一致性,并且模型对坡面水沙动态输移过程能够较好地表
达;对WEPP模型进行了汉化,获得了界面更简捷、应用更方
便的二次开发版本。
1、项目背景几丁质(Chitin)又称甲壳质、甲壳
素,是虾蟹壳、发酵菌丝体、食用菌边角料等生物资源中广
泛存在的功能高分子。天然状态的几丁质结构复杂且高度乙
酰化,通常与蛋白、糖类、钙质等紧密结合,常规物化技术难
以实现几丁质原料的高品质加工,限制了下游产品的精细化
、高值化开发;同时传统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次污染,成为
制约我国几丁质深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项目创新精益制备
理念,并依靠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了几丁质资源高值加工产业
技术体系,成为我国从几丁质资源大国迈向加工强国的重要
支撑。2、项目主要技术内容针对上述核心产业问题,项目以
生物加工技术为引领,提出了多目标聚合、协同加工以及基
于过程分析(PAT)的全程质控的精益制备技术理念并成功
进行产业应用,突破了几丁质生物加工用酶的挖掘、高效表
达及产业应用技术瓶颈,以新型壳聚糖酶、高效蛋白酶、专
一性甘露糖酶等品种创新了几丁质的生物提取、生物精制、
生物降解、生物转化等分离、精制、衍生化制备技术模块,
实现了多酶联合提取、超声波酶法联合精制、微波酶法协同
降解以及膜法-色谱床联用等创新应用,健全了由高品质几丁
质、高纯度壳聚糖、功能性壳寡糖、医药级氨糖及衍生物、
高活性微生态菌剂等精细化产品构成的高值化生物加工体系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冷链体系下沼虾高值化生物加工和真菌
几丁质的植物源氨糖生物制造的重大产业成果转化,促进了
以几丁质资源精深加工为核心的食品、农业、医药等上下游
产业的聚集发展。3、项目成果情况本项目专利成果包括授
权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I
ntJBiolMacromol、高等学校化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
文20篇;关键技术来源于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
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2项江苏省
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1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高性能壳聚糖
酶、植物源氨糖、医药级氨糖的产业化技术通过江苏省经信
委组织的成果鉴定3项(“国际先进”水平以上)。项目产
品获省高新技术产品4项;氨糖系列产品已通过欧盟BRC认证
;盐酸氨基葡萄糖获得CDC原料药生产许可证(CYHS1600107
)。4、应用及效益情况项目成果已在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博立生物制
品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应用和推广,建立了2条几丁质资源生
态高值利用生产线、1条医药原料级氨糖及其衍生物生产线
、2条壳寡糖生产线、1条生态菌肥生产线。近2年来新增销
售21.59亿元,新增利润4.35亿元,出口创汇5947万美元,项目
应用单位生产的产品总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20%以上。在本
项目强有力的推动下,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
15年12月成功进入新三板,现已进入IPO上市引导最后阶段(
年底完成)。项目成果整体提升了几丁质产业链的技术水平
和综合效益,推动了我国几丁质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跨越。
一、原理说明与关键技术本项目研究开发了属于我
国首创的一种全新结构的永磁电动机,同时研制了传统结构
永磁电动机的一种新的节能控制方法及全新思路的永磁电机
空载反电势在线或现场测试方法及装置。通过大规模现场测
试,发现作为节能产品推广的传统结构的永磁电动机往往不
适合油田的实际运行条件,普遍存在节能效果不好的情况,进
而深入剖析原因及系统研究改进方法,研制了电压自适应稀
土永磁电动机及普通结构永磁电动机的电压自适应控制系统
。经过全面测试及实际运行,获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所研
制的新的稀土永磁电机及相关测控系统适用于供电电压相对
于额定值有明显偏差的场所,尤其适用于供电线路上所接电
动机较多导致线路首末端的电压差别很大、而电动机又可能
在轻负载下长时间运行的场所。这种情况在石油化工、钢铁
、矿山、纺织等许多行业都存在。所以,本项目为彻底解决
在油田及其它相关领域稀土永磁电动机提高能效的问题,提
供了强有力的的技术手段。所包含的创新性关键技术有:1
)电压自适应永磁电机技术。通过对永磁电机绕组的设计,使
绕组中有多个抽头,从而在电源电压不同的地方,切换不同抽
头接在电网上,使永磁电机电动势始终能够和电源电压匹配
,即使电源电压发生较大变化,永磁电机的功率因数依然保持
在0.95以上。2)在绕组抽头的设计中,使用了伴随绕组技术
。尽可能把永磁电机抽头部分的绕组和基本工作绕组都均匀
地分布在定子圆周,从而使电枢磁动势中由于绕组抽头额外
引起的空间谐波尽可能的小,对电机运行额外增加的谐波损
耗和振动都会大大降低。3)对于没有电压自适应功能的普通
结构的稀土永磁电机,通过特殊设计的高效变压器及新的连
接方式,实现对稀土永磁电动机电动势的补偿,达到与电源电
压匹配。4)通过实时监测电源电压和永磁电动机的电动势,
当匹配时,利用特殊设计的控制电路自动实现永磁电机绕组
抽头或者变压器抽头的有载无冲击切换。5)开发了一种全新
思维即时高效的永磁电机在线、现场测试评价方式,及时的
反馈在用永磁电机的实际退磁状况,为永磁电机的高效运行
提供精准的控制依据。二、性能指标在电源电压与额定值偏
差±10%、负载率低于三分之一额定负载的情况下,对普
通的永磁电动机安装PMDC电压自适应节能控制柜,功率因数
从低于0.6提高到0.95以上,综合节电率达到15%以上,最终用
户能在一年半内通过节省的电费收回成本。用DYP电压自适
应稀土永磁电动机以代替异步电动机,综合节电率达到20%
以上。最终用户能在两年内通过节省的电费收回成本。EOA
抽油机永磁电机空载反电势在线测试仪测试精度达到国标0
.2级,空载反电势在设备现场和在线测试是永磁电机性能测
试的重大变革,突破了长期以来永磁电机只能在专有平台进
行测试评价的瓶颈,为永磁电机后续精准的节能优化控制和
多方位的性能评价提供了先决条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与美国FLUKE电能质量测试仪相比,测量永磁电机空载反电势
精度提高了10倍,售价降低了一半。三、与国外同类技术比
较。新结构的永磁电动机及传统结构永磁电动机的新的节能
控制系统都属于国内首创,国外尚未见到同类技术。四、成
果的创造性、先进性。揭示了稀土永磁电动机在轻载与电压
偏差的情况下广泛存在功率因数很低的问题,这导致在油田
作为节能电机推广的永磁电动机普遍存在节能效果不好甚至
基本不节能。电压自适应永磁电动机及相关测控系统,属于
我国首创,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关键技术难题。五、项目技术
和产品成熟程度。自2017年起,产品已经在大庆油田、胜利
油田进行了小批量试用,其中在胜利油田胜采作业五区安装
DYP-45/660V电压自适应永磁电动机22台,PMDC-30/660V永磁
电机自动跟踪节能控制器3台,跟踪测试,运行功率因数均达
到0.95以上。且经过长达18个月的运行考核,设备运行正常
。目前,三大系列产品已在油田现场应用115台,项目已达到
成熟应用阶段。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技术和产
品能够使永磁电动机始终发挥应有的节能效果。用以代替异
步电动机,综合节电率达到20%以上。对于常规永磁电机进
一步进行节能优化控制,综合节电率达到15%以上。由于普
遍存在电源电压偏差的情况,所以对本项目有迫切的需求。
全国电动机装机容量约12亿千瓦,如果其中30%常年整天运行
的电动机,采用本项目的技术,按照负荷率三分之一,节电率
15%计算,则年节电1200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节省标煤3600
万吨。在油田领域,抽油是典型的重载启动、轻载运行的设
备,运行负载率在20%左右,目前我国有220万台抽油机在日夜
不停的运行,年用电超过1500亿千瓦时,电费超过900亿元,经
保守分析,产品市场容量超过300亿元,每年换新规模超30亿
元,市场空间巨大。本项目为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提供新
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本项目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
齿圈的检测装置。背景技术齿圈在淬火过程中,容易因加热
温度不均匀、冷却不均匀等问题导致齿圈变形;因此在淬火
结束后需要对齿圈的圆度进行检测,以判断齿轮合格与否。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齿圈的圆度检测一般由人工完成,检测工
作效率低,检测劳动强度较大。本项目内容有鉴于此,本项目
的是提供一种齿圈圆度检测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人工检
测齿圈圆度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本项
目齿圈圆度检测仪,包括支架台、竖直设置在支架台上并与
支架台转动配合的心轴、固定在心轴上的旋转平台、设置在
支架台下方且转子与心轴连接的伺服电机、设置在旋转平台
上定位齿圈的V形块、设置在支架台上的传感器支撑装置、
设置在传感器支撑装置上的电感传感器、用于处理电感传感
器的检测信号并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的工控机、以及与工控
机连接用以显示检测结果的显示器。进一步,所述支架平台
和旋转平台之间设置有平面推力轴承。进一步,所述旋转平
台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T形槽,所述V形块上设置有与T形槽
滑动配合的导向凸起,所述T形槽中还设置有固定V形块的螺
栓;所述传感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旋转平台上的T形直导轨
、与T形直导轨滑动配合的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用以将滑块
固定在T形直导轨上的螺钉、以及设置在滑块上连接电感传
感器的连杆。本项目的有益效果:本项目齿圈圆度检测仪,
将齿圈放置在旋转平台上,利用V形块对齿圈进行定位,然后
工控机控制私服电机驱动旋转平台转动,电感传感器即对齿
圈外圆面位置进行检测,且电感传感器将检测数据输入工控
机,工控机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将圆度偏差结果传输到显
示器上显示出来,圆度检测自动完成,检测工作效率高,劳动
强度低。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847523.X
本项目为上面级一体化测控应答机及地面设备,属
于航空航天领域。上面级需在外层空间长时间、远距离飞行
和进行多次变轨。对上面级实现全程遥控、跟踪测量和运载
与卫星关键参数同时遥测,需要解决卫星遥控遥测/火箭遥控
外测数传一体化、高动态信号的高灵敏度捕获、高精度跟踪
和高效信道编解码等问题,是我国航天测控技术领域的新挑
战和北斗导航卫星二代系统建设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该
系统可以进行多星发射、轨道部署以及不同任务上面级直接
人轨、变轨、长时间在轨的测控任务需求,己应用于导航二
期卫星上面级直接入轨测控任务。该系统实现了测距、测速
、卫星遥控、火箭遥控、卫星遥测、火箭数传一体化等功能
,满足了高轨道、远距离、长时间测控、高码率、大遥测量
、高动态、上升段高振动环境、卫星直接入轨的测控需求。
上面级一体化测控应答机及地面设备以我国测控数传一体化
新体制为基础研制的,是上面级测量系统的关键设备,包括上
面级箭上S频段应答机、功放单元和地面综合检测系统。针
对一箭多星和卫星直接入轨的问题,突破了高轨远距长时测
控和卫星直接入轨测控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包括S频段应答机
及功放单元和地面检测站在内的上面级测量系统。主要技术
进步点及创新点如下:1)首次突破了星箭一体化测控技术,
将卫星与上面级的遥控分时填充上行测量帧,并把上面级遥
测、卫星遥测、上面级测量信息统一复用到下行遥测帧中,
解决了多颗卫星遥控/遥测、上面级遥控/遥测/外测等多源
数据单通道传输的难题。2)首次通过高码率、高灵敏度遥测
信号进行高精度测距、测速,采用唐检测判决突破了帧同步
容错技术。3)采用了FFT/IFFT快捕算法,利用一个捕获引擎
分时完成多通道的快速捕获,实现了大动态条件下的测控信
号快速捕获。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累积已获授权发明
专利共5项,已受理发明专利3项,在期刊或会议发表科技论文
十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培养出多名航天测控技术人才,
为我所承接更多的航天测控任务做好了技术和人才储备,培
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2015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
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这是
我国首次采用远征一号上面级将中高轨航天器直接送入预定
轨道,上面级一体化测控应答机首次用于远征一号上面级,圆
满完成了此次发射的运载与卫星一体化测控数传任务。201
5年7月25日完成了二代导航二期MEO(中地球轨道)卫星一
箭双星、国内第二次直接入轨测控发射任务。2016年2月1日
,圆满完成二代导航二期MEO卫星国内第三次直接入轨测控发
射任务。项目技术的多次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测控数传一
体化新体制应答机技术已成熟,对我国中高轨卫星直接入轨
发射测控保障能力形成和北斗导航卫星二代系统建设具有重
要的意义。该项目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具有自主创新的知
识产权。解决了上面级直接入轨的全程遥控、遥测、跟踪测
量等难题,填补了我国上面级测控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
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和社会效益。项目总投资包括本项目
研发投入、原材料成本、仪器设备厂房使用折旧费,累计50
00万元。预计年均新增利润1000万元,回收期按照总投资除
以年均新增利润计算。已交付应答机10套,地面检测站5套,
正在进行后续11套应答机的生产,箭载应答机每套500万,地
面检测站每套300万。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项目产品
预计实现收入1.2亿元。间接经济效益包括:第一,大大提升
了数据传输量;第二,节省卫星制造成本及体积。该系统可在
高分对地观测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月球和深空探测工程为
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以及未来的载人登月中加以应用。
该系统已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上广泛加以应用,并为我国新
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载人空间
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国内2016年6月的首次飞行任务提供
测控服务。“上面级一体化测控应答机及地面设备”已成功
应用于北斗二代导航卫星二期工程直接入轨测控任务,是我
国上面级一体化测控体制的首次飞行应用产品,开启了航天
器测控的一个新时代,打破了常规外测(测控)、数传的分
立,从系统层面融合遥控、遥测、数传、测距、测速,并为后
续系列化的上面级测控任务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累计交付
用户YZ-1、YZ-2、YZ-1A、YZ-1B等型号产品十余套10套,正
在进行后续11套的生产,产值达数亿元。同时,近期探月工程
中飞行的CZ-7也采用了本项目的成果和产品。后续在如下领
域有广泛的推广前景:1)北斗二代导航组网星的上面级发射
。2)直接入轨发射中高轨卫星。3)提升常规火箭的测控能力
。4)深空探测领域。5)提升卫星、导弹的测控集成度、一体
化。
该项目通过对我省有自然区域代表性的十多个县的
胶股兰属植物进行了调查,搞清了该属植物在我省有五个物
种,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播种和扦插繁殖,成活率达9
0%以上.同时对不同物种的胶股兰以及单一个胶股兰物种的
人参皂甙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有三个地点胶股兰的人参皂
甙含量可相当于生晒参的30%以上,并对不同的用途,提出
了不同的提取方法,为开发利用胶股兰提供了科学依据.
1.课题来源与背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
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
网络。物联网将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各种近距离通信技
术纳入其中,从而构建起一个范畴更大的网络体系,物联网的
出现将给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
供了崭新的信息技术平台。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万物互
联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而在各种距离上的互联也成为了当
今各行各业的研发课题,近场通讯(NFC)作为通讯数据在短
距离的相互无线传输,为大量应用(包括支付、交通、门禁
、身份验证和娱乐)带来了感应式便利。在应用上,目前所
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已将NFC技术用于其绝大多数的最新产品
中。同时,NFC也是新一代票务方案和共享服务(如短期自行
车和车辆租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NFC已成为全新可穿
戴设备(包括健康跟踪器、健康监控仪和智能手表)发展趋
势的核心通信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逐步进入老龄化
社会,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不
断增加,进而催生出以物联网基础的人体健康监护无线物联
网,即通过远程健康监护系统对人体生理体征进行实时监测
并确定其位置,可以实现疾病的及时治疗和预先干预,有效降
低突发病率与死亡率,对大幅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国民健康
素质意义重大。本课题依托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应用基础
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科技特派员项目“基于NFC的人体生命
体征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6JCTPJC45500)。通过对
人体生命体征信息进行理论分析和建模,研究温度、脉搏、
血氧饱和度传感器,以及射频收发芯片,实现对人体生命体征
信号,如体温、脉搏、血氧等人体健康信息进行实时采集、
无线传输与处理,并利用可旋转对准的高增益窄带天线和基
于NFC的数据传输算法,实现对人体生命征信号数据的无线传
输,将其整合为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并对其进行全面完整
的系统测试。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研究基于NFC的人体生
命体征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包括:1.研究了人
体脉搏、血氧传感器的集成技术。研究了人体脉搏、血氧饱
和度的理论模型,设计了适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信号的探测放大电路,重点研究了温度传感器的电路理论模
型,设计了适合人体的温度传感电路与数字处理电路,实现了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单片集成。2.研究了基于NFC的人
体生命体征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将无线通信数据算法与人体
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相结合。3.研究了人体生命体征数据与无
线通讯数据的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了数据融合的新型通信协
议。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具备硬件掉电、软件掉电和发送
器掉电3种节电模式,功耗极低,有效通信距离5cm,内置温度
传感器,以便在芯片温度过高时自动停止信号发射。3.技术
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芯片
的电路结构,该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相比,能在3
0℃至44℃的温度区间内输出精度达到0.01℃,并具有-82dB
的良好电源抑制比。(2)提出了一款基于NFC的脉搏血氧传
感器收发机芯片,该芯片具有对人体脉搏血氧信号进行无创
采集、将微小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处理和对数据进行中短程无
线收发等功能。(3)设计了一种基于有源NFC的人体生命体
征监测系统。系统利用传感器获取脉搏血氧信息,利用NFC进
行通信完成传感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对脉搏血氧数据的中远
距离传输以及实时监测的功能。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
围和安全性(1)已完成研制基于NFC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系
统研发,实现基于NFC的人体生命体征无线数据传输。研制出
具有人体脉搏、体温和血氧饱和度实时监测功能的应答器。
(2)已研发出基于NFC无线数据传输的体温传感器芯片,并
已开始批量生产,逐步实现产业化。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
题本课题已与项目合作单位天津维晟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
发出芯片产品,并以逐步实现产业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基于NFC的定位算法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可以改进定位算
法来提高定位精度。将测距定位和测角定位相结合,并加入
隐藏节点的方式来提高算法的定位精度,从而在不过多增加
硬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定位系统的性能。
“构建天津特色农业比较优势的对策研究”是由天
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资助的天津市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项
目。天津等现代大都市,城郊土地、劳动力成本处于比较劣
势,实现从传统农产品生产向基于技术、人才、资金、地域
优势的绿色品味农产品生产的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课题的
研究对于构筑社会、环境、工业和农业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
展模式,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该研
究成果以天津为例,通过文献采集法、典型调查法和系统分
析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都市地区发展农业产业的优势
与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结合天津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差距
及可以利用的各种优势,准确定位了农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构
建了天津农业整体和各区域发展模式,提出有针对性地科学
发展对策和具体实施措施,具体包括下述6项具体内容:1.世
界农业的变革与总体发展趋势;2.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与技
术;3.天津农业的地位、问题与主要差距分析;4.天津特色农
业发展定位与基本模式;5.天津特色农业发展主要品种、重
点培育品牌和企业;6.构建天津特色农业,提升天津农业竞争
力的政策与措施。该成果一是突出了新的农业发展观,综合
考量农业生产效益,注重农业在城市发展中的环境与生态保
护作用和服务功能;二是将贯彻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理念与天
津区域特点充分利用相结合,确立了天津重点培育品种和品
牌,有助天津农业比较优势的培育和形成;三是将顶层规划布
局设计与实施政策措施研究相结合,规划了天津农业发展产
业带布局,同时,提出了推进实施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可操作
性强。该成果的部分内容已通过《科技战略研究报告》提交
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天津设施农业发展决策提供了参考。
最终成果预期将在天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决策与实施中发挥
重要作用,也可供其他城市在现代农业发展决策工作中使用
。
1、课题来源与背景;来源:2012年度市科学技术和
知识产权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令性计划项目。背景:足
弓是人类特有的功能结构,在人体直立行走及其他各项功能
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对异常足弓的重建和矫形一直是矫形外
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为探讨足横弓静力性内在维持机
制的生物力学响应,建立合理的足部生物力学模型,及今后的
足踝生物力学提供研究平台,提供足弓结构创伤、畸形临床
治疗的解剖学及生物力学基础。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
项目按照既定研究计划,通过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研究
来探讨足横弓的解剖及维持横弓的骨性结构、韧带及关节、
肌肉结构的生物力学。通过切断足底主要的足横弓维持结构
,分析韧带结构对足横弓的维持作用,了解扁平足、踇外翻等
畸形发生发展的机理;明确足横弓畸形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足
弓畸形、足弓动力性重建等提供解剖学及生物力学基础。3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研究通过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
,明确人体正常足横弓维持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其维持结构在
不同损伤状态下足弓塌陷程度及其生物力学变化,从而明确
足弓畸形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足弓畸形、足弓动力性重建等
提供解剖学及生物力学基础。2、足部矫形器意在恢复与纠
正足弓畸形,本研究可为足部矫形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4、技术的成熟程度,本研究通过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明确
人体正常足横弓维持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其维持结构在不同损
伤状态下足弓塌陷程度及其生物力学变化,从而明确足弓畸
形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足弓畸形、足弓动力性重建等提供解
剖学及生物力学基础。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的
实施,可促进我省足踝外科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
。存在问题:足踝外科相关诊疗技术远未成熟,目前仍以经
验诊治为主,缺乏基础的系统研究。
1、本成果是针对我国大米加工技术工艺水平不高
,生产出来的优质精米少、大米档次低而研究开发的。2、
该技术是提供一种在一条生产线上可以加工南北方两种稻谷
,能提高大米加工中的整米率和稻谷出米率,并且可提高大
米的档次,延长大米贮存期的加工工艺。其工艺流程为:清
理、入立筒库、电子计量、磁选、入净谷仓、砻石、去石、
净糙仓、电子计量、调质、多级碾白、白米分级、抛光、圆
筒、分级精选、色选、成品仓;该技术是在现有高档精米加
工工艺的基础上,在调质工序和多级碾白工序中各自增加了
两道平行的工序,形成了圆型稻调质、多级强压碾去白工序
和长型稻调质、多级轻压碾去白两道平行的工序,前者用于
加工北方粳稻,后者用于加工南方籼稻,从而实现了一线双
粮加工的目的。同时,增加了调质、冷热两级抛光和两级色
选工序,使得开糙工序中糙米表层湿润,使表皮与内层的结
合力降低,并使糙米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加,这样开糙和精碾
时所需压力减小,出米率随之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开糙工序
中的整米率;冷热两级抛光的完美结合,既充分除去了米粒
表面的糠粉,又可使米粒表面淀粉预糊化和胶质化,在其表
面形成一层光洁的胶质层,增强其提高抗氧化能力,延长其
保鲜期;两道色选工序,可以保证精米的一致性。因此,应
用本发明的高档精米加工工艺来加工大米,其整米率和稻谷
出米率都比较高,且加工后的大米无杂质、珠贺玉润、晶莹
剔透、货架期长。3、本发明技术经过近5年的应用证明技术
是成熟的、安全的、能广泛适用于大米加工,技术工艺先进
,部分指标还超过国外,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高档米的加工新
工艺。4、应用本工艺加工的大米,其市场竞争力强,因此
,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其附产品的利用还有待进一
步提高。5、该技术工艺2003年获永州市科技进步壹等奖。
本项目对海洋监测的多参数传感器进行技术创新,
采用光机电元件一体化集成技术,突破原位、瞬时、高灵敏
度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难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现场
快速自动监测系统核心部件;利用紫外LED光源,设计防护装
置,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制备生物污损防护装置,最后将海洋
传感器和生物污损防护装置集成及产业化应用。山东大学完
成了生物污损防护海洋传感器关键技术紫外LED光源的研发
,山东东润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吸收消化了山大学生物污
损防护海洋传感器关键技术,并将技术进行成功转化,形成标
准化产品(生物防污损装置),同时完成海洋多参数传感器
技术创新和小型化设计,并将上述产品进行集成,同时建成传
感器生产线和生物防污损检测线各1条。项目集成产品在烟
台银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产品性能验证,符合项目要
求后,在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
效果。最后由山东东润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项目产品进
行推广销售,新增产值3072.14万元,新增税收423.57万元,新
增就业人数50人,对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起
到了示范作用。
(1)通过该项研究建立了一套针对风电场的风速预
报效果检验方法,该检验方法包括常规检验、分风速段检验
、预报误差分解、突变检验四个方面。(2)以此方法为基
础开发了“风速预报效果检验软件V1.0”,已获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2012SR135779)。该软件能对用户提供的单点风
速预报序列和实际测风数据做预报效果的全面检验,可提供
检验结果包括:预报风速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4个风速
区间(0~3m/s,3~15m/s,15~25m/s,>25m/s)的预报效果
TS评分、风速突变预报次数与观测突变次数的对比、风速突
变准确率和空报率以及风速突变事件的预报位相偏差和振幅
偏差。用户通过这些检验参数可以给出预报效果综合评价结
论。(3)还应用该软件结合台站资料和测风塔数据对目前
风电预报服务中常用的三套全球环流背景场资料(ECMWF、
GFS、T639)进行近地层风速预报效果的检验;并以这三套资
料为WRF模式背景场,在中国东北区域进行9km分辨率和3km分
辨率的降尺度计算,对降尺度后的预报风速结果进行相同内
容的检验,得出不同分辨率情况下的总体风速预报效果。其
检验结论可为风场数值预报产品在风电场风速预报服务中的
应用以及风速订正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4)该软件
应用前景较好,已应用该软件,已经完成了江苏、山东、江西
、广东、新疆、内蒙6个实验区的风速预报效果检验工作;此
外,拟将该软件应用于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风电预报业务中的
12个测风塔点位的预报效果检验业务;未来可在头条件的风
电场或电网推广这种风电预报的检验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牌字符的识别方法,主要解决
现有技术识别速度慢,实现复杂的问题,其识别过程是:将车
牌预处理后的字符单个取出,进行归一化,并进行垂直和水平
方向的扫描,记录其水平和垂直特征向量,并分别与已经存储
好的标准字符库的特征向量计算相似度;经过相似度大小比
对,找出最大相似度的字符库的某一字符,该字符就是待识别
字符的第一次识别结果;将第一次识别结果中的部分相近字
符分成上下或者左右部分,分别扫描其特征向量,然后与字符
的特征向量库做相似度计算,找出最大相似度的字符库的某
一字符,作为最终识别的结果。本发明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
准确率高的优点,可用于对高速行驶车辆的车牌的实时检测
。
CAD技术给企业产品研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
基于网络的CAD的应用研究属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大幅缩
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该课题根据
多企业在分布式产品设计方面的需要,在进行多用户任务分
配时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根据任务的功能进行任务分解,每一
个任务都具有可清晰描述的独立功能,具有静态属性和动态
功能,用些方法描述的任务具有接口清晰,独立性强,便于
设计及后期装配的特点。通过综合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采用J2EE的框架
技术,实现了一个B/C/S(浏览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三
层网络架构的应用系统。可跨平台使用、便于功能扩展、在
多用户环境下查阅或浏览快捷等优点,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
价值。
该成果“工信网站内容管理系统V1.0”于2016年0
1月25日开发完成,历时一年,可应用于各服务行业、互联网
行业、制造行业等公司网站运营管理。工信网站内容管理系
统V1.0采用JAVA语言开发完成,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li
nux,数据库管理系统为MYSQL/MSSQL/ORACLE,源程序量2583
4行。该系统涵盖了:登录、个人信息管理、内容管理三大
模块,有效地将网站内容管理有机结合到一个操作系统,将传
统的网站内容管理时难度大、内容抽象改变为现在的操作简
单、明了,方便了用户使用,方便网站内容的修改、增减,大
大提升了网站内容管理的效率。一.主要功能中小型企业网
站建设、企业信息发布、企业内部内容管理、Web内容管理
、电子商务交易内容管理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信息共
享内容管理。二.技术特点1、易用性高:主程序与网站模
版分离,只要熟悉台后界面即可轻松建网。2、风格统一:整
体结构有序,页面风格清新大方,更换模版方便。3、安全编
码:用户表单提交所有数据,在服务器端都进行安全编码,防
止网络黑客提交非法脚本及SQL注入获取敏感数据等,确保数
据安全。4、密码加密:登录用户密码进行SHA1散列加密,此
加密方法是不可逆的。保证密文泄露后的安全问题。5、强
制访问:系统对所有管理端链接都进行用户身份权限验证,
防止用户未授权访问。
一、课题简介自卸车焊接流水线是青岛中汽特种汽
车有限公司技术工艺部根据公司现有厂房结构及自卸车种类
自主研发、设计制作的自卸车上装焊接流水线,主要用于F
式、大T式、前置缸式、侧卸式自卸车上装的焊接流水化生
产。根据自卸车的卸料种类该流水线将上装的生产分成三大
部分,分别是底板总成、副车架总成、边板总成。该生产线
长108米,宽17米,三大总成的焊接生产同时进行。该生产
线的流向和生产顺序是:首先将副车架总成与底板总成汇合
组焊,然后与边板总成汇合组焊成车厢总成,最后进行涂装
与总装。每一道工序的生产节拍均为1小时,整条流水线可
以实现1台车/小时的生产进度。主要大型工装有底板组焊工
装、铺板工装、底板焊接工装、底板与副车架总成装配焊接
工装、底板副车架翻转工装、组箱工装、副车架组焊工装、
副车架翻转焊接工装等。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该套自卸车
焊接流水线是根据公司现有厂房结构及自卸车种类自主研发
、设计制作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和结构均达到了国内同类
产品的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技术创新点:1、该流水线的适
用性较强,可用于前置式、F式、侧卸式、大T式自卸车的上
装焊接。2、该流水线底板总成生产线的举升机构、压紧机
构动力源均来自同一液压站,各举升机构、压紧机构可以独
立动作而不影响其他工装的正常使用。3、链条翻转机采用
翻转链条形成封闭圆环,可循环使用,一次翻转完成后、省
去下次翻转前倒退链条的过程。4、副车架翻转机采用链条
固定在翻转滚轮上,链轮驱动链条从而带动翻转滚轮转动。
5、组箱工装通过定位轴、夹紧机构、油缸的组合设计实现
了不同类型边板的自动定位。这条长仅108米,宽仅17米的
焊接流水线不仅可以实现底板总成、副车架总成,边板总成
的同时焊接,而且实现了1台车/小时的生产进度,不仅有效
的利用了生产场地,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约了成本
。三、推广应用前景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
程加快,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各种类型的专用
车生产也越来越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项目,自卸车作为专
用车家族的主力军,在各种基础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占
据很大一部分市场。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信息,今年和今
后的几年中国西部、中部、东北部的经济增量很大,经济的
增长必定带来对专用车的巨大需求。同时随着大批基础建设
工程的开工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也对自卸车市场带
来了巨大的需求。同时随着专用车市场的细分,必然要求自
卸车的生产模式为多品种,小批量。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多
数自卸车生产厂家已具备一套自己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标准,
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还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生产效率和
流水化程度都比较低,生产成本大,依靠单一的传统生产方
法远远达不到市场要求。因此,一条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
自卸车焊接流水线对于自卸车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上
调研表明,自卸车焊接流水线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
市场价值;同时,在技术上我公司已积累了多年生产自卸车
的经验,对自卸车的关键和重要部件及尺寸都非常熟悉,这
为自卸车焊接流水线的设计制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无
论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讲,我公司制造一条自卸
车焊接流水线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公司抽调相关专业技术
人员组成了攻关团队,开发了此生产线,该线通过各种大型
工艺装备的组合使用,实现了对前置式、F式、侧卸式、T式
自卸车的上装流水化焊接生产,有效保证了结构尺寸定位精
度、减小了焊接变形,可广泛应用于专用自卸车生产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卸车焊接流水线将越来越受到
广大自卸车生产企业的青睐。
目前,对水底的海参、虾蟹、贝类、鱼类等养殖生
物的生长、活动和病害情况的观测方法,是把这些水底生物
捞出水面或人潜至水底进行肉眼检查,易受环境干扰、费用
高且不便捷。本项技术产品是一种水下生物探测装置,尤其
是能直观地实时观察和记录在水底生活的海参、虾蟹、贝类
、鱼类、藻类等生物,还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养殖生物所处
的环境特征。本技术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其特点是:(1
)人在水面之上,直观地观测水底生物活动和环境特征,避
免将生物取出水面或人潜入水底;(2)图像清晰,既可现
场实时观测,也能进行录像以后回放和分析;(3)仪器体
积紧凑、易于携带,操作简便、易于使用,产品性价比高,
已在海参养殖户中进行使用,用户满意。
本项目来源于湖南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高
新技术项目(2007AA04Z244)和2004年湖南省科技计划重大
专项(湘科计字[2004]55号)。项目于1997年10月启动至2
006年12月完成,并已开始在国内医药生产厂家推广应用。
项目技术原理、技术先进性、成熟程度主要体现在:(1)研
制了大型制药自动化生产线成套技术装备,该装备能有效完
成现代制药生产线上的药品灌装容器检测、视觉定位灌装、
定量灌装控制、药品溶液检测、次品自动分拣和剔除等制药
工艺流程的全自动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制药生产线的
自动化水平。(2)研制大型医药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中产品
质量检测的光源照明与成像装置。(3)研制了大型医药制造
业自动化生产线的产品分拣与剔除装置,包括柔性击出式剔
出系统和高精度的机械手分拣装置,实现不同包装产品的次
品自动分拣和分离处理。(4)针对大输液等液体药品对杂质
、异物、沉淀等检测的特殊性和严格性要求,提出了大型制
药自动化生产线上实时运动产品图像检测、识别、判决与跟
踪等系列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医药产品质量的全自动检测
问题。(5)研制了大型制药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自动精密灌装
设备,开发了大型制药生产线实时检测、监控、包装分拣一
体化软件平台及远程故障诊断和监控系统。(6)项目的研发
成果已应用于多家制药厂,可实现制药生产线空瓶检测、定
量灌装、药液检测与分拣、自动包装与检测等自动化生产,
提高了我国医药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水平,实现了大型
医药生产线智能化控制,严格保证了医药产品质量的生产标
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课题来源与背景来源:2015年海南省自然科学
基金背景:克氏双锯鱼,是热带海水观赏鱼的重要种类之一
,也是饲养海水观赏鱼的首选品种。随着海水观赏鱼产业的
兴起,小丑鱼人工养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国内外已有不
少关于小丑鱼人工繁殖、培育及人工饲料等的相关研究,但
仍未见各类小丑鱼渗透压调节的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尤其
是多水平研究相结合的相关研究仍为空白。与淡水观赏鱼不
同,海水观赏鱼几乎均由天然海域中捕捞,适于海水生存的小
丑鱼给人工养殖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多变的热带气候极大地
影响了小丑鱼的存活率,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小丑鱼作为观赏
鱼在家庭及水族馆等地的销售市场。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
研究对不同盐度下克氏双锯鱼的NKA酶活性及表达量、鳃氯
细胞分布、血清渗透压以及皮质醇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
,旨在了解其适应不同盐度、调节渗透压的分子调节机制,以
及在调节适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生理参数变化,为更加便
利有效地建立最佳人工生长环境模型提供科学依据。随着自
然资源的枯竭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更高效的人工养殖是
现在海水观赏鱼的研究趋势,了解小丑鱼渗透压调节适应的
分子机制,利用分子表达水平的研究以图加强其盐度适应能
力、扩大适应范围,在了解基因调控机制的基础上结合酶活
、组织学以及激素水平的研究综合了解该物种的渗透压调节
和适应机制,结合分子生理两方面的研究,为人工海水养殖小
丑鱼盐度的调节和控制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提高小丑鱼的养
殖效率,同时可以更主动的创造高效、便利的人工养殖模型
,提高养殖的便利性,促进小丑鱼家庭、水族馆等地的养殖,
在提供简易、高效的养殖技术的前提下开拓市场。另一方面
,了解以上调节机制,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天然海域鱼体
捕捞的依赖,极大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3、主要论点与论
据研究以克氏双锯鱼对盐度的适应性,并从生理生态学及分
子学角度剖析其渗透压调节的适应机制,以期从分子、蛋白
、组织以及生理各方面全面综合了解克氏双锯鱼的渗透压调
节适应机制,为人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人为干预能力,
提高养殖效率,拓展小丑鱼养殖市场,同时减少对天然海域鱼
体捕捞的依赖,避免对生态和资源的破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
益同时,保护坏境、节约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4、创建与
创新本项目首次以克氏双锯鱼为代表,研究其在不同盐度下
,皮质醇浓度、NKA及CAT酶活及其表达的变化规律,从生理、
蛋白、免疫组织学及分子多方面阐述该物种对盐度的适应性
调节规律,其涉及的学科广泛、研究内容综合性强,为小丑鱼
其他种类的盐度适应性研究和小丑鱼的人工养殖盐度调控提
供相关科学依据。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了解小丑鱼
的渗透压分子调节机制、酶活及相关生理生态参数变化是目
前解决以上问题的必要途径,拟通过对不同盐度下克氏双锯
NKA及CAT表达、活性,以及血浆皮质醇的变化规律的系统研
究,从生理、蛋白质及分子多方面综合研究其渗透压调节机
制和生理变化,为人工海水养殖小丑鱼盐度的调节和控制提
供相关科学依据,促进克氏双锯鱼的养殖效率,提高养殖的便
利性,开拓小丑鱼的经济市场。6、历年获奖情况无7、成果
简介项目完成了急性盐度胁迫下,克氏双锯鱼幼鱼NKA、CAT
mRNA表达量变化规律测定分析;完成了急性盐度胁迫下,克氏
双锯鱼幼鱼NKA、CAT酶活性变化规律测定分析;完成了急性
盐度胁迫下,克氏双锯鱼幼鱼血清渗透压测定及其血清皮质
醇浓度测定。项目从分子、蛋白、组织以及生理各方面全面
综合了解了小丑鱼的渗透压调节适应机制,为人为调控提供
科学依据,加强人为干预能力,提高养殖效率,拓展小丑鱼养
殖市场,同时减少对天然海域鱼体捕捞的依赖,避免对生态和
资源的破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坏境、节约资源
,达到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去除图像中混合噪声的方法
,能够实现同时去除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提高图像的峰值信
噪比,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主要技术思想是先对含噪图像进
行中值滤波,得到去除椒盐噪声后的图像;然后对去除椒盐噪
声后的图像进行空间自适应双边滤波,得到去除高斯白噪声
的图像,即最终去噪图像。本发明算法的计算、数据处理保
证能够适应实时图像快速处理,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具体需
要对技术流程做相应调整。
鸭肠炎病毒(Duckenteritisvirus,DEV)又称鸭
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主要感染鸭、鹅及多种
雁形目禽类引起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鸭病毒性肠炎(Duc
kviralenteritis,DVE),俗称鸭瘟(Duckplague,DP),
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水禽养殖业的健康发
展。鸭肠炎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鉴定法、聚合酶
链式反应(PCR)法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但分离培
养鉴定法操作繁琐、费时,PCR法和FQ-PCR法需要昂贵的仪
器和试剂,检测成本高,不适合中小型单位和现场检测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
ion,LAMP)技术与其它核酸扩增技术相比,可以在等温条件
下快速、高效、特异地扩增靶序列,且操作简便,不需要昂
贵的仪器和试剂,成本低,已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显示出
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至今尚未见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
测鸭肠炎病毒的报道。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该研究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
鸭肠炎病毒检测试剂盒;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基
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鸭肠炎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鸭肠炎
病毒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
确可靠,检测成本低,适合中小型单位和现场检测应用。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风险
评估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该项目在省内率先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应用于PICC护理质量管理中,
研究判断其失效因子和影响因子,通过自身机制设计、流程
缺陷的研究分析,从系统层面和管理层面科学地制订预防与
改进方案。该研究对PICC实现了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对于降
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提高其安全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该课
题从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完成临床病例研究400例,研
究成果为PICC的临床护理提供了规范化的护理标准和科学的
管理流程,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
失,具有实用性,开辟了护理管理的新模式。该研究成果在其
他医院得到了推广应用,得到了患者、有人员及社会的认可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一种智能车载倾覆检测远程求救装置,采用在汽车
上安装倾角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控制芯片与晶振电路连接,控制芯片由SPI总线与主控器连
接,主控器分别经导线连接键盘,经放大电路连接蜂鸣器,
经显示屏接口连接LED显示屏,主控器分别电连接GPS模块、
GPRS模块和存储电路,能够在汽车爬坡度大于30°小于
45°时显示预警信号,大于45°自动报警,又能使
用GPS模块测量经纬度,确定事故发生地点,用GPRS模块与
救援中心联系的智能车载倾覆检测远程求救装置的方案;克
服了目前只能通过生还者手机求救和组织人员搜救寻找事发
地点,耽误了受伤者的治疗时间,使死亡人数增加的缺陷,
适用于各种汽车的事故防范和事故求救。
智慧排(污)水综合管理平台应用了包括GIS地图
、物联网、云计算、在线监测、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
及排水管网模拟在内的技术手段,建立起了一个能够长期、
有效、动态管理排水管网大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础平
台,并融合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业务处理
和专业分析模块,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连接排水管理部门各业
务单元信息、数据存储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
“智慧排水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减轻、减少管线灾害事故
发生的经济损失。提高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现代化管理水平,
保障城市智慧排水管理系统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降低城
市规划设计、管理决策的成本。为城市管线规划、建设和管
理提供依据,实现管线信息多元化应用。为城市的优化设计
和科学决策服务。系统主要是城市防汛排涝和日常污水排放
、处理的综合监管平台。借助该系统,排水公司可全面掌握
城市排水现状、及时采取防汛排涝措施,可实现城市排水系
统的全方位监控和全局化调度管理。系统以一体化的管理方
式对排水管网信息、排水设施养护、客户服务等业务实现功
能和数据上的统一与共享,有利于提高排水设施运营管理水
平,为保障排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智慧化管理手段
。同时,对排水公司运行进行综合化、可视化、图形化的数
据统计、分析和指导实际生产运营管理工作,实现快速、高
效、专业、科学的经营、智慧的诊断和决策。
纺织企业生产车间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其本质是
纺织材料的加工性质依赖于棉纺等材料的回潮率。项目针对
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环境监测中的回潮率可视化问题进行了研
究。1.该项目对棉纺企业环境数据进行了实时监控和分析,
提出了多工序实时回潮率监测过程中的多靶面监测方法,可
实现辅助企业空调系统精细化管理。2.项目分析研究了平衡
回潮率分布图中等回潮率线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邻接程度,提
出了基于Voronoi的平衡回潮率分布图绘制计算方法,实现了
回潮率分布图可视化呈现。
核心技术:本项目核心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
高新技术领域》中的“一、电子信息-(一)软件-9.企业管
理软件”。1、该项目数据分析展示模块采用MySQL+PHP开源
方式开发,由于采集的数据量巨大,系统采用MySQL主从表模
式,读写分离;并且采用热备份形式对数据进行备份;开发语
言采用PHP开发,以WEB形式进行前端展示;2、整个项目采用
的MVC的框架模式视图和控制器分离,使用HBuilder来完成控
制器以及模型部分。3、该项目数据采集模块采用python语
言开发,利用python在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初步过滤分析的优
势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然后导入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准
备;主要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采集平台管理、采集
关键词管理、疑似库管理、网址白名单、关键词白名单等创
新点:1、该项目将数据分析展示和数据采集拆分处理,用p
ython进行数据采集,用php+mysq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展示;2
、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方式管理,调用方便,有利于研发人员直
接调用或者二次开发时使用。该项目与2020年10月21日获得
国家版权局软著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0SR1236467。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
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项目首先界定了衡量农
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对陕西农村信息化现状以及
信息化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项目分析农村信息化
建设对于农村经发展的贡献机制,提出陕西加快农村信息化
进程,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科技进步,搞
活农产品流通,促进陕西省农村生产力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量化研究了信息化建设对陕西农村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后对进一步提升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
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配套政策。项目研究对于政
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通过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陕西
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并在在
陕西的延安、渭南等地进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液量气液两相流量仪,包括电动
四通阀(或替代四通阀功能的阀组)、体积管、电感应接近
传感器,还包括气体分离装置、反向稳定装置、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和旋进漩涡流量计,所述垂直设置的气体分离
装置与进口管道相连,其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出口管道相连,在
管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旋进漩涡流量计,
气体分离装置的下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电动四通阀的入口,电
动四通阀的出口和垂直设置的反向稳定装置下端通过管道相
连,反向稳定装置上端口通过管道与出口管道相连,电动四通
阀除出入口外的另两口通过管道连接水平设置的体积管的两
接入口。本发明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且结构简单,产品价
格低,同时测量精度高。
通过对芯片进行加密、真随机数生成器等进行优化
,同时根据符合国标空口协议研发符合国标的车辆电子标识
芯片及标签。坤锐电子作为核心芯片厂家之一,参加了公安
部交通信息科学研究所牵头的汽车电子标识技术论坛并参与
了《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技术规范》汽车的起草,针对汽车
电子标识的专业应用需求,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并提供芯片
、标签的实现支撑。2015年,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委
托我司研发第一款汽车电子标签,为无锡的试点做准备工作
。坤锐公司不辱使命,在试点启动前完成了汽车电子标签29
51产品的研发工作,成为第一个提供汽车电子标签产品的芯
片厂家,并在无锡试点,首批发卡量10万张,并为一些企业提
供技术支持及样品。为保护2951产品的相关知识产权,坤锐
在2016年6月20日提前申请了登记号为BS.165004339,“超高
频RFID电子标签芯片2951”的集成电路布图登记保护证书。
(1)课题来源与背景:《猪瘟净化监测技术规范》
是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根据吉林省动物防疫的需要,
通过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提出申请,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
究院于2002年制定了吉林省地方标准《猪瘟净化监测技术规
范》,由于参照的国标已经发生了改变,技术标准已经发生更
新,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通过本标准的修订,确保我省养猪
业健康发展,提高标准化养殖和农产品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对
促进生猪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产生巨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计数原理及性能指标吉林
省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大户,应以本标准为依据,以促进我省
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现有企业应根据本标准,结合企业目前实
际情况,设计符合规模的猪场猪瘟监测与净化方案,并进行实
施。标准借鉴国内外检测技术的成功经验,并经实验室与临
床应用验证,且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编写,内容全面,形
式规范,可操作和实用性强,适用于吉林省规模化养猪场及养
殖大户。(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标准(送审稿)的主
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反映了我省当前养猪业的实践经验和
成熟技术,具有省内领先水平,与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相协调
,可操作性强。(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吉
林省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大户,应以本标准为依据,以促进我
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现有企业应根据本标准,结合企业目前
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规模的猪场猪瘟监测与净化方案,并进行
实施。建议扩大推广范围。
一种葡萄活体叶片白粉病菌接菌盒,包括盒体、盖
体,盖体和盒体铰接,盒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的前
后侧安装有滑板,滑板的上下侧安装有可移动固定夹,滑板的
下侧安装有拉杆,拉杆依次穿过凹槽的前侧壁、盒体前部、
盒体的前侧壁;盖体的上表面通过大漏斗支架安装大漏斗,在
盖体上和盒体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安装小漏斗、刀片位于盖
体的上表面以下的长度大于盖体的高度;横杆另一端固定安
装大漏斗,大漏斗底端位于小漏斗顶端之上。本实用新型具
有省时省力、避免环境影响造成活体植株污染等优点。本实
用新型属于植物活体接菌用具技术领域。
分段光滑微分系统极限环分支问题是微分方程定性
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引起了许多数学工作者的广泛关
注,取得了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关于平面光滑微分系统极
限环的研究,是一个既有趣而又十分困难的问题。如著名的
Hilbert第16问题及其弱化问题等都十分困难。近年来,从力
学,电气工程和自动控制的研究中出现了大量分段光滑微分
系统。基于非光滑系统在众多交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高维/非光滑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
论、方法和实验技术正式列为“十三五”数理科学部优先发
展领域之一。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光滑微
分系统:平面微分系统的极限环分支问题与希尔伯特第16问
题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多的极限环,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
扰动具有对称性的Hamiltonian系统,又称等变系统。项目负
责人与Llibre教授进行合作,研究了一类2Z等变三次系统的
全局动力学性质,得到了此类系统的全局相图及分支图。20
17年,著名数学家Smale及其合作者研究了一类具有Pitchfo
rk分支的二次系统。他们的结果表明:对称性不是Pitchfo
rk分支产生的必要条件,从而纠正了大家多年来对此存在的
误解。项目负责人和Llibre教授利用Poincare紧致化,对该
系统的全局动力学进行分析。我们研究了一类分段光滑(p
,q)拟齐次微分系统在一般n次多项式函数扰动下的极限环
分支问题。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一类三次Kukles系统的可积
性问题。2分段光滑微分系统:全局相图分析是研究微分系
统大范围动力学行为的有力工具。它可以揭示系统在给定参
数下是否存在吸引子、排斥子或极限环等全局动力学性态,
因此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项目负责
人与Llibre教授合作,将光滑微分系统全局相图分析的理论
和工具,推广到分段光滑微分系统情形。关于不连续线性系
统的极限环最大个数研究,目前仍然是公开问题。但是对于
一些特殊情形,项目负责人和Llibre教授等得到了一些有趣
的结果。例如:我们考虑了不连续系统左、右子系统平衡点
重合的情形。折射系统作为一类特殊的不连续系统,广泛存
在于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根据左、右子系统的动力学性态
,可以将折射系统分成FF、FS、FN、SS、SN、NN六种情形。
其中F、S、N、分别表示焦点(中心)、鞍点、结点、本研
究证明了平面线性折射系统至多存在一个极限环,从而解决
了西班牙学者E.Ponce等人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公开问题。
3分段光滑快慢系统:分段线性系统不仅保留了非线性系统
的动力学行为,而且具有便于模拟的优点,因此深受应用领域
的学者青睐。项目负责人和Llibre教授考虑了分段线性快慢
系统慢流形为3条直线段的情形,利用几何奇异摄动理论给出
了鸭极限环存在和唯一的条件。本项目的主要创新主要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1)系统地建立了分段光滑微分系统全局相
图分析的方法;2)致力于分段光滑微分系统的极限环分支问
题,因此可以看作是Hilbert第16问题的推广。3)建立了平面
分段光滑微分系统的新的分支方法,深入研究了几类平面分
段光滑微分系统的极限环个数问题,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
木兰一号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由数据库(包括视
频)采集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组成。数据采
集子系统通过传感系统监控管道各种介质泄漏情况,并预留
了接口,可以随时增加传感器数量,满足管道介质种类持续增
加的监控需求。数据传输子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有线
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系统将现场机器人、安防、固定
点的数据传送到下位机,下位机和上位机之间通过无线局域
网进行实时的通讯。
本研究主要运用GIS和遥感手段,利用MODIS多时相
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在CASA遥感估算模型
的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2003年~2013年不同土地覆盖下NP
P年际变化的时空序列,与MODIS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产品MOD1
7A13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过去11年来山西陆地生态系统NP
P与区域温度、降水及土地利用的关系,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
。(1)山西省NPP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从空间分布
上来看,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从西北向东南呈逐渐递增趋
势。NPP最低值主要分布在城区,包括太原、大同、运城和长
治等城市地区;NPP次一级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雁门关以北的朔
州、大同及吕梁、忻州西部的沿黄地区;NPP中值区主要为山
西省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运城盆
地及长治晋城盆地;NPP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行山、吕
梁山、太岳山及五台山等林地。(2)从空间变化来看,NPP
变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运城、晋城及临汾、长治等地;NPP变
大的地方主要在吕梁、朔州、大同、及忻州西部等地,特别
是沿黄的吕梁西部地区;其它地方的NPP基本持平。(3)与
山西省MOD17A3产品2003-2013年平均净植被生产力相比,可
以看出其分布趋势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山西省NPP呈南
高北低、东高西低,从西北向东南呈逐渐递增趋势;但其平均
值为277.0856gc/㎡/yr,与本研究结果相比明显偏低。(4)
年际尺度上,山西省NPP与气候因子年均值的相关性均表现为
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时间尺度较短,仅分析了近
11年山西省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延长时间序列
可能结果会更加的客观和准确;同时由于年均值平均了季节
和月份的气候差异,掩盖了部分“微观信息”,只能粗略反应
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应特征,而从月尺度上研究植被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从近11年山西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农用地、
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以增加为主,草地、稠密
灌丛、草甸以减少为主,其它变化不明显。山西省植被覆被
变化趋势较为良好,林地、农用地的面积都有所增加,草地、
灌丛有所减少,“草地-林地、耕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
进了山西省整个区域NPP总值的增加。(6)建立了相关数据
库:月尺度的NDVI、气象(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
mm)和月太阳辐射总量(MJ/㎡))数据库;年尺度的土地利
用、MODISNPP产品、CASA模型计算的NPP数据库。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已成为经济
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命脉,尤其是我省近几年来高等级公
路和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呈现了与日俱增的良好势头。而不
同的气象条件又使路面的状况受到不同的影响,特别是恶劣
的气象条件对路面的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探索
路面状况与降雨,降雪,积雪,结冰,气温等气象要素在时
间,空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找出规律,提高路面状况的预
报能力,保障路面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从而不断促进我
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课题来源为吉林省气象局科技
创新基金。该项目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气象
要素变化对高等级公路路况的影响而导致摩擦系数发生显著
变化进行的。所取得的测试数据也是在干燥、潮湿、积水(
雪)、结冰及不同温度条件下获取的,不但获取了不同气象
条件下的可靠数据,而且也能真实反映出路面的实际状况,
这在北方地区的摩擦系数并根据摩擦系数的不同提供出机动
车最小的有效制动距离,保障行车的安全,这一点是该项目
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目前在全国也未曾见有报道。该项
目研究虽然是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的,但
它对不同的气象要素和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路面的摩擦系数与
路况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并建立了客观的预报方法,因此它
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不但可以在省级台站运行,也可以在市
、县级台站运行。根据其提供的数据制作的服务产品可以充
分利用电视、广播、12121、短信等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
不但可以确立气象部门在交通服务中的地位,而且还可以取
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其推广前景是比较
可观的。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经过与哈尔滨天龙仪器制造有限
公司友好协商,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共同研发、生产和
推广全自动石油产品馏程测量仪项目,合作范围包括产品的
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全自动馏程测定仪是按照GB/T653
6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原
料用有机溶剂等镏程的测定。配备合适的烧瓶,也可以用于
汽油、航空汽油、喷汽燃料、特殊沸点的溶剂、石脑油、柴
油、馏分燃料和相似的石油产品的蒸馏测定。②研究目的与
意义;全自动馏程测定仪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
商检、高校及科研等部门。全自动馏程测定仪可以极大地降
低化验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化验效率,能够自动生成符合L
IMS系统所需的测试结果。③创见与创新;仪器采用串口通信
,连接平板电脑,超大触摸式液晶屏全中文界面显示;具备初
馏点、终馏点自动检测功能;蒸馏加热采用24V集中式,节能
、安全;采用进口玻璃体温传感器,数据准确;红外线量筒读
数系统分辨率高,回收率读数精确到0.01毫升;进口大气压检
测模块自动完成气压修正,实验时不受大气压变化影响;进口
压缩机,制冷速度快的、稳定;样品检测时,显示温度、体积
及相关曲线;具备生成符合LIMS接口的实验结果。④社会经济
效益,存在的问题;全自动馏程测定仪可以减轻化验员的工作
强度,提高相关产品馏分的测定效率,提高测量精度,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2019年度销售全自动石油产品馏程测量仪30台
,每台价格8万元左右,销售收入为240万元左右。
碳化硅材料具有JH2、JHB以及DP等多种本构形态,
然而就Abaqus软件来说,虽然其非线性分析、计算功能强大
,也可以对刀具和复杂工件进行三维模型,但是没有直接针对
碳化硅材料的切削仿真建模功能,因此复杂工况下的三维切
削仿真建模过程相对繁琐而且耗时。为实现在Abaqus软件中
简便快捷的建立碳化硅三维切削仿真模型,本系统运用ABAQ
US/CAE录制的脚本代码整理编译形成Python脚本,直接提交
ABAQUS内核运算的方法。并将研究变量设置为Python脚本中
的函数自变量,形成碳化硅材料三维切削仿真参数化建模计
算脚本,通过改变关键参数即可改变研究变量,达到单因素改
变快速建模分析运算的目的。经大量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
高效、可行。在切削仿真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刀工
模型、材料参数以及基础信息系统平台的参数化建设是必不
可少的且极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将切削仿真必
备要素实现高度集成化、精细化和高效化作业,这些可以为
后续的辅助功能完善、系统功能拓展以及工艺参数优化奠定
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参数化建模系统,可以将刀具和工件
的几何模型、材料参数以及切削加工的工艺参数都整合到一
个系统平台上来,在此基础上对航空材料的机加工艺过程进
行数字化建模、参数化调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艺优化效
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制造工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
1、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本产品是宁波乐惠国际工
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可移动精酿啤酒生产线
,用模块化设计和三维建模设计技术,将从原料处理、糖化、
发酵、灌装到公共工程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个精酿生产线
进行浓缩,合理布置,集成在一个40尺集装箱内,实现了精酿
啤酒生产线的可移动运营;研发了可移动精酿啤酒生产线智
能控制和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整个精酿啤酒生产线集流程、
趋势、配方、报警和参数的一体化显示及智能化管理,给客
户提供了不少于100个可编辑精酿配方,满足了客户对高品质
个性化精酿啤酒的要求,并可以远程了解啤酒的生产过程及
生产进程;同时,产品在传热夹套、内加热器及其清洗装置、
过滤槽筛板等生产设备的结构上做了大量改进,提高了产品
的工作性能。本产品具备以下几大优势:(1)可以移动到
任何一个有水有电的地方运行,且特别适合于设立在城市的
商业区、一个旅游景点、郊区农场、或者工厂厂区内、或者
在旅游节和啤酒节。可以长期经营,也可以季节性经营。(
2)糖化和发酵模块制作成单独可移动式,每个模块都可以独
立运行,使得糖化模块可以与发酵模块进行多种组合,糖化模
块的利用率可以从20%~30%提高到80%,甚至100%,提高了糖
化设备的利用率,节省了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特别适合连锁
经营;(3)给客户提供了不少于100个可编辑精酿配方,能满
足客户对高品质个性化精酿啤酒的要求。本产品目前国内无
同类产品,属国内首创,技术上居国际领先水平,市场前景广
阔。2、主要性能指标(1)装机功率:73.4kw;(2)外形尺
寸:11800×2150×2600mm3(3)日最大生产能力
:4锅(4)可移动性:将包含原料处理、糖化、发酵、灌装
配套公用工程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个精酿啤酒生产线全部放
入一个集装箱内,便于移动。(5)模块化:布局合理,糖化
和发酵模块可拆、可组合。(6)配方选择:能存储至少10
0个可编辑配方,且具有5个基本配方。(7)自动化系统:能
根据选择的配方全自动生产啤酒。(8)远程控制系统:具
有自动化CIP清洗系统。3、项目的创新性与先进性本产品由
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具有如下创新性和先进性:(
1)采用模块化设计和三维建模设计技术,将从原料处理、糖
化、发酵、灌装到公共工程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个精酿生
产线进行浓缩,合理布置,集成在一个40尺集装箱内,实现了
精酿啤酒生产线的可移动运营。(2)基于西门子博途软件
开发平台,研发了可移动精酿啤酒生产线智能控制和管理系
统,实现了对整个精酿啤酒生产线集流程、趋势、配方、报
警和参数的一体化显示及智能化管理,给客户提供了不少于
100个可编辑精酿配方,满足了客户对高品质个性化精酿啤酒
的要求。(3)研发并应用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传热夹套,解决
了夹套焊缝易裂并出现泄漏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传热夹套的
承压能力。(4)研发了一种具有防溢锅功能的内加热器,并
采用实心锥喷嘴取代传统的固定式清洗球,研发了一种内加
热器清洗装置,提高了内加热器的清洗效果。(5)研发了一
种由多个方形块状体排列而成的啤酒过滤槽筛板,提高了筛
板的开孔率和过滤槽的工作效率。
汽车整车匹配主模型其核心是是利用先进制造技术
、与车身按1:1、各个部件均可拆卸的整车的“量规”,用
以检测汽车内外饰零部件的装配尺寸、匹配关系、外观质量
和运动功能,以满足汽车主机厂对整车协调制造、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需求,是现代汽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
环节。汽车整车主模型主要用于汽车车型开发阶段和流水线
批量生产过程整车总装环节。作为可靠的检测手段,在整车
总装环节,主模型主要用于尺寸验证、匹配验证、外观验证
和功能验证,充分保证各零部件的精确度和匹配性,为整车
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国内该项
技术的空白,大幅降低了国内由于技术壁垒而过高的主模型
价格,并为我国汽车工业提供了更为高效、优质的技术服务
,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具有极
其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植被是重要的生态因子,既是气候变化的承受者,同
时又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的反馈作用,是反映生态环境变化
的敏感指示器,吉林省区内植被呈现出自东向西的规律性分
布特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对植被特别是农作物生长的定量
监测十分重要。项目利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对NDVI时序遥
感影像去云重构,得到无云时间序列图像;利用变化矢量分析
方法,计算基于像元植被指数在时间维上的具体变化强度和
变化类型,对吉林省2000-2018年不同植被变化进行监测和评
估,特别针对旱田作物进行生长季长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研
究,并得到监测与评估结果。将变化矢量分析方法与原有业
务方法相结合,总结出植被遥感监测及旱田作物长势监测的
评估方法,方法已经成熟。丰富了植被生态遥感监测内容及
方法,项目研究成果在植被遥感监测业务中得到应用,取得了
较好的服务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在灾害影响评价、粮食
产量预估等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中的新型
冠状病毒(2019-nCoV)IgG抗体。仅用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
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
酸检测协同使用,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认和
排除的依据,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本产品仅限医疗机
构使用。检测结果为阳性还需进一步确认,检测结果为阴性
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建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其
他检测指标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本产品仅限于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临床使用和应急储备,不能作为常规
体外诊断试剂应用于临床。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
应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指南》等的要
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主要组成成分】试剂盒:100个测
试,2个试剂瓶,50个测试/瓶;不同批号试剂不得相互使用。
试剂盒配套质控品为试剂盒内校准品1和校准品2,质控靶值
范围详见标签。试剂1(R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核衣壳蛋白和刺突蛋白S1融合抗原(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
stBac1)包被的磁微粒,3.5mL/瓶,含防腐剂;试剂2(R2):
小鼠抗人IgG抗体(单克隆抗体)吖啶酯标记物,6.5mL/瓶,
含防腐剂;试剂3(R3):样本处理液,8.0mL/瓶,含表面活性
剂、防腐剂;校准品1(CAL1):1支,1mL/支,含Tris缓冲液
、蛋白稳定剂、防腐剂;校准品2(CAL2):1支,1mL/支,含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G嵌合抗体(基因工程重组抗
体)、Tris缓冲液、蛋白稳定剂、防腐剂。储存存放在2~8
℃,保持竖直向上。试剂盒从2~8℃条件取出后即可使用。有
效期未开封存放于2~8℃:暂定为6个月。首次使用后存放于
2~8℃:可稳定28天。在机存放:2~8℃,可稳定28天。
本课题旨在借助GIS技术开拓中心图数结合分析应
用,解决现有基于土地属性数据的统计所带来的分析结果缺
乏直观性与全面性的问题。本课题由理论研究与技术论证两
部分构成,利用科学合理的空间分析模型对上海市出让土地
成交价格进行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并对其采取定性定量的
分析。以2009-2016年土地出让数据为样本数据,在ArcGIS1
0.0平台上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地块成交楼面单价进行
空间建模,最后形成上海市土地出让成交价格分布梯度图。
课题通过综合研究具有空间特征的海量地块信息,保证土地
交易前中后三期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准确地反映土地交
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决策、辅助土地交易管理,全
面推进土地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
成果介绍:根据南方冬冷春湿的气候特点,建立了
一套成本大大低于国内外大型温室自动化控制成套设备(投
资大)的野外大棚温、湿度工厂自动化控制育苗(秧)系统
。微电脑控制的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应用在柴油热风炉
中,设计出最佳的循环热交换系统,自动控制废气再循环阀
的最佳状态。与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联合使用,能控制的
温度范围0℃~50℃,湿度范围0~100%RH,有12个输入键实
现人机对话,并有大于8个输出控制端,如控制柴油热风炉
、鼓风机、天窗、遮阳幕、通风机、废气再循环阀和加湿控
制阀等。能任意设定、修改、查看100天内任意一小时大棚
内理想温、湿度值,并能在任何时间点开始启动程序,具有
手动、自动控制功能,实时显示温、湿度值(精度0.1)和
时间,每五分钟一个循环(可修改设定),能将一百天内每
一小时记录各一个温、湿度平均值(2×24×100=4
800)。提高热利用率达到17.6%以上,降低了NOX等排放污染
。推广前景与措施:任何塑料大棚以及汽车的烘漆箱和孵化
箱的柴油热风炉都可以应用该废气再循环技术,该系统具有
高性能、低成本(微计算机控制性价比高),能联网控制多
个大棚,温差影响小,抗干扰能力强,小型、便携式,现场
使用,用后很方便拆下妥善保管。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使用、拆装和维修方便。有一定的适应性、实用性及推广
价值,使用前景十分广阔。项目投资条件是应具备一定厂房
和生产科研、供销人员,其中软件(汇编语言)和硬件、机
械和传热学工程师尤其重要。投资成本低,回报率高。能生
产外壳和电子线路板的一般企业均能胜任。也可以作为工程
承包商为大棚用户建立野外大棚温、湿度工厂自动化控制育
苗(秧)系统。
硒元素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
制标准是由青海宏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嘉兴学院、青海恩
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青海省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在2010年青
海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海东市发现富硒土壤区840平方公里后
,在海东市农牧局的支持下,自筹资金立项的。工作年限201
0年3月-2020年6月。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开发功能型、营
养型、保健型的富硒食品,满足现代人们健康饮食的需求。
结合海东市特色农业生产,在不添加外源硒的前提下,利用海
东市污染少、环境洁净的富硒土壤区840平方公里科学生产
乐都紫皮大蒜、马铃薯、蚕豆、燕麦、雪里蕻、萝卜等符合
食品质量安全的富硒农产品,为富硒农产品加工提供原料和
技术支持。并以富硒大蒜为主要原料,采用特定生产工艺--
变温变湿控制美拉德反应和酶促反应一定时间,在低温下发
酵的技术,提高富硒大蒜的感官品质、缩短加工时间、节约
能源,生产零添加、纯天然,口感纯正,营养成分容易控制,对
消除亚健康和某些疾病有特殊作用的富硒的功能性食品。同
时研究富硒食品的功能性因子检测方法和功效,制定其质量
控制标准。该项目技术方案由海东市农牧局和青海宏恩科技
有限公司研究确定,由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嘉兴学院
和海东市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理论和技术研究,样品由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具有国家相关检测资质单位化
验出具报告。研究出了利用氨基酸、辅酶、维生素、矿物质
混配的富硒肥,生产出了符合食品安全的乐都紫皮大蒜、马
铃薯、蚕豆、燕麦、雪里蕻、萝卜等13种富硒农产品。共制
定了10余项富硒产品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富硒产品生产技
术规程。包括:富硒大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富
硒马铃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富硒
乐都紫皮大蒜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富硒马铃薯地方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富硒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富
硒蚕豆地方标准、公害富硒乐都紫皮大蒜生产技术规程、无
公害富硒蚕豆生产技术规程、无无公害农产品富硒雪里蕻地
方标准、无公害富硒雪里蕻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富硒燕麦
生产技术规程。获得《不同营养物质对马铃薯富硒能力影响
研究》等10项省级科技成果。
团队研发世界领先的超痕量气体传感技术和检测设
备,针对碳排放检测、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气体
检测领域整体解决方案,全面的气体识别和分析服务,包括
气体超痕量传感、智能识别分析、端到端物联网,解决方案
具备收费能力。提供痕量气体检测的相关技术支持,扩展该
技术在医疗领域、生物领域、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促进相
关领域检测设备的发展,抢占市场。
产品核心竞争力:24h在线监测、0.01ppb灵敏度、m
s级响应速度。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湖南省软科学项目《湖湘
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编号为2012JK5003。
(2)应用领域和研究原理:课题主要针对湖南本土绘画艺
术创作问题,探讨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与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
内在关系,探讨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推广与发展研究,理
论联系实践,展开对南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3)主要结论:本项目合同要求的主要研究任务主要从这
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湖湘文化与湖南本土绘画艺术研究
。二,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研究。三,艺术品鉴藏与《美
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四,湖南本土绘画艺术
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本项目力图结合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
学从民族文化方面阐述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创作研究,由此探
讨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推广与发展研究,探讨中国书画
艺术创作与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业界具有填补
空白的价值,也可以说具有研究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与中国民
族文化关系、弘扬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范本意义
。本项目实际达到的研究目标:按照合同要求逐步实施,在
全国艺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应的研究论文3篇。自筹资金
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研究。(4)项目的创新点、先进
性:课题主要针对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问题,解决湖南
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的推广与发展的关系,理论联系实践,展
开对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推广与发展的研究。(5)作
用意义及成果应用前景:本项目力图结合高校美术鉴赏课程
教学从民族文化方面阐述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创作研究,由此
探讨湖南本土绘画艺术品市场推广与发展研究,探讨中国书
画艺术创作与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业界具有填
补空白的价值,也可以说具有研究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与中国
民族文化关系、弘扬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范本意
义。
本项目建立的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同时测定儿童用品中多种环境雌激素的方法,具有高通量、
经济、简便、快速以及灵敏等特点,为今后发展筛查和测定
环境雌激素的分析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本项目建立的
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筛查和测定儿童用品中邻苯二
甲酸酯类、多氯联苯类和农用化学品类等28种环境雌激素,
为儿童用品安全评价和检测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为我国儿
童用品中环境雌激素检测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课题对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的分布范围、发生规律
、寄主植物、越冬场所、过冷却点测定、控制药剂筛选、天
敌调查、示范点建设等内容进行研究,掌握菊方翅网蝽在本
市发生的规律和防控技术关键。建立综合防控示范点1个,防
控成效显著。编纂《菊方翅网蝽形态特征和常见寄主植物》
图文手册1册;培训专业人员126人次,指导全市开展入侵害虫
监测与防控工作。发表2篇论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3项发明专利均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本项目利用建站以来内蒙古全区国家级自动站地面
数据中降水量、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要素,采用方差分析
方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实现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最终得
出内蒙古地面数据降水量要素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要素
的相关性指标。该指标值在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处理人
员在实时区域站数据质量控制中得到应用,辅助内蒙古台站
及省级区域站数据质量控制人员进一步甄别区域站数据,尤
其能够对在中小尺度天气下近距离无参考站的区域站极端数
据或突然出现的降水量数据的判断,为内蒙古地面数据质量
控制人员处理区域数据提供更可信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区
域站数据可用率,为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快速录井仪是一种适于煤层气钻井和油田生产钻井
现场的录井设备,能够准确、快速地卡层和提高钻井时效,是
对综合录井仪与深度仪中间层面的由你补充。快速录井仪由
工控计算机、现场CAN总线采集单元、传感器等硬件组成,并
配备专用的数据采集软件及数据处理软件。该套系统主要测
量井深、钻头位置、钻时、岩屑运移时间、大钩负荷、钻压
、总烃等相关参数,能够自动完成井深跟踪、钻时计算、捞
砂提示、地质资料录入和输出等地质资料录入和输出等地质
录井工作,同时还能够实现对钻具管理、数据管理、钻时录
井图、地质录井图等处理和输出。该产品具有快速、简捷的
气体采集技术和分析技术,分析操作简单、方便,通过广告宣
传、产品展示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在用户中广为宣传,
得到用户的热烈方向,已有多家用户有了购买意向,市场前景
广阔。
全自动发动机冷却液试验台(发动机冷却液铝泵气
穴腐蚀试验台架和发动机冷却液模拟使用腐蚀试验台架)依
据SH/T0087-91《发动机冷却液铝泵气穴腐蚀特性试验法》
和ASTMD2809《发动机冷却液铝泵气穴腐蚀及侵蚀特性标准
试验方法》;SH/T0088-91《发动机冷却液模拟使用腐蚀测
定法》和ASTMD2570《发动机冷却液模拟使用腐蚀测定法》
测试标准的原理及方法研制而成。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人力
。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
性能指标:1.铝泵气穴腐蚀试验台构造与功能特性(1)软
件、硬件的主要设计包括:①自控动力系,②自控加热系,③
自控软件。(2)试验台主要参数铝泵转速:无极变速(最
大转速:5600r/min);压力:(103±3)kPa;控制温
度:(35~38)℃、(63~68)℃、(113±1)℃;电
加热功率:2.2kW(220V);电机功率:3kW(380V);整机功
率:0~5.2kW;工作电源:AC380V、50Hz;系统总容积:1
7L。(3)试验台构造: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电器控制柜和
系统结构两部分构成。2.模拟使用腐蚀试验台构造与功能
特性(1)软件、硬件的主要设计包括:①自控动力系;②自
控加热系;③自控软件。(2)试验台主要参数:铝泵转速:
无极变速(最大转速:5600r/min);液体流速:(1.3~1
.6)L/s(4.68~5.76m/h);压力:(80~103)kPa;控制
温度:(88±3)℃;电加热功率:2.2kW(220V);电
机功率:1.5kW(380V);整机功率:(0~3.7)kW;工作
电源:AC380V、50Hz;系统总容积:17L。(3)试验台构造
: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电器控制柜和系统结构随着汽车工业
的技术进步和高速发展,汽车往轻量化、部件铝材化、发动
机高转速化、结构紧凑等方向发展,对冷却液的要求更加苛
刻。社会进口原装车及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对汽车发动机冷
却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开展全自动发动机冷却液试验台
架的研制对于提高发动机冷却液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检测效率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随着环境保
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制定质量要求更高的标准来引导汽
车发动机冷却液,并向可降解、回收等环保型方向发展,而
冷却液产品的问世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推向
市场。目前关于冷却液的试验方法,国内同行业只是参考国
际的ASTMD3306、ASTMD4985、ASTMD6210、SAEJ1034、JISK
2234试验方法,且试验设备极其昂贵。如果采用行车试验来
验证冷却液的性能,需要很长的试验周期和高额的试验费用
。并且不能保证冷却液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本项目的目
的旨在参考目前冷却液的试验标准,研制发动机冷却液铝泵
气穴腐蚀试验台、发动机冷却液模拟使用腐蚀试验台。当前
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发动机腐蚀试验台架,大多数
国内发动机生产厂家所用的台架技术含量不高,可靠性差,
严重制约着我国的汽车工业健康发展。针对目前汽车发动机
冷却液腐蚀试验台架处于空白现状,我们将参考国外先进制
备技术,通过将自动控制技术与成熟的汽车配件技术整合,
创造性地应用于我们自己的台架设计中,形成具有完全知识
产权的发动机冷却液铝泵气穴腐蚀试验台架和模拟使用腐蚀
试验台架,提高国内汽车发动机的质量水平,促进国内汽车
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开始大力整顿伪劣假冒发
动机冷却液生产商,发动机冷却液市场准入在逐渐趋于规范
和严格的同时,发动机冷却液铝泵气穴腐蚀试验台架与发动
机冷却液模拟使用腐蚀试验台架作为基本台架其需求量将大
增,具计算我国上述两套台架的市场缺口在50到60台左右,
国产每台售价人民币30万元,市场容量在近千万元左右,如
果包括配件市场将更加可观,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10%,替
代进口减少外汇支出,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带来具大
的经济效益。
“民机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仿真理论与方法研究”
成果面向我国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的关键
问题“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设计”,以提高民机的安全性、
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为目标,研究飞行员、驾驶舱环境
和飞行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综合仿真理论与方法的关
键科学问题。研究成果也会在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和相关的交
叉学科领域内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从飞行员建模、人
机界面仿真、声光振环境对飞行员的影响机理、驾驶舱内饰
环境工效学建模、人为因素影响机理以及驾驶舱人机工效综
合评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在民机驾驶舱人机交互复
杂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机理及规律,建立了一套可支持民机驾
驶舱人机工效设计的综合仿真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了以下几
个方面内容:(1)民用飞机人机工效机理研究:驾驶舱人
机工效的形成机理研究,人-环关系的机理研究,人-机-环境
综合机理研究;研究飞行员基于任务的感知、处理与决策的
仿真模型与仿真方法研究;基于驾驶舱人机界面的飞行员决
策失误机理与操作错误概率模型研究;提出基于驾驶舱告警
、飞行员操纵能力和飞行员人为失误行为的一体化综合仿真
模型和仿真方法,提出基于飞行员属性的飞行安全评估理论
和方法;通过原理性验证试验和现有的飞行事故调查分析结
论相结合的方法验证本课题中所提出的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2)民用飞机人机工效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建立驾驶舱
人机一体化中飞行员及界面仿真理论与模型,探索环境工效
综合影响因素及机理,建立民用飞机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评
估理论与方法;研究所要综合协调的各个环境因素,建立光、
声、振动因素的视觉工效综合模型和安全告警模型,为驾驶
舱环境和告警的安全设计提供较为全面的人机工效研究依据
。(3)民用飞机人机工效综合评估:以确定适用于民机驾
驶舱人机工效的数学模型,利用提出的综合评估模型,针对某
型号的民用飞机驾驶舱人机工效评估问题进行实例评估,以
验证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以飞行员为中心的驾驶舱人机
工效综合评估理论,通过建立飞行员工作量理论分析模型和
机组工作状态测量分析模型,形成驾驶舱人机工效一体化综
合仿真模型和仿真方法,研究基于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评估
理论的飞行安全评价体系。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近年来包括液晶显示技术在内
的平板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取代了阴极射
线管(CRT)显示技术。对于液晶显示装置来说,因为液晶显
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其通常需要一个背光模组来提供先使
用的光源,一般现有的背光模组具有背板、胶框、光源、导
光板及光学膜片等原件。传统胶框安装在导光板后侧,但在
安装拆卸方面,由于设计的种种原因,使得胶框的拆卸变得复
杂,会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拆卸。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一)技术原理该用于固定导光板的易拆卸胶框结构在使用
时,通过拨起第一弹簧上的压片,可使得第一胶框及第二胶框
被第二弹簧弹起,通过轴套绕轴向上转动,之后即可将第一胶
框及第二胶框从轴上取下,需要安装时,则将第一胶框及第二
胶框的轴套分别套在轴上,按下第一胶框及第二胶框的上端
,用压片进行固定,该用于固定导光板的易拆卸胶框结构,具
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拆卸等优点,大大节省了胶框的拆卸
时间,可以普遍推广使用。(二)性能指标第一胶框及第二
胶框上轴套均设置有两组;第一胶框及第二胶框下端与轴套
连接部截面为以轴为中心的半圆;橡胶凸起为空心结构。三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用于固定导光板的易拆卸胶框结
构,通过轴与轴套的设计,使得胶框可以绕轴转动,拆卸与安
装过程更为便捷;通过第一弹簧与压片的设计,使得胶框在安
装后,被压片压紧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弹簧的设计,在拆卸胶
框时,胶框可被弹力作用自动弹起,使得拆卸更容易。该用于
固定导光板的易拆卸胶框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拆
卸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四、技术的成熟程度,使用范
围和安全性本成果经过我公司技术人员多次试验,已经形成
了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和流程,经用户使用效果良好,已经实现
了批量化生产。主要使用范围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超
薄的广告灯箱、医疗用的X光看片器、平板型的灯饰照明、
亮光工程的光效运用、发光标示牌等类的导光板上。本产品
安全环保、超薄节能,不具有环境危害性。五、应用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该项技术于我公司已为成熟运用阶段
。该用于固定导光板的易拆卸胶框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
、便于拆卸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获得用户认可。存在
问题:在研发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技术瓶颈,需要外部技术
支援,希望科技部门能组织一些相关技术的交流会,提高技术
人员创新意识和能力。六、获奖情况本技术于2016年12月2
8日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证书1件。七、成果简介该用于固
定导光板的易拆卸胶框结构,通过轴与轴套的设计,使得胶框
可以绕轴转动,拆卸与安装过程更为便捷;通过第一弹簧与压
片的设计,使得胶框在安装后,被压片压紧进行固定;通过第
二弹簧的设计,在拆卸胶框时,胶框可被弹力作用自动弹起,
使得拆卸更容易。该用于固定导光板的易拆卸胶框结构,具
有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拆卸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1、智能问答系统是广州极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
主设计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系统由智能搜索引擎和知识库
管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智能搜索引擎基于自然语言理解技
术提供自然语言语义检索,以最自然的方式使用户享受到快
速、精确的信息服务,达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知识库管理
系统提供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支持完整的基于问题解决的
知识管理流程,帮助企业和组织进行知识的积累。2、系统对
于问句,分三步处理:问题理解、信息检索、答案选取,此外
,系统还能够进行学习改进理解能力。3、项目关键技术和解
决方法(执行期内的实际完成情况)本项目是开发一个基于
三元式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及相关度自学习模型的智能问答
系统。语义相似度计算是问答系统的核心技术,本系统采用
三元式(TernaryExpression)来表示句子的语义,句子的相
似度就转化为计算三元式集合之间的相似度;同时采用相关
度来记录用户眼中两个句子关联程度,通过相关度的自学习
来修正答案的排序。随着用户反馈的增多,系统的准确度就
不断提高。4、取得成果:智能问答系统成功2010年成功应
用于北京移动短信自动应答、在线客服机器人等实际生产系
统中,每天处理5-20万的问题应答。5、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销售收入:合同规定情况585,实际完成情况8
09.58,完成指标比例138.39%净利润:合同规定情况160,实
际完成情况322.76,完成指标比例201.73%交税总额:合同规
定情况20.5,实际完成情况93.79,完成指标比例457.46%6、
总体目标完成情况企业资产规模:合同规定情况600,实际完
成情况499.24万,完成指标比例83.21%企业职工人数:合同
规定情况25,实际完成情况21人,完成指标比例84%其中:项
目实施新增就业人数:合同规定情况13人,实际完成情况9人
,完成指标比例70%项目年生产能力:合同规定情况批量生产
,实际完成情况批量生产,完成指标比例100%项目达到的生产
阶段:合同规定情况批量生产,实际完成情况批量生产,完成
指标比例100%7、质量指标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合同规
定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证书,实际完成无;项目产品执行的
质量标准,合同规定国家标准,实际完成国家标准项目通过的
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合同规定无,实际完成无
1、课题来源与背景。面对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和时
变性,如何选择有效的手段对交通拥堵演变趋势及措施实施
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拥
堵评价体系,将对后阶段交通规划方案及交通发展政策的制
订和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对城市交通拥
堵进行连续、系统的评价,无论是对政府摸清城市路网运行
情况,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老百姓了解拥堵治理的效果,还是
对以后要实施治理拥堵的措施和政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乌鲁木齐交通综合信息体系发展规划》(2014年2月)
的指导下,近期针对目前已形成的交通信息化建设与数据条
件,乌鲁木齐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提出了参考北京经
验,构建“乌鲁木齐市交通运行与拥堵指数分析系统“,依靠
信息化手段实现道路运行自动监测,并为政府交通规划与政
策制定提出智能化的辅助决策支持的发展思路。建立乌鲁木
齐市路网运行监测与智能化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对全市交通
运行状况的全时段监测,在累计现状数据的基础上,从宏观、
中观等角度分析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使交通预测模型
更加准确可靠,交通分析预测成果更加丰富,表现手法更加直
观形象,提高数据分析的可读性,从而为交通建设工程方案的
制定提供更好的辅助决策依据。完成全市快速路、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街巷、专用道路等不同等级道路空间信息数
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建成交通基础设施现状、规划数据库
,为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依据。2、技术原理
及性能指标通过整合乌鲁木齐市现有的GIS基础数据平台和
交通规划数据库,接入实时出租浮动车定位数据,建立基于G
PS的浮动车实时计算系统,监控乌鲁木齐市路网运行实时速
度,建立乌市交通运行与拥堵指数分析系统,实时反应城市交
通整体运行状态,从拥堵强度、拥堵频率、拥堵时间长度、
拥堵空间范围等全方位对乌鲁木齐市路网运行情况进行描述
与评估。搭建乌鲁木齐市浮动车实时路网运行速度计算系统
,系统包含浮动车数量大于12000辆,满足5分钟数据5分钟之
内计算完并完成地图更新的实时计算要求。为乌鲁木齐市建
立合理的拥堵评价指标体系,并能实时进行各等级道路的运
行评价,评价延时不超过15分钟。建设完成乌鲁木齐市交通
运行与拥堵指数分析系统,系统能够动态监测当前路网运行
情况,并对历史数据进行自动集成分析,并自动生成报表输出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项目创造性的建立了乌鲁木
齐市路网运行状态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了浮动车数据状
态识别的预处理、复杂城市路网地图匹配技术和路段行程速
度时空集成算法等多方面的技术难题,实现上万台浮动车回
传GPS数据的实时匹配多线程并行计算,技术先进可靠。4、
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改变目前国内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
指标关联度过高、评价结果随意性强的现状,通过项目实施
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技术依据。同时,突破
现有交通拥堵静态评价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充分认识其动态
变化特性,提出能够考虑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发展趋势的动态
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为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评价分析奠定
基础。系统数据来源于浮动车的数据,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下
一步将与卡口、公交等多数据进行融合,更准确的的描述路
网实际运行状况。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测控条网点检测
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相机依次采集印刷测控条上的色块图像
,并将色块图像传入计算机,计算机截取色块图像中的待处理
子图像;将子图像像素的RGB值转换为HSV值;判断纸白像素;
判定单色、双色以及三色叠印色块的墨色;区分实地色块和
网点色块;单墨色网点色块分析,计算网点面积率、加网角度
、加网线数以及网点形状;多墨色网点色块分析,用分通道法
将多墨色分色为单墨色,计算各单墨色的网点面积率;最后,
显示各墨色的网点图像。本发明检测方法,可自动识别印刷
测控条各色块的墨色构成及计算网点参数,检测结果的各墨
色网点图像直观可视,检测精度高而且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印刷测控条。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除可应用于上海市高速公路网机
电设施管理,随着公路信息化的发展,还可在其它范围,乃
至其它领域进行应用。⑴GIS扩展图层和数据字典可考虑在高
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等相关信息系统内推广应用,推进了公
路信息组织、信息表达的标准化,对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亦
有促进作用。⑵随着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基于GIS的上海高
速公路机电设施管理系统”可在公路的其他管理中加以推广
应用,如公路管线的管理,其他干线公路机电设施管理等。
⑶目前本系统主要用于机电设施的静态数据管理,但如结合
预警系统的建设、GPS系统及其它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可为
机电设施的动态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数据和GIS扩展图层
等。⑷目前本系统还仅仅只能提供基于GIS的数据组织、展示
、查询等功能,随着研发的深入,还将可以提供新增、修改
机电设施动态标注、系统拓扑动态标注等功能。
本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台按照新国家标准研制的移动
实验室,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车体减震技术:本实验室采
用了三级减震系统,底盘车减震系统、试验柜减震系统和仪
器减震拖,有效保了证检测仪器的减震效果,保证仪器的可靠
和稳定性,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密封隔离技术:两个
实验区通过隔板进行隔断,隔板通过双层抗腐蚀、抗菌板材
密封,隔板与车体接处采用发泡技术密封。隔板上安装移门
以便区域间通行,移门的密封是一个难点,既要保证推拉灵活
又要保证其密封性,本实验室移门左右安装D型密封条,上下
安装隐形密封条,当移门锁上,移门两侧通过D型密封条一门
框的挤压实现密封,上下隐形密封条触头被门框挤压后弹出
分别于中隔板和地板挤压密封,当开锁后,仅需几毫米的间隙
隐形密封条将自动收回,不会对移门的推拉灵活性有任何影
响。可靠的稳压电路系统:本移实验室备有市电、发电发电
和逆变电三种供电模式,安装了精密稳压器,保证了车载仪器
稳定工作电源的供给,同时还配置了地钎接地系统,保证零地
电压不高于2.0V,有效保证仪器工作的安全和稳定。模块化
设计:所有仪器均进行了模块化设计,配备3种尺寸规格的标
准模块盒,实验柜根据模块盒的规格尺寸设计限位安装托盘
,所有仪器均置于相应模块中后按安装于柜内,对不同的检测
项目只需对仪器设备灵活更换即可,实验室结构等不需更改
设计,提高了移动实验室的通用性,可灵活、快速执行不同的
检测任务。
该产品已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经长沙汽车电器
研究所检测,各项性能指标达到JB2551-84标准。
该产品除具有一般汽车闪光灯的监视、转向信号外,还增加
了短路保护和危险报警功能。它负载能力强、功耗低、寿命
长,工作电压范围宽、温度适应范围广,闪光频率稳定,安
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可用于各种机动车辆。
该项目符合国家包装产业政策和自治区包装工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项目围绕“镭射全息镜面防伪膜
压转移工艺”,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版的制作、U
V介质光油的压合技术、局部镭射防伪技术、BOPP膜版循环
使用次数、模压剥离转移机的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
技改工作,实现了镭射全息镜面防伪技术工业化应用。该工
艺技术工业化应用以后,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生产工序、提
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减少了环境污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路板技术领域的一种阻抗值较
小的印刷电路板组建,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底部设置有上铜
箔层,所述上铜箔层的底部设置有上钢板层,所述上钢板层的
底部设置有接地层,所述接地层的底部设置有下钢板层,所述
下钢板层的底部设置有下铜箔层,所述接地层的顶部和底部
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板体的内腔设置有通孔,所述板体的外
壁设置有防焊漆,所述板体的外壁设置有镀锡层,所述镀锡层
位于防焊漆的左右两侧,所述镀锡层的外壁均匀设置有锡盘
,所述锡盘的内腔设置有过孔,镀锡层是低电阻率的纯锡层,
导电和钎焊等质量可以保证到较高的水准,有效地降低了生
产成本,维修更加方便,结构简单。
该项目采用独特的生物发酵技术,使发酵笋原料合
格率和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效解决了传统发酵技术存
在的异味、粑烂等品质问题,生产的发酵笋具有色泽金黄、
味感极佳、食用脆嫩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及前景,经
济和社会效益良好,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系统采用了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
技术上,本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MVC(model、view、cont
roller)软件开发模式,SERVER端采用SSH三大框架,系统前
后端请求的映射由struts处理,系统各个层之间的反转控制
使用spring框架,实现统一接口,多套实现,系统的数据库操
作与实体的封装使用Hibernate;前端采用jquery、bootstr
ap等前端技术,设计前端交互界面。系统的开发在eclipse环
境下,使用java编程语言并结合mysql5.7数据库完成对该景
区签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功能上,本系统主要实现了景区
角色与旅行社角色之间的签单业务信息管理,针对景区提供
了处理旅社的认证、票务管理、签单验票、签单结算以及账
号管理等功能;针对旅社社提供向景区发起认证、导游管理
、签单以及账号管理等功能;针对导游提供了行程计划、签
单消费、旅游反馈等功能。通过该系统可以使得来带团来银
子岩景区游览的导游可以快捷方便的提前购买好整个旅行团
的门票,导游不需要使用现金购票、不需要保留报销发票和
手动记录等麻烦的操作;景区可通过导游的验票码快速的给
旅行团验票,同时还可以查看各个旅行社对本景区的业务统
计数据和评价;旅行社和景区可以方便的在系统进行签单的
结算。该系统可以使景区、旅行社以及导游进行信息同步与
管理,使三者能更好的完成各自的工作。
(1)任务来源:荆门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YDKY099。
(2)应用领域:旅游文化艺术发展和地方高校教学和科研
相结合。(3)性能指标:促进地方高校和地方旅游文化艺
术书发展。(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先进。(5)成果
的创造性、先进性:具前瞻性。(6)作用意义:可以直接
实施。(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和改进意见:地、市、县级旅游文化艺术创作、演出等。
研究包括:国外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汽
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生产布局和发展态势,引进国外技
术情况,国内汽车市场供求预测;河北汽车工业现状及存在
问题;河北汽车工业发展对策和建议,提出打破条块分割,
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改善汽车销售市场等对策和建议。国内
领先。
全数字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在硬件上基于工
业级PC+GLINK总线的体系结构,软件上基于WindowsNT/200
0的高性能开放式数控系统。采用实时内核及开放式数控系
统的软、硬件架构,使用户可以灵活地组态数控系统的功能
模块。系统硬件上采用百万门级FPGA实现PCI总线至高速(1
00Mbps)串行GLINK总线的转换;总线物理层采用工业以太网
物理层,单周期传输时间达到33us,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00
米;采用单片大规模FPGA+DSP实现了基于GLINK总线的总线
式伺服驱动器,通过该驱动器实现轴控;采用单片大规模F
PGA实现了总线式PLCI/O点的控制;系统可扩展至32轴及I/
O点数768/512的控制;采用数字量与高速数字伺服闭环控制
接口;单独采用FPGA设计具有输入/输出为72/48点的机床键
盘控制卡;在GLINK总线控制器端为该机床键盘控制卡单独
预留直连接口,提高控制优先级;采用DC24V输入的高频(1
MHz)隔离高抗干扰开关电源为系统供电;GLINK总线、系统
键盘及触摸鼠标均采用隔离方式与CPU主板相连;具有编码
器短路、断线报警功能。系统内置的高速软PLC符合IEC-61
131-3标准,用户可以使用五种PLC语言:指令表(Instruct
ionList),结构文本(StructuredText),顺序功能图(Sequ
entialFunctionChart),功能块图(FunctionBlockDiagram
),梯形图(LadderDiagram)编程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机床
逻辑控制;PLC1000条指令执行时间可达40us,最大存储容
量可达1MB;独特的多线程的实时内核的实时性可达1us;用
户界面可灵活的通过JAVA、XML、DDE、COM等多种接口方式
重新配置或定制;逻辑分析仪可提供数字/模拟信号逻辑分
析、多路信号记录/打印功能;系统内置伺服驱动器配置软
件,可以通过GLINK总线在数控系统上完成伺服驱动器的参
数配置;系统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系统具有32轴控制、6通
道5坐标联动能力;系统分辨率1m时进给速度可达240m/min
,系统分辨率0.1um时进给速度可达100m/min。为了提高控
制精度,系统采用了为数众多的独特的高精度控制算法,如
极坐标、圆柱坐标等插补功能,三次样条规划、平滑过渡等
速度控制方式,自适应预读、曲率优化、前馈自适应调节等
控制技术使得数控机床在高速情况下,获得极高的加工精度
;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系统为用户附加了一些实用的功能软
件包,如保持刀具与加工轨迹上任意一点的切线夹角恒定的
2维路径切线设置功能;保持刀尖与工件表面距离恒定的3维
距离调整功能等。
基于精准定位的自动追光系统围绕现代舞台演出准
备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求,针对
当前舞台表演中灯光控制技术落后、追光系统需要人工操作
且操作复杂等问题,通过采用精准定位技术,研制出一种全自
动的追光灯系统,能够精确定位舞台上演员或者演出道具的
运动轨迹,实现舞台灯光自动追踪演出对象,从而提高舞台演
出灯光艺术渲染效果。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发明专利“基于水平集的烤箱
内视频场景目标区域提取方法”属于烤箱内场景视频处理领
域,具体涉及视频帧图像中目标区域提取方法,可用于万能蒸
烤箱内烤炙食物的目标提取。是申报人当初博士后研究期间
在研发新型的万能蒸烤箱过程中,期望能够识别烤箱内场景
中的食品区域,便于进行色泽品质的自动检测,但是,自动提
取烤箱场景中目标区域的技术难以实现。而水平集演化曲线
具备自动提取自由边界形状的目标区域功能,但是,遭遇烤箱
视频场景图像中弱化目标边界,容易导致演化越界;且水平集
演化的迭代次数竟然需要200次多,如果实施在线检测,效率
低下严重。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种较为准确、快速的烤箱场景视频目标区域提取方法。②技
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炉膛内烹饪视频的摄取,并设置采
集间隔获取需要处理的视频帧图像;(2)在帧序列中,从首
帧图像上圈选包含目标的兴趣区域,生成子图分割蒙板;(3
)利用子图分割蒙板对帧序列图像进行初步切割,得到子图
像序列;(4)由于烹饪阶段烤箱内的食品不会发生移动,因
此,所有的子图像设置一样的、水平集演化的初始轮廓,该轮
廓设置为所有的子图像中目标区域内部的一矩形框;(5)利
用改进的水平集模型的偏微分方程引导初始曲线进行演化,
演化结束后获得目标区域轮廓;(6)对水平集演化形成的噪
声小封闭曲线采用区域阀值处理,滤去噪声封闭曲线,得到子
图像序列中的目标区域;得到本实例烤鸡图像的提取精确度
均值为85.05%,能满足后继计算区域内色泽品质量化指标的
需要。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
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集的烤箱内视频场景
目标区域提取方法”,万能蒸烤箱视频监控中,引入水平集和
图像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监控视野中目标区域提取的核心
难题,为智能判断满意的色泽奠定可靠基础。本发明所涉及
的方法能够根据操作人员在首张帧图像圈选感兴趣的食品目
标区域,自动生成切割蒙板、完成包含目标在内的子图序列
,并能利用改进的水平集模型自动完成提取子图像序列的目
标前景图像,有利于为自动检测目标区域内的色泽品质奠定
基础。另本发明基于改进的水平集模型,对一幅桢图像只需
要极少的迭代次就可以得到清晰的目标边界,既不会使演化
越界,而且实施在线检测的效率极高。其特征是在帧序列中
,读入首帧图像,并人工在其上圈选包含目标的兴趣区域,求
解该区域的最大外接矩形,依据此矩形构建测试图像的子图
分割蒙板,利用子图分割蒙板对帧图像进行初步切割,得到子
图;由计算机按照预设的比例在子图像的目标区域内设置一
个矩形框作为初始轮廓曲线用于水平集演化,利用改进的水
平集模型的偏微分方程引导初始曲线进行演化,演化结束后
获得目标区域轮廓,进一步采用区域阈值处理,滤去噪声封闭
曲线,从而得到更为完整的目标区域轮廓,根据该轮廓可提取
曲线内部目标,即获取目标区域图像。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
用范围和安全性:本发明所述烤箱内视频场景目标区域提取
方法,应用于烤箱门体上安装的摄像头智能监控系统中,摄像
头获取的炉膛场景帧序列,为了获得食品目标的区域,有利于
后继进行目标色泽自动分析,本发明所述的“烤箱内视频场
景目标区域提取方法”,运算速度快,且计算代价小,便于获
取精确的目标区域的色泽模型,具有替代人工值守,自动获取
色香味俱佳状态的美食,在万能蒸烤箱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具
有较好的潜在价值,未发现不安全之处。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
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水平集的烤箱内场景视频目标区域提
取方法是基于炉膛视频图像采集与计算设备实施的:炉膛视
频图像采集与计算设备由摄像头、万能蒸烤箱与计算机设备
相连接,并由相应的图像采集、传输和视频图像计算处理软
件所组成;炉膛视频图像采集设备用于视频图像的采集、传
输并存储到计算机中,再由视频图像计算处理软件进行相应
的算法处理,并由计算机输出提取的目标前景图像。
该仪器是压力仪表的专用校验装置。其主要技术功
能是:用数字显示标准压力值;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消除因
温度及非线性影响等因素引起的误差;按要求打印测试结果
并贮存打印数据。该仪器操作维护简单,读数直观方便,计量
精度高,测试结果准确:可替代传统机械式活塞压力计。该
仪器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计量的有关要求,
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资金结算系统是国网公司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的重
要组成部分,由国网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
设、统一试点、统一推广应用的原则组织建设,是公司系统
和各商业银行信息交互的大通道。以建设统一财企接口与银
财接口为基础,实现财务系统、结算系统、银行系统集中安
全的应用集成和精益高效的信息共享,其与财务管控系统构
成了支撑国网公司资金集中支付的业务信息平台。目前系统
已完成工、农、中、建、交等等十三家合作商业银行在内的
服务接口,实现了转账、查询等基于账户的交易。系统面向
包括国网SAP及财务管控项目、华北ERP、瑞友业务系统等系
统提供接入服务。2010年5月国网公司全面启动各成员单位
财务管控系统接入资金结算系统工作,在2010年6月底完成
包括国网本部、东北电网、青海电力三家单位的试点工作;
年底,国网公司财务管控系统所属网省公司(除西藏外)已
全部接入资金结算系统并实现电子支付交易。
1、建立”地铁隧道-地层-建筑结构”相互作用模
型。2、根据长沙市地铁开挖的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
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即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和沉降槽宽
度修正系数,对Peck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出了适用于长沙地区
的peck公式。工程实践表明,修正的peck公式对长沙地区隧
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具有工程指导意义。3、针对地下洞室
顶板的不同受力条件,建立了地下洞室顶板的改进梁模型,并
对其进行了求解。改进梁模型能够更真实的反映顶板的受力
状态。4、完善了地表位移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以及风险评
估与技术体系。5、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
项目通过郫县豆瓣全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系统地
针对郫县豆瓣主要原料辣椒、花椒和蚕豆进行筛选与品质控
制,开展优质商品化的郫县豆瓣加工专用辣椒品种筛选;通过
对主要发酵菌株的筛选及乳酸菌与米曲霉专用菌种混合发酵
条件的优化,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项目采用自控加工设
备单元和装备集成,实现了郫县豆瓣现代化制造技术集成与
应用,郫县豆瓣加工达到了工信部绿色制造的相关指标;建立
了基于全程信息化的郫县豆瓣质量可追溯技术体系。
1、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任务来源
:SF35超快恢复二极管是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依靠自有技
术力量,自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半导体整流器件。2)应
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产品其主要特点是它的反向恢复时间
(trr)在几百纳秒(ns)以下,具有开关特性好,反向恢复
时间短、正向电流大、体积小、安装简便等优点。可广泛应
用于开关电源、PWM脉宽调制器、变频器等电子电路中,作为
高频整流二极管、续流二极管或阻尼二极管使用,在国内外
拥有广阔的市场。3)主要技术指标(TJ=25℃):最大正向
压降:VFM≤1.25V;反向漏电流:IRM≤5.0μA;反向恢复时间:
trr≤35ns;峰值电流:IFSM≤300A。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我厂产品参数指标要求国外产品参数指
标要求研制产品实测值最大正向压降≤1.25V≤1.25V1.05V~
1.20V反向漏电流≤5.0uA≤5.0uA1.0uA~3.5uA反向恢复时间
≤35ns≤35ns20~30ns峰值电流300A300A300A5)成果的创造性
、先进性:产品主要的创新技术:a)采用先进的离子注入H
e++辐照技术,改善快恢复二极管的恢复时间。其控制精度高
,且工艺稳定性好,制作成本更低廉;b)采用先进的半导体硅
片磷扩散后涂胶前表面处理技术,以解决磷扩散后硅片的表
面吸潮问题,保证磷扩散后扭送化物腐蚀的线条质量。先进
性:该产品的检验符合Q/ERD001-2010《半导体分立器件快
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详细规范》的要求。性能指标已达到
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经查新技术水平属国际先进。6)作用
意义:该产品经济效益良好,主要表现为假定固定成本保持
现阶段水平不变和预期产销比例的前提下,产品的投入产出
比较高,盈利的规模效应表现突出,可对企业盈利形成有力的
支撑。同时,由于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所以该产品的研发对于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速我国微电子产业新技术
、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都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7)推广应用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
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SF35超快恢复二极管是使用非常广泛
的电力电子器件,其种类含盖很宽的范围。常规使用1~5A、
100~600V产品能够满足,是极有发展前途的电力、电子半导
体器件。产品研制成功后,可形成批量生产,给企业带来一定
的经济效益。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芯片成品率及产品可靠
性,形成系列化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2、应用前景SF35超
快恢复二极管是使用非常广泛的电力电子器件,其种类含盖
很宽的范围。常规使用1~5A、100~600V产品能够满足,是
极有发展前途的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
项目简介:“AVRJTAGICE仿真器(USB增强型)”是
ATMEL公司的AVR单片机仿真器。它可以对所有具有JTAG接口
的AVR单片机进行实时在线仿真。仿真功能与ATMEL原装JTA
G仿真功能完全相同。同时具备ATMEL公司STK500下载编程器
的功能。主要特点:AVRJTAGICE与AVRSTK500合二为一;仿
真同时具有RS232与USB接口;兼容AVRStudio仿真调试环境
;支持所有具有JTAG接口的AVR器件;真实地仿真AVR的所有
的电性能;具有宽压适应的JTAG接口(2.5VDC-6VDC);可以
完全实现片内的数字或模拟功能;可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实
现暂停(break);具有数据或程序空问断点;支持汇编和高
级语言调试;可以对Flash、EEPROM、熔丝位、加密位进行
编程;应用行业:高校、高职高专类教育、培训机构。合作
形式:技术转让、定制生产、产品代理。
伴随着民用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汽车保有量的不
断增加、汽车提速时间不断缩短、汽车行驶速度增加、驾驶
人员平均驾驶技术水平的下降等,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不
少隐患。危险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不规范的汽车驾
驶行为引发了一系列交通事故惨案,不断地撞击驾驶人员和
家属的安全警钟。如何将汽车的道路交通不安全因素降到最
小,一直是汽车制造商和交通管理部门研究的重大课题。汽
车安全驾驶已经不仅仅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设备的设置和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智能检测、智能判别、及时警示等计算
机技术的引入为汽车安全辅助驾驶带来了新的活力。因此,
虹软研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内智能安全辅助系统,通过对
视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方法研究,从货车、大客车等车辆
的实际应用部署需求出发,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视觉处
理芯片,研制车内驾驶员安全辅助系统,系统集人脸识别、疲
劳检测、分心检测、抽烟和打电话等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等功
能为一体,当发现驾驶员有危及安全驾驶的行为时,通过语音
进行预警,从而降低车祸发生的概率。据统计,大部分交通事
故是由于驾驶员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本系统通过车内摄像头
,实时分析驾驶员的状况,对于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及时予以
告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十分有利于驾驶员养成安全的驾
驶习惯。本项目通过对驾驶员驾驶期间面部状态智能识别,
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不安全驾驶行为;通过判断驾驶员是否
存在频繁合眼、频繁点头、频繁打哈欠、长时间表情夸张等
状态,判别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兴奋驾驶
等不安全的驾驶状态,从而判断汽车是否处于安全驾驶状态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在汽车安全驾驶问题中驾驶员状态
的检测环节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人体行为和面
部表情的实时监控和判别,驾驶员驾驶状态的智能判别匹配
成功率得到极大提高,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在汽车安全驾
驶检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应用于国内外的乘用车
、大客车、货车、出租车等多个车型上装配使用,具有十分
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测井系统是将各种各样的测井仪器所测得的电信
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量,由电子计算机按一定的测井深度等
距进行采样,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反馈控制与模
拟量工程量的转换,然后送CRT实时显示监视,并进行数
字磁带记录,所得结果可供现场验收人员检查测井质量或由
资料处理中心处理。整个系统由计算机等通用设备系统、测
井专用设备系统、深度系统、绞车系统、供电及空调系统组
成。其技术性能达到国际3700测井系统设备的水平。
本成果属于农产品加工领域,是关于一种类夸克干
酪的新型生产方法。传统的夸克干酪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
包括了原乳处理、嗜温菌发酵、添加凝乳酶、破乳、分离乳
清、冷却包装成型等工序,工序时间长,使用设备众多,且占
地面积大,投资高。在目前没有干酪专门生产线的工厂里是
难以实现此类产品的生产。该现状亟待解决。本成果填补现
有技术空白,通过利用常规乳制品加工厂的现有设备,不需要
额外的设备投入,开发出一种类夸克干酪的制造方法,制得的
产品具有与夸克奶酪相似的风味和组织状态,表面平整光滑
,质地坚实、细腻,无乳清析出,产品批次间风味、状态一致
,保质期更长,且在保质期中组织状态稳定。该制造方法如下
:(1)将原料乳于40-50℃下真空浓缩至蛋白质6.0-8.0wt
%,与稀奶油均匀混合,之后均质,再以90-95℃热处理5-10mi
n,然后冷却至30-34℃,得到处理乳;(2)将处理乳接种常规
夸克干酪用的乳酸菌发酵剂,于30-34℃发酵90-120min,发酵
时的搅拌条件为:以300-600rpm/min搅拌2-6min,再停5-15
min,搅拌与停止二者交替进行;(3)灌装,在灌装同时在线
添加凝乳酶水溶液均匀混合,灌装完成后于28-32℃静置发酵
至pH值4.70-4.75,然后转移至冷藏库冷却8-12小时即可。本
成果开发出类夸克干酪的制造方法,生产投资成本更低,产品
质量更稳定,保质期更长。
1、形成一体化资产模型构建方法,从全局的角度描
述生产系统,并完成IPM一体化资产模型的构建和试验环境搭
建,建立以敏感参数驱动、动态边界条件约束的的自动化计
算流程,支持一体化资产模型之上的快速全局优化分析,满足
快速响应、趋势预测、优化生产的需要。2、完成以“全面
感知、自动操控、趋势预测、智能优化、智慧决策”为主要
特征的智能油田框架顶层设计,指导2019年包括管道完整性
管理在内的6个项目建设,并结合2020年原油上产任务,形成
14个建设项目;3、完成一拖多井技术攻关及智能井丛场数字
化模型设计与硬件开发,完成一拖多井技术攻关,新开发的数
据处理单元可拖带≥4口油水井,智能油水井采集控制装置可
拖带≥8口油水井。在羊一、港东一号井丛场实现对12口抽油
机井或注水井的生产数据进行集中采集监测。4、通过对测
试数据、图像结构和纹理特征分析等,确定使用深度卷积神
经网络。构建油水泄漏自动检测算法模型,实现井口泄漏的
及时发现报警。同时完成无人机挂载双光谱成像摄像机的管
道巡线和井场环境巡检技术和异常情况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主要技术指标:1.全面按照国际《高压电气设备绝
缘试验电压和试验方法》、《配电变压器试验导则》要求进
行试验,电压等级10kV2.“系统”的主要测量精度:电压测
量误差≤0.2%电压测量误差≤0.2%电流测量误差≤0.2%功率测
量误差≤0.3%系统误差<0.5%(0.5级)
全面预算管理从最初的财务预算、成本控制,发展
成以计划、控制、激励、评价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机制,确实
能为企业有效地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具体
到企业自身应用中,构建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
体系则是一大难点。第一,课题选择中小企业这一视角并结
合信息化技术对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全面预
算管理流程是其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保障,提出流程总体设
计应包括预算的规划、预算的编制与汇总、预算内外事项的
执行、预算的调整和预算的考评,其中考虑将预算组织体系
的构建、预算目标的确定以及预算外事项的执行控制都纳入
到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体系中,不仅丰富了其流程体系的内容
,也为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一
定的参考价值。第二,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
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使选取的评价指标中既有定量指标,又
有定性指标;且兼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结
果中,既有量化的结果,又有定性分析的结果,使得论证更全
面科学。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TOPSIS法及二者的模糊联合
进行综合评价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实施绩效
进行评价。两种方法的模糊联合评价能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
弊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及参考价值,为企业提供了
科学易用的评价方法,使企业能很好地了解自身的绩效水平
。
本项目研究开发的“基于RFID地面导航的智能搬运
车系统(AGV)”是柔性化、智能化程度极高的输送系统。
它具有不固定占用地面、自动化程度高、应用灵活、安全可
靠、无人操作、施工简单及维修方便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
于各行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柔性生产系统(FMS)、柔性搬
运系统和自动化仓库中。AGV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关键设备,它
的设计开发对于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
要意义,目前是物流自动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开展物流
搬运车的研究的机构和企业较多,但他们的产品大部分基于
电磁导航或激光引导,对国际上领先的基于RFID及视觉识别
的智能搬运技术,目前只有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新松机
器人公司等少数单位有所涉及。国外研究开发基于RFID及视
觉识别的智能搬运车的研究机构、企业较多,他们当中的先
进产品可以让物流系统每小时处理的物流订单量达到传统方
式的2-4倍。
EBZ型全自动纸杯成型机通过自动送纸、封合(粘
合杯壁)、注油、冲底、预热、滚花、卷边等连续工序,采
用变频无级调速,光控无触点开关检测工作异常,实现故障报
警停机、计数,自动报表等功能。整机主要由杯壁纸供送机
构、冲底机构、吸纸机构、成型纸杯顶出机构等部分组成。
其杯壁成型、杯底成型、卷边、辊花等的运动均由典型四连
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链传动机构、凸轮机构、弧面
凸轮分度机构、机械气动机构部分组成。关键部位设置了可
视监控系统,整机应用程控技术,其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ICT技术的高速发展,宽带的普及,云计算应运
而生。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
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
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
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
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场景下,所有的计算资源、存
储资源、网络资源和应用集中在云端,用户端使用的电脑被
更轻便的设备替代,如智能手机、pad、云终端等。Opensta
ck技术顺应了这个潮流,利用openstack的技术,在云端可以
很好地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进行管理。OpenStack是一
个旨在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的开源项目,
OpenStack项目的首要任务是简化云的部署过程并为其带来
良好的可扩展性,它更多的价值在于提供一个框架,基于这个
框架,各厂家以提供插件的方式,把自己的产品和openstack
结合在一起,集成商或用户可以在openstack提供的API基础
上,开发自己的服务。基于openstack的iros管理平台,正是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个背景下开发的云计算管
理平台,该平台的研发,彻底颠覆了原来的ICT软件架构,使应
用系统很平滑地过渡到云计算的架构。在数据中心环境中,
采用该平台,可以改变原有IT系统的烟囱式架构,用户可以对
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进行动态调配,传统数据中心转变为
了虚拟化数据中心;基于iros的云桌面系统,是对传统PC的革
命,传统PC因其功耗大、难以维护备受诟病,该系统使用户的
资源集中在云端,用户端只需要低功耗的云终端,可以大幅度
地降低功耗,并降低系统维护费用;企业私有云场景下,采用
iros管理系统,可以构建自己的资源池,原有的ICT系统可以
平滑地过渡到该资源池上;基于iros管理系统,可以构建公有
云和私有云的运营平台,为最终用户提供弹性的云服务。云
计算是ICT发展的必然趋势,openstack架构是云计算的必然
选择,基于openstack的iros管理平台为ICT应用提供了平滑
过渡的通道,意义非常重大。
该课题工作预期的研究效益:1)指出点云与重构
曲面间误差计算的方法的错误,同时提出可靠高效的方法,
使得国内、尤其是宁波市的模具制造等行业的误差检测有了
较为可靠的保证;2)点云与重构曲面间误差计算的新方法,
使得曲面快速重构成为可能,同时可望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国
内、尤其是宁波市的模具制造、医学造型等相关行业的信息
化程度,提升这些行业在国内外同行中的竞争力;3)拓宽
重构曲面的类型,为以后可能的同时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自主
产权的曲面重构软件的诞生提供强大的理论技术支撑和实践
参考准备。
为了解决传统的渔情分析预测中分析方法较单一、
参与分析的海洋环境因子较少以及渔情动态知识挖掘不够等
问题,课题组在国家发改委、上海市教委和上海海洋大学等
部门多年连续资助下,开展了面向渔情预测的智能处理模型
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包括(1)对智能技术应用于渔情预测领
域的关键技术: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模糊规则提取相结合
的数据挖掘、基于可拓理论的动态知识发现、渔情动态知识
与本体间的映射机制等进行研究;(2)在收集整理海洋环境
数据、海洋渔业数据和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适用于
远洋渔情预测的智能化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海洋环境数据自动获取:面对数据源多、数据量大、数
据格式复杂等情况,卫星海洋遥感数据自动获取方法能够手
动、自动获取数据。(2)遥感图片数据提取:运用BP神经
网络训练遥感环境图片中的标准色卡,得到模型,利用此模型
提取遥感环境图片数据,填补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取
遥感环境图片数据的空白。(3)海洋环境和渔业数据的属
性自动归纳:运用概念树属性归纳对海洋遥感环境数据和渔
业产量数据在不同时间粒度和空间尺度上进行自动归纳,可
以快速获得其他任何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4
)渔情预测:将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模糊规则提取相结合对数
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渔情静态知识,采用可拓数据挖掘进行
渔情动态知识发现,并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建立了预测模型
,实现对渔情的分析和预测功能。
目前,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套
管井生产状况不断变差以及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增加
,通过开展套损井治理及实施侧钻井技术等,来恢复和提高单
井产量,提高油井利用率及储量动用程度。实施油水井工程
措施之前,对井筒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为合理采取封窜
作业、套修、二固以及侧钻井等措施实施提供依据,有效提
高和恢复单井产量,降低措施成本。因此,开展油水井井筒状
况精细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并进行规模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
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以来,项目组开发“井筒找漏
窜组合测井技术开发应用”、“套管损伤精细检测技术开发
应用”、“固井质量评价测井技术开发应用”、“井眼轨迹
测井技术开发应用”四项油水井井筒状况检测评价技术,并
在大港油田进行规模应用,满足油水井治理、恢复和提高单
井产量及剩余油挖潜的需要。项目主要研究油水井井筒技术
状况检测技术,包括井筒找窜漏、套变套损情况、固井质量
评价以及井眼轨迹确定,以便有效指导生产井修复以及側钻
井等有效实施。1、优化形成井筒找漏找窜组合测井技术系
列,指导封窜等措施实施。开发了以氧活化+井温为主、以氧
活化+井温+扇区水泥胶结等为辅的四种组合测井工艺,比目
前常用的单一的流量测井方法、同位素示踪测井方法和井温
测井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窜漏类型和位置等信息,创立了峰
位时间-流量刻度图版等方法和新型氧活化测井解释软件,提
高测井精度15%,能够识别较低的管外窜槽水流,最低达到4m
3/d;开发了新型水力输送(压控减震)+氧活化测井仪器工
艺,提高了复杂结构井找漏找窜能力。2、研究形成套管损伤
精细检测技术,提高套损套变治理和预防能力研制方位辅助
的多臂井径成像测井仪器,配套多臂井径成像测井和电磁探
伤仪器;改进地面处理系统,纵向采样间隔由1.56cm精细到0
.39cm,能够清晰分辨射孔孔眼,实现油套技术状况精细检测
;建立了套管损伤分析成像系统,利用变径率指标多级色谱刻
度法模拟套管损伤成像,提高套管损伤可视化识别精度;在国
内创新运用多井监测资料分析区域性套损套变规律方法,描
述套损套变类型空间时域分布和成因,为区块套损治理和预
防提供参考依据。3、开发形成固井质量评价测井技术,可靠
评价新井固井质量和老井二固效果配套稳定性和测量精度较
高的八扇区水泥胶结评价测井仪器,能够更好地分辨第一界
面胶结情况,能够识别15°以上的水泥环沟槽,克服快速
地层的影响;分析固井质量测井影响因素,提高解释成果符合
率;编制原始测井数据解编程序模块,能够与通用WATCH测井
解释平台挂接;开发湿接头传输+RIB扇区水泥胶结测井工艺
,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结构井固井质量评价,油管输送+RIB技术
比目前采用的爬行器进行复杂结构井测试具有更加可靠的安
全性。4、配套形成井眼轨迹测试技术,指导加密井部署,提
高侧钻中靶率配套无需校北并不受磁性干扰的动调式陀螺测
斜仪器,测量的井斜角测量误差≤±0.3°,方位角测
量误差≤±3°;研制减震短接,提高仪器稳定性和测
试资料品质;建立陀螺测斜数据处理和解释系统,创新融合空
间曲线计算和最小曲率法计算方法,满足了不同钻井工艺下
井眼轨迹计算需求,实现多次测井井眼轨迹对比,用于老井普
查。5、形成知识产权5件(发明专利1件,新型实用专利2件
,软件著作权2件)、企业技术标准5项。项目形成的井筒技
术状况检测评价技术克服了传统测试工艺和解释方法精度低
、可对比信息少、适应性差以及在缺少有关资料不能实现定
量解释缺陷,提高和拓展了井筒状况检测技术应用能力和范
围。项目研究内容方面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和环保理念,充
分挖掘信息资源,通过组合测试和综合利用多井及历史监测
资料精细描述井筒状况。项目研究形成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自
主创新性和先进性,具体体现在三个综合:一是井筒找漏找
窜测井技术综合了单一测井方法;二是区域套损套变规律研
究综合应用了多井和历史测试资料;三是项目研究综合了测
井仪器配套、测试工艺、资料解释方法和软件开发。研究过
程形成一系列现场操作技术标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操作
性,为在已开发油田综合治理中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应用井
筒状况检测技术,在油田40多个区块进行975井次测试应用,
有效确定井筒窜漏和套损套变程度和位置,评价固井质量和
复查井眼轨迹,为油水井修复及侧钻井实施提供措施依据,措
施有效率达到93.6%,累增油29.05万吨,增气821万方,增注1
51万方,获得经济效益91065.71万元,该类技术对于老油田稳
产具有重要作用。
本项目《食品中残留甲醛痕量检测方法---高效液
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为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计划项目
,计划编号为HUBE-01-2004。经过研究,建立了香菇等样品
中甲醛的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同于以往的2,4-2硝
基苯肼,以五氟苯肼作为反应衍生剂。经过对反应的温度、
时间等优化后,可以达到非常稳定的转化效果,而且由于空间
位阻效应导致副产物少。本研究采用LC-MS/MS进行检测,用
电喷雾正离子源,多反应监控模式定性定量。检测灵敏度可
以达到0.01mg/kg。可以检测样品中痕量的甲醛残留。本项
目《食品中残留甲醛痕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
谱法》采用LC-ESI-MS/MS法来测量食品中中甲醛含量。用直
接提取法分别做了饮用水,啤酒中的甲醛,蒸馏方法做了水产
品、香菇中的甲醛。均以五氟苯肼作为反应衍生剂,由于空
间位阻效应导致副产物少,从而可以达到稳定的转化率。由
于液相色谱对于甲醛的检测灵敏度低,特别是以往的衍生副
产物比较多,面对复杂的基质干扰时分离状况不好。本方法
的建立,对于湖北局甲醛阳性样品的确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际无线电科联(URSI)93年京都大会上,包括中国
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联合发起“一平方公里大射电望远镜计
划(LT)”倡议,并成立工作组(LTWG)协调研究新一代大射电
望远镜的科学动力﹑工程概念﹑技术可行性及总体造价。199
5年贵州LT国际会议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教授提出基
于悬索动态调整的馈源支撑机电光一体化设计方案,该方案
充分利用贵州特有的KARST地貌,通过六根大跨度悬索来实
现馈源在空间的动态扫描,该方案可使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
国Arecibo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的重量由800吨降至20吨
,造价降低两个数量级。1999年3月“大射电望远镜FAST预
研究”作为中科院重大科学工程预研究正式立项,并已列入
国家“十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研究工作结合大射电望远
镜(LT)总科学目标要求进行,根据LT目标新要求(观测频率
8GHz,馈源定位精度4mm),原设计的六根悬索直接拖动线馈
源方案被悬索拖动馈源舱、Stewart平台作为二级精调的改
进方案所代替,改进方案可实现多波段观测和更高的观测频
率。针对大跨度悬索结构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大型柔性结构
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提出了并联宏-微机器人系统的概
念,并建立了系统的逆运动学模型;根据贵州KARST地貌区
的风速统计,完成了风荷响应的仿真分析;为减小系统在随
机扰动下的响应,完成了附加阻尼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完成
了Stewart平台的理论分析,并进行了旨在解除二级调整耦
合的研究;按照新的方案制作了5米实验模型;已完成上下
位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控制策略的计算机仿真,
并在实验模型中得到验证;研究了馈源舱和馈源的动态检测
技术,提出了三种方案:CCD﹑激光和GPS,已完成方案的理
论分析和数学建模。
一种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方法①课题
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技术领
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
方法。汽车制动鼓是汽车行驶制动的重要安全件,汽车制动
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关系到驾驶人和货物
财产的安全,因此每个汽车生产厂家对汽车制动鼓的质量都
有非常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各车桥制造厂家对
制动鼓的同轴度等形位公差主要采用三坐标检测,由于三坐
标检具价格昂贵,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在实际生产中无法满
足在线100%测量,只能实现按批量抽检。也有部分小企业采
用改进的制动鼓检具,但这些检具精度差,而且大多是针对同
种类型的制动鼓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对不同类型制动鼓的检
测需求。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对多种类型制动鼓进行检测且
精度高成本低廉的在线检测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经
过检索,已经有部分关于汽车制动鼓检测的技术方案公开。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001194.8,公告日:2013年6月26日
,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检测制动鼓总成跳动的辅具,该
专利方案中的直角支座和支轴承分别固定在底座的两处高低
不同点平面上,通过不同的支撑轴和衬套的组合,可以满足对
不同型号前制动鼓总成跳动的检测。进行检测时,通过拧紧
行星把手固定前轮制动总成。转动手轮,手轮带动丝杆转动
,运动通过传动使滑块相对于导轨上下移动,并通过百分表的
上下移动和工件转动的复合运动完成检测。该专利方案是对
装配后的制动鼓总成进行检测,其影响因素有轴承外圈和轮
毂的配合及制动鼓单件的制造精度,不能满足对制动鼓同轴
度的检测需求,无法保证精度。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80
8013.2,公告日:2014年4月3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制
动鼓全跳动检具,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制动鼓全跳动检具,包
括工作台、测量设备、制动鼓,还包括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轴
头,在轴头上装配轮毂和轮毂轴承,制动鼓放置在轮毂上,在
工作台上还安装有导轨支架,在所述的导轨支架一侧安装直
线导轨付,所述直线导轨付上设置有滑座,在滑座上连接固定
架,固定架的端部装有所述测量设备,所述测量设备伸入制动
鼓内并抵靠在制动鼓的内圆上。该专利方案结构上存在不足
,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还要进一步改进。②技术原理及性能
指标具体检测方法原理如下:步骤一、检测准备:提起用于
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装置的手柄,带动定位针与定
位针套分离,同时使翻板绕铰接点旋转,并通过旋转挡板限制
旋转位置;步骤二、制动鼓定位:将需要检测的制动鼓放在
滚动支撑座上,根据制动鼓内径大小选择内孔定位总成,通过
定位柱销将内孔定位总成安装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
,并且使两个内孔定位柱的外圆面均与制动鼓的内圆面接触
,构成径向定位;步骤三、对测量杆总成定位:提起手柄,使
翻板绕铰接点回转至水平位置,并确保定位针与定位针套配
合紧密,使测量杆总成位于竖直方向并无法晃动;步骤四、调
节测量杆:通过改变调整销和弹簧导正销的深度限制测量杆
的转动范围,使测量杆的触头与制动鼓制动面内孔紧密接触
;步骤五、完成检测:旋转制动鼓,使制动鼓在端面滚动座上
转动,观测百分表的数值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检测结果,
取出制动鼓,进行下一轮检测。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检
测方法技术创造性地采用简单杠杆原理定位针与针套配合,
并利用两个径向设置的内孔定位柱总成对制动鼓进行定位,
能够方便快速对制动鼓进行在线检测,且检测精度高,操作简
单,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在国内制动鼓的生产制造领域具有
实用的先进性。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技术
方法目前应用成熟,已在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得到应用,适
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且安全简易。⑤应用情况
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良好,能够方便快速的对制动鼓进行
在线检测,精度很高。⑥历年获奖情况无⑦成果简介本成果提
供一种用于不同类型制动鼓的同轴度检测方法,克服现有技
术中三坐标检具成本高、保养困难、校正工序繁琐以及普通
检具精度低、无法实现多品种制动鼓检测的不足,可实现制
动鼓在线生产完全检测,且对检测环境要求低,检测精度高,
能够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内孔定位柱对不同类型的制动鼓进
行检测。
针对滇西南小水电密集、弱稳定水平地区电网普遍
存在网架结构薄弱,安全稳定水平低、水电送出受阻、合环
转供电风险高、效率低下,配网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以临沧
电网为切入点,开展典型电网安稳防线精细建设、电网运行
能力提升研究,提出了基于DSP的宽电压范围精细化建模仿真
分析方法,解决安稳防线建设分析精细建模的难题。提出了
针对小水电密集、弱稳定水平地区电网薄弱点的方式安排及
优化方案,实现了电网规划和运行管理的深度融合;研究了小
水电密集地区水电外送分析方法和外送能力提升关键技术,
提出了小水电密集地区通道受阻的解决方案,制定了地区电
网水电外送分析原则。开展了配电网合环转供电自动计算和
评估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SCADA系统的合环转供电实时在线
评估和控制参数计算方法,以及调度运行管理优化策略。项
目取得成果如下:(1)解决了500kV博尚输变电工程投产运
行后水电外送能力提升分析计算精细建模的难题,论证了50
0kV博尚输变电工程完成后临沧电网外送能力可从240MW提升
到420MW,每年减少弃水电量550800MWh;(2)基于DSP软件,
完成了2018年临沧电网系统分析计算,给出了2018年临沧电
网的安稳防线精细建设、电网风险、电网运行薄弱点方式安
排及优化方案;(3)确定了临沧电网40个环网合环转供电的
控制参数,制定了重要设备检修时,降低临沧地区电网运行风
险的应对策略;(4)提出了基于SCADA系统的合环转供电自
动计算和实时在线评估方法,开发了配电网合环转供电辅助
决策软件,建立了配电网合环转供电辅助决策系统。(5)研
发了远程无线传输的模拟断路器自动化功能检测装置,实现
配电网合环转供电断路器分和合模拟。项目申请发明专利4
项,其中授权2项,实审两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中授权
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项目成果已先后在临沧、怒江
、迪庆地区推广应用,有效支撑了其电网运行管理工作,提升
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供电时户数约12000多时户。
通过对桥梁进行动力结构参数的识别,并用非线性
全过程分析方法了解桥梁的缺陷位置和程度,计算它的极限
承载能力,从而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它包括非线性极限承
载力高为表度分析和桥梁现状动态系统识别两部分。主要技
术性能指标有:非线性极限承载力高精度分析中考虑了材料
的非线性特性以及截面开裂后钢筋的粘结--滑移影响;第
二部分提出了用于分析结构高阶振动的计算模型;以新、旧
桥实测频率相对转移为基础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引入结构
单元的载强比作为损伤识别的权函数,使系统识别精度进一
步提高。
(1)特殊场合的访问控制。这对于安全特别敏感的
场合(如军事基地、国家重要的机密单位等)只容许特殊身份
的人员进入,在这些场合使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先建立合
法访问者的生物特征(包括身高、脸像、步态等特征)的数据
库,当有人准备进入这些地点时,实时快速、非接触地采集
访问者的身高、脸像、步态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准确地确
定访问者是否有进入该领域的权利。(2)监控系统中的远距
离身份鉴定技术可以用于公安部门捕捉犯罪嫌疑人或可以作
为法律工具辅助公安进行破案等。公安部门可以建立犯罪嫌
疑人的生物特征(包括身高、脸像、步态等特征)数据库,在
一些犯罪嫌疑人出入比较频繁的地区(如赌场、地铁站等)装
上视觉监控系统,对每一个进入监控范围的人作识别,判断
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如果是,那么马上报警。公安部门对这
一需求非常迫切,目前已有用人脸识别犯罪嫌疑人的应用系
统,尽管其售价高达每套100多万元,但可靠性较差(北京市
公安局就有一套,安装在北京西站),公安部门十分希望能
提高可靠性。该项目利用身高、脸像、步态等多特征的融合
来提高系统的识别率和可靠性,这一功能的实现将会带来巨
大的经济效益。(3)分析公共场合人的拥挤状态和流量统计
。对关键场所(如商场、旅游景点等)进行智能监控,利用人
的检测技术自动进行人的流量统计;通过流量分析来观测行
人的拥挤情况,供有关部分部门作相关决策使用。(4)异常
行为的检测与报警。在有些场合我们不仅要检测人的存在,
而且还要分析他的行为,判断可能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
,如是否有人进入了不应进入的区域等。可以采取两种报警
方式,一是检测到异常行为时自动启动报警器,二是网络报
警,系统直接拨通110报警电话,通知警方。相同的应用场
所还包括自动售货机、ATM机、交通、银行、商店等。(5)社
会治安中的多摄像机的交互监控,可以应用到整个社区的保
安中,对可疑人员进行连续长距离的跟踪,让罪犯无从下手
,无处可逃,不仅可以实现实时、主动的监控,而且可以大
大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6)远程监控越来越被重视。交
通安全监控、工业上的安全和质量监控、提高人们生活的安
全性监控和军事上的监控等用远程监控来实现是视觉监控中
的一个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将会得到巨大发展的应用方向。(
7)另外,监控系统中的人的运动分析技术可以应用到运动员
的训练中,以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水
平。这种技术在医学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如获取病人运动
的三维信息在整形外科中能够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项目背景:奥美拉唑(omeprazole),是瑞典Ast
ra公司于1988年上市的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类抗溃疡药物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行性食管炎,并可
消除难治性溃疡现象,对卓-艾氏综合症也很有效。其销售
额自1997年以来长期位居榜首,2001年高达65亿美元。奥美
拉唑分子内含手性硫原子,存在两种对映异构体。其中左旋
奥美拉唑的给药疗效优于消旋体形式给药。病人服用左旋奥
美拉唑更为有利:降低用药剂量和副作用。2001年10月,奥
美拉唑的基本专利在美国到期。Astra公司迅速于2001年3月
推出左旋奥美拉唑----Nexium。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到200
2年10月,Nexium已经占据质子泵抑制剂新处方药市场20%以
上份额。项目简介: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奥美拉唑,
但都不生产左旋奥美拉唑。鉴于奥美拉唑在溃疡药物市场的
重要地位,活性更高的左旋奥美拉唑将成为一个销售亮点,
市场前景良好。本项目避开Astra公司的左旋奥美拉唑生产
的专利技术----不对成合成法,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拆
分奥美拉唑对映体,目前已申请中国专利(CN1683368A)。
将外消旋奥美拉唑溶于安全、无毒的有机溶剂中,经过模拟
移动床色谱分别得到左旋奥美拉唑和右旋奥美拉唑,副产物
右旋奥美拉唑可经过外消旋化重新变为奥美拉唑外消旋体,
再行拆分,这种措施可大幅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这一工艺尤
其适合于目前正在生产、销售奥美拉唑消旋体的生产厂家。
应用前景及市场预测:胃溃疡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
响人们的生活、工作,患者人数众多。胃溃疡类药物市场巨
大,如美国2000年胃溃疡药物市场销售为99亿美元。从上世
纪90年代以来,胃溃疡药物一直占据世界销售额排行榜前列
,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目前,奥美拉唑已占据国内胃溃
疡药物一半以上市场,而本项目生产的左旋奥美拉唑即是奥
美拉唑的理想替代产品,一旦上马实施,可迅速占领奥美拉
唑已有的市场份额。
一种激光跟踪测量仪专用栓合式靶标底座,由托架
底座和连接螺栓组成;托架底座为空腔圆柱形,上端敞口,下
端制有连接孔,且上端敞口内沿处固定有三个钢珠;连接螺栓
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孔中,且其螺栓头位于托架底座的空腔中
;连接螺栓的另一端套装有螺母;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上固定有
磁铁。本发明不但能完全满足API测量过程中需要,而且具备
易拆卸和可重用性,提高靶标底座重定位精度,同时降低了固
定靶标底座的使用成本。此外,通过更换磁铁大小,弥补原有
靶标底座磁力大小不可调的缺陷,增强适应性。
摘要发现了一种林木新病害,明确了病原,鉴定了病
原菌的种类。从河南濮阳欧美杨林分发现了一种新型溃疡病
,此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通过科赫法则确定其病原为一种
细菌,根据病原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特征、与
模式菌株的同源性关系等综合性状,鉴定出病原细菌的种类
为Lonsdaleaquercinasubsp.populi,此种类为国内新记录种
。分析测定了病菌的寄主范围、不同杨树种类和品种对病菌
的抗病性根据与病原菌同种类不同亚种细菌的寄主范围,结
合目前我国林业生产实际,从田间采集在生产中广泛栽培的
5种杨树和品种,2种柳树,用病原细菌分别进行室内离体接种
试验和田间活体接种试验,2种接种方式所得到的抗病序列有
所不同,但都显示中林46杨最感病,中荷1号(2025杨)和10
7杨、健杨感病,毛白杨、三倍体毛白杨、旱柳(Salixmats
udana)、金丝垂柳(Salixaureo-pendula)等抗病,此结果
与田间自然发病状况相同。自然条件下,病害发生在中林46
杨、107杨、中荷1号杨、健杨、69杨上,其中,中林46杨最为
感病,107杨和中荷1号次之,健杨和69杨发病较轻。人工接种
10多个欧美杨品种,表明这些欧美杨品种普遍感病,但感病程
度有差异。初步明确了病原菌侵入的时期、途径和侵染方式
,病原菌传播的途径,病原菌的越冬方式,病害发生与环境的
关系。基本掌握了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病菌在
先年病斑中越冬,发病组织中流出的粘液是病菌的侵染源。
病菌每年春末夏初通过机械伤、虫伤等伤口途径侵入杨树,
侵染方式为局部侵染,通过雨水和昆虫传播,初步实验表明白
星花金龟和四斑露尾甲是传播媒介昆虫,泰坦扁锹甲、蝽象
等也可能传播病害。调查了林分树龄、密度、土壤、气候等
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初步明确了这些因素与病害发生有
一定的相关性。病害发生的初始期多在4月底5月初,发病盛
期在8~9月份高温高湿季节,9月中旬以后发病缓慢,10月下
旬停止发展。病害的发生与4~9月的降水量、日平均气温、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及日平均风速呈
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树龄和不同株行距欧美杨林中,溃疡病
的平均发病株率和发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在8年生以下树龄
的林分中,随树龄增大,病情加重;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筛
选出适用于田间防治试验的化学药剂和适宜的施用方法根据
病原菌的特性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选择其中效果较好的处理,在示范防治林内继续试验。结果
表明,发病前喷洒80%波尔多100倍液对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
预防效果最好,达94.0%;其次是在树干上打孔输入药液的方
法,其中氨苄青霉素500倍液,防治效果为87.3%,氨苄青霉素
1000倍效果,为82.6%;较差的是2%春雷霉素250倍,防治效果
为76.7%。通过试验筛选出波尔多液和氨苄青霉素为欧美杨
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有显著效果的药剂。明确了病害对杨树生
长的影响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建立了病害损失模型在所制定
田间病害发病等级的基础上,发现溃疡病的发生给欧美杨各
生长因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病等级达到Ⅲ级、
Ⅱ级、Ⅱ级时已经分别对胸径(D)、树高(H)、材积(V)
的生长带来极显著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发病等级与损失率的
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胸径(D)、树高(H)、材积
(V)损失率估测模型分别为D(%)=18.5656X-16.0926,H(
%)=16.286X-9.1817,V(%)=19.3385X-14.191(X为发病等
级)。按照目前杨树木材市场价格对每公顷的杨树林进行经
济损失估计,每公顷年经济损失率为25.45%,年经济损失可达
4950元,损失严重。在示范林中进行了综合防治。采取的主
要措施为:(1)加强肥水管理。每年发芽前的3月和速生期
的7、8月,结合浇水,树下施肥,以尿素为主,每株0.25~0.5
千克。秋季施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0~25千克。夏季除草2~
3次。及时浇封冻水。(2)科学防治其他病虫害。对杨尺蠖
、膜肩网蝽、白星花金龟、四斑露尾甲、蝽象等可能的病害
传播媒介昆虫及时进行防治。四年来,未造成大的病虫危害
。(3)及时防治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将示范林分成三个
区,第一区为107杨与泡桐混交林,面积130亩;第二区为107树
纯林,面积160亩,第三区为对照区,面积10亩。在杨树生长季
节的5月中旬和7月下旬,在第一区和第二区的树木枝干喷施
80%波尔多液100倍两次,对照区喷水。于8月底进行调查,结
果表明,综合防治示范区,病株率分别为0.15%和0.19%,而对
照区病株率达10.36%。相对防治效果为98.6%和98.2%。201
4-2017年先后在濮阳市南乐、台前县和周口扶沟等地推广1
2万亩,防效达95%以上。效益显著。
一种翼面试验模型保护装置,其由两块对称设置在
翼面加强肋(1)两侧的加固板(4)和紧固加固板的若干螺
栓(2)和螺母组成。所述加固板(4)中心具有一可供翼面
主梁(3)穿过的通孔,所述加固板(4)四周对称设置若干
螺孔,所述加固板(4)的螺孔与翼面加强肋上的螺孔相互对
应,所述螺栓(2)穿过加固板(4)及翼面加强肋(1)上的
螺孔,并由螺母锁紧固定。其中,所述加固板(4)重量为翼
面重量的5%到25%。本发明翼面试验模型保护装置能有效
地减少翼面试验模型木质框段内加强肋在风洞试验中受到的
损坏,提高了翼面试验模型的安全性,降低试验成本,同时结
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可靠,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较大的使
用价值。
基于激光感生击穿光谱(LIBS)技术的土壤污染物含
量检测设备,即利用脉冲激光器并结合多通道光谱仪、光纤
、聚焦系统、微机及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等,实现对土壤中
污染元素(As、Cd、Cr、Cu、Hg、Zn、Ni、Pb、Ti、S、P、
F、Se及Tl等)含量的快速检测。本设备的检测过程将少于3
5秒,最小探测限可达到2~30ppm,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0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
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
近临界值,我国每年因重金属而污染的粮食所导致的经济损
失至少200亿元。同时,污染物会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
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
其他疾病等。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
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
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
题。传统的土壤污染检测方法都比较落后,如化学分析法需
要较长的分析时间和繁琐的操作工序,难以实现快速检测;
电感等离子体设备则由于设备的昂贵及灵敏度不高难以得到
广泛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双能量γ射线透射法等仪器虽然
测量速度较快,但其射线对人体有害。基于LIBS技术的土壤
污染检测设备就是基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前国际上已经有
了基于LIBS技术的商业化产品,例如美国Progression公司
的iPlulse系列、美国AdvancedPowerTechnologies公司的T
racer2100以及美国OceanOptics公司的LIBS2000+等。同时
,也有了相关的文献报道,如美国Mississippi州立大学的
DIAL实验室和Livermore的Sandia实验室对LIBS进行了系统
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烟气的在线测量方面,日本三菱重工
在长崎的研发中心开发出了基于LIBS原理的飞灰含碳量在线
监测系统,澳大利亚的洁净能合作研究中心(Cooperativer
esearchcenterforcleanpower)也已经研究开发出了煤质离
线快速分析仪,一次可以同时分析原煤中的20多种元素。但
由于国外此类产品价格不菲,这无疑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几乎还是空白,华中科技大学的煤燃
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1年就开始了利用LIBS技术对煤进
行成分分析的研究,但是目前设备还比较落后,仍在用单色
仪和光电倍增管进行实验,无法实现快速和精确的定量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但也只是在研究一些外界因素对激光所感生的等离子体信
号的影响,并未进行有关定量分析的研究。因此,本LIBS土
壤污染检测设备具有很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该产品投产后
单个仪器的成本将会控制在20万以内,年利税将不低于150
万元;同时,它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金属
材料加工、矿物勘探、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广西蜜博士蜂业有限责任公司
是南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治区水产畜牧业重点龙头
企业,在蜂蜜出口方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先后在广西进出口检
验检疫局进行了蜂蜜出口企业生产认证,在自治区商务厅进
行了贸易备案等,目前蜂蜜出口手续基本完备。针对目前的
形势发展,结合广西乃至全国的实际情况,广西蜜博士蜂业有
限责任公司申报了《出口蜂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技项目。本项目申报后得到了南宁市和隆安县各相关部门
的大力支持。2011年11月28日,南宁市科学技术局、南宁市
财政局以《关于下达2011年南宁市本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计划第四批项目(课题)的通知》(南科发〔2011〕96号)
,下达了《出口蜂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由广
西蜜博士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2011年12月6日,广西蜜博
士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南宁市科学技术局签订了南宁市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合同编号:201109039B。项
目实施时间:2012年01月0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二、关键
技术原理及先进性1、蜂蜜融晶技术蜂蜜融晶技术是通过风
机向融晶室循环输送热风,使融晶室内温度升高,并在温控系
统的作用下,把融晶室温度维持在预设范围内。融晶室温度
在预设范围维持一定的时间从而实现蜂蜜结晶的融化。实现
了蜂蜜热风循环大规模融晶在国内蜂蜜产业的首次运用。循
环热风融晶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利用热风
给蜂蜜融结晶的装置》(专利号:ZL201220611276.X)。该
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蜂蜜规模化热风循环融晶生产技术空白
。2、蜂蜜浓缩技术本项目浓缩设备为蜂蜜蒸发器,采用升膜
式减压蒸发器,抽真空装置采用水力喷射器。该蜂蜜蒸发器
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蜂蜜蒸发器》(ZL201220611
257.7)。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快速高效,噪音低,易操作等
优点。3、蜂蜜杀菌技术利用三级管道进行蜂蜜高温、超高
温灭菌。蜂蜜成品菌落总数4、均质技术和减低蜂蜜生产过
程对酶值和糠醛影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技术成熟
度好,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目前项目技术已经成功用于出口蜂
蜜生产和国内大宗蜂蜜生产;低菌蜂蜜运用国内国际医药市
场及饮料市场;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生产出口蜂蜜180吨,新增
出口产值333万元,年新增总产值1833万元。四、应用情况和
存在问题课题产生技术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目前应用良好
,无重大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
,包括辅助测量装置和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用于支撑中间
轴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分别位于中间轴的两个轴端,用于定
位中间轴的轴端外圆以及端面,所述底座上位于中间轴的侧
边还固定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安装有用于定位中间轴上第一
齿的第一插销,以及用于定位中间轴上第二齿的第二插销;所
述辅助测量装置固定在中间轴上,辅助测量装置随中间轴转
动而转动,所述辅助测量装置设有沿中间轴径向方向延伸的
刻线标记面。其能在加工过程中直接在生产现场检测位置度
,便于控制工序质量,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搬运环节。
养羊业已成为中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
一,也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与西方发
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而西南地区因其特殊的高温高湿的养殖环境与小规模
半舍饲的特点,决定了地区山羊疫病发生频率高、控制难度
大的现状;同时,西南地区山羊养殖业起步较晚,其养殖技
术在国内也是相对落后的,对山羊常见疫病的研究也相当缺
乏。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为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病毒引
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3~6月龄的羔羊,通过接触
患羊的痂皮、飞沫或与患羊接触过的污染物而传染,以口唇
、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
痂为特征。
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由于养殖密度高、饲养管理不
善,山羊传染性脓疱发病情况更加严重;甚至在一些肉羊养
殖比较集中的地区,还出现了羊传染性脓疱局部大范围暴发
性流行,造成了羔羊发病率高、死亡率居高不小和养殖成本
的增加,给我国的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山羊传染性脓疱还可以通过伤口感染肉羊养殖
人员和与病羊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兽医),导致被感染人员
的口腔、嘴唇、舌、鼻、手背、指间和前臂等部位出现疱疹
和破溃。
因此,羊传染性脓疱病在养羊场中流行,不但严重危
害肉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威胁着饲养人员和管理人
员的身体健康。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系列免
疫逃避的机制,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因
此常常导致个体的重复感染;而目前的疫苗免疫效果很不理
想,难以为接种动物提供长期有效的免疫保护。
ORFV感染常可通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作
出初步诊断。但是羊口疮常与口蹄疫、羊痘、蓝舌病、葡萄
球菌性皮炎和嗜皮菌病临床症状相似而相混淆。2001年英国
爆发的O型口蹄疫疫情中有23%经最终确诊属于副痘病毒感
染。此种情况下,实验室诊断非常必要。
因此如何准确而快速地诊断该病并对其采取有效防治
措施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内外针对山羊传染性脓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病原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对
临床处理技术及创口感染菌鉴定与病毒消毒效果等应用研究
尚无报道。该部分内容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
1篇。
该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山羊传染性脓疱的控制。
成果针对山羊传染性脓疱建立的特异分子诊断方法与
血清学检测方案,实现了地方山羊疾病的快速诊断;尤其其
中的LAMP技术与AGP方法,对仪器无特殊要求,在试验中仅
仅需要一个加热装置即可,结果即可肉眼观察,极其适用于
养殖一线项目。
针对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例创口筛选的清洗用消毒药物
及创口感染菌敏感药物对于防治山羊继发感染具有良好临床
控制效果。
项目筛选的抗病毒与提高动物免疫力的中药配方不仅
针对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例有效,而且适用于所有羊病的预防
,尤其在长途运输、气候突变、羔羊断奶等应激条件下使用
,对羊病的预防和羊群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对减少
羊群发病率和抗生素的利用及抗生素耐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技术同时强调疾病快速准确诊断、针对性药物处理、疫
苗免疫与消毒技术等规范操作,并配合会议集中培训、科技
下乡、电话咨询、驻场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等形式将该成果
进行了技术普及和应用示范,培养了一批懂专业讲技术的养
殖能手与羊病控制技术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科学化养
羊,增强了从业者专业技术力量,全面提升了地区针对山羊
的疫病控制水平,对发展生态、绿色、健康山羊养殖业具有
重要的社会意义。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计算机应用科技研究
(2)主要内容:“应用于调控中心业务场景可视化的大屏
交互系统”是科睿公司独立开发的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与调
控中心后台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进行对接,具有对实时数据的
提取与展示功能,可结合专业调度的工作系统进行展示,并能
够实现多种交互控制方式。该系统主要应用于调控中心的3
D业务场景演示,可实现全画幅、高分辨率的动态画面,达到
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3)特点:1)定制化3D业务场景演
示,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2)结合专业系统画面,多种展示功
能。3)全画幅动态画面演示,实现超高分辨率。4)自定义输
入功能,快速灵活。5)多种交互控制方式,简单便捷。(4)
应用及推广:科睿公司开发的“应用于调控中心业务场景可
视化的大屏交互系统”是集成了国际先进大屏交互和数据可
视化技术的大型展演系统,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
一流,在通信、电力、交通等行业系统,以及产品发布、商业
展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前景。1)服务通信、电力
、交通等特殊行业的调控中心,提升决策效率。2)服务不同
企业了解产业趋势,优化产业结构。3)先进的应用系统,具有
较强的国际竞争力。4)快速的业务增长促进行业发展壮大。
(5)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应用于调控中心业务场景可视
化的大屏交互系统主要应用在通信、电力、交通等行业系统
,可与这些行业的专业系统进行配合,实现对专业场景的3D演
示,同时可利用大屏幕进行交互,用于专业的汇报演示和发布
展示。该系统基于MVC架构设计,MVC全名是ModelViewContr
oller,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于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和数据
显示分离的方法。其中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其中
包括数据库专业系统、用户展演内容框架等;View层用于与
用户的交互,包括显示界面、三维及二维动态元素、人机交
互功能;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
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
本产品系我们开发的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四轴三联动
数控CNC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数控设备及相关工作台控制,
具有小线段高速连续加工等功能。本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
、完全脱机操作;2、可以直接通过U盘或USB下载加工文件
;3、可以加工G代码或者PLT文件;4、可以实现小线段曲线
加工和直线一样快;5、4轴3联动,160MDSP支持高速高精度
运算;6、可以选择行号加工部分文件;7、具有掉电保护和
断点恢复功能;8、加工过程加减速更加平稳,有效的降低
机械震动;9、支持高细分,可以确保高精度、高速度的加
工;10、可以直接支持直线,圆弧插补。应用范围:可控制
各种雕铣机(广告及模具雕刻机),激光切割机,火焰切割
机等,并可开发用于五轴联动系统
陕西交通科技项目:黄土沟壑地形桥梁桩基的安全
评估及寿命周期设计方法研究(13-24k),该项目课题对典
型黄土沟壑地区桥梁下部结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典
型桩基病害进行安全评估和防护管理对策研究,完善了黄土
冲沟区域桥梁下部结构安全评价方法,发现运营期内的风险
演变规律,并提示潜在的风险,形成防护管理对策确保桥梁安
全性能,为沟谷地形桥梁下部结构制定全寿命周期设计优化
防护策略,实现全寿命周期管养费用最优。该项目共发表论
文3篇,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中得到应用
,为黄土沟壑地形桥梁下部结构安全评估与寿命周期防护对
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课题研究成果可为黄土沟壑地区梁桥
下部结构安全评估与防护管理对策奠定理论基础,进而为量
大面广的西部地区山区桥梁的安全状况评定、管理和维护提
供科学依据。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我国西部地区高速公
路桥梁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实现我国现有高速公路桥梁管
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保障交
通事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该截交线CAI课件是供学生复习、总结用。其内容
包括:截交线基本作图方法;典型截交线的投影作图;判断截
交线的正误以及截交线内容小结等四部分。课件整体和局部
结构以及数学模型设计合理;运行不需汉字系统的操作,从而
使编程、运行方便灵活并具有开放性;作图过程清楚,附思考
题,富有启发性;界面色彩协调,配合烁、声响,形象生动。课
件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引入制图学教育作出了创
造性贡献。
该产品采用理性化选育技术,获得遗传稳定的高产
菌株,发酵工艺优化后,发酵单位稳定在高水平上,且适合
于工业化,应用膜分离用层析精制技术,有效提高了生物效
价与产品色泽,处方及冻干工艺合理可行,产品质量稳定可
控。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北京市、航
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等资助下,开展了智能
机器人系统的跟踪、协调与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科
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独立完成。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
在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的服务机器人行业中,高精度轨
迹跟踪控制在机器人任务完成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发
现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该
方法可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对应焊接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
(对应搬运机器人)的轨迹跟踪中,并保证机器人系统的跟
踪误差能达到任意指定小的范围内。(2)单个机器人受到
传感器工作范围、工作空间大小等多处限制,往往难以完成
复杂的工程任务。通过多机器人协作,可有效地避免单机器
人的不足,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预定目标。我们发现了在复杂
约束下(机器人本体动力学约束,机器人间的通信约束),实
现多机器人系统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并给出了所提出方法
能完成任务的充分必要条件。(3)串行优化算法有计算速
度瓶颈,我们发现了几种反馈神经网络模型可高效地求解最
优化问题。给出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和神经网络可求解优
化问题的充分条件。同时利用该神经网络模型求解多机器人
系统的最优搬运任务,保证多机器人系统在搬运过程中整体
动能消耗最小并且施加在被搬运工件上的力也是最小的。基
于以上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20余篇发
表于IEEETransactions和Automatica上。据SCI统计,发表论
文已被引用444次,他引342次。国际同行用“notableexcep
tion”,“meaningful”,“significantwork”,“ofgreat
interest”,“positiveresults”,“goodpotential”等来
评价我们的工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1项发明专利已
经授权转让生产企业。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机器人技术的未
来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又为机器人成果的实用化、
产业化开拓道路。
通常的GIS技术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2维视图,称为
2DGIS。2DGIS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应用到各行各业,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应。世界本来就是处于3维空间中的,而发展日
渐成熟的2DGIS是将现实世界简化为平面上2维投影进行操作
的,本质上是基于抽象符号的系统,不能给人以自然界的本质
感受。同时,由于2DGIS将实际的三维事物采用二维的方式表
示,导致只有少数的专业人员才能操作处理地理数据,使得其
可用性受到局限,而且也使得大量的多维空间信息无法得到
充分利用。因此,能完全真正表达现实世界的三维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越来越得到数字河道建设的认可和推广。随着地理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促
进了三维数字河道的诞生和发展。三维河道的建立能够全方
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河道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
信息,构建出一个真实、直观的虚拟河道环境。三维数字河
道不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精确的表达河道空间形态、布
局、色彩等信息,更能通过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给用户提供丰
富、准确的河道空间属性、地理测绘和规划等信息资源。并
利用其强大的空间数据组织、管理与空间分析能力为用户提
供信息查询、空间分析、信息统计、信息挖掘等服务。尤其
对于关联性和前瞻性都要求较高的河道规划部门来说,建立
基于影像的河道三维系统,构建真实、准确的虚拟河道场景
,实时互动地评估与分析规划方案,如方案比选等,这是传统
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
本项目涉及一种基于PCI板卡的磁环零件视觉检测
控制系统,包括自动上料单元、传送单元、成像单元、分选
单元和控制单元,传送单元包括伺服电机和玻璃转盘,伺服电
机具有光电编码器,成像单元和分选单元分布于传送单元的
玻璃转盘上,控制单元包括主工控机、辅助工控机、光纤传
感器、PCI正交编码器和计数器板卡和PCI数字量输入输出板
卡。由于控制单元的设置,以光纤传感器所处位置的脉冲值
为起点,通过采集磁环零件经过成像单元和分选单元时所产
生的脉冲值,并比较预设的脉冲定位值,使磁环零件到达对应
位置时个单元能够精确作业。进而实现了磁环零件的告诉全
检,避免了人工抽检存在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气象观测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气象装备,大量现
代化气象设备的购买入库、存储管理和出库给气象装备库管
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现有的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不仅不
能提高工作效率,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额外的
工作量。气象技术装备库管系统基于Internet/Intranet架
构,建立B/S模式的气象技术装备库管信息系统,采用了Stru
ts、Hibernate、Spring/SpringMVC、Jquery等开源技术开
发,因为短平快课题的经费限制,鉴于研究周期和项目人员方
面的考虑,在项目的前期只是在PC端开展了集中式数据库下
的用户管理、装备出入库管理、库存装备盘点三个主要功能
模块的研究和实现。该系统界面简洁,易于操作,整体应用效
果良好,能够方便快捷的掌握气象装备的状态及库存情况,做
到了规范化的供应管理、高效的设备维护、快捷的技术支持
。使气象装备管理装备保障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提高
了气象装备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了气象装备的客观
化、自动化、科学化管理。
该课题以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为核心,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按生物技术的
四大分支分别对国外、国内和湖南省的发展概况、研究热点
和发展重点进行了阐述,内容丰富新颖。针对湖南应用现代
生物技术发展食品工业的战略重点及对策,规划到科研和生
产单位,目标明确,对湖南以及全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指导
意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不仅对
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建设和发展、社
会文明进步乃至人民生活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北斗在民用领
域的产业化链条包含芯片、终端、通信、软件和服务等环节
,其中位置服务居于产业链顶端,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引擎,只
有北斗位置服务得到普遍应用,才会形成北斗产业链其他环
节所需的消费市场。因此,需要研究并提出北斗位置服务的
创新生产和运营模式,建立和发展北斗位置服务创新生产所
需的基础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北斗位置服务的普遍应用,保障
国家位置安全,实现北斗产业化目标。项目在国家有关项目
支持下,率先提出位置网创新技术理念,针对位置网关键技术
及平台进行研究与开发,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形成
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成果,实现了位置服务的创新跨
越式发展。主要的创新成果如下:1.位置信息平滑交换与路
由技术。针对传统位置数据库的“烟囱式”结构,首次提出
了位置数据库互联体系结构,采用“分层互联、统一交换”
的思想,发明了位置信息交换与路由技术,突破了传统位置服
务中各行业位置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技术瓶颈。同时,发明了
位置信息匿名查询方法,解决了位置信息交换共享中的隐私
保护问题。2.位置服务创新开放平台中数据和接口的统一管
理方法。针对位置服务资源“异构化、海量化”的特点,提
出了基于网络化软件定制方法的资源发现、封装和共享方法
,采用“按需分配、集中组织”的思想,突破了位置网计算资
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数据资源等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按
需分配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位置服务资源的一站式透明访问
。3.位置编码与IP网络地址编码的映射技术。针对位置编码
“结构复杂、表示多样”的特点,提出了位置编码与IP网络
地址编码的映射技术,突破了位置信息割裂在各个应用中、
无法统一表示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位置信息在互联网空间的
统一映射,完成了位置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同时引入
位置掩码的概念,实现了地理区域的分级表现形式。近三年
新增经济效益约4.4亿元。建成了业界最大IPv6位置信息资
源,包括800TB位置服务信息数据库,覆盖地图、POI、街景、
测绘等数据资源,涵盖全国2856个城市的详细道路,路网里程
超过409万公里,覆盖全国所有的省际、城际、国道和高速路
,实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图全覆盖;包含丰富精准的
道路交通信息:车道信息、通行方向、交通限制、交通时间
限制、出口、服务区、道路名、立交桥、道路口等;包含超
过2077万条POI信息,所有详细覆盖城市中的重要类别POI均
能提供详细的门牌号、联系电话。项目的成果在智慧校园、
公共物流云位置综合管理系统、基于北斗的前装车载信息服
务平台、基于北斗的智能精准气象服务系统等进行了应用,
导航电子地图及更新服务为亿级海量用户提供服务;智慧校
园、智慧教室在多所大学推广;智慧物流位置云服务平台目
前在全国推广,已落地应用;北斗/GPS双模车载智能物流终端
推广超过10万台;车联网平台用户规模超过1万;动态交通信
息年累计查询2.65亿次。
传统的支撑受压时会产生屈曲现象,往往需要加大
支撑断面以符合设计需求,即便如此也不能够保证在强震下
避免屈曲。而屈曲约束支撑在此形式下被探讨的新型构件。
其中美国在1994年北岭地震对这一构件有了研究并且在200
0年左右出现第一栋屈曲约束支撑建筑。日本在1995年神户
地震后也逐渐开始重视屈曲约束支撑技术。而我国台湾地区
也在1999年开始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技术。而我国大陆地区在
屈曲约束支撑技术起步较晚,于2005年前后有文献研究见诸
报道,而此时的产品多以日本迎进,价格非常昂贵。2007年由
同济大学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屈曲约束支撑技术,提
出了一种纯钢屈曲约束支撑,08年首个在世博中心项目首次
应用,随后屈曲约束支撑的应用在我国伴随着上海蓝科建筑
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逐渐成长。此后,由同济大学多高
层钢结构与抗火研究室与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开发研制了TJII型屈曲约束支撑.TJII型采用简化的新构
造方式,且适用于大吨位的屈曲约束支撑,这种TJII型屈曲约
束支撑在上海虹桥枢纽项目上得到应用。随着屈曲约束支撑
技术的推广与不断持续投入研发,上海蓝科的屈曲约束支撑
产品逐渐完备,出现了适应各复杂情况的屈曲约束支撑形式
。在上一代TJI与TJII屈曲约束支撑产品的基础上,出现了T
JH(一种纯钢型H型截面屈曲约束支撑),TJHC(一种填充型
H型截面屈曲约束支撑),TJB(一种箱型截面屈曲约束支撑
),TJS(一对标准型钢管约束“一字型屈曲约束支撑”)等
。这一代屈曲约束支撑技术相对于上一代产品,基本上覆盖
了绝大多数工程应用情况,并且逐渐解决了各种支撑与结构
的连接问题以及安装工法问题,屈曲约束支撑技术已作为一
项完备的产品技术,成为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的主打产品。而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随
着项目应用的经验以及依托同济大学的技术实力成为这一行
业细分的领头羊。
本工况监测系统采用GPS信号进行绞吸挖泥船的施
工定位,使施工人员能通过计算机显示从平面位置上对船舶
施工定位情况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指导施工人员方便地
进行船舶移位,使施工操作人员能随时检查施工船舶是否在
正确的施工船位上,即使是夜间、雨天,也能实现船舶精确
定位。系统中的进桩指导功能,可指导操作人员按合理正确
的桩位进桩,从而使实际进桩操作过程所产生的主桩偏离中
心线情况不再发生,即使发现主桩偏离挖槽中心线,也能及
时加以调整。系统能从电子化水深数据文件中读取水深数据
,并自动在平面图上显示水深值,且可按设定的间距自动在
挖掘剖面上生成原始河床曲线。解决了多个挖槽间的相互关
联及不同挖槽不同剖面的大量工作数据的保存和回显技术问
题,使施工人员在相邻两个挖槽内施工时可以观察到相邻挖
槽的挖掘情况。在分层开挖情况下,挖槽与挖掘剖面的挖掘
数据的保存与回显功能可使我们回到原来挖掘过的工作剖面
继续作业。实现了潮位遥报自动化。使潮位对挖深的影响下
降到几乎没有,提高了挖深控制精度,并且把人从报潮这一
枯燥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系统可根据各个不同前进方向上
的剖面设置情况,自动生成纵向剖面。该剖面在顶滩挖掘施
工时对施工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系统在航绞挖泥船
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1、系统采用GPS信号进行绞吸
挖泥船的施工定位,使施工人员能通过计算机显示从平面位
置上对船舶施工定位情况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2、系统
中的进桩指导功能。可指导操作人员按合理正确的桩位进桩
,从而使实际进桩操作过程所产生的主桩偏离中心线情况不
再发生,即使发现主桩偏离挖槽中心线,也能及时加以调整
;3、系统能从电子化水深数据文件中读取水深数据,并自
动在平面图上显示水深值,且可按设定的间距自动在挖掘剖
面上生成原始河床曲线。4、系统可将岸线、物标等施工区
域图形形成文件显示于施工操作界面上;5、解决了多个挖
槽间的相互关联及不同挖槽不同剖面的大量工作数据的保存
和回显技术问题,使施工人员在相邻两个挖槽内施工时可以
观察到相邻挖槽的挖掘情况。在分层开挖情况下,挖槽与挖
掘剖面的挖掘数据的保存与回显功能可使我们回到原来挖掘
过的工作剖面继续作业。实现了挖泥船分班产量和汇总产量
的统计计量。6、实现了潮位遥报自动化。使潮位对挖深的
影响下降到几乎没有,提高了挖深控制精度,并且把人从报
潮这一枯燥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7、系统可根据各个不同
前进方向上的剖面设置情况,自动生成纵向剖面。该剖面在
顶滩挖掘施工时对施工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刮板输送机是煤矿输送作业的重要设备,其能否可
靠地运行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本课题结合煤矿
企业与刮板机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应用于断链监测,研制的断链监测系统能够满足性能指标。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1、断链监测系统传感器研发。在
调研、分析现有断链监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断链
监测传感器设计方案,极大地减少了改造设备的工作量,同时
可以为传感器提供严密的防护,克服了现有传感器的诸多缺
点。2、断链监测系统信号处理器的研发。分析断链监测传
感器在实验中获取的信号波形图,综合运用传感器采集的模
拟量信号,从刮板机链环等不同角度提出相应断链策略,冗余
断链判断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降低误判率,提高断链
监测系统可靠性。3、试验样机制造、安装以及调试,定型样
机的确定,及实际应用试验。经过厂内调试和井下初步试用
,本课题研制的刮板输送机断链监测系统和判断策略能够稳
定地监测刮板和链条的信号,并在断链故障发生时及时发出
报警,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该成果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
扰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难题,提高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信息
化、智能化水平,对于提高井下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是通过对汽车轮胎
气压实时监测以保障行车安全的安全预警系统。交通事故的
主要原因之一是轮胎渗漏或充气不足,美国政府要求2007年
起所有汽车都必须安装TPMS。在欧洲中,TPMS被作为产品的
性能区隔工具。市场前景巨大。保隆公司通过17核心专利技
术的研发,有效地解决了TPMS技术难题,生产出了稳定可靠
、在核心技术方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关键技术与技术创
新点:(一)自主芯片传感器开发,突破核心技术壁垒。上
海保隆和国内某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传感器芯片,精度更高,
测量范围更广。特别在传感器的温漂设计及电路封装上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算法和封装技术。突破了国内厂家采用
国外核心元器件的技术壁垒。(二)码模块定位技术。独创
地采用ID码识别技术,轮胎识别与换位方便。解决了国内外
目前采用的LF低频唤醒技术、键盘手动输入ID等成本高、操
作复杂等难题。(三)适应不同路况的报警功能。采用独创
技术实现了适用于不同路况并实现智能化的安全报警功能。
而国内外现有的TPMS技术只有单一路况的压力温度报警功能
。(四)RF射频通信设计。通过大量试验,建立了轮胎无线
电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双天线接收方案,在各种条件下
都能良好接收。解决了轮胎钢丝子午线、轮辋、汽车壳体等
金属对信号产生屏蔽的问题。(五)气门嘴角度可调的发射
模块。独创的气门嘴角度可调的发射模块方案。适合多种尺
寸规格的轮辋使用,有利于散热,有利于安装和调试。解决
了目前国内外的固定安装TPMS发射模块只能适用一种尺寸规
格的轮辋的问题(用于尺寸规格的轮辋上可能造成气门嘴漏
气和发射模块安装不可靠)。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了核
心专利17项,发表论文5篇;通过公安部、天津汽车技术中
心的国内认证;以及E-MARK、EC和FCC等国际认证。中国科
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公司该技术处于
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SVAC国家标准(GB/T25724)是全球第一个安防视
频监控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此前安防监控主要采用广播
电视的技术标准,如MPEG4、H.264。广播电视编码标准目的
是忠实于屏幕,并不要求和原场景完全一致,但安防监控针对
的环境和场景变化很大、动态范围常常高达120db,获取的数
据编码后不仅能够为人使用,也能为机器算法所用,这不是广
播电视编码标准能够解决的,而正是SVAC国家标准能够很好
解决的问题。SVAC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需要有鲁棒的能够
产品化的芯片作为载体,考虑到安防视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研发出的芯片还要能兼容SVAC标准的后期版本。安防视频
监控面对的是海量视频数据,全面支持SVAC国家标准的芯片
,对快速处理前端视频数据必须全面硬件化、定制化。全硬
件化虽然能满足计算量,但硬件化缺少灵活性满足支持至少
两代SVAC国家标准的目标。由于MCU、GPU、DSP并没有针对
安防监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需要构建可重构计算平台DS
P,既能满足灵活性,又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全面支持SVAC国家
标准。另外,SVAC国家标准芯片还需要支持音频、底层加密
认证等,需要创新性地开发针对多种信号的多核异构可编程
架构。实现芯片完全国产化,在工艺上要求立足于国内已有
的芯片制造工艺,因此要全面支持SVAC国家标准,就需要在芯
片设计有更多的技术创新。本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全
面支持SVAC国家标准,兼容H.264/5国际标准;基于多核异构
可编程架构,采用国产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国产专用数字信号
处理器,研制了支持SVAC国家标准的视音频编解码、图像预
处理、智能分析等功能的视频监控SoC芯片。2)支持96dB宽
动态视频数据处理、实时高帧率高清视频编解码,实现视频
图像“忠实于现场”的目标,在获得更好图像质量的同时获
得更高编码效率。3)实现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的硬件加速功
能,视频结构化描述嵌入视频编码数据,支持基于内容的高速
检索。4)支持高吞吐率信源数据加解密算法芯片实现,视频
编码和数据加密片内同时进行,片外无明文;支持设备身份认
证、视频数据签名和加密,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SM
4)和商密AES算法。使用权威可靠的视频安全密钥服务系统
,密钥发放安全可靠。5)基于SVAC国家标准芯片开发了系列
安防监控产品,推出了国际上第一款基于SVAC专用芯片的高
清网络摄像机和星光级低照度全彩色高清网络摄像机。本项
目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7项、软件著作权12个,牵头制定SVAC
国家标准2项。2016至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25.5亿元、利润
3903万元。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芯片的成功开发,为我国
实现自主可控的安防监控产业链奠定了基础,满足了我国各
行业、各领域广泛开展安防监控联网建设的迫切需要。本项
目的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天网工程、平安城市、雪亮工
程、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数字边防等重大项目建设之中,
对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机器人双手臂同步控制的方
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电控系统中央处理单元接收速度采集
器反馈的速度响应值,分别计算第一速度响应值、第二速度
响应值与给定速度值的差值绝对值,对应得到第一差值绝对
值和第二差值绝对值,当第一差值绝对值与第二差值绝对值
均在第一误差范围内时,计算第一速度响应值与第二速度响
应值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得到相对差值绝对值,当相对差绝对
值在第二误差范围内时,控制左手驱动电机和右手驱动电机
运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机器人双手臂
难以协调,同步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机器人双手臂的同步控制
性能。
精细化天气预报作为气象部门重要的社会公益服务
产品,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提高精细化天
气预报准确率,增加社会满意度,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和广大气
象科技人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进行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而随着数值预报的快速发展,数值预报的产品越来越全面,
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目前地方气象台站能获取的国内
外数值预报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
,该项目对数值模式产品三种细网格资料和中央气象台城镇
指导预报进行有效的模式误差检验及订正,并通过基于超级
集合思想的多模式数值预报动态变权集成处理方法,为预报
员从海量的数值产品信息中提取更为准确和精细的降水、2
m最低和最高温度等多种具有较高质量的集成统计新预报产
品,能动态反映各类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变化,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精细化预报水平和数值产
品的利用效率,为齐齐哈尔地区(齐齐哈尔本站和所属9个县
站)市代替县制作1—7天精细化天气预报提供方法和参考依
据,从而提高齐齐哈尔地区精细化天气预报精细程度和预报
准确率,并减轻了预报员在制作168小时精细化预报时繁琐的
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科研成果直接投入到齐齐哈尔市预
报业务中使用,全区预报准确率提升了十个百分点,为政府决
策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加精确的科学决策依据和预报服务,也
为地市级台站精细化预报业务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
在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业务化应用。
项目论文在2015年度黑龙江省天气预报经验交流会上荣获一
等奖。
根据摩托车制动盘检测要求,研制自动测试装置,
完成制动盘检测及质量分等要求。针对被测盘片直径150~
350mm,检测直径范围大,同时盘片具有碟盘、平盘,盘片
高度也将发生变。如何在一台机器上实现全部检测功能,降
低系统制造成本,有相当难度。拟采用更换轴头适应不同直
径和不同规格盘片,减少一个高度方向的伺服系统,即使通
过变换轴头,检测激动传感器光束也难以到达全部规格盘片
的检测区域,如何通过改变光束角度,同时又能保证测量精
度,需做实验及软件补偿试验;作为检测机床,各关键部件
的制造精度也是难点之一;盘片上有众多形状各异的孔,如
何通过软件滤除这些部位测量数据,保证测量精度也是本机
成功的关键。该装置应用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有效率提高
产品技术档次和技术含量,加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成熟后可推广至全国摩托车制动盘生产企业
和相关质量技术检测部门。
本成果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智能环境检测仪,包括依
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抽气泵、流量调节器和传感器室,传感器
室内检测空气成分的传感器组产生的电信号输入A/D转换器
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入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对所述的数字
信号进行运算后在显示器上显示该空气成分的分析结果,并
将该分析结果存入存储器中。本成果的有益效果是:功能多
样,便于携带。
一种大鲵肉酱及其制作方法,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原料配制而成:大鲵肉酶解物20-50份,豆瓣20-40份,辣椒粉
10-30份,食盐2-4份,料酒2-5份,生姜1-3份,大蒜2-4份,芝麻
4-10份,食用植物油1-5份。所述大鲵肉酶解物由大鲵肉经蒸
熟、磨浆,浆液假如蛋白酶酶解,然后经真空浓缩所得,其固
形物含量60-80%。本发明的大鲵肉酱采用人工养殖的大鲵为
原料,经过传统的腌制和现在生物酶处理相结合得到的大鲵
肉酱呈红褐色,具有明显的鲜味,香辣可口,香味浓厚,口感纯
正。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
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健康概念也日益提高,对
使用绿色食品的呼声雨来越大,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产生抗药
性及在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对养殖业而
言要生产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产品,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绿色
环保的饲料添加剂,如:酸化剂、酶制剂、益生素等。本项
目产品添加的酸化剂已被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推广使用,在
国内酸化剂也越来越被畜牧工作者和养殖者认可。现在畜牧
生产中,利用各种添加剂提高畜禽生产能力和饲料效益已是
必不可少,用来增加矿物质吸收,降低消化道pH值,改善饲养
环境,提高采食量,防止病原菌生长,增加消化酶活性,利于有
益菌生长,减少仔猪腹泻,促进蛋白吸收等特点。②技术原理
及性能指标:4%育肥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采用根据科学选料
、复配及先进生产工艺开发的有机复合酸化剂,可以迅速降
低日粮的pH值,使饲养猪胃内pH值下降到理想的酸性环境,提
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加胃内容物的酸度,改善猪胃肠道微生物
平衡,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大大减少营养性下痢的发生几率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产品中的有机复合酸化剂可以
替代抗生素、防霉剂、抗氧化剂的作用,且由于其具有特殊
的芳香,可以掩盖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合成药物添加
剂的不适气味,起到调味的作用,解决了饲料的适口性,可以
有效地刺激口腔内的味蕾,使唾液分泌增多,增进食欲,提高
采食量10%,提高日增重5-15%。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和安全性:添加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提高猪只免疫力,增
强骨骼发育,预防仔猪贫血。促进猪只健康及抗应激能力,改
善肌肉色泽。合理的添加氨基酸,完善日粮“理想氨基酸”
平衡,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减少仔猪营养性下痢。⑤应用情况
及存在的问题:项目产品研发已经完成,并已完成一定量的
生产和销售应用,项目投产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均已成熟,能够
满足项目产品正式生产的各项需要,目前已经具备批量生产
能力,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信息。暂未发现其他问题。
⑥历年获奖情况:2018年11月获得省级新产品证书。
本发明属于数据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异步
机制高速实现IPSECVPN加解密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针
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实现IPSECVPN加解密处理的方
法及装置,采用三个内核线程共享对网卡输入的数据进行异
步处理,同时几个线程(模块)还可同时并行工作,从而实现
数据报文的处理率及协处理器的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本发
明主要包括数据加解密处理线程、数据加解密处理线程、数
据发送处理线程,通过数据接收处理线程将网卡接收到未经
加密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报文经生产者指针存入环形缓冲队
列,并触发数据加解密处理线程工作等完成本设计,本发明主
要应用于IPSECVPN数据处理领域。
1、项目来源与背景“ZS32F煤矿束管监测系统及矿
用多参数气相色谱仪”源于国家火炬计划项目:“ZS30煤矿
束管监测系统”(课题编号:2011GH040185);“ZS30煤矿
束管监测系统”源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矿
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7BAK
23B01)中的子课题“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研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系统工作时,启动真空泵,束管内
形成负压。即:井下环境的压力大于束管内的压力,井下气
体被吸入束管,到达井上束管气路(电磁阀前)处于等待状
态。色谱仪处于就绪工作状态时,计算机输出自动控制,驱动
某一路束管的电磁阀处于通路状态,该路束管内的气体被送
入色谱仪,分析完成后原始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并在微机屏
幕显示谱图。一次进样分析气体参数O2、N2、CH4、CO、CO
2、C2H4、C2H6、C2H2、H2、C3H6、C3H8、C4H10、SF6、13
种组份;最小检测浓度:微量分析≤0.1ppm,常量分析≤0.01%
;系统配置灵活,稳定性好,适合常、微量组份分析;分析周期
≤6min;监测点数:1-8、12、16、24、32;监测距离:≤30k
m;开、关机时间:便携式≤0.5h;3、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创新性:ZS32F煤矿束管监测系统及矿用多参数气相色谱仪
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名称:矿井气体束管监测系统,专
利号:ZL200810012304.4。研制开发的“矿用多参数气相色
谱仪”一次进样可分析13种气体;ZS32F煤矿束管监测系统解
决了原ZS30煤矿束管监测系统分析组份少(8组份),不能满
足煤矿分析气体的需求;分析精度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ZS32F煤矿束管监测系统较比同类束管监测系统可多分析
的5种气体,增加了分析H2、C3H6、C3H8、C4H10、SF6,其它
系统若分析13种气体至少需要配备2-3台仪器。先进性:Z
S32F煤矿束管监测系统在分析速度、精度上与国外同类系统
处于同一水平,高于国内其它系统。系统软件具有火灾危险
性识别与爆炸危险性判别及辅助决策等功能。4、技术的成
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自动
化程度高、功能齐全,已在全国各地煤矿使用,技术相当成熟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祁
南煤矿、杨柳煤矿、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张集矿、朱集矿
等煤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瓦斯突出、瓦
斯煤尘爆炸的灾害传播破坏机理还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在防
爆束管监测系统方面需要不断改善、升级。6、历年获奖情
况2011.12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ZS30煤矿束管监测系统
(编号:2011GH040185)7、所获专利情况中国ZL20081001
23404.4矿井气体束管监测系统中国ZL201120356352.2车载
、地面、矿井下用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成果属于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领域,主要应用于智
慧家居系统中,由统一交互平台、智慧家庭互联平台、云服
务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组成,其关键技术基于wifi信号指纹的
家庭内部机器人定位和移动技术、远程红外控制监听设备声
音识别及闭环检测技术。该成果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U+智
慧生活平台为基础,通过提供人形化的机器人形态,具有语音
控制、语义分析、远程移动监控、安防报警、红外控制、自
动避障、英语翻译、儿歌播放、跳舞娱乐、家电控制等众多
功能。该成果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可作为家庭内部智能设备
网关和安防网关,对接格力中央空调、大金中央空调、莱胜
斯地暖等众多第三方厂商的设备。很好解决了机器人在家庭
内部地图规划、坐标定位、红外远程控制等众多技术难题,
为用户提供安全、自由、舒适的智慧生活体验。该成果在实
际应用环境中已经成熟,研制出了U+智慧家居控制平台,并已
达到较高的水平,取得了用户认可。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4
项[1-4],软件著作权2项[5-6],成果通过权威第三方检测[7
],主要技术指标远超行业水平。目前,成果已投入市场应用
,进行产业化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Y液压型耐张线夹铝绞线压接质
量在线检测探头及方法,所述探头包括缠绕贴附于铝管外壁
周圈的外置式检测探头模块和放置于钢锚检测孔内部的内置
式检测探头模块;外置式检测探头模块由长条形的橡胶支撑
和固定于橡胶支撑长边底部三个参数相同且等间距排布的金
属橡胶模块组成,每个金属橡胶模块均通过导线与阻抗分析
仪相连,橡胶支撑两侧固定有卡扣,便于外置式检测探头模块
紧密贴附于铝管;内置式检测探头模块由相连接的金属橡胶
探针和带有塑料外壳的引线组成,并通过导线与阻抗分析仪
相连;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探头的检测方法,能够对NY液压型耐
张线夹铝绞线压接质量进行快速、高精度检测,具有重要的
工程应用价值。
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
网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物流追踪技术作为物流
增值服务的一种实现方式和物流过程可视化的重要手段。在
应用方面,首先追踪技术开始应用于多式联运,随后进一步延
伸到仓储和生产物流中。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对于实现物流可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技
术原理及性能指标物流信息定位服务是统一信息系统利用无
线终端和网络的有机配合,运用GPS、GIS、融合计算机电信
集成技术与GSM,通过物联网设备读写出物流实时位置信息,
在统一信息系统中实现物流定位和用户的信息交互。根据物
联网技术物物相连的泛在连接特点,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与传
感设备,实现物流流程各环节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监控和管理。定位系统运用遥感系统、GIS、GPS/GSM、数据
库、通信、网络技术异构构成物流信息定位系统,实现了感
知物流与传感网络的泛在连接与无地址化管理,脱离单一固
定网络的束缚,用户随时可用手机等通讯设备,实现物流定位
信息的安全查询与管理。物流自动定位远程跟踪数据系统具
有很好的稳定性,完善的功能。用户可以轻松实现远程办公
,身处异地,您也可以全面掌握公司中各项工作的详细信息。
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软件。物流自动定位远程跟踪数据系统对
计算机配置要求低,广泛适用于物流管理中。物流自动定位
远程跟踪数据系统具体的主功能包括有物流管理、定位管理
、网络管理、远程管理、系统设置等子模块。技术的创造性
与先进性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统一信息GPS/GSM定位系统主要
采用RFID、GPS/GSM和GIS相结合,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定位
,并将定位结果通过GSM、WEB等方式反馈到用户手机或web网
页上,使物流服务存在于无所不在的泛在连接网络之中。系
统主要有三层架构:接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共同形成定
位信息的检测中心和移动终端服务中心。基于物联网的统一
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定位是GPS、GSM/GPRS、RFID融合应用的
远程定位系统。通过移动短信服务或GPRS数据传输将物流当
前所在的经纬度传送给统一信息系统,用户可以直接在相关
网页或通过手机收到平台显示的谷歌等数字地图上相应定位
位置及物流运动轨迹。在系统测试中,实现了无障碍、无盲
点、全天候、定位精度高的测试,平均误差3-7米。技术的成
熟度、适用范围与安全性对于当今物流过程中的贵重物品丢
失和物流信息无法实时性采集的问题,可通过本系统对物品
在物流过程中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通
知物流人员,减少贵重物品和危险品的丢失。并且通过将物
流信息实时上传到物流监管平台,与用户进行实时的信息沟
通,使得用户能够随时了解并监管自己货物的物流状态及过
程,使整个物流行业更加安全、操作也更加高效。
图像质量评价是图像处理的传统研究内容之一,其
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成像系统性能评价,实时图像质量检测与
传输控制,并通过嵌入到成像系统中大道优化算法选择和参
数设定的目的。针对当前图像质量评价研究所存在问题,本
项目拟将机器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图像质量评价
研究中来,并分别基于图像畸变类型检测和多特征视觉信息
融合提出若干新型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电网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但是不可预知的突发性事件直接影响电网
的安全稳定运行。近两年,国内电网事故时有发生,地震、雪
灾等突发性事件造成电力设施严重破坏,使人民生命与财产
遭受巨大损失。2005年,“达维”台风造成海南省全省大面
积停电,江苏恶劣天气造成华东电网部分断面严重超稳定限
额运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督委员会发布
《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电力
系统着重强调“完善电力应急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对”,要
求“电网企业建立各级部门积极协作的电力应急预警系统和
电力抗灾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
作。面对突发性事件,电网企业及时做出应急反应,使电力供
应迅速恢复,对保持整个社会稳定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电网应急体系开发研究问题日益凸显。内蒙古电网有着
地域旷阔传送距离远、地势偏高、属于高寒地区,冬天经常
性持续低温、地震威胁、强雷暴雨、季节性灾难性气候都会
造成许多大面积区域停电事故,使得在日常电网运营外的特
殊时期如何提高电网服务质量成为一个重要工作。因此,随
着形式的变化,面对社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建设
一套远程防误监视检修支持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在关键时刻辅
助电力集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辅助领导对各种突发事件
所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决策是刻不容缓的。远程防误监视
检修支持应急指挥系统平台是基于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传输
的新一代远程网络视频管理指挥技术产品,为用户提供语音
、视频的采集、传输、储存、处理等功能的一种全新移动视
频指挥管理指挥平台;可与救援指挥中心构成一个灵活、多
元、一体化的有机整体,可对突发事件实现快速处置,实现救
援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现场的“零距离”处理和指挥;用户
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对固定、移动监管目标进
行实时查看、实时采集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
视频指挥系统结合宽带卫星、光纤传输技术,同时支持多网
混合、专网与公网并行、网闸隔离,用户可根据当地网络实
际铺设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很好地解决了突发事件和安全生
产视频指挥问题。充分整合各电业局现有各种资源,利用先
进的软交换技术、应急通信技术及网络数据融合技术,建立
高度集成的远程防误监视检修支持应急指挥系统平台,主要
实现应急指挥、检修支持、技术交流、防误监视、基建改扩
建监控、演练与评估、视频监控等功能,以确保应急情况下
各部门之间快速、高效的配合与协作,及时排除故障,减少事
故损失。变电运行人员日常巡视远程监视指导,在巡视过程
中,发现故障或可疑情况时将音视频信息实时传送回来供专
业技术人员研究讨论。变电运行人员倒闸操作远程防误监视
,运行人员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等违章行为时
,使用该系统及时指出并纠正,并对防误闭锁装置的正确应用
进行监督。事故应急处理指挥监视,在局本部的领导、技术
人员等可通过该系统对变电站事故进行判断并远程指导运行
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尽快限制事故发展,解除对人身、设备、
电网的威胁。变电站改(扩)建基建管理远程监视指导,加
强基建扩建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对施工单位施工全过程进行
远程抽查监视,对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录像,保留
影像证据。远程检修视频支持,在进行现场消缺等作业时,运
检人员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通过系统进行远程求助,检
修专业人员及相关主管远程遥控指挥现场运检人员逐步完成
检修任务。系统可正确指导和合理处理倒闸操作、设备缺陷
、基建情况及变电站事故,系统的使用为持续推进全局运检
一体化工作、有效缓解变电站分散、检修力量不足等问题提
供技术支持,极大的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视频
会议,机关驻地领导与工作现场建立互动视频会议,传达上级
指示,督查现场工作。系统具备喊话功能,并且配备了扩音设
备(升降式单兵设备),可以实现语音外放。局端向站端喊
话可以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视频会议更加方便,统
一部署任务更加便捷。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
技术,以有线和无线通信为纽带,以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延伸,
从快速有效反应、处理突发电力事件、保障电力安全运行等
基本点出发,充分考虑与其他社会联动单位的应急处理需求
,建立一体化、高度集成的综合应急管理指挥控制平台;重点
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实现跨部门合作◆实现上下互通◆实
现数据双重备份◆根据预案建立有效的通信编组和科学高效
的响应流程◆集中展现电力系统各类实时信息
通用高性能服务器是国家信息自主可控的关键基石
,在国计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让
国家面临X86服务器可能断供的风险。研制通用高性能服务
器对打破美国封锁,实现国家信息化的原生安全以及国家关
键领域的国产化替代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启动智能可扩
展TaiShan服务器系统的研制工作。智能可扩展TaiShan服务
器系统是基于自研CPU芯片、AI芯片、智能网卡、智能SSD、
智能管理芯片等研发的一款通用高性能服务器系统。其研制
需适应当今世界多样化计算需求。高性能计算:CPU速度快
、高带宽、高速缓存;云/分布计算:高并行、虚拟化可扩展
;边缘计算:实时处理、应用多样化、智能化;AI计算:智能
化、大存储、高速缓存、高带宽。系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取得多项知识产权,申请国内外专利73项,已授权专利27项,
计算机软著作权2项。提出了华为自主的HCCS总线技术,融合
CCIX和PCIe的I/O设计方法,基于共享内存页表、精确流表和
Virtio的智能可扩展软硬件协同技术,内置机器学习算法的
服务器智能监控技术以及云环境下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等
。解决了传统服务器可扩展性差,算力过度依赖CPU以及智能
化不足等问题。国内外相关评测结果表明,智能可扩展TaiS
han服务器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国际主流服务器性能相当,在一
些分布式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等高并发场景的应用中,其
性能甚至高于国际主流服务器。主要技术指标:系统通过片
间高速互联总线HCCS实现多路CPU扩展,可支持64C/2.6GCPU
,性能指标可对标业界主流的X86至强处理器;支持通过CPU内
置加解密/压缩硬件加速引擎及外部扩展AI卡、智能网卡及
智能硬盘等协调工作,实现算力智能分配;单CPU支持8通道D
DR4-2933,2路系统可扩展32根DIMMM;支持PCIe4.0及CCIX扩
展;支持智能运维,主动识别故障部件、系统运行动态功耗下
降15%;使用数据压缩加速技术分布式存储的性能提升40%,使
用数据加解密技术WEB解决方案性能提升90%;精确流表和Vi
rtio软直通技术,OVS网络性能提升110%以上。智能可扩展T
aiShan服务器系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国对我国信息领域
核心关键技术的封锁,实现了全自主的服务器系统,其性能和
国际主流X86服务器相当,有力促进了我国关键行业的替代工
程实施,确保了国家关键行业的生态安全,为大湾区的产业升
级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应用于政府
、电信、金融、交通等国家关键行业,在广州数广政务云、
新一代证券经营分析数据仓库、构建金融行业大容量分布式
存储集群等项目中获得了规模化应用,累计实现销售额约30
亿元,逐步实现了对国际主流高端服务器系统的国产化替代
,保证了国家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
根据利用司“土地市场监测指标”,建立基于GIS
的土地供应台帐数据库系统,对昆明主城土地供应以及土地
市场的时空变化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一方面可以作为
上报国土部土地利用司“土地市场监测”的数据;另一方面
,也是昆明市国土局比较深入了解和掌握昆明主城土地供应
和土地市场状况的数据来源。一、应用于土地市场动态监测
与土地供应预测预警分析;二、应用于土地供应审批全流程
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三、应用于土地供应批后监管;四、应
用于城市用地扩张管理与耕地保护。
对具有复杂下垫面城市小区精细化风环境的研究是
当前的研究热点。而针对具有复杂地形的山地型城市(如重
庆)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项目采用能显式分辨下垫面陡峭
地形和复杂建筑物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式对重庆市渝
北区龙湖社区的精细化风环境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模
式采用SRTM90m分辨率地形资料和从卫星遥感影像中提取的
建筑物形状和高度资料作为模式底边界。在模式中还加入理
想规则的缓冲区以得到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的侧边界入流。为
得到小区内精细化风环境的一般特征,模式采用ERA-interi
m再分析资料统计的气候态结果作为模式初始场。同时,模式
还设置了以四个季节代表月份(1、4、7、10月)为初始场
的试验,以探讨不同季节下小区内精细化风环境的特征。模
式结果表明,下垫面(包括地形、建筑物和九龙湖等)能显
著调节小区内风场的分布。风速大值区主要出现在九龙湖等
开阔区域以及与中尺度背景入流方向一致的街道中;同时,九
龙湖形状对风场的分布(主要是风向的分布)也有重要作用
。在小区四周高层建筑密集的地带,风场极为散乱不规则;在
较为封闭的建筑物组团(如小区西北部圆形状分布的建筑群
)内,很难出现较强的风速,甚至出现静风现象。建筑物的这
些影响在近地面,尤其是在城市冠层内部,最为明显,越往上
这种影响越弱。在夏季,小区整体风场以东南风为主,而其他
三个季节则以偏东风为主。四个季节中,夏季小区内的风速
最大,局地甚至能出现高于背景风速的风速,可达0.8m/s;其
他三个季节的风速则较弱,区域平均的风速只能达到0.15m/
s到0.2m/s之间。同时,针对春季和夏季两个模式中尺度背景
入流有较大差异的季节,选取研究区域内三个典型的建筑物
分布子区域(单个孤立高层建筑、低矮分散建筑群和密集高
层建筑群),对风环境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动力角度出
发探讨了不同建筑物布局对局地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单
个孤立高层建筑近地面迎风面附近存在明显的绕流,局地风
速有所增加,而在背风面附近则形成了尾流区,水平风速较低
。在低矮分散的建筑群区域,由于上游建筑物的影响,使得区
域局地入流在春夏两个季节差异不明显,只是夏季风场量级
更大,更有利于小区内的通风。同时由于区域内建筑物的整
体高度不高,使得区域内流场相对来说比较一致。在密集高
层建筑群内,由于建筑物群本身的布局比较封闭,加之不同建
筑物的环流场存在相互干扰及影响,使得小区近地面风速几
乎为零,非常不利于小区通风和污染物扩散。在高层,建筑物
的影响减弱,这种不利效应有所缓解。本项目通过高精度数
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住宅小区内精细化风环境的一般特征,探
讨了住宅小区建筑物规划布局对局地风场的影响,进一步对
小区通风、污染物扩散以及人体舒适度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分
析。这对于面向城市规划等活动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及其他气
候应用服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种多作用恒流轴向柱塞液压泵,它包括泵体、主
轴、缸体和柱塞等组件,缸体组件的缸体前端设配流盘,后
端设多作用盘,柱塞组件包括前柱塞、柱塞弹簧和滚轮组件
,滚轮组件包括后柱塞和柱塞滚轮,柱塞滚轮分别与多作用
盘上的柱塞导轨连续曲面单元配合转动;它采用多作用盘使
主轴旋转一圈,带动其前柱塞和后柱塞依导轨连续曲面单元
实现于缸体内的数次连续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系统多次吸排
油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柱塞泵的缸体每旋转一圈,柱塞
只往复运动一次并完成一次吸排油动作的流量脉动而引发系
统压力与冲击增大,振动与噪声增加,系统误动作增多等损
坏液压系统的缺陷。本发明可广泛用于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
中的各种柱塞泵
针对企业实际需求,与广东轻工机械集团一道,在
微机平台上开发了一个用于灌装线的三维布局和模拟灌装生
产过程的仿真系统,以快速实现灌装线的三维布局和设计评
价,同时辅助评价灌装过程的合理性。该项成果分析了灌装
生产的离散和流程作业特点,研究了灌装生产线三维平面布
置虚拟仿真系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三维几何模型库构
造与组织、动态缓存理论、平面布局、物料明细生成以及报
价等。以三维CAD软件和三维仿真软件为开发工具,开发了
灌装生产线三维平面布置虚拟仿真系统,并在实际企业中应
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研究成果已于2002年10月
通过广州市科技局主持的鉴定。
该课题来源于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科研社会发展项
目“基于web的科技项目统计系统”(2005C23044)。科技
统计是对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活动的规模、布局、结构及其成
果的推广应用和影响的定量测定,它能够为科技管理和决策
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因而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我省每
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设立科技项目,力图推进科技及利用科技
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科技项目执行情况管
理和科技统计系统,因而无法通过定量、定性的分析很好地
为政府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战略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因而建
立完善的科技项目调查、统计和辅助决策系统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成果由浙江科技统计信息发布平台、科技统计在线
调查、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子系统组成。该系统涵盖复合
调查统计用户架构、调查统计内容、统计业务规则、统计流
程等主要要素的调查统计业务模型,根据调查统计业务变化
随时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体现了可适应的柔性定制调查统
计思想,从而使统计调查业务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出
了在线调查统计的按需数据挖掘,提供多种数据挖掘模型和
柔性科技决策支持,为政府制定相关科技政策提供了科学决
策的依据。针对科技统计业务的分层次安全性要求,建立了
安全保障体系。基于XML建立了跨平台数据交换机制,实现
了相关异构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该成果为国内首次实
现柔性在线科技调查、统计分析、及以数据挖掘技术支撑的
科技辅助决策支持平台。该成果自2007年7月起在浙江省科
技厅正式运行,系统工作稳定、系统可扩展性好,最终用户
反映良好。该成果能推广应用到我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及国
内其它省市的科技统计和决策支持。
该系统适合包装、广告等彩色印刷制版。该系统研
制成功对提高中国彩色印刷制版的速度和质量,发展中国彩
色印刷包装业、广告业,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档次,以增加外
汇收入,替代同类进口系统,节省外汇支出等都具有重大意
义。系统具有以下特点:跨越MAC机和PC机平台,广泛支持
国际流行印前设计软件,基于WinNt4.0操作系统;纯软件R
IP,在RIP的结构设计上,把解释与挂网分离,建立中间文
件,可以预检,保证处理结果正确;提出saveRestore的时
间戳算法,解决了算法的速度和内存消耗的矛盾;实行分块
挂网技术,挂网速度快,网点质量好,网目范围宽;具有专
色、组版、压印、零线和预检等特色功能。该系统已在两个
厂家推广应用,用户反映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工效高。一
套系统一年可增加制版产值180万元,增加利税105万元。福
建浙江等地的十家单位订购了该种系统,市场前景广阔,预
计每年可推广30套,可以增加制版产值5400万元,增加利税
3150万元。该系统技术先进,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实用性
强,工效高,与国内外同类系统相比,性能价格比优,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在建立中间文件、时间戳算法、分块挂网等
方面有所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网络身份证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网络身份证”
系统,能实现海量用户网上身份认证,解决海量用户的就诊支
付单、银行转款单、购物结算单、选举投票单的签名和加密
的世界性难题。1、政府给每位网民预先颁发网络身份证件
,实现一卡通上网身份认证。可在现有的居民身份证上嵌入
一块智能卡,或在个人手机里插入一款SD卡。在智能卡的芯
片里,写入各种密码算法(如:ASE、3DES等)、HASH算法(
如:HASH-1等)、组合密钥生成算法、密钥种子密文和安全
协议(包括:身份认证协议、数字签名协议和加密协议),
使得居民身份证具有网上身份证功能。通过规范云安全服务
的客户端安全架构、规范各种密码算法和协议,统一密钥管
理。减少客户端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降低云服务客户端系
统的维护复杂度和成本,同时,保证密钥几十年内一次一变,
不重复。从而,提高客户端认证、签名和加/解密协议的安全
等级。同时,改变网民使用不同的KEY设备认证登录不同网络
系统现状。2、由政府出资建立云安全认证平台,为各行各业
网络的应用系统,提供第三方云安全服务,即:在各国以省(
市)为单位,建立本省(市)的第三方云安全认证平台,为本
省市的网民提供第三方云安全认证服务。各个省市建立的云
安全认证平台是由工业控制计算机设备和加密卡(或加密机
)组成,在加密卡(或加密机)的芯片里,事先写入密码算法
(如:ASE、3DES等)、HASH算法(如:HASH-1等)、组合
密钥生成算法和安全协议,包括:身份认证协议、数字签名
(数据呢完整性验证)协议和加密协议,在认证平台里存储
本省市全体网民的标识、姓名和“密钥种子”密文。
标准硅片是每个硅片和集成电路生产厂商在硅片生
产过程中用于控制硅片厚度的标准样品。在生产流水线中以
标准硅片为基准,用比较测量的方法测量产品硅片的厚度。
生产厂商的标准硅片是通过计量部门校准后投入使用。随着
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厂商不断增多,标准硅片的数量呈上
升趋势。硅片和集成电路生产中涉及长度计量的有硅片的厚
度、平面度测量和集成电路标准图形。目前硅片的厚度和集
成电路标准图形的量值溯源,国内尚未解决。硅片和集成电
路生产已有几十年历史,国外标准硅片的厚度测量技术已成
熟。标准硅片具有面积大、厚度小、易碎、平整度低等特性
,校准厚度的有效单位要求为十分之一微米。目前本院尚无
合适的仪器能用于标准硅片厚度测量,国内外也无现成的设
备可供应。该项目研制的标准硅片厚度测量装置可解决标准
硅片厚度的量值溯源问题。标准硅片厚度测量装置由德国M
ahr高精度电感测微仪、花岗岩框架结构和可调红宝石球面
工作台三部分组成。其适用于直径£305mm(12inch)标准硅
片的厚度校准。对不同的直径和厚度的标准硅片,在垂直于
表面方向,实现点对点测量,校准标准硅片厚度的测量不确
定度为0.2μm。在项目实验过程中发现,由于硅片硬度与量
块硬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半导体生产商用于检测硅片产品的
仪器必须用标准硅片来溯源,而不是用量块进行溯源。因此
项目不仅可以为硅片生产厂商提供标准硅片的溯源服务,法
定技术机构还需配备一定量的的标准硅片进行仪器的溯源服
务,因此本装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不仅在我院应用
,还可推广应用到其它法定技术机构及需要标定标准硅片的
企业。因此,本装置的研制不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也将
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可取得检测收入在10万元左
右。
本项目解决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1
)存储阵列加密保护技术:需要研究密码模块如何与存储阵
列控制器、密管中心相结合,实现全线速的块级数据加密交
换。需要重点研究磁盘I/O层的数据读写及加解密技术,以及
再密管中心和磁盘列阵之间安全交互密钥的技术。(2)虚
拟机镜像加密:再基于云的IT架构下,用户的虚拟机都存放
再后端数据中心,必须加强对用户虚拟机镜像的保护,防止非
法用户或特权用户未经授权访问用户的虚拟机,虚拟机镜像
重点研究镜像文件和安全存储系统的加密和权限控制机制的
结合方式。(3)云计算环境下的密钥管理技术:在云计算
应用环境中,密钥管理的对象具有密钥种类多、密钥数量大
、应用场景复杂的特点,需重点研究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密钥
管理技术,提高密钥管理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应用性能,(4)
基于远程桌面协议的通道加密技术,对于开源的远程桌面协
议如ICA、SPICE,需研究分析其源代码,稳定如何在原有流程
中加入密钥协商和数据加密流程,对于开源的远程桌面协议
如PCoIP等,需要和厂商合作,以提供接口的方式完成相应算
法的替换。(5)本地数据加密存储技术:需要研究虚拟磁
盘加密技术,实现本地数据加密存储。
《化学驱三次采油效果评价方法》是中国石化科技
开发部下设的科研项目,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
担,研究期限为2年8个月。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
合同和设计要求圆满完成任务。除提交一份《化学驱油效果
评价规范》外,还提交50余万字研究报告一份,化学驱效果
评价软件一套。中国陆上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第二次潜力
评价结果,适合于化学驱的覆盖储量为33.4×108吨,
可增加可采储量5.1×108吨,平均提高采收率15%。但
是,不论是中国石油还是中国石化,都没有统一的化学驱油
效果评价规范,导致了最后评价结果的缺乏科学性与可对比
性。随着化学驱油现场实施规模的扩大,研究统一的化学驱
油效果评价规范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成果:①研究出了一
套适合油田化学驱项目效果评价的规范。包括评价参数统计
、评价指标、增油量评价、增加可采储量评价及经济效益评
价等内容。②提出了增油量、增加可采储量及经济效果评价
方法。在修正了目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开发阶
段增油量、增加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经济评价中提出了总
量法与增量法的使用条件与使用时机。评价方法通过胜利、
大港、河南油田多个化学驱区块、200多口井的实例验算,
结果符合实际,证明了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可靠性。③编制
了适用于化学驱油效果评价的大型《GOW调驱油藏数值模拟
》软件,软件可进行水驱、聚合物驱、深度交联调剖(地面
交联、地下交联、延迟交联、可动凝胶)的模拟计算,化学
驱机理性包括:聚合物驱、调剖时机、堵剂用量、交联反应
时间、堵剂浓度、层间矛盾、胶结物强度的影响等。同时,
软件提供了直观的油藏动态可视化显示。④编制了化学驱效
果评价整体工程软件,软件包括技术评价(增油量、增加可
采储量计算)和经济评价(总量法、增量法)。通过区块实
例运行,证明软件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具有较强的应
用性。该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孤岛、孤东和胜坨油田多个化
学驱区块效果评价,通过评价更加客视地评价出这几个区块
目前累积增油达207×104t,已提高采收率5.17%,可
增加可采储量280×104t,最终提高采收率7.0%。使油
田化学驱项目的投资开发和扩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5年1月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组织专家
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技术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
项目制定了化学驱效果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了适用于
化学驱油效果评价的软件,通过大量多个区块的推广应用,
具有较好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最后,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
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兖州煤业“互联网+”下的煤矿价值链成本管控体
系项目通过对兖州煤业实际情况出发,应用价值链分析和成
本管控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了企业内部价值链和每个价值链
节点上的目标成本,并结合“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对价值
链上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降低
了企业成本。1.通过对煤矿企业内部价值链重整和分析,确
定价值链节点上的成本因素,构建从开拓、掘进、安装、回
采、回撤、通风、运输、提升等节点的价值链体系,从而降
低成本,促进利润最大化。2.运用价值链原理优化兖州煤业
业务流程。兖州煤业传统的业务流程是分散式、传统、彼此
联系不紧密的业务流程,甚至有些流程节点之间是相互割裂
的。通过价值链成本管控理论的分析和应用,对兖州煤业的
生产、经营流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重新划分各个生产环节
的价值节点,并运用诸如ABC等成本分析方法对成本费用进行
确认和计量。3.运用成本分析为兖州煤业制定目标成本。兖
州煤业应用价值链分析对成本进行重新规划,即应用成本分
析方法制定一个”目标成本”,继而以该目标成本为标尺,衡
量每个价值节点的成本控制执行效率。4.将价值链节点的每
个区队、班组、个人进行价值核算与评价,构建基于价值链
的成本管控体系。兖州煤业通过价值链成本管控体系的建立
,在企业内部进行价值链节点的划分,并对各节点进行成本动
因分析,找出成本消耗高点进行改进。通过对兖州煤业相关
单位的班组实时进行材料、电力、人力等成本进行监控,并
对不同班组间的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充分激发
各班组节约降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优化生产资源
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提升经济效益。5
.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建立兖州煤业精细化管理体系和标
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体系包括精细化定额体系,精细
化价格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工资标准、管理标准、技
术标准。6.实现了”互联网+“下的煤矿价值链成本管控信
息平台的构建,利用互联网实现国内和国外的企业信息共享
。兖州煤业通过采用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等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了兖州煤业价值链成本管控平台,使
得优化后的企业生产流程、目标成本、精细化定额等得以落
地,减少人为干预。7.引入移动APP技术,实现个人价值核算
的移动化管理。“互联网+”下的煤矿价值链成本管控信息
平台首次使用AndroidSDK技术、Flex技术、ActionScript技
术等移动APP关键技术,实现了企业员工的移动考勤、班长移
动打分、个人移动查询管理等功能,帮助员工随时随地的处
理各项工作事务和获取个人工资相关信息。兖州煤业“互联
网+”下的煤矿价值链成本管控体系项目,解决了企业生产成
本高、生产流程衔接不畅、经营管理环节随意性过强、资源
利用率低等企业难题,激发各班组节约降耗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从而实现优化生产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
生产率。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于在其他
煤矿企业和非煤企业推广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海量数据检索系统可对大数据进行快速检索和分析
,定位相关信息并进一步关联数据挖掘计算,可用于商业智能
、日志分析、搜索引擎等领域。该系统依托我公司自主研发
的Datathinker大数据系统,开发针对企业的海量数据的快速
检索技术。我们产品的关键技术包含大规模分布式内存系统
软件、大数据检索算法以及针对快速检索算法的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应用系统的软件模块,以通用、高性能、
接口丰富的技术体系支撑各类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应用。该
系统基于DataThinker技术实现一个通用全文搜索引擎,可以
在秒级时间内完成对TB级及以上的数据搜索。它的特点如下
:高性能、高性价比:引擎所需硬件平台兼容性广,在PC服
务器上即可获得较高性能,性价比高内存中大数据处理:大
数据系统可将数十TB数据全部载入内存处理,达到极高运算
处理速度。大数据系搜索引擎搜索400GB数据所需时间仅需
7s,而用传统文件搜索工具需要耗时200-300s功能强大、定
制灵活:既能处理离线检索,也能支持实时查询,既可通过传
统字符串匹配搜索,也能支持复杂匹配逻辑运算。整个体系
可通过灵活的接口进行深度开发,支持各类应用。良好的系
统扩展性能:D-thinker系统使得大数据系搜索引擎扩展变
得十分容易,系统可自然扩展至上百个节点。相比较传统的
数据业务提供商IBM或者Oracle的产品,在同样的可靠性指标
下,基于我们技术的产品会有一到两个数量级的性价比优势
。有别于现在流行的基于Hadoop、Spark、RamCloud的大数
据检索技术,我们的技术高度优化内存计算技术,并和存储层
结合更紧密,形成巨大性能优势。该技术为国外大数据技术
创新前沿领域,对于科技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通过灯诱法掌握了辰山植物园灯下害虫资源,完成
辰山植物园灯诱害虫的调查及种类鉴定,共涉及13目92科34
1种灯诱昆虫。明确灯诱昆虫的优势种,平均优势度超过0.0
020的昆虫共18种。完成优势害虫淡剑贪夜蛾、早熟禾拟茎
草和斜纹夜蛾随时间变化而不同的动态变化曲线绘制。掌握
3种不同植物配置的试验区诱集到的昆虫多样性指数,掌握淡
剑贪夜蛾的种群动态、气象因子对其成虫发生量的影响,发
现月平均温度与淡剑夜蛾成虫量的关系极显著,在草坪修剪
、杀虫灯灯诱及药剂喷施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建议。摸清
家底,汇集近年来辰山植物园的病虫害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监
测和防控两大方面提出合理建议,明确了防控关键技术。编
制《上海地区灯诱昆虫名录》、《上海公园绿地常见灯下昆
虫图册》,为植保人员在昆虫识别和监测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
本项目技术已经取得国家发明专利,项目产品由安
装在机架上的振动送料盘、传动机构、定位机构、组装机械
手、注脂机构、预紧力检测机构、导通检测机构、视觉检测
系统组成,具有十三个工位,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生产线工作的
触摸式的控制面板。这种接线开关的全自动装配生产线采用
机械设备代替传统手工组装开关,实现接线开关的自动化装
配和检测,设备的设计生产速率可达20件/分钟,为人工组装
速度的5倍,设备的运行效率大于等于95%,组装的产品合格率
大于等于98%,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适用
于接线开关的大批量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该项
目产品至今已经为我司创造110万销售额,创利税24万元,净
利润12.10万元。项目适应目前社会对自动化机械的扶持政
策,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
题。为江门市地方产业发展自动化装备,提高企业竞争力了
作出较大的作用。这种接线开关的全自动装配生产线采用机
械设备代替传统手工组装开关,实现接线开关的自动化装配
和检测,设备的设计生产速率可达20件/分钟,为人工组装速
度的5倍,设备的运行效率大于等于95%,组装的产品合格率大
于等于98%,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适用于
接线开关的大批量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项目
已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称:一种接线开关的全自动
装配生产线,专利号:201210050620.7,证书号:1456491
一、项目内容不良贷款转让系统是在银保监会指导
下,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运营
管理,用于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贷款转让的全国性平台,为市场
提供资产信息登记、项目挂牌、资产交易、信息披露全流程
线上服务,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的资产转让需求,切实提升交
易效率;并为监管部门提供监测统计等服务,规范资产交易行
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二、项目技术特点系统使用中债企
业架构方法论规划设计,将企业战略与业务架构落地实现信
息系统建设,通过时钟同步、竞价时序视图、竞价匿名化等
方式有效支持系统实时竞价,同时依托于SOA架构,通过ESB企
业服务总线的服务组件注册,标准化服务接口实现,完成系统
服务的对外发布,将前端渠道统一接入与业务服务进行了高
效整合,并实现了业务服务的综合治理与智能路由。采用自
主研发的Client+Browser客户端,在用户交互性、系统安全
性、客户端兼容性、系统开发高效性等方面具备良好效能。
系统依据安全定级标准和对应的应用和数据安全需求,设计
全面、有效的信息安全架构,从而满足系统安全等级要求,有
效解决访问控制、数据安全、身份鉴别、安全审计、操作抗
抵赖、资源控制等多类安全问题。三、项目自主知识产权情
况不良贷款转让系统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自主
设计开发,包括业务模式、标准流程、规则协议、通用系统
、数据标准在内,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四、推广应用情
况2021年1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
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对公不良
贷款单户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业务正式开展。
截至2021年9月10日,已完成全国30多个省份主要业务参与机
构的账户开立,共计474个账户(总部及一级分支机构),包
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3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3家金融资产投资公
司。通过不良贷款转让系统共完成121单项目挂牌,累计成交
80单、对应不良贷款3417笔、未偿本金总额423,954.30万元
,转让价格合计300,088.28万元,平均折扣率约55.46%。
《藏语语料库切分标注规范-词语分类体系及标记
集》是国家语委科研项目《藏语语料库切分标注规范及其辅
助工具研究》的子项目,项目编号:MZ05-118,项目起止时间
:2005年9月-2007年10月,成果是形式为研究报告。该研究
报告提出了词语的分类的标准可划分为三种:形态标准、意
义标准和语法功能分布标准。藏语的黏着性特点,单纯地使
用任何一种方法来进行藏语词语的分类很难得到最佳的分类
体系,由于藏语具有格助词表征词与词之间的明显的形式特
征,动词又保留着形态变化的基本特征,而格助词、形容词等
具有广义上的形态变化特征,因此利用格关系(功能)与形
态特征进行藏语词语的分类应该是一种既符合藏文自身特征
又可以被计算机自动处理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藏语词语分
类体系的构建上,采用先分虚实,再确定大类,在大类的基础
上分出小类,然后根据需要分出不同深度的子类。为了便于
计算机自动分析和处理,我们重点考虑以下四点:一是划分
出来的兼类词尽可能的少,二是有利于句法分析,三是便于操
作,四是于藏语传统语法保持最大的一致,根据这四点考虑,
结合藏语信息处理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采用了以语法功能
分布为主,形态变化为辅的分类标准,依据这一标准对藏语词
类进行了归类,并在藏语自动分词系统和汉藏机器翻译系统
中得到了部分应用。在大类的的划分上一是与传统藏语语法
分类体系保持衔接,二是在大类的基础上依据分类标准建立
划分基本类的可操作的判别准则。本项目主要完成了以下两
方面的成果:①提出了藏语词语分类规范;②确定了藏语词语
分类标记集;我课题组研究的《藏语语料库切分标注规范-
词语分类体系及标记集》为藏文字频、词频统计,词典编篡
,藏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词性标注和属性研究,藏语语法语
义研究等奠定了基础,特别为汉藏翻译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
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为制定国际藏文切分标准提供了参考依
据,从而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湖北是中国香菇栽培大省,产量约占全国30%。作为
香菇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香菇多糖(Lentinan,LNT)
临床广泛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
量。LNT应用对香菇产业发展及提升至关重要,然而LNT在生
产及临床应用中依然存在诸多难题:①提取纯化工艺繁琐,成
本高,成品价格较贵;②直接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未深入研究,限
制其临床拓展应用;③药代动力学信息缺乏,临床用药不规范
;④肿瘤部位有效浓度低,缺乏高效递送系统以提高疗效。为
攻克以上难题,本项目依托湖北省重大疾病精准用药临床医
学研究中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多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历
经14年,从理论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
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首创毒性小、产率高的绿色高效LNT提
取工艺并解析其结构:①创新运用残渣稀碱提取技术,获得五
种均一分子量的LNT,纯度均达到95%以上,操作简单、不含有
害有机试剂,LNT产率提高5.3倍,大幅降低成本;②阐明LNT的
结构和构效关系,为筛选较高抗肿瘤活性LNT及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2.率先发现LNT直接抗肿瘤作用及机制:①首次证
实LNT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内源性凋亡和死亡性自噬,发挥直接
抗多种实体瘤作用(肿瘤抑制率达到50.6-59.1%);②LNT与
奥沙利铂联用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抑制率提高37%)。以
上研究结果为LNT作为直接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提供了依
据。3.首次建立LNT示踪技术精准揭示其体内吸收代谢:①创
新采用核素锝(99mTc)和水溶性荧光素5-DTAF标记LNT,创
建LNT体内定性定量精准检测方法,获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510381731.X)并成功转让,为中药大分子提取产业
链升级提供技术支撑;②首次证实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和巨胞
饮是LNT口服吸收进入血液的途径之一,为口服制剂开发提供
依据;③传统理论认为多糖在体内不能代谢,本项目首次发现
LNT可以通过肝药酶(CYP2D,CYP2C和环氧化物水解酶)在肝
脏代谢,规范LNT的临床使用剂量和频率。4.首创LNT肿瘤局
部缓释递送系统:①首次采用冻干法制备香菇多糖/壳聚糖复
合物(LNT/CS);②利用自主研发近红外荧光探针,证实LNT/
CS局部给药具有显著的长效缓释作用;③首次证实LNT/CS通过
抑制肿瘤干细胞抑制乳腺癌术后原位复发。本项目发表学术
论文153篇,SCI收录88篇,TOP期刊论文41篇,JCR一区论文62
篇,总影响因子416.531,SCI他引1260次。申请发明专利9项
,授权3项,其中1项授权发明专利成功向企业转化。项目培养
博士生29名,硕士生51名,及全国85家医院的926名临床药师
。鉴于项目负责人在多糖和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的贡献,项目
第一完成人担任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主编等。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5家制药企业和12家大型三
甲医院推广应用,开拓了LNT的抗肿瘤临床应用,极大推动了
上游香菇产业链的发展,助力湖北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基于全球缝制设备市场需求的引导,针对工业缝纫
机管理上的效率和平衡问题,采用物联技术是目前全球缝制
设备行业的主要技术创新制高点和主要技术创新趋向。该项
技术将加快标准公司高效智能缝制设备的研发进程,提高国
产缝制设备的国际竞争力,节能、环保,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与“绿色”设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进一步提高。1
、科学技术领域:标准智能生产管理系统(T-IMMS标准智云
)针对传统缝制生产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
术建设智慧生产体系,实现缝制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2、技术内容:为设备加装定制的无线传输模块,使用
统一的通讯协议通过定制网关将设备数据发送至云端进行存
储、清洗、分析和应用。(1)、生产线上每个工位安装智
能工位屏,管理人员通过MES软件获得生产订单并进行生产排
产,然后由MES统一调度各个生产部门并将相关任务推送至智
能工位屏;(2)、生产线上安装液晶显示屏,现场操作和管
理人员都可以通过产线看板,第一时间了解目前产线的生产
进度和作业状况,以及产出和不良等信息;(3)、公司领导
、生产主管可通过办公室电脑、手机APP、指挥中心液晶屏
等方式实时了解订单进度、车间进度、质量情况等;(4)、
使用物联网技术加装危险工具监测传感装置,实时管控工具
使用状态(主要针对监狱工厂应用);(5)、通过实时产量
统计对每个操作工进行劳动产能监控,并集成现场监控摄像
当有操作工产能出现告警时进行放大抓拍,管理人员可以第
一时间通过现场液晶屏发现问题;同时智能工位屏提供指纹
点名功能减少管理人员点名的工作量(主要针对监狱工厂应
用);(6)、通过对设备的升级改造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数
据,并通过自建的无线工业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存储
,并有效的利用设备运行数据进行自动的产量统计;(7)、
通过质量检查智能终端,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各个质检环节的
检测结果。3、系统架构: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业务能
力层和应用层构成,通过智能交互网络将用户所有设备互联
互通,实时采集数据,通过云计算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工厂的
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和智能决策。1)、具有能够上网的工业
缝纫机(GC6920/GC6930A系列产品)。2)、将能够上网的机
器组合在一起(组网),与互联网(云)接通,实现数据的上
传和下载。3)、在T-IMMS标准智云系统软件下进行运行。T
-IMMS标准智云是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智能生产管理系
统,2017年底开始在市场推广、销售,相关智能缝纫机已实现
批量制造,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与管理系统进入市场后
受到服装企业的欢迎,给予较高的评价,市场前景良好。截止
2020年12月统计:实现销售收入479万元,利润57万元。
截至2015年底,新疆林果业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46.
67万hm2,已形成了四大林果种植基地,完成了基地建设扩张
的任务,实现了“以量取胜”的发展阶段,现应解决林果“以
质取胜”的难题。本项目在对新疆特色林果主产区-喀什地
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等地的林果质量现状
进行调研,分别从农户、批发零售商、企业、消费者和政府
的角度,调查汇总各主体其对林果质量的内在要求和目前存
在的问题;通过对疆外主要林果产区林果质量标准、法规、
技术规程等质量相关监管、保障措施等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和
归整,找出疆内林果质量及相应保障措施存在的差距,提出新
疆特色林果质量控制发展的研究框架;统计林果主产区农户
、批发零售商、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对林果质量的内在要求
,分析五大主体对林果产品质量控制的权重,政府、农户、企
业或合作社、行业协会、批发零售商、消费者的权重分别为
0.4、0.2、0.2、0.1、0.1,从理论角度划分其相应的权力和
义务,政府的责任:(1)严格执行规划,长期(50年)不变
;(2)果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3)品牌维权;(4)建立
销售渠道,引导订单农业;(5)对果农进行先进技术(栽培
和农机)的培训和推广;(6)对普通消费者进行无公害、绿
色、有机果品科普宣传;农户的责任:(1)水肥管理;(2)
修剪技术;(3)病虫害防治;(4)采摘技术;(5)短途运输
;企业或合作社、行业协会的责任:(1)确保加工、贮藏保
鲜方面的质量安全问题(护色剂、防腐剂、保鲜剂等的添加
和使用);(2)QS和GMP的建立;(3)质量追溯技术的推广
应用;(4)本行业权益的维护;批发零售商的责任:(1)保
障保鲜和加工过程林果产品的质量安全(护色、漂白、熏硫
、涂蜡等措施);(2)贮运包装的规范;消费者的责任:(
1)真实、客观的评价;(2)了解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
的差异。确定出影响作用最大的主体因素是政府;最后通过
五大主体对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质量控制贡献程度及权责的划
分,提出能够帮助和促进新疆特色林果质量朝向健康发展的
建设性建议是:1、建立新疆特优果品的“身份证”制度,实
施标识管理;2、加快引导认证体系建设,实施强制性认证;3
、制定与完善果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
体系;4、制定果品农残速测的技术标准和限量指标。为新疆
林果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邻域相似性及双窗口滤波的
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属于SAR图像变化检测领域。该方法
的实现过程为:首先,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两幅SAR图像进
行几何校正和配准;其次,运用邻域相似性构造差异影像图,
再运用双窗口滤波对差异影像图进行处理;最后,利用Ostu阈
值方法对滤波后的差异影像图进行阈值处理,得到变化检测
结果图。本发明通过邻域相似性及双窗口滤波的变化检测方
法,解决了SAR图像变化检测的差异图构造受SAR图像斑点噪
声影响严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变化检测的精度。
现代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发电厂与
变电站的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关系到发电、输电和配电三方
利益。现场高压计量装置由CT、PT、二次回路和表计四部分
组成。在计量过程中,互感器把高电压和大电流按比例送到
电能表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上,电能表引算出二次侧的电能
后,再乘上比例系数得出一次侧的电能数值。离线的实验室
互感器误差校验难以满足电力系统迅速发展的需求。为及时
准确地监测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情况,迫切需要采取新的切
实可行的检测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的方法,计量用互感器在线
监测系统应运而生。计量用互感器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和吸收
了计算机、传感器、通信和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智能诊
断等技术的最新成果,可以促进计量设备检定工作从传统方
法向优化决策方向转变,实现计量设备的状态监测和基于状
态的优化检修方案,减少停电试验工作量和维护费用,提高
系统供电可靠性,提高设备维护效率。采用互感器在线监测
技术还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减少突发性事故损失等。互
感器在线监测应是今后计量检定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
在线监测系统大体有三种模式:集中式在线监测系统、分区
集中的模拟总线在线监测系统、分布式的数字化在线监测系
统。本系统就采用了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由安装在变电
站内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控制室内的站内主控系统构成
。站内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对模拟信号实现就地的数字化处
理,再通过现场总线将数字化的模拟信号传送到控制室主控
机,主控机同时还能实现测量的同步控制以及测量参数等的
控制。分布式数字化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模拟信号长距离传
输易受干扰、同步测量和减少现场工程量的问题。该系统能
对各监测设备进行实时自动监测;能对被监测设备的测量数
据进行智能统计;能正确反映所监测设备的各种状态参数、
数据;系统具有WEB浏览功能,局内相关部门计算机可通过
网络查询设备运行数据;其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项目根据油脂营养学最新理论和藏医理论,依托核
心专利技术,综合开发西藏地区食用植物油脂资源,将多种油
脂调和在一起,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脂肪酸配比、具有不
同营养功效的食用油脂,如高油酸型油脂、高亚油酸型油脂
、含a或r-亚麻酸型油脂、富含维生素E型油脂等,从而调节
人体血脂、改善记忆力、提高人们健康水平。项目将藏油5
号双低油菜籽、野生山核桃和月见草中的有效成分按比例调
制,生产具有调节人体血脂功能的保健食用油脂,年产量达到
100万公斤,主要功效成分r亚麻酸达3.9~4.8mg/100g。项目
有效促进了农牧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牧民种植油菜
籽的积极性,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促进了西藏特色农业经济
的跨越式发展。
本平台是企业自主研发的一套知识产权云政策信息
管理及咨询服务平台。最新的政策数据信息周周更新,可以
快速进行高效、精确的查询、筛选有价值的政策信息。同时
提供在线答疑、政策匹配、政策申报等服务功能,提供一站
式政策信息解决办法。平台界面设计简洁大方,占用系统资
源少,极其方便灵活的操作将使您用来得心应手。1.一站接
入您企业服务热线:IP语音网关、集成呼叫中心。2.智能机
器人客服,搞定85%问题咨询。3.远程协助、轻松应对技术疑
难问题:不限于客服与客户之间,也适用于二线专家对一线
工程师提供支持。
智能工业自动化制造装备系统是针对智能工业中的
自动加工问题而精心设计的系统,其主要功能为设备管理、
加工管理、控制管理、参数管理、系统设置,其特点:能建
立高效,反应迅速的软件;完善管理,系统稳定可靠,数据自动
备份,保障数据万无一失;用户权限控制严密,有效防止越权
操作;界面美观,简洁易用,贯穿管理概念,令你思路清晰;有
效并且快捷的解决了加工效率的问题,还快速的完成了工作
任务。在桌面上双击智能工业自动化制造装备系统的图标就
会出现以下的界面,这时候就会弹出了用户登录的界面,从这
个界面中可以到有用户名和密码需要输入,输入完成之后点
击登入按钮。而且必须在用户名与密码同时输入正确的情况
下才能通过认证登录成功,账号和密码必须有正确才可以登
录该软件进行使用操作,如果不能正确登录该软件,将无法正
常使用该软件,在登录软件后,直接进入系统主界面,系主界
面包含多个核心功能,但是在第一次加载系统的时候系统会
加载数据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待加载完成后就会成功进入
系统.界面美观,简洁易用,贯穿管理概念,令你思路清晰;有
效并且快捷的解决了加工效率的问题,还快速的完成了工作
任务。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工管理进行加工管理的操作。操
作人员在该操作界面上选择加工速度进入相应的操作界面进
行设置操作。在界面上根据需要输入功能进行处理操作。系
统稳定可靠,数据自动备份,保障数据万无一失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远程LED显示屏监控系统
(2)远程LED显示屏控制发布系统(3)LED显示屏图片特效
处理方法(4)新型LED显示屏(5)新型LED显示屏的控制卡
(6)项目产品专用多点温度测试仪(7)产品亮度、可视角
、寿命、通讯方式等考虑(8)项目产品结构设计、外观设
计(9)产品防静电、抗辐射、散热等方面考虑(10)产品
安装、维护方面考虑(11)系统发布信息、播放内容、接口
设计等
中国农情遥感监测技术是在“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
统”的建设、运行、发展和升级、改造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成熟的监测技术。研究过程中,于2001年和2003年先后得到
国家863计划的支持,此前还得到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发改委
的资助,中国农情遥感监测技术包括作物长势、作物旱情、
主要作物产量、粮食产量、作物时空结构和粮食供需平衡预
警等六个侧面的技术。作物长势监测从实时监测和过程监测
两个侧面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与参考年份对比
监测的作物长势好坏。过程监测从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与参考年份的对比分析各监测区作物生长状况。旱情的监测
是利用遥感卫星数据计算各种对作物干旱具有指示意义的指
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作物旱情评估模型,通过综合分析和
连续监测预测和估计旱情发展。主要作物产量预测分为种植
面积估算和单产预测两个方面。种植面积的估算,主要通过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整群抽样监测作物种植成数,利
用地面调查获得作物分类成数,最后用耕地面积与种植成数
和分类成数相乘得到作物种植面积及变幅。作物单产预测通
过建立农业气象模型、遥感模型和生物量模型,估算作物单
产。粮食产量估算主要通过估算粮食单产和粮食作物种植面
积的变幅来完成。单产变幅根据遥感参数估算,种植面积变
幅主要通过地面调查得到。作物时空结构监测包括种植结构
调查和复种指数监测。种植结构调查是在样条采样框架下,
利用GVG农情采样系统地面调查得到;复种指数监测通过构
建时间序列农情遥感参数过程,通过计算各个像元的参数曲
线峰频得到。粮食平衡预测预警则以遥感估产信息为核心,
通过搜集区域粮食供需的其它辅助信息,分析全国粮食供应
区、消费区及平衡区的粮食供需平衡差异。目前该技术已经
成功用于“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经过6年来的地面验
证和检验,种植面积估算精度可达到96%,单产预测精度提
高95%以上,监测信息为中办、国办、国家减灾中心、统计
局、发改委、粮食局等十几个部委等20多个部委提供服务。
主要研究(推广)内容:1、高效生态桑园建设:
一是重点推广桑-菜(薯)的桑园间作模式,提高桑园的综
合利用率。二是进行优良桑品种的创新试验示范,建立具有
多个国内外优良桑品种的桑树品种对比园。2、生态蚕业模
式建设:重点进行循环经济模式探讨及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研
究,推广桑(蚕)-枝(菇)-粪(汽)为主的生态蚕业模
式,进行桑枝生产实用菌、蚕粪生产沼气的研究和推广,提
高蚕桑综合利用水平。3、蚕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大力推
广该区形成的“六化五配套”技术,重点进行小蚕全程育、
室外大棚养蚕、方格簇自动上簇等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提高蚕业生产水平。该技术内容已作为国家采用在全国推广
。
朝阳即时天气显示报警平台采用java软件编程,(
1)研究调用数据库的方法,统计数据库中的数据,编程导入
平台。(2)研究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的用法,应用photos
hop等绘图软件绘制图标和地图。(3)以图标的方式显示各
种气象要素,用不同的图标显示不同的气象要素,用不同的颜
色显示不同等级。编程将图标显示在地图上,并且图标随着
数据的更新而更新。(4)设定报警临界值。温度、风速和
降水等气象要素达到一定数值时自动报警。(5)平台编制
成分界面显示形式,并且编制成各界面自动切换循环显示形
式。(6)当鼠标移动到图标上时,显示该站点气象要素的具
体数值。(7)将各县分屏显示在平台界面上,这样既避免因
站点过多导致图标重叠,也方便各县市区预警预报人员应用
平台查看本县市区的天气状况。朝阳即时天气显示报警平台
共分为七个显示界面,其中包括朝阳县龙城区双塔区显示界
面、喀左县显示界面、北票市显示界面、凌源市显示界面、
建平县显示界面、朝阳全区显示界面和降水综合显示界面。
(8)朝阳即时天气显示报警平台增加了降水量综合显示的
平台界面,在这个平台界面上分别显示了1小时、3小时、6小
时和12小时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量从大到小排序并且实时更
新显示。(9)该平台自动生成一个文档,在这个文档中显示
导入平台的全部数据和数据的入库时间时间。可以通过查看
这个文档自动站数据的入库时间来检测数据是否实时更新,
从而可以提醒工作人员查看数据不更新的原因,是网络故障
还是自动站故障。
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
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作出了精
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行
动”的决策部署,要求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
范围,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
报销标准,保障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医治,实现“医疗救助脱困
一批”的目标。为保障贫困人口因病住院治疗能够享受到特
定的新农合费用减免政策和即时结算服务管理,必须在全市
统一的新农合费用结算系统中增加贫困人口结算功能模块,
配备相应的支撑设备,实现与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资源共享
、无缝对接。实现贫困对象住院就医后的医疗补偿即时结算
功能,提高医疗救助补偿的效率,为贫困对象提高方便快捷的
医疗救助服务。实现新农合管理部门对于贫困对象的信息化
管理功能,包括档案信息管理、医疗费用监管,医疗救助补偿
经费支出统计分析,能够有效的掌握和监管贫困对象的医疗
费用信息,更好的服务于民,更好的为宏观决策服务,促进管
理业务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集成化。利用定点医疗机构现有
信息系统设备,实现基本医疗补偿即时结算功能同时,将贫困
人口住院治疗费用及接口单位的费用信息实时上传,与本系
统实现数据共享。对于各种业务数据的统计工作,做到了实
时统计,全部工作由系统平台自动上传汇总完成,实现了数据
统计无差错、高效率。查询统计结果可以直接输出到打印机
,也可以生成多种类型电子文档及数据分析图上报各级部门
。该系统设计为新农合管理系统获取贫困人口数据管理系统
的名册后,纳入参保人员医疗救助审核列表中,不在列表的人
员不能享受特定的补偿待遇。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贫困人口信息管理:贫困人口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名册在农合
系统上查询添加修改删除贫困人口档案;贫困人口住院补偿
:可以根据证号、卡号、身份证等条件检索出贫困人员信息
并进行即时结算,在原有的农合补偿基础上加上扶贫增加的
比例,减少贫困人员负担;贫困人口补偿查询:可以根据证号
、卡号、身份证等条件检索出贫困人员补偿信息进行核对,
可查看和打印贫困人员诊疗明细信息等;贫困人口统计报表
:可以根据证号、卡号、身份证、补偿机构等条件检索出贫
困人员补偿信息汇总信息,监管贫困对象的医疗费用信息
基于DSP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首先针对采集
到的图像的Y分量通过帧间差分和背景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建
立背景模型,然后检测出前景运动目标,接着通过前景运动目
标初始化目标模板,再对目标模板和待跟踪视频图像分别进
行两次金字塔降采样,降低目标模板和待跟踪视频图像的分
辨率。在顶层金字塔上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跟踪目标进行
粗定位,在中间层和底层金字塔上采用钻石搜索的方法对跟
踪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在目标跟踪的过程中目标模板随运动
目标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实现对目标的实时连续性跟踪。
依托现有红外线检测车,在检测车的4个模拟轴上安
装具有声音播放功能的声音播放器,通过专用的音频电缆与
车体内的声音效果器和声音功放器连接,主控管理机通过专
用声卡与声音效果器等设备连接,向被检测的TADS地面探测
设备发送不同频率的标准声音信号和模拟轴承故障声音。软
件可以实现TADS地面探测站的选择、固定频率和模拟轴承故
障声音选择、声音自动播放、检测数据判别、声音通道监控
等功能,并对探测站采集到的过车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来
评判被检测的TADS地面探测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一、任务来源:自选、湖北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二、应用领域为铁轨、路基、桥梁、隧道等各类基础设施的
安全监测。技术原理为通过使用高性能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
感技术和高精度光纤陀螺惯阻轨迹测量技术,研发出针对岩
土体滑动、路基沉降、结构变形等典型结构损伤的连续分布
式监测方法,并将方法转化为高水平检测装置,构建出一套性
能卓越的安全监测系统。三、性能指标:系统的传感距离可
达100km,测点数量可达50万个,具备多参量感知能力,特别是
连续变形测量精度达到了1mm/500m,超越了行业最高的0级标
准(3mm/300m),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四、与国内外同类技
术比较1)本项目的长距离监测系统成果能识别光纤在局部1
m小范围的异常状态的变化,传感距离大幅达到100km超长传
感距离。2)本项目的高空间分辨率监测系统成果在保持5km
较长传感距离,同时具备5cm高空间分辨率和1cm的超密集监
测点。3)本项目研制的轨道连续变形高精度轨迹测量车的测
量精度达到了1mm/500m,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测量速度3km/h
,是常规仪器的数十倍。五、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本
项目采用高性能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运用差分脉冲
对布里渊时域分析解调方法,实现了对监测区域的大范围、
覆盖式、精细化监测。(2)将光纤惯导技术转化为地面铁
路轨道高精度连续变形测量技术,并优化了光纤惯导+多路里
程计+定位定向组合导航方法。连续变形测量精度达到了1m
m/500m,超越了行业最高的0级标准(3mm/300m),处于国际
领先水平。六、经济效益:2017-2019年签订销售和服务合
同4682.5万元。三年合计新增利润1001.92万元。社会效益
:本项目成果已经在铁轨、路基、桥梁、隧道等各类基础设
施的安全监测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形成了一整套覆盖轨
道交通系统全要素的结构安全监测示范工程。七、轨道交通
基础设施大范围分布式光纤传感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突出的长
距离、高密度、全覆盖式监测优势,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
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手段。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
施的维护和加固作业将呈井喷式增长,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本项目深度契合基础设施智慧化和物联网化的发展需求,应
用前景十分广阔。
生物电导纳技术是近二十多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
的人体器官无创检测领域的前沿技术。生物电导纳是指生物
体通过微弱高频交流电信号的能力,生物体通过高频交流电
信号能力大,其导纳就大,通过交流电信号能力小,导纳就
小。人体不同组织的生物电导纳是不同的。医学导纳检测技
术就是根据该理论,利用高频率低电流的微弱信号,通过人
体各组织时所产生的不同导纳波形及导纳微分环和导纳频谱
,并以现代计算机为平台,结合生物电子与医学为一体的无
创检测技术。导纳微分图(dy/dt)是将导纳图(△y)对时
间求一阶导数,即可形成导纳一阶导数图,即导纳微分图(
dy/dt)。导纳微分图的纵轴代表导纳的变化快慢,可用以反
映血管容积变化的快慢,例如血管的扩张或收缩时容积变化
的快慢。导纳微分环(ADL)是将导纳图(△y)与导纳微分图(d
y/dt)合成而来,即由计算机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将△y输
入y轴,将dy/dt输入x轴,即可合成导纳微分环(ADL)。大
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导纳微分环的形态、分相面
积的变化,与人体器官血管的状态变化、血管的血流量变化
、心脏的泵功能、舒张功能以及冠状动脉血流方面有密切的
内在联系和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导纳微分环的合成、分
相、生理意义及临床应用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导纳式胃动力自动检测仪(胃导纳仪)是针对消化系统疾病
中有60%属功能性病变,但目前又无功能性诊断设备的情况
下,导纳式胃动力检测仪填补了胃肠系统功能性诊断设备的
空白,该设备在诊断胃肠功能如胃动节律(胃动过缓、胃动
过速、胃律紊乱)、胃动能量(强、弱)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亦应用于各种疗法在治疗胃动力紊乱中的疗效判定(
特别在胃动力药、中药在解决胃动力紊乱的效果鉴定)。通
过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及全国各大
医院的临床试验及应用,证明其对胃动力功能状况和区域血
流量的判定均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胃疾病的早期预
防、治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收集整理大量调查、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
信息系统技术,完成了四川宏观尺度的林业生态保护与产业
发展格局构建,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四川不同地貌单
元林地功能判定模型。1、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地理叠加
分析方法,对四川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
、石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敏感性(水土流失、沙
化、石漠化、生物生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水源
涵养、土壤保持、土地退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产
加工企业空间布局(空间位置、资源供应范围)、县级林地
生产潜力(现实生产力、期望生产力)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
综合定量研究,构建了四川林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格局。
2、建立了坡度、海拔、沙荒程度、石漠化程度、植被盖度
、林木权属、区位类型的不同地貌单元林地功能判定模型。
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实际
工作中,为省级合理确定两类林的面积数量比例、区域布局
提供了决策依据,并以此为基础理论编制了《四川省森林分
类区划界定操作细则》,举办培训班2次,累计培训业务人
员1500人次。2007~2008年,我省176个县级森林分类区划
单位应用研究成果指导并支撑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应
用前景:在宏观尺度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四川不同地貌区域生
态环境脆弱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重要性的区域面积数
量和空间分布,为林业政策制定、区域宏观规划、林业产业
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在微观尺度为林业经营单位
提供林地功能判定技术支撑,为合理制定经营方案提供了技
术工具。成果应用能用于林业与生态相关的部门,成果具有
很大的推广价值,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确定了花蕾大小分级标准,筛选出不同大中小花蕾
适用的的消毒指标,使辣椒小孢子培养污染率降低10%以上。
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筛选出了不同材料适宜的热激温
度及处理时间、碳源、激素配比,有效地提高了胚状体诱导
率。项目实施过程中共获得辣椒小孢子胚1358个,小孢子胚
的平均成苗率为54.7%,获得小孢子苗776株,创新辣椒双单倍
体资源材料143份。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登记辣椒
品种1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3篇,在项目基础上
获2项省院级项目立项与资助。
东阿阿胶阿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过大量实验,成
功研发了环保型无水银体温计,其温度载体是采用镓铟锡的
液体合金代替常用的水银,通过调整成分组成和比例,加入了
熔点为-12.63℃的Na-K液体合金和少量的金属Li,明显提高
了液体合金的低温稳定性;还创新设计出一种可靠的无水银
体温计新型缩颈结构,以适应液体合金温度载体的内聚力和
黏附力,既有利于液体合金随温度变化上下流动,又保证了其
止回功能。本项目产品无毒环保,可替代传统的含汞玻璃体
温计,广泛应用于日常医疗保健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的智能保安机器人系统可以成功实现:机器人
本体的实时避障,同时机器人上的动态视觉系统对可以自由
走动、转身的特定人的稳定、实时跟踪。我们的技术赢得国
家科技部863(2006AA04Z217)和国家基金委(60675039)的
资助,发表了一系列国际期刊文章。并于2007年5月被中央
台新闻联播报道。应用领域智能保安机器人是当前机器人研
究的一个热点。它可以最大程度地代替保安的工作,也可以
提供比定点系统更好、更有效的监控效果;它的技术在智能
交通和军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基于动
态品平台的主动视觉模块在智能交通、自主工业机器人方面
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技术:本项目关键技术如下:(1)提出一种
基于楼宇分项计量的负荷削减量实时采集计算方法,通过实
时采集交互终端所控制调节的支路负荷,得到功率调节值,再
经“逐项累加”得到总的负荷削减量。(2)提出一种基于
数据挖掘和BP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园区终端用户能源需求动
态预测技术,首先对负荷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其次用模
糊聚类分析对历史负荷数据聚类,最后使用BP神经网络对负
荷进行预测。(3)提出一种融合需求侧响应的分布式能源
系统能量优化调控方法,将用户侧电冷热转换装置纳入到分
布式能源系统的调控过程之中,以系统综合调控成本最小为
目标,建立了其优化调控模型并求解。主要性能指标:(1)
提出一种基于楼宇分项计量的负荷削减量实时采集计算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基于负荷预测的削减量计算方法,基于负荷
采集的削减量计算方法,在用户具有较好分项精细化采集设
施的基础上,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可以较真实反应负荷调节量
的实际值,最大程度减小负荷削减量的计算误差,同时可精细
化掌握用电设备的响应特性。(2)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
和BP神经网络的智能电网园区终端用户能源需求动态预测技
术。充分考虑了智能电网园区冷热电负荷的差异和特点,利
用数据挖掘技术降低网络规模并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还充分
发挥BP神经网络在大规模并行处理和自适应学习能力方面的
优势,提高了智能电网园区冷热电负荷预测的精度。(3)提
出一种融合需求侧响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能量优化调控方法
。建立了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调控模型,通过引入用户制冷
设备的响应能力来参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同时通过
考虑系统内建筑的热平衡方程,来定量描述获得用户室内温
度与制冷设备出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在保证用户舒适性的同
时,可有效节约用能成本。(4)开发了需求侧资源协调控制
软件,包括对空调系统、分布式电源、汽车充电桩、冷热源
系统、通风系统、用电等监测与协调控制功能。项目成果已
实现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域内相关需求侧资源的优化调度与
协调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本著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472471)等
项目的资助,旨在介绍基于粗糙集语义的逻辑推理及其计量
化推理模型,是作者近年来工作的总结,同时也兼顾了国际上
有关不完备信息处理与表示的若干研究成果。全书共八章,
具体内容包括计量逻辑中理论逻辑性态的拓扑刻画、三值逻
辑与粗糙集、不完备信息、正交对与三值逻辑、基于粗糙集
语义的计量化知识推理、多粒度空间与知识推理、Galois联
络与基于剩余格的模糊粗糙集模型、模糊逻辑与粗糙近似等
。
本项目研发了一款六自由度检测系统,使用此系统
采集相关图像后,可计算被测物的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及刚体
运动六自由度信息(x、y、z三方向的平动速度、绕着x、y
、z三个方向的角速度)。此系统分为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
,硬件模块:两套CCD相机及镜头、笔记本电脑一台、坐标架
一个;软件模块:图像采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图像采集
软件主要功能:1、控制CCD镜头采集实验所需的图像文件;
2、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装换为数字文件,并按约定格式存储
;3、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得到CCD摄像头定位所需要的信息
,并按约定格式存储。图像处理软件主要功能:1、根据图像
采集软件输出的文件计算图像中各特征点的空间坐标。2、
根据识别物体上四个不共面的特征点在不同时刻的空间坐标
给出物体六个自由度运动的信息。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波
浪中多浮体运动响应的测量。采用该项目开发的刚体六自由
度图像测量系统,我们对多模块连接而成的超大型浮体在波
浪中的响应进行了测量。国内许多进行海洋工程物理模型实
验的研究所和高校也有刚体六自由度图像测量方面的需要。
另外,在该项目开发的测量系统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三维波
面测量系统。这对于我国在海洋工程及海洋科学方面的研究
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完成了NFC果蔬汁加工原料品种的筛选,开发了“超
高压+”系列加工技术,建立了NFC果蔬汁货架期预测方法,确
定了NFC果蔬汁“超高压+”加工工艺:创制了NFC果蔬汁产
品16个,首次在国内建立了NFC果蔬汁超高压加工生产线,已
完成3条NFC果蔬汁超高压生产线的建设,实现了NFC果蔬汁的
工业化生产,超额完成了项目的任务指标。1、经济效益:该
成果已先后有三家企业采用并进行工业化生产,转让专利一
件。北京沛时之初饮品有限公司2013年引进超高压技术,已
建成超高压果汁生产线1条,应用以来累计新增销售额近200
万元,新增利润100万元:北京润兴食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9
月引进超高压技术,建成超高压果汁生产线1条,截止2016年
6月,新增产值达200万元,新增利润达120万元:Heyjuice果
汁企业于2014年引进超高压技术,已建成超高压果汁生产线
1条,2015~2016年新增利润2,000万元。2、社会效益:超高
压技术的能耗只有热杀菌技术的15~20%,单位吨产品可以省
电100度、节水5吨,因此该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还能
够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属于绿色食品制造技术,社会效益明
显。
重大工业设施是事故灾难多发场所,通过调研其火
灾、爆炸和毒气泄漏扩散等典型事故致灾、演化及应急救援
过程的特征,分析不同人群对事故的风险认知和应急响应行
为特征,分析相关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与处置要点,建立事故
应急救援效果评估的定量指标、评估策略和原则,比如火、
爆、毒事故的分析预测模型,研发适合重大工业设施典型事
故的模拟模块和基于常规广播与通信设备器材的应急通知系
统;并且集成计算机网络、虚拟仿真、预警通知等技术,应用
平行系统思想,构建“基于典型事故场景的应急平行推演平
台原型”,实现事故发展态势动态推演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有
效性评估,有利于提高该类事故的处置水平。基于以上背景
,本项目选取重大工业设施相关案例,调查了毒气泄漏等典型
事故致灾、演化及应急救援过程的特征,总结归纳提炼重大
事故设施典型事故场景,提出事故演化及相关应急救援行动
场景描述的核心要素及其描述方法;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
调查和现场访谈等多种形式,调查了相关人群风险认知和应
急响应行为特征,分析了相关的企业预案、基层社区预案和
政府、专业救援队伍等的应急处置预案。基于调研结果,本
项目开展了救援推演的技术方法,以重大工业设施为研究对
象,探索事故救援推演的关键支撑技术,以及构筑平行系统所
需的计算实验框架、数据交互模式,并研制了基于扩音广播
系统、无线对讲机系统等常规广播与通信设备器材的应急通
知系统,进一步的应用平行系统的架构思想设计,构建了“基
于事故场景的应急平行推演平台模型”,提供动态可视化的
展示平台。基于典型事故场景的应急平行推演平台是一套基
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平台,该平台通过多台物理上分布的电
脑终端,借助各种专业分析模型,模拟仿真突发事件的发生与
演变过程,将不同应急角色的推演学员统一到特定的事件场
景与应急过程主线中,在检验已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性
的同时,进一步对复杂事件情况下,多部门多角色协同应急与
决策能力进行全面培训与提高。
本项目产品:“WZJ-B3直流电源接地故障快速查找
仪”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第一批,编
号为2017D60SA3B0034)。由于电力电子技术及微机技术的
广泛应用,使得目前直流电源成套装置制造厂产品普遍具有
技术性能指标高、监控功能强的特点。但大部分直流电源成
套装置都不考虑稳波系数的运行监测要求,实际运行中可能
留下隐患。本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技术上突破创新
:1.采用新型高速采样芯片,高速信号处理;2.运用精密波形
分析法,提高信噪比和电流测试的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3.
采用无源传感技术和总线技术实现的接线简单、解决零漂和
温漂的问题;4.采用隔离程控恒流源向系统注入小电流信号
,保证了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本项目有关技术已申请3项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单相接地故障查找装置”(ZL2015201
36065.9)、“一种配电线路接地故障查找仪”(ZL201620
950333.5)、“一种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装置”(ZL20162
0950362.1)。该项目经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
验合格,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GB/T17626.2-2006、GB/T1762
6.6-2008、GB/T17626.8-2006、GB/T17626.9-2011、GB/T2
423.1-2008、GB/T2423.2-2008标准要求。产品经深圳市凯
威特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增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用户使用
,客户反应良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分析仪1、工
作电压:直接从母线上取电(工作电压为48V~300V);2、电
压测量范围:0~300V;3、电压测量精度:0.5%;4、电桥工
作方式:不平衡桥;5、母线接地电阻检测范围:0~500KΩ;
6、母线接地电阻测量精度:≤10%±1KΩ;7、外型尺寸:
238*134*45mm;技术参数:定位仪1、工作电压:12V(锂电
池工作电压:9.6V~12.6V);2、支路接地电阻检测范围:
0~300KΩ;3、支路接地电阻测量精度:0~100KΩ≤10%±
;2KΩ;4、100~200KΩ显示具体数值;5、漏电流检测灵敏度:
小于0.1mA;6、测量准确率:100%;7、告警方式:语音、图
形、数据、接地方向;8、外型尺寸:238*134*45mm
技术说明:鲍鱼无公害高效育苗2018复合生态鲍苗
精,是鲍鱼高产无公害育苗使用的环保型复合生态制品,具
有生态育苗护理功能和生态环境净化功能。目前,由于各国
所处温度区域不同,养殖的鲍种和模式工艺不同,从鲍鱼亲
鲍采集,培育到人工采卵、孵化、育苗、技术程度相差太大
。因此,最关键的是商品出苗率提不上去,平均放流成功率
不到10%(3-8%左右)。而由于近年来水质污染严重,采用
旧的育苗管理模式,不科学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杀虫
剂和多种重金属复合药品,致使水质污染危害更加严重,在
这种现实条件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无公害高产育苗
养殖课题研究。从1998年6月到2005年11月,先后在我国辽
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
区不同温度区域不同鲍种进行考察研究、总结,寻求无公害
护理原料、生物护理物种、组方、创新试验总结,取得了较
为理想的效果。应用前景:1.2018复合生态鲍苗精推广应用
后,可以使广大养殖户成功率提高到96%以上,仅我国鲍鱼
养殖、育苗这一行业,按目前市售价0.5元/尾,总可产鲍苗
200亿苗,总价值使广大渔民增加100多亿人民币的收入,这
对我国沿海渔民养殖致富奔小康有十分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战略意义。2.采用该成果指
导养鲍事业,使广大渔民在利用国土资源、水利资源不会造
成二次污染;既养殖高产致富,又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不受损
害,使我国这种名贵海珍养殖事业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
。3.目前,国内外市场对鲍鱼需求量达50万吨,而由于传统
旧模式,育苗技术不过关,成活率低,总产量不足5万吨,
因此,按目前鲍鱼国际商品价格200美元/公斤,约有1000亿
美元的需求市场,所以说,其国内外市场需求前景更是不可
估量。
该项目为2006年济南市科技局下达、济南市农业质
量检测中心承担的的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济科
合字(2006)第061111号。本项目课题组在充分调查研究济
南市日光温室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
有效的对策。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创新点:(1)灌水
方法及肥水调控措施对温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和盐分累
积的影响;(2)氮、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对日光温室蔬
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3)日光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
及CO2浓度等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和季变化规律及对温室蔬菜
产量和质量的影响;(4)地表覆盖对温室蔬菜产量和质量
的影响;(5)提出了安全、高产、可持续发展的日光温室
蔬菜生产模式。由于受到课题周期、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本
课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对实际生产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没有给出较好的解决办法,如灌溉与湿度、温度,通风与温
度的相互协调问题等。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做进一步的研究和
分析,这对于指导温室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电力计量技术和监
督管理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社会性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管理
监督严,对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大。依据公司关于全面
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力计量技术检定逐
渐从人工检定向自动化检定过渡的过程中,由于计量业务流
程、检定生产模式、质量管控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省级计量中心一直未能发挥自动化检定设备优势,为满足智
能电能表等电能计量器具推广需求,常需要额外增加工作时
间,省级计量中心检定生产效率与需求的矛盾愈加凸出。由
于历史原因,影响自动化检定效能的因素比较复杂,且各网省
差异性较大。一般而言,传统的业务模式与自动化生产模式
脱节,生产系统间缺乏协同调度、检定生产过程缺乏可靠保
障、计量资产缺少全寿命周期管控手段等问题是制约检定生
产效能和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突破大
规模计量检定生产调度、生产仿真监控与在线诊断、资产全
寿命周期精细管控等难题:①提出了一种多目标趋优的计量
生产设施联动调度方法,构建了智能生产计划模型,解决了计
量自动化生产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生产效率比自动化检
定再提高10%以上;②提出了一种适应大规模计量检定生产的
全场景实时仿真与可视化方法,解决了海量异构数据采集和
处理影响检定生产的难题,实现了计量自动化检定全景、实
时、仿真监控,使响应时间保持在毫秒级;③提出了一种自适
应、互动式计量检定生产故障在线诊断与分析方法,在诊断
过程中加入互动式推理环节,构建了计量检定生产故障在线
诊断模型,实现了计量生产设施重大故障的提前预警,诊断率
保持在95%以上;④提出了一种海量、广域分布计量资产数据
采集与质量分析方法,实现了广域计量资产数据的高效同步
,建立了计量资产质量分析与预测模型,对公司逾7.8亿只电
能表开展了质量分析与寿命预测。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9项
、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5篇,论著4项,编制公
司企业标准6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家鉴定认为:成果及
其规模化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研制的计量检定智能
生产调度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成功在公司全部27个省
级计量中心上线应用,近三年来实现销售收入近2.7亿元,支
撑了公司每年约6000万只电能计量器具检定生产。省级计量
中心通过应用该系统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计量资产的
可循环利用率,压缩了计量器具库存,每年共实现间接经济效
益近4亿元。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
系列企业标准,已成为智能计量领域自动化系统接入和应用
的基本标准和规范,有力支撑了公司精益、精准、高效的智
能计量体系建设。
SSR分布于甜瓜整个基因组,每个位点上重复单位的
数目不同造成了品种间的多态性,利用PCR技术将多态的SSR
扩增出来,通过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利用电泳图谱进行甜瓜品
种纯度检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甜瓜品种纯度SSR分子标记
检测方法。标准结构为: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
定义4.原理5.试剂、材料及溶液配制6.仪器7.操作步骤8.结
果分析与表述。标准的技术参数包括设计甜瓜不同品种特异
性序列的SSR引物序列、目的片段大小、PCR体系(成分、浓
度、体积等)、PCR反应条件(退火温度、时间、循环数等
)等。
汽车四轮定位测试仪是基于激光视觉测量、人工智
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在车轮高速运行状态下实现车轮
三维点云获取与外倾角、前束角的动态检测,并实现各项参
数超限分级报警,是汽车生产维修单位在线检测、调试车轮
的重要设备。
本产品是校企合作开发的高效变频汽油发电机控制
器,采用逆变器技术,配套相应汽油机后,可输出1000VA至
3000VA动力,提供洁净、平稳的交流电输出,其输出波形是
光滑的正弦波,在负载发生变化时也能提供稳定的输出。
对比传统汽油发电机,我们研究的新型高效变频发电
机控制器配套动力后,具有以下特点:
1、体积小,比同功率的传统发电机组体积小18%以上
,还可进一步减小体积;
2、能耗低,其燃油消耗比传统发电机组要低20%-40
%,更加节能;
3、功率高,国内市场的变频发电机以小功率(
4、操作方便,一键启动,启动后系统根据负载自动
调整汽油机转速,全程不需用户干预。
5、响应速度快、输出电压稳定,加减载过程中转速
调整速度快、电压输出稳定可靠。
本产品应用范围广,可完全替代传统汽油发电机,可
广泛应用于防灾救灾中的电力保障;移动平台的电力供给,
如交巡警平台车、房车;农业运用,如移动式提灌设备、移
动式喷施设备的电力供给等场合。
本项目研制的智能化高速焊接机器人柔性生产系统
,具有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等功能,是能够在三维空间完成
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
、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对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
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本项目通过对柔性生产系统,视觉修磨及补偿技术
、加速传感技术、学习减振功能、离线编程技术的深入研究
及开发应用,以及对伺服柔性定位装置的研制开发、高速焊
接系统的应用集成等,有效提高焊接节拍,缩短整体项目的投
产时间。
微波是一种波长从1毫米至1米,频率位于300MHz~
300,000MHz的电磁波。它既有电磁场的特性又有光的特性,
可以穿透一切非金属性物质,能够被极性分子和离子吸收转
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具有穿透性和反射性,在各种领域应
用非常广泛。微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
广泛和深入。该产品主要由微波源、微波治疗辐射器、计算
机控制系统、测温系统等部件组成。微波发生器产生915MH
z的微波通过辐射器辐射到病灶区域使之升温加热,从而达
到治疗目的。本项目产品的创新为:①工作频率为(915
7;25)MHz;②固态源微波发生器;③计算机自动控温系统;④
四通道测温系统;⑤半导体制冷系统;⑥计算机闭路控制系统
;⑦低压供电,不需预热,快速启动。临床适用于热疗及放
疗、化疗后的增敏。已通过临床验证,市场销售在三甲、二
甲医院。本产品取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
钢筋混凝土锈裂导致的结构失效已成为世界各国普
遍关注的一大灾害,特别是沿海地区桥梁、码头和工业建筑
中,“钢筋锈蚀”问题非常严峻。准确地监测钢筋混凝土结
构初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全过程,对结构使用
性能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钢筋混凝土
锈蚀监测主要集中在锈蚀环境、钢筋锈蚀状态监测两个方面
,而钢筋锈蚀程度监测研究较少。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以研
发钢筋混凝土锈胀开裂监测传感器为目标,开展了如下研究
内容:1)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的锈胀监测试
验研究基于钢筋混凝土锈胀开裂的力学原理,设计了钢筋混
凝土锈胀开裂全过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监测数据
可用于判断初始开裂发生的时间点,实现锈胀裂缝的宽度估
算。2)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FBG)的锈胀裂缝监测试验
研究基于混凝土锈胀后局部应力释放的原理,设计了FBG的混
凝土锈裂监测与识别试验,将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布设在混
凝土试件不同位置,识别开裂部位和获取混凝土开裂时间。
3)基于监测数据的混凝土锈胀开裂程度预测方法提出结合光
纤监测数据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混凝土锈胀开裂预测方法,结
果表明利用光纤数据可稳定、准确地获取混凝土锈胀信息,
较为准确地预测混凝土锈裂时间和位置。4)氯盐侵蚀钢筋混
凝土锈胀模型的动态修正基于监测数据对解析模型中的关键
参数-铁锈膨胀率进行反演算,建立动态更新的钢筋混凝土锈
胀全过程预测模型,有效解决锈胀开裂预测精度问题。5)基
于光纤传感的锈胀开裂长期监测试验构架等研究将FBG传感
技术和BOTDA技术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中,放入潮汐模拟池中
进行长期干湿循环,考查了光纤传感器的长期工作性能。
本发明是一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系统将
望远镜、准直光学系统、可电压调谐标准具衬底折射率的干
涉仪、信号处理单元和系统控制及二氧化碳浓度反演单元相
结合,利用可电压调谐标准具衬底折射率的干涉仪同时探测
波长为1.58微米二氧化碳吸收谱线的相干光和1.27微米氧气
吸收谱线的相干光,由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傅里叶反变换还原
出二氧化碳吸收谱线和氧气吸收谱线,最后通过反演算法获
得高精度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情况。本发明可搭载于卫星或
者航空飞行器上探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具有高精
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在线水质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是水质重金属污染监督
和治理的前提和依据,采用轻便的仪器进行现场实时检测可
以提高测量准确度、降低分析成本。该项目采用成熟经典的
阳极溶出伏安电化学法为关键技术之一,理论基础成熟、可
靠,美国EPA等权威机构也已将此法列位标准检测方法,如EP
A7063及7422等。阳极溶出法作为灵敏检测分析技术广泛应
用于重金属的检测
项目核心技术是SCD建模技术,公司结合2012年的科
研项目提出了《SCD应用模型规范》,并在工程应用中获得验
证,在SCD模型研究应用具有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项目所提
出的镜像仿真系统基于SCD模型展开,智能变电站仿真系统可
以基于不同的SCD文件生成不同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基
于SCD的镜像仿真系统所体现的技术性能指标主要体现为仿
真系统具有所描述对象的模型支撑,可以基于图模映射技术
,实现基于信息模型的仿真映射,以真实模拟智能变电站二次
系统状况,并在国家电网华东分部上海市劳模实验室建设项
目中得到验证,该项目2017年获得国家电网华东分部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项目目标是在现有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基
础上,基于SCD建模技术,实现智能变电站的镜像仿真,具备在
实验室环境推演实际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异常及事故保护系
统的响应情况,构建镜像仿真分析系统,为未来构建虚拟电网
分析系统奠定技术基础。项目研究在实现全模型SCD的可视
化应用基础上,研究基于SCD模型构成镜像智能变电站的技术
。研究如何基于SCD模型镜像每个间隔的智能电子装置,如线
路保护、变压器保护、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以便于通过
信号仿真发生器,模拟发出某台IED装置的特定信号报文,仿
真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异常或故障跳闸信号。项目内容:研
究核心内容之一:解决SCD全模型建模机制,现阶段智能变电
站SCD是不完整的,缺乏构建镜像智能站的关键要素,如变电
站一次拓扑模型、一、二次设备关联关系、过程层物理联接
设备模型(如压板、交换机等),需要在现有工程SCD应用基
础上,采取便利的工程化配置工具实现SCD模型的扩展。研究
核心内容之二:模拟保护和智能终端的操作控制命令,及二
次回路报文状态,仿真实际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工作状况
,以构成镜像异常分析和事故推演的平台。研究核心内容之
三:实现MMS制造报文规范的多用户机制,MMS报文规范的设
计是基于单一装置,但在仿真镜像系统中需要模拟多台IED装
置发出MMS报文,否则整个镜像系统就将显得异常“笨重”,
这需要对于MMS底层设计构架的应用进行必要的技术突破。
通过上述核心内容的研究,就可能具备在SCD模型文件的基础
上,构建虚拟智能变电站系统,推演各种异常及事故跳闸工况
,可作为变电站运行的远程监视平台,技术培训平台及电网反
事故演习平台,为大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手段
。项目创新点:建立SCD模型规范,补充IEC61850模型不足,
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模型完整性的信息应用“源端数据维
护”基础,其关键要点在于模型必须包含所有物理媒介,如交
换机、光纤、通信端口、联接压板等,以弥补IEC61850标准
强化通信逻辑链路,弱化物理媒介的不足。基于图模映射技
术,实现模型的虚回路联接图的可视化展现,以屏蔽IEC6185
0标准的复杂性,便于智能变电站系统的运行维护;所有的图
形必须基于对于模型的映射,实现“图实相符”的应用。基
于SCD解析的GOOSE报文发送机制,可模拟不同间隔报文发送
;GOOSE报文表征IED装置的动作响应行为,需要解决报文发送
的时序逻辑问题。多用户MMS报文发生仪,突破MMS单用户机
制,实现模拟多个IED的告警灯报文。基于间隔的报文仿真,
变电站运行维护基于间隔(一次设备,如线路、变压器、母
线、断路器等),作为二次系统仿真也需要结合变电站运行
特点,需要根据SCD解析每个间隔的IED装置,在此基础上进行
信号模拟仿真。
众邦银行是以交易场景为依托,以线上业务为引领
,以供应链金融为主体,以大数据风控为支撑,专注服务中小
微企业的全国首家互联网交易服务银行。在实际服务供应链
小微企业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普遍存在痛点和难
点,如数据少、不标准、风险识别及定价难、作业成本高、
核心企业不配合等方面的挑战,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等方面。为解决在小微企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
众邦银行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基础上综合应用大数据、区
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开放银行等新型技术,逐步形成
基于金融科技综合应用的小微企业融资项目-“众链贷”产
品。众链贷是综合应用金融科技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产
品运用前沿技术,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上,根据不同交易
场景的特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产品组合,结合底层账户
设计、支付设计、授信设计、用信设计,达到闭环运行的供
应链融资产品,产品研发及应用过程中前沿技术应用投入占
整个产品投入的52%以上。在该项目中,各项金融科技手段充
分运用到项目的各个环节,解决传统业务存在的痛点和难点
。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构建小微企业授信模型,提高信贷审
批效率;运用物联网仓储技术,实现可视化监控,保障场景作
业的真实性,降低资金风险和人力成本;运用区块链技术,通
过引入分布式账本、加密安全、智能合约等特性的区块链技
术,通过关键业务信息上链,实现交叉验证,解决信息不对称
和信用传递;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客户信息自动识别,企
业财报自动解析,关键金融风险比率分析,减少人工重复性劳
动,提高工作效率;运用开放银行技术,深度嵌入交易场景,将
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其中,以开放合作的形式实现共建
场景生态。通过对以上技术的综合运用,构建了我行特色的
供应链运营作业管理平台,打通资金方、核心企业、交易平
台、上下游小微企业、物流企业的信息,实现商流、信息流
、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为小微企业提供全天候、全线上
、自动化供应链融资服务。截止2020年12月份,众邦银行众
链贷产品累计授信客户近15000户,授信金额170亿元,累计放
款203亿元,用信余额近40亿元。综上所述,本项目在对金融
科技的综合运用、对普惠金融的大力支持、对乡村振兴的大
力推动等方面,已达成国内领先水平。
基于SOA架构为思想,综合运用并行计算、大数据分
析技术、GIS等技术设计开发的快速、高效、美观、自动化
的智能化图形产品加工制作系统。系统由可扩充组件库、产
品加工模型装配、模型发布和管理、加工任务调度、加工任
务配置、业务流程监控等主要模块组成实现多源气象数据无
缝对接,灵活可配的制图整饰样式,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可视化
产品加工模型定制,消息触发和定时任务相结合的作业调度
,产品加工全流程业务监控,丰富气象分析算法和秒级产品加
工效率等功能。系统针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服务产品加工需求
,实现在无需编程情况下,快速完成产品加工模型定制和产品
加工任务响应;实现一次建模、自动作业、无限次使用,将业
务人员从繁杂的业务中解脱;制图样式、范围、图名、图例
、数据源等制图要素根据需求全部可配置,实现系统快速移
植、简单本地化、加工任务快速扩充;利用KAFAK分布式消息
和Quartz作业调度处理机制,实现秒级产品加工效率。
基于梯度投影和形态学的指纹图像分割方法,属于
图像处理技术领域。首先计算原始指纹图像的横、纵向一阶
差分图像G↓[x]、G↓[y]和梯度图像▽f;然后利用
梯度图像▽f在横向和纵向的投影曲线确定大致指纹前景区
域;然后对大致指纹前景区域图像进行分块,利用梯度方向
一致性阀值去除模糊区域;然后对去除了模糊区域的大致指
纹前景区域图像的梯度值二值化,利用尺寸大于两相邻脊线
之间距离的模板对梯度二值图像进行闭操作和开操作,得到
指纹分割模板;最后将原始指纹图像同指纹分割模板进行点
乘运算,得到最终的指纹前景区域图像。本发明的指纹分割
算法均建立在指纹的梯度图之上,所以其计算量比较小,而
且通过形态学操作之后的指纹前景轮廓也较平滑。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离子迁移谱仪的多通道检测板、
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用于提升离子迁移谱仪的分辨率和灵
敏度,包括多通道离子检测板、电流/电压转换模块、AD转换
模块以及附属模块;所述的多通道检测板的离子接收面有一
个圆形接收面和多个半径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环状接收面,输
出连接到电流/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流/电压变换
模块以电容积分形式进行变换,采用的运放为精密交换式集
成器跨阻放大器IVC102,电流/电压变换模块输出连接到AD转
换模块的输入端;AD转换模块的输出为可供后续处理的数字
信号,AD转换模块采用8通道AD转换芯片AD7608;所述附属模
块包括电源模块、微控制器MCU、声光报警等;此外,还公开
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的补偿算法。
该项目亮点在于其创新的管理模式,这套项目管理
模式涵盖了前期规划和启动实施两个阶段。通过该项目管理
模式,实现了试验室的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再创造,完成了适
应国内特殊情况、具有极高技术含量、代表当今国际先进水
平的试验室建设:(1)在前期规划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创新
点在于建立了一个工作量模型,通过能力发展规划和项目型
谱,可以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的试验量,并通过经济分析作
为可行性评判准则,运用时间管理完成各项交付物。(2)在
启动实施过程中,创新点在于实现了试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技
术改进,为应对开始建设后国外试验策略的革新,并解决原
试验室方案在施工中暴露出不适应国内特殊情况的问题,项
目管理以流程化管理规范技术和工程交流平台,结合技术检
查和施工检查控制项目实施,并平行于工程建设,组织技术
攻关,不断动态调整设计方案十多次,成功应用质量阀管理
以确保项目质量;同时建立了矩阵化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确
立职责分工,通过问题汇报机制,有效集合了通用、设计院
、供应商各方资源,实现了试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改进和
再创造。(3)该项目的技术成果包括:建成的振动噪声试验
室是国内首个专业致力于汽车振动噪声性能和产品科研的基
地,除了风洞试验,它可以承担振动噪声领域内几乎所有重
要的试验任务。在动力总成试验室中建成了目前国内唯一的
专用变速箱功能试验台,代表当今国际最先进水平。综合试
验楼的建成将大大增强泛亚在振动噪声和动力总成方面的开
发、认证能力,为实现轿车的自主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硬件支
持;将进一步带动国内供应商技术进步和同步开发能力,锻
炼和培养出一批相关领域优秀的人才,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发
展也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检测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
技术,通过包括结构响应在内的结构系统特性分析,达到检
测结构损伤或退化的目的。现代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包括
传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状态评估
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发展一种最小人
工干预的结构状态的在线实时连续监测、检查和损伤探测的
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局域网络或远程中心,自动报告结构
状态。它与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NondestructiveEvaluati
on,即NDE)不同,通常NDE技术运用直接测量结果确定结构的
物理状态,无需历史记录数据,诊断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测
量设备的精度以及检测者的经验水平。而健康监测技术是根
据结构在同一位置上两个不同时间的测量结果的变化来识别
结构的状态,因此历史数据至关重要。识别的精度主要依赖
于传感器和解释算法。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说是一种智能
系统,它将力学意义上“死”的结构,赋予其智能功能与生
命特征,使其以生物界的方式感知结构系统内部状态(结构
整体形变、局部应力应变、强度和刚度等)与外部的环境,
在线监测结构的“健康”状态。当遇到突发事故或环境危险
,系统可通过调节与控制使整个结构系统恢复到最佳工作状
态。可见,它能对结构的整体状况进行实时地诊断,及时发
现结构部件的损伤,并对损伤进行探测和定位,使整个结构
系统的功效始终处于被监测状态,为工程结构的安全使用提
供重要依据。可以说,健康监测是将目前广泛采用的离线、
静态、被动的损伤检测,转变为了在线、动态、实时的监测
。光纤光栅可以埋入大型土木结构并对其内部的应变等参数
进行实时的高分辨率和大范围监测,是未来智能结构的集成
光学神经,也是目前健康监测首选的传感器。由于光纤光栅
具有不受电磁场干扰和光路光强波动影响、具有绝对测量和
易于实现波分复用的准分布式传感等突出优点,自Meltz等
(1989)提出侧向全息法写入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当光纤光栅
做探头测量外界的温度、压力或应力时,光栅自身的栅距发
生变化,从而引起反射波长的变化,解调装置即通过检测波
长的变化推导出外界被测温度、压力或应力。
该系统集公安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人物卡片、代
号卡片、案件卡片名称于一体,具有数据录入、修改、删除
、整理、备份、查询、统计、打印功能,其查询采用任意项
的自由组合方式,使用方便、简洁,查准率和查全率很高。
同国内外相同系统相比更具有易学易懂易操作的优势,大量
的二次开发,使得稍具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人就能在较短的时
间内掌握系统的使用。本系统在侦察破案、辅助决策方面的
应用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它不仅提供快速的查询查证、加
快侦察破案中的筛选、确认,而且能为国家政府决策和公安
机关采取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决策信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阳健脾保健茶膏,其主要由红
茶、茯苓、山香圆和补骨脂制备而成。本发明成本低廉,提
取工艺简单,服用方便,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服当茶饮;本发明
营养结构合理,有温阳健脾、理气和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
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
作用,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
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俗话也
就是通过吃或喝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因此,寻求一种即
能发挥中医特色又大众化的保健茶是客观需要。茶膏是经过
熬制或低温萃取等工艺提取出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并去除水
分得到的膏状物,集中了茶叶中的精华。茶膏的制作始于唐
代,兴于宋代。目前,经过保护性发掘,红茶茶膏这个昔日皇
朝的贡品已经现身市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茶膏的优
势,在红茶茶膏的制作过程中加入某些中药材成分,制成功效
更为全面的保健茶膏,是弘扬与发展我国茶膏这个养生文化
、造福于民的有力举措。专利号201210145927.5公布的(一
种保健茶膏及其制备方法)发明是将普洱茶叶、鲜牛菩、鲜
山药、大枣以一定比例,经过相应工艺,提取出有效活性成份
,调制成膏;专利号201110345559.4公布的(一种降压保健茶
膏及其制备方法)发明是将甘菊花、黄芩决明子、罗布麻叶
、葛根、玉竹、山药、银杏叶,山楂、地龙和薄荷以一定比
例,经过相应工艺,提取出有效活性成份,调制成膏,具有增强
人体免疫力和降血压保健功效;其余的茶膏都是单一茶叶的
制品,目前尚无以红茶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保健药材而制成
的红茶茶膏。
该课题采用蜡封接穗、插皮接等丰产栽培技术,方
法简单易行,嫁接株成活率达100%,穗成活率达98.0%。六年
来,推广面积达1.1万亩,60多万株,共增收栗子170多万斤,其
经济果年龄可延长到30年以上。该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有
推广应用价值。
微量气体分析系统,是光催化研究领域的常用基础
仪器设备,特别是能源研究光解水制氢氧方向。目前,该类系
统要么是手动操作版本、要么是自动低气密性版本,已难以
满足科研领域对更高性能的需求,而当前仪器设备朝向自动
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品亟待转型升级。以微量
气体的负压高气密性、自动在线取样及送检、高效准确可靠
为设计方向。集成了光源、光反应器、气体循环、取样装置
、真空环境等多种设计制造技术,可完成高能量密度光照、
反应、气体在线连续取样分析的科研工作,Labsolar6A全玻
璃自动在线微量气体分析系统,对原有光催化制氢系统II型
、III型设备进行了系统性重构设计,由全玻璃管路、防护箱
体、监测控制部分(及外围设备)等组成;可在较低压力、
一定温度条件下,对液固、气固、气液固等多相体系的粉末
光催化、膜光催化、光电化学、电化学反应等进行测试和研
究。
以三峡水库成库后形成的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通过
野外调查和室内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
汞赋存形态及甲基汞动态变化规律,非生命因素对消落区土
壤无机汞甲基化和甲基汞去甲基化的作用与影响,通过模拟
试验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对对汞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作用,开
展了甲基汞在消落区土-水界面的释放特征及其对鱼体汞富
集影响的研究工作等。(1)连续4年,在三峡库区忠县石宝
寨、涂井,涪陵珍溪,开县汉丰湖消落区,定点采集了成库前
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样品,同时采集了水样,分析分析了不同形
态汞,研究了其动态变化特征;(2)采用模拟试验,开展了光
照、DOC、Cl-、NO3-、SO42-、低分子量有机酸等非生命因
素对消落区土壤无机汞甲基化和甲基汞去甲基化的作用与影
响的研究工作,同时,现场研究了光照对库区水体甲基汞降解
速率,研究发现,紫外光能促进水体汞的光还原和甲基汞的降
解,是水体汞去除的一个重要途径;(3)分析了消落区土壤
、底泥微生物区系与甲基汞含量的相关性,并培养分离了12
个菌株,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对对汞甲基化和去
甲基化的作用;(4)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开展了甲基汞在消
落区土-水界面的释放特征及其对鱼体汞富集影响的研究工
作;(5)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论
文11篇,培养硕士生9名、博士生5名。
具有组播功能可扩展的全光交换结构,由2N个掺铒
光纤放大器、N个1×M光波分解复用器、MN个1×N
内部组播模块和N个MN×1光合路器构成,其中,N为交
换结构支持的输入输出端口数,M为每个端口可传送的波长
信道数。输入信号分别经掺铒光纤放大器接至解复用器,解
复用器的输出分别接内部组播模块,每个内部组播模块的输
出分别接至不同光合路器,再经掺铒光纤放大器输出至交换
结构的输出端口。内部组播模块由可调谐波长变换器、光分
路器、可控光开关和可控光缓存器组成,并可灵活组合。应
用前景:能同时支持点到点和点到多点广播传送方式,具有
链路模块性和波长模块性扩充能力,能有效提高波长复用效
率,可应用于各种光网络节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数转换器的仿真方法和装置,
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器件参数;调用预先配置
的模数转换器的多种器件参数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结果之间
的相对变化关系;基于输入的器件参数以及调用的变化关系
,对模数转换器进行仿真。本发明通过根据输入的器件参数
以及器件参数对模数转换器输出的影响对模数转换器进行仿
真,使得仿真的过程能够考虑到模数转换器本身的性能,从而
使仿真更加准确、客观。
1.任务来源:自选项目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
领域:本系统涉及到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源因子和相关辅助
参数的采集和数据处理,遵循了国家环保部颁发的《污染源
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
HJ477-2009、《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及检测方法》HJ/T7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
测技术规范》HJ/T75-2007、《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
输、交换技术规范》HJ/T352-2007行业规范,属于环保行业
中典型的物联网建设技术。技术原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
处理系统(DAS)是根据我国现行的环保标准要求设计的重
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由工业控制电脑,数据采集
仪、短信猫、数模转换模块、数据隔离模块、打印机、专用
软件等组成,主要完成各类排放口污染物相关指标采集,通过
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展示、分析等处理。并可按
国家统一的环保报表格式,打印出各种污染物排放的日报、
月报及年度报表。可同时将上述数据及报表,通过通讯传输
终端传送至企业DCS中心或环保局监控中心。搭建企业和环
保之间的信息之桥,从而使得在线监测数据透明化、合法化
。保证了企业现场数据的合格率和联网率。3.性能指标:a
.保证在线监测上传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b.企业
客户能在保证第一点的情况下,得到上传数据的有效反馈;c
.当上传数据出现异常(超标、掉线等)情况的时候,能及时
的通知相关负责人员,并处理问题,避免重点事故发生;d.通
过统计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统计当天、当月、当年的排放总
量、联网率、治理效率等;e.通过企业端智能报警,相关监管
的环保部门省去大量的时间来监管和通知企业;f.可以存储
五年以上的数据,给环保监测数据有力的前端备份;g.提前实
现监控数据排污收费;h.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节能减排
的意识;4.DAS系统的创造性、先进性为了帮助企业用户准确
、及时、有效的得到在线监测数据的反馈,为了保证上传环
保部门的数据真实有效、保证合理的联网率,保证企业和环
保局之间的数据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企业生产DCS、在
线监测数据、环保中心数据的一致性。根据我国现行的环保
标准要求设计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由工业
控制电脑,数据采集仪、短信猫、数模转换模块、数据隔离
模块、打印机、专用软件等组成,主要完成各类排放口污染
物相关指标采集,通过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展
示、分析等处理。并可按国家统一的环保报表格式,打印出
各种污染物排放的日报、月报及年度报表。可同时将上述数
据及报表,通过通讯传输终端传送至企业DCS中心或环保局监
控中心。技术特点和达成目标:1.保证在线监测上传数据的
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2.企业客户能在保证第一点的情
况下,得到上传数据的有效反馈3.当上传数据出现异常(超
标、掉线等)情况的时候,能及时的通知相关负责人员,并处
理问题,避免重点事故发生;4.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企业可以
统计当天、当月、当年的排放总量、联网率、治理效率等;
5.通过企业端智能报警,相关监管的环保部门省去大量的时
间来监管和通知企业;6.可以存储五年以上的数据,给环保监
测数据有力的前端备份;7.提前实现监控数据排污收费;8.提
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节能减排的意识;为了充分利用重点
污染源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成果,科学、准确核定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推动排污费规范、足额征收。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
了《关于应用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核定征收排污费有关工作
的通知(环办[2011]53号)》文件,文件中指出,自2011年第
二季度起,30万千瓦以上电力企业二氧化硫排污费应用有效
性审核的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核定、征收。再针对国控
污水处理厂进行排污费应用有效审核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
进行核定征收。四川省目前国控企业和省控企业在线监测联
网企业已到到580多家,根据环保部的要求全部将纳入排污费
征收名单。因此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系统(DAS)将和
每个企业的排污收费紧密相关,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系
统(DAS)将运用在以后的各个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企业。
通过政府排污收费的政策和进度,我们必将抓住四川580多家
的国控省控企业的污染源建设,以及各地市州的污染源市控
建设。同时我们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系统(DAS)上
报国家环保部,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处理系统(DAS)推广
到全国。
环保和医用的新型高压电气设备开发强烈依赖于对
高气压多组分放电等离子体的有效控制:1~20个大气压、多
气体组分的放电等离子体(此后简称等离子体)发生于高压
电气设备中,强烈改变着放电气体与界面材料的反应动力学
特性,进而决定了设备的功能与性能。控制等离子体的反应
动力学特性必须以深入的理论认识为前提,但现有研究存在
基础数据匮乏且反应体系复杂、金属蒸气混入使击穿计算困
难、气液传质强烈但活化机制不明3个理论瓶颈。本项目针
对上述理论瓶颈,建立了放电等离子体基础数据库,揭示了主
要的反应动力学途径;量化了金属蒸气对临界击穿场强的影
响规律,阐释了绝缘恢复的主导机制;耦合分析了等离子体诱
导水溶液活化的界面效应与机制;为新型高压电气设备研发
提供了理论支撑。
“大城管”即城市综合管理。就是着力解决与市容
环境及市政设施相关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大城管”管理范围涵盖了环境卫生、建筑渣土、市政公
用设施、违法建设、违法占道管理、湖泊水域环境、窗口地
区环境秩序等多项内容。为积极配合武汉“大城管”工作的
开展,武汉市硚口区将建设《硚口区大城管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对“大城管”所涉及到的各项工作进行
管理,着力解决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中职能交叉、职责不明、
管理缺位、督办不力等问题。通过监督、分析等信息化手段
找出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点,
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大城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管理、案件信息汇总库、区级统计分析、责任单位统计
分析、查询、电子监察和大屏显示等。1、促进了责任型政
府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将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任务进行
细化,分解到各部门、街道,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
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
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2、促进了服务型政
府建设该平台重点加强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促进使
政府逐步从偏重管理者向偏重服务转变。通过信息化手段推
动政务流程的再造,形成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
、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和工作机制。依托电子政
务应用系统的使用,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减少了主观因素
,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3、促进了效率型政府建设通过
对办件流程的规范与公开,明确了办件时限和标准,更加职
能部门在处理办件中更加精细化,避免了拖拉、推诿、遗忘
、延期等情况的发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通过建立
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有效遏制了“唯上不唯下,为官不
为民”,“只汇报不落实”的不良倾向,政府执行力得到不
断加强。
冷热冲击试验装置是用于检测试样在瞬间下经极高
温及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所能忍受的程度,得以在最短时间
内检测试样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常被
用作试验件的寿命考核。该装置有两大功能模块组成。一块
模块是冷源模块,一块模块是热源模块。?根据温度的范围,
工质可以有防冻液、机油、空气。冷源模块提供-70℃~7℃
的冷源(可依据用户需求);热源模块工作系统为试验装置
提供85℃~120℃的热媒水(乙二醇水溶液)。该系统包含
有,循环水泵、电加热器、恒温控制系统和热水自动补水系
统。(若工质是机油,则高温可以达到200℃;若工质是高压
气体,则高温可以达到300℃),按照需要的切换频率实现6~
1800次/小时的冷热冲击试验。本装置结构紧凑,试样安装方
便;能源利用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
该项目构建了中国银行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基于
业界领先的智能引擎和计算框架,通过全渠道触达、全集团
服务、全体系可控的五大基础服务,建立了开放共享的智能
服务生态体系,实现了感知、认知能力赋能全业务领域应用
,实现营销手段、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三提升”和用户体
验、产品效益、管理效率“三增强”,为推动中国银行数字
化转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食品病原菌快速检测与电子灭菌技术在食品安全
中的应用”是上海市科委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项目由上
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主持完成,起止期限为2012年10月
至2014年9月。旨在研发食品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和
电子冷杀菌技术,最大程度预防微生物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
题,拓展电子加速器在食品和农产品安全中的应用领域。目
前食品与农产品加工行业最突出的安全问题是食源微生物所
引发的疾病。食品病原菌快速检测和加速器快速辐照灭菌可
满足食品安全控制的快速反应要求,对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提
升具有重要意义。病原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
的首要问题,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和高效、安全的控制技
术是预防与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传统检验方法
过程繁琐、检测周期长,一般需要6-7天,难以满足突发疫情
中病原体快速检测和及时控制传染源的需要,其鉴定结果一
般也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
的要求。电子灭菌作为一种新型灭菌保鲜技术,利用电子束
或其转X-射线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达到杀虫、杀菌等目的
。相比传统的热力杀菌或化学灭菌,可有效保持产品原有营
养品质及风味,速度快、效率高、无污染。与传统钴源处理
相比,电子灭菌处理效率高,不产生放射性废物,可有效降低
钴源加工的食品不良反应,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课题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协作单位先进的快速检测技
术,综合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和RT-PCR技术,建立了志贺
毒素及产毒微生物的高通量、快速测试方法和检测技术规范
,志贺毒素的检测限度达10fg/mL。试制完成X射线转靶装置
一套,结合IS1020加速器设备,对转靶效率、效果、安全性进
行了初步研究,年加工能力提高30%,拓展了加速器在金属包
装、高密度、大包装的食品灭菌中的应用。建立水产品、调
味粉等产品的食源性微生物控制技术。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示范基地)
。项目执行期间,依托公司实现净利润1100万元,社会经济效
益超过10亿元。
本项目立足天津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实际
,通过对部分参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企业进
行实地深入访谈,设计问卷进行抽样调研。总结天津市企业
“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实现路径,通过理论模型
实证探明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成功要素,并根据合作成功关
键因素详细分析其风险等级,风险传导的路径和机理,构建天
津市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风险防范体系。选择农业科技合
作企业进行跨国合作案例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本项目所
探明的天津市企业“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关键成功因
素,以及所构建的风险防范体系,将提升天津市企业“一带一
路”国际科技合作的效率、效果与成功率,并提供理论依据
及政策建议。项目研究将会促进更多的天津企业走出去开展
国际科技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天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促进双边科技与经济繁荣。本项目最终
研究成果为:撰写《加速推进天津市“一带一路”国际科技
合作项目的高质量发展》的内参报告一份;撰写约3万5千字
的《天津市“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
风险防范》研究总报告一份;公开发表论文2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方向把管检测装置,按照
方向把管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各部件的位置,在检测台底座
上分布有定位柱组、第一定位座、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座
、第二定位套、检测板、第一固定座、第三定位套、第四定
位套、第二固定座,在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上分别安装
有固定销,在四个定位套上分别穿设有检测销。本发明结构
简单、操作方便,能准确地检测摩托车方向把管的空间结构
以及各安装点的位置是否达标,判断质量是否合格,有效提
高摩托车装配效率。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名称:竹沥、代用品及
伪品的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课题来源及编号:湖南省省级科
技计划资助项目06SK3072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通过
建立竹沥的指纹图谱,比较不同竹子所制竹沥中有效成分愈
创木酚的含量,建立了竹沥的质量标准,可用于竹沥的生产和
销售领域的质量控制。同时,优选出了竹子的最佳品种、产
地、竹龄、采收季节,可为药用竹子的种植和采收提供科学
指导。三、主要论点与论据: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创造
性的完成了以下工作:1.建立了竹沥的HPLC指纹图谱。2.建
立了伪品的指纹图谱。3.对不同品种竹沥、代用品及伪品进
行了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测定。结合这些物理指标进
行竹沥真伪的鉴别,使竹沥的质量标准更全面、更可靠。4.
优选出了竹子的最佳产地。5.优选出了竹子的最佳品种。6
.优选出了竹子的最佳生长年龄。7.优选出了竹子的最佳采
收季节。8.完成了淡竹沥四种不同制备工艺的比较,并优选
出了最佳制备工艺。9.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竹沥中总
酚含量的方法。10.发表了6篇较高级别的论文。11.培养硕
士研究生2名。四、创见与创新:1.建立了水竹、淡竹、斑
竹等竹子所制竹沥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2.优选出了竹沥原
料竹子的最佳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以及最佳竹龄。五、社
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建立竹沥的指纹图谱质量标
准,使竹沥疗效更有保障,有效解除患者的疾苦。其社会效益
是难以估量的。还可指导竹农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
最佳竹子品种,避免种植没有药用价值或药用价值不高的竹
子品种,以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
备工艺如要应用推广还需经小试、中试等阶段以进一步完善
。
该分析仪器是全集成电路化脑电无损检测和定量分
析的自动化仪器。它使传统的纸笔描记式脑电图机和经验的
目测分析进入先进的计算机描记、存贮及精确的定量、定位
分析和彩色图示新阶段。该仪器峰峰值噪声小于3微伏,共
模抑制比大于105dB,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用于颅内
肿瘤定位、脑血管、癫痫、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的辅助诊断及脑功能变化的检查及脑科学研究。
《港口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管理及关键技术研
究与应用》在青岛港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根据港口发展的具体要求,为解决青岛港信息化过程中,各
单位、部门以及相关港航企业对港口地理数据信息共享的迫
切需要而建设。1、研究设计适用港口行业的地理空间数据
分类编码标准。以此为基础,对港口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
、整理、入库,利用ArcSDE和Oracle9i数据库实现对空间数
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形成了以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统一的
港口地理信息库。2、借鉴信任管理的理论与模型,提出基
于信任配置的安全管理模式、设计了信任评估模型,建立了
基于信任的安全管理系统框架。3、采用基于ArcObjects的
组件式GIS开发技术,将港口基础设施属性数据与GIS空间数
据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实现全港
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的地理化、图形化、属性和决策管理。
4、将公安业务系统与港口地理信息结合,建立了港口警用
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警务的图形化管理,形成了青岛港公
安局统一的指挥决策体系。5、结合港口装卸主业及物流服
务等生产业务,与港口生产紧密结合,实现了码头装卸生产
、堆场货物、船舶调度等港口业务领域的一体化视图分析,
形成港口在生产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工程体系。6、利
用GPS定位技术,GPRS无线通信网络及港口地理信息,建立
了GPS车辆监控系统,为港口物流配送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服
务和技术支持。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实践,建立了完善的港口
地理信息库,为青岛港集团各系统以及相关港航单位提供了
大量有价值的港口基础数据,实现了与港口生产、公安局公
共信息平台等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为港口规划、生产管理
、安保提供新的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港口的信息化水平、管
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该项目自2008年4月天津市科委批准项目立项以来
,得到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项目组利用学院购买的外海
观测设备:MSS-60湍流剖面仪、600kRDIADCP多普勒声学海
流剖面仪、RBR620-CTD温盐深剖面仪(含溶解氧、叶绿素探
头)、RBR420-CTD锚系用CTD、ALEC电磁海流计、ALEC波潮
仪、ALEC浊度计、自动气象站、声学释放器等,为项目的顺
利进行提供设备保障。
经过项目组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项目任务书所要求
的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叶绿素浓度反演方面积累了
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1)针对渤海海域的具体情况,利用MERIS建立了基
于神经网络的叶绿素浓度反演算法,利用MODIS数据建立了
NDVI方法和波段组合的叶绿素浓度反演方法。
(2)完成了机遇海洋遥感的渤海赤潮预报的研究技
术报告。
(3)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6篇,其中被SCI或EI检索8
篇。项目研究成果可以为叶绿素浓度反演,渤海海域叶绿素
浓度和海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赤
潮的预报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当然还有许多研究工作有待于完善,我们将继续努力
在大气校正和水色反演等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狄利克雷MRF混合模型的极
化SAR图像分类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自动地确定极化
SAR图像中的类别数目的问题。其方案为:1.提取并归一化
极化SAR图像的N个极化散射特征,建立归一化的极化散射特
征空间;2.对归一化的极化散射特征空间逐点进行降噪,建立
极化散射特征空间;3.利用极化散射特征空间初始化MRF模型
;4.根据初始化的MRF模型估计极化SAR图像的先验参数和似
然参数;5.根据估计参数估计新的标记场,直到达到最大迭代
次数,并将新的标记场确定为极化SAR图像的分类结果。本发
明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同质区域分类的平滑度,更好地保持边
缘信息,可用于极化SAR图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
将建模软件3DMax与VRP系统相结合,针对风景园林
特点,以一个小广场为例,创建了一套风景园林虚拟游览系
统。该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方便灵活的模型修改和实时
编辑功能。用户在使用中可以自行添加园林古建模型和植物
模型。2)可用于公园、森林公园、城市规划等大范围风景园
林的三维重建和游览。3)可以对单独模型进行任意旋转、缩
放和移动。4)对设计场地可以任意选取路线进行虚拟游览。
5)实现动画播放。根据当前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趋势,该成果
将很快被广大设计单位所采用,其应用前景很好。虽然很难
说它能带来多大直接经济效益,但其间接效益却是显而易见
的。用它,可以很方便地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使方案达到
最佳,即投资最省,景观效果最高。
本项目来源于自选项目,实施时间从2012年3月开始
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原有优秀地方猪品种
(台湾黑猪和松辽黑猪)及世界著名品种(英系和美系大白
、丹系长白)基础上,开展了“天河”优质黑猪配套系培育
、“天河”种猪种质提升和种猪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等工作。
已培育和建立“天河”优质黑猪配套系父系150头核心群1个
、母系150头核心群2个;利用分子标记育种与传统育种方法
相结合,构建了遗传效应优化的多基因育种模型,定向提升“
天河”优质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种猪种质性能,在原有性能
基础上提升了抗应激、产仔、产肉及肉质等性状;建立了优
秀种猪高效生产集成技术。本项目培育或提升的种猪性能优
于国内外相同品系种猪性能,集成技术先进。技术成果在天
津及全国部分省市规模猪场进行推广应用,猪场配种妊娠率
、窝产仔数和总成活率分别平均增加3.0百分点、0.8头和2
.6百分点,生产成绩大幅提高,2015-2017年累计实现社会经
济效益29.08亿元。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糜子具有耐旱、耐瘠、水
分利用效率高等特性,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粮食作
物和经济作物,有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是制约旱地作物长势和
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旱地耕作技术主要通过纳雨蓄墒来增
加土壤的水分含量,但传统翻耕的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水分
积累,且使80%以上的土壤水分无效损失加重,频繁翻耕会导
致土壤结构破坏,表层土壤裸露,加大犁底层的紧实度,加快
土壤水分的流失,不利于耕层土壤聚集水分,同时深松耕对杂
粮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且作物生长期
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决定水分利用的关键指标。因此
探索合理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
深耕、传统耕作、免耕、旋耕四种耕作方式下糜子土壤水分
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比较分析,明确不同耕作方式
对糜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糜子主产区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内容和创新性:试验采
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0m2(6m×10m),共设深耕
(37cm)、传统耕作(10cm)、旋耕(12cm)、免耕4种耕
作方式处理。供试品种为晋黍9号。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糜
子干物质积累量、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①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
育期呈逐渐递增趋势,深耕的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高
于其它耕作方式,其次为旋耕、免耕、传统耕作,深耕和旋耕
的干物质积累速度明显高于免耕和传统耕作,成熟后干物质
积累量深耕、旋耕、免耕比传统耕作高48.29%、46.45%、6
.33%。②各耕作方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呈逐渐增
加趋势,深耕在0-100cm各土壤(20cm、40cm、60cm、80cm、
100cm)的土壤含水量都高于其它土层,在0-20cm处,深耕的
土壤含水量较免耕、旋耕、传统耕作方式分别高于47.4%、
19.6%、8.2%,在100cm处,深耕的土壤含水量较免耕、旋耕、
传统耕作分别高于8.2%、1.3%、18.8%。③深耕处理的土壤贮
水量最大,传统耕作方式的最小,深耕较旋耕、免耕、传统耕
作方式分别高3.38%、37.82%、50.39%。全生育期土壤耗水
量,传统耕作方式的土壤耗水量最大为213.23mm,其次是免耕
、旋耕、和深耕。水分利用效率则依次为深>旋>免>传,
深耕较旋耕、免耕、传统耕作方式分别高34.5%、47.4%、5
0.9%。④穗粒重和千粒重都以深耕处理的最大,传统耕作方式
的最小,深耕较传统耕作方式的穗粒重和千粒重分别高17.2
%和6.3%,较免耕方式的穗粒重和千粒重分别高11.7%和2.3%
,较旋耕方式的穗粒重和千粒重分别高5.8%和5.6%,各耕作处
理的产量依次为深耕、旋耕、免耕、传统耕作,且深耕、旋
耕、免耕比传统耕作方式的产量高68.15%、14.16%、和5.3
1%。社会效益:本研究主要通过长期定位的试验方法探讨不
同耕作方式对旱薄区救灾作物糜子田的土壤水分动态、糜子
干物质积累及糜子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旱作农田蓄水保墒能
力、降水利用效率以及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提供依据。国内
外研究多侧重于大宗作物的耕作方式,对糜子的水分利用研
究相对较少,本试验通过不同耕作措施与传统耕作相比较,从
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耗水强
度等方面阐述不同耕作方式的对作物的影响,得出耕作方式
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深耕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物
理结构,有效缓解土壤紧实,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有
效地截获自然降水,促进降水的渗入,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能
力,同时在提高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经济效益、节水
、节本、增产增收效果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表现。应用前景
:本研究通过连续3年的耕作方式试验,已经寻求到有利于旱
薄丘陵区糜子田水分吸收利用的耕作方式,为下一步的不同
轮作模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发表《不同耕作方式对糜子产
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1篇。
简要技术说明:基于我国稻谷种植、生产、流通运
行模式、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稻谷现场收购的需要,本课题在
研究不同来源、不同粮种、当年收获和储藏不同期限的稻谷
的品质变化规律,筛选特征指标,从而确定了稻谷新陈度快
速判别——目视法,开发了快速检测专用试剂和配套的检测
用具。并对测定方法的灵敏性、准确性、快速性及样品的适
应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实际应用和示范表明,该方法
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技术应用前景:与国内外同类产品
相比,本判别方法具有快速、稳定、操作简单、样品适应性
强、检测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于现场收购、稻谷收储企业质
量检测与控制和市场监督检查。其中检测专用试剂属新产品
,配制技术成熟,成本低,易于产业化。该项目研究成果具
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由于架空配电线路与城
市建设规划不协调,与城市美化、绿化的矛盾,与通信、广播
线路及社会公共设施相互抢道、互相制约、交叉拥挤的结果
,造成市容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增多。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地
下电缆正在逐步取代架空输电线路,虽然我国地下电缆的普
及程度还不如国外,但是可以预见地下电缆的使用是将来电
网的一个主流趋势。研究表明,电缆的局部放电量与其绝缘
状况密切相关,局部放电量的变化预示着电缆绝缘可能存在
危害电缆安全运行的缺陷,因此准确测量电缆局部放电量是
判断电缆绝缘品质的最直观、理想、有效的方法。国内外的
专家学者以及IEEE、IEC、CIGRE等国际电力权威机构组织一
直推荐局部放电试验是XLPE电缆绝缘状况评价的最佳方法。
在XLPE绝缘介质的树枝引发初期,其局部放电量约为0.1pC;
当树枝发展到介质击穿临界状态时,其局部放电量可以达到
1000pC左右。因此,对XLPE电力电缆绝缘的局部放电进行检
测是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预测运行寿命,保障电力电缆安全可
靠运行的重要手段。一、技术原理设计能用于强干扰条件下
测量微小局放电流的局放电流传感器,通过对多路局放信号
的同时采集采用第二代小波去噪技术进行局放定位,并且将
同一设备的局放数据应用K-Means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识别
,以便建立模型用来预测设备寿命。二、性能指标1.便携式
局放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出电缆的绝缘问题。2.具有数据管理
功能,能进行趋势分析。能用于定期巡检,也能用于连续在线
监测。3.管理电缆故障老化数据的统计模型可以分析电力电
缆及开关系统老损因素、评估地下电缆和开关系统的残余寿
命,对地下电缆和开关系统进行短期测试和长远更换的规划
起到指导作用。1.基于研究者十余年的小波去噪的研究和研
究者在该领域的世界范围领先地位,设计适用于中国电缆运
行条件的去噪软件,在强噪声条件下提取有用信息,鉴别来自
电缆内绝缘、开关系统和其它系统的局放信号,并进行局放
初步定位。2.从获取的数据中采用以粗糙集和Kohonanmapp
ing/self-organisingmapping为理论基础的数据挖掘技术,
建立电缆及开关系统的绝缘诊断知识库,准确地评估地下电
缆和开关系统的健康状况。一、技术成熟程度:1.小波分析
作为时域频域联合分析工具,能够同时保留时域和频域特征
,不基于FFT,速度快,原始波形保留较好,通用性好。通过发
展成熟的第二代小波去噪技术,可以实现对局部放电信号的
检测并实现PD源的定位及PD源类别判断。2.Weibull分布和
Crow-AMSAA模型广泛的应用于可靠性分析领域,通过这两类
模型分析电缆故障数据,可以实现对故障趋势及老化过程进
行准确模拟、对未来故障数的预测,对电力电缆的维修更换
起到指导作用。二、适用范围:1.小波去噪技术适用于对采
集到的信号进行去噪分析,区分噪声与局放信号数据,并去掉
噪声信号数据。2.建立Crow-AMSAA模型,对设备寿命进行预
判。应用情况:在武汉供电公司相关的线路进行了局放测试
,本项目的便携式局放检测系统运行正常,本项目开发的自适
应小波去噪技术能够有效的对采集的局放信号进行去噪,通
过K-Means模式识别能够对局部放电的类型进行模式识别,在
110kV墨英线和220kV李德线B相曾测量到轻微的局部放电(
两个月后这两条线路都发生了接头击穿事故),在桃子山变
电站110kV平答桃线的终端附件测量到电晕放电,与当时的环
境情况吻合。存在问题:Crow-AMSAA模型数据库的数据量略
显不足,后期需要扩充以增加预判准确率。
我公司成立了车辆监管分析管理系统研发项目,车
辆监管分析管理系统是为了实现对车辆监管违规行为进行分
析统计和管理设计开发的系统。为了对车辆监管违规行为的
分析统计管理,为车辆所在企业、企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第
三方监管中心的动态监管和违规行为记录处罚,在监管过程
中对数据记录的可查询、可溯源、可分析,运用计算机系统
的云架构、云计算能力,对监管中心的值班情况实现透明化
管理。车辆监管的数据包括图片、视频需要按企业、车辆、
驾驶员及违规的行为进行记录存储,根据现有的视频监管工
作,满足监管中心、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对数据的需求,及可
快速、高效、准确的显示监管数据,来辅助车辆监管中心的
日常工作。车辆监管分析平台主要从视频监管平台上取数据
,对存在违规的数据进行自动推送,并记录到本系统数据库,
实现多平台数据对接。传统的智能分析只能做驾驶行为分析
或者高级驾驶辅助功能中的一种,不能两种同时运行。本方
案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实现驾驶行为分析或者高级驾驶
辅助算法并行运行,功能更加强大。同时平台具备强大的软
件环境适应能力,支持主流操作系统、Web中间件、数据库产
品以及其他第三方标准中间件产品的开发和运行环境。本系
统的设计和实现提高了车辆的监督管理水平,实现对数据的
实时推送,根本上改变了以前车辆混乱行驶的情况。其主要
核心技术包括:一是车辆监管分析平台主要从视频监管平台
上取数据,对存在违规的数据进行自动推送,并记录到本系统
数据库,实现多平台数据对接;二是传统的智能分析只能做驾
驶行为分析或者高级驾驶辅助功能中的一种,不能两种同时
运行。本项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实现驾驶行为分析或
者高级驾驶辅助算法并行运行,功能更加强大;三是平台具备
强大的软件环境适应能力,支持主流操作系统、Web中间件、
数据库产品以及其他第三方标准中间件产品的开发和运行环
境。车辆监管分析管理系统是我司于2020年2月立项的新产
品开发项目,该系统于2020年5月研发成功并进入了量产。车
辆监管分析管理系统技术的研发成功,便于企业及政府相关
部门管理车辆,规范车辆行驶,实时查询车辆违规数据。因此
,该项目的研发与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胜利油田东部油区地跨山东省8个地市28个县区,既
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年生产石油天然气270
0万t,年耗能492万tce,占自产能源12%以上),抓好节能降碳
工作,提升能源管控水平,既是国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需求
。胜利油田在无行业成功经验可循情况下,按照“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开发”思路,历时4年在石
油行业率先研究建成了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于一体的
能源管控系统,实现了能源管理模式跨越式发展,2018年国家
发改委授予郝现能源管控系统“全国重点能源资源计量服务
示范项目”。一、创新成果:1、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大
数据,以电力拓扑库为主线,应用ArcGIS实时集成技术,创建
了油田能源管控系统,实现油气开发、生产经营、节能降耗
等多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互联互通、共享共用。2、创建了
多维度“两线三区”能效水平判识技术和报预警机制,实时
自动识别高耗能单元、设备,并建立了“标杆对照、理论计
算、BP神经网络”多方式、多参数的工况优化方法,实现了
优化方案自动生成与推荐。3、发明了电机试验用抽油机交
变载荷加载控制器、配网谐波谐振改进模态分析方法、从井
筒到地层注入化学剂的浓度分配方法等,建立了“地下优先
、井筒优化、地面配套”的高耗能单元一体化能效优化技术
。二、应用效果:能源管控系统在全油田推广应用后,实现
了能源管理向精细精准化、便捷高效化、系统一体化发展,
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与2014年对比,2018年机采系统百米吨液
耗电下降5.68%,年节电1.4亿kWh,注水系统效率提升3.6%,年
节电0.6亿kWh。“十三五”前四年油田能耗强度年均降低1
.8%,扭转了“十二五”年均增长6.4%的不利态势。仅2017-
2018年油田对识别出的86个高耗能单元、设备实施节能技术
改造,建成年节能能力5.06万tce,截止2019年6月,累积节能
9.1万tce,累积创效2.47亿元,累积减排CO222.4万t、SO221
84t、NOX637t。三、知识产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件、已
受理发明专利1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件,制订企业标准15
项,发表论文16篇。郝现能源管控系统评为“全国重点能源
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东三联区域一体化能效提升工
程评为“国家节能‘双十佳’最佳节能实践项目”,东二联
区域一体化能效提升工程项目评为“国家节能标准化创建项
目”。教育部SH02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结论:“通过对所检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对比和分析,除本委托课题项目组成员发
表的研究成果外,国内外未见其它与本委托课题技术要点相
同的报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认为:“该成
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油井线路配网谐波谐振模态
分析方法和抽油机交变载荷加载控制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省节约能源办公室、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标委以及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上游企业多次到胜利油田进行现
场考察、技术交流,与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油田企业
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本项目主要包括500kV线路避雷器寿命在线监测装
置研制、输电线路防雷综合治理方案及闪络塔定位研究、评
估与降低杆塔地网冲击接地电阻研究等子课题,上述项目主
要来源于武汉大学与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福建省电力有
限公司检修分公司、中国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湖北省电
力公司十堰供电公司的合作研究项目。输电线路分布广,易
受雷击。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耐雷水平和雷击跳
闸率。耐雷水平与线路绝缘的冲击耐压U50%、冲击接地电阻
、来波陡度等有关。随着电力网容量不断扩大,变电站如雨
后春笋般出现,输电线路走廊纵横交错遍布全国各地,涉及高
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变电站、输电线路走廊逐步增多,由此经
常出现接地网冲击接地电阻不满足运行要求的问题。据我国
电力系统事故的统计分类表明,由于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约
占总跳闸次数的40%~70%,尤其在雷电活动强烈、土壤电阻
率高以及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而引起的故障率更
高。雷击线路时,当雷电流足够大而使作用在线路绝缘上的
雷电过电压超过线路的冲击绝缘水平时,线路绝缘子就会闪
络。线路绝缘发生冲击闪络后,会有一定的概率转变为稳定
的工频电弧而引起跳闸。据统计,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所属
系统220~500kV输电线路共发生跳闸1253次,其中因雷击引
起的跳闸410次,占总跳闸次数的32.72%,位居各类故障的第
一位。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系统110~500kV输电线路
共发生跳闸2297次,其中因雷击引起的跳闸797次,占总跳闸
次数的34.69%,位居各类故障的第一位。可见近年来,雷击跳
闸一直处于各类故障的第一位。雷击输电线路导致绝缘子闪
络引起的电力系统故障不仅发生的次数较多,而且造成的损
失也很严重。因此,电力部门必须及时掌握高压输电线路的
绝缘子在何时何地发生了闪络,以便对线路进行抢修,恢复送
电。但是由于电力网覆盖范围很广,线路上杆塔数以及绝缘
子数众多,巡查时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并不能及
时地发现故障点解决问题。如果能设计出一种系统在线监测
杆塔绝缘子闪络情况,将闪络信息及时发送出去,对维护电网
稳定,保障输电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输电线路
雷害事故,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常采取提高线路绝缘水
平、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减小避雷线保护角等防护手段,但
有的效果不明显。国内外采用避雷器来限制线路的过电压水
平,有好的防雷效果。安装在线路上的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优点是不存在放电间隙的放电时延,能可靠有效的吸收过电
压的能量。我国配电网中10kV合成绝缘氧化锌避雷器已经得
到普遍应用,在110~220kV电压等级,氧化锌避雷器也得到较
好的运行效果。随着线路上避雷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线
路避雷器提出了运行安全可靠,抗老化、防污闪等方面的进
一步要求,线路上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带间
隙线路避雷器投运后,由于无泄漏电流,不能采用常规无间隙
避雷器监测其泄漏电流和小冲击电流计数的方式监测其性能
的好坏,很难进行预试和检测,损坏后不起作用也很难知道,
这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难点,也是限制了线路避雷器现场使
用的一个原因。因此对带间隙避雷器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显得
尤为重要。同时,为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尤其是反击跳闸事
故,必须有效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在这一点上
国内外学者均已达成共识,然而如何实现也是国内外亟待解
决的实际问题。目前,一些电力单位盲目的采取延长接地装
置的方法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虽然其工频接地电阻已降到
小于2Ω(远小于规程要求的10Ω),但仍出现雷击跳闸事故。
由于混淆了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概念,
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为雷电流具有雷电流幅
值高、波头时间短的特点,后者可能导致雷电流还未达到地
网远端,雷电压已达峰值,此时可能会出现闪络事故。如何合
理、有效和经济地解决这一问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地
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技术原理如下
:(1)研究带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运行寿命与大电流冲击
次数的关系作为监测装置开发依据;(2)基于工频短路电流
流向判别的交流输电线路塔闪络塔定位方法研究;(3)重点
地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研究,为雷击多发区防雷技术
提供参考;(4)基于模拟与真型试验、仿真计算,全面客观
评估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大小及冲击特性,提出可行的降阻方
案。完成以下性能指标:(1)研制带间隙线路MOA寿命在线
监测装置;(2)开发出经济可行的交流输电线路雷电故障精
准定位系统;(3)针对雷电活动多发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
开展雷电防护技术针对性研究和杆塔地网冲击特性研究,降
低重点地区输电线路雷电故障事故发生率。(1)建立了输
电线路用氧化锌避雷器的寿命与雷电流冲击次数对应关系,
完成了基于雷电取能的500kV线路带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寿命
监测器的研制及示范应用,提高了输电线路避雷器的工作可
靠性;(2)提出了基于工频短路电流流向判别的交流输电线
路雷电故障精准定位方法,研制了交流输电线路雷击闪络杆
塔定位系统,实现了雷击杆塔闪络故障的准确定位;(3)建
立了评估杆塔地网冲击特性真型试验方法,提出的冲击电压
测量回路串联电阻方法解决了电压测量过程中的波形畸变问
题;提出的辐射型改进1型、改进2型接地体和星型改进1型、
改进2型接地体的杆塔地网降阻改造方案,有效降低了杆塔地
网的冲击接地电阻。适用于输电线路主要防雷装置-避雷器
寿命监测、雷电故障精准定位和防雷改造领域,其中,避雷器
寿命监测装置可推广到35kV及以上避雷器状态监测,输电线
路雷电故障定位系统可推广至输电线路闪络塔精准定位。项
目采用的原理经过反复验证可靠,开发的监测装置已发现多
起相关故障。项目研究成果已在湖北、安徽、福建、广东等
省市多条输电线路得到了较大范围推广应用。
一种电力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控制器,它包括一共用
存储器,共用存储器分别与充电管理与控制单元、电池检测
管理单元、绝缘监测管理单元、RS232/485软件通讯单元双
向连接,实现了集均浮充电、母线监测、硅链控制、四遥通
信、电池巡检、绝缘定位、配电单元及支路状态报警等七项
功能于一体,大大减少了系统接线和操作的复杂程度,提高了
系统的自诊断能力及工作的稳定性和监测的可靠性,降低了
成本,并且各个子系统自身均有完整的功能,可以独立组成一
个智能型装置。
本课题立足于国内机加工设备研制所需的机械框架
、采用国内成熟的液压系统组成举升及翻转平台,研究方案
了解决传统侧翻平台不能举升带来的实验限制,能最大程度
上获得多方面全方位的各项参数。从直接经济效益分析,该
系统通过高精度实时智能采集数据并显示,可极大提高工作
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客车侧碰试验符合国家及欧洲标准,满
足试验要求,对客车的安全性能提供保障。高强平台框架结
构,预防满载状态下侧翻平台的微变形,影响测试精度;利用
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多模块结构方式系统间通信数据传递
,将大系统分为独立模块,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侧翻碰撞试
验台设计采用钢结构框架,测控系统采用单片机及PLC结合形
式,通过驱动液压系统实现台体举升、侧翻平台动作,通过四
个承重平板测量各个车轮在侧倾过程中的重量变化,利用精
密编码器测量平台转动角度,并通过RS485传输方式将检测数
据储存于工控机内,同时利用大型LED显示屏对侧翻试验数据
进行实时显示。该系统与我省客车检测过程紧密结合,填补
我国该方向的研究空白。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精确度高,达
到国家和交通部有关检定规程的要求。该系统与我省客车检
测过程紧密结合,填补我国该方向的研究空白。该系统运行
稳定可靠,精确度高,达到国家和交通部有关检定规程的要求
。
目前,全国交直流特高压互联电网正在形成,电网
规模快速增长,发电容量持续增加,电网特性日趋复杂,运
行方式多变,电网事故波及面广,机理复杂,发电机励磁系
统及其调速系统动态特性对系统稳定运行影响日益显著。目
前机组调节器特性实时监测系统基于EMS,受数据源精度以
及信号监测手段的限制,无法精确、全面监测机组调节器性
能。因此,华北电网研发了“发电机励磁调速与发电控制运
行性能精细化在线分析评价系统”,为网厂协调精细化管理
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规范调节器参数,确保并网运行发电机
组特性满足电网要求,提高电网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保障
特高压系统和华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该项目取得以下成果
:首次研究开发了区域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励磁调速与发电控
制运行性能精细化实时在线分析评价系统,采用PMU动态数
据开展励磁系统、调速系统、一次调频、AGC控制性能的在
线分析、评估和考核,形成综合分析管理体系;实现了考虑
完整励磁辅助限制环节的发电机运行状态和无功裕度可视化
,为促进电厂励磁性能达标和加强网厂协调提供了技术手段
;考虑机组AGC实际响应的一次调频速度变动率性能指标,
实现机组一次调频性能实时在线分析并优化采集变量上传方
案、实现异常信号在线判断,提高了一次调频性能计算精度
,提升了电网对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管控能力;实现了基于
机组实际性能的电网一次调频裕度在线分析、并网机组一次
调频裕度在线聚类和地理分布可视化,为电网动态调整机组
运行工况和预控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了根据联络线潮流动态
变化评估区域内各省网控制区一次调频整体能力,促进并提
升互联电网网厂协调整体管理水平;采用PMU数据对发电机
组AGC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发电机组AGC调节线
性特性指标及其分析方法,扩展了机组AGC性能评价指标体
系,为电网精细化调度机组出力、规范电厂运行控制管理、
促进电厂AGC动态调节性能优化提供了依据。
本项目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及其应用.内
容包括Monge-Ampere方程,曲率方程,相关的高阶非线性方
程,和抛物流等完全非线性椭圆抛物方程的理论及在几何和
最优化,几何光学,气象学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Mor
se理论在Hamilton系统和辛几何中的应用,特别是关于超曲
面或流形上辛轨道,特征线,测地线的多重性等问题。工作
内容包括开设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讲座,以及选拔优秀青年人
才,指导并合作开展研究,做出有国际影响的工作。同时邀
请国外一流数学家到国内讲授偏微分程方程的现代理论、方
法。促进我国年轻学者和海外专家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我国
在偏微分方程等非线性分析方面的研究水平。
液压油、润滑油(统称油品)是工业生产尤其是机
械设备的命脉,油况的好坏决定着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可
靠性和使用寿命。长期的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油中固体
颗粒度、水分和工作温度是引起油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70
-80%的设备事故与油品的污染有关系,不仅严重影响了润滑
、液压设备的正常运转,而且造成很大的人力浪费和经济损
失。油液污染不仅导致机械及润滑油的性能劣化,降低机械
设备和油液的使用寿命,还将使设备处于危险的状态,因此对
油品的污染程度进行检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油品在线监
测、自动维护技术是我公司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专利号ZL
200810062520.X,是通过实时检测运行中油品的温度、内部
水分含量、固体颗粒污染度等指标,有效判断、发现油质劣
变和污染状态,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控制滤油机启动,及时对
油液采取维护措施,保障生产的顺行与设备的安全,既可以现
场设定操作,也可以远传数据、远程控制,具备数据储存、打
印、自动报表、趋势图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冶金、
石油化工、机械加工、建筑以及航空、航海等领域。
本成果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
项产业技术研究项目“面向家电行业的机器人生产线关键技
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在传统家电生产工艺基础上,提出
机器人应用方案,在一些典型工位(如劳动负荷大、质量要
求高的工位)采用机器人或自动化装置进行操作,提高了家
电总装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同时通过开发快速建模仿真系统
,并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整条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优化、仿
真,缩短实际投入建设、生产之前的时间,降低设计成本,项
目由企业和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形成了该成果面向家
电行业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本成果提出了面向家电行业
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包括传统制造工艺的自动
化改造、机器人生产线数字仿真、3D建模仿真、机器人视觉
引导、基于总线的自动化生产线管控一体化,项目通过“设
计--仿真--评价--修改”等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对面向家
电的机器人生产线系统的工艺设计、设备布局、物流规划、
资源配置等的整体优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家电行业的自动化升
级改造、推进机器人技术在传统支柱产业中的应用推广,该
项目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对于机器人系统集成
企业来讲,由于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市场需求庞大,开展机
器人生产线的市场推广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市场,能够为系统
集成商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以带动机器人上下游
产业的发展。该项成果现已通过企业内部成果转化实现销售
收入5575万元,该成果不仅可应用于空调工厂,还可向其他家
电产品(冰箱、冷柜、电视、洗衣机、饮水机等)生产线推
广应用,也可在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行业推广应用。
该产品集成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和监测监控等技
术,针对煤矿高危险、恶劣环境的特点,通过系统优化和创
新,开发煤矿现场自动化技术,在现场控制为主的局部控制
系统基础上,实现以地面集中操作、分布控制为主的全过程
控制。实现使矿井生产的全过程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即“采
煤、掘进、运输、通风、排供水、供电、灾难控制”七个生
产环节实现综合自动化。1、“采煤”环节实现工作面生产
自动化控制,地面集中监测;2、“运输、掘进”环节实现
地面集中控制,无固定岗位工;3、“通风、供排水、供电
”环节实现三遥控制,无人职守;4、“瓦斯监控、灾难控
制系统”革命性的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矿难;5、自动化控
制中心ACC不仅用于采煤,其他地下采掘业都有使用的迫切
需求,国内外需求很大。该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
,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计划开发出“高、中、低”三档系列产
品,以适合不同的矿山需求。可预计与该产业配套的产品其
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
金。成果完成人具有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业背景,对DNA计
算相关研究内容比较感兴趣。早在2004年初,开始广泛阅读
DNA计算相关的书籍和前沿论文。自2006年开始,一些研究成
果开始发表。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以后,2007年申请到山东
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筹经费项目-中国邮递员问题和最大权团
问题的DNA计算模型研究,2010年在此基础上申请到了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赋权图问题的自组装DNA计算方法及复杂
性研究。2、研究目的与意义DNA计算是一种利用DNA分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并行计算的新计算模式,它借助于分子
生物技术来发展理论计算机科学。自从Adleman在Science上
发表了一篇利用DNA分子求解Hamilton路问题的DNA计算模型
,DNA计算相关研究迅速发展起来。早期的DNA计算模型主要
用于求解判定问题,随着DNA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DNA计算模
型逐步用于求解优化问题。本课题对赋权图上优化问题的D
NA编码方法及DNA算法进行了研究,所做工作提高了DNA计算
用于求解优化问题时表示权值和处理权值的能力,扩展了DN
A计算求解优化问题的范围。3、主要论点与论据在赋权图上
优化问题的DNA计算模型中,权值的DNA编码方法是求解问题
的关键。本课题对中国邮递员、旅行商、最小生成树、最大
权团等赋权图上优化问题的DNA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改进了
权值的DNA编码方法,给出了利用改进的DNA编码方法求解一
系列优化问题的DNA算法。对于中国邮递员问题,首先提出了
广义边图的概念,然后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广义边图的DNA编
码方法及DNA算法。所提出的广义边图DNA编码方法利用边到
点映射把赋权图中的边映射为顶点,构造给定赋权图的广义
边图,使得赋权图中的边权值转换为广义边图中顶点的权值
,从而利用顶点的编码长度表示权值,使得权值的处理更容易
。对于旅行商问题,首先提出了权值序号和相对长度图的概
念,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对长度图的DNA编码方法及DNA算
法。对于任一赋权连通无向图,所提出的相对长度DNA编码方
法利用权值的序号和相对长度图代替权值本身对权值进行编
码。由于编码权值的DNA串长度只与权值序号有关,与权值本
身无关,因而能直接处理实数权值,甚至很小或很大的权值,
这就使得它能处理一个较宽范围的权值。对于最小生成树问
题,首先提出了DNA序列的补比对、逆补比对和顶点识别码的
概念,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顶点识别码的DNA编码方法和一种
基于DNA序列逆补比对的编码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DNA算法
。对于任一赋权连通无向图,用长度为max{ceiling(log4n
),6}的识别码ri去编码顶点vi,用长度为2*max{wij,lengt
h(ri)}的DNA串sij去编码边eij,并对任意相邻边eij和ej
k,增加一个长度为wij+wjk的DNA串作为附加码。进一步地,
设计了DNA序列补比对和逆补比对的计分方法,并给出了最小
生成树问题的基于逆补比对的DNA算法。对于顶点赋值的最
大权团问题,在已有的最大团问题DNA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增
加了权值的DNA编码表示,给出了一种改进的DNA编码方法及
DNA算法。此外,还通过改进已有DNA编码方法探讨了顶点覆
盖问题和0/1背包问题的DNA计算模型。4、创见与创新本课
题通过对赋权图上优化问题的DNA计算模型中权值的DNA编码
方法进行设计,合理有效地利用不同的DNA序列表示权值的大
小。所设计的DNA编码方法中有一些是原始创新,有一些是对
已有编码方法的改进。主要创新点:通过设计赋权无向图的
广义边图给出了中国邮递员问题的一种基于广义边图的DNA
编码方法及相应的DNA算法;通过设计赋权图的相对长度图给
出了旅行商问题的一种基于相对长度图的DNA编码方法及相
应的DNA算法;通过选取顶点识别码和计算DNA序列的最佳逆
补比对给出了最小生成树问题的一种基于顶点识别码的DNA
编码方法和一种基于逆补比对的DNA编码方法,并给出了相应
的DNA算法;通过在已有最大团问题的DNA计算模型上增加了
权值的DNA编码表示,给出了最大权团问题的DNA编码方法及
DNA算法。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课题为基础理论
研究,不涉及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费用
于分子生物实验,所设计的DNA编码方法及DNA算法只能利用
已有的DNA计算的基本操作,这就使得论文的正确性依赖于已
有DNA计算基本操作的正确性。由于已有DNA计算基本操作均
经过专家的验证和使用并已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等重要
期刊上,因此其正确性是值得信赖的。(6)历年获奖情况2
009.09.10,论文“赋权图上优化问题的DNA计算方法研究”
获威海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本人为独立
作者,颁奖单位为威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该项目是由上海通用卫星导航有限公司主持研制开
发的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智能化汽车自主导行系
统”,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上海智能交通系统进入实质性实
施阶段,为中国的智能化交通系统(ITS)的实现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缩短了在汽车导行领域中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其功
能和各项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或接近国外同
类先进产品水平。该系统在GPS定位系统、智能交通地理信
息系统应用、路径最优化、数字化广播及信息播发、交通智
能化调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汽车车内自主导行系统(CNS)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二是汽车自主导行仪。汽车自主导
行仪的主要功能特点:具有卫星定位功能,能以电子地图为
背景,显示自己车辆当前位置。可选择最优化路径行驶并避
开路阻地段,在陌生的地方可以为车主导行,并有语音提示和
方向箭头提示。能利用调频副信道接收交通信息及实时路况
信息,还可播收VCD,发生意外事故可报警求救。利用推算航
法传感器技术,在高架下或隧道里有效定位。
本课题来源于“2012年度陕西省科学研究发展计划
——电梯无线应急通信系统,项目编号:2012K06-44”。目
前国内电梯远程监管系统生产厂家不多,有沈阳蓝光、西安
终南、宁夏中电通、广州汉林、杭州特检院、无锡中科、北
京思安华胜等,已有20多个省市建立了电梯远程监管系统。
电梯安全监管技术有以下方式:一、在轿厢内部安装摄像头
,通过视频监视画面了解轿厢内乘客被困及安全情况。二、
建立电梯应急指挥中心,设置统一的96333或12365报警电话
。三、建立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将电梯安全数据汇总到统一
平台上。第一种方式,如果值班室做不到24小时都有人值班
的话,设备形同摆设。第二种属于被动呼救方式,只有乘客被
困拨打报警电话时才能施救。而参评专利总体属于第三种主
动报警方式,24小时在线监测电梯运行状态,故障实时报警。
同时融合了第二种方式,兼具“一键式”紧急呼叫功能。电
梯安全远程监管系统硬件部分为电梯运行数据采集设备安装
在电梯机房的控制柜旁,从电梯自动化系统采集电梯运行状
态、电梯故障、电梯门等八路信号,通过电信运营商的GPRS
网络,上传电梯的运行数据至服务器中。同时内部集成无线
紧急呼救子系统。软件部分包括资料管理、实时监控、故障
管理、维保管理、违章管理、公告通知、报表管理、系统管
理等等八大模块,通过对电梯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实时显示
电梯运行状态。故障发生时迅速将故障电梯位置、故障现象
、人员被困等信息通过短信、互联网PC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终
端等方式报告物业和维保人员,从而达到缩短救援时间和有
针对性组织施救的目的;参评专利形成的产品主要性能有远
程监测功能、紧急呼救功能、故障诊断功能、维保管理功能
、设备诊断功能、违章分析功能、系统管理功能、报表统计
功能等;参评专利产品采用了宽电压信号(12~220V)自适
应监测技术范围的自适应监测技术,使得系统适用于不同国
别、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电梯。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八路
电梯信号采集、GPRS远程推送,服务器根据电梯故障判定标
准和依据,建立数学模型,24小时在线监测电梯状态、故障实
时报警,实现了“智慧电梯”。采用射频卡读取技术结合GS
M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电梯维保评估模型,根据维保项目设定
相应的评分加权,实现维保质量的打分评估,强化了对电梯设
备、维保公司、维保人员及物业的监管力度。采用电梯嵌入
式客户端I/O归一化处理及链表内存管理技术针对电梯设备
不同运行速度,电梯控制信号正负逻辑不定情况,采用IO逻辑
翻转远程配置技术,实现IO逻辑信号的归一化处理。同时针
对嵌入式系统内存空间有限及不定长度的复杂数据缓存需求
,优化整合C语言链表技术及嵌入式系统内存管理技术,实现
高效精准的数据缓存方法;目前由专利形成的产品已经投入
产业化生产,在陕西、河南、新疆等地大量销售、批量安装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参评专利
目前没有任何获奖。
多重PCR技术是指在同一个反应试管中加入数对引
物的序列,来同时扩增DNA模板中多个区域(即目标序列)的
PCR反应。与单引物对的常规PCR反应相比,多重PCR能够明显
提高效率,并且节约时间和稀缺的材料,因此在临床检测和环
境微生物等的研究中被广泛运用。然而,多重PCR实验成功的
关键就在于设计优化引物对组合,尽可能避免由于引物间的
交叉组合所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现象出现。目前,引物设计
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引物的设计优化上,如:Primer3,
PrimerPremier,Oligo等,且它们当中也仅有少量引物设计工
作考虑到了对非特异性扩增的评估,故它们并不能保证扩增
出来的引物的特异性,例如同一种病毒可以有很多种亚型,亚
型基因之间的相似度很高,只能靠它们基因中独特的序列来
对它们进行鉴别分型,上述的几种工具将病毒的亚型区分出
来的能力比较弱。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人员往往通过不断反
复地做单引物PCR实验来摸索多重PCR实验中的最佳引物组合
。而针对这一现状,本系统所采用的PrimerHunter软件的优
势就在于为基因序列如病毒亚型等具有类似序列的基因选择
出高度敏感和具有特异性的引物,但是它只能在Linux系统下
的命令行中才能执行,而且没有考虑引物二聚体的问题,针对
这些缺陷,我们设计实现了基于PrimerHunter的多重PCR引物
设计系统,使它转变为浏览器模式,同时增加了原软件不具备
的引物二聚体检测模块,能够有效检测引物对之间的二聚体
情况。生物学者使用该系统能更高效、更便捷地设计出特异
性强的多重引物,该系统为相关生物学领域研究提供了一种
高效的多重PCR设计工具。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样品包埋块的制备方
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利用2%戊二醛固定液对生物
组织样品或细胞样品等进行低温固定,经0.2mol/L磷酸缓冲
液冲洗后,按照50%→70%→95%→无水乙醇→绝对乙醇的乙醇
梯度进行脱水,经环氧树脂618渗透后进行包埋,然后加热
聚合,加热温度和时间为:35℃12小时→45℃12小时→60℃2
4小时。从而获得了适合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样品包
埋块。主要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生物样品用冰水预
冷却的质量百分比为2%的戊二醛固定液低温固定1~2小时
;2)将样品用冰水预冷的0.2mol/L磷酸缓冲液冲洗两次后,
依次转入质量百分比为50%的乙醇、70%乙醇、95%乙醇、
无水乙醇及绝对乙醇,进行乙醇梯度脱水,每次10~15分钟
,其中,无水乙醇和绝对乙醇分别各换一次,50%和70%乙
醇水溶液需要事先用冰水预冷;3)样品脱水后直接转入环氧
树脂618混合液∶绝对乙醇=1∶1的体积比的液体中并置摇床
上渗透1~2小时,然后将此液倒去,加入环氧树脂618混合
液,置35℃的温箱中渗透3~5小时;其中环氧树脂618混合
液配方为:环氧树脂618∶十二烷基琥珀酸酐∶甲基内次甲基
四氢邻苯二甲酸酐∶2,4,6-二甲氨基甲基苯酚=4∶1∶3∶0.2,
该比例为体积比;4)将样品挑出,用环氧树脂618混合液进
行包埋,然后加热聚合,聚合温度和时间为35℃12小时,4
5℃12小时,60℃24小时,得到所需的生物样品包埋块。
该成果通过对探地雷达的理论研究,各种物理模型
雷达波特征及工程实践的试验研究,在大量试验资料的基础
上提出了在地下管线探测、大型混凝土结构及大直径桩基的
质量检测、建筑工程基础勘探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提
出了各种目标体的埋深计算公式,首次提出了地下管线的理
论计算公式,丰富了研究内容,进一步拓宽了探地雷达的工
作领域,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具有实用意义。该课题在理论
上有创新,工程应用上有突破,研究水平整体达到国内领先
水平。在工程领域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
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
刷电路板,简称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
薄的特点。主要使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码相机
、LCM等很多产品。其是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产品设计灵活
性而设计的。柔性电路板输入或输出信号时,很大一部分需
要通过焊接连接器做为电流/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与其他设
备进行连接。传统的柔性电路板在连接器焊接后,采用手动
操作进行测试,测试功能比较单一,需要人工操作将待测试电
路板放到测试装置上,测试完后将电路板取出,人工操作分拣
合格品与次品,因为需要人手操作,存在如下问题:浪费人力
,测试速度慢,容易出错造成漏测、测试不准确等,影响产品
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司组织一个研发团队,主要
研究一套柔性线路板空板开短路测试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柔性线路板空板开短路测试系统,包
括自动测试仪以及设置在自动测试仪两侧的送板装置和取板
装置,自动测试仪上设有测试工作台,自动测试仪分别连接控
制送板装置与取板装置,送板装置上设有送板机械臂和送板
台,取板装置上设有取板机械臂和置板台,送板机械臂与取板
机械臂都为三轴向机械臂,置板台包括用于放置合格品的第
一置板台和用于放置次品的第二置板台,送板机械臂和取板
机械臂对应测试工作台分别负责送板和取板,取板机械臂的
取板行程对应第一置板台和第二置板台分开放置测试完成的
电路板。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通过送板机械臂将待测
试电路板运送并放置在测试工作台的待测区域上,测试完成
后,通过取板机械臂将电路板取出,能够识别分开放置合格品
与次品的电路板,实现全自动化控制电路板的开路和短路的
测试,测试过程无需人手操作,节省人力资源,避免人工误操
作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可
靠性。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技术实现全
自动化控制电路板的开路和短路的测试,测试过程无需人手
操作,节省人力资源,避免人工误操作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成
熟度高,无实施难度和技术风险。本技术适用于生产控制技
术领域,已用于柔性线路板空板开短路测试系统,目前安全性
良好。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送板机械臂将
待测试电路板运送并放置在测试工作台的待测区域上,测试
完成后,通过取板机械臂将电路板取出,能够识别分开放置合
格品与次品的电路板,现已用于柔性线路板空板开短路测试
系统,其控制灵活方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功能扩充便捷
,目前未发现问题。⑥历年获奖情况:无。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应用组合耗电预测的智能手机
剩余电量管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智能手机存在的不能显示
应用组合在剩余电量下的可用时间和电量消耗快的技术问题
,包括数据收集模块收集智能手机正在运行的所有应用软件
、当前的电量、时间和在前台运行的应用软件;数据分析模
块计算应用组合的单位时间耗电量和单个应用软件的单位时
间耗电量;应用组合耗电预测模块计算任意应用组合在剩余
电量下的可用时间;应用分类模块将上一次在前台运行的时
间、总使用时间和启动次数均大于所有应用软件上一次在前
台运行的时间均值、总使用时间均值和启动次数均值的应用
软件,作为用户近期常用应用软件;电量管理模块对智能手机
的后台应用软件和资源使用进行管理。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当前,各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正处在关键时期,政府网信办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
社区(单位)防控管理任务重、企业复工复产防疫工作难度
大、机关事业单位分散办公网上办公需求多等重点难点问题
,从社区(单位)防疫、网上远程办公、疫情防控管理、疫
情咨询查询等方面筛选了一批疫情防控工作中急用、实用的
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在企业复产复
工的防疫工作里,疫情防控系统UWB高精度人员实时定位系统
基础上,实现员工的聚众管控、疑似人员接触追踪、疑似人
员历史轨迹回放、企业/厂区内位置大数据热力图等等功能
,完成全自动、全区域、全天候、全目标覆盖的主动式疫情
防控模式,实现企业复工“零传播、零扩散”防疫目标。三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技术治理在疫情数据采集等过程中
存在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隐患,影响个人隐私权保护。数据
集中往往意味着权力集中,技术“利维坦”所搭建的全景式
监控社会日渐成型,对个体被监控及个人隐私被威胁的争议
愈演愈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密切接触者排查是关键环节
之一,但也曾出现市民因确诊信息被泄露导致其生活轨迹、
治疗过程等均被公之于众,他人嫌弃的目光和在网络空间里
的污名化行为使其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当个体确诊、易感、
疑似和密切接触等方面的信息被完全置于智能机器的洞察之
下时,隐私弱化和数据滥用的风险就会居高不下,导致“零隐
私社会”现象的出现;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可能使个
体的活动轨迹和生活痕迹暴露无遗,人人面临“裸奔”的尴
尬窘境。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疫情防控
系统是社区疫情防控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环,它通过IT支撑系
统设计研发了社区疫情人员管控测算模型、可灵活配置各方
面的人群轨迹功能。五、应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无六、历年
获奖情况无七、成果简介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在研发出此套系统后,可有效通过数据分
析,加强社区对流动人口管控,从而做好全面的疫情防御体系
。
“民用电能表周期轮换采样统计方法研究”为国家
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08QK79),计划经费26万元(本
单位自筹),立项时间2008年12月,计划完成时间2010年12月
,实际完成时间2012。项目旨在通过对轮换的电能表进行逐
个检定,全面掌握了上海地区安装的电子式分时电能表的使
用质量,编制抽样方案及地方检定规程,研制可靠性实验设备
,在上海地区对电能表实施抽样管理。除了课题组的3年的时
间,电力公司前期还进行了4年,历经7年的时间,电力公司前
期共检验了14.5万只。课题组在3年的时间里一共检验了46
万只电子式单相分时电能表,剔除受到攻击和铅封不全的电
能表,其使用10年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7%以上。其主要不合格
是电池供电电源,造成时钟计时的失准。如果不考虑电源的
失效,合格率在98.7%以上。课题组通过3年的努力,准确了解
了上海地区在网使用的各个年份的分时电能表的质量,以及
失效原因。可以相应地要求对加入上海地区的电池质量,作
为提高合格率的一个主要改善方面。同时也可以针对上海地
区的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的长期产品质量进行抽样统计的方法
,延长使用年限。根据统计的合格率,提出了在网电能表运行
质量水平和抽样方案,其水平符合浴盆曲线的寿命期的失效
率,符合目前我国电能表制造生产水平。根据国家检定规程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基于抽样统计的电能表地方检定规程,同
时根据IEC62059-31-1标准建立了电能表主要元器件失效加
速寿命试验室,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民用电能表周期轮换
采样统计方法研究.可以监控仪表在轮换周期内的计量特性
,主动关注在网运行电能表的质量水平。鼓励企业使用新技
术、新工艺,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电能表产品的可靠性,
节约社会资源和费用成本,提高企业提高仪表质量的积极性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根据现场使用质
量状况可以对制造厂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Wdu全域旅游大数据游客报警系统是一款对旅游报
警进行管理的系统,系统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对游客报警进
行管理,对报警数据进行全面整合。为旅游区内的游客管理
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旅游区的管理带来方便,是一款非常实
用的系统。
本项目首先必须通过大量理想条件下的光谱实验,
得到植物各参数理想光谱模型,从模型中确定敏感波段,并
进一步获取相应的多光谱图像。考虑到植物三维立体信息与
图像的平面信息之间的差异性、环境光强对植物多光谱图像
灰度值的影响,提出将多光谱图像技术与表征植物形态的三
维点云数据、表征环境光强的光照模型相结合,从而得到更
为准确合理的整株植物的养分及分布情况。本项目的研究成
果将为虚拟植物、数字农业等领域的信息测量与估计提供新
方法。本项目以多光谱图像技术为核心,结合近红外光谱技
术、三维信息获取技术、水稻三维光照模型相结合,最终实
现对养分信息(植物氮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理化信息(
鲜物重、水势、水分含量等)的无损快速精确测量与估算。
项目名称:《铝板平面形态测量装置研制》,项目
编号:2016R1031-4,属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计划经
费状况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项目于2016年
4月立项,计划于2017年12月完成。实际完成时间为2017年1
2月。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融合直线模组、伺服电机、激光
位移传感器、运动控制卡等技术研制一套用于铝板板形(I
值)的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数
据处理简单。测量装置由硬件部分和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组成
。测量装置垂直方向位移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测量精度
可达0.03mm,X、Y向直线度可达0.10mm以内,私服电机定位精
度可达0.15mm。采用曲线拉直和波高、波距两种方法分别对
采集的断面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算出板材的板形
(I值)。综合直线度、定位误差和激光位移测量误差的影
响,由试验数据评定得到该装置I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为0.8
I,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能够满足铝板板形I值的测量要求。项
目的考核指标为技术指为:1、设计一套非接触式铝板平面
形态快速自动测量装置;2、编制一套铝板平面形态数据分析
处理软件;3、实现铝板平面形态准确、高效、自动测量
1.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源于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
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秦岭天然次生公益林抚育经营关键技术
研究”(编号:201204502)。秦岭既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
态屏障和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的水源地,也是我国生物多
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本课题根据秦岭的生态区位、立
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围绕秦岭林区天然次生
公益林存在的林分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
能低下,传统的抚育经营观念和抚育经营技术模式难以满足
多目标森林培育要求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天然次生公益林抚
育经营技术与关键指标体系研究。2.研究目的与意义聚焦我
国林业发展战略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围绕森林生态系
统可持续经营,针对秦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不良、稳定
性差、生产力和服务功能低下等问题,开展天然次生公益林
关键技术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秦岭林区森林质量,促进森
林生态系统健康,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有效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改变秦岭林区传统落后的森林经营观
念和模式,促进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3.主要论点
与论据(1)在充分考虑秦岭林区生态区位和保障区域生态
安全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对秦岭林区天然次生公益林抚育
经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秦岭林区天然次生公益林
抚育经营技术、锐齿栎低效林改造技术及关键控制指标体系
。该技术既遵循了天然次生林发育及演替规律,又符合我国
有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定,确保了秦岭林区生态
和森林资源安全;同时显著提高了秦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
质量、稳定性和生产力,增强了森林生态系统多种生态服务
功能,填补了秦岭林区天然次生公益林经营诸多方面的理论
和技术空白,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2)按照陕西秦岭林
区不同立地条件和森林特征,对森林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建立
了陕西秦岭林区森林经营分类体系。依据坡度和森林生态系
统的脆弱性,将秦岭林区天然次生公益林划分为缓坡林、斜
坡林、陡坡林和急坡林四个类型,并按照林分类型提出了综
合抚育、生长抚育、生态抚育和保育抚育等相应的抚育方式
和方法,以及关键控制技术指标体系。经5年时间的监测,应
用该技术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提高了11.9%-22.2%,碳
汇能力提高了14.9%-23.4%,林地土壤理水效能提高了10.3%
-18.5%。(3)根据秦岭林区天然次生低效林存在的主要问
题,提出了抚育间伐+人工添优、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天然更
新和抚育间伐+人工添优+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三种经营改造技
术,及相关控制指标体系。经5年时间的监测,应用该技术后
,林地生产力提高了10.4-16.7%,碳汇能力提高了12.3%-17.
6%,林下天然更新成苗率提高了39.5%-56.8%。(4)按照国
家相关规定,基于研究成果,制定了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
性强,具有创新性的《陕西秦岭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规范》。
4.创见与创新首次提出了秦岭林区天然次生公益林抚育经营
关键技术体系、低效林改造技术及关键控制指标体系,填补
了秦岭天然次生公益林经营的理论和技术空白;制定的《陕
西秦岭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规范》,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本技术既改变了秦岭林区传统的森林经营观念和模式,有丰
富和促进了森林培育学理论的内容及发展。5.社会经济效益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东西长1600km,南北宽约400km
,由于上世纪60年代后大量的人工采伐,目前原始林几乎丧失
殆尽,天然次生林占秦岭林区有林地面积98%以上,林分整体
结构和稳定性较差、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低下,亟待进行
抚育经营。因此,本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该技术已
在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直属六大林业局,即陕西省宁东林
业局、陕西省宁西林业局、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陕西省龙草
坪林业、陕西省汉西林业局和陕西省长青林业局持续推广应
用5年,推广应用面积180万亩,据监测,社会、经济、生态效
益显著。目前,该技术和规范已被陕西省林业局采纳,根据陕
西省年森林抚育任务,今后每年将有70万亩森林抚育应用该
项技术和规范,因此,社会经济效益巨大。
本项目研究基于变分法与纹理分解的SAR图像分割
与目标检测,主要内容包括:1.利用变分法和偏微分方程等
数学理论建立各种具有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的有关SAR图像
相干斑噪声的图像恢复和分割模型、以及感兴趣物体的无监
督分割模型,并辅以其它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方法,较好的解决
各种有关SAR图像处理的实际问题;2.利用变分法和构造合适
的纹理特征函数空间,建立基于变分PDE的图像分解模型和基
于纹理信息的SAR图像分割算法。主要的研究成果为:1、基
于变分PDE的SAR图像相干斑去噪模型乘性噪声模型是当前评
价斑点噪声的最有效方法,因此研究具乘性噪声的图像恢复
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SAR图像的相干斑噪声的模型
更接近乘性噪声模型。大量试验发现,乘性噪声的影响依赖
于图像灰度,现有模型的正则项并没有体现这一特点,我们引
入灰度探测函数用来体现图像光滑的程度不同,进而得到了
基于变分PDE的SAR图像相干斑去噪模型。我们讨论了解的存
在性和唯一性以及渐进性。数值上,我们利用偏微分方程数
值解的理论,设计了适合新的演化方程的数值格式。利用这
两个数值格式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数值结果表明,无论是视
觉感受还是PSNR我们的方法要更加有效。2、SAR图像感兴趣
物体检测在活动轮廓的框架下,根据SAR图像目标特征构造一
系列控制函数,提出新的拟合项,结合非局部正则项提出SAR
图像特殊目标分割变分模型。感兴趣物体的分割的一种实现
方法是通过将感兴趣物体的特征与彩色的测地活动轮廓模型
结合起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定义出一个新的既包含图
像梯度又包含感兴趣物体特征的终止函数。根据感兴趣物体
的特征提出了新的终止函数,该终止函数既包含了图像梯度
信息又包括了描述感兴趣物体特征的函数。我们在理论上证
明了这个模型解的存在性。实验验证了新模型比以前的模型
效果好。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有明显的优势,并可推广到彩
色图像。3、基于扩散方程和离散灰度水平集的两阶段图像
分割方法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方程和离散灰度水平集的
两阶段图像分割模型。在第一阶段,我们提出一种非凸函数
来去除原始图像的噪声以获得光滑的图像,同时也锐化边缘
。然而,上述模型是一个病态问题,我们证明了上述非凸函数
极小值的不存在性。在第二阶段中,我们在经典的Chan-Ves
e最小方差准则中用图像灰度函数代替水平集函数得到新模
型。最小化上述泛函就能够获得最合适的阈值并且图像被分
割成两个子区域。新算法的每一步是简单并且容易实现的:
第一步有多种方法可以获得光滑图像;第二步我们仅需要遍
历图像一次,然后计算每一级的灰度水平,最后找到最佳灰度
级,达到分割目的。4、基于双退化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SAR
图像相干斑抑制模型有别于其他传统的基于变分问题的乘性
去噪模型理论,我们从扩散方程理论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非
线性扩散方程的乘性去噪模型框架。在上述乘性去噪模型框
架下,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基于双退化各向异性扩散方程的乘
性去噪模型。在该模型中,扩散系数同时受图像梯度模和图
像灰度值控制,使得模型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乘性噪声,同时
也能够保护边界等重要信息。对于模型的数值实现问题,我
们首先给出对方程的传统有限差分格式离散。之后针对其时
间步长限制严重制约算法效率的问题,引入快速显式扩散(
FastExplicitDiffusion,FED),在原有有限差分格式的基础
上通过变化步长的计算循环来加速去噪算法。通过与不同的
乘性噪声图像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新算法在去噪效果和算法
效率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噪声较大时,提升效果更
为明显。而在算法效率方面,达到相同的去噪表现,FED改进
算法所需的计算时间远远小于原始显格式算法,因而FED改进
算法的计算效率有着巨大提升。
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
重要屏障。该系统为调度运行人员提供:电网故障信息,如
故障时间、地点、性质等;保护装置等的动作信息,如动作
时间、动作类型、动作结果等;故障测距、故障诊断等结果
;保护装置等的故障信息,如CPU故障、电源故障等;保护
装置等的状态信息,如保护投退等。其他相关信息。为继电
保护人员提供:为调度人员提供的所有信息;故障录波分析
工具,如波形分析、相位分析、谐波分析等;故障测距分析
工具,包括单端测距、双端测距、非同步测距等;故障诊断
分析工具,利用专家系统诊断发生故障的元件和故障性质等
;保护动作行为分析工具,根据保护原理、整定值和实际故
障参数,分析保护动作行为的正确性;运行管理工具,如定
值远方校核整定、电网事故报告的生成发布、动作统计考核
、装置投入率统计考核、信息整理归档等。为有关领导及安
监人员提供WEB信息查询:电网事故信息、保护动作信息、
故障分析报告、统计、考核情况、其他有关信息;为电网研
究分析人员提供:历史记录数据;故障相关信息,如暂态负
荷特性等;电网结构和运行参数变化的情况;全网范围的其
他有关数据。该系统分为调度控制中心主站系统和变电站侧
子站系统组成。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是国家电网“十
五”计划的试点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大面积推广。根据计
划,5年内投资将近百亿。
一种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涉及高速磁悬浮技术
领域,该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和多个区
域控制器;中央控制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均设置于调度控制
中心;中央控制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多个区域控制
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牵引分区;区域控制器与对应的牵引分
区的牵引系统或道岔转换锁闭控制系统连接;运行控制系统
与多个区域控制器分别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运行
控制系统集中在调度指挥中心,牵引分区只设置区域控制器
,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设备的分散布置,全生命周期内运输效率
和经济效益较高;还可以减少设备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房屋、
供电的要求,更有益于节能、环保。
“速溶性海藻酸钠印花糊料的开发”成果属于精细
化工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印染行业。该成果针对海藻酸钠
印花糊料使用过程中因投料过快或水温较低,出现海藻酸钠
抱团,导致海藻酸钠指标性能指标降低、影响印花效果的问
题,开发了一种速溶性海藻酸钠印花糊料。主要技术内容如
下:选择M/G比值1.5以上的褐藻为原料,使产品具有较好的
流动性及溶解性。在精滤过程中,将滤网目由200目提高至3
60目,提高产品的透网性,降低产品的杂质。在中和过程中添
加络合剂,降低钙离子对产品的影响。延长中和时间,提高中
和质量,并在中和完全后添加无水硫酸钠,提高产品在打浆过
程中的溶解速度。磨粉时,控制产品粒度为40-60目,杜绝产
品出现抱团的现象,磨粉后海藻酸钠糊料经酒精处理和真空
干燥,溶解少量无水硫酸钠,提高海藻酸钠颗粒间的空隙同时
最大化的提高海藻酸钠和水接触的面积,增强海藻酸钠粉末
在水中的分散性,达到速溶的效果。该成果开发的速溶性海
藻酸钠比普通规格海藻酸钠的溶解速度提高1倍以上,透网性
提高40-60ml/5min,流动性提高0.1以上,印花K/S值提高0.3
-0.5。
该课题属煤矿安全领域,主要是借鉴约束理论(TO
C)的思想和理念,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了煤矿
安全IADE管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项目通过对当前煤矿
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入手,旨在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解决煤
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减少煤矿事故的数量。项目通过对
约束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煤矿安全IADE管理方法,即:识别
(Identify)、分析(Analyze)、处理(Dispose)、评价(Eval
uate)。项目运用约束理论的内涵及其流程,定义了煤矿安
全约束、软约束、硬约束等概念,并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约
束处理的五个步骤。在安全约束处理中通过“注入”、“隐
患处理与交易方法”、“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强化安
全思想意识”等不同的方法打破不同类型的约束。为了煤矿
安全IADE管理方法的充分应用,项目编制了煤矿安全IADE软
件系统,实现隐患录入、统计、查询、分析、考核交易、报
表的自动化,充分体现了及时的信息实时反馈及监控功能。
该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协庄煤矿进行了实践应用
,主要有以下特点:(1)将约束理论引入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建立了煤矿安全IADE管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创新了
安全管理理念。(2)对煤矿安全约束进行了分类研究;定义
了煤矿“安全约束”、“安全内部约束”、“安全外部约束
”、“安全硬约束”和“安全软约束”等一系列概念。这种
分类方法能够很容易辨清各类约束的作用,能迅速地寻找消
除、控制该约束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
态。(3)进行了安全约束分析,理清了各类安全约束之间的
关系,绘制了煤矿安全约束现实树,挖掘出了安全约束的“
重中之重”,即对三违和隐患的管理。(4)注入了不同的方
法打破约束,打破硬约束采用了隐患处理与交易方法,打破
软约束采用了教育和培训方法,并建立了转变树。(5)结合
开发应用煤矿安全IADE软件系统,实现了安全信息的存储、
传输、加工、更新和维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辅助煤矿安
全约束的辨识、处理等一系列工作。理论研究自2005年开始
,经过反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此管理方法已经在协
庄煤矿进行了应用。煤矿安全IADE管理方法以约束理论为基
础,成为控制、消除系统危险源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全矿上
下形成了良好安全教育的氛围,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有效的
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了协庄煤矿连续七年安全生产
。IADE软件自2006年12月份开始试运行,大大提高了信息采
集的效率,改善了信息的统计和管理质量效率。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国内外市场消费升级,人们
安全意识的提高和保健养生观念的增强,化妆品、保健品等
产品的安全性备受社会关注,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绿色天
然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成为养生保健学发展的趋
势,这种天然生物提取物一般具有保湿、抗氧化等功能,下游
应用非常广泛,可作为保湿剂、食品添加剂和营养保健品或
药品配料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生物医药、生物保健等领域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以上领域消费品的安全、健
康、品质的需求大大提高,来源安全、功效健康的天然生物
提取物在其下游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增长势头良好。而
银耳多糖是从银耳中提取精制而得的新型植物源性高效保湿
剂,也被认为是一种植物源性类透明质酸物质,分子量可达到
100-150万。②技术原理及性能:1、在提取工序上,采用蒸汽
沸腾的提取条件,同时用高效酶活促进剂结合复合酶对银耳
多糖进行酶提。奖提取液进行除杂脱色、粗过滤、精过滤、
沉淀,增加膜浓缩工艺,对料液进行浓缩,再进行酒精脱水;增
加喷雾干燥的工艺,直接将料液喷成粉末,从而得到银耳多糖
产品。2、银耳多糖是从银耳中提取精制而得的新型植物源
性高效保湿剂,也被认为是一种植物源性类透明质酸物质,是
迄今为止,化妆品原料界中唯一的分子量能够达到100万以上
的植物来源的保湿剂,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往往被用
于高档化妆品中作为美白保湿剂。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采用银耳原料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相结合的工艺,可较
大程度的破碎细胞,促进胞内产物的溶出,提高银耳多糖的提
取率和收率。2、本项目方法有热水浸提法、碱漫提法、腾
提取法可以将整朵的银耳完全熟化,同时将蛋白质变性,有利
于后续的酶解心理和白,再进行湿法粉碎,可促使多糖的溶出
,有利于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3、首次采用壳聚糖絮凝
除蛋白脱色用于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壳聚糖在溶液中心荷
的聚电解质,可利用电荷和大分子间的架桥作用,有效除去多
糖中的蛋白质、色素等杂质。4、先进性:结合以上创新点优
化条简单高效的银耳多糖精制工艺,缩短提取对生产效率,使
产物的收率高达21%,所得银耳多糖产品的杂蛋白含量小于0
.1%,总糖95%以上,产品色泽好为白色粉末,产品质最远远优
于目前市场上的在售产品。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目前国内对银耳多糖理化性质和药理学活性的研究取
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工业化制备高纯度银耳多糖方面,研究还
很少,如何进行银耳多糖的分离纯化,保证银耳多糖的纯度,
同时提高产物的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仍是企业研究重点
。2、银耳多糖是从银耳中提取精制而得的新型植物源性高
效保湿剂,也被认为是一种植物源性类透明质酸物质,特别适
用于精华液、面膜、膏霜、乳液、护肤水等化妆品中。⑤应
用情况及存在问题:1、目前高纯度银耳多糖在化妆品领域
已覆盖绝大部分国内外高端客户,因其来源天然、性能优质
,有望对透明质酸等传统保湿剂形成替代;在食品改良剂领域
,其天然健康、用途广泛,在未来在食品领域应用前景也十分
可观。2、目前银耳多糖的制备工序还不健全,尤其是植物多
糖的规模化生产,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艺摸索和验证。植物
多糖的杂质较多,收率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提升。⑥历年获奖
情况:本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件和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
表论文1篇,制定企业标准1件,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奖二
等奖。⑦成果简介:本项目采用蒸汽沸腾的提取条件,同时用
高效酶活促进剂结合复合酶对银耳多糖进行酶提。将提取液
进行过滤,增加膜浓缩工艺,对料液进行浓缩,再将浓缩液送
入喷雾干燥的设备,直接将料液喷成粉末。从而得到银耳多
多糖产品。在保证分子量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收率和透光率
,同时节省大量的酒精,缩短了精制时间。
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原则,通过大同城市配送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我公司为商贸流通企业与大型批
发市场的协同配送,第三方物流统一配送、电子商务共同配
送、鲜活农产品和危险化学品专业配送的订单达成、指挥调
度、统一结算、末端网点管理等信息化提供服务;为覆盖全
市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现代
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供基础性数据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货车不停车计重收费系统,
它涉及一种收费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货车在收费站的刹车、
启动,提高通行速度,缓解计重收费车道拥堵的问题,促进货
车运输效率,能更加有效减少货车在怠速、低速情况下,严重
的大气污染和更高的燃油消耗,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收费岗亭
,交易天线,费额显示器、自动栏杆、牌照识别器、雾灯、红
外车辆分离器、轮轴识别器和动态称重仪、高速公路收费岗
亭前侧设置有自动栏杆,自动栏杆一侧设置费额显示器,一侧
上方设置交易天线,,高速公路收费岗亭后侧设置有牌照识别
器,牌照识别器后侧设置有红外车辆分离器,红外车辆分离器
之间设置有动态称重仪,动态称重仪之间设置轮轴识别器,动
态称重仪中部设置有轮轴识别器,红外车辆分离器后侧设置
有雾灯,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国家推进
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牛羊蠕虫和血液原虫在中国北方牧区和南方草山草
坡区普遍存在,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项成果
适用于这些地区,能够控制上述疾病的危害,保障中国畜牧
业的发展,提高草地畜牧业手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采用当代
寄生虫学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人工
恒温条件下,温度对奥斯特线虫等4种主要寄生虫自由生活
发育过程的影响,所建立的奥斯特线虫生期模拟模型能确切
表达环境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首次系统研究了北方和南
方不同草原类型区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捻转血矛线虫、
粗纹食道口线虫等的种群生态学,揭示了这些虫体外生期发
育、存活和传播规律及其与生态因素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
,可以从宏观上考虑寄生线虫的控制问题;在国内首次建立
奥斯特线虫、细颈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外
生期发育规律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模型,使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病学研究进入量化阶段,为制定更合理的蠕虫控制对策创
造了条件,研制成功了控制释放胶囊和缓释药弹及其它缓释
剂型,使控制亚临床感染,更大幅度地提高牛羊饲养业的经
济效益成为可能。两种控制释放长效丸的交替使用,可避免
寄生虫抗药性的产生,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的牛羊蠕虫综
合防治模式,在甘肃省的甘南、庆阳、红古和湖北的长阳、
红安等地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寄生蠕虫和血液原虫的感染,
提高经济效益20%-50%。仅在1年期间示范推广的1140只羊的
死亡率和增重两项重要指标计算,获得的经济效益为71546
.6元。该项成果适用于中国草地地区,特别是广大牧区羊的
蠕虫防治。该项成果在甘肃省、湖北省、上海市等地区推广
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寄生蠕虫和血液原虫的感染,提高经济
效益20%-50%。该项成果以净化牧场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
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土地
利用现状也随之快速变化,各种城乡发展决策、规划管理需
要依靠影像图来提供更多、更直观的地理空间信息。此外,
随着无人机航拍技术的成熟,测绘影像采集成本越来越小,影
像更新速度更快,相应的导致相片处理速度、精度和像控测
量等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内业设计布置像控点方案及外业像
控点实测过程直接影响测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基于这一行
业应用现状而提出的慧视像控点采集系统,主要使用带有地
理信息数据的航拍照片,正射影像图进行像控点的采集工作
,且基于移动设备平台开发,可替代原始使用图纸方式,携带
方便,还可以使用GPS数据进行导航。它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分
析地面情况,为测量提供重要手段。系统中用户可以使用图
像视图,列表视图,概览视图浏览航拍图像,并且定位,编辑操
作像控点。本项目软件开发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基于O
penGLES技术的移动设备影像与矢量数据的显示及跨平台部
署,利用OpenGLESAPI及现代着色器语言GLSL编写实现图像的
缩放、平移和定位等交互操作;2.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图投
影算法实现,将移动设备的GPS信息转换为特定地图投影格式
下可用的信息;3.Android平台GPS信息实时操作与解释器开
发;经测试,本项目的软件产品设计架构合理,能准确叠加GP
S与地图信息,并且在移动设备上也能流畅处理高分辨率遥感
影像,符合野外测绘作业及内业布点与采集需求,极大提高内
外业作业效率,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海岸及近海工程结构的形式确定、结构设计、安全
运行及工程造价都由所承受的荷载决定,因此荷载的确定至
关重要,而波浪力作为主要荷载,由于它的强非线性和多因
素相互影响,也是最难以计算的荷载,成为结构设计及结构
形式创新的主要障碍。在理论上探讨波浪力的特性和作用机
理,在工程上发展有效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实用价值。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作为特别适合于并行
计算的一种高效高精度数值方法,开始在计算流体力学中得
到应用。本项目首次将间断有限元方法应用到带有自由表面
的改进的粘性不可压缩原始变量形式的三维N-S方程。作为
其数学基础,推导并建立了改进的粘性不可压缩N-S方程的
间断Galerkin有限元广义解方程,证明了改进N-S方程的间
断Galerkin有限元广义解方程的特例就是古典N-S方程的间
断alerkin有限元广义解方程;证明了广义解与古典解是相
容的;最后证明了广义解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这些工
作为进一步的间断有限元方法应用到带有自由表面的改进的
非定常粘性不可压缩原始变量形式的三维N-S方程的数值计
算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
本项目主要研究目标是为了提高水果图像识别性能
和满足实时性的需求,采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卷积神经网络
与深度信念网络进行水果图像的识别,并对各自的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针对外界条件的干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果
图像中有效特征的提取,项目在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域差值变换和
CNN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果图像分类;针对深度信念网络在光
照不均情况下识别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改进的深度信念网络
方法进行水果图像的识别。
一种基于轮廓波集成DBN的极化SAR图像变化检测方
法,主要解决现有方法中极化SAR图像变化检测精度不高的问
题。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1)输入同一地区不同时相
的两幅极化SAR图像的两个极化相干矩阵;(2)滤除相干噪
声;(3)归一化处理滤波后的极化相干矩阵;(4)提取特征
矩阵F1和F2中每个元素的对角线元素;(5)对特征矩阵E1和
E2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6)对特征矩阵进行尺度级联
融合;(7)构造样本集;(8)构造轮廓波集成深度置信网络
DBN变化检测模型;(9)训练轮廓波集成深度置信网络DBN变
化检测模型;(10)输出变化检测结果。本发明具有对极化
SAR图像变化检测结果轮廓清晰且精度高的优点。
信号表示和处理是复杂成像场景建模的核心问题之
一。在医学磁共振、雷达成像等各种环境下许多成像重建模
型和处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医疗器械和雷达成像系
统。但目前的各种成像重建建模的研究相互独立,缺乏统一
融合,各有不足。传统算法对于成像过程中的随机和复杂现
象缺乏量化的理论研究,导致成像对象和外在环境的的建模
准确率和效率都很不理想。经过了近6年的长期深入研究,本
项目关注不同成像场景中信号产生和传输过程的共性和内在
规律,充分利用信号表示理论和统计学习理论挖掘其本质特
征,提出了全新的图像表示模型和重建算法,将两方面研究融
为一体,显著提高了成像性能。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申请
人提出基于增广拉格朗日的字典学习算法,是国际上第二个
对字典学习表示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组。在稀疏表示图
像表达模型中同时求解字典和稀疏系数是非线性问题,如何
改善不适定问题的病态性,从而快速而高效稳定地进行求解
非常重要。申请人发展基于增广拉格朗日的方法用于字典学
习稀疏表示图像表达。使用分解策略有效地将问题转化为各
个子问题的求解,使得计算速度提高数十倍且结果更好。分
析了算法优势并证明了算法收敛性,系统地将其应用于医学
成像和图像处理中。2.申请者着力挖掘了梯度域特有的的稀
疏性,提出一系列基于梯度域和多特征域进行图像恢复处理
的方法,将成像问题约束和特征域高维表示融合成一体研究
。各种梯度域字典学习算法和特征域形成的高维张量表示用
于快速成像重建。基于梯度域的图像分解算法性能显著优于
以往算法,且速度快利于在线应用,是该领域迄今最好的处理
算法之一。其中1篇基于梯度域进行迭代加细成像重建的论
文被期刊PMB选为年度亮点文章。3.鉴于实际图像处理中梯
度域比图像域本身具有更好的视觉对比度但计算相对困难的
问题,挖掘了梯度域的相关性特性,申请人提出的基于梯度域
相关性度量的彩色图像灰度化算法已经成为该研究方向的基
本算法,后续研究者常与其进行比较;不仅使得灰度化效果和
算法鲁棒性得到大幅提高,而且运行速度达实时要求,处理一
幅750*599的图像仅需0.03秒。申请人研究成果为医学及雷
达在复杂环境下的成像优化提供了核心算法及系统。申请人
提出的稀疏表示学习及梯度域处理解决方案,是团队近年来
承接国家自然基金“基于字典学习理论的快速高分辨率磁共
振成像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相关性准则和参数优化策略
的彩色图像灰度化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电波传播机理的
虚拟多视角穿墙雷达成像方法研究”等课题的关键技术,已
在医学成像和雷达成像系统中得到应用。本项目10篇代表作
被SCI他引80次,WebofScience他引98次。
智能型汽车专用加注机系列产品,属汽车制造总装
线装备类机电设备,主要用途为在真空状态下,快速、准确
地向汽车内加注制动液、离合器液、防冻液、转向助力液和
冷媒(134a)等介质,从而保障出厂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
、一致性和耐用性。项目的技术来源参考了国外已有同类产
品的原理和制造技术,并进行了全面改进,实现了设计思路
的创新。实现机电一体化和高度智能化,完成全部加注过程
时间小于70秒,加注量及加注时间可调,具有泄漏检测功能
,设备故障自检功能,余液自动回吸功能,加注头可兼容被
加注口径差异,自动声光提示报警和真空泵双备份可切换。
项目历经多年的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和研发,在西青开
发区租赁了厂房,购置了机床设备、电脑、试验及测试仪器
、工具、原材料等,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为克服人工评估存在的“评估慢,工作量大,使用资
料不统一”等缺点,本项目以评估的准确性,及时性,统一性
为最终目标,设计并实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制作管理系
统,实现报告自动生成,彻底解决以前项目计算慢,计算结果
不一致的弊端,满足当前的需要。(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
告制作系统软件能根据项目所在经纬度,自动连接地图搜索
目标位置(连接网络),然后以目标经纬度为中心,统计其周
围一定半径范围内的闪电记录,结合当地人工观测雷暴日资
料计算该项目所在位置地闪密度,作为风险评估的依据,同时
给出项目所在区域的历史雷灾分布情况、给出雷电流分布特
征、地闪的月、时变化规律。(2)系统能估算建筑物内部
磁场强度的估算和接地电阻以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
级、风险值的计算。(3)用户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报
告模块,并能实现报告的word格式下载。报告制作中可以告
别以前繁琐复杂的计算方式以及数据资料凌乱的状态,并且
可以根据本系统快速准确完成报告的制作,节省雷电灾害风
险评估报告编写时间,提高防雷减灾中心业务水平。
一、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针对表层嵌贴预应力FRP
材料加固方法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紧密结合国家自然科学(
51008036、50608009)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0318
000006、2006319825070)、湖南省科技计划(2011SK3080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0JJ4038)、湖南省教育厅科技
项目(09C071)和长沙理工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创新性项目
重点项目,课题组决定针对表层嵌贴预应力FRP板条加固桥梁
技术开展系统性的研究,研发配套的设备与工艺,深入把握加
固桥梁的力学性能,提出设计理论、构造措施要求与可靠度
分析方法,将表层嵌贴预应力FRP加固桥梁发展成为具有产业
化前景与推广应用价值的新型桥梁加固技术。二、技术原理
及性能指标表层嵌贴(Near-SurfaceMounted,以下简称NSM
)FRP材料加固技术,是在混凝土结构物抗弯或抗剪区域表面
开槽,然后在槽中填充胶粘剂,将FRP材料(棒材或板条)沿
槽的纵向埋入胶中。待胶粘剂达到强度之后,加固材料和原
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承受荷载作用。三、技术创造性与
先进性1、该项目研发了先进实用的表层嵌贴FRP板条夹具及
张拉配套设备,并形成了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加固工艺。2、
分析了多种影响因素对嵌贴FRP-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性能作用
机理和影响规律,建立了FRP-混凝土的有效粘结荷载和界面
粘结应力分布的计算模型。3、系统深入的研究了表层嵌贴
预应力FRP加固桥梁的力学性能和相关设计参数对加固桥梁
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设计理论和构造措施。4、首次建立
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加固桥梁的抗力概率模型,提出了与现
行规范相协调的预应力FRP加固桥梁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四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目的技术成熟,开
发了表层嵌贴预应力FRP加固桥梁的工艺方法,目前已经申报
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新旧桥梁及建筑等
结构的加固中,试验证明该技术实用、安全可靠。五、应用
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研究成果已在长沙瞿家段大桥、浏阳金
刚桥、宁乡靳江桥、长沙花树台桥等4座梁桥的提载性加固
改造工作中应用,为交通主管部门节约开支1000万元以上,产
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三年,在线视觉单目标跟踪领域提出了多个评测
库,其系统、公平的评测体系吸引了更多研究者参与,也涌现
出了众多优秀跟踪算法。特别是多决策融合策略、相关滤波
以及深度学习的引入,对比传统产生式或判别式方法优势明
显。本项目立足于该领域前沿技术理论,遵循该领域应用特
点,基于认知学理论中有关人脑的多重储存记忆模型和半监
督学习机制的研究,拟提出一种模拟人脑感知的在线视觉单
目标跟踪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构建整体跟踪框
架,包括长短时样本信息的储存结构以及在跟踪过程中依赖
于此结构的控制过程;(2)模拟人脑的半监督学习机制,依
赖于短时储存结构拟构建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控制过程,用
于初始的跟踪决策以及对长时储存结构的信息反馈;(3)依
赖于长时储存结构基于稀疏表示或相关滤波进行信息再加工
编码,用于初始跟踪决策的校正。本项目兼顾理论创新和实
际应用,期望显著提升跟踪算法性能,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创新
性理论和关键技术。
近红外(Near-IR)光谱分析技术是通过测量待测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样品组分的含量信息相结合来对样品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技术。由于不需要化学反应
,可以直接、快速、实时分析样品,而且一次可以同时分析样
品中的多个组分,使得它在应用上有很大的优势。目前近红
外分析已在农业、食品、生物医学、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广
泛的应用,为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广阔的使用空间,同时也为
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成为分析
化学中的革命性技术。然而,现有便携式光谱仪的配套软件
多数只能够实现现场数据采集,而数据分析过程往往需要在
实验室完成,现场分析效率得不到提高。Near-IR光谱分析是
一种基于大样本统计的数据分析技术,参与实验的样品量越
多,数据建模所得的预测结果就越接近真实值。在采集数据
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误差干扰,特别是
对于复杂体系。Near-IR光谱是所有组分的吸收信息,同时包
括很多和其他未知成分的干扰。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
计分析,通过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和样品的待测成分含量之
间的相关性检测,提供相应的数学模型,因此,必须利用有效
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噪音,提取光谱特征信息,这
其中涉及到很多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如定标样品分析、
光谱预处理方式、光谱子波段的优选等等。如何减少干扰、
提取有效的信息数据,建立Near-IR光谱的高精度分析模型一
直是本领域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有效的计量学分析模型使
得Near-IR光谱分析技术对样品成份的测定可以在短时间内
完成,可以达到实时﹑无损﹑准确分析的要求。本软件针对光
谱建模信息提取和精度分析问题,设计了一款“Near-IR光谱
建模快速分析”软件,将近红外光谱分析相关的一些常用化
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整合,如果配合便携式光谱仪器使用,能够
适应大多数光谱仪形成的数据格式,接收光谱检测直接导入
;实现一键式数据可视化,数据和分析结果快速导出;能够嵌
入常用的潜变量信息提取算法,实现快速光谱降噪和信号提
取和光谱异常值识别和剔除;可以整合常用光谱建模计量学
算法,实现参数可调可优化,快速完成建模计算,输出结果。
该课题的研究,解决了在提取违法犯罪人员笔迹信
息时,提取什么内容的样本笔迹才能满足笔迹检验的需要的
问题;设计的笔迹数据统计软件能够对物证笔迹持续进行相
关的数据统计;同时该课题还为今后开展笔迹自动识别在样
本提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的积累。该课题设计的提取样
本,精炼、有效,易于推广应用,相信随着对违法犯罪人员
笔迹采集工作的深入,利用课题设计笔迹样本采集的违法犯
罪人员笔迹信息,必将在日后的案件侦破中发挥出重大的作
用。
管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业材料,我国现有大小钢
管生产企业两千家,需要上万台套探伤检测系统,按年生产
100套年动探伤设备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3000万元。每吨
钢管经探伤后,可提高价格2000-5000元,可创社会效益20
多亿元。
机器人是该公司的一项高科技产品,达到了80年
代初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目前该机器人的品种有用于公安
系统的排爆机器人、工业用弧焊机器人等。
生物入侵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的重
大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在贸易、交通和人类活动等
方面的日益发展与扩大,外来物种无意或有意传播的机会增
多,给我国生态与经济等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失。中国已经
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植物领域
,凤眼蓝(Eichhorniacrassipes)在长江下游地区尤其是杭
嘉湖平原水域的大暴发、大薸(Pistiastratiotes)在长江
中游的江汉平原水域的泛滥,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
失,西南山区破坏草(Ageratinaadenophora)的大量扩散、
华南地区微甘菊(Mikaniamicrantha)的蔓延等对当地生态
与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进而降低
物种的丰富度;西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外来入侵种相对较少,但
刺苍耳(Xanthiumspinosum)和假苍耳(Cyclachaenaxant
hiifolia)等的泛滥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也十分严峻
。生物入侵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其概念传入中国仅仅是20
世纪80年代的事。我国不仅在研究领域落后,生产管理和公
众意识更是严重滞后。2010年以来,我们先后得到上海市绿
化和市容管理局辰山科研专项和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项目的支持,对全国的外来入侵植
物进行了大规模全面深入的调查,采集标本、拍摄照片、记
录生境和分布状况,同时还获得了包括地理坐标在内的大量
第一手资料。我国目前关于外来入侵植物本底方面的工作较
少,有关外来入侵植物图鉴方面的资料更少,已出版图书所收
集的物种数量也相当有。鉴于此,我们在完成《中国入侵植
物名录》(2013)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201
4)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对全国各地综合考察的结果,将我国
主要外来入侵植物的生境、花、果实等1000余张彩色图片整
理编纂成这本图鉴,并对其中的相似种加以区分。本图鉴尽
量使收录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更齐全、物种记录更准确、照
片更精美,以期为相关植物学研究人员提供准确的鉴定依据
,也让其他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外来入侵植物,并为科普工作
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
中软Easyweb业务基础快速开发平台(简称本平台
)平台是以通用适配总线为基础,以分布式响应服务框架为
架构,以需求驱动为导向,以模型驱动为指引,可支持通过构
件复用+流水性组装方式实现信息系统跨平台(国产软硬件
环境平台和通用商业环境平台)的快速开发的一体化开发支
撑平台。本平台承担着业务需求、软件开发、运行环境间的
通用“翻译器”,着重解决当下软件研发面临的需求转换失
真多、业务复用率低、平台通用环境适配能力弱、云计算环
境兼容差、对技术和人员依赖性强等问题。本平台在底层采
用通用适配总线,总线支持插件式开放架构体系,可通过热插
拔的方式快速实现对各类软件运行环境的扩展支持和增强适
配,总线集成的智能侦测技术可根据实际软硬件环境自动推
荐各类最优驱动插件,可在国产软硬件环境平台和通用商业
环境平台智能切换。本平台核心框架采用分布式服务框架,
可支持各类云计算环境下的产品研发和研发成果的弹性分布
式部署和运维。本平台在业务展现层集成模型驱动的构件技
术、可视化的拖拽技术,通过一体化构件管理体系解决软件
的构件级复用;通过可视化的拖拽技术实现业务需求“零”
编码,保证需求与技术转换的所见即所得,有效降低需求失真
。该平台已在中国航信、杭州市委等国产化替代项目中进行
示范应用,获得用户好评。主要技术内容1)先进的国产化自
适配支撑平台本平台作为一个支撑国产软硬件环境的一站式
快速开发平台,通过自研的适配总线的智能侦测技术,在开发
运行阶段可自动推荐各类国产软硬件最优驱动插件组合,解
决当下国产软硬件一体化适配,为国产软硬件环境下的业务
系统快速开发和高效可靠运行提供基础支撑。目前该平台已
对国产的主流软硬件环境,包括CPU(龙芯、飞腾)、数据库
、操作系统、中间件、办公套件(流式、版式、签章)等实
现优化组合和自动适配推荐。2)全面支持云计算环境下的业
务开发本平台核心框架采用主流云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服务框
架,支持PAAS层应用、流程、构件的在线设计、开发、仿真
测试、部署、运行维护等,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业务快速构
建;平台提供插拔式的设计模式,支持接入主流大数据处理平
台。3)可靠的异地双活架构本平台架构采用应用单元化和去
中心化构建方法,可实时感知应用单元状态变化并动态选举
应用中心管理单元节点,实现应用单元的本异地自主管理和
负载弹性分配扩展,支持应用单元节点动态本异地平滑切换
,保障本、异地双活应用的可靠运行。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模型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首先,使用MRF全局势能最小化的图像平滑处理,提高六边形
排列迭代聚类HAIC算法的聚类效果;利用基于改进的图模型
进行图像分割时,动态设置阈值使得颜色上相似且空间连通
的区域更好地分割到同一区域;使用吸引子传播聚类方法对
边缘丰富的区域进行合并,改善图像边缘过分割现象。其次
,根据超像素之间的流形结构,采用流形排序算法对得到的显
著图进行优化,能在最终的显著图中进一步突出整个显著区
域。
本项目是对深圳供电局在安全生产技术指标体系研
究的基础上建设一套信息系统,使得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和可比性。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1.指标基础数据构建:提
供对指标定义的管理,可根据用户需求,增加或减少指标,
定义指标的名称、编码、对应计算公式、计算时段、以及相
关数据的定义。2.指标体系管理:可以针对指定的指标行政
单位构建其特有的指标体系树;允许用户灵活定义指标评价
模型,定义指标评价模型对应的标准化处理公式及相关参数
的定义,并与指标体系进行关联。3.指标管理:指标分配将
系统中的指标分配到各个业务部门,为指标录入/审核工作
指定具体责任人。4.对标管理:提供对标单位的指标数据录
入,数据列表展示,综合指数比对分析,板块(即分类)比
对分析,单项指标对比分析等功能。本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
:(1)定义指标的名称、编码及对应计算公式、计算时段,
以及相关数据的定义,需要系统具备灵活的计算引擎。(2)
构建指标体系树,并定义体系树上各层节点,根节点为该体
系的综合指数,非叶子节点为指数,叶子节点为指标节点,
叶子节点可对应到指标。(3)允许用户灵活定义指标评价模
型,定义指标评价模型对应的标准化处理公式及相关参数的
定义。允许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评价考核模型进行
修订或启用多种评价考核模型,多纬度,多视角地评价相关
指标。(4)系统中指标分配及权限管理。(5)提供多种图形展
示,如柱状图、仪表盘、趋势图、并提供数据挖掘功能查看
指标基础数据。提供指标趋势图,以便形象查看指标过去一
段时间的变化趋势情况。应用情况:该项目将管理者从指标
统计分析繁冗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计算机提供
的管理工具,更好地将安全生产指标体系与安全生产过程结
合起来,真实地反映了安全生产情况,使得管理者更加关注
于指标更深层面的管理和决策的问题。项目的成果对于任何
单位构建的指标体系树,具有普遍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1.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纯化与鉴定大量高纯的重组
人IL-37b蛋白2.重组IL-37b蛋白免疫小鼠,建立杂交瘤细胞
株,制备鉴定检测IL-37b单克隆抗体。3.生物素标记单克隆
IL-37b抗体,绘制ELISA体系标准工作曲线,检测方法的特异
性分析。建立检测人IL-37b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4.本
项目共发表论文4篇,SCI收录论文3篇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项。
ZQL9701型LED显示控制系统是一套与通行的WINTE
L平台完全兼容的LED显示控制系统。各种图像处理软件生成
的广告和动画可直接在LED屏上显示,在计算机内增加相应的
多媒体设备,即可在LED屏上播放电视VCD等视频图像。该产
品在研制过程中,率先从显示卡中提取出24位数字视频信号
,使LED显示屏显示内容可以完全等同于计算机的显示器,达
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采用最先进的长距离传送技术,使一
根五类双绞线的数据传输能力达到100Mbps以上,传送距离可
达到100M。通过简单级联即可扩展传送距离,解决了LED显示
屏显示数据长距离传送的问题。
本项目利用低压旁路取电的方法设计研发成功≤60
V的低压开关控制的交流直驱LED集成电路,数个集成电路串
联实现高压交流直驱LED,该技术具有效率高、功率因数高、
谐波失真小等特点。项目采用特有的“变电流控制”方式,
使低压旁路取电的交流直驱LED技术具有对输入交流电压过
高时的输出功率的良好的限制特性,并具有电流380V的过压
保护功能,克服了已有交流直驱LED技术存在故障率高的技术
难题,可显著提高交流直驱LED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品经
用户使用,性能稳定,反映良好,市场前景广阔,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开发应用高端营养健康食用油—紫苏油,以提供人
们营养均衡的脂肪(油脂)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产品定位
于大众提高食用油脂肪营养均衡的希望,孕育?紫苏油为消费
者提供提高优质Omega3脂肪补充。首先紫苏籽选择—油中的
Omega3脂肪大于60%,产地资源丰富符合有机要求,经过多地
考察分析选择,选用东北无污染、不使用农药的优质产区;产
品形式挑选,到目前有:孕育?紫苏油、清脂康软胶囊保健品
及Omega3紫苏油涂抹酱系列产品、紫苏油微胶囊等;生产工
艺:精选水洗、进口设备物理压榨、酶脱胶、分子离心过滤
;掌控紫苏油质量,保证Omega3脂肪酸含量大于60%;提供以上
一系列的研发,确保充分利用紫苏油、Omega3对于人体健康
的重要价值,同时选择优良的紫苏籽,先进的生产工艺,为规
模的生产提供很好的保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我们应用了:
1优于传统包装的铁罐装紫苏油,方便在家里烹调食用;2.清
脂康软胶囊保健品,针对性加强补充Omega3;3.Omega3紫苏油
涂抹酱系列产品,根据自己方便随身携带,并按个人喜好有三
种口味选择,吃一包就能补充1克多的Omega3,4.紫苏油微胶
囊产品,将给食品企业提供优质高含量的Omega3,在众多的食
品里方便应用,让优质的Omega3陪伴,我们的紫苏油产品为健
康加油!
电力安全培训与考试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与办公局
域网,可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安全培训和考试。系统管理员根
据相关要求,将安全培训和考试内容上传至服务器,学员通
过系统提供的“安全培训”、“复习考试”、“正式考试”
功能实现在线学习、自我检测和检验考试。通过随时更新安
全培训内容,使企业员工及时掌握电力安全新理论、新知识
和典型案例,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技术能力;应用
随机组卷方式考试,提高考试工作的客观公正性;考试结束
后系统自动进行评分,管理员对主观试题答案人工核对后,
自动汇总排列每位考生的考试成绩,并准确分析判断其合格
情况;考生可随时查询考试成绩并浏览本人答卷的对错情况
。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1、采用B/S结构,支持多人同
时在线安全培训和考试。2、支持幻灯片、Flash、图片、视
频、音频等多媒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支持单选、多选
、判断、填空、问答等多种题型的考试形式。4、系统可按
专业对学习和考试进行分类,学员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专业
的学习和考试。5、复习考试交卷响应时间短,在复习考试
交卷后几秒,立即形成答案对比,以指导考生正确掌握所学
知识。6、开放式设计。系统中所有培训资料、考试试题可
根据需要方便地添加和重组。
课题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立项编号:2009B0
11300014,项目起止时间:2009-06-01至2010-12-31课题背
景:人参味甘、微苦、性温,素有“百草药”之美称,应用于
中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医
疗用途,因而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人参的化学成分
包括人参皂甙(ginsenosides,ginsengsaponins)、人参多
糖(ginsengpolysaccharides)和多种活性肽等,其中人参
皂甙为人参最重要的有效成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参的
功能研究多见报道,证明人参具有滋补强壮、提高体力和脑
力劳动能力,降低疲劳,提高血液中血红索的含量,调节中枢
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
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现代医学证
明人参皂甙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目前,种植是人参供给的
主要来源。但缓慢、耗力,易受气候和病虫害等环境严重影
响,种植地域也仅限于我国东北一带很有限的面积,人参中主
要活性成分人参皂甙的含量及其成分组成主要取决于人参的
种类、参龄、培育方法、保存方法、收获季节、提取部位以
及提取方法等,产品质量很不稳定,难以在国内外市场获得良
好的竞争力。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项目采用植物基因工
程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得到人参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液,进而提
取人参皂甙。通过细胞培养来提取人参皂甙是大量生产人参
类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产品质量和产量易于控
制,不受季节性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且生产条件
和操作变量易优化。由于组织培养液中的人参皂甙含量优于
种植人参根且成本相对较低,发展本项目,可以降低产业生产
成本,而且可以提取纯度较高的人参皂甙,产品中无农药、有
害重金属残留,是发展新型人参产业的有效途径。建立稳定
高效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生产工艺技术,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和工艺参数;确定产品质量指标,完成与普通人参提取物、西
洋参提取物、高丽参提取物的功效对比;1)通过植物细胞培
养技术,成功的建立了人参悬浮细胞的培养体系,培养的人参
细胞其人参皂苷含量较低,但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快。2)在摇
瓶水平对人参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培
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00rpm,培养10d,接种量
为20%。并在40L搅拌式反应器中进行了分批发酵。3)发酵罐
培养,人参悬浮细胞在发酵罐中的生长特性以及皂苷积累特
性和摇瓶相似,但生物量和皂苷产量显著增加。培养至10d的
生物量达到20.43g/L,胞内总皂苷含量为131.2mg/L,胞外为
8.31mg/L。发酵液经4000rpm离心20min、收集细胞并于70℃
烘干,共收集到490.51g干细胞,生物量为20.43g/L,高于摇瓶
水平16.33g/L的生物量。3)建立了乙醇回流法提取人参皂苷
的工艺参数:固液比50:1,60℃,提取3h。4)通过抗氧化活
性的测试,人参悬浮细胞培养提取物、西洋参和高丽参提取
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5)人参悬浮细胞培养提取物
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大于20g/kg,属无毒级。小鼠口服人
参总皂苷是相当安全的。对发酵规模人参皂苷的培养条件正
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对人参皂苷细胞培养提取物的生物活
性和安全性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发其将此项目技术成果更好
的转化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究成功的解决了P2P应用中信息穿越对称
性NAT的技术难题,找到了P2P与NAT两大技术的最佳结合点,
为P2P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信息穿越对称性NAT的良
好平台,也给P2P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该研究提
高了信息的安全性,节省了财力、物力、人力,有很好的应用
前景。特别适合于对网络安全需求较高,越来越多使用对称
型NAT的企业用户,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1受伤生命体呼吸的UWB雷达探测特征;建立动物模
型和模拟人体系统,研究受伤生命体的生物雷达探测特征。
2受伤生命体的探测与识别技术方法;基于生命体呼吸的UWB
探测特征和多通道联合相关特征研究受伤生命体的检测和识
别算法。3相关多通道UWB生物雷达系统参数优化;研究收发
天线结构,冲击脉冲系统参数对UWB呼吸检测性能的影响,提
出可用于受伤生命体探测识别的多通道UWB生物雷达优化系
统方案和关键参数。
本课题以建立适用于建筑设计研究单位养老团队及
相关客户间的信息交流机制互动平台为目标,针对适老建筑
设计专项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研讨交流
会、沙龙等形式将课题研究成果与社会各界人士分享,建立
微信公众账号进行文章推送,助力增强建筑设计研究单位在
老年设计、咨询项目领域的竞争实力。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
下两方面:1.中国院产业信息平台及交流机制研究根据目前
我国养老市场环境,针对建筑技术、关键实验参数,以及政策
、服务、医疗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梳理项目相关影响因素
,搭建包括技术、养老服务及政策三大板块的,覆盖项目规划
建设运营改造全链条的益老建设产业信息平台体系;同时通
过开展课题研讨会、交流沙龙等形式,促进社会各界人士交
流互动;并建立微信平台,持续发布研究成果,探索适合建筑
设计研究单位特点的对内对外高效的平台运维模式。2.关键
技术问题研究1)通过资料搜集,基于空间面积标准、配置与
功能配置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归纳国内养老设施建设模式;结
合设施建设、场地成本、服务运营、医疗资源及保险资金等
方面的现状分析结果,提出机构养老设施的投入产出问题的
解决方案;2)通过实地调研,基于社区养老设施缺乏统筹规划
、分类不完善、设施标准有待提高等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提
出针对社区养老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半径、功能空间等的
规划设计配置和功能空间设计建议。3)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
搜集等形式,基于我国老年人在宅伤害调研结果分析结果和
各年代住宅户型问题分析结果,提出针对不同经济状况住宅
户型的三类适老化改造解决方案;针对市场上的适老部品进
行摸底筛选,提出通过部品技术的研发,提升建筑无工程化改
造,提高改造效率的适老化改造模式。课题执行至今,相关适
老建筑关键技术已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逐步落地,实现了技
术整合;同时通过中国院养老领域信息平台进行微信公众号
的文章推送、月度适老沙龙及实体环境体验活动等形式逐步
实践学术交流分享,促进了老年建筑规划与建设各环节的互
动合作。
本项目设计的断线钳剪切和载荷试验机,作为国家
刀剪及日用五金工具检测中心钳类产品的主要检测设备,通
过了国家实验室三合一验收。本项目获得的断线钳剪切和载
荷试验检测机装置,已成为国家刀剪及日用五金工具检测中
心锤类产品的主要检测设备。该检测装置是目前国内最为先
进和可靠的钳类剪切和载荷试验检测装置。虽然标准方法的
推广需要时间,但该项目确定的方法,已成为工具生产企业和
其它试验室的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本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管式磁微粒子吖啶酯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平台上,研制出基于双抗体夹心
法原理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高值定量检测试剂盒,使
试剂的检测范围达到20~100000IU/ml,完成第三方注册检验
和临床试验,并获得CFD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完成乙
型肝炎表面抗原中高值定量检测试剂的原料筛选工作,筛选
出稳定均一,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活性原料。通过使用
自主研制的生物活性原料、反应平台的建立、独特的试剂配
方及反应条件的优化,拓宽了测定的线性范围,定量测定范围
可从20IU/ml到100000IU/ml,达到104,超出了国内外诊断试
剂市场上同类试剂的检测范围。2.启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
高值定量检测试剂中试放大研究工作,完成生产工艺的摸索
,确定工艺规程,并完成三批放大试生产,通过对三批试生产
的试剂进行分析性能的评估:定量范围为:20-100000IU/m
L,灵敏度可达到1IU/mL,试剂性能与市场主流试剂的总符合
率达到99.83%,Kappa值为0.996,一致性强度为最强,与进口
市场主流试剂的定量相关性系数r值达到0.981。3.启动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中高值定量检测试剂的注册检验和临床试验工
作,通过1380份临床样本试验验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高值
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使用效果。4.通过3个批次乙型肝炎表
面抗原中高值定量检测试剂15个月2-8℃存放的长期稳定性
和37℃存放6天的热稳定性研究,最终证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中高值定量检测试剂2-8℃存放15个月依然所有检测项目合
格。5.通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高值定量检测试剂的CFDA现
场质量体系考核,并获得质量体系考核合格报告。6.乙型肝
炎表面抗原中高值定量检测试剂的注册申报工作在2015年启
动,并于2017年10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
国械注准20173403342”的注册证书。
一种基于SPECT平面显像的人体甲状腺测重方法,主
要解决现有甲状腺测重方法中手工勾画感兴趣区域误差大效
率低的问题。其实现步骤是:(1)输入甲状腺平面显像图
;(2)对甲状腺平面显像图进行灰度化;(3)对甲状腺平面
显像图进行二值化;(4)提取感兴趣区域;(5)计算感兴趣
区域面积;(6)计算感兴趣区域左右半叶最长径;(7)计算
甲状腺质量。本发明具有保证SPECT平面显像图完整性,有效
地分割感兴趣区域并提取特征信息,快速地计算甲状腺重量
的优点,能够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高效地完成甲状腺测重,可
用于临床甲状腺疾病治疗中根据甲状腺重量估算用药剂量。
本项目为系统集成技术领域,所谓系统集成,就是通
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
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
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
、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应采用功能集成、BSV液晶拼接集
成、综合布线、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
系统集成综合管理的控制装置,主要有控制机和服务器组成
,服务器放置不稳定,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倾倒,影响正常的
控制工作,且不便于服务器的散热、服务器缺乏必要的安全
防护装置,缺乏减震部件,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震动,损
坏服务器的内部元器件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系统集
成综合管理控制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1721882790.6),该
专利技术能够内部相互连通,连接方便简单,且连接稳定,便
于服务器的稳定放置,且有利于散热;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
其内侧的底端垂直固定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内部固定有缓
冲弹簧,缓冲弹簧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底盘,缓冲弹簧降低
了服务器在搬运过程中震动对内部元器件带来的损坏,支撑
底座使服务器放置更加稳定,延长了服务器的使用寿命,但是
,该装置不具有防潮功能,且散热效果差,不能降低电脑使用
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和静电感应。因此,本项目提供了一种用
于系统集成的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1)本项
目通过设置橡胶材质的防滑凸起,增加机箱与支撑板的摩擦
度,防止放置机箱时发生偏移,此时机箱挤压支撑板向下偏移
,从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连接块向下
移动,从而压缩第一伸缩杆,通过连接块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连
接杆向下偏移,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挤
压第二伸缩杆,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配合使用,提
高支撑板向下偏移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橡胶结构的缓冲垫,可
以对装置进行缓冲,通过设置防滑纹防止装置发生晃动,对机
体内部机箱提供保护,有利于保护机箱内部元件,提高机箱的
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防潮板实现对机体的防潮处理,从而
保护机体内部元器件,通过将机体与防潮板之间架空,防止水
气侵入机体,通过将卡块卡接在卡槽内部,便于对机体内部进
行检修,通过设置防水条增加机体的密封性。3)通过设置石
墨烯网层可以降低静电感应,通过设置电磁屏蔽层可以有效
降低电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项目通过产品结构设计,达到了便于维修,降低静电感应
、有效减少辐射,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品迎合市场
需求而研发,推入市场将产生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为公司
的后续研发工作带来了新的资金基础。
1、课题来源与背景据交通部数据统计及权威发布
,每年因汽车爆胎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比达到80%以上,汽车爆
胎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爆胎应急安全装置通过一定
的机械装置抑制车胎脱离轮毂,防止轮毂与地面刚性接触,是
减小爆胎事故影响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其在爆胎时发挥重要
的应急作用,因此对其性能要求较高,需要应用一定的检测手
段通过一定的检测设备检测相关参数,判断其是否满足相关
的技术指标,是否合格,是否能正常出厂,以免由于其自身性
能问题导致无法发挥爆胎应急安全作用,为安全行车带来隐
患。基于以上背景,本技术成果以PLC为运行载体,通过控制
变频器、动平衡仪、驱动电机等相关装置,检测爆胎应急安
全装置的性能,以判定其性能是否满足工艺要求,为其出厂提
供技术检测保障。2、技术原理(1)通过RS-232通讯实现与
上位机HMI的数据交互,接收上位机设定的运行时间、高/低
时速、爆胎应急装置尺寸等参数,并将固定于台架上的爆胎
应急装置的当前时速、检测状态等上传至上位机;(2)通过
PLC的I/O口控制动平衡仪的启停,获取动平衡量;(3)通过
RS-485通讯实现对变频器的启动/停止及输出转速控制。3、
技术创造性和先进性整合了动平衡仪、高频光电开关、变频
器、驱动电机等设备,通过综合性控制,使被测爆胎应急安全
装置完成预定的运转动作,并检测其多项性能指标,功能集成
度高,能满足一站式检测需求。4、有益效应(1)软件的应
用提高了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性能检测精度,保证了产品的出
厂质量,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2)软件的应用提高了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性能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产
品的经济效益。5、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软
件以工控行业占有率较高的台达DVP-SV2型PLC为运行载体,
针对爆胎应急安全装置进行性能检测,相关控制技术成熟,软
件运行稳定可靠,有效提高了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检测精度
和检测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
题自2020年8月开发完成,经过实际测试后,开始在企业进行
产业化应用,目前运行稳定可靠,应用情况良好,能按照设定
功能完成对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性能检测。目该产品自动化
程度还有提升空间,后期将整合其他设备开发全自动化的检
测系统,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成果简介 该项成果拥有国内专利。轮式特种车辆
中央充放气系统的微机控制盒采用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
耗、高速、具有精简指令集的AVR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通
过压力传感器信号,自动控制实现轮胎的定时自动充放气,
也可响应按钮控制信号,实现轮胎巡回检测充放气的操作。
它依据面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七段数码管、米字数码管实时
显示系统压力和轮胎压力、轮胎状况、路况、等各类信息,
通过人工按钮操作,可实现人工预置路况后轮胎的自动充放
气、也可实现参数、轮胎数量设定修改,同时系统还具有应
急工况下的全轮充放气功能。具有故障自检显示功能,当车
辆长距离连续行驶时,由于轮胎发热,胎内气压升高,可能
会引起轮胎爆裂,使用中央充气系统可随时检测轮胎气压,
当发现气压过高可及时调整,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前景分
析 我国的石油开采、勘探及林业等部门也急需具有高机动
性能的车辆。因此研制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发展我国的高
机动性特种车辆和民用越野运输车辆不仅有利于加强我国的
国防建设、提高我军越野车辆的现代化水平,而且对促进我
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套中央充放气系统成本价
2.5万元,销售价3万元,利润0.5万元,按照年生产2000台
军用北奔重卡和轮式战车,年利润1000万元。技术水平:
国内专利;应用领域: 车辆轮胎充气;发展目标: 轮式特
种车辆与民品重卡汽车。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把汽车油门踏板从刹车踏板旁边移走,然
后再方向盘略上方装置一个透明圆盘(或圆环)来代替油门
踏板(见图),圆盘的下方装有适当的传动装置与油门线相
连。驾驶员可通过大拇指按压圆盘实现对油门的控制。该技
术彻底根除了传统驾驶方式中踩刹车时误踩油门而引发事故
的隐患,同时也消除了上坡起步这样的操作难点。采用这个
新技术驾车更安全,更易掌握,可以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
减少人员伤亡。
2.技术特点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一个肢体(四肢之一)
,有时同时进行了两项操作。比如两轮摩托车驾驶员的右手
同时进行方向与油门的操作;又如汽车上坡起步时,驾驶员
的右脚同时进行刹车和油门的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我们称
为符合操作。在车辆转弯时,驾驶员的双手有时轮换交替的
握住方向盘,然而任意时刻都至少有一只手是握住方向盘的
。这种用两个间歇性的动作以互补的形式合成一个连续性的
动作的功能是人体的基本功能。比如我们的步行也是这样。
上述两项人体功能的因素,是这个新技术的基础。
圆盘或圆环型的操作部件,以及这种操作行驶时的两
手能够同等操作,全方位同等有效。这是新技术的特征,它
使上述两项人体功能同时得到充分发挥。
3.应用范围
各型车辆都可应用,也有侧重,特别适用于改装,一
般运输车辆,工地车辆、农用车辆。同时对残疾人驾车也提
供了一种选择。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在台风路径数值预报上取得了
突破性的进展,据有关资料统计,2016-2017年中央气象台发
布的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为70km,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台
风暴雨雨量时空分布的预报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而台风雨
量强度及其在苍南局地的分布预报正是政府和人民群众防灾
减灾最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近两年把台风课题研究的重点
放到苍南台风暴雨的研究上。受台风影响,苍南暴雨的降水
量时空分布,除了和台风登陆地点、强度、范围、台风结构
特征及台风所处环境场等因素相关之外,苍南的地形、地理
环境也是重要因素,但对此此我们还缺乏预报分析手段。目
前,国内的台风暴雨预报基本上停留在以数值预报分析加经
验判断的水平。数值预报模式改进及研发以国家力量为主,
基层台站要想提高台风暴雨决策预报能力,必须通过对影响
过苍南的历史台风暴雨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苍南县本地的台
风暴雨决策预报系统,提升苍南气象台自身台风暴雨预报能
力。苍南县历史台风暴雨预报及决策系统研究项目主要从以
下几方面进行:①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本项目从基础资料
着手,在收集和整理计算了建国以来至2016年对苍南有影响
的台风个例数据(包括台风路径和强度、苍南及周边台风雨
量时空分布、最大风力、灾情,台风影响前后华东地区地面
到200hPa11个层次、来自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的每日四时次
形势场和10多种物理量场资料,气象监测站及卫星和雷达实
时观测资料等)。在得到建国以来的基础资料基础上,将历
史登陆影响台风分为乐清以北登陆型、温州登陆型(苍南至
乐清)、浙闽交界到福州登陆、福州到厦门登陆、厦门到广
州登陆5类,每类再分为登陆后西行和西北行或北行路径2种
,共5类10种,对降雨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另外近海转向台风
进行讨论内容较少。②建国以来温州(苍南)台风大暴雨发
生规律的研究通过台风路径分类和对温州特别是对苍南影响
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影
响程度和登陆点及登陆后的移动路径密切相关。受台风影响
,温州南部灾害风险最大,尤其是四县相邻的区域。在台风路
径分类的基础上,将台风按路径类型和苍南台风暴雨时空分
布图进行了相关分析,分别对浙南闽北登陆和闽中南登陆台
风的形势场、流场及水汽、动力、热力等有关的物理量场和
苍南台风暴雨分布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苍南和周边地
区差异的主要特征及相关判别指标。通过对2017-2018年台
风分别应用预报指标进行业务应用,反映出能较好地运用指
标模型,尤其是在201808号“玛莉亚”的预报服务过程中。
通过分析EC细网格资料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时,能较好地在
影响苍南的台风暴雨预报种进行应用,为决策服务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提炼并撰写科技论文。③苍南县台风暴雨预报
及决策系统平台研发为了使上述研究成果在台风暴雨预报中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适应数值预报发展趋势,课题组对台风
个例数据库、物理量场、实况资料、预报场资料等实现可视
化操作,可以实现相似路径台风、相似物理量场台风的快速
检索,将有助于苍南台风暴雨预报能力的提升。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自1985年在渤海埕北油田铺设第
一条海底管道以来,现已铺设334条,约6280公里的海底管道
,直径从2英寸到30英寸,这些海底管道承担着中海油海上油
气田输送的重要任务。随着投入运行的海底管道数量的增加
,管道服役时间的增长,海底管道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加。海
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研制项目,旨在打破国外漏磁内检测技
术垄断,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海管突发事件的发生,保护海洋
信息安全,项目研制成功了8“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工程样
机,研制完成了数据分析、处理与管理软件系统,进行了中海
油海底管道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及建设。设备在PL19-3A至
M注水管线和BZ34-2EP至BZ34-1CEPA混输管线进行了海底管
道应用测试,并于大庆油田苏一首站至嵯岗转输油总站输油
管道进行陆地应用及开挖验证,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中的三维图形顶点数据处理过
程,包括六种空间坐标系的图形顶点旋转、缩放、投影、坐
标系转换和裁剪计算,以及顶点颜色在多种光照模型下的颜
色变化计算。这些计算涉及到四向量乘加、向量乘积、向量
逻辑和条件判断等运算,还涉及到数据开方、对数、指数、
倒数、倒数开方和三角函数运算。本课题参考了国内外多种
图形处理器的优秀设计理念,提出了一套32位的高效图形顶
点指令集和一款高效的图形处理器架构,用于完成三维图形
中的所需要各种几何数据加速运算。
随着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船舶燃油费用日益增加
,船舶节能技术已成为航运业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能源形
式严峻,节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船舶是
高能耗的运输工具,研究和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船舶能耗,不仅
可以为航运企业节省燃油费用,还可以减少船舶造成的环境
污染,获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关于船舶节能,国内外已有
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德国SkySails公司的“风帆”、韩国
现代重工的“方向舵翼”、日本邮船提出的“CoolEarth”
项目等。本项目主要通过实船试验和模型试验,利用支持向
量机SVM先进辨识技术、船舶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以及船舶
原理,分析对象船舶的最佳节能姿态。然后在充分考虑船舶
航行安全以及稳性要求的前提下,研制基于姿态优化控制算
法的船舶航行节能系统。本项研究依靠姿态优化控制算法对
船舶的最佳吃水差进行动态评估,给出不同装载状态下的最
佳吃水差动态控制方法及标准,同时还考虑船舶的航行安全
,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通过该节能系统的开发,将有利于
推进整个海上交通运输应用科学更加全面地向数字和智能方
向发展,可对针对船舶采取节能措施及实时远程管理。根据
相关的试验结果船舶如保持最佳吃水差航行,一般可节油2%
~3%。有助于实现国际海事组织所积极倡导的“航行更安全
,海洋更清洁”的目标,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课题组制定的《河北省电力公司IEC61850标准
工程化测试规范》是国内第一部针对实际工程制定的IEC61
850测试规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课题组自主开发
的“智能变电站IEC61850配置文件测试软件”是国内第一款
针对《DL/T860实施技术规范》和《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
应用模型》测试的软件。该软件已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对I
EC61850配置描述文件进行测试的方法》,申请号为2011100
00749.2。(3)课题组自主开发的IEC61850过程层报文可视
化监控分析工具中《SV报文分析软件》已国家版权局的计算
机软件著作权授权一项,授权号为:2011SR012981。已申请
发明专利《基于IEC61850模型文件的报文正确性判别方法》
,申请号为:201110161336.2(4)课题组制定的《智能变电
站交换机及网络测试导则》,对智能变电站的网络性能测试
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提出的基于冲击法的网络性能测试方案
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5)课题组已发表七篇论文
。
诸多城市拥有的古树名木都有被破坏的,大多古树
名木设计地域范围广,分布扩散,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
古树名木的需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时间来进行收集、填
表,并且经过数年环境变更,无法识别树木位置,树木的存活
状况是保护古树名木的重点、难点。本项目研究使用现代化
、信息化的操作方式,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古
树名木的快速、准确的采集,对古树名木进行动态监管;并建
立数字化园林管理,在电子地图上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使用多
种数据进行分析控制。主要技术内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航空摄影测量(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技术(
GPS),利用三维图像处理的方法,将每颗需要采集的树木利
用GPS定位仪测定树木的经纬度及高度等空间坐标,现场测量
出树木基本信息,拍摄树木全景照,利用GPS与GIS在地图上定
位,使用RS实施实时监控;绿色环保,对树木无损害,并便于采
集数据、数据准确、循环利用性强、成本低、受用面积广、
便于监管
项目铝油冷器干试终检线具有以下特点:(1)提
供一种铝油冷器气密干式机器人工作站,包括进料皮带输送
线、二维码激光打标装置、扫码装置;(2)进料皮带输送线
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机械手,第一机械手的两侧设置有用以检
测工件气密性的第一干试检测台以及第二干试检测台,第一
机械手将扫码完成的工件进行抓取并自动分配至第一干试检
测台或第二干试检测台;(3)第一机械手一侧设有中转台,
中转台一侧设有第二机械手,第二机械手两侧设有用以二次
检测工件气密性的第三干试检测台和第四干试检测台以及设
有平面度检测不合格品放置区和合格品出料皮带线的平面度
检测台位。技术性能指标:检测节拍22s设备外观尺寸5000
mmX3600mmX2000mm环境温度-10℃~40℃环境湿度45~70RH
电源AC380V(50/60HZ)设备总功率5~6KW气密性检测检大
漏压力2.0±0.1MPa气密性检测检大漏精度±0.1M
Pa气密性检测油道压力2.0±0.1MPa气密性检测油道精
度0.2cc/min气密性检测水道压力0.7±0.05MPa气密性
检测水道精度0.2cc/min平面度检测重复精度0.02mm干试检
测气源气压2.4Mpa供给气压0.6Mpa
SKY2003N型网络数控系统是南京四开公司在2003推
出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高档CNC
系统。该系统在原先的SKY2000型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有了很
大提高。硬件全部采用国际化采购,软件的核心部分在美国
和中国开发,其主要功能和性能与FANUC30i、西门子840Di
以及德国海德汉530数控系统相当或(部分指标)更高。它
控制核心采用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管理核心采用奔腾
III处理器(或ESP8000),操作平台采用WindowsXP系统,
除了具有一般高档数控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世界
领先水平的3-D刀具补偿功能(5轴联动机床加工的关键功能
);高达5000程序段的满足高速加工的提前预处理功能(所
谓前瞻控制);它还具有很强的抑制外部扰动力的能力,适
合控制高速高精度的直线电机;具有标准以太网(TCP/IP)
接口的网络功能等等。该系统可以满足各种机床的高速高精
度的控制(包括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各种磨床
等等)。自2000年该系统配套机床小批量投放市场以来,已
经拥有近1000家各种用户(包括沈飞公司、二汽、东南大学
、浙江黄岩模具公司等等),创销售收入10000多万元。该
系统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价格比和突出的高速高精度性能,
市场潜力巨大,可以改造、替代或取代目前大量进口的中高
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该系统还创造了两个第一的中国纪
录:1.中国第一台采用直线电机“零传动”技术超高速数控
车床;2.与汉江机床厂合作制造出中国第一台采用旋转“零
传动”技术的数控凸轮轴磨床。以上两台数控机床分别在2
001年和2002年北京机床展展出,受到高度的关注,已经作
为最新的数控技术被收入多种新版本的手册和教科书中。S
KY2003数控系统可以满足各种机床的高速高精度的控制(包
括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各种磨床等等),除此
以外,我们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
和探索: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提高;高速计算能力的提高;
智能代码精度速度优化(动态的前瞻控制Lookahead)功能
;多轴加工坐标系寻位补偿功能;多轴加工实时刀具路径显
示;高精度皮米运算;以上功能的具体讨论在技术研究报告
中提供。除此之外,SKY2003N数控系统还具有很强的抑制外
部扰动力的能力,适合控制高速高精度的直线电机;具有标
准以太网(TCP/IP)接口的网络功能等等。
一种水平旋转式刚性可移动接触网系统,由移动段
和固定段组成,固定段设置在移动段的两端,固定段为刚柔过
渡段,分别与两端柔性接触网衔接,实现与柔性接触网的衔接
和过渡;移动段设置在中间,由多个移动分段组成。移动段在
机车出入货物装卸线或进出检修库时旋转展开至线路中央为
机车提供电能,在装卸货物或入库检修时旋转收回至线路一
侧,释放线路上部空间,方便货物装卸和车辆的检修。本发明
结构简单、转动灵活,外型美观,适用性强,安装方便,运行安
全可靠。适用于车辆段机车检修库、铁路货运站,以及其它
特殊电气化铁路区间使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项目成果从元数据处理、热点发现、舆情抽取、舆
情跟踪等四项子课题出发,实现了一套完善而有效的舆情监
测解决方案,该方案能自动地从互联网中实时发现舆情热点
,挖掘舆情情感态度倾向,跟踪舆情发展,预测舆情趋势,最终
生成全面的舆情报告。本项目引入CNN与结构化预测提取主
题事件模板和应用层协议事件模板,充分利用一些已有的语
言资源和研究成果提高效率,在刑侦、舆情监测、观点提取
、情感挖掘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1、课题来源与背景:机动车是人们现代生活的交
通工具。机动车的失窃,会使人民群众的财产蒙受较大的损
失。近些年来,盗窃机动车案件居高不下,发现盗抢机动车,
提高对盗抢机动车犯罪的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追缴赃车为
人民群众挽回损失,成为我国公安机关“打击盗抢机动车辆
”专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更改机动车VIN码车架是犯罪分子
的惯用手段。目前在公安部门发现车辆号码改动的方法是:
观察整个发动机号码平台上字迹有无改动,平台上有无人工
打磨痕迹,号码字迹是否规整,牢记各类型车辆的发动机号码
、车辆车架号码的字体特征、打印部位、打印方式、倾斜角
度,检验时可针对各款车型的字体特征、打印部位、打印方
式、倾斜角度来确定车辆号码是否被篡改过。对于“改写”
多采用从车架号反面用镜子观察及结合磁记录检测仪检测,
检出率也不高,而对于“抠挖”则只能依据个人经验采用粗
砂纸打磨,破坏车架油漆、腻子层,涉案车辆群众不满意,办
案民警还得做好解释工作,人工检测费事费力,效率不高。这
种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实现,费时费力检测效率低下,急需一种
方便、快捷的检测手段。2、研究目的与意义:为了方便快
捷无损检测车辆,有效解决基层单位对于更改机动车VIN号码
中“抠挖法”的检测效率,需研制出便携检测装置。我们选
定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对“抠挖法”进行研究,对项目的可行
性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认证,于2014年6月呈报山西省公安厅、
公安部申报应用创新计划项目,2014年8月公安部科技局正式
下达了计划,并签订了《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合同书》
(编号为:2014YYCXSXST010),下拨了三万元科技项目资助
款。3、主要论点与论据:①基于波形转换的超声检测方法的
实现。钢板、腻子和油漆这三种材料的回波容易混合在一起
难以分辨。需从探头降低乘性噪声,从发射电路入手解决发
射功率的问题,从声波传输特性入手实现纵波到横波的转换
,达到始发波、界面波和缺陷波分离的目的。②实时检测技术
。由于车架完整性检测要求实现在线检测,超声检测信号经
过焊缝等缺陷时所得到的回波信号很弱,需提高发射功率,对
信号进行增强,采用高速A/D和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设置合理的阈值,提高检测速度,实现实时检测。4、创
见与创新:①钢板、腻子和油漆三层粘合介质超声检测方法
的实现。对声波而言,钢板是低阻抗低衰减材料,腻子和油漆
是高阻抗高衰减材料,并且这三种材料都比较薄,钢板厚度小
于6mm、腻子厚度约为0.2mm,油漆厚度约为0.2mm,这三种材
料的声学特性粘合在一起,始发波、界面波和底波容易混合
在一起难以分辨。从探头、检测方法和发射接收电路入手进
行研究,实现始发波、界面波和缺陷波的分离。②检测信号的
特征提取技术。由于材料很薄,超声检测信号经过焊缝等缺
陷时所得到的回波信号很弱,需要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进而
实现特征提取。③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实现检测信号的发射接
收控制、检测信号的特征提取、分析判别,进而显示。④研制
出便携式车架完整性检测仪,取得了“基于超声检测的变造
发动机车架完整性检测系统”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5、
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①便携式车架完整性检测仪的
研制拓展了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为有效打击盗抢机动
车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的完成将研制出具有成本低廉、对
人体无害、便于携带的检测仪,为机动车盗抢初检提供技术
支持。可在全国县级公安系统刑侦或交警推广应用前景较为
广阔;②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开发出更小巧的检测仪;③在后
续研发中进一步研究车架VIN码变造痕迹定位显示技术。
目前,指挥人员通过观测雷达产品确定实施作业的
作业点,作业人员依据经验来确定发射方位、仰角、用弹量
等作业参数,降低了作业的科学性。另外,作业目标云体发展
变化较快,需要指挥人员查看众多雷达产品(R、VIL、ET)
并结合各个作业点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PUP显示终端不能直
接反映某些重要数值(如作业云体的面积),使得指挥人员
在引导地面作业时缺乏准确的定量依据,工作繁杂且容易出
错。本课题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增雨作业目标云的自动识
别中,研发了“地面人工增雨指令实时计算软件”。能显示
基础地理信息和作业点位置;自动搜索并下载最新雷达产品
;正确解码雷达产品,在地图上能准确叠加雷达产品图像;能
识别具有已知回波特征的增雨作业目标云,回波特征可设置
;计算出进行需要增雨作业的作业点和相关参数,并在地图上
提示作业点;能进行作业点位置校正。软件使用了ArcGISEn
gine完成地理信息的显示。使用了C++作为开发语言完成雷
达产品解析、图像识别、参数计算。目前该软件对增雨目标
云的识别只能依据回波块是否达到强度阈值、面积阈值,识
别其形态特征、确定过冷云体部分位置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
研究。雷达产品面文件的元素个数多达90000个,其显示、刷
新效率都受到影响。课题科学计算出作业指令的相关参数指
导各级作业指挥人员参考决策,可以直接应用于我省各市州
人影办的作业指挥,减少指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人影作业的
自动化程度。课题研发的软件取得软件著作权,发表论文2篇
(其中核心1篇)。
农村科技信息工程专业技术在线咨询平台是农村科
技信息工程专业技术,可以进行农机灌溉控制、喷灌调节控
制参数设置、农机灌溉喷肥程序建立等。在功能页面,可进
行相应程序信息进行输入包括对应程序名称,程序编号,程序
类型等信息输入,同时对其进行确定按钮可进行确定保存操
作。打开系统状态,可对其进行相应系统状态进行查看,同时
可进行报警信息查看。
继电保护测试仪(以下简称测试仪)已被现场试验
广泛应用,且基本代替计量表计,依据相关计量标准和技术
监督管理要求,测试仪应定期检验。但由于测试仪具有功能
强大、界面繁多、输出回路多、可闭环使用等特点,用传统
的检测仪表对其进行检验需配置大量设备,且花费大量时间
,是非常困难且不现实的,该项目旨在解决测试仪检验中存
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开发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检测分析装置
(以下简称分析装置)开发”项目已于2006年甘肃省电力公
司批准立项,项目编号2006406019。该项目经过方案设计,
硬软件开发、装置制造、调试、检测和试用等环节,于200
8年12月完成。该分析装置采用了多路信号采集方式及录波
分析原理,通过其具有的多路开入/开出接口,完成了测试
仪各项稳态参数、动态参数和时间的测量,并通过与测试仪
的开入/开出闭环,完成了测试仪动作状态的检测,实现了
对测试仪的性能测试、功能检验、数据记录与分析、测试报
告的自动生成等功能。该分析装置集录波器、示波器、万用
表、电能质量分析功能于一体,可实现测试、分析的自动化
,从而提高检测效率。查新结果认为:该项目研制的分析装
置形成了闭环形式的测试仪检验分析系统,将基于PCI总线
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增益可调的信号调理电路应用到测试仪的
性能检测分析中,基于LabVIEW设计了系统软件,实现了对
其输出模拟故障信号的录波和故障类型的识别和分类,国内
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鉴定结果认为该成果属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其发明专利
通过实审并已公开6个月。该分析装置已应用于测试仪的检
验,效果良好。创新了测试仪定期检验的手段,解决了长期
存在的测试仪定检的难题,为保证继电保护检验的准确性奠
定了基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目前国内
尚无同类产品,考虑测试仪的使用量及对其检验的迫切性,
该分析装置将被测试仪使用单位和生产厂家广泛应用,具有
良好的市场及推广前景。
1,课题来源与背景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我国大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
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据报道失能老年人口继
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慢性
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
近年来,患者安全、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
的热点问题,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
及卫生保健系统的关注,而护理院的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也随
着护理院的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关注与重视。目前我国护理院
的建设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既缺乏先进
的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1)
.服务功能定位不清,以老年护养为主,缺乏专业医疗护理;(
2).入院指征不明确,缺乏相应评估标准;(3).护理院护理
分级划分标准不一,内容单一;(4).服务质量监督体系不完
善,没有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很多机构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综
合医院的质量评价标准相混同。以上问题与不足都是目前亟
待解决的。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为基地,立足于研究老年患者自身
影响安全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探索和实践适合区域经济发
展及卫生服务需求的护理院安全管理模式,构建护理院老年
人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康复保健业的需求。为
将来护理院的建设、管理与发展提供参考。3.主要论点与论
据本研究以英国著学者Vincint的患者安全因素框架作为理
论基础,该框架由制度背景、组织管理、临床工作环境、医
疗团队、工作人员、任务、以及患者自身特性7个方面组成
。Vincent认为患者安全(不良)后果的发生是由以上各种
因素相互联接、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明确指出患者的自身状
况(患者的病情、语言沟通能力、个性和社会因素等)是影
响患者安全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4.创见与创新卫生部201
1年修订并印发了新的《护理院基本标准》,对护理院的床位
、科室设置、人员配置、房屋建设作出相应的规定,但对护
理院的安全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本研究创新
提出构建“护理院老年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
以为护理院提供一套量化的管理工具,同时还可作为管理部
门对该机构的运行与管理情况作出科学的评估。同时,本研
究还创新研制出了“老年患者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不
仅结合了国外先进的理念,同时针对我国的现状,有利于很好
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院老年人安全,维护护理院老年人
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也能避免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
担。
1.任务来源及背景:(1)《中国古建筑结构及其
抗震研究》(59878043)、陕西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机理及加固设计方法研究》(98C09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陕西古建筑抗震
分析理论、加固与保护》(05JS17);(2)我国对木结构古
建筑抗震性能及加固保护理论研究相对较晚,尚未建立相应
的计算理论,工程应用也较少。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
项目主要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
、受力机理以及加固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和计算分析。系统研究了木柱与础石之间的摩擦系数及滑移
隔震性能;木构架榫卯连接特性及其刚度变化;斗栱的轴压性
能及减震性能;木柱的恢复力特性;CFRP加固木梁的受弯、受
剪性能;CFRP加固木柱的受压性能;扁钢和CFRP加固榫卯节点
的性能;木构件整体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及加固后振动台试验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在基础隔震机理方面。
首次通过试验测定了木柱与柱础石之间的摩擦系数,分析了
柱与柱础的摩擦滑移隔震机理,建立了柱与柱础的摩擦滑移
隔震体系分析模型。(2)在榫卯连接节点性能方面。首次
对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包
括直榫连接节点和燕尾榫连接节点,得到了榫卯连接节点的
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半刚性连接特性及耗能等性能,建立
了榫卯连接的恢复力模型。(3)在铺作斗栱性能方面。首
次进行了单铺作、双铺作、四铺作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得到了斗栱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恢复
力特性及刚度变化规律等性能;分析了古建筑木结构铺作斗
栱层的工作机制和隔震、减震机理,并对斗栱的竖向承载能
力、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4)在整体结构抗震性能方面
。首次对殿堂式单层四柱古建筑木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
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其动力特性和不同高度处地震反应,结果
表明柱底与础石的滑移隔震作用、榫卯连接的耗能减震作用
、铺作斗栱层的隔震、减震作用大幅度减少了上部结构的地
震响应,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证明了所做理论分析的
正确性与可行性。(5)在木构件加固方面。首次通过碳纤
维布(CFRP)加固木梁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端部界面剪应力
的分布情况,推导了碳纤维布与木梁之间剪应力和正应力的
计算公式,提出了碳纤维布锚固长度的确定方法。(6)在结
构抗震加固方面。首次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采用碳纤维布
、扁钢加固的梁柱木构架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加固梁柱木构
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耗能等性能。首次对碳纤维布加
固古建筑木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古
建筑木结构在碳纤维布加固前后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变化
规律。在分析现有木结构古建筑抗震加固技术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
范围与安全性:本项目建立的古建筑抗震分析理论,可以指
导我国现有古建筑的损伤检测与健康评估;研究提出的古建
筑的抗震加固方法,能对现有古建筑木结构,特别是受损古建
筑木结构进行可靠、安全、有效的维修加固;研究古建筑的
抗震保护方法,可以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长
久地保存下去。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西藏拉鲁庄园保
护修缮工程、榆林市清涧县笔架山祖师殿安全性鉴定、朗色
林庄园保护修缮工程及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采用了本项
目的研究成果。6.历年获奖情况: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
能及其加固保护研究,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
013。
该项目通过采用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对混凝土CT图
像兴趣域的提取;采用MMD等算法对混凝土CT图像中的骨料、
砂浆、裂纹及孔洞进行了细致分割,提出了采用信念传播算
法对混凝土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辨识研究,为全面分析混凝土
CT截面图像细观结构提供了观测分析手段;提出了改进的光
线投影算法对混凝土CT图像进行了三维重建,并设计了一个
混凝土CT图像可视化系统。
项目课题来源:本项目属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9年度创新行动计划—科学仪器项目,编号:0914220020
0。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设计优化的加
压毛细管电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仪(pCEC-μELSD联
用仪),完成相关组件的研制与开发,研制适用于毛细管电色
谱、毛细管电泳及微径液相色谱的微型化通用检测器—微型
ELSD(μELSD)。研制成功的项目成果填补国际空白,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使我国的分析技术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并为国产
分析仪器打入国际市场做准备。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现
有分析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部件的微型
化设计,完成微型化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开发,使之适应每
分钟0.5到50微升的流速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电泳以
及毛细管液相色谱。基于国际领先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技术
,实现加压毛细管电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联用。本项
目的创新性:(1)研制世界首台适用于毛细管电色谱、毛
细管电泳及微径液相色谱的微型化通用检测器-微型蒸发光
散射检测器(μELSD);(2)研制世界首台加压毛细管电色
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仪(pCEC-μELSD联用仪);(3)
设计微型化连接接口,减小连接死体积,保证毛细管电色谱仪
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连接效果,减小样品扩散;(4)设计
微型化雾化系统,包括雾化喷嘴和雾化管的微型化设计,使之
适用于纳升至微升级流量,提高雾化效率;(5)设计全新蒸
发系统,降低样品扩散,保证流动相充分蒸发与溶质分离,提
高信噪比;(6)开发微弱光学信号检测装置,保证信号的可
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检测灵敏度。
动力—统计客观定量化预测是充分吸收了动力学和
统计学方法的优点而形成的针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的
一种新思路,是目前短期气候预测公认的可行之路。2008年
以来,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由历史资料改进动
力季节预测的关键技术研究”资助下,围绕如何提高短期气
候预测准确率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短期气候预测如何从数
值业务模式转化成利用历史资料的有用信息预测动力模式预
报误差的预报新理论。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的第一代海气耦合
模式,研发了预报模式误差的汛期降水动力—统计客观定量
化预测业务平台,该业务平台已经在2009~2014年的汛期降
水预测中实现业务应用,连续6年准确把握了中国夏季的主雨
带位置,6年预测PS评分每年都在70分以上,显示了相关技术
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核心的技术方法、技术水平、创新性
具体介绍如下:提出了客观定量化的中国汛期降水预测新理
论,即围绕利用历史资料改进动力季节预测,提出了对模式预
报误差进行预报的新思路;发展了具有物理基础的一系列基
于动力—统计客观定量化预测思路和方案;研发了适合不同
区域的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气候预测技术,成功地设计
了最优因子组合方案、异常因子方案、动力统计—诊断等多
种有针对性的预测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利用前期因子异
常及压缩误差场维度改进模式季节预测的新方法;首次提出
了将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转化到短期气候预测中,探索了季
节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重建了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三类雨型预测概念模型
,西太副高和欧亚阻塞高压等关键区高度场动力—统计客观
定量化预测等多方面开展中国夏季主雨带的预测研究;提出
了如何从气候学角度研究暴雨、台风等天气尺度过程的“气
候效应”;基于模式误差分布特征,研发了一种新的中国夏季
旱涝预测可信度计算技术;开展理论方法的本地化、技术化
和业务化,研发了能够实现中国和区域的动力—统计相结合
的季节气候客观化预测业务平台(FODAS)。创新性主要包
括:1)理论创新:结合动力方法和统计方法的优点,提出了
数值预报中使用历史资料实现动力和统计“内结合”的中国
汛期降水预测的新理论,围绕利用历史资料改进动力季节预
测的思路,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客观定
量化预测的新理论;2)科技创新:研制了适用于不同区域特
点的模式预报误差关键因子及相似选取指标,建立了具有针
对性异常因子兼顾区域固定因子客观定量化的选取关键技术
。发展了多因子共同作用、异常因子主导作用和演化相似因
子作用等汛期降水相似动力预测方法和集成技术。结合最新
研究成果,不断发展和丰富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季节气候客
观化预测系统,在因子选择技术、多方案订正技术及集成技
术方面的改进和发展成果显著;3)工作创新:紧紧围绕提高
季节预测水平这一国家需求,开展了客观定量化的季节预测
研究,边研究、边应用、边检验,组建了综合性研究和业务应
用相结合的创新团队,为实现客观化气候预测的理论成果向
业务新技术的转化,开辟了业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相结合
的业务工作创新思路;4)应用创新: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大
部分文章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引用;FODAS除了针对国家
级的业务应用外,还通过试点项目的方式向省级气候中心试
点单位进行推广,结合省级单位的应用效果及其在区域应用
上的实践反馈,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省级单位的本地化应用,实
现国家级和省级气候中心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对大学综合实力评价和进行排名已经成为世界性高
等教育评估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众多国家或
地区高等教育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评价形式。体育院校与
其他院校虽然有共性,但不同的学科更具有属于自身特点的
特别属性。体育院校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无
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其它普通院校存在显著差异。评价
体育院校需要采用量化的指标,充分考虑体育院校的自身逻
辑与属性,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根据我国体育院校的专业
特点,研究体育院校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历
史分析与现实分析、具体分析与抽象分析贯穿全文,以体育
学、管理学、逻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运
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
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方法、构成及权重等问题进行
研究。研究认为:(1)我国的三类体育院校是发展体育事
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
的重要力量。在体育事业中,体育院校在普及推广社会体育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及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体育教育、科研及文化传播的中心。
(2)体育院校排名已客观存在,对我国三类体育院校和体育
院系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作为政府为体育院校配
置科教资源的考虑前提、也可以促使体育院校发现不足和获
得更多办学资源、也可让家长和学生把体育院校排名作为升
学的重要依据、让雇佣单位把体育院校排名作为选人的参考
之一。(3)我国体育院校因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依据不同
的评价指标体系,它排名状况也不尽相同。体育院校评价指
标的设计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科学性原
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代表性原则等基本准则
。(4)我国独立建制体育院校的指标包括人才培养、科学
研究、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学校声誉等5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综合大学体育院系
的评价指标有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办学资源等
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4个三级指标;体育高职高专
院校有社会评价、办学资源和人才培养这3个一级指标、分
为9个二级指标及20个三级指标。通过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体
育院校排名现状,根据三类体育院校的特点,设计出三套符合
体育院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育院校综合排名的指标体系研
究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去实践应用大
学评价理论,可以促进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向多元化发展,一
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和丰富大学评价理论及其运用研究。通过
研究体育院校综合实力状况,对教育管理和政府机构而言,有
利于对体育院校进行评估和管理,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相关数
据信息,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也可以有计划地配置教
育资源或体育资源提供参考;对于体育院校自身而言,这些综
合实力的评估和排名,可以使自己了解在同行中的位置,发现
自身的不足或产生差距的原因,减小之间差距,不断提高自己
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最后,对于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而言
,可以更多地获取体育院校的相关信息,为其选择学校提供依
据。体育院校排名与评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时
代性,我们要合理看待院校排名。尽管本课题通过构建一套
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我国三类体育院校(院系)进行综合实
力评价及排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和创新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但是,所有的排
名指标体系不是非常完美的,大学排名天生存在一定的缺陷
,也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体育院校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例外。
本课题会在该研究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探索采取更为合理的
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构建更为系统和科学的体育院校评价
指标体系,同时,应用于实践,进行体育院校排名,客观动态地
反映我国体育院校发展规律,正确引导政府的教育资源投入
和学生升学选择大学,更好地促进大学之间竞争,为我国体育
院校的发展提供参照指标。由于收集这三类体育院校的内部
资料和数据十分困难,在本研究中我们多从体育院校网站、
教育部和统计局官方网站,以及实地调查获得了相关数据,尽
可能地获得较为准确的资料和数据,但由于体育院校等网站
更新迟缓等原因,所获得样本的数据可能偏少,也可能与体育
院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有些出入,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也在一
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这三类体育院校评价模型验证的准确性与
可靠性。为此,课题组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收集更多的资
料和数据,不断优化体育院校评价指标体系和进行实证研究
。
一种提高发状念珠藻野外栽培生长速率的方法,是
在野外沙漠或荒漠上大规模培养发状念珠藻时,通过添加多
糖类物质(如阿拉伯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海藻
酸钠等亲水性多糖)来改变发状念珠藻与固体依附基质表面
之间的润湿性,调节发状念珠藻从周围环境获取水分的供需
状况,从而提高发状念珠藻在野外栽培中的生长速率,最终通
过自身代谢分泌胞外多糖使发状念珠藻与沙粒粘结形成生物
结皮,发挥发状念珠藻在荒漠治理中的生态保护作用。本发
明具有简单易行,操作简便,发状念珠藻细胞成活率高,适宜
大规模培养等特点。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桑葚酒,具有滋补、养身及补血之
功效,饮用后,不但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冷毛病,更有补血、
强身、益肝、补肾、明目等功效。桑葚酒在制备过程中,其
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对桑葚进行发酵。目前,在对桑葚进行
发酵时,通常是将桑葚工人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将
发酵罐的盖子打开,然后手持搅拌棒对桑葚进行搅拌,但是采
用这种方式使得外部空气容易进入至发酵罐内,使得桑葚发
生腐败变质,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采用
人工搅拌过程较为麻烦且增加了劳动强度;无疑增加了工人
的劳动强度。针对现有的桑葚加工装置多为人工搅拌的问题
,因此需要发明用于桑葚发酵使用的加工装置。②技术原理及
性能指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桑葚加工装置
多为人工搅拌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桑葚发酵使用的加工装
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桑葚发酵使用的加工装置,包括桑葚搅拌箱,所述桑葚搅
拌箱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旋转杆与不完全蜗杆,旋转杆与不完
全蜗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叶,所述旋转杆与不完全
蜗杆的顶端均延伸至桑葚搅拌箱的外侧,不完全蜗杆的外侧
啮合有蜗轮,蜗轮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圆轴,圆轴的外侧活动套
设有中空框,中空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杆的一端,横杆的另
一端固定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侧与旋转杆的外侧转动连接
,桑葚搅拌箱的顶部转动安装有中空柱,中空柱顶部与不完全
蜗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均转动安装在
桑葚搅拌箱的顶部,两个皮带轮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旋
转杆的外侧顶部滑动安装在中空柱的内侧。优选的,所述桑
葚搅拌箱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导轨,中空框的另一端滑动
安装在导轨上,导轨的设置保证了中空框在竖直方向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
轴固定安装在两个皮带轮中的一个皮带轮的顶部,通过设置
的皮带轮使得电机可以同时带动不完全蜗杆与旋转杆的转动
,节约电力。优选的,所述桑葚搅拌箱的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料
口,桑葚搅拌箱的外侧底部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内部螺纹
连接有止液阀,进料口与出料管的设置方便桑葚的输入以及
桑葚液的输出。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盘
,桑葚搅拌箱的底部四角均转动安装有万向轮,压盘的设置可
以上下往复从而加快桑葚的榨汁速度。优选的,所述桑葚搅
拌箱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不完全蜗杆的外侧转动安
装在限位杆的内侧,限位杆的设置使得不完全蜗杆的转动更
加安全高效。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实现机械搅拌,能够有效的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
环境,提高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的繁琐等问题,具有很强的
实用性价值。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实用新
型中,所述的用于桑葚发酵使用的加工装置,通过设置的不完
全蜗杆与蜗轮,使得蜗轮随着不完全蜗杆的转动而转动,从而
带动中空框与横杆在竖直方向往复的运动,从而使得旋转杆
可以在旋转的同时在竖直方向往复的运动,从而带动压盘上
下运动可以对桑葚搅拌箱内部的桑葚进行压榨;本实用新型
通过设置的轴承,轴承的设置保证了选旋转杆的转动,使得搅
拌叶可以旋转从而使得桑葚可以搅拌充分,同时横板带动轴
承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旋转杆也同样上下运动,使得内部的桑
葚可以一边搅拌一边受到压盘的压榨,提高榨汁效率。⑤应用
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机械
搅拌,能够有效的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动化,减
少人为操作的繁琐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和推广价
值。⑥历年获奖情况无。⑦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本实用新型
公开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的用于桑葚发酵使用的加工装置,
包括桑葚搅拌箱,所述桑葚搅拌箱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旋转杆
与不完全蜗杆,所述旋转杆与不完全蜗杆的顶端均延伸至桑
葚搅拌箱的外侧,所述桑葚搅拌箱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导
轨,所述导轨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桑葚搅拌箱的
顶部一侧连通有进料口,所述旋转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盘
,所述桑葚搅拌箱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的用于桑
葚发酵使用的加工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
现机械搅拌,能够有效的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动
化,减少人为操作的繁琐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
分行信息系统是我行生产运行的前沿,直接影响着
我行对外服务的质量。近年来,总行信息系统在各方高度关
注下运行日益稳定,但分行信息系统却因为管理薄弱等原因
,逐渐成为全行生产运行事件的主要来源,防范区域性生产运
行风险的压力日益增大。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包括:
分行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到位、技术层面存在突出短板、运维
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各行总体水平参差不齐等等。该项目针
对上述问题,以“明职尽责”为基础,以“狠抓短板”为关键
,以“总分合力”为保障,以“统一规范”为根本,围绕十二
个主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分阶段实施持续改进。全面提升了
分行运维管理水平,彻底扭转了分行运行事件多发的态势,实
现了分行系统运行的明显稳定。
目的:观察NAFLD兔肝脏CT值、肝组织H2S浓度、血
脂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应用肝脏CT值无创性量化肝组织H2
S浓度的可行性。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重度NA
FLD模型组(重度组)、轻度NAFLD模型组(轻度组)、空白
对照组(对照组)。重度组给予高脂饲料160g/(兔·
d),轻度组给予高脂饲料80g/(兔·d)+普通饲料80g
/(兔·d),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160g/(兔·d)
。饲养周期13w。实验前耳中动脉采血5ml于肝素管中,离心
后血浆保存于-20℃的冰柜中待检。实验结束腹主动脉采血
于肝素管,离心,血浆保存于-20℃的冰柜中待检。按照设备
、试剂操作规范检测实验前后TG、TC、ALT、AST水平。13周
末,全部兔耳缘静脉麻醉,螺旋CT检测肝脏,测定肝脏CT值。
检测肝组织匀浆H2S浓度;肝脏病理学了解脂肪肝程度;硝酸
还原法检测肝组织匀浆、血浆NO水平;常规检测实验前后TG
、TC、BS水平。结果:㈠血脂:重度组、轻度组饲养后TG、
TC与饲养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㈡
肝脏病理学:重度组为重度脂肪肝,轻度组为轻度~中度,对
照组为正常肝脏。㈢肝组织H2S变化:重度组、轻度组肝组
织H2S明显下降,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为显著差异,轻度
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有显
著差异。㈣肝脏CT值:对照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轻度组
高于重度组。㈤血浆H2S变化:饲养后重度组、轻度组血浆
H2S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重度组低于轻
度组,比较无显著差异。㈥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SE阳性细
胞轻度组强于正常组,重度组强于轻度组。㈦肝组织、血浆
NO浓度变化:肝组织、血浆中NO浓度,重度组、轻度组明显
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可以通过肝
脏CT无创性量化检测肝组织硫化氢浓度,对指导临床脂肪肝
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成果涉及一种法兰差压变送器的检测单元。它包
括容室、差压传感器,还包括毛细管、蛇皮管、锁母、锁紧
垫、长护套、膜座、短护套及连接座组成的检测单元,容室
一端设有护套孔,毛细管置于蛇皮管内,容室的护套孔、短
护套、锁紧垫、锁母、依次穿入蛇皮管外,毛细管、短护套
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座的一端焊接,连接座的另一端与差压传
感器焊接,差压传感器与容室相固定,通过锁紧垫与短护套
的另一端固定;锁母、锁紧垫、长护套依次穿入蛇皮管外,
毛细管的另一端、长护套的一端分别与膜座焊接,锁母通过
锁紧垫与长护套的另一端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密封性好,运输可靠,便于移动和重新安装;使用寿命长,
可靠性高。
该课题针对快速成形技术中前处理数据精度的不足
,研究了自适应分层的新算法,简化了数据转换过程,减少
了文件的数据量;优化了SLS工艺烧结参数及填充路径;建
立了SLS中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理论匹配模型。其创新点
为:(1)对自适应分层的RP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CAD模型直接驱动,为SLS工艺参数优
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2)对直接分层轮廓进行处理,
实现了层片轮廓数据的提取、层片轮廓的重建、激光光斑的
补偿以及层片轮廓填充和扫描路径的优化。(3)利用正交
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优化SLS烧结参数,实现了非等厚分层
条件下扫描速度和激光功率的自动匹配。该课题设计合理、
构思新颖,可提高制件精度,拓展了RP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
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这是一种非接触式检测仪器,用于密闭容器或反应
釜内的料位测定、报警、调节和显示。它是基于γ射线与物
质相互作用被吸收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当被测物料料面高度
变化时,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也发生变化,通过对放射源进
行均匀的计算分步及电子线路的处理,可使探测器接收到的
信号与被测料的高度成线性变化,从而显示出料位的位置。
该仪器由防爆型探测器和信号转换器两部分组成,防爆型探
测器可直接安装于危险工业现场,信号转换器是一个以单片
机8039为主机的微处理系统。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是产学研的成功典范,源
于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减重康复系统
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012-2014),并获北京市科技计
划(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研制,2012-20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骨骼机器人柔性变刚度机构原
理及康复机理研究,2013-2016)的基金支持。于2017年3月
通过验收,4月转化于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原始研发团队组建成立),由大艾公司负责产
业化实现。本项目以恢复和提升截瘫、偏瘫、脑瘫等下肢功
能障碍患者的行走能力为目标,探索了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
段,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系统、有效的康复解决方案,能够有
效解决当前康复领域的疑难痛点,为康复领域带来了全新的
治疗方式和思维。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行走是人类基本运
动,本项目基于对人体运动机理、生物力学模型、患者下肢
康复机理的研究,为他们提供了一双带有智能助力的机械腿
,穿戴在患者身体外部,为其提供保护、身体支撑和直立行走
等功能。外骨骼机器人模仿正常人的行走运动,由安装在外
骨骼的伺服驱动器驱动髋、膝、踝等关节运动,通过各关节
角度、速度和加速度值实现与人体的协调运动并提供助力,
使患者用很小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踩踏循环,实现行走。外骨
骼机器人自由度为8;髋关节到膝关节距离可调节范围为385
mm-475mm,膝关节高踝关节距离可调范围为415mm-495mm;步
速可调范围为2.45s/步-5.25s/步;最大压应力291MPa<TC4
的屈服强度830MPa;步态周期可调整,范围为2s-5.25s;外骨
骼机器人步态跟踪误差小于等于1°。三技术的创造性
与先进性本项目在机构设计、步态规划及控制策略等方面具
有创造性1.构建基于新型生物力学仿人相容的外骨骼新机构
。以人体行走生物力学为基础,人机交互安全为目标,建立了
人体生物力学模型和关键部件性能优化模型,完成了新型机
构设计;2.建立基于多模态传感与人机智能融合的外骨骼控
制新方法。构建了多模态感知传感网络及类仿生感知交互策
略,建立了下肢肌肉-骨骼仿生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及外骨骼
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策略;3.建立基于仿生柔顺控制理论的
仿人康复行走步态规划策略。建立行走相关肌群正确协调控
制机制,构建患者步态个性化调整机制,助力患者便捷应用与
有效康复;4.建立基于患者运动障碍特点的仿人行走康复策
略。根据不同病症运动能力及特点,构建了人机交互渐进、
多模态混合控制策略与训练体系,激活患者主动行走控制机
制,助力患者脑功能重塑。本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其技术先进性受到了国家的肯定。2016年被国际智慧医疗
创新论坛评为最佳创新数字医疗器械,2017年被评定为全国
首个二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此又经过数百例临床验证,于1
8年6月获得我国首个外骨骼机器人CFDA注册证。推动了康复
机器人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填补了同内市场空白。四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目通过对下肢功能
障碍患者需求和治疗方案的大量调研,对穿戴式下肢外骨骼
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历经十几个版本迭代,获得相关
专利授权15项,另有13项处于实审阶段。并在实际研发过程
中,成功研发制造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系列产品(艾康台架
型机器人、艾动双足型机器人),通过了型式检验和EMC电磁
兼容检验,取得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的出具的检验报告。
积累完成了数百例临床案例,成功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
产品注册证,实现了专利到产品的成功转化,技术成熟度高。
本项目适用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因中风导致的偏瘫以
及儿麻、脑瘫、运动失能等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确保这些
使用对象在穿戴使用外骨骼机器人时的安全,本项目在上层
控制程序对各个关节运动进行限位的基础上,又在底层机械
和电路的增设硬限位,当外骨骼在检测到关节到达机械限位
时,自动切断电源或使关节反向缓慢运动到安全初始位置,从
而避免伤害操作者。同时在膝、髋、踝的自由度设计上符合
人体关节特性,确保其运动形式与人的运动形式相同,且关节
有一定的运动范围,不限制人体运动,以确保安全。五应用情
况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是中国首款成果化的智能外骨骼机器
人医疗装备,根据数百例临床病例可以了解到:外骨骼机器
人行走康复治疗方式对患者具有巨大吸引力;合理的机器人
设计能够确保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穿戴实现精准快
速适配,适应各种身高患者需求;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能够有
效改善患者运动、消化、二便及心理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肌肉废用性萎缩、下肢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本
项目能够记录详实的步态等康复数据,对患者的行走康复水
平进行评价,康复师对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应用前景表示乐
观。六历年获奖情况1.2016年中国双创25强2.2016年最佳创
新数字医疗器械奖3.2017年获得由中国政府和英国皇室联合
举办的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冠军,全球亚军4.20
17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特别金奖5.IHF国际健康基
金机构颁发的2017康复界风云企业入围奖
2018年本项目完成机械及视觉系统的对接,以及加
装运富力城控制系统,并实现设备的整机试车。申请发明专
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专利一:一种
角度调整机及其调整方法,早请号:201810132799;专利二:
KLM-2017视觉检测平台,申请号:2018SR100890;专利三:一
种角度调整机,申请号:ZL201820232642.8;专利四:一种真
空吸取装置,申请号:ZL201820232658.9;专利五:一种机器
人抓手,申请号:ZL201721699247.2。
该课题来源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虚拟人体
漫游技术研究(Y2002G07)和山东省教育厅计划项目:分布式
虚拟内窥镜技术研究(J05C10)。利用CT、MRI等医学图像数
据,基于图像处理、医学可视化、虚拟现实等相关理论,实
现人体组织器官虚拟漫游,用于医学检查、辅助医疗诊断、
手术定位及规划、医学培训等任务。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在
CPUPⅣ2.8GHz,主存256M,WindowsXP系统环境下,单独运行
的性能如下:①图像分割:在医生的交互下,人体不同组织
器官的平均分割速度约5.6s/个,正确率达到95%以上。②路
径规划:空腔组织器官的平均路径规划速度约3.8s/个,正
确率达到99%以上。③加速场景绘制:与不采用加速方法相
比较,平均加速比为4.3倍。④基于普通PC网络环境的并行绘
制:平均绘制速度约为11帧/s,平均加速比为1.8倍,分辨
率提高4倍。项目的创新点:①基于局部特征结构分割方法的
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边界模型与局部特征结构的半自动组织
分割的方法,使图像分割的速度有较大提高,绘制效果良好
;②在基于距离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滑的虚拟漫游路径
的规划算法,不但能处理单分支结构的对象,还能处理多分
支结构的对象;③在场景绘制的加速方法上,提出了基于边
界体素的两阶段光线投射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平均加
速比为4.3倍。该成果已经在省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使用,
效果良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河南省测绘工程院自选的三维地图制作关键技术
的研究工作,于2010年3月10日开始,并成立了科研开发小
组,至2010年10月5日完成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
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方法,并自主研发了生产和处理
的程序软件,实现了三维地图制作技术的创新。本技术的创
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ObjectARXSDK和Visuals
tudio的开发环境,在AutoCAD2008平台下二次开发的程序,
实现了大区域、高精度的批量快速的三维建模。程序利用航
测内业采集的房屋线划图,自动完成了房屋图形处理,房屋
三维建模,房顶、房檐的添加,实现了批量化的建模生产。
而且能通过航测采集的房屋顶部高程和地面高程,精确控制
房屋的高度,生产出模型的数据格式能与3dsMax无缝衔接。
2.采用网格自动拼接技术和渲染视口设置实现了高精度DOM
地表纹理覆盖。本技术首先对DOM进行处理,按照场景三维
模型的比例尺对DOM进行分幅,然后创建网格,将处理后的
DOM作为纹理贴图赋予网格,最后将网格和场景模型合并一
起渲染,就得到最终的地表纹理。3.采用网格技术实现了高
精度DEM地形模型构建。本技术首先对DEM成果进行预处理,
根据构建地表纹理时的网格建立大地平面,调整大地平面的
长度分段和宽度分段,然后使用置换功能,给大地平面添加
DEM灰度图,建立起地形,最后对地形进行平滑处理和微调
,将地形渲染输出。4.采用了Ajax技术和JavaScript语言、
数据库技术和坐标变换配准技术实现了三维城市地图的网络
发布。(1)Ajax技术和JavaScript语言基于Ajax技术和Ja
vaScript语言,实现了在浏览器中的地图缩放、漫游操作,
和地图相关属性等。(2)数据库技术三维地图的网络发布
不仅实现了三维浏览,还提供了大量数据、信息供大众进行
查询,所以需要与服务器端Access2000/2003、SQLSever、
Oracle等数据库进行通信。浏览器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
服务器端编写专门的程序来处理请求并回发响应数据,浏览
器端收到响应数据后由JavaScript程序处理并展现出来。网
络发布允许用户标注,同时也要对用户的标注信息进行审查
,系统提供了一个后台数据管理平台,管理员登陆该平台后
可对标注信息进行审查修改删除等操作。(3)坐标变换技
术由于地图的视角是45度俯视,而且实际的北方在地图上是
在左上角方向,所以原来地图中的地名地址数据需要进行坐
标变换后才能使用。在ArcMap中同时打开DOM影像和处理后
的三维地图影像,找出若干同名点(同名点越多,最后的结
果越精确),获取其坐标,再通过编写的处理程序解算出变
换公式中的参数,之后利用变换公式将原地图数据的要素坐
标转换到三维地图的坐标系中。网络发布的三维地图给用户
提供了自主浏览、地图缩放、量测功能、信息查询、查询定
位、模糊查询、公交信息查询、个性标注等功能。(1)自
主浏览:网络发布的三维地图提供了自主浏览的功能,大众
可以浏览到整个城市的三维景观,实现了网络城市真实面貌
三维再现。不但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认识整个城市,而
且对城市宣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地图缩放:网
络发布的三维地图提供了放大、缩小的功能。三维地图共设
置了5个级别的大小,用户可以通过地图缩放按钮控制三维
地图的大小供自己浏览使用。(3)量测功能:系统提供了
量测功能,在三维地图上选择任意两点或者一个面,就可以
量测出实地距离或面积。(4)信息查询:网络发布的三维
地图提供了信息查询的功能。用户在浏览三维地图的同时,
可以查询到每个建筑物、单位的信息。(5)查询定位:网
络发布的三维地图提供了查询定位的功能,公众可以按政府
机关、企事业单位、卫生机构、教育机构、餐饮住宿、车站
交通、其他等进行查询定位,实现面对公众的地理信息服务
功能。(6)模糊查询:网络发布的三维地图提供了模糊查
询功能:点击模糊查询功能,直接输入想要查询的大体内容
,比如学校、政府、医院等,系统就会显示出想要查询的所
有内容,公众就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查询的信息和内容。(
7)公交信息查询:网络发布的三维地图提供了公交信息查
询功能,用户只需输入想要查询的公交,就可以浏览到该公
交的所有信息。(8)个性标注:网络发布的三维地图提供
了个性标注的功能,用户在浏览三维地图的同时,可以将自
己需要查看或者添加的资料信息加载到系统里。
专利技术转让,该装置包括内部装置、外部装置和
试纸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装置包括酶生物磁性传
感器、光学磁性粒子元件,所述试纸条(3)包括包被有葡萄
糖氧化酶的血糖检测区(b)和包被有磁性粒子的糖化血红
蛋白检测区(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联
合检测装置通过特异性捕获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同时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的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区包被有
磁性粒子吸附糖化血红蛋白,更容易实现仪器的小型化,血糖
检测区包被有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快速灵敏的测定出血糖的
浓度。
采用先进的RFID与WEB技术,将实验室检测环节有机
整合,全面提升实验室的技术和服务水平。1.改变实验室传
统数据处理方式,实现检测报告无障碍实时生成。通过专用
网络,运用WEB与云计算技术研究数据高效处理模块,实现原
始记录填写,结果计算、智能判定的全程自动化处理,解决实
际检测过程中瓶颈限速的问题。2.采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
掌握样品信息全程监控样品流转过程。增加样品RFID自动监
管模块,利用RFID标签取代现有条码标签,在实验室布设RFI
D读取网络,对检测样品的查找、流转、销毁等信息进行全天
候实时管理,实现样品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运作,填补国内
外实验室在此领域的空白。3.架设实验室云检测服务平台,
可以打造数字化实验室全新的服务模式。将检测仪器、数据
、工作流程、报告等有效整合到信息化流程中,通过云计算
来实现信息交互的检测、数据存储与分析。4.构建数字化智
慧实验室,为国内外实验室信息化升级改造做出良好的应用
示范。采用RFID、WEB等技术建立云检测平台数字化智慧实
验室,随着多个系统研究完成并集成使用,“智慧实验室”的
建设成果必将会对国内外实验室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和
示范。
该成果研究了一类由细胞启发的膜计算模型、计算
完备性及其应用。成果包括10个膜计算模型,分别是动态阈
值神经P系统、耦合神经P系统、带抑制规则的脉冲神经P系
统、非线性神经P系统等。建立了这些模型的计算完备性成
果(即作为数生成/接受设备、函数计算设备的图灵通用性
),以及模型在图像融合、数据分类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自适应噪声消除技术通过人为引入一定数量的噪声
源(次级声源),并调节使它们与原来的噪声源(初级声源
)的幅值相等,相位相反,二者叠加抵消,最终达到消减噪声
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自适应滤波器具有在未知环境下良好运
行并跟踪输入统计量随时间变化的能力,通过不断调整抽头
权系数来适应发生变化的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达到消除
噪声干扰的目的。它的核心是自适应滤波器和相应的自适应
算法,通过自适应算法对滤波器权系数进行调整已达到最佳
滤波。
1、任务来源本课题是由郑州市科技局下发的普通
科技攻关项目,于2012年8月下达的《郑州市2012年度科技发
展计划(攻关计划)》(计划公布文号:郑科技[2012]3号
,项目下达编号:20120473)。项目鉴定依据郑州市科技局
普通科技攻关项目《基于WSN-MSIF的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
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进行。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
领域:本课题主要适用于野外环境的某些特殊作业现场或需
要安防的区域(如变电站、物资存放仓库等),利用无线传
感器网络(WSN)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MSIF)技术,为提升
信息化智能安防建设,建立了一套便携式智能周界与图像识
别装置(包括支架、WSN节点、主动红外探测器、摄像机、
控制箱、音频告警器、电源、传输装置、通信终端)和一套
基于WSN-MSIF的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监测数据
采集模块、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和综合监管模块)。其中,
监测数据采集模块安装在需要监控和报警的便携式智能周界
与图像识别装置上,通过无线传感网络通信链路将监测到的
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通信模块,并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处理
后发送到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系统的综合监管模块。整个
系统架构通过在传输层部署前置机、网关节点、服务器及相
关电源线、数据线,搭建系统通信环境;同时,安装并配置应
用软件系统、数据库,实现作业预警、围界状态监测、图像
识别等功能,并且通过Zigbee网络、Internet网络、无疑移
动网络等实现实时信息交互,将系统存储、优化、实时监控
和查询等功能有效集成为一个统一的主站服务系统。综合控
制平台采用友好界面,对防区实时在线监控,管理平台操作维
护简单。技术原理:基于WSN-MSIF的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
技术研究,主要实现了一套便携式智能周界与图像识别装置
和一套基于WSN-MSIF的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系统。该课题
利用WSN技术实现作业现场周界报警,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实现
图像处理和自动识别,并依托数据采集和WSIF技术实现现场
数据的获取、处理和优化,通过网关节点上传至前置机,最终
传至后台监控中心,实现对实时数据的存储、优化、实时监
控和查询。系统整体架构主要依据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对应的
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为三个子
系统:感知层的监测数据采集子系统、传输层的数据传输与
通信子系统、应用层的综合监管子系统。首先,将便携式智
能周界与图像识别装置布置在作业现场的监测区域,感知层
的监测数据采集子系统负责在监测点完成对监测区域周围环
境的监测,获取监测区域的传感器信息、声光报警信息、作
业人员或非作业人员进出监测区域的状态及图像或视频信息
等,并利用MSIF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优化,通过无
线传感网络通信链路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到数据传输与通信
子系统;传输层的数据传输与通信子系统负责将传感层获取
的监测数据通过Zigbee无线自组网、以太网及其混合的异构
网络形态上传监控中心,并进行数据处理后将信息发送到综
合监管子系统;应用层的综合监管子系统负责对各类监测数
据的汇总分析,提供实时数据的存储、优化、实时监控和查
询。本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组成协同感知网络,融合WSN技术
和MSIF技术,实现了对作业现场周界信息的安全监测、控制
和管理。3、性能指标及完成情况3.1项目内容和要求本课题
基于物联网技术,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灵活组网、协同感
知、自适应等特点,主要针对作业现场周界安防需要,研究一
套高效、实用的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方法,实现重点作业
区域安全监测的智能化、直观化和动态化,提供安防一体化
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
作业现场信息双向可视化研究;(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图
像识别等技术在作业现场周界安全领域的应用;(3)基于多
层分布式架构和MVC模式的系统平台设计。3.2实际完成情况
(1)建立了一套便携式智能围界与图像识别装置和一套基
于WSN-MSIF的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系统建,经河南省电子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软件产品进行了测试鉴定(豫软评第
2014461号)。该系统主要功能可详见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2)论文与专利:发明论文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
用新型专利2项。4、技术查新国内有关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
测技术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而本项目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
络技术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采用B/S结构与MVC模式设
计开发的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系统,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消耗及多传感器信息高效协作问题,与所查的国内现有
相关文献相比,所采用的技术特征不尽相同。综上所述,在所
列检索范围内,采用本项目上述技术研究的基本WSN-MSIF的
作业现场周界安全监测技术研究,国内未见相同的文献报道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查新报告,编号:201641b0
101141)
便携式IP网络测试仪是国内首创的第一台基于应用
层面的、面向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实用性便携式I
P网络测量仪器,其价格仅为6000元人民币/台,不到国外同
级别产品的10%,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功能与指标:
1、接口:10/100BASE-T(RJ-45);2、标准:帧格式:以太
网IEEE802.3,电口,支持的协议:ARP,TCP,UDP,IP,I
CMP,SNMP等;3、功能指标:LAN扫描,发现节点,判断节
点类型,判断拥塞状况,端到端瓶颈带宽(容量)测试,端
到端可用带宽测试(最大可用带宽),发现瓶颈链路(逐跳
测试),丢包率测试,故障节点推断、性能异常警告、链路
性能推算;4、适用环境:工作温度:-5℃~+40℃;相对湿
度:<90%;5、电源:可充电电池以及外接充电器。合作方
式:面议。
一、技术说明:本项目的产品通过车载电池提供电
源,发出特定的脉冲调制信号,优化及改善了燃烧过程,弥
补了点火和喷油环节缺失的能量,修正配合上的偏差,从而
使发动机各工作环节的配合趋近理想设计状态,提高了整车
燃烧效率,在增加动力的同时,节省燃油,减少尾气排放。
二、主要的性能指标:汽车使用本产品后,鉴于各式车辆的
状况、工况、操控、型号及排量等诸多因素影响,车辆会有
以下的状况以及现象发生:1、整车功率增加,加速效果明
显。2、油耗降低9%以上(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出具检测报
告)。3、尾气CO、HC等数据明显降低。三、国内外比较:
本项目的产品从电力方面着手,通过发出特定的脉冲调制信
号,优化及改善了整车燃烧过程。国内,经上海机动车检测
中心检测,汽车安装本产品后,具有明显的节油效果,改善
了动力性能;国际上,本产品已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其中十
多项技术点已被确认受到美国专利保护法二十年的保护,填
补了将特定脉冲信号引入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世界空白,
是目前中国人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一项原创发明。本产品
安装简单,无需对汽车进行改装,只需将接线端子连接到蓄
电池的正负极,使用方便,不会对汽车的任何元器件造成损
坏,且使用期间无需维护。四、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本
项目的产品通过车载电池提供电源,发出特殊的脉冲信号,
优化及改善了燃烧过程,弥补了点火和喷油环节缺失的能量
,修正配合上的偏差,从而使发动机各工作环节的配合趋近
理想设计状态,全面提升整车综合性能。在增加动力的同时
,节省燃油,减少尾气排放。五、作用及意义:汽车安装本
产品后,增加动力、节省燃油,不但让汽车消费者得到了真
正的实惠,而且缓解了国家能源紧张的问题。汽车污染物排
放的降低,可美化环境,为全球变暖的推迟做出贡献。本项
目的顺利实施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和“自主创新”主题,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
接触网是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直接与车辆接触并为
之提供持续电能的供电设备,在接触网日常养护维修中对接
触网几何参数及磨耗的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一
般通过车载式接触网检测设备周期性对接触网进行检测,由
于全路接触网检测车数量少,无法对所有路网进行有效全覆
盖,不能满足现场需求。目前,供电段、维管段各工区现场采
用传统的便携式激光测量设备,在天窗点内对接触线几何参
数进行静态点式测量,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检测功能单
一。故研发接触网测量小车是非常必要的,2013年上海铁路
局列入科技计划项目。“手推式接触网静态参数智能检测仪
”以手推式小车为载体,用于对接触网几何参数、磨耗和支
柱侧面限界进行非接触式、连续动态检测,可在线自动分析
、展示和预警检测结果或事后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检测数据
进行回放分析,科学指导供电部门开展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养
护维修作业。该成果采用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计算机等
技术进行设计开发,主要由H型测量小车平台、高速工业线阵
相机、线型激光发生器、数据采集处理器、里程编码器、传
感器(位移、倾角、激光)、大容量锂电池和专用软件等组
成,可对接触网导高和拉出值等几何参数、接触线磨损检测
,并能进行精确定位,操作简便,检测效率率高,精度高等特点
弥补了车载设备的缺点。主要技术创新点:(1)采用CCD高
速相机及线型激光光源的设计方案,实现接触网几何参数的
高频采集,且使得测量小车质量轻、功率低、携带方便,填补
低速状态下便携式接触网连续、动态测量的空白。(2)采
用高速数据采集技术,能够高频率精确测量接触线磨耗状态
,从而可判断评估接触线使用寿命和易引发接触线断线事故
的局部突变点。(3)采用杆号实时激光触发、接触网“之
”字形拉出值拐点和编码器里程等综合定位技术,可精确、
快速找到接触网的故障点(4)测量小车采用弹性随动设计
,保证小车在测量过程中四个侧导轮紧贴钢轨内侧平稳运动
。跟随小车运动传感器实时采集相对运动的轨距、超高,同
步补偿修正接触网几何参数,提高检测精度。(5)编制开发
的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可以实时、同步采集各种数据并进行
在线展示、预警和存储或事后数据回放分析,建立一杆一档
数据,满足接触网日常运营维护管理的使用要求。该测量小
车于2013年11月开始在上海高铁维修段虹桥练兵场、沪宁城
际安亭北、昆山南站、沪杭高铁金山北站等区间投入应用,
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大量人工成本,约400多万元/年,全局
有4个供电段、5个维管段、1个高铁段,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将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成果提高了检测精度,使维护更
具有针对性,确保了铁路运营安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该
成果获得2015年度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了实用
新型专利1件,发明专利已获申请受理。
卓朗鲲鹏互联PC版软件[简称:鲲鹏互联PC版]V1.
0.0支持桌面软终端、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任意设
备任意协议互联互通。使用业界标准的DTLS-SRTP,AES-128
,SHA-256等加密技术,可确保通信数据安全。卓朗鲲鹏互联
PC版软件[简称:鲲鹏互联PC版]V1.0.0还支持屏幕共享、文
档共享等会议协作功能。该产品采用云部署模式,部署简单
,容易维护,互通性好,兼容性强。技术特点:卓朗鲲鹏互联
PC版软件[简称:鲲鹏互联PC版]V1.0.0使用领先的多路混音
技术,支持万人在线语音会议。自动噪音抑制,做到唇音同步
,及回音消除等功能。同时它支持所有的SIP/H.323协议的视
频会议终端接入并最大限度的保证视频清晰度。主要功能:
卓朗鲲鹏互联PC版软件[简称:鲲鹏互联PC版]V1.0.0主要功
能包括远程视频会议、会议室管理、企业管理、点播管理、
并发管理、会议统计。IM模块:一对一聊天,群聊聊天,群聊
消息推送,一对一消息推送,企业组织架构同事直接聊天,会
议室邀请呼叫,IM表情管理。
网站由公共信息和内部信息部份组成,主要由前、
后台管理系统、内容管理与信息发布系统、全文检索系统等
构成。主要包括以下栏目内容:1、中国与东盟各国出入境
检验检疫的信息(包括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
认证认可、TBT/SPS等)(中英文)。2、历届中国—东盟质
检部长会议、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论坛的相关信
息发布(中英文)。3、我国检验检疫部门与东盟国家检验
检疫部门合作交流活动的最新动态信息发布(中英文)。4
、中国与东盟各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主要法律、法规汇总(中
英文)。
本项目主要是研究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快速检测技
术,并研制其样机。利用各种金属离子对交变电压信号激励
下的响应不同,仪器不但可以定性地分析出水中有何种重金
属离子,还可以定量地测量出这些重金属离子在水中的含量
,从而为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系统构
建了由继电器、D/A转换器和A/D转换器构成的多元复合A/D
转换电路,实现了31位AD转换,可在2mA的测量范围内,每个字
的当量达到0.93pA,从而解决了极微弱电信号的测量问题。
系统开发了由多通道转换阀与称重传感器组合的注液系统,
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不同液体的分时注入与信号的实时反馈
,有效提高了检测仪的测量精度。经用户试用,本检测仪自动
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方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够同时
检测铜、锌、铅、镉、汞等重金属离子。既突破了传统的一
种仪器只能检测一种离子的限制,价格与进口仪器相比也将
大幅度降低,能够很好的满足未来检测仪器的市场需求。
本项目从电梯门间隙现场检测检测实际出发,针对
电梯层门间隙检测作业过程复杂、作业强度大、作业风险高
的现状,对检验检测方法进行了创新改进,设计并试制了可用
于曳引式电梯门间隙检测的智能化检测装置。对间隙量程进
行了设计调整,最不利点最大力施力量程设计为0-300N,总质
量小于3kg,便于现场检测携带。以该检验检测新思路和新方
法设计的检测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了知识产权成
果转化。本项目采用设计的门间隙检测装置进行了现场试验
研究,试验结果与传统试验方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因此,可
以采用检测装置替代传统检测,为电梯检验检测提供了新思
路和新方法。本项目创新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化
了检验检测作业过程,使必须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的门间隙
检验检测工作,现可由单人完成作业;二是改善了检测人员作
业的安全性,避免了在灯光昏暗井道中作业的风险;三是实现
了智能化检测并提高检验检测效率。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科技论文3篇,研制检测装置2台套,完
成了既定研究目标。并且项目科技转化成果已实现了市场销
售,应用在电梯门缝隙检验检测中,通过对应用单位的回访调
研,发现检测装置应用情况良好,结合后续对项目研究成果的
持续改进,研制检测装置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纱条不匀率检验仪器的基本作用,是对纱条横截面
进行连续测量,并加以记录,得出纱条截面变化的图形成不均
率曲线,再由这些图形或曲线来计算不均率指标和分析不均
的性质。均匀度仪试验把纱条截面的不匀变化,转变为适当
的运动变化和能量变化,这类运动或能量的变化,经放大器放
大后,记录下来,得到不均曲线。本成果YG135C型电子条干均
匀度仪的研究成功,减轻了试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试精
度,推进了技术进步。
本成果针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室研制出一种可代替人
工进行变电站室内巡检的智能机器人检测系统。检测的内容
主要包括移动视频监控、仪表、分合状态、指示灯的状态等
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将巡检数据和缺陷报警信息存储在后
台,实现远程监控。该轨道式检测机器人可有效降低人工巡
检的安全风险,实现24小时对变电站室内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运维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及时有效地了解室内设备的运行状
态,发现设备异常,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该机器人
可进行大范围、多角度、高精度的巡检,并可根据预设任务
进行全自主巡检或者手动巡检,同时,可自动生成检测记录和
红外图谱等检测报告。
该项目涉及我国首台宽像幅面阵数码航空相机的设
计,也实现了数码航空相机的同步和集成、数码航空相机的
中心控制、近地轻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飞行管理技术、
近地轻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数据处理技术、近地轻型数
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作业精度与质量控制等研究内容。该成
果可广泛应用于测绘、空间信息采集等领域,将有可能变革
现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流程与作业方法,推动我市乃至我
国航空摄影测量仪器的发展,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主
要取得以下技术进展和成果:1.设计和研制了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宽像幅面阵数码航空相机,在高程精度、旁向视场
角、重量体积比、平台适应性等技术指标取得了突破。采用
的大视场角、大基高比技术显著的提高了成图效率与高程精
度。2.以SWDC系列数码航空相机为中心的近地轻型数码航
空摄影测量系统能够满足大、中比例尺成图的需要,且具有
很高的平面和高程精度。SWDC-4能够进行1:500到1:1000
0的成图比例尺的航空摄影,其作业精度远高于国家规范所
规定的作业精度的2倍以上,能够生产4D产品。3.研制和开
发了软硬一体的飞行管理控制软件,采用的智能定点曝光技
术不仅能够满足近地轻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的需要,经
过改进可以用于常规光学测量。智能定点曝光技术可以实现
空中高精度摄影测量作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GPS高精度导
航作用,还可以避免短时间GPS信号缺失引起空中作业的不
稳定性。4.近地轻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可以大大减少
地面控制点的布设,对比传统4基线的布设方法,控制点减
少90%以上。5.首次将PPP技术应用在数码航空摄影测量中
的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且进行了1:5000和1:1000成图
比例尺的数码航空摄影测量作业实验。将利用PPP技术解算
的GPS动态数据应用于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同样可以得到
与双差方法等精度的结果。
本项目为“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
鲜湿面及挂面制品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012BA
D37B04的部分研究内容。该项目对61个不同品种小麦粉进行
蛋白质、湿面筋、多酚含量及PPO活性的测定,研究不同小麦
品种间理化性质的差异。并以这些小麦粉为原料制作鲜湿面
片,研究各理化性质对鲜湿面片褐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0~2h,L*值受PPO活性、多酚含量和蛋白质的影响;在2
~4h,L*值主要受PPO活性、多酚含量影响;而在存放24h后,
鲜湿面片的L*值只取决于PPO活性。鲜湿面片色泽主要与PP
O、多酚含量、蛋白质含量有关,PPO活性、蛋白质含量和多
酚含量越高,鲜湿面片的L*值越小,面片初始色泽越暗,且PP
O活性越高,鲜湿面片褐变量越大。以不同品种小麦粉为原料
制作发酵面团,研究各理化性质对发酵面团褐变的影响。结
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发酵面团初始L*值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4h的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发酵
面团△L*0~4h、△a*0~0.5h呈显著正相关(P<0.05)。PP
O活性与发酵面团0~4h各个时间点的L*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
相关,与△L*0~4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酚含量与
2h的a*值显著正相关(P<0.05)。湿面筋含量与发酵面团
0~4h的色泽及褐变量均无显著相关性。此外,研究了小麦粉
理化性质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影响馒头品质的关
键指标。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以面粉为原料,分析
不同品种小麦粉的理化性质与鲜湿面制品褐变的关系,更加
切合生产实际。2、首次研究了不同品种小麦粉的理化性质
与发酵面制品褐变的关系,为馒头工业化生产原料的选择提
供理论依据,并为小麦育种提供参考。3、建立了适合面制品
品质提升和工业化生产需要的小麦品种品质数据库。4、将
微波灭酶技术用于原料面粉褐变的抑制,结合PPO活性及面片
的色泽测定,确定了最佳的微波参数:微波功率500W,时间4
0s。
本项目来源于企业自选项目。背景:现今,液晶面
板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显示领域,其产品的出厂良率,是液晶
显示器生产商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基础。在
其生产制作的所有环节中,质量检测是保证液晶面板产品质
量的重要环节,传统产线上手工点屏切图,肉眼查找缺陷的检
测方式,过于依赖工人的主观性,具有误检、漏检率高特点,
随着自动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光
学检测系统应运而生。它使得液晶面板的检测不用再依靠人
力,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速度。但由于一般的自动光学检
测系统属于单线程工作,其效率仍然低下。本发明涉及自动
光学液晶面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位液晶面板
离线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缺陷检测模块和
主控模块,以及第一运动单元和第二运动单元,第一运动单元
包括第一活动机构、第一图像信号发生器和电机,第二运动
单元包括第二活动机构、第二图像信号发生器和电机,第一
活动机构和第二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两个平行导轨上,电机
固定于导轨两端,第一活动机构和第二活动机构在电机的控
制下可沿导轨作水平往复运动,且当一个运动单元处于检测
工位时,另一个运动单元处于等待工位。采用离线双工位,一
个运动单元等待操作员上屏,另一个运动单元进行自动检测
处理、显示,合理统筹规划时间,提高设备生产率。该成果具
有首创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离线双工位,一个运动
单元等待操作员上屏,另一个运动单元进行自动检测处理、
显示,合理统筹规划时间,提高设备生产率。采用软件系统控
制,实现全自动点屏切图,抓取图像及算法处理检测,并标出
缺陷位置及相关信息缺陷分析,缺陷检出速度快、精度高、
自动化、无接触、实用性高。该技术已成熟,稳定的应用于
产品之上,该技术适用范围为双工位液晶面板离线检测系统
,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本成果稳定的应用于双工位液晶
面板离线检测系统,暂未发现存在问题。
本项目主要通过应用正交试验的优选方法,采用现
代统计手段,研究海南“药香两用”特色“南药”植物肉豆
蔻中所含精油的提取工艺;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发研制出
具有一定功效或辅助功效的特色复方精油系列旅游产品,并
根据相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完成产品的包装设计,达到能上市
销售的要求,为海南省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芳香旅游产品
。
AI智能营销名片系统V1.0。著作权人:汉中易云网
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12月完成开发。取得方式为:原
始取得权利范围为:全部权利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经中国版权保护
中心审核,予以登记。AI智能营销名片系统V1.0。著作权人
:汉中易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12月完成开发。A
I智能营销名片系统是对微信小程序进行的操作软件,该软件
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集员工管理、用户拓展、裂变的名片
系统。该软件功能强大,界面美观,操作简单,不用培训,即可
上手。该软件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微信小程序管理的软件。技
术特点:小程序;系统维护快捷方便;可移植性强,运行环境
要求简单,稳定性强,具有较高安全性。取得方式为:原始取
得权利范围为:全部权利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审核,予以登记。
1.研究证明西兰花花梗褐心病是Peronosporapara
sitica引起的,是在西兰花花球上的新症状;病菌在西兰花
幼蕾期从幼蕾表面侵入并引起发病;通过不同时期喷不同药
剂试验表明,在幼蕾期喷雷多米尔-锰锌等农药可高效在防
治该病害,并大面积推广应用。2.引种了125个品种,筛选
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西兰花品种“优秀”、“绿雄90”、
“超力”、“福星”等。试验得出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3
.经过试验得出适合本地情况的西兰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
,制订了西兰花生产地方标准,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
4.做好西兰花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组织建立西兰花生
产合作社;紧密联系加工和外销企业,做到研究、试验、示
范、推广一起抓,产、供、销综合参于项目研究,促进西兰
花出口产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
前景与措施:可在浙江东部地区全面推广。1.发挥良种的增
收作用。通过新优良品种的大面积配套栽培措施的推广,使
这些品种占总西兰花面积的95%以上。2.推广应用标准化综
合生产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在筛选出优良当家品种的同时
,明确不同品种的最佳播期、育苗技术、施硼防空心、褐茎
病的防治等关键技术,修订地方标准,通过制订生产技术规
程和召开技术培训会等形式,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实施
院镇合作,探索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适应
形势,探索了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模式,即新
型科技协调员服务模式;引进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提高
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组织农民参加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
学素质和生产技能,提升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打
造长子营镇以有机果蔬为特色的产业基地,促进农业发展和
农业经济增长,同时,打造协调员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带动周边农民发展产业;农业生产力素质的提高,资源的
有效整合和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
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了本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
到90%以上、农业农民科技教育率提高到95%以上、科技新成
果覆盖率达到95%以上、资源利用率提高60%以上。本镇协调
员队伍的建设组成方式、培养形式、服务模式为本市的协调
员队伍建设,农村科技服务推广提供了典型模式和决策参考
依据;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创建品牌等方面为市
有关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典型经验。
Wdu智慧园区管网运行质量监管系统运行在Window
s操作系统的PC端设备,是一款地下管网的数据管理软件,该
软件基于智能化技术,能够实时采集监测管网运行数据,并支
持自动分析统计整理,清晰直观的展现在终端,帮助用户更好
的进行管控;软件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在进入主界面后。可
以看到管路1丶射流1丶备用丶源码显示丶历史数据丶单泵控
制丶配置丶报警确认丶模拟量等相关的系统操作及对应的数
据详情。
一、主要技术内容2010年8月~2013年8月,通辽市
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主持实施了“无公害生态养猪技术集成
示范”项目,项目共开展了4个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即:1.微
生态制剂饲喂技术:通过对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断奶仔猪
、育肥猪饲喂含不同菌群的微生态制剂,提高相应猪群的生
产性能。2.营养调控技术:育肥猪饲喂低蛋白日粮保证生产
性能,降低饲料成本,用复合碱性阳离子饲喂育肥前期猪提高
其生产性能,同时制定了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
哺乳仔猪各阶段的原料选择、日粮水平、日饲喂量,根据“
猪饲养标准(中国,2004)”制定哺乳仔猪日粮配方,提高育
肥猪的生长速度和母猪的繁殖率。3.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技
术:利用中草药提取物黄芪多糖、紫锥菊提高断奶仔猪的抗
应激能力,用干粉消毒剂提高消毒效果,制定免疫程序,并对
猪瘟、蓝耳病、伪狂犬进行抗体检测,以上技术综合应用,提
高育肥猪成活率。4.北纬43度型全封闭猪舍设计与建筑技术
: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窗户采用左右平开、中间上下翻开
式塑钢窗(TLSY43型窗户),排气孔是木制方形设备从猪舍
棚顶向下伸80cm,在排气孔下端接排风扇(TLSY43型排气孔
)。项目采取边研究、边示范推广的形式,三年来,在通辽市
5个旗县区共出栏无公害生态育肥猪253.2头。二、技术指标
:1.繁殖率:母猪年产窝数2.21窝,窝产活仔数10.5头。2.
育肥猪155日龄体重、料重比:育肥猪155日龄体重110千克
,料重比达到2.57:1。3.成活率:育肥猪成活率达到92%以
上。4.牛舍空气指标:“北纬43度型”全封闭猪舍温度控制
在猪等热区内,舍内有害气体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内(GB/T
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
求》)。
当前复杂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程度不断提高,而有限
差分叠前深度偏移由于成像精度高,成为复杂构造区成像最
有效的手段,但该方法存在陡倾角成像问题。为了解决该问
题,本发明提出了用有理切比雪夫逼近求取有限差分频散方
程的优化系数,从而改进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实现陡
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地区的成像。当前复杂构造油气
藏的勘探程度不断提高,而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由于成像
精度高,成为复杂构造区成像最有效的手段,但该方法存在陡
倾角成像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用有理切比
雪夫逼近求取有限差分频散方程的优化系数,从而改进有限
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实现陡倾构造及横向速度变化剧烈
地区的成像。
一、发现了年代际背景对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
的影响利用1900-2010年观测数据,研究了太平洋年代际海温
模态(PDO)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及华北干旱多年代际变率
的影响及物理过程,发现华北经历了从湿在1960后变干的长
期变化,PDO有关的多年代际(50-70年)变率(MDV)贡献率
大约占70%,在多年代尺度,尤其是50-70年尺度上,华北干旱
和PDO反位相,两者关系稳定,对年代际预测有指示意义;可能
影响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热带印太海温分量影响东亚沿海
的经向波列(类PJ/EAP型遥相关),在PDO正位相时华北位于
异常高压控制,偏旱;另是通过改变海陆热力对比,在PDO正位
相时,海陆温差减小,季风减弱,华北偏旱。此外,利用CMIP5
历史模拟、再分析、中国站点降水观测,运用滤波、相关、
EOF和SV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冬春季变暖对中国夏季降
水的影响,发现冬春季特别是春季,中高纬度和北极表面一致
性增温,增强夏季贝加尔湖附近阻塞高压,对夏季长江流域降
水的年代际增加有重要贡献。二、提出了年际和年代际尺度
分离方法,研制了考虑年代际背景影响的中国夏季降水季节
-年际气候预测模型把预测量进行时间尺度分离,分别寻找其
年际、年代际分量所对应预测因子,再使用统计降尺度方法
,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再将二种尺度预报量相加,得到总预测
结果。年代际尺度上,主要考虑两大年代际海温模态(PDO和
AMO)的影响。年际尺度上,基于欧洲DEMETER及ENSEMBLE项
目多模式输出,分别对江淮和华北降水进行回报和预测,并与
不分离时间尺度的统计降尺度及模式直接预测进行相比,发
现分离时间后显著地提高了预测技巧。随之基于NCEPCFSv2
实时预测,利用时间尺度分离,建立了统计降尺度的实时业务
预测模型。从2014年起开展了5年的降水实时预测,结果表明
分离时间尺度方法效果明显,所研制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
能基本抓住实际观测雨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技巧,模型性能
稳定,有很好的应用情景和推广价值。
项目组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183;试验和标准手册》中对气雾剂燃烧性检测的要求,以喷
雾气雾剂的点火距离试验、封闭空间点火试验和气雾剂泡沫
的易燃性试验为设计依据,以喷雾气雾剂和泡沫气雾剂等气
雾剂化学品生命周期中最具代表性、覆盖面广以及最常见的
燃烧危险特性为研究对象,以气雾剂的点燃距离、爆燃密度
、火焰高度三项主要燃烧参数来研制气雾剂危险特性系列检
测仪。经四川省危险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河北省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院测试后认为,项目研制的仪器能够实现自动点
火、燃烧自动检测、燃烧过程参数自动检测,并按照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相关
试验的规定进行分类,自动化程度高。
一种防雾和免消毒便携式鼻喉检查内窥镜,其手持
式内窥镜包括镜柄、可镜体以及一次性套管,镜柄与镜体可
分离或组合,并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同视向角的镜体;因套管
一次性使用,镜子不需要特别消毒,也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可随时使用;本发明将热气流导向套管前端,喷射至玻
璃片外表面,同时电热膜产生热量使镜体表面温度与人体体
温保持一致,起到了消除雾层的作用。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经
典的鼻喉内窥镜无法在门诊条件下使用,且需要高温消毒及
容易起雾的缺点,可用于耳鼻喉科医生在门诊中随时更换不
同视向角观察鼻内以及咽喉部位的病变情况,具有成本低、
图像清晰、整个系统轻便小巧、易于携带的优点。
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与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使全
球经济呈现出深度的交叉融合,合作博弈亦成为国际经济及
管理科学研究的前沿。本项目以动态合作博弈的时间一致性
理论为核心和主要研究内容,以主体联系的网络化、博弈进
程的不确定性(随机性)为视角和主要特征,着重研究动态
合作网络博弈的时间一致性理论、方法与应用,即:动态合
作网络博弈建模理论及解法,网络博弈动态合作机制与实现
方法,网络主体交互作用机理、联盟结构与效用分配,随机扰
动下的合作博弈机制与实现方法及其在现代经济管理系统中
的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创新并发展了经典合作博弈理论,
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促进了理论的完美应用,形成了对
基于博弈理论的管理决策若干重大问题的完整解答,为我国
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积极参与全球政治经济竞争与合
作提供了有力的策略支撑。项目取得的理论成果填补了国内
在动态合作博弈理论及其应用领域的空白,系统地阐述了合
作微分博弈的动态稳定性(时间一致性)理论及其有待深刻
发掘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培养从事经济分析的研究人员严
谨的数学博弈表述能力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的突破。该成果与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所支持的研究内容恰好吻合,而其研
究的出发点是数学博弈,在国内属于绝对领先水平。项目取
得的理论成果首次证明了在具有状态支付的连通图上博弈中
绝对均衡的存在性定理,在解决绝对均衡存在性问题的同时
建立了完整的求解算法,为开展网络博弈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成果在管理决策领域展现巨大的实
用价值。已故著名经济学家、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长成思危先生2014年在评价《基于博弈论和CGE模型的碳税
政策研究》时,指出其“首次将碳税、航空碳税和碳关税置
于一个框架体系下进行研究,其研究框架新颖;首次应用博弈
论方法对航空碳税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其研究结
论对政府科学决策有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
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我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李善同也
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而我们关于航空碳税的研究结论和学
术观点2次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研究报告“关于我国
跨境资本流动形式的分析及政策建议”2015年月获李克强总
理、马凯副总理重要批示;研究报告“关于2015年-2018年我
国主要商务指标的分析与预测”2015年月获张高丽、汪洋副
总理重要批示。项目取得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项目成果在
管理决策领域展现巨大的实用价值,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
一种耐高温智能压阻式内燃机压力检测仪,其特征
在于:由连接头、散热片、传感器散热片、耐高温压力传感
器、信号处理电路、外接导线和液晶显示屏组成,从左至右
依次为连接头、散热片、传感器散热片、耐高温压力传感器
、外接导线,各部分之间通过螺纹紧固连接,信号处理电路
安装在耐高温压力传感器壳中,通过导线与传感器芯片相连
,液晶显示屏与外接导线相连。本发明创新之处在于取消了
机械表式检测装置,采用了耐高温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配置
了信号处理电路和8字符液晶显示屏,使得读数直观便于操
作、测试精度高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具有了多种数据
检测记录功能,从而研制了耐高温智能压阻式内燃机压力检
测仪。主要应用于石油采油、测井、化工、橡塑、化纤、纺
织、热工等领域高温环境下的压力测量。
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及随从阻尼
的运动粘弹性板非线性动力学研究”(10872163),国家资
助29万元,起止时间2009.1-2011.12,负责人王忠民。轴向运
动系统(Axiallymovingsystems)在机械、纺织、电子和自
动化等工程技术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项目提出了计
及随从阻尼的轴向运动粘弹性薄板的力学模型,研究了切向
均布随从力作用下的粘弹性板的横向振动及参数激励振动,
分析了匀速运动粘弹性板的横向振动和稳定性,轴向运动线
性和抛物线变厚度粘弹性板的动力特性,运动速度周期变化
时粘弹性板的参数激励振动。考虑了温度场与位移场耦合情
况,研究了热弹耦合轴向运动梁、考虑摩擦接触时热弹耦合
轴向运动梁和随从力作用下热弹耦合运动矩形板的横向振动
。基于二维粘弹性微分型本构关系,研究了含表面贯通裂纹
的粘弹性等厚度和变厚度非保守矩形板、表面对称贴有压电
片的含裂纹的粘弹性矩形板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随从力作
用下运动功能梯度材料(FGM)斜板的振动及屈曲特性,随从
力作用下功能梯度矩形板的非线性振动,大变形下非保守功
能梯度杆的后屈曲和热后屈曲特性。研究了考虑温度影响的
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振子系统的非线性自由和强迫振
动,形状记忆合金梁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弯曲特性
。作为轴向运动系统的工程应用,研究了印刷机中印刷纸带
(简化为轴向运动矩形薄膜,不考虑抗弯刚度的影响)的振
动,板坯连铸机中板坯(简化为粘弹性矩形板,考虑抗弯刚度
的影响)的鼓肚变形两个工程实际问题。本项目在国际刊物
上发表论文13篇,如JournalofVibrationandControl,Trans
actionsoftheASMEJournalofAppliedMechanics,Journalof
SoundandVibration,TransactionsoftheASMEJournalofVib
rationandAcoustics,AppliedAcoustics,ChineseJournalo
fMechanicalEngineering,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9篇,其
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18篇。
一、产品简要技术说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
建筑日益增多,建筑内各种易燃性材料随处可见,这大大增加
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尽管目前每幢建筑都配备了消防灭火
系统,但经验和教训都证明,火灾的扑救成功与否,主要取决
于消防给水设备是否完好。消防水泵是水灭火系统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平时长期不用,一旦使用就要100%发
挥作用,由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加上泵房的环境潮湿,很容
易发生消防水泵泵轴和叶轮锈蚀、锈死的现象,以致发生火
灾时,消防水泵不能正常运转,无法扑灭火灾、保障人民群众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消防水泵进行
周期性的自动巡检,以保持水泵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始终
处于良好状态。消防自动巡检手段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泵
锈死问题,使消防设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成为真正的现
实。为弥补消防泵长期闲置不用,因锈蚀等原因造成不能启
动的难题,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关于
“消防自动恒压给水设备的性能要求和实验方法”(GA30.
2)第5章中规定:“消防泵长期处于非运行状态的设备应具
有巡检功能”;并制定国家标准GB16806-2006《消防联动控
制系统》。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依据设定的周期自动对消防泵
进行逐台巡检,当消防发生时,控制系统接收到消防命令后会
自动瞬间提出巡检,保证消防泵火灾时的正常运行;是一种优
质、可靠、新型的消防供水设备。有鉴于此,本公司开发了
JH-XFXJ型消防泵自动巡检控制设备,产品经国家消防电子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报告编号:Dz201410920)
,已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登记号:2015SR006694,经用户使用
,反映效果良好。二、产品主要技术性能特点:1、采用自主
设计的基于美国微芯MCUPIC18F452控制芯片的核心控制软件
,通过驱动调速单元对消防水泵进行周期性逐台低速无压巡
检,具备过压、欠压、缺相、错相、过载、输出短路等保护
功能,可有效防止消防水泵锈死,且机械冲击小,不会加大供
水管网的压力和机械磨损,具有保护功能齐全、智能化程度
高、安全稳定等特点(已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登记号:201
5SR006694)。2、项目产品通过在PIC18F452芯片上新增8位
串行入并行输出芯片74HC595,利用其8位移位寄存器和一个
存储器功能,将原有主芯片的32位IO口扩展为40位,使产品的
巡检回路从8路扩展为16路,具有巡检回路多(16路)、用户
扩展方便、成本低的优点。3、采用低频无压巡检与人工巡
检相结合的方式,其低频无压巡检方式采用PIC控制芯片的巡
检周期时钟启动巡检子程序,使变频调速器输出较低的频率
对消防泵进行逐台低速无压巡检,其启动电流低、对电网无
冲击、噪音低、能耗小(节水节电,耗电仅为工频运行的2%
)。4、变频调速器采用紫日ZVF300系列高性能矢量型变频
器,该变频器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算法,实现对电机的恒转矩输
出,具有转矩控制精度高、工作曲线平滑、节能效果好等优
点。5、人机界面采用汉化大屏幕LCD显示屏,并具有数据记
忆功能,显示直观丰富,人机界面友好。三、主要性能指标1
)、额定工作电压:AC380V;2)、额定输出功率:90kW;3)、
额定输出电压:AC380V;4)、过载能力:负载电流大于150%
过载保护;5)、脱扣电压应在额定电压的20%~75%之间;6)、
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与机壳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500MΩ,电源输入端与机壳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300MΩ;7
)、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具有故障报警、数据存储功能
;8)、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GB16806-2006标准要求。
1、成果简介:如何保证大型火电机组安全可靠与
经济运行是当前电力行业十分迫切的问题,“大型火电机组
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监测与诊断网络系统”为火电机组安全
与经济运行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它主要是把电厂现
有DCS系统中的全部数据和机组振动波形数据实时采集到一
个现场数据中心中,在现场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分析和初步诊
断。然后再通过电话网或其他手段把数据传送到远程的运行
分析诊断中心,利用中心中所开发的多种方法和软件系统实
现机组的远程状态监测、性能分析、故障诊断、寿命管理和
操作指导等。1997年4月通过电力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大
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监测与诊断系统”获1997年
度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技术指标:⑴机组振动监测分析与故障诊断;⑵电站设备
(包括锅炉、汽轮机、回热系统、发电机等)热力参数的监
测与故障诊断;⑶机组经济性能分析。锅炉效率、汽轮机效
率和机组效率分析;⑷转子热应力分析与寿命管理;⑸数据库
管理;⑹诊断知识库管理。3、应用说明:可用于200MW以上
大型火电机组。系统已在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诊断中心实际
应用。并且已在多台300MW和600MW机组应用。4、效益分析
:国内火电站中同时对设备进行振动、热力监测,经济性能
分析,故障诊断和寿命管理的极少。而买国外公司的硬件和
软件产品价格极高。我们研制的软硬件产品可替代部分进口
产品,而且有中文菜单,操作使用方便。电厂中安装该系统
可避免重大事故发生,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
经济效益相当可观。5、合作方式:合作开发与实际应用。
输电线路生物防盗传感器,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感应
导线、可控振荡信号产生电路和单片机检测、信号处理及灵
敏度设置电路,可控振荡信号产生电路和单片机检测、信号
处理及灵敏度设置电路分别与供电电源相连接。本发明防盗
传感器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盗监测系统,能在输电线路铁
塔拉线被盗时及时感应,提高防盗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项目研制了LED路灯防水防尘等级检测装置。该检
测装置针对目前人工水槽检测法存在检测精度低、工艺性差
、工人劳动强度大,无法进行定量和在线检测等问题,在综合
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情况下,结合LED路灯的密封性能检测特点
,应用差压法检测原理,以单片机为核心,利用差压传感器测
量被检测LED路灯与标准容器间的压差,并把压差换算成泄漏
量来评判LED路灯的密封性能。通过单片机发出控制命令,控
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并不断地对系统中的压力及差压传
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得出泄漏量,根据设定值
自动判断出是否合格,给出防水防尘等级结果和声光报警提
示,同时输出测试报表。实现LED路灯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在
线密封性能检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压力范围(对
被测件的充气压力):-0.1~5.0Mpa灵敏度等级(及相应的
泄漏量检测范围)A:0.01atm﹒ml/min(0.1~5atm﹒ml/min
)B:0.1atm﹒ml/min(1~20atm﹒ml/min)C:1atm﹒ml/min
(10~50atm﹒ml/min)D:10atm﹒ml/min(50~100atm﹒ml/
min)被测介质种类:压缩空气或氮气等气体环境温度:-4
0℃~+85℃气体温度范围:-55℃~+100℃传感器精度:0.
5%F.S;检测节拍:20~60s可调;检测节拍计算:因检测过程
由充气、检测、排气三个部分组成,故:检测节拍=充气时间
+检测时间+排气时间。充气时间=(绝热声速充气)+(绝热
亚声速充气)+(等容降温+等温充气)检测时间=(等温放
气过程)
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和(或)血浆中的EB病毒核心
抗原(NA)特异IgA抗体(EBNAIgA)。【主要组成成分】试
剂盒:100个测试,2个试剂瓶,50个测试/瓶。R1(试剂1):
EB病毒核心抗原包被的磁微粒,3.5mL/瓶,含防腐剂。R2(试
剂2):鼠抗人IgA吖啶标记物,6.5mL/瓶,含防腐剂。R3(试
剂3):样本稀释液,6.5mL/瓶,磷酸盐缓冲液,含防腐剂。C
AL1(校准品1):1支,1mL/支,Tris缓冲液,含蛋白稳定剂、
防腐剂。CAL2(校准品2):1支,1mL/支,Tris缓冲液,含EB
病毒核心抗原IgA抗体、蛋白稳定剂、防腐剂。储存存放在
2~8°C,保持竖直向上。试剂盒从2~8°C条件取出
后即可使用。有效期未开封存放于2~8°C:可稳定12个
月。首次使用后存放于2~8°C:可稳定28天。在机存放
:可稳定28天。
内容简介、性能、指标:本控制系统来源于镇江市
科技局、镇江市财政局的产学研项目“纺丝卷绕变频控制系
统的研制”,系统主要的技术创新之处为:(1)采用国外
先进的变频器作为核心部件,其恒扭矩输出的特性,即转速
、频率变化时,电机的输出扭矩不变,从技术上保证了许多
台电机(50台以上)的同步性;(2)选用变频调速而不是
调压,即功耗基本为零,属节能环保产品;(3)用两套变
频柜控制楼上、楼下两条线,使危险分散,降低故障率。系
统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1)转速差精度控制在0.5%
以下,即同步精度为99.5%;(2)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平均无故障时间50万小时。所需设备及成本效益分析:该
系统的核心部件采用世界上较先进的日本富士公司的变频器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每年可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将新增20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
一种发动机电控手动自动变速装置,包括变速箱体
、离合器、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和换挡鼓,还包括自适
应传动装置、换挡自动控制系统和手动换挡系统,本实用新
型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控制器根据阻力矩自动控制离合器驱
动伺服电机和换挡鼓驱动伺服电机自动加减挡;在阻力发生
变化时,得出扭矩数值,并由转速传感器检测到输出轴的转
速数值,根据扭矩-转速变化决定换挡动作和换挡挡位,实
现了通过扭矩-转速变化和节气门开度决定自动换挡并满足
复杂道路条件下使用要求;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将自动换挡
切换至手动换挡系统,利用换挡开关向控制器输入挡位命令
并控制离合器驱动伺服电机和换挡鼓驱动伺服电机实现手动
换挡。
宁夏电力教育培训中心实训基地是电力科技展示与
技能培训一体化建设的成果。由电力科技馆和技能实训基地
两部分组成,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是宁夏电力公司承担社
会责任和人才兴企战略的重要平台。1.电力科技馆是宁夏回
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以“电力,科技,交流”为主题,
集科普展览、教育培训功能于一体,利用传统与现代展示技
术,将电力科普知识、电力专业知识、电力科技成果、电力
发展远景规划等多层次、多角度展示。电力科技馆展示面积
2600m2,由电力印象—电的世界-电力之路—中国电力—宁
夏电力—特(超)高压输电及西电东送六个展厅构成。利用
实物模型与仿真技术完美结合,阐述电磁技术、电力系统、
电力设备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内投球与拼接融合技术,
在屏幕上进行多幅图像融合,并运用二次曲面校正,呈现中
国电力的完美画面;应用大型集成与控制技术,将大型多媒
体动态沙盘与巨幕投影和地面投影相结合,突破性地将原本
静态的模型展示发展成动态的多媒体表演,通过宏观的介绍
和具体区域的精彩描述,生动、直观地表现了宁夏电力全貌
,展示了宁夏电力的巨大成就及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2.技
能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0000m2,由3个综合实训大厅(含9个
实训区)、12个实训室及户外输电线路实训区组成,集发电
、输电、配电、用电等电力生产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为一体
,可满足电力行业20余工种(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
需求。实训基地拥有一座一、二次系统设备完善的110kV户
内变电站,配合“嵌入式混合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通讯
和仿真技术,采集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生成系统拓扑结构
和虚拟计算出各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计算机接口设备驱动
二次设备运行,并实现与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将静态
的变电站激活为实时动态运行的真实变电站。采用大量可视
化实物,如:1000WM火力发电机组、110kV断路器、10kV电
缆分支箱、各种线缆等,经过特殊剖切处理,可真实再现其
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动作过程等。
一种基于超温风险指标的锅炉受热面监测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1)构建锅炉受热面参数和壁温测点信息表;2)
依据受热面炉管材料类型,设定各段炉管的壁温报警阀值;3
)实时读取受热面壁温数据;4)数据状态判断:刚开始超温转
入5);超温过程中转入6);超温结束转入7);数据正常则转入
3);5)形成一条新的超限记录,记录相关信息;6)计算本次超
温的超温风险值,并累计该部位的超温风险值,转入3);7)结
束本次超限,形成一条完整的超限记录,转入3)。本发明能够
准确评定超温程度的指标-超温风险,其计算方法具有严格的
理论基础,使受热面超温风险评价工作快捷、准确和有据可
依。
蚕豆作物的异交率在3~27﹪,是种质评价、品种改
良研究、种籽生产及新育成品种使用年限的一个限制因素。
进行蚕豆授粉体系及品质改良研究一直是该作物研究的一个
主题,主要从花器结构的异变改良入手,获得由于花器结构障
碍昆虫(蜂类)接触传粉从而达到降低异交率提高品质的效
果。“云豆绿心1”是利用杂交选育的程序,成功导入闭花授
粉的变异花器结构性状而育成的异交率低于5﹪的品系,其特
有的“子叶绿、闭花授精”性状目前在国内、国际相关信息
资料中未见报道。具有子叶绿和闭花授精特性的品系“云豆
绿心1”,从进入株系到品种比较试验3年的试验中,异交率低
于5﹪,群体性状纯合整齐,籽粒产量在2220~3150kg/ha,粗蛋
白含量27.4﹪、淀粉含量47.80﹪。该品种于2012年获国家植
物新品种种权。
该项目采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将被测信号(电压
和电流)抽取出来,转换成监测装置可以检测的信号,并通
过电缆送入监测装置。采用对称设计方式,使基准通道与被
测通道的幅值和相位保持一致,硬件滤波滤出较高频率的干
扰信号,监测装置采用数字化测量微机处理系统,通过数字
和模拟滤波采集装置来完成信噪分离。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
扰性能,测试主机通过误差实时修正,并采取频率修正、电
流/电压传感器有源及无源零磁通补偿、运算放大器开环波
形陡化、双层屏蔽,电源隔离等技术措施,使现场抗干扰能
力大大加强,保证了系统现场稳定性达到±0.05%。完
全满足现场试验要求。适用于为电力系统110kV及以上电压
等级的变压器套管、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型套管、耦
合电容器等高压设备提供绝缘在线监测及诊断,准确地测量
介损、电容量、泄漏电流、避雷器全电流和阻性电流。系统
所测得的绝缘数据准确可靠,与预防性试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该装置可实现在高压设备的不停电试验,减少试验工作量
和试验费用;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减少突发性事故损失;可
显著减少停电时间,使系统供电更加完全可靠。增加系统供
电时间,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高压电气设备维护从传统方
式向优化决策转变,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概况:随着我国国有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地位
的进一步提高,作为制造装备核心的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的越
来越受各企业的高度重视。现代伺服系统最璀璨的明珠-矢
量控制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成为了我国伺服驱动系统制
造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峰。本项目是以基于数字信号
处理器DSP嵌入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
伺服系统为平台,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永磁同步电机
进行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达到了优异的性能,同时全
数字化控制技术使系统更可靠,更紧凑,组态更灵活,有很
大的推广应用前景。技术特点或技术指标: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全数字化控制;IGBT桥式模块集成技术驱动;永磁同步
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带载能力(功率):400W~
3KW过载倍数:300%(2s)供电允许:150v-250v,ac定位精
度:<10pulse定位时间:<50mS速度响应:300Hz以上应用
领域:各种高级数控运动系统及高精密度定位控制系统。
一、任务来源本项目是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132
102210458),自筹经费。研究起始时间从2013年3月始完成
时间于2014年10月。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本项目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增效目
的。项目提出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量,纺织企业可以采取的
方法是,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管理平台,实现
对企业所有车间、工序、重点能耗设备的能源消耗的实时监
测、在线统计分析、在线能效诊断、在线趋势预测、定额管
理、超标预警等综合管理,为制定节能减排策略提供可靠的
能耗数据信息和科学的辅助管理决策。重点研究棉纺织企业
物联网建设中数据采集与设备检测的方案和步骤,用以实现
企业的节能减排和能源控制功能。
该装置核心技术是该公司专家在总结国际国内百余
年钢丝绳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发现空间磁场矢量态势的
变化和运动规律、在钢丝绳检测领域建树的重大创新成果,
具有革命性突破的成就。这项领先世界的弱磁探伤技术集中
表现在,创立“空间磁场矢量合成”新原理;发现“弱磁检测
”新方法;发明“窦氏元件”技术。正是基于这三大创新成
果,该项目才破解了困扰世界无损探伤界的两大百年难题,即
对钢丝绳各种损伤的定量检测;对钢丝绳疲劳损伤的在线定
量检测。由于钢丝绳被广泛应用于煤炭、黑色及有色金属矿
、冶金、起重吊装、建筑、水利、电力、旅游、港口码头、
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石油钻探、军事工业等领域。电梯、
斜拉桥、悬索桥、牵引缆绳、运载索道、矿井提升机、吊装
起重设备、船舶固定绳缆等钢丝绳的应用实例随处可见,该
装置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该项技术操作简单、轻便,填补了锚杆支护质量无
损检测空白,通过对锚杆(索)支护质量的非破损动力检测
,保证巷道的支护安全。锚杆(索)支护无损动力检测技术
为煤矿巷道的稳定性监测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观察手段,
为进一步规范锚杆(索)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改进锚杆(索
)支护施工工艺起到极大的推广促进作用。随着锚杆支护无
损检测水平的提高,锚固技术将以独特的经济效益、简便的
工艺、广泛的用途、经济的造价,在采掘工程与岩土工程界
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该项目技术在不损害锚杆支护
效果的情况下,能对锚杆、锚索进行全面质量检测、适应性
强,在国内外各大中小型煤矿均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运维巡
逻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上靠近中间位
置处套有第一轴承套,所述第一轴承套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
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两端均
设置有立板,其中一个所述立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
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有移动底座,所
述移动底座顶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安装有摄像
头。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固定连接杆、滑块和
丝杆实现了摄像头水平直线自动巡逻监控,通过曲轴、第一
轴承套、第一连接杆、底板和立板实现竖直上下自动巡逻监
控,实现巡逻监控全自动化。
一种光刻机投影物镜奇像差原位检测系统和检测方
法,所述系统包括光源、照明系统、掩模台、包含检测标记
的掩模、投影物镜、工件台、像传感装置、用于位置控制的
干涉仪及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的检测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部
分相干因子和数值孔径,标定相应的投影物镜奇像差灵敏度
系数,然后利用像传感装置测量所述检测标记的空间像峰值
光强差值,再利用标定的奇像差灵敏度系数计算所述投影物
镜的奇像差。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光刻机投影物镜奇像差
的检测精度。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
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主要经飞沫传播,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临床
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表现为头痛、咽痛、发
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一年
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现在已有大量临床资料表
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且引起许
多肺外并发症,常累及心、肝、肾、中枢神经、皮肤、血液
等系统。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
;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
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
有心肌炎及心包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
P)系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
的最小微生物之一,平均直径125nm~150nm,无细胞壁,能在
含有血清蛋白和甾醇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2~3周后菌落呈
煎蛋状,中间较厚,周围低平。支原体主要经口、鼻的分泌物
在空气中传播,引起散发性呼吸道感染或者小流行。肺炎支
原体抗体测定是临床感染较为可靠的指标之一,且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MPIgM一般在感染后7~9天左右开始升高,3~
4周达高峰,持续4~6个月。因此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提
示感染急性期,是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MPIgG出现稍晚,
持续时间更长,特异性更强。其原因可能是抗原侵入机体后
,免疫系统首先产生IgM抗体,而后出现类型转换而产生IgG。
据报道,感染后恢复期,MPIgG抗体滴度明显上升。IgG、IgM
同时阳性表示已过感染早期,最初出现的IgM尚未消失,IgG已
出现,抗体处于较高水平,有诊断意义。②研究目的与意义本
研究将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测定试剂盒开发了两种规格:通
用试剂96人份/盒和专用试剂24人份/盒。本产品即是针对目
前抗核抗体的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独
立单人份检测的试剂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该试剂装置将抗肺
炎支原体抗体IgM酶联免疫检测所需要的多种试剂盛装在一
个独立的、多孔结构的试剂装置内,通过分步加注移弃完成
检测步骤;试剂装置还可以通过专用的免疫分析仪进行相应
的全自动检测。本产品为国内外首创,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
国际同类产品,多项技术特征及指标为行业内首创,推向市场
后满足临床实验室对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自动检测的要求
,减少对进口试剂的依赖,降低经济成本,并有效代替行业技
术发展。③主要论点与论据本试剂盒采用的基本原理为间接
酶联免疫法。将由肺炎支原体组成的抗原吸附于固相上,通
过孵育使已稀释样本中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洗涤去除
未与固相结合的抗体,加入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免
疫球蛋白酶联物,孵育。去除未结合的酶联物,加入TMB底物
,孵育,然后加入终止液。产生的颜色与检测样本中的特异性
抗体浓度成正比。产品的阴阳性符合率100%;批内精密度满
足CV≤12%,批间精密度满足CV≤15%;产品在2℃~8℃避光贮存
12个月,各项检测结果符合要求。④创见与创新本产品包含两
种规格:通用试剂普及一般医疗机构均可使用,专用试剂是
一种独立的、单人份的、一次性的检测装置和方法,有利于
少量样本的检测。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产品用于临
床体外检测人体血清中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临床验证安全
有效,已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20多家单位使用,情况良好。⑥
历年获奖情况无。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炼钢
工程建设一座炼钢车间,我公司负责完成炼钢主车间4座转炉
及附属设备的基础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及调试工作。炼钢主车
间共包括4座转炉及其附属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艺范围
包括:散装料上料、铁合金上料、汽化冷却、水处理、转炉
本体、转炉底吹氩、钢包吹氩、一次干法除尘系统、机械搅
拌脱硫等。主要技术说明:“一键炼钢”采用了国产静动态
炼钢二级模型,针对转炉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自动控制
氧枪的枪位,顶吹氧气流量,底吹介质及流量,辅原料系统称
量投入,实现转炉吹炼全过程的自动控制,该功能与投料系统
和氧枪系统无缝集成,达到了操作简单、控制稳定、一次命
中率高的目标。“一键脱硫”根据当前铁水重量、成分、目
标硫含量,通过模型计算所需脱硫剂的种类、重量和搅拌时
间,通过气力输送将脱硫剂通过管道加入铁水罐适当位置,完
成脱硫功能。项目开发采用了模块化编程技术,对转炉倾动
控制、氧枪定位控制、汽包水位控制、吹氧量控制、投料量
控制、卸料小车定位控制等典型控制逻辑实现了模块化封装
,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项目开发采用了CPU冗余
和环形以太网技术,避免了单点故障造成的系统停机,提高了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针对倾动、氧枪、上料和投料,程序设
计了多种操作模式,方便了检修、维护和故障诊断,提高了控
制系统的柔性。
本系统是为了适应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两个责任
”试点任务的工作需要,以“两个责任”监督管理为研究对
象,通过先进的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紧密结合,并通过
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手段搭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
、智能化的以“两个责任”履行监管为主、宣教学习与专项
工作管理为辅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即“新乡烟草两个责任信
息监管系统”。主要实现“两个责任”履行情况流程化监控
与管理、监督检查情况统计、监督责任关联查询、宣教管理
、工作提醒以及有关干部选拔、大宗采购、作风建设等专项
工作监控等模块和实现业务流程审批、数据采集、数据整理
、数据统计、数据上传下载、数据维护等功能。通过该项目
平台的建设,提升“两个责任”监督管理效能,实现“两个责
任”监督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以适应和满足“两个责任
”试点任务需要,强化全员廉政教育,在全体干部职工中营造
良好的廉洁奉公的工作风气,和最大程度发挥纪检监察的职
能作用,使党建及纪检监察工作更好适应当前国内形势,并进
一步改善传统的人员管理思路和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全体干
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并实现监察管理的
高效化、办公无纸化、资源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目的。
(1)课题来源与背景:2020年度百色市科学研究与
技术开发计划(百科20201739)“功能生物分子的功能、检
测、成像和生物分析基础研究”。重大疾病特别是肿瘤常见
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细胞学及组织学病理检查、染色体组分型
、特异性抗体诊断等,发展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的分析技术
对重大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检测和诊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针对当前临床上重大疾病特别是肿
瘤的诊断和治疗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生物、药学、纳米
技术、医学和成像等领域的新成就,设计特异性识别分子,构
建新型靶向识别途径,建立功能生物分子的功能、检测、成
像和生物分析研究新方法。本项目将为功能生物分子的研究
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和机理研究也具有重
要意义。(3)主要论点与论据:针对功能生物分子在功能
、检测、成像和机理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分析化学
及其相关方法和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新的研究成
果,通过设计靶标识别的仿生分子探针,建立特异性仿生识别
及功能生物分子的检测或分子成像方法,构建功能生物分子
机理研究新手段。(4)创见与创新:从疾病的准确诊断与
机理研究的需求出发,将功能生物分子的检测与功能研究的
设计结合起来,建立的新方法是定量生物学的突破,利用建立
的方法可快速、方便地获得疾病关键分子信息,为揭示疾病
发生、发展、抑制与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新手段,也为靶标识
别新途径与机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5)社会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的成果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其带
动的基因与蛋白质分析研究方法和分子识别新模式的研发,
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建立功能生物分子的功能、检测
、成像和生物分析研究新方法,对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
展具有推动作用;找到功能生物分子研究的强有力技术和方
法,可以实现疾病更早期治疗,为病人省下经济负担,具有较
大的产业化前景,本研究将进一步培养一批精干的高素质的
研究人员,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本
研究建立的新方法在复杂体系下的稳定性及适用性还需要进
一步研究,后续工作拟在本研究己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
索高效稳定的探针设计开展研究。(6)历年获奖情况:曾
获得2019年广西青年科技奖;2020年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该项目研究研制了适用于205所三代管总装台在线
测试的光谱响应测试仪;利用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原位评
估装置,进行阴极材料性能参数检测、阴极制备工艺参数检
测,开展NEA光电阴极材料、激活工艺、稳定性研究;利用
已修改的夜视仪器视距理论,配合整机研制单位,进行对空
观察以及夜视仪视距的理论研究,提供夜视观瞄系统视距研
究软件包。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将有力地推动三代微光管的研
制和夜视技术的发展,并为远距离微光观察提供理论与实验
依据。光谱响应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a)光谱范围:40
0nm~1000nm;(b)光谱分辨率:5nm;(c)光电流测试精度:
10-9A;(d)测试时间:1~2分钟;(e)能够显示阴极的光谱
响应曲线,并可由曲线计算电子表面逸出几率、少子扩散长
度、后界面复合速率等参数。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图形学以及C
AD/CAM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各个领域对三维数字化产品模
型的需求成几何级数增长,如何从海量的三维数字化产品中
快速地检索有用信息并对其重用从而达到降低设计成本、提
高产品设计效率的目的是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研究了
三维模型、图像视频的特征提取与索引方法、特征间相似度
量、基于文本关键词和实例的模型检索以及相关反馈策略等
;完成了三维模型数字化产品艺术设计重用系统的开发。系
统通过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实现对三维模型的快速检索,从而
达到用户能对检索出的模型进行编辑修改重复使用、提高设
计效率的目的。
成果简介电弧故障极易引发电气火灾,严重影响到
人民生产和人身安全。预防因电弧故障引发的电气火灾最为
有效方法就是在建筑用电中安装电弧故障保护产品。近年来
,电弧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仍存在着故障检
测精度低、产品误动、拒动等诸多问题,且电弧故障保护产
品标准化测试手段匮乏,严重制约产品的发展和推广。项目
于2015年开始,针对电弧故障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难题,
将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理论相结合
,致力于研制具有电弧故障模拟、过程智能控制、实验数据
记录、故障电弧波形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弧故障检测分析
实验平台,形成具有高性能的标准化测试设备,为电弧故障
检测技术的研究和电弧故障保护产品的标准化测试提供有利
条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实验平台依据相关
标准进行设计,由电弧故障模拟发生装置、电弧故障保护电
器动作特性验证综合性实验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多功能自动
切换负载柜、上位机测控平台等组成,并将智能控制技术引
入到平台的设计,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降低设备辅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耗消耗能够实现包括电弧
故障模拟、电弧波形采集、存储与分析、实验报告生成与打
印、电弧波形还原输出、历史数据调阅等功能。平台研制成
功后,不仅能够满足验证电弧故障保护电器动作特性的标准
化实验需求,同时能够构建各类负载下的典型电弧故障波形
数据库,为研究故障电弧形成机理和电弧故障检测技术奠定
了基础。通过实验平台的建设,具备完成国家标准规定的所
有电弧故障实验项目的功能,可满足国内外电弧故障保护电
气生产厂家的产品检测需求,可以使福建省的低压电器检测
行业尤其是电弧故障保护电器的实验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
为国内电弧故障保护产品面向欧洲、北美等市场的出口企业
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在国内推广和应用电弧故障保护产品打
下基础。目前,项目的核心技术已授权8项国家发明专利,
发表了14篇相关论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2篇。
西安美德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etcon热计量
分摊系统是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国计民生、低碳环保、造
福人民”的号召,整合原有供热管理模式进行深化设计的。
整个系统为供热企业的计量和管理起到了很好作用,既能达
到计量的目地,又能促进全民节能意识。符合建设部09年颁
布的《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中提出的“通
断时间面积法”、“楼栋计量、按户分摊”的技术路线,行
业标准《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技术条件》(JG/T379
-2012)和行业标准《温度法热计量分摊装置》JG/T362-20
12设计的适合中国热改的一套合理的方案。该热计量系统同
时具备通断时间面积和温度面积两种热计量方法,克服了市
面上现存的热量表法、散热器热分配法和流温法等热计量方
法无法解决户间传热和顶层、冷山耗热多引发的不公平问题
,室温越低,温差越大,热费越高;用户不能自主的调节室内温
度,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和维护,其投资成本和管理费用较高
等缺点,可进行室内温度可控和热量分摊,真正实现了“等面
积、等温度、等热费”热计量原则。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
分体户用室内温控器、电动调节阀和采集计算器是集智能调
节与热量分摊计量功能于一体的热能计量控制、远传系统,
在热计量技术领域属于全新产品。
一、系统简介油站安全隐患排查及监督治理信息系
统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针对油站的安全进行隐患排查
,以及治理监督的服务管理系统,用户在排查过程中主动发现
问题并上报系统,设备、设施和危险源等按岗位微分细化,系
统及时发布动态预警与督促,科学评估风险等级,规范分级管
控措施等,有利于油站的精准监管,保障油站安全。二、市场
前景石油石化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连续作业、链长面广、能量集中”的特点,任何隐患都可能
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十一五”以来,中国石化牢固树立科
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
合治理”的方针,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建立
健全“排查常态化、治理规范化、投入制度化、防治系统化
”为重点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分别对电气、仪表、储
罐、海(水)上等专项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和治理,为公司安
全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使得公司最大限度提升了安全保障
水平,最大限度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油站安全管理关系
到油站的正常经营,尤其当前中国石油在区外大力发展零售
网点的情况下,更应注意油站的安全管理,在油站的安全隐患
治理上要下大力气。三、推广措施油站安全隐患排查及监督
治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主要由重庆若上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旗下
的经销商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推广对象主要为政府职能部
门及地区的相关企业。全国分区布局,成立专门的市场营销
专业小组,在国内区域分区域线下推广。
宣传易广告投放系统是应用于互联网广告的投放,
满足有网络商务推广要求的行业,为其提供互联网广告投放
平台,在Internet上广泛性或针对性地把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信息带给互联网用户。主要功能为:1、广告多站式投放;
2、广告多形式投放;3、系统管理人性化。本系统适合大、
中型流量的专业联盟广告管理、监测,由(PHP+MYSQL)语言
开发,是功能强大,性能卓越的广告联盟系统+广告管理系
统为一体的网络广告管理软件。系统提供网络广告的管理、
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权限管理、广告播放、广告定向、广
告效果监控、广告效果智能评估、数据报告等专业服务。系
统的智能设计将为网站提供最佳的媒介投放分析、效果监测
,从而提升广告效果。
本成果属于电气工程学科领域,适用于电力行业和
工业企业的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的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为
实现电气设备的维修体系以“状态维修体系”逐步取代现行
“预防性维修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在电气设
备绝缘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领域中,首次研究并采用了
面向对象的单元类插件式和集控式原理及方法,以及信号获
取、长距离传输、数字采样、多机通讯、工业控制机中心处
理系统的技术方案,开发并成功研究了用于变电站电气设备
绝缘的多参量多功能综合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本系统
监测的参量有:(1)变压器油中六种溶解气体(H_2、CO、
CH_4、C_2H_4、C_2H_2、C_2H_6);(2)电流互感器、耦
合电容、电容式压变、主变套管的一次泄漏电流、等值电容
、介损;(3)变压器局部放电量;(4)氧化锌避雷器(M
OA)的泄漏电流、阻性电流、基波电流、有功损耗;(5)
主变铁芯接地点接地电流;(6)污秽绝缘表面泄漏电流;
(7)电压互感器高压侧对低压侧的绝缘泄漏电流、母线电
压;(8)变电站电压、电流暂态谐波;(9)变电站现场温
、湿度;本系统的功能主要有:(1)对上述(1)~(8)
项监测参量进行定时或实时测量、分析及诊断;(2)对上
述(1)~(8)项参量实现超值报警和具有以改进BP神经网
络、模糊多层聚类、基于行为及灰色关联度理论的模糊诊断
、小波分析、分形信息理论等,具有基础的变压器绝缘故障
在线综合智能诊断与模式识别能力;(3)实现了监测数据
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联机。成果的特点主要有:监测
参量多、功能强,智能化程度高;各项监测数据离散性小、
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以气体分离、检
测复合型传感器实现了对变压器油中六种溶解气体的在线监
测,结果与离线分析数据相比各种特征气体含量变化趋势一
致,绝对值可比,特别是C_2H_2监测灵敏度达到了1ppm;用
类似互感器原理研究的多种无源和有源电流传感器线性范围
宽,灵敏度高,实现了变电站现场对几百uA~几十mA电流的
稳定采集;采用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特别是以软件为主的多
种抗干扰技术,全部参量监测有良好电磁兼容性;系统具有
以神经网络、模糊数学、小波分析及分形信息理论基础的综
合智能化故障诊断及模式识别的能力,以及与MIS系统联机
的功能。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变压器油中溶解
气体的在线监测及诊断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耳标,其包括耳标板、设
于所述耳标板一端部的耳标颈和设于所述耳标颈一端部的耳
标头;所述耳标板的一端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外缘设有护圈
;所述耳标头呈圆锥体结构且与所述穿孔相匹配;所述耳标通
过所述耳标头和穿孔配合连接圈定于动物耳朵上。本实用新
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安装简单、方便,而且结构连接牢
固、可靠,安装时不用覆盖动物耳朵,能有效避免对动物造成
伤害的,适于推广与应用。
公司自选项目本项目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
主要技术原理是橙皮苷几乎不溶于冷水,但在乙醇或热水中
有较大的溶解度。利用橙皮苷在冷热水中溶解度的差异性,
通过对橙皮苷溶解到析出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试验,确定
最佳工艺参数。通过不同配比试验,在保持脐橙产品本身风
味以及不影响橙皮苷功效的情况下,得到橙皮苷与其他配料
的最佳比例。主要技术性能指标⑴橙皮中的橙皮苷提取效率
达到63.5%;⑵提纯橙皮苷纯度能够达到85%以上。本项目研究
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就是先将橙皮加工成超微粉,以增加与热
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料液浓度;然后多级浸泡、过滤、冷却、
分离、干燥等工艺处理,使橙皮粉中目标成分尽可能的溶解
、结晶,经过分离提纯得到高纯度橙皮苷;最后将适量橙皮苷
与其他配料混合压制成型,得到产品脐橙泡腾片。该项目研
究过程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找到绿色无污染且简单高效
的橙皮苷提取技术并完善确定了生产工艺及参数;主要的创
新点在于利用橙皮苷在冷热水中溶解度的差异性,应用新技
术工艺分离提纯了橙皮中的橙皮苷。实现该技术的生产工艺
简单易控、所需设备成本较低、加工过程及产物绿色环保,
使此技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先进性。项目通过一系列
研究,最终得到橙皮苷分离提纯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橙皮超
微粉处理成40nm颗粒大小,橙皮与水比例为1:100,橙皮浸泡
是热水温度为70℃,浸泡时间为0.5h,结晶析出所需的冷却温
度为-4℃,保持时间为24h。在此工艺条件下,橙皮中的橙皮
苷提取效率达到63.5%,提纯橙皮苷纯度能够达到85%以上。
通过不同配比试验,在保持脐橙产品本身风味以及不影响橙
皮苷功效的情况下,得到橙皮苷与其他配料的最佳比例为:
维生素C10.5%,柠檬酸16.0%,小苏打10.0%,麦芽糊精60.0%,
海藻酸钠1.4%,橙皮苷1.0%,安赛蜜1.0%,脐橙香精0.1%。所
有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均已达到预期目标要求,项目完成情
况良好。可适用于各种柑橘类水果的加工,安全性良好。橙
皮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抗脂质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
,抗炎、抗病毒、抗菌,增强毛细血管韧性,缩短出血时间,抑
制癌细胞活性及延缓衰老等作用,目前橙皮苷主要应用于部
分药品及化妆品产品中,用于食品生产的几乎没有。本项目
为以柑橘榨汁后的皮渣为主要原料,生产脐橙泡腾片系列产
品,其社会及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资源
的综合利用。柑橘榨汁后的皮渣目前大部分被直接扔弃,未
被利用,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脐橙泡腾片系列加工产品,有利
于对柑橘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2.有利于改善
生态环境。本项目利用柑橘榨汁后的皮渣生产脐橙泡腾片系
列加工产品,有效利用废弃原料,减少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使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到根本性改善。3.有利于增加农
民收入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脐橙泡腾片系列产品加工
技术的实施,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农民
从资源转化中收益。可新增就业人数30人,可增加鲜果销售
收入100万元,同时,由此将带动资源种植业的规模化经营,从
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本项目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具体
执行方面存在实施风险,主要体现为产品可能会因为市场推
广不畅而导致销售收入的降低,从而影响到本项目对完成经
济指标的预期。对此,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
完善生产工艺和优化操作流程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发
挥产学研的优势,加强新产品的研发,研究与生产企业相结合
,利用学校强大研究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为本项目成果的
进一步转化及推广创造良好的条件。无
面向装配的设计是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
种针对装配环节的统筹兼顾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就是在产品
设计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分析、评价、规划、仿真等
充分考虑产品的装配环节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满足产品性能与功能的条件下改进产品的装配结构,使设
计出的产品是可以装配的,并尽可能降低装配成本和产品总
成本。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已完成了“甩图板”工程,正向
运用CAD软件提高效益、提高产品性能过渡。SolidWorks软
件作为主流的三维设计软件,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
装配设计本身的特性,SolidWorks软件并没有集成装配分析
、装配序列规划、可装配性分析等模块。本DFA系统以Soli
dWorks为平台开发,与SolidWorks紧密集成,对参与装配部
件进行检测,能自动进行零件级和产品级的可装配性评价,
能自动生成基于稳定性、并行性的装配序列。同时,可对装
配过程进行仿真,以达到提高设计效率、减少成本的目的。
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胃肠功能与其
他系统一样趋于衰退,因此,利用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
农产品资源,应用现代营养保健学和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开发
针对养老院的新型润肠免疫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
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
人专用营养食品研发起步较晚,开展养老院专用预消化型营
养品的营养设计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适合老年人群需
要的预消化型营养品新产品,通过加工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对
推动我国老龄营养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
以糙米为原料,研究糙米发芽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存在形式、
组成、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变化;比较发芽、纤维素酶和中
温α-淀粉酶(外源酶)单独及协同处理对滚筒干燥糙米速食
粉品质特性的影响并优化相关工艺;以山药为原料,建立并优
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山药低聚糖工艺;以发芽糙米和谷氨酰胺
肽为主要配方原料,研究产品对小鼠的通便和促进消化的效
果;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件,发表论文3篇,制定了企业标准1项
,研发了老年人专用新产品,实现了中试示范生产。本项目研
制的养老院专用预消化型营养品,是利用淮山和发芽糙米等
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农产品资源,应用现代营养保健
学和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开发针对养老院的新型润肠免疫产品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产品
研发遵循从食物到食物的原则,具有食品的特有风味,有别于
国外品牌以成分单体复配的老年营养配方食品,因此更适合
于我国老年人群的肠胃特点,产品可作为终端成品直接供消
费者食用,造福于民。
一种物体三维轮廓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由
激光二极管、透镜、小孔光阑、二维达曼光栅、柱面镜、面
阵CCD相机、传输线和计算机构成,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是:
所述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依次经过透镜、小孔光阑、二
维达曼光栅和柱面镜后,形成一维投影阵列条纹,照明待测
目标的表面,由所述的面阵CCD相机采集被测量目标表面三
维面形调制的光栅投影条纹,经传输线输入所述的计算机,
所述计算机具有图像采集接口、图像采集软件和三维测量信
息重建算法软件。本发明利用二维达曼光栅和柱面镜的傅立
叶变换三维轮廓测量结构具有能量利用率高、测量结构简单
、测量精度高、计算机重构信息处理简便和易于操作等优点
。
大型机械管理系统可以随时确定机械设备当前所处
地详细位置同行驶轨迹。系统提供包括经纬度、行驶速度、
时间等详细数值,而且提供对轨迹地距离测量,请看分汽包的
相关产品。系统还可以对工程机械进行重点追踪监控。系统
特点:1、采用工程机械专用地机载终端,适应性强;2、定位
精度高、覆盖面广,在全国范围内均可对机械设备入行监控
;3、功能完善,系统提供实时监控、遥程工况分析及维护、
远程控制等多项功能;4、系统容量大,能同时容纳上万台机
载终端,充分满意业务发铺需求;5、系统网络采用多层分组
结构及模块化设计,便于日后扩容升级。
目前国内使用的检定装置多是采用标准砝码构成活
塞压力源,通过手动的增减砝码来产生不同的标准压力值,再
将其置于隔离的温度控制系统中检定。如果60MPa压力计设
置6个加压点检定,需来回搬动10Kg的砝码约110次、重量累
计1100kg,同时还要随时转动加压丝杠进行压力调节。所以
这一套设备在检定过程中的工作量非常繁重,精度也不高,由
人工手动操作,人为误差较大。压力计检定装置的发展是和
压力计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的。目前电子压力计精度等级已
覆盖0.1级、0.02级、0.05级,某些军工领域已能达0.0
1级。因此,也迫切需要研制出一种精度高、操作简单、劳动
强度低、效率高的压力计检定装置。通过对市场调研及客户
需求分析,将项目研发分为二步。第一步研发加载砝码最小
为1MPa的装置,第二部研发加载砝码最小为0.1MPa的装置。
这样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对应等级的装置,尽可能
满足客户的需求。产品的主要特征参数①压力范围:2~160
MPa②压力步进:0.1MPa③压力不确定度:±0.005%FS④温
度范围:-20℃~+200℃⑤温度均匀度:<2℃(空载时)⑥温
度波动度:±0.5℃项目产品主要由全自动压力检定台
、精密恒温箱、计算机操作台三大模块组成。计算机操作台
设置指定的压力后,通过全自动压力标定台为被检定压力计
施加准确且稳定的压力。全自动压力检定台由活塞系统、砝
码加载装置、预压机构、调压系统、活塞旋转机构以及嵌入
式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精密恒温箱主要为压力计快速准确
地提供环境温度。计算机操作台主要是给用户提供人机界面
,监测和记录整个系统运行的状态。高精度全自动压力计检
定装置属于电子通讯与仪器仪表类,是集计算机软件、精密
机械、电气控制、总线通讯和液压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用于压力计、压力传感器/变送器的测量,主要面向石油、
煤炭、军工、电气生产企业及计量中心等高端用户。本装置
检定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操作,且检定精度高;在结构设计上
追求人机交互界面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目前已在中国三江
航天、中国石油测井公司以及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等油田基地
应用,成功替代进口。本项目已与2014年5月通过了湖北省科
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项目自动化
程度高,测量精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成果主要用于银行、储蓄所、信用社及大型商
场和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捆扎现钞、支票、单据及可捆扎物品
。该机功能多样,集时间、显示、捆扎、剪切、粘结、打印
、计数于一体,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外型美观、使用携带
方便等优点。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室内复杂环境下运行过程中对持
续高精度导航信息的需求,本项目提出对惯性导航系统(IN
S)/超宽带技术(UWB)组合导航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
对INS解算误差产生机理及补偿方法展开研究,构建基于多运
行状态下误差模型描述的惯性器件导航解算误差补偿方法,
以提高惯性传感器的解算精度;其次,分析传感器自身数据与
所需导航信息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提出基于模型集的室内
复杂环境下分布式INS/UWB紧组合导航模型;最后,在对现有
数据融合滤波算法性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分布式紧组合导
航模型局部滤波器,设计考虑系统参数摄动的和测量数据丢
失的自适应有限脉冲响应(FIR)/Kalman高精度鲁棒滤波算
法。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室内复杂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持
续高精度导航奠定良好的科学理论基础。
DSL-9802小型智能接入网系统是一种接入系统,用
光纤传输FXS/FXO、E&M、V.35、V.24、10Base-T、G.7
03接口语音、数据信号,主要用于通信网的接入系统。有一
对光纤接口、2路E1接口和8个通用接口。可组成星形和环形
网络。系统采用最新IC器件和计算机技术设计而成,是目前
市场上配置灵活、功能强大的智能接入网系统。在网络管理
系统方面,采用易学易用的图形界面网络管理系统(基于Mi
crosoftWindowsNT和Windows98操作系统)。公网和专网中,
中、小容量用户数量巨大,但其他设备设计时未更合理考虑
他们的需求,使设备相对于他们来说十分昂贵,无法更好的
推广应用。DSL-9802小型智能接入网系统正好弥补这一空白
,使性能优异价格合理的末端接入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中,
由此推动社会通信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对用户来讲
性能价格比优异,物美价廉。对我方来讲经济效益显著,初
步估算在该项目投放市场后公司收入将会比上年度大幅提高
,达到600至700万元,为公司贡献利税250万元左右。随着
公司接入网设备市场占有率的逐年提高,该产品的市场占有
率也将会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从而为公司带来可观的
经济效益。
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世界珍稀
物种,研究金丝猴圈养种群技术及其在圈养条件下的生物学
特性,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而且有显著的社会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动物园
建立起了金丝猴试验种群,但尚未对金丝猴圈养种群技术进
行系统研究。针对项目的难点,课题组首先从金丝猴的行为
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然后把研究成果及时用于金丝猴种群
的驯养管理,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增长型的圈养小种群。通过
六年的深入研究,课题组不仅移地建立了金丝猴圈养种群,
而且建立了一整套金丝猴圈养种群的饲养管理技术,为今后
扩大金丝猴种群及进行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同行
业相比,该课题的创新点在于:(1)把生物学研究与种群建
立技术结合起来,以生物学研究为基础,不断提升种群管理
技术。(2)提出了笼舍承载量的概念,并进行了初步研究。
(3)提出了繁殖控制及合适的种群结构是圈养种群扩繁关键
的理念,并进行了初步探讨。该课题成果将为已全面展开的
“生态省”、“生态市”建设做出贡献,并为制定金丝猴饲
养、繁殖及建立种群的规程积累了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双频手机电磁辐射的混合微带
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微带线,贴片电感LL,贴片电容CL,一金属
接收板,一拐角微带线,一锥形微带线,一接地点,一U形金属
带,两块外置金属传导片。该装置的金属接收板、左/右手混
合微带线及接地点构成微波LC回路,能够有效消耗手机的过
量电磁辐射,由此降低手机使用者脑部的伤害程度。本发明
采用低成本的贴片电容、贴片电感、金属铜片导体和微带线
来制造,具有造价低廉,易于组装,方便嵌入双频手机内部等
优点。
①项目来源与背景作为我省首家通过IOS9001国际质
量体系认证的卫生监督机构,“陈彼得技术创新工作室”技
术团队在2016年至2017年两年间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攻
关,运用物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设计
并于2017年7月金砖会晤前夕上线运行的“云卫监”大数据
平台。该平台是全省首个实现卫生执法信息全程不间断传输
和可视化的新一代大数据展示平台。②主要技术内容智慧翔
安“云卫监”综合执法监测监管大数据平台依托可视化设备
,以移动4G网络专线及光纤专网为支撑,通过“智慧卫监”信
息系统将医疗信息、在线监测、移动执法和视频图像识别等
四大数据模块有机融合,自主研发配置新一代卫生执法智能
监管系统(APP移动执法终端),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
段推动医疗精准管理和精准执法。具体前端技术内容包括:
(1)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获取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新
鲜的、洁净度、CO2、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浓度等
数据,并以物联网技术实施在线监测;(2)通过摄像头获取
监测场所的实时视频图像,并存储在NVR存储设备内,便于视
频监测服务器进行预览、调用及回放;(3)通过APP移动执
法终端获取监管内容、执法拍照、预警消息、执法信息等。
APP移动执法终端将相关执法信息发送到手机客户端。通过
物联网大数据架构,将本项目发明进行技术串联,达到以下效
果: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摄像头、APP移动执法终端采集
获取数据,通过服务器生成相应的输出内容后集中展示调用
。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利用APP移动执法终端将输出执法数
据出书至服务器平台的同时,也可通过携带的移动执法终端
获取服务器平台的卫生计生监测数据及视频,对异常数据也
进行监管执法,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执法人员通过平台服
务器对每一个执法终端进行定位及搜索、存储执法证据,对
任务完成进度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本项目发明为卫生监
督执法搭建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并以服务器平台为主脑、以
布控采集设备为眼睛、以移动执法终端为触手实现了卫生监
督工作的流程规范化管理。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目前该
项目已实现填补国内卫生监督执法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的
空白,在2018年3月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五项软件著作权证
书(登记号为:2018SR152861;2018SR153002;2018SR15301
2;2018SR214284;2018SR216304共五项),2018年8月获得国
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82
0151525.9)并通过外观专利申请受理(申请号或专利号:
201830042981.5)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
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卫生监督执法的全天候、全程不间断和可
视化的远程指挥调度展示平台上,技术成熟得到可靠验证,适
用于卫生监督数字化综合执法监测监控领域,具备极高的安
全性。⑤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在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中嵌入“
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这一尝试在我省尚属首次。“基于
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卫生执法智能监管系统”(“云卫监”
大数据平台)将医疗信息、在线监测、移动执法和视频图像
识别等四大模块运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全息架构,对重点监
管部位实时云计算分析和全时预警,实现监管闭环。执法人
员所有行动轨迹精准定位,在大数据展示下一览无余,是政府
卫生执法行为更加高效、严谨、透明且全程可溯,大大节省
人力物力,全面提高监管效能,有力维护辖区民众的健康权益
。⑥历年获奖情况获得第二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获
得2018年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
项目以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黄曲条跳甲为研究对
象,根据广州市十字花科蔬菜生产情况及黄曲条跳甲的发生
为害特点,研究了黄曲条跳甲幼虫种群监测技术,阐明了黄曲
条跳甲田间种群发生危害规律;探索了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丸
粒化包衣技术,研发出防治黄曲条跳甲幼虫的包衣配方及其
技术1套,编制出适合广州市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使用的黄曲
条跳甲幼虫防治技术规程1套,申请发明专利3件,授权实用新
型专利1件,发表论文1篇,在广州蔬菜主产区设立技术示范区
3个,示范推广面积总计7200亩,培训基地技术人员420人次,
发放资料4900份以上,田间防治效果达85%以上,每亩年增收
节支100元以上。
本项目属于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目前,基于视觉
的感兴趣目标检测和跟踪已成为计算机应用领域需要突破和
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无论在民用安全还是现代国防领域都
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以此为研究工作背景,本项目
选取现实场景下感兴趣目标检测和跟踪为主要研究课题,这
两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概括为从图像或视频序列中去
除背景干扰,精确定位和跟踪前景目标。本项目在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资助下,围绕图像理解、视频监控、无人机无人车
导航中的感兴趣目标检测和跟踪问题,对感兴趣目标的显著
性特点(如空间流形结构、凸包先验结构等),以及目标运
动中的遮挡、旋转、光照等情况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
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本项目共发表20余篇国际期
刊和会议论文,其中SCI检索11篇,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期刊和
会议10篇,累计SCI他引600余次,GoogleScholar引用2500余
次,单篇SCI他引最高113次。本项目主要发现为:1.针对目
标跟踪中如何建立鲁棒外观模型这一难点问题,通过对稀疏
表示理论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揭示了利用稀疏表示理论与
实际跟踪问题相结合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提出了一
系列基于稀疏表示的目标跟踪算法(如稀疏子空间描述、汇
聚算法和局部稀疏外观模型及稀疏判决和稀疏生成模型相融
合等),在解决复杂场景下的跟踪问题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代表性成果为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期刊和会议3篇,累计
SCI他引284次,GoogleScholar引用1000余次,ESI高引用论文
1篇。2.首次在目标领域研究利用中层特征提升跟踪算法的
鲁棒性,为利用中层特征设计目标跟踪算法指明方向。本项
目通过对超像素和词包学习模型进行研究与分析,分别提出
了基于超像素和词包学习的目标跟踪算法,解决了如何在跟
踪过程中合理利用中层特征的实际难题。代表性成果包括计
算机学会推荐A类会议1篇及知名国际期刊1篇,累计SCI他引
93次,GoogleScholar引用280余次。3.针对如何在现实场景
中实现自动检测感兴趣目标即实现显著性目标自动检测这一
难点问题,分别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模型和流形排序模型的显
著性目标检测算法。在以上两个模型框架下,本项目对实际
图像中凸包结构、流形结构、自表示信息、边界信息、软分
割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图像中显著性目标的一些内在
规律,为复杂场景下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提供国际领先的解决
方案。代表性成果包括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期刊和会议3篇,
累计SCI他引129次,GoogleScholar引用500次,ESI高引用论
文1篇。综上所述,本项目是一项主要由我国学者完成的系统
性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对复杂场景下的显著性检测和目标
跟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相关代表性成果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
外,该项目研究成果也具有非常大社会价值和产业效益,能够
为民用安全和现代国防领域的智能监控和异常分析提供至关
重要的技术支撑。
山塘水库养鱼是我县渔业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自
2006年4月起进行试验,通过技改、革新,进一步提高了山塘
水库养鱼的技术水平,亩产达到1640公斤,亩增600公斤,200
7年4月至2011年4月,四年推广养殖面积8500亩,产量13940吨
,增产5100吨,产值17563.14万元,新增产值6120万元。达到
全市乃至全省先进水平。
采用时钟预测技术及快速重传机制的电路仿真设备
是保证TDM业务在以太网上高效传输的小型接入设备。电路
仿真设备将TDM业务数据用特殊的电路仿真报文头进行封装
,在特殊报文头中携带TDM业务数据的帧格式信息、告警信息
、信令信息以及同步定时信息;封装后的报文称为PW报文,再
以IP、MPLS、L2TP等协议对PW报文进行承载穿越相应的包交
换网络,达到PW隧道出口之后再执行解封装的过程,然后重建
TDM电路交换业务数据流。有效地解决了TDM业务在以太网上
传输的精确时钟恢复问题和可靠性问题,可充分利用电信运
营商的现有资源,实现IP网络与TDM传统业务的无缝连接,从
而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一个简单、低成本、高服务质量的IP解
决方案。伴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IP网络以其无所不在
的天性和成本优势,在传送语音和视频等实时业务方面显示
出巨大的潜在优势。主要技术指标:1、传输延时:可选设
置,最小应能达到2ms。2、E1占以太网最大带宽:≤2.25M3、
网络环境需求:在网络的丢包率不大于10﹪的情况下,设备应
能保证E1数据的正常传输。4、通道恢复时间:≤8s5、输出
抖动:<0.034UIp-p6、抖动转移特性:<-50dB7、时钟恢
复误差:<0.05ppm8、时钟恢复模式:用户可选:自适应模
式、差分模式。9、抖动容限:符合G.823的要求。10、E1封
装形式:支持非帧、成帧和成复帧。
特高压大功率晶闸管是电力电子装置的核心元器件
,是发电、配电、输电、用电、储能的核心变流部件,可对电
流、电压、功率、频率进行精确高效的控制和变换。用于电
能分配、电能转换、电能控制,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广泛应
用于钢铁冶炼、电机驱动、大功率电源、特(超)高压直流
输变电、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电焊机、化工、新能源等行
业和领域。目前这类高端产品,科技含量高,技术门槛高。本
项目,主要为研制生产出,领先的6英寸6500V高压大功率晶闸
管芯片,并产业化。为此需要研究:高压芯片的纵向结构设
计,横向光刻板图设计;并设计以下工艺流程和工艺试验来实
现。芯片的主要工艺流程为:硅片清洗→P型扩散掺杂→氧化
层生长→光刻N+窗口区→N+磷预沉积掺杂→P+硼扩散掺杂→底板
焊接键合→电子束蒸发电极层→电极层光刻→划片→喷砂研磨→
台面喷腐→二次涂胶保护→电子辐照→芯片测试筛选。设计制
造出的高压芯片达到以下主要技术参数指标:1.单只元件正
、反向阻断重复峰值电压≧6500V。阻断重复峰值漏电≦400m
A。2.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v/dt≧2000V/us3.正向通态峰值
压降VTM≦2.15V(ITM:1500A)4.开通延迟td≦3us5.关断时
间tq≦800us上述结果符合行业通用标准,达到用户使用要求
,并装机通过用户的现场使用考核。代替了用户之前从ABB进
口的同类器件。
该测试仪及装置的研制成功为广大继电保护人员解
决问题、研究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了先进的实验我们
即可节省人工,时间又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实验数据,使继电
保护实验及管理上了新水平,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
供了可靠保证,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大大减
少了用户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
针对在电子产品研制、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面临的电
磁干扰问题,本成果提供了一套高性价比的电磁兼容预测试
系统,并配套有电磁兼容诊断系统,形成测试、诊断和抑制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研制人员摆脱传统的研制、试
制、电磁兼容测试、发现问题后再进行整改的反复过程,在
设计和研制阶段就能够开展有效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项目
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 应用范围:电子产品
抗干扰设计、电磁兼容试验 现状特点: 具有智能分析与诊
断能力; 实现测试过程自动化; 软件工具丰富,为用户提
供了电磁兼容设计的强大支撑平台; 测量灵敏度高、测量
频带宽; 可进行CE102和RE102测试,其中CE102精度为
77;1dB、RE102定位精度为1cm。 技术创新: 能够完成对外
部环境、电源系统、随动系统、无线通讯设备的电磁干扰源
频谱特性和系统中电磁干扰易敏感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提供一套高性价比的用于现场的电磁预测试硬件系统,包
括灵敏度高、测量频段宽的测试探头、人工电源网络、交流
稳压电源以及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等; 配套的电磁兼容测量
软件具有全自动测量控制及数据自动存储、处理和显示等功
能; 具有滤波器设计软件包,能够提供多频率点滤波器设
计方法; 具有电磁兼容知识库和专家系统软件完成电磁兼
容故障诊断。 所在阶段:样品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
请;授权号:200810074570.X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许可与
合作
本成果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以解决现有
消防钢瓶内涂层检测方式中存有的检测精确度差问题的消防
钢瓶内涂层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消防钢瓶内涂层检测方法及
装置设计巧妙,利用消防钢瓶内涂层具有绝缘的特性,采用电
检测的方式对其进行客观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解决了
现有人工检测时存有的精确度差的问题,满足了企业生产检
测的需要。
双作功内燃机项目简介
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石油进口第一大国,国家的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都围着国际石油进口地国际石油进口线来转,国
家根据国际石油价格,定期调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石油
问题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然而,内燃机是石油转为动力的唯一的技术载体,是
石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我们的内燃机效率却是很低的
,四冲程柴油机效率约28%,两冲程柴油机效率不到20%,四
冲程汽油机效率约20%,两冲程汽油机的效率约15%,3/4以
上的燃油是浪费的,还加剧了大气环境问题;研发出效率6
0%以上的双作功柴油机双作功汽油机,淘汰高耗油的普通柴
油机普通汽油机,以节省石油能源,解除我国石油进口,是
十分紧迫十分必要的;
烧的油少冒的烟就少冒的烟就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少
,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是强力支持。
一、技术来源
技术起源于公司创始人张振峰1995年的实用新型专利
“新型内燃机”,在此基础上经十余年的研究完善,于200
6年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名称“双作功内燃机”,2010年5月
获得专利授权,2010年开始研发原理样机,第一台开机失败
;改进后,第二台成功开机,基本达到技术目的,在此基础
上,于2016年9月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双作功柴油机
,2017年7月获得专利授权,原理样机因制造粗糙往机油里
漏水,每次开机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没法完成检测;于2
018年7月注册了“衡水造福双作功内燃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专注于研发第三台双作功柴油机原理样机;
于2019年3月原理样机完成组装,开机试机非常成功
,达到预期的技术目的和技术指标,每千瓦时燃油130-150
克,比同缸径的普通柴油机节省燃油40%-50%,效率达到约
60%,原理样机的技术状态良好,可以随时开机接受权威检
测。
所属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美国、乌克兰为代表的对顶活塞发动机,是两冲
程柴油机和两冲程汽油机,比普通两冲程柴油机两冲程汽油
机节省燃油50%,但是,比普通四冲程柴油机四冲程汽油机
燃油率仍然高出40%之多,不能推广应用,是失败的;
在四冲程柴油机方面,美、德、日、法、韩等国,均
朝着电控、高压共轨供油,缸内直喷燃油、增压进气、提高
机器转速等的方向研究发展;
电控、高压共轨供油,缸内直喷燃油,加强燃油雾化
和准时供油,强化的是燃烧,而现代的柴油机燃烧效率,已
经达到98%以上,已经接近燃烧的极限,因此,国外这些强
化燃烧的技术,对节省燃油无影响;
增压进气是利用废气逸散的能量驱动增压器,多进约
20%的空气,以增加燃油量,增加马力;对于节省燃油无影
响;
2、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国内外都是在废气排
出气缸后,再用尿素等去中和;
3、对颗粒物(PM)、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
物,是在废气排出气缸后,再用滤网等吸纳颗粒物,细小的
颗粒物(PM)和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则是直接排放在
大气中;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我国的内燃机技术是引进的国外所谓的先进技术,总
体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到20年,国外应用什么,我国就研究
什么,国外研究什么我国就学习什么,技术上也是强化燃烧
,刚刚完成了高压共轨供油、缸内直喷、增压进气等技术的
应用,柴油机技术更无创新提高;
因此,国内外内燃机技术发展进入死胡同;长期停滞
不前,近几十年近乎无提高发展;
一、原理及技术简介
双作功柴油机是国家发明专利“双作功内燃机”的技
术开发,利用气体压强在任何方向上的压强都是相同的原理
,在一个汽缸内对顶安置两个活塞,一个活塞连接一个连杆
、曲轴为一个工作系统,两个活塞顶之间的空间是燃烧室,
两个工作系统共同使用一个燃烧室、一个配气系统、一个燃
油系统,同步进行吸气、压缩、爆发、排气的四个冲程;
双作功柴油机原理样机,是所有双作功柴油机双作功
汽油机V型双作功柴油机V型双作功汽油机等双作功系列专利
的技术基础(包括加工工艺、组装工艺等);
二、技术特点
1、加快内燃机热能转变为工作能的速度,使热能在
损失之前转变为工作能;
2、减少燃烧室传导损失热能的面积,在损失之前转
变为工能;
3、加大高温高压气体膨胀体积,使热能在随废弃逸
散损失之前转变为工作能;
4、增加一倍的进气量,加大空燃比,为组织燃烧创
造了有利的条件;
5、降低最高燃烧温度,避开氮氧化物大量生成的温
度区间,使氮氧化物趋于零排放;
6、充足供氧使颗粒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
害物,排放出气缸之前,在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热能并转化
为工作能;使内燃机有害排放趋于零排放(因为颗粒物、碳
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就是没有完全燃烧的燃油);
三、技术优势
1、千瓦时燃油率达到125克到150克,比普通柴油机
节省燃油约50%;领跑世界先进水平;
2、烧的油少冒的烟就少,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率39
0克到480克,比普通柴油机减少排放约50%,领跑世界线水
平;
3、以不给生成氮氧化物温度条件,使氮氧化物排放
趋于零;解除柴油机氮氧化物大量排放无法克服的魔咒,解
除对整个行业的困扰,领跑世界献祭水平
4、给颗粒物(PM)、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创造
条件,使其燃烧在气缸内转化为有用功,使颗粒物(PM)、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排放趋于零;解除颗粒物(P
M)、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排放物对整个行业的困
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
四、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柴油机是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中小型发电设备、汽
车、舰船、等的动力,是这些装备的核心部件,其上下游产
业链很长,几乎涉及整个制造业;双作功柴油机比普通柴油
机节省燃油50%,必然淘汰普通柴油机普通汽油机,应用推
广后,将产生如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给装备制造业赢得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带动整个
制造业大发展,而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整个国民经济
会腾飞;
2、双作功柴油机国内外没有同类机型产品,开始投
产到形成生产流水线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必然增加大量就业
;
3、增加几十万亿元的利税;
4、双作功柴油机比普通柴油机节省燃油50%,基本解
除石油进口对国家的战略困扰;
5、国家每年节省1万亿元进口石油的外汇;
6、烧的油少冒的烟就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
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是强力技术支撑;
7、双作功柴油机有害排放物趋于零,大气环境会有
较大改善;
五、我们的需求
1、由于双作功柴油机是原始创新技术,国内外没有
双作功内燃机的技术和产品,没有技术标准,我们研发的双
作功柴油机是原理样机,没有投产,拿不出双作功柴油机产
品的技术标准,而没有技术标准权威检测机构是无法检测的
,这是个死扣,请有资金有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参与进来,
解决技术标准问题;
2、我们自己对双作功柴油机原理样机的测算,达到
什么什么技术指标,领跑世界先进水平等,是无公信力的,
只有权威技术检测以及权威技术鉴定,给予公信力;由于我
们是小微公司,技术团队的人员都没有高学历,都没有中高
级技术职称,研发团队规模,公司有形资产规模等等,附加
条件上都达不到申报河北省研发项目的附加条件,自2020年
至今,已经连续几年申报河北省科技厅的科研项目,都以失
败告终,我们国家的科技项目是属地化管理,通过申报政府
科研项目获得公信力,希望渺茫,体制造成的问题,我们是
无能为力的;因此,请有资金有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参与进
来,进行权威技术检侧和权威技术鉴定,为引资投产扫清障
碍;
3、由于双作功内燃机是原始创新技术,国内外独家
独份,整个双作功柴油机双作功汽油机V型双作功柴油机V型
双作功汽油机等双作功系列专利,我们是技术发明人和所有
人,第一我们已经投入了个人的全部资金用于研发,但是对
于研发所需资金是远远不够的;第二我们是微型公司,研发
人员有限,无法满足研发需要,请有资金有资源的单位或者
个人投入研发工作;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搞技术研发是我们的特长,
搞管理运营我们则是外行,请有能力有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
参与进来,搞好整个项目的运营管理;
对于参与合作的单位或者个人,均以技术项目的原始
股份为回报,具体数额可协商。
该项目是济南市科技局2005年软科学计划项目(0
51120-4)。该项目研究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关系的理论研究。在这部分内容中
,论证了人力资源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产业结构调整对
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阐述人力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理论,
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整合的基本结合点,提出了
只有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人力
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第二部分是济
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在这部分内容
中,根据济南市三次产业经济发展及就业的详实资料,运用
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济南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
、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
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源就业的吸纳能力、人
力资源的产业配置效应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部分是新一
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目标取向及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第
四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
发展观,运用系统分析与整合的观点和方法,做到了定性分
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方法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主
要创新点在于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提出了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产业结构调
整与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观
点。在理论上,提出了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的协调发展的理
论依据和基本结合点。在实证上,通过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
,分别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
结构的平衡性、产业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源就业的吸纳力、人
力资源的产业配置效应等角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寻找济南市
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协调及对劳动就业制约的症结
。在对策上,紧密联系济南市的实际及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的趋势、目标取向及对就业的影响,从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
发与合理配置以促进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相
适应,如何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促进产
业结构与人力资源发展相适应,以及如何构建宏观保障机制
等方面,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途径与
对策建议。
大跨桥梁施工及运营面临严峻抗风挑战:风场特性
难以准确模拟量化,气动参数识别技术不完善,试验技术无
法满足大幅振动研究需求,风致非线性响应分析预测精度低
,振动控制措施效率不高。研究复杂风场环境大跨桥梁安全
保障关键技术契合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桥
梁抗风理论,提高我国大跨度或超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水平。
风工程与风环境研究团队在桥梁抗风研究理论、试验及模拟
技术和方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和实质性创新成果,创建了桥
址区复杂风场特性模拟新方法,研发了桥梁气动参数识别与
风荷载精细化建模技术,提出了桥梁非线性气动响应预测方
法,创建了桥梁抗风安全综合保障技术,项目成果已在国内
外近50座大跨桥梁中得到成功应用,显著推动了行业科技进
步。
研究目标本项目拟通过建立非惩罚性医疗不良事件
内部报告系统,并通过一定的宣传、引导以及奖励措施等制
度保障,鼓励全院职工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职能部门根据
情节轻重,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并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事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
范措施,定期向相关医务人员通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达到减少医疗缺陷,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创新点本项目的
创新之处在于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软件系统及
制度建设,并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事件进行分析,以达到系
统或诊疗流程的全面改善,既能警示内部职工,也可在整个行
业系统内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1.课题设计:
通过对广泛的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真
实想法,发现在医务人员中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存在的影响因
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课题设计;2.制定不良
事件报告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为有效实施和完成本项
目,在院内网上设置专用于不良事件上报的软件系统,并制定
上报标准和详细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实行网络直报;3.制度
建设:将本项目作为院内提高医疗质量与加强文化建设的一
项专题研究,在院长的支持与职能部门配合下,院内制定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以及采取一系列的
奖励措施,以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数据管理与
统计:应用不良事件软件系统进行自动分析与汇总,再运用
规范的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客观分析;5.数据分析:运用根
本原因分析法(RCA)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事件在诊疗
流程上的近端原因,再追究组织系统与诊疗流程相关的系统
性根本原因。所需要解决的关键点广泛宣传职工主动运用不
良事件上报软件系统,并建立一套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以及保证该制度顺利执行的有力措施。
一、任务来源:企业自选项目。二、应用领域和技
术原理该项工艺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频电子变压器的生产,其
主要是实现,校脚检测、打耐压检测、电性综合测试、包外
围胶带、产品背面全覆盖胶带操作、激光打标、外观检测和
产品自动打包,从而提供一种至少可自动完成变压器外观检
查,综合电性检测,存间绝缘检测,高压检测,变压器外围自动
包胶,自动打标贴及自动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三、与国内
外同类技术比较目前变压器的成品检测、存间绝缘测试、电
性综合测试、高压测试等主要通过人工完成,在成品检测过
程中,首先外观人员用肉眼去看变压器成品有没有上述提到
的外观不良,再经过高压测试,高压3750V。操作人员容易触
电,高压测试过后是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包括圈数、相应电感
、漏感、电阻、短路。由于测试项目多,操作人员容易误判
。综合测试完了再进行存间绝缘测试,再就是变压器针脚整
形,整形完成后再进行激光打标,然后才是成品打包。整个生
产过程,全部依赖人工完成,如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很容易把
电性不良、外观不良的产品流到客户。该项技术提供一种至
少可自动完成变压器外观检查,综合电性检测,存间绝缘检测
,高压检测,变压器外围自动包胶,自动打标贴及自动包装的
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性和因流程中对操作人
员的意外伤害,同时提高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四、成果
的创造性、先进性本技术实现了从变压器外观检查到包装整
个生产流程的全自动化,取代传统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减
少人工失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五、作用意义
本技术是对传统生产工艺的改进,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实
现无人操作,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产品合格率达
99.99%,生产成本由0.75元/支降为0.42元/支,市场占有绝对
优势。六、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
改进意见本技术符合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其
生产加工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一是能耗少,二是
污染低,三是具有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工
艺,符合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并对节能减排具有深远意义。在
省内开展高频变压器技术的应用研究,不仅将对变压器的关
键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有所突破,对于培养电子产业核心技
术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完
善,对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上的深
入合作和配套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国民提高生
活质量的必然选择,促进了旅游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本土
化方向发展。张北县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冰雪运动所需的严
寒条件,交通便利,在冬奥会的背景下,需加强数字旅游冰雪
景区的建设,本项目拟通过虚拟旅游景区平台提高张北冰雪
旅游知名度、刺激游客的消费需求、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欲
望、提升张北旅游产业的多样性。本项目选取张北冰雪风景
区为研究区域,旨在探索和研究适合张北旅游景区虚拟现实
系统的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跨
学科研究法等,基于VRML建立张北虚拟冰雪旅游系统。通过
实地考察获取数据,构建张北冰雪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库,拟采
用Hadoop大数据平台进行分布式处理。结合VRML和Java平台
搭建三维场景,利用大数据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开发虚拟
旅游系统,最终实现以虚拟景区导航地图功能和虚拟景区三
维可视化功能为主的张北虚拟冰雪旅游系统。该系统为张北
旅游风景区提供新的宣传手段和平台,为进一步做更深入的
研究奠定基础。
一种图像增强处理方法,通过灰度映射矩阵替代灰
度变化曲线,将灰度变化曲线通过一个矩阵表示出来,并通过
构造能量函数将图像增强问题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进行处理
,由于直接使用质量评价函数来判别图像质量,因此可以避免
进行灰度化归一化的处理;由于求解矩阵的大小均为256x25
6,所以图像增强处理时间不受图像尺寸大小的限制。
该系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它可以改善国内电梯的
管理及维修保养状况,提高我国电梯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中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电梯生产第三大国,市场第一大国
。目前我国在用电梯30万台,今后5年电梯总须求量大约30
万台,如果按20%应用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大约则需30亿
元。因此,它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系
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首先为电梯厂家配套,提高电
梯厂家的售后服务其次智能物业小区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实时
掌握电梯的运行及故障状态。该课题是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
项目,项目名称“电梯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开发”。该系统可
应用于建筑小区、某一区域、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电梯系
统的监控。系统应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
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故障诊断及报警技术、
电话拨号传输数据技术及其它们的综合技术。该系统可以达
到如下的性能指标:1、实现电梯的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单
元的串行通讯传输信息。2、实现信息管理单元与远程监控
中心的网络传输信息。3、它可以对微机或PLC控制的电梯系
统实现远程监控,故障语音报警。4、每个信息管理单元可
监控8部电梯,监控中心可监控某一区域的电梯。5、采用面
向对象语言编程,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用户档案信息库,
电梯故障信息库,多种监控画面及各种报表打印功能。系统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有以下的优势:1、良好的兼容性
,能够对不同通讯协议进行统一,克服了国外同类门产品只
能监控一种型号的弊端。2、系统有屏幕报警、声音报警、
拨号报警(BP机报警、电话手机语音报警)三种报警方式,
可以实现监控现场的无人职守。3、维修中心能使电梯生产
厂或物业公司通过电话拨号了解现场电梯的运行及故障情况
。4、权限的管理与信息的共享。5、单梯监控与多梯监控的
结合。6、良好的开放性,可以灵活方便的添加、删除监控
电梯。7、用户可以编辑过滤器将电梯故障分级并判断是否
进行报警。8、具有电梯性能分析功能。9、灵活配置监控画
面,方便调整采样频率。系统在如下几方面具有一定的创造
性和先进性:1、采用双CPU共享RAM,具有RS485标准的数据
采集卡加大了传输距离。2、系统可以将电梯的故障通过语
音报警到维修人员的BP机、电梯运行与故障事件的记录、查
询外,还可以实现对电梯运行性能分析。3、系统根据模块
化设计思想,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可以灵活配置系
统,组建不同用户的监控系统。4、维修中心的建立加大监
控的范围。系统的市场广阔。目前,应加大资金投入及市场
的开发力度,实现真正的产业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电产品的性能
和体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提出了用于精确测量热风烘
焙均匀性的装置和方法,优化设计了热风罩,明显提升了桌面
式蒸烤产品的热均匀性;研发了超薄型低成本热风嵌套结构
组件和新型罩极电机,并利用轴流风扇风道散热,使热风组件
的轴向尺寸缩减至行业最低。项目技术明显提升了桌面式蒸
烤产品的热均匀性,同时使热风组件的轴向尺寸缩减至行业
最低,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应用于龙门机构的伺服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龙门
机构由两套伺服系统共同驱动,两套伺服系统中的任一台伺
服驱动器通过比较其所控制的伺服电机和另外一台伺服电机
位置关系,调整其所控制的伺服电机的速度,实现两电机的同
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伺服系统实现两台电机的同
步补偿,提高两台伺服电机的同步性,减少龙门机构承受扭力
或运动过程中大幅振动等不良问题的发生;不需要使用昂贵
的传感器(如光栅尺等),减少成本投入,提高可维护性;直
接在伺服系统内容实现对电机的同步补偿,不需上位系统处
理,提高的了同步性补偿的响应速度。
结合并联机器人的机构多链并行性和工作空间局部
性的特点,从克服视觉遮挡和灵活改变观测视角的着眼点出
发,本项目首次提出了基于圆形导轨的并联机器人双目主动
视觉监测平台设计构想。以此构想为基础,分别设计发明了
独立于并联机器人的双目主动视觉监测平台和固连于并联机
器人活动平台的双目主动视觉检测平台两种智能视觉机构,
并对相关平台的机械结构、电器控制、标定方案、视觉观测
和跟踪等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集样机、
专著、论文、专利为一体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并联机器人全
方位、大角度视觉观测问题,突破了基线固定的仿人眼双目
配置方案,是一种超生物体的视觉机构,提高了并联机器人的
主动性和智能性。
房屋基槽评价是基槽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其主
要目的是通过钎探中的各钎探孔眼的锤击次数,分析出整个
地基地耐力的均匀状况如何,有无地基隐患,从而保证建筑
物地基的施工质量,为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打下基础。目
前有人工和机械钎探两大类,但原理都是一样的。“基槽地
基状态评价机”是参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试制、改进和近
一年多艰苦努力而完成的,该产品的制作完全维持了我国钎
探工艺的技术标准,并达到了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每分
钟锤击约55次,重锤重量10kg,每次提升50±1cm等。
采用了单相交流电机驱动,施工现场易接电源,同时也填补
了我国采用“随动砧铁机构和电控装置的智能化控制”这一
新技术钎探设备的空白,大大减小了设备体积、消除了二次
锤击现象、减轻了设备重量。这样有利于此产品在建筑行业
的推广和使用,而且对建筑施工机械化进程是一个很大推动
,此设备将以钎探速度快、效率高、数据准确可靠、工人劳
动强度小而面向建筑业市场,也会以其操作简单、轻便、使
用方便、钎探质量高、使用经济价值高而深受建筑业的欢迎
。
本发明公开了黄秋葵保健含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
黄秋葵保健含片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黄秋葵浓缩物
:30%-50%;余甘子粉末:3%-8%;维生素c:1%-3%,柠檬粉精
:4%-10%;柠檬酸:1.5%-4%;葡萄糖8%-10%;苹果酸:1.5%-
4%;多孔淀粉:10%-30%;β-环糊精10%-20%;硬脂酸镁:0.2%
-0.8%。本发明的黄秋葵天然养生保健含片经50名饮食不良
的人群含用,一日3-5片,3个月后有37名消化效果明显好转。
Marx发生器整体布局采用S形结构,使得回路电流的
分布尽量靠近、并且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回路电感尽量互相
抵消,降低整个发生器的回路电感,实现低电感。所用的充电
电阻、触发电阻、隔离电阻均采用水电阻,用去离子水充氯
化钾溶液,外壳是耐油塑料软管,可以弯曲使用。采用塑料软
管自身的柔韧性做密封结构,不需另外的密封槽。同时,在过
渡电极中间及边缘紧缩环的端面做电气连接结构,方便实现
了电气连接的转换。在Marx发生器输出端设置一个充电保护
电阻,在充电过程中用于防止Marx发生器自放对后面负载产
生不良影响,增加了发生器运行的可靠性。本发明的主要特
点是结构紧凑、电感低,同时还具有建立时间的抖动小和可
靠性高的特点。
针对游乐设施数量急剧增多、存在安全隐患、应急
救援现状落后的问题,开展了游乐设施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
的研究,项目开展了5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以下研究
成果:(1)在国内外游乐设施事故分析和总结方面,收集
汇总了国内外数百例游乐设施事故案例,对2007年-2009年
间,对国内外游乐设施事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为游乐
设施事故统计分析指出了研究方向。(2)首次提出了面向
应急救援的游乐设施设计方法。其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进行
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控制。目的是在设计阶段尽量识别所
有可能出现的游乐设备与游客安全有关的情况,并修改完善
设计。结合游乐设施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零部件失效分析方
法和预期失效分析(AFD)在游乐设施设计中的应用。(3)
通过大量的调研、专家讨论,结合游乐设施的特点,对游乐
设施、游乐园特有的危险源、应急响应、应急技术、组织架
构、预案编写等进行分析研究,编制了《典型游乐设施应急
救援预案编写指南》和《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救援预案制修订
规则》(草案)。(4)建立了公益性的中国游乐设施安全
信息网,解决了厂家、游乐园、检验机构、监察机构、游客
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和关联规则的游
乐设施安全信息平台,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游乐设施相
关信息进行了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5)建立了成都欢乐
谷、广州长隆欢乐世界、苏州工业园区摩天轮乐园三个大型
游乐园应急救援预案示范工程基地,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
进行了现场应急救援演练,验证了研究的有效性,对行业有
重要指导意义。本项目采取“理论研究+典型工程演示+规范
制订+信息平台+推广应用”的方式进行,特别重视研究成果
的应用、示范和宣传,通过建立应急示范基地、专家交流会
、网上信息平台等多种方式,将应急救援的理论、方法、模
版引入我国游乐设施中去。到目前为止,本项目取得的研究
成果已近在成都欢乐谷、广州长隆欢乐世界、苏州工业园区
摩天轮乐园以及多家游乐设施制造厂家取得了成果的应用。
更重要是的,通过本项目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落后的游乐
设施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提供及时和必要的技术依据和指导
,避免游乐设施恶性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及影响,产
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俄罗斯亚马尔项目是
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濒临北冰洋零下50℃的极
寒地带,对海工钢提出了极高要求。针对极地环境的技术难
点,经过15年的研发形成了均质化厚板的精炼、连铸与微合
金化技术,厚板组织细化及多尺度纳米析出强化技术,快速冷
却高韧化焊接技术等45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国际3项。研
发钢板已成功应用于亚马尔项目,为该工程提供了42.89万吨
钢板,累计新增产值21.15亿元、新增利税2.68亿元。作为应
用单位之一,中石油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新增营业收
入30.99亿元,利税9.14亿元。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实
施后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促进了我国的清洁能源建设以
及国家战略的实施,社会效益显著。核心发明点如下:(1)
针对厚板成分偏析和组织不均匀的技术难题,采用低C、低S
i、中Mn、洁净化的成分设计与控制思路([(%C)+5.16(
%P)+3.47(%S)]×[1.21(%Mn)+6.73(%Si)]≤0.4
9),降低钢水凝固过程中C、Si、Mn及S元素的共轭偏析,提
高等轴晶率,改善钢板内部质量“;三性”;(健全性、纯净
性及均质性),提高钢板的低温韧性、抗冲击载荷断裂特性
及Z向性能。(2)采用高温大压下+低温轧制,通过调控各阶
段轧制温度、变形量和在线淬透性指数(6.81×10-4≤
[(DIOL)×(T停冷)]/[H×××(T开
冷)×(Vc)]≤2.31×10-3,含义见下文),协调成
分、形变和相变的交互作用,保证不同厚度的钢板均可得到
细小铁素体+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的多相组织,平均晶粒尺寸
≤10m,且数量适宜的低碳贝氏体晶团以细小弥散的状态均匀
分布在铁素体晶粒之中,从而实现高强度与优异低温韧性(
-80℃条件下V型样品冲击功达到300J以上)。(3)针对大
热输入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的粗化、软化以及由此而造
成的脆化和强度降低的问题,发明了Zr-Ti复合处理形成微纳
粒子的氧化物冶金方法,通过合理调控Zr-Ti-S的元素比例(
1.0≤Ti/(Zr)≤5.0,确保硫化物细化和球化以及复合硫氧化
物粒子均匀细小分布在钢板中,抑制大热输入条件下焊接粗
晶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过度长大且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成,改
善焊接热影响区的低温韧性。(4)开发了焊接快速冷却工
艺,通过控制t8/5时间来增加焊接接头中针状铁素体和板条
状贝氏体含量,并减少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M-A数量
,从而提高焊接接头韧性(-40℃条件下V型样品冲击功可达
100J,-60℃条件下V型样品冲击功≥39J)。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特别是一种手动轮椅电
驱动助行器,适用于老年人、残疾人。目前,电动轮椅呈上升
趋势,但是,有很多老年人、残疾人朋友暂时不能接受电动轮
椅,其原因是:一则价格较高,且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安全性
能欠缺,二则是电动轮椅体积较大,搬运、存放困难。本实用
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
手动轮椅电驱动助行器。该轮椅不仅设计合理,使用可靠,而
且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了理想的助行工具。本实用新型采
用的技术方案是:手动轮椅电驱动助行器由电驱助行器车架
总成上连接安装电驱方向把手,电驱方向把手两侧连接安装
电驱动刹车扳手和电驱动把套,电驱动刹车扳手通过连线与
刹车总成连接,电驱动把套通过连线与微型电机总成控制连
接,电驱助行器车架总下顺序连接安装电池、电驱助行器连
接架、微型电机总成,微型电机总成的驱动输出轴与电驱动
小轮的输入轴连接,电驱动小轮中连接安装刹车总成而构成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助行器连接架通过快装卡扣
连接安装于手动轮椅的轮椅扶手立管上,即可投入运行。本
实用新型是在原手动轮椅的基础上,设计了小轮驱动的电驱
动装置,当手动轮椅需要驱动行走时,将轮椅电驱动助行器与
手动轮椅连接成一体,手动轮椅即可成为电驱动轮椅。本实
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可靠,操作方式简单,为
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了理想的助行工具。本实用新型在应用
中未发现存在问题。
半参数回归模型因兼具参数模型的简单有效性和非
参数模型的灵活性而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厚尾或带有离群值的高维数据在生物医学、经济、金
融等科学领域是非常常见的,这也给现代统计分析提出了非
常大的挑战。本项目拟丰富和发展有关高维半参数回归模型
的结构识别和稳健变量选择的研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
利用惩罚函数的思想研究高维广义半参数回归模型的结构识
别。2、以部分线性可加模型和部分线性变系数模型等半参
数模型为基础,从理论上研究稳健变量选择问题,给出相应的
理论结果。3、研究带有离群值的高维半参数模型的变量选
择问题,利用最小一乘、秩回归、M估计等稳健方法,结合El
astic-Net等惩罚解决共线性问题,并研究估计的相合性和渐
近正态性。本项目旨在从理论和应用上对超高维半参数回归
模型的统计推断做出一定的贡献,为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提供一定的帮助。发表学术论文信息:1.WangMingqiu*,No
nconvexpenalizedridgeestimationsforpartiallylineara
dditivemodelsinultrahighdimension,StatisticalMethod
ology,2015,26,1-15.DOI:10.1016/j.stamet.2015.03.00
1.WOS:000357353000001.2.WangMingqiu*,SongLixinandT
ianGuo-Liang,SCAD-Penalizedleastabsolutedeviationre
gressioninhighdimensionalmodels,CommunicationsinSta
tistics-TheoryandMethods,2015,44:12,2452-2472.DOI:
10.1080/03610926.2013.781643.WOS:000357464000002.3
.WangMingqiu*andTianGuo-Liang,Robustgroupnon-convex
estimationsforhigh-dimensionalpartiallylinearmodels
,JournalofNonparametricStatistics,2016,28(1),49-6
7.DOI:10.1080/10485252.2015.1112009.WOS:000371789
400003.4.WangXiuliandWangMingqiu*,Variableselection
forhigh-dimensionalgeneralizedlinearmodelswiththewe
ightedelastic-netprocedure,JournalofAppliedStatisti
cs,2016,43(5),796-809.DOI:10.1080/02664763.2015.
1078300.WOS:000370636000002.5.WangXiuliandWangMing
qiu*,Adaptivegroupbridgeestimationforhigh-dimension
alpartiallylinearmodels.JournalofInequalitiesandApp
lications,2017,2017:158.DOI:10.1186/s13660-017-14
32-x.WOS:000405405700002.6.WangXiuli,ZhaoShenglian
dWangMingqiu*,Restrictedprofileestimationforpartial
lylinearmodelswithlarge-dimensionalcovariates.Stati
stics&ProbabilityLetters,2017,128,71-76.DOI:10.10
16/j.spl.2017.04.013.WOS:000403743600011.7.WangMin
gqiu,WangXiuliandAminMuhammad*,Identificationandest
imationforgeneralizedvaryingcoefficientpartiallylin
earmodels,HacettepeJournalofMathematicsandStatistic
s,2018,47,1041-1060.DOI:10.15672/HJMS.201614821897
.WOS:000440677100019.
本项目属公路运输科学技术门类中的车辆工程学科
,并涉及制造工艺、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应用等多个学科
领域。这是一场传统制造业与新兴制造行业的博弈!根据“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现今制造业产业必须积极推动
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制造业服务化方向转变。
对于上汽集团,对于上汽通用汽车而言,我们的优势是强大的
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国内市场产销领先优势以及不断提升
的自主研发能力。但是从科技进步大方向看,高新技术成群
爆发会冲击甚至改变汽车产业的传统边界,而互联网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逐步兴起,也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机
会。对于产品开发而言,开发节能环保、智能化、个性化的
高新技术产品有助于形成新的行业增长点。而对于制造领域
而言,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大背景,如何有效贯穿产
品—知识—技术—应用的循环;如何摒弃“个人经验主义”
,在整个制造领域内部,开发一套适应于“工业4.0”、“智
能制造”等转型发展方向的整车制造平台,打通产品—工艺
—制造全业务链,实现交付物电子化、知识信息数字化、制
造数据库服务化,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信息融合技术是一
种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处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多源数据进
行检测、结合、相关、估计和组合以达到精确的状态估计和
身份估计、以及完整、及时的态势评估和威胁评估。上汽通
用根据整车制造领域的业务需求,基于信息融合技术,从传统
制造领域最为薄弱的“计划(Plan)”—“实施(Do)”—
“检验(Check)”—“执行(Do)”四方面入手,独立打造
了一套以“集成化企划”—“智能化实施”—“实时化监控
”—“定制化服务”为线索的整车制造平台。本项目以模块
化制造工艺开发架构为框架,以独立设计的项目任务管理模
型以及智能决策模型为主线,通过以变化点辨识应用为中枢
的大数据加工中心,为制造提供定制化横向对标服务以及定
制化方案服务。从而解决了海量数据上传、存储、分析、处
理、应用,制造体系全业务链信息化,项目管理开发智能化等
难题,最终实现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整车智能制造“一站式
”平台。该成果已全面应用于上汽通用制造领域全业务链、
各整车厂及模块化供应商,可覆盖所有车型项目。在已应用
的24个项目中,共集成处理了360000余条有效制造工艺数据
以及720000余条有效零件数据,实现整车制造全业务链体系
流程集成化、业务衔接智能化、变化点监控实时化,最终实
现平台为人服务,平台智能决策的目标,大幅降低制造开发周
期和成本。
课题来源与背景:临床输血实践中,不规则抗体通
常导致急性或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而急
性或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通常导致病人死亡或引起输血无
效,给病人和社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同时浪费宝贵的血液资
源。研究目的与意义:开发一种高通量,低成本,快速准确的
针对以上血型抗原和血小板抗原的基因分型方法亟待研发,
以建立供者红细胞抗原和血小板抗原库,容易快速筛选供者
,以解决临床上的输血无效的一系列问题。1、确定我国引起
配血不合或输血后免疫反应的主要特异性同种免疫血型抗体
,从而确定所需涵盖的谱红细胞血型抗原范围,主要包括D、
C、E、c、e、M、N、Lea、Leb、Fya、Fyb、Jka和Jkb2、血
小板抗原包括HPA1-5和HPA-15,共6个常见的血小板抗原基因
,利用Snapshot技术对红细胞血型系统和血小板抗原进行基
因分型,建立供者红细胞血型抗原和血小板抗原库,以供临床
筛选供者,提供精准输血,节约血液资源。主要论点及依据:
国内不同地域文献报道,确定我国引起配血不合或输血后免
疫反应的主要特异性同种免疫血型抗体,从而确定所需涵盖
的谱红细胞血型抗原范围,主要包括中国人群中常见的血型
抗原C、E、c、e、M、N、Lea、Leb、Fya、Fyb、Jka和Jkb。
HPA抗原的HPA1-5和HPA-15,共6个HPA抗原系统都可以通过通
过snapshot方法进行HPA分型。Sapshot技术应用于我过血型
和血小板抗原的基因分型技术,国内尚属首次。红细胞血型
的不同血型抗原和HPA不同抗原进行PCR引物设计,优化扩增
条件,使一个反应即可包涵所有需要扩增的抗原;设计测序引
物,并优化引物长度,使通过一轮测序,全部包含的血型和血
小板抗原SNP都能检测出。创见与创新该Snapshot方法的红
细胞血型检测试剂的研发可以用于临床用血筛选稀有血型,
临床配血筛选供者,为制备谱细胞提供快速简便高通量的筛
选方法,为临床上具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用血选择供者,快速
高效,低成本,准确性高;该Snapshot方法的血小板试剂的研
发可快速检测供着血小板抗原分型,同时可自备为血小板抗
原谱,为临床上血小板交叉配型提供试剂支持,同时可为献血
员建立血小板库,一旦有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只需检测血
小板抗体种类,就可以筛选到相应的血小板供病人使用,快速
高效,有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该类试剂盒国内尚没有公
司和研发人员进行开发,在临床输血和血站系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在方法上,主要
涉及多重引物设计,目前个别引物在进行多重PCR时,需要调
整配比和影响多重PCR扩增,方法学还需进一步优化。成果:
设计完成了中国人群中常见的血型抗原C、E、c、e、M、N、
Lea、Leb、Fya、Fyb、Jka和Jkb。HPA抗原的HPA1-5和HPA-
15,共6个HPA抗原系统的snapshot分型方法。Sapshot技术应
用于我过血型和血小板抗原的基因分型技术,国内尚属首次
。红细胞血型的不同血型抗原和HPA不同抗原进行PCR引物设
计,优化扩增条件,使一个反应即可包涵所有需要扩增的抗原
。该成果面向社会公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
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用于分离蛋白质和寡核苷酸。
是目前常用的检测DNA的方法,其分辨率好,能检测出DNA片段
间达1bp大小的差异;且通量高,可以在样品量较少的情况下
进行批量的检测。银染法凭借其毒性轻、污染小等优点,是
目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常用的染色方法。该染色技术的
首次应用是在蛋白的检测上,随后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核
酸的检测上。如今随着数量性状的遗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
建、关联分析等研究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核酸片需要用
银染法来染色检测。在农业科技研究领域,出来鉴定种子纯
度外,遗传育种、基因定位、种子活力测定等方面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法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具体实验操作中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结束后,一般使用保鲜膜包胶保
存和干燥保存,然后再由实验人员进行读胶收集数据。现有
的凝胶读胶方式主要为: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铺在白色纸上
,增加对比度,然后再读带并收集数据。但白纸增加的对比度
程度有限。而且凝胶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多,实验人员进行读
胶收集数据时,工作量大,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凝胶保存以
后,颜色会逐渐加深,胶由浅棕色慢慢转变成深棕色,条带与
背景对比度变小,颜色差异不明显,造成读胶困难。这就造成
了实验的工作量大,精准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的实用新型
属于读胶用的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聚丙烯
酰胺凝胶读胶装置。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
便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读胶装置。包括底板和面板,面板一端
与底板铰接,面板上设有读胶区和控制区,读胶区表层为白色
散光板,白色散光板背面设有LED背景光源;控制区内设有控
制器,LED背景光源与控制器线路连通,控制器设有开关、亮
度调节模块和色温调节模块。与单纯的白纸相比,本读胶装
置对比度更高,且可根据凝胶的颜色调节背景光源,满足不同
保存期凝胶的读数需求。白色散光板的设置,避免灯光直射
使用人员眼睛,配合可调光源,有效的保护使用人员的眼睛,
减少长时间用眼的压力。面板与底板铰接,可根据读胶人员
的坐姿调整面板的倾斜角度,既方便读数又能减轻读胶人员
的劳动强度,最终让也能节省整体试验时间和提高试验的准
确性。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自选项目。2、应用领域和技
术原理(1)应用领域本项目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分析
了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业、企业等
各个角度提出促进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应
用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电子商务与对外贸易等领域。(2
)技术原理本项目首先阐明了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分类、电子
商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继而运用SWOT、PEST等多
种方法深入分析了河南省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现状以及存
在的问题,如列举2012年至2014年各年度河南省电子商务交
易额与网络零售额、河南省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根据
现状,提出了多项促进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同
时,针对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和郑州市是我国首批跨
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之一的现状,本项目对河南省
的涉农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了专门研究。3、性能
指标本项目针对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项对策建议,内容贴近实际,应用性较强
,已在一些地区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望在更大的范
围内起到更多的实际作用。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国内
外一些学者针对河南省的电子商务发展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然而,结合河南省正在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
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一现状,并综合运用SWOT
分析方法、PEST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河南省电
子商务进行研究的并未见到,而这正是本项目所涵盖的内容
。因此,本项目基于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结合最新实际
,探讨促进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有着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本
项目创造性地结合河南省正在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
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先进制造业大省
、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三个大省”这一现状
,综合利用SWOT分析方法、PEST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等方法
对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研究。(2)在现状分析的基础
上,探讨促进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并创新性地
提出河南省应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
、研究机构,组织各类电子商务会议、活动或电子商务高层
论坛等,采取具体措施鼓励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开展河
南省电子商务有关问题的研究,并在有影响力的报刊发表文
章,宣传本地电子商务、普及电子商务、提升自身在电子商
务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提出河南省应推动高校将跨境贸易电
子商务纳入教学范畴,并积极探索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
务英语和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群建设,培养应用型和技能
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6、作用意义(1)直接经济效益针对
河南省的电子商务进行发展对策研究,并结合最新的政策与
发展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社会
意义通过促进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推动河南省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7、推广应用
的范围、条件和前景本项目提出的促进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
的策略与措施可为河南省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电
子商务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与借鉴,推广应用要求制度环境和
市场较为完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隐私保护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方面,安全多方计算是
网络空间隐私保护,尤其是网络联合计算,特别是云计算、大
数据计算中隐私保护的关键技术。安全多方计算协议是密码
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领域研
究的关键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密码学算法设计密码
学协议来解决信息安全领域面对的各种安全问题。本项目主
要研究在信息时代,不同的个人或者组织都拥有一些保密的
数据,他们要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联合计算,如保密科学计算、
保密数据挖掘、保密的统计分析等以便于得到造福于这些个
人或者组织的帮助进行科学决策信息,但都不愿意泄露自己
的隐私的情况下,他们应该如何进行这样的计算。研究的任
务就是为这样的计算设计可以保护数据隐私的算法。这样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用图灵奖获得者Goldwasser的话说就
是:它是密码学中一个极端重要、强有力的工具,将成为计
算科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强有力的工具。我们的研
究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近
300次。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有国内外的学者多次与
我们探讨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想法。我们的研究丰富密码学理
论、完善安全多方计算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更多的安全与隐
私保护问题,使我国的隐私保护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项研究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研究,主要针对现在安全多
方计算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目标有三个:(1)研究发明新
的用于安全多方计算的方法,比如研究布尔同态加密算法,研
究问题变换的编码方法,研究一些新的加密-选择,保密替换
等方法用于解决更多的安全多方计算问题;(2)研究更多的
安全多方计算问题,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如字符串的匹配,
凹几何图形的包含问题,海明距离问题,编辑距离问题,图形
的相似问题、匹配问题;(3)对于已有解决办法的问题改进
解决方案的效率,比如比较大小的对称密码学解决方案,集合
有关问题的高效计算方案,几何包含问题的高效解决方案等
。开展此项研究,将推动隐私保护与安全多方计算的发展,进
而推动密码学的发展,也推动我国保密数据应用产业的迅速
发展,使我国的隐私保护理论与隐私保护产业在国际上占有
一席之地,甚至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本研究历时11年,项目
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的研究成果。发表SCI、EI检索论文80多篇,申请专利3项。
主要的发明与创新点如下:(1)发明了几种编码方法(0-
1编码,0-r编码,1-r编码等)。通过对保密数据进行编码,可
以简化安全多方计算协议的设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安全多
方计算的效率。这些编码方法对于保密数据范围已知的安全
多方计算特别有效。比如解决保密计算集合的交集、并集,
保密计算最大值等问题。(2)发明了加密-选择的安全多方
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安全多方计算的加密计算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解决很多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例
如保密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字符串的字典序,向量的点积
,模式匹配等问题。(3)发明了保密替换的方法。这种方法
可以在加密的情况下,把原来的密文替换成需要的明文所对
应的明文,而没有人知道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替换
,这又可以使一部分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获得解决。例如保
密计算最大值、最小值,保密判断一个点在不在一个物理区
域的问题。(4)发现哥德尔编码在密码学中的新用法。哥
德尔编码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编码方法,以前没有见
到这种编码方法在密码学中的应用。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到
解决许多新的问题中,例如同时计算一系列保密数中第I大和
第j小的数,有理数的保密计算等。这在保密招标、拍卖等电
子商务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5)发现巧用单向散列函数
的新方法。在安全多方计算中单向散列函数一般用于比较两
个数字对象是否相同。我们通过一定的变换,巧用单向散列
函数来解决了各种图形、图像的相似性问题。(6)发明了
用几何原理解决代数问题的方法。本研究反其道而用之,发
明了用几何解决代数问题的方法。为安全多方计算提供更多
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又解决了一些难于解决的安全多方计
算问题,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理区间的计算等问题。通过
上述工具的发明和对问题的变换,解决了一系列以前无法解
决的问题,大大拓宽了安全多方计算的解决问题的范围,推动
了安全多方计算理论的发展,为隐私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由于设备中六氟化硫气
体在高压电弧作用下会产生多种分解生成物,而这些生成物
的产生与设备内部的局部放电、设备过热等故障有直接的联
系,通过使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几种主要分解物成份的产
生和增长速度加以监控,从而实现对六氟化硫气体质量较全
面的监控,对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的故障可以提前预警。
专家们认为:该项目有助于对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的现场
监督,尤其对气体绝缘变压器、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提供了
对设备采气的方法和采气后的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进一步完
善了对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的监督内容。
注意捕获是指与任务无关的刺激不自觉的获得注意
优先加工的现象。其中,类别特异的注意捕获是指与目标类
别匹配的分心物获得注意捕获的现象。以往国内外注意捕获
的研究多集中在知觉特征维度,很少对类别注意捕获进行系
统的探讨,且对类别加工的理论争议较大。本项目拟从自下
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作用出发,较为全面的考察类别特异
的注意捕获现象。具体来说,通过控制注意资源投入和注意
时间任务需求来影响注意系统的自下而上加工;通过控制目
标定义的类别层级和类别种类来影响注意系统的自上而下加
工。4个研究均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因素,深入探讨两
者对类别特异的注意捕获的交互作用。此外,本项目还记录
注意搜索任务时诱发的EEG信号,通过考察N2pc等成分对类别
特异的注意捕获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探讨。因此,本项目不
仅能够系统的考察类别信息加工的理论争议,还能够为注意
捕获的理论提供更丰富的证据。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基本按照
原计划执行,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主要利用行为学和事件
相关电位(ERP)技术,结合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技
术,对视觉搜索中的自上而下加工(认知负载、目标定义属
性、搜索模式)和自下而上加工(新异水平、注意窗口、阈
下情绪刺激)对类别注意控制定势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研究
内容稍作调整,增加了注意加工在特殊人群(老年人、游戏
玩家)的应用,具体为(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对类别
定义的视觉搜索的影响。(2)自上而下的目标定义属性和
搜索模式对类别与特征控制定势的影响。(3)自下而上的
注意窗口对多个类别控制定势的影响。(4)自下而上的阈
下情绪刺激对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5)类别控制定势在
注意范围外的作用机制。(6)不同搜索情境下老化对自上
而下注意加工的影响。(7)动作电子游戏对视觉和听觉注
意功能的影响。(8)动作电子游戏对注意功能偏侧化的影
响。
随着DNA检验技术日渐普及,犯罪分子反侦察手段也
日益狡猾,明显的生物物证特别是血斑常被有意识地销毁和
破坏,深色载体上的血斑由于肉眼鉴别能力的限制也常常被
忽略。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限制了DNA检验技术在案件中作
用的发挥。而我局DNA实验室每年受理的案件检材将近万份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血斑的DNA检验鉴定。全国公安机
关目前有598个DNA实验室,每年受理的案件检材达数百万份
之多,现场生物物证的发现能力薄弱,使得相当一部分案件因
为缺少相应的证据未能破获或未能顺利移送起诉,而让犯罪
分子逍遥法外。所以,如何从犯罪现场发现和提取有价值的
生物物证,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有价值的侦查线索,或为法庭审
判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成为当前DNA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攻
克的难题之一。目前,市场上所用的发现血的试剂存在以下
缺陷:1、有毒性,且影响后续的DNA检验如联苯胺试剂。2、
虽对后续的DNA检验无影响,但对环境要求较高如蓝星试剂要
求在相对黑暗的环境里才能进行。3、荧光持续时间短影响
拍照和提取如蓝星试剂。4、价钱较高如蓝星试剂一套需10
00元左右。为克服以往的发现血的试剂的缺陷,从提高灵敏
度、降低毒性、不影响后续DNA检验、降低环境要求、延长
血迹显现时间、降低成本等方面着手提高现场血迹的发现率
,2015年,珠海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与广州九贤林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合作,向公安部成功申报了现场高灵敏度血迹发光
试剂的应用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15YYCXGDST024。通
过两年多的研发,在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成功开发
出一套现场高灵敏度血迹发光试剂,包括以荧光材料鲁米诺
为基础合成的一种新的加环发光氨,合成了与鲁米诺环结构
类似的有机化合物发光增强剂FGZQ-1,开发了一种强氧化剂
FGYH-1和一种新的量子点合金纳米发光延长剂FGYC-1。由于
试剂中很多化合物都是自行合成的新化合物,没有相应的体
系参照。故项目组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将各因素的不同水平
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方程对整个体系进行分析
并对实验加以调整,得到现场高灵敏度血迹发光试剂的最终
配方为,A液:发光系统:加环发光氨20mM,发光增强剂FGZQ
-115mM,发光延长剂FGYC-115mM。B液:氧化系统:过氧化氢
脲25mM,发光氧化剂FGYH-150mM。为研究需要,项目组采集了
珠海地区无关个体抗凝血,现场带血的检材,洗涤后的带血衣
裤,运用开发的现场高灵敏度血迹发光试剂对上述现场模拟
血迹的发现,通过后续PCR-STR扩增的程序,验证现场高灵敏
度血迹发光试剂对DNA鉴定无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
快速,对后续DNA鉴定无影响,可以满足实际办案的需要。该
套试剂增强了发光强度,延长了发光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降低了对暗环境的要求,降低了试剂成本,不影响后续DNA检
验,提高了现场血迹的发现率,已用于实际办案中五十多宗,
为有关案件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和侦查线索,应用效果良好
,是公安现场侦查部门急需的产品,不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适合于在全
国公安系统推广使用。
该成果采用固态记录器,可连续记录三通道的24小
时心电信号,采样率250Hz、4MBS-RM存储器,486微机回放
分析,应用优选高压缩比算法,具有心律失常,ST段分析动
能和242小时回顾功能,可对心率变异性进行时域、频域和
非线性分析。固态记录盒中的数据采集管理及数据压缩程序
和主计算机中的心电信号分析软件丰富。经阜外医院、陕西
省人民医院试用,QRS波形与国外先进的Holter对比波形基
本一致,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项目针对四川省特色杂粮-苦荞麦加工技术水平低
下,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副产物
综合开发利用不足等制约苦荞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通过创新产品加工技术和工艺,开发新型苦荞制品,完善产
品品质评价体系,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模式,以促进苦荞产业稳定健康发
展。本成果性能要点主要包括:1.开发了“双蒸浸烘“辅助
去壳技术,显著降低了普通苦荞脱壳制米过程中营养功能成
分的损失,同时也缩短了脱壳制米周期;选育出易脱壳苦荞新
品种“米荞1号”,免去传统苦荞制米浸泡、蒸煮和烘干工艺
,可生脱壳制得“无熟化”苦荞米。2.集成生物酶解、多糖
诱导、超微粉碎和调味增香等技术,创新了苦荞制品加工工
艺,有效提升了苦荞黄酮、D-手性肌醇等功能成分含量,并成
功开发出苦荞茶、苦荞酥、苦荞沙琪玛、苦荞八宝粥、苦荞
酒等20余个苦荞新产品。3.系统结合营养功能成分分析、功
效评价,及指纹图谱技术等方法,建立和完善了苦荞黄酮、酚
酸、D-手性肌醇、γ-氨基丁酸、大黄素和微量元素等功能成
分的检测方法,为苦荞产品的品质控制及标准制定提供了重
要技术支撑。4.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收
录12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制定产品
企业标准5项。该项目与产业结合紧密,创新性突出,实用性
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技术成果在四川
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和四川强
劲奥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实现转化,5年来累计新
增产值8.7亿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00余人,产生了显著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在“863”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所在成功获得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基于间接竞
争ELISA法研制出了微囊藻毒素的ELISA检测试剂盒,产品的
稳定性为CV(coefficientofvariation)6%,对藻毒素的检测
限达0.15μg/L(不经浓缩水样)。试剂盒的规格为96孔,反应
孔可拆卸,可测单份样品,也可测多份样品,每次检测需要
6个标准孔,试剂盒批内变异系数10%,批间变异系数15%。
ELISA试剂盒的应用极为广泛,该项产品解决了微囊藻毒素
快速方法学问题,可广泛用于水质监测、包括饮用水、水源
水以及水产品的微囊藻毒素的检测,该技术还可为我国微囊
藻毒素分析标准、规范样品制备技术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为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等研究提供材料及检测手段
。适用范围:ELISA试剂盒的可用于饮用水、水源水以及水
产品的微囊藻毒素的检测,特别适用于大量样品(水样或藻
样)微囊藻毒素的快速筛查,样品检测限为0.1μg/L,比推
荐的藻毒素安全标准浓度1.0μg/L低一个数量级。典型用户
:该试剂盒已有实验室产品,迄今已提供国内多个单位使用
。太湖等多个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藻毒素的监测均使用了该
试剂盒。
本成果依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抗黄曲霉毒素污
染相关蛋白制品的制备与产业化应用”,针对黄曲霉毒素在
食品和饲料中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本成果通过筛选广东
省不同地方的土壤微生物,获得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防菌
和从中提取抗黄曲霉菌生长或产毒的拮抗蛋白,并克隆蛋白
编码基因,通过生物工程菌的大规模表达制备抗黄曲霉毒素
污染相关的蛋白制品。该成果取得的主要成效:(1)筛选
广东11个市(县)种植花生土壤中黄曲霉拮抗菌,获得一株
能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绿色木霉菌(T-vGZ101)。通过抑菌
实验表明T-vGZ101发酵液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
著抑制作用,且能抑制毒素的产生并降解黄曲霉毒素B1;田间
试验表明,该发酵液能降低花生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降低
率达97%,同时能较大程度地抑制土壤中黄曲霉菌的生长。(
2)对拮抗剂T-vGZ101抑制黄曲霉菌的活性物质经过初步分
析,确定为活性蛋白。活性物质经多步分离纯化,最后通过双
向电泳、质谱检测,发现抗菌活性物质为两个蛋白。(3)基
于抗菌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通过RACE克隆技术得到这两个
抗黄曲霉蛋白,根据同源比对分析表明其中一个蛋白为碱性
蛋白酶基因(TvALP1),另一个蛋白为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
家族13蛋白Ricin蛋白(TvRicin)。其中TvALP1全长1233b
p,编码41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3.85kDa,等电点为9.21。Si
gnalP分析其含有一段长为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TvRi
cin基因ORF全长444bp,编码147个氨基酸,分子量是16310.9
,等电点是8.82。(4)利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分别构建了野
葛葡糖基转移酶基因TvALP1的胞外和胞内表达载体(pPICZ
αΑ-TvALP1和pPICZΑ-TvALP1)。继而以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
主菌GS115,梯度浓度抗生素Zeocin筛选获得了多拷贝重组菌
株,并进行了诱导培养,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TvALP1蛋白已
在宿主菌中实现诱导表达。胞内表达的蛋白浓度高于胞外表
达,但与其他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相比,浓度较低。(5
)分离纯化了重组蛋白TvALP1并进行酶活性检测。体外抑菌
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TvALP1对黄曲霉生长、毒素的产生有较
强抑制作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为7.5μg/well。
(6)根据TvRicin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将目的基因构建
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目标蛋白。分
离纯化目标蛋白TvRicin进行黄曲霉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
证明该蛋白能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该成果发表研究论文6
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本项目主要对第三类压力容器展开对智能超声检测
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B/T473
0-2005第3部份,建立一些典型的焊缝缺陷的波形数据库;建
立了一个有效评价标准,从而为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的取舍
或某一技术的改进提供量化手段;研究设计缺陷特征自动提
取算法;研究缺陷波形自动分类算法,算法在测试集上的正确
率都达到了80%;基于以上研究,开发实现了焊缝缺陷智能诊
断系统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为时间紧迫的工业现场提供及时
的现场分析测试,提高了缺陷检测效率。本项目在建立第三
类压力容器的焊缝缺陷波形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缺陷类型的
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将机器统计学习的方法推广到第三类压
力容器的超声波自动检测领域中,开发出应用于第三类压力
容器的焊缝超声波形自动分类识别系统软件,该软件可实现
80%以上的焊缝缺陷波形识别正确率。本项目取得了预定的
成果,主要有:(1)建立一些典型的焊缝缺陷的波形数据库
;(2)建立了一个有效评价标准,从而为不同的特征提取方
法的取舍或某一技术的改进提供量化手段;(3)研究设计了
缺陷特征的提取算法和分类识别算法,并据此开发形成了针
对第三类压力容器的“焊缝超声信号自动分类软件”;(4)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对厦门意佳盛实业有限公司的
两个卧式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定期检验,验证了软件切实可
行,可大力推广使用。
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呈递增趋势,耕地黑
土层变薄,地力明显减退,黑土地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黑土
区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
环境问题之一。本项目旨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研发国产化
产品,提高科研项目的监测手段和水平,为黑土区保护及生态
省建设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项目引进风水复合侵蚀监测
系统1套,包括降雨模拟器、水蚀测量系统、激光雨滴谱仪、
激光地貌仪。全面剖析引进设备结构、组成、功能等,经充
分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蚀自
动监测装置和降雨模拟装置。水蚀自动监测装置实现水土流
失径流过程和输沙过程自动监测,最小径流测量0.1~10kg,
测量误差小于1%;泥沙含量测量范围0~100kg/m3,误差小于
5%,数据采集分为实时采集和远程无线采集两种,设备已安装
在新建径流试验场。降雨模拟器可用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
有效降雨面积为10m2,降雨均匀度达80%以上。研发了移动升
降式降雨模拟器,其门型支架高度为5.0m,宽度6.0m,降雨模
拟器可以上下移动来调节降雨垂直高度,调节范围为2.8~5
.0m。安装了变坡遮风板,操作简便,一机多用,大大提高了使
用效率和功能,为试验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成功申请了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新建径流试验场1处,设有1.5°、3.0&
#176;5.0°、7.0°、9.0°、11.0°、1
3.0°、15.0°8个坡度。通过对多坡度径流小区、
水蚀自动监测装置、移动升降式降雨模拟器的集成,建立了
农田下垫面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实验研究平台。研发的水蚀测
量系统在黑龙江省海伦县进行了示范应用,获得大量的水土
流失监测数据,达到了预期效果,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科学研究
和动态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经计算,同规格单台套国
产化水蚀自动监测装置和降雨模拟装置的造价均较引进仪器
降低80%以上;研发出不同规格的水蚀自动监测装置在黑龙江
省水利科技试验研究中心进行了示范应用。该成果与国外同
类产品相比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在农业水资源管理研究中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成果属于人工智能。近10年来,被称为计算机诺
贝尔奖的“图灵奖”3次颁给了研究机器学习的科学家,表明
机器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可解释性问题
”、“不确定性问题”、“泛化性问题”是机器学习领域长
期悬而未决的核心科学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学理
论体系是机器学习领域长期追求的目标。项目团队近30年来
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开创了“李群机器学习
(Liegroupmachinelearning)”、“动态模糊逻辑(Dyna
micfuzzylogic)”及“动态模糊机器学习(Dynamicfuzzy
machinelearning)”新方向,取得了一批解决这些问题的原
创成果:1、首次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方法学(代表论著【
1】【5】)。根据“可解释性问题”、“泛化性问题”,发
现了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定性和定量的表示”、“单参数和
多参数的扩展性分析”等。针对这些特征,采取“李群理论
+机器学习”模式进行创新探索,首次提出了李群机器学习知
识体系,为解决“可解释性问题”、“泛化性问题”提供了
李群机器学习方法学。该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如
2020年以法国FrédéricBarbaresco科学家为代表
的一批科学家在国际期刊“Entropy”上组织了一个Specia
lIssue-“LieGroupMachineLearningandLieGroupStructur
ePreservingIntegrators”,2019年为了纪念PierrdeFERMA
T和BlaisePASCAL等伟大的科学家召开的第四届GSI国际大会
征文中将“Liegroupmachinelearning”作为主要征文主题
。2、首次提出了动态模糊逻辑方法学(代表论著【3】【4
】)。根据“不确定性问题”和“可解释性问题”,发现了
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模糊推理”、“动态模糊度量”等
。针对这些特征,将模糊数学、模糊逻辑从“静态模糊表示
”推广到了“动态模糊表示”,首次提出了动态模糊逻辑知
识体系,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和“可解释性问题”提供
了动态模糊逻辑方法学。项目团队1994年提出动态模糊逻辑
之后,2000年JoséLuisPérez-Silva教授、2004年
O.V.R.Murthy教授等领导的团队也相继开展了“DynamicFu
zzyLogic”的研究。该成果也得到了模糊数学创始人、美国
工程科学院院士Zadeh教授的高度认可。3、首次提出了动态
模糊机器学习方法学(代表论著【2】【4】)。根据“不确
定性问题”及“泛化性问题”,发现了问题的基本特征是“
动态模糊数据”等。针对这些特征,利用“动态模糊逻辑理
论+机器学习”模式进行创新探索,首次提出了动态模糊机器
学习知识体系,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及“泛化性问题”
提供了动态模糊机器学习方法学。该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
泛影响,如2020年IEEE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Society
在IEEETransactionsonFuzzySystems期刊上由加拿大布兰登
大学的GautamSrivastava科学家、塞尔维亚国防大学的Dra
ganPamucar科学家等组织一个国际会议,将dynamicfuzzyma
chinelearning(includingfuzzydeeplearning)usedonbi
gdata作为主要征文主题。研究成果已出版学术专著9部(其
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高质量期刊、会议论文270篇,其中S
CIE收录133篇,EI检索270篇,他引总次数达1564次,授权发明
专利20项。“李群机器学习”、“动态模糊逻辑”、“动态
模糊机器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新方向
,并形成了研究生的3门独立新课程,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
响。由于这些成果的原创性,第一完成人领导的“软件工程
”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估结果为A-。
当前中国电信正在全面加速构建“百兆进户、千兆
进楼、T级出口”的光纤网络能力,江苏电信与南京政府共同
推动城市光网“智慧南京”,全面推动光进铜退,大力提速宽
带网络,提升信息通信服务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信
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目前江苏电信城市光网已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性
能最稳定、可持续运营最好的城市光网,出口带宽增加至29
00G,光网容量超过1600万户,实际放装约450万户,全网包括
约700台BRAS,3400台汇聚交换机,7533台OLT,160万台ONU。
如此大规模的网络和迅速增加的用户量,为我们的运营提出
了挑战。从2009年开始,江苏电信组织人员针对光网城市建
设的运营支撑开展研究工作,从用户端设备、接入网、骨干
网、光网应用、支撑系统等各个业务运营环节进行全面分析
,确定了异厂家光网设备统一管理、光网资源自动发现、现
场放装支撑体系、智能管道动态协同策略等四个方面的关键
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取得了光网络统一网管模型、光网
络自动发现引擎、自动化智能化装维支撑体系、智能管道应
用、iTV业务端到端质量监测等多项研究成果。经过近1年的
努力,江苏城市光网装、移、修量增加30﹪,工作量增加40﹪以
上,装维人员只增加了20﹪,投诉却下降了50﹪,全面支撑了光
网络运营和光网应用蓬勃发展。通过此次创新,探索出了光
网城市运营支撑的关键技术,摸索出了一种成熟的光网城市
运营支撑体系,相关的关键技术已经开始在全集团全网迅速
部署推广应用,为兄弟省份进行光网城市运营给予了理论和
实际经验的有力支撑,对于电信集团乃至全行业均具有较强
的借鉴意义。
本项目是一种油茶籽毛油脱蜡加工工艺,涉及农副
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领域中的油脂精炼技术,其工艺过程包括
:(一)低温长混酸化;(二)低温长混碱炼;(三)脱皂与
脱蜡;(四)高温水洗;(五)脱水。具有能提高精炼得率、
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耐寒性、提高产品质量等特点,既
可用于油茶籽毛油进行脱蜡加工,也可用于其它植物油的脱
蜡加工。主要科技创新(1)由于油茶籽油的特殊性,传统的
冬化过滤脱蜡所生产的油茶籽油生产成本偏高,得率偏低,产
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本发明可有效脱除油茶籽毛油中
的胶质和蜡质等杂质;(2)本发明创新性的采用先低温长混
碱炼、后脱皂及脱蜡的工艺,既达到了脱胶、脱酸、脱蜡的
共同目的,又免除了后序工序中的冬化脱蜡工序,减少了加工
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3)本发明能连续生产操作,生产时
间短,减少了油品在脱蜡时的损耗,且最大限度降低油品中蜡
的含量,增强了油品的耐寒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精炼得率
。
本项目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新技术新
方法”重大专项的部分研究内容和长庆油田长北天然气开发
项目经理部科研项目“长北钻具失效分析及机理研究”的主
要研究内容。水平井钻井技术以其单井产量高的优势在我国
获得广泛应用,特殊的钻井工艺和井眼轨迹使得钻柱的服役
工况条件异常苛刻复杂,加之地质工况的复杂性,钻柱失效事
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钻井进度与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开展水平井钻柱失效控制及服役寿命预测技术研究,揭
示钻柱失效机理,提出失效控制措施,建立钻柱服役寿命的科
学评估方法对于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本
项目对国内外水平井钻柱失效控制及服役寿命预测技术相关
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文献资料及现场调研分析,对我国水
平井钻井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钻柱失效案例进行了系统研究,
揭示了钻柱失效原因,形成了钻柱失效控制措施,建立了钻柱
服役寿命科学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在我国重点油气田获得了
成功应用,推动了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的进步,取得了显著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创新成果如下:(1)揭示了钻杆接
头粘结失效机理,建立了钻杆接头抗粘结性能的科学评估方
法,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接头粘结失效的有效措施。(2)揭示
了钻杆接头“T”形开裂失效机理,优化了钻杆接头结构设计
,提出了材料性能控制指标,并优选了钻具螺纹脂,有效控制
钻杆接头“T”形开裂失效事故的发生。(3)揭示了钻杆的
腐蚀失效机理,优化了钻井液组分,采取了有效的控氧措施,
有效减轻了钻柱构件的腐蚀速度。(4)试验研究获得S135
钻杆材料在拉压、扭转及拉扭等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疲劳寿命
曲线,对钻杆材料疲劳寿命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
对数疲劳寿命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分别获得了不同存活率条
件下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5)系统开展了钻杆全尺寸旋
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形成了钻杆疲劳寿命科学评估方法。
(6)申报专利16项,制定标准7项,发表论文18篇。本项研究
成果在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等国内重点油气
田的水平井开发过程中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陕西低压低渗油气资源的低
成本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HFY─906型电话机分析仪是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的多
功能电话机分析仪。它可以测试脉冲式电话机的拨号、振铃
、发送、接收、通话及线路连接。从专业用途来讲,它可以
测试拨号号码(10位数、拨号速率)3位数)、占空比(3位
数),并能自动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拨号速率与占空比
的质量控制范围及振铃频率都可以由电话机拨号数码来进行
预置选择。该分析仪的精度和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外
同类仪器的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国产化率达到9
5%以上,而售价仅为进口仪器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替代
进口产品。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2005年,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周边
各县灌木林突发明亮长脚金龟子虫灾,林木被害株率达90﹪以
上,最大虫口密度达312头/株,虫害成灾面积25万亩。为了尽
快控制灾害发生,保护好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2007年3月,省
科技厅批准由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承担“布哈河
流域明亮长脚金龟子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究课
题(2007-N-119)。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在充分掌握害
虫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上,寻找害虫薄弱环节,探索研究害
虫的监测预报技术以及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
施。主要经济指标为掌握明亮长脚金龟子危害现状及生物学
特性和发生规律;筛选出2种无公害防治技术并提出综合防治
方案;建立2000亩防治示范区,虫口密度控制在10头/株以下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对明亮长
脚金龟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嗅觉生态学、视觉
生态学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采用阻隔式颜色诱捕器对害
虫的大面积成功大量诱杀,在国际上均属首次,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采用阻隔式颜
色诱捕技术,在害虫监测预报上,具有准确性强,灵敏度高,覆
盖面广的特点;在害虫防治上,具有无污染、成本低、操作简
单、效果好的优点,可以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杀伤天敌、污
染环境等诸多弊病,生态、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此项技术,对
于其它金龟子害虫的监测防治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可应用
于农、林、牧同类害虫的防治中。此项技术的研究,为我省
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两年的
大面积推广应用,成果已处于成熟应用阶段,应用前景广阔。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009年,课题组在天峻县新源镇,
共和县石乃亥乡,刚察县吉尔孟乡和海晏县苗圃进行了推广
应用,共部署6000套黄色诱捕器,诱捕器控制面积12.7万亩,
共诱捕金龟子成虫320万头,有效降低了害虫虫口密度,取得
了显著成效。推广应用中存在问题主要是诱捕器在荒漠灌木
林中容易遭受人畜破坏。⑥发表论文情况:本课题已发表CS
CD源期刊论文2篇,SCI源期刊论文1篇。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1项。⑧制定了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1.1课题来源:企业自立1.2技术
背景:酱是以豆类、小麦粉、水果、肉类或鱼虾等物为主要
原料,加工而成的糊状调味品,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现在,中国人常见的调味酱分为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
甜面酱,和以豆类为主要原料的豆瓣酱两大类;肉酱、鱼酱和
果酱作为调味酱已经不常见。这种地位在现代中国人的调味
品里面也已然不存在了。随着酱制作工艺的进步,后来制酱
之法也用于烹制其他非佐料菜肴,逐渐发展出一种烹调菜肴
的方法,即酱法。酱的成分可概括如次:含氮物质有蛋白质
、多肽、肽。氨基酸有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亮氨酸、
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等;此
外,尚有腐胺、尸胺、腺嘌呤、胆碱、甜菜碱、酪醇、酪胺
和氨。糖类以糊精、葡萄糖为主,也含少量戊糖、戊聚糖。
大豆约含18%脂肪,在制酱过程中,基本上无变化,故酱中所含
脂肪,基本上都存于豆瓣中。酱中所含酸类,其挥发者有甲酸
、乙酸、丙酸等;不挥发者有乳酸、琥珀酸、曲酸等。其他
有机物有乙醇、甘油、维生素、有机色素等;无机物除多量
的水、食盐外,尚有随原料带入的硫酸盐、磷酸盐、钙、镁
、钾、铁等。酱刚开始并非作为调料,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
食品而诞生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食物的日益丰
富,酱的作用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主要的配食品变成了很具
体的调味品。早时酱除有调味功能,还有除毒功能。到了明
朝,豆酱的生产更为发展,而鱼、肉制则日渐被淘汰。制酱的
技术亦普遍流传于城乡劳动人民之间。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
标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补肝肾,益
精血,润肠燥,以降血糖的芝麻酱。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芝麻酱,由以下份数比的
组分组成,黄豆50-60份面粉30-40份芝麻10-20份食盐5-8份
食用油1-2份生姜1-1.5份辣椒2-4份小茴香0.1-0.5份桔皮0
.1-0.5份蔗糖1-2份。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芝麻酱
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将黄豆清除杂质后,用
清水浸泡至完全发胀,持续22-26小时,洗净蒸熟。(2)将豆
料倒在凉席上,与面粉相混拌匀,铺成3-5厘米左右厚度,覆盖
上野地里的一种蒿菜或干净纱布。在室温25~30℃的条件下
,任其发酵,约三五天即可长出深黄色的菌,放到室外晒干即
为酱瑛。(3)将芝麻炒熟磨成粉。(4)将辣椒、生姜切碎
,小茴香、桔皮磨碎备用。(5)酱瑛放入干净的缸内,加食
盐、枸杞、食用油、生姜、辣椒、小茴香、八角粉、蔗糖等
与适量的凉开水搅拌均匀,但注意不要满缸,缸口要留有一定
的空间(约离缸口15厘米左右),盖上盖,用石灰泥或黄泥浆
封住缸口,不使透气,防止细菌侵入。(6)待食盐完全化开
(大概7-10天),将缸装的豆瓣酱放在烈日下爆晒,上面用纱
布盖一下防虫就可以,不要密封。每天乘酱凉的时候用干净
竹棍搅动一次,使酱晒的更加彻底,晒越透越好。③技术的创
造性与先进性主要成分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可以降血糖、、增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及胆固醇含量、抗炎
、防治冠状动脉硬化的等作用。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和安全性技术成熟,适用茶叶加工企业批量生产,具有安全性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已转化应用,无存在问题。
该研究项目属于电力电能计量领域的关于500kVH-
GIS站中电流互感器现场测试方法的研究。2005年9~11月,
该项目对山东省两个500kVH-GIS站中的电流互感器进行了误
差试验。500kVH-GIS中电流互感器的误差试验在国内属于难
度较大的项目,其原因是:1.目前国内尚没有适用于现场的
大容量升流设备,由于现场一次回路的面积大,一次电流大
,就现有的试验设备,无法在现场将一次电流升到额定值。
而依据JJG313《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如果获取不
到额定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则很难判定互感器的误差状况;
2.国内目前较多采用“推算法”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
就是采用在小电流的情况下测量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及其相应
的性能参数,从而推算出该电流互感器在大电流情况下的误
差,但该方法能否适用H-GIS中大电流互感器,国内没有人
进行相关的试验验证。该项目通过对这两个500kVH-GIS站5
00kV电能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现场试验、分析和研究,以及
和国外厂家进行的历时两个月的分析、辩论和验证试验,不
仅发现了这两个站全部36只电能计量用电流互感器超差这一
严重事件,同时还发现JJG313《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
程中某些条款的不严谨以及用“推算法”对500kVH-GIS站中
电流互感器的进行现场误差试验的局限性。该项成果获山东
电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于2003年11月获得广东省科技厅立项,项目
编号为2003C101016,直接获得经费资助共计20万元,其中
省财政厅资助10万元,市财政局配套10万元。该项目的前身
是单机版多媒体控制器。单机版多媒体控制器分为模拟型和
数字型两大类,其中模拟型多媒体控制器于2000年获得学校
科研立项,2001年8月获得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2年开始研发第二代也就是数字型控制器,2003年6月通
过深圳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2005年1月获得实用新型专
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4-2-0015076.3,同时发表论文3篇
。项目主要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1)自主成功实施uCLi
nux的裁剪、移植,实现嵌入式TCP/IP协议栈和严格实时功
能扩展。(2)采用专用控件封装技术,实现了网络全数字
嵌入式视频的跨平台无缝集成。(3)运用遥控码批量软处
理技术,省去人工反复学习的繁琐和误操作,大大提高设备
编码配置效率。(4)独具特色的远程呼叫、面板便携接口
等设计,使用极为方便。本系统的TCP/IP网络功能的实现首
先采用嵌入式软件替代以往中控系统的纯硬件解决方案,大
大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系统适应性和灵活性;采用专用控件
技术,实现了网络全数字嵌入式图像的跨平台无缝集成。现
已成功转化为产品,首批试生产100套,其中80余套在深圳
职业技术学院投入使用一年多,反映良好。在中山大学、深
圳大学等多所院校经过试用,获得高度评价。
系统具有智能开票、模拟操作开票、典型票、历史
票等开票功能。内置防误功能,能减轻电力系统运行人员日
常工作的强度和压力;对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系统以辅助操作人员开票、减轻调度人员的工
作量以及培训调度人员为目的进行设计。通过对电网结构、
接线型式、设备类型等的分析,按照电力系统运行规程及倒
闸操作的“五防”要求及危险点分析,依据专家系统理论建
立知识库;运用图形建模工具对各种电气设备、拓扑关系、
设备状态等进行分层和单元化处理;调用规范的操作术语,
生成操作票。技术特征:1、系统配置管理系统配置管理主
要完成系统构建功能,包括权限管理、规则(知识)库、术
语库管理和图形建模管理。2、拟票专家系统拟票专家系统
主要完成系统开票功能,按照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开票方式
分为手工开票和智能开票。3、操作票管理系统利用本系统
,可以通过网络调阅、审核各供电所,变电所及线路的操作
票、工作票;对操作票的编号进行管理;对所有已归档或已
作废的操作票,根据不同条件组合进行查询;对操作票目、
操作项数、操作票合格率和千次操作无差错次数进行统计考
核。效益分析:按照目前市场应用前景,年销售量可达200
套。按每套售价2000元,利润1000元计,则年产值40万元,
可获利润20万元。成果应用:适用于发、供电企业生产管理
,对变电站、检修班等生产施工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1、任务来源:桂林地方特色蔬菜柳叶菜花的提纯
与复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1616﹞是广西区农业厅2
016年下达的广西农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由广西特色作物研
究院承担。项目实施起止年限为2016年8月到2018年12月。
2、技术原理和性能指标技术原理:本项目利用常规育种手
段,通过田间单株筛选,连续6代定向自交,并结合防虫网与硫
酸纸袋套袋进行蕾期授粉,获得田间表现稳定整齐的自交系
。柳叶菜花的花期可从10月持续到翌年4月,甚至更长,利用
这个特性,项目组将柳叶菜花的制种期从以往的春季十字花
科盛花期调节至秋冬季节,与其它十字花科的花期错开,再结
合防虫网隔离,可保持提纯后柳叶菜花种子的纯度,即柳叶菜
花的错峰繁种技术。“柳叶菜花错峰繁种的方法”还获得了
国家发明专利。性能指标:单株产薹总量可达约20-25根,约
500克。植株叶片幼苗时期呈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绿色微淡,
翼叶至叶柄三分之一处或更长。随着植株长大,新生叶片微
皱起或形成向上突出的圆形叶泡并逐渐变窄成纺锤形。叶翼
延长。当叶片长至12-14片基叶时,菜薹开始形成,随之植株
叶片背面开始上粉变成灰白色,并以叶片主脉为轴开始从叶
片两边向内卷曲,随着气温的逐步降低,叶片的卷曲程度也加
深,最终卷曲并微扭转成细条状,形似猪大肠,此时苔叶叶翼
延长至叶柄基部,变成柳叶状细而长,卷曲得更加细小,全田
植株呈灰白色。主菜薹长至齐口处,开黄花几许,便可采摘了
,每苔约7-8张叶。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⑴《柳叶菜花错
峰繁种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126
934.9)。⑵项目实施期间,提纯、复壮了桂林地方特色蔬菜
柳叶菜花,建立桂林柳叶菜花错峰繁种体系,使种子纯度从8
0.02%提高到99.20%,田间植株整齐度从67.55%提高到99.20
%。⑶建立了柳叶菜花繁种体系,并总结了柳叶菜花秋冬季错
峰繁种技术。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柳叶菜
花本是桂林地方特色蔬菜,历史悠久,经本项目提纯后的柳叶
菜花种子还原了品种原有的特征特性,可适用于桂林地区。
5、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由于柳叶菜花长期以来都是农户自
然留种,没有购买种子处植的习惯,因此要将提纯的柳叶菜花
应用于生产中需要加大示范与推广力度。历年获奖情况本项
目为首次报奖。
乳化生产线远程自动监控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结构
,下位机采用日本三菱PLC及智能PID,控制性能稳定,系统
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共晶合成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德国西门
子S7系列PLC为控制核心,控制软磁材料合成过程。流量远
程监测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成本低。油水
相流量控制,温度、压力等控制、保护,提高生产效率、生
产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性能。上述系统已在国内多家工厂
应用。
1.项目主要内容掌上电脑型数据采集器是依托我司
多年移动抄表器设计经验、结合最新的数据采集技术和RFI
D技术而研发的一款多功能、高防护等级移动终端。该产品
具有以下独特的技术特点:专门针对手持应用设计,结合公
司超低功耗平台的设计经验,保证在电池供电状态下连续工
作。面向高端应用场合,使用通用的WindowsCE操作系统,使
得产品具备和国外先进产品同级的竞争力。同时降低客户应
用程序移植的难度。功能齐全,产品同时支持UHFRFID、条码
、WIFI、Bluetooth、GPRS、GPS等技术,相关技术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IP65高等级三防设计,能适应苛刻的工作环境。
可扩展结构设计,针对不用的应用采用不同的结构扩展件实
现,保护用户投资。目前研发已经完成了平台搭建,实现了W
IFI、Bluetooth、UHFRFID等功能,结构具备可扩展性及IP6
5防护等级。目前已实现产品的批量试产。本项目产品载止
到2010年已实现成果产品产业化,截止2010年共计实现销售
收入2069万。上缴税收398万。2.社会经济意义A.项目产品
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工具,能极大程度地改善
企业的采购、生产、储存、销售等商品流通事务的管理,可
以降低相关数据的失误,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是实
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B.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是国外
高端产品与国内低端产品中间的重要衔接点,在性能技术上
能抛离众多国产厂商,在销售定价上能和国外产品保持相当
的竞争力。市场上同类型的国外及台湾产品,其销售价格一
般均在5000元以上,通过调查发现,售价过高正是导致市场应
用无法大规模发展的原因,而国内目前众多的低端产品,虽然
售价上低于3000元,但产品功能上又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
项目产品从技术和售价上弥补这一市场的空间,成为一款极
具性价比的产品。
本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
项目的研究历经近10年,得到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
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主
要研究序列图像中目标跟踪和检测的理论、模型及算法,其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非线性非高斯最优滤波器进行目
标跟踪的理论;研究非参量密度颜色模型和相似性度量;研
究了多种有效的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了多种新颖的主动轮廓
线模型及跟踪算法。本项目了融合信号处理、概率和统计、
机器学习、物理学、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知识,提
出了多个科学问题来研究和探索序列图像中目标跟踪和检测
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大大拓宽了图像处理的研究体系。所
提出的跟踪及检测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实时性,在视频
监控、视频编码、机器人导航、人机交互、医学图像分析以
及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合课题研究共发表相
关学术论文119篇,这些论文被SCI收录17篇、EI收录98篇、
ISTP收录24篇,总共收录139篇。在IEEE会刊、PatternRec
ognition、ImageandVisionComputing等知名国际期刊上共
发表相关论文15篇,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自动化学报
、电子学报等国内一级学报共发表相关论文32篇,在知名国
际会议和国内其他核心刊物共发表论文72篇。结合该课题所
发表的学术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716次,其中在中国引文数
据库中他引618次、SCI他引98次。
1、课题来源与背景:省科技研究发展(攻关)计
划。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热氧
化、热聚合、水解等反应形成醛、酮、酸、聚合物等各种降
解产物,产生一些不良的气味和颜色。这些产物中的一些物
质被认为危害人体健康,有些已被证实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近年来,还有不法分子将餐饮业废油脂经简单炼制,生成所谓
的“地沟油”或“潲水油”再以极低价格卖给饮食店、油脂
作坊,单用或掺入食用油中使用,谋取暴利。这种油脂由于经
过餐饮业加工,不可避免具有煎炸油的特征,但不少炼制后的
废油脂在外观上和食用油很相似,很难通过人的视觉和嗅觉
分辨,因而深入研究油脂在煎炸过程中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
义。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筛查筛选食用油煎炸过程中
的特异性标志物及其变化趋势,对极性组分进行含量变化研
究,可靠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能够定性分析食用油在煎炸过程
中理化指标的量值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快速定性检测及相
关的质量安全性评价。研究劣质油检测仪评价技术方案。①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分别是影响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的
研究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②申请
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实验室特殊玻璃器皿晾瓶架③组织产
品验证评价1次:食用油品质检测仪极性组分结果测评④撰写
产品研究检测报告1篇:⑤与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签署技术转化协议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国内外目前
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检测指标的筛选,主要有感官评价、化
学指标评价、物理指标评价。截至目前,依然缺少可靠的检
测指标及方法能够完全定性分析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理化指
标的量值变化趋势,并对其快速定性检测及作出相关的质量
安全性评价。食用油卫生标准中的卫生学指标反映的是食用
成品油的基本特性,只能判断油脂煎炸前质量的优劣;对煎炸
油的品质评价极性组分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极性组分是
一个比酸价和羰基价范围更广的综合性卫生质量指标,几乎
包括了食用油在煎炸食品时产生的所有氧化产物、裂解产物
和水解产物-酸、醇、醛、醚、酯等具有极性的化合物,可作
为油脂品质评价的一个指标,但专属性不强。以上指标作为
测定加工中的食用油具有较大片面性,不利于依法实施食品
安全监管。同时,食用油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在实际工作中
不可能在区分其来源后再对样品进行检验。本项目采用食用
油品质检测仪对这些常用植物油中的总极性组分含量进行测
定,分析不同煎炸时间、煎炸油品种、煎炸食品品种等对油
品极性组分的影响。这对实际操作具有参考价值,可根据不
同的煎炸时间选择合适的煎炸油,根据煎炸食材的不同选择
不同的煎炸油更换频率,以最大程度降低煎炸油的劣化程度
,保持煎炸油的良好卫生质量,保护身体健康。4、技术的成
熟程度,适用范围与安全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的研制成功
,首先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执法部门推广,如卫生部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工商局等各个相
关部门;其次,展开在各餐饮服务行业、油脂经营加工领域的
推广应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建立成功后,配备了所需仪器的
检测单位,即可迅速利用本系统开展筛查检测。此快速检测
系统操作简便,具有满足监管需求、灵敏专属、定性筛查、
简便快捷、环保安全、经济实用、广泛覆盖等特点,具有良
好的市场应用前景。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目前煎炸老
油和回收油脂检测指标尚缺乏百分之百的针对性,检验方法
的特异性还有待加强,希望继续探索适宜的检测方法,同时希
望省内有条件的科研单位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争取尽快有更
大突破。劣质油检测仪的使用过程要充分注意进行质量控制
,开展购买前和使用中的评价验证工作,保证仪器测定结果的
准确性。以此类推,在所有快检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都应注意
对检测过程开展质量控制。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中运梁车智能控制运输技术领
域,包括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对下位机、上位机、人机交互单
元和第一报警器,主要是解决运梁车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
偏移现象,运梁车纠偏监控系统会给出报警提示、减速慢行
及自动驻车三种控制;并且可以通过算法智能识别,有目的地
排除连续长度在0-8m范围内的个别物体的警报,使运梁车纠
偏监控系统在复杂的现场作业环境中更具创造性。
“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系统研究”将计算机网
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的经营管理理念集于
一体,通过数据联系将各个管理子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流、
信息流,利用一定的组织方法连接成一个有反馈信息的网络
,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同时,使企业领导层能达到全面控
制的目的,有力地协调该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也让领导
层有了更方便的决策参考工具,并把企业的管理范围从企业
内部扩展到了企业外部,摆脱了原先简单的决策观念(直观
的、经验的、线性思维的决策),实现了多维管理方式(强
调了层次、环节、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使
得管理问题的揭示、分析更加明显容易,更方便的实现了对
整个企业的混凝土生产控制和公司运营的盈亏预测,保证了
生产与销售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商品混凝土企业、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质量监管部门和原料供应商等相
关部门,以达到管理、监测、评估的目的。
PCS-996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是根据当前广域量测系
统(WAMS)的实际运行需求,按照相关最新标准研制的新型
PMU装置,硬件采用先进的、统一的UAPC硬件平台,软件上采
用了多项独特的同步相量计算方法,已应用于100多个220kV
~500kV变电站和单机容量600MW的发电厂,创造产值超过30
00万元。经两年多的试运行,工作稳定可靠,性能指标符合相
关标准。随着广域量测系统(WAMS)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
加强,WAMS系统已逐渐覆盖所有500kV变电站和220kV变电站
,以及一些重要的发电厂,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也为
同步相量测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目前,智能
电网建设的开展和常规变电站的升级改造、PCS-996同步相
量测量装置将面临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该装置将应用到全
国各大区电网的主要变电站中,为全国电网的动态安全检测
、分析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展望PCS-996同步相量测量装
置的应用发展,预计每年创造的产值将超过1500万元,同时也
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高可靠行业FCS双冗余现场总线设计:CANWeb亮点
及市场:
非冗余的现场总线一般只
能用于非重要的现场信号的采集,在有控制输出(DO/AO)或
有重要的信号测点需采集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国家标准
都有严格的冗余配置现场总线及供电的设计要求及对应的严
格测试验收规定;
与常规DCS(PLC)比较,
控制系统使用冗余CANWeb现场总线可使工程费用减少60%,
工程工作量减少80%,并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CANWeb现场总线自2015年推出以
来,作为用户控制器的远程现场总线IO模块,大概已有近2
500个节点的使用案例,销售发票可证明,用户有:
谏壁电厂、南宁电厂、方家庄电
厂等的远程温度数据采集系统(DAS)应用;
南京科远驱动技术有限公司也在
大量采购8DI8DO模块;
在新疆、内蒙古煤化工行业也大
量使用;
可在设备分散、有高可靠通信要
求的控制系统项目中推广,如:电力,电网,新能源(太阳
能、风电、储能)、矿业、设施农业、环保、楼宇控制、交
通、水处理、轨道、大型船舶等行业,推广冗余现场总线系
统;
发电行业推广,尽管CANWeb现场
总线比ProfibusDP总线优点多多,估计在火电厂主机推广比
较难,可先在电厂温度采集、除尘、输煤等辅机中推广;
在已有RS485通信的应用行业推
广,价格类似,性能提高;
在已有的ProfibusDP通信的应用
行业推广,价格大幅降低,性能提高;
冗余CANWeb现场总线网络
拓扑结构简单,设备也仅有网关、光纤中继及纯电中继3种
模块,与常规DCS比较,使用CANWeb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的控制室电子间会增加一个集中光纤配线柜,其他控
制柜数量可减少2/3,IO卡件至少减少90%。
电缆电缆桥架减少90%以
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光纤及少量屏蔽双绞线做为
通信线,可以较大程度上节约电缆、电缆桥架等安装材料,
相应减少了90%以上施工工程量。
与ProfibusDP比较,CANWeb网络
拓扑结构简单,布线施工方便,CANWeb总线网络设备的价格
为Profibus_DP总线网络设备价格的10~20%;CANWeb节点设
备(仪表)价格一般为DP从站设备价格的50%~75%;DP(PA
)总线系统不是完全冗余的现场总线,CANWeb是全面支持冗
余通信的现场总线,接线配线更简单;不同于DP大包轮询问
答通信,CANWeb是触发小包通信,检测到节点信号变化满足
发送条件即发送,实时性更好,通信负载小,通信失败率低
;另外CANWeb节点设备的调试及参数配置通过笔记本电脑的
Web浏览器就可以完成,不需要软件及昂贵的调试设备。
项目“杏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来
源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进行研究的自治区科技支疆项
目(200891105)“杏仁油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功能性油脂制
备与示范”。本项目以甜杏仁为主要原料,围绕新疆主要特
色产品之一-杏,在产后加工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针对新疆
杏仁深加工水平低、产品品种少、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重点
研究了酶解提油、超临界CO2纯化、乙酯化、微胶囊化、蛋
白提取、酶解制肽等杏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出杏仁功
能性油脂、杏仁蛋白系列产品。本项目的具体内容为:(1
)以新疆杏仁为原料,对酶解冷榨法结合超临界CO2精炼制备
甜杏仁油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生产工艺,建立了酶解冷
榨法提油工艺过程的数学模型,研发精制杏仁油产品;(2)
对分子蒸馏法分离纯化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工艺技术进行了
研究,确定了杏仁油乙酯化及分子蒸馏纯化杏仁油不饱和脂
肪酸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建立了杏仁
油酯交换数学模型及分子蒸馏杏仁油脂肪酸乙酯数学模型,
研发甜杏仁油乙酯软胶囊产品;(3)研究了杏仁油微胶囊化
技术,确定了杏仁油微胶囊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建立了数学
模型,并对杏仁油微胶囊的贮藏性能、杏仁油微胶囊复原乳
状液耐酸、耐有益金属离子性能进行了研究,研发杏仁油微
胶囊产品;(4)对杏仁粕中杏仁蛋白提取及蛋白酶解制备杏
仁肽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杏仁蛋白
酶解过程的数学模型,研发杏仁多肽产品。项目针对杏仁精
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杏仁油的酶解、冷榨及
超临界CO2精炼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同时对杏仁油乙
酯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纯化杏仁油不饱
和脂肪酸并对杏仁油进行微胶囊化,对杏仁粕中蛋白质提取
及其酶解制肽工艺进行研究,研制精制杏仁油、甜杏仁油乙
酯软胶囊、杏仁油微胶囊、杏仁多肽等产品4个,制定生产技
术规范和产品标准4项(已备案1项),申报发明专利3项(2
项已授权),发表文章7篇,培养博士1名,研究生7名。
1.课题来源与背景: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
和有源中继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具有很强的抗毁能力和自
主通信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短波通信新
技术、新业务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全球短波无线电干扰
日渐增多,电磁环境更为复杂,短波频谱资源相对短缺。如何
充分利用和保护无线电频谱资源,保护电磁环境,维护空中电
波秩序、查处违章、违法短波设台现象,合理配置和组网监
测设备,从而保证国家安全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已成为
我国短波监测面临的主要课题。2.研究目的与意义:目前我
国短波监测工作中,短波信号的定位技术主要以国家级短波
监测网为基础,依靠相关干涉仪技术或者空间谱测向定位技
术得以实现。但是这种监测体制面临着项目选址困难、建设
工程量大、设备成本维护费用高等实际问题。为解决上述问
题,满足现代短波监测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本项目拟创新性
的采用时差定位技术,对远距离短波信源进行精确定位,提出
新型短波定位技术理论和方法。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填补
我国在短波TDOA定位系统理论和方法上的空白,极大地丰富
了实现短波信号定位的技术手段,提升定位系统性能,节约装
备投资的成本,将会推动我国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对短波定位
手段的技术升级。3.主要论点与论据:为满足现代短波监测
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通过研究微弱窄带短波信号提取及多
径时延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短波信道建模及电离层空间重
构理论与方法,多元数据融合的短波信号TDOA定位理论与方
法,针对工程技术实现上的关键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本项目创
新性地采用时差定位技术,提出了新型短波定位技术理论和
方法,对远距离短波信源进行精确定位。在关键技术突破的
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国内首套短波TDOA定位系统,能够实现短
波信源精准定位。该系统具备时间同步功能、远程控制信号
采集功能、频谱回传功能、指定信号定位功能、定位综合显
示功能、定位数据库功能以及系统状态监控功能。系统单次
定位精度小于160公里,多次融合定位精度小于130公里,正常
信号定位时间小于300秒。4.创见与创新:提出了基于单信
道盲源分离的噪声干扰抑制、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参数联合递
推估计的新型理论与方法,实现多径时延的准确估计;采用数
据融合技术,提出基于CHAN和粒子滤波的参数估计方法,实现
电离层虚高和目标经纬度的联合估计;开发了国内首套利用
TDOA技术来定位短波信号的原型系统平台。5.社会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为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各监测站的短波信号
定位提供了简单快速可靠的定位方法;填补我国在短波TDOA
定位系统理论和方法上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实现短波信号
定位的技术手段,显著推动我国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对短波定
位手段的技术升级;建立了一支相关领域的科研队伍。突破
了传统的基于多站联合测向技术或单站测向技术为主的短波
定位技术,扩展全新的基于TDOA的短波定位技术,实现电离层
特征参数和目标位置坐标的联合估计,能够安全可靠地应用
于各短波测向站,并且大幅度降低建站成本。本项目首先在
西藏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福建监测站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乌鲁木齐监测站进行了初步应用,得
到了用户单位一致好评。此外,本项目信号定位时间存在进
一步缩短的可能。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推进经济结构
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通过对
现代服务业生产率前沿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
究,提出了测度服务业生产率方法的一个理论框架以及现代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机制理论,课题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提高
服务业生产率的具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该课题成果写成了
议案,俞正声书记及罗清泉省长均对此作了重要批示:“请
重视这一研究”,为此省发改委产业处章新平处长已与该课
题组进行了洽谈,要求该课题组根据今年国务院提出的“关
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针对湖北省实际,与省发
改委共同研究出台相关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湖北省
统计局采纳了该课题的对服务业统计指标的调整的建议。项
目成果还在一些企业获得了应用,如在湖北省农业银行进行
了应用开发出适应金融行业的效率测度模型,从而更有效地
衡量该行的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本发明为自选项目,提供一种球
冠半径快速在线检测装置,属于工业测量技术领域。背景:
在配油盘等需要加工球冠零件的生产现场,对球冠半径的精
确检测对零件加工装配和质量保证有重要意义。球冠小于半
球,其表面任意圆弧对应的圆心角都小于180°,用常规
量具测量球冠半径比较困难。在现有的测量方法中,坐标测
量机法是目前较为通用的球冠半径测量方法,通过三坐标测
头三维移动获取全口径的测量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的
方法得到丁点曲率半径,可以实现较高的精度,其缺点是成本
较高、测量速度慢,难以满足生产现场快速测量。②技术原理
及性能指标: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装置采取非接触测量法并
且利用高精度激光测距与光栅尺配合的方法实现球面多点三
维坐标的检测,按排列组合取其中四点分别计算,得到多个球
面半径值,取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通过显示与输入面板直接
显示,开始测量时,由激光器检测激光源到球面垂直距离,由
光栅尺检测工件在水平面内的位置,这样就可获得多点的空
间坐标,再利用几何原理计算球面半径。该装置包括激光器
,激光线垂直调整机构,垂直光栅尺,传感器控制器,激光器升
降副,光栅尺定尺,读数头,纵移气浮座,RS-422信号转换模块
,电动推杆,工件,显示与输入面板,控制器,报警器,纵向轨道
,十字滑块,横移气浮座,检测台以及气浮垫;由电动推杆驱动
,光栅尺测量位移数据,通过RS-422信号转换模块和控制器将
信号传递给显示与输入面板和报警器,记录数据并报警不合
格产品。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本发明检测装置运用光
栅检测原理和计算机相结合,采用了高精度的激光器和光栅
尺,同时使用气浮滑动副减少摩擦和磨损,光栅尺检测的位置
尺寸及激光器检测的激光线长其数据可以达到小数点后4位
,确保球半径计算精确到μ级。程序计算采用四点计算方法,
快速准确,实现快速测量,提高了生产效率。④技术的成熟程
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技术已实际运用在我公司检测工
作,提高检测效率及操作安全性均得到验证。⑤应用情况及存
在的问题:该技术目前仅运用在我公司检测工作。
“基于以太网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应用
于依靠以太网技术对数控机床进行运行状态监测、信号采集
与分析、故障诊断、结果显示、数据库建立与管理等,使维
修人员提高维修的精度和速度,降低维修费用,也为快速高效
地培养技术全面的数控机床高级维修人提供技术支持。系统
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处理为核心,读取
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数控机床信息并自动传送到上位机进行分
析和计算。管理和维护人员可以摆脱地理位置和条件的限制
,实现对数控机床运行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控,故障诊断专家库
自动识别故障并给出排除故障的可能方法,维修人员据此可
快速排除故障恢复生产。
该数字智能轴集微电脑、自动控制、传感器、现代
机械工程及制造等高新技术于一身。对车辆和机械设备传动
过程中实际工况全过程的速度和扭矩的变化,自动进行无级
连续线性检测,同步将复杂频繁交变的各种数据和参数及过
渡性的微妙变化的状况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微电脑,经过
微电脑控制动力源,实现数字化智能传动。使整个传动系统
(动力源、电机或发动机)处于高效工作状态,大幅度降低能
耗,最高可节约能耗20%。可实现交通运输车辆、船舶和各
类机器、机械数字化传感、智能化控制。
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
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套基于LED光源
的水体藻类原位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多波长LED光源
、光电倍增管探测器、无线数据传输、电子学和计算机控制
及系统软件等部分。该系统可以搭载浮标平台,实现水体任
意深度下藻类浓度和种类的精确测量。通过LED光源激发荧
光光谱技术,同时测量水体中藻类种类和浓度,可用于流域
水质、湖泊富营养化、以后近海岸有机污染物的连续自动监
测。适用范围:可用于湖泊富营养化的组网观测和预警,大
型水利工程和水利枢纽水域的有机污染浓度监测。典型工程
:巢湖和太湖藻类污染监测示范。
开展果蔗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工程试点,规范产
业科技服务体系功能研究,果蔗产业链主要环节技术开发和
成果转化。创建果蔗产业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组建全省
性产业协会,建成义红果蔗新品种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核心示
范园1000亩,提供蔗苗组培,形成年培训1万人次能力。
三维信息获取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研究与应用
的基础。在图像处理以及计算机视觉应用中,三维物体的位
置、形状等几何信息是从摄像机或相机等图像采集设备获取
的图像信息中得到的。为确定空间物体表面某点的三维几何
位置与其在图像中二维像点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必须建立
成像的几何模型,获得图像采集设备内部几何和光学特性即
内部参数,以及图像采集设备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
,即外部参数,这些参数就是图像采集设备参数。一旦建立了
这种对应关系,就可以通过二维像点坐标推出物点三维世界
坐标,或相反的,从已知的三维信息推出二维信息。这样,摄
像机和相机等图像采集设备作为计算机视觉获取图像的主要
工具,对它们的参数进行准确标定是计算机视觉应用必不可
少的步骤。随着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应用的不断普及,图
像采集设备参数标定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系统不可缺少的前
提和基础部分,受到国内外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对
图像采集设备参数标定技术的研究也是顺利开展其它研究工
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计算机视觉中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课
题,它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在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
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项目主要针对图像采集设备参数标定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
究和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现有
的传统标定方法的不足,研究在线重标定方法,即:在很多计
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初始的图像采集设
备参数标定往往会由于参数的有意或无意改变而变得不再有
效。基于此,研究在线重标定方法,目标在于自动维持计算机
视觉和摄影测量任务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参数标定。(2)针
对现有自标定方法的不足,研究一种实际有效的自标定方法
。在各种自标定方法中,基于旋转运动的图像采集设备自标
定方法由于其算法简单获得了最多的关注。这种方法原理上
要求图像采集设备应该绕其光心做纯旋转运动。但是由于光
心位置未知,从而旋转中心位置绝不可能真正跟光心位置保
持一致,因此这种自标定方法中的图像采集设备运动不可能
保证是纯旋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必定会有系统和随机平移
,由此标定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本项目通过
考虑而不是简单忽略这些平移,研究一种实际有效的改进基
于旋转运动的图像采集设备自标定方法。(3)研究特征匹
配时所用的特征点描述方法。特征点匹配在图像采集设备参
数标定中至关重要,而特征点描述是特征点匹配的一个非常
关键而必要的前提。现有的特征点描述符几乎只考虑通过使
用特征点周边的局部信息构建而来,由此在匹配时容易出现
较多的失配。本项目研究在特征点描述符中涵盖特征点的颜
色和全局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在特征描述和匹配任务中具有
很强的区分性,以此提高描述符的特异性和鲁棒性。
研究如何把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引入并行工程的
轨道,充分发挥其省时、高效、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优点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
。项目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关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新产品
开发过程及特点的调研:从南到北选择几家中小企业进行深
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整体地位
,并对其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特点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基于
上述评价,在对并行工程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
并行工程的三个组成方面,即并行开发总体环境、并行开发
进程、并行开发应用技术。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并行工程
实施三维模型,并构建相应的评价等级,从而能够指导并行
工程在各个阶段不断完善,从而构建出分别适用于产品创新
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参数设计的产品设计进程模型。按照
该模型的方法与步骤具体实施,企业将被引入基于并行工程
的新产品开发过程模式,保证并行工程研发成果的质量。同
时项目在并行工程总体环境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并行工程
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方法和观点,提高并行工程开发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被调研企业的特定新产品
、新工艺,应用项目所研究成果,通过对所定制的通用产品
设计模型进行适当的裁剪,得到专用新产品、新工艺设计模
型,并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研究,通过具体数据,验证项目
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克服困难,达
到了预定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我国中小企
业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具体应用条件是:当中小企业面临
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企业整体资金无法正常周转,在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的条件下,而面对激烈的外部环
境,企业缺乏竞争力时,应按照自身情况,科学、合理的将
并行工程应用到企业的研发中。本课题的成果为我国中小企
业并行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许多具有共性的借鉴之处,加之并
行工程应用系统学的思维,将企业整体研发过程进行统筹考
虑,其具有省时、高效、保质保量、降低成本的特点,其具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主
体快速增长,监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
发展,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违规操作的手法越来越多,手
段越来越隐蔽,传统人工的监管方式较难在短时间内发现线
索与问题。因此,现有的人工监管方式和被动监管方式已难
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及改革的步伐。2017年12月21日的证监会
党委(扩大)会议上,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曾提出
2018年四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大力推进科技监管,提升监
管智能化科技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
技术,着力提升监管本领”。在此背景下,运用大数据技术与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与优化监管方式
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上市公司智能监管系统现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上市公司公告进行监测与分析
,为开展科技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监管业务
结合提升监管效率与优化监管,最终实现精准监管、高效监
管。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公司技术团队通过
语义分析、机器学习技术,自动提取公告内容,量化监管需要
的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结合公司多年的业务积累而总结
的分析模型及外部专家团队的财务舞弊模型等模型,发现疑
似违规线索,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性能指标指标项
性能指标100人访问系统时执行简单查询时的系统响应时间
小于2秒100人访问系统时执行复杂查询时的系统响应时间小
于5秒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的主要成果是“上市公
司智能监管系统”,同时产出上市公司数据中心、数据作业
平台、数据展示平台、财务舞弊预测模型等等成果,旨在运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上市公司信息进行监
测、分析,目前技术团队利用机器学习tensorflow框架,训练
出的非结构化数据分类模型,准确率高达90%以上,大大提高
了报告信息量化的效率,未来随着数据的不断丰富,准确率会
越来越高。此外使用tensorflow框架开发的财务舞弊预测模
型进展非常顺利,预期预测准确率80%以上,可明显提高监管
的效率与效果。除此之外,预计将会取得3项软件著作权。本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家首家以SaaS模式为各地证监机构、
上市公司、学术机构、社会团队及个人提供上市公司信息披
露智能预警数据服务。平台支持BGP多线路防问,支持CDN网
间加速技术。平台提供统一的安全机制及统一的信息安全体
系。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系统采用面向
服务的SOA/WebService体系、B/S架构、J2EE技术框架进行
开发,采用包含应用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的三层架构模
式,集成数据可视化视图,支持高并发操作,支持界面自适应
,系统稳定,用户操作简单方便。系统可实现中国证监会以及
各辖区、沪深交易所对于国内所有上市公司的监管,也可以
为投资机构在决策过程中提供依据。在安全性方面,系统通
过三员权限等措施保障系统安全,系统管理根据涉密信息系
统安全管理要求,从功能权限方面将系统管理员分为“系统
三员”三种角色,分别为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和审计管
理员。他们之间功能独立权限互斥,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
作用。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北京证监局应用情况及存
在问题:北京证监局近期对上市公司智能监管系统进行上线
运用,上市公司智能监管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于上市公司年
报的分析,辅助监管员执行年报审核工作,有效提升年报审核
工作效率以及撰写年报分析报告的质量。系统对年报的可视
化呈现以及嵌入的数据分析模型能够辅助监管人员快速发现
与定位上市公司的疑点与异常。建议提高人工智能技术运用
水平,增加系统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在财务分析中增加财务报
表与附注、财务报表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复核。6、历年获
奖情况连续十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连
续7年发布上市公司内控指数,受到国内主流财经媒体持续关
注和报道。
本发明属于目标跟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
背景剔除的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第t帧采集
图像中选择跟踪目标区域;对跟踪目标区域的图像进行分块
处理以形成多个第一子块;在采集图像中以跟踪目标区域为
中心设置背景区域;从背景区域中选取多个采样点,并以采样
点为中心形成多个背景区域的第二子块,第二子块与第一子
块的大小一致;从跟踪目标区域的边缘位置处的多个第一子
块中按照Bhattacharyya系数度量模板剔除与第二子块图像
特性相似的第一子块,跟踪目标区域剩余的第一子块形成第
t+1帧的目标模型;在第t+1帧图像中根据目标模型定位目标
以实现跟踪。本发明利用分块处理方式及Bhattacharyya系
数度量模板剔除目标背景,从而实现目标的准确跟踪。
该软件使用MicrosoftVisualStudioC++10.0等工具
开发,提供BS和CS两个版本,主要用于接收、保存设备上传的
检测数据、办公数据。它主要包含数据上传、数据保存、数
据检索与下载、服务开启或关闭等功能。该系统具有如下机
能:(1)GPS机能;(2)远程无线传送;(3)数据库机能。
利用该机能,不仅可以记录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检测信息
(包括位置信息、工程信息、原始测试数据、报告等),而
且可以更方便地加以储存、检索,有助于职能部门对检测工
作的监督和管理。
ZK-1型烫皮机温度控制器在单片机控制智能化
仪表的基础上二次开发,增加了控制和报警功能,实现了对
烫皮机的温度自动控制。该控制器的控制指标达到了工艺给
定温度值±5℃的要求,使用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奇异极限是偏微分方程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和活跃
的研究方向之一。本项目主要研究可压缩流体与磁流体力学
方程组的奇性极限问题,包括低马赫数极限,粘性消失极限和
拟中性极限等。由于极限过程的奇异性以及方程组自身的非
线性与强耦合特征使得对该类问题的研究变得非常复杂和困
难。项目完成人多年来一直在这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取得
一系列深刻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研究成果,简述如下:
1)研究了可压缩具有热传导Navier-Stokes方程和磁流体力
学方程组以及等熵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的低Mach数极限问题。
利用能量方法证明了温度大变差情形的可压缩热传导Navie
r-Stokes方程和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光滑解的低Mach数极限,
获得了新的一致估计,刻画了温度大变差与磁场对极限过程
的影响,这回答了美国科学院院士A.Majda在其1984年的专著
“CompressibleFluidFlowandSystemsofConservationLaws
inSeveralSpaceVariables”(Springer-Verlag,1984)提
出的一个问题。在全空间和周期区域分别严格证明了从等熵
可压缩磁流体方程到不可压缩磁流体方程组的收敛性,首次
给出了收敛速率与流体粘性和磁场扩散系数的依赖关系,这
项成果引发了包括国际著名捷克数学家E.Feireisl(ICM45
分钟报告人)和法国知名数学家A.Novotny等人在内的许多
后续研究工作。2)研究了有界区域上非等熵可压缩流体力学
方程组低Mach数极限问题。当速度满足Dirichlet边界条件
时,严格证明了从非等熵的可压缩流体力学方程组到非均匀
的不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收敛性。研究了一维
具有热传导的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粘性消失极限问题。证明当
初值具有小跳跃时,Navier-Stokes方程组具有分片光滑整体
解并且当粘性系数与热传导系数收敛到零时收敛到相应Eul
er方程的中心稀疏波解,得到美国知名数学家A.Vasseur等人
的多次引用。3)率先利用渐近分析技巧和能量方法研究了非
等熵热传导Navier-Stokes-Poisson方程组光滑解的拟中性
极限问题,精细刻画了高频率震荡函数和温度对极限过程的
影响,严格证明了从Navier-Stokes-Poisson方程组到不可压
缩的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收敛性,得到意大利知名数学家
P.Marcati等人的多次引用。该项目20篇核心论文SCI他引2
15次,其中10篇代表作SCI他引125次,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
度关注。
一、项目主要内容及应用范围实现一对N的结构,
采用基于Risc’s技术的Intel80186芯片,可嵌入A/D、D/A
及I/O模块的控制器研制和开发现场总线节点机。采用先进
的系统集成和制造技术,研制适合骨料减量动态计量、粉灰
料减量动态计量、水外加剂流量计量的现场总线节点控制单
元,填补了国内空白。配套实现了全新工艺生产线控制装备
的生产与制造,掌握了新型工艺需求的控制装备研发技术和
配套实现技术。掌握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各类功能块、通
信协议、网络构造、组态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开发和配套
实现MC、MR混凝土生产系列装备。成功地开发MC、MR系列装
备的组态软件、主控和管理软件,构成了Intranet、SIM和
FCS三级开放式系统。该系统安装简单,特别节省线路,系
统可靠性高、功能强,使系统工艺流程大为简化,各种功能
实现变得容易,而操作特别简单,用一只鼠标即可实现全部
生产线的全自动化监测和控制,还能实现数据管理。二、项
目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该产品在湖北黄石――黄梅高速公
路、湖南京珠高速公路、河北石家庄高等级公路等路段建设
中发挥过高质高效的重要作用,曾被湖北省电视台、海南三
亚电视台、海南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在全
国同行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1、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于甘肃省科学技术
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以及邻近地区破
坏草地生态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目前,对草地鼠害的调查
研究,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及有力的数字材料,因而无有效的
防治措施。国、内外采用智能监测系统来对高原鼠兔进行调
查研究方法鲜有报道。在鼠兔监测系统中,目标检测是目标
识别和跟踪的基础,基于生物视觉机理的目标检测方法在目
标检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克服常规阈值和聚类分割方
法的一些缺陷,成为复杂背景下小目标检测的发展新方向。
2、研究目的与意义常规的阈值分割方法,在鼠兔图像直方图
不满足双峰特性、低反差时方法将失效。本项目在考虑人类
视觉感知图像亮度变化的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视觉非线
性的聚类分割计算模型,利用Gabor滤波器模拟生物的视觉感
知机理,对高原鼠兔图像进行增强。采用空间可变门限对增
强图像进行分割,以提高分割的空间适应性。3、主要论点与
论据1)高原鼠兔图像分割是智能检测中的关键技术,针对背
景复杂、对比度低、灰度不均匀且含有大量噪声的高原鼠兔
图像,本项目在LBF模型基础上,提出引入全局图像梯度信息
,构造含有梯度信息的能量函数,在分割鼠兔图像时,水平集
函数在演化过程中能够向目标真实边界快速移动,避免陷入
局部最优.首先对高原鼠兔图像进行数学形态学开闭重构运
算,然后采用改进的LBF模型对重构后图像进行分割。2)复杂
背景下高原鼠兔检测和识别中,由于鼠兔形体较小,距离成像
传感器远,缺少明显的可探测特征,因此可以利用鼠兔的运动
特性,通过前、背景分割,来检测鼠兔目标。本项目在对小目
标的成像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小目标模型和噪声模型
。通过对高原鼠兔大量实际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
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的背景模型,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模型
的正确性,为后续的目标检测和识别奠定了基础。4、创见与
创新1)提出了融合形态学梯度信息和全局灰度信息的改进L
BF图像分割模型;2)建立了高原鼠兔的目标模型、背景模型
和噪声模型。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项目的实施为
高原鼠兔的智能检测提供了研究基础,可为鼠兔的防治与草
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一种新的信息画的手段。项目开展期间取
得了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
中还有一定的困难,下一步,还将积极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改
进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系统,推动实际工程的
进展。6、历年获奖情况无7、相关的成果相关成果以论文形
式发表在国家权威期刊上:[1]陈海燕,张爱华,胡士亚.复杂
背景下高原鼠兔检测与识别的场景模型研究,中国农机化学
报,已出版于2016年37卷第1期。[2]张爱华,胡士亚,陈海燕
.基于改进LBF模型的高原鼠兔图像分割,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已出版于2016年44卷第2期。
在项目负责人孙涛博士的统一管理与调度下,利用
神思电子园区现有45亩园区及研发办公、生产楼20628平米
,组建了服务机器人产品技术研究研发及产业化专业团队,购
置先进的研发测试设备和生产测试设备,建设了机器人研发
平台、生产测试平台及服务机器人智能化云平台三大基础设
施,完成了项目投资建设指标要求。项目基于深度学习、大
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视觉、新型人机协同技术
,构建了服务机器人智能化云平台(神思云脑平台),具备了
支撑50万台机器人在线服务与数据存储的能力;面向服务机
器人的应用场景,开发了新型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基于“视
觉-基站-语义”的深度学习SLAM导航方案,实现了高精度地
图动态导航;构建了税务、医疗、审批、出入境、车管、教
育、人力资源、电力、律政等行业知识库,研制了13款服务
机器人产品。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授权国家发明
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9项。
一、任务来源《高速公路智慧运营及管养辅助决策
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为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由
河北曲港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共同承担,项目
编号QG2018-15。二、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领域1.高速公路
智慧管养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高速公路智慧管养系统
主要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得高速公路基础信息数据以及
实时运行状态信息,汇聚和共享多源数据,部署系统的软硬件
环境,评估道路使用性能、研究结构损坏和病害监测预警及
养护预案、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基础数据管理、使用
功能检测、结构功能检测、使用功能评价、系统管理等功能
。2.曲港高速公路智慧管养与交通监测、巡检等共享数据库
建立研究研究智慧管养需要的数据种类和颗粒度,结合高速
公路交通监测、人工/自动巡检数据,建立管养系统的共享数
据库。其中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指标数据、交通流量数据
、巡检数据、养护辅助决策的依据性数据等。3.曲港高速智
慧管养需求、目标及功能研究调研曲港高速实现管养信息化
提升、智慧化的需求,研究智慧管养实现的目标,并确定辅助
决策支持系统应提供的功能,如:高速公路性能指标自动计
算、高速公路段病害预警、常见病害下的养护方案决策支持
。4.曲港高速智慧管养辅助决策支持原型系统开发结合曲港
高速公路现状需求,在交通流数据监测、养护管理等业务基
础上,建立共享数据库,基于GIS技术、专家系统、数据汇聚
以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开发路面养护管理、桥梁养护管理、
机电养护管理以及养护费用管理等功能模块为管养提供数据
支撑,提升管养的水平。本项目成果将应用于河北省高速公
路的运营管理,通过数据汇聚分析,实时监测高速公路运行,
掌握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状态,以制定合理的大中小修及养护
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对交通安全出行的影响,提升高速公路的
管理和运营效率。三、关键技术及创新点1.搭建高速公路智
慧管养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将高速公路路段、桥梁等交通
基础设施的结构健康检测数据、使用性能数据、交通流视频
监控数据等汇聚到统一的平台上,搭建平台的总体架构,实现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数据的数据汇聚、数据分类与存储、数据
权限管理、辅助决策以及综合监测及信息发布等功能。平台
的总体技术架构分为数据源层、数据接口层、基础设施层、
平台架构层、工具/引擎层、应用层。2.建立曲港高速公路
智慧管养共享数据库通过研究智慧管养需要的数据种类和颗
粒度,结合高速公路交通监测、人工/自动巡检数据,建立管
养系统的共享数据库。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建设指标数据、交
通流量数据、巡检数据、养护辅助决策的依据性数据等。研
究了管养数据种类及类型,对养护路段位置进行编码,提出了
共享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及数据流程图,并提出采用XML方式进
行管养数据组织的典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弱监督学习的SAR图像目标
鉴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鉴别性能低和样本标记成本高
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在训练阶段,先对正图像的样本集
和负图像的负样本集分别提取局部限制性编码LLC特征,再用
负样本集训练一个潜在的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并用该模型
从正图像样本集中挑选初始正样本集,用以迭代训练二类SV
M鉴别器,得到最优鉴别器;在测试阶段,先对测试样本集提取
局部限制性编码LLC特征,再用得到的最优鉴别器对测试样本
集进行鉴别。本发明在鉴别性能与全监督的二类SVM鉴别器
相近的同时减少了人工标记的成本,更具有实用性,而且,对
比杂波训练的一类SVDD鉴别器在复杂场景下的鉴别性能更优
,适用于SAR图像目标鉴别。
1.课题背景边坡是由工程活动或自然形成的,其位
移和变形可能对周围的环境有影响的斜坡。在开发建设项目
中,如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电力等建设和露天矿山中,都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规模的填、挖方边坡。工程边坡生态修
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要配套技术。我国工程边坡防
护技术经历了由地质工程固坡(抗滑桩、锚索等)→建筑工
程护坡(浆砌石、砂浆封盖、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挡土墙等
)→草被生态护坡→林草多元植被护坡的技术发展阶段。上世
纪80年代,边坡防护基本以锚索或锚杆框架梁、浆砌石、喷
砼、挡土墙等地质和建筑工程护坡为主,体现当时规划设计
工作中对边坡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视。到90年代中后期,开
始将简单的草坪用至边坡防护中,并入垫草皮、三维网植草
、空心砖植草等护坡方法。但单纯草本建植易退化、无防灾
功能,2002年我国提出建立“乔、灌、草”多元组合的立体
生态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推广,通过工程实践认识到没有乔灌
木参与的边坡生态系统是难以形成稳定近自然的生态系统。
边坡修复研究主要集中于坡面植物种的筛选与配置、土壤基
质的改良、植物群落演替、植生基材研发、工艺工法应用等
方面。十多年,国内开发如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厚层基材
喷射护坡技术、喷播绿化技术、植被混凝土、三维植被网喷
播植草、TBS植被护坡、植生基材喷射技术(PMS技术)等技
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在低矮劣质边坡、高陡岩石或混凝土边
坡的植物恢复治理工程。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
针对西南高山亚高山区工程创面缺土、少水、缺肥等恶劣的
坡面环境,通过客土喷播蕨类植物孢子与其他植物种子植物
护坡技术,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生长稳定的拟自然植物群落、
为蕨类植物在边坡绿化中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提供科
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并以乡土植物为主,构建“蕨-草-灌(或
小乔木)-花”典型的拟自然复合植被生态系统,形成客土喷
播蕨类植物孢子与其他植物种子植物护坡技术体系,构建可
持续的拟自然良好植被,促进工程创面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
建,为全面提升西南高山亚高山区工程创面退化生态系统恢
复重建水平提供关键技术支撑。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与
国内其他研究比较,客土喷播蕨类植物孢子与其他植物种子
植物护坡技术特点在于:选取当地乡土蕨类植物凤尾蕨、顶
芽狗脊蕨和蜈蚣草等作为边坡修复的草本植物种类,结合公
司研发的适用于西南边坡的草灌花种子包产品,采用适当的
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客土喷播蕨类植物孢子与其他植物种子
混合喷播的关键技术问题,构建“蕨-草-灌(或小乔木)-花
”典型的拟自然复合植被生态系统,综合上述技术特点的客
土喷播蕨类植物孢子与其他植物种子混合喷播的关键技术研
究,目前在国内所查文献中未见相同报道。4.技术的成熟程
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针对工程导致的退化生态系统,尤其是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研发生态修复关键植被重建非常重
要。在土壤匮乏的地区探索拟自然的人工促进植被构建技术
提高工程创面的植被恢复效果是该技术的核心。本技术应用
在西南地区边坡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根据已示
范情况,可大面积推广应用。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客土
喷播蕨类植物孢子与其他植物种子植物护坡技术工艺示范边
坡,在贵州六盘水地区进行示范,施工3个半月后,边坡植被恢
复整体情况较好,随机调查植物分布均匀:灌木火棘、金丝
梅、盐肤木、醉鱼草均长势较好,其中金丝梅、醉鱼草密度
较大,分布均匀,其次是火棘、盐肤木,密度适中,坡面发现少
量马桑分布;草本以草坪型高羊茅为主,长势较好,密度适中
,狗牙根相对高羊茅,密度较小,但长势良好,草花以波斯菊、
金盏菊和金鸡菊为主,长势均较好,且分布均匀;坡面整体覆
盖率均达到了75%以上,局部最高达到了90%以上。播后一个
季度孢子体苗达到2.0cm,一年后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一起已
经覆盖坡面,坡面覆盖率达80%以上,具有了护坡和水土保持
功能,便可在近自然条件下粗放管理,其养护成本为4元/㎡。
盐肤木及金丝梅种子部分发芽,长势均良好,其中双荚槐均高
3cm,多花木蓝及盐肤木约1cm,金丝梅0.2cm,六盘水地区进入
九月份气候开始变冷,降雨频繁,雨量相对较大,坡面基质因
此发生了轻微程度的侵蚀流失现象。
“网络话题的发现、传播及动态演化特征分析”课
题以实现面向互联网的话题发现、跟踪其传播路线、分析其
演化轨迹、提取其关键特征为目标,研究有效的话题发现和
跟踪算法,重点提高话题发现的准确率和海量数据的处理效
率,研究提高话题呈现度和易读性的有效方法。基于这些高
性能算法开发了一个并行分布式架构的面向互联网的话题发
现、传播、动态演化和特征分析系统,并与国家相关单位或
企业合作,力争完成一项成果转化,使其在生产活动中发挥
实际作用。
一、试剂盒组成:蛋白芯片、浓缩洗涤液、酶标工
作液Ⅰ、酶标工作液Ⅱ、检测液A、检测液B、阴性对照、阳性
对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二、乙肝芯片原理乙肝芯片利用
生物芯片技术将高度纯化的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或抗原:抗-
HBs、抗-Hbe、HBeAg、HBsAg与HBcAg,以特定微阵列固定在
固相载体上,然后结合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及竞争
法,并采用化学发光检测,可同时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HBs
Ag、HBeAg、抗-Hbe、抗-HBs与抗-HBc共五项(两对半)乙
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具有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指
示乙型肝炎病程的作用。三、性能指标与操作流程:1)每块
蛋白芯片可同时检测24人份的5项乙肝检测指标;2)检测时
间0.5小时;3)表面抗原检出量小于1.0ng/ml,其他指标检
出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4)精密性CV小于20%。5)操作流
程:与YL-2005A型生物芯片检测仪和YL-2005B型生物芯片反
应仪配合使用:a.向芯片上各反应孔内加入病人血清或血浆
(5μl)b.放到YL-2005B型生物芯片反应仪上进行反应(0.
5小时)c.放到YL-2005A型生物芯片检测仪内检测反应结果
(30秒)四、用途:同时检测抗-HBs、抗-Hbe、HBsAg、HB
eAg与抗-HBc五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具有判断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状态,指示乙型肝炎病程的作用。五、创新点和
优越性:1)实现了多指标同时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乙肝
病毒感染状况目前常用的乙肝ELISA检测试剂盒每次仅能检
侧一项指标,“两对半”五项指标需分五次进行,检测效率
低。乙肝芯片可同时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表面抗原、表面抗
体、e抗原、e抗体与核心抗体共五项指标,具有判断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状态,指示乙型肝炎病程的作用。乙肝芯片的各
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HBsAg:乙肝感染的特异性标志,见
于潜伏期或急性期,以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HBeAg:乙
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持续阳性提示有可能转为慢性
乙肝抗-HBs:乙肝免疫力的标志,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并已
恢复,或注射过疫苗抗-Hbe:在乙肝恢复期出现,表示乙肝
病毒无明显复制,活动性较低,传染性较弱抗-HBc:从乙肝
急性期开始出现,慢性期持续阳性,恢复后可持续数年2)操
作简便快速,平行性好,大大减少工作量多指标的同时检测
,并且只用通过一次反应就可以得到所有样品的结果,具有
相当好的平行性,又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量;采血量仅为传
统ELISA方法的1/5,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乙肝芯片的整个过
程操作简单,并且除加样外全部实现自动化,最后利用CCD
蛋白芯片检测仪,60秒曝光,快速检测。相对于传统的操作
方法,无疑避免了由于操作者不同和实验条件的不同而产生
的误差,同时,大大减少了操作者的工作量。3)酶免疫增强
化学发光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化学发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
来的一种新的测定方式,其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激发
中间体,使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测定在此过程中释放的等
能级的光子而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
同时不需要激发光,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
,有很高的灵敏度,并且不存在强烈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是一种非常好的检测分析方法。该项目中采用的酶免疫增
强化学发光法具有酶连续催化放大信号及发光增强剂增强发
光信号双重作用,同时发光稳定,可重复测定,灵敏度达1
0的-15至-18次方M/L,准确性高。六、技术成熟程度与适用
范围该产品已经完成实验研究、小量试制、中间试制、临床
考核,并通过权威检测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技术
检定,正在申报《新药证书》,可用于临床检验、健康体检
、血液检测、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主要客户是各种医疗卫
生机构,包括医院、体检中心、血站、防疫站、疗养院等。
七、历年获奖情况该产品被列入2005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基金,目前申请6项专利,其中4项已经被授权。该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质控平台获得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
项社会性减灾救灾工作,我国矿山行业作为事故多发的重灾
区,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救援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政
府的高度重视,国内主要矿山企业和安监部门都已经组建了
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各地救援队相继配置了先进的救援装
备,日常训练和应急培训考核得到很大加强,实战水平有效提
高。救援队伍通常以体能训练为主,缺少贴近实战、新型高
效的培训方法,在救援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救援队员很难做
到临危不乱,无法高效、迅速、正确的做出决策。项目通过
对矿山三维全景、典型灾害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研究,研发
一套矿山应急救援三维实景交互演练系统,使救护队员贴近
实战进行矿井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救护队员的灾害救援
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该新产品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外沙眼衣原体抗原检
测试剂市场需求和技术现状,根据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原
理,通过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确定及分析性能评估等研究
工作,开发出具有自主工艺技术、跟国内外已有产品相比具
有一定竞争力的、安全稳定且有效的沙眼衣原体抗原体外检
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其主要创新点为:1、采用高度特
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双抗体夹心法的免疫层析分析技术,
通过优化原料选择和工艺设计,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工艺技
术的沙眼衣原体抗原体外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产品敏
感性达99.1%以上,特异性达99.1%以上。产品技术性能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一种试纸条保护装置”已拥有国
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优化选择了产品原料,原料选用了
单克隆抗体,与其它产品的多克隆抗体相比,产品灵敏度和特
异性高,原料批次间差异小,工艺更稳定。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拓展光学成像系统景深的正弦
型相位板以及应用该相位板的景深拓展成像系统,该景深拓
展成像系统包括相位板、成像镜头以及成像探测器;相位板
、成像镜头以及成像探测器处于同一光轴上。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对离焦的敏感性、不会造成图像细
节信息的丢失以及可得到锐利清晰的大景深图像的用于景深
延拓的相位板及基于该相位板的景深拓展成像系统。
该成果在取得大量实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博采国
内外本学科先进技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对兴安落叶松的
生产力区域划分林木生长规律、林分结构特点,生产力评定
、生物量变化以及密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分析、比较
、论证,进而结合生产提出以高速密度为主要的经营措施方
案设想与要点,并编了多种应用图象。该成果无论在理论上
、学术上或技术上均有较大创新,并有所突破和建树,达到
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本成果的转动棱镜装置从原理上克服了传统激光跟
踪扫描测量中机械误差引起的光束偏离误差难题,通过巧妙
的机械结构嵌套设计解决了粗精转换、参数匹配等问题,在
单套测量系统内实现了激光粗精跟踪的集成和联控。整套装
置结构简单、布局紧凑、精度高且动态性好,具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该装置提高了激光跟踪测量的环境适应性,降低了
应用成本,为激光跟踪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成果采用蜗
轮蜗杆使棱镜绕光轴中心线旋转以实现粗扫描,电机直接耦
合水平转动轴(或垂直转动轴)使棱镜主截面绕水平轴(或
垂直轴)偏摆以实现精扫描,且棱镜旋转和偏摆运动集成在
一套装置中,克服了以往技术的不足之处。其技术优点如下
:(1)棱镜既可以通过蜗轮蜗杆驱动实现全圆周大范围旋
转,满足动态光束的粗扫描要求,也可以通过偏摆电机实现绕
水平轴或垂直轴的偏摆运动,满足动态光束的精扫描要求。
棱镜的旋转运动和偏摆运动为独立运动形式,既可以同步工
作,也可以顺序工作。(2)旋转运动机构和偏摆运动机构嵌
套组合,在单套装置中巧妙实现了粗精扫描功能的集成,避免
了粗精扫描分离设计带来的空间结构分散,且系统的粗精误
差项难以分离和溯源修正的问题。(3)旋转运动部分采用
蜗轮蜗杆传动方式,具有大传动比、结构简单等优点。为了
避免蜗轮蜗杆的空回和啮合间隙,同时采用了阻尼齿轮消隙
装置,可有效提高传动精度。(4)偏摆运动通过偏摆电机直
接耦合转镜的方法来实现,避免了复杂的机械传动链,有效提
高了偏摆运动的动态性和精度。(5)旋转运动和偏摆运动
都分别安装了编码器和编码器,可实时检测棱镜的实际旋转
和偏摆角度。(6)该套装置可以两套级联使用,能够满足二
维粗扫描及二维精扫描的使用要求,可以广泛应用于光学动
态跟瞄场合。
本研究隶属烧伤外科领域。任务来源:该课题为郑
州市2006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郑科计[2006]6号19-7;郑州市
2006年度科技三项费用:郑科计[2006]11号。公共突发烧伤
事件的医疗救援措施是否规范,是否高速高效,不仅是衡量医
疗技术先进性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
重要标志之一。突发烧伤事件为灾害性损伤,伤员多,来势迅
猛,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
损失,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政治安全以及
社会影响。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灾害事故频发。该课
题旨在对建立省级烧伤网络中心的运行效果评价,同时调研
不同烧伤原因的事故特点及发展态势,对突发烧伤事件在新
形势下建立全方位、高协调、高效率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非
常必要。性能指标:我们在国内率先成立省级烧伤网络中心
。对省级烧伤网络中心的建立及运行效果评价,制定了突发
烧伤事件医疗紧急救援预案,同时调研不同烧伤原因的事故
特点及发展态势,细化7种烧伤的抢救预案及治疗措施(矿井
瓦斯燃烧爆炸;油田、天然气、石油储罐燃烧、锅炉爆炸;交
通事故、火车或轮船的失火;弥漫性易燃气态分子(苯、汽
油、乙醚等)或粉尘引起的爆炸或管道化学泄漏;森林火灾
;高层建筑、商店、娱乐场所火灾;恐怖分子制造的灾难)。
将预案落实于烧伤网络中心实施中,举办“公共卫生突发事
件救治培训班”,对医师、护士学习培训突发烧伤事件医疗
紧急救援预案及预警。对比网络中心建立前后10年抢救成批
烧伤伤情及救治效果,A、B两组患者烧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
无差异(P>0.05),休克期复苏成功率、创面愈合时间、治
愈率均有提高(P<0.05),同时脏器并发症和脓毒症发生率
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完成了本课题的指
标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国内尚无建立省级烧伤网络诊治
中心的模式,该课题创造性地应用烧伤网络诊治中心这个平
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果的创造性、
先进性:1.国内率先组建省级烧伤网络诊治中心,政府命名
并监督实施,同步成立省级烧伤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医疗队。
健全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是有效施行医疗救援的前提。符合
新世纪急救模式“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
知识普及化”,形成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模式。2.制定突发烧
伤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调研了不同烧伤原因的事故特点
及发展态势,细化了7种不同原因烧伤的抢救预案及治疗措施
。采取程序化救治,提高了烧伤救治成功率。3.提出并实施
严重烧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移动烧伤重症监护”理念,使伤
员得到更加快速、有效的救治,提高了大面积烧伤早期休克
救治成功率。4.推行烧伤救治准入制。准入制有效的保证了
烧伤网络建立和程序化救治的推行。保证了烧伤网络的救治
质量,提高了治愈率。推广应用前景:烧伤网络中心建立制
定烧伤应急医疗救治预案是事故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内成员接受规范烧伤救治培训,推行规范的救治流程,形
成模版化、程序化的救治,是减少成批烧伤并发症、降低死
亡率的有效方法。目标是控制烧伤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
,烧伤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伤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是国际社会极其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工作。建立烧伤网络
救治体系,使伤亡降低到最低,稳定了社会影响,减少经济损
失,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撰写
论文在医学期刊发表,国际、全国、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推
广应用。得到国内著名烧伤专家孙永华(中华烧伤外科学会
主任委员)、柴家科、黄跃生、夏照帆教授的好评,已在解
放军第152医院、中原油田总医院、平煤集团总医院、河南
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等推广应用。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
性强。易于推广。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研究线控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和操控方式的相
关性,在传统汽车人机特征如眼椭圆、头廓包络线、手可伸
及界面分析基础上,利用人机工程学和国际相关标准以及知
识开发技术,构建了与线控汽车操控界面相对应的人机特征
数据库,结合不同驾驶人体模型创建了车内空间设计优化工
具集,该工具能通过调整人体模型参数和调取人机特征数据
库得到线控电动汽车空间设计优化方案,即对车内空间布局
中的驾驶视域、驾驶舒适位姿、空间活动范围等进行可视化
测试和调整,形成了基于人机特征驱动的线控电动汽车驾驶
空间布局设计方法。
1、课题来源与背景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
应用,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尤其
是艾滋病患者的增多,由深部真菌尤其是念珠菌引起的机会
感染日益增多。光滑假丝酵母菌(简称光滑,Candidaglabr
ata,CG)是其中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分布广泛,感染类型多
样,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点。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实时荧光PCR(real-timePCR)是一种以核酸扩
增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由于其具有快速、灵
敏、特异的优点,非常适合生长缓慢的真菌的快速诊断。实
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
用荧光信号的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
对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灵敏度100%,
特异性100%。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设计特异的上下游
引物和探针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中高保守特异性核酸序列
进行扩增检测,该方法与传统的科玛嘉培养法、酶联免疫吸
附法、任意引物PCR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
;优先提取固形物比例,DNA提取效果好;操作简单、耗时短(
2-3小时),结果客观可靠可用仪器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无
须PCR后处理,完全闭管扩增和检测,采用dUTP-UNG系统,有助
于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本试剂盒研发的关键技术如引物和探针的设计、探针的
标记、DNA提取等都已攻克,而且反复的试验结果表明,本项
目产品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品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的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并获得国家三类医
疗器械注册证。所以,本产品的相关技术成熟、安全,产品可
用于临床上快速检测光滑假丝酵母菌。5、应用情况及存在
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尚无检测光滑假丝酵母菌的荧光PCR试剂
盒。我们的产品检测光滑假丝酵母菌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稳定及时、操作方便等优点,并且在检测过程中进行全程
监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历年获奖情况国家发明
专利,一种光滑假丝酵母PCR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荧光P
CR法),专利号201110415764.3
1、任务来源:上海地铁一号线DC01型电动列车采
用德国SIEMENS公司的SIBAS-16微机控制系统,其中牵引控
制单元TCU是列车运行控制的最重要的部件。但经过十几年
运营使用后,其插件板的故障开始出现,影响了行车安全性
和可靠性。目前,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缺乏对DC01型电动
列车TCU及其插件板进行地面测试的设备,在车辆完成大修
后,只能将TCU及其插件板安装在列车上试运行进行验证,
检修成本高、效率低。因此,研究一套针对DC01型电动列车
TCU系统及插件板的地面微机检测装置,对TCU及其主要插件
板进行功能性检测,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保证地铁列车行车的安全和可靠,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社
会意义。课题的关键技术问题:(1)分析SIBAS-16TCU系统
及其各个插件板的功能、机理、控制特性和检测要求;(2
)研究DC01型电动列车在各种工况下的模拟测试信号;(3
)研究SIBAS-16TCU系统以及各插件板故障诊断的方法;(
4)测试系统的集成。成果形式为一套SIBAS-16TCU系统及其
插件板的微机检测装置。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应用领域
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控制单元。技术原理采用了计算机测控
技术。3、性能指标提供一套对SIBAS-16TCU系统及其主要插
件板硬件电路功能测试的微机检测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
检测操作台、测控主机、电气控制箱、显示器及示波器等部
分。装置具有:自检功能;对TCU系统静态测试及其主要电
子插件板硬件电路的检测功能;测试结果的判断、记录、查
询和打印功能。检测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
面。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经文献分析对比,该SIBA
S-16TCU系统及其主要插件板硬件电路功能测试的微机检测
装置的研制,属国内领先。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创
新性:对TCU插件板检测采用对各个输入输出电路进行功能
性检测的方法,对TCU系统的检测采用由微机检测装置模拟
产生地铁列车在各种工况下的信号的方式,在国内外文献中
未见完全一致的科研成果和文献报道,具有创新性。先进性
:将电路按功能划分成块,再分析每个功能块的输入输出关
系,然后在电路的有关输入端加入适当的激励信号,对输出
响应信号进行测试分析,最后得出检测结论,以判断电路功
能是否正常,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主要支路的电路故障,便
于检修人员进行故障查找和故障维修。6、作用意义(直接
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上海地铁一号线DC01型电动列车采
用德国SIEMENS公司的SIBAS-16微机控制系统,其中牵引控
制单元TCU是列车运行控制的最重要的部件。经过几年运营
使用后,其插件板的故障开始出现,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通过该检测装置,能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降低维
修成本,减少列车的库停时间,并保证地铁列车行车的安全
和可靠,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SIBAS-16微机控
制系统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技术,随着车辆控制技
术的发展,已存在电子插件板的备件采购困难,该课题消化
吸收TCU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系统构成,也为下一步TCU系统及
其电子插件板的国产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有技术中,曲轴轴肩跳动检测,均是通过在普通车
床完成,检测时,曲轴两端装卡在车床两端,然后在车床刀架
上安装检测表,通过移动刀架,来移动检测表,从而检测不同
部位的的轴段,上述检测方法检测效率较低,且中间部分的轴
段由于缺乏支撑,检测精度不高。有鉴于此,开发本项目产品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径向跳动检测装置,能够克服现有
技术的上述缺陷。项目产品在技术及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主
要包括检测底座检测底座上一端设置有顶尖机构,另一端设
置有旋转夹持机构,检测底座上还设置有曲轴支撑座,曲轴支
撑座在每一个检测点上均设置有检测表,顶尖机构包括顶尖
座、顶尖头和驱动顶尖头伸缩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旋
转手柄、推杆和推拉顶尖的滑动轴,滑动轴一端与顶尖固定
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推杆卡槽,旋转手柄与推杆固定连接,
推杆铰接在顶尖座上,推杆与顶尖座之间还设置有防止推杆
逆向旋转的棘轮机构。本项目产品的检测装置能够快速高效
的完成曲轴各轴段的跳动检测任务,同时由于设置支撑结构
,检测精度相对于现有的装置精度更高。
该项目自2002年开始研究,2007年结题。主要研究
了有机苹果园主要生态指标,探明了电子杀虫灯、果实套袋
、性诱剂和黄板诱蚜以及保护和释放天敌等生物和物理措施
对苹果病虫害的实际控害效果,明确了多种生物源和矿物源
制剂的防效和使用技术,组建了有机苹果IPM技术规程,并
在生产上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
术用农业的、生物的和物理的措施取代化学农药,既能有效
控制苹果病虫危害,而且果品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符合国
家标准。主要贡献如下:1.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有机苹果
园主要生态指标。探明了有机栽培条件下果园温湿度、土壤
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说明有机栽培环境有利于
果树生长。同时看出生草或实行免耕果园,天敌种群数量明
显增加,树上天敌增加1.61~1.73倍,地面天敌增加18.11
倍,从而减轻了病虫为害。2.研究明确了电子杀虫灯在苹果
园的杀虫效果。据观测共诱杀5目28科120余种昆虫,已鉴定
的有农林昆虫48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蛾类(占70.58﹪)和
金龟甲类(占24.79﹪)。从诱集虫量来看,害虫占91.44﹪~
95.37﹪,益虫占1.79﹪~2.12﹪,由此看出杀虫灯对天敌昆虫
杀伤力很小。从杀虫灯的控害效果来看亦很明显,棉铃虫、
棉褐带卷蛾、金纹细蛾、金龟甲的虫量和为害率均明显低于
非灯区,例如非灯区金龟甲的食叶率高达20﹪~35﹪,而灯区
仅为3.5﹪~10﹪。3.初步探明了性诱剂迷向法对金纹细蛾的
作用和黄板诱蚜的控害效果。4.将黄色粘虫板与性诱剂有机
结合,是防治苹果病虫害一项新举措。该技术集两者之长处
,弃之不足,省工省力,高效环保。传统的病虫防治若与之
结合,能够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减少施药数量,
保护生态环境。5.明确了套袋对果实病虫害的影响。6.研究
肯定了保护和释放天敌的控害效果。7.筛选出多种生物源和
矿物源制剂,肯定了效果,提出了使用技术。共试验了10种
生物源和矿物源制剂,防治11种病虫,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
果,并提出了经济有效的最佳剂量。8.组建了有机苹果IPM
技术规程,在生产上进行了较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经检测,果品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低于有机食品
(苹果)规定的标准,说明该项目采用的技术措施是科学可
行的。
该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兽药应用和生产、生态养殖、
食品安全等技术领域及服务于教学。成果是通过绞股蓝多糖
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肠道内环境及抗病力的
影响观察了仔猪的多指标。并通过仔猪饲养试验来系统地评
价其实际生产效果,为绞股蓝多糖在动物养殖业的开发与推
广应用和其替代抗生素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其技术性能指标如下:1.仔猪日粮中添加0.4%、0.6%、0.8
%剂量的绞股蓝多糖,仔猪的日采食量和平均日重分别提高4
.1%、9.1%、7.7%和7.0%、15.19%、12.38%,其中试验Ⅱ组效
果最好。料重比均有降低;仔猪的腹泻率也明显低对照组;I
gG、IgA、IgM的水平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细胞的
吞噬率均有提高。证明了在日粮中添加绞股蓝多糖可显著提
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和有效防治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提高其免
疫功能和抗病力。添加0.6%的绞股蓝多糖效果最好。2.在仔
猪日粮中添加GPS,可有效降低小肠各段内容物的pH值,其十
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的pH值分别显著下降5.2%、3.6
%和7.9%;试验组肠管中的大肠杆菌数均降低,回肠、盲肠和
结肠大肠杆菌数分别显著降低14.6%、19.9%和12.8%;盲肠中
的双歧杆菌数分别极显著提高31.7%、33.8%、33.3%、31.0
%,回肠中乳酸杆菌数分别显著提高10.8%、13.9%、13.5%、
10.5%,盲肠中乳酸杆菌数分别显著提高12.8%、15.5%、13.
9%、14.2%,结肠中乳酸杆菌数分别显著提高11.0%、13.5%、
11.3%、11.0%;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分别显著提高24.8%、25.
5%、25.1%,小肠的隐窝深度均降低。提示日粮中添加GPS,能
降低肠道内容物的pH值,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改善断奶仔猪
肠道的形态结构,以添加0.4%的GPS效果最好。3.断奶仔猪在
接种疫苗同时在饲料添加不同剂量的绞股蓝多糖,在第14d、
28d,试验组的抗体效价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0.
8%绞股蓝多糖免疫效果最好,抗体效价最高。证明了绞股蓝
多糖对猪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4.利用绞股蓝多
糖加艾叶治疗仔猪白痢,临床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
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证明绞股蓝的治疗效果,并设了绞
股蓝多糖与四种西药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
霉素、诺氟沙星做了对比试验。其治疗效果是:绞股蓝多糖
>硫酸卡他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硫酸链霉素。
为解决淡季蔬菜每年的1-3月份和7-9月份的就地
生产问题,我们利用标准棚型,无滴膜扣棚,嫁接育苗,张
挂反光幕,CO_2施肥,大小行定植,明暗沟浇水,地膜全覆
盖,增光保温等措施,进行越冬茬黄瓜,茄子,辣椒,豆角
等喜温蔬菜的栽培,利用现有温室,大棚加盖旧薄膜,遮阳
网,纱网避虫等进行越夏西红柿,菠菜,等的遮阳雨栽培,
不仅解决了淡季供应,起到了堵淡补缺的作用,而且亩增纯
收益8413.33元,三年来已获得经济效益17067.2万元。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链深度的最优路径规划方
法,用于解决现有最优路径规划方法中存在的规划效率低的
技术问题。实现步骤为:生成路链拓扑文件;创建路链队列
;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路链的邻接路链哈希表;获取目标节
点所在的路链深度;计算待规划路径的最短长度;由终点回溯
至起点得到待规划路径。本发明基于路链进行路径规划,路
链的深度作为转弯次数,用广度搜索得到最少转弯次数,在计
算路链的邻接路链哈希表时采用了动态规划算法,将当前步
骤的最优结果保存下来,用于后续路链扩展时的计算,有效地
提高了后续步骤在计算最优解时的效率,并且相应的减少了
储存空间,该方法规划得到的路径符合人们对道路选择的感
性认知,可用于车辆导航。
音圈马达是一种利用来自永久磁钢的磁场与通电线
圈导体产生的磁场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有规律的运动的
装置,广泛用于手机摄像头中。旧的技术中均只涉及驱动镜
头向前进行对焦功能的实现,由于拍照技术的清晰度要求更
高,因此,在拍照过程中,手抖动对拍照的清晰程度影响非常
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防抖动的自动对焦装置可以解决
这个问题,避免了晃动而造成拍照不清晰。现有国内外微型
摄像头所公布移轴式的类似透镜驱动装置多采用中国专利公
开号CN201210532074.0所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公开的方案
,其结构及其复杂,使用多个弹簧、对焦线圈和防抖动线圈采
用组装方式进行贴合在一起,造成组装极其复杂,难以实现量
产;电极只有两个或4个,自动对焦和防抖动共用电极,造成驱
动调整过程中电信号的串通干扰,无法有效达到效果而无法
实现防抖动自动对焦效果。
查询各种原料的可利用氨基酸数据,根据原料化验
结果,推算其在配方中的计算值;利用该计算值计算现行日
粮的可利用氨基酸值;再以计算的可利用氨基酸值作为标准
日粮的营养参数,以此营养参数作为试验日粮的氨基酸营养
标准;在满足此氨基酸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粗蛋白水
平试验日粮。在做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处理时,原料选择上
考虑了使用棉籽粕、菜籽粕等非常规蛋白原料:同时做了纯
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肉鸡饲养期分三个阶段,具体为前期
(0~21日龄)、中期(22~42日龄)、后期(43-出栏)。每个阶
段设几个粗蛋白水平。筛选前一阶段最佳的日粮处理作为下
一阶段的基础,即作为下一阶段的上阶段使用日粮。依次类
推,最终筛选出最佳的全期日粮组合。中期推广试验证实,该
日粮配制技术切实可行,试验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
异,屠宰出成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饲料吨成本较对照组
整体上可节约40~60元。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肉鸡饲养期分
三个阶段,具体为前期(0~21日龄)、中期(22~42日龄)、后
期(43-出栏)。8批试验最终结果显示:在可利用氨基酸水平
满足前提下,肉鸡配方以前期蛋白水平18.0为最佳,中期以蛋
白水平16.5为最佳,后期以蛋白水平15.5为最佳。前、中、
后期三个蛋白水平(18.0,16.5,15.5)在肉鸡全期饲养中试验
中证实:该蛋白组合饲料成本低,饲料报酬高,生产性能好,
整体计算经济效益为最高,且在肉鸡屠宰出成率上与对照组
无明显差异。
本着“数据管家、智慧服务”的理念,以智慧水利
业务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多源异构数据汇聚、大数据存储
、网关安检、全链路可视化监控等手段,对数据与服务的全
生命周期进行深入处理、分析与管控,实现信息集成的高效
稳定、信息存储的标准规范、信息服务的专业智能、信息管
控的精益可视,最终形成“数据资产化、服务价值化、管控
可视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数据集成平台构建;(
2)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构建;(3)应用与支持服务平台构
建;(4)管控可视化平台构建。目前在国内外,水利信息化
发展、大数据在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水利数据服务与应用、
水利信息可视化管控等方面虽有一定进展,但部分研究还处
于起步阶段,仍有不少问题,如多源异构信息资源的汇集处理
、有效的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数据接口的统一规范以及底
层基础数据的可视化管控严重匮乏,无法对数据的汇集、存
储、服务、应用进行全链路的管控等问题。本次研究定位为
“支撑智慧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开发的数据与专业服务引
擎”,针对智慧水利总体架构中的信息服务层尚未解决的数
据与应用服务等相关问题,以智慧水利业务应用需求为导向
,立足于水利专业规范标准及计算机互联网标准,通过融合多
源异构数据汇集、大数据存储、标准数据查询及专业模型A
PI服务、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关安检、全链路可视化监控
等多项功能,为全国各地水利信息科技公司的各类业务生产
大幅提高效率、缩减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运维成本,
为水利信息行政管理部门的大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监控等工
作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强化我省智慧水利建设的全国领先优
势,进一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迭代学习控制技术适用于有限区间上的重复运行的
作业对象,它在逐次迭代中不断修正控制输入或参数估值等
被学习量,经过足够多次迭代后将在各次迭代中重复出现的
确定性干扰予以完全补偿,在整个作业区间上实现系统状态
/输出对期望轨迹的零误差跟踪。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技术
是当前学习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非参数不确
定系统的自适应学习控制方法研究还比较初步,我们针对其
中存在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持续多年的研究,以期在
丰富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拓宽迭代学习
控制技术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范围。1.已有多数迭代学习控
制方法假设系统误差初值为零,但实际应用中无法做到。为
此,我们开展任意初态下的非参数不确定系统学习控制方法
研究,分别提出非参数不确定系统误差跟踪学习控制方法与
非参数不确定系统初始修正学习控制方法。给出了适用于高
阶系统的期望误差轨迹和修正参考信号构造方法。2.为了进
一步简化设计,提出了新型的迭代学习控制技术初值问题解
决方案--滤波误差初始修正方法。利用这一方法设计控制器
,无需设计期望误差轨迹和修正参考信号,可使任意初态系统
的滤波误差信号在预设的部分作业区间上收敛于零。3.为提
高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任意初始误差情
形下的状态约束学习控制算法。构造了形式较为简单的障碍
Lyapunov函数,给出了状态约束初始修正学习控制方法和状
态约束误差跟踪学习控制方法。闭环系统可在任意初态情形
下,获得部分作业区间上的零误差跟踪效果,并在整个作业区
间上对系统状态的幅值约束于预设的界内。4.鉴于输入死区
在实际系统的执行环节中大量存在。我们开展了含死区系统
的学习控制方法研究,给出了相应的鲁棒自适应学习控制设
计方法。5.为提高学习控制系统的收敛速度,提出准最优迭
代学习控制和重复学习控制方法,解决参数与非参数不确定
特性同时存在情形下的轨迹跟踪问题。根据Sontag公式解决
标称系统的优化控制,并以鲁棒学习手段处理参数与非参数
不确定特性。为避免传统Sontag公式在实现时可能存在的颤
振问题,利用光滑过渡函数对其进行连续化。经过足够多次
迭代或足够多个周期的重复运行后,闭环系统可实现系统状
态以预设精度跟踪参考信号。6.针对一类部分状态信息可量
测的非参数不确定系统,提出一套重复学习控制算法。用于
解决该类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在坐标变换的基础上,利用
Lyapunov方法设计基于可量测的部分状态向量元素所反馈的
重复学习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鲁棒学习方法补偿满足类Li
pschitz条件的非参数不确定性。应用本文给出的控制律,闭
环系统可在足够多周期的重复学习运行后,实现系统输出在
整个学习周期上对期望轨迹的完全跟踪。7.研究任意初态非
参数不确定多智能体系的一致性问题,提出一致性误差跟踪
迭代学习控制设计方法,可实现各从多智能体在预设时间区
间上对主智能体的一致跟踪。
基于四川省地震局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震应
急指挥场所与现场技术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依据《中国地震
烈度表(GB/T17742-2008)》、《地震现场工作管理规定》
等地震应急现场工作规范要求,依托现有技术支撑系统,实现
震情现场调查与技术支撑系统的无缝连接。通过建设这样一
套地震现场专用的灾情调查软件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统
一高效的管理应急期各类信息和数据;2、实现快速绘制和修
正烈度图;3、实现省中心、现场指挥部、移动端三者之间数
据的同步与共享;4、实现省中心、现场指挥部、移动端之间
音视频互动,做到前端和后端的无缝连接。地震现场灾情快
速调查评估系统中的现场信息管理web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
完成从12322社会服务平台获取相关的数据,系统内数据的同
步与共享以及其他数据服务的功能,同时能够对系统中的基
础信息进行管理维护。
目前,对于酒驾检测如果能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
的同时,预先判断出哪辆车的司机存在酒驾嫌疑,然后再对其
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
对于酒驾检测的低效率局面。本项目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
双光路差分型谐波检测技术”来进行酒驾检测,其检测原理
是运用两只不同的激光器发出两束能量相同的激光,主探测
激光穿过驾驶室会被酒精吸收,其二次谐波将会产生较大的
变化,通过对比另一束辅助参考激光的同比衰减能量变化,即
可反演出汽车内的酒精气体含量。性能指标如下所示:1)单
次检测时间小于2s;2)激光出瞳孔径小于1cm;3)激光输出功
率小于100mW;4)具备检测数据的网络化数据传输及声光报警
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了7项关键技术突破,成功完成了具备网
络化数据传输和声光报警功能的实验室应用级“透射式激光
酒精气体遥感检测系统”。目前仅能满足实验室的应用要求
,尚不适于室外检测。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4篇。已授权专
利:1)《一种酒驾遥感快速激光自动预检装置》(编号201
110182013.1)2)《一种酒驾遥感快速激光自动预检系统》
(编号201110182030.5)已发表文章:1)基于TDLAS技术的
激光酒精气体检测系统的驱动电路设计(2012.8仪器仪表学
报)2)激光酒精气体检测仪温控系统设计(2012.8仪器仪表
学报)3)基于LPC2148的激光酒精检测系统的信号发生电路
设计(2013.10自动化技术与应用)4)基于“时分复用”技
术的阵列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电源(2013.12仪器仪表学报
)
1.课题来源与背景随着图像采集设备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数码相机、扫描仪、移动设备等不断更新,图像获取
的方式越来越便利。然而大多数采集的图像需要一定编辑才
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如去掉图像中的日期、水印等。
利用图像编辑软件去除这些目标物,比较费时费力,因此采用
图像修复技术自动去除这些目标物,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去除图像中的目标物是数字图像修复所做的工作,对图像修
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目前图像修复领域遇到
较大的瓶颈,传统的修复方法无法实现图像的语义修复,而当
前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语音、文字等应用
方法取的了巨大的成绩,而采用深度神经网络修复图像,还处
在初级阶段,已提出的图像修复方法,还没有很好的解决修复
模糊、伪影等复杂问题。因此提出深度神经网络图像修复方
法具有很大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考虑图像应用的复杂性,本
课题用唐卡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解决破损唐卡的修复。在这
种图像修复的需求下,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唐卡图像修
复研究”。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1)提出了“一种唐卡破损
区域的分割方法”,其原理是求图像的局部均值、局部复杂
度、局部清晰度,然后求局部颜色脱落度,得到初始分割结果
,去除过分割区域,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分割的性能
指标分割准确达到81%,过分割度为23%。2)利用对抗网络模
型,提出了图像修复模型,主要是对破损区域的周围信息进行
约束,提高了图像的修复质量。修复指标采用主观评价,能够
实现人脸的缺失修复。3)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多
分辨率图像进行分层修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获得一项发明
专利“一种基于分层引导策略的样本块图像修复方法”,提
出的修复技术丰富了图像修复理论。其原理是根据图像分层
后,从顶层逐层修复,然后把修复的结果引导下层修复,直到
最终的图像修复完毕。修复指标采用主观评价,很大实验图
像能够得到满意的修复结果。4.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提
出的“一种唐卡破损区域的分割方法”,首次提出采用多种
方法结合的形式,实现图像修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对抗
网络模型修复人脸,实现了图像的缺失修复,根据块修复的原
理,利用了图像的填补与周围信息进行相关性这一原理,提高
了图像修复质量。处于国际上主流修复策略。3)采用金字塔
修复,分层引导修复,提高了修复质量。处于国际上主流修复
策略。5.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目前实际应用
还缺少成熟性,主要原因是图像复杂多变,只是解决了部分修
复问题,还有很多复杂情况下的修复,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
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图像修复和编辑工作。6.应用情况及存在
的问题目前在图像修复应用方法,还没有展开,初步采用修复
软件,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后期与专业图像编辑软件合作,提
供修复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修复,还需要解决用户引
导下的修复,加入用户的参与,其目的更好的完成图像修复。
训练的网络比较复杂,还需要考虑小样本学习、以及无监督
学习的训练、网络压缩等。
医疗和生命科学中的生物样品必须经过病理诊断分
析,才可获得最后确认的结果。在病理诊断过程,生物样品的
标识是完成诊断分析的基本工作,而国内目前此项工作全部
由手工完成,因而差错和繁琐的工作量难以避免;上海宏兹提
供的病理全部样品自动标识系统可完全取代手工标号及人眼
识别,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功能与国外同类产品比有质的飞跃
。产品分设备及耗材两部分:设备的市场场容量约为50亿,
耗材容量约为4亿/年目前已完成301医院,北京协和,西京医
院的开发,该产品处于发展期,须引进资金做设备投放以快速
占领市场,以及加强管理和市场营销投入;产品的设计已经完
成,关键硬件获得国外厂家长期授权可确保稳定供货,软件开
发已经完成并获得软件著作版权;市场开发已完成国内5家医
院,跟踪洽谈医院100家左右;HuntzPCS病理打码系统处于产
品的发展期!
一种用于自动灯检机的自转驱动装置,它包括主动
带轮、自转驱动机构、上传动皮带、下传动皮带以及两个高
度不同的传动带轮组,所述主动带轮与自转驱动机构的输出
端相连,所述每个传动带轮组中包括一对高度相同的传动带
轮,所述上传动皮带绕设于主动带轮的上部和一个传动带轮
组上,所述下传动皮带绕设于主动带轮的下部和另一个传动
带轮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本发明
用于自动灯检机的自转驱动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
,通过两个不同高度的传动带轮组设计,令传动皮带与每个自
转轴实现更好的配合,稳定性高,保证了瓶子自转的平稳性,
同时由于采用这种错开的设计,能够保证在检测过程中两个
待检测瓶到达被检测点时的速度一致,从而保证药瓶内的药
液转动一致,最终能够大大提高图像采集装置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中通过相对设置的制动块自动对自转轴进行制动,属
于双边制动,其具有制动效果好、受力均衡、制动时间短等
优点,因此能够提高图像采集装置的检测精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车辆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
的必需品,车辆的日益普及也造成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其中
,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车流量过大而造成的交通堵塞,城市
交通的日益拥堵给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带来诸多问题,特别
是近年来个人汽车消费提升较快,而土地资源较为稀缺,造成
高密集居住环境与高流量交通供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交通拥
堵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
交通路网中,寻找任意两点间最优路径是出行导航的基本功
能。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路径规划发放,所述方法包括:首先
根据路网中的路径状况定义路径代价,车辆根据所在路径产
生信息素,并将所述信息素上报至服务器,然后调用蚁群算法
,根据各辆车的信息素计算出下一时刻路径的信息素浓度,所
述信息素浓度为车流量的估计参数,最后服务器根据各路径
车流量信息,为车辆选择下一条要走的路径,避免拥塞,实现
了道路车流量路况的准确性预测,能够避开道路拥堵,同时又
保障最优线路的车流量最大化,从而在全局上避免路况的大
幅度波动,产生合理的优化路径,并且与传统的路径规划方法
相比具有简单、灵活,且不易陷入局部解的技术效果。
本课题构建协日嘎-4主要活性成分群对前列腺炎的
相关网络模型,获得该方有效成分群治疗前列腺炎的关键靶
标和主要生物学通路,并采用药效实验对相应靶标进行验证
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其药效组分,采用目标组分“敲出”
的方法辨识其关键药效物质、目标组分“敲入”的方法建立
关键药效组分“量-效”关系,对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
机制,对协日嘎-4的质量控制及开发新药具有现实意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表径流监测子母池装置,
所述地表径流监测子母池装置采用母池与子池联用技术,不
仅具备常规径流监测的标准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阐述的子
母池装置中,满足了地表径流监测环境中,对径流物中固体与
液体分离的需求,可有利于同时采集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避
免了常规径流监测装置中因固体、液体混合,采集固态泥沙
样品需要实验室人为分离、过滤困难,收集到的固态泥沙样
品数量较少,满足不了试验分析对样品量的要求等缺点,从而
为进一步提高地表径流监测中装置性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
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原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
种挂面包装机分机布料的控制方法,解决了挂面包装机布料
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了另外一种控制
方法,以及一中挂面包装机分机布料的控制系统。这种新的
发明创造降低了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的
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司创造高高的利润价值
。
①初步了解了SEED格式中:台站卷、台网卷、以及
miniSEED的结构及适用环境。②了解了Steim1/Steim2两种压
缩格式的组织方式及解压缩方法。③用标准C++实现了SEED台
网卷格式数据读取的验证程序。经测试,产出的数据完全正
确。
本项目开发的脂肪无损检测仪可对人体脂肪含量进
行快速检测,目前国内尚无商业化的便携式快速无损人体脂
肪测试仪,而市面上脂肪测试仪都是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
它对测量对象和测试时间都有限制和要求,且仪器体积较大
,价格昂贵,并不能成为适合家庭使用的完全安全、可靠、
便携并且准确的脂肪测试仪,此外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仪器
对健身房也不适用,因为此类仪器不能在运动后马上进行脂
肪测量,因此一个不受测量时间,测量对象限制的采用光学
方法的脂肪测试仪就需要来填充这个市场。低成本,低售价
将进一步使得本项目要开发的光学脂肪测试仪可以抢占整个
市场。性能指标:重复误差不大于2%,测量精度大于95%,
单次测量时间不大于2秒钟。其经济指标:预计单机生产成
本在300元左右,市场零售价格在600元左右。
不同书写人的迥异书写风格是制约手写字符识别精
度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书写人自适应方法的研究,将显著
提升字符识别的水平,促进个性化、无约束的手写字符识别
和文档分析技术的发展。本项目从多角度对书写人自适应的
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联机反馈的
书写人自适应;(2)混合风格中的书写人自适应;(3)结合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自适应;以及(4)结合手写文本识别的
自适应。本项目的研究将促进个性化的联机手写输入法研制
,以及多人书写和混合排版的手写文档分析技术发展,并且使
得书写人自适应技术更加贴近自然连续书写的实际需求。在
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试图建立统一的书写人自适应理
论框架,以指导不同环境下自适应方法的研究,从而达到提高
识别性能、推动实际应用的目的。本项目的理论和方法还可
进一步推广到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中的其他领域,用来解决
诸如说话者自适应、视角自适应、迁移学习等一系列问题。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企业自有核心技术,
成果由我公司独立研究取得。由于触发件侧面与急停开关的
按动部移动方向垂直,触发件侧面很难与急停开关的按动部
移动方向接触,触发件容易与急停开关的按动部发生碰撞,急
停开关容易损坏。有鉴于此,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
翻转式钢丝绳断股检测设备,解决现有技术触发件与急停开
关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一种翻转式
钢丝绳断股检测设备,包括:安装座、弹性件、检测臂、检
测环以及自复位开关,安装座用于安装在电梯立梁上且位于
钢丝绳导向轮旁,安装座上安装有能旋转的检测臂,检测臂背
离安装座一端用于当钢丝绳断骨或跳槽时与钢丝绳接触,检
测臂与安装座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与检测臂作用有检测环,检
测环外壁凹陷形成容纳槽,容纳槽用于供自复位开关的按动
部伸入,自复位开关位于检测环旁,自复位开关用于连接至电
梯控制箱,容纳槽内壁与检测环外壁之间连接处形成有弧形
面,弧形面用于将自复位开关的按动部从而容纳槽内壁导向
至检测环外壁,在弹性件弹力下能保持自复位开关的按动部
位于容纳槽内。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成果设置检测臂
为旋转方式,实现了检测环的运动是旋转方式的,由于检测环
表面光滑,而且检测环相对自复位开关的运动为旋转式运动
,因此检测环相对自复位开关的运动时检测环和自复位开关
的按动部不易损坏,例如车轮在底面上就能顺利行走,但是拖
动一个长方体在地面上运动,长方体比较容易损坏,因此能够
使得检测环相对自复位开关的按动部运动通畅。再者,设置
弧形面,实现了将位于容纳槽内的自复位开关的按动部导向
至检测环外壁上,避免了发生碰撞现象,保护了自复位开关和
检测环,延长了使用寿命。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
全性;项目技术成熟高,可直接应用于新产品生产。⑤应用情
况及存在的问题;该成果已在企业规模化生产中广泛应用,大
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⑥历年
获奖情况;暂无获奖。⑦成果简介一种翻转式钢丝绳断股检测
设备,包括:安装座、弹性件、检测臂、检测环以及自复位
开关,安装座用于安装在电梯立梁上且位于钢丝绳导向轮旁
,安装座上安装有能旋转的检测臂,检测臂背离安装座一端用
于当钢丝绳断骨或跳槽时与钢丝绳接触,检测臂与安装座之
间连接有弹性件,与检测臂作用有检测环,检测环外壁凹陷形
成容纳槽,容纳槽用于供自复位开关的按动部伸入,自复位开
关位于检测环旁,自复位开关用于连接至电梯控制箱,容纳槽
内壁与检测环外壁之间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面。该翻转式钢丝
绳断股检测设备解决现有技术触发件与急停开关容易发生碰
撞的问题。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最短联合路径的深度图上采
样方法,主要解决通过现有技术得到的上采样深度图像中深
度边缘模糊和深度掺混问题。其实现步骤为:1.输入高分辨
彩色图像和对应的低分辨深度图,将低分辨深度图对应到高
分辨网格,得到待填充的高分辨深度图;2.计算欧式距离、颜
色差异、梯度差异和边界四个分量,并通过对它们加权定义
最短联合路径;3.采用全局遍历搜索算法,找出到每个目标点
有最短联合路径的种子点;4.将搜索到的种子点的深度值赋
给对应目标点,完成深度图的上采样,得到高分辨的深度图像
。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的生成边缘清晰的上采样深度图像,
在不同放大倍数下上采样结果稳定,可用于2D转3D技术和立
体电视。
来源与背景:电动执行机构是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
的末端执行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上位机控制系统发出的控
制信号转换成相应的动作,达到控制阀门内截流件的位置或
其他调节机构位置的目的,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
供热、水泥、建材、轻纺、食品等行业。目前电动执行机构
的阀位检测装置的位置发生部分主要包括导电电位器和增量
式编码器两种,导电电位器虽然存在精度较低、无法实现多
圈计数等缺陷,但因其价格低廉、维护简便而依然广泛应用
于很多型号的电动执行机构中。而采用精度高、可实现多圈
计数的编码器则不仅在技术上的难度大大增加,成本也大大
的提高了。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本阀位检测装置采用两
个导电电位器以及一些降速齿轮组来实现一种可多圈计数的
阀位检测装置的位置发生部分,不仅可实现多圈计数,同时也
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基于组态控制的煤矿综合监控及智能决策系统研
究与开发”项目开展煤矿瓦斯、有害气体、煤尘、顶板压力
、水、火、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防御与事故发生后减轻
灾害损失的方案研究;同时进行了煤矿地面暴雨、暴雪、狂
风、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御与减灾方法研究;并结合
风险管理和控制理论建立了风险评价数学模型及煤矿综合安
全风险评价和决策支持体系,对煤矿进行实时综合安全评价
和智能辅助决策。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矿安全事故
多发的国家,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
极大的损失。从本研究的成果看,本研究具有应用成本低、
布点多、监测点分布广的特点。不仅适用于大中型煤矿,同
时也适用于小型煤矿。因此,该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对减少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
,该成果已经应用于部分煤矿安全管理中。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②研究目的与意义。团队行为识别易受遮挡、光照、噪声
、视角以及多尺度等因素的影响,成为继行人检测后计算机
视觉领域中的又一研究难点与热点。在这些影响因素中,遮
挡(包括自遮挡和互遮挡)对团队行为的识别率影响最大。
针对遮挡团队成员特征提取的复杂性这一挑战,本项目研究
拟采取将高阶马尔可夫模型参数的学习转化为最优特征选择
问题,同时利用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等机器学习研究中的最
新技术来学习与选择特征。研究用滑动窗口法中多尺度特征
的近似计算问题来快速计算出其它尺度的特征,提高团队成
员检测的速度及提供一定的解决遮挡问题的能力,实现特征
提取的快速高效性。设计基于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结合算法
的局部时空码本原型构建算法,解决遮挡和多视角问题。本
项目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③主要论点与
论据。A.为了快速检测团队成员,利用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
研究多源视频目标跟踪与检测方法。提出了基于Adaboost置
信图的红外与可见光目标跟踪算法。提出了基于深度与阴影
并行连接的CNNS网络同时检测大小目标算法。B.为了更好地
利用团队成员特征提取过程中的圆特征,课题组成员研究了
视频目标中的圆检测。提出了结合多阶段优化的圆检测算法
。提出了基于图像分块的圆孔检测算法。C.为了准确预测团
队成员的运动轨迹,方便更好地提取团队成员的特征及检测
出团队成员,特别是检测出遮挡团队成员,研究了路径规划与
预测算法。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无人机强化学习避障。提
出了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柳州市房价预测方法。④创见与创新
。A.提出了基于Adaboost置信图的红外与可见光目标跟踪算
法。B.提出了基于深度与阴影并行连接的CNNS网络同时检测
大小目标算法。C.提出了结合多阶段优化的圆检测算法。D
.提出了基于图像分块的圆孔检测算法。E.提出了基于事件
驱动的无人机强化学习避障。F.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柳
州市房价预测方法。⑤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本成果研
究的内容和创新点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已经成型并正在实现可
以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分析及城市安全治理,具有极大的经
济价值,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⑥历年获奖情况。本成果中
的创新点多次获得柳州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及三等奖。
该项目研究为计划外项目,在广西师范学院完成主
要基础理论研究。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电容量
不足的问题已逐步得到缓解。然而近年来电网中整流器、变
频调速器、电弧炉、电气化铁路以及各种电力电子设备的大
量使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负载的非线性、冲击性以
及不平衡的用电特性,使电网中的各种扰动成分增加,因电
能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电网事故呈现了上升的趋势,给发电、
输电、配电和用电等装置和设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
害。电能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引起了电力工作者以及从事相关
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是近年来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研究
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影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三相谐波
和无功电流检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数字化的
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新算法,用复化积分提高检测直流分量
的计算精度,用滑动时窗消除直流分量检测过程产生的频谱
泄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截止频率特性好,
检测结果稳定,不受截止频率及阶数选择的影响。在不需要
对谐波电流的无功分量进行检测时,不受电压波动或畸变的
影响。对三相全桥对称负载的谐波电流检测时,该方法的动
态响应时间是工频周期的六分之一,不仅能实时提供有源电
力滤波器所需的电流补偿指令信号,还能以较高的精度检测
基波和各次谐波电流的正序及负序分量。最新发展技术,针
对电能质量检测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建立了分析检测过程
产生误差的理论基础,并以此提出了提高电能质量数字化检
测精度、动态响应速度和数据优化处理的有效方法。以动态
仿真软件为基础,实现数字化实时运算和动态仿真的结合,
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实验结果也验证数
字信号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为电能质量检测的数字化应用奠
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每年因电能质量扰动和电气环境污染
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美国统计数据)。另
一方面,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供应的质
量和可靠性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中的
精密仪器设备,复杂的控制系统和工艺流程,对电能质量的
要求越来越高,供电技术已从数量阶段向质量阶段转换,电
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目前我国对
谐波污染的测控方式,主要是根据各省市电力公司的检测机
构依次到各变电站监测,当发现变电站母线谐波超标时,再
去检测造成该母线超标的用户,不能及时发现造成污染的用
户,结果造成了谐波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相对而言,电力
公司对与电网结构、系统无功补偿设备、调压、调频手段以
及电网调度的合理性等问题产生的电压偏差和频率偏差非常
重视,而对电力污染(包括电压和电流的谐波、电压波动和
闪变以及三相电压不平衡等)重视不够,严重威胁了电力系
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从80年代初开始,国家技术监督局开始
着手制订国家电能质量系列标准,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电能质量标准在我国还没有严格执行。在美国、日本和西
欧等发达国家,不仅有严格的电能质量标准,而且还得到了
严格的贯彻和执行。
齿轮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齿轮传动应用广泛,
而行星齿轮传动相对于一般定轴齿轮传动具有许多优点、故
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飞机、轮船、汽车、机床、起重运
输机械、化工、轻工业、医药工业、农业即航天等部门。但
行星齿轮传动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都很复杂,因此成为齿
轮传动研究中的难点。目前国内有关著作较少,而且多沿用
前苏联学者B.H等人的研究方法。
本系统采用微计算机和无线数传技术将分布在全市
各个监测点的煤气生产及供应数据定时定量传输到中心调度
室,通过计算机处理对数据进行显示,存贮,打印。其中无
线数传技术是该项目的关键。本系统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数据
相比,误差率在1%以下,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本系
统主要用于压力,流量,煤气罐高度(存量)生产及加压设
备开停等信号的遥测,遥讯,适用于煤气,自来水,电业等
部门。本系统在我市煤气行业应用后,经过三年运行,每年
可节省资金200万元左右。实现了对市街管网压力控制自如
,对机动调剂气源的调度工作有了预见性,计划性和准确性
。
该系统采用3+以太网,把生产、经营管理、开发研
究等14个科室、15个子系统联结成一个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构成全厂一级网络,并通过工作站和自行设计的联机系统,
将19个采油队的数据终端相连,组成二级网络系统,还具有
初步预决策功能。特点:管网流程微机辅助管理子系统,采
用先进的图形处理设备和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实现
了管网流程图的输入、修改和输出。系统设计通用性强、处
理速度高、提高工效近百倍。自行设计研制的总线型的联机
系统,使基层单位日原始数据可分散录入,直接进网,免去
了集中录入的中间过程。总体设计合理,开发面广,数据共
享性能较好,实用性强。数据可用网上和手工两种方式录入
,安全性好。联机系统负载性能良好,抗干扰能力强、误码
率低。
伊甸域名备案系统,是进行提交域名备案等相关操
作的软件系统。域名备案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网上从事非
法的网站经营活动,打击不良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如果网站不
备案的话,很有可能被查处以后关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息产业部相关条例,网站未经备案,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内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而对于没有备案的网站
将予以罚款或关闭,伊甸域名备案系统可以对正规网站域名
进行申请域名备案的操作。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于广东省省级科
技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领域,项目名称为”产房仔猪
腹泻病症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及应用推广”,项目编号:2014A
070713019。本课题的的背景是:在生产中,产房仔猪腹泻一
直是严重困扰养猪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养殖成本、抗风险
能力的关键问题;由于腹泻导致产房仔猪高达10%-50%的死亡
率,这使我省甚至我国母猪SPY水平仅在15头左右,而与发达
国家相差5-10头;因此本项目根据实际生产中常见问题,将母
猪围产期关键技术集成,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服务标准
,能有效防控产房仔猪腹泻。且项目申请本单位一直从事猪
病流行病学、防控方法、检测方法和消毒剂、中草药、益生
菌、添加剂等安全、高效、绿色产品的的研究与开发;单位
承载的科学健康养殖技术、疫病防控及中兽药的研究处于国
内领先水平,尤其在发酵中药、益生菌等替代抗生素的开发
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项目承担单位在有关科学
健康养猪技术集成、猪场常见疾病(猪瘟、伪狂犬、口蹄疫
、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的综合防控和高效安全发酵中草药制
剂、消毒剂、益生菌等绿色兽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有深厚
的研究基础。(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针对养殖场的具
体养殖环境、动物体内体外病原、抗体水平的分析,集成各
阶段的科学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并结合有效的中草药、益
生菌等药物为示范场量身定做:消毒程序、免疫程序、驱虫
程序和不同日龄与生产阶段的药物保健程序。(三)技术创
造性与先进性:首次将病原防控、科学精细化生产管理、营
养保健和生物安全等技术集成应用。(四)技术成熟度、适
用范围和安全性:本技术经过前期主唱的示范应用,能达到
预期的生产和技术指标,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能提高应用场
的经济效益,安全性强。(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经过
部分示范场的使用,能在原场的基础上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和仔猪存活率。(六)获奖情况:无(七)、妊娠后期母猪
进产房前关键饲养管理、药物保健技术集成。成功建立了一
套完整的清除产房病原,预防仔猪细菌、病毒、寄生虫性腹
泻;降低死胎,预防产后母猪乳房炎、子宫炎、仔猪腹泻,提
高泌乳量和奶水质量饲养管理和药物保健程序。哺乳母猪、
仔猪在哺乳期精细化管理及药物保健技术集成。成功建立了
一套完整预防母猪乳房炎、子宫内膜炎,保障母猪有足够且
高质量的泌乳,避免母猪失重,为下一个发情期和妊娠期做好
物质基础储备饲养管理和药物保健程序。保障健仔100%的成
活率,提高弱仔的成活率,减少产房仔猪腹泻率,提前断奶,提
高仔猪断奶体重。产房仔猪免疫程序制定技术。制定了一套
根据具体示范场的母猪抗体水平和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猪
瘟、伪狂犬、蓝耳、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免疫程序。
2011年我们申报了湖北省研究与开发计划“微波破
壁、醇提与油提联用提取皂素工艺的研发”项目,并由湖北
省科技厅批准立项,项目编号为:2011BCF102。我们开发出
“微波破壁及醇提与油提技术联用生产薯蓣皂素工艺”,先
对黄姜进行微波破壁预处理,然后对植物中皂甙进行醇提,再
进行发酵,用硫酸对皂甙进行水解,使之生成皂甙元(皂素)
,最后进行油(120号汽油)提。①主要技术指标:开发出全
新的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产品质量指标达到下列要求:外
观:近白色;熔点:≥197℃干燥失重:≤0.5%;色泽:≤3#皂
素收率较传统工艺提高25%以上,用酸量减少80%以上,酸用量
小于3吨/吨皂素。②主要经济指标:生产成本下降5.7~10万
元/吨。③主要环保效益:每吨皂素废水产生量小于50吨。①
采用微波破壁技术:采用该技术使黄姜中的皂素提取率大幅
度提高,节约原料资源。②采用先提皂甙后水解的工艺路线:
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与硫酸用量,使皂素废水产生量急剧地
减少,保护了环境。③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将醇提物进行酶解
与发酵,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并降解了废水中的COD。④产品质
量明显提高,在熔点、含量、醇不溶物等质量指标方面明显
好于传统工艺。⑤应用新工艺,产品的总收率提高约50%,生产
成本下降约10万元。⑥废渣可进行综合利用,转化为饲料或有
机肥等。成熟度:该工艺已经过规模化生产的应用,技术成
熟先进。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黄姜资源,同样也适用于黄
山药、五指姜等其他甾体药源植物资源。①本新工艺与传统
工艺相比,虽然产品收率有显著的提高,废水排放量方面有极
大的减少,但是在能源消耗方面较大,今后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②在黄姜废渣综合利用方面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
。③生产设备需进一步优化,以增强生产线的连续性与机械化
与自动化。
本系统采用基于视觉识别算法及瞬间重量采集技术
完成对冬枣的自动分选,其包括将冬枣运送至传送带上的震
动上料机构,固定在传送带上用于消除冬枣震动的差速稳料
机构;至于传送带上的基于应变技术的HBM数字称重传感器动
态重量采集系统;记录生产过程的数据模型;设置在传送带上
并将冬枣有序分选的分级执行机构,位于每个分级执行机构
下方、将冬枣运至下道工序集中收集处理的收料线,位于传
送带末端下方、将筛选出来的冬枣回收待处理的回果线,以
及操纵各个机构的控制机构,且在差速稳料机构与分级执行
机构之间的传送带上还设有工业相机检测机构;工业相机检
测机构包括固定在传送带上的暗箱盒体,暗箱盒体内设有水
平工业相机和竖直工业相机,水平工业相机通过相机物距调
整机构装于暗箱盒体内上部,竖直工业相机固定于暗箱盒体
底部、传送带之上。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人才自身是否具备与
国际化相适应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由于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人才较为缺乏,特别是适应
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问题更显突出,这已经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公司特向浙江
省建设厅申请了本课题。本课题从专业课程、人才测评指标
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三个方面提取了关于现代建筑企业国际
化人才素质构成中的各个因素,共筛选了23类知识因素组成
建筑企业国际化人才的知识结构指标,22类能力因素组成人
才的能力拓展指标,以及选取了20类人才个性特征,作为现
代建筑企业国际化人才素质的个性特征指标。为了取得足够
的样本进行问题研究,我们针对浙建集团海外部、省一建、
省二建、天和公司、中建总公司等集团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的
海外业务部门,以及浙建集团的香港、日本以及新加坡等海
外子公司,共8家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问
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600份,收回问卷425份。问卷分别
对现代建筑企业国际化人才的65个人才素质指标的重要性和
现状进行了评分,并对这些指标的得分进行了简单的数据排
列统计,反映了现有建筑企业人才素质与国际化人才素质要
求之间的差距所在。为了从相对整体、宏观的角度去解释现
代建筑企业国际化人才的综合素质构成。本课题采用统计学
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进行了研究,提取了走向国际化的现代建筑企业人才特质的
9个构成因子,并通过聚类分析概括出综合型人才、技术型
人才和领导型人才等三类不同的国际化人才,对建筑企业国
际化人才的结构调整和人才特质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以上研
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提供了参考。通过我省建筑企
业国际化人才战略的积极实施,有效推动我省建筑业结构调
整和转型升级,并加快“走出去”战略的推进步伐。研究思
路清晰,方法科学,结论可信,对策措施可行。项目研究有
前瞻性,研究成果填补了省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乳胶基质远程配送技术,属于实用新型技术。该技
术的主要内容是实现了乳胶基质集中生产、远程配送、现场
不同温度下正常敏化装药的生产作业方式,该种作业方式可
以实现“一站多点”的爆破作业,解决了目前国内混装车爆
破作业“一点一站”以及车上制乳工艺技术存在的缺点。该
技术是将传统的乳胶基质在现场生产的方式改为集中生产,
然后根据施工的需要将乳胶基质远程配送到爆破作业现场,
在现场对乳胶基质进行敏化成药,并根据炮孔设计药量采用
精确的自动控制装置将敏化后乳胶基质装入炮孔,最后将炮
孔联网起爆,实现爆破开采的目的。采用乳胶基质远程配送
技术进行爆破服务具有便于生产管理,可灵活组织生产,有
利于产能的充分发挥等优点,同时对于稳定产品质量、实现
产品多样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
动区域市场开发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因此,该技术对于
推进民爆行业进步,提高现场混装作业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该工艺技术已经在攀枝花攀钢集团朱家包包铁矿开采、攀枝
花攀钢集团兰尖铁矿开采、攀枝花攀钢集团白马铁矿开采施
工中成功应用。采用该技术成功实现了乳胶基质的远程配送
,乳胶基质批量配送能力达到800㎞以上,颠簸试验能力达
到1200km以上。目前,已为四个矿山配送乳胶基质炸药三百
余吨,爆破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以上,应用效
果优于混装乳化炸药,业主给予了高度认可,显现了较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应用情况看该技术具有适合露天矿
山远程配送、泵送的乳胶基质配方和工艺,为现场混装作业
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HDT-1化纤长丝热应力测试仪是在加热、动态拉伸
情况下测量化纤长丝热应力及分布不匀的仪器。适用于在生
产过程中对化纤长丝质量进行跟踪和控制,能从本质上反映
化纤长丝的加工质量,预测后期加工中的染色性能,对其生产
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可用来替代传统的织袜
染色法和热收缩的静态测试。该产品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数据
处理,中文界面,操作简便,具有手动测试功能;单管多次测试
和多管单次测试可以选择;批次测试多达100次;提供多种测
试图形;热应力-速度曲线图是确定测试条件的重要依据;统
计热应力图及变异系数图能够长期跟踪产品质量;具有统计
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功能。
2.1、产品开发的技术背景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的飞
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电子控制
技术应用到汽车当中,汽车电控系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TransmissionControlUnit)
是装备自动变速器车辆的核心控制系统之一。自动变速器电
子控制系统可以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对各种描述当前车辆行
驶状态的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判断出驾驶员意愿控制当前
车辆档位。传感器是自动变速箱电控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而
现有传感器插接件的母端护套与公端护套相交的端面上,由
于端面曲线D平坦,没有明显的标志,在操作者不注意的情况
下,极易可能发生公端护套上的端子逆序接入母端护套,致使
电信号反接,严重可使得电器设备烧毁。针对现有产品存在
的问题,本公司决定研发自动变速箱电控系统传感器插接件
产品,市场前景巨大。2.2、产品研究内容本项目产品设计多
个开口槽结构,保证了连接电器用电安全;设计翼板结构,加
强了翼板上的倒钩与公端护套的连接;设计夹持板结构,使得
公端接线端子牢固的卡入母端接线端子;上述结构等方面设
计使得产品具有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2.3、主要
技术指标1)导线横截面积≤1mm2端子插入力:≤15N;2)导线规
格1.8mm端子保持力:≥48N。2.4、成果公报内容项目产品设
计了多个开口槽结构,保证了连接可靠性;设计了翼板结构,
加强了翼板上的倒钩与公端护套的连接;设计了倒钩夹持结
构,使得公端接线端子牢固的卡入母端接线端子。产品具有
配合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相关技术已获实用新型专利
1项,处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CSPA-2000分布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以下简称
CSPA-2000系统)是适用于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并可与DCS系统一体化,共同实现生产过程实时控制及电气
自动化的控制系统。CSPA-2000系统采用分散就地化实时控
制技术融合了发电厂电气、热工两大专业的应用需求,在信
息化的基础综合实现了大型火力单元发电机组的一体化控制
。该系统同样适用于电网自动化,包括大型集控站和配电网
自动化,同时也适用于轨道交通、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电气
自动化控制。CSPA-2000系统由完整的监控主站系统及网络
、分布式主控单元、现场控制网络、现场保护控制单元等构
成。系统完全采用分层分布式布置,经现场总线(LonWork
s等)和工业以太网构成大规模控制系统。该系统装置主要
技术特点如下:1.完全采用现场总线实现大型发电厂厂用电
系统的监控及自动化;2.基于分布式实时监控技术实现了大
型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信息化;3.使用交流采样技术结
合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实现电气系统的保护、测量、录波等功
能,节省传统变送器和电度表,大大丰富了电气控制系统的
信息获取能力和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能力;4.采用现场总线通
信方式实现厂用电控制系统的跨间隔逻辑闭锁、功能闭锁和
间隔防误;5.FECS的主控单元与DCS系统的控制器(DPU)采
用映射的接口方式,接收来自DCS控制器的实时控制信号,
与DCS的控制器实现一体化控制(已经申请发明专利);6.
实现基于通信(工业以太网+LonWorks现场总线)的PLC逻
辑控制和电源备用投切,逻辑可以现场组态下载。取消了传
统的硬接线,节省了投资,提高了性能;7.实现了厂用电系
统的运行状态监测和自动化系统的自诊断,包括设备硬件的
自检信息、通信状态信息,还能实现对一次电气设备的状态
监测和诊断,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一次设备运
行的安全性;8.实现分布式小电流选线和设备管理等高级应
用功能;9.采用过采样技术实现基于单片技术的测控功能;
10.系统采用分层通信机制与DCS系统通信,保证了一体化控
制系统的接口稳定性和实时性,该项技术已经申请专利;1
1.采用数字融合技术实现FECS系统融入DCS/FCS系统,实现
分布式一体化过程控制;12.采用基于GPS的软硬对时方式,
实现全网时钟同步,并进而实现与DCS系统的时钟同步,误
差小于1ms;13.FECS采用冗余化的通讯网络取代硬接线控制
方式,采用多组冗余的主控单元,采用冗余的现场总线和通
信处理机,能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14.系统采用冗余化网
关和服务器提供丰富灵活的开放系统信息接口,支持IEC-6
1158协议和标准电力远动通信协议;15.可以用通信方式将
发电厂的发变组保护、录波、励磁、同期、厂用电快切、柴
油机组、UPS等装置的信息纳入FECS系统。CSPA-2000分布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国内首次提出的基于发电厂电气控制
的分布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不同于原有的硬接线
、变送器等传统设备的信息传送方式,采用先进、可靠的通
信网络技术,使全厂全面信息化、数字化。电气设备保护测
控功能分散就地实现,后台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和就地综合保
护测控设备通信,实现遥测、遥信、遥控、SOE、事故追忆
等功能,综保测控设备的保护控制功能不依赖于系统,风险
最大程度降低,设备自诊断信息丰富,极大的提高了整个发
电厂电气系统自动化水平和运行可靠性。CSPA-2000分布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拓宽和完善了DCS/FCS系统的监控范围
和自动化程度,融合了不同专业的自动化技术,极大的提高
了发电厂信息化程度,为我国发电厂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自动化控制模式,标志着当前发电厂电气自动控制的最高水
平,是新一代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发展方向。CSP
A-2000分布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
信技术设计,具有开放式结构,能方便地接入不同厂家的保
护测控装置及用户现有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发电机组、厂用
电系统、网控系统的保护与监控,CSPA-2000同时对DCS/FC
S系统完全开放,便于实现发电厂机、炉、电系统监控一体
化,使得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管理结构更加清晰,极大
的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节省了大量的控制电缆和DPU资源,
降低了初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为发电厂在电力市场的竞争
赢得了先机。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
和现代设计技术的飞速进步,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
扩大,并且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随着数控机
床的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例如:机床能耗
高、空转时间长等一系列不符合节能减排政策的弊端不断显
现;为此,我公司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数控机床休眠节能控
制单元进行研究,努力减少机床空转现象,达到节能目标。
其创新点如下:机床待工期间歇休眠节电技术,通过增加控
制单元和用户的自定义参数,使机床在批量加工工件的过程
中按照预定加工周期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将机床在夹装的待
工间歇期间能耗降至最低,减少机床在待工期间的运行能耗
。在满足机床加工的条件下,用交流变频调速器对非控制动
力源进行调速改造,不但操作方便、容易、维护量小,而且
有显著的节电效果;采用温度湿度传感器,再配上调节器,
与变频器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就可以排除人工调节因素的不
足,实现高度自动化调节,提高动力源的能效。同时,也保
证了工艺生产需要,达到更好的节电效果。机床照明系统将
原来白炽灯改为LED照明灯板,在照明效果不变的情况下节
能160W。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数控机床节能休眠控制单
元加装后,单台机床节能按标准煤计算为20.6吨;2、接触
器能效等级达到1级标准;3、电动机能效等级达到1级标准
;4、电动机节能评价等级达到2级标准。
1)研究联机手写维文数据库构建。含维文单词、字
符和标点三个子集,信息人工标注识别并与原始数据关联;2
)研究联/脱机手写维文字符切分。根据维文的连体草书特性
、笔画分布规律及常见维文字符误切分点的归类分析,提出
鲁棒的字符切分算法;3)研究手写维文字符识别。针对128类
变体,分别从网络方向特征、部件及时分方向特征等验证分
析,提出有效的字符识别算法;4)研究维文单词识别及嵌入式
维文识别系统。根据数据库训练语言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维
文单词识别算法,完成一套完整的嵌入式手写维文识别系统
。
指出了小康社会体育改革的新动态,为处于社会主
义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体育改革指出了方向,提供了理
论的支持和帮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操作装置的放射性污染源
定位系统及方法,该放射性污染源定位系统包括定位设备、
定位通信设备、后台通信设备、工作站、定位设备控制手柄
;定位通信设备通过通信线缆与后台通信设备连接。该放射
性污染源定位方法首先控制机器人进入核辐射现场通过激光
测距仪、云台、探测相机和伽玛相机寻找污染区域,并对污
染区域和污染源进行定位;在卸载伽玛相机后,控制机器人再
次进入核辐射现场,通过激光测距仪、云台、探测相机和工
作站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重定位,并对重定位的污染源进行
去污作业。该放射性污染源定位系统及方法在有效保护伽玛
相机的同时,通过定位和重定位精确确定污染区域和污染源
,辅助机器人有效执行去污作业。
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资源型经
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资源型经济的种种弊端,在实
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准确的分析识别转型期的关键环境
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环境管理策略,从而切实推进山西
省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资
源型省份经济转型环境模拟技术及中长期决策研究项目》基
于"经济社会-污染产排放-环境质量-环境决策"
响应关系,针对资源型省份转型期产业结构不稳定,经济增长
受国内外影响波动大等特点,设计了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驱
动的环境压力模拟方法,通过与大气(calpuff)、水(一维
降解模型)环境模型进行无缝集成,建立了覆盖全省域的环
境变化模拟和中长期决策方法体系。并利用该成果开展了山
西省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北京的影响、资源型区域发展战略优
化调整、山西省流域水环境控制策略等研究,开发建设了山
西省中长期环境战略决策支持系统,快速预测出未来主要环
境要素的发展变化趋势,识别影响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健康
安全的关键因素,并以直观、便捷的方式将战略建议予以表
达,使环境保护宏观决策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为资
源型区域中长期环境战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成果应
用于《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山西
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等转型期政
府环境管理决策中,以及山西省低热值煤发电等转型综改重
大项目环境可行性研究中。在孝义市试点开展重点资源型区
域发展战略优化调整研究,为省转型综改办开展绿色示范区
建设提供示范,取得了重大成效。在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
用、大气细颗粒物防治等研究工作中应用了该技术方法,为
对省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决策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对
进一步完善山西省资源型转型中长期环境战略,促进我省绿
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课题来源与背景:受企业委托,经福建农林大
学立项,由福建农林大学和政和县日升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完
成。肉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肉制品之一,传统肉干以优质块
肉为原料加工而成,口感好,但生产成本高。项目通过利用
碎肉替代优质块肉为原料,不需添加组合剂或酶制剂,经加
压成型的方式加工肉干产品,即可有效保持传统肉干的纯正
原料和风味特点,又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经济
效益。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系统研究各原料加工特性
及其营养品质,通过优化原料配方,强化膳食纤维并实现营
养均衡。充分利用糯米蒸煮汤汁本身的粘性并添加复合添加
剂,保证产品的稳定性;运用热力排气和真空排气相结合的
排气与高压杀菌技术,满足安全杀菌要求。1)理化指标水
分,g/100g:≤20.0;铅(Pb),mg/kg:≤0.5;无机砷,m
g/kg:≤0.05;镉(Cd),mg/kg:≤0.1;总汞(以总Hg),
mg/kg:≤0.05。2)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cfu/g:≤80000;
大肠杆菌群,MPN/100g:≤150;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
进性:开发了先常压油炸后真空油炸的油炸新工艺,在实现
猪碎肉快速油炸脱水与熟制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油炸过程
中的氧化作用。开发出趁热间歇加压成型肉干新工艺。通过
常压-真空油炸组合、筛选复合抗氧化剂、间歇加压成型以
及真空与复合膜包装诸技术的集成创新,保证了肉干产品货
架期内的品质。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
用价值,总体技术水平在同类研究中居国内领先。4、技术
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成果技术成熟,已产业化
应用。该成果可广泛用于利用不同牲畜碎肉加工肉干产品,
安全性符合国家有关规定。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成
果已实现稳定生产应用,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
需求。
FBIC2021乳品&植物基论坛提出我国酸奶品类
产品现状存在功能性缺乏,口感至上,忽略营养,产品类型
单一,受众人群有限等问题。基于此背景,研究出一种枸杞
红枣复合发酵式功能饮品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增加枸杞、红
枣、山茱萸、五味子和山药等功能性成分,并应用多种益生
菌碎片化功能性大分子。实现发酵乳产品/饮品的多功能性
,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养肝保健、降糖降脂和调节肠道菌群
平衡等多种功效;表现出明显的营养保健功效,拓宽了受众
范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少子高龄化时代的
到来,代替治疗师完成部分康复任务的智能化康复机器人在
我国医疗康复、运动训练领域中显示出重要地位和作用。近
年来,康复医学工程产品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宁波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医疗保健设备”作为高端
装备制造业“六大新兴领域”之一给予大力培育,并在杭州
湾新区等区域建立“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示范基地
,对智能化康复设备有明确的产业化需求。但智能康复机器
人研究在我市甚至我国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因此,通过
集中攻关,研究和开发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非常必
要,不仅有利于培育和掌握智能康复机器人有关的核心技术
,而且通过推广示范对提升我市高端医疗康复设备水平、推
动先进科技惠及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意义。“面向大脑皮层重组的肢体运动康复机器人关键技
术的研发”项目为宁波市“十二五”社会发展领域重大科技
攻关择优委托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
所和宁波市第六医院开展联合攻关,以解决老年人及上肢残
障患者的康复问题为目的,重点突破了康复机器人系统的机
器人驱动机构、基于触力觉反馈的人机交互机构、人性化设
计、基于人机交互的知识获取、人体生物信息获取、运动康
复效果的定量化与评价体系、以及系统可靠性等关键部件和
核心技术,并结合医疗现场、家庭用户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完
成智能化上肢运动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实
现自主创新,并开展面向实际的应用研究。重点研究人体上
肢状态检测、基于血管力学特性的交感神经活动监测、人体
上肢协调性康复运动控制的新方法,结合多种人体信息获取
技术,对基于反复性运动康复活动的神经重组效果进行定量
评价,实现从传统康复医师对患者状态的定性判断到新型的
依据人体机械阻抗等生物信息数据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定
量分析的转变;以医疗机器人控制系统智能化,使用便利化,
人机互动娱乐化为目标,提出一套医疗知识及医师技能与经
验获取与再利用的机理与模式,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在医
疗行业应用上有突破,在人体机械阻抗等生物信息的获取与
辨别技术、虚拟现实与情景互动技术上有创新,机器人在医
疗保障领域的重大应用上有贡献,使我市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成果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并在基础研究成果与相关产业发展
的结合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培养和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创
新能力强的研究人才队伍,为我市医疗康复机器人产业的发
展提供核心技术的支持,并推动我市智能运动康复机器人技
术的产业化进程。
一、项目背景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
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计算水平的标志,CAE技术在产品
研发、研制与设计及科学研究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结构
冲击动力学仿真软件平台、CFD软件平台是CAE中最基础、最
核心的平台,是CAE技术中的重中之重,广泛应用于包括大
飞机、航空航天、武器研制、建筑等重大领域,是关系到经
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通过完成国家多项工业
技术重大攻关项目,特别是军工攻关项目中的技术积累,实
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冲击动力学仿真技术产品及气动流场先进CFD软件原型,
并经过了较大范围的测试与试用,证明了技术水平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且在一些核心模块上具有独特优势。本项目从基
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层面出发,实现源头突破下的技术
创新,迅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替代进口产品与技术跨
越,改变我国CAE技术落后状况,在包括大飞机、航空航天
、武器研制、建筑、重大装备等重大领域中掌握主动权,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国家安全。二、主要技术内容本项目
旨在开发出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完成各种结构和流
体的动力响应的,相关功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
机模拟软件系统。同时建立相配套的基础数据库和工程应用
示范。最终产品:冲击动力学仿真软件、气动流场先进CFD
软件各一套,以及相应的使用手册等;相关专利5项以上。
冲击动力学仿真模拟软件产品的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研究工
作在北京大学工学院与合作伙伴联合自主开发的冲击动力学
仿真程序SimuDyn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开发
工作:1、求解器的开发2、前处理软件的开发3、后处理软
件的开发4、集成环境的开发5、数据库、参数反求模块的开
发气动流场先进CFD软件的研发内容是关于流场数值模拟平
台的建设,最终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可靠
和实用的大型飞机全机气动流场先进CFD软件。主要的研究
内容包括:1、湍流大涡流模拟模式技术2、大规模数值模拟
模式技术。三、主要创新点1.冲击动力学仿真软件自主知识
产权的冲击动力学软件本身就是创新,围绕软件开发,在技
术环节上主要技术创新点体现在:任意构型的拉格朗日描述
(ARC)和半显式智能型无条件稳定时间积分--解除材料构造
性状的限制,解决单元变形大的情况下,LS-Dyna算法不能
计算的问题,大大提高算法的稳定性、抗奇变能力,计算精
度可达到二阶精度;损伤与破坏问题模拟的有限元/无网格
自适应转换模型和耦合接触算法--国际上最先进的模拟破坏
效应的方法,既具有拉格朗日方法的优点,又具有欧拉方法
的优点;在破坏过程仿真中能够同时保证动量和能量的守恒
,这是LS-Dyna等软件所不具备的;基于柔度修正的拟刚体
化高精度动力减缩方法的宏单元技术--解决跨尺度计算问题
,提高计算效率。目前这项技术属国际独创。2.气动流场先
进CFD软件本项目的开发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在
此基础上发展的CFD软件系统将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完成
我国大飞机设计中的复杂外形流动的气动力预测。先进的湍
流模型建模技术;贴体与边界正交自适应网格生成技术;非
定常复杂流场计算的多层嵌套网格隐式切割技术;大规模分
区并行高精度流场耦合计算技术。四、技术成熟性和可靠性
第一,我们在湍流模式和转捩预测研究中取得了源头创新的
进展,使我们有可能在这个瓶颈问题上率先取得突破。我们
在简单流动的阻力预测中已经比国际同期水平更好。第二,
我们在既具有高精度、又具有鲁棒性的CFD算法研究中开拓
出了新的思路,尤其是我们在高精度紧致格式和WENO耦合算
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三,我们发展了一套分析复杂流
动的物理理论以及独特的流场诊断方法和气动力优化设计原
理,并已经在飞机和发动机的部件设计中得到应用。第四,
北京大学的综合实力,尤其在数值方法,并行计算,数据处
理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使得我们有能力发展出一套
可靠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软件。五、知识产权项目完成后
拟实现知识产权:5项软件版权。六、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
与趋势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动力学仿真软件在
工业界的应用已有较长时间,汽车、高速火车、船舶、商用
飞机等布局基本完成,因此动力学仿真软件的市场增长速度
远不如国内市场。但是,由于实践应用中尚存在现有的动力
学仿真软件无法满意解决的若干问题,随着基础研究的突破
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力学仿真软件的功能得到逐渐增加
,所以其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增长的方式不同于国
内的新用户增加及老用户升级与增项皆较快的模式,主要以
后者为主。军用飞机、导弹、火箭、特种舰船等设计与制造
中的关键问题都需要动力学仿真平台的支持,且由于军工产
品精度、可靠性要求更高,且不能大规模试验,对动力学仿
真平台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民用市场。国外发达国家在先进装
备输出方面对我国设置了很多障碍,所以自主开发现代化装
备成为我国科技强军的唯一选择。项目产品满足的需求技术
为仿真技术及实际实验,基于质量、成本及效率等多方原因
,仿真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并从实际中提升理论,形成不断
迭代的向上演变,将长期处于生命周期的导入期和成长期。
七、市场状况1.市场需求与结构(1)民用市场近年来,我
国动力力学仿真软件市场发展迅猛,年增长率超过100%,2
009年市场规模约20亿元。特别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立项以来
,相关产业迅速膨胀,将为动力学仿真软件的发展带来前所
未有的机遇。除船舶工业外,我国汽车、高速火车、商用飞
机等产业才刚刚启动,布局远未完成,动力学仿真软件引入
时间还较短,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的早期(图2),
未来成长空间很大。因此,可以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国内
动力学仿真软件产业的发展将持续保持高速增加,年增长率
超过100%。国际市场,2009年的市场规模约200亿元,近年
的增长速度约30%,处于生命周期成熟期的早期(图2),预
计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民用 军工国内 规模
约20亿元增长≥100%,成长期早期 规模约30亿元增长>100
%,导入期国际 规模约200亿元增长30%,成熟期早期 规模
约250亿元增长>30%,成长期后期(2)军工市场近年来,
我国国防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科技强军成为国防建设的主
导思想,自主开发现代化装备成为我国科技强军的唯一选择
。与民用产品相比,我国现代军工装备的开发相对滞后,在
借助动力学仿真技术等先进手段方面也相对较晚,加之国外
在核心技术方面对我国禁运,所以动力学仿真技术在我国军
工产品设计与制造中尚处于导入期(图2),远远没有普及
。另一方面,我国军工产品开发与制造体系尚不健全,未来
若干年还将进行大规模布局。此外,军工产品创新性远高于
民用产品,在设计与制造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更需要不但
完善及补充新的设计手段。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军工
动力学仿真技术市场驱动模式是新用户增加及老用户升级与
增项十分巨大,增长速度高于民用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
009年我国军工动力学仿真软件市场规模约30亿元。国外的
军工市场结构与民用市场类似,即发展较早、产业布局基本
完成,以老用户升级与增项为主要增长方式,但由于军工产
品新需求较多,因此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后期(图2),
增长速度高于民用市场。2009年国际军工动力学仿真软件市
场规模约250亿元。2.竞争状况动力学仿真软件市场竞争模
型如图3。(1)行业内竞争目前冲击动力学CAE仿真软件主
要是ANASYS、LS-Dyna、AutoDyn、DynTran等产品,它们能
够满足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普通需求,但对于一些涉及国家尖
端技术和军事工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均不包含在内。如描述破
坏的算法和功能、材料和材料数据库等。我国军工单位已经
购买的这些软件尽管不含有上述核心功能组件,价格却极昂
贵,平均在50万美元左右。而专业性很强,尤其是美国军方
专门进行武器效应仿真的EPIC、USA等CAE软件均属禁运之列
,我国军工单位连其外围软件也买不到。目前国产的CAE软
件,如飞箭CAE、紫瑞CAE等,与已在我国实际应用的国外L
S-Dyna,AutoDyn,DynTran等CAE软件相比较,存在如下技
术差距:软件商品化的程度差,如飞箭没有自己的前后处理
;算法和人机交互的通用性差,针对行业单一;专业性不强
,行业涉及的特殊工艺过程没有考虑进去;缺乏数据库和算
例:缺乏系统的材料参数和模型、算例等。目前国内没有生
产CFD软件的企业,国际上比较好的CFD软件有Fluent、CFX
、Star-CD等,除了Fluent是美国公司的软件外,其它三个
都是英国公司的产品,平均价格约50万人民币。FLUENT是目
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商用CFD软件包,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
为60%。凡是和流体热传递及化学反应等有关的工业均可使
用。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模型、先进的数值方法以及强大的前
后处理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设计、石油天然气、涡轮机
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上的应
用包括:燃烧、井下分析、喷射控制、环境分析、油气消散
/聚积、多相流、管道流动等等。CFX是全球第一个通过ISO
9001质量认证的大型商业CFD软件,是英国AEATechnology公
司为解决其在科技咨询服务中遇到的工业实际问题而开发,
诞生在工业应用背景中的CFX一直将精确的计算结果、丰富
的物理模型、强大的用户扩展性作为其发展的基本要求,并
以其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引领着CFD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CFX已经遍及航空航天、旋转机械、能源、石油化工
、机械制造、汽车、生物技术、水处理、火灾安全、冶金、
环保等领域,为其在全球6000多个用户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
题。STAR-CD的创始人之一Gosman与Phoenics的创始人Spal
ding都是英国伦敦大学同一教研室的教授。是基于有限容积
法的通用流体计算软件,在网格生成方面,采用非结构化网
格,还可与CAD、CAE软件接口。能处理移动网格,用于多级
透平的计算,在压力耦合方面采用SIMPLE,PISO以及称为S
IMPLO的算法。在湍流模型方面,有k-e,RNK-ke,ke两层等
模型,可计算稳态,非稳态,牛顿,非牛顿流体,多孔介质
,亚音速,超音速,多项流等问题。STAR-cd的强项在于汽
车工业,汽车发动机内的流动和传热。总体上来说,动力学
仿真软件的主要竞争者几乎都是国外知名企业,我国企业处
于明显弱势地位。(2)潜在进入者CAE仿真软件的核心是算
法,而每一种算法都要经历漫长的由基础理论到适应全局算
法的发展、完善过程。这些算法相互耦合、配套,属于尖端
的计算过程。如何提高CAE仿真预测的分析精度、提高仿真
计算的效率和结果的可信度,已成为该技术领域研究发展最
重大的课题。因此,该行业进入门槛很高,除少数高校及科
研团体具备大规模的动力学仿真软件潜在开发能力外,其他
单位和个人很难组织开发类似的软件产品,潜在进入者很少
。(3)购买者动力学仿真软件的用户主要是武器、航空航
天、车辆、船舶、建筑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单位,对软件的
依赖性比较强。由于能提供先进的动力学仿真软件的单位有
限,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军工领域,由于核心
技术受到外国的限制,在此方面几乎不具备任何讨价还价的
能力。这些设计与制造单位具备的技术能力与动力学仿真软
件需要的核心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也不具备后向一体化
的可能。(4)供应商开发动力学仿真软件最核心的资源是
技术积累与高素质的人才,一般都是有实力的大学或科研院
所,国内外这样的机构数量不多,尤其是高水平的机构及人
才更少。且由于动力学仿真软件开发需要的人才数量较多,
单一或少数人员是无法完成整个项目。所以,供应商具备较
强的议价能力,但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不高。八、产业化方
案本项目是建立在大量基础研究突破的基础上开发的一套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完成各种结构和流体的动力响应的,
相关功能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
同时建立相配套的基础数据库和工程应用示范。最
近几年风力发电项目在广西风能潜力区发展快速、
风电容量日益增大。由于风力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
动性的特点,给电网调度带来极大的困难,风电功率预报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系统引入本地化存在着本地数值天
气预报应用、预报方法对比和模型参数调试等问题。因此,
要根据广西实际情况,对风电功率预报系统本地化进行研究
。在引进的风电功率预报系统基础上,从广西实际情况出发
,采用多种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分析各数值预报对于广西本地
环境下风电功率预报系统所需气象输入因子的预报效果,通
过对比和校正不同预测方法及适应条件下等多种风电功率预
报方法,选取风电功率预报系统本地化应用中最优风能数值
预报模式,建立最优风电功率预报模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
,项目主要内容已完成,并已到达预期研究的目标。通过对比
预报模式、方法构建适合本地化运行最优风电功率预报模型
,给出了试运行期间风电功率实际运行准确率效果评估分析
和改进建议,在省级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篇。本研究风电功率
预报试点风电场为广西龙源六景霞义山风电场,对比的模式
风速为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风能数值预报、广西
本地化GRAPES模式以及智能网格预报风速。短期预报预报方
法则采用物理法1、物理法2、物理法3、动力统计、预报方
法集合,超短期预报方法采用基于短期预测功率的实时订正
方法。通过上文的分析,基于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
心风能数值模式风速代入物理1的预报模型优于其它预报模
型。对于短期预报功率,2018年1-5月除了1月短期预报低于
75%,其余2-5月份准确率在80%左右,基本满足电网短期预报
要求。对于实时预报功率,基于短期预测功率的实时订正法
的准确率在85%以上,满足广西电网实时预报的要求。由于风
电功率数据库需要在风电场搭建运行,安装风电功率系统需
要提前和风电场充分沟通并且达成协议才能保证项目进度。
风电功率预报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
尤其是广西风电场大都在山区丘陵地带,这为提高模式预报
准确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预测模型的误差来除了自数值天气
预报误差、预测方法自身的误差,还与曲率曲线对数值天气
预报误差的放大效应、实测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关系。因
此,风能数值模式预报需要重点关注从切入风速到满发风速
段的预报和订正。另外,广西大部分风电场属于南方山区,风
电场运行受到覆冰、雷暴等气象灾害影响,风电企业建议可
将专业服务保障集成到风电功率预报系统。因此,我们还应
针对风电场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开展研究,发挥气
象服务优势,提供气象特色服务。
本发明专利是通过控制机床上两重要部位的温差,
使机床的热变形始终控制在不至于影响加工精度的许可范围
内,控制更精确、稳定,解决了长期困扰在继续行业的因机
床热变形而导致加工误差的问题。目前,改成果已在多台机
床上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研制开发“线路临时工作地线远方判断显示系统”
能有效、准确地反映检修线路的地线拆、封情况,直接提示
给调度值班员,强制性的控制线路两端站的刀闸操作程序,对
电力生产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成
果在国内属首创。填补了在“五防”设备上的三项空白,实
现了1)对于一条线路的两端站的刀闸设备的相互闭锁。2)站
内设备状态与检修工作临时地线的使用之间的相互闭锁;3)
调度实时掌握检修工作的临时地线使用实际情况。本成果可
在电力系统输配电网络推广,目前已具备成熟的条件,本系统
产品到目前已取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使本系统在推广应
用时能受到较好的保护。
高精度数字伺服系统及其控制技术是南京理工大学
军民两用的技术成果,主要包括交流、直流伺服电机,变频
驱动技术,高精度运动参量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
术,电磁兼容性技术等,用于各种运动体的高精度定位和跟
踪控制。该项目的技术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先后获省部级
科技进步奖五项,专利一项。该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特点:成熟的技术保证了系统的高性
能和可靠性。适用功率范围广,可用于几十瓦至六十千瓦的
控制系统。速度范围0.005~150°/s可选,加速度范围
0.005~300°/s可选。定位和跟踪精度高,可达0.002
°。完善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保证了大功率交流伺服系统
的成功应用。市场应用用于各种数控机床的驱动;卫星通信
、测控跟踪天线:车载、船载、机载等各种运动体的高精度
定位和跟踪控制。
掘进机施工方法是我国水工和交通隧道建设的重要
发展方向,由于其复杂电磁环境与狭小观测空间,国内外尚没
有掘进机施工隧道不良地质定量超前预报的有效仪器,导致
突水突泥、塌方及卡机、报废等重大灾害事故频发。针对隧
道掘进施工复杂电磁环境的特殊关键难题,提出“屏蔽效果
好、可操作性强、适应狭小观测空间”的聚焦三维激发极化
超前探测方法,并提出了聚焦激发极化法三维反演成像理论
,揭示激发极化弛豫信息与水量的相关关系及其机理,实现了
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近距离(30m)三维成像与水量定
量预测。针对隧道掘进机施工复杂环境中探测多解性强的固
有难题,提出了多元地球物理信息的融合方法,突破多元地球
物理信息的全息联合反演成像理论并研发了解译系统软件,
使隧道掘进机施工条件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由极为困难转变
为可行且可实现。研发了专用于隧道掘进进的聚焦三维激发
极化仪器装备,实现了多路可调大电流恒流智能输出以及测
量数据的多通道高精度同步采集,并研发了隧道掘进机集成
激发极化超前探测系统的搭载系统,实现了激发极化探测系
统与隧道掘进机的集成化、一体化与自动化,形成我国自主
知识产权的隧道掘进机施工不良地质超前预报联合解译与综
合定量识别方法与技术。相关成果获批专利21项,其中授权
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0项,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本项目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协同电子、机械、信息
等学科,在以往中医四诊智能化诊断系统和移动健康管理Ap
p研究的基础上,结合5万余例临床患者四诊数据,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机器学习和可视化等技术,研制了基于互联网的“
云中医”智能健康监测与管理产品(云中医智能镜),解决
中医健康状态监测的关键技术,将中医诊断分析过程和保健
方案等直观地呈现出来,方便家庭使用,及时反映人体健康状
态,指导人们保健。“云中医”智能健康监测与管理产品(
云中医智能镜)是在“大(大数据)、智(智能化)、云(
云计算)、移(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首款中
医数字化健康监测与管理系统,展现了“互联网+”和大数据
时代背景下的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的新思路,填补了中医移
动终端产品的空白,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
平。本项目主要围绕中医健康状态识别技术和监测方法展开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我们主要从事了五个
方面的研究:(1)市场调研需求与产品定位设计;(2)中
医医理设计;(3)四诊特征提取与建模算法研究;(4)云端
数据库设计与软件平台实现;(5)硬件研究。近2年,围绕本
项目课题组发表论文6篇;申请专利4项(授权1项),软件著
作权1项,参加国际会议以及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大会主题
报告)。
河北省气象局科研项目“气象灾害防御基础数据管
理系统”(15ky41)收集整理了我省气象灾害防御机构、人
员、重点单位、应急预案和应急装备等信息,基于SQLserve
r技术建立数据库,并实现了相应的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管
理系统,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形成以下科技
成果:1、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与应急管理数据库。收集
整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信息,气象灾
害防御管理人员信息,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人员信息,气象灾害
防御重点单位信息,气象协理员、信息员信息,气象灾害防御
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装备等信息,并基于
SQLserver数据库技术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数据库。
2、建设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数据
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对基础数据的增删改查等管理功能;实
现部分数据的图形显示,在天地图上显示重点企业、人员密
集场所、危化企业、应急装备等地理位置信息及主要信息;
实现省、市、县三级对基础信息的分布式管理维护功能。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国家科技部200
8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立项(项目编号:
08C26223300748)背景:雷电灾害已经被联合国相关机构列
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
“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电
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人民币,人员伤亡达300
0~4000人,特别是:电力输电线路遭雷击断电,低压线路闪
电感应致损电气、电子设备增多现象,且许多电子设备损坏
往往找不到痕迹。建筑物内的电气或电子设备被闪电感应电
磁脉冲传导、耦合致损时,“黑匣子”记录数据(其中雷击
电流走向)可以判定“是高压输电线路遭雷击串入低压线路
?还是雷击建筑物接闪器电磁脉冲在低压线路感应高压导致
设备损坏?”雷灾分析、鉴定工作切实需要雷击“黑匣子”
。如同飞机“黑匣子”那样,在其设置的领地,只要发生雷灾
,对雷击信号持续高速采样、数字滤波及对有效数据与无效
数据分离,记录有效的雷击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雷击电流
峰值、极性与波形,且具有对在线电涌保护器(SPD)预警管
理效能,随时调出供分析、鉴定。为SPD厂家或者防雷项目设
计者与用户之间减少纠纷。“地面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系
统与雷击实时在线监测与SPD预警管理系统”无线传输组网
用于佐证时差闪电定位系统以空间电磁场的变化远程监测地
闪幅值电流(如≥500kA可信度的验证),从而为雷电的预警
、预报量级确定做参考。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
理:通过自主设计、研发出大电流雷击电流传感器,把在线
路上监测到雷击电涌转换成电信号,传给系统的信号调理模
块,由信号调理模块在物理上调整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幅度以
符合后级的高速采样电路;高数采样电路在FPGA的控制下对
于信号调理模块送来的模拟信号进行持续高速采样,并由FP
GA实时滤波,把无用的数据实时过滤,把真正的雷击数据放入
FPGA内部缓冲区,由中心CPU(ARM)读取FPGA内部的缓冲区
内容;CPU将读取的数据组添加实时时标后存入自己的数据存
储区内,并将数据通过设定的通信方式(RS232/485、以太网
或GPRS等)发送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也可以主动发起请求
,读取数据存储区内的历史数据。中心平台的嵌入式软件与
现场终端的通信连接,收集数据,统计并分析数据。通过本项
目的实现构架了一套雷击实时在线监测与SPD预警管理系统
,突破了以往对于雷击监测仅局限于定性分析的状态,首次实
现了对雷击电流幅值、波形的定量记录、分析。技术参数或
指标(1)能对低压供电线路、信息传输线路雷电入侵进行
实时监测。(2)大动态实时监测入侵雷击电流:采集范围
每线200~1kA。(3)对低压供电线路、信息传输线路雷电
入侵次数统计;对入侵雷击电流的采集、转换并处理还原真
值。(4)现场数据实时发送到中心管理主机。(5)支持短
信功能和GPRS或CDMA通信。(6)采用Client/Server结构,
后台采用SQL数据库,支持Web访问和查询。其中采集处理机
技术指标:①线路监测数:32路隔离②地线雷击泄流电流及脉
冲计数监测数:8路隔离③工作电压:220VAC、48VDC太阳能
供电任选④通讯接口:10/100Base-T⑤通讯协议:UDPTCP⑥持
续采样频率:f≧10MHz⑦采样数据位数:D>10位⑧雷击信号参
数还原精度平均偏差:E<5%(7)实时显示处理机采集的情
况;A/D转换在现场处理机完成,持续采样速率要求10M/S,可
捕捉到1μs(微秒)以下的雷击电流脉冲。(8)系统异常报
警功能。发现有异常现象,进行报警显示。(9)图表化管理
,支持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当雷击入侵泄流电流的大小和波
形以及在线电涌防护器的动作情况图表化显示。(10)在线
电涌保护器(SPD)台帐管理。(11)良好的错误自检机制
。为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系统配备了完善的运行状态自检能
力,具体包括:采集探头异常,通讯异常,温度异常,终端异常
等。当系统发生上述异常时均会发出警告信号,提醒用户检
修或更换故障设备。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1)自行
设计、开发了穿心式与环卡式连接结构的大电流雷击传感器
,可快速监测雷击电流1~200kA,并具有线性补偿功能,是实
现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如风电场金属塔筒(直径2m≤3m)
可定制环卡式结构的大电流雷击传感器。(2)将大电流雷
击传感器与FPGA电路结合,自行研发了雷击信息分析与处理
系统,对雷击信号持续高速采样、数字滤波及对有效数据与
无效数据进行分离处理,记录所需雷击信号的真值、最大值
、持续时间、极性(雷击电流走向)与波形等真值参数。(
3)首次提出了应用雷击瞬态定量数据结合电涌保护器物理
特性,对电涌防护器SPD的失效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
SPD动作泄放电流的采集和分析以评估其劣化趋势,并预警提
醒更换,确保防护可靠性,有效降低雷害损失,提高防雷管理
效率。先进性:2013年9月10日通过查新机构浙江省科技信
息研究院查新,查新结论:经分析比较,雷击在线监测预警系
统的研究及产品已有报道,但委托项目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
线性补偿功能的环卡式大电流雷击传感器,可快速监测雷击
电流达200kA,提出了应用雷击瞬态定量数据结合电涌保护器
化学和物理特性,通过SPD动作泄放电流的采集和分析,对电
涌防护器SPD的失效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上述所检结果中
未见述及。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产品已
成熟定型,已应用电力和气象等行业。适用范围:电力、电
信、移动通信基站,变电所、高速公路收费站,交通、石化、
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
览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
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
候船、候机厅(楼)的低压供电线路与信息传输线路及接闪
器(原称: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需设置部位。目前已
在电力系统内应用与推广,在气象部门雷达站、观测场应用
。安全性:本产品性能稳定可靠,不会影响使用环境相关设
备的安全度。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已在衢
州电力局、丽水电力局、浙江省电力微波站、舟山电力局、
宁波电力局、乐清供电局、台州电厂、湖州雷达站、丽水雷
达站、温州气象观测站安装应用。存在问题:因应用时间周
期较短,设置地域欠广,捕获自然雷击现象甚少。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2015年导致880万人死亡。
迄今为止,虽然手术切除依然是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8
0%以上的癌症患者不能采用手术方法,而必须用其他方法。
在诸多放射治疗类型中,常用的X射线和电子束其物理剂量分
布和生物效应都在不同程度上伤害肿瘤附近的正常细胞,而
且剂量的有效利用率也低。而质子和重离子放疗技术是目前
国际上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技术,代表了放射肿瘤学技术上的
发展方向。它以杀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而被誉为”治癌利
器“。质子和重离子治疗的基础即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
(简称PT设备)。PT设备具有精度高、疗程短、疗效好等特
点,目前,国际上仅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该
项技术。PT设备是一套庞大、复杂而又极其精密的高科技设
备。全套设备由加速器、束流输运系统、束流配送系统、剂
量监测系统、患者定位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构成。由于PT设备
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为确保病人治疗的安全性
、有效性和精确性,PT设备的可靠运行对于质子重离子治疗
极其重要,而PT设备的可靠运行不仅依赖于PT设备本身,其相
关公用配套设施也是PT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
PT设备庞大、技术复杂,涉及到医学工程、放射物理、生化
学、加速器、电力、空调、辐射防护、计算机及智能控制等
多个学科,管理工作要求高技术、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
,保障难度较大,PT设备及其配套设施运维管理工作急需创新
管理模式和思路,存在设备管理效率低、设备运维难度高、
管理数据结构多样等一系列挑战。综合对国内外重大医疗设
备运维现状的分析,本课题旨在开发一套互联网环境下大数
据驱动的重大医疗设施智能化运维平台,包括智能监控系统
和远程管理系统,保障PT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持久运行
,提高后勤设备设施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该运维平台旨在实
现PT设备及配套设备监控信息的集中化、信息化和可视化,
并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改善设备运行条件,及时
发现设备运行问题,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障PT设备的正
常、稳定、安全运行,造福更多的癌症病人,助力国家在顶尖
医疗科研创新领域占得新高地。根据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
的重大医疗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运行与保障需求,建立一套
互联网+模式下大数据驱动的重大医疗设施智能化运维平台
即”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设备设施综合运行管理平台“,
该平台针对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的各子系统及附属设备
系统的可视化监控和管理所涉及到的数据汇集技术、通讯技
术、存储技术、实时分析技术、控制系统融合技术进行了系
统的探讨和研究。该平台包括智能化监控系统、综合管理系
统、数据决策系统、可视化BIM模块、移动端应用等,使用基
于BIM的设备信息模型,以有线网络为主,集成无线网络的高
效传输机制、以数据为中心的定向扩散路由协议,结合高效
的数据处理框架,集成远程数据传输技术、智能监控技术、
远程管理技术等,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监测和控制,同时
服务于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和应急管理。本课题进行了体系架
构创新,即针对PT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业务特点提出互联网
环境下智能设备运行管理的体系架构,提出一种多层的智能
信息服务平台,包括智能监控系统和远程管理系统。还进行
了运维管理创新,在以数据为中心的定向扩散路由协议、基
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存储、基于Cordova混合开发、基于RE
ST架构设计、基于BIM的可视化运维等关键技术基础上提出
关键基础设施系统设备运行管理方案。本课题利用互联网+
思想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并基于多维可视化交互对设
备进行监测,构建集成化、智能化的设备运行管理服务新模
式,进行了服务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模式下大数据驱动的重
大医疗设施智能化运维平台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质子
重离子设备上得到了应用,解决了医院在重大医疗设备设施
管理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设备管理效率低、设备运维难
度高、设备监控形式单一、设备节能难度大等)。除了在上
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得到应用外,本研究中的各项研究内容
,涉及到构建我国重大医疗设备运维产业体系从政策、环境
和创新体系、以及重要的关键技术等,所开发的新技术,代表
了尖端重大医疗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发展方向。经过2年的攻
关形成的研究成果,将可以成为提升上海乃至全国重大医疗
设备运维产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基础产品。
作用特点:美托拉宗(Metolazone)为非噻嗪类利尿
降压药,化学名为7-氯-1,2,3,4-四氢-2-甲基-3-(2-甲
基苯基)-4-氧代-6-喹唑磺酰胺。与氢氯噻嗪等不同,其利
尿作用在肾功能减退时也不减弱,作用部位除远曲小管和袢
升支远端外,还作用于近曲小管,利尿期长,一次剂量可维
持利尿作用12-24小时,与呋塞米联用,利尿效果极佳,对
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非常有效。文献报道,对于常规治疗
法无效的难治性充血性心衰,口服美托拉宗1.25-10mg/日,
获得显著疗效。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可用于肾功
能不全的患者)、高血压及常规治疗法无效的难治性充血性
心衰等。国外上市情况:美托拉宗1974年在英、美上市,后
在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阿根廷等国上市。被美国药
典23、24、25版收载。剂型:缓释片,2.5mg/片。原料制备
:以常见的原料经六步常规反应制备美托拉宗,不需高温、
高压,总收率16%。当前进度:该品原料及缓释片已获得临
床批文,国内为独家。
本任务来源于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吉林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度吉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
划的通知》(吉质监标函【2017】25号),计划编号:DBXM
161-2017。高营养饲料在消毒不好等情况下,易生长有害菌
,可使饲料变质变色变味直至产生毒素,危害畜牧生产。金黄
色葡萄球菌多为致病菌,致病力最强;蜡样芽孢杆菌,是芽孢
杆菌属中的一种,易引起食物中毒。目前国内外鉴别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很多,而微滴数字PCR检测技
术是全新的技术手段,即将含有核酸分子的反应体系分成成
千上万个纳升级微滴,其中每个微滴或不含待检核酸靶分子
,或者含有一个至数个待检核酸靶分子。系统能够确定核酸
分子的绝对数目,经PCR扩增后,逐个对每个微滴进行检测,有
荧光信号的微滴判读为“1”,没有荧光信号的微滴判读为“
0”,根据泊松分布原理及阳性微滴的个数与比例即可得出靶
分子的起始拷贝数或浓度。以上两种菌均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目前国内外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很
多,而微滴数字PCR检测技术是全新的技术手段。成本低、流
程简单且更实用。目前本单位已经建立了沙门氏菌定性检测
的技术,正在验证优化实验条件阶段。本标准通过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特异基因设计引物及探针,通过对
该基因的特异扩增,来实现对饲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
芽孢杆菌的检测。本标准采用的微滴数字PCR技术是基于实
时荧光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且灵敏度更高,而目前
涉及的问题主要在于微滴数字PCR的推广使用。
在北辰区科委的支持下,天津市华园种猪养殖有限
公司在承担的天津市北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母仔猪健
康饲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中,项目引进了母猪智能化精确
饲喂系统及应用技术、仔猪应用纳米氧化锌日粮对仔猪肠道
健康调节技术、哺乳仔猪环境温度调节技术研究集成。通过
使用母猪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有效提高了母猪的生产性能
,母猪窝产仔数达到11.2头,比对照组增加4.31头,仔猪断奶
重增加0.79kg,断奶成活率增加3.2个百分点,达到96.3%,母
猪非生产天数缩短了28.4天,年产胎数2.3胎,每头母猪年提
供断奶仔猪24.6头;应用纳米氧化锌有效的控制了仔猪腹泻
,添加550mg/kg纳米氧化锌降低仔猪腹泻率10个百分点,仔猪
日增重也明显好于其他添加量,同时能够降低料肉比。研究
了不同环境温度对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确定了仔猪适宜温
度参数,在0-7d中,最适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0~33℃,仔猪的
日增重个体重和平均窝重都相对高于处于其他温度范围内的
仔猪。在7-20d中,仔猪所需环境温度跟0-7d相似。但是在2
1-30d中,30~33℃和25~28℃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相差不显著
,断奶成活率达到96.3%。母猪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应用每头
母猪年效504.2元;仔猪肠道健康调节日粮的配制技术应用每
头仔猪增效14元,每头母猪年提供仔猪24.6头,每头母猪增效
344.4元;哺乳仔猪环境温度调节技术应用每窝仔猪增效146
.36元,每头母猪年产2.3窝,增效益336.6元。项目示范规模
500头母猪,通过母仔猪健康饲养关键技术应用每头母猪新增
效益800元。项目的创新点是集成母仔猪健康生产新技术,采
用新型饲料原料,促进母、仔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提高生产力
。建立母仔猪共同精细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出栏量的新模式。
本测量仪器可准确测定牵引油和一般润滑油的摩擦
系数。它可模拟无级变速器工况和齿轮传动,为优化设计机
器、调整油品配方和研究摩擦机理提供重要依据和手段。技
术参数包括:点接角应力达到2500N/mm;线接触应力达到1
500N/mm;速度达到12m/s;滑差变化从0到1;油温在120℃
以下恒温控制。它采用计算机进行温度和转速的控制、实时
采集和处理被测参数。它具备摩擦磨损测试的多种功能,达
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业和机械
工业。用其试验,调整牵引油配方,投产取代了进口油,全
国取代进口油年节汇720万美元。用其优化设计机器将年创
汇300万美元。用其研究高性能节能齿轮油,将创造巨大的
社会效应。该成果填补了无级变速器测试技术的一项空白、
开辟了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新途径。该议器用于研究摩
擦机理。调整各种润滑油的配方,可用于各行各业。
1.课题来源与背景“油橄榄轻基质扦插育苗方法”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专利编号ZL
201510370428.X,专利申请日2015年06月30日,授权公告日2
017年10月31日。2.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国外油
橄榄生产苗木主要是以扦插繁育和嫁接繁育,而我国主要以
扦插繁育为主,目前生产上多采用露天冷床扦插繁育,用该法
育苗生根率受气候影响较大,生根率较低;且生根时间长较慢
,需要5~6个月;扦插生根后,移苗培养时正值初夏,高温天气
,管理不善则成苗率较低;育苗周期较长,在苗圃至少需要两
年才能出圃栽植,因此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大量的苗木,在生产
上不能及时提供大量苗木。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开展
该项技术研究。(2)研究意义:油橄榄(OleaeuropaeaL.
)又名齐墩果,属木樨科(Oleaceae)木樨榄属(Olea),常
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质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也是人类最
早认识、驯化、种植的油料作物之一。我国引种始于1964年
,地处秦巴山区的陇南地区是我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之一。
截止2014年底,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达2.37万h㎡,2014年
鲜果产量1.5万吨,榨油2325吨,实现产值8.5亿元。油橄榄已
在栽植面积、产量和加工产品种类上均居全国首位,油橄榄
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在加快陇南山区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
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甘肃
油橄榄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种
苗质量差,生理活性差,生长缓慢,童期长,严重影响了油橄榄
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通过开展油橄榄轻基质扦插
育苗技术研究,摸索一套扦插成活率高、苗木根系好、生理
活性好、造林成活率高油橄榄扦插育苗技术,这将为油橄榄
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提
供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主要论点与论据扦
插繁殖的原理是植物体每个细胞都会有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
部遗传物质(基因),并且植物营养体在生长和再生时的细
胞,均可转变成分生组织状态,复制出细胞中的基因,再生出
新根和枝梢系统。油橄榄插条本身具有发出新梢的叶和芽的
特性,因此扦插的核心是将插条在适宜条件下分化出根。影
响扦插的主要因素从插条来说有插条质量、叶片数量和芽的
活性、插穗的处理等方面,从外界条件主要取决于插壤温度
、湿度,空气温度和湿度、光照等。因此本技术方案主要围
绕着影响生根的这几个因素进行。4.创建与创新通过试验研
究获得油橄榄轻基质扦插育苗技术方法。5.社会经济效益,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产生的成果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育苗
成本,提高了育苗利润,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存在问题:本技术要求日光温室内实施,需在一定
要求的小环境中进行,育苗基础设施会影响成果的推广与使
用。6.历年获奖情况无。7.成果简介要向社会公开,请不要
填写商业秘密内容油橄榄轻基质扦插育苗方法,在日光温室
内设电热插床,育苗基质选用30%珍珠岩+30%蛭石+40%泥炭土
或50%珍珠岩+50%泥炭土的混合轻基质;选择年龄为6个月以
上,长度60cm以上、直径3~8mm的枝条为作插条,插条剪成长
度10~15cm,留4~6节,顶端上留2对芽4片叶;用清水冲洗干
净,按枝条粗细分组,每50根捆成一捆,根据粗度由细到粗选
择2000mg/kg~5000mg/kg的吲哚丁酸溶液速蘸3~5秒,深度
5cm。插条行距5~6cm、株距3~4cm,日光温室温度18~25℃
,湿度85%以上,插床土壤温度前20天保持20~25℃区间某个
温度恒温,后期保持在区间范围,含水率60%~70%;本发明扦
插育苗生根率90%以上,扦插后40~45天即可生根,下床苗与
轻基质交织在一起易形成有弹性的根团,移栽不伤根,移栽成
活率高;且质量轻,保水性好,便于长距离运输。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噪声MEMS麦克风的缓冲器电路,
包括偏置模块、负反馈模块、信号读取模块三部分。偏置模
块的输出端与负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负反馈模块的输出
端与偏置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负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读
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读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负反馈
模块的输入端。本发明能够简化电路结构,稳定读取信号模
块的静态电流,降低电路噪声,使得MEMS麦克风的缓冲器电路
在声音带宽频率内能够准确地读取出声压作用下的电压信号
,适用于MEMS麦克风传感器读出接口电路的输入级。
本项目依托济莱高速公路隧道群,在对病害机理进
行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基础上,研发了新型传感器,研创了隧
道结构健康的无线实时监测技术,提出了预警阈值确定方法
,建立了完整的隧道结构安全预警理论体系,并研发了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隧道监测预警软硬件系统。1、隧道结构损伤
机理与规律研究包括隧道结构变形和破坏的时间效应、地震
作用下隧道结构变形和破坏规律、失控车辆撞击作用下隧道
结构局部损伤机理与规律三个方面;建立了衬砌结构损伤与
表面变形等指标间的经验关系,这使得可通过检测表面变形
获得内部衬砌损伤情况。2.隧道结构健康状态无线实时监测
技术研究。确定了隧道衬砌健康状态关键监测指标;研究了
新型应变传感器;建立了衬砌变形、开裂等的传感、布线及
数据传输硬件构架;采用模块化设计,针对远程数据采集存储
与监控,编制了监测与预警软件系统。3.隧道结构健康诊断
与预警体系研究。对隧道结构健康特征指标进行分析,提出
了预警阈值动态确定理念;建立了一套隧道结构健康诊断方
法与预警体系。4.隧道结构安全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研制与
应用示范。依托济莱高速公路隧道群研发了隧道结构健康安
全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循序渐进地建立山东省隧道结构安全
实时监测与预警示范基地。研发的隧道安全预警系统最短预
警时间可达3分钟,误警率可控制在3%以下;可测最大衬砌变
形为1000。
1.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关键技术:绝缘子
制造过程与装备信息化控制系统需要网络环境支持,其运行
环境为:(1)系统采用Microsoft的MTS作为应用服务器,M
icrosoft的Internet事务服务器IIS(InternetInformatio
nServer)作为WEB服务器;(2)采用SQLServer或Oracle作
为数据库管理系统;(3)采用C/S和B/S的混合架构模式,对
于生产进程管理、基础数据采集等子系统采用B/S的模式,方
便用户的录入和查询。而对于其它子系统(如自动化数据采
集系统DAS等)则从执行效率和数据安全角度考虑采用C/S模
式。创新点:1、实现了企业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的集成,系
统的运行使得企业管理信息准确、高效的传递,大大提高了
工作效率;2、车间产品生产进度信息和质量信息反馈迅速准
确,企业管理层和生产管理部门能即时、准确的了解车间生
产状况和产品质量信息。3、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控、质量
问题的可追溯。由于系统强制每个工序在生产和质检作业时
必须逐支扫描输入半成品标示条形码,使得产品的作业和质
检信息真实、可靠信息。4、提高了产品质检效率,降低了质
检工作强度,代替了以往的手工纸张质检数据采集方式,大大
提高了质检作业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纸
张耗材。5、人员、设备的产能和产效分析,实现人员的工作
量统计、产效分析;统计企业设备的产能,分析设备的产效。
一种电控手动自动变速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
变速箱体、离合器、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和换档鼓,还
包括自适应传动装置和换档自动控制系统,该实用新型在车
辆正常行驶时,控制器根据驾驶员的意图和行驶阻力自动控
制节气门开度调节伺服电机、离合器驱动伺服电机和换档鼓
驱动伺服电机自动加减档,使节气门开度与档位达到最佳匹
配;在阻力发生变化时,根据实际的扭矩-转速得到最佳的
节气门开度和档位匹配;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将自动换档切
换至手动换档系统,利用换档开关向控制器输入档位命令并
控制离合器驱动伺服电机、换档鼓驱动伺服电机和节气门开
度调节伺服电机实现手动换档。
传统的DJ图设计过分依赖于工作经验,对于冲压结
果难以准确地预料,模具企业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对产品及工
艺补充的成形性进行准确预测、评估的技术和方法。随着有
限元薄板成形分析技术日益成熟,大量CAE成形分析软件的
制作水平,功能,可信度日趋完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实际
生产过程,并在模具制造中为早期的产品成形性评估、冲压
工艺方案制定、合理的材料使用等诸多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帮
助。近10年来,逐渐完善的冲压过程仿真理论与技术(CAE
)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提供了现代化手段。通过将CAE系
统与成熟的模具CAD/CAM系统集成形成的CAD/CAE/CAM一体化
技术以及基于CAE的冲压成型新工艺,可大大提高冲压工艺
和模具的设计水平以及模具的制造质量,缩短设计制造周期
,提高冲压件品质。因此这项技术已成为汽车、航空等工业
的关键技术。我公司有五十余年制造汽车模具的历史,对于
汽车模具的设计、制造及调试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数据积累,
在解放卡车换型,奥迪、捷达轿车模具国产化,吉轻,金杯
等诸多车型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长期
以来,保证成形零件的成形质量、降低废品率,一直是我公
司技术人员研究的目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系统地分
析产品形状成形时的可行性,冲压工艺方案的合理性,选用
适当的冲压板材等在模具制造中对调试影响较大的因素,从
而达到优化模具整体的制造流程,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了我
们公司模具设计、制造、调试水平,增加了模具产品的技术
含量,加强我公司模具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同时
保证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及冲压件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
处于领先地位。
农林害虫绿色监测与防治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成果属
于现代农业领域,主要应用于农、林、牧、渔业。该成果已
发表论文4篇[1-4],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5-6],申请发明专
利4项[7-10],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项[11]。该成果针对
农林领域中常见的害虫,创新性地将昆虫性信息素和食物引
诱剂结合,研发出5种针对特定害虫的监测诱捕器和1种生物
菌肥。(1)针对特定害虫的信息素诱捕器针对信息素引诱
剂的专一性强、农林业害虫严重等问题,开发出多种害虫的
诱芯,2种害虫陷阱装置,对害虫进行诱集,既可监控是否存在
虫害,监测已有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虫口密度,对虫害比较严重
的地区,还能指导适时喷药,以提高化学防治效果和减少防治
次数。(2)生物菌肥该成果解决了十种有益菌之间的耐热
性、兼容性,研发制成的混合生防菌的简易性和应用成本,以
及使用的时机和可持续性。防治根结线虫病显著,能提高作
物的抗虫抗病性,同时通过多种有益微生物的再引入,重建土
壤生物多样性。(3)技术的集成应用采用昆虫信息素诱捕
器诱捕害虫,施生物菌肥提高作物抗性,结合农业防治、物理
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形
成了一套绿色防治的应用示范方法。
项目简介:电动汽车AAT集感知车辆行驶工况和道
路路况、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
体。具有一定人的智慧,能自动感知和认知驾驶员的意图和
意识(加速、减速、匀速、转弯、制动、停车等),电动机
工况信息(负荷和转速),道路及行驶工况的相关信息(上
坡、下坡、平路、载重、顺风、逆风),实时快速自适应随
行驶阻力大小变化自适应换挡变速,并同步动态决策与规划
控制电动机功率目标(驱动扭矩和转速),实现驱动力矩与
综合行驶阻力自动平衡和力的闭环和谐控制。技术完全自主
开发,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与现有自动变速器
相比,节能可达20%以上。
(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自选项目。(2)应用领域
和技术原理:该软件系统可实时将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
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
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记录和汇总。而且也简化了样品的前处
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准确和快捷。(3)性能指标:
样品在质谱部分和流动相分离,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
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液质
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
分离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
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等许多领域
应用广泛。(4)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该项技术采用计
算机语言进行编程,具有原始创新和独创性和先进性。该项
成果技术成熟,适用范围为药物分析设备配置软件系统,可以
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对检验电子数据参数进行记录及
汇总分析(5)作用意义及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
该系统的应用广发,可有效提升数据汇总的准确性和效率。
(1)服务器建设:购买10台地市服务器,加上构架省
级服务器,实现全省决策服务系统硬件网络。在省级服务器
,系统首先下载自动站数据Z文件,然后将Z文件入库到ORACL
E数据库,在将小时雨量要素进行预处理(融合)生成日雨量
、月雨量、年雨量等数据,将逐小时温度数据生成日最高气
温、日最低气温等要素,逐小时的风力资料输出日最大风速
等供后台绘图使用。(2)自定义绘图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任意时段历史及实时地面观测数据的交互分析制作;支持精
细化地理信息数据的接入;支持图形整饰(标题、图例);支
持标准化产品渲染方案;支持检索结果的表格输出及曲线绘
制;支持本地化Micaps数据、Excle数据的加载分析。(3)
地市决策数据挖掘系统:统计系统采用了数据挖掘及智能化
分组技术;对决策常用的温度及降水提供了便捷的综合检索
与对比分析能力;直接支持决策服务文档的撰写;(4)灾害
性天气预报制作和分发平台:主要功能包括预报预警、预报
分析、天气会商和产品服务,可以根据不同岗位自动生成任
务列表,并提供各列表的制作模板和提示,并在相关资料和监
测分析的基础上,快速制作服务产品。
液相芯片是在微米级聚合物微球中装入不同发光波
长和强度水平组合的荧光材料,对微球进行编码;再将不同
的捕获抗体或DNA探针分别连接到不同编码的微球表面,然
后将这些微球探针悬浮在液相体系中与被测物反应;通过两
束激光同时对逐一通过流式细胞仪的微球探针上的分类荧光
和报告分子上的标记荧光进行检测,以获得待测分子的种类
和数量信息的一种方法。液相芯片由于其高灵敏度、高速度
、高通量、多指标同时检测等优点,在药物筛选、临床诊断
及基础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液相芯片的核心技术
基本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国内对液相芯片的研究尚处于
初级阶段,其应用发展严重受制于这些公司专利。另外,在
现有液相芯片使用技术中仍然存在:被测样品的背景噪声对
光学检测的影响、两束激发光源的相互干扰、有机荧光染料
的编码能力有限等问题,限制了检测灵敏度和效率。因此,
我们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点作为标记物的液相芯片免疫检测技
术。该技术利用量子点具有:荧光激发谱波长范围宽,因此
可用同一波长的光激发不同发光波长的量子点;荧光发射光
谱峰较窄且对称;发光强度大,稳定性好;可以被反复多次
激发,不易产生荧光淬灭等特点,以量子点代替有机荧光染
料作为新的光学检测标记物,可以使用单束激光激发,从根
本上解决双光源的干扰问题,增大的编码数量,提高检测效
率和灵敏度。
“变电站主设备检修仿真培训系统V1.0”已获得国
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该软件采用3
D仿真模型,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实现变电站主设备检修包
括无功补偿装置的仿真培训,提升了技术人员对主设备可靠
性能的掌握。该软著依托科技成果“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装置
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本成果属于变电一
次领域。高压电容器和电抗器是无功补偿装置中最重要的设
备之一。近些年,在国家新能源发电和“一带一路”等政策
的带动下,国内外大力发展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新能源发电
、柔性交直流输电等技术和工程,由于这些新技术和新工程
的特点,高压干式电容器成为了其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与
油浸式电容器相比,干式电容器具有环保、重量轻、噪声小
、防火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目前这些领域重要环境下采用的
都是进口高压干式式电容器产品,部分领域进口产品也不能
满足性能要求。本成果主要针对无功补偿装置关键技术,在
高压干式电容器温度与电场分布、电容器故障时参数变化规
律及保护方法、高压干式电容器特殊性能检测方法、干式电
抗器绝缘性能诊断等方面开展了研究,解决了高压干式电容
器局放性能差、保护措施不可靠、检测技术与方法欠缺等关
键技术问题,研制了10kV334kvar高压干式电容器及其试验检
测装置并完成实际应用,开发了干式电抗器绝缘诊断装置并
应用。项目的创新点包括四方面:(1)针对高压干式电容
器局放问题及温升问题,优化电容器结构设计,采用场强控制
与电容器元件局部浸渍工艺等技术,改善了电容器运行温度
分布及电极边缘电场畸变,研制了10kV334kvar高压交流干式
并联电容器,提高其局放起始电压至超过2倍额定电压。(2
)针对高压干式电容器故障保护装置欠缺的问题,掌握了故
障时的氢气含量、有功功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制了采用
有功功率高压干式电容器故障保护装置,可提高故障的判别
灵敏度,并可在10ms内将故障电容器从电源切除。(3)针对
现有电容器试验标准不适用于高压干式电容器性能特点的问
题,分析得到了高压干式电容器自愈过程发展规律和局部放
电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压干式电容器单元的特殊性能检测方
法并设计了检测试验回路,可实现对高压干式电容器单元性
能的有效检测。(4)针对无功补偿装置干式电抗器绝缘检
测手段单一的问题,研究振荡型冲击电压波在干式空心电抗
器绝缘检测中的应用,采用电子开关控制放电,提出波形、示
伤电阻和局部放电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实现了放电电压
稳定、诊断精准。项目成果在广西电网公司14个供电局、湖
北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及河北省石家庄电力公司进行应
用,结果表明:研发的干式电抗器绝缘诊断装置可有效检测
故障,研制的自愈式电容器性能稳定可靠,有效提高了无功补
偿装置的可靠性。项目成果还在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
司等厂家的生产与试验中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果解决了高压干式电容器技术瓶颈及干
式电抗器绝缘现场检测困难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无功补偿装
置性能指标及运行可靠性,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形
成了多项国家专利。
1.利用生物酶快速反应特点,果汁中的L苹果酸总
量、D苹果酸盐、D-葡萄糖酸、甘油、D-葡萄糖、D-果糖、
乙酸、硝酸盐、D-乳酸、L-乳酸等,分别在苹果酸脱氢酶、
D苹果酸盐脱氢酶、葡萄糖酸激酶、甘油激酶、己糖激酶、
乙酰辅酶A合成酶、亚硝酸还原酶、D-乳酸脱氢酶、L-乳酸
脱氢酶等各相应的酶存在的条件下,催化、氧化分解、还原
得到NADH、NADPH,根据反应系统(方程式)平衡原则,反
应得出的NADH总量相当于L苹果酸总量、D苹果酸盐、D-葡萄
糖酸、甘油、D-葡萄糖、D-果糖、乙酸、硝酸盐、D-乳酸、
L-乳酸的总量。NADH总量由NADH在340nm条件下的吸光度值
获得。2.检测全过程仅需20~40分钟,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
对样品的检测。3.仪器设备投资小,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
。4.特异性强。5.灵敏度高。
目前行业存在的痛点:睡眠疾病逐渐流行,患者数
量逐年递增;7大类80多种睡眠疾病正在威胁27%的成年人健
康;医院睡眠筛查贵、难受、无长期数据;慢性病和睡眠疾病
是老龄人口健康的主要杀手。人的一生大约会有1/3的时间
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也是一个为人体充电的过程,如何让睡
眠更加健康,让机体得到更好的滋养已成为大健康科技的研
究热点。在国外,睡眠数据收集与分析,成为其产业发展的一
个趋势,数据越多,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也就越高。通过睡
眠数据收集和分析,消费者可以购买到符合自己所需的睡眠
产品。当然,这样的产业模式,对技术要求较高。在发达国家
,围绕睡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相关技术和消费市场也
比较成熟。目前国内市场上睡眠监测系统所拥有的功能主要
是在使用后生成睡眠报告,包括入睡时间、起床时间,深、浅
睡眠、清醒时长等,个别的还有概念性阿尔法助眠等。缺乏
如何帮助用户解决睡眠过程中的困扰和危险因素。因此,研
究一款新型智能化健康睡眠产品将成为新一代的睡眠革命。
开发一款基于AI智能移动互动终端的数据监测及危险因素干
预的医疗级睡眠监测系统将成为智能家居及健康睡眠领域中
一项领航成果,对健康睡眠及管理将具有重要的意义。6S医
疗级智慧健康睡眠系统,将用户的睡眠过程中的身体特征进
行科学的记录和分析,其监测准确度达到医疗级水平。独有
的“病理性呼吸长间歇睡眠危险信号预警及干预”、“波电
助眠”、“离床检测跟踪”等创新功能。其中,睡眠危险信
号预警及干预功能实现了有效检测睡眠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
危机情况,通过科学的方式实现高唤醒率,有效阻断危险的发
生;目前,波电助眠技术也进入临床医学研究和实验中,必将
在智能大健康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
基于智慧灯杆的城市大数据感知系统项目核心内容
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智慧灯杆综合管理平台,主要是对城市
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处理;另一
部分是智慧灯杆一体化产品,实现对现场灯具的控制以及城
市数据感知、监测等。智慧灯杆一体化产品分为:智慧照明
、绿色能源、智能安防、智能感知、信息交互、无线城市、
智慧市政、智慧交通八大部分,项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感
知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处理、单灯控制等将传统的灯杆升
级为智慧灯杆,结合智慧灯杆综合管理平台,最终实现LED照
明灯具的智能控制、道路实时视频监控,道路周边环境实时
监测,信息公告的即时发布,公共服务的便捷查询,安全防范
报警接入,市政相关设施的智能监测,电动汽车的停车充电服
务等集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大数据感知系统。从而为整个城
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实现市政建设集约化、基础设施
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城市管理精细化,到达节能减排
、降本增效的目的;基于智慧灯杆的城市大数据感知系统充
分体现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符合低碳、环保、节能产品的要求,智慧灯杆必将逐渐取代
传统灯杆,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推动了智慧城市建
设的发展与进步。
漓江以闻名世界的百里“山水画廊”成为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近年来由于上游水源林遭受破坏,阔叶林面积减
少,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降低,尽管大量种植了杉木
、松木和毛竹等经济林,但漓江枯水期出现逐年延长、水量
变小的现象未见明显改善。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漓江上游
水源林阔叶林面积减少,代之以针叶林、竹林等人工经济林
导致水源林退化而涵养水源生态功能降低的科学问题,在水
源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森林二类调查、土壤水分等实验
观测的基础上,考虑地形因素(高程、坡度、坡向等)对BE
PS(borealecosystemproductivitysimulator)过程模型输
入参数太阳辐射等的影响,使用土壤水分层均衡模型与BEPS
模型耦合,以此改进BEPS过程模型使其适用于中国南方山区
地形、土壤水分等实际状况,利用LandsatTM/ETM系列卫星遥
感数据和改进的BEPS过程模型反演漓江水源林净初级生产力
NPP并用样方调查的实测值进行验证,研究水源林净初级生产
力NPP(netprimaryproductivity)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阔
叶林、针叶林、竹林等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净初级生产力NPP
的差异,以净初级生产力NPP衡量水源林退化状况,研究结果
为漓江水源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提供科学数据。
四自由度高速重载搬运器人相关技术参数如下:最
大负载300kg动作类型关节型控制轴数4轴重复定位精度
77;0.5mm最大动作速度Z轴(垂直)90°/sR轴(水平)
90°/sθ轴(回转)90°/sa轴(手腕回转)190
176;/s各轴运动范围Z轴(垂直)2300mmR轴(水平)1500m
mθ轴(回转)330°a轴(手腕回转)330°机器人
本体重量2100kg重复定位精度小于±0.5mm机器人本体
的最小固定震动频率为9Hz综上,RB300型重载机器人噪声也
满足使用要求,系统性能与可靠性接近国外机器人水平,满足
生产的要求。采用物流搬运机器人可以提高物料运输和存放
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对于加快物流、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
期、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本产品目前可以应用于
食品、石化、饮料、饲料、汽车、烟草、制药、新闻印刷、
商业物流及轻工家电等行业。
一、项目来源“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现场校准装置”的研制属2010年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科技
计划任务书由山西省科技厅下达。1、项目编号:20100322
0352、项目类别: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工业部分)3
、项目名称: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装置研制4、承担
单位:山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5、项目负责人:韩建书6、项
目立项时间:2010年12月27日7、项目起止时间:2011年3月
至2012年5月二、项目背景2009年省环保厅和省质量技术监
督局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企业固定污染源监控系
统计量器具配备率逐步增加。特别是企业在推进的节能减排
工作中,安装使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越来越多,作为我省
最高计量技术机构,有责任为山西环境监控提供有效、科学
的校准服务,确保在线监测系统的量值准确、稳定;保证我省
环境安全工作的有效推进,为山西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可靠
的技术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为此,我
院申报”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现场校准装置”
的研制,以满足山西乃至全国环境监控的需要,充分发挥计量
技术工作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项目简介本校
准装置在外观设计上采用箱体式手提结构,达到使用方便的
目的。将配气系统和烟气分析系统使用进口材质的三通接口
,自动电磁阀切换,避免系统之间不同组分气体的交叉污染。
本装置配置了高、低双量程并实现自动切换,满足不同工况
条件下的测量精度需求。配气系统具备配比气体响应时间快
、性能稳定可靠、维护量小等优点。不同比例的气体经质量
流量计达到平衡时间仅为6秒之内,数值稳定准确。根据现场
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配比率获得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实现
高、中、低量程覆盖,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测量精度需求
。烟气分析系统实现同时测量3种不同组分气体浓度。系统
在前处理增加了水份干湿处理装置,校准装置可根据现场环
境温度的差异变化,进行湿度补偿。在测量烟气浓度时,对不
同水气的含量,系统可以进行水份补偿校正,降低由于水份干
扰造成对烟气浓度分析的测量偏差,使进入装置的组分气体
满足测量条件的需求,达到测量结果的准确。软件控制系统
采用触摸屏界面,操作更简单、方便。配备工控软件平台,实
现同时查看、监视配气状态和检测烟气浓度的结果。数据采
集模块满足5年内的数据存储。设计了故障报警软件,确保校
准人员的安全。可连接外置打印机,实现数据直接打印。校
准装置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配气系统:配气不确定度:
Urel≤2%(k=2)量程漂移<0.1%零点漂移<0.1%2、烟气
分析系统:量程范围:SO2(0-2500)×10-6;(0-250
)×10-6NO(0-2500)×10-6;(0-250)×1
0-6稳定性<1.0%FS响应时间<200s量程漂移<1.0%零点
漂移<1.0%